冀教版语文雨后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情景说明]
《雨后》一文,是一篇反映孩童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笔触,描绘了一对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全诗共4节,第一节写雨后的广场,一群赤脚的孩子在嬉戏;第二节写小哥哥踩水玩儿,在提醒妹妹小心滑跤时,自己却滑了一跤;第三节写小哥哥滑跤后虽一身泥水,但仍显露出兴奋和骄傲;第四节写小妹妹提着裙儿小心地跑,却希望自己也能滑一跤。全诗语言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来琅琅上口,这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心理和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并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在读中感悟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产生共鸣。在入情入境的感悟和想像中享受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
[教学过程]
师:人们都说夏天就如孩子们的脸,说变就变。一会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过后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你最喜欢干什么?
生:我最喜欢去踩水玩。
师:雨后清新的空气、清凉的微风固然令人喜爱。然而,小朋友们更喜欢到积了雨水的场地上踩水。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一对兄妹也开始了他们快乐的游戏„„
师:轻声地自读课文,去感受兄妹俩的欢乐吧!
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呢?(抽读)
师:你感受到小哥哥、小妹妹踩水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感觉他们踩水时很开心。
师:挑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再读读。(自由朗读、指名分节读、分组分节读)
师:读了第一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孩子正赤着脚在积着雨水的广场上追逐、奔跑,非常快乐。
师:你能用朗读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大家吗?(举手读,师指点后再抽读)
师:从刚才他们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这群孩子一定很快乐。
生2:我从他们的朗读中不仅感受到了那群赤脚孩子的欢乐,也感受到了他们在读的时候也很快乐。
师:那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节,去体会他们的欢乐。
师:假如你也在这样的“海洋”中,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想卷起裤脚也去踩水。
生2:我想快乐地大声喊叫。
师:小哥哥和你们想的一样,他带着妹妹一起加入了踩水的行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请你们读课文二、三节。(生自由读后,再指名说一说)
生:哥哥很高兴,他嘱咐自己的妹妹别摔跤,自己却摔了下来,成了泥裤子。
师:哎呀,糟糕!哥哥伤心了吗?
生:没有,他特别高兴!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第三节“他通红欢喜的脸心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中知道的。
师:哦,原来哥哥可兴奋了。我们怎么读好二、三节?
生1:要读出哥哥对妹妹的关心,又急又亲切。
生2:要读出哥哥的高兴、兴奋和骄傲。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先抽读、分组读、师指导后齐读)
师:妹妹也乐坏了,快读读第四节,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妹妹的心情?(学生自由读第四节)
师: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这妹妹好奇怪,怎么跟着“泥裤子”呀?
师:是呀,这是为什么呀?
生:这“泥裤子”其实就是指哥哥。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话呢?
生1:我最喜欢“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因为我感觉妹妹很胆小,但又受不了踩水很快乐的诱惑,于是就紧紧地跟着哥哥。
生2:我最喜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我觉得妹妹很可爱。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这首诗歌读一遍吧!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赛可以是自己单独参加,也可以叫上自己的同桌一起参加。
师:抽几名学生起来读,评评谁最棒,为什么?
生1:他们读出了哥哥虽然摔了一跤,但是他仍然很兴奋、很骄傲。
生2:他们读出了一群孩子在广场上玩水的欢乐。
师:说得好极了。还有很多同学想参加比赛,这样吧,想读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
[教学反思]
《雨后》一文,是一篇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在低年级学生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重视学生阅读感受和体验。归根到底是为了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让学生对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诗歌的朗读更要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一、初读诗歌,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
本课充满童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结合自己的心理和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读通课文,整体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初步感知一群孩子们赤脚在雨后的广场上玩水嬉戏,好象“神仙一样”的快乐的情景。喜欢雨后玩水,这是儿童的天性,学生们一定会有同感,读起来也就十分自然合拍。同时,课文的描述,又一次把学生带入其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特别是文中的二、三节中,哥哥虽然在玩水的过程中摔了一跤,仍然“欢喜、兴奋、骄傲”。为什么滑了一跤却反而“兴奋和骄傲”,这是儿童一种特有的心理,贴近儿童的生活。因此,学生们读了更会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满足!
二、读中感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重点描绘了一对小兄妹俩在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的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在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并从读中揣摩两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担心、欢喜、兴奋和骄傲,以及妹妹的胆小、想玩水的心理。激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如通过读“使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裤子”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从他喊“妹,小心,滑!”感受哥哥对妹妹的关心。从妹妹动作“紧紧地跟”、“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跑”感受到妹妹胆小却又想玩水的心理。
《雨后》教学实录2
教学目标:
1、会4个生字,认读8个字。
2、能恰当地进行词语搭配,积累词语。
3、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小哥哥和小妹妹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春天的课文:《我最喜欢春天》,很多同学都找来了有关春天的诗、文章。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展示学生的摘抄、搜集作品。)
老师也找了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读出诗中生字的读音:蕊、底、墙、即疑、邻)谁来读一读?
春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雨后的诗歌,请大家打开书第3课:《雨后》
自己把这首儿歌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儿化音和轻声。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指导读:
1、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
2、诗中没标儿化音的,有些也可以读成儿化音。
检查生字。
踩:做个踩的动作。所以踩是足字旁。
骄傲:你什么时候感觉很骄傲?
痛:注意痛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
这首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请大家边读边思考。
四、有层次的指导读:
这篇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板书:广场。雨后的广场什么样?谁来读一读?什么是神仙?小朋友们为什么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生:他们很自由,开心„„
看谁能把雨后广场的美丽和小朋友们的快乐读出来。
你在雨后会做什么呢?
诗中的小哥哥也在踩水,他怕不怕溅湿衣服呢?
板书:使劲地
学习“使劲”两个生字
摔一跤还骄傲?你怎么理解的?谁能读出骄傲的心情?
