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快乐小鸡教案(精选10篇)
活动目标:
1.练习按物体大小、颜色、数量间隔排序,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间隔排列方法并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排序方法。
2.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帮助别人以及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
知识:幼儿已有的数学经验。
物质:布置小鸡的家、门帘照片。各种操作材料:大小颜色各异圆形、小花卡片。
重难点分析:
活动重点:按物体大小、颜色、数量间隔排序。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想出不同间隔排序的方法,并乐意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幼一起玩游戏《开火车》,导入主题。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鸡妈妈家做客,我们一起乘火车去,好吗?火车应该有很多车厢的,那我们小朋友来做车厢好吗?我们用一个男小朋友,一个女小朋友的好办法来做火车车厢。一个男小朋友,一个女小朋友,一个男小朋友,后面是谁呀?感知男女间隔排列。@_@我是分割线@_@师:火车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那我们拉响汽笛:呜——咔嚓咔嚓咔嚓……
二、展开
1.教师创设情景:游戏《做客》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到鸡妈妈家做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鸡妈妈,你们家真漂亮!我们能参观参观吗? 鸡妈妈:来来来,大家请坐请坐!(大家坐下后,鸡妈妈表现不开心的表情)师:哎呀,鸡妈妈怎么了?(启发宝宝观察)谁去问问鸡妈妈,她为什么不开心?请一幼儿问:鸡妈妈你为什么不开心啊?(2)创设问题,让幼儿帮助解决问题。
鸡妈妈说:都是我的宝贝们吵的呀!我家有三个宝贝,最近他们的好朋友小猪搬家了,他有了自己的新房间,它的房间还装了一个新门帘,他们觉得很漂亮,非要我也帮他们装,可我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的宝贝就生气的离开家去外婆家了,呜呜呜。
师:鸡妈妈,不要伤心了,我们来帮你!小猪的门帘是怎么样的呢? 鸡妈妈:我把他的门帘拍成了照片,你们帮我看看到底是怎么样的门帘?(出示小猪的门帘照片)2.欣赏讨论,找出物体排序的规律。
(1)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看照片,找出规律,为后面操作做好准备。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的门帘吧!你们看看小猪的门帘是怎么穿的?(幼儿欣赏讨论,师引导幼儿发现按物体大小、颜色、数量间隔排序方法)@_@我是分割线@_@(2)教师为幼儿介绍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师:哦,鸡妈妈准备了很多的材料,你们来看看是什么材料?宝宝们,你们帮鸡妈妈想想办法,把这些漂亮的材料做成门帘,好吗? 3.幼儿亲身操作,体验按规律排序。
在活动过程中,启发幼儿尝试着用各种材料,用间隔模式排序的方法进行排序活动(颜色间隔、数量间隔、大小间隔),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模式排列方法,根据幼儿各个不同发展水平进行指导。
4.欣赏交流幼儿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你做的门帘真漂亮,你是怎样做的?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排序规律,对幼儿新创造的排序规律及作品给予高度赞扬。最后将所有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体验到成功。
三、结束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鸡作客
小班数学活动:
小鸡作客
(一)活动目标:
1、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朋友友善交往。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头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4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三)活动指导:
1、“小鸡做操”,复习4以内的数。
2、“作客”,掌握4以内的数量。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4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幼儿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幼儿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幼儿“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4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4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幼儿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小猫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几个节目给小猫看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孩子们特别喜欢。而小班
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过程容易发生兴
趣。《小鸡小鸡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歌词中小鸡和母鸡妈妈的对话能激起
幼儿情感的共鸣,好像在和自己的妈妈对话一样。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扮演母鸡,请幼儿以小鸡的身份做游戏。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
2.在游戏中充分展开想象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
3.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孵小鸡(撕贴)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胸饰人手-:一只。(小鸡、青蛙、小牛、小狗、小猫等)
2。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鸡窝”、“草地”、“花园”
3.蛋宝宝(椭圆形黄色蜡光纸)中间用缝纫机踩好小鸡的外形。剪好圆形、三角形、鸡
4.录音机: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比较悠扬的乐曲一段。
(三)活动过程:
师:“小鸡一一”
幼:“哎一—”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花园去玩,好吗?”
