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说课设计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老师》说课设计(共10篇)

《我的老师》说课设计 篇1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我的说课将分为说教材、说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时间、说教学程序、说板书六个部分。

一、说教材

《我的老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写人的,前两科写生母、养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本课也不例外。本文的作者,是一个命运十分不幸又十分了不起的任务,带领她走出不幸的就是她的老师——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本文便是作者送给她老师的一首赞歌。

二、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就这篇课文来说,海伦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及其他知识的一个典范,她以一个残疾人的视角,写出了老师对自己的独特而科学的教育,以及对老师的无比感激。由于本文是一篇外国作品,写作思路、表达的语言技巧等都与学生常学的中国作品有所不同,较为难懂,因此我认为本文的教学不需要精雕细琢,只要求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此外,根据语文新课标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理解文中侧面描写和运用反衬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符合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培养学生能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沙利文老师对海伦凯勒一生的重大影响,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学习海伦凯勒面对不幸时发愤图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侧面描写的作用。

三、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情境教学,自读点拨法 提问法 本课主要使用自读点拨法,提问法。

本文着重对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能力的训练,宜于自读。自读中首先要求学生集中精力默读课文,并诵读重点语段;为突破重点,教师也应作适当点拨。这是自读点拨法。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提问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说学法:默读、思考、讨论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中做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在 1 教学中我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着力倡导培养学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能力。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默读和诵读,并在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新课标中“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这一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此外,采用讨论活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能收到较好效果。

四、教学时间:1~2课时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这样安排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预计用时8分钟。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最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并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作出铺垫。在这节课的导入上,我设置了一个蒙眼哑语猜谜游戏:让几个学生被蒙住眼睛,用手摸一样道具,并且用肢体语言来告诉同学们是什么东西,并且不能讲话。这种游戏很容易就调动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游戏后让体验蒙眼哑语猜谜的学生谈谈看不见,讲不了话的感受,并由此让全班学生设想假如自己也与海伦一样聋盲哑,会有什么心境和感受。这样,学生很快说出了自已的感受,答案虽不一,但却体现了新课标下的“没有对不对,只有好不好”的解题宗旨,而且学生也能将心比心地理解海伦当时的感受及其暴躁的脾气了,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这是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习语文的一个体现。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预计用时18分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环节中,为了引导学生展开独立的阅读实践,请学生先默读课文,时间是五分钟。在学生把文章梳理了以后,我把思考题用小黑板展示出来,小组讨论,之后进行班级交流。问题有三:

1、谁教育了海伦?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迅速分析课文的主要人物。紧接着从沙利文老师就过渡到第二个问题:

2、莎利文老师教会了海伦什么?

(莎利文老师教会了海伦学拼写,认识到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名称;教会了海伦体验大自然;教会了海伦/懂得了什么是爱,理解抽象名词。)

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然要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进行概括归纳,这个问题不但让学生梳理了课文的大部分内容,并且培养学生准确获取信并概括的能力。

3、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其实解决了前面的问题,划分段落也比较容易能找出来,再加上学生并不是孤军奋战,他们可以找同学一起讨论商量,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这三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感知文章内容,并从而分清文章结构,3个问题环环相扣,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讨论,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三)研读思考,突破难点

1,作者为什么把沙利文老师来到自己身边的一天看成是“最重要“的一天?

第2 / 3页

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沙利文老师对作者的影响之大,为理解文章的主题做铺垫。明确沙利文老师的到来,用教育和爱心改变了作者的命运。沙利文老师为我开启了外部世界的大门,并且以极大地耐心和温和,客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对我的教育。

这个问题的解决上,还应注意适时进行作文教学,第一段落在文章中是非常重要的,本篇课文的第一段是总领全文的一个典范,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这种写作方法。

2、海伦,一个原本连父母也认为毫无希望的人,正在老师的教育下逐渐成长,她对老师会有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哪里?(这个问题培养学生迅速获取信息能力,并进一步理解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无比感激之情。)

3、让学生讨论,文章中作者写自己的篇幅多还是写沙利文老师的篇幅多?为什么? 这个问题涉及到侧面描写的一种写作手法,是为了让学生对于这种手法有所了解。海伦凯勒看不到老师的外貌,听不见声音,只能靠触觉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文中写自己的笔墨比老师的还多。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写老师对自己的影响,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四)总结全文

提问1: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这种总结方式是让学生自主思考,总结“学到什么”。提问2:海伦凯勒为什么会成功?

