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华[作家](精选4篇)
理想,是人生的启航灯;
理想,是黑暗中的一星火光;
没有理想,就没有未来;
没有理想,就没有光明。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
只有朝着理想的方向去努力,人生才会更完美。
小时候,老师问道:“小朋友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呀?”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便在教室里回荡。有人说:“我要当警察,消灭坏蛋。”“我想当医生,救死扶伤。”“我要当宇航员,去月球。”而我说:“我要长出翅膀,飞上蓝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的明白了“人不可能凭空飞上蓝天”的道理,这个梦想变在脑海里消失了。
后来,我想当一名作家。
自从有了这个理想之后,我每天坚持写日记,晚上做完作业之后就会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作文书阅读,一边读还会一边在书上作批注,画出好词好句,还会把这些好词好句背下来,在写作文能够用上去,使作文更生动。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读一种书,就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我不光只读作为文选,我还会读一些文学名着。着名小说之类的。为自己今后的作家之路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而且,我每个周末都要写一篇作文,所以我在写每一篇作文的时候,我都会先列出一份提纲,然后根据这份提纲写出一篇作文,写的过程中还会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不断地修改,不断地丰富词汇。写完之后,我还会再仔细地拿红笔修改一遍之后,誊写在作文纸上,写出一篇让自己满意的好作文。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路线,只好停止前进。有了理想就有了奋斗目标,总有一天,我的未来不是梦。
“意象”一直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概念。中国古代文论中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形象雏形) , 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的产物。在中国诗学及西方诗学中, 意象频繁地出现在诗歌创作中, 是诗歌最重要的美学特征。在现代散文创作中, 特别是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中, 作家往往借诗歌意象的表现手法来传达审美情感, 拓宽了文学的表现力。
意象在前面加上前缀“文化”两个字的时候, 具有了区域和族别的意义。文化意象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具有特定的隐喻意义的意象。文化意象首先是在译介学里引起广泛关注的。1999年, 谢天振教授在其专著《译介学》中首次提到“文化意象”这一新名词, 并称自己是“中国文化意象第一人”。谢先生在文中指出:“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 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各个民族初民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 (1) 文化意象的提出拓宽了意象表现的外延。意象通过形象性词语、典故、成语、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 文化意象不局限于形象性词语、典故、成语、比喻等修辞手法。文化意象渗透在这些词语里, 但它有着更广泛的内涵。“文化意象”远比词语本身具有丰富的意义, 它承载了民族文化、历史渊源和民族风俗习惯, 表达特定的民族心理, 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 这些文化意象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符号, 具有相对固定性, 处于同一文化中的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意象常常可以心领神会。
文化意象寄托民族情感
甘茂华的散文是文化散文, 作者在散文中追求一种文化精神, 突破了以往民族作家聚焦风俗风情展现民族精神的窠臼, 选取能代表本民族文化特质的文化意象来表现土家族文化的特质。这些意象都是作者所属民族特有的意象, 每一个意象背后都隐含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蕴涵。
甘茂华散文中着力描写的吊脚楼是土家族文化中核心意象, 是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内核, 具有深厚的文化根源。吊脚楼贯穿在作者的很多散文中, 成为作者反复吟唱的意象, 这与吊脚楼在土家人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和占据地位有着巨大的关系。千百年来, 吊脚楼成了土家人遮风避雨的港湾, 在吊脚楼里繁衍了后代, 延续了土家人的历史, 演绎了土家人的日常生活, 见证了土家人的生活历程。所以吊脚楼既是土家族人社会生活的历史遗存物, 又是一种在现代化进程中土家人还在经历着的现实生活, 是土家人生活的承载, 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积淀。人们对吊脚楼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 是融入血液, 贯穿生死。作者在《守望吊脚楼》散文里这样写道:“那时祖先们都生活在吊脚楼里, 楼上有鲜活的女人和虎头虎脑的仔娃, 有土制的猎枪和家酿的包谷酒, 楼下有猪和石磨, 还有一条赶山的狗。他们就那样守着, 望着, 就那样过日子。” (2) 作者在字里行间浸透了土家人浑厚的文化守望意识, 满怀无限的敬意守望着吊脚楼。
人们对吊脚楼的依恋就是土家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皈依和向往, 土家人在吊脚楼里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他们从出生到离开都与吊脚楼结下不解之缘, 所以才有外婆死了之后也要对着吊脚楼。作者在散文中写道:“外婆死了后选取了岩葬, 岩葬的洞口正对着外婆的吊脚楼。” (3) 吊脚楼在土家人心目中具有崇高而神圣的形象, 他们把吊脚楼当做民族精神的象征, 是土家人心灵世界中的吊脚楼, 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隐喻意义。甘茂华借用文化意象吊脚楼表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土家人仍然保留着亘古不变的文化血脉。他们依然像祖辈们那样以一种满怀敬意, 甚至是无限渴望、赞美的眼光去凝视、思索走过的漫长岁月:“外婆说土家人离不开吊脚楼, 不管你走多远, 最终也要回到吊脚楼里来。回来干什么?守着, 望着, 过日子。” (4) 这就是吊脚楼所代表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显然已经超越了吊脚楼这种客观存在物, 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它象征着千百年来指引一个民族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艰难地生存下来的某种精神, 是土家人原生态的人性命脉, 是诗性的凝固。
