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共8篇)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新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 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加强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力争到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以上,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一家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达60个以上,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3个,省级新产品15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导产业装备总体达到国内中等以上水平。
四、主要推进措施
1)是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平台。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在合作企业设立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
2)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层次高、规模大的产学研展洽会等展会,动员组织企业参加,寻求合作机缘,让企业走出去。同时,在县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把高校、科研院所请进来。
3)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通过吸收风险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引资,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能力。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而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企业的领头羊。为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有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创造新技术、新业态和提供新供给的生力军,促进经济升级发展,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6年修订并印发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1 新旧管理办法对比
总体来说,新办法体现了政府管理思路的改变,加大了对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的扶持,旨在推动“双创”,培育创造新技术、新业态和提供新供给的生力军,促进经济升级发展。具体来看,新办法在以下4个方面有所变化。
1.1 适当放宽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
一是将销售收入小于5 000万元(含)的企业研发费占比由6%调整为5%,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优惠。二是将企业科研人员占比由不低于30%调整为不低于10%,使其更加适应企业研发外包、众包等发展的新趋势。三是取消近3年内获得知识产权的限制与5年以上独占许可获得知识产权的方式,以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转让。
1.2 简化认定管理的工作流程
一是缩短认定公示时间,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改为10个工作日,提高了认定效率。二是取消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仍为3年,便于管理。三是简化了高新技术企业更名的流程,并延长了高新技术企业更名申请的期限。更名申请由认定机构审核确认,无须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四是地方认定机构负责遴选参与认定工作的评审专家,无须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五是跨管理区域整体迁移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有效期内资格继续有效。
1.3 扩充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一是扩充服务业支撑技术。新增“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智慧城市服务支撑技术”等行业特征明显的内容,对“研发与设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等技术领域进行了补充。二是增加相关领域新技术。新增“增材制造技术”“石墨烯制备与应用技术”等先进技术。
1.4 加强认定和后续监管
一是明确了企业在申请认定前1年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要求。二是建立了随机抽查与重点检查机制,对各地认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三是明确了高新技术企业需按时申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的要求。四是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核机制,明确了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行为及相应的处罚办法,加强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日常管理。
2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2.1 总体发展良好
2010—2014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逐年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呈上升趋势。如表1所示,2014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62 556家,比2010年增长了96.4%;年末从业人员达到1 914.8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45.8%;工业总产值达到211 335.9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77.6%;净利润达到14 399.2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6.8%。
2.2 地区发展不平衡
2014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62 556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江浙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7 091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9.3%;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共6 612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10.6%;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共2 282家,仅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65%。2014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2 054 722人年,其中东部地区占70%左右,仅广东省就达到341 265人年,占全国的16.6%。2014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5 809亿元,其中东部地区占70%左右,广东省居全国首位,达到925亿元,占全国的15.9%。东部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中部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安徽和湖北两省;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东北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辽宁省。
注:数据为2014年企业营业收入汇总数据。
2.3 企业规模分布不均匀
2014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主是收入2 000万~4亿元的企业,如表2所示,其中收入2 000万~1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为21 995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5.2%;收入1亿~4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4 848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3.7%。收入在2 000万元以下的高新技术企业数相对较少收入,其中500万以下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为5 873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9.4%,收入500万~1 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为4 632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7.4%。新的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也放宽了对中小企业认定的要求,这将促进更多中小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政策扶持,激发创新活力。
