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第二章学案(通用11篇)
一.【知识回顾】
1._________和__________统称整式.⑴单项式:由与的乘积式子称为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单项式的系数:单式项里的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⑵多项式:几个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2.同类项: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所含的相同;②相同也相同;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就是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方法:把各项的相加,而不变.3.去括号法则 法则1: 法则2:
去括号法则的依据实际是.4.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加减的运算法则:如遇到括号,则先,再; 5.本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整式(既单项式和多项式)中,分母一律不能含有字母.②π不是字母,而是一个数字,③多项式相加(减)时,必须用括号把多项式括起来,才能进行计算.④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的因数.⑤注意书写规范.如系数应写在字母前面、系数不能是带分数、式子中的“×”往往可省略、“÷”应写成分数线、1a应写成a、-1a应写成-a等.二.【课堂练习】
1.找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3xy,2,2xmx5,7n, 0,x2, 2(x﹣1),x57
单项式:多项式: 整式: 2
2.单项式﹣
x2
y2的系数是,次数是.3.若单项式2xmy2的次数是5,则m=.4.指出多项式a3-a2b-ab2+b3-1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项、常数项各是什么?
5.如果单项式2xym与﹣3y3xn的和是单项式,则m=,n=
6.化简,并将结果按x的降幂排列:
⑴(2x4-5x2-4x+1)-(3x3-5x2-3x);⑵-[-(-x+1)]-(x-1);⑶-3(x2-2xy+y2)+(2x2-xy-2y2).7.化简.求值:
⑴5ab-2[3ab-(4ab2+ ab)]-5ab2,其中a=1,b=﹣1.⑵5(3x2y-xy2)-(xy2-3x2y),其中x=
32, y=3
.8.一个多项式加上-2x3+4x2y+5y3后得x3-x2y+3y3,求这个多项式,并求当x=﹣2,y=1 时,这个多项式的值.9.已知A=x-x2+1,B=x2-1+3x,求A-2B的值.10.计算:x-2(1-2x+x2)+3(-2+3x-x2)
11.已知ab=3,a+b=4,求3ab-[2a-(2ab-2b)+3]的值.12.已知:(x+2)2+|y+1|=0,求5xy2-2x2y-[3xy2-(4xy2-2x2y)]的值。
13.电影院第1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多少个座位?第3排呢?用m表示第n排座位数,m是多少?当a=20,n=19时,计算m的值.
在合作学习的学习教学过程中, 每堂课老师都会备好一份导学案发给每位同学, 课上围绕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导学案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备课内容, 而是紧扣“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的。以下就小组合作习导学案的设计问题与各位同仁探讨。导学案一般分为教学目标和活动方案两大部分。
一、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最终归宿点, 上课前要明确要让学生学习什么、了解什么、掌握什么以及到什么程度。一般每堂课都会有三个教学目标, 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导学案上应明确表明各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答案, 完成目标。
二、活动方案是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特色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将5-6个同学分成一组, 通过个人或小组的集体互动完成课堂学习活动, 提倡的是合作和自学的结合, 老师讲的少讲的精。一般来讲活动方案由创设情境、活动过程、课堂自测和课堂小结四部分组成。
(一) “创设情境”是通过展示背
景资料、引入熟悉的生活常识、歌谣或谜语等让学生知道课文要讲什么或者课文当时的背景, 让学生更易进入课堂情景。如《荷》的学习可以通过谜语“一个小姑娘, 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 ”让学生脑中浮现荷花的景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摘录背景资料“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直接切入主题, 告诉学生, 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 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二) “活动过程”是整堂课的核
心部分, 通过设计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根据课文的性质与内容灵活设计。
1、围绕教学目标列出若干问题让小组的每个同学认领一题, 先由每个同学针对自己的问题认真思考寻找答案, 接着把每个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进一步完善, 然后各小组将自己认为回答得较好的1-2个问题在全班做出解答, 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 (例略)
2、根据课文的情景让学生分小组分段表演出角色的特点来展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等。学生根据他们的表演进行点评, 突出关键词、重点语句的肢体和语言表达。
