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与命运抗争的名言

2024-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表达与命运抗争的名言

表达与命运抗争的名言 篇1

2) 自古奇人伟士,不屈折于忧患,则不足以其学。——方孝孺

3) 在战场上,一个人有时会战胜一千个人,但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 尼赫鲁

4) 在别人藐视的事中获得成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为它证明不但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别人。—— 蒙特兰

5) 一个人能在战场上制胜千军,但只有战胜自己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 尼赫鲁

6) 像一支和顽强的崖口进行搏斗的狂奔的激流你应该不顾一切纵身跳进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运,然后,以大无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难向你挑衅。——泰戈尔

7)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8) 危难是生命的试金石。——希罗科夫

9)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表达与命运抗争的名言 篇2

1、爱的虔诚——情感历程之比较

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说 :“爱情这个简单字眼, 对男女实际上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女人对爱情的理解是十分清楚的 :这不仅是奉献, 而且是整个身心的奉献, 毫无保留地、不顾一切地。她的爱所具有的这样无条件性使爱成为信仰, 她惟一拥有的信仰”。 1无论是“陌生女人”, 还是钟雨, 她们都毫无保留、不顾一切的奉献出了她们的爱, 但一个竭尽全力也激不起对方半点涟漪 ;另一个却小心翼翼生怕掀起大风浪。

1.1不再沉默的陌生女人

奥地利作家斯台芬 ? 茨威格在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叙述了一个少女从十三岁起就疯狂暗恋青年作家R的故事。“我这一生实在说起来是从我认识你的那天才开始的”。 2 在陌生女人的一生中, 作家R贯彻她生命的起点、过程、终点。她小时候就开始穿过门孔幻想了作家R的一切。“我从十三岁到十六岁, 每一小时都是在你身上度过的”。 3因为母亲再嫁而离开了作家R两年, 她忍受不了见不得作家R的日子, 不顾一切的逃离了家里舒适的生活, 踏上了追爱之旅 :为他奉献了自己初夜——为此她居然还幸福得在夜里哭了 ;为他生子——在孩子身上他找到了作家R的影子 ;为了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 她出卖自己的身体——身体不为作家R所爱, 便怎么着了也无所谓 ;不停的挑拣, 放弃了其他够意思的追求者……直至放弃了生命本身。沉默了一生的陌生女人不再沉默了, 一封信道出了她的爱情绝唱。

1.2执著守望的钟雨

张洁在她的代表作《爱, 是不能忘记的》写了年届不惑的女主人公与一已婚的老干部爱得刻骨铭心却不能结合的爱情故事。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 钟雨和老干部一生相处的时间加起来连一天都没有, 甚至连牵手都没有过。她知道老干部也如她一样深爱着她, 但钟雨没有想方设法地想着怎样去得到老干部, 她只是默默的、悄悄地等候, 期盼着下辈子能再续前缘。张洁把男女间情感的交流表现得淋漓尽致, 爱情在她的笔下传达出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和圣洁。比较来看, 陌生女人的爱恋用“单相思”来形容更合适, 她一厢情愿地爱着, 但“呼唤的人”却没有半点回应, 她自己没完没了的想作家R, 结果造成了一种幻觉——他也一定在常常想我。然而事实却是“在我一生最后的时刻, 我也没有收到过你的一行手迹, 我把我的一生都献给了你, 可是我没有收到过你的一封信。”4

2、爱的迷惘——爱情抉择之比较

爱情是要经历各种磨难和考验的, 两位女主人公遇到了同一个问题 :全心全意所追求的爱或者完全没有引起对方的注意, 或者相爱却不能相守。在现实与幻想, 狂热与冰冷的冲击和较量后都败下阵来后, 到底该如何爱下去?

2.1偏执狂的激情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 虽然陌生女人在十三岁时就理智地认清了作家R的双面性, “你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 既是一个轻浮、贪玩、喜欢奇遇的热情少年, 同时又是一个在你从事的那门艺术方面无比严肃、认真负责、极为渊博、很有学问的长者。”5具有这双重人格的男人, 怎么可能会把所有的心思放在一个女人身上?但她却一开始就将自己彻底地完全地抛向了作家R, 她执著而疯狂的想着怎样接近作家R……可悲的是女主人公上演的是一幕爱情独角戏, 陌生女人的挣扎、反抗、执著, 这一切作家R是完全不知道的。“认出我来, 认出我来吧!”6, “陌生女人”一次又一次的呐喊却换不来丝毫的回应, 她背负的是永远不被认出的命运 ! 在马路上、剧院里、音乐会上, 甚至黑暗的欢爱里, 她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作家R误解为不同的卖笑女郎 ! 我们在为陌生女人同情伤心之余, 也在为陌生女人痛心。她把作家R视为她生存的意义, 而对于作家, 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艳遇中的一个无名的女人, 一段热情的时光, 最后终将被遗忘得无影无踪。陌生女人很早就知道对这爱情不应抱希望, 但她不求解脱, 自己将自己紧紧地捆绑起来, 逃离了亲情, 背叛了友情, 陷在爱情的深渊里无法挣脱。因为她的坚持固执、孤注一掷, 因为她那偏执狂般的激情, 使他们的爱陷入了爱到不能爱的僵局, 当作家R朦胧中意识到这伟大的爱情时, 一切的一切都已生死两茫茫……

