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篇1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3、教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三、弄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发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发展: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话是贝尔在1876年成功发明的。他是怎么发明电话的呢?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互相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交流,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2、从这几件事情中,你觉得发明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教学建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1)引导抓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鼓励想像,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反馈: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2、指名反馈:从发明的过程中你觉得贝尔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坚持不懈、热爱科学、大胆想像、敢于实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说说电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2、集体交流、反馈。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篇2

一、在小学低年段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 培养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能力, 为进一步学好母语奠定基础。

2. 锻炼小学生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 能够组织语言能与别人进行 交流。

3. 培养小学生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 形成具备初步仪表礼仪口语交际 的能力。

表现在: ①姿态自然, 举止大方。站, 自然站正, 自然挺胸, 全身放松。说话时面带微笑, 不伸舌头, 不做鬼脸; ②用语恰当, 礼貌待人。

二、创设多种多样口语交际情境,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 设疑创设情境

教师要善于选择相应而合适的情境, 巧妙设计问题情境, 吸引学生积极动脑, 逐步深入地探索问题的实质, 主动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介绍, 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叫什么名字? 年龄、性格、爱好、就读学校及年级、自己最喜欢的人或事; 介绍家庭情况: 家在何处、全家有几口人, 分别是谁, 各在哪里工作或学习。讲的时候可以逐项训练, 再连起来完整地说。

2. 创设学生生活情境

口语交际是日常的生活交际, 是现代生活的必备技能。所以, 应设计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 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有趣,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口述见闻。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最喜欢的事情, 或从电视广播、电影、报刊和广告中亲眼所见, 亲耳所闻的, 因而内容丰富情感自然, 从而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 增进感情的教育活动。

3. 教师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

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 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 欲罢不能。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想说, 争着说。比如, 《我会拼图》的教学中, 让学生说说通过动手做的拼图, 看看都是哪些图形拼成的? 怎么拼的? 拼的怎样? 学生玩中说, 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争着诉说, 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 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4.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语言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 使学生有话想说。如在教学《爱我家庭, 从我做起》说话课中,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温馨的一家人, 投影学生的成长中的照片, 引导学生以孝敬长辈为材料进行同桌互说, 汇报评说, 培养学生关心长辈的真情。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进课堂, 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 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如开展工作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如打扫卫生等, 要求把完成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也可以在家来客人时怎样接待客人? 让学生按照迎客、待客、送客三个步骤来说。迎客: 说“谁”“请进”并问好; 待客: 让座、端茶、口答文化或要求改日再来; 送客: 送到门口, 话别、挥手或说“再见”。要求在说话时注意态度和蔼、热情、语言亲切, 运用礼貌用语。这种说话多让学生同桌对练后上台表演。

6. 结合识字教学进行训练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同样能进行口语交际。在教学课文生字时, 以同桌的形式展开交流, 发表见解说说识字的方法, 你能扩词或说句话吗? 鼓励孩子把话表达完整。

7. 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训练

低年级学生的年纪小, 注意力比较分散。教师依据教材融口语交际于阅读教学中, 善于引导学生想象, 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这也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8. 提供交际案例, 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 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 也可以放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 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如: 小红吃早点时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洒到了她的身上, 小红无奈之下只好回家换衣服。等她到校时课已经开始了, 老师马上当众批评了小红。下面的做法怎样, 请学生评一评。①小红马上哭了起来, 一句话也不说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②小红马上大声争辩道: “我不是故意的, 你不该责备我, 要不你去问我妈妈?”等学生能领悟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 还要讲文明, 态度要和蔼, 语气要合适等。

三、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几点

1. 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彰显学生个性特长、鼓励学生思维与说话, 要给学生一种感觉: 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 是轻松的、自主的。

2. 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 环境。

3. 要学会师生、生生互相倾听。既要学会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 思, 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其他人的意思。

4.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点评。让学生发自内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同时 说者要言之有理, 以理服人。

总之, 在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中, 要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还要说恰当得体的话, 还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十分重要, 这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言之有序, 今后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在小学低年段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十分有必要。结合我个人教学经验, 我认为需创设多种多样口语交际情境,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中, 锻炼低段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交际的能力。口头表达言之有序, 今后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素养,倾听表达,口语交际情境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

[2]陈根娣.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四环节[J].现代教育教学·小学教师, 2009, (2) .

浅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教学;特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把课上活,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就忘了;教我,我就记住了;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而情景教学恰好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培养兴趣的基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迎合了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小学三年级学生特点

首先,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主要时期就是小学三年级,别人对该年级的学生进行评价过程当中,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外界的鼓励,进而变得更为自信; 有些会强烈的自我肯定。对于自身评价过高,惟我独尊的学生会产生自负心理。反之,成绩不理想或者某些方面不足的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进而会产生自卑心理,导致自信心丧失。所以,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出决定。其次,某些同学天性聪敏,刚入学时尽管并未努力,却能保持相对较为优秀的成绩。然而进入三年级后,随着各项知识的深度逐步提升,孩子一旦粗心大意,成绩很有可能会立刻下降。三年级时作文的出现也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每位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很重视如何提升学习成绩的问题。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特点

对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而言,主要涵盖了以下功能:

(1)提升学生的表述能力,使其在说话处事的过程中逻辑清晰、顺畅无阻,避免沟通障碍的局面发生;( 2) 获得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这是语文素养的根基。究其原因,唯有具有了足够的古、现代文化的积淀,才不至于在未来的交流中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对于表达能力的提高可谓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累积、认知能力、理解水平往往影响着其对语言含义、语言情感、语言技能的领悟。因此,很有必要鼓励各位畅所欲言,使学生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获得灵感和升华,体味语文的乐趣。其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教师在里面诱导学生领悟的主要内容就是它语言环境刻画的优美,语言应用的精准,思想表达的深刻,见解叙述的独到。

三、情境教学法及其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情境教学法简介。情境教学法于20 世纪中期在西方国家盛行,而我国是在70 年代末引进该教学法,进而被中国语文教学界熟知,教师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同学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活灵活现的场景,使得每位同学皆能以放松的心情融入其中,促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其思维更清晰,明确学习动机,活跃的参加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学习技能,并且在心理机能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该教学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主张的唯智主义的限制,其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将言、行、情统一起来。此法可分为问题情景、真实情景等诸多形式。唯有利用其寓教于乐、趣味性高的优点才能充分调动各位的积极性。结合课堂科目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进行课堂情景模式的应用。

2.小学三年级语文特点分析。语文作为小学三年级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标:①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②必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素养的基石。因为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和提高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要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和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3.充分融合语文课程特点,创造语文学习意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影视方法演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播放一段段悦耳的音乐,将两者和课堂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生动地领悟到课本中的语言文字。这种方法为学生树立了开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心境与自然景物完美的融合,使各位充分感受灵感迸发带来的快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意发挥,要结合三年级语文学科的特征,教授基础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要让学生乐于表达”的根本观点相符,而不可以为演示美丽的画面而演示画面。

4.发挥学生情感作用,引导学生自发融入语文学习。学生是教学情景发运用的对象,也是在课堂中的主体。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同时,老师所建立的语文教学环境需要学生在各个方面上的接受,特别是在情感上,要想使学生积极的参加课堂情景活动并产生浓烈的兴趣,就要真正从学生的心理方面考虑,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该教学方法,这样,老师所建立的教学情景才能拥有深刻的意义并发挥更大的效果。

5.在情景教学中,让学生习作的语言活起来。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学生是天生的“作家”。他们有自己独创的话语系统,他们有自己的儿童文化:超常吸纳语言的本领,非凡的语言创新的能力,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他们要在自己的习作里来一场语言的革命,就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我手写我心。”面对学生的一些“离经叛道”,只要是合理的,在情景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给予欣赏和包容,还要给予引领和点化: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时尚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创新的语言习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习作的语言真正地生动起来。

四、结语

由此可见,在情境教学付诸实际的过程里面,老师需要把握好教材的内容以及各位学生的差异性,唯有如此,方能彻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使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感受到知识中蕴含的乐趣,并意识到沟通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进而在融洽而灵活的氛围当中达到教学所预期的效果。如何将情境教学充分运用到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并得到最有效的成果,这需要不断的探究以及总结,唯有借助上述途径,方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和获取知识的乐趣。很多实践证明此类举措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以笔者的理解,情境创造在未来的岁月里注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并融入主流的教学方法当中,令其作用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史秀玲. 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6) .

[2] 李雪盈. 论小学三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12).

[3] 嵇娜.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25).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篇4

1.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相互交流思想,受到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1.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

3.检测卡辅助教学,学生依卡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表现。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通过自读、评读、感悟读品味语言文字,认识小珊迪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教学难点:

抓住小珊迪再三求我时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被马车撞伤后还把零钱还给我的过程,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大胆引导学生和小珊迪融合在一起。

教学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学习方式体会、交流、表达,以“发展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贯穿始终。

设计思路:

一、激情导入,感染学生情感。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三、设疑探究,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1.抓住小珊迪的外貌、语言,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小珊迪的处境,从而产生同情之心。

2.通过展开想象和朗读,对小珊迪产生敬佩之情。

3.通过体会小珊迪临死前的语言,被小珊迪的品质所感染。

4.总结升华,激发学生情感。

四、作业: 落实德育,课外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吗?

听了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我们对她悲惨的命运深表同情。19世纪末,这样的孩子是很多的,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命运是非常悲惨的。今天我们再去结识一位有着同样悲惨命运的卖火柴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小珊迪。

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

1、思考:课文讲了小珊迪的一件什么事?(口答完成题卡)

课文是按 顺序叙述的。

先讲 这是在 发生的事;接着讲 这是在 发生的事;最后讲 这是在 里发生的事。

你总结的真好。老师把你的意思浓缩了7个字,你看行吗?