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有总结全文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沙利文老师对海伦凯勒一生的重大影响,也理解了海伦对老师的无比感激,更是为让学生学习海伦凯勒发愤图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五、说课堂作业:

作业:小论文:《海伦凯勒为什么会成功》,600字左右。要求:可以通过上网、看书来搜集资料,自由组合,分工合作来完成。时限为一周。

依据:这作业,在动手能力方面提高了要求,要通过上网、调查、实践、访问等来完成。目的: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通过进一步阅读海伦.凯勒的事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合作能力。这些都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

六、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在课堂上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的板书主要在上课时同步进行,力求简洁明了,突出课堂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一、(1~3)第一天相见: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二、(4~27)对我的教育

1、学拼写,认识事物都有名称:洋娃娃、水

2、体验大自然

3、认识抽象名词 懂得了什么是爱

我的物理说课之拙见 篇2

关键词:物理说课;说教材;说教法

说课就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或者上完公开课的基础上,根据教材以及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在当代教学理论的指引下,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主要因素,向其他教师或者是评委全面、系统地以口述的方式,表述教者的备课、上课等一些的过程,并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去闡述自己是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的,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最后由听者进行评说,以此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

由于说课中不单一地要说出我们教师要教什么和学生要学什么,及教师怎样教和学生如何学,实际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从教育理论的角度说出教师为什么要如此地教及学生为什么要这样的学,要求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设想阐述出来。因此,从我们教师的说课中就能展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理论水平。所以,说课能促进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还能将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的效率及质量提高一定的幅度。物理作为初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怎样才能把物理课说好呢?这对于教好初中物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就以《光的反射》这节课为例,说说我对说课的几点拙见。

一、说教材

此说课环节主要是说明我们教师要教什么和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的道理。也就是在教师个人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清楚。确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关键。

《光的反射》是几何光学的重点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光学现象。所以在上课时重点应放在做好演示实验上,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懂得在什么条件下能发生反射。做到这些就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及科学技术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为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反射现象,概括出光的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所以将光的反射的含义、条件及应用作为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及能力。

二、说教法

此说课环节主要是为了言明如何教及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我们确定了教学目的之后,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那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让学生在有效的方法指导下去接受新知识,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从而将学生的智力、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开发。

在《光的反射》这一课的开始,我采用的是资料引入之法,通过将我们历史上有关资料引入课堂,我告诉学生在历史上有较多的光的反射的运用实例,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过来,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也调动起来。可以说,合理的开篇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地顺着我们教师所呈现的情节纳入到学习物理的轨道上来。

为突出本课的重点,我主要运用多媒体模拟情景提问、学生动手实验验证等手段,将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来培养学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经历实验探究、课堂推理讨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仪器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推理、讨论及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合乎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做到了,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式,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再现物理之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的教育。

三、说学法

此说课环节主要是为了说明我们的学生该如何去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此处我们老师应把怎样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积极思维调动起来,学生主动意识强化出来阐明。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取合适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水平,概念的形成特别重要,我们可以采用观察归纳法进行。在讲授《光的反射》每一项知识时,主要是确定学生观察的重点,有序地引导学生逐项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此说课环节主要是为了说明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及优化的过程,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与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说课堂教学程序中,要把教师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多媒体的运用、实验设计及板书都要讲清。

说课教师要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简洁的概述。

参考文献:

阎金锋,朱小明.中学物理教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她是我的朋友》说课设计 篇3

一、说教材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紧急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表现了阮恒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写作方法上,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具体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针对以上内容,我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阮恒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品质;

2、熟读课文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3、体会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二、说教学步骤

为完成以上三个教学目标,具体过程这样安排。

1、激兴导入。

导语:我们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朋友。有人说过“朋友是一种财富。”有的歌中也唱过“朋友多了路好走。”老师想问,你们有朋友吗?(生:有!)你们之间互相帮助吗?给老师讲一下怎样?(生:讲自己的故事)在同学们答完后,教师总结,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然后教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她是我的朋友》(板书)看看文中小阮恒是怎样关心自己的伙伴的?好不好?

