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培训总结与心得体会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培培训总结与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国培培训总结与心得体会 篇1

国培培训总结与心得体会

国培培训总结

陈 梅

今年秋季学期,我参加了“国培”,学到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知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着实很辛苦。经过三个月的鏖战,终于在这个极端寒冷的日子里将你送走,临走的的那一幕,我突然间的觉得有些依依不舍。希望我们还有再见的机会!

我把本次国培培训作为一件重要的大事来对待。每天都坚持上网学习、写作业、发表评论,也可在网上直接聆听专家讲座,讨论交流,互动效果好。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以生为本,求真务实,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研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建真正育人乐园。本次参加的“国培计划”的远程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在课堂观察方面学到了方法。感谢“国培”培训,让我通过培训,收获不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用上这些好的思想和方法,我真心感谢本次培训。

国培让我成长

陈 梅

摘要: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以生为本,求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真务实,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研读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提升自我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必须与理论相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建真正育人乐园。

关键字:培训学习教师 成长 的 阶梯

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感觉收获颇多!国培——教师成长的阶梯。培训学习多位专家的视频讲座,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但提高了我们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让我们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感谢国培,让我们在培训中成长起来。其实,培训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他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感谢“国培”为我们提供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促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轨道上大步前进!

这段时间,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想得比较多,跟以前自己的工作做纵向比较,跟同行们做横向比较,发现自己从中又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信这些知识能提升自己教育工作的质量,能帮助我更好地服务于我的学生。我从教的是农村小学,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虽然才几年的教书经验和责任感让我对工作不敢懈怠,但我却少有成就感。

学习期间,专家的精彩讲座,使得我有机会与专家们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

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以生为本,求真务实,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研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建真正育人乐园。

通过培训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提升自我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必须与理论相结合,就像老师说的“只顾低头拉车,不进行理论学习”是不行的。“国培计划”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通过培训学习,我的确转变了学习观念,深感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的提升。

认识上和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了改变,本次网络培训中的视频和全国各地的老师交流互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所在,这种形式从参与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虽然培训即将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国培培训总结与心得体会 篇2

一、项目形成的培训特色

1. 主题式培训引领

培训以2011年版课程标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核心, 聚焦体育学科教师和培训者核心要素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 聚焦方案、课程、模式、手段、绩效的创新点, 注重从理念、方法、案例、技术、策略多角度解答, 开展针对性的主题引领培训。结合培训主题, 培训始终以“精专业、创教学、提质量”、“拓展专业、创新教学、精通技能”的培训目标, 聚焦学员的主体与方向, 牵引学员的进步与提高, 凝练学员的努力与追求, 旨在让学员学知识、打基础, 阔视野、开思路, 强技能、练功底, 创教学、悟方法, 抓能力、突变化, 促进学员教学技能和专业发展, 开拓学员教学视野和教学思路, 使学员凝练教学经验和教学特色, 提升教学创新和研究能力。

2. 模块式课程教学

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指南, 项目从培训对象的问题需求出发, 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分析方法和解决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组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教学单元, 充分发掘学员的潜能和主动性, 增强学员在培训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修炼体育学科教师和培训者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如紧缺薄弱学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设置了体育教师素质提升、核心技能学练、专题研究强化、特色活动体验、观摩交流反思等培训模块, 设计了围绕培训目标居于课程体系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核心课程, 在核心课程根基上生发出来、变通和拓展的拓展课程, 满足不同学员个性化需求的教学技能与教学选修课程, 体现体育学科特性的运动技能与实践操作技能课程, 在实践考察、学习观摩、看评课指导中学习、感受的体验课程, 与行政官员、专家教授、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互动碰撞的交流课程。

3. 实战式体验跟进

项目组重在让每一位学员围绕培训目标和要求, 在主题报告、专题研修和观摩学习中, 在设计撰写、小组研讨、专家指导、修改完善、分享交流的环节中, 动起来、做起来、练起来, 总结培训的感受心得, 以求观念内化与行为固化的“做”, 以实现“学、思、做、研”的有效结合。特别是通过教师核心讲授、难点问题解答、技能学用转换、分组互动分享的四维一体模式, 从理念到方法的层面进行重点突出的传教, 从扩知识视野到用知识技能互动交流、解答问题的碰撞, 突出系统全面, 突出实践应用, 实现政策引领、理论剖析、思想开拓、教学实践与培训研究的统一。

4. 互动式交流研讨

“国培计划”的实施, 其重要功能之一在于为全国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为了使“国培平台”的效应发挥到最大, 项目组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 开发了多元化的平台, 如, 三师网、班级信箱、QQ群等网络平台;展示专家、教师、学员培训风采的掠影平台;展示各地特色文化、结交友谊、共谋发展的联欢平台;集中展现每天的培训动态、亮点和焦点人物、了解培训进程的简报平台;组织学员看升旗体验首都文化、深入一线学校看集体跑步与优质体育课的观摩平台, 为学员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如, 项目组设置了“我是如何做教研和培训的”、“体育教师喜欢什么样的培训课程”、“我的培训之最分享”和“我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主题, 从无主题到有主题、从无领导到有组织者, 从理论、思想、实践、方法等多层面进行思维碰撞。

5. 人文性的细节管理举措

建立项目负责人、学科负责人、班主任和项目秘书一体的管理体系, 把握培训质量监控工作。项目负责人整体把握培训项目, 学科负责人做好学科的具体实施和质量监控, 班主任主动了解学员反应, 并把学员的意见及时反映给项目负责人及任课教师;项目跟踪人在做好项目各项管理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基础上, 做好培训日志。项目组在对学员严格要求的同时, 坚持“严格要求”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的原则, 努力体现人文关怀和周到的服务工作。如为保证学员准时参培、了解培训须知, 培训前与每位学员建立电话联系, 发送通知到学员所在学校, 并将培训须知等Email给学员。结合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为学员上人身意外伤害和疾病的保险, 降低培训承办方在培训中出现相关情况时承担责任的压力, 同时也为学员提供了一份有力的保障。如, 给学员外出考察回校时准备热腾腾的姜丝可乐, 给学员准备班级统一的培训服装, 利用晚上业务时间带领学员游览后海、体验南锣鼓巷胡同文化, 给班级小结交流时购买北京特产小吃等。

二、项目实施中的创新亮点

1. 课程标准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四融合”

