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教学设计一课时

2025-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声教学设计一课时(推荐9篇)

心声教学设计一课时 篇1

华蓥市明月小学 雷厚国 联系电话*** 授课教师:雷厚国

授课对象:华蓥市明月小学初中2012级(1)班全体学生 授课依据:人教社九年级上语文第十二课教材第88页至第97页 授课时间:2009.10.17日上午第一节课 观摩教师:许乾忠、唐安宁、赵美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人生际遇中,随时都可能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因挫折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期盼,这种种期盼隐藏于我们的心底,从而形成我们的心声。同学们,你们有过强烈表达自己心声的愿望吗?

生:有的答有,有的答没有。

师:看来,不同的人,对心声的表达需求也很不相同。那好,咱们今天就来学一学《心声》这篇课文,了解一下文中主人公李京京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心声。(反思:导入就应该这样:自然、亲切、简洁,绝不拖泥带水。)

二.目标协商

师:《心声》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大家还记得学习小说需要掌握些什么吗? 生A:把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师:你说的是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对吧? 生点头。

师: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把握些什么呢? 生B: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师:你说的是要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对吧? 生点头。

师:还有同学需要补充吗?

生C:我们还应该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学习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方法等。师:很好!老师可不可以这样说,咱们学习《心声》这一课,就是要在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三要素,弄清小说主题,学习人物、环境描写的方法啊?

生齐:可以!

师:那好,咱们就以这三个要求为本文学习的目标。不过老师还想问一句:你们准备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生齐:自学互帮!

师:那好!咱们就采用自学互帮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达成我们的目标。现在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反思:目标的提出方式多样,不仅只有老师提出这一种,也可以由师生互动协商确立。很明显,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只有在相对科学、合理、明确的目标的统率之下,自学才可能得以有效展开。)

三.新授过程

第一环节:独立自学

师:在自学之前,老师有必要再提一提自学的方法和步骤。生:老师,你不必提了,我们都知道了。

师(意外):那行,我就不提了。现在就开始吧。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安静自学,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自学问题。

(反思:自学必须辅以明确的学习目标、科学的方法、步骤。老师不放心,这情有可原。学生请老师不必再提,展示了他们的自信。老师放弃再提,也展示了老师的民主。)

第二环节:小组交流

师:好了,从我巡视的情况来看,我们同学已经完成了自学。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因此自学的收获也一定不够丰硕。为了增产丰收,老师建议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一下自学的成果。交流并组内形成共识之后,再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以扩大我们的收获、检验我们的学习。好,现在请各小组组长主持小组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成果。组长安排发言顺序,监督组员笔记,整理组员发言材料,预备班级交流。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如组织领导作用——安排发言顺序;监督作用——监督组员笔记;还比如鼓励作用,协调作用等等。教师应该对组长进行必要的培养,这一点不能被忽略。)

第三环节:班级汇报 师:我发现我们的小组交流已经结束,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班级汇报了。咱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把握小说三要素,弄清楚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掌握人物、环境描写的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汇报。第一步:字词和文学常识掌握情况检测,请各小组自由命题,对组员进行检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相互给同伴命题进行检测。教师巡视。师:请各小组汇报检测情况。

各小组组长汇报检测情况,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自学,很好地掌握了本人出现的生字词,对作者的了解也很准确。接下来开始第二步:小说三要素的把握。一,故事情节的概括,哪个组来汇报?

第一组:我们来!我们小组认为,《心声》这篇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不准,最后因为课堂出现意外而最终实现了朗读的愿望。

师:大家觉得他们概括得怎么样? 生:好。

师:有没有愿意补充的?

生:没有。

师:好!从其他组的放弃补充的情况来看,第一组同学对故事情节的把握是很到位的。其他组同学加油!现在我们汇报对环境的把握情况,哪个组先来?

第二组:这次我们先来。课本第90页第6段,描写了京京偷偷朗读课文时所处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京京的心情。

师: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了怎样的心情?有愿意补充的吗?

第三组:渲染了寂静、空旷无声的气氛,烘托了京京急切朗读的心情。师:这样就完整多了!我们了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你们注意到这里的描写方法了吗?

