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人员管理制度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猪场人员管理制度(精选8篇)

猪场人员管理制度 篇1

为了保证猪群的健康发展和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猪场的声誉,特制定如下人员管理措施:

1、凡进入猪场的人员,无论是进入生产区或生活区,一律先经过猪场大门口进行脚踏消毒池(垫)、消毒液洗手、紫外线照射5分钟后方可入内。

2、所有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坚持“三踩一更”的消毒制度。即:场区门前踏3%的火碱池、更衣室更衣、消毒液冼手、生产区门前消毒池及各猪舍门前消毒(盆)消毒后方可入内。条件具备时要先沐浴再更衣再消毒才能入内。

3、外来人员禁止入内,并谢绝参观。若生产或业务必需,经消毒后在接待室等候,可以借助录像了解情况。若系生产需要(如专家指导)也必须参照生产人员入场时的消毒程序消毒后入场。

4、饲养人员除工作需要外,一律不准区窜舍,工具不得互相借用。

5、任何人不准带饭入场,更不能将生肉及含肉制品的食物带入场内。场内职工和食堂均不得从市场购肉,吃肉问题由场内宰杀健康猪只供给。

6、本场送猪的人员和车辆,必须经过全面消毒后方可回场。

7、严禁场内养猫养狗,职工不得将宠物带入场内。

8、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

9、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10、每天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猪群健康状态。

11猪场工作人员应按时完成每日的资料记录

11.1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

11.2 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

11.3 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

11.4 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

11.5 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以备查询。

猪场人员管理制度 篇2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中国的研究组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电子版上发表研究结果称,由于使用家畜用抗生素,在中国各地养猪场饲养的猪身上发现了多种耐药性细菌。在猪场附近的农田土壤中也发现了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可能是通过使用猪粪制成的肥料进行传播的。研究组警告称,抗药性基因进入人体病原体,可能引发难以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与消费国,为防止家畜染病,抗生素被大量使用。为了人体健康,正确使用抗生素及完善监管体制已迫在眉睫

冬春季节猪场管理技术要点 篇3

关键词:猪场;管理技术要点;冬春季节

中图分类号:S815;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54-02

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每年 11月初至翌年3月底,气温相对较低,低温对猪群生活和猪场生产影响较大,轻则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缓慢,重则小猪冻死或传染病流行,因此冬春季节猪场管理尤为重要。

1 因地制宜,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猪的生长发育等热范围是20~23 ℃,最适宜温度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初生仔猪为27~29 ℃,刚出生仔猪局部温度可达到33~35 ℃,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15~25 ℃,产仔哺乳母猪为16~18℃。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猪的饲料利用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抗病能力最强,能实现最佳的“效益和安全”,而实际生产中冬春季节很难达到猪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因此要采取措施提高猪舍环境温度。

标准化猪舍,如“150”型、“500”型等全封闭猪舍,要进行认真检修,堵塞鼠洞和缝隙,一侧山墙的水帘要用塑料薄膜等覆盖,在外界气温低于15 ℃时燃烧烟道加温,适当减少窗户的开启次数,延长风机的排风间隔时间;半敞开式猪圈,可以关闭北边檐墙窗户,采取走廊通风或卷帘开闭进行通风,南边架设大棚弓架,覆盖塑料薄膜,或吊挂卷帘。利用玉米秸杆或草帘等增厚墙体;利用苯板、聚塑板或稻草、茅草等做为保温材料加厚屋顶(檩条上面铺设彩条布或无滴薄膜,其上铺设保温材料,最表层铺设石棉瓦或彩钢瓦等,形成三层结构),无论是密闭式猪舍还是半敞开式猪舍,增厚墙体和屋顶,均有利于保温。针对发酵床养猪场要适当增加垫料厚度,喷洒新鲜菌液,提高床面的发酵温度,加强菌床管理。

此外,针对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局部环境温度十分重要,如产床要设保温箱,产房修护仔仓,保温箱或护仔仓内铺垫稻草,使用电热板或150~250 w的红外线灯加温;保育仔猪使用红外线灯加温或使用水暖循环保育床等。良好的温度环境可以提高猪的抵抗能力,促使生产性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2 加强预防接种,防控重大疫病