3 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建议
3.1 宣传指导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总体稳定上升,但是仍有不少中小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并不知晓,部分企业的项目和财务管理不甚规范。建议各地管理部门加强对新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的宣传解读,在新的工作指引出台之后积极开展培训会,不断跟踪参加培训的企业,尤其是对研发和财务管理不甚完善的中小企业,邀请审计事务所实地查看,针对企业的特点进行研发费用归集和企业财务等的梳理指导,协助企业规范自己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
3.2 政策兑现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2014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共1 016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7.7%。全国共有4.5万家企业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总体来看,政策兑现情况良好,但是各地执行情况不一,部分地区存在宽申报严兑现的情况。随着新的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的出台,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相对放宽,并向中小企业倾斜,这就要求各地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同时积极出台鼓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地方政策,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提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热情。
3.3 日常监督管理要进一步强化
原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重申报轻管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统计调查和监督工作也不够重视。新办法明确提出了按时填报年报的要求,增加了高新技术企业检查和复核机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各级管理部门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统计管理工作,认真审核填报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定期检查,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4 结语
随着新的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的出台,越来越多的中小科技企业都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这一方面会不断规范企业管理,使企业加强创新,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容易滋生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力度。净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环境,切实让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到政策优惠,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开拓创新,推动中国科技不断前进。
摘要:发展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对比了新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分析了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大连市;技术领域;经济指标;科技活动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6-000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6.002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新技术企业是所有企业中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发展道路的领头羊。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4月联合颁布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资源与环境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八个技术领域,有力地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
1 各技术领域经济情况
上年度新材料技术领域工业总产值和净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第一次超越了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跃居第一位。2014年度,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工业总产值851.1亿元,重新排在首列。新材料技术领域的工业总产值611.6亿元,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工业总产值182.7亿元,分列八大技术领域的二、三位。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再度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赶超,而且相差近240亿元。各技术领域净利润方面的排名顺序也与此相同。营业收入方面,依旧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首,达845.5亿元,新材料技术领域和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分列二、三位。
亟需特殊关注的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上年度各技术领域的经济指标中,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主要指标均位列第三,将大连市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2014年度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均有所下降——工业总产值与营业收入排名第五;净利润排名第四;技术收入目前仍维持在第一位。
2 各技术领域人员情况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从业人数是各领域中最多的,达69715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其次,达25964人。新材料技术领域从业人员13542人,位居第三。
从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及职称方面来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本科以上从业人员占比68.5%,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比36.3%,均居于八大技术领域首位,这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行业特点是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和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在该两项指标方面也是位列前三。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新材料技术领域的本科以上人员占比、中级以上人员占比则相对较低。
3 各技术领域科技活动投入情况
由于各个技术领域的历史发展情况及本地基础情况不同,八大技术领域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情况差距较大。
3.1 各技术领域科技人员投入情况
截至2014年底,大连市47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共计41013名科技人员参与了科技研发活动。其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由于企业规模大、数量多,其参与的科技活动人员也最多,共有17821人;其次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有10348人参与了科技活动,较2013年度减少了412人。科技项目人员占比从某种意义上能够体现科技项目的工作效率和科技项目资金利用率。八大技术领域中的科技项目人员占比均在90%以上,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各领域的科技研发态度比较严肃,对科技资金的使用比较慎重。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高技术服务业领域的科技项目人员占比相对更高,这也是由其行业特点决定的。