第二组:一是直接写树林子里很静,“树林子里静悄悄的”,一是间接写静,“远远近近都不见行人”。

师:很好!第二组的同学刚才答环境描写的作用时不够严谨,这次可算是扳回了一局,继续加油啊!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分为两种,除了自然环境之外,还有一种叫作——(故意拉长声音,引导学生说出)

生:社会环境。

师:对。就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时代背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我们似乎没看到关于时代背景的交代,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呢?有交代吗?

生:有。

师:那么自学时你们有研究吗? 生不言。

师:现在研究也不晚,各小组加把劲吧,老师等你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生A:老师不太关心京京。生B:同学不太喜欢京京。生C:父母也不太关心京京。

师:很好。正是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可怜的京京才那么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对吗?

生:对!师:现在我们再来探讨京京这个人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探讨他的性格,他的内心感受,留待下一节课来探讨。现在哪个组先来?

第四组:我们小组认为,京京是一个倔强的孩子。

师:你们肯定有你们的理由,对吧?为什么不把你们的理由说一说呢? 第四组:京京渴望朗读课文,老师不肯,同学也嘲笑,但他没有放弃,始终坚持,这不是倔强是什么?

师:他们反问我们了,这当然是倔强!还有其他性格特点吗?第五组,你们休息太久了,来说说看。

第五组:我们认为,京京很可怜。师:京京很可怜?为什么? 第五组:因为他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在学校里又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帮助。

师:你们说得没错,不过,可怜属于性格范畴吗? 生:不属于!

师:第五组,加油哦!还有要补充的吗?第一组同学举手了。第一组:我们认为,京京倔强,真诚,渴望亲情和友情。

师:是吗?有例证吗?说说。

第一组:京京倔强,刚才第四组同学已经说了。京京真诚,他见同学读得不好,便指了出来。我们认为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是最大的真诚!

师:说得好啊,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确实算得上最大的真诚!还有呢?请继续!

第一组:他渴望亲情和友情。

生:老师,他说的是京京的心理吧?你刚才说了,这个下节课在探究。师:哦?看我都忘了!好吧,时间到了,咱们把未完的内容交给下节课来完成,现在剩点时间,一起来写写自己的心声,好吗?

生:好!

生写心声,下课铃响。

师:大家把自己的心声用最简洁的文字写出来,下节课咱们来展示!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反思:班级交流既是学生自学互帮学习成果的展示,反馈;也是老师及时补救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在明确目标统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验收。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不失时机地给以鼓励,使其再接再厉;对表现稍欠的小组或个人及时提出要求,希望,促其进步。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和勉励作用。)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地体现了“自学互帮导学法”教学理念的阅读教学课。问答式导入,协商式目标确立,独立自学,小组合作交流,班级互动交流等等环节的设计,无不体现了“自学互帮”的理念。

很显然,这堂课在自学、互帮上做得很不错,但是,作为语文阅读教学,听了这堂课又始终觉得缺点什么?缺点什么?缺点情感渗透。

这是一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李京京强烈地渴望能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以表达自己对亲情、友情的渴望,然而,整个课堂上却实在看不到这种强烈情感的渗透。这是为什么呢?一篇非常感人的小说,怎么会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显得如此平淡,几乎沦为写作手法、情节归纳、主题把握、性格分析„„等八股似的解剖呢?原因很简单,课堂上少了师生对文本的共同对话!——这,或许是“自学互帮导学法”用之于阅读教学时,情感渗透的硬伤吧?又或许是老师在情感目标确立上的重大疏失?