幼:“好的一”
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在花园的篱笆旁坐下。
2。在游戏中学唱新歌《小鸡小鸡在哪里》
(1)学对歌词。
师:“小鸡,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幼:“好的。”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2)学唱歌曲。
师:“鸡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会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吗?”即用琴伴奏。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3、撕贴“小鸡”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小鸭、小鸡发出的叫声。
2、能正确区分并唱准、唱清小鸭和小鸡的不同叫声及不同节奏的叫声。
3、体验与教师、同伴分别扮演小鸭、小鸡进行游戏的乐趣。活动重点:
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小鸭、小鸡发出的叫声。活动难点:
能正确区分并唱准、唱清小鸭和小鸡的不同叫声及不同节奏的叫声。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小鸭和小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小鸭与小鸡》的音乐、小鸭、小鸡的手偶、歌曲图谱
空间准备:幼儿座位排成两排中间拉开适当活动距离,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适当距离,活动过程:
一、启发式提问、结合手偶,借助歌曲2、3句的旋律和歌词进行发声练习,区分唱清小鸭和小鸡的不同叫声及不同节奏的叫声。
1、启发式提问、引入活动。
师:小鸭长什么样子?是怎样叫的?小鸡长什么样子?是怎样叫的?我们用嘴先来学一学小鸭的叫声,再来学一学小鸡的叫声。
2、结合手偶及第2、3句的旋律来唱出它们的叫声,发生练习的同时掌握不同节奏的叫声。
师:让我们来唱着说一说并学一学他们的叫声。(边操作纸偶边示范,再让幼儿试着唱一唱)
▏1 2 3 3 3 ▏2 3 5 5 5 ▏
小鸭 呷 呷 呷,小鸡 叽 叽 叽
▏ 3 3 3 5 5 5 ▏3 3 3 5 5 5 ▏
呷呷 呷,叽叽 叽,呷呷 呷,叽叽 叽。
(第三句提示语:小鸭与小鸡交替唱,速度加快,连起来试一试)
二、导入歌曲,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鸭小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里都唱了什么?
1、清唱第一遍歌曲,理解第一句歌词及唱法。提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第一句是怎样唱的?
2、操作纸偶、加入音乐,示范演唱第二遍?
提问:歌曲中还唱了什么?(操作纸偶再复习2、3句)
3、范唱第三遍,理解所有的歌词内容。
提问:最后一句是怎样唱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4、操作纸偶,完整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来试着把这首歌完整的唱一唱。
三、采用变式、启发性的语言、角色扮演等,学习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小鸭、小鸡发出的声音,体验与教师同伴分别扮演小鸭、小鸡进行游戏的乐趣。
1、启发式语言及动作,学习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小鸭、小鸡的声音。师:小鸭、小鸡都是小小的、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在学他们唱歌时要用轻轻的、快乐的感觉要跳起来一样的声音来唱。(一起来试一试叫声部分)
2、伸出左右手来扮演小鸭和小鸡,用欢快、跳跃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初步体验歌曲的乐趣。
3、教师与教师扮演小鸭、小鸭在加入小鸭小鸡的动作分角色进行演唱。
4、教师扮演小鸭,全体小朋友扮演小鸡,然后互换角色演唱歌曲。
师:老师来当小鸭子,小朋友来当小鸡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记住在唱到他们叫声的时候,小鸡只能唱小鸡的叫声、小鸭只能唱小鸭的叫声。
5、前后两排的小朋友与后排的小朋友面对面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分角色扮演、演唱歌曲,体验游戏的乐趣。活动延伸:
碧波实验小学幼儿园 顾仁洁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认识新词:脚蹼。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小鸡和小鸭》课件一个
2、经验准备:见过小鸡和小鸭
活动过程:
一、有鸡蛋的孵化,引出主题,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T: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 S1:鸡蛋。S2:蛋。
T:这是两只蛋,你们知道这两只蛋是一种动物的蛋吗? S:不是。
T:那它们分别是谁的蛋呢?
