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精选8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下面我将对XX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全市中小学布局以及师资配置情况
1、中小学布局情况
我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03所(直属26所;勃利县37所;桃山区5所;新兴区18所;茄子河区17所),其中小学4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独立初中27所;完全中学2所;高中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职业技术学校2所。
基础教育在校生目前,全市在校学生86914人,其中市直40945人;勃利县25747人;桃山区1582人;新兴区7146;茄子河区11494人。
2、师资队伍情况
全市中小学教职工7171人,其中市直2817人;勃利县2111人;桃山区390人;新兴区798人;茄子河区1055人。教师年龄结构,35岁以下青年教师2279人,占教师总数32%;36-45岁2951人,占 41%;46岁以上1941人,占27%。职称情况,高级职称1422人,占19.8%;中级职称3761人,占52.4%;初级职称1926人,占26.9%。学历情况,研究生学历有75人,占1%;本科学历有3466人,占48.1%;专科学历有3143人,占43.8%;中专以下学历有487人,占6.8%,学历达标率100%。
目前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初步均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二、关于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为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各区(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状况按照小学方便就近,中学相对集中的原则,确定教育规模,调整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整合资源配置,落实政策措施,改造薄弱学校,促进农村教育优先发展。让每个学生接受良好的优质教育,同时,着重解决了城市中心区学校大校型、大班额和择校问题,实行初中阳光分班,中考全部指标配额到校机制。全面缩小城乡和校际间的办学差距,实现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师配备、教学质量基本均衡,有效落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要求,截止2011年度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由原来的141所已整合为现在的89所,其中已通过省标准化合格学校验收的有32所,待达标的学校有57所,将在今后5年内全部达标。投资新建市第九小学、第九中学,茄子河区茄子河小学、茄子河中学、宏伟中学、铁山学校、中心河学校,新兴区长兴学校、育红小学、安乐学校等,近10万平方米。加固扩建了第六小学、第十小学等10余所学校,总投资达2亿多元。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不仅最大效应地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各学区学生在规定服务半径内就学的需求,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位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取消重点,均衡配置,确保办学水准大体相当
重点学校是产生“择校风”的主要源头之一,要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就必须从治理重点校开始,以打破长期形成的重点校——好生源——好师源——好财源的怪圈。“择校风”,严重干绕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维护学生的利益和教育的稳定,我们毅然决定义务教育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取消了重点班形式的“特长班”,促进了教育均衡。与此同时,我们加大力度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按照“保安全、保运转、保均衡”的原则,多年来,坚持“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资金、项目和教学设施器材均根据省颁标准按照达标要求逐校安排,目前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三室”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使我市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和办学条件趋于均衡,有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超过了市直属学校。
(三)加强内涵,提升质量,建立健全均衡发展机制
1、建立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是教师的均衡,关键是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我们以教育人才能力建设为目标,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体,以专家型校长和专业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成长。2010年安排29名校长参加了北师大专家型校长研修班两年学习,安排300多名校领导参加了中国教育干部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三年学习,有2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省骨干教师培训班,有800多名班主任参加了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络学习,有85名德育副校长参加了北师大德育校长培训班学习,通过学***提高了城乡两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均衡,促进了教育改革,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今后还要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校长和教师间的均衡。一是继续坚持公开选聘校长制度,坚持岗上培训,干部交流、挂职锻炼等措施,打造名优校长,提升校长整体水平。二是继续坚持学习与培训、交流与轮岗、考试与竞聘、评价与激励等办法,造就思想过硬,业务精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三是继续坚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制定科学的教师资源调配方案,落实相关政策,有效解决教师结构失衡和城乡、校际间教师配备失衡问题。实现每年校长、教师交流量达到10%以上。四是继续坚持落实专项培训经费,加大培训力度。市教育局每年拿出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五是继续坚持运用聘用考核评价等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全市教师学历、职称比例,素质能力全面达标,推进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
2、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改革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坚持硬件建设和内涵建设并重的原则,注重教育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同步提升。一是深化课堂教学全市中小学认真学习内化杜郎口中学等外地先进课改经验,召开全市课改推进会,制定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建立课改机制,强力推进校长和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立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理念,使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各校能开全开好“三级课程”,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培养能力,增强本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学校配齐信息化设备,实现全市学校城域网校校通,农村学校信息教育“班班通”工程。培训全体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我市教育城域网网络资源,整体提高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使信息化教学的均衡发展。四是深化人事制度、招生制度、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强化内涵建设质量,解决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五是构建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内涵,营造育人环境,形成育人特色,打造学校品牌。确保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如期实现。
通过各项保障机制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全市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将在全省要求的基础上提前五年实现,市直各学校2011年实现教育基本均衡,新兴区2012年实现基本均衡,桃山区2013年实现基本均衡,茄子河区2014年实现基本均衡,勃利县2015年实现全县教育基本均衡。2015年全市所有学校均达到规定标准学校建设的标准,实现全市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为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近年来,随着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有关规定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使我市教育均衡发展不断从硬件条件向内涵发展延伸,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义务教育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取消了重点班形式的“特长班”,促进了教育均衡;二是不收择校费和借读费。在我市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还是农民工子女都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一视同仁接收;三是改革中考招生制度,向农村和薄弱校倾斜。我市中小学按学区就近免试入学,高中招生按着配额指标全部分配到学校,并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四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市中小学迁移内化先进课改经验,初中借鉴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通过上述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各校办学水平大体相当,中小学基本刹住了择校风,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基础教育发展已初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当然,尽管我市在推进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市的均衡发展还是低层次的均衡,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将“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的精神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将政府最关心的教育问题解决好。全市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以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强化统筹,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分期实施,力争经过3―5年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市县域内均衡发展。
三、关于推进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会与建议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均衡发展问题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从中也有一些体会和建议:
第一,实施均衡发展首要的是要树立全新的教育发展观。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服务性、坚持教育的均衡性和公平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更是教育应有的目标方向和理念。尽管由于多种复杂原因形成了我国目前这种教育非均衡现象,而且处理起来相当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实施正确的政策导向,至少我们能够在全市县域内缩小差距,推进相对均衡。如果我们有了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我们就会认真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法规,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地解决好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问题;如果确立了科学的质量观,就不会以升学率作为学校的唯一评价,加剧学校的恶性竞争;如果我们有了科学的发展观,就不会以办学经费不足为由而人为制造重点学校,拉大学校之间的差距,而是积极主动加强统筹管理,加强政策调控导向,确保办学科学合理、均衡协调、节俭实用。因此说区域内均衡发展关键并不在于城市大小金钱多少,而转变观念则是前提。
第二,实施均衡发展必须坚持系统推进综合治理。教育非均衡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而成,既有社会大环境因素也有教育内部问题,它不是教育一家的职责,也不单纯是资源配置问题。如果一个地方没有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做保障,教育部门就很难解决择校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内部就不可能在均衡问题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很多的方针政策将得不到顺利的推进;如果没有严格管理,不可能有严明的纪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的行为;如果没有相应的经费实施调控,就没有相当的硬件建设。总之,实施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协同下,教育部门主动承担职责,表里兼治,疏堵结合,系统推进,重点突破。近几年,我们也正是围绕着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从提高社会认知度、加大政府的投入、均衡配置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依法治教治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才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依法办学, 科学管理
1. 创新学校管理体制, 彰显学校管理特色。
几年来,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牢固树立“对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建立健全了现代学校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了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 实行中层以上领导周例会、月总结会制度, 实行当日校长值班明示制度, 提高民主科学化管理。
2. 夯实学校德育工作, 提高学生自主修养。
我校德育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 为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课外活动, 成立了校园广播站, 创办了《特色教育》班队报, 积极深入地开展“2+1”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
3. 着力教学管理创新, 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定课程计划, 开足开齐课程, 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几年来, 我们始终把“大预习、中预习、小预习”作为学法应用的重点, 研究“独学、组学、群学、助学、导学”五种学法, 用“独学”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用“组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用“群学”培养课堂兴趣, 用“助学”培养探索品质, 用“导学”培养应用能力。“五课型”“五学法”为“导”与“学”规划了可行的“路线图”与“时间表”, 起到了“引方向, 传学法”的作用。
4. 优化后勤管理, 为学校发展做好物质保证。
我校后勤组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教育工作文件精神, 全面贯彻执行“教书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方针, 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 为师生生活服务”的理念, 建立后勤管理制度。后勤发扬“勤快, 务实, 高效, 优质”的工作作风,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安全教育, 确保师生平安
为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学校按标准配备门卫、保安, 保证安全设施。学校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制定各种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 给师生重温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
学校重视安全防范。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 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 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刀片等危险玩具, 对其他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教师巡查制, 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多次组织师生进行各种逃生演练, 如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校车安全等演练活动。学校定期开设法制讲座和心理讲座, 加强对校车的管理, 确保师生平安。
三、以生为本, 关爱特殊群体
学校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的指导和教育管理, 通过心理咨询室, 解决特殊群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障碍。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象, 定期与他们谈话沟通, 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关爱学困生和贫困生。学校从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 不放弃任何一个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学校建立学困生的帮扶制度, 制定帮扶的具体措施, 辅导他们功课, 开导他们思想, 肯定他们优点, 鼓励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 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学校根据上级规定, 为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学校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确实把资助金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家庭和学生手中, 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四、抓教师梯队建设, 促整体素质提高
胡家小学现有教师135人, 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已按核定编制配齐所有师资人员。90%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一致, 教师100%具备教师资格, 100%通过信息技术一级培训。我校教师群体的组合, 打造了“敬业乐群, 敦品励学”的团队精神。近几年, 通过市县教育局“三个一批”政策, 我校又新增年轻大学生教师7人, 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 使教师结构更加合理。学校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规范教师行为, 师德合格率100%。
五、彰显教育特色, 提高办学品位
我校以“双自”教育为育人特色, 推行“班级自动化管理”制度。学校在自主教育基础上, 制定并实施“值周班长责任制”“班干部轮换制”“集体责任承包制”等自主教育内容。班级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学校通过系列教育, 让师生在“勿以小事而不为”中学会做人做事。学校创建自我教育特色, 彰显学校办学内涵。
在自主学习上, 打造“阳光课堂”, 运用“学案式”教学, 尝试轻松、愉快、开放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在“教”与“学”的同一平台上研究学习方法, 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实践中, 我们构建了“和谐课堂、基本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活动课堂”五种课型, 用“和谐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提高课堂的和谐氛围;用“基本课堂”培养新教师的教学功, 提高新岗教师的课堂素能;用“有效课堂”提升导学水平, 起到了在课堂减负增效的作用;用“高效课堂”提升导学效率, 起到了引领导学、传递方法的作用;用“活力课堂”促进均衡发展, 为课堂导学、深化减负增效的内涵, 探索出一条高效之路。
记者:首先感谢刘家平局长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
刘家平:感谢《江西教育》对安福县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记者:我们知道,您一直以来都在从事教育工作,并且担任过校长,可以说对教育工作十分了解和熟悉。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结合安福县的实际以及您个人的教育工作实践,我们请您谈谈当前为什么会出现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刘家平:好的。其实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四分之三,因此,我县农村学校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长期以来,也就形成了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现状。根据我县的教育实际情况,我认为教育之所以出现不均衡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投入不均衡。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实行“三级办学、两级管理”模式,教育经费投入需要县、乡、村三级配套,但是县、乡、村财政难以承担,造成乡村学校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发展。
二是办学条件不均衡。城乡学校由于投入差异,农村校舍、教师住房、现代技术装备水平等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于城镇学校,影响了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师资不均衡。农村学校师资结构不平衡,年龄偏大、学科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每年因县城学校扩容,需从农村学校选聘教师,削弱了农村学校师资。每年还有一部分农村教师通过考研、公务员考试等途径离开农村教师岗位,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四是教育质量不均衡。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普遍薄弱,大量农民工进城,导致农村生源向县城集中,加剧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记者:2014年7月1日起,安福县作为试点县正式入轨运行省直管县体制,在教育经费申报和使用上将受到省政府更大的支持和享有更多的惠民政策,那么在教育投入上,安福县的教育经费主要使用在哪里?又是如何管理的?