3.2 各技术领域科技资金投入情况
由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基础雄厚,其用于科技活动的非政府经费也最多,达39.2亿元,位居第一。新材料技术领域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以19.7亿元和11.3亿元分列二、三位。
在委托外单位科技活动支出方面,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支出额最大,达3.5亿元。但从占非政府经费支出额的比例来看,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较高,占比9.1%。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3家企业2013年度在没有政府支持的科技活动资金情况下,共向外单位支出14855千元进行科技研发,占非政府经费支出总额的44.79%,位列第一。但2014年度该领域的三家企业委托外单位进行科技活动支出为0,内部研发的科技项目有23项,全部的科技项目支出为12940千元。
非政府科技活动经费图
4 各技术领域科技产出情况
同样与技术领域的体量相关,在八大技术领域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是最多的,但专利授权率最高的是高技术服务业,授权发明专利占比最高的则是新材料技术领域。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共发表科技论文255篇,高技术服务业领域124篇。注册商标方面,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拥有345项注册商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拥有265项注册商标。软件著作权方面,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累计拥有1409项,较上年增长了62.3%,其中当年获得241项,远远超过了其他技术领域。
——以安顺金星啤酒厂为例
调查时间:2011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调查对象:安顺金星啤酒厂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法
调查人: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日益严峻,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就是企业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总之,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永葆长青的根本秘诀。本文正是立足于企业自主创新对一个企业的发展的影响,通过假期社会实践调查,走访了贵州金鑫啤酒厂,了解了目前啤酒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及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使企业在困境中谋生,通过走访,我深深体会到了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主体
本人通过假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走访了安顺金星啤酒厂,对近年来金星啤酒厂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啤酒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走出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调查。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对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为何进行自主创新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就以我的调查,走访结果结合安顺金星啤酒厂浅谈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重要性以及目前啤酒行业面临的困难及金星啤酒厂如何摆脱困境,快速发展等。
2.1 企业为何要自主创新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创新就是企业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市场的占有范围,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竞争角逐从根本上说就说创新能力的角逐。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
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2.2企业自主创新的好处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等,简单来说,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体制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便于管理,同时也可以摆脱一些旧的体制的弊端,如科层制带来的信息传递不畅通;思想创新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导者思想创新能够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才会有前进的希望。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有立足之地,就必须紧社会发展节奏,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企业随时调整状态,来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是不可缺少的,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异想天开,更不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瞎编胡造,而是把现有的条件、设施进一步优化升级。
2.3啤酒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酒类行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扰行业的问题。在本次召开的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着重指出,下一阶段,四个方面的问题有必要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需要积极寻找应对的方针和解决的办法,从而为企业壮大、行业发展铺平道路。
2.3.1标准化进程:要倚重企业的力量
随着标准化工作的不断强化和细化,标准对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应引起行业关注。近几年,中酒协直接起草,或作为起草单位之一参与讨论、修改的标准就达几十个,这些标准基本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行业管理基础标准;二是原料和产品标准;三是专业装备标准;四是职业技能标准。这些标准的制订和修订,预示着今后国家对行业发展的标准化、职业化程度非常重视。各级协会和企业应立足于行业实际提出意见,使标准既具有先进性,又能顺利地执行,促进行业的发展。
标准化进程对于酒类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去其在规范企业生产、净化市场秩序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中国白酒目前在世界市场上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一现状是与白酒悠久的历史、精良的工艺所不相符的,之所以形成这种反差,与长期以来白酒领域的标准体系不够完备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白酒要提升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就必须加快白酒产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而制订完善独立的行业标准,就是这一进程的重要先决条件,只有从“轨道”上先与国际接通,才能保障中国白酒畅通无阻地驶向国际竞争的广阔领域。
2.3.2年份酒管理:让行业受益是最终目的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年份酒要加强管理,目前方案在制定中。目的是规范年份酒生产,为消费者负责。酿酒企业在“年份酒”问题上应慎重而行。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的年份酒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情况,也许从初期阶段来看,某些企业可以借助不规范操作从年份酒上获益,但必须看到,酒类商品的卖点、诉求点是有限的,而年份酒来源于“酒是陈的好”这一传统认识,其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强大而持久的,但如果不对其市场情况加以规范治理,那么随着消费者理性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这一持续性卖点将面临夭折的危险,同时也有可能对行业的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连“酒是陈的香”这一古语尚且靠不住,好酒的卖点还能出自哪里?
2.3.3啤酒瓶问题:行业和消费者利益并重
对啤酒行业而言,啤酒瓶问题是啤酒行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存在分歧意见大,不但玻璃瓶制造业和啤酒行业的立场和意见不同,就是在啤酒行业内,企业间的意见也有大的差异。