生:他玩得这么痛快,根本不在乎摔了一跤和那水淋淋的泥裤子。
板书:欢喜、兴奋、骄傲。
小妹呢?她怕不怕摔跤呢?(如果也摔一跤,不用再有顾虑了„„„和打雪仗泼水节一样的心情)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在下雨的时候把身上弄湿了。
板书:紧紧地,小心地,轻轻地
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呢?
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观察板书:使劲地,紧紧地,小心地,轻轻地
填上合适的词,想一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大都是动作)
找一找书上“的”字后面也都是动作吗?
请你说说你看出了什么规律?(解决有同学常问为什么有时候用“的”有时候用“地”的问题。感受一下不同就行了)
课下可以观察什么时候用“得”字
《雨后》教学反思3
《雨后》这首小诗描写的是雨后孩子们在水中尽情嬉戏的情景。初读课文,很多孩子忍不住轻轻的笑出声来,当我写下“雨后”这个题目后,学生立即兴奋起来:“今天的雨好象就是为咱们下的。”然后就不由自主地朗读起来。听着那有滋有味的高声朗读,我知道他们已经走到文中,感受到了“小哥哥”、“小妹妹”那股高兴劲,回想起自己水中玩耍的情景。那是心与心的交融,而课文就是他们情感的流泻。无须再讲,孩子们早已感受到了文中那份快乐。我只问到:“你觉得小哥哥、小妹妹和你们像吗?”“像”!异口同声地回答。“哪里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尽情地叙说起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此过程中,我也解答了我的疑问:“你们踩水不怕鞋湿吗?”“鞋湿了,就像刚洗过脚,冰凉凉的,特别清爽、痛快„„”我想,此时学生一定理解“小哥哥滑了一跤却也很高兴,”因为那就是他们的缩影,也正是童趣所在!我抓住时机问:“今天刚下过雨你们再想干什么”他们回答:“在水里玩,太开心了。”“大家想一想雨中的情景,赶紧跟小伙伴说一说”。小组交流气氛热烈,代表发言也异常精彩。再读课文孩子们很自然地读出了小哥哥玩耍的酣畅,小妹妹的胆怯。学习后我又问学生,现在你们最想做什么?有的说,我们也去玩。有的说,我也想写一写。
课后,我观察起孩子们:雨中,孩子们在奔跑、嬉戏,浇湿了衣服却更显得高兴;用伞堆成几个“小蘑菇”,藏在“蘑菇”下。看到他们湿漉漉的样子,直说“小心感冒”,他们却咧嘴一笑:“没事”!转身又冲进雨中。难道他们也像小树一样需要雨水滋润?雨后,操场的积水中,一大群孩子不顾鞋湿在兴高采烈的踩水,有时甚至跌一跤,还在嘻嘻笑。是的,那就是孩子的童真。
课后,我想了很多,现代教育让我换位思考,我们要时刻为孩子们服务,时刻激励着孩子们拔节儿,以学生的理解水平衡量学生的问题,我们要真心走进童心世界,让孩子们享受语文。课堂要教给学生,我们少表态。疑点、难点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这是培养
一、课前充分预习才能上好课
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发现, 学生真正能随着课上教学内容进入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大部分学生在没来得及思考形成自己的东西情况下, 个别同学的答案就宣布了。久而久之, 这部分学生就养成了惰性, 课上就是坐等结果, 从不思考, 不参加探讨, 甚至有的学生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 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高效课堂无从谈起。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对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 大脑思维进入不了所学内容, 也就跟不上趟。
古人曾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俗话说:“吃人嚼剩下的馍不甜”。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上课以前, 学生要切实预习”, “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叶先生之所以重视强调做好预习, 是因为预习能够让学生动手查阅资料, 积极思考, 预习中学生积极动手“开动脑筋”, 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增强了搜集资料查阅能力, 提高了独立自学能力。同时, 学生预习中弄明白了学习内容中的一部分, 不明白的内容学生心中有数, 留作课上解决。这就好比战前做好了准备, 那就会战场获胜, 收获颇丰。
二、怎样实现课前充分预习有效
(一) 指导学会课前预习
学生预习没效果, 从本质上看是因为没有好的预习方法, 预习只是敷衍走过场。那么教师如何教会学生预习方法, 使学生明确预习目的, 采用多种辅助手段, 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呢?
1.教会标注自然段。教授小学生预习课文时, 让他们用数字在每个自然段前标号。这个简单的标号举动, 可以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率。首先, 它能让学生对预习的课文有一个感性的、基本的认识, 对课文的布局有个大概了解, 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其次, 在课堂教学时, 可以便于师生教与学的沟通, 便于师生语言表达互动。
2.教会标注生字、生词。教授小学生预习时, 用个人熟悉使用的“简单符号”圈出课文中不懂的字词, 注意符号简单明了, 自己使用方便顺畅, 也可以全班统一符号课上交流方便。这样可以在上课学习的时候, 重点明了, 解开难点, 深刻理解和记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预习, 不仅标注生字、生词的读音, 还要标注它们的意思, 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获得课前预习的好效果。
3.教会朗读方法。预习时, 教授学生自己正确、流利地把课文朗读出来, 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直到正确流利为止。小学高年级课文非常适合学生朗读, 读起来比较上口, 容易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反复朗读, 充分熟悉所读内容,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体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进入描绘的意境。
4.教会找疑点难点。学生朗读课文后, 边读边想, 用“?”标注文中有疑问、不明白的地方。课堂上把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 找出差距, 加深理解;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探讨, 多方位的思考, 创新思维。长时间坚持, 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养成了, 预习的效率也高了, 同时也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5.教会查阅资料方法。教授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或其他的方法, 查文中的生字词、疑问及背景资料。这会使小学高年级学生更加了解文章内涵, 预习效率更高, 为课堂学习高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下功夫编写预习提纲
具有高质量预习提纲才能提高预习效果。教师需下功夫编写预习提纲。我认为编写应做到: (1)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练习; (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抓住教学重点难点; (3) 依据学生实际, 难易程度适当, 可望可及。
譬如, 教授低年级《火烧云》, 我们编写课前预习: (1) 借助拼音认读课后14个生字, 会写11个生字。你写哪些字遇到困难?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2) 在课文中找出描绘“火烧云”的几幅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 注意色彩词“茄子紫”、“金灿灿”等, 并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文资料或视频资料。 (3) 你对文中的“火烧云”有什么感觉?
