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伦理与法规学习心得(共5篇)
通过20世纪60年代萨立文诉《纽约时报》知道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判决,同时也确立了美国日后的媒体诽谤之确立的重要法律原则。对比国内的政府对媒体诉讼案例我们深知我们还有好多路要走,在保障媒体的言论自由方面任重而道远。
一、对于言论自由我的理解是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观点 2.可以不接受强迫的某一主张 3.个人表达观点可以传播 4.需要有信息的知情权
5.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想知道的信息 例如
①
国外媒体报道
②
有权知道公众利益有关信息
③
对于政府我们需要的是信息公开
对于斯诺登事件我认为政府侵犯公民的隐私权,政府的言行应该有明确的界定,而且要有一定的透明。
但是这种自由似乎又与国家安全
社会秩序
他任何合法权益
还有也一些特殊群体的保护
存在一定的矛盾
过度的透明是否会发生社会不稳定(这个不是主要问题我是这么举得,透明才能更加体现政府的为人民服务的初衷,社会 国家才更具凝聚力,不透明致使信息传递的滞后于谣言,进而抹灰了政府,你限制多了,管的多啦,自然而然也成了”冤大头“)例如
藏独
今年的一些恐怖袭击(对于这一群人,不能完全靠镇压,我认为应该两手抓,不仅要严厉打击,而且要教化他们,提高这个地方的整体素质,解决他们基本的生活问题让他们不要受到蛊惑-发自内心)
只是希望国家能出台切实保障媒体自由的法律法规,进而更好,更大范围的监督社会监督政府官员,也就不会有官官相互勾结,民意无法的到反映,个人的权利被回事,成了法律的一纸空文,不惧法律效力。
同时也给我们里面即将从事记者职业的朋友敲响了警钟,多少钱能拿且不犯法,暗访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在维护公共利益时候如何才能避开对采访者过度伤害,如何怎么去暗访才能做一个成功的案例。
当然也知道了与我们切身利益有关的知识;例如转发微博大于500(假的微博`微信-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
之前有同学转发了用地方歧视字样的新闻,下面朋友留言就会有提醒慎重转发(套用流行语就是“且转且言”)
对于老师上课
我觉得这门课更多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老师一直讲解案例和理论知识那些东西都是死的,而如果加入学生或者一个小组最近一直关注某一事件
就关注的事件本身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讨论应该效果更好。(当然同学们还需要多多配合;不能以应付差事而完成任务)
对如老师的内容上 我们组认为多多取用最新的最近发生的事件进行剖析
这样的好处出就是 同学们会就得它离我们很近
而且大家都会有所关注
关键词:自由,自律,伦理,法规
可以说, 当各种媒介摆在人们的面前, 让人们评价哪种媒介最能使人感受到言论自由时, 网络, 几乎会是人们的不二选择。但是在我们享受所谓的“自由”的同时, 却也不得不接受很多随之而来的问题。
一、网络的“自由”与人的自由
网络的产生, 可以说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大信息量的交流平台。而随着网络事业的羽翼逐渐丰满, 其高效快捷等优点将人类真的推向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而各种网络服务的产生, 更是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类似与“天涯”这类的贴吧, 可以说很多时候将一些传统媒介的记者想要报道又不敢报道的新闻公之于众, 也可以让很多平日敢怒不敢言的人使用一些网络的“昵称”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然而, 正是“昵称”或是“注册名”这样的屏障使得“自由”离我们越来越近, 其实我们感到的却是越来的越不自由。当人们自己创生的言论充斥在网络当中, 人们不在以为自己是自由的, 因为自己有意无意之中会被自己左右的信息所束缚, 真假的问题我们可以不考虑, 单就信息的总量来看, 它们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利维坦”, 使人不得不有所畏惧。也就是这样, 当人们以为自己获得“自由”之时, 其实自己已经成为了网络上的一个“结点”, 在人类游戏着网络的同时, 其实也就是在游戏自己。
其实真正的自由, 更多的是指意志的自由, “也就是说, 人的意志是可以自由地决定人的行为, 无论这种行为表现为外在的身体活动, 还是表现为内在的思维活动, 总之, 人们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而行动。” (1) 而按照康德先生的观点, 还可以划分为两种自由“在康德看来, 自由其实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消极自由的层面, 另一则是积极自由的层面, 前者指的是意志能够不受各种外在干扰的状况, 后者则是进了一步, 即意志不但不受外在的干扰, 而且还能服从和遵循道德法则而行动。真正的自由既不是意志想做什么就可以无阻碍地做什么的任性, 也不仅仅不受外在干扰, 而是意志完全排除各种经验的和感性的动机而服从理性的指导。” (2)
所以, 当理性在网络的“游戏”中有所丧失时, 人们以为自己很自由, 其实那是真正的不自由, 在此时, 我们应该呼唤道德或是法律来唤起人类的理性, 从消极的“自由”中解脱, 回到真正的积极自由中来。
二、法规与道德约束同网络“自由”的矛盾
因为长期以来, 人们都将“自由”理解为“没有任何阻碍”, 所以法规与道德律令等相关约束, 天然地与“自由”存在着矛盾, 而相比较于道德的软约束而言, 法律的刚性约束会使矛盾更为突出。
于是, “律令”与“自由”的矛盾更集中表现为:法规的刚性和意识形态的弹性的矛盾, 法的稳定性和舆论导向的随机性的矛盾。
这里我们可以从身边寻找到很多的实例, 比如在“天涯”论坛开始限制单个用户名的发帖数量与单帖字数时, 就有很多的网友表示打算离开“天涯”, 甚至发出“天涯”已经不再有过去的精神, 自己只有重新寻找自己的家。
而“天涯”限制发帖数量的做法, 还只是一个网络媒介的“规定”, 其影响性已经是比较广泛, 比如使用Google或者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搜索, 可以搜到相关信息有二三十万条。我们一方面惊叹于“天涯”的影响的同时, 也要感慨一下网民对于这样的“规定”的敏感程度。