(引导幼儿观察蛋的颜色来分辨出黄色的蛋是鸡蛋,白色的蛋是鸭蛋。)
T:是不是小朋友们说的那样呢?咦!好像我听到破壳的声音了,看看是谁先出来了? S:小鸡。
T:哦,原来黄色的蛋里藏的真的是小鸡,那白色的蛋里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好吗?1、2、3…..S:是小鸭。
(通过验证,认识鸡蛋和鸭蛋)
二、积极探索,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1、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1)初步感知,自由观察
T:小鸡和小鸭它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鸡是怎么样的?小鸭又是怎么样的? S1:嘴巴不一样,小鸡嘴巴尖尖的,小鸭嘴巴扁扁的。S2:脚不一样,小鸡的脚是分开的,小鸭的脚是连着的。S3:走路不一样,小鸡走路快快的,小鸭走路一摇一摆的。S4:叫声不一样,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嘎。…………..(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发言,表扬语言完整,找到不同不一样的幼儿。)
(2)深入探索,按序观察
T:还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那我们一起从头开始找一找,看有什么漏掉的地方。(言语及动作引导,帮助幼儿学习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探索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完成第一张表格。)
2、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习性
T:小鸡和小鸭肚子饿了,想到外面去找食吃,他们回去哪里找呢? S:小鸡去草地,小鸭去池塘。T:它们吃的一样吗? S:不一样。
T:它们都吃什么? S1:小鸡吃毛毛虫。S2:小鸭吃小鱼。……….T:先来帮小鸡找一找草地上的食物吧,都有些什么呢? S:大米、青菜、毛毛虫。
T:哦!原来小鸡吃的食物有大米、青菜、毛毛虫。那小鸭呢,我们也来找一找。S:小鱼和小虾。
T:我们一起说一说小鸭吃的食物是什么。S:小鸭吃的食物有小鱼和小虾。
T:好,我来考考你们,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吃的是什么了。(根据幼儿的回答操作课件)
T:你们真厉害,都知道了,表扬表扬自己吧!
三、结束活动
T:小鸡和小鸭吃的好饱呀,该是时候回家了,我们学着小鸡和小鸭走路的样子一起回教室吧!
2.初步体验音乐游戏的简单规则。
活动准备:鸡妈妈头饰、小鸡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请了几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好不好?
2.谁来我们小一班了啊?小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叫的啊?你知道小小鸡喜欢吃什么东西吗?
3.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小鸡(学小鸡叫、小鸡吃虫子)
二、学习歌曲
1.刚刚我们学了小小鸡吃东西,现在听老师来唱一唱小小鸡,要认真仔细的听哦。
2.教师演唱歌曲2遍(跟音乐和清唱各一遍)
3.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小小鸡跟着妈妈玩,出发前做了哪些准备啊?后来发生什么事了?小小鸡不见了,妈妈会怎么样?
4.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好吗?(唱歌曲2、3遍)
三、表演歌曲
1.请小朋友扮演小小鸡,老师扮演鸡妈妈,一边唱一边表演动作。谁发现一只小鸡不见了?这句话应该谁唱?谁劝妈妈不要哭?我们先来试一遍。
2.完整的表演歌曲
四、结束部分
1.今天鸡妈妈带小小鸡出去玩,猜猜看为什么那只小鸡会不见了?
2.小朋友跟老师出去玩或者跟爸爸妈妈出去玩,一定要跟好老师或爸爸妈妈,不能乱跑,不然也会把自己弄丢了。
1.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鸡出壳的全过程。
2.体验小鸡钻壳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鸡出壳课件、音乐、图片等
活动重点: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入
提问:这是谁呀(小鸡宝宝)小鸡住在又黑又挤的哪里?(蛋壳里)它想干嘛?它想见谁呀?
小结:那现在我们所有的宝宝们都躲到蛋壳里去。我们把自己变成一只躲在蛋壳里的小鸡,我看看谁躲好了。现在我们都躲好了那快来听听看鸡妈妈会跟我们说些什么吧?
二、小鸡出壳(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
1.提问?鸡妈妈对我们说什么啦?
鸡妈妈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把蛋壳弄破,那小鸡宝宝们想一想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可以碰蛋壳呀
2.你们帮小鸡想想办法怎么出来?(请个别幼儿用肢体表现)
3.出示小鸡宝宝的各部位图片
小鸡宝宝真聪明相处了用嘴巴、头、翅膀、脚的办法,那我们现在跟着音乐用我没想到的这些办法,看看这颗蛋宝宝会怎么样?能不能把这颗蛋宝宝打破。
三、游戏:小鸡出壳(完整感受音乐)
看我们的蛋宝宝在晃,它破了吗?那我们能出去吗?没关系鸡妈妈说它要告诉我们一个办法,想不想听,
小结:原来鸡妈妈的办法就是让我们把这些办法都用上,小鸡宝宝你们行不行呀?那我们来试试吧。
1.蛋壳破裂:
快看我们的蛋壳怎么样啦(裂开啦)
1、大胆尝试用印画的方式表现小鸡的样貌和动作
2、乐于参加印画活动,并从中体会到自由创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提醒幼儿将小鸡的身体和头部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探索小鸡的各种动态。
活动准备:
若干大小的报纸、颜料、画有草地的白纸、黑色水彩笔、垫子、湿布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
师:上次小朋友们去舍农园春游,你们在那里都看到了些什么小动物?(小鸡、小兔子)小鸡可爱吗?小鸡长什么样子?是什么颜色的?(启发幼儿说出小鸡的特征)那小朋友们看一看桌子上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些什么?都有什么颜色的颜料?