高年级学生学习《养花》, 可编写如下预习内容: (1) 认读“循、秉、秧”生字, 掌握“循、昙、秉、秧、砸”生字。 (2) 联系课文, 理解“计较”、“门道”、“自生自灭”等词语, 弄懂课后八个词的意思。 (3) 课文要表达什么中心?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达的? (4) 第七自然段与第二至六自然段有什么关系?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小学六年级学生, 观察事物片面孤立, 考虑不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在阅读中理解枝枝杈杈, 抓不住重点, 不能深入。我们要有意识安排学生预习, 逐渐理解体会文章中字、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的联系。
比如, 学生早已熟悉的英雄故事《我的战友邱少云》。怎样激起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有利于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根据教材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 布置如下预习:课文中用了“纹丝不动”一词, 哪个句子中用了这个词, 在文中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纹丝不动”?“纹丝不动”表现出邱少云的什么精神?学生按照有联系的预习问题读课文, 围绕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 探求文章的脉络, 把握文章的中心。邱少云的棉衣被火烧着了, 他没有挪动;邱少云被烈火整个儿包住, 他仍旧不动一下;他被烈火整整烧了半个多小时, 仍旧没有丝毫挪动, 不发一声呻吟, 直到牺牲生命。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顽强意志得到了充分展现, 让大家体会到了邱少云为整个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这样的预习, 学生就会感悟到某个关键词对表达中心思想的用途, “牵一词而动全文”, 从而了解字、词、句、篇与中心内容及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将相和》一课布置预习, 可以有如下要求:这篇课文介绍了几个小故事?前两个故事介绍谁的什么事?文章为什么以“将相和”为题?学生们经过细心默读思考, 明白了前两个故事是写蔺相如的职位反而比廉颇高, 因此文章故事不能前后颠倒次序。从而看出, 三个小故事既是独立的, 又有着内在有机的联系。
《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学要求:理解重点语句, 体会人物的心情, 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根据这一重点要求设计下列预习: (1) 认读“瘫”、“痪”等生字, 掌握“侍”、“捶”等生字。理解“瘫痪”、“憔悴”等词语的意思。 (2) 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 找出文中对母亲的相关描写, 默读课文, 想想文中母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4) 从盛开的菊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明白究竟应该怎样好好活了吗? (5) 课文中母亲的话没有说完, 假如你是那位母亲还有哪些话要说?预习作业, 要紧绕教学重点,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灵活多变检查预习
大多检查预习, 常常是教师出示提出的预习问题, 逐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但久而久之, 学生熟知了教师的检查方法, 就十分乏味, 不感兴趣了。针对学生特点, 我们要经常变换检查形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穷人》、《草船借箭》等课文时, 我一改往常的做法。一开课就请学生根据各自预习所获, 自愿结组来表演文中的片段, 看看哪一组深入理解了内容, 把握表演到位。预习充分的学生表演的自然逼真、流畅, 受到大家的好评。这样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很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氛围中。
(四) 请家长加入到预习中来
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家庭教育很重要无人能代。教师留家庭预习作业, 家长更方便加入小学生的预习。家长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 利用网络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及影像资料等。家长可查看孩子的预习成果, 有能力的家长与孩子一起探讨, 对孩子做出适当的导引。而且家长及时对良好的习惯和方法进行鼓励, 提高孩子预习的热情, 进而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 我们把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重视起来, 就能使预习更具有效性, 让预习成为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活动,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高效;同时学生预习形成学习技能, 能够探究新的科学领域, 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达到真正的高效。学生有效预习中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将来才能独立思考、工作。因此, 小学语文有效预习是语文课堂高效的基石。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为培养学生的预习高效而努力。
摘要: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 要做到课堂学习高效,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指导学生课前有效预习是基石。学生在有效预习过程中认识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学会课前预习方法, 在精心设计的预习提纲导引下, 通过课堂上教师巧妙检查预习、激发兴趣, 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生在充分预习中, 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了自学能力, 形成了学习技能, 能够探究新的科学领域, 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达到真正的课堂高效。
关键词:有效预习,课堂高效,自主学习,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振有, 陶月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2.
[2]于田, 于一兵, 葛中华.小学教材完全解读新课标 (冀教)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文学单元;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5-0024-03
文学单元是冀教版新课标小语教材的特色与亮点之一。文学单元不同于一般的单元,打破了以单元为整体,以“课”为单位的呈现模式。整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列学习活动,是一个线索清晰的整体。文学单元选取一位作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代表作品,通过让学生读作家的作品及相关的人生经历,了解作家,走进作家。
一、对文学单元的思考
学生所学习的一篇篇的课文大多是文学作品,冀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为什么还要单设文学单元呢?