2、升华兴趣

在同学们很愿意去读课文的基础上,师问:“请同学们回忆学习课文的方法都有什么?”(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接着问“这一课怎样学?”教师引导学生去自己学习,然后提出要求:第一步,读课文,利用字、词典扫清阅读中的拦路虎。第二步,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做记录。(小组能解决的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留下,等待向教师提问。)第三步,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

为完成以上三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A、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广泛的听取他们的意见;B、要和学生交流看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C、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

3、延续兴趣

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后,我计划这样做:

A、要求把你遗留下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在黑板上记录。针对提出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

B、如学生没有提出写作方法上的问题,教师要提出。(找出有关小阮恒动作描写的句子。提问他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样想的?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语言、动作描写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C、教师总结全文。(多媒体课件)

她是我的朋友

/

/

/

/

/

/失献

小姑娘------》血《---------阮恒(奉献)

(迫在眉睫)

三、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本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要有自主性;合作学习得到了加强,使学生养成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以上过程,反映的是这样的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以及尊重学生的意见上)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时间安排

课时------------------一课时

导入------------------05分钟

自学------------------20分钟

师生探讨------------------15分钟

总结------------------05分钟

共计45分钟

最后,我就用本节课的结束语来结束这次说课吧!“朋友是一种财富,愿你我成为朋友,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共同进步!”

--------------------------------------------------------------------------------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沁水王寨小学

最新文章:

献给老师的歌

买文具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4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象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绘画

3、通过绘画,联系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师生关系

重点:

表现我的老师,生动表现“心中”的老师的形象

难点:

引导学生在表现手法上富于创意,在创作中合理运用所收集的资料。

教法:

认识、探究、

学法:

合作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把我心中的老师表现清楚

2、 能否突出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 能否把握画面,并配合好相应的环境、背景

4、 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创作的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范图、儿童画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职业,为什么?

二、发展阶段:

小组交流“我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谈自己中的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老师的真实感受,以及对老师的期望)

三、画面交流:教师运用准备好的画面(2-3个不同性别,表情、动作的教师形象)以及3-4个画面背景,让学生来搭配以下“哪个老师的形象搭配哪种背景合适,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是否发现背景不同可以反映教师的科目的区别,不同的表情能否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

四、分析范画:分析课本中的范画,“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您,最害怕”让学生谈谈那个同学为什么这样画,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老师,写出给老师的心里话。

五、布置作业: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完成创作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我的老师》教学教案设计 篇5

1.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2.学会要求会写的字。

3.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法设计:

(一)理解内容。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4.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5.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6.提问:“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二)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的“国际”老师 篇6

第一次见到老吴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

我到省城音乐书店,欣赏摆放在外屋的乐器。看见一个年轻人正闷头在吉他上练习和弦的换把。我也很喜欢吉他,便上前搭讪了几句。这时,一位个子不高的中年人,走到年轻人旁边对他的演奏指点了几句。中年人又转身走到一台钢琴前坐下弹了起来。一曲演奏完毕,我赞叹道:“不错!”

这时,中年人笑着对我说:“怎么样?想唱一首么?”以前我演唱主要用吉他和从网上下载伴奏带来伴奏,键盘乐器伴奏演唱还是人生头一回。唱了一首节奏好掌握的《好汉歌》。定音、起唱,伴奏,一气呵成。能感觉到,中年人对这首歌并不熟悉,和弦是临时加上去的,尽管如此,效果还算不错。

歌罢,旁边甚至引来了鼓掌的大学生。中年人从琴凳上起身,递上一张名片对我说:“有空过来吧!”我注意到名片上印着“音乐教学 吴国际”,才知道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叫吴国际。