刘家平:我县的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切实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我县教师“三保一金”、医疗险、工伤险、生育险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教师绩效工资(义务教育3.12万元/人/年、非义务教育3万元/人/年)、教师津贴等各种费用由财政负担。二是设立师资培训专项经费。以教职工年基本工资的1.5%和公用经费的5%预留拨付培训经费,2014年安排培训经费近200万元。三是设立教学质量奖励基金。从2013年起,县政府每年安排50万~100万元兑现教育教学奖励资金。四是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两免一补三资助”及学前教育入园补助,2013年设立“圆梦助学金”,逐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五是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投入资金(除土地费用)近6亿元,先后实施了全县中小学改造、标准化建设,县体育中心、县职业教育中心兴建,华泰学校改制等重大工程。今后几年,我县计划投入1.2亿元新建城北初中、工业园区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并实施平都二小异地重建。
在加强经费管理上,做到专款专用,不挪用、不变通,从经费的申报到使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为此,我县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校财局管”体制。2005年设立了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由县教体局管理,实现“校财局管”,同时设立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校建经费、教师绩效工资等专项资金账户,制定了相关管理使用办法,并由财政、审计部门进行监督,保障教育经费的规范管理和使用。二是落实专项资金。上级各种专项教育资金和由县本级财政各种应配套教育资金均能做到足额安排并专款专用。三是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规范实施“两免一补三资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职免学费、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等工作。2013年,我县设立了“圆梦助学”基金,筹集资金34.6万元,主要用于资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四是足额征收“三税附加”,并做到专款专用,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记者:刘局长,据我们所知,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一直是安福县追求的目标,目前已经走在了省、市的前头。那么,安福县是如何调配教育资源进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如学校硬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等。
刘家平:为加快全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我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资源调配:
一是科学制订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规划。规划到2015年,全县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8所、完小25所、初小26所、教学点107所、特殊学校1所。其中县城撤并文武学校1所,新建初中1所,民办公助华泰实验学校改制成公办平都三小;工业园区新建1所小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原特殊教育学校与平都一小剥离);农村2所村小扩建成完小,恢复55所教学点,易地重建教学点1个,4个教学点扩建成初小。
二是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校舍维修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作相结合,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三是从每所学校实际出发,避免超标准投入,争取用有限的资金改造更多的学校。2013年,我县共投入1339万元完成62所学校的标准化建设,2014年又有14个乡镇共计66所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也已规划好,目前在做招标的前期工作,2015年全县将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县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高等院校人才,“三定向”培养,“三支一扶”支教等形式补充师资,优化队伍结构。2014年补充新教师65名,绝大部分分配到师资薄弱的边远山区学校任教。坚持开展支教帮扶,2014年共安排111名教师支教、帮扶。
记者:“择校热”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如今全省在大力落实“就近入学”政策,那么安福县是如何破解“择校热”,落实“就近入学”政策的?
刘家平:众所周知,“择校热”是义务教育不均衡的产物,要破解“择校热”,就必须实行教育均衡发展。安福县作为一个教育大县,县城学校的办学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择校问题并不严重,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择校,也就是乡村生源在县城的择校问题。为此,我县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措施着力破解城乡间的“择校热”,同时尤为关注进城务工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择校问题,灵活运用政策,为更多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提供便利,真正朝着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坚实迈进。
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政绩观。根据上级有关教育改革系列文件精神,我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改革现有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发展及兴趣特长、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大力推进“1+1”素质教育工程,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新体系,从观念上淡化“择校热”。
二是确立均衡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近年来,我县重点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全面改薄”工程,着力于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如学生教室、师生宿舍、课桌椅、运动场、饮水、食堂、厕所等。大力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只有如此,农村孩子才能在家门口享受与县城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既解决了“就近入学”,又从体制上缓解了县城学校“择校热”。
三是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2014年5月,我县启动了安福中学等七所县城学校对口洋溪初中等七所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县局制定了帮扶工作考核办法,要求县城学校通过干部挂职交流、送教下乡、观摩学习等形式,从农村学校的制度建设、教学质量及校园建设方面提出具体帮扶目标。帮扶工作实行绩效捆绑,让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农村薄弱学校,从制度上遏制县城学校“择校热”。
四是加强农村师资配备。教育的均衡离不开师资,“择校热”的一个主要因素也就是农村师资薄弱。我县从2013年起,新补充教师直接分配到农村教学点岗位,近两年为农村小学补充了150名新教师,并明确了服务年限,力争从根本上解决县城学校“择校热”。
记者:教育的均衡发展离不开教师,尤其是加强教师培训和促进教师流动,那么安福县在加强教师培训方面有什么举措?尤其是在教师交流轮岗方面取得了那些成效?