我不得而知。

心声教学设计一课时 篇2

一、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出了什么问题

1.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模糊。在我们在观摩各种级别的展示课、观摩课和优质课时,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是这样一番景象:既有字词的学习也有全文的初步感知, 既有把课文读通读顺的要求也有对全文的深度解读, 一节课把全部课文上完了。在会场我们经常会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疑问:这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教学?这样设计小学生能消化得了吗?这样教学效果肯定是字词掌握不了, 课文也理解不透……一线教师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出现了“乱花迷眼”的局面,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化。为了改变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局面, 有的学校和地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采取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 教学模式相对“固定化”, 只解决了一些共性问题, 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个性问题。

二、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确立教学目标需要遵循什么规律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尊重学生实际, 遵循实际的生长规律和读书学习的规律。

1.要深刻认识到小学生的“小”字。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学习语文的规律基本是按照“字——词——句——段——篇”的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的, 而且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加, 对段、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逐渐增强。所以, 在阅读教学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 遵循他们语文学习规律, 恰当定位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2.要清楚认识到深度阅读的规律。我们读书一般可以分为如下有三个步骤, 一是读通、读顺句子。二是初步感知文章。三是细读理解。只有这样, 才能把文章学好, 记牢。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那么我们小学的阅读教学难道不应该遵循这样的学习规律吗?

三、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如何确立

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实施应该有其合理的路径, 其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具体来说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确立应该走好以下几步:第一步, 清晰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第二步, 确定不同选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价值;第三步, 明确“这一篇”第一课时的可为之处。以上三步走通, 才可能据此设计该文第一课时的抓手和路径, 即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三个步骤可以分别简称“定位”“定值”“定法”。教学策略的选择一方面依赖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中, 不同年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文本特性也是教学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

四、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应该做些什么

1.导入新课, 读题质疑。第一课时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 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要向我们传达的心声、文意。从这个角度来看, 第一课时教学就是要解决初读和识字正音的问题, 解决怎样让学生一步步读出兴趣, 读出疑问的问题。中高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同时, 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构阅读话题,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本进行碰撞, 引发他们的疑问与猜测, 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2.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首先放手让学生试读,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的形式入手的, 然后再到关系和结构的认识, 并逐渐逼近事物的本质。在初读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要抓住关键词句学习, 让初读扎实有效。

3.梳理脉络, 理清思路。阅读教学中“复述”和整体概括目标的落实尤为重要。在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 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篇章的教学引入上, 通过给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来梳理文章脉络, 理清思路。针对不同的文本特点要有的放矢。同时, 还要抓住课始激起的阅读期望,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内容, 解决一部分可以通过初读解答的问题。

4.写字教学, 强化练习。第一课时的识字写字中, 要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的字, 注重书写姿势和习惯的巩固和行款格式。指导书写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生字的字形,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生字的间架结构再添资格中的位置安排, 要求写正确、写美观。当然, 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应当根据教材、教者、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变通。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流利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不少的作家都记录下了他们心中的四季美景。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等,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学生回答)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多媒体展示)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2.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

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

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作者对春天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学生说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三、探究质疑

1.第一部分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 为什么这句“盼望着,盼望着”要连用两个“盼望着”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第二部分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 课文。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作者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

(3)“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师生讨论交流)

(4)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5)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点?(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总结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摘抄优美句子。

2.推荐美文,在下一节课前朗读,感受美的意蕴。

3.面对美丽的春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可以说一段话,可以诵一首诗,也可以唱一支歌)

《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钟、包、迟”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识字规律。教学重点: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指导写字“钟”、“包” “迟”。教学准备:1.学生按原先常规要求、习惯预习课文。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一分钟有长吗?在一分钟里你可以做哪些事呢?(学生自由交谈)学完本课相信你会对一分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课一分钟。(板书课题,在板书的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激趣导读:现在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课文吧,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到课文下边的“苹果”和“树叶”中找一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读的不对的帮帮他,读的好的夸夸他。

3、按自然段指名读,订正字音。然后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等。

三、巩固识字 1.自由读词语

2.领读,谁来当当小老师? 3.开火车读词语

4.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 钟 零 哈 欠 迟 叹 决 悔 闹 这些字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认识它的?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

5.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预设:a熟字加偏旁认字。:钟、闹、哈、叹等。B熟字换偏旁旁认字:快——决,海——悔。C猜谜语等。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你们猜猜。(大门里边是市场)

6.开火车读字,比比哪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7.读带生字的儿歌。

(充分利用学生的认字经验进行交流,让学生互相促进,多种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热情,争取达到认用结合)。

四、指导写字

1、同学们用加一加,换偏旁,猜谜语的方法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我们要学习写字了。仔细观察“我会写”中的生字。(结构、偏旁、笔画要看清楚)