培训主题定位于2011年版课程标准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 用“融变化、融教学、融创新、融运用”的四融合设计, 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 推动课程标准的实施。培训课程从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需求出发, 聚焦课改, 贴近实践, 整合资源, 找准体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将新课程与中小学专项教学相结合, 将专业技能与教学技巧实践相结合, 与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的400名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 围绕新课程下的武术、田径、体操、韵舞、球类和健康教育教学, 进行了比常用教学方法更准确、更有实效、更一目了然、更便于掌握的探讨, 总结提炼出很多体育教师想不到的手段和计策。通过对培训学员的指导、点拨、解答与指导, 培训团队共凝练了五大项、近60个教学绝招。学员们通过这些菜单式绝招课程的学习, 感受教学的专业智慧, 领悟独特的教学方法, 相互学习一线教师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 有效地弥补了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中的“短板”, 形成了骨干教师的教学专长。

2. 专业的发展与分层专题选修的“三个阶段”

紧扣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内容和新颁发的课程标准, 结合体育教师和培训者在新课程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结合培训学员教龄和职称, 根据多数学员处于专业发展熟练期、成熟期、发展期的三个层次, 在技能课程、主题研讨和强化课程中分层选修, 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如, 针对学员的专业特长和个性需求, 强化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软肋, 促进骨干教师由“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培训设计了专题强化研修小组, 学员在体育教学质量强化、体育教学基本功强化、体育科研强化、阳光体育运动强化、运动训练强化五个专题中自主选择一个进行12学时强化小组研修。围绕合作反思下的专题研修模式, 形成研修共同体, 各个小组在合作、探讨、反思中形成研修成果, 在班级进行PK交流。强化小组中的讲座、互动、提炼等研修过程, 既是梳理和升华既有经验的过程, 又是体验和发展教学研究能力的经历。

3.“三师网”以及深度交流互动的“四平台”

借助国培平台, 项目组为全国的中小学体育和培训者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 (www.sanshi.net.cn) 、观摩平台、宣传平台和展示平台, 以把培训精神、价值观念等寓于各种有形的载体中, 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培养兴趣、接受熏陶、获得知识、结下友谊。特别是为实现培训信息化的“前哨”, 结合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特点以及校园原有网络情况, 建构了为学员提供快速数据共享、查询交换、网络教学、上网等业务的三师网平台。三师网现已开设四个栏目, 分别为三师论坛、三师班级、团队风采和每日签到。特别是三师论坛栏目, 通过2012年“国培计划”培训班级的组建, 不仅能及时将培训中授课教师的讲义、视频、教研资源、领导讲话等分享到论坛中, 实现资源共享, 还能及时了解培训学员的反馈信息, 并对培训学员进行网上追踪指导, 以及时了解培训的需求, 解答学员的问题, 探讨教研的话题。

4. 网状式与多维度的管理结构

国培培训总结与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国培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编码分类 学时分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01-03

一、引言

为规范“国培计划”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要求,教育部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标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注重培训实践取向,按学科(领域)分学段、分项目共设置67个课程培训标准。培训项目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出发,下设如师德修养、学科知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若干专题,并且对专题的学时和内容要点进行规定与说明,从而指导培训课程的开设。

二、“国培计划”关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国培计划培训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国培计划”标准的课程设置的看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推陈出新。

在标准中,首先针对不同的学段(小学、初中、高中、特殊教育)、学科对教育技术能力课程进行了具体的设置,确实也能看到不同学段对教师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其次就是相对于其他模块,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还是有区别的,像校本课程的研发、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应用等都有具体的内容要点说明。所以,对“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模块进行的数据整理分析可以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在不同学科的要求以及发展的方向。

三、“国培计划”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数据采集

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中,分不同的学段和学科规定培训的课程目标、建议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与实施要求。培训课程分为三个项目进行: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在这三个项目的课程设置中,以示范性短期培训为参考。

经统计,在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各门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模块规定的学时对应的专题共有互不重复的51项。在对这51项专题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按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三大专题类型,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51项专题进行编码分类统计,见下图。每项专题都有其对应的学时,按照以上编码方法,将碎片化的专题归到相应的专题类型中并与学时进行对应统计。

四、“国培计划”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数据分析

1.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在51项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国培”课程标准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类型的专题共有4个,共66个学时;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类型的专题类型共有15个,共106.5个学时;现代教育技术创新与应用类型的专题类型共有32个,共448.5个学时。专题的学时数直接反映了项目培训对教师具备该项能力的要求。

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中,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课程设置,各学科都是创新与应用所占比率最高,除了高中生物,其余都在50%以上。初中与高中学段,文科在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应用方面都有,其且知识与技能所占比率接近40%。各个学段中,包含有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5门学科的都只有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应用专题,且美术中知识与技能所占比率最低,其余的4门知识与技能在40%左右。

(1)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创新与应用的培训专题

“国培计划”标准中对各学段各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都不尽相同。以高中为例,将各个学科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划分的专题类型中的学时数进行统计展示,间接地了解到其侧重点和发展的方向。应用与创新专题所包含的6个子专题在高中学段的不同学科中的学时数统计如下:

高中各学科都有应用与创新专题的培训,并且根据不同的学科有不相同的学时分配,总学时为193.5,多于小学和初中,加强了对高中应用与创新的培训。可看出高中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所占比率为29%)、技术运用与教学创新(所占比率为22%)、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所占比率为21%)三个子专题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的重要培训内容。

(2)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题

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中知识与技能专题中的4个子专题在各学科、各学段中的平均学时分配进行统计:学科平均学时数=该学科各学段专题类型学时数总和/包含该学科出现的学段数。

除了高中的的通用技术和初中的心理健康之外,其他学科均包含知识与技能专题的培训,用技术提高教学技能的专题所占比率为38%,是知识与技能专题中所占比率最高的。语文、物理、生物、音乐学科中比较注重数字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将抽象的课程形象化。

(3)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意识与态度的培训专题

在“国培计划”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识与态度培训的专题数和学时数都是最少的,但其在各学科的分布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能力意识与态度类型专题的学时数按照各学段进行统计,如下:

国培培训总结与心得体会 篇4

1.我在培训的某一个模块中还有没解决的问题?

基本没有了。

2.我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大家来帮忙?

没有了。

模块十 培训总结与提高(2学时)

活动三 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第一步:对照《标准》剖析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负有直接的义务和责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标准(试行)》概括了对中、小、幼教师应知、应会的规范性要求,也是中、小、幼教师教学能力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

请再次阅读《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标准(试行)》,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在《标准》中选择。

1.在标准中,对提高教学能力有直接作用的是哪些?

2.在标准中,对提高教学能力有间接作用的是哪些?

3.找出自己做得最好的三条

4.找出自己做得最差的三条

对照《标准》自己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在哪里?