(一)强化语文学习的文学性,让学生受到文学的滋养与浸润。
首先,学生通过文学单元的学习会得到更深邃的精神滋养。“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变得更好”,“喜欢文学的孩子不会是一个坏孩子”,讲的是文学对人精神的影响。文学单元选取的都是世界级的文化巨人——李白、安徒生、老舍、冰心,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精粹,这些文学作品通过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给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揭示了人生的真谛,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如冀教版小语第六册的文学单元“走进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就像是一泓清澈的泉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安徒生童话的内涵和核心就是真、善、美;《海的女儿》善良、宽容地面对世界;《小意达的花》奇妙的幻想,美丽的世界;《皇帝的新装》抨击虚伪、崇尚的是真。可以说哪里有教育,哪里就有安徒生童话的传播,哪里就有安徒生童话的影响。曾有人评价安徒生童话:“除了《圣经》以外,恐怕世界上再也少有像安徒生童话这样的传播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徒生童话应该读,也必须读。孩子们在读他的作品的时候,会感受到作品所散发出的浓厚人文气息,所传递的追求真善美思想,就会像空气一样从学生的感官,渗透到血液中、渗透到生命的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其次,学生通过文学单元的学习会得到更丰富的语言滋养。人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第一要素就是语言。”尤其是名家作品的语言更耐人寻味,经得起反复玩味、琢磨。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大都代表着语言艺术的高峰。文学单元的设立,为学生们品味作家有灵性、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的精妙,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一个人语感的形成,一定要读大部头的作品,让孩子长期浸润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中,长时间读一个作家的作品,非常有利于语感的形成。汉语言学习的规律就是巨大数量的例子反复撞击、反复刺激,才能奔涌出才智。走进文学单元,学生们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谈论的都是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这对于学生具有多么大的冲击力呀,这位作家的语言以及表达方式就会慢慢积累,慢慢发酵,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质的飞跃,成为学生终身反刍的食料,这就是一个人的文学底蕴和修养。因此,文学单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都是有益处的,都是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既要读作品,又要读作家,作家、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
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侧重的往往是作品本身(解读文本),对作家我们可能只是知道,不做更多了解。而文学单元不同,在这个单元里既要读作家的作品,又要读这位作家,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探寻作家的成长历程,感受作家的人格魅力,还要与大师对话。为什么要读作家呢?我们说“文如其人”“文学即人学”讲的是作家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就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来,作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照和思考。安徒生的作品能流传很广,被人们传颂,很大原因是因为他的为人,因为他能用善良、宽容的心面对世界,所以他能写出《人鱼公主》;因为他热爱大自然,有不泯的童心,爱在幻想的世界里遨游,所以他能写出《小意达的花》;因为他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像一只冷眼看世界的夜莺,所以他能写出《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不朽之作。我们学习这一单元时,除了感悟到安徒生作品本身的魅力和所传达的人文情怀之外,还要利用搜集的资料走进安徒生,让安徒生的形象丰满起来,感受安徒生人格的魅力,从安徒生身上悟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读一位作家的多篇作品,读与作者相关的资料性文章,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对作家、对作品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哪怕这个印象是模糊的。作家、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可以说这个单元整体给学生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几篇文章本身。
(三)引领学生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要不少于145万字。文学单元提供是一位作家的几篇文章,编者通过这几篇文章激发起学生阅读作家其他文章的愿望和兴趣,对作家感兴趣,对作品感兴趣,调动起学生阅读的渴望,培养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对学生影响是终生的,我们想这正是编者设立文学单元的用意所在。
可以说,文学单元的设立出发点、归宿都是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对文学单元的实践
(一)一个单元是个整体。
整体——部分——整体是学生阅读的规律,文学单元的学习也应当遵循这个规律,从整体入手。如冀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走进安徒生”单元,选取了3篇安徒生的代表作品:《一颗小豌豆》、《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同时选取了2篇介绍作家的作品;《安徒生公园》、《童年记忆》,还有一个综合学习,介绍安徒生其他方面的成就及对安徒生的评价。可以说,这个单元对安徒生有较为完整、立体的写照。在学生开始走进这个单元时,千万不要按部就班、各个击破,一定要让学生先通读整个单元,尤其是后面介绍作家的文章:《童年的记忆》《安徒生公园》及综合学习《不泯的童心 不朽的童话》,并让学生搜集安徒生的相关资料,对安徒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再走进每一篇作品,去细细品读、感悟。
再如,冀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语文“追寻李白”这一单元,选取的代表李白写作特点、性格特点的十首诗,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李白、亲近李白、追寻李白不朽的魂。山水诗篇中能感受到的是一个寄情山水间潇洒豪放、喜好游历的李白;友情诗篇中能认识到的是一位有情有意、不拘小节的鲜活李白;理想诗篇中则能更深刻地感悟到李白的率真与傲骨!“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句是李白的魂,也是引领学生追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在学生通读整个单元,对李白有了整体的了解之后,重新去品读山水诗、友情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起来,从而真正追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将其作品艺术成就、人格魅力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命认识当中。此外,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贯穿其中,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把李白的诗歌编辑成册,将语文学习活动纳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
(二)读作家与读作品是一个整体。
在教学文学单元时,读作品时联系作家人生经历,读作家时关照其作品,时时做到读作家与读作品有机结合。
1.读作品时联系作家。如我们在教学冀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丑小鸭》这一课时,就结合安徒生本人的人生经历。这一篇作品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它是一只丑小鸭,但它长成了白天鹅。他像是一只丑小鸭,最后,他成了伟大的安徒生。在教学丑小鸭出生一部分时,引导学生联系安徒生相貌以及贫困的生活状况;在教学丑小鸭的坎坷经历一部分时,和学生一起看到安徒生的人生坎坷;在教学丑小鸭变白天鹅一部分时,和学生们一起感悟到安徒生在历经磨难后,“是金子总会发光”,终于走上了成功道路,成为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
2.读作家时关照其作品。冀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追寻李白”单元,《阅读链接》是通过几段文字揭示李白做人的魂——率真傲骨,以及诗歌的魂——剑魂月影,对李白的性情和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联系李白的相关的诗句,来印证李白的率真傲骨,感悟李白诗歌的剑魂月影。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穿行在李白的诗中,让李白的诗徜徉在学生的心中,李白的诗、李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双重的。