如学习《赵普》这篇课文后, 可对文章第二个片段“赵普奏荐人才”进行课本剧的展示。每个小组组成一个微型剧组。要求:1.要再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之一, 即细节描写。如文中的“太祖怒, 碎裂奏牍掷地”, “普颜色不变, 跪而拾之”“补缀旧纸”等情景。2.通过演绎传达出赵普在这一幕中所体现的性格特征。以上活动的目的就是对本课学习目标的再次巩固, 同时也充分训练了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能力。
3、围绕一个话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展开课堂辩论。
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就“一种教育制度对人成才的影响是否是决定性的”这一话题展开辩论。
(三) “课堂自测”可以是对本课
所学内容的复习, 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也可以是相关新知识的拓展延伸。自测的习题和内容应根据课文的类型和大纲的要求来合理设置。有的课文中出现的字词要求重点掌握, 自测的字词识记与默写应作为一个重点。有的是通过对某一篇课文的学习来了解某一类文章体裁的结构和特点, 可以找来相关题材短文进行拓展练习。如在学习新闻单元的课文时, 老师出的自测题是与新闻的相关知识紧密联系的《“神舟”五号:把中国人自信力写满世界》 (内容略) , 完成题目: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 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是新闻必不可少的。试分析该新闻的结构 (写入括号内) 。2.新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四) “课堂小结”是对相关知识
点的梳理, 对课堂活动的点评。这一过程可以由老师或学生来完成, 也可以一起完成。
以上是笔者在从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对导学案设计的点滴个人见解。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但必须围绕教材、学生、教师三因素高效选择。对于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导学案设计问题此文仅是抛砖引玉, 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张立江、杨志强:《浅谈新课程下的语文备课》,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9 (8) 。
[2]高延文:《语文备课五要诀》, 《现代语文》, 2006 (7) 。
[3]潘政华:《浅谈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科教文汇》, 2009 (2) 。
——你的参与,就是你的成功,你的成功,就是你人生中的历史丰碑!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课前预习】
1、赫赫一时的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
2、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课前小练】
1.公元前年,领导农民
在发动起义。并在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第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其精神,鼓舞后世人民的反抗残暴的统治。
2.公元年,在以少胜利多击败秦军主力。公元年,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3.公元年,建汉,史称,都。
【合作探究】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暴政
(1)繁重。
(2)沉重。
(3)殘酷。
2.更加残暴。
【重难解析】
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当堂评价】
1、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2、楚汉战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有
①善于用人
②有关中作为后方
③约法三章
④军力强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案
题
第4
标志设计
共2时
第2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了解标志的设计应用范围,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作用以及标志设计的创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校园生活,通过设计学校、班级、运动会标志,在了解设计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系列化的视觉设计。基本掌握标志设计的创意方法,并通过创作和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
难
点
标志设计的特点和方法。
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校园、班级、运动会标志设计。
教法学法
欣赏探讨—讲解演示—尝试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自主预习、复习标志设计的原则,指出本节学习内容。
2、教材P2页的标志设计应用范围图片欣赏:
二、自信展示
引导体验系列化视觉标志设计应用的效果:
教材P24的第26中学运动会系列视觉设计方案。
三、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内容和表达的信息。
2、构思: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表现形式来表现。
3、构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
4、定稿:确定设计定稿。、着色:设色做到单纯、醒目,可以用调和色,也可以用对比色。
四、自我提高
作业要求:、设计一幅运动会上具有班级特色的标志。
2、为学校、班级或个人设计一个有特点的标志。
、标志设计的应用范围怎样?