2.3.4化解啤酒原料危机:延伸麦芽产业链
2006到2007年间,啤酒原料价格一路飙升,国际啤酒大麦的最新报价已经超过400美元/吨,与此同时,我国甘肃、东北、江浙等几大主产区的啤酒大麦早已销售一空。受啤酒大麦短缺的直接影响,大麦麦芽的价格一路飙升,目前国产大麦麦芽已经从3000元/吨涨到5000元/吨以上,进口大麦麦芽从3400元—3600元/吨涨到6000元—6200元/吨,原料危机给国内的啤酒生产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生产压力,有的企业更因此陷入生存危机。
针对以上啤酒产业面临的共同困境,金鑫啤酒厂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对产业结构进行积极地调整,实现了生产的现代化和市场的规模化,对啤酒瓶进行回收利用,针对原料紧缺问题积极探索出“企业——农户”一条线的模式,不仅为地方节约了资源,缩减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为企业谋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结尾
企业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战略的突破口。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啤酒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人均啤酒消费已经达到国际平均水平。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啤酒行业竞争的方式已经由过去主要依靠价格竞争转为主要在品牌、服务、渠道、战略、资本等方面的竞争。同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啤酒吨价持续攀升,行业盈利能力增强。且从行业特性来说,啤酒行业与白酒、葡萄酒和黄酒相比,具备诸多显著的优势。2009年至2012年,啤酒行业面临着较好的发展际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给行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发展战略,为啤酒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中国啤酒行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很多的问题。例如: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啤酒推广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人力成本上升、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国内厂家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出口的拉动效应越来越差;加上同类产品的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国内啤酒推广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然而啤酒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内在来看,决定于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企业的战略定位等各个方面,但实际上,相同规模、相同经营范围的企业,在以上几方面是非常难以拉开差距的。能够真正改变企业竞争格局的,实质上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品牌、一个是渠道,只有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打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响亮的品牌、建立起比竞争对手更完善的渠道,企业才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作为一家立足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企业,贵州金鑫啤酒产自始至终把企业的发展同地方经济命脉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寻求双方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为安顺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更是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是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使得金鑫啤酒厂的发展一度面临巨大的挑战,在企业领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主体和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其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我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成效。近期我局成立专门课题组对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对长沙新一轮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一、调查样本及调查方式
(一)调查样本描述
高新技术产业是长沙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累计实现产值4200.7亿元。纳入本次调查的企业为截止月30日省科技厅认定在册的全部高新企业,共计805家。其中2012年认定的企业数分别为144家、348家、178家,2012年复审通过135家(如表1)。
上述高新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上高新企业)有330家,占全部高新企业的40.94%。330家规上高新企业涉及8大技术领域,其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121家、生物与新医药技术66家、新材料技术61家、电子信息技术47家、资源与环境技术17家、新能源及节能技术11家、高技术服务业9家、航空航天技术2家。
(二)调查方式方法说明
本次调查以网上检索为主。根据高新企业和规上企业名单,登录中国知识产权局网站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进行检索。同时,通过查询近两年XX市专利申请与授权明细,以辅助手段进行部分数据修正。
1、检索分类方法。登录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以企业名称逐个进行检索,以各企业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含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申请、外观设计申请)和授权量(含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授权、外观设计授权)为检索结果,整理成专利情况表,再标引高新企业认定(或复核)时间、技术领域、所属地域以及是否规上企业(或高新企业)等信息,以上述标引信息与企业名称、专利分类综合形成数据归纳索引,进行数据统计。
2、数据来源及更新时间。数据来源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的中国专利数据库。数据更新时间为6月24日,本次数据检索时间为207月1日 、2012年XX市专利申请与授权明细为省局信息中心年2月提供,查询时间为2013年7月2日4日。
3、其他说明。本次检索数据均以企业名称为申请人(权利人)的检索结果,不包括企业法人代表或其股东名义申请的专利数据,也不包括企业法人代表或股东名下已经办理向企业转移手续的专利。
二、企业专利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1、高新企业专利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05家高新企业中共有608家企业(占75.53%)申请了专利,专利申请共计17780件,占全市累计专利申请总量(90291件)的19.6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977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9821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982件,三类专利申请的占比分别为33.62%、55.24%、11.14%。
共有568家高新企业(占70.56%)拥有授权专利,授权专利共计12398件,占全市累计专利授权总量(52669件)的22.3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28件(不含湖南邱则有专利策划公司等个别企业由法人代表或公司股东名下转移至企业的1834件),实用新型专利8958件,外观设计专利1812件,三类专利的占比分别为13.13%、72.25%、14.62%(如表1)。
2、规上高新企业的专利情况。调查显示:规上企业中共有330家高新企业,其中296家企业(占比为89.70%)有专利申请,共申请专利共计942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74件、实用新型5216件、外观设计1332件),占规上企业累计专利申请量的78.04%;284家企业(占比为86.06%,调查数为104家)有专利授权,授权量共计6584件(其中发明642件、实用新型4739件、外观设计1203件);264家企业(占比为80.00%)拥有有效专利,有效专利共计5872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10件、实用新型4200件、外观设计1072件),占规上企业的68.01%。如表2。