2.2守望者的柔情

钟雨也承受着因爱带来的困惑。她也为爱挣扎, 为爱反叛, 最后还是败下阵来。但她虽败尤胜, 与陌生女人不同, 她是基于责任、道德而自愿放弃最爱。与陌生女人一样, 钟雨对自己所爱的对象也是充满了崇拜之情, 她曾宣称 :“要是她不崇拜那个人, 那爱情准连一天也维持不了”。 7虽然没有明说, 但从字里行间, 我们感受到钟雨的恋爱对象老干部也真真正正地爱着她, 他们的爱是双方的。笔记本和那套《契诃夫小说选集》见证了他们的爱, 他们的心是时时刻刻相通的, 无时无刻不惦念着对方。为了能从汽车的车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脑勺, 她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 ;听到他在台上做报告时的咳嗽声, 咳在耳边, 痛在心里。而他呢, 为了看她一眼, 天天从小车的小窗里望穿秋水般地瞧着流水一样的自行车, 操心着她的那辆自行车好使不好使 ;像热恋中小男孩一样的悄悄来到她家的附近, 只不过为了从她家的大院门口走趟。两人近在咫尺, 却永远走不近, 明明相爱却得装成陌路人。与陌生女人想尽一切办法让作家R认识她的爱相比, 钟雨与老干部的爱更具纯洁与忍耐色彩。

3、乌托邦的毁灭——悲剧原因的比较

无论是陌生女人还是钟雨, 尽管都经历过执著而痛苦的追求, 但从世俗意义来说, 她们是失败的。陌生女人与钟雨, 一个竭尽全力编织爱情之网, 一个则耗尽心血浇灌爱情之花 ;一个爱得热烈、绚烂, 向爱而生, 为爱而死 ;一个爱得深沉, 爱得质朴, 在爱情中重拾人生的价值, 在期盼中获得了爱的永恒。造成这两种爱情风格迥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下将对此进行分析。

3.1创作背景不同

作家的创作会往往都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不同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作品不同的审美内涵。创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西方正在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形形色色的颓废思潮蔓延, 人们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与心灵寄托, 茨威格借陌生女人对真爱的不舍追求, 批判了当时人们的颓废、虚无的观念, 意欲在战争的荒漠上建造一座寄托其人道主义情怀的精神小殿。而同生在20世纪的钟雨却刚刚经历了“文革”这场空前的浩劫, 国人惊魂未定。张洁借钟雨的遭遇控诉了当时的禁欲时代, 喊出了“爱”心声, 那么到底该如何结束婚姻与爱情相分离的局面?以此呼唤人们重新思考爱与现实婚姻的关系, 呼唤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

3.2人物性格的不同

在人物性格方面, 陌生女人没有崇高的理想, 有的只是直觉和感性认识。陌生女人的生活环境是贫穷而冷漠的, 作家R的到来使她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所以她一直强调她的一生是从认识作家R开始的。她跟作家R之间的距离始终没有消除, 这种距离不仅仅是作家R经常出远门所带来的“时空距离”, 还有心理距离、文化距离。尽管最终她通过自己的姿色进入了上层社会, 离作家R只有咫尺之遥, 但实际上她与作家R的距离却是越拉越大。我们可以看到, 陌生女人在作家R的身上找到的不仅仅是她的爱情, 还有她全部的人生信仰, 她企图在作家R的身上找到另一种生活的方式。

钟雨是一个作家, 她优雅、淡泊, 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社会地位, 虽然她深深地爱着老干部, 但爱情并不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与目的。在年轻的时候, 因为不明白自己的追求, 离异后, 她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与一位有妇之夫的老干部产生了爱情, 而老干部在很早的时候, 由于对朋友的道义而与其女结合。由于道德与责任的限制, 钟雨和老干部只好把这颗爱的火种深埋。钟雨的生活中不仅有爱, 更有社会责任, 钟雨严格地分清了社会责任与个人情感的界线, 为他人的幸福而割舍自己的爱。她把情感封存在心底, 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希冀着与老干部在天国的相遇。