刘家平:我县积极创新培训形式,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教师培训。一是抓好国培计划的培训工作,二是加强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运用的培训工作,三是认真完成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任务,四是抓好校本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校长、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及管理技能,五是发挥县教师进修学校作用,开展校长、教务主任、新教师上岗等培训。近三年来,共投入559万元,培训教师9498人次。
在教师交流轮岗方面,主要采取了六种交流方式:校级领导交流,农村学校间、学区间教师交流,城区学校对口协作交流,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学习交流,乡镇中心小学到村小或教学点“走教”交流等。今年暑期交流轮岗校长22名,教师70名。
主要取得以下成效:一是初步解决了专任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的区域性失衡问题,教师队伍结构在调整中初步得到优化,同时扩大了优质资源辐射范围和力度;二是促进了学科教学的优化,并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三是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后,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师资差距将逐步缩小,“择校热”将逐步降温,城区学校招生压力逐步得到缓解。另外,我县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形成校长教师合理配置的长效机制,让好教师进得来、留得住。
记者:如今全省在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安福县在做好义务教育发展的同时,是如何加强职业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
刘家平: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我县大力实施职校“退城进园”战略,于2012年9月投资4500万元,在县工业园区占地100亩兴建了一所集职教、培训于一体的县职教培训中心,2014年9月已竣工使用。
一是成立县职教中心。建立县政府统筹全县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将全县各类职业技术培训项目、资金统筹,实现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机统一。
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职业学校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主动适应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广泛开展订单培养、送教到企、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同时,实施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办学建设计划,找准专业与项目,积极与市政府扶持的10所重点职校或外省市重点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
为切实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委紧紧围绕教育发展目标,积极履行义务教育工作职责,强化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进一步推动了义务教育工作的巩固提高,有力地支持了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我委在义务教育工作职能履行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统筹规划,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我委在编制全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积极组织人员,深入教育第一线,广泛征求教育部门的意见,统筹考虑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并将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扶持教育事业,尤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面,切实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为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在每年的年度计划中都安排了教育事业发展计划,提出了具体目标。为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落到实处,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监督检查,在编制基建投资计划时,从而有重点地解决校建项目的投资及安排项目建设用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条件的改善。同时,将中小学配置列入计划,按义务教育规定标准配备学校用地,方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保证义务教育学校的设施达标。
2、优化服务,促进教育事业更快发展
为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促进工程顺利进行,达到投资计划要求,充分发挥建设项目改善教学条件的作用,在项目建设管理上,我委主动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变投资管理为投资服务。一是对教育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不受投资计划的限制;二是对申报前来办理立项的教育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明确办理时限,优先安排投资计划。权限内项目立即给予办理立项手续,需转报的项目也在半个工作日内完成转报手续;三是对符合网点布局调整的校建项目,如需要申报建设用地,我们优先报批用地计划。如在国家实施土地市场整顿和治理期间,我委按规定积极申报国债危改项目用地计划,从而保证了国债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
3、积极支持,促进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争取上级对我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缓解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一直是我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委积极发挥管项目、争资金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开展争资立项工作。一方面,注重理解国家投资政策,把握国家资金投向,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及时提报一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在此基础上,主动加强与上级发展和改革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对申报的项目,主动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以争取上级对我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更大的投入,更大的资金扶持。2007年以来,争取到国家对我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职业中等学校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扶持资金共计3665万元,其中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14个,争取中央资金1425万元,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资
金520万元,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资金740万元。其中塘洲初中学生宿舍及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是2010年争取到的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总体来看,全县学校建设和发展资金短缺,部分学校负债较重,债务纠纷时有发生,影响正常教学和学校稳定,部分学校运转困难。
二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部分学校校舍标准不高,教育教学用房不足,教学设施和图书配置不够齐全,学生生活设施明显不足,且条件较差。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设备还需要不断更新和添置,校舍还需要维修改造。三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残疾少年儿童和流动人口中适龄少年儿童的教育仍是薄弱环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继续强化规划和计划的指导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推行素质教育。
2、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公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早日实现国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学区于8月25日至8月30日对各校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对照标准找出了自身发展的不足与困难,现将学区各校现状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四坝镇辖7个行政村,即南仓、北仓、寨子、四坝、前庄、海湾、三岔村,共有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373人,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现有完全小学6所,即南仓小学、北仓小学、四坝小学、前庄小学、海湾小学、三岔小学,九年制学校1所(根据区委、区政府学校布局调整安排,2009年将寨子小学并入四坝中学,成立四坝镇九年制学校)。
四坝镇学区现有小学教职工9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现有初中教职工4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全镇中小学布局合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当地农民子女就读需求。小学建筑面积10594.4平方米,生均15.6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3345.0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0.2平方米。为我镇全面建设标准化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看来,各校布局合理,环境适宜,师资力量雄厚,符合《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
1.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区教育局会议精神,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文件,使每一个老师掌握标准化学校的各项指标,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继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规划,是对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办学条件,逐步消除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差距,使每个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整提升义务教育水平的新举措,主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2013年8月21日上午,区教育局在武威八中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会,同时,在秋季开校工作会议上又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做了强调,我学区为此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内容,及时传达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会议精神,使老师们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知识,明确自己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任务,为全面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2.调查摸底,明确我学区各校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差距和不足。
学校根据评估指标的需要,明确任务,组织全体教师对学校现有的数学、科学、理化生、音体美、多媒体等教学仪器以及学校图书进行了清点,对学校的各类用房,体育活动场地重新丈量计算。力求做到分类清楚、数据准确、详实。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发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明确了各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努力的目标。
3.对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细则,认真做好
学校自评自查工作。
学区组织各校领导认真学习了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细则,并以召开会议的形式,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对照12项核心指标、28项普通指标逐项进行自查、评估,力求做到自评工作准确无误。
