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汇报材料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研汇报材料(共9篇)

教研汇报材料 篇1

我校的教研工作,始终以敖汉旗教研室2013年教研教改工作计划为主线,以古鲁板蒿中心学校教研教改工作计划的具体要求为主要工作目标,并依据我校的教研教改工作计划,以教导处为龙头,以教研组为中心,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组织实施的。在教研工作中,以新课标学习、教研为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以教研促质量的提高;加强教研组的引领作用,强化教研组的教科研能力;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把我校的教研工作的重点汇报如下:

一、写字教学工作,是我校正在进行的重点特色工作之一

为了抓好我校教师、学生的写字工作,本学期,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写字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校师生的写字教学工作。学校制定了符合教师特点、学生特点的写字教学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重点研究这一课题,学校配备了兼职的写字教学辅导教师,成立了学生写字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学校要求:教师、学生每天写一页小楷字;每周一副规格标准的书法作品;每周开展一次兴趣小组书法课;学校统一安排课写字课表,各班级按课表按时上好写字课;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每节课有5至10分钟的写字教学,以保证写字教学的质量。每周,组织教师到“文字养心室”进行粉笔字写字指导、练习,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

二、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是我校另一方面的特色工作

教学反思工作,始终是我校常规教研的一大亮点,教师不但实现

了课课反思,而且月反思、阶段性反思的也做的比较好。通过不同形式的反思,及时掌握了教学中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失误,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较快。每学期,我校都召开教学反思会,教师在会上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交流,达到了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教师反思的常态化,有力的保障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力地保障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我校以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作为教研的重要途径。今年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重点研究新课程下“写字教师”和“快乐教学” 的教学课题,在中心学校业务领导的指导下,通过教师们的研究、探讨,改变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教育素质的到了较大的提高。在教研活动中,全组成员全部参与教研,每一次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我校的集体备课真正落到了实处,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教学新秀”培养工作

为了让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尽快适应教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技能,使他们在教学中尽快成长,我校开展了教学新秀培养活动。学校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通过指导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督促检查新教师的各种业务能力的提高情况。新教师有自己的研修计划、研修记录、研修笔记、教学随笔等各种研修资料,指导教师深入课堂进行课程教学指导,目的是年轻教师在3年内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经过近前三年的努力,我校张晓华、王小红、曹海丽、宋艳

波、谢卫华等几名年轻教师,成为了教学骨干,被评为旗级“教学能手”。本学期,我校又进行了第二轮教学新秀培养工作,指导教师的确定,全部是市级骨干教师、旗级教学能手、文化名师,使年轻教师在学习中收益、在教学中收益。

五、加大新课标学习的力度,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角色得以改变。

在践行新课标学习活动中,教导处制订了新课标学习活动计划,利用“3.15”、“9.15”教学开放活动、新课标活动月、教导处教研组集中学习等,组织教师开展了新课标学习,教师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学习新课标每学期平均达到了4千字。教研组对教师新课标学习及时进行了总结,教导处组织了各教研组进行了“新课标理论知识测试”和“有效课堂基本要求测试”,教师基本上掌握了新课标理念和要求。在践行新课标活动中,我校所有中青年任课教师都按着教导处的要求,进行了一节新课标教学案例公开课,通过开展活动,教师基本上掌握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学生从“让我学”改变为“我要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到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技能、方式、方法能够按着新课标的要求去落实,各种媒体及教育资源落实较好,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校教研工作中的几项重点工作,希望领导提出意见或建议,以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

教研汇报材料 篇2

在教研组的教学活动观摩中我们发现:教师们在设计和实施以动物为内容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普遍存在关于活动材料设计的问题, 不同的材料设计直接影响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影响了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指导。下面例举中班《认识鲫鱼和昂刺鱼》活动中的若干个情境来谈。

情境一:在观察鲫鱼的外部特征时, 有幼儿发现“鲫鱼身上长了好多鱼鳞”, 教师追问:“鱼鳞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异口同声地答道:“半圆形。”教师再次追问:“是半圆形的吗?”“是的。”教师只好解释说:“其实, 每一片鱼鳞都是圆形的。”之后, 在经验回顾与总结环节时, 仍然有不少幼儿反复提到“鱼鳞是半圆形的”。 (孩子对观察获得的直接经验印象深刻, 因此, 当教师提供了不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获得了不正确的经验之后, 很难转变原有印象。)

情境二:教师在总结鲫鱼的外部特征时, 双手从盆里抓出了一条鲫鱼, 想借助实物鲫鱼进行语言总结。然而, 这条鲫鱼并不“听话”, 在教师手中拼命地甩着尾巴。当教师一只手抓着鲫鱼, 另一只手结合语言做指示动作时, 鲫鱼终于挣脱了, 摔在地上, 继续挣扎着……幼儿见状兴奋不已, 笑着、叫着…… (教师提供的材料不仅没有起到帮助整理、总结经验的作用, 反而形成了干扰, 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 影响了活动的正常秩序。)