而其实限制单个用户名的发帖数量, 以及单个帖子的字数的是希望在服务器能承担的负荷不变的情况下, 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言论。这种“规定”事实上还是比较温和的, 而在前不久的各种媒介都炒得沸沸扬扬的就是“网络实名制”“博客实名制”的相关法令的出台。
与“贴吧限制发帖数量”相比较, “对某法令是否应该出台的讨论”其实从行为角度本应该是更为温和的, 因为还没有什么真正实质性的行动在进行。但是为何相关法令出台的讨论为何使人的神经更为紧张呢?其实这就是“律令”天然的强制性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尤其很多时候, 人们之所以去选择网络, 就是因为其间的限制少, 或者说天然的屏障比较值得信任。当法律以其强制力的身份出现时, 网络似乎不再是所谓的自由的家园。
然而, 很多的矛盾出现有着其必然性, 如前文论述, 对于“自由”的误解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 其实人们天然对于网络的误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网络本应是人类交往的媒介, 并不天然应该成为法律或道德律令的盲区。
三、寻找“自由”与“自律”之间的合适维度, 帮助网络健康地发展
应该说, 各种律令, 都本应该天然是人类内心诉求的“外化”, 只是相比较于“道德律令”而言, “法律”已经到了“物化”的阶段。
从卢卡奇和马克思的理论中我们了解到, “物化”本身是正常的现象, 只是在“物化”过度的时候, 有可能成为“异化”, 也就是说人类本身反而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否定。而谈到“否定”, 人们就会很自然地和“惩罚”“惩戒”所联系, 于是自然地害怕有些法律会成为“异化”的产物。
这种担心本身可能是有道理的, 但是前提是人类自身至少要在“道德律令”所保有的范畴中时, 法律的力量却限制了我们的行为。因为一般认为, 法律的要求其实就是道德的最低要求, 如果在道德的规范中人能够正常生活, 而在某些法律的范畴中就要遭到“惩罚”, 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对这样的法律本身进行批判。
但是就目前的相关于网络上的人们的行为而言, 说我们在网络上已经完全可以恪守道德底线还是相当的不合乎实际的。毕竟, 网络正常运行时, “暗箭伤人”的事情我们很多人做过, 在自己的身上也会饱受其害;网络非正常运行时, 在一些比较高明的黑客的面前, 人们更是在自己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伤害。
所以说, 目前的我们本身并没有在一个合适的维度中去看待与网络相关的法令, 也就是说, 很可能是我们自身位置的问题使得我们看待某些规定, 某些约束与限制时, 有着不大好的心理状态。
当然, 这并不是说法律的设定就可以为所欲为, 而是说法律的设定更需要有相应的原则, 道德的约束也要有更为合适的方式。
而在笔者看来, 确定在“自律”与“自由”之间这样的维度, 来解决现今的问题主要方向。而所谓的“自律”与“自由”之间, 就是指在两者的内涵方面融入对方, 而并非是寻找二者的中间地带。
前文已经强调, 真正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既不是意志想做什么就可以无阻碍地做什么的任性, 也不仅仅不受外在干扰, 而是意志完全排除各种经验的和感性的动机而服从理性的指导”;而自律, 则是自我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约束。那么我们可以知道自由与自律之间的维度可以表述为:按照“真正的自由”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而这样, 可以将“自由”的基本内涵保留, 同时将法令中的“律令”作用融入其中。这种制定和推行法令的方式类似于道德教育, 而不同之处就是, 这样的教育更多的是从人们自身的需要出发, 并告知人们如何才会满足这样的需求。
那么将“自由”与“自律”相结合的维度成为形成和推行法令的出发点和观察维度, 是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尤其是网络法规与伦理问题的重要方式。
结语:
“按照‘真正的自由’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也就是“自由”与“自律”的内涵的真实结合, 这样的做法, 其实就是将“真正的自由”作为“自律”原则。这样不是“自律”在限制“自律”, 而是“自律”将以“自由”作为基本的准绳。
当人们的广泛需要, 不是受到其他的东西限制, 而是以准则来限定约束自己的东西, 很多的事情做起来都会游刃有余。比如我们今天所探讨的网络法规与网络伦理的问题, 我们将“真正的自由”作为法律或是道德律令的原则, 也将会使得很多推行工作更为轻松。
当人类自身的需要, 成为律令的出发点, 成为一切约束的准绳, 这样无论是温和得像道德律令, 还是冷酷得像法律的约束, 应该都可以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出版社2001年版
[2]张传有著.《伦理学引论》,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张文显主编.《法理学 (第三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江国化著.《宪法哲学》, 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5]马克思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法: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即人类社会用来指导约束社会上各种个体与群体的一套行为规范
2.法与政策:政策是指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和任务
而规定的行为准则,即关于行动方向和原则的指导性·规范性的规定。法是政策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法在政策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法是成熟稳定的政策,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政策
3.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是一整套严密的人民司法制度,包括检察制度·审判制度·侦查制度·监狱制度·司法行政管理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律师制度·公正制度·国家赔偿制度等
4.新闻传播法规:
广义: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识的,用以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规范与规章等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狭义: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5.报刊出版禁载内容管理: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完整的,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宣扬邪教迷信的,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6.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素:
(1)行为人实施了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2)行为人传播了内容直接指向受害人
(3)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确有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的事实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7.新闻传播与司法的关系:一致性,矛盾性,必要性
8.媒介审判: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的后果两大负面影响:一是亵渎了法治原则,虽然不能真正代替现实生活中的司法审判程序,但能够制造和引导一种众情激奋的舆论氛围,二是导致新闻传播媒体角色错位
9.司法审判:
10.新闻传播机构活动受法律规范外还受相应的国家及地方机关行政手段调控,对新传机构与媒体实施行政监管的中央机构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总局,批准登记制是我国新传事业实行行政管理的手段
11.外国常驻记者是指外国新闻机构派驻中国6个月以上,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外国短期采访记者记者团到中国采访,应向中国驻外使馆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到中国使领馆办理签证
12.台湾记者始于1987年9月到大陆采访,首派《自立晚报》徐璐·李永得
13.广播电视播出程序监管:
(1)设台的主体资格确认(2)登记事项变更规定
(3)频率的指配规定(4)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体资格确认 14记者站:新闻机构根据新闻采访业务的需要,在其登记地以外地区设立的从事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派出机构。
设记者站的主体:持有报刊出版许可证,有新闻采编业务的报社和新闻期刊报
15.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与报道:新华通讯社权威性真实性准确性
重大政务新闻:(1)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决定(2)重要文件(3)重要会议新闻
(4)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活动(5)中央领导人同外宾会见,会谈时发表的涉及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谈话(6)重要人事担任(7)领导人去世
16.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包括:现任或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
17.新闻发言人:指国家·政党·团体任命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主要职责是在某一定的时间内就某一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18.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1988年,成为世界上唯一对地震新闻与消息发布实行法制化管理的国家 1988年8月9日国务院批准,国家地震局颁布《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 1995年2月11日国务院公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次年4月1日起实施 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防震减灾法》
1998年1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废除1988年规定的2008年12月27日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19.1979年1月28日,上海《解放日报》率先恢复刊登商业广告。29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个电视广告“参桂补酒”以及第一部由外商提供的瑞士雷达表电视广告片。
1994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20.广告发布原则:真实·合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特有)
21.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除特定规定外分三级:绝密(不超过三十年)·机密(不超过二十年)·秘密(不超过十年)
22.新闻出版单位保密制度:
(1)自审与送审相结合的保密审查制度
(2)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
(3)采访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批准制度(4)新闻发布制度
23.新闻侵权行为:指新闻媒体好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特点:(1)从形式,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以名誉权和隐私权为多