一天,我与老吴通话得知,他已不在琴行指点乐队了,原因是琴行请他来是想让他推销乐器,他说自己是搞艺术的,不是商人,所以就不在琴行了。电话中他热情地邀请我前来,并告诉了我他家的地址。第二天晚上,天空飘起了大雪,我按照我们约定的时间如约前往。来到老吴居住的四楼门口。一进门,便听到屋内有歌声,等进了小小的客厅,见一个少年正就着录音机放出的伴奏练歌呢!客厅圆桌上摆满了一摞摞的乐谱和光盘、磁带,录音机,显然老吴将客厅当成了排练场。客厅放着一架电子琴,还有一架盖着花布的手风琴。

我坐在电子琴旁边的椅子上观看老吴教学。老吴掀掉盖在手风琴上的花布,用手风琴的伴奏代替录音机的伴奏。在老吴娴熟的手风琴的伴奏下少年继续练歌。练了一会,借休息时间,老吴开始指点少年的演唱。听了老吴的指点,我不禁暗自点头。时间到了,少年告辞。我和老吴开始叙谈,惊讶地得知老吴是自学成材的音乐教师,真正的职业是省出版学校的教师。他执教了好多学生,大都获得了国家认可的证书,很多学生因为有音乐特长而获得了高考的加分。

在他的手风琴伴奏下,我也唱了几首歌才尽兴而去!结识了老吴,我们的交往便多了起来。我开始跟他学习键盘的即兴编配。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学生模样的小孩总是待在老吴家中,并且同吃同住,老吴笑着解释,“这个小孩是出版学校的学生,父母先后去世,是个孤儿。我便收养了他,平时跟自己学打鼓”。

老吴有个儿子叫吴宝,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当年上海戏剧学院在省城只招收一名学员,老吴只教了儿子三首歌,便考中了。别看老吴平时乐呵呵的,其实心里也有很多烦恼。他的父亲已经80多岁,年老多病,需要人照料,但他一心扑在音乐教学上,家里的事情过问较少,引起了两个姐姐的不满。听到这些我只能说些宽心的话来安慰他。

我的老师(魏巍)教学设计 篇7

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正课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4.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

(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5.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 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6·提问:“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 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四、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却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你已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画出上文中抒情的句子,并说说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

这样一篇文章的人称前后不一致可以吗?

3.一般说来,小孩子都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为什么说“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4.“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加点的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5.“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记忆中的珍宝之一。”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句子中的“这”是指什么?

魏巍《我的老师》课文教学设计 篇8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黑痣 磕头 褪色 焚烧 榆钱

2、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劝慰平生 依恋 纠纷 心清如水

3、了解记叙六要素:

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必须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素的交待有两种方式: 由作者一一列出,是直接交待。 间接交待记叙的要素,即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式交待记叙的要素。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写人叙事的文章,就要注意记叙要素,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主题。例:“梦里寻师”一事,其要素分别是——时间:一个夏季夜里;地点:家里当屋;起因:想念蔡老师;经过:熟睡中突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去找老师;结果:被母亲拉回,劝说了一会,才睡熟了。交代清楚六要素,叙事也就具体、完整了、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六要素齐全,如果只是摆出某种现象或略写某事就能达到写作目的,也可根据情况略去一些要素。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2、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体会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热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

二、思路结构

这篇课文15个段。作者是循着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这条感情线索来抒写的,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由此展开对蔡老师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叙述七件事,显示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抒写了“我”敬爱、感激、依恋老师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15段)呼应开头,再次流露出思念老师之情。

三、合理的选材

《我的老师》共记叙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写得概括,后两件事写得具体。前面写蔡老师的五件事,从面上概括体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中心,这五件事是依据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对“我”的影响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把文章推向高潮。后面写孩子爱老师的两件事,披露了孩子内心里对老师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衬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第六件事详写,对孩子来说,不知父亲死活,又遭同学奚落,这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老师的支持、鼓励,使“我”感受到温暖,对老师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而详写第七件事“梦中寻师”,使孩子对老师的爱达到更高的境界。这七件小事,从课内写到课外,从校内写到校外,从平时写到假期,从学习写到生活,师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选事例丰富多彩,而内容绝无雷同之感。而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们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文,材料选择很是典型。