1.在标准中,对提高教学能力有直接作用的是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教学支持与管理

以及意识与态度。

2.在标准,对提高教学能力有间接作用的是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二)有效应用和规范行为

3.自己做得最好的三条是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二)教学支持

国培培训总结 篇5

近几日,我每天都坐在电脑前,认真参加国培培训活动,并根据辅导老师选择的主线活动认真学习,按照环节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认真观看专家的视频讲解,感谢今年的国培活动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它跨越学校间的时空距离,神奇般地让我们得以和同行与专家共同交流、探讨、合作、学习,使我获益匪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知识素养,完善了教学理念。回顾自己的培训历程,感觉自己从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首先,聆听讲座,在学习中提高,在思考中前进。观看了专家们讲课的视频后,被专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精髓,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以前常常以为自己在课堂教学时把课上完就行了,从未认真去深思过什么才是好课,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学到些什么;也没认真去思虑过使用导学案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型高效课堂。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备课先备学生,设计高效导学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完美。

其次,在线交流,在感悟中进步,在研讨中创新。本次培训,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线探讨时,学员们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各抒己见,高招频出。专家们更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答疑解惑。这样的互动给我的感悟是深刻的,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说,没有互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也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因为交流,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互动,我获得了进步,因为研讨,我学会了创新。我一定会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让自己今后的课堂也能绽放出奇光异彩。

再者,教学相长,在反思中提升,在总结中提高。我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认真地完成了国培的学习任务,每天都登陆平台观看专家的视频讲座、点评和其他学员的作业,坚持独立撰写作业及培训感言,通过学习和交流,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必须不停地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它同时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国培培训总结 篇6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两个月的国培,不但升华了我的思想,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这段时间每天打开电脑参加学习,认认真真地看视频、听讲座、做笔记、发帖、跟帖,虽然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我觉得很值得,过得很充实。回顾这次培训,不但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变化多样,专家视频讲座、教学技能辅导、名师经验交流、课例大赛、案例展示、学员互动反思交流等等。每个模块都有来自不同领域的教授专家及名师的讲座,每一场讲座都好比一份美味大餐,既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新的理念;让我有脱胎换骨的感觉。理论讲座为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情感教育,让我收获了一份快乐心情;两个月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培训期间,有机会听到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教授的讲座;有机会与各地的小学英语教师零距离的集中交流学习反思,专家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知识内涵,独特的见解令我折服,不但使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充电,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让我受益匪浅。在培训过程中聆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座,在这次培训中我们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个模块都有来自不同领域的教授专家及名师的报告讲座,每一场讲座都好比一份美味大餐,既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新的理念;让我有脱胎换骨的感觉。理论讲座为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情感教育,让我收获了一份快乐心情;培训学习使我对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他们的讲座深入浅出,耐人寻味,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英语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主题讨论、交流互动等为我们答疑解惑,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不仅不能丢掉专业,更要进一步的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欣赏方面要保质保量,通过自身的素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底里信服老师,我想我会努力做好教师,努力在工作中寻找自己的幸福感,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来充实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话实说,在经历这次培训之前,自己被时间支配,我想从现在开始我要主动出击,来支配我的时间。我想我会向着那个方向一直努力,让梦想在现实的舞台上徜徉!国培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几度迷惘徘徊的心灵,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使我豁然开朗!这些天来的国培项目研修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这是我汲取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知识营养大餐的一段日子!今后我将努力做到:

1.加强师德修养,只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蜡烛、春蚕精神,不计较名利功德,才可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真挚的心。才会促使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中找到差距,更好地按照教育规律做事,耐心、细致地帮助好每一个学生。2.将学习的教育理论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为做科研型老师而努力。加强学习。除继续学习理解本次学习培训内容外,还要多读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3.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转变观念,探求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亮点”。

4.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加强交流,让智慧碰撞,让“国培”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

国培培训总结与心得体会 篇7

“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1]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年9月5日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部署实施的, 其培训对象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 (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 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 设有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转岗教师”培训、置换脱产研修等三个项目。“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对每一个子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应该认真分析、及时改进, 以确保“国培计划”预期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仅针对黑龙江省首批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 以期为以后批次的培训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提高“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实效性。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以黑龙江农村幼儿园“国培计划”最早实施的两个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学员为抽样调查对象。学员基本情况见表1。

(二)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法、访谈法。问卷均在临近培训结束现场发放、现场回收, 共发放问卷75份, 回收有效问卷73份, 回收率为97.3%。访谈法主要采用开放式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 访谈对象为1名“国培计划”组织者和5名学员。同时, 本研究也对两个项目的培训方案, 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者、培训学时等信息进行了描述分析。

三、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遴选培训学员把关不严

本研究从培训学员幼儿园所在地、幼儿园性质、职务、职称等自然分布情况中发现各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参培学员的遴选把关不严,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城乡幼儿园教师分布失衡

袁贵仁强调国培计划要“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 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要充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2]。农村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3]。但调查显示, 来自地市县的幼儿园教师占培训学员总数的72.6%;来自乡镇的幼儿园教师仅占学员总数的27.4%;无来自村级幼儿园的教师, 乡村幼儿园教师比例大大低于地、市、县幼儿园教师比例。

2. 公办园、民办园教师分布失衡

教育部强调“农村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培训对象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 (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 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要重视新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4]。但在本次调查中发现, 在参加两项国培计划的幼儿园教师中, 公办幼儿园教师占98.6%, 民办幼儿园教师仅占1.4%, 比例严重失衡。

3. 培训学员混杂

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设置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园长培训、转岗教师培训等三项专项培训。这些专项培训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类别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研究对每项培训的学员类别进行分析发现, 两个培训项目中的学员职务较混杂, 如表2所示:在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中, 职务为园长的学员仅占50%;另外50%的学员为教师、教研员、转岗教师;在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 职务为教师的学员占86.5%, 有5人不在教学岗位。培训对象异质性过大导致难以达成一致的需求取向和关注重心, 从而导致培训目标不明、课程设置混乱, 削弱了培训效果, 造成培训资源浪费[5], 教师培训后的“骨干示范”作用也值得商榷。

(二) 培训前缺乏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农村幼儿教师是“国培计划”的直接受众群体, 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对培训学习的需求, 而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者的具体需求是“国培计划”制订的参考依据, 也是我们考量培训方案质量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对培训机构把握学员培训需求情况从客观条件、主观努力两个方面进行了访谈。

1. 客观层面

由于短期培训项目在申报期间对学员的具体层次尚不明确, 无法得知学员个体的学习需求, 也没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资料支持, 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主要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应然层面的理解。