(2)从传播方式,广泛性和迅速性,覆盖面和实效性是新闻媒体追求的两要素
(3)从后果,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构成要素:(1)有侵权内容的新闻作品已经发表(2)行为的违法性
(3)新闻作品有可指认的对象(4)新闻传播媒体和新闻作者的过错
24.新闻侵害名誉权:名誉是关于公民或法人品德才能信用等的一种社会评价,有社会评价·客观·人格价值评价的特征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 构成要素:(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
(3)损害事实的存在(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25.新闻侵害隐私权:隐私权是指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第一个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构成要素:(1)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的存在(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
(3)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出现(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26.抗辩事由:指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指控和请求,提出一切有关免除或者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
27.曾格案: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在其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三原则:
(1)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不是诽谤
(2)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
(3)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煽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团作出裁决,不能由法官个人决定
28.1966年,第一部《信息自由法》 美国政府信息对外开放的里程碑
1789年8月《人权宣言》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法律文件 《塞尔新闻法》废除了出版预审制·保障金制·印花税制
29.1895年甲午战败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 《请定中国报律令》第一次提上议程 清政府新闻传播法规:1906.7《大清印刷物专律》
1906.10《报章应守规则》1907.9《报馆暂行条规》1908.3《大清报律》1911.1《钦定报律》另外《著作权章程》《清新刑律》
清末新闻传播法制的评价:
进步性:(1)初步建立了新闻传播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初步确立了言论出版自由
(2)确立了一系列有进步意义的新闻传播法律制度
局限性:(1)各项新闻传播法制虽然采取了西方现代新闻立法的形式,但其目的却始终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2)清末新闻传播法制对新闻自由保护具有很大的局限
30.新闻统制:就是在“党化新闻界”“以党治报”为出发点,根据各种新闻法令和条例建立各种新闻检查制度和各种新闻检查机构,对新闻传播业进行严格控制
31.中西方新闻法的比较:
(1)西方法治与中方人治差异
(2)西方国家法制与中方执政党纪律的作用差异
(3)西方保障新闻自由与中方管理新闻事业的侧重点差异
启示:(1)尽管出台专门的新闻法,并构建以新闻法为核心的教完善的新闻传播法律体系,具体保障新闻新闻自由和自由权的滥用
(2)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公民的权利为侧重点,不应该媚权媚富媚名,应该保证司法的公正
人生很深奥,关于人生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我也一样,总是试图寻找人生的真谛。我想,在伦理学与人生课堂上学到的幸福与快乐的辩证关系将会给我的人生指明一条正确的方向。
快乐和幸福都是心理需要的满足状态的体验,快乐是低层次的,幸福是高层次的。快乐是简单的,幸福是复杂的。孩子有快乐体验,成人有幸福体验。快乐的感觉是微笑,幸福的感觉是美好。快乐体验比较容易,幸福体验却不容易获得。比如性就是快乐体验,但是真正的爱情才有幸福体验。金钱可以有快乐体验,但是富有才有幸福体验。占有可以得到快乐体验,但是付出才能够得到幸福体验。
快乐是物质的,幸福是精神的。快乐是非社会关系的,幸福是社会关系的。快乐和吃、穿、用的满足有关系,幸福和家庭、婚姻、理解有关系。毒品能够给人快乐,但是不能够给人幸福。快乐需要自己去体会,但是幸福可以幸福着别人的幸福,幸福着别人的快乐,像孩子快乐,恋人快乐,友人快乐,可能就是自己的幸福,甚至 自己还痛苦着时。当然快乐多时,幸福可能多些,也可能少些,甚至没有幸福。但是幸福多的人,快乐一定就多。快乐时不见得能够忍受痛苦,但是幸福时,可以忍 受许多难以忍受的痛苦,甚至为了幸福可以牺牲许
多。
快乐和钱一定关系,幸福和钱的关系不大。因此花钱可以买到快乐,但是很少能够买到幸福。现在许多人富裕了,快乐了,但是幸福却越来越少。这些和人际关系问 题有关系,和人际压力,信任下降,感情淡莫,婚姻危机等有关系。许多人因为人生失败,放弃了对幸福的追求,甚至想用快乐来代替幸福,结果发现是困难的,甚 至发现这样的快乐带点痛苦无奈,是外表快乐而内心痛苦。因此快乐是可以伪装的,但是幸福伪装起来就困难了,这些人的快乐微笑多少有些变
形扭曲。
快乐是暂时的,容易忘记,瞬间刺激。幸福是永远的,达到永恒,长久回味。因此,快乐需要不断刺激才能够重复,甚至需要不断加强刺激才能够保持,就象毒品一 样需要增加剂量。但是,幸福更多的需要心去体验,去体味,去感受。那有回忆的幸福,瞬间的目光,轻轻的接触,温暖的语言,发黄的照片,都能够得到幸福感,是那么神奇美妙。因此,快乐需要不停地对外索求,才能够满足欲望,甚至犯罪不惜。而幸福需要不停对内感受,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付出。