情境三:活动中, 教师首先出示了鲫鱼, 引导幼儿通过整体观察→按序局部观察→总体总结概括, 感知了解鲫鱼的外部特征。在此基础上, 教师在鲫鱼盆中放入了昂刺鱼, 引导幼儿进行对比观察。有了前面探究鲫鱼所获得的相关知识、方法等经验做支撑, 幼儿积极投入, 很快发现并总结出了鲫鱼和昂刺鱼的不同, 感知了昂刺鱼的外部特征。 (活动中, 材料呈现的时机、方式等, 较好地满足了活动不同阶段的需要, 满足了不同阶段中幼儿学习、探究的需要, 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效益, 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

在之后的活动评析和研讨中, 教师们普遍关注到了活动中材料设计的问题, 提出了各种疑问。例如, 如何选择材料既能满足活动目标的需要, 又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还能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什么时候呈现什么样的材料才是最适时、最有效的?

根据上述情况, 科学教研核心小组进行了研讨, 我们认为,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材料的设计至关重要。对于幼儿, 材料是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对于教师, 材料则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 活动材料的设计直接决定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因此, 我们确立了一个阶段的研究专题———“科学探究活动中材料的设计”, 并设计了一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 带领教师尝试从活动材料的选择、呈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系列化的专题研讨活动

1.核心话题专项研讨。

理性的思考是帮助教师提升经验和能力的一种重要且必要的方法。我们围绕研究专题将问题细化、具体化, 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核心话题: (1) 如何选择各种不同的材料?即, 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哪些不同的功能?这些材料在活动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价值? (2) 材料在活动中如何呈现?即, 怎样的呈现时机、呈现方式、教师的指导才是适宜而有效的?

我们请教师根据核心话题搜寻相关的教育理论, 并结合上次观摩活动的实况, 理论联系实际, 整理出自己关于这一话题的初步经验。然后组织教师反思碰撞, 达成共识, 提出新的问题。

2.教学活动观摩与研讨。

教学活动观摩以其现场性、直观性等特点, 成为教研组教师们最喜欢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在前期经验思考与整理的基础上, 我们开展了系列化的动物类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小班的认识小金鱼和可爱的小鸭子、认识小乌龟;中班的认识公鸡和母鸡、认识熊猫;大班的认识牛、认识蚕宝宝的一生、认识蜂。

教研组中不同园所背景、不同层次的教师们轮流出现场。在每一次观摩之后, 我们组织教师围绕两个核心话题进行活动评析与研讨, 教研组长在每次研讨的最后, 对组员们的发言进行整理、归纳、提升, 总结一些有益的经验。

3.教学活动二次实践与经验分享。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本园和本人的实际情况, 从前期观摩的教学活动中选择一个活动作为案例原型, 在前期观摩、研讨的基础上, 围绕核心话题, 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并实施教学、进行反思, 把有益的经验真正转化为自己的、内化了的经验。在自主实践的基础上, 我们在研究后期进行了一次经验分享会, 围绕专题内容, 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进行了交流, 并帮助同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团队互助式的学习、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专题内容的认识、理解。

在系列化的专题研讨活动之后, 我们就“科学探究活动中材料的设计”这一专题, 对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了梳理, 总结出部分研究经验。

1.材料应具有多样性。

(1) 实物材料。实物材料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感官多通道参与感知, 获得更多的对探究对象的直接经验。在选择动物类材料时应注意选择体积便于观察的、安全的、相对稳定的对象。例如, 在大班“蚕宝宝的一生”活动中, 如果选择一龄、二龄的蚕作为观察对象显然太小, 不便于幼儿细致观察, 而结茧化蛹时又无法观察到其内部特征, 因此, 选择三龄到四龄阶段的蚕进行观察就比较适宜。

(2) 图片材料。图片材料可以将探究对象的实物进行放大化、静态化、多样化等, 可以满足活动目标、幼儿观察的不同需要, 在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放大的图片凸显实物的细节特征, 能帮助幼儿观察到事物内部的、隐藏的部分特征, 获得更加丰富的、正确的科学经验。例如, 前面的“认识鲫鱼”活动中, 如果教师用PPT打出了一片完整鱼鳞的放大图片, 那就自然避免了“鱼鳞是半圆形”的错误经验的形成。

●静态的图片用于总结, 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 更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经验。如果在前面的“认识鲫鱼”活动中, 出示一张放大的、静态的鲫鱼图片用于总结,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样的图片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观察对象的多样性, 并满足幼儿个别化观察的需要。比如, 在“认识牛”的活动中, 教师提供了各种牛的图片, 请每人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交流其不同的特征, 帮助幼儿在了解牛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牛的基本特征。

(3) 声音材料。这一材料较多地运用于活动开始阶段, 让幼儿通过叫声辨听将要观察的对象, 能够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有效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4) 多媒体动态材料。录像等动态材料可以帮助幼儿观察到活动现场不能够观察到的现象, 如可以将小鸡的孵化过程、蜜蜂采蜜酿蜜的过程生动地呈现在幼儿面前。