2、个性化系列标志设计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交流,师作出及时的鼓励与评价,公共性标志的特点:直观、简洁、标准化、通用性。
交流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选题;构思;构图;定稿;着色。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代表班级风貌和体育精神的运动会标志,提出班级宣传口号。
教
学
反
课题: Unit7 Section A 2d,GF--4c 课型 : 新授课年级 :八年级教者:zlp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够掌握本节课出现的重点短语和句子。
2.谈论地理和自然现象,学会对事实和数字的比较,3.能表达较大的数字,熟练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听力检测 —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和世界的一些自然地理之最中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较大数字的表述,识记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变法的多条规则;正
确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同句式。
自我预习
1、自学Page50,52页的单词。(根据音标拼读、拼写单词并牢记,学科组长检查过关)。
2、自读对话2d两次,把握大意,划出不懂之处并自己查字典解决。
3、自读GF两次,弄懂含义。
4、独立完成4a、4b,4c,小组内互相检查,解决疑难。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预习检测: 翻译:随便 ___________就我所知 __________最普遍的问题______
今天的长城之旅_________________ _正如你所看到的 _______ 和。。。一样大___________比长江长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2d,理解并仿照练习,老师点拨知识点.2、自读GF两次,弄懂含义。
3、独立完成4a、4b,小组内互相检查,解决疑难。4.探究知识点: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一.单选
1.Paul is very _______.He is ________ than his brother.A.heavy---heavierB.heavy---heavyC.heavier---heavierD.heavy---heavyer
2.It has the ________ clothing store in the town.A.goodestB.gooddestC.bestD.better
3.This ruler is ____than that one.A.longB.longerC.the longestD.longest
4.This book is ____ of all.A.cheapestB.cheapD.cheaperD.the cheapest
5.He is much ____ than his brother.A.tallerB.tallC.the tallestD.tallest
6.Li Lei is ____ older than Lucy.A.quiteB.veryC.muchD.more 7.This is one of ____ films of this year.A.more excitingB.exciting C.the most excitingD.most exciting
8.The weather in Beijing is colder than_____.A.in GuangzhouB.Guangzhou
C.that in GuangzhouD.that from Guangzhou
9.Tom is ____ of the two boys.A.tallerB.tallestC.the tallerD.the tallest 10.Of my parents, my father looks_____.A.oldB.olderC.the oldestD.the older 11.This watch is ____ than that one.A.much expensiveB.expensiver C.more expensiverD.more expensive 二根据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Lily gets up ______(early)thanLucy.2.Which goes __________(slowly), Tom or Jim?
3.This book is _______________(interesting)than that one.4.She works________________(careful)in her school.5.Who goes to bed _________(late)Jim, Tom or Jack?6.I think turkey is ___________(delicious)of all.五、板书设计:
7.1.1有序数对
****年**月**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学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通过用有序数对来表示实际问题的情境,体验有序数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二、教材导学
1.分析以下情景,他们分别利用哪些数据找到位置的?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2.在天安门参加庆典的队伍(或大型的文艺、庆典活动)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确定的编号,无论队伍怎样移动,他在整个队伍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如图1中甲是在第3排第5列的位置).随着指挥员的信号,不同位置的人按指定的要求举起不同颜色的花束,整个方阵显示的背景图案就能达到设计的要求.乙的位置是5排3列,丙的位置是7排7列,请你在图中标出乙、丙的位置.三、引领学习
1.想一想:在电影院中,每一个座位都编了号码,每一张电影票都对应一个位置,我们应该对号人座.
(1)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
(2)如果电影票上只有一个数字,结果将会怎样?
(3)如何找到6排3号这个座位呢?
(4)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有什么不同?
电影票上的两个数字一般是怎样排列的?如果将两个数字的顺序调换,结果又会怎样?
(6)如果将“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3排6号”如何表示?
(7)(5,6)表示什么含义?(6,5)呢?
(7)结论: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2.概念:
有序数对:用含有的词表示一个
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
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1)
有序:是指(a,b)与(b,a)是两个不同的数对;(a,b)与(b,a)的含义不同.(2)
数对:是指必须由两个数才能确定
四、学习反馈
1.根据下列描述,能确定位置的是()
A.红星电影院2排
B.北京市四环路
C.北偏东30度
D.东经118度,北纬40度
2.若(2,5)表示室内第2排第5列,某同学的座位号为(5,2),那么该同学所坐的位置是()
A.第5排第2列
B.第2排第5列
C.第5列第2排
D.无法确定
·
·
·
小华
小军
小刚
3、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怎样表示?
4、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
一、“导学案”的编写
编写过程认真执行总的指导思想是明确方向、明确依据、明确重心。导学案编写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明确分工,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利用集体智慧把导学案编写得知识体系完整,简洁明了,让教师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学生使用起来与教材相结合,体会到完成导学案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编写中需要贯彻的原则:探索性原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层次性原则,根据学情,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调动各类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定性定量原则,根据课时安排和学生的基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导学案”的编写分为“预学案”和“检测案”两部分内容,如: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第一节确定位置的“预习导学案”的编写:
(一)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式、方法,感受确定位置的多样性。(2)能比较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二)学习重点: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三)学习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学习过程:
1. 复习:
在数轴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呢?