2. 主观层面

在分析的过程中, 受组织者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农村学前教育实际等信息获取层次、数量和代表性的限定, 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聚焦在一些基本技能的显性需求, 例如, 如何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等, 而对教师、园所没有意识到, 但实际需要的隐性需求分析很少, 也未涉及对诸多培训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对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和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 培训内容丰富, 但实用性不足

在对两个培训项目的培训模块进行分析中发现, 两个项目的培训模块数量都非常丰富, 培训内容的重点也非常明确, 但与学员的需求、农村幼儿园实际还有一定偏差。

1. 培训内容与学员培训内容需求的偏差

“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共设置了8个模块的培训内容, 幼儿教育教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模块是培训的重点内容, 各占培训总学时的30%和25%, 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课改前沿、教育科研分别占总学时的10%, 教育理论、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环境创设模块各占5%。而与本次调查的学员最希望学习的幼儿园教育教学 (71.2%) 、园本教研 (46.6%) 、儿童发展与评价 (37%) 等三个模块对照, 后两个模块内容没有被重视, 甚至没有被纳入培训内容, 而不符合农村幼儿园教学实际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占了一定比例。

2. 培训内容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 缺乏实用性

培训内容缺少实用性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理论性内容难以实践转化, 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科研、课改前沿等模块的内容虽然能拓宽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视野、构建专业发展愿景, 但学员的专业水平有限, 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实现实践转化, 正如培训学员回到岗位上的慨叹———“新鲜后是一片茫然”;二是观摩研讨主题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两个培训项目为学员安排城市优质幼儿园、优秀教师的主题活动进行观摩。优越的园所条件和优质课观摩的幼儿园活动让学员耳目一新, 但由于许多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落后, 甚至没有电脑, 所以这些具有城市化倾向的培训内容对部分农村学员来说是中看不中用, 看着很新鲜, 回去根本用不上。也可能误导学员认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达到城市里的教育水平, 盲目地学习, 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

(四) 培训方式实践性不足, 难以实现“实践解困”

两个项目打破了传统短期培训的专题讲座的单一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呈现多样化、综合化的特点。但是, 受培训的主要内容和规模影响, 专题讲座仍是短期集中培训的主要方式, 培训内容多以理论讲授、方法技能的训练为主, 辅之以参观或观摩, 而学员喜欢的观摩研讨、实践指导、案例研讨所占比例并不高 (如表3所示) 。

这样的培训形式可能很难帮助学员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技能解决实践工作的问题。关于“培训的最大收获”的调查显示, 有78.1%的学员选择了“理念更新”, 有58.9%的学员选择了“知识扩展”, 只有39.7%的学员选择了“实践解困”。虽然学员的“理念更新”和“知识扩展”的收获看起来较乐观, 但是如果这些收获不能有效地实践转化, 终将失去意义。

(五) 培训者团队资源失调

教师培训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优秀的培训者是有效培训的重要保障[6]。两个培训项目的教师团队主要由高校教师、教研员、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组成, 但各类培训者资源的比例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调。一是培训教师中理论研究者颇多, 一线实践者较少。承担培训的高校教师是培训者团队的主体, 占培训者总数的62.2%;幼儿园一线教师和园长比例较小, 占培训者总数的37.8%, 且人均承担学时不足2学时, 明显低于高校教师的人均承担学时。二是来自幼儿园的培训教师城市化明显, 培训者团队中的一线教师、园长全部来自城市优质幼儿园, 在培训中的实践引导和理论阐释具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

(六) 培训绩效评价形式化

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对政府、组织培训的机构、院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国培计划”的培训效果的评价调查主要从评价者、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三个方面展开。培训的组织管理效果主要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委派专家进行评价, 主要检查内容为培训学校在培训期间的工作简报、培训光盘、培训项目总结报告、培训学员问卷调查汇总表。从上述检查内容来看, 黑龙江省教育厅的项目评价侧重对承办培训单位的培训组织工作评价。学员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者为组织培训的高校, 评价内容主要是显性的知识技能, 评价方式主要是书面总结、汇报展览, 组织者在培训过程中既是教练员, 又是裁判员。有研究提出, 这种做法会使评价的作用失真, 表现为培训学校对教师、培训者对自己的培训均不负责[7]。

四、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实施建议

(一) 加强培训项目的资源共享, 促进培训项目的多元合作

“国培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国培计划”的实施不能靠项目承担机构孤军作战, 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自上而下在培训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培训资源等方面共享协作, 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组织合力。

1. 加强“国培计划”项目宣传与资源共享

农村幼儿教师是培训学习的主体, “国培计划”必须要调动广大农村幼儿教师的主体性。本调查发现, 教师对参加“国培计划”的需求与对“国培计划”的了解显著相关 (r=0.279*, p=0.017<0.05) 。所以, “国培计划”项目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政策文件、专题宣传会议等加强“国培计划”资源的发布和项目宣传, 使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能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国培计划”的宗旨、要求, 既要避免不重视培训或盲目参加培训的状况出现, 又要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培训, 增强参加培训的任务意识。

2.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国培学员遴选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规范国培学员遴选工作。一是要明确国培学员的选派要求, 制定出骨干教师、转岗教师、园长的评选标准、条件, 明确他们的责任与义务。二是要明确申报办法、筛选原则、培训的任务与要求, 适当增加乡镇、农村幼儿教师、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比例。确保学员选派的引领性、需求性、广泛性、均衡性。

3. 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学员培训需求的合作调研

培训需求调研是培训方案的重要参考, 要借助资源共享平台, 以一线教师、园长、教研员、教育专家为调查对象, 全面分析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问题与困惑、培训需求, 使培训项目既能有效回应农村幼儿园和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 又能实现对学员培训需求的专业引领。

4. 为教师培训成果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国培计划”要求参培学员返回工作岗位积极进行培训成果应用。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幼儿园应当积极为教师培训成果的运用提供各种有利环境和实施条件, 鼓励参培教师带动全园教师结合园所实际开展各种园本教研活动、进行改革实践。培训机构也要加强对培训学员的跟踪实践指导, 以便真正发挥参培骨干教师在推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园所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 紧扣农村幼儿园实际, 提高培训方案的适宜性

培训方案是培训实施的参照, 提高培训方案的适宜性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方案的适宜性要以农村幼儿教师职业需求为依据, 以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为指导;以适合幼儿教师学习特点为根本要求;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 在培训的内容、方式、培训者等方面紧扣农村幼儿园实际, 大胆创新。