2.材料应具有指向性。

(1) 材料应体现探究的价值, 与探究目标紧密联系, 同时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比如, 在中班“认识母鸡和公鸡”活动中, 教师提供了大量公鸡的“艺术照片”, 图片过于突出表现公鸡的特殊品种和美感, 而忽略了公鸡基本特征的表现, 幼儿在活动中无法获得应有的经验, 只能满足于互相欣赏公鸡的奇特长相和造型。

(2) 材料体现着教师的隐性指导, 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素, 避免让幼儿获得其他与活动目标无关的、过多的经验。例如, 小班“可爱的小鸭子”活动中, 教师在给鸭子喂食环节中, 提供了生米粒、熟饭粒、青菜等5种食物, 请幼儿喂食, 并发现哪些是小鸭子爱吃的食物, 结果显示, 众多的食物混杂在了一起, 干扰了幼儿观察, 导致了“小鸭子什么都吃”的错误经验的形成。

(3) 应充分考虑材料的种类、数量、体积等。比如, 在小班“认识小乌龟”活动中, 试想, 如果全体幼儿集中观察一只乌龟会是什么结果?而每组2只~3只小乌龟, 既能让幼儿对观察对象进行近距离的观察、接触, 又能避免过多的小乌龟放在一起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3.材料应具有层次性。

(1) 材料设计要符合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和需要, 要有挑战性。例如, 小班“认识金鱼”活动, 教师只提供了金鱼, 而没有提供其他种类的鱼, 但是金鱼的品种有所不同, 在颜色、外形上有所变化, 这样, 探究线索比较单一, 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而中班“认识鲫鱼和昂刺鱼”活动中, 如果是只对鲫鱼进行探究, 显然不够挑战性, 教师提供了两种不同种类的鱼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增加挑战性的同时也帮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建立起“鱼”的概念。

(2) 材料的设计应满足幼儿个体的需要。在活动中, 幼儿参与的方式是多样的, 材料的设计要注意满足幼儿集体探究和个体探究的不同需要。比如:大班“认识蜂”活动中, 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一只蜂的图片, 引导幼儿通过集体观察了解蜂的基本结构特征, 在此基础上再提供多样化的蜂类图片, 让幼儿自主选择进行比较观察, 最后总结出蜂的基本特征。

(3) 材料的设计应具有层递性。以大班“认识蜂”活动为例, 教师分层提供材料进行引导:第一层材料, 教师出示一张一只胡蜂的图片, 引导幼儿初步观察蜂的基本结构和外部特征。第二层材料, 教师出示蜂的细节放大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蜂的头、腿等细节部分, 丰富幼儿的观察经验。第三层材料, 教师出示胡蜂、熊蜂、细腰蜂等各种蜂的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交流, 了解蜂的多样性, 并探索其共同的外部特征。第四层材料, 教师通过录像的方式呈现蜜蜂采花粉、酿蜜的过程以及蜂巢及蜂的工作状况等, 进一步拓展幼儿相关的经验。

4.材料应具有互动性。

(1) 给幼儿足够的和材料进行互动的时间。教师应注意保障幼儿在活动的各个阶段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地与探究对象、材料进行互动, 建构相关的经验。活动开始阶段探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幼儿对新鲜材料对象的好奇心, 激发初步的活动兴趣, 同时观察探究对象和材料, 获得最初步的印象。活动中段的探究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对探究材料对象进行系统的、有序的、细致的互动, 获得关于探究对象丰富的、完整的、内部的相关经验。活动后段的探究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进一步拓展关于探究对象的其他相关的经验。

(2) 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感知材料。教师应尽量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活动, 如看、摸、听、闻、尝等, 在与材料对象的亲密接触中获得全面的观察信息和经验。

专题教研汇报材料 篇3

一参加会议,领会精神。9月3日在教研室召开新学年教研工作专题会议,学校校、长教学副校长均参加了会议,领会会议精神。9月7日下午,立即召开了各教研组专题教研工作会,传达会议精神,研究安排本期学校教研工作。会上安排布置各教研组召集教师组织讨论,确定本期教研专题,收集资料,酝酿课题计划。

二确定专题,制定方案。综合各教研组的意见,学校确定将“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作为学校本期的专题教研内容。然后开始搜集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于9月13日前将方案草稿报送教研室审核。方案通过后,立即完善课题研究活动安排时间表,并打印成册,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方案的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并进一步完善。

三组织学习,写出体会。学校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活动时间安排表发给每位教师,组织教师学习关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理论,明确本期协作区教研活动的意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心得体会,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

四开展活动,认真实施。按照课题研究活动安排表,学校认真抓落实,积极开展活动,组织了三次校本教研活动,具体研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在活动中,主讲教师先写好教案,授课后集中评课研讨,然后写出主题性的教学反思,总结此次活动中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的做法,并最终将活动的相关材料整理归档,便于进行回顾总结。

在专题教研活动活动的落实和开展上,学校还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欢迎各位领导老师来校指导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来改进工作,共同推进我校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文殊二小

教学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篇4

——弘文中学2012年教学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围绕“办好每一个年级、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个教师”的办学宗旨,认真实施了“尊重教师凝聚人心、关心教师感动人心、发展教师快乐人心”的有效策略,抓管理“抓”在关键处,比教学“比”在点子上。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今年高考再创佳绩,超额完成了市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指标,实现了“高考三连冠”的梦想,再次被市教育局评为“仙桃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狠抓“两个坚持”不动摇