(三)课内与课外是一个整体。
文学单元的课文不是学生阅读的全部,仅仅是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广泛涉猎作家的其他作品。如教学冀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永远的冰心”这一单元时,围绕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母爱、童心与自然,我们分别向学生推荐了体现冰心童心的作品《雨后》《纪事》《小老鼠的命运》《寄小读者2》,体现冰心热爱自然的作品《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只小鸟》《蒲公英》《翠鸟》,体现母爱主题的作品《雨荷》《母亲与我》《对话》《寄小读者3》。教师的推荐对引领学生课外阅读是有非常好的作用的,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读书的兴趣,使课内的语文学习与课外的拓展阅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教师与学生是有机的整体。
学生读作家,读作品,教师同样在这段时间也要读作家,读作品。俗话说“登高山,一览众山小”,教师只有对教材、作家、作品有充分、深入的了解,才能俯视整个单元,才能厘清单元的脉络,才能准确地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才能驾驭这个单元的教学。
一、“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过程。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理解。教学中应避免要求过高过全,要多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
3.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
经过这次教学实践的探索,我初步构建了略读课文的基本教学流程,即“自读――交流――积累(拓展)”。同时,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又构建了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
1、基本教学流程:自读 ――交流――积累(拓展)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
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三、关于课外拓展的几点思考
略读课文的教学,在进行课外拓展时,必须是相关资料,充分挖掘这种学习环境,可以促进课堂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相互补充,在具体操作中,也要注意两点:一要灵活安排拓展时间,比如我教学的《尝试》一课,就安排在了课后进行,有利于理解课文,并把握课文的情感。二要灵活安排拓展形式,这次我安排了课外的一些相关的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拓展训练的安排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生制宜。
四、《尝试》一课的教学值得反思的地方
1、对略读课文的度把握不是很好,感觉自己导的有点多了,有精讲的嫌疑。2、学生动笔少了些。3、课堂教学中有些贪多求全。
从总体情况来看,这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挺浓,整个班级学习风气很好,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的纪律,但同学之间在学习上能相互团结互助的不多,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有个别学生掌握较差。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在基础部分掌握的还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借助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大部分学生练习题和短文这两者能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能较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情感。在作文方面,有学生写的东西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基本语句都不能写通顺,这班学生的字写得很工整。本学期将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加强阅读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力争教学质量,课件园再上一个台阶。教学措施: 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还要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⑴指导朗读、默读,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⑵精读词句,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⑶精读课文,领悟感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⑷精读内容,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方法。
2、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选读课文的教学:本册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大都与单元对应,可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激发学生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的能力。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注重表达的条理性,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习作教学:
6次习作涉及写身边的事物、自己的所感所思、想象力作文等多个方面,教学中要注意要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鼓励学生习作的热情和兴趣。综合性学习教学:
1.采用任务驱动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根据课外活动计划合理安排时间。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精心备课,抓好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教师个别指导、同学互助的活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困难生优先回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经常与家长交流,多方面的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他们创造阅读条件,让他们多读课外书籍,并讲给同学听,带动全班的阅读兴趣。4.随时听写检查生字和认读字;采取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朗读和背诵。
一、旧知补偿 1.认读以下词语: 信纸、代替、蜜蜂、黄昏 回巢、无边、变成、紧贴
2.各人展示:比一比谁读的课文有感情?
二、课文品赏
师:(出示一封信)同学们猜猜我手里是什么?是一封信。生:(好奇、踊跃)老师,你给念念,是谁写?
师:这是我的表妹写给我的信。(朗读其中的一段)质疑:你们想写信吗? 回到课文中来,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怎样写信? 生:(读文)他用纸和笔。生:还用手和心。师:再看看她替谁写过信?
生甲:替小鸟给妈妈写,替花朵给蜜蜂写。生乙:替云写,还替树写。生丙:他还给自己写。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我们也来写封信好吗?先来替小鸟给妈妈写封信。(引导想象:小鸟的翅膀还没有长满羽毛,还不能飞,妈妈出去给他找吃的,天快黑了,小鸟多想妈妈啊!)谁来写啊,先说一说你准备写什么? 生甲:妈妈,快回来吧。
生乙:妈妈,天黑了,我想你,快回家吧!
生丙:亲爱的妈妈,你捉虫累不累啊,给我捉了几条小虫啊?我饿了,你快回来吧!(师生一起评价:谁写的最好?)
师:都写得不错!要写你心里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谁能再替花朵给蜜蜂写封信?(学生踊跃举手,气氛活跃)
生甲:小蜜蜂,我们这的花都开了,快来采蜜吧!
生乙:亲爱的小蜜蜂,我们这鲜花已经盛开,又香又美,花蜜可甜了,快来采蜜吧!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替云朵写了一封信,大家想看看吗?(出示自己写的信,有感情地朗读)
亲爱的小云朵:
大家好!我是一片云,你们看,地里的庄稼旱了,它们都想喝水呢!小伙伴们,你们快飘到我的身边吧!咱们变成绵绵的细雨,去滋润农民伯伯的麦田和菜园吧!生:老师写的太好了,我们不能。生:我想写在我的小本本上!生:————--师:大家的想法真好,来,咱们再读一遍课文,然后就可以替你喜欢的小鸟啊,小花朵啊,还有小树啊,给他们的小伙伴写信了!(师生齐读课文)
三、课堂活动
给自己喜欢的人,小动物,小植物写一封信。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的信写得真不错!尤其是义豪写给妈妈的信,很感人,老师都落泪了。
生:读信。(妈妈,你上班累吗?你太辛苦了!我要做个听话的孩子,好好学习。我祝你生日快乐!)师:同学们,二十年以后,你们都成大人了,有的上大学,有的做了商人,还有科学家,还有教师,你们会给老师写信吗?