贴板书:

三、设疑探究,理解课文

1.请3名同学分段读课文

思考:小珊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为 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学习提示:

思考:小珊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

自学:

默读课文,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批注,再有语气地读一读。

小组讨论:

读、说、补充、有感情朗读。

小组汇报:

3.理解课文:

要求:1.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

(一)外貌:

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1.读一读,小珊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分析)

2.此时你对他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读一读

(二)语言:

过渡:通过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生活境遇是何等凄惨!何等艰难!此刻他多么需要钱买一块面包充饥、买一件棉衣御寒、买一双棉鞋保暖……可是这一切离他是多么遥远呀!因为他手里的火柴一盒也没有卖出去,他太需要钱了。所以小珊迪请求我买火柴。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完成检测卡第二题,自学后找同学交流。

1.检测卡:

找出小珊迪请求“我”买火柴的语言填空并读一读,体会情感。

投影: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请)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孩子可怜地请求着。

(请求)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降低价钱)

“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乞求说:“我可以去给您换零钱。”

(乞求)

请—请求—降价请求—乞求

1.有语气朗读。

听他读,你听懂了什

2.明白了什么?

3.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盒火柴上,多么可怜的孩子,想象卖火柴的情景再读这几句话。

4.请同学们不读提示语,只读语言部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展示对话。两个同学练一练。

(1)选择伙伴。

(2)伙伴之间想象小珊迪卖 卖火柴时的语气、神态、动作,进行再造想象。

(三)还钱:

过渡:是啊!此时我对小珊迪产生了同情之心,答应买火柴了,珊迪拿着钱,可是好长时间也不回来,但是我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请你们继续谈一谈还有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让弟弟还钱

1.自己朗读课文。想象小珊迪轧断双腿后的情景,完成检测卡第三题。

(四)挂念弟弟:

过渡:饥寒交迫的小珊迪病得这么厉害多么需要这笔钱,可是他全然不顾自己的死活,硬是让弟弟去送钱,他是一个多么诚实守信的孩子呀!

还有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临死前还挂念自己的弟弟。

1.请同学们读12——1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小珊迪的话。

2.我们再来读一读小珊迪的话。

指导读小珊迪说的话:

有气无力,声音极其微弱。

3.小珊迪的善良与诚实打动了我,虽然我们素不相识,却愿意帮助他照顾弟弟,我是怎么说的?

听到这里小珊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请你想象他在想什么?

此时,你想对小珊迪说些什么?

(五)总结:

学完课文你觉得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是啊!生活那么穷苦,命运那么悲惨的孩子,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他的诚实与善良。

(指板书):

四、作业:诚实、善良。

必做:1.让我们饱含着对小珊迪的思念之情,把他的故事讲给父母、朋友听。愿同学们不仅讲小珊迪的故事,更要学习他的诚实、善良发品质!

2.就一点写感受。

选做:

1.希望没有读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学读一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篇5

1. 学习7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感受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出示课题。

大地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当花儿,草儿,鸟儿,鱼儿们又活跃起来的时候,谁来了?(春天)同学们喜欢春天吗?谁能用歌声表达出你们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呢?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春的颂歌,出示课题。颂就是赞美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歌的歌词就在我们语文书的第一课里。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课,想一想,是谁给大自然带来了变化?把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记住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生初读课文。

2.请生读课文。正音。回答刚才的问题。是春风给大自然带来了变化。(板书)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生再读课文,思考春风给大自然送来了什么?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

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给大自然送来了和暖的空气,也送来了勃勃的生机。(板书)

春风还唤来了毛毛细雨,给干涸的小溪带来新的生命。(板书)。

四、精读课文,品味词句。

1.学习课文2自然段。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2自然段,想想勃勃生机是什么意思,从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1)原野上,小草活力。(板书)

你感受到什么?(从率先、鲜绿、活力等词以及小草的姿态来理解生命力的旺盛。)师指导朗读。

(2)各种花朵春天已经来临。(板书)

你感受到什么?(从不甘示弱、纷纷、艳丽、漫山遍野等词以及省略号表示的花很多来理解。)师指导朗读。

2.过渡。

春风不光让草原上充满了勃勃生机,她还唤醒了沉睡了动物们。下节课就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那些春天中可爱的动物朋友们。

五、学写生字。

刚才我们见到了小草们弯腰,花朵们不甘示弱地宣布春天的来临,他们就来教我们写这四个字:弯、甘、宣、临。

1. 出示生字。

2. 请生说结构特点,注意事项。

弯:上扁下长,两点向外。

甘:也是甘甜的甘,第一横长,中间只有一横。

宣:宝盖头下面一横短,最后一横长。

临:左边是两竖,第一竖短,第二竖长。

3. 师范写。

4. 生练写。

5. 作业讲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春风给草原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还记得小草和花儿的样子吗?

生背诵有关句子。

二、精读课文,品味词句。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春天中的动物们又是怎样展现它们的活力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读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选出读得的同学,呆会向全班展示。

2.朗读展示。(展示2到3个小组)(视机板书)

小组代表读课文。

问小组内其他成员:你们推选他来读,从他的朗读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感受要说得细腻些。

既然你们体会得好,相信你们也能读得和他一样棒,小组一起来读一读。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升华全文。

师:春天给世界带来了如此热闹的景象,请大家带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板书)

四、拓展视野,发挥联想。

这首春的颂歌其实并没有唱完,还有好多美妙的景象有待我们去发现,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还有哪些美妙的景象呢?

五、学写生字。

小鸟在枝头上唱出了清脆的歌声,蜜蜂探访花朵,小鱼追逐嬉戏,它们也来教我们写字了,瞧:(枝、脆、访、逐)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些什么呢?