2.1 加强对重大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冬春季节是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发病期,也是猪瘟、伪狂犬、猪流感、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肺炎、大肠杆菌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要认真按照防疫程序做好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特别是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等。猪瘟:母猪空怀期跟胎次免疫,仔猪20~25日龄首免,55~60日龄二免;猪口蹄疫:仔猪35~42日龄首免,65~75日龄二免;伪狂犬病:1日龄滴鼻,35~40日龄二免;猪口蹄疫、伪狂犬病种猪一年三次全群普免,二者间隔10 d接种,特别是口蹄疫要确保11月底前全群普免一次;传染性胃肠炎视猪场情况而定,特别是冬春季节集中产仔的猪场最好于母猪产前21 d普免,以产生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其他疫(菌苗)视猪场的疾病流行情况而定。

2.2 预防呼吸系统综合征的发生

呼吸系统综合征(PRDC)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多病原混合感染形成,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圆环病毒、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等,有时会继发感染猪瘟病毒,是冬春季节最易发生的混合感染性疾病。圈舍通风不良、饲料霉变、天气突变、圈舍卫生条件差、湿度大、粉尘多等原因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发生给猪的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治疗十分困难,猪场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3 科学饲养管理,增强机体体质

3.1 饲喂营养全面的平衡日粮,注重饲料品质

营养平衡的日粮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猪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保证猪最佳的体质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营养最平衡的日粮是最好的预防疾病的药物。因此要针对种公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空怀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等不同的生理特点,配制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由于气温较低,冬春季节日粮能量水平可提高5%~10%,可添加1%~3%的脂肪或提高玉米比例,满足能量、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的最佳需求量,要严格按照配方要求,准确称量,混拌均匀。

与此同时,配制日粮时一定要注意原料品质,严禁使用霉烂变质或受霉菌污染严重的饲料原料,以免对机体产生毒害;严格控制原料的含水量,正常含水量在12%~14%之间,含水量过高的原料不予采用,或者要扣除含水量,增加添加用量,确保干物质比例适当。

3.2 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和喂量

特别是育肥猪,在舍温低于15 ℃时,日粮要增加10%左右,最好自由采食;若分餐饲喂,则晚上喂食可稍晚一些,在晚上8:00-10:00饲喂;或日喂3~4次,通过增加喂量和饲喂次数,提高猪体抗寒能力。

3.3 提高饮水温度

饮用冰冷水,需要消耗一定能量。严禁饮用霜冻水或冰水,因此冬春季节饮水管道一定要深埋地下并做好保暖防护,深井水温度一般在20 ℃左右,若能减少输水管道途中的热能损耗,则对猪刺激较小;有条件的猪场可将饮水管道通过暖风炉或靠近烟道适当加热后给猪饮用,则效果更好。

3.4 处理好保温、通风、控湿的关系,搞好“三度一通”

冬春季节养猪要注意保暖,可以适当增大猪群密度,但不能忽视圈舍的通风和湿度,因此要保持圈舍的干燥,减少猪舍的冲洗次数,避免地面积水,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对猪的影响都很大。与此同时更要关注空气质量,空气中的CO2、氨气等有害气体是诱发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围绕猪生长需要合理的密度、适宜的温度、干爽的环境、新鲜的空气等必要条件,处理好“三度一通”。

3.5 搞好清洁卫生和环境消毒

消毒是清除和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手段,猪场消毒要扎扎实实落实好,一是要保证圈舍和生产场区的清洁卫生,粪尿干湿分离,及时清运和堆沤发酵;灭鼠灭蚊,减少媒介动物的危害;二是完善消毒制度,猪场大门口、圈舍门口、工作走道、生活区定期用3%氢氧化钠或1%~2%甲醛溶液喷雾消毒;三是圈舍内若能全进全出,则空栏后用3%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后使用甲醛熏蒸消毒;四是带体消毒可用1:300模范碘(20%碘酸盐溶液)消毒。使用发酵床养猪禁止将消毒液喷洒于床面上。

3.6 定期药物保健

药物保健的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抑制潜伏于猪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提高猪体的抵抗能力,唤醒猪体的生理潜能,使猪群处于疾病的发生临界点以下。药物保健(或称预防性投药)是当下猪场控制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群发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冬春季节易发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可以在日粮中添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等,如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呼吸系统黄金组方万特肺灵、治嗽静、并克清等。添加药物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①对症下药,组方科学。即根据自家猪场过去常发的病,结合流行病合理选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科学组方,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②混拌均匀,剂量准确,注意疗程。冬天投药一般采取拌料法,不要随意加大用药量,更不能长期在饲料添加药物,一般投药5~7 d,个别慢性病最多延长至10天;③脉冲式给药:前1~2 d使用突击剂量,后几天使用常规剂量;④严格遵循休药期。