(一)坚持制度引路,把制度落到实处。制度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始终认真落实教学教研的各项制度,按照各项制度组织教学。每学期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坚持月评估、期中期末检查考核制度,并加强过程管理,抓好细节,以保证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扎实地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坚持队伍建设,让教师逐渐转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现代化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经验性转向科研型,由知识型转向学者型。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驾驭课堂的艺术,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用和制作课件,能够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为此,我们下大力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落实了“两个加强”。

1、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教务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我们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教

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写一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搞好教师业务培训。本参加省、市级教学教研活动的教师达86人次,举办专家讲座5次。在暑假中,我们对各年级教师进行了大纲教材培训,通过通研大纲,通研教材,全体教师对秋季学期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大家提前制定了教学计划。这样一来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其授课艺术,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2、加强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大周利用两节课时间,由各位教研组长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学校领导包年级,自觉参加),集体备课采用说课的方式,内容为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同级的同科老师每人主讲一部分内容,之后,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教学思路,探讨教学方法。集体备课做到了“六有”和“六统一”:“六有”即,有规定时间、有具体地点、有研究课题、有中心发言人、有下周的任务和目标、有活动记录;“六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每节授课内容、统一作业、统一阶段测试。

另外,在语文课外阅读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改革,语文组编写了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各年级语文教师按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的相关要求诵读古诗文(利用晨读或课外活动时间),提高了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二、狠抓“两月活动”不松懈

本,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质量管理月”和“教科研月”活动。

1、启动“青蓝工程”。年轻教师主动请教是前提,老年教师热情指导是关键。在办公室,在课堂,我们随时可见年轻教师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场面,从单词发音到习题解答,有时因学术观点还不免争得面红耳赤。在学科组建设中,学校安排帮带责任人,高三语文组严启斌、数学组王齐香、英语组高大凤、化学组刘四海等老老师是青年教师的导师,他们指导青年教师“读教育理论书、写教研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实行了“五子”:指导帮学“结对子”、业务修炼“指路

子”、放手锻炼“压担子”、学科活动“搭台子”、教学反思“出点子”,这样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2、开展“互听互评”活动。领导坚持“推门听课”,校长带头听新教师的课,优缺点及时反馈,胡校长、王校长等领导全年听课128节。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听,教师选择听,形成“串门热”,“以评促教,听评结合”。教务处全年召开评教座谈会22次,年轻教师听课多的全年达80节。

3、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全校50岁以下的任课教师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4、开展了教学开放日活动。今年3月中旬,我们请来500多名家长到基础年级听语文、政治课,让家长们听课、评课。

5、开展了教师“三本”展示活动。所谓“三本”就是备课本、听课本、学生作业批改记录本。在“三本”展示活动中,广大教师做到了“看一看、互相学习;比一比,找出差距;议一议,交流心得;想一想,怎样努力?”为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采集有效的备改信息。

6、开展“优质课竞赛”活动。十二月份,我们还积极组织全校教学能手参加“优质课竞赛”活动,张春梅、汪红等15名老师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三、狠抓“领导示范”不折腾

“高境界做人、高标准教学、高质量创新”——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审视我们的管理历程,我们主要围绕上述目标坚持狠抓“领导示范”不折腾。

——干部通晓“学校金字塔”理论:顶端往下、依次是缘。诚信、团结、共创辉煌。校委会成员和中层干部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落实“学校金字塔”理论,做到说给教师听、做给教师看、领着教师干、用“实干”缔造教师缘、用“会干”塑造威信碑、用“久干”凝聚大团结,干部与教师共创辉煌。

⊙校长胡家炎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每天晚上11点半才休息。他听课、评课,与教师交流„„忙得不可开交。他还承包了高二的教学管理工作。

⊙副校长王海明具体分管教学工作,承包了高三的备考工作,还教高一的生物。他坚持写精彩教案、讲精彩课、作精彩辅导、搞精彩批改,进行精彩点评。他和教师们一样参与考评、同奖同赔。

⊙副校长徐宜章、张世华长期把听课、评课当成责任田来种,连教师如何上朝读都作具体指导。他们还分别承包了高一和初中的教学管理工作。

⊙所有年级主任、副主任都带主课,并且还担任班主任。他们发挥着“党员示范岗”和“干部示范班”的引领作用。

——干部带头写论文。每学期,校委会成员和中层干部带头撰写教学论文4篇,并用《弘文简报》选登出来供教师学习参考。在干部的带领下,全体教师每学期写4篇论文。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学术论文交流会。在此基础上,由办公室、教务处汇编成《优秀教学论文集》。

——干部精心演绎感人的行动文化,用“四勤”、“九个一”诠释了“重心下移、走动管理”的理念。“四勤”即:一是脚勤,走出办公室深入课堂;二是眼勤,能看出问题、发现问题;三是手勤,及时解决问题,不拖拉;四是脑勤,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常规问题处理有章法、疑难问题处理有变通、未来问题处理有想法、意外问题处理有办法。“九个一”即:每天至少与一名教师交流,每天至少与一名学生交谈,每天至少发现一个问题,每天至少发现一个亮点,每周至少实施一项工作新举措,每周至少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每周至少走访一户教师家庭,每周至少总结反思一次自己的工作。