2、重点指导“包”字和“迟”字。“包”字里边是“巳”,竖弯钩要拖长,“迟”字里边“尺”的最后一笔,要把一捺改成一点。

3、教师范写,每写一个,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关注学生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阅读《 短文三 》

继续巩固生字,增大学生的阅读面。

六、打写训练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2.能借助工具(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教学方法:

教师引领、点拨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人体结构与建筑物结构对照图,显微镜,各种细胞装片:植物(洋葱)表皮细胞,动物表皮细胞,人口腔粘膜细胞,人血细胞,人的神经细胞......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前测 导入新课(了解学生的已知知识经验,很自然的引入新授)

 谈话: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组成,谁还记得,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交流)对,从外部形态上看,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这四部分组成,那我们人体内部又有哪些器官呢?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我们人体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活动感知 探究新知 活动1:认识人体的组成

◆提问:你知道我们人体内部由哪些器官组成吗?把你所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或写出来。

学生活动:将自已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或写出来,并把自己所画的内部器官与教材第20页插图进行比较.然后对照插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的相应位置指出来。(熟悉人体内部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里的大致位置)

◆结合P20页插图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教材中的每幅图都表示一种系统)的名称并板书。(让学生了解人体主要器官和主要系统名称)

主要器官:心脏、肺、肝脏、胃、小肠、大肠、肾脏、脑等 主要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教师讲述:在第一单元《常见的建筑》一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建筑物的组成,它和人体的组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请大家观察P21页图片,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图中细胞相当于楼房结构中的哪一部分,组织、器官和系统分别相当于楼房中哪个部分。(理解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之间的相类似关系。)

学生活动:同学间相互交流分析结果。班级交流。

◆教师适当小结:细胞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由许多细胞组成)相当于墙(由许多砖砌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相当于房间(由不同的墙面围成);系统(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相当于单元(由多个功能不同的房间组成);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相当于楼房(由多个单元组成)。所以,人体的构成是这样的: 人体的构成: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使学生加深理解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和人体的结构层次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之间的相类似关系。)知识延伸:人体的结构除了与建筑物的结构有一定相似外,与植物和机器的结构也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让学生理解构成人体、其他生物体和物体的结构层次都是相类似的)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并适当记录。班级交流。教师小结: 植物体的构成:

各种植物细胞——各种植物组织——各种植物器官——各种植物系统——植物 机器的构成:

铁分子——各种形状的铁块——各种零件——各种操作系统——机器

引领归纳:通过分析,我们认识了人体的结构,说说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为下节课做铺垫)学生回答:细胞。

三、达标测评:(课件)

四、课堂总结(引领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整合,加深印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人体的组成

人体的主要内部器官:

心脏、肺、肝脏、胃、小肠、大肠、肾脏、脑 人体的主要系统: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人体的构成: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 导入新知

导言: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就是细胞,那么细胞究竟是什么样子?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并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承上启下,自然引出本节要探究的内容)

二、活动感知 探究新知 活动2:观察细胞

谈话:与人体一样,构成其他动物、植物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那么,关于细胞你都知道些什么?又想知道些什么呢?(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细胞非常小,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那么我们用什么工具观察它们呢?(自然引出本节探究需要用到的仪器名称)学生回答: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教师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操作)(1)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将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②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细胞为止。③观察细胞,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细胞形状。

学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装片,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引领:刚才我们借助显微镜观察了一些细胞,你观察的是哪种细胞,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提升性引领: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类型的细胞外形各不相同。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进一步了解)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不但培养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也是对所学知识更好的整合。还可以把课上的知识延展到课外,让学生去探索更为有趣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

人体的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 显微镜的构造:

一采矿本科生的心声 篇6

____来自一位已毕业的采矿学子的真实感言

题记:对于井底之蛙来说,不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只能看到井口上方的那片天空,他们心里也渴望拥有整个的天空,只是他们无能为力罢了。我的朋友们,一年以前我和大多数的大学生们,怀揣一个梦想,可以像都市的白领朋友一样,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自己明亮的写字楼和属于自己的办公桌,可是一年过去了,我恍然发觉,我奋斗了15年,仍不能和所谓的OL一起谈笑风声,和心仪的女孩坐在漂亮的肯德基店约会。那年我23,无数个夙兴夜寐,我换来了一个学士学位,我学的是采矿工程,毕业顺利成章的签到了矿上,一份我不喜欢的工作,但是我别无选择。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风景算的上是秀丽的地方,依山傍水,这里的人们生活算不上富裕,我的父辈就是在这样的一块土地上,辛勤的劳作,供我和姐上完了大学。我的父母辛勤了大半生,为的就是将来我能够出人头地,可是15年过去了,我从小学一路走来,走过多少春夏,最终换来了这份工作。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我一个人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我曾经无数次的想,家乡是一座山,将来我一定走出这座山,可是如今,我恍然发觉,矿区更像一座山,在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我总能想起故乡,那蓝蓝的天空,那随风飞扬的落叶,对故乡的依恋与思念就这样慢慢种在了心底,也许它将永远陪伴自己走完以后的人生道路,在我的心底慢慢变成一种乡愁吧。我的第一份工作就从下井开始了,我说不上喜悦,也说不上悲伤,因为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我永远记住了那个时刻,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让多少人失去了生命,我们曾经站在楼下为他们默哀,那时全城鸣笛,山河呜咽,我的眼里酸酸的,那个时候我就想:“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像我们这些健康活着的人,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活呢”。那个时候我每天早上四点四十起床,每次我都强忍着穿上那凉凉的衣服,然后坐车去开早会,寒冷的冬季,好冷啊,风仿佛把我冻透了一般,我很不甘,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还是这样艰辛的工作,人生的道路有千万种,为什么我要选择这一种?我想也许是为了生存吧,我只想能独立而乐观的活着。5点40开完早会,我穿上工作服,戴好矿灯,安全帽,然后带2顿饭下井,井下世界就靠5厘米光线的矿灯打开了,在井下矿灯是工人的眼睛,工人们就是靠矿灯来工作的,在井下关掉矿灯,就关掉了整个的世界,我的工作其实和工人们比起来,我已经很幸福了,真的,我确切的体会到了煤矿工人生活的艰辛,用他们的话来说:“我们下井的工人,纯爷们”。煤矿工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我来跟大家算一下吧,一个煤矿工人一个月下22个井,每个井最少9个小时,去除一个年假,一个探亲家,一个年休,他们没有八月十五,没有元旦,没有五一,没有十一,他们每年上240天的班,他们就这样在天没亮之前下井,在下午3点的时候上井,一干就是40年,他们刚工作的时候也是满怀梦想的小伙子,可是井下的环境磨灭了他们的梦想,轰鸣的机器带走了他们的青春。也许你会说煤矿的工资高啊,是的,每次在发工资的时候,煤矿工人们围在一起看工资单,他们的脸上才真正露出灿烂的笑容,他们是拿青春,拿汗水,拿健康换家庭幸福的一群人,煤矿工人的平均寿命不到60岁或刚超60岁,而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5岁。我的朋友们,有一首打油诗说的非常贴切:“远看煤矿象天堂,近看煤矿象银行,走近煤矿象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人人都说煤矿好,傻冒才往煤矿跑,煤矿挣钱煤矿花,根本没钱寄回家,年轻老婆娶不上,娶了老婆用不上,生了孩子管不上,买了房子住不上,青春撒在荒滩上,综掘机掘走我的青春,压风机送走我的梦想,电焊机不能缝合我的悲伤,钉锤一声声敲击我的心脏,钢丝绳束缚我的肩膀,打点机变成我键盘,安全帽曾今让我感到英子飒爽,能不戴上它如今是我的梦想”。别了兖矿,别了济宁二号井!那个时候,我天没亮就下井了,下午3点才上来,对我来说,我能享受的白天时间就是3个小时,6点天就黑了,我是多么渴望光明,渴望阳光啊,在井下时我总是想,在寒冷的冬季,阳光照在脸上,是多温暖,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每当罐笼带我到达地面的时候,当我第一眼看到井上世界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喜悦的,在我的心里,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欢乐,就有流光飞舞„„ 对于井底之蛙来说,不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只能看到井口上方的那片天空,他们心里也渴望拥有整个的天空,只是他们无能为力罢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天天时冷时热的时候,永远也不会忘记那长长的巷道,仿佛永远没有尽头,永远也不会忘记用沾满煤灰的手就着咸菜吃冷冷的饼,喝凉水的时候,我不是怀念,我只是难忘。