1. 课程内容结合农村幼儿园实际, 重点明确

从培训学员培训内容需求的“实践”趋向来看, 培训内容尤其要源于教学实践。各类指导性文件也都明确强调培训内容应“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所以, 培训内容要注重从农村幼儿园的案例中提出核心问题, 由核心问题生成培训内容、聚合培训模块。最好以学员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的讨论为核心内容建构培训的内容模块。

同时, 在培训内容中严防“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而要重点突出和切实有效, 为此, 对于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而言, 应以提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在以后的园本培训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等为宗旨, 引领他们把握适合农村实际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 以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的园本教研为培训重点。

2. 依托农村培训实践基地丰富培训形式, 讲求实效

幼儿园教师培训实践性、操作性、参与性特征要以优质的培训实践基地为条件保障。教育部重视培训实践基地建设, 提出“要遴选优质幼儿园、中小学, 建立‘国培计划’教师实践基地, 健全教师培训体系”[8]。但是城市幼儿园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 不能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有效的示范参照, 所以, 有必要在农村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幼儿园, 通过前期的专业引导, 使之成为农村幼儿园改革的前行者, 并把这些幼儿园作为培训的实践基地。借助培训实践基地资源, 在培训方式上就可以打破纯粹的专题讲座形式, 加大实践研修和小班教学的比重, 开展探讨式学习、观摩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和实践式学习多种学习形式。这种基于农村幼儿园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效果等的实践性示范能更有效地实现专业引领作用。

3. 着力培养本土培训者, 加强示范引领

按照“建设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 选拔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教学”和“一线优秀教师 (教研员) 不少于40%”[9]等相关要求, 可以重点培养一批坚守在农村教育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长期深入农村学校的各级教研员, 充实培训者团队。因为, 对农村教师来讲, 根植农村幼儿园实践的教育理念、成功经验最实用;他们也了解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困惑, 理解农村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能够准确地把握农村教师的心理。让他们在“国培”师资中唱主角, 更能贴近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 更好地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三) 加强“国培计划”项目绩效评价, 提高培训项目的有效性

1. 建立专项评估组进行过程评价指导, 促进培训过程改进

在“国培计划”项目的评估与绩效考评上, 既要避免培训机构身兼教练员和裁判员, 又要避免形式性终结评价, 否则难以推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绩效改进。如果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的各培训基地派驻培训评估专家小组进行现场监督和具体指导, 既能体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国培计划”项目的监管和专业指导力度, 帮助培训机构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又能有效剔除终结评价资料、汇报中的虚假信息, 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2. 培训跟踪指导与延迟评价相结合, 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教师培训的效果具有延迟性, 在培训过程和结束时只做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仍是不够的。对于培训后的评估验收工作不仅应当采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而且还应当对于参加培训学员返回工作岗位后的实际表现进行必要的跟踪指导和实地服务, 以便真正地体现出国家级培训所要求的促进培训学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的培训初衷[10]。在培训过程中, 应该特别加强对学员培训后的实践学习、示范引领的指导。在培训结束后, 要通过培训学员QQ群、公共邮箱、教师博客等形式建立网络互动平台, 对学员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后续分享交流、解疑释惑, 或者采用定期定园个别追踪指导, 持续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实现专业发展, 实现“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发展的宗旨。

参考文献

[1][3][4]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简介[EB/OL].http://www.gpjh.cn/cms/yexmjj/1233.htm.

[2]刘华蓉, 王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暨“国培计划”全面启动实施[N].中国教育报, 2010-07-27 (1) .

[5]王建勤.创新“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R].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

[6]于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过程与任务研究——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C]//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第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42.

[7]常宝宁.教师培训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4) :98-101.

[8][9]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葛振江副司长在2012年“国培计划”项目管理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EB/OL].http://www.gpjh.cn/cms/ldjh/1321.htm.

国培培训总结 篇8

听了杨泳老师的《教师团队建设》课中,了解了团队的概念、建设团队的优点以及怎样建设教师团队和若团队中出现问题如何灵活处理的方法。

听了李高峰老师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感触颇深,讲解精彩,很喜欢李老师的课,通过这堂讲座,我对初中新课程理念有了重新的认识,初中课程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明白了基于完成这些理念作为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

在课堂上讲了几个案例,都非常经典,也很有益,可以看出老师的精心准备和用心良苦,今后,老师的讲的这些案例直接可以搬到我自己的教学课堂实践中,受益匪浅。

听了屈萍老师的《初中生物教学目标(1)、(2)》的课,大致地了解了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课程目标的概念和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这两堂课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设计教学目标时的注意事项,一定要分清行为的主体、内容、条件和表现程度。设计教学目标时,因为行为主体是学生,所以不能使用以下列的几个词句来描述教学程序和活动安排。“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而应该使用如,“能认出……”、“能描述……”“能……设计”等词句。这些知识对我以后要设计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参加赛课或上公开课时很有用。

在田先华老师的《植物分类—认识师大校园绿色植物》课上,老师带我们到校园里,介绍了师大校园绿色植物,大家都紧紧跟着老师认真听讲,老师讲的也很好,回到住处,我还做了个PPT,收获不小。

听了沈善良老师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利用》,了解了一些比较有用的课堂资源的利用以及,对我们有一定帮助的一些网站,如“新思考”网站、“梯子网”等,尤其是沈老师的第三周下午课程中带了咖啡、彩色笔、白纸等很多教具过来上课。老师先让我们分五组,每个组相当于一个咖啡店,每个咖啡店选个店长,然后研究自己咖啡店的店名、店训,当然这是相当于一种借景抒情的做法,讨论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每个组讨论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生物资源开发途径与利用的策略。老师给每位学员发咖啡、放适合在咖啡厅听的歌曲,营造了一个真的就在咖啡屋的轻松氛围,轻松自在,大家讨论的也非常好,畅所欲言。这真是个难忘的下午,很感动,谢谢老师的用心良苦。

听了高峰英老师的《探究学习与概念建构的地接》,掌握了设计和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小小技巧,其整节课的精髓是:

(1)生物学基本特点—唯物辩证观作为探究思想方法的指导。

(2)探究学习中的学科逻辑与探究框架。

(3)“问题—证据—结论”教学模式。

(4)探究活动的问题设计。

(5)以丰富的事实支撑概念的形成。

(6)用概念的新情境应用来巩固概念。

听了乔夲老师的《从细胞到个体—理解生命活动的现象及本质》受益匪浅,补充了专业方面的很多知识。

听了崔旭昌老师《浅议一节好课的`标注》感触最深的是,以后评别人课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评课标准:

(一)着眼于学生发展。

(二)关注课堂的交往与生成。

(三)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关注教师的教学特色。

(五)找出这节课的硬伤。

赵精宾老师的《现代教学艺术》讲的很特别,老师很幽默,老师这种方法我很欣赏,但这种方法不太适合我的课堂教学中。

韩红艳老师安排的西安市第四十五中学听课,到那里听了一节孙娟老师的课(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讲的非常精彩,从教学设计,导课的方式,讲的过程都是很有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是值得借鉴。

听了张迎春老师的《初中生物教学目标设计》,整体内容与屈萍老师的内容一致,其中感触最大的就是怎样分组,老师让我们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分组的原则,分组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责任明确。

国培学习培训总结 篇9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国家教育部为了提高我们广大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组织了远程网上培训活动。这次培训内容涵盖了各类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专家教授的精彩报告和讲座,幽默风趣、朴素真挚,还列举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了教师教学工作的新理念,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犹如一盏明灯,为新时期下我们这些教师指明了方向,犹如一股甜甜的清泉,流入到我们这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田,给我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这将近半年的学习,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家教育部对教师工作的重视。我真诚地对这些专家、领导以及我们的班主任说声:“谢谢你们!”。

一、在学习中得到进步

几个月的学习使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反思,使我能够在原有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并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很辛苦的、烦琐的工作,有时候我们会被学生发生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心情糟糕到极点,有时还会把这样的坏心情带回家,影响了家庭的和睦。后来听了各位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我们做老师,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这样对自己、对学生都是有利而无弊的。

面对问题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我们特别的爱来浇灌他们,用真诚去拥抱他们;对他们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这些问题学生,更需要关爱和重视,我相信,在平凡而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在教师真诚的关心与指着的爱护下,问题学生一定会走向成功。

二、在反思中得到提高

教育工作要有反思,我们教师工作也要有反思,经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培养,真正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1、自强素质,树立形象

教师应以知识丰富自己,以文化充实自己,以情趣滋润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增强自己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与影响力。

2、磨炼耐心,持久作战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持久深入的工作。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不是一时半刻的功夫,且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反复。我们转化后进生一定要长期坚持,才能见到实效。因此班级管理和转化后进生要有打持久战的决心,要有与学生打游击捉迷藏的耐心,要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恒心,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勤于反思,善于总结

教师的工作不会一帆风顺,总是在各种冲突化解、矛盾解决的过程中曲折前进,有成功,有失败,有迷茫,有困惑。我们做教育工作的,还要学会积累各种教育案例,教师拥有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活生生的教育故事,才能进一步总结和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珍惜当老师的机会,勤于反思,善于总结,是教师成长的一条必由之路。

香港浸会大学培训总结与心得体会 篇10

这次培训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进行, 这是香港最早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中医药教育机构, 一向积极推动中医药在教学、研究、医疗服务及科技开发等范畴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为香港的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是香港最具综合实力的中医药教研机构。培训期间, 我还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听课学习。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以承担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为重任, 多年来致力于栽培既能谙熟中医理论, 又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中医师, 为香港培育了一批有学养、有医德、有使命感的中医人才。培训期间重点学习了《针灸治疗学》、《骨伤推拿学》专业知识课, 同时还旁听了《温病学》、《内经》等基础学课, 并积极参与了相关的学术讲座。在这一个月的培训生活中, 我的感受很多, 收获也很大, 以下从学习、生活等几个方面总结此次培训。

一、教学师资方面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教师多由内地中医药大学毕业, 有比较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 同时多数人又有国外受教育的经历, 因而又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且多数人具有比较强的科研能力, 故能很好的将传统的中医药知识与现代化的香港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也能将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观点等知识引入传统的中医药, 更能发挥两者的优势, 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点。

二、教学课程方面

《针灸治疗学》、《骨伤推拿学》是两门综合性的课程, 为临床学科。基于香港的历史背景, 跌打为其传统强项, 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因而骨伤、推拿在这里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课程由两个老师分上, 虽有少许偏重, 但都倾向于骨伤, 对传统推拿手法有讲述, 但是对与正骨类手法有联系的知识进行重点关注, 突出了中医的“因地制宜”特色。《针灸治疗学》的讲授紧扣医师执照考试大纲进行, 因地处香港, 针灸传统刺灸法的水针疗法禁止使用, 放血疗法等均很少大范围使用, 多用到毫针、灸法、电针。由于受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岭南学派的影响比较大, 且地域、气候基本相同, 我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 了解了一些特色的疗法, 如:腹针疗法、靳三针等, 同时对香港本地的医师执照考试题型、范围与侧重点有了初步了解。此外, 其他基础学科如《温病学》、《内经》的旁听学习, 也加强了我对香港本地医师执照考试题型、范围与侧重点的了解, 进一步认识了香港与内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异同, 有助于本校港澳学生的教学。

三、教学方式方面

虽然一直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 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 但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真正实施这一点。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学习的一个月中, 我见证了其有机的结合, 收获颇丰。从第一天涂丰博士“批判式”教学方式的展示到后来的日常教育, 学生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每次展示的主题都是老师预定, 但是在学生的教授过程中均有学生自主观点的体现, 并不是完全照搬教材或其他参考书, 且会在其他同学讲授结束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课程中, 每个学生都必须讲授, 老师会最后指正或点评, 同时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给出评分。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出一种领路人的角色, 以前学过的内容只是提及, 绝不啰嗦, 重点在自己领域里的新内容。今后, 我会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四、教学课堂方面

香港的大学课堂是比较自由的, 学生可以自由出入;可以随意打断老师的讲授, 向其提问;可以当场使用现代化电子工具查阅老师讲授的内容, 予以反驳或疑问。最有特色的是语言的多样性, 每一趟课, 都是普通话、粤语和英语的集合。其实这种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老师的课堂有吸引力、凝聚力, 内容要有精确率, 知识要有深度和广度以及要有语言的及时使用能力。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课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内经》讨论课堂, 虽然是研究生的课堂, 但是绝大多数同学的大学学历均与医学无关, 课堂全程由学生掌控。老师的理念是既然是讨论课, 就无关对错, 只是认识的探讨。这种讨论课对老师知识面的广度与宽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具备非专业的知识。通过这次讨论课, 我真正体会到要作为真正合格的高校教师, 确实要付出自己艰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 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五、学习氛围方面

相对于课堂学习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园里的图书馆、食堂、教室, 乃至校园里休息的长凳上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小组的同学在一起讨论或学习, 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对比, 我认为内地教育培养的学生比较缺乏活力。相比较内地学生的含蓄, 香港学生显得自信和自然, 在课堂上体现得较为充分。这也许跟香港学生一直以来的教育背景分不开, 希望以后能把这种氛围融入到内地的教育中。