按照高新技术8大领域分类,在330家规上高新企业中的5872件有效专利分布情况如下: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121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3808件,占比64.95%;新材料技术领域61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796件,占比13.56%;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66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408件,占比6.95%;电子信息技术领域47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398件,占比6.78%;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17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85件,占比3.15%;高技术服务领域9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56件,占比2.66%;航空航天技术领域2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25件,占比0.43%。
(二)-专利情况
1、高新企业情况。2011-2012年两年高新企业共有专利申请10475件,占高新企业专利累计申请总量的58.91%,共有专利授权6640件,占高新企业专利授权量的53.56%。各年度数据如表3。2年来,高新企业专利授权平均增长率47.35%。
2、规上高新企业情况。2011-2012年规上高新企业专利申请5688件,占同期高新企业专利申请的54.30%,占同期规上企业的77.67%;专利授权3483件,占同期高新企业专利授权的52.45%,占同期规上企业的77.37%。具体数据如表4。
(三)主要特点
1、专利领军企业群体不断壮大。近几年来,通过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推进工程、企业专利扫零工程、知识产权三百工程的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升,有专利申请和授权的高新企业达到608家(不含企业法人代表或股东个人专利情况),有专利企业的占比为75.53%。尤其是涌现一批专利大户群体,20件以上专利申请的企业127家, 50件以上的48家, 100件以上22家(见附件1),件以上的2家。发明专利申请100件以上的9家(见附件2);从授权专利看, 20件授权专利以上企业87家,50件以上的33家,100件以上的15家(见附件3)。
2、近两年专利总量迅速上升。 从增速看:高新企业近2年专利授权年均增长45%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年平均增长均在80%以上。从增量看:高新企业两年申请专利10475件,占高新企业专利累计申请量的62.44%,期间授权6640件,占其累计量的56.47%。
3、规上高新企业创新基础良好。296家规上高新企业申请专利9422件,以规上企业12.97%的企业数量占得的78.04%申请量,平均每家企业申请专利32件;申请发明专利2874件,占规上企业的81.46%,平均每家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0件。另外,从专利大户群体看,有10件以上发明专利申请的企业97家,规上高新企业占47家,占比48.45%;有20件以上专利授权的企业98家,规上高新企业占51家,占比52.04%。
4、装备制造业专利独领产业旗帜。2011-2012两年中,装备制造产业的高新企业专利申请、发明申请,专利授权、企业发明授权等指标均占同期规上高新企业的60%以上,有效专利占74.6%。并且,20以来装备制造领域连续3年夺得中国专利金奖。说明长沙的装备制造产业正在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产业逐步在发明专利引领下走向高端,专利数量和产业化程度明显领先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
5、高新企业队伍认定潜力稳定。据对规上企业专利统计,目前不是高新企业但有1个以上发明专利或6个以上实用新型专利的企业有135家。没有专利授权但有1个以上发明专利申请或实用新型申请6件以上的有169家,上述两项合计303家,在1-2年内均可拟为高新企业推荐认定对象。
(四)问题不容忽视
1、1/6 现象依旧存在。从高新企业的数据看,部分企业满足于维持高新企业认定标准, 1/6 现象依然存在(所谓1/6 现象,是指企业为了获取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仅维持1个发明专利或6个实用新型专利的高新企业准入门槛)。只有1件发明没有实用新型的企业36家,没有发明专利而只有6个实用新型的48家,共计84家,占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总数的10.4%。尤其是年认定的144家企业中类似企业有29家,这29家企业3年来没有新增授权专利,甚至没有专利申请,说明这些企业纯粹是为了获得高新企业资格,谋取税收减免政策。
2、许可上位比较流行。部分高新企业不思研发转型,乐于许可上位。31.3%的高新企业(252家)既没有发明专利也没有实用新型专利,完全依靠专利的独占许可方式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据对2011-2012专利许可备案信息查询,XX市每年均有100余家零专利企业为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而采取独占许可实施他人专利。在专利情况不能满足高新企业认定标准的293家企业中,2010年认定的企业占18%(53家),说明这些企业缺乏通过自主创新出发来改变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意识。
3、零专利现象仍然严重。高新企业的专利情况反映, 197家企业(占高新企业数的24.48%)处于零专利申请状态,363家高新企业(占45.09%)没有发明专利申请;237家企业(占29.44%)没有专利授权,544家企业(占67.58%)没有发明专利授权。作为高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成果、没有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似乎名不副实(个别企业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除外)。
4、专利意识和能力仍待加强。从2011-2012年的数据来看,创新基础较好的规上高新企业,两年中发明专利授权366件,每个企业也只有1.1件,平均每年每个企业也仅仅是半件,规上企业创新实力也有待加强。从高新企业专利申请结构看,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55%,高出发明专利12个百分点,159家企业选择申请实用新型而不申请发明专利,没有认识到权利稳定和专利保护期长短的重要性。从企业发明专利法律状态来看,视撤专利384件、驳回专利124件,占发明申请总量的8.5%,说明企业在申请专利以前没有进行专利性分析,缺乏专利申请挖掘与评价机制,或者专利审查答复不及时,企业专利管理上存在漏洞。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培训,树立正确的自主创新意识。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知识产权工作典型企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园区活动,加强对企业高管的知识产权培训,使高新企业高层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高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排头兵,只有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对高新企业的研发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系统轮训,并建立长效机制,培训一批知识产权实务人才,逐步提高高新企业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能力。
2、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知识产权部门要不断完善专利申请资助等政策,在高新企业中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彻计划,大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实施,推动企业专利管理规范化;科技部门要建立以专利为条件的科技专项准入和结项的政策要求,加大科技项目对企业知识产权指标的倾斜力度,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与运用。
3、加强部门协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军。科技、工信、知识产权等政府部门加强合作,强化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协调创新引导机制,解决企业零专利现象,扩大专利企业群体,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培育高新企业后备力量,培植高新技术产值增长极。
截止到---年末,我公司共有职工总数___人,大专学历以上___人(硕士___人、本科__人、大专__人),其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___人,占职工总数的(>30%),从事研究开发人员___人,占职工总数的(>10%);具有高级工程师___人、工程师___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__人。