顶 4 2011-04-03 22:21回复举报 |

襄垣煤矿吧 正式会员5 2楼

心声教学设计一课时 篇7

关键词:节约粮食,教学设计,品德与社会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稻和小麦的来历。

(2) 体验插秧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农产品是农民的辛苦所得。

(3) 懂得要节约粮食, 爱惜农产品, 尊重农民的劳动。

【教学重点】

(1) 了解一粒米的来历, 体会农产品是农民的辛苦所得。

(2) 懂得要节约粮食, 爱惜农产品, 尊重农民的劳动。

【教学难点】

懂得要节约粮食, 爱惜农产品, 尊重农民的劳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 搜集大米和面粉妈妈的资料。

(2) 调查了解生活中节约粮食和浪费粮食的现象。

教师准备:

(1) 大米粒若干、大米粘若干。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今天, 老师第一次给我们班同学上课, 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见面礼, 就在大家面前的小盒子里。请你打开盒子, 拿出大米粘来品尝一下吧。

学生品尝大米粘。

2.教师引导:大米粘好不好吃? (好吃)

谁知道大米粘是用什么做的? (大米)

板贴:大米

3.教师启发:盒子里除了大米粘, 还有一个礼物, 你发现了吗? (一粒大米)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这小小一粒米。

板贴课题:小小一粒米。

二、讨论交流, 探究新知

1.教师引导:大米除了做大米粘之外, 还可以做什么? (米饭)

板贴:米饭。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去饭店, 米饭都是必不可少的, 它已经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主食, 那我们的主食还有什么呢? (馒头)

板贴:馒头。

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面粉)

2.寻找大米和面粉的妈妈。

教师提问:做米饭用的大米和做馒头用的面粉, 它们的妈妈又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出发, 去寻找大它们的妈妈吧。

现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张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选一名同学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写在表中。好, 开始。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刚才大家讨论的结果, 每组派一位发言人说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进行交流。

(1) 交流大米妈妈的情况;

(2) 交流面粉妈妈的情况。

3.体验插秧。

教师启发:通过刚才的交流, 我们对水稻和小麦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种植水稻和小麦的过程中, 你认为哪个环节最辛苦?为什么你觉得这样最辛苦?

学生交流。

正如同学们所说, 种植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很辛苦, 但我们不能一一尝试, 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插秧。

到底应该怎样插秧呢, 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注意仔细地观察插秧的动作。 (播放视频)

通过这段视频, 相信同学们对插秧肯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谁来说一说插秧应该怎样做?

4.谁想上来示范一下?其他同学仔细看是不是符合要求。

学生示范。

5.体验插秧。

6.同学们累不累啊? (累)

7.我们在教室里插秧半分钟都感觉到很累, 农民劳作时要头顶烈日, 想象一下, 一天之后、一个月之后、从春种到秋收, 农民伯伯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三、节约粮食

1.了解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1) 农民非常辛苦, 他们在种植过程中付出了许多心血, 我们来一起欣赏一组图片。

看了这一张张图片, 你最想说些什么? (图片循环播放)

学生交流。

(2) 同学们说出了老师的心声, 这让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唐朝大诗人李绅写的一首反应农民辛勤劳动的古诗《悯农》, 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3) 是啊, 粒粒皆辛苦, 每一粒米都包含着农民的心血。

请同学们拿出礼物盒中的一粒米, 捧在手心上, 想一想, 这粒米可以干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

和同学们一样, 老师也看到许多浪费的现象。播放浪费粮食的图片。

不仅如此, 在公益广告中也有许多反映人们浪费现象的内容。播放视频。

2.光盘行动。

(1) 教师谈话:针对人们日益严重的浪费现象, 今年一月, 我国提出光盘行动, 冰城哈尔滨专门进行了沙画创作,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作品。

教师提问:同学们, 你知道什么是光盘行动吗? (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

(2) 教师介绍:全国各地也纷纷响应此次活动, 中国首善陈光标为响应此次活动, 申请改名陈光盘。

青岛的多家酒店加入光盘行动, 拒绝餐饮浪费。

光盘行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 我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席也提出“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并指出勤俭节约是实现我们中国梦的开始。

作为你来说, 你准备今后怎样做?