1.出示生字。

2.请生说结构特点,注意事项。

枝、脆、访都是左右结构,不能写分家,脆、访左窄右宽。

逐是半包围结构,先里后外,弯勾从第一撇中间起笔,注意三撇的位置。

第七笔是点。

3.师范写。

4.生练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写亚历山大.贝尔经过艰苦实验,发明了电话的故事,表现了贝尔刻苦钻研,勇于时间的精神。课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介绍了电话的发明人是亚历山大.贝尔。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讲贝尔经过艰苦实验,发明电话,从此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主要写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2自然段)讲贝尔在一次实验时,发现有趣的现象,产生了一个新奇的设想——用电流来传送人的声音。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具体写了贝尔在实验室时,发现了当电流接通或断开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音,于是贝尔产生了一个大胆而新奇的想法。从而说明了贝尔喜欢钻研、探索。这也是他发明电话的原因。第二层(第3—7自然)段具体写了贝尔经过艰苦实验,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第三层(第8自然段)写贝尔发明的结果——从此,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了解电话进入人们生活后,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4、在阅读中想象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

2、在阅读中想象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的伟大而艰辛。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电话的发明人是亚历山大.贝尔。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贝尔,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2、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围绕“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这一问题在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贝尔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

3、围绕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中“从此,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句话,教师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问:“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后,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便利?”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从中体会到“发明”给人们带来的益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4、有条件的地方可收集现代电话的资料,如可视电话、移动手机、对讲机等,以了解科技的进步。

关于生字:

本课生字较多,教学中要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字要注意读音:如“偶”;有的字要写准字形:如“偶”、“配”、“拆”;还要注意形近字:偶——遇、检——验、导——异、拆——折,同音字:坚——艰。

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偶检()导()拆()艰()

遇()验()异()折()坚()

2、积累下列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造句。

偶然新奇设想悦耳艰苦

苦笑不得豁然开朗喜不自禁欣喜若狂

3、你理想的电话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相关资料

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在某种范围内说,电话是当今社会最方便、最实用的通讯工具。发明电话的是英国人贝尔(1847——1922),当时他还不到30岁。

他还制造了助听器,改进了留声机,他一生获得30项发明专利。

贝尔从小好动脑筋,15岁就大胆改革老式水推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16岁时,贝尔以优异成绩考入爱丁堡大学,为了解脱聋哑人的痛苦,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语言学专业。4年以后,贝尔又进伦敦大学深造。22岁时,担任

美国波士顿大学语言学教授。他和父亲开办了一所聋哑学校,他一边教聋亚人克服不能说话的困难,以便研究、试验助听器。

1873年,贝尔辞去语言学教授的职务,专心致力于电话实验。经过许多次失败,终于取得成功。

为了纪念这位造福人类的发明家,电学和声学中计量单位或功率密度比值的单位被命名为“贝尔”。

豁然开朗: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朗的境界。本课指一下子搞通了思想,领悟了道理。

设想:想象、假想。

欣喜若狂:欢乐得就像发了狂似的,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精品教案

电话的发明

教学准备:

1、师生分别查找有关贝尔的资料。

2、有关电话变迁的录像或者图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贝尔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先在小组内交流,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2、知道了电话是贝尔发明的,那么,贝尔是怎样发明电话的,大家想不想知道其间的故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认会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时什么?是通过哪些段落讲述的?请在文中标记出来。

三、深读课文,理解重点

1、“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二——七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同时把自己的体会旁记下来。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读书、体会。

2、同桌交流阅读收获,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3、指名学生谈体会,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畅所欲言,重点引领学生体会贝尔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严谨认真的实践精神。

4、小结:你佩服贝尔吗?佩服他的什么?从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5、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精髓。

四、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师深情引述: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告诉我们搞实验研究、走科学探索之路是艰苦的,但更是伟大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尖刻创造、伟大发明,才推动着世界走到了美好的今天,我们生活中的时时处处无一不在享受着他们的发明创造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幸福。就说电话把,它带给我们怎样的便利,同学们一定深有体会。请大家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自己的课外所知,告诉120多年前的贝尔先生,我们有多感激他。

2、学生畅所欲言。

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篇7

一、以“问”开启学生的心智空间,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知程度、情感诉求, 让学生能学会“自问自答”,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强效优势, 让课堂不仅充满欢声笑语、童真趣味, 也让学生能在彼此思维碰撞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心智的良性发展, 以此促进课堂实效的提升和师生之间正能量的有效传递。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习、预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并通过“问”来检查和提升学习效果。这样一方面能强化学生的记忆, 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在精讲课文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并把这些问题进行整合提炼之后, 让学生“自主消化”, 在“自问自答”中完成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掌握。这样不仅能为课堂减负, 而且更能创造一种融洽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能更好地展示自我, 触发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例如在《秦兵马俑》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 表达一下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学生就对课文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问题, 如“制作兵马俑是用来干什么的?”“秦朝的兵马俑为什么规模这么庞大?”等, 这些问题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而且更使语文课堂走向了朴实、平实、现实, 让学生能享受知识性、人文性和工具性三效合一的语文学习过程。