公司组织结构合理,科研开发的归口管理部门是___部。___部由副总工程师直接领导,____写部门的只要职责_______是公司研发的主要力量。同时,公司成立了技术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全部为高层领导及技术骨干,对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等重大决策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公司致力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了《人力资源三到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并以此为纲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____写人才队伍建设情况_______。公司每年均从省内外知名院校招聘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充实到研发队伍中来;同时注重员工素质提升,全面开展“素质工程”,并组织各类技术交流及学术讲座,加强员工培训,带动科研队伍人才的快速成长。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企业
企业操纵账面利润, 一般是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的, 有的上市公司有较好的税后利润指标, 但由于有关联交易的发生, 导致现金流量不充裕。有的上市公司出现现金流大幅增加的现象, 却不是来源于利润增加, 而是变卖资产, 中国从1998年起就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对现金流量信息进行披露,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透过现金流量可以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及企业获利能力, 并清楚判断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运转是否健康, 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 因此, 现金流量信息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正日益受到企业内外各方人士的关注。
一、结合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分析现金流量及其构成
现金流中的现金概念是指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现金等价物。企业的现金流量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每一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又分别揭示流入、流出总额, 可以了解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 使会计信息更具明晰性和有用性。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或筹资活动过程中, 其现金流量的大小, 反映企业获得现金的能力。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 经营性现金流量多, 净利润现金 (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 含量高, 说明企业的销售畅通, 资金周转快, 产品或项目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期, 销售回款能力较强, 成本费用底, 财务压力小。一般来说该指标越大越好, 反之亦然。本期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上期比较, 增长率越高, 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好。但由于商业信用的存在, 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入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能否真正实现收益, 还取决于公司的收现能力。即使企业有盈利能力, 但若现金周转不畅, 也将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分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也有助于分析企业的收现能力, 而作为全面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成效的依据。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投资活动中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出, 往往反映了其为拓展经营所作的努力, 可以从中大致了解公司的投资方向, 投资活动一般会发生大量现金流出, 现金流量净额会出现负数, 这为以后能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和现金流入打下基础, 但是错误的投资决策也会事与愿违。分析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不能简单地以短期内现金净流入还是净流出来评价优劣。但分析终须注意的是分得股利或利润、取得债券利息收入而流入的现金, 与利润表中确认投资收益的标准不同, 是以实际收到为准, 例如, 某上市公司拥有子公司80%的股权, 2008年度子公司实现净利润600万元。该上市公司拥有其80%的股权, 按权益法应确认2008年度有投资收益480万元。如果子公司2008年度利润暂不分配付讫, 就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该上市公司。该上市公司就不能在2008年的现金流量表中将此项投资收益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反映。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发行债券、向银行贷款、偿还债务等收到和付出的现金。如果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量大幅度增加, 说明企业在扩大其经营规模, 企业现有的资金不能满足经营的需要, 需要从企业外部大量筹集资金;如果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增加, 则说明本期大量的现金流出公司, 该公司的规模在收缩。一般来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大, 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也越大, 还需注意如果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低于银行利率, 则显示企业创利能力弱到甚至不足以偿付银行利息,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偿债能力的弱化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 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但如果现金净流入量主要来自于企业吸收的权益性资本, 则资金实力反而增强。因此, 在分析时, 可将吸收权益性资本收到的现金与筹资活动现金总流入比较, 所占比重大, 说明企业资金实力增强, 财务风险降低。
4. 现金流量构成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十分重要, 总量相同的现金流量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之间分布不同, 则意味着不同的财务状况。按照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 和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投资活动现金支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支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 一般来说,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和流出占现金总流入、流出比重大的企业, 经营状况较好, 财务风险较低, 现金流入、流出结构较为合理。
二、结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分析现金流量对企业进行评价
1. 根据现金流量分析, 评价企业未来盈利能力。
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资本支出等之间的关系, 揭示企业未来盈利能力, 是对传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盈利能力分析的补充, 可以看做现金净流量对利润的保障程度, 主要通过盈利现金比率和再投资比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 揭示每1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能带回多少利润, 反映的是投人产出率的高低。在一般情况下, 比率越大, 说明获利能力越强, 投资收益越高, 企业盈利质量就越高。如果比率小于1, 说明本期净利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收入, 可能会发生现金短缺。如果要进一步对获利能力品质进行分析, 可用指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税后净利, 反映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当期净利润的差异程度。这一指标, 对于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投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 反映企业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能否可以支付资本性支出所需现金。比率越高, 企业扩大规模、实现利润的能力就越强。如果比率小于1, 说明企业资本性支出所需现金包括外部筹措的现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某一期的现金流量表较适宜作短期分析, 以当期的现金流量表为基础, 连续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分析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向。