学生交流。

板书:节约粮食, 反对浪费

同学们的想法和老师一样, 节约粮食从今天做起, 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点点滴滴做起, , 现在就将你的想法汇成一句话, 写在盘子上, 并签上你的名字。

制作光盘标语。

学生汇报。

同学们, 你们手中的这一个个盘子就是最好的环保宣传材料, 让我们积极地向自己的家人、朋友、邻居宣传, 让我们高举手中的盘中, 喊出我们的口号: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光盘行动, 从我做起。

《组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8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新课标人教版数学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中的内容,包括组合的概念、组合数公式的探究和应用,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旨在探究组合的概念,组合数公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计数问题.本节内容在本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个计数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和排列的内容.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一个计数问题是否与元素的顺序有关.教学中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习组合还为后面学习二项式定理打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写出一些简单问题的所有组合,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掌握组合数公式,并会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总结排列数Amn与组合数Cmn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

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的推导.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1:从甲、乙、丙3名教师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培训,其中1名教师参加上午的培训,1名教师参加下午的培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问题2:从甲、乙、丙3名教师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培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思考:这两个问题的区别在哪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列举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再找出排列与组合问题的不同,引出组合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

1.组合的概念

一般的,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思考:排列与组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共同点:都要“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

不同点: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组合与元素的顺序无关.

设计意图:采用类比的方式,通过概念辨析进一步理解组合的概念.

练习1:判断下列问题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问题.

(1)设集合A为{a,b,c,d,e},则集合A的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多少个?( )

(2)某铁路线上有6个车站,则这条铁路线上有多少种不同的火车票价?( )

(3)8个班干部中选出3个人去参加义务劳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

(4)在同学聚会上每两人要握手相互问候,有20人参加聚会,共需握手多少次?( )

(5)A、B、C、D、E五个篮球队举行单循环赛,有多少场比赛?

( )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组合的概念.

练习2:(1)从a,b,c三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所有排列是

.

(2)从a,b,c三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所有组合是 .

设计意图:一是加深对组合的理解,二是为引出组合数的概念与组合数公式的推导做铺垫.

2.组合数

(1)组合数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mn表示.

例如:从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23=3,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34.那么C34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组合数的概念及符号有初步的认识,引发学生对组合数的求知欲.

(2)组合数公式的推导.

提问:从4个不同元素a,b,c,d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 是多少呢?

①启发:由于排列可以看成先选择再排序,而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A34可以求得,我们看一下C34和A34的关系,如下:

组合 排列

abc → abc,bac,cab,acb,bca,cba

abd → abd,bad,dab,adb,bda,dba

acd → acd,cad,dac,adc,cda,dca

bcd → bcd,cbd,dbc,bdc,cdb,dcb

由此可知:每一个组合中3个元素都有A33种排列.所以,求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A34,可以分如下两步:

第1步,求出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C34;

第2步,求出每一个组合中3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数A33.

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A34=C34·A33,从而C3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特殊问题,然后从特殊到一般探索组合数的求法.

②推广:一般的,求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Amn,可以分如下两步:

第1步,求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Cmn;

第2步,求出每一个组合中m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數Amm,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Amn=Cmn·Amm

③组合数公式:

另外,我们规定:C0n=1.

三、知识应用

例1.计算:(1)C46 (2)C510 (3)C28-C37

练习:课后25页第5题.

设计意图:组合数公式的应用.

例2.甲、乙、丙、丁4个足球队举行单循环赛,有多少场比赛?

(1)列出所有各场比赛的双方;

(2)列出所有冠亚军的可能情况.