火塘是甘茂华散文中经常出现的又一个文化意象。生活在恩施大山区的土家族, 火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物质存在。土家人在经年累月的生活过程中与火塘发生了极为亲近的关系, 以至于火塘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在精神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 火塘在甘茂华散文中确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他笔下, 这些“普通”的火塘是与土家人的情感世界相通的。作者在散文《隔山隔水望乡》中写道:“故乡的火塘也就是历史的火塘。故乡的火塘大多设在堂屋里, 四条青石围成一个方形的塘, 就在塘里架柴烧火。”土家人祖祖辈辈围着火塘取暖, 在火塘上架锅做饭, 围着火塘吃食, 围着火塘述说家族和民族的历史, 所以作者说故乡的火塘是历史的火塘。这就是火塘所代表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成为民族历史的象征。作者在散文集《火塘夜话》里对故乡的火塘充满了无限的神往之情, 就像作者在散文中所写的那样, 每一个土家人都是围着火塘长大的。
甘茂华散文里的文化意象往往隐藏着美丽动人的民族传说, 表现了民族文化浪漫的特质。作者在散文《十八女儿杉》里描写的“十八女儿杉”是土家父母为土家女儿出嫁准备用来打家具而在屋后种的一片杉树林。“相传一个姓唐的木匠, 从外地带回来几棵杉树苗, 他一脚踏进家门时, 正好女儿降生。唐木匠连夜在屋后栽下杉树苗。待到女儿十八岁时, 唐木匠就用这些杉树苗打一堂家具送给她作嫁妆。从此, 土家山寨的乡亲们, 无论谁家生了一个女儿都要栽一片杉树, 待到女儿出嫁的时候, 就用这片长大的杉树给女儿打嫁妆。”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人们把这种杉树称作十八女儿杉。这些“普通”的水杉树成为民族文化意象, 与他们的民族情感息息相通。土家族在水杉树上投注的往往是深厚的情感, 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化存在物。嫁女在土家人看来是一件大喜事, 所以把这种树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十八女儿杉”。作者在言说文化意象时其实也是在言说一种文化现象, 言说一个民族的意识与文化特点。
“摆手舞”、“西南卡普”、“油磉墩”和“社饭”都是代表土家族文化特色的文化意象, 这些文化意象像珍珠一样串起作者的情思, 倾注了作者审美情感和民族文化内涵, 成为土家族的文化符号, 它代表了土家族文化的特殊性。作者笔下的这些文化意象是土家族文化的“活化石”, 它们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仍然沿袭至今, 表明了土家族文化灿烂辉煌, 也表明了土家族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坚守。
文化意象的异化
甘茂华在散文中用文化意象述说着土家族文化的传统, 寄予着自己的民族情感。作者有感于土家山区的美丽与进步, 在民族文化意象的长河中寻找文化的踪迹。字里行间我们能体察作者内心深处的忧伤, 这种忧伤来自在现代文明中, 在土家山区融入现代化的建设中, 无法规避文明进步与文化失落二律背反的规律。在作者散文集《鄂西风情录》里用文化意象作为串联的珠子结构文章时, 表现了作者对土家族民族文化的追寻。在散文集《守望吊脚楼》和《火塘夜话》里, 作者在书写民族文化意象时, 笔下的民族文化意象在现代文明的碰撞中逐渐被异化。作者离去——归来时, 感染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与失落, 带着文化寻根的心理踏上民族的故土, 却发现表征民族文化内涵的文化意象却在现代文明中逐渐披上了怪异的色彩。如作为标志土家族民俗文化意象的哭嫁歌在现代市场的裹挟下, 打上了异化的烙印。作者行走在故土上, 想再一次亲历哭嫁歌的魅力, 想重温一下民族习俗, 面临的却是需要用钱才能欣赏到土家女子的哭嫁。作者笔下的文化意象不再是民族文化的聚焦, 而是在金钱诱惑下的文化表演, 这正是文化意象的异化。
甘茂华的散文集子里, 几乎每篇具有民族风情的散文都有一个倾注作者情感的民族文化意象。只有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注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 才能提炼出融注作者民族情感和审美情感的文化意象。在这一方面, 甘茂华凭借卓越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建构了属于他自己的文化意象世界, 浪漫而富有神韵。 (本文为“湖北省教
注释
1 谢天振:《译介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第18~19页。
为了加速我校的规模发展,扩大生源,赢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让家长提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声誉,特举行家长开放日。望各位老师,认真负责,落实到位。
流程如下:
一、上午
1、接待家长
接待家长时间:7:50——8:10
与家长交谈时间:8:30—9:00负责人:王茉莉马海莉地点:多媒体教室与家长交谈:熊主任郑主任要求:接待热情大方,宣传学校的人格、人文的教育和规范管理
2、观看学校的文化长廊及各功能室
时间:9:00——9:40负责人:夏祖文王茉莉马海莉地点:学校文化橱窗功能教室要求:以校长简介、教师的风采 学
生的作品为切入点大力宣
传学校的优势。
3、欢迎家长仪式
时间:9:40——10:00要求:⑴王建伟负责各班按时有序地进地点:学校操场入操场成集合队形站好。主持人:王茉莉
王茉莉讲完话后仪仗队欢迎家长⑵ 喊口号:热烈欢迎各位家长,致欢迎词:李校长(5分钟)亲临我校指导工作。(铿锵有力整齐)负责人:各班主任王建伟⑶ 校长致完词后,王建伟整好队形开
始做操,要求动作整齐规范。
4、组织家长到各班听课
时间:10:00——10:40要求:教师要提前备好课;教师上课要仪地点:各课室表大方语言朴实,言简意赅主负责人:夏祖文书写规范,板书合理美观负责人:各班的科任老师
5、班主任与家长沟通
时间:10:50——11:30要求:各班班主任提前写好班级管理和学负责人:各班班主任生表现的材料,如实地向家长汇报地点:办公室教室并记载好家长提出的合理化的建议。
二、中午
组织家长进餐