猪场人员管理制度 篇4

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关于印发<集中开展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禁毒委通„2011‟2号)的要求,结合我乡禁毒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作用,切实加大吸毒人员排查、查处力度;依法落实村(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村、社区康复、戒毒康复场所康复、村(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等措施,重点推进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戒毒资源,提高对吸毒成瘾人员的收治和戒毒康复能力;充分依托公安机关“大情报”平台和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提高动态管理能力;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府各相关部门、派出所的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禁吸戒毒效果,最大限度地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减少毒品危害。

二、工作目标

(一)2011年12月10日前,我乡各村(社区)全面建立健全戒毒(康复)办公室。

(二)落实村(社区)戒毒(康复)、强制隔离戒毒等戒毒措施,大幅提高吸毒人员村、社区戒毒执行率、戒毒场所床位利用率。

(三)落实吸毒人员积分预警工作措施,大幅提升我镇吸毒人员预警信息处臵率。

(四)落实参加戒毒康复场所康复村(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吸毒人员信息交换和采集机制,保证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录入全国禁毒信息系统中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

三、具体措施

(一)积极推进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严格按照《禁毒法》的规定,落实好以下工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组织实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派出所、社会事务办、卫生院、司法所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法定职责,配合做好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二是成立专门机构。2011年12月10日前,各村(社区)均要建立戒毒(康复)办公室,实现全覆盖。办公室主任由支部书记担任,成员是村主任和综治专干。三是明确职责任务。卫生院要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必要的戒毒医疗和护理;社会事务办要将戒毒人员家庭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要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司法所要负责对刑满释放、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释放的吸毒人员落实安臵帮教工作,并向戒毒人员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派出所要切实加强对戒毒人员的审批和定期检测工作,对违反戒毒规定和戒毒协议的及时依法进行处理;四是落实工作措施。各村(社区)要建立工作台账,与每一名戒毒(康复)人员签订戒毒协议。对违反戒毒协议的要于三日内报告镇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和派出所。五是建立规章制度。建立戒毒(康复)工作人员培训制度、责任追究制,戒毒人员定期检测、执行地点变更制度、戒毒人员定期报告、信息交换等制度。

(二)加大吸毒人员查处力度。派出所要充分依托“大情报”平台吸毒人员活动住处预警功能,切实加强对旅店业、出租房屋等吸毒活动重点场所的控制,提高对社会面流动吸毒人员的发现和控制能力,加大查处力度。要按照《涉毒人员积分预警处臵规范》,对红、橙、黄、蓝色四级预警信息分别采取抓捕、经营、管控和关注等处臵措施,规范处臵行为。

(三)依法落实各项戒毒治疗和康复措施。各村(社区)要严格依法落实吸毒人员戒毒治疗和康复措施。对吸毒成瘾人员符合戒毒条件的,要依法责令其接受村(社区)戒毒;对吸毒成瘾严重人员应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依法坚决予以强制隔离戒毒;要依法责令符合条件的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进行村(社区)康复。对于被责令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各村(社区)要逐一与其签订戒毒或康复协议书,并严格按照协议书规定进行管理。派出所要依法做好对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定期尿检工作;卫生院、司法所、社会事务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

(四)强化吸毒人员信息维护,确保吸毒人员信息真实反映动态管控状态。要严格按照《禁毒法》、《吸毒人员登记办法》、《吸毒人员住处维护暂行规定》的要求,及时、准确维护更新吸毒人员信息。

1、派出所要严格按照《吸毒人员住处维护暂行规定》的要求,及时将吸毒人员查获信息及时登录至“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

2、各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应当主动将接受戒毒(康复)的人员报到、治疗、执行地址变化等信息及时送公安派出所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

3、派出所要严格按照“大情报”平台对吸毒人员活动信息预警信息的处臵要求,对要求核查的吸毒人员进行核查或尿检,将对吸毒人员的查获、处臵情况填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和“大情报”平台:

(1)符合村(社区)戒毒的,应当责令村(社区)戒毒;符合强制隔离戒毒的,应当决定强制隔离戒毒,并将查获情况、处臵情况、尿检情况等相关住处及时登录至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在查获情况的“查获来源”项中选择“比对预警”,同时将相应信息按“预警指令”要求在“大情报”平台填报反馈。

(2)对于正在进行村(社区)戒毒(康复)的人员,无证据证明其吸食、注射毒品或严重违反村(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的,派出所应当将尿检等信息登录在“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的 “社区戒毒”或“ 社区康复”项下的“定期检测”栏中,同时将相应信息按“预警指令”要求在“大情报”平台填报反馈。