(学生表现踊跃,纷纷举手,急着要写信)
师:好,现在就把小本本发下去,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了。
用心
爱心
众所周知,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教学参考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都应有权威性。
七年级上册课本第92页第13题, 要求学生找出下面两个图形的旋转中心。笔者认为要找出旋转中心, 只能作“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其交点才是旋转中心。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在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中才出现, 要解决这个问题, 只能给学生补充知识。
七年级上册课本第102页B组第2题, 《教学参考书》上给出的结果是y/7.5kg, 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分母中不能出现小数。第103页练习第1题《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6/ (85%) , 作分85%母中是否规范?第105页练习题第1题, 《教学参考书》上给出的结果是a (1+5%) , 把数字系数放在字母后面, 似不妥, 应写成 (1+5%) a, 才与单项式数字系数写在字母前面的规范相符。以上几个习题, 《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答案不规范, 会给教师造成混乱, 导致学生书写不规范。第142页A组第2题中, 要求求出-1/2的系数和指数, 根据系数和指数的定义, 可以把-1/2看成-1/2x0, 因此, 系数应为-1/2, 指数为1, 像这样抽象性很强的题2应有例题, 否则难度太大。
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中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后习题有5道题中涉及要求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 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按照三角形全等证明特有的固定格式来书写的, 习题应遵循由学生先做、教师再订正的程序, 但课本例题中没有一道例题可供学生模仿, 尽管教师可以补充, 但此次课本在大括号前又加了“∵”与传统有所不同。因此, 笔者认为此处应安排一道例题比较合适。
关键词:冀教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25-02
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与以往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更强调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河北教育出版社和加拿大DC国际交流中心组织中外专家编写的《Learning English》系列正是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新时代的要求,体现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教法。
一、教材分析
《初中英语》注重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实用性,教材设计了许多新颖、活泼的教学活动和课堂项目(project),让学生在使用语言做事的过程中,体验、运用、掌握语言,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综合来说,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用四个I和一个A代表:Integrative(系统性)——重视语言教学整体性,强调交际和会话,同时又注重听说读写的平衡发展;Interactive(互动性)——强调积极主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活动。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等语言交流活动,促使学生能够用英语来应对真实地讲英语的环境。Inclusive(关注全体)——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等各种教学手段照顾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Inductive(启发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非进行填鸭式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发展;Affect(注重情感)——强调语言教学的趣味性,提倡鼓励性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功感和成就感。
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更新“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任务型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这种新型的学与教的关系与传统的教与学关系相比是倒置的,因此,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学”的要求落到实处,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理念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要相信学生具有能够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只要你相信他,给他时间、空间、信任及帮助,学生是能达到教师预设的学习高度的。其次,要破除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法,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家庭环境及社会背景的差异,用教师的细心关怀和体察感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适的学习方法。再次,教师要明白,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训练过程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积极投入学习是发展学生英语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最后,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参与上,更高层次的表现为学生应该成为个体学习过程的启动者和控制者,享有个体学习进程的预设权和控制权,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进程轨迹,从而达到控制、自我体验的学习境界。
2.保护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们都知道,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英语有种惧怕心理,教师应重视这一现象,利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自己的英语课真正充满活力,激活学生学英语的内在潜力,给学生以适时、适量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和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样地、富有趣味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与他们交朋友,通过合作交流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学习生活的实际状况,以及对教师教学上的希望和要求,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甚至是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层次差别,实施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切实体现出层次,为每个层面的学生提供充满自信的参与机会,让他们都能感觉到“我是有能力的,我能学好英语”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步使学生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力。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养成也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教师更要把它当作一项持久而艰巨的工程。教师要精心培养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音像资料等辅助预习新知识,课堂上学会倾听、获取关键信息,善于合作,勇于开口表达。课后规定他们定时收听录音材料,严格控制所听录音材料的量及其难度,及时总结、使用,巩固所学的词汇、句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由此可见,教学归根结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指导,自始至终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质疑、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发掘课堂多元评价的巨大潜力。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确立一种能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不仅个人努力向上,并且乐于帮助别人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让学生树立“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和理念。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还可采用“进步竞争法”既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基础分”,以每次测试超过基础分的程度来为小组增加积分,也可以把小组平均进步的分值作为小组积分的一部分。如果每个成员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就会最大限度地为小组赢得进步值。为了消除有的学生说得多,而有些学生一声不吭的现象,可采用“抽样督促法”。即在小组讨论解决一定的问题时,可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代表整个小组发表意见,这名学生的成绩将记入小组的积分中。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也表扬组内其他同学对他的帮助,让他们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能动性,有效地落实了学优生帮助学困生的责任。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之后最好重新分组,使小组力量达到平衡。这样不仅有利于竞争,还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和别的同学进行合作,使教学活动富有生气和新意,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合作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总之,英语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W.J.Popham.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转变认识,从学语文的角度来教语文: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内涵,走进文本,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对教学内容有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从而使语文教学的开展变得得心应手。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二)识字与写字教学
1、从习字的细微处入手,不懈地坚持,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举办各种形式的书写比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将书写“双姿”贯穿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中。
(三)阅读教学方面
1、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深入,让学生有慢慢品味的过程。
2、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拓展阅读。
3、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独特感受。
4、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5、在教学方法上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6、加强教师自身的阅读量。
(四)习作教学
1、作文指导课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2、作文注重平时练笔。
3、鼓励并逐步训练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习作的习惯与能力。