三、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四坝镇大部分学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校舍建筑结构主要以土木、无地基的砖木结构建成,除北仓小学、南仓小学(2003年和2005 年修建)为B级危房外,其它学校校舍基本属于D级危房,并且部分学校校舍严重不足,如四坝小学全校100%D级校舍,就最起码的教师厕所都没有;海湾小学教室墙体裂缝大开,师生煎熬在100%的D级危房中工作学习;三岔小学教室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修建属于D级危房,还在正常使用;前庄小学(100%D级校舍)、南仓小学校舍严重不足,大房子分割成小房子,由2人住1间改为3人住1间宿舍(教师用高低床),校舍严重紧张无法运行。根据现状与《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相差较远。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要求和《凉州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16年)》安排,于2013年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为了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本着“方便学生、资源优化、注重效益”的原则重新进行合理规划:四坝镇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需建设全日制完全小学6所,全日制九年制学校1所,函盖小学42个班,初中12个班,可容纳小学生1890人,初中学生600人就读。四坝镇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用地计划6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在原地址进行改建(土地面积均达标),四坝镇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学校购置音、体、美设备需资金16.4万元;购置学生用计算机需资金3万元;学校扩建学生200米环形跑道,需要资金15万元。四坝镇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学校购置科学实验仪器需4.2万元,购置音、体、美设备需资金17万元;.购置学生用计算机需资金8万元;学校扩建学生运动场地,需要资金12万元。南仓小学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的540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元,需要投资108万元;新增行政用房211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元,需要投资42.2万元;新建生活用房304平方米,需投资60.8万元;配套治安设施2.68万元;合计投资213.68万元。校墙320米,每米400元,计12.8万元;绿化、硬化2021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计16.2万元;水泥操场2800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计22.4万元;配套篮球场、跑道需资金10万元;共计需投资51.4万元。学科专用教学技术设备(包括科学、数学、音、体、美器材)8万元;学生计算机10台合计8万元;更新图书需资金3.6万元。北仓小学新建生活用房30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元,计6万元;校墙388.7米,每米300元,计11.7万元;水泥路280平方米,每平方米100元,计2.8万元;水泥操场2400平方米,每平方米100元,计24万元;硬化学校操场跑道需资金3.2万元,共计需投资41.7万元;学科专用教学技术设备(包括科学、数学、音、体、美器材)10.4万元;学生计算机23台,合计6.9万元;更新图书需资金2.0万元。四坝小学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1017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元,需要投资203.4万元;新增行政用房30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元,需要投资6万元;新建生活用房481平方米,需投资96.2万元;合计投资305.6万元。校墙700米,每米300元,计21万元,水泥路200平方
米,每平方米100元,计2万元,水泥操场1500平方米,每平方米100元,计15万元;硬化学校操场跑道需资金3.2万元共计需投资42.02万元;学科专用教学技术设备(包括科学、数学、音、体、美器材)7.7万元;学生计算机10台合计3.8万元;更新图书需资金3.3万元。前庄小学所有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全部是D级危房,按省标基本标准,改造校舍共需资金305.6万元;校墙、校园道路及硬化、水泥操场、旗台、校门、绿化等预计约需47.5万元;常规通用教学设备约需1.9927万元,学科专用教学技术设备(包括实验、音、体、美器材)8.2983万元,共计10.291万元。计算机教室器材1套,多媒体计算机教室1套,公共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器材1套,(包括生用计算机13台)合计10.4万元;教师用机4台,计2万元,共计12.4万元。更新图书需资金2万元;办公及生活设备5.75万元;校园安全设备约需2.32万元,共计8.07万元。海湾小学现有D级危房1215平方米,维修改造需资金305.6万;硬化绿化需资金10万元;数学科学仪器需2.3万;美术器材需资金2.4万元;音乐器材缺钢琴,学生电子琴,需资金3万元;体育器材无篮球架、低单杠、爬绳、排球架、体操垫等,需资金2.3万元,合计10万元;修建操场跑道,需资金3.2万元;共计需资金334.7万。三岔小学现有C、D级危房914平方米,维修改造需资金182万;尚缺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需资金5万元;数学科学仪器尚需0.3万;美术器材短缺,无写生凳工作台等,需资金1万元;音乐器材缺钢琴,学生电子琴,需资金7万元;体育器材无低单杠、爬绳、排球架、体操垫等,需资金0.5万元,小计
8.8万元;维修校园围墙472米,约需资金47万元;分隔卫生室需资金
0.2万元。共计需资金243万。综合上述我学区共计投资需1780万元。
四、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建议
1.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提供合理的财政保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专项投资,逐渐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状况,实现义务教育真正的全面普及首先应当用于学校基本建设,使各学校的办学条件趋于均衡,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2.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一方面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比如任教农村工资待遇大幅高于城市,任职满5年以上优先调职晋级等等)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在不改变编制单位情况下有计划地组织城市优秀教师定期(比如2年)到农村支教,并把支教情况与教师晋级晋升和工资待遇调整挂钩,支教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和工资奖励。
3.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解决农村音体美教师短缺的问题。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充实考试内容,对申请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测试。
整改情况汇报材料
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安定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评价表》内容,结合《西巩驿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查整改通知书》,围绕我校目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全面整改。现将我校的具体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新定制了6块学校主题展板,围绕感恩、环保、自理、健体、审美等主题,再次加强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
二、对学校室内外卫生进行了彻底的大扫除,尤其是死角卫生,并要求全体师生每天对卫生都要及时打扫。对校园内的杂草进行了彻底清理。
三、各功能室再次进行卫生的打扫,并要求以后每天打扫一次,确保室内卫生干净。统一定制了班级和班主任简介牌、各功能室和功能室管理人员简介牌,重新修订了各管理人员解说词,并进行了数次管理人员挂牌解说演习。
四、教导处按照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的相关规定,重新制定了学校作息时间表和课程安排表。
五、学校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对学校教师精神面貌不振作的情况进行了反馈,要求每位教师注重个人形象,不得穿和教师职业不符的服装。要求有车的教师对车辆统一停放。
六、充分发挥有特长的教师对各兴趣小组进行指导,每天课余时间各兴趣小组要正常开展活动,并及时收集佐证材料。
安定区花沟学校
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吉林省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在200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2007年,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又一次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在2012年3月刚刚闭幕的两会上, 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强调要“扎实推进教育公平, 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可见, 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然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吉林省目前正处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县域义务教育作为提升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基础, 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从而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研究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对提高全省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一、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1)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 县域行政区划较为稳定且重视基础教育发展。我国的县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初秋战国时代, 经历了数千年的制度演变, 县级政府在整个行政区划中仍然拥有稳定的管理权及决策权, 且县级财政相对独立, 有利于县域义务教育的发展。目前, 县域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中重要的基础单元, 具有其独特的发展趋势, 县域教育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 其中更加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 为县域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 县域教育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随着我国在义务教育领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将推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更加具体化, 明确指出要以“以县为主”发展义务教育, 使得县级政府的职责不断明晰, 避免了县一级政府走“形式主义”的道路, 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因此, 在县域范围内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加现实可行。