(3)对于其他吸毒人员,应当将尿检等相应信息按“预警指令”要求在“大情报”平台填报反馈。

4、司法所、卫生院要定期将参加戒毒康复场所康复、村(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信息报送当地派出所。派出所应按照《吸毒人员住处维护暂行规定》的要求,在收到吸毒人员信息后三日内核实并维护到数据库。

四、关于村(社区)戒毒(康复)适用对象

(一)村(社区)戒毒适用对象

1、对吸毒成瘾人员,派出所可以责令其接受村(社区)戒毒。

2、对于适用强制隔离戒毒决定的吸毒人员,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责令其接受村(社区)戒毒: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年满70周岁以上的;患有严重疾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因患有严重疾病及危及生命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不具备医疗条件、短期内无法治愈的;家庭有婴幼儿、老年人无人照顾等特殊原因不宜强制隔离戒毒的;其他不适宜强制隔离戒毒的。

3、吸毒成瘾人员,被判处管制、缓刑的,在管制执行或缓刑考验期间,可以责令村(社区)戒毒。

(二)村(社区)康复适用对象

吸毒成瘾人员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的,派出所可以责令其接受村(社区)康复: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满释放的或假释(实际执行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判处拘役刑满释放的。

(三)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为严重违反村(社区)戒毒(康复)协议:

1、村(社区)戒毒和村(社区)康复人员在接到《责令村(社区)戒毒决定书》或《责令村(社区)康复决定书》后未在15日内到执行地的镇人民政府“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报到的;

2、违反村(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经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两次书面告诫,拒不改正的;

3、逃避或者拒绝接受检测3次以上的;

4、擅自离开村(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区3次以上或者累计超过30日的。

二、关于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流程的

(一)作出决定

对吸毒成瘾人员(包括因其他违法行为被查获的)拟予以村(社区)戒毒的,将相关材料一并报区县级公安机关批准,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开具《责村(社区)戒毒决定书》,起始时间按作出行政处罚(行政拘留的按执行结束)之日填写,村(社区)戒毒期限为三年。

(二)文书送达

公安机关对责令村(社区)戒毒或村(社区)康复的,应当制作《责令村(社区)戒毒/村(社区)康复决定书》和《责令村(社区)戒毒/村(社区)康复通知书》,并在作出决定后的24小时内送达吸毒人员本人、执行地村(社区)戒毒„村(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执行地派出所和村(社区)戒毒人员家属。

对于决定地与执行地不一致的,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可先期采取传真等方式通知执行地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再将决定书的原件通过邮寄方式送达。

如果受送达人不在的,可以交付其成年家属、所在单位的负责人或者其居住地居(村)民委员会。受送达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和盖章的,送达人可以邀请其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说明情况,把文书留在受送达人处,并在回执上注明拒绝的事由、送达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捺指印,即视为送达。无法直接送达的,委托其他公安机关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三)人员接收

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应在接到公安机关《责令村(社区)戒毒/村、社区康复决定书》后,十五日内到执行地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报到。

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报到后,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应当向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宣告其权利义务,与其签订村(社区)戒毒(康复)协议并加盖公章,落实村(社区)戒毒(康复)措施。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在执行后48小时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和执行地派出所通报执行情况,由执行地派出所24小时内将村(社区)戒毒(康复)执行信息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

(四)戒毒(康复)措施

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村(社区)戒毒(康复)对象进行登记,通过检测、谈话、戒毒知识辅导、法律援助、就学就业援助、告诫、戒毒(康复)情况定期评估等方式和途径,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管理和帮助。

1、门诊治疗。对滥用海洛因成瘾人员,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要动员、监督其参加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期间,无正当理由连续脱失7天以上,由治疗门诊通报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由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给予书面告诫一次。

2、检测要求。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要按规定接受检测。

对接受村(社区)戒毒人员的定期检测第一年每月检测不少于1次,第二年每2个月检测不少于1 次,第三年每3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

对接受村(社区)康复人员的定期检测第一年每2个月检测不少于1 次,第二年每3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第三年每6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

3、谈话(家访)要求。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每月找村(社区)戒毒人员谈话(家访)不少于1次;每2个月找村(社区)康复人员谈话(家访)不少于1次。

4、情况报告。村(社区)戒毒人员至少每月向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报告戒毒情况1次;村(社区)康复人员至少每2个月向村(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报告康复情况1次。