从大小来看,快乐是由某种需要或欲望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的情感,而幸福则是有那种根本性的,总体性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感。快乐总是即时的,间断的,它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幸福则是持久的,连续的,深沉的,来之不易去之也不易。作为一个人,他是受不了整日沉浸在快乐而热烈的气氛中的,因此,快乐不能作为一个人追求生活的目的,也不能成为生活的本身,而只能作为生活的调剂。我们常说“祝你节日快乐,祝你一生幸福”,而却不说“祝你节日幸福,祝你一生快乐”,事实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幸福和快乐的大小关系,那就是幸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快乐却是瞬时的。从层次上看,快乐是单一的,而幸福是丰富的,多层次的,追求快乐是人趋乐避苦本性的自然倾向,比如在几天没有吃饭的情况下,能够吃上一顿馒头是快乐的。因此,对快乐的追求和获得往往就有自发性,盲目性,道德的,合法的对快乐的追求固然就是合情合理的,而非道德的,不问手段的方式也可获得快乐;但是,对幸福的追求是经过人的理性思考,和选择确定的,也可以说是人的社会本性的客观要求,因此,对幸福的追求也往往具有自觉性,比如有的人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锻炼身体,而有的人却想,在家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多好啊,何必去受罪呢?但是,前者却是有着对幸福的理解,而后者有着对短
暂快乐的向往。
另外,从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方面来看,快乐未必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比如,饱餐一顿,暴饮暴食,吸毒,连夜上网,有些人正在做着这些事情,感觉到了快乐,然而,这些最终带来的是痛苦和麻木;而幸福去一定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它意味着生存和
发展的价值追求。
一、《广告法》中第二条
广告法所称的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二、《广告法》中第二十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之间在广告活动中应当依法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广告的政府监督管理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章
一、《广告法》中第七条的九项规定(违反此条的广告为违禁广告)1 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八条规定: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和广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十条规定:国徽及其图案不得用于商标和广告
2010年由政协委员呼吁制定《国歌法》 2 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 3 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4 不得妨碍社会安定和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 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6 不得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 7 不得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8 不得妨碍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 9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这一项规定是指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况。争对很多新兴出现的不
良广告行为,有关部门制定的法规
① 禁止发布将人民币变相作为奖券的广告
② 严格控制评比类广告
③ 禁止发布移民广告
④ 对赞助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的企业,在广告宣传中不得使用“指定产
品”
⑤赞助体育活动企业必须规范广告用语
⑥禁止有奖销售价值超过5000元的广告宣传
二、《广告法》第八条至第十三条规定的内容 第八条: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由于儿童群体接受信息的特殊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对儿童广告做了相应的规
《广告审查标准》
第三十七条 儿童广告,是指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
第三十八条 儿童广告必须有益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儿童优秀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品德。
第三十九条 不适于儿童使用的产品的广告,不得有儿童参加演示。
第四十条
针对儿童宣传的广告,应当进行浅显的、能够为儿童正确理解的描述。
第四十一条 广告中出现的儿童或家长,应当表现为具有良好行为或态度的典范。
第四十二条 不得发布下列儿童广告:
(一)有损儿童的身心健康或道德品质的;
(二)利用儿童给家长施加购买压力的;
(三)影响儿童对长辈和他人尊重或友善的;
(四)影响父母、长辈对儿童的言行进行正确教育的;
(五)以是否拥有某种商品使儿童产生优越感或自卑感的;
(六)儿童模特对宣传的商品的演示超出一般儿童行为能力的;
(七)表现不应由儿童单独从事的某种活动的;
(八)可能引发儿童任何不良事故或行为的;
(九)利用超出儿童判断力的描述,使儿童误解,或者变相欺骗儿童的;
(十)使用教师或儿童教育家、儿童文艺作家、儿童表演艺术家等名义、身份或形象的 广告行业的有关规定
1996年由中国广告协会制定的《广告宣传精神文明自律规则》中对“儿童广告”做
了明确的规定
第八条 广告应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儿童使用的产品或者儿童参加演示的广告,必