教研室汇报材料 篇5

在2011——2012学,我校教研室在县教体局教研室的悉心指导下,在我校校长室的领导下,在我校教导处的配合下,在教科研方面做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加强教研工作的力度,保证各

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教研室制定了有关教科研工作的制度、计划、和措施。如民族中学教研制度、教研室工作职责、民族中学教研组长职责、民族中学教研工作方案、教研室听评课制度、教研奖惩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等。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我校教研工作正稳步、科学、有序的向前发展。

2、深入落实初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逐步向高校课堂迈

进。在2011——2012学刚刚开始,我校就被县教体局定为新课改试点学校,我校教研室顺势而成立。由于我校是重点试点学校之一,所以校长室、教研室、教导处都高度重视。为了使初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在我校扎实稳步推进,学校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对教师进行了理论学习,多次在校内外听取金太阳教育集团专家的理论指导、和观摩课。使得我校教师对新课堂和导学案的教学有个程序上的了解和认知。之后校长室和教研室开了全体教师动员会。这一切的工作为我校全面推行 “初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之前我们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在营伟老师和邵海泉老师所带的班级就提前一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然后我们组织全体老师进行观摩,探讨,让全体老师进一步对新课改有个认识。此后,我校的新课改全面推开,实行改革后,我校以“导学案”为蓝本,改革学生的座位坐法,实行分组面对面的坐法,进行自主合作、交流探讨、小组展示等新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钟体现学生的知识生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为

了进一步学习先进,在高校长的带领下,各科教师去文庄中学参观交流学习导学案的使用情况。新的教学模式能体现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学得高兴、教师教的轻松。可以说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我校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3、各教研组定期召开教研会,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每个教研组都有固定的活动地点和固定的活动时间,我们学校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是教研活动时间。我们分单双周进行教研会和集体备课,校长室和教研室领导对每个教研组的教师参加活动情况进行点名,对教研活动纳入绩效考核,这一点就从制度上对教研活动进行了强有力的保障,让每一位教师都能重视教研,使我校教研活动准时、不缺人。

4、进行了全员听评课活动、成功举办了民族中学第一届民族风课

堂改革教学大赛。上个学第一学期我们举行了高级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并进行了及时的评课,谈感受谈成功谈不足谈建议,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从中都有收益。在第二学期又举行了两次活动。一是按新课改的要求,举办了全员听凭课活动,要求同一教研组教师全部听课评课,教研室进行组织和点名考勤。二是进行了第一届民族风课堂改革教学大赛,我们组织了由高级教师组成的评委会,制定了打分细则,进行公平公正的打分,最后选出奖次,并将奖次纳入绩效考核。这些活动促进了初中课堂教学方法与改革在我校的深入落实,使得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在我校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5、结合教学改革,每次考试进行总结分析。在分管校长高校长的领导下,教导处每次对学生成绩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分析每班每科的优秀率、合格率、低分率等等。每班级学生年级前10名、前50名、前100名、前200名、前300名占多少,都计算出来并

进行公示,对每个班级的各科平均分、班级总分平均分也进行计算和公示。所以这些使得考试成为教学的重要参考数据,对促进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极大的鼓舞了教师的工作劲头。

6、教研室立足本职工作,宣传、鼓励、指导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的举行的各类评选活动。如论文的撰写,我校每年都有大批老师参加市县教研室的论文评选活动,并有很多老师的论文获得县市级奖,个别老师的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还有的老师撰写的教育叙事获得过省级奖次。另外教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优质科评选活动,一部分教师获得市优质课一二等奖。还有教具的制作,我校教师和学生都曾经或得过市级奖次。在这方面,我校教研室仍将大力宣传指导教师参加此类活动,为教师的个人成长做出应有的工作。

7、这一学期,教研室配合学校为落实班班通工程尽职尽责。班班

通工程进入我校,是我校教育教学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白板的使用,让学生视野开阔了,教师上课方便了。但这对于我们来说好还是一个新东西,如何让老师熟练掌握白板的使用技巧很重要。学校和教研室多次举行了培训活动,现在我校很多教师都开始喜欢并渐渐熟练掌握了白板的使用功能。教研室计划本学期的听评课活动白板的使用将列为一项评分标准。以此推动班班通工程在我校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汇报材料撰写心得谈 篇6

一是高屋建瓴, 提纲挈领。撰写时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站在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的角度、位置看问题, 写出的汇报材料才有大气感。要针对汇报的主题和目的收集材料, 按汇报人的提纲要求和语言特点撰写材料, 拟定大纲, 拉出总体框架结构, 请领导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 根据领导意见修订汇报材料大纲之后, 再纲举目张。