二、以“教”激发课堂的深度广度, 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那么灵活多变的教法无疑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法宝。新颖、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手段不仅能融洽语文课堂气氛, 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展示, 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拓展语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现实充分接轨, 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全新视野。例如在《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对宇宙大世界的好奇心,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火星、地球的面貌, 并从中发现火星和地球的不同之处, 了解生命存在的必要因素。通过“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等提问, 激发学生对火星乃至宇宙的探索心理,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从课文中自主寻找答案, 了解“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的原因。教师还不断启发学生拓展思维、深入思考、大胆想象, 去解答关于火星的更多的未解之谜, 并联系现实, 让学生能关注到地球的现实生存环境, 产生一定的忧患意识, 建立宏大的宇宙观。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兴致勃勃, 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而且也使教师能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 并完成语文课堂的多维拓展, 让语文的课堂教学“更接地气”。

三、以“行”巩固语文的学习效果, 提升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语文的学习不管形式如何, 最后都必须落实到“行”上, 即通过充分“践行”, 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行文能力和行为习惯等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合·实”课堂就是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打造出一个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多维性、现实性的语文学习世界, 让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产生“互通”。因此, 我们提出“四个度”策略, 即促进学生广度阅读、深度交流、适度习作和多维度行为习惯的培养。

1. 广度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仅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意志品格、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合·实”课堂教学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现实要求, 从挖掘教材深层魅力、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增加课内阅读入手, 结合课外阅读为有效补充, 探索出一条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全新之路。如在教《变色龙》这篇课文前, 教师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课文中值得去深入研究的内容和问题, 并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收集与变色龙相关的资料, 在课堂中进行反馈、交流、展示, 这样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互动气氛, 而且也让学生在无形中增加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2. 深度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阅读, 而且还要会正确使用语言来表达和交流。在现实生活中, 语言交流是语文功能的一种重要体现, 也是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因此,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合作探索, 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进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诺贝尔》的课堂教学中, 有学生提出质疑:“炸药这么危险, 而且炸药总让人联想到战争场景, 诺贝尔如果知道炸药的发明给世界带来这么多伤害, 会不会不去发明了呢?”教师立刻就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了“炸药的发明有利还是有弊”的讨论交流。讨论的结果是炸药的利弊不在于炸药本身和制造者, 而是使用炸药的人是否抱着正当的目的。此时教师又向学生补充了诺贝尔和平奖的设置以及诺贝尔对世界和平的期望, 让学生能从课文内容升华到了人间大爱上, 精神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3. 适度习作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学语文“合·实”教学提倡要适度地让学生进行实践性习作。教师在切实掌握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 充分拓展教材的内容, 通过布置各种仿写、续写、读后感等一切实践性习作, 并把习作中的精彩片段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成功喜悦。当然, 对于不同的学生, 教师的要求也要因人而异, 力求尽力而为, 在细微处出彩。

4. 多维度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篇8

一、在小学低年段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能力,为进一步学好母语奠定基础。

2.锻炼小学生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能够组织语言能与别人进行交流。

3.培养小学生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形成具备初步仪表礼仪口语交际的能力。

表现在:①姿态自然,举止大方。站,自然站正,自然挺胸,全身放松。说话时面带微笑,不伸舌头,不做鬼脸;②用语恰当,礼貌待人。

二、创设多种多样口语交际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设疑创设情境

教师要善于选择相应而合适的情境,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逐步深入地探索问题的实质,主动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介绍,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叫什么名字?年龄、性格、爱好、就读学校及年级、自己最喜欢的人或事;介绍家庭情况:家在何处、全家有几口人,分别是谁,各在哪里工作或学习。讲的时候可以逐项训练,再连起来完整地说。

2.创设学生生活情境

口语交际是日常的生活交际,是现代生活的必备技能。所以,应设计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口述见闻。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最喜欢的事情,或从电视广播、电影、报刊和广告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因而内容丰富情感自然,从而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感情的教育活动。

3.教师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

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欲罢不能。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想说,争着说。比如,《我会拼图》的教学中,让学生说说通过动手做的拼图,看看都是哪些图形拼成的?怎么拼的?拼的怎样?学生玩中说,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争着诉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4.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语言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如在教学《爱我家庭,从我做起》说话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温馨的一家人,投影学生的成长中的照片,引导学生以孝敬长辈为材料进行同桌互说,汇报评说,培养学生关心长辈的真情。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进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如开展工作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打扫卫生等,要求把完成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也可以在家来客人时怎样接待客人?让学生按照迎客、待客、送客三个步骤来说。迎客:说“谁”“请进”并问好;待客:让座、端茶、口答文化或要求改日再来;送客:送到门口,话别、挥手或说“再见”。要求在说话时注意态度和蔼、热情、语言亲切,运用礼貌用语。这种说话多让学生同桌对练后上台表演。

6.结合识字教学进行训练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同样能进行口语交际。在教学课文生字时,以同桌的形式展开交流,发表见解说说识字的方法,你能扩词或说句话吗?鼓励孩子把话表达完整。