最后, 县域义务教育拥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农村义务教育, 我国早在2002年颁布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 其中县级政府须担当的主要职责被明确提出;2005年教育部立足从制度、政策等多方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在200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之后国家又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安全工程建设、校舍改造等具体问题颁布了许多政策法令, 随后省级及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响应号召, 相继出台政策法规, 为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 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象严重, 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县域教育范畴内, 城乡二元结构也较为突出。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主要表现在城乡、校际、个体间的非均衡, 具体到公用经费支出、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生源以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非均衡分配。县域教育体系中以基础教育为主, 幼儿教育、中高职业教育为辅, 而基础教育中义务教育无疑比重最大, 所以, 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解决县域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其次, 县域经济的腾飞需要县域义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做支撑。县域范围内大多以初级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生产效率较低, 产能也较为有限。县域经济的粗犷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创新人才的缺乏, 缺少拥有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优秀人才。如果县域教育能够均衡发展, 为县域经济供应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必将有利于经济由粗放式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型发展方式。抓县域教育就要从基础入手, 首先推进县域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最后, 县域义务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事业本身就是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增长知识技能的基础产业, 在提升国民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 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人们的思想精神、举止行为都不断趋于和谐。除此之外, 县域义务教育在努力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消灭城乡发展差异的重要举措, 一旦城乡之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得以改善, 便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吉林省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的概况
吉林省政府一向重视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法令, 指导各市 (县) 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具体工程建设、制度改良等。具体可以按照扶持重点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 注重改善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自2002年起, 吉林省便组织实施了第二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据有关数据统计, 截至2006年, 全省便已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4.64亿元, 新建校舍达189.1万平方米。 (1) 与此同时, 为了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 吉林省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 将办学基础条件差、生源少且教师资源稀缺的中小学进行了合理调整。2009年, 吉林省提出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排查鉴定校舍安全状况, 建立校舍安全档案, 并按照国土部门、水利部门以及地震部门的相关意见进行建设落实, 真正做到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2012年, 吉林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 为做好校舍改造工作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扩容改造等提出了具体规定。
第二, 关注特殊群体的义务教育问题。自2004年起, 吉林省对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资助政策, 主要免除其学杂费和教科书费, 补助寄宿学生的生活费, 双管齐下可以基本保障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目前, 此项优惠政策已普及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在吉林省2012-2020年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中, 提出“建立并完善落实就近免试入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证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
第三, 重视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改善。2012年, 吉林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推进计划, 并成立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推进计划领导小组。下发了《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管理办法》、《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配餐模式及内容、餐饮卫生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敦化市黄泥河中学以及汪清东振小学在率先启动营养改善项目后, 孩子们都吃上了免费且安全放心的营养餐。
第四, 注重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吉林省自2009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特岗计划”覆盖了全省42个县 (市、区) , 为县域教育注入新鲜动力。2010年, 吉林省组织了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培训, 为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平台和机会。在吉林省2012-2020年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中, 提出“逐步扩大教师流动范围和比例, 促进优秀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每5年进行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3年时间建立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启动实施中小学城乡同步备课系统建设项目, 用3年时间构建起全省统一、各级贯通的信息化平台, 建立起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等目标, 旨在提高县域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吉林省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1) 吉林省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表现
据统计, 截至2010年底, 吉林省共有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7046所, 其中普通初中1209所、小学5837所;义务教育阶段的专任教师共191540人, 其中普通初中的专任教师占35%, 小学专任教师占65%;全省平均每万人口中在校的初中生有301.15人, 在校小学生有527.33人。 (2) 但是由于吉林省各市 (县) 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以及人力、土地和资本等资源条件的各不相同, 各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呈现非均衡的现象。
按照县域的广义概念, 本文以吉林省的长春市宽城区、桦甸市、集安市、延吉市、通榆县、梨树县等六个试点县 (市、区) 为例, 以2009年数据为依据, 从教育经费、办学设施、师资队伍以及生源等四个方面讨论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的程度。本文采用计算
198《商场现代化》2012年8月 (下旬刊) 总第693期
基尼系数的分析方法, 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的标准来综合分析各项目的非均衡情况。 (3) 具体如下:
1. 教育经费均衡情况
教育经费的均衡情况可以通过计算生均公用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来衡量。根据相关数据计算, 发现6个试点县 (市、区) 中通榆县、梨树县中小学的基尼系数均小于0.2, 表示生均公用经费绝对平均;长春市宽城区小学和初中的基尼系数表示其生均公用经费比较平均, 但小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桦甸市和集安市中小学的基尼系数均在0.3-0.4之间, 生均公用经费有一定差异;而延吉市中小学分别为0.409、0.432, 超出了基尼系数的“警戒线”, 表明生均公用经费相对差距较大。6个试点县 (市、区) 中小学的平均公用经费在0.2-0.3之间, 处于比较均衡的水平。但若以吉林省试点县以外的其他全部县 (市、区) 为样本, 那么会不难发现吉林省的生均教育公用经费支出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目前, 吉林省许多县 (市、区) 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很低且难以兑现, 还有多数地方财政除了按比例承担县本级的经费外, 其它公用部分的投入能力有限, 公用经费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
2. 办学设施均衡情况
办学设施的均衡情况, 通过计算“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体育场 (馆) 面积、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等四项指标的基尼系数来综合衡量。通过计算基尼系数, 发现6个试点县 (市、区) 小学平均办学条件均衡状况基尼系数为0.439, 差距较大;中学平均为0.365, 办学条件相对合理, 但存在一定差距。具体的长春市宽城区以及集安市小学的基尼系数均在0.4-0.5之间, 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延吉市的中、小学计算出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03、0.683, 表明办学设施方面差距悬殊;其他县 (市、区) 中小学办学条件状况的基尼系数基本均处于0.3-0.4之间, 存在一定差距。综上数据分析表明, 吉林省的县域义务教育在办学设施方面非均衡现象比较突出, 县域义务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与办学标准差距较大的矛盾比较突出。
3. 师资队伍均衡情况
师资队伍的均衡情况通过计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师生比两个指标的基尼系数进行衡量。根据计算, 6个试点县 (市、区) 中学、小学平均教师队伍均衡状况基尼系数均处于0.2-0.3之间, 师资队伍的分配比较平均。其中, 桦甸市、延吉市小学教师队伍师生比均衡状况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68、0.379, 有一定差距;延吉市中学教师队伍师生比均衡状况的基尼系数为0.419, 差距较大。仅从这两项指标并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出教师队伍的均衡状况, 但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吉林省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的矛盾比较明显, 特别是专业性结构失衡问题较为严重, 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水平不高且适应能力不强。
4. 生源均衡情况
生源均衡情况通过研究小学非服务区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比例这个指标的基尼系数来衡量。6个试点县 (市、区) 中学、小学平均均衡状况基尼系数分别为0.390、0.451, 中学有一定的差异, 而小学差距却较大。具体的通榆县、梨树县其中小学均衡状况基尼系数均在0.5以上, 差距悬殊;其他县 (市、区) 中小学的均衡状况基尼系数都在0.3以上, 有的在0.4以上, 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统计数据分析表明, 学生县域内选校择校人数较多, 学校之间生源状况差异比较明显。学生择校的主要流向首先是质量较高的学校, 其次是条件较好的学校, 生源状况间接反映了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异。
(2) 吉林省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分析
1.县级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有限且资金管理不规范
目前, 吉林省的教育经费存在非均衡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各县 (市、区) 对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以延吉市 (县级市) 为例, 2010年生产总值是2063602万元, 教育经费的总投入额为49512万元, 占GDP的比例为2.4%, 比吉林省教育经费投入占全省GDP的比例低0.5个百分点。 (4) 根据有关资料, 2010年, 吉林省某县共投入义务教育资金16565.20万元。其中:中央、省级拨付某县义务教育资金14784.39万元, 占总投入的89.2%;县财政用于各项专项资金配套资金投入1521万元。县本级财政安排义务教育资金1781万元, 占总投入的10.7%。 (5) 可见, 县级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较少, 主要以中央、省级拨付教育资金为主。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会严重影响县域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为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待遇以及学生的生活补助等都有赖于教育经费的投入。除此之外, 县级政府对国家及省级下拨的教育资金管理不当的情况普遍存在, 义务教育经费在筹集、投入, 分配、拨付过程中, 部分资金滞留在财政或教育部门。县级财政、教育部门未按规定期限分配并拨付到有关单位账户, 影响资金效益的发挥。部分学校没有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 且学校的公用经费使用情况没有在校外公布, 缺少群众的监督。自从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也随之取消, 县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来源更加得不到保障, 加之县级政府对下拨资金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这无疑都会影响县域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