教师小结:小鸡长着圆圆的头、圆圆的身体,头上有眼睛、尖尖的嘴巴,黄颜色的。
二、绘画方法
1、纸团游戏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大一小的报纸)我们可以用报纸玩些什么游戏呢?(团纸球)那我们一起变个小魔术,把报纸变变变,变成纸球吧。纸球变好了,现在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怎么用纸球和桌子上的颜料变出可爱的小鸡(印画)。
师:(引导幼儿总结方法)刚才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方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这有一大一小两个纸球。你们觉得大个的纸球像小鸡的哪里?小的纸球呢?(大的纸球印身体、小的印脑袋)
教师小结:原来小鸡是这么变出来的!用小球印小鸡的头,用大球印小鸡的身体。头是长在身体上的,两个圆形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头和身体紧紧靠)。这样像小鸡吗?还少了点什么?(用水彩笔笔画小鸡的眼睛、嘴巴、小脚)
2、小鸡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吗?(草地)小鸡们想到草地上玩,小鸡在草地上看看这里,看看那里,所以小朋友要动动脑筋怎样画出不同不同动作的小鸡呢?现在我们来试一试,用纸球和颜料变出可爱的小鸡,让小鸡在草地上快乐的玩吧。
三、幼儿创作
1、提出绘画要求。
师:小朋友用纸球变出可爱的小鸡,记得用纸球轻轻蘸一下颜料往白纸上面印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小手不小心弄到颜料可以用桌子上的抹布擦一擦。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
2.懂得不能随便离开大人或集体。
活动准备:
四幅图片,母鸡头饰一个,小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教师学鸡叫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并提出看图讲述的名称。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几位客人,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
2.教师学(母鸡.小鸡)的叫声,让小朋友猜。
“咯咯咯”听是谁在说话?
“叽叽叽”听现在唱歌的又是谁?
3.引出看图讲述的名称。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讲看图讲述《离群的小鸡》。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边提问边讲述。
(一)出示图片一
1.图片上有谁?
2.鸡妈妈和小鸡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3.鸡妈妈对小鸡们怎么说?
4.小鸡们跟着鸡妈妈,小黄鸡又是怎么做的呢?
(二)出示图二
1.小黄鸡来到了什么地方?突然谁来了?
2.大野猫想干什么?
3.小黄鸡心里怎么想?它是怎么做的?
(三)出示图三
1.谁赶来救小黄鸡?
2.鸡妈妈是怎样救小黄鸡的?
(四)出示图四
1.鸡妈妈对小黄鸡说了什么?
2.小黄鸡怎么说?
三、结合图片,跟述图片内容。
小朋友,根据出示的图片,同老师一起讲述图片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五游戏:“母鸡和小鸡”
1、学习口手一致地点数,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喜欢模仿。
活动准备:课件、点子卡片若干、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鸡妈妈带小鸡捉虫——学习点数,说出总数
1、数一数,鸡妈妈有几只?鸡宝宝有几只?
2、小小鸡长大了,早早的起床去学捉虫。今天,小朋友也来和小小鸡,一起来学捉虫!
二、帮小鸡捉虫——在老师的引导下口手一致地点数,并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1、手口一致点数
1.鸡妈妈带着小鸡去捉虫,看看小鸡要捉几条虫子?(出示点子卡片)
2.请幼儿按点卡上的点数,给小鸡送虫子。
2、一一对应
1.小小鸡还有许多好朋友!教师播放课件【一一对应】。
2.请你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小鸡!(请幼儿再次手口一致点数)可请幼儿给这些小鸡起名字。(如:小黄、小红、小黑、小花)
3.每只小鸡都要吃一条小虫子!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忙吧!请幼儿一一对应给小鸡分虫子。
4.比一比:小鸡的数量多还是小虫子的数量多。
三、捉虫送给小鸡——尝试5以内的点数,正确理解5以内数量。
1、幼儿学做小鸡为它捉虫。
要求:
1)按点卡的提示,为小鸡捉相应数量的小虫子。
【小班数学快乐小鸡教案】推荐阅读:
小班数学活动小鸡作客教案10-28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鸡作客》10-20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12-04
《小鸡长大了》小班健康教案11-07
小班体育教案:聪明的小鸡11-09
小班数学《水果排队》教案06-14
小班数学教案大全02-17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07-21
小班社会不听话的小鸡教案09-15
小班体育教案++小鸡邮递员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