7.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训练

低年级学生的年纪小,注意力比较分散。教师依据教材融口语交际于阅读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想象,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这也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8.提供交际案例,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放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如:小红吃早点时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洒到了她的身上,小红无奈之下只好回家换衣服。等她到校时课已经开始了,老师马上当众批评了小红。下面的做法怎样,请学生评一评。①小红马上哭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②小红马上大声争辩道:“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该责备我,要不你去问我妈妈?”等学生能领悟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还要讲文明,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合适等。

三、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几点

1.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彰显学生个性特长、鼓励学生思维与说话,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

2.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

3.要学会师生、生生互相倾听。既要学会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其他人的意思。

4.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点评。让学生发自内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同时说者要言之有理,以理服人。

总之,在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还要说恰当得体的话,还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十分重要,这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言之有序,今后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陈根娣.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四环节[J].现代教育教学·小学教师,2009,(2).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文10个生字;积累“贪婪、骄阳似火”等8个词语。

2、能区别“希望”和“盼望”、“惊奇”和“惊喜”的意思,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相应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读出不同心情的不同语气。背诵课文第4节。

4、体会养花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和美的享受,感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这样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识生字,在语境中了解相应词语的意思,并正确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背诵课文第4节。

3、结合具体文字,能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并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茉莉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茉莉花:请了解茉莉花的学生简介茉莉花。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学课文,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理解“稀疏”、“洁白无瑕”的意思。

(3)标上小节号,口头完成填空练习(媒体出示)

茉莉花的生长过程

稀疏的叶子→______________→一大簇枝丫,鼓出蓓蕾→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2)字词教学重点。

①读准生字的字音。

②书空“逛”,注意笔顺。

③形近字组词:(媒体出示)

疏假()蕾()逛()

蔬()瑕()雷()狂()

④理解词意“稀疏”、“洁白无瑕”。

(3)交流填空练习,板书:

茉莉花的生长过程

稀疏的叶子→好多叶子,露出小苞→一大簇枝丫,鼓出蓓蕾→开出小花,送来清香

三、研读课文

1、读读课文的第2――4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茉莉花的句子,并交流。

2、学习第2节。

(1)媒体出示句子:可是,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稀疏的叶子,连花的影子也见不着。

(2)指名读句子,说说“老样子”指什么样子?

(3)媒体出示,“因为__________,所以,我不再关心它了。”

(4)理解“我”心情变化,刚买来时,“我”的心情如何?完成词句活动室第一题,体会“盼望”的意思,板书:盼望不再关心

(5)练习朗读,读出“我”的心情变化。

3、学习第3节。

(1)媒体出示第3节,在“好多”、“绿油油”、“一个个”的词下加着重号,理解茉莉花的样子。

(2)看到茉莉花有了变化,“我”的心情如何?(体会“惊喜”的意思)

板书:惊喜

(3)练习朗读。

4、学习第4节。

(1)媒体出示:它们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

(2)读读句子,圈出描写茉莉花颜色、香味的词语,理解“似雪如玉”。

(3)练习朗读第4节,指导背诵。

媒体出示:

爱太阳――长枝鼓蕾――开花送香――闻香品茶

5、再读读全文,感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有收获的道理,师小结。

四、复习巩固

1、读词语:

茉莉花、稀疏、盼望、惊喜、吮吸、贪婪、

蓓蕾、洁白无瑕、似雪如玉、浓郁、品尝

2、读读句子,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再选一句抄下来:

茉莉花已长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它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妈妈摘下一朵叫我闻,茉莉花的香味真醉人,花香沁入了我的心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用两、三句话介绍自己喜欢的花。

2、作业:

(1)熟读背诵第四节。

(2)抄写词语。

精心盼望始终关心似雪如玉

板书设计:

3、茉莉花

生长过程

稀疏的叶子→好多叶子,露出小苞→大簇枝丫,鼓出蓓蕾→开出小花,送出清香

“我”:盼望不再关心惊喜

训练材料:

一、多音字组词。

()() ()()

着似

()() ()()

二、选词填空。

愿望、盼望、惊奇、惊喜

1、这个()不难实现。

2、小明从十二月就()着过春节。

3、他感到很(),从来不迟到的小明今天却迟到了。

4、我()地发现我种的月季花开花了。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盛夏时节,__________。茉莉花已长出了__________,枝尖上__________。过了几天,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绽开了__________,送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学反思

《茉莉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清新脱俗的茉莉花形象。对于这类文章,如果拘泥于细小的评词评句,必然会造成整篇文章的支离破碎。因而,教学时,我便有了如下的尝试:

一、突出重点

教学伊始,在激发兴趣之后,我便直奔主题,让学生重点关注作者描写茉莉花花开情景的句子。结合媒体与实物的.演示,理解“绽开”、“浓郁”等词语后,进而了解茉莉花的主要特点:白与香。随后,紧抓心情变化中的“惊喜”,联系上下文,明白作者对茉莉花逐步了解的过程,从而节省时空,让学生自我感悟。

二、读中有悟

重视朗读和感悟的结合,可以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更富实效。于是,我在课堂中,除了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外,还特别注重要求明确,分层递进。如在学习第四小节的重点部分时,学生接力朗读,初步感知茉莉花后,再次默读,静心感受茉莉花的特点,并进一步巩固圈划的习惯。接着,教师的范读帮助学生再次体会茉莉花的特点,降低学生自我感悟的难度。最后,各种形式的自由练读,让学生充分地在朗读中传情达意。齐读则将学生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推向了巅峰。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篇10

12罗马速写

【学习目标】

学会19个生字,认识10个字.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句及朗读了解罗马城的特点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1、播放罗马的风光片.教师简介:意大利首都罗马是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由于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并有悠久的历史,故被称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2、学生谈观看风光片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罗马.3、板书课题:罗马速写

4、解题,理解“速写”.百度教学、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教师:作者会写罗马的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二、自主学习,整体入手,初读感知

1、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2、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4、交流发言:课文写了罗马的什么?课文中有直接概括的句子吗?