2. 根据现金流量分析, 评价企业偿债及支付投资利润的能力。
流动资产体现的是能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 包括了许多流动性不强的项目, 如存货等, 因此用流动比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往往有失偏颇。运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作为流动比率等指标的补充。主要通过现金偿债比率和现金股利支付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现金偿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长期债务总额, 反映企业按照当前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虽然企业可以用从投资或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 但从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现金应该是企业长期现金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 这一比率越高, 说明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但如果该指标过高, 则说明企业有可能没有很好利用现金资源。如果这一指标太低, 则又意味着企业可能出现支付危机。现金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或分配的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 反映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 比率越低, 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越强。
3. 根据现金流量分析, 评价企业成长潜力。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想测评企业的成长潜力主要通过现金再投资比率这个指标来衡量。现金再投资比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 / (固定资产总额+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 。该指标越高, 表示企业可用于再投资在各项资产的现金越多, 说明了企业成长的现金流量保障程度。一般来说, 该项指标在8%~10%, 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三、通过分析现金流量, 预测企业各种风险
从企业现金流的增减变化, 可以分析企业未来短时间内隐藏的风险因素, 根据现金流量表所能提供的信息特征, 通过现金流量, 可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通过分析可使企业管理者掌握现金流量信息, 调整好资金用途,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化解财务风险。
1. 通过现金流量透视企业投资风险。
投资是企业为拓展经营所作的努力, 是为以后能有较高的盈利打下基础, 但是错误的投资决策往往会事与愿违。所以, 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就非常必要, 按照动态法和静态法两种方法进行评价, 动态法以资金成本为折现率, 进行现金流量折现, 若现金净流量大于0或现值指数大于1, 则说明该投资项目可以接受, 反之不可行。静态法投资项目的回收期即原始投资额除以每年现金净流量, 若小于预计的回收期, 则投资方案可行, 反之不可行。
2. 通过现金流量透视企业资信风险。
一般来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大, 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也越大, 如果未来的现金流量为负, 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 则企业有可能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危险, 如果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低于银行利率, 则显示企业创利能力弱到甚至不足以偿付银行利息, 这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偿债能力的弱化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 企业资信差, 很难争取到银行支持, 最终将影响企业的生存。
3. 通过现金流量透视企业在资金调度方面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现金流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有的企业虽有盈利能力, 但如果资金周转不畅, 现金调度不灵, 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命周期。如通过分析企业现金购销比率, 如果指标值过大, 就可能是采购环节和销售环节出现问题, 通过分析主营业务资金回笼率指标, 资金回笼率越接近1, 说明资金回笼越快, 积压货款越少;反之, 则会造成大量资金积压, 甚至会形成坏账损失, 通过分析净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 反映企业在存货、应收账款、负债等管理上的成效。其值大于1时, 说明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等方面措施得当;其值小于1时, 说明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措施不力。企业现金流量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 可以使企业发现问题所在, 从而合理利用资金, 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廊坊市毗邻京津两大城市,近年来,该市借助特殊的区位优势,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代表的私营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截至2012年6月末,该市全市小微企业总数达到9万余家,累计安排就业100余万人,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次调查选取辖内800户小微企业为调查对象,共发出调查问卷800份,收回问卷80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800户小微企业中,加工制造企业、批发零售企业、餐饮企业各200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各100家。选取的样本企业自2009年初以来均正常生产经营。截至2012年6月末,样本企业资产总额27.4亿元,负债总额9.1亿元,员工总人数17950人;2012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4亿元,期间561家企业实现盈利,累计实现利润2.27亿元。
小微企业融资情况
样本企业融资总量出现一定程度增长。2012年上半年,有372家企業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融资活动,占样本企业总数46.5%;企业融资总额4.32亿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27.2%。其中,213家企业融资总量同比实现增长;101户企业融资总量同比有所下降;58家企业融资总量与2011年同期持平。按行业分析,各行业融资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成为融资大户,累计融资额度3.51亿元,占融资总量的81.3%;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0.81亿元,增长幅度为30%。批发零售行业、餐饮行业等融资额度相对较小。
融资难问题仍普遍存在。2012年上半年,800户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总量9.4亿元,实际获得资金4.32亿元,资金缺口达到5.08亿元,资金缺口率54.0%,缺口率较2011年同期增加6.4个百分点。调查显示,93.5%的样本企业反映资金缺口同比增加。按行业分析,房地产相关行业资金缺口率53.1%,较2011年同期增加18.3个百分点;加工制造业资金缺口率48.6%,较2011年同期增加2.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涉农产业资金缺口率也较2011年同期有所上升。
民间融资在企业融资中占有重要比重。2012年上半年,800户企业累计获得银行贷款3.21亿元、民间融资1.11亿元,分别占融资总额的74.3%和25.7%。其中,民间融资总量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64.8%。期间,参与民间融资的企业达到164家,较2011年同期增加51家,增幅45.1%。融入资金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和加工制造业,两行业民间融资总额占样本企业民间融资的79.0%;交通运输和涉农行业民间融资额度较少,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调查显示,企业获得民间融资的主要方式按其获得资金的多少依次为“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民间票据融资”和“内部集资”。