2.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
县域经济与县域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互动影响, 县域教育作为一种基础的先导性产业, 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培育、输送创新人才, 为其营造和谐进步的良好社会环境。而县域经济的发展会聚集大量社会资源, 在创造财富的同时, 改善县域教育的基础设施环境, 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教育投资, 为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的教师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 在一个良性循环中会吸引大量生源和教师, 使得县域内城乡、校际之间的义务教育能够均衡发展。而目前吉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 很难发挥其对县域教育的促进作用。目前, 吉林省内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正呈现出一种“教育二元结构”, 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与城市教育相差甚远。例如, 从纵向比较, 2010年松原市的GDP为11028463万元, 比乾安县多9766112万元, 松原市投入的教育经费是乾安县的4倍多, 除此之外, 松原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51所, 专任教师21328人, 而乾安县仅拥有中小学校76所, 专任教师3734人, 差距比较悬殊;从横向比较, 通榆县的GDP是靖宇县的1.94倍, 同时投入的教育经费也是靖宇县的1.52倍。 (6) 可见, 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是影响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不尽合理
吉林省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受政策和相关具体制度的影响, 因为之前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改良制度时都秉承着“以城市为核心, 优先发展城市”的传统理念, 造成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聚集到城市中小学, 不可避免地在农村产生了大量的薄弱学校, 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存在一定差距。除此之外, 因为一些“重点中小学制度”的施行,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市场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这样便导致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正因如此, 薄弱学校缺乏与其他学校相竞争的实力, 学生、家长便会选择城市学校或者乡镇较好的学校, 薄弱学校的生源不断减少, 学校的收入来源减少, 教师工资待遇下降, 会导致优秀教师的流失, 进入恶性循环。所以说, 政策的制定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均衡发展、公平发展的理念, 会严重影响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4.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尽完善
目前,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校都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造成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学校的管理制度除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之外, 最重要的是要留住生源、维护好学校与教师的关系, 然而大部分农村教师对学校环境的满意程度都较低, 认为在农村学校教学不仅工资水平低, 最重要的是学校不能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提升空间和个人发展空间, 并且学校没有健全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 教师的自身利益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具体表现在农村学校校长选拔没有明确的选拔机制, 学校大小事宜基本由校长一人决策, 缺少必要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学校对教师的个人发展缺乏重视, 没有组织培训和交流的具体规划;寄宿制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符合基本标准的食宿条件;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缺乏条理性、针对性等等。正因为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尽完善, 造成学生、教师的向上流动, 加剧了县域内义务教育的非均衡现状。
四、推进吉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1) 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强教育资金的监管
吉林省为响应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 制定了《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学起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 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 不仅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同时也为促进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吉林省应当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并随之建立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扩大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 尤其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
《商场现代化》2012年8月 (下旬刊) 总第693期199
同时, 应当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管。县级财政、教育部门对上级和本级义务教育资金负有主要的管理责任。上级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教育部门义务教育资金的监管, 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资金, 特别是春、秋季学期开学前, 要及时拨付部分资金到校, 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同时要指导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 负责监督义务教育资金的使用。提高学校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财经与法纪意识。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校应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 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 并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外公布, 接收师生和群众的监督。同时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集、投入, 分配、拨付, 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加强教育督导工作, 建立举报和通报制度, 实行责任追究制, 逐级落实责任, 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 强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改善办学条件
为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吉林省教育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发布了《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规划 (2011-2015) 》, 其中提出了“大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薄弱学校建设, 重点解决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信息化的配置及校舍改造等, 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 保障所有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发展要求, 此项规划刚开始执行不久, 吉林省有些县级政府还未能完全按照此项规划中的标准建设, 省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宣传和实施力度, 强化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要按照相应标准并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只有有标准可依, 才便于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均衡情况, 例如, 吉林市建立了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 主要通过评估校园、校舍、老三室建设、信息化建设、体美音器材等六个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并将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 使得对“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有了具体的评估标准, 便于从均衡发展的视角进行管理。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优秀教师互动交流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保障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是促进城乡、校际间均衡的核心。首先要针对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制定优惠政策, 防止农村教师资源继续流失。比如由省级划拨更多的教师编制, 使得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得到与城市教师同等的待遇;增加对教师生活、娱乐与工作的人文关怀, 提高教师在农村工作的满意度;在省级或市县级的职称评审、教师表彰或者骨干教师选拔中增加对农村教师的政策倾斜;当然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各地方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适当给予农村教师交通、伙食补贴或者奖金津贴等。其次, 改革优秀教育人才引进机制, 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吉林省各县 (市、区) 可以效仿城市学校的教师引进机制, 公开招聘, 竞争上岗, 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应聘要求。除此之外, 协调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研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关系, 同时运用远程教育和培训基地, 双管齐下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快捷的服务。最后, 要建立完善的师资流动机制, 鼓励优秀教师的互动交流。教师以及校长的定期交流, 可以促进各校际间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例如通化县实验小学积极开展交流互助活动, 校长及优秀骨干教师与通化县三棵榆树中心小学教师交流经验, 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4)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教育成果评估机制