练习:课后25页第1题.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组合概念的理解,对组合数公式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1.组合的概念,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

2.组合数的概念及组合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25页练习第2、3、4题;第27页习题1.2A组第9、11、12题.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组合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学习组合的概念,探究组合数公式,解决简单的计数问题.教学中,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背景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法和归纳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

6A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本单元主要围绕“公共标志”这个话题开展各项活动,所涉及到的日常交际项目有介绍、询问、忠告和建议等,其中,以“询问公共标志含义”及其应答为重点内容。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公共标志”并不陌生,但作为一个话题谈论是会有一定困难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幻灯、简笔画等手段,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动作,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

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目标预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掌握以下单词: public, sign,smoke,litter,park,cycle danger, quiet,mean

2、掌握以下短句:

No smoking!No littering!No parking!No cycling!Danger!No eating and drinking!Keep off the grass!Keep quiet!Do not touch!

3、初步掌握句子: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It means„.4、培养学生认读公共标志的能力,并遵守公共秩序。教学重点:

1、掌握以下单词:

public(公共的,公众的), sign(标志,告示牌), smoke(吸烟), litter乱丢杂物), park[停放(汽车)], cycle(骑自行车), danger(危险), quiet(安静的),mean(意思是)。

2、掌握以下短句:

No smoking!No littering!No parking!No cycling!Danger!No eating and drinking!Keep off the grass!Keep quiet!Do not touch!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句子: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It means„.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精神,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游戏型的教学,使学生对公共标志有所了解,并在课堂中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多说、多写、形成自主、探究性学习,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及建立培养自信心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设计思路: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有一定难度,比较枯燥,因此如何在一堂复习课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就成了关键。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将练习与游戏相结合,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张有弛,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1、Greetings Hello,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 Nice to see you.2、Free talking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public signs to the students.In the street or beside the road, we can see some public signs.Do you know: What do they mean?(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public signs to the students.)Today let’s talk about them.(新授单词:public 公共的,公众的 , sign标志,告示牌)

3、出示课题: Public signs Step 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T: Let’s go the the park.(多媒体展示公园情景,出现许多公共标志牌)T: What’s this? It’s a public sign.Learn : public sign.T: Let’s look at some public signs on the Internet.多媒体展示八个标志。

T: Can you read them? 学生能朗读其中的八个:No parking、No eating or drinking、Keep quiet、Do not touch.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以上四句话。

2.T:(Point to a sign)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板书: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学习这句话,讲解mean的意思及其中ea的发音。再次强调助动词用does及其语法意义。

T: It means “No smoking”.板示: No smoking.学习这句话。让学生回答smoking 的动词原形,smoke,并再次复习它的变化规则。T: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S: It means “No smoking.”.T: Yes.It means you shouldn’t smoke.板示:It means you shouldn’t smoke.并学习这句话。

讲解 shouldn’t=should not,should为情态动词,意思为应该,后跟动词原形。

3.T: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T: It means “No littering.” 板示:No littering.学习这句话。

litter为littering 的动词原形,意为乱丢杂物。同理学习: No parking.注意park的意思与以前不同意思为停放汽车。4.叫一学生上前来问:What does it mean? T: It means “Danger.” 学习danger.S: What does it mean? T: It means you should keep off the grass.学习:Keep off the grass.5.跟读这九个句子,然后齐读,指名读。

6.同桌用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 „.就书上八句话来问答,以巩固所学内容。C.Look and say: 1.让学生分组讨论标志的含义。

2. 排学生分组操练,根据图意用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 you shouldn’t „ 进行问答。3.然后两两问答。Step3.Practice

1、教师播放B部分录音

2、学生跟录音朗读

3、师生问答: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 It means„.4、学生问答: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 It means„.Step 4.Consolidation Open the books , talk about Part B.Step 5.Homework: 家庭作业:

1、Copy the new phrases:

No smoking, No littering, No parking, No cycling, Danger, No eating and drinking, keep off the grass, keep quiet, do not touch

2、Ask and answer: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 It means„.板书设计:

Unit 1 Public signs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It means„

It means you shouldn’t„

上一篇:二年级心理辅导课教案下一篇:追梦路上三年级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