须注意儿童优秀思想品 德的树立和培养;广告中出现的儿童和家长形象,应
表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不得出现下列内容:
(一)利用儿童给家长施加压力
(二)儿童对长辈和他人不尊重、不友善或有不文明举止
(三)以是否拥有某种商品而使儿童产生优越感或自卑感
(四)利用超出儿童判断力的描述,使儿童误解或变相欺骗儿童或其他消费者
(五)表现不应由儿童单独从事的某种活动
(六)画面出现青少年及儿童吸烟、饮酒形象
国外有关于儿童广告的规定
加拿大的《广播电视儿童广告准则》规定不得利用为儿童所熟悉的、儿童节目所特有
的木偶、人物和角色(包括卡通明星)或通过其特有的声音称赞、推销产品,以及以某
产品作为奖励或服务
瑞典1991年颁布法律全面禁止12岁以下儿童的电视广告。
匈牙利禁止儿童广告 第九条:
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
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有表示的,应当清楚、明白。广告
中表明推销商品、提供服务附带赠送礼品的应当标明赠送的品种和数量 3 第十条:
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
表明出处 第十一条:广告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的,应当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未取得
专利权的,不得在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
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做广告
专利种类:
发明专利:
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保护期是
20年
实用新型专利: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凡是产品结构、形状或者结构和形状相结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是10年
外观设计专利: 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
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保护期是10年 5 第十二条: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
《广告审查标准》(试行)对于对比广告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 比较广告应符合公平、正当竞争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 广告中的比较性内容,不得涉及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或采用
其它直接的比较方式。对一般性同类产品或服务进行间接比
较的广告,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和证明
第三十三条 比较广告中使用的数据或调查结果,必须有依据,并应提供国家
专门检测机构的证明
第三十四条 比较广告的内容,应当是相同的产品或可类比的产品,比较之处
应当具有可比性
第三十五条 比较广告使用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应当准确,并且能使消费者
理解。不得以直接或影射方式中伤、诽谤其它产品
第三十六条 比较广告不得以联想方式误导消费者,不得造成不使用该产品将
会造成严重损失或不良后果的感觉(安全或劳保用品除外)6 第十三条: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
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与其他
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三、对药品的具体规定 1 不得发布广告的药品
(1)麻醉、精神、毒性、放射性药品
(2)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3)军队特需药品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明令停止或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药品批准试生
产的药品 关于处方药发布广告的规定
处方药可以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发布广
告,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不得
以赠送医学、药学专业刊物等形式向公众发布处方药广告 3 药品广告必须标明的内容
(1)药品广告的内容以批准的说明书为准
(2)药品广告中必须标明药品的通用名称、忠告语、药品广告批准文号、药品生产批准
文号;(处方药广告的忠告语是:“本广告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非处方药广
告的忠告语是:“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3)药品广告必须标明药品生产企业或者药品经营企业名称,不得单独出现“咨询热线”、“咨询电话”等内容
(4)非处方药广告必须同时标明非处方药专用标识(OTC)4 特殊内容规定
药品广告中涉及改善和增强性功能内容的,必须与经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或者功
能主治完全一致。电视台、广播电台不得在7:00—22:00发布含有上款内容的广告。
—
—《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第九条
四、烟草广告的规定
2011年1月起,中国全面禁止烟草广告及相关的促销赞助活动。
五、酒类广告的规定
酒类广告发布时间数量和版面的限制: 电视:每套节目每日发布的酒类广告,在特殊时段(19:00—21:00)不超过二条,普通时段
每日不超过十条 广播:每套节目每小时发布的酒类广告,不得超过二条; 报纸、期刊:每期发布的酒类广告,不得超过二条,并不得在报纸第一版、期刊封面发布。
——《酒类广告管理办法》第9条
(特例:自2000年1月1日起,对低度发酵酒(葡萄洒、水果酒、黄酒等)的广告不再实行发布数量、时间、版面的限制。)——《关于对低酒度发酵酒广告发布的规范意见》
六、食品广告的规定
禁止发布母乳代用品的食品广告