3.3中西文化的不同

文化对于作家、作品的影响, 或隐或现的存在着。本人着重分析中西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念对的两位女主人公爱情命运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 中西价值观念的差异在于西方人求“真”, 而中国人崇“善。”陌生女人和钟雨都是痴情之人, 一个沉默不语, 而沉默到一定程度时又疯狂爆发 ;一个极富韧性, 彼此千百次的呼喊却能藏而不露。中国人崇“善”, 这使得中国人很注重外部意志, 常常为了外部意志牺牲自我意志。《爱, 是不能忘记的》尽管通篇都在谈“情”谈“爱”, 爱得死去活来, 但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传统文化的熏陶、固有的价值观念的影响等, 使他们的爱情“发乎情, 止乎礼仪”。

司汤达在《爱情论》中说 :“爱情像发高烧, 它的来去, 都不受意志的控制。”8这两段不受意志控制的爱情燃烧了一生, 耗尽了她们一生的能量。两颗为爱而燃烧的灵魂为我们描绘了爱情的巨大魅力, 体会到了被爱煎熬的痛苦与痛苦中的幸福。在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爱, 是不能忘记的》比较过程中, 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两部作品的异同之处, 也体会到了中西两种不同的爱恋模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审美效果, 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林咏.幽谷蝴蝶与烈火灯蛾——论《洛丽塔》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宜宾学院学报, 2006.

[2]张慧.新时期婚外恋题材小说对人性书写的多维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王爱华.张洁作品中的“爱”的主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

[4]侯学标.我爱你, 但与你无关——解读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爱情观[J].电影评介.2007.

[5]卜懿.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6]周志雄.中国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

[7]郭宝峰.被解构的爱情神话——张洁小说人物形象论述[D].广西师范大学.2007.

与命运抗争作文 篇3

凤凰卫视新闻女主播刘海若在英国的火车出轨事故中不幸受了重伤。在英国医生被判断为脑死亡后,中国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峰大夫联合其他内外科医生用回天之力把刘海若从生死边缘扯回来了。刘海若凭着强大的意志力,苏醒了。

虽然受到命运的迎头痛击,但她依然毫不气馁,使身体及大脑机能极速康复。

是的,如果每个人在面对困难和厄运时都能有如此大的勇气去坚持,那么,再也没有闯不过的难关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过磨难,经受痛苦,在不幸中的成长也可以化作精神财富。

迎着风雨,洗刷俗世的怯懦用苦难去磨砺自己,练就一份不死的坚强。

张海迪坐在轮椅上40多年,长年与疾病斗争的日子使他很疲倦。而她却支撑着麻木的身体,我觉得自己是倒在一片几乎被炸平的阵地,我就要死了,但就是死,我也要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于是我又强迫自己写下一行行模糊的字迹,一直写到天亮。――张海迪在《生命的追问》中写道。

她就这样鼓舞自己,是一份用生命写作的壮丽豪情!

闯过了一个难关,人生就往上跃进一级。生命就在这风雨中的勇敢与坚强变得愈加高贵。

表达与命运抗争的名言 篇4

这本书写了鲁滨孙有航海的念头,父母如何劝说他也不听,他没有经过父母亲同意便随着一艘船离开了家。谁知他们的船却被风暴袭击,只有鲁滨孙一人幸免于难。鲁滨孙流落孤岛,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他建造房间、畜牧养羊、制作衣服和食物、播种小麦,甚至救了野人星期五,成为自己的仆人,和他一起生活在这孤岛上,最后一艘船只经过,鲁滨孙终于回到了思念已久的祖国!

鲁滨孙刚来到孤岛,是绝望的,他称这个岛屿为“绝望岛”,他认为在这里没有存活的机会了,便把遇难的船上的食物和用品全部搬了下来,并外出打猎;看到丢弃的小麦糠竟发出了芽并成熟,他开始了种地,并用小麦和面粉做面包;当发现火药可能不够,便开始了畜牧…..终于,他和星期五一起回到了英国。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鲁滨孙没有去船只上搜集物品,只是绝望的祈祷,他会活下来吗?如果他不去打猎,只是靠着在船上搜集那些食物充饥、生活,他能生存吗?如果他不养羊,等到火药用完了,他又会怎样?我相信,答案都是一样的,他不会活下来。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生存了下来,他靠着自己坚强的意识,执着的信念,终于活了下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初中生新学期竞选班长演讲稿下一篇:英语求职面试轻松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