(五)请假外出

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在村(社区)戒毒(康复)期间如需暂时离开村(社区)戒毒(康复)地点3日以上的,须提前一天向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书面报告,填写《村(社区)戒毒/村(社区)康复人员外出请假审批表》。在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同意,发出《村(社区)戒毒/村(社区)康复人员外出准假通知书》后,方能外出,并必须按时返回销假。请假外出时间累计不能超过30日。

(六)戒毒中止

村(社区)戒毒人员拒不接受村(社区)戒毒、严重违反村(社区)戒毒协议或在村(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应当中止村(社区)戒毒程序。

村(社区)戒毒人员被依法收监执行刑罚、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村(社区)戒毒终止。村(社区)戒毒人员被依法拘留、逮捕的,村(社区)戒毒终止,由羁押场所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释放后继续接受村(社区)戒毒。

(七)地点变更

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发生变化,需要变更村(社区)(康复)戒毒执行地的,村(社区)戒毒(康复)执行地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应当将有关材料转送至变更后的村(社区)戒毒(康复)执行地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

村(社区)戒毒人员应当自村(社区)戒毒执行地变更之日起15日内前往变更后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报到,村(社区)戒毒时间自报到之日起连续计算。

变更后的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应当按规定,与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签订新的村(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继续执行村(社区)戒毒(康复),村(社区)戒毒(康复)期限连续计算。

(八)期满解除

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戒毒(康复)期满,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提出意见,报经执行地区县级公安机关批准,予以解除。村(社区)戒毒执行地公安机关应当开具《解除村(社区)戒毒/村(社区)康复通知书》,并将解除信息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同时通知村(社区)戒毒(康复)本人、作出村(社区)戒毒(康复)决定的公安机关。通知书复印件交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存档备查。

六、关于建立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档案的要求

《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档案》要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有条件的要建立电子档案。内容包括:

1、责令村(社区)戒毒/村(社区)康复决定书;

2、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登记表;

3、村(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书;

4、村(社区)戒毒(康复)计划;

5、村(社区)戒毒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6、定期见面/谈话、家访记录;

7、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吸毒检测通知书;

8、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检测记录;

9、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告诫书;

10、请假审批表;

11、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地点审批表;

12、季度、现实表现评价;

13、解除村(社区)戒毒/村(社区)康复通知书。

七、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职责

1、负责辖区内的戒毒(康复)工作,协调相关单位落实辖区内戒毒(康复)措施。

2、制定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对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法制、禁毒宣传教育,并开展心理辅导,帮助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戒除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提高识毒、拒毒、抗毒能力。

3、协调有关部门,为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学就业援助。

4、与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签订村(社区)戒毒(康复)协议,并督促其履行协议。责成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吸毒检测。动员和监督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参加美沙酮药物维持等戒毒治疗。提供戒毒治疗服务机构信息。

5、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的比例配备戒毒专职工作人员,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6、对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请假离开戒毒地点及时上报镇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对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需要变更戒毒地点的,及时上报镇戒毒(康复)办公室。

7、对违反村(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的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发现严重违反村(社区)戒毒(康复)协议或者在村(社区)戒毒(康复)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8、对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毒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对接受村(社区)戒毒(康复)满三年的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解除意见,报村(社区)戒毒(康复)执行地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9、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八、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人员职责

1、准确掌握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制定个性化、分阶段的帮教和戒毒计划,并督促其履行《村(社区)戒毒(康复)协议》。

2、开展谈心、家访活动,及时了解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思想、生活、交友等现实表现情况,并做好工作记录,建立工作档案。

3、督促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定期接受检测,协助公安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检测。

4、经常性地对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法制、禁毒宣传教育,并开展心理辅导,帮助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戒除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提高识毒、拒毒、抗毒能力。

5、发现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违反《村(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的,及时批评教育并报告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

6、完成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交办的其它任务。

九、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进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工作,是国家禁毒委员会的规定动作,也是教育、挽救吸毒人员,净化社会环境,维护岁末年初全镇社会平稳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各村(社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强力推进。要建立戒毒(康复)点台账,明确办公地点、人员、联系方式等,并报镇戒毒(康复)办公室备案。

(二)密切协作配合。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工作涉及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宣传办、民政办等多个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

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定期检测:具体由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工作人员提前书面通知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应何时到派出所接受尿检,派出所民警应对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尿液检测并及时将尿检结果录入到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中,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应及时将尿检情况作记录并将法律文书复印存档,同时并相关资料上报镇戒毒(康复)办公室。