4、对学生初步完成的作品,要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学科的教学工作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培植学习型、探究型、合作型的创新人才。
本次教学班级为五(2)班,全班41人,其中十几人语文基础较好,但本班后进生也比较多。平时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培养和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链接、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4个部分,共分为5个单元。
本册阅读课文共25篇,其中讲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0篇,新旧课文相结合,以相对集中的话题分为5个单元,在5个单元之后专设“追寻李白”板块,结合十首古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蕴涵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浅近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隋趣,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文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图画,画面精美,图文对应,有利于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
本册安排5次口语交际,分别编排在5个单元的课文之后。口语交际内容均来自儿童现实生活,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丰富表达内容。每课包括三个部分:课题——提示交际内容;文字材料——提供交际
环境;提示语——引出交际话题,提示交际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设计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交际互动,初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际的能力。
本册安排5次小练笔。习作内容来源于单元话题、课文内容以及儿童生活。这有利于儿童将知识积累迁移到习作内容中去,有利于调动儿童生活经验,使他们有话可写。习作呈现方式简洁明了。提示语提出习作范围、方法或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链接”作为一个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共5次。它不只是单元内容的复习和巩固,还是通过“阅读链接”整合其他板块,并适当地拓展、延伸。在综合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1.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268个,其中会写152个。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质疑问难。
4.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联系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指定的课文。
10.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1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1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1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
1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1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1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17.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18.养成留心观察周围
19.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
20.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21.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2.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24.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5.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26.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识字教学应根据课文中生字的数量多少、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形成独立识字能力。
2.凭借课文,联系生活,结合图画,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语文实践。
3.加强朗读,从读入手,以读带讲。在读中把握文章记叙顺序和主要内容,在读中感悟,从读中理解,在读中了解段的构成,初步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4.增强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加强训练,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5.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文情怀。
6.提倡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留有余地,拓展空间,发展个性。
7.把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和内容设计,借助提示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活动。
8.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活动内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
9.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问。
10.注意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交际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谈的能力。
11.提倡有创意地使用教材,注意在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2.把握习作的编排及板块设计的意图,发挥教材优势,注重习作过程的指导。
13.根据习作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14.从观察人手,先说后写,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15.改革习作教学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宽习作的时空,倡导生活作文。
16.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
17.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学习与运用。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巩固、迁移、深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8.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19.联系学生自身经验,沟通学生生活的具体性、丰富性与学习语文的抽象性、典型性之间的渠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开拓语文学习的新视野。
20.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活动的过程,强调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
《义务教 育课程标 准实验教 科书英语LearningEnglish (三年级起始版) 》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修订而成的, 经教育部审定通过, 供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使用。此次《小学英语Learning English》2011版, 能更全面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强调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 学法形成及情感培养;彰显英语教材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保持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地道活泼的语言特色, 并保持教材浓厚的生活气息, 突出趣味性;提高了教材的适切性, 调整了教材的容量和难度, 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教材修订依据
此次修订根据2001年以来的教材实验情况, 听取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教材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综合分析各地区反馈的各类信息, 切实增强教材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继续发扬教材内容活泼有趣、知识系统、语言地道等特点。
三、教材修订内容
第一, 调整话题内容, 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人身安全教育以及绿色健康生活观念的养成。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增加了购物不用塑料袋, 使用环保手袋的内容。六年级上册中加入一定要吃早餐, 多吃蔬菜和水果, 积极锻炼身体等。
第二, 进一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扩充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内容, 包括春节包饺子、串亲友,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传统文化常识。
第三, 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当减少新授内容, 增加各类活动和练习,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玩、唱、演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 :三年级上册Unit1, Let’s play! 通过Memory Game这种课堂上常用的游戏,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中练习his, her等较难区分的词汇, 有效的形成对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第四, 降低教材的整体容量及难度。
例如:每册减少了4节新授课, 四年级下册Unit 2改变原来星期、月份、序数词、节日集中出现的情况, 调整其出现的顺序和位置, 使知识点分解在不同的单元。
针对一些规律性的语言内容进行提示, 如四年级下册Unit 2数字几十的构成、序数词词尾的th等用不同颜色标示, 复数构成通过对话中的语句进行引导等。
四、修订后教材的基本框架与编写体系
小学三年级起点教材按学期分册, 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共八册, 每学期一册。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6节新授课和1节单元复习课, 共24课和4节单元复习课。教材最后收录两个词汇表, 一个是单元词汇表, 方便学习, 另一个是字母词汇表, 方便查词。
(一) 新授课
每单元第1-5课都是新授课, 每课两页。新授课采用学习内容加活动的形式, 即首先呈现学习内容, 然后设计相应的活动以练习学习内容。
(二) 故事课
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 每单元第6课为故事课, 用本单元所学语句及词汇编写故事, 生动有趣、可读性强。通过故事阅读既进一步巩固了单元所学内容, 又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并使其初步形成了阅读策略, 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 复习课
每单元最后是复习课。三至四年级复习课占3页, 一般设计5-6个练习活动, 其中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练习。第1个活动Listen and talk. 通常是本单元主要语句在语境下的运用练习, 目的是通过创设一个情景培养学生语音运用能力。第2-4个活动, 通过看、听、读、做的形式, 检验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五、修订后教材的具体变化
(一) 结构变化
新教材结构:
>> 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 每单元包括6课 +1复习;
>> 每册共24课和4个单元复习;
原教材结构 :
>> 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 每单元包括7课 +1复习
>> 每册共28课和4个单元复习
(二) 话题变化