时间: 12:20——-13:20要求:热情大方,气氛和谐。每桌按100地点:学校饭堂元标准准备四桌。
负责人:陈老大胡会计
三、下午
观看学校的素质成果汇报演出
1、李校长讲话。
时间:13:40——14:00主持人:王茉莉
地点:学校操场音响负责:许春华
2、学生家长讲话。(待定)
时间:14:00——14:30地点:学校操场
3、学生代表讲话(待定)
时间:14:30——14:40互动:王茉莉
4、观看学校师生节目
时间:14:40——16:00地点:学校操场
负责人:各班辅导老师音响:许春华
主持人:王茉莉节目串词:由语文组漆老师负责 要求:节目衔接好动作整齐优美音响效果好
5、送家长学生回家
时间:16:00——
主负责人:陈儒军
负责人:各跟车老师
6、家长会后拆舞台
主负责人:王伍元
负责人:在校老师
注:所有准备工作需在家长会前一天准备好,做到万无一失。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两江新区、深圳、厦门经济特区扩容等区域发展规划陆续获得批复出台密度前所未有。至此东部的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西部的成渝、关中、天水、重庆两江新区、青海省柴达木、西藏、新疆南部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北部湾、珠三角北部的京津冀、辽宁沿海、图们江中部的皖江城市带、鄱阳湖、黄河三角洲等区域发展规划已在华夏大地处处开花。中央密集出台区域发展规划有其特殊的背景。今后510年我国将处在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阶段。这一次转型与改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并将对我国后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个大背景下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不仅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更是引导区域发展、适应并推动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性选择。为此既需要从区域发展看中央政府区域规划出台的重大作用也需要从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趋势把握区域规划的时代需求。“十二五”时期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趋势是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由工业主导向城市主导的转型由基本公共产品的短缺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型由中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陆续出台的区域发展规划引导各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协同配合进一步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由此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型。例如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长三角区域规划、以新型工业化为重点的沈阳经济区规划、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的皖江城市带中央密集出台 将在引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的重庆、成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将为我国推进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宝贵经验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的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及以保护资源环境为重点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将为我国实现低碳发展树立典范以保障区域人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为主要目标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在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开放发展为特色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将为我国新阶段的对外开放探索新路子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重要内容的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市综合改革试验区将为新阶段的政治、经济体制创新进行先行先试。从实践看要把实施区域发展规划与推进发展方式转型相结合关键的问题是尽快改变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地方为例现行的地方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以追求GDP总量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土地批租和重化工业项目为重要特点以行政干预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这样一个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提高经济总量中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目标是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基础是消费主导。就是说从追求总量为目标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以国民收入为导向的发展方式政府主导型的增长方式弊大利少非改不可。为此“十二五”时期政府转型将成为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和重点。
【范文华[作家]】推荐阅读:
未来作家作文06-30
作家三毛经典句子05-27
作家莫言经典语录12-11
古代诗人作家别称01-10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介绍06-16
作家莫言的经典语录09-06
作家三毛经典语录赏析10-22
英美文学作家与作品11-09
作家雨果的名人名言06-01
当代作家励志语录名言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