猪场防疫管理制度 篇5

1、猪场谢绝参观。饲养人员及本场人员(包括经批准入场的有关技术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进入消毒更衣室,更换经紫外线灯照过的工作服、工作帽与水靴后,再趟过盛有2%火碱水的消毒池(水深至少20公分)才能进入猪舍,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场,出售肥猪与断奶仔猪时,经专用猪道在场外接运。

2、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准相互串舍。要随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所有用具与设备必须固定在本舍内使用,不准互相借用。

3、搞好猪舍内外卫生,定期消毒。夏、秋季每周用2%火碱水或3%来苏水消毒三次,春、冬季每周消毒一次。

4、经常消灭鼠、麻雀、蚊、蝇等。场内人员不准在场外治疗猪病、去势与屠宰,以切断疫病传播的各种途径。本场人员不准购买市场上的生猪肉及其生、熟猪肉制品。

5、饲养人员不准在圈内大、小便,以防猪囊虫病。

福林猪场消毒管理制度 篇6

牧业生态养猪场消毒管理制度

一、装卸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在装前、卸后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开展消毒工作。

二、后备舍、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育肥舍隔两天一次,产房和保育舍隔天一次。消毒剂交替使用,每周更换1种。

三、存放动物的圈舍、动物的屠宰车间,每天坚持清扫、消毒一次。

四、员工进入猪场和圈舍,必须双脚 踩踏消毒池。员工每次外出回来必须用 消毒液洗手,用紫外线照射15分钟,更衣、换鞋、洗澡后才可上班。

五、对经营畜禽及畜禽产品的场所必须定期消毒。

六、对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工作人员、服装、污染场所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七、要规范使用消毒药品,领取 牧业生态养猪场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一、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养殖场负责人(场长)为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第一责任人。

二、养殖场须设专职人员(动物疫情测报员),负责动物疫情监测和上报工作。

三、在发现有疫情发生时,必须在2小时内向镇农技服务中心报告。

四、监测报告的内容包括动物疫病流行病发生地点,发生状况和蔓延趋势。

五、实行零报告制,每月3日前,动物疫情报告员将上月动物疫病发生情况上报镇农技服务中心。

六、镇农技服务中心在接到动物疫情员重大疫情发生报告时,应1小时内报至县兽医卫生监督所。

七、养殖场应建立动物疫情测报员、报告员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考核及奖惩制度。

牧业生态养猪场无害化处理管理制度

一、非病疫死亡的个体,由检疫员报知场长查明原因,在无害化处理区进行监督处理(掩埋或焚烧)。

二、检疫中发现的病死畜禽及染疫畜禽产品,按照规定在检疫人员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猪场要设专人对无害化处理制度的落实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对不执行制度及造成疫情传播者,按法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四、必须建立无害化处理档案,对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必须作好记录,并列入档案管理。

五、无害化处理区作业处理时,必须有指定人员看管,并作好周边地区消毒工作,严防污染环境或疫情传播。

六、无害化处理后,相关人员要作好处理记录,以便有关部门或人员查阅。

牧业生态养猪场用药管理制度 1.使用药品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正确配伍,注意配伍禁忌。领取药品必须如实登记。

2.正确计算药物使用剂量,不欠量或超大剂量用药。严禁对妊娠母猪使用有“孕畜禁用”标识的药品。

3.激素和剧药要由技术人员指导使用。

4.配制药品必须在药房内完成,不得在其它地方存放或恣意浪费。

5.医疗器械用好后立即放回原处,严禁在药房外闲置。煮沸医疗器械时要有人守候,以防烧毁。

6.装卸和使用金属注射器时要正确操作,小心用力,避免损坏零部件。用凉开水稀释新生仔猪口服药物。

7.药品均按性状、种类、用途归类整齐摆放,用完一盒再开启另一盒并放回原位,不得乱拿乱放。

8.工作时要集中精力,避免取错药品造成不良后果。

9.保护好医疗器械的消毒效果,取用后随即盖好,以防细菌污染,禁止将整盒注射器或针头带入圈舍。

10.疫苗专用注射器和常用注射器分开摆放,不可混用。爱护室内卫生,药盒、空瓶、废针、包装带不得随便丢弃,要放入垃圾箱统一处理。

牧业生态养猪场预防免疫接种制度

一、准时准量免疫接种,做到头头免疫注射

二、注射疫苗时,小猪一栏换一个针头,种猪一针筒疫苗换一个针头。病猪不能注射,病愈后及时补注。

三、接种活菌苗前后1周停用各种抗菌素。

四、发生过敏反应肌注肾上腺素;为预防过敏反应及加强免疫效果可在注射疫苗前饮水添加维力康等抗应激、免疫增效剂药物。

五、各种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过期、变质、失效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六、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七、免疫注射时,尽量不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八、做好免疫计划、免疫记录。牧业生态养猪场产地检疫申报制度