二是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撰写汇报材料应该主次分明, 突出轻重缓急, 不能面面俱到。汇报材料是一个总结、提高、升华的过程, 必须写出高度。要在工作、事例的阐述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从具体工作入手, 抓住本质, 突出亮点, 提出建议, 防止表面化的材料堆砌。

要根据汇报的中心内容通篇谋划, 分清主次轻重再有的放矢。对需要重点汇报的内容, 多加笔墨, 详细阐释。对仅仅需要面上汇报的内容, 删繁就简, 一笔带过。力戒不明就里, 不论中心主旨如何, 眉毛胡子一把抓, 将所有工作全面罗列、系统展示。例如, 要撰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汇报材料, 要紧扣学习实践活动这一中心谋篇布局, 使其占到全文内容的三分之二以上。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党建创新等方面内容, 要使用合理篇幅, 言简意赅地展现发展成果、创新做法, 使整篇材料错落有致、张弛有度。

三是推陈出新, 匠心独具。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今后的工作打算等内容。材料如何布局,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强调什么、简约什么, 要根据汇报的时间要求和领导意图合理安排, 在各部分的文字量上要有相对准确的把握, 做到层次清晰。谈成绩要充分, 说问题要直截了当, 敢于触及矛盾焦点, 但个案性的、短期性的问题应少提, 避免大小问题一起罗列影响效果。汇报计划时, 涉及全局性的工作, 要提出一些原则性、方向性、思想性的东西;涉及具体问题时, 要拿出一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

在结构方面, 大多分为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下步打算等。在文字方面, 大多运用标准的书面语。凡此种种, 一定程度上让汇报材料有失新鲜感。为增强汇报材料的吸引力, 撰写时可适度创新。如撰写部门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结构上完全可打破常规, 分为创新工作、常规工作、自身建设三个方面, 既集中展示工作成绩, 又增添了材料的新意。在语言组织方面, 名言警句、坊间俚语、诗词歌赋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长句短句错落有致,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 可以让汇报材料闪耀不凡的文采。

四是数易其稿, 反复推敲。首先是政策理论要运用到“点”上。工作汇报中不可避免地会提到一些指导思想和原则方针, 要注意运用对解决特定问题和具体事项有指导意义的政策理论。其次是尽量少用或不用概词概数。涉及到具体事项和对象的性质、数量时, 应尽量少用“部分”“有的”“一定范围”“某种程度”等概词, 绝对不用“据说”“有人反映”等不确定性词语。第三是要言之有物。不能光有“领导重视”, 而无加强领导的具体措施;只有“开拓创新”, 而无新思路、新措施;仅有“深入细致”, 而无“深”“细”的具体展现;坚决避免空话、套话、虚话。

语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汇报材料 篇7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代表八一小学语文教研组,在这与各位老师交流教研组工作经验。自2012学年以来,我校语文教研活动始终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把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及其特征,结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按照学区教研工作和学校制定的教研工作要求,努力寻求有效途径,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得到了不断的成长和发展。现将我校教研组推行情况作以汇报:

一、以课堂为阵地,确保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研究教材,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为了提高老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语文组规定,每节语文课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教研组成员之间要经常商讨备课情况,及时探讨上课后情况,安排好每一单元的检测练习,并要做好每次检测的量化分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教研活动是我们成长的舞台,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是我们的目标。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我们每个人均会积极参与,共同学习。

为了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初,组织教研组成员一起讨论分析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便于落实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每学期的教研活动形式,我们都尽量做到形式的多样,研讨的有效。我们的活动形式除了听评课、理论学习外,还有观看名师录像课并当场评课、教学质量分析、课题研等。教研活动时间定于每周四晚上。每次教研组活动,由主持老师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研主题,自选内容,提前一两天分发相关的材料,组长要求所有成员做好参与发言准备。在每次活动中,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发表意

见,有所感悟。如每次的课堂研讨课活动时。由教研组长作好通知、安排等工作,使参与教研活动的人数最多,保证本组教师全部参加。课后教研组长主持组织评课、说课。因为都是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且相互了解相通,在评课中,都能直言不讳的进行评价与指正,所以在每次教研活动后,在教师中都能引起广泛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了无数教学灵感的火花。这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一种帮助,对全体教师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学习。应该说每次的教研活动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我们的教研活动是一个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展示的舞台;更是一个教师积累教科研素材的资料案例库。

在每次校验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每次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做好活动纪录,收齐好材料,如课堂研讨课详案执教反思主评评课稿、专题讨论资料、质量分析材料等,并在期末时对所有的材料进行整理汇编,交与教务处存档。

三、狠抓常规教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等方面教学常规的全面检查。每月教研组都要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认真的检查、记载和反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存在的问题,教研组长及时、当面的与成员进行交流、探讨,以求教学常规的更规范。

(2)坚持抓好听课,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达到15节以上,并要有详细的评课。我们要求教研组成员平时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业务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期末要上交以检查存档。