在保留原来的整体结构、提倡交际语言教学为中心的编写体系的基础上, 对原有单元话题进行了调整, 使主题更突出, 前后内容更连贯, 安排更合理, 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年级从学生的切实生活开始, 学习一些基本的话题。包括学校生活、数字、颜色、家庭、动物、食物等。
四至六年级话题根据主人公的成长活动及生活经历, 重点关注学生自身成长和社会生活, 包括生活习惯、交通规则、环境保护、理解交流、跨文化交际等, 强调学生体验合作, 学习理解中外文化, 提高个人素养。
(三) 降低教材的整体容量及难度
减少了词汇量。第一册出现的总词汇数由原来的259个缩减到了163个, 认读词汇由原来的74个缩减到了73个。第二册出现的总词汇由原来的270个缩减到了194个, 掌握词汇由原来的76个缩减到了74个。
全套教材1~8册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 将词汇学习进行科学分类, 总共三类, 即掌握词汇 (能听懂、会说、认读、书写并正确运用) 、认读词汇 (能听懂、会说、认读并口头运用) 和听说词汇 (能听懂、会说并口头运用) 。其中1~8册教材中共出现词汇约700个 (歌曲、歌谣中词汇不计其中) , 其中掌握词汇 (能听、说、读、写、运用) 调整为约500个左右 (涵盖课标所列的423个词汇) , 认读词汇200个左右 (包括短语) 。
(四) 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五) 强化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复现率
(六) 增加了语音系统的学习
(七) 增加了音素 Letters and sounds 的学习
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 每单元第5课添加了Letters and Sounds, 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发音规律并逐渐运用语音规律认读简单的单词。
三年级重点了解常见的五个元音字母及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四、五年级了解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 并增加了 Try to read。
六年级设有解重音、连续、升降调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小学生单词拼读能力, 为英语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八) 增加了单元复习课的具体练习活动
每单元有一个单元复习课。根据单元目标设计了典型的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活动, 检验学生对该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九) 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借鉴性方案
每个单元复习中增加了How am I doing? 评价部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目标的多维化, 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体现学生是评价主体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 词汇表变化
每册书后附两个词汇表。表一是重点词汇, 按单元顺序排序, 所列词汇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 (第一册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 。表二是整体词汇表。按字母排序, 标注本册出现的所有词汇 ( 前面已掌握的词汇除外 ) , 包括听懂、会说、认读词汇以及超标词。
(十一) 增加并简化部分歌曲、歌谣
低年级歌曲总数量有所增加, 增加了一些歌曲简单、曲调优美、琅琅上口的经典儿歌和歌曲, 简化、改写部分原有歌曲、歌谣, 减少生词。
六、修改后的特点
1. 话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更好地体现了“学习活动化, 活动交际化”的学习情景。
2. 安排了大量有趣的活动, 使本套教材的英语学习更加体现了“有趣而容易”的特点。
3. 教材内容更加连贯、系统, 编排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4. 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体现了教科书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要求。
5. 增加了有针对性的练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七、教材使用建议
在使用教材前, 请老师们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按《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等开展教学。请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关注学习目标 循序渐进
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 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 设计教学目标。
三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内容,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整体感受学习内容 (尤其是有关问候、介绍姓名等) , 对数词、学校学习相关的物品词汇应注意从音、义、形整体输入, 在语境中理解语言, 着重培养学生注意倾听、认真模仿、大胆开口、不怕出错的学习习惯。
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使每一个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 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特别是在小学起始阶段, 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避免教学简单化现象。有的老师认为:这些单词早晚都要背, 不如学了就让学生背写。这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 没有学字母, 单词要如何记忆呢?可在学完字母之后, 逐步让学生尝试记忆单词的拼写。
(二) 设计多样活动 用语言做事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 教材中的活动都用图示的方式说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操作的方式。第一册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 有听听说说、说说唱唱、玩玩演演、读读写写等。
活动有两类:
一是语言操练活动。如:歌曲、儿歌等。小学生喜欢轻松愉悦的活动, 学生在歌曲的旋律和儿歌的韵律中熟悉语言、记忆语言有非常好的效果, 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建议老师合理采用此类活动, 不要认为教唱歌、说儿歌是浪费时间。
二是语言运用活动。如:第一册第四单元19课第3部分Let’s do it! 以Danny为范例, 要求学生能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教学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 一般情况下, 先语言操练活动, 后语言运用活动, 以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为目的。教材中语言运用活动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
如:第一册第2课第3部分Let’s play! 活动具有真实的交流意义, 以游戏的形式介绍自己和他人的姓名, 操作方式一目了然。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练习语言内化语言, 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材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都是依据小学生的生活设计的。如第一册内容的主题:"Schooland numbers", "Friends and colour", "Feelings andbody", "Family"。
如:故事课的设计, 体现了单元内容学习从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整合。故事课Lynn goes to see a doctor中Act out thestory活动, 体现了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教材中的活动体现了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
如:第一册第3课第3部分Let’s play! 画画猜猜, 第一册第10课第4部分Let’s do it! 找字母涂颜色等, 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 指导学习策略 提高效率
教材中体现指导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内容。
如:从第一册第3单元开始, 逐渐构建语音系统, 帮助学生了解简单的语音规律, 运用规律认读简单词汇。其中能够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求, 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学习策略的能力;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
请老师们注意:
教材中语音学习的内容安排是每单元呈现一次,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体现在每节课中, 只有坚持积累, 学生才会了解、运用其规律, 形成词汇学习的有效策略。
(四) 运用多元评价 激励为主
教材在每个单元增加了How am I doing? 部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 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该部分体现了评价目标的多维化, 以学生为评价主体。
请老师们注意:
教材中的评价表只是提供一个可参考、借鉴的案例, 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运用, 可针对每一课的学习目标设计评价目标。
如:针对第一册第1课, 可设计如下:
建议教师建立并说明评价的标准, 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运用形成性评价时, 一定要考虑其可操作性, 不宜太繁琐或影响课堂的正常进程。
(五) 结合教学需要使用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 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1. 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 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对教材所做的补充和删减, 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 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 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加以替换。如:第 6 课第 2 部分
Let’s chant!
One, two. How are you?
Three, four. Open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Don’t be late.
Nine, ten. Say it again.
其中生词较多, 如有困难, 可加以调整或替换。
3. 根据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教材编排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4. 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 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材中建议的教学方法, 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方法和步骤。
(六) 需要关注的问题
1. 关于教学步骤, 本套教材教参中提供的教学步骤为: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New concepts: Demonstrate, drill /practice
Class closing
与其它教材的教学步骤 (如人教版的5步法) 是一致的。
2. 关于字母书写, 本套教材提供的字母手写体是目前英语国家较流行的一种书写体。有些字母书写的笔划、笔顺与斜体书写不一致。切记, 这不是错误的!
3. 复习课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课时安排等灵活处理。
【冀教版语文雨后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04
一年级语文下册 信教学实录1 冀教版06-11
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案10-23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知识点10-06
四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睡了》教案 冀教版05-31
冀教版实数教学设计07-11
冀教版 探索规律教学反思06-28
沪教版语文二下《春笋》教学设计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