六、科研方面

因为大多数老师有比较深厚的科研背景, 因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科研也是卓有成就的, 学院拥有本港最大的中医药教研队伍, 研究实力雄厚。学院已经建立了高水准的中医药研究实验室, 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 研究水准居于国际同类研究前列。许多高水准的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发表, 另有多项研究分别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的授权专利。香港的中医药指南的制定就是由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完成, 其思维为在既有指南的基础上, 集合文献证据和数据挖掘支持, 香港本地中医师的意见共同完成。在针灸方面, 本院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对痛症的治疗和针灸疗效临床验证等方面, 很遗憾最近没有相关的动物实验。中医药学院的实验室也是规模比较完善的, 具备神经电生理、蛋白组、代谢组等高等实验设备和技术, 期间还请到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会长进行了“针灸治疗机理的探讨及其临床”学术讲座, 每月均有学术论坛, 也有对外的国医大师经验分享等。

七、教师风范方面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教师衣着得体, 态度和蔼, 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了解学生, 理解学生, 赏识学生。心理学家曾说过,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 是用心灵来浇灌心灵。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 技能去影响学生, 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与道德力量, 言传身教, 良好的情绪与健康, 成熟的性格去感染学生。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老师们就充分做到了这一点, 他们在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方面都为学生树立了楷模。

八、社区服务方面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致力于社区服务, 《骨伤推拿学》的老师们将社区的老人请进课堂, 让学生自主给老人诊断、诊查、治疗, 老师在旁指导、勘误, 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临床之前熟练了临床的流程, 同时也让社区的老人得到了帮助, 可谓一举多得。同时, 《针灸治疗学》课程的老师们联合狮子会的服务人员, 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社区义诊活动。老师联合学生走进社区, 不但为社区的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医学上的帮助, 同时还制作了一些针灸、推拿等保健方面的小册子, 这既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宣传, 使之深入民心, 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处理中医针灸常见病的病种, 学有所用, 增强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与信心。

九、生活方面

在生活方面, 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也做了很多工作, 细心周到地接待和安排我们的工作与住宿, 带我们熟悉校区, 参观中医药学院的中药陈列馆、中医药博物馆、浸会善衡学院等, 还贴心的为我们介绍周边可以体会的民俗地点, 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浸会中医药人的热情。

十、结语

培训所给予我的远不止这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已经结束了, 时间过的真快, 刚到学校时候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 转眼间就要离开了。一个月时间不短, 我在这里不仅仅学习到了知识, 还交到了很多朋友, 认识了这里的同行, 开阔了眼界。离开这里的学校, 离开这里的朋友与老师, 有着不舍, 更多的是我们都应当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去, 兢兢业业地工作, 去用我们在这里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面对以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 尽最大的努力把技能和业务学得更扎实。

摘要: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 互通有无, 能更好地促进本职工作的进行。本文主要在教学师资、教学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课堂、学习氛围、科研及生活方面总结了学习中个人的心得与体会, 同时也希望将所学用于以后的工作, 尽最大的努力扎实技能和业务。

“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11

2011年10月12月,我有幸在参加了数学教师“国培计划”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大,提升了教育理念,夯实了专业知识,开阔了教学视野,更新了数学观念,增长了教研技能。通过培训,我倍感教书育人的责任厚重,在这份厚重的责任面前,我愿为之上下求索,奋斗不息。现将培训学习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中,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出来。例如:如何解放学生?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设计?如何进行双基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问题越来越困惑着、烦恼着我的教学。我带着困惑和烦恼参加了培训,在培训中得到指点和引领,使我对课改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加深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

我对数学教学的理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

1、对数学教育意义的思考,要从数学教育的目标的实用性、教育性思考。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在数学知识学习中,人的智慧、情感都要获得发展。

2、对教学的思考,要关注学习理论的学习;要关注默认知识的理解;要关注思维方式训练;要关注有效地教学设计;要关注弗莱登塔尔教学原则;要关注教会学生会学;要重视合情推理;要重视直观;要注重内容呈现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要注重数学的认知规律。

3、“过程的教育”不是指在授课时要讲解、或者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甚至不是指知识的呈现方式。而是,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

4、我们要为了理解而教;教学的过程对非智力因素要给以关注。

教学过程中对情感领域的开发不可或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是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重要的因素。

这些观点让我深深的懂得:数学知识赋予了数学思想,便有了数学灵魂,便彰显了数学的生命力,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生命延续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和数学素养积累、开发、提高的过程。数学教学不能失去本色!

三、增强了专业学习的使命感和急迫感

1、数学教育的本质是寻找数学知识恰当的教育形态,数学有三种形态:原始形态、学术型态和教育形态。把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是所有数学教师的责任,把火热的思考变成冰冷的美丽是理想的数学教育。

2、维持学生高水平的认知很重要,教师过早介入学生思维过程,学生高水平的认知就在教师的所谓引导下逐渐下降。教师对学生思维支持与帮助应是隐性的,应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习近平似于在发明创造;教贵在度,学贵在悟。

3、低效或无效的课堂常常是教师自身低效或者无效劳动造成的。

四、网上论坛,取长补短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网上论坛,开通了交流空间,大家畅所欲言,积极研讨教学难题,评论方法观点,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12

看到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的课堂比较自己的课堂感到汗颜。需要的改变太多了。教学观念需要改变,教学方法需要改变,教学态度需要改变,教学评价需要改变,教学内容需要改变等等。

教师只需当好导演,不需当好演员。这是我最深的体会。

国培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长达2个多月的置岗培训学习宣布告一段落,辛劳伴着收获,感想颇多。通过学习加强了对新课程的认识,益处多多,势在必行。学到了知识,但还有些笼统,仍需继续学习、理解、消化并用于实践。而最主要的收获是对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形象和角色产生前所未有的认识。

以往体育教师在学校里的形象是什么?可有可无,什么人都能代替的“放羊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轻松、愉快,无教学压力;小三门,底层人物,福利、职称、优秀往后排;时常还要参加些校内的体力劳动等等,

心得体会《国培培训心得体会》。从这次新课程培训的交流上不难看出,多数体育教师的内心充满了自卑和不满,长期处于压抑和抱怨状态。至于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无非是以往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教育理论已经明确指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可行的改革方案,但地方的执行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学校体育改革的圣火已经燃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学校体育改革浪潮,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甘于付出,把这次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作为改变我们体育教师形象的时机。让体育教师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备受关注的人群。让学校体育也像其他学科那受到社会和领导的关注。