四、传神、细腻的描写

作者把自己对蔡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叙述事情过程当中的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如“假打真爱”的场面,“从来不”“仅仅有一次”“好像要”“轻轻地敲”这些词语说明蔡老师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并没有真打我们的意思,这仅有的一次假装生气,写出了老师的“严”与“爱”,也表明了蔡老师最理解小孩子怕打的心理,表现了蔡老师的温柔、热情、深爱学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中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再如假期惜别时的场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一句中“默默”两字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孩子送别的动人场面,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千言万语。还有“梦中寻师”更表明了学生依恋老师的程度,只有梦境才能满足“我”的心愿。这心理、这感情、这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正像作者说的:“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这些传神、细腻的描写,无一不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师生之情。

五、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

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当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如在较详细地叙述蔡老师为“我”排解纠纷一事后紧接着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抒情:“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蔡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这种朴素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衬托了蔡老师的伟大的人格。在叙述“梦中寻师”之后,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句、一个疑问句,两个比喻句抒发了对老师强烈的思念之情:“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适时地使用反问、排比、比喻等方法进行抒情议论,能够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教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些句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读、议、写结合教学方法建议

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灵,去观察老师,去感受老师,跳出一般赞颂老师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挚,极富感染力。

教读时,可采用读、议、写相结合的方法。

读:即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加深对“蔡老师”的印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课文叙事的线索。

议:即分析讨论。抓住文中“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一句话,联系课文叙写的几个片断,感受蔡老师“温柔”的性格,“美丽”的心灵;体会作者对蔡老师的依恋、敬佩、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理解文章选材的特点,理解文中叙写的几个片断之间的联系。精读第六、第七两个片断,了解记叙的要素,理解议论、抒情语句的作用;体会课文准确、朴实、生动的语言特点。

写:指仿写。仿照课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从小处、细处勾勒人物形象的特点,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七、词语辨析教学建议

本文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的感情,并以此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要推断、理解、辨析文中词语的深刻含义,才能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例如:“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这句话中“还”体现了蔡老师的工作全面、细致。用“劝慰”一词,就比用“劝说”、“劝解”更恰当。后两者重在“劝”,重在从道理加以劝告,使问题得到解决。而“劝慰”重在“慰”,使受伤害者既得到劝解,又获得安慰,更好地体现出蔡老师对“我”的理解、同情和援助。又例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句话中“狡猾”一词的含义,需要我们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我们查字典知道“狡猾”的意思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发现,这个贬义词也可以当作有褒义色彩的词用,即“贬义褒用”,在这里是一种风趣的说法,用作褒义,是淘气而机灵的意思。也就是说,“我”用儿童的聪明调皮的眼光发现,蔡老师是爱我们的。这样使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语言,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爱的深刻理解。

我的魏老师 篇9

老师有时很严厉(领起一段内容,请注意这样的总领式语言)。有的时候,有同学不写作业或者错了许多题,老师就会很严厉。为了让他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记住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在口头教育无效的情况下老师会让这些同学站着听课。“站着!必须站着!”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起先,有的同学认为老师很凶,不够温柔,甚至有点恨老师(很真实,这样的材料,如实地反映了自己的情感、认识)。时间长了后,大家才知道了老师的用心良苦,不但不怨恨老师反而更尊敬老师了。(讲述事例,证实感受)

魏老师对我很关心(又一次运用总领式语言)。在我的印象中,老师对我很好。她总是带着微笑走进我的身旁,关心着我的学习。记得有一次,数学作业中有一道算式我忘记写上了单位。按照规定组长让我上课站着,我当时也很怕数学老师,马上要上课了,心里十分着急。“叮铃铃”,上课了老师快步地走到教室,问那些被罚站着的同学的具体原因。老师马上就要走到我身旁了,我很怕(是啊,是我,我也害怕),因为前面的同学被老师说了几句,还要罚抄几遍。我很紧张,心中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假如是你,还用这一词语吗?小作者用得好),老师一定要批评我了,怎么办?(写得有点紧张,有了悬念)

“你为什么要站?”老师好奇地问。

“我,我少一少了一个单位。”我结巴地说。(对话描写很逼真)

“坐下吧!”老师温柔地说(与开头向呼应)。老师似乎明白了我已认识到错误,就让我坐下来,“你是个好同学,以后,一定要写上单位。”老师笑了笑,又转身走了。从这可以看出来,尽管我被罚站了,老师也没有批评我,在她的心中,我仍然是一名好同学(这一感受很耐人寻味啊)。(与文章开头的情感巧妙地遥相呼应!