2. 自主探究:
①(1)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____(填“相同”或“不同”)。“6排3号”中的6表示___,3排6号中的6表示_____。
(2)如果将“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3排6号”表示为______,(5,6)表示____
结论:生活中常常用“____”+“_____”确定位置。
(2)阅读课本第54页图3-1及课本的解答过程,我们知道:
生活中还可用“_____”+“____”确定位置。
③阅读课本第55页图3-2,请在图中找出汶川地震的震中。从中可知:生活中还可用“_____”+“______”确定位置。
④阅读课本第54页图3-3,说出“广州起义烈陵园”在______,“广州火车站”在______。这里用_____确定位置。
3. 合作交流:
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个数据。
4. 展示赏学: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检测案”的编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先易后难,有选择,有梯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完成相应的问题,都有所收获,这样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导学案组织合作学习
通过“预学案”学生明确目标,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当场解决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对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合作讨论,促进各小组的共同成长。如八年级上“一次函数的应用”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基础上进行应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根据图像一元一次方程0.5x+1=0与一次函数y=0.5x+1有什么联系?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数、形方面进行讨论,形成两种情况:
①从数方面看,当一次函数y=0.5x+1的函数值y=0时,相应的自变量x的值即为方程0.5x+1=0的解.
②从图像上看,函数y=0.5x+1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0.5x+1=0的解.
合作交流学习是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或者依靠单个力量较难以解决的而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发现的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班内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踊跃代表本组发言。在发言时,其他组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自我反思,通过判断对问题的最优解法心中有数。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促进思维的发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在学生合作学习中,不可放任自流,教师要适时点拨讲解。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或生成的问题引导各组之间相互帮助解决;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或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节知识较繁杂或较零散时,及时引导并与学生共同归纳出具有合作交流价值的问题,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有困惑的问题,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与学生合作中,若发现影响本节教学的问题,则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三、展示赏学,鼓励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导学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合作交流过程中完成的情况,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根据实际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组内展示;一是班级展示。组内展示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个人当堂能解决的问题,对重难点问题在合作交流后整理出本组的意见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展示过程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功夫。展示时要注意围绕教学的设计与教学的过程相结合,要注意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教师依据课堂中学生展示交流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点拨,同时明确本节某些知识点或基本概念是否需要进一步延伸。对于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就不需要过多点评。展示赏学的时间控制要合理,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学过程中用好的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导学案”,进一步贯彻新课程要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导学案”教学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掌握的重要学习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会学,学会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写充分结合课标与教材,知识体系完整,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展示赏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农村小班额;数学教学;导学案;运用措施
农村教育的发展愈加迅速,导学案在数学小班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愈来愈高。下面主要通过导学案的运用意义引出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应用现状论述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导学案的运用意义
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分析研究后,制订科学合理的导学案,帮助学生在课前了解基本内容与学习目标,给学生布置预习目标,定期在课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小班教学模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农村,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造成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导学案在此项教育模式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导学案的应用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带动学生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导学案在农村小班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切实度不足
目前,很多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如小班课堂上预习内容的讨论,只是少部分学生参与了讨论,这不利于小班教育的发展。
2.针对性不足
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育水平的缺失。教师按照指定的导学案,教导学生预习、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围绕教学中心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偏差,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针对性,把握不住重点,影响数学教学。
3.导学案引导性不足
农村小班数学导学案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散漫,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不少教师缺少对学生的恰当引导,最后使学生在学习道路上偏行。
4.学习延伸性不足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案逐渐应用于小班教学,但是有些教师对该种学习模式有不少误解,如不少教师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布置一定的导学任务,并且认为只要学生将导学案内容弄懂就是达到目标了,其实不然,学习需要适当的课外延伸,教师应利用自己的成熟见解引导学生延伸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资源,因此学习延伸性不足的现状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
三、导学案运用问题的措施
1.采用适当的竞争奖励措施。教师应引导学生丰富学习模式,适当地增加竞争奖惩措施,激励学生争优,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进行问题抢答,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优胜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以引导为主、鼓励为辅,利用小班导学案教学模式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
2.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研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数学习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最有效的预习,使学生可以有明确的预习目标,把握各单元的数学学习重点。例如可以这样出题:5.4*2=0.2*();36+54=18+(),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
3.加强教学引导和课外延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把握学习重点,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积极引导学生,努力结合生活实际实现高效教学,如平均数的教学问题,可以用全班学生的身高进行实例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应积极参与其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还可以通过分小组进行教学,小组选出组长,带领学生分工测量统计组员身高,并求出平均身高,将“平均数”概念融进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综合表现,如完成速度、完成质量等进行小组评比。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数学知识的延伸。课外延伸能够很好地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强课内外的知识融合,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深度,同时还能够利用课外的趣味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导学案在农村小班中的不断深入,响应当今教育大纲的号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自律,努力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高年级数学的教育水平,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际数学应用能力,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福军.警惕“学案”导学陷入“低效”的漩涡[J].数理化学习,2012(1).