企业融资以短期、超短期融资为主。2012年上半年,样本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融入的资金中,半年以内的短期融资占比达到74.5%,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2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获得的民间融资全部为半年以内的短期融资,三个月期限以内融资占94.2%,与以前年度民间融资未出现明显变化。银行贷款中,半年以内的短期贷款占到50.2%,较2011年同期增加26.1个百分点,主要集中于加工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变动情况
融资成本率增幅较快,民间融资成本占有较大比例。2012年上半年,372家小微企业融资总成本达到5401万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52.4%;融资成本率(融资成本/融资总额)12.5%,分别较2011年同期增加了1.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融资成本2076万元,融资总成本率18.7%;民间融资成本占融资总成本的38.4%,较2011年同期增加了20.7个百分点。
手续费等非利息支出成本增幅较大。流动性紧缩背景下,小微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直接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一方面积极融入民间资金;另一方面,通过支付高额手续费的方式,通过中介机构、担保机构融入银行信贷资金。2012年上半年,有276家企业通过担保公司、中介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或以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融资,占期间已融资企业总数的74.2%;样本企业支付评估机构、公证机构、担保机构、中介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手续费用1528万元,占其融资成本总额的28.3%,较2011年同期增加了6.3个百分点。
企业隐性成本进一步提高。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民间信贷中介机构等不但收取高额手续费用,而且为进一步控制风险、变相提高资金利率,往往预先向企业收取利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实际获得资金减少,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隐性成本。调查显示,在通过担保公司、中介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或以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融资的276家小微企业累计实现融资额3.79亿元,其中1.87亿元需要先行支付利息,支付利息总额达到2325万元。
加工制造、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房地产企业资金紧缺,造成加工制造、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额度增大,融资成本增幅较快,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资金价格的上升。2012年上半年,样本企业中加工制造、房地产企业融资总额3.18亿元,占样本企业融资总数的73.6%;融资成本4198万元,融资成本率13.2%,较2011年同期增加了2.3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样本企业融资成本率平均增长水平0.7个百分点。
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制约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在融资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企业融入资金规模受到严重制约,特别是对于长期融资更为慎重,从而对企业扩大再生产形成障碍。2012年上半年,参与融资的企业仅较2011年同期增加了4家;同期,企业一年以上长期融资仅为0.63亿元,占融资总额的14.6%,较2011年同期下降了6.4个百分点。如该市辖内文安县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公司产销两旺,产品市场前景长期看好,欲融资10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但因融资成本过高被迫放弃扩产计划;再如霸州市鹏程模具有限公司,该公司扩大再生产资金缺口550万元,出于融资成本考虑,仅融入资金200万元。
增大了企业生产经营负担。2012年上半年,参与融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2億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21.5%;实现利润1.31亿元,较2011年同期减少了1.1%;同期,企业融资总成本5401万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52.4%。由此可见,企业在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情况下,经营利润反而出现一定程度下降,高额融资成本是主要因素之一。如文安县某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2012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37万元,同期需支付利息33万元;再如北京金地三福膨化机制造(大厂)有限公司,该公司从信用社借入1年期保证贷款1500万元,年利率为12.40%,2012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65万元,同期需支付利息近93万元。
政策建议
地方政府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认真落实近期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九项措施,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实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扶持小微企业快速发展。一方面,从税收、收费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认真研究落实提高小微企业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对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清理和减免企业收费等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搭建银企交流平台、扶持企业扩大融资渠道等措施,推动企业优化融资方式,减少融资成本。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制度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开发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新产品,实现自身效益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双赢;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当下浮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充分发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信用中介职能,通过开展个人委托业务,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积极引导民间融资以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民间信贷中介机构等合法化发展,规范民间融资秩序。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参与直接融资,扶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券或股票等形式直接融资,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还可减少大型企业对信贷资金的挤占,从而缓解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另一方面,进一步扶持有潜力的小微企业逐步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在自身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推动其进入资本市场参与直接融资,或通过股份合作、产权交易、股权融资、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增加直接融资比重,减少对间接融资的依赖。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推荐阅读:
企业创新体系发展情况11-06
钢铁企业节能技术09-17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上报审批07-19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11-20
高新技术企业思考11-16
提升企业管理技术11-19
河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05-27
高新技术企业税务处理05-29
企业技术中心申报条件06-25
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流程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