要想改变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形象,我认为体育教师首要做到的是自身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

1、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上面讲,下面听,上面做,下面学。而要走到学生中间做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指导者、评论者、总结者。

2、教师从命令学生做练习的“司令”变成鼓励和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快乐运动的“政治委员”。教师不能在想让学生做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了。而是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以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快乐的参与运动,

3、教师从给学生测验、打分的“考官”变成给学生总结学习和锻炼成果、分析不足的“教练员”。教师不再单一的给学生做定量性质的评价。而是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和锻炼效果,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不断进步起到推动和鼓励的作用。

4、教师从抱着“教学大纲”给学生灌输动作要领的“书匠”变为给学生带来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朋友。教师不再有现成的教学内容,不再在学生身上做无用功。而是要在有限的课堂上给学生带来终身的益处。

同时我们的学生也要做到角色转变:

1、学生从滥竽充数的“随波逐流者”变为有独立空间的“运动者”。学生不再只是跟着全班同学一起做很多不喜欢的东西。而是可以独立的`思考,独立的练习、独立的进步。

2、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选择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和条件主动的选择学习内容。

3、学生从“样样通,样样松”转变为能够展示自我特长的“个性者”。学生通过选项学习可以集中的练习某项技术,该项技术水平必然得到快速的提高,有机会展示自我个性和特点。

另外,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有了很大的收获。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一、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较多的技能

现代的教师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的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挖掘和理解教材中去摸索教学方法。经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

国培2014小学体育培训总结 篇14

小学体育培训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眨眼而过,“国培计划(2014)”小学体育学科培训很快结束。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知道小学体育学科培训中有我时,真是很兴奋,能拥有此次学习机会,我十分的珍惜!非常感谢各级领导和“国培办”,给我们创设了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次培训内容安排上既有课程标准等与实践紧密联系理论的解读,也有最新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指导。从事小学体育教学的这些年,教学之余一直希望能对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个系统的学习和提高,这次的培训无疑超出了我期待,不仅全面、系统,而且起点很高,所以每天都按培训要求按时参加学习,认真做笔记、听课记录,积极参加班级体活动,完成学校要求的所有学习任务。此次学习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与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之余抽出时间不断的充充电,学习新的理念,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在每次的专家讲座和教学实践中,都有大量的交流和研讨机会。参培的学员们积极与专家们互动,希望心中的疑问能得以解惑,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所思所获与同行交流。大家带着问题而来,但不要带着问题回去。学员们在解答布置任务时,通过小组间积极研讨和交流,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很好的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通过研讨,学员们理论学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这些天的学习,安排的丰富而有序。有小学篮球教学、小学田径教学、小学武术教学等,并讲解了各自的方法、作用、以往的缺点等;既有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的学习,也有一线体育教学课的观摩。在每一天的学习中,大家认真聆听和思考,与专家老师踊跃在线互动,并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课后能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得,上交学习反思、研修日志、教学叙事、教案等。在一次次的反思和交流中,学员们个人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学习大家也掌握了一些教学方式和方法包括教材内容,这些都可以直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改善我们的教学质量。

1、明确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课的概念模糊,特别是农村小学,因为体育器材缺乏,人们认为体育课就是跑跑步、做做操。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彻底地从心理上转变观念,把体育课当作一堂与语数等科目相同的课程来组织教学,而不应该把体育当作副课杂课来上。语文数学课不应该取代体育课,我们应该按课表的要求正常给学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应该无情地剥夺学生上体育的权利。真抓实干,把体育课落在实处。学校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摇篮,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给学生上体育课。

2、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们都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体育教师也是如此。教师只有认识到了体育课的重要性,理解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就要想法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此教师必须强化自己的体育综合素质,就应该加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多学习和掌握体育方面和与体育有关方面的知识,才能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1)激发教师锻炼,使教师有一个过硬的身体素质。

体育教师过硬的身体素质,不仅是身体强壮、意志坚强的体现,还是体育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的表现。因为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经常带领学生一起运动,不仅课时任务重,还要长年累月地在室外上课,教学强度大,如今各种竞赛和评比竞争又激烈,不得不在工作之余积极地充电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参与教育科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运动技术、技能等,都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予以支撑。否则,体力和精力难以得到保证,很容易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更谈不上充电学习提高了。任何一个体育教师要在其岗位上有所成就,就必须练就一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仅是每位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应学习和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扎实、高效地上好体育课最基本的要求。如:体育教师正确的讲解、示范,规范的口令,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简笔画,以及管理课堂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等,都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练就的扎实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让体育教师娴熟地驾驭体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得到有效改善,不仅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激发教师甘于吃苦、积极进取的精神。

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甘于吃苦就是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天的“两操”,课外活动的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学校参加各种田径球类比赛的集训等工作,认真、踏实、任劳任怨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和成绩赢得同事在工作上的支持,以及领导对自己的赏识和关注。但是,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仅仅只是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认真总结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在教学和工作中的成败,善于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具备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3、教师要有上好体育课的热情。

(1)让每一个体育教师爱上体育课。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明白了这一教学目的,就会增强工作责任心。上课前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时精神饱满,示范准确,指导更到位;下课后,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做,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水平越来越高,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让学生越来越喜欢上体育课。观念的转变,其实就是思想认识的转变,思想认识提高了,教师也就有了爱上体育课的动力,有了动力,那还有什么体育上不好的呢?体育课上好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思想素质,在长年累月的锻炼中,不是能更好地提高吗?

(2)让每一个体育教师更关爱学生。

体育课有各种活动,难免会发生意外伤害。但是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活动前就做好的准备,就能避免因为活动对学生的伤害,而一个转变了观念的教师就能做到这一点。让教师更关爱学生,让学生不受伤害。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就会十分注意容易造成学生伤害的细节。例如,跑步,教师就会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且交代一些注意事项,从细节做起,指导学生认真按教师所说的去做,以免伤害的发生。再比如,体操,教师一定会事先想好保护学生的措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安全地做好每一个动作。

其次,教师在上课时,出于对学生的关爱,教师一定会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像有病的,女生的特殊情况的,手脚有伤的等情况,对他们进行区别对待,以有利于体育的顺利的进行。

第三,一个关爱学生的教师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经松。语言上予以鼓励,动作上加以纠正。让学生在体育上学到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受到思想教育。

(3)让每一个体育教师把体育课上得丰富多彩。

转变了观念的教师一定会想方设法把体育课上得丰富多彩。有器械会充分利用好这些器械,没有器械,也会想办法找到或制作器械。有了器械,就能让学生在体育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上一篇:榆中县东古城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英语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