我国在1995年出台了《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禁止经营者对6月龄之内的配方奶粉、配方食品、饮料及奶瓶、奶嘴等母乳代用品进行促销,包括赠送产品、样品,减价销售、以促销为目的向医疗机构提供赞助;禁止发布母乳代用品广告和宣传信息。
七、房产广告的规定
广告中涉及房地产项目评价的内容应遵守以下标准 不得含有风水、占卜等封建迷信内容,对项目情况进行的说明、渲染,不得有悖社会良好
风尚 不得出现融资或者变相融资的内容,不得含有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近期出现的产
权式酒店的广告如“N种投资方式,10%的固定回报”、“四星级酒店,10年回租,9%年租
金收益”)涉及资产评估的,应当表明评估单位、估价师和评估时间 不得含有广告主能够为入住者办理户口、就业、升学等事项的承诺。(我国有所谓的“购
房入户政策”,杭州市在2006年3月通过了购房入户的政策。)
第三章
第一节 广告经营许可制度
一、广告经营许可制的概念 广告经营审核制度,是广告的市场准入制度。广告业在我国被认定为: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特殊行业。3 从事广告经营,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条件。相关法规:《广告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5
年1月1日施行——对比之前的有关法律,广告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
二、广告经营许可管理的具体规定 申领对象(不是广告公司,却想经营广告业务的)
(1)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
(2)事业单位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进行广告经营审批登记的单位
——《广告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2条 2 申领条件
(1)具有直接发布广告的媒介或手段
(2)设有专门的广告经营机构
(3)有广告经营设备和经营场所
(4)有广告专业人员和熟悉广告法规的广告审查人员
第二节 广告审查制度
一、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审查程序性规定 1 审查机关:
本行政区域内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 2 药品广告的申请程序
(1)填写《药品广告审查表》并附与发布内容相一致的样稿(样片、样带)
(2)提交下列证明8个文件
①申请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②申请人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③申请人是药品经营企业的,应当提交药品生产企业同意其作为申请人的证明文件
原件
④代办人代为申办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应当提交申请人的委托书原件和代办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等主体资格证明文件
⑤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含《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复印件、批准的说明书复印件和实际使用的标签及说明书;
⑥非处方药品广告需提交非处方药品审核登记证书复印件或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⑦申请进口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应当提供进口药品代理机构的相关资格证明文件
的复印件
⑧广告中涉及药品商品名称、注册商标、专利等内容的,应当提交相关有效证明文
件的复印件以及其他确认广告内容真实性的证明文件 3 药品广告的审查程序
(1)初审 药品广告审查机关收到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申请后,对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法
定要求的,发给《药品广告受理通知书》。
(2)终审 药品广告审查机关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并依法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对审查合格的药
品广告,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
(3)备案公告 对批准的药品广告,药品广告审查机关应当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备案,并将批准的《药品广告审查表》送同级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备案。对批准的药
品广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予以公布。
(药品广告审查批准文号的有效期是1年,有效期满后想继续发布的,应当在期满前2
个月向原审查机关重新提出申请)4 异地审核的程序
第十二条 在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和进口药品代理机构所在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告
告 发布药品广告的(以下简称异地发布药品广告),在发布前应当到发布地药品 广告审查机关办理备案。
异地发布药品广告备案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药品广告审查表》复印件;
(二)批准的药品说明书复印件;
(三)电视广告和广播广告需提交与通过审查的内容相一致的录音带光盘或
者其他介质载体。
对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提出的异地发布药品广告备案申请,药 品广告审查机关在受理备案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给予备案,在《药品广审查表》上签注“已备案”,加盖药品广告审查专用章,并送同级广告监督管 理机关备查。