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维护师生权益、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具体的内部管理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科学规划学校课程, 薄弱学校一般对音乐、体育、美术以及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编排较少, 学生提高全面综合素质的机会不多, 学校应当增加相关课程的开设和学习时间;二是针对寄宿制学校, 加强后勤管理, 吉林省可以模仿山东省蒙阴县从学生的“流程式”管理模式, 从学生的吃、住、行、医、学、安全、娱乐七条线入手, 由生活指导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分别负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三是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并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家长的评价反馈设置不同的奖励措施, 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 也要建立教育成果评估机制。因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宗旨是要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 如何衡量教育质量就要通过一定的评估机制来实现。省市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及家长评价体系、教师自我评价体系、学校间互动评价体系来实现科学评估, 这样成功避免了以往评估片面性和不真实性的问题。
注解:
(1) 数据来源:邵方超, 李林岩.吉林日报, 2007 (001) .
(2)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本节数据来源:吉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吉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研究报告:2010.
(4)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 郭庭武,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浅析:2011.
(6)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邵方超, 李林岩.吉林日报, 2007 (001) .
[2]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本节数据来源:吉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吉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研究报告:2010.
[4]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郭庭武,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浅析:2011.
[6]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张黎, 余志君.城镇化进程中县域教育资源整合新探[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06) :61-65.
[2]张斌, 丁敏.“标准”驱动下的县域教育均衡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 2011 (06) :20-23.
[3]杨春.江西省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MPA研究生学位论文, 2011.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2011年底全面普及之后,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2010年颁布实施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地位和目标。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年度工作特别提到的两项重点之一。
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2011年以来,分别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备忘录,按照“一省一案”原则,确定了各地推进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2年,研究制定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为推进均衡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方式。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安排,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政策制度、经费投入等方面提供保障,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国务院要求,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为确保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是第一位的。各地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提高认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宏观规划、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上优先安排,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要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明确划分省、市、县三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投入责任,落实好“三个增长”要求,不断增加义务教育投入。省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水平。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及时帮助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不均衡的突出问题。
二是均衡配置,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的第一个目标是发展,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标准化建设,这是均衡的基础,标准没有达到,均衡就谈不上。各省要按照学校建设规定抓紧制订和完善本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保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生活条件资源配置基本均衡,实现区域内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以信息化推动均衡发展,建设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发挥名校作用,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托管、培训和结对子等形式,支持带动薄弱学校发展。要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遵循就近入学原则,使学校布局与流入地、流出地人口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办好必要的教学点。要按照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三是完善措施,加强交流,进一步合理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教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素。要通过改善待遇、培养培训,加强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要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健全城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的制度,加大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的力度。要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多策并举,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长期从教,真正让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从根本上消除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深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是注重内涵,提高质量,进一步解决义务教育热点问题。检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如何,关键看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否解决,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加大了通过访谈和问卷征求师生、家长和社会意见的力度,就是要体现这个根本原则。均衡不均衡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完善评价学校素质教育的指标体系,完善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禁止单纯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排名,禁止单纯以课业分数对教师和学生排名,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所有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要深入推进评估评价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均衡导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均衡发展的难点问题。要探索有效途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孩子上学问题。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教师培养,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创造条件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均衡化决不是去特色化,更不能搞同质化,积极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五是强化督导,科学认定,进一步形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督导评估认定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做好督导评估认定,关键要坚持标准、公开公正、群众认可。既要经得起省的督导评估、国家评估认定,更要经得起人民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国家教育督导部门要按照国务院要求,根据各省(区、市)开展督导评估情况,科学、严格、有序开展国家评估认定工作,并在评估认定过程中,根据均衡发展情况的变化,不断分析、研究、探索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常规监测制度、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制度和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制度,逐步形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长效机制。各地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机制及配套措施,加强督导评估工作。少数还没有制定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的省份,要加快制定实施。已经实施的,要结合发展情况不断完善、持续跟进,率先实现县域内均衡,积极稳妥地逐步扩大到地市级、省级区域内均衡。要加强对已通过评估认定县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督导评估认定的权威和实效。要注重发掘典型、总结经验,广为宣传推广,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营造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更多地发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感人事迹和成功做法,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力宣传各级各类学校干部、教师的辛勤奉献,大力宣传学生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去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教育督导条例》,明确了教育督导的机构、队伍、经费、内容、种类和范围,规范了教育督导的实施程序和奖惩,使教育督导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成立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各地要认真落实《教育督导条例》,抓紧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和队伍建设,有效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科学发布教育督导报告,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保驾护航作用。
【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富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07-24
普洱市县域经济发展01-11
官渡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07-07
县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汇报材料07-09
2024实验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10-14
迎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11-04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11-0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容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