5、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课文开头写罗马的三个特别之处是“遗址多、雕塑多、喷泉多”,结尾总结,首尾呼应,中间的部分进行分述,可以看出,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总-分-总”式的写法.那么罗马闻名世界的遗址、雕塑、喷泉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课文又是怎样围绕这三个特点展开具体叙述的呢?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6、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归纳出有价值的重要问题.7、教师小结:下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深入精读课文.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2、出示字让学生读和组词

第二课时

百度教学、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一、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写遗址、雕塑、喷泉的段落,找出给你印象感受最深的语句标出来,边读边体会.2、小组内相互交流.3、发言交流,学生结合文中重点句子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感悟词句,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第一部分:遗址

罗马的遗址给你什么印象?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体会遗址“多”“令人惊叹”,感受罗马的古老

教师小结:罗马的遗址多,斗兽场尤其令人惊叹.罗马除了遗址多,还有什么特色呢?

第二部分:雕塑

罗马的雕塑给你什么印象?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理解感受罗马是“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感情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体会如何围绕一句话展开叙述.第三部分:喷泉

罗马的喷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感受罗马的喷泉多,“千姿百态”.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展开叙述的?

4、教师小结:罗马的喷泉如此多,形态如此多样,罗马城有这

百度教学、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样的点缀,的确是别具一格,没有能如之媲美的城市了!

5、感情朗读整段.二、回归整体,感悟写法,拓展延伸

1、指名分别配乐朗读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段落.思考:为什么说“遗址、雕塑、喷泉,不仅装点了罗马城,而且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篇11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情境创设;小学三年级

根据新课改的提出,对于旧式的教学模板已经不符合教学方式的要求。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方案是基于新课改提出的,其内容主要有教学地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一、基于新课改提出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方案的转变

新课改的提出改变了旧教育的应试模式,提倡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老师则为教育的领导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令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时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案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填鸭式的教育学方法,要设立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案,令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朦胧的认知阶段,生活中的许多常识需要通过实践学习来认知。他们是富有想象力的年纪,想法非常的单纯,善恶辨别能力较弱,因此老师和家长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对生活常识的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由于学生一天的时间大都呆在学校,并且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都来自教师的讲课,所以老师对于学生的认知来说非常的重要。在新课改的作用下,老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方案是基于新课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课堂的实践和探讨。

二、小学三年级开放性教学

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堂教学地点、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快乐的成长并且了解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1.课堂语文教学地点的开放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室为主的,在新课改的提出下,不防偶尔将课堂教学地点移至教室外,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有所变化。课堂教学地点移至教室外,要以学生的安全为基础,再进行教学,同时确保课程进度不受其影响。课堂教学的地点不是随老师的意愿进行设定,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教学地点。比如说:三年级语文老师上到课文《金色的草地》可以带领学生们到草地上进行教学。

课堂语文教学地点的开放性是指不影响课程进度的情况下进行课堂地点的改变,这样的教学地点的改变是一时性的,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室的授课地点方式。

2.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即老师摆脱传统的授课模式。由于我国之前的教育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许多教师的讲述课程较为死板,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是仅仅根据书本上的内容直接传授,很少去解释内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师以上课就进入教学内容的教授,许多学生很难一下子跟进老师的讲课内容,导致学生不爱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先从学生们感性趣的事情作为切入点,再引申到课本内容,然后再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例如:课文中《狮子和鹿》,老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关于狮子的谜语,叫学生们猜。或者是设置一个成语接龙游戏。教师在上课前进行情境导入,应注意适当的把握,不能影响课程进度或者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

3.教学课堂内容的开放性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是10岁左右,对于世界还是处于一个认知的阶段。他们所接触的东西比较简单,需要通过学习和生活上的接触不断的积累常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一般来源于父母和老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情况下,讲述一些课外知识,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内容开放性,即保证课程进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进行课外知识的传授,令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事物,同时也可以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能积极认真的配合老师的讲课。

三、总结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小,认知能力较差,比较爱动,因此在教授课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制定教学方案的内容,同时应该以不影响课程进度为基本要求。将情境创设的方法带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林万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8)

[2]姜春霄,林刚.“教学设计”培训策略研究——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02)

[3]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4]黄荣怀.关于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5(04)

作者简介:

周德莲,女,(1972~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学历:大专,专业:中文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论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篇12

1. 学唱歌曲《三年级的小男生》, 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2. 鼓励班里的顽皮孩子向老师、同学说说心里话, 以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相互团结。