《我的老师》说课设计 篇10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语言。

2.学习写人散文的阅读方法,学习本文以事写人的技巧。

3.培养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

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魏巍,当代著名作家,原名鸿杰。196月生于河南郑州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其代表作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他们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今天我们所学的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老师正是这样一位老师。

同学们也许不止一次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请同学们在阅读本文时比较一下,你的写法与作者的写法有哪什么不同,我们能从中学到怎样的技巧。想想魏巍是一个怎样的学生,我们从中又能学到什么?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找出老师关爱我与我爱老师的内容,并将文中所写之事编上序号,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课堂探究:

1.请为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作精炼概括:

学生充分讨论后归结:

回忆

我--依恋--蔡老师

思念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2.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本文并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

⑥老师排解小纠纷(校内)

⑦我梦里寻师。(校外)

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前五件事从面上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由于题目是我的老师,故略写;后两件事从点上写蔡老师对我的关心及我对蔡老师的怀念,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所以详写。

详与略恰当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更能突出中心。

3.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

讨论并归纳:

通过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贯穿起来的。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4.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不能打乱,因为这七件事是按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来安排的,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且师生感情是一步步加深的。

二、理解散文表达的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作者通过回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

2.本文表达的中心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总结固趣: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在详略方面的安排。希望同学们从写人的角度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老师。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物的品格。

2.理解积累本文的语言。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探究固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散文的要素及语言。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要素

㈠理解散文描写的对象。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人物。理解人物要与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

㈡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语言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言,并分析其是怎样表达的,有什么妙处;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或抄写的方式积累语句或词语;指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句或词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本课可通过理解语言的方式,理解人物:

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纠纷:争执的事情。

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课堂探究:

1.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

明确:“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2.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温柔,热爱学生。如“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热情、慈爱。如: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公正。如: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

3.“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

调皮、机灵。如:“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天真活泼。如:“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

聪明、好学、尊敬师长。如: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梦里导师等。

4.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再作分析:

明确: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课文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2.学习了本文有怎样的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2.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怀念老师的文章,要注意借鉴魏巍在《我的老师》中的写作技巧。

总结固趣: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学习本文,我们既要理解蔡老师的品格,也要学习我的“尊师好学”。魏巍非常善于通过小事描写人物,我们在写人的记叙文中,要注意学习借鉴这一手法。

布置作业:

预习《再塑生命的人》,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语文教学资料

荡气回肠:魏巍与38军的故事

一个坚强的,忠诚的老战士走了,似乎那个时代也模糊了,那个热血与烈火交织的时代。

每一次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我都会被那些英勇的战士所激动。文章中那支钢铁一样的部队,就是我们的万岁军----第38军。我们都知道朝鲜的一个小山头,松谷峰,那场惨烈的阻击战,就是38军112师335团3连的一场恶战。当团长范天恩带领魏巍来到战场,那惨烈的情景令一行人无不潸然泪下,失声痛哭。这个连,身上被汽油弹烧着后扑向美军同归于尽的战士,就有11位!

魏巍回忆道:“在这种情感的激发下,我胸中充满了赞美我们的战士的句子,用不着挑选,他们随时都可以从我的胸中跳出来,于是,我随手就把他们记在了我的笔记本上。”

魏巍在采访过程中,深深被这支英雄的部队感动,同很多指战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这种伟大的友谊,伴随了他们一生。从军首长到普通战士,38军把魏巍当作了自己的亲人;而魏巍此后数十年也没有中断和38军的联络,只要有关38军的活动只要身体允许,从不缺席。

老战士送给魏巍的花圈。

有一些老人,已经颤颤巍巍的样子,年纪都在80岁左右,他们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们就是被魏巍生前最有名的那篇文章称为“最可爱的人”而传名天下的人,他们怀着感激的心来送同样一个老战士的最终。