[2]陈蓓.中学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2012(1).
[3]山子.“学案”,需要一点冷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1(8).
【学习目标】
(1)知道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多的问题,能够列举出它所带来的后果。
(2)能够运用教师所给的材料,结合已掌握的知识,说出一两条该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讨论,联系社会现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初步认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学习重难点】 1.重点
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后果。2.难点
对当今社会存在的人口问题如何解决。【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
【第一关】“人口爆炸”
“人口爆炸”
1.展示“人头攒动”“人山人海”“人海茫茫”三幅图片让学生分析感受
2.进行小组合作探索活动“我们是小小调查员”。(结合上节课所学)以组为单位分别从医学、食物、传统观念、其他四个方面,利用教材所给材料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调查“人口爆炸”的原因,并形成组内共识,向其他小组展示成果。
“人口爆炸”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疑惑:请将预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小组交流解决:
【第二关】快好?
快好?
1:“人口大爆炸会带来哪些后果呢?”从三方面分析后果。A:资源组
B:环境组 C:社会组
(每个小组任选一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展示。)2 “苦难的地球”漫画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疑惑:请将预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小组交流解决:
【第三关】慢好?
(资料一)英国日前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字显示,英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目前英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首次超过16岁以下人口,其中8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10万,是50年前的5倍。普查结果显示,英国目前总人口为5800多万,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1%。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这么大的压力,是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不增长或者增长越慢越好 我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问题
什么是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将思考的结果填写在学案上
我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小小辩论家
甲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给城市带来种种弊端,应阻止他们进城 乙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应欢迎他们进城 我的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自我反思
1、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我有什么体会?
3、我对这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
4、这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5、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会联想到什么?(学生互相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测评
1、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的严重后果是()A、劳动力短缺 B、自然环境恶化 C、国防兵源充足 D、老年人生活困难
2、关于人口增长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地球上有资源,人口发展再快也没事
B、人口增长过快并不是坏事,因为人多力量大,有利于开发资源 C、人口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D、人口的发展越慢越好
3、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请将下列各项归类,当乡村人口迁往城市人口过多时,会给城市带来哪些好处和弊端?
好处()弊端()A、就业难 B、失业人口增加 C、交通拥挤
D、服务业人员增加,方便城市居民生活 E、住房紧张 F、建筑工人数量充足 G、扩大了城市的消费市场 H、环境污染增加
J、增加了教育、医疗等机构压力
实践应用
1、我们知道中国人口压力很大,将来,当你成家立业的时候,你希望生多少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身边有超升现象吗?做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学卡】
世界人口日
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据此,1990年7月11日遂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
今年,2013年7月11日是第24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确定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为“青少年怀孕”(Adolescent Pregnancy),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我青春,我健康”。
【世界人口大会】
世界人口大会每4年举行一届。
第26届世界人口大会于2009年9月27日至10月2日在摩洛哥古城马拉喀什举行。大会由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和摩洛哥政府联合倡议举办。这是首次在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举行世界人口大会。大会涉及人口增长不平衡、人口与环境、消除贫困、妇女儿童、文化与宗教以及防治艾滋病等诸多人口问题。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人口问题及人口统计学专家和学者,就有关世界人口前途的200多个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期间还就人口与发展问题举办了专题讲座和展览。彼得·麦克唐纳在本届大会上当选为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主席。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哪些常见的关系.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二、重难点: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三、学前准备:
预习内容:(课本第13页至20页)课前学生看书自主学习本节内容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是哪两类;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四、探究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尽量完成下面问题,之后师生共同交流完成学习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分为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因素两类。
(一)非生物因素
1. 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空气等,当环境中因素发生急剧变化,就会影响______的生活,甚至导致死亡。2.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1)发现问题(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6)得出结论(7)________________ 3. 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为什么?
(以鼠妇为例进行探究非生物因素——光照对生物的影响。)(1)发现问题:鼠妇很快就爬走了,是因为环境明亮了吗?
(2)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于所要探究的问题,应该怎么提出问题?
答:(3)提问之后,如何作出假设?
答:(4)制定计划,设置对照实验.a.针对光照这个变量,设置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环境.b.如何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而引起的?
答: 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___________。c.什么叫“对照实验”?
答: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____ 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 的实验,叫对照实验。d.为什么要选择10只鼠妇做实验?