(3)坚持写好教学反思。要求教师每单元教学反思数量不少于三篇,要写出本堂课的亮点、不足、改进措施。几年来,每位教师都能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写教学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极力倡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教研组在新课标指引下,通过多渠道学习、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校教学的方法:从课堂的导入、课堂提问,到课堂评价、课堂作业的布置等,都力争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五、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丰富语文综合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以上。为了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做好积累,写好心得体会。为引导阅读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规定每班每周星期五开设1节阅读课,教研组和教务处开展了丰富的读书实践活动,中高年级的读书竞赛、读书摘记交流、读书手抄报评比等活动。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工作中 的几点困惑与反思。

一、琅琅的读书声在我们的课堂中逐渐流失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地熏陶,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新景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激情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的同时,却忘了把琅琅书声还给学生。在我们学校,课堂流程中从导入语的设计直到课堂结束,都可以交给学生完成,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多的是学生的讲评和分析,多的是练习和笔记;教学法代替了老师的提问,情境的创设淡然无存。老师要将教学设计中问题分配下去,学生要急于在有效的时间内学懂课文,完成老师的任务,展示讲解时也只是针对学案上的问题,缺失了读书声的语文课堂就如同是一潭死水,而学生就在这潭死水中昏昏欲睡,一片片美文就这样变成了催眠曲。偶尔几处课堂有了读书声,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为什么读书声在课堂中逐渐流失了呢,究其原因,有这样几个:

1、朗读成为公开课的必要环节,流于形式。很多时候诵读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还没有诵读完,教师就急匆匆的叫停,匆忙地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还有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布置学生诵读,到底每一遍诵读有什么目的,有时候连老师自己都不清楚。目的性的缺乏,导致学生诵读起来索然无味或无所适从。

2、诵读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 并不是任何课文都可以诵读,一篇文章并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诵读,也并不是诵读的花样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中,什么样的文章适合诵读,应该读什么地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诵读方式,这些问题不能太随意,都应该经过认真的考虑。

3、诵读中缺少点拨指导 由于生活阅历、知识水准、艺术涵养和想象力的不同,学生对同一文本的品评往往会大相径庭。对于千奇百怪的诵读,教师不能不置可否,也不能仅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而应该引导学生充分领会写作背景,揣摩具体语境中主人公的情感,关键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那样读。

文本支离破碎,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

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不要应试,可是考试压力在我们的每个老师的头上还是非常重的。只要和内容相关的习题老师都会提到,我听很多班的学生讲解时,总有这样的话“做这个题要怎样答这个题时得注意什么”能选入教材中的都是美文,而我们学生的讲解却将美文肢解的支离破碎。用学案的过程中忽视了文本,跟着学案的思路走,情感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成功教学法的问题过多是老师的质疑,不是学生的情感体验,限制了师生的思维,成了机械的做题,所以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

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对“成功教学法” 的几点困惑与反思。

一、琅琅的读书声在我们的课堂中逐渐流失。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项目里面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是理解了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地熏陶,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新景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激情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的同时,却忘了把琅琅书声还给学生。在我们学校,课堂流程中从导入语的设计直到课堂结束,都可以交给学生完成,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多的是学生的讲评和分析,多的是练习和笔记;成功教学法代替了老师的提问,情境的创设淡然无存。老师要将教学设计中问题分配下去,学生要急于在有效的时间内学懂课文,完成老师的任务,展示讲解时也只是针对学案上的问题,缺失了读书声的语文课堂就如同是一潭死水,而学生就在这潭死水中昏昏欲睡,一片片美文就这样变成了催眠曲。偶尔几处课堂有了读书声,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绿》这篇文章时,突破第三段的学习重点,探究作者是怎样写绿的,我的教学设计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结合有关词句,探究作者是怎样描写绿的。第三段内容较长,探究如何写绿的角度较多,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要讲解完如何写,势必会放松朗读,让朗读流于形式。

为什么读书声在课堂中逐渐流失了呢,究其原因,有这样几个:

1、朗读成为公开课的必要环节,流于形式。很多时候诵读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还没有诵读完,教师就急匆匆的叫停,匆忙地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还有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布置学生诵读,到底每一遍诵读有什么目的,有时候连老师自己都不清楚。目的性的缺乏,导致学生诵读起来索然无味或无所适从。

2、诵读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 并不是任何课文都可以诵读,一篇文章并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诵读,也并不是诵读的花样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中,什么样的文章适

合诵读,应该读什么地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诵读方式,这些问题不能太随意,都应该经过认真的考虑。

3、诵读中缺少点拨指导 由于生活阅历、知识水准、艺术涵养和想象力的不同,学生对同一文本的品评往往会大相径庭。对于千奇百怪的诵读,教师不能不置可否,也不能仅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而应该引导学生充分领会写作背景,揣摩具体语境中主人公的情感,关键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那样读。