因为拥挤和闷热,有两个老人家差点晕倒了,马上有武警过来救扶,也有人手忙脚乱地递过去速效救心丸一类的药。

在来送他的老人里有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叫高学武,已经70多岁了,他和魏巍的渊源是在1952年魏巍二次赴朝采访时,第38军16岁的小战士高学武和其他3位战士为团职专业作家魏巍当警卫员,两个月时间里惊心动魄,死神一直离他们很近,这让他和魏巍在以后的岁月里成为朋友。他的第一部著作就是在魏巍的支持下写出来的。

著名作家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记载了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3连在对美军的“松骨峰”阻击战中,吉林省蛟河籍战士隋金山等几位勇士在子弹打光之后,同凶残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事迹。隋金山和抱住的敌人死在了一起,死后嘴里还含着咬下的敌人的半块耳朵……隋金山烈士牺牲时年仅26岁,其惟一的儿子隋凤喜当年仅有3岁。

1969年1月,隋凤喜终于实现了自己最初的誓言,被保送到沈阳军区某部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1973年春,部队考虑到他的身体实在不再适应部队的艰苦生活,就劝他转业回地方工作。听到这个消息,隋凤喜当即就哭出了声来---自己当初的誓言是要接过父亲的枪好好保卫祖国,这个梦想才刚刚开始,没上过一次战场、没立过一次战功,就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退役了,这让他怎能不悲伤啊。

尽管他一片痴心,但终究改变不了无情的现实。1973年5月,隋凤喜在巨大的悲伤中转业回到了蛟河县,被安排到了煤建石油公司油库工作。1974年5月26日,隋凤喜经人介绍和松原的农村姑娘于桂兰结了婚。然而,工作了不到两年,隋凤喜的肺结核病由于没得到彻底根治而复发了。1976年1月6日,正在工作中的隋凤喜突然大口吐血,被送入医院抢救,从此,他在医院里一住就是近4年。

越是处在孤独和痛苦中,隋凤喜越是想见魏巍,越是觉得到过父亲战斗过的战场采访,并把父亲的事迹传遍了中国大地的人就是和父亲同等亲近的人。他在心中一千遍一万遍地说:魏巍,我有多少心里话要对您说啊!人生的路这么难走,您能给我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么?

然而,更令隋凤喜想不到的是,魏巍接到了他的信后,并没有简单地敷衍,而是亲自写信给在保定的烈士隋金山原来所在的38军首长,介绍了其子隋凤喜目前的生活窘境,请求部队能够给予他更多的关怀。

魏巍介绍隋凤喜生活不幸的亲笔信引起了38军首长的重视。1985年1月23日,38军所部派出两名干部代表烈士隋金山的部队,通过蛟河县民政局找上了隋凤喜的家门,向他们一家表示问候,并送来现金和年画等礼品。部队干部亲眼看到了隋凤喜一家的窘境后,要求当地民政部门对于桂兰的工作给予照顾和解决,在民政部门答应了这一切之后,他们才放心地离开了隋家,并回信向魏巍汇报了这一切

魏巍的著作的影响

8月24日,走过88年生命历程的魏巍老人谢世。消息传出,引起诸多关注。向一位逝去的老人恭致悼念,是人之常情,但对魏巍的悼念,却有一番值得寻思的意味。

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后,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的魏巍向领导请缨,赶赴朝鲜前线。他“深入生活”到了战斗的最前线,与部队战士同吃同住,积累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1951年2月,魏巍回到了国内,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之后,《谁是最可爱的人》诞生。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高规格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并建议其他领导人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从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课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成为我们今天怀念魏巍的理由。这篇文章在的命运,为这种怀念添加了意味深长的色彩。这一年,《谁是最可爱的人》被排除于中学课本之外。中学课本作调整,本不算大事,但由于魏巍本人所捍卫的政治理论色彩,则放大了这一事件的视野。当年就有人欢喜有人忧,而魏巍的谢世,使这种欢喜或忧愁几近演变成为一种政治意味上的喧嚣,网上的论战硝烟弥漫。太多的政治色彩,让一些人变得不厚道了。按照古人的传统,盖棺论定、善待逝者。魏巍也应当得到这样的待遇。

张语晴

上一篇:幸福在身边-叙事作文600字下一篇: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