答:(5)实施计划与记录数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6)得出什么结论?与假设一致吗?
答:(7)为什么最后还要进行表达和交流, 计算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答: 2.除了光照之外,还有什么非生物因素能影响鼠妇生活?
答:
(二)生物因素 先练后讲,反馈学习自主完成情况,点拨疑难 1.生物因素是怎么定义的?
答: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形式,有______关系、______关系、______关系等。(还有______关系、______关系。)
五、目标检测 :
1、大肆捕杀草原上的狼以后,野兔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这反映了狼和野兔的何种关系:()A、竞争 B、捕食 C、合作 D、没有关系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做完实验后因把鼠妇()
A随便倒在外面 B放回适合的自然环境 C用火烧掉 D全部杀死后倒进垃圾箱 4、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海湾潜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A、阳光
B、温度 C、气体
D、盐度
六、拓展提高:
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将文中的生物分类:
植物:
动物:
(2)、在百草原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前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学后反思:通过本节学习,多数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能够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哪些常见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学习重点: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学习难点: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课前学生看书自主学习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作出_________,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步骤。然后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_________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二、形成性评价:先练后讲,反馈学习自主完成情况,点拨疑难
1.某学生为证明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获取无机盐,将一盆植物如图所示放在阳光下。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她还应该设计另一个实验,你认为该如何设计?()A、盆中装无机盐和水 B、盆中只装水 C、盆中只装无机盐 D、盆中只装水
2、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的鼠妇数量是10只而不是一只的原因是()A减少误差 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 D好玩
3、不属于合作关系的一组生物是()
A海葵和寄居蟹 B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 C蜂群中的工蜂和蜂王 D水池中的水螅和草履虫
4.我国南方比北方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多,起主要作用的环境因素是()A土壤 B水源 C阳光 D温度
5、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合作关系 D竞争关系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B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C生物受到环境的影响,严重时可能是导致生物死亡。D人呆在屋里就不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三、小结与反思:自主完成,理解记忆
1、非生物因素包括()()()()
2、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是()()()关系。
3、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4、对照试验是指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不同外,其它条件都()
5、变量:一组试验只有一个不同的条件,即只有一个()
四、达标测试:先练后讲,反馈学习自主完成情况,点拨疑难
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空气 B、温度 C、草 D、水
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3、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
5、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6、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
A、河中水 B、水的温度 C、同种的鱼 D、河岸上吃草的羊
7、连线,说明下列生物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生命现象
非生物因素 ①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
A、阳光 ②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
B、水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温度 ④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D、空气 ⑤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 ⑥蛾在夜晚出来活动
8、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______________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________ 两种环境的对照。
(6)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握起始学科的教学
七年级的学生刚拿到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到好奇、激动,想学好数学的欲望较为迫切。因此,我们要不惜花费时间,下深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讲第一章时,用导学案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得出结论,然后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来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同学们积极地画、剪、裁、贴、作辅助线等方法互相验证,化难为易,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以数学的趣味性和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形象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现实性。七年级学生情绪不稳,忽冷忽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灵活的教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的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在讲解平移时,先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在电子白板上放映,让他们观察这些美丽的图案,随后提出问题:1、这些图案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变化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3、这些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通过简单的演示,把问题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我相信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精炼,语调变化要得当,板书设计要合理,知识要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达到预期效果。
三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在每章节内容上的编排都安排了“探究、思考、归纳、小结”等栏目,其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以学生为主,有以下几个环节供参考:
1 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平行线的性质”这节课中,类比两条直线相交得出的四个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及三线八角的知识,课件显示:如果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这八个角的位置关系改变吗?数量关系呢?然后让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参与,积极探究,学有所用的数学新理念。
2 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和综合式的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人们议论CT技术,磁共振现象,但很少有人将其中的道理将清楚。然而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的几何切截以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现代医学的CT技术竟然和切萝卜似的。
3 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教师要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边观察。如上册中用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画,并说明想表现什么?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创意。老师对学生的图形、 图案、设计创意及发言进行总结,学生再进行自我小结 、反思,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有效学习,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 合作 、探究给学生带来的成功的愉快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學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的有关数据来源(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让学生能从中体会到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与探究的学习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学案】推荐阅读: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10-17
七年级美术上册《标志设计》第二课时学案09-29
导学案四年级数学01-31
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案02-04
《回忆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01-11
八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01-01
七年级数学册06-18
七年级数学周作业06-01
七年级上册教案数学06-12
七年级数学上册总结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