我所分管的工作能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得到同志们的认可与肯定,这与上级领导的指导分不开,与全体班子成员的关心、支持分不开,与全组小学语文教师的辛勤耕耘分不开。在此,真诚地感谢大家。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在同志们的帮助与支持下勤于学习、努力工作,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努力将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缺少情境的创设,使语文课堂缺少语文美。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就更加突出。语文课堂特别需要感情的投入,需要氛围的渲染,需要情境的体验,需要心灵的沟通,以便创造出一种高雅的艺术境界,这对于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效果的大小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营造教学气氛,创设语文情境,上课伊始就以种种奇妙的艺术魅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这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可是我们的课堂中正好缺少的就是情境的创设,成功教学法包含了课堂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我们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导入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评价,指导学生在展示时如何做好过渡语的衔接,于是我们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课堂上各抒己见,探讨的是如何答题,答案是什么等等。一节语文公开课,任何听课的人都能感觉到学生动了起来,老师只是在有问题时引导点拨,如果学生的的分析到位,不出问题,那么老师一节课堂的话只是分配一下学习任务而已。课件出示的问题学案上都有,学生各组讲解各组所分配的题,课堂被小组割裂成许多版块,学生的学习也没有一定的梯度性。那么我们的课堂中如何成功的创设情境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1、导语的设计。这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可简可繁,简的三两句话即可,繁的成百上千言不多,它可以是不同教学内容的过渡衔接,也可是入情入理的诱导引发,视教学内容而定。

2、材料的引述。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背景材料。二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况介绍;三是有关作家作品及文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初次涉及的。材料引述的目的在于疏通障碍,把学生带到当时当地的那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何种材料的引述都应当不落俗套,富于变化,引人入胜,从而真正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若

方法生硬,程式呆板,令人生厌,就会事与愿违。

3、问题的设置。上课时根据课文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使这些问题逐渐明晰起来,从而起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这种方法由于教学目的明确,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学生也学得积极主动,不失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

4、故事的诱发。上课之初,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课文内容作提纲挈领的叙述,既引起学生兴趣,又提示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思考。

5、朗诵的渲染。朗诵有一种渲染情境的魅力。朗诵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朗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朗诵,也可以学生朗诵;可以单独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还可分角色朗读;可以放录音,也可以配乐朗诵。

网络教研先进个人汇报材料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

早上好!很荣幸在这里向各位领导汇报自己的网络教研工作。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有利于促进新课程的进一步开展。xx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方便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对于我来说,xx教科研网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教育学院,为我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下面我就自己在xx教科研网网络教研的学习实践经验,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网开一面

认识xx教科研网已有多年,但真正走进它,还是去年。2009年2月,xxx老师在全市语文教师会上介绍xx教科研网网络教研工作,并亲自示范操作流程。从那时起,我对网络教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x老师的引领下,我走进了xx教科研网语文主页这个新天地。二、一网情深

我们学校xx实验中学有着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校领导十分重视网络教研,与“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等网站合作,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所以,当我走进xx教科研网语文主页时,我感受到的不是陌生与茫然,而是亲切与欣喜。刚开始,我只是将自己平时教学的案例、课件上传到网上。后来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自己的生活感悟、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收集整理的试题、学案,他人的好文章,我都发在语文主页上。与此同时,我也精选和积累别人上传的教学资源,通过阅读别人的教学案例来和自己对比,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充实、完善自己。xx教科研网语文主页已经成了我的动态教学资源库,我的工作方式也因网络教研而悄悄改变。

三、网罗精华

xx市教育教学的这片沃土卧虎藏龙,市教科研网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展示空间,让他们将自己的经验与同行分享,我从中受益匪浅。网络教研弥补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问题,使优质资源得以共享。一路走来,我意外的发现,是网络使我的视野变得宽阔,是网络让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是网络教会了我日日反思与天天进取,是网络伴我在教育这一方热土上不断成长。“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成灵光。”每一次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对我来说都是一次荡水击石的美好经历。通过语文主页,我与同行们分享经验,分享智慧,也分享着收获与感动。感谢xx教科研网,它提高了我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为我的专业化成长插上双翼,在教育的春天里自由的翱翔。

语文教研组汇报材料 篇9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各教研组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不管是语文组、数学组还是综合组,我们深深地感到就应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推动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才能。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透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构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二、认真开展备课活动,发扬群众精神,共享彼此资源。备课:要求老师们超周备课,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教学目标要求恰当、具体、可测,教学过程包括目标、预习、展示、点拨、作业五个环节。定期检查教案,检查他们的教学设计,是否体现高效课堂,是否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及时反馈,对组内老师的教案提出推荐。重点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互相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期中(末)考试备考工作中,彼此出 谋献策,资源共享,力求提高我们的整体成绩。

三、继续开展每周听课、评课、说课活动。

听课,要求每位老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大部分老师都能用心听课,听教研组长的课,听同学科的课,听其它学科的课,听这些老师是否按照高效课堂模式上课,向他们学习,同时多方面的反思,使自我能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也避免别人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身上发生。在听课过程中,老师们能够认真记录教学过程,写出自我的反思和推荐。

评课,在听完课后,被听课的老师及时要求听课老师为自我评课,听课老师也能够及时反馈自我的听课推荐和心得,为双方的快速成长都带给了重要途径。教研组已经构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我的不一样意见,各位教师都要用心发言,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说课: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查各位老师贯彻高效课堂新理念的力度,各教研组每周专门组织了说课,透过说课,发现了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校长及时给予了纠正,使我们在正确地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四、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透过督促、检查教师们构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上一篇:建宁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自查报告下一篇:活动策划公司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