一、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动物养殖场的动物在离开养殖场前必须实行产地检疫申报。

二、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在出场时应提前2天向当地镇农技服务中心申报检疫。

三、申报检疫的动物必须经强制免疫和佩戴动物标识后,方可申报。

四、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经镇农技服务中心检疫人员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

五、运输动物的车辆装载前和卸载后应清洗消毒,并取得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六、未经检疫的动物禁止调离本场,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实行隔离观察、治疗。

七、申报产地检疫数作为项目申报核定出栏数的重要依据。

八、违反上述规定将按《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牧业生态养猪场预防免疫接种制度

一、准时准量免疫接种,做到头头免疫注射

二、注射疫苗时,小猪一栏换一个针头,种猪一针筒疫苗换一个针头。病猪不能注射,病愈后及时补注。

三、接种活菌苗前后1周停用各种抗菌素。

四、发生过敏反应肌注肾上腺素;为预防过敏反应及加强免疫效果可在注射疫苗前饮水添加维力康等抗应激、免疫增效剂药物。

五、各种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过期、变质、失效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六、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七、免疫注射时,尽量不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八、做好免疫计划、免疫记录。

牧业生态养猪场产地检疫申报制度

一、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动物养殖场的动物在离开养殖场前必须实行产地检疫申报。

二、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在出场时应提前2天向当地镇农技服务中心申报检疫。

三、申报检疫的动物必须经强制免疫和佩戴动物标识后,方可申报。

四、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经镇农技服务中心检疫人员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

五、运输动物的车辆装载前和卸载后应清洗消毒,并取得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六、未经检疫的动物禁止调离本场,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实行隔离观察、治疗。

七、申报产地检疫数作为项目申报核定出栏数的重要依据。

八、违反上述规定将按《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牧业生态养猪场畜禽标识制度

一、新出生仔猪,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二、猪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从外地引进的生猪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

三、生猪的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四、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

五、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牧业生态养猪场养殖档案制度

一、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1、生猪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3、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4、生猪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5、生猪养殖代码;

二、饲养种猪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

猪场管理中的漏洞 篇7

1 新建猪场的要求

刚建好的猪场不能立即进猪, 应该等墙体水泥完全凝固后, 用酸性消毒液消毒2次再进猪。新猪场水泥没有完全凝固, 碱性太大, 猪蹄将被腐蚀, 造成猪的蹄裂。此外水泥地不能太滑, 否者猪站立困难, 容易劈腿, 同时地面不能太粗糙, 以免引起蹄叶炎或关节肿大。

2 提高科技人员素质

有些猪场为节约成本, 而没有专门的兽医人员。一旦疾病流行又盲目使用大量药物, 造成医药费较高。有些饲养工人素质偏低, 养猪也是高科技产业, 一定要用高素质人才, 还要调动好职工的积极性。

3 用药方面存在误区

(1) 对抗生素过分依赖, 很多畜禽养殖户误以为抗生素“包治百病”, 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抗生素和激素, 以达到增强禽畜抗病能力, 提高增重速率的目的。有些猪场不敢停药, 怕一停药猪会闹病。是药三分毒, 用多了也会起反作用, 应该有规律地定期投药。

(2) 不少养殖户喜欢盲目追求时髦, 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高级越好。各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的特点, 优势也各不相同。其实抗生素并无高级与低级, 要做到正确诊断禽畜的疾病, 对症下药, 要纠正“以价格判断药物的好坏、高级与低级”的错误想法。

(3) 疗程不足或频繁换药。有些养殖户不管什么药物、不论什么疾病, 见效或不见效, 通通两天后停药。

(4) 不适时更换新药。许多用户使用使用某种药物治愈了疾病后, 反复使用这种药物, 而忽略了病原对药物的敏感性, 此外一种药物的保健量和预防量是有区别的, 不能一种用量一用到底。管理混乱, 疫苗保存不归类, 活苗与灭活苗放一块, 该保鲜的却冰冻。

(5) 运输过程中无冰块保温, 高温下时间过长, 有的运输时未包好, 受紫外线照射。

(6) 稀释疫苗, 用凉开水稀释, 都直接影响疫苗的活性。最好用稀释液或蒸馏水、生理盐水等。

(7) 疫苗稀释后放置的时间过长, 导致疫苗滴度低。

(8) 使用剂量不准确, 剂量不足, 或剂量过大造成免疫麻痹。

(9) 使用活苗的同时, 又对饲料添加抗菌药。

4 生物安全

很多猪场对消毒认识不够, 认为消毒看不出效果, 有的走形式, 应重视消毒环节, 消毒是切断外界病原向场内传播和切断猪和猪之间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