备案地药品广告审查机关认为药品广告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应当填写《药品广 告备案意见书》,交原审批的药品广告审查机关进行复核,并抄报国家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原审批的药品广告审查机关应当在收到《药品广告备案意见书》 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意见告知备案地药品广告审查机关。原审批的药品广
审查机关与备案地药品广告审查机关意见无法达成一致的,可提请国家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裁定。
——《药品广告审查办法》
二、农药广告的审核机关 农业部:通过重点媒介发布的农药广告,境外生产的农药广告。2 广告主所在的农业厅:其它农药广告。3 异地发布,须向广告发布地的农业厅备案。
三、医疗广告的审核机关 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厅):非中医的医疗机构的医疗广告。所在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的医
疗广告。
第三节 广告代理制度
一、广告代理制概念
在广告活动过程中,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介之间明确分工,广告主委托广告公司制定和实施广告宣传计划,广告媒介通过广告公司寻求广告客户的一种运行机制。广告公司通过为广告主和广告媒介提供双向服务的地位,在广告经营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广告代理制的历史 广告代理费的收费标准为广告费的15% 2 1870年 查尔斯·贝茨 第一家专业性广告公司 3 1875年 艾尔父子 第一家综合性广告公司 第四节
一、《广告法》中第二十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之间在广告活动中应当依法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广告道德模范
一、公益广告的定义
出于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对公益活动、公益事业、公益观念等进行传播、宣传的广告,它是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
二、公益广告月的主题
国家工商总局自1996年组织、开展主题公益广告月活动 1996年——中华好风尚 1997年——自强创辉煌 1998年——再就业、抗洪救灾 1999年——知识改变命运
2000年——树立新风尚、迈向新世纪 2003年——国防教育神州行 2005年——弘扬正气、倡导文明 2006年——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五章 广告法制体系与法律责任 第一节 广告法律制度
一、广告法律体系的构成 以《广告法》为核心
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为主体 以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特色
二、《广告法》的主要缺陷 《广告法》调整范围仅限于商业广告,回避了对公益广告等非商业广告的管理问题; 2 缺乏对新的广告形式和经营方式的规范,如网络广告、手机广告、电子邮件广告和媒介购
买等; 缺乏对与广告活动相关的社会组织如广告证明机构、调查机构的规范。4 处罚力度偏轻;
三、广告违法行为的种类 行政违法:行政主管单位或广告主或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履行广告法律法规规定的
义务或实施与广告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民事违法:广告活动中债的不履行和侵权行为;债的不履行:广告合同的当事人履行或不
完全履行、不适当履行广告合同约定的义务。侵权行为: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如
肖像、名誉等;财产权如专利、商标等。刑事违法: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实施的行为不但违反了广告法律法规,而且
触犯我国刑法应受刑法制裁的行为。
第二节 广告行政责任
一、广告行政处罚的情节 所谓广告行政处罚情节是指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施行行政处罚时,作为决定处罚轻重或减免
处罚所依据的各种情况。
(1)广告违法程度。一般依据广告违法行为的性质、次数、金额等情况,判断其违法程
度。
(2)社会危害性。一般根据社会对违法广告的反映、对消费者或其竞争对手造成的损害
程度、对社会风俗的破坏程度等因素来判断。
(3)主观恶意性。如多次、反复实施广告违法行为或无视监督机关的勒停,仍继续违法
行为,态度恶劣,拒绝配合调查等。依据广告违法程度、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意性,广告行政处罚分为:从重、从轻或免于处
罚。
从重处罚的情形包括:
(1)广告内容涉及政治性问题,有损国家尊严和利益的;
(2)广告内容虚假,损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或导致消费者大量投诉的;
(3)利用广告贬低竞争对手,给对方造成严重损失的;
(4)发布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的商品或服务的广告;
(5)违反广告发布程序,且内容同时违法的;
(6)多次因广告违法行为被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处罚,仍继续从事广告违法行为的。
属于从轻处罚的情形主要有:
(1)单纯的广告违禁行为,例如广告中使用最佳等绝对化用语,但广告陈述事项确实有
一定依据。
(2)单纯未标注应当在广告中标注内容的违法行为。例如广告涉及专利内容未标明专利
号,但广告主确实已取得专利广告证明文件的。
【新闻传播学伦理与法规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11-13
2022—2024新闻与传播专业真题11-03
新闻传播与新闻发言人方向在职研究生课程11-20
新闻传播学考研论文05-31
2024上海交大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07-05
新闻传播07-18
新闻传播实务论文06-30
新闻传播论文解析09-13
新闻传播考研热点讲解10-17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