5 注意饲料类型和饲喂方法

(1) 公猪喂母猪饲料, 因为公猪料销量少, 有的饲料厂没有公猪料就让公猪吃母猪料, 造成公猪精子活力降低。

(2) 小规模猪场经常在母猪哺乳期用妊娠料, 这样造成了母猪奶水少, 断奶后不发情, 或屡配不孕。

(3) 没有按饲料公司提供的配方使用, 随意更改饲料配方。

(4) 饲料湿喂, 夏天可能造成霉菌中毒及蚊蝇增多, 进而加速疾病的传播。冬天饲料温度低, 造成猪只能大量消耗体能。

规模化猪场综合管理措施 篇8

关键词:人员管理;药物保健;科学免疫;生物安全;科学选址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49-01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发展生猪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政策的实施,各地规模化养殖场蓬勃发展,打拉动了生猪养殖模式的变革,对稳定生猪生产,促进生猪生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满足广大消费者肉食供应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部分猪场业主未端正态度,缺乏科学,严谨的养殖理念,综合管理措施,以致猪场效率下滑,甚至亏损。本人就由小场到大场工作中,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为猪业同行一点参考。猪场稳步发展,必须做好以下9点。

1 科学选址,做好规划

猪场应选址地势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易于排污、远离居民区且交通要道方便的地方。确定猪场规模,合理规划占地面积。布局要合理,分生活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建办公室、车库、餐厅、门卫室等。生产区按全进全出模式建配种舍、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

2 引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猪场的未来发展,合理选择猪种(种猪场、商品育肥猪场);了解引种地区疫情流行情况;引种场猪群健康状况;猪场免疫程序;引种猪场选育标准(公猪: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母猪:繁殖力、产仔数、受胎率、初配日龄等);引种售后服务。种猪挑选,按本场猪群实际情况来选择。引种车辆必须经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车内铺垫料,运输途中忌急刹车,长途运输中途休息喂水,并仔细观察,备常用药品。

3 饲料品质和营养

确保饲料营养均衡,符合各阶段猪只需要;饲料的存放应通风干燥,注意防潮;饲料配比合理,粉碎粒度大小合适;原料无污染,无霉变,多雨季节添加脱霉剂。饲料配送贴上标签,便于区分,配好后5 d内喂完。

4 做好生物安全

外来人员、车辆禁入生产区;装猪车辆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场内人员进出应更换衣物,消毒;外来物品经消毒后带入,肉类食物禁止带入。猪场净污道分开,猪只转群前后走道消毒;做好灭鼠,灭蝇工作,场区禁养猫狗;每周1次全场大消毒。

5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要符合实际生产,结合本地疫情流行情况;对本场猪群进行抗原检测;结合猪群健康状况,做好免疫跟踪;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制定疫苗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细小、乙脑、伪狂犬、口蹄疫、蓝耳、胃流二联苗的基础防疫。

6 做好药物保健与驱虫

驱虫:种公、母猪4次/年,3个月一次。仔猪45~80日龄各驱虫1次。保健:种猪群每月保健1次,后备猪群购入后1周保健7 d;产仔母猪产后1周,断奶后1周保健;仔猪断奶后、转群后保健1周;疫病高发期保健,发病前1周保健。

7 做好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1)配种阶段,制定配种计划,保证全年均衡生产;保证母猪合理胎次结构,有计划补充后备母猪使种猪群年轻化,初产母猪占20%左右,2~5胎65%左右,6胎以上低于15%;膘情良好;年产不低于2.15胎,长大杂交母猪胎均10.5头,纯种约克,长白胎均10头,杜洛克胎均8.5头,出生重800 g以上。

(2)产仔阶段。按计划完成分娩任务,仔猪成活率96%以上;5周龄断乳重不少于9 kg,4周龄断乳重不少于7.5 kg;母猪断奶时中上等膘情,断乳1周内发情率90%以上,无四肢伤残,皮肤病。

(3)保育阶段。育成率96%以上,仔猪体重7~15 kg时料肉比1.5:1,15kg~转出料肉比1.8:1,日增重400 g以上,70日龄转群重25 kg以上。

(4)育成率96%以上,日增重大于700 g。

8 小结

上一篇:初一年的糗事作文下一篇:10测试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