三、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以及二分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等。

五、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2. 谈话导入 (播放《三年级的小男生》 (伴奏)

今天的天气特别的好, 能和我们最棒的三 (4) 班的同学一起渡过这个愉快的音乐时光, 陈老师的心情也像今天的天气一样, 格外舒畅。你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了三年, 我想在这三年的交往中肯定会有欢笑, 有泪水, 有喜悦, 也有激动。陈老师突然有个问题想问你们班女同学。你们对我们班的男生的印象怎么样?请我们男生注意了, 在说到我们优点的时候要肯定, 不能骄傲;但是说到我们不对的地方、有缺点的地方我们也要绅士一点, 不能生气, 因为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小男生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要适时鼓励)

老师还认识一位非常顽皮的三年级的小男生, 听听大家是怎么来形容他的 (课件出示:作业本上开大炮, 队列集合站不齐, 课外活动铃声响, 操场上踢球最积极, 来不及跑回教室里。)

看到了这样的小男生大家都笑了, 我们班有这样的男生吗?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1) 在课前和在谈话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伴奏, 是运用弥漫教学法, 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慢慢地熟悉歌曲的旋律。 (2) 课前和学生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 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接下去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做好铺垫。

3. 节奏练习

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样读这段话才能更形象地表现这个小男生的顽皮呢? (按节奏朗读) 你们能边读边把他表演出来吗?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师用双响筒为他们伴奏。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切分节奏、后十六节奏以及二分休止符, 其中切分节奏可以用加衬词的方法, 如加进酸酸的、甜甜的等, 并强调重音在中间一个音上, 后十六节奏根据歌词的意思“来不及”了要读的快一点, 就可以解决)

4. 学习歌曲

(1) 同学们, 你们想成为那样的学生吗? (不想) 对啊, 其实他也不想的, 他有很多心里话想和我说, 你们想听一听他们都和我说了些什么吗? (初听歌曲, 讨论他们都说了哪些心里话 (2) 我们再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曲, 再次感受一下这个三年级的小男生的心声, 同时还请大家注意听一下这首歌曲是从头到尾都在唱吗? (复听歌曲, 讨论回答) 同学们听的很仔细, 歌曲的中间一部分是说的, 而且说的就是我们前面形容那个三年级的小男生的词, 我们把说的这部分叫做数板, 数板其实就是把歌词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出来, 抒发情感的一种特定的艺术手段。欣赏了两边歌曲了, 你能把你听到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讨论歌曲情绪)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三年级的小男生》。请大家跟着音乐, 轻声用“拉”哼唱出来, 数板的地方请大家注意节奏。 (揭题, 再听歌曲, 进一步熟悉旋律。)

5. 学习歌词

(1) 我们先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小男生多老师的心里话吧! (出示歌谱旋律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歌词)

(2) 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3) 你们也一起来试试按节奏读歌词好吗? (学生按节奏学习歌词, 这里的附点节奏、大切分节奏、后附点节奏等的解决, 运用对比, 加称词等方法来解决。)

(4) 请大家跟着音乐的节拍, 把小男生的心里话表述出来, 注意一定要跟上音乐的节奏。学唱旋律。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把词带到旋律中去吧!竖起耳朵听着老师的琴声, 我们听一句唱一句。

快的学会旋律。

6. 完整演唱

我们大家都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学习旋律又快又准, 请你们把数板部分加进来完整的演唱歌曲吧。 (注意提醒学生数板最后的二分休止符, 休止两拍, 用手拍出来, 这样能够更准却地演唱歌曲)

7. 歌曲处理

同学们, 歌曲我们是能够完整演唱了, 但是你们又没有觉得我们的演唱中还缺少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现, 数板前的音乐节奏很密集, 表现了小男孩顽皮可爱的性格, 我们应该用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而在数板之后音乐节奏变的宽疏了, 我们应该用连贯的声音来演唱, 来表达小男孩敢于认错的心理。) 这样唱出来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8. 巩固歌曲

唱的真好, 相信我们所有同学都能感受到我们三年级的小男生的心理了。

为了巩固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请所有的女生表演唱的部分, 男生表演说部分。

9. 拓展

我们都是三年级的小男生, 小女生, 你们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踢完足球都会到班级的饮水机那抢着水喝, 你们知道吗?同在一片蓝天下, 同是三年级的小男生, 他们没有球踢, 现在更没有水喝, 就连他们的弟弟妹妹, 哥哥姐姐也没有水喝。 (视频) 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学生讨论交流)

老师希望你们就像那位小男生,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积极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希望同学们以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勇敢面对, 如果你们愿意, 也可以找我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好吗?今天的音乐课到此结束, 非常感谢同学的配合。

小学三年级语文《重要电话》教学教案 篇13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悟香港之夜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

目标2、3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同学们,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吗?(板书:香港)指导“港”字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随同语言大师巴金先生去领略那迷人的香港之夜吧(补充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哪句话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它画下来。

2、自由读文后,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从朋友的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香港之夜的特点,那就是“美”(板书)。那么,香港之夜到底美在哪里,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同桌之间互相朗读自己画的句子,互相欣赏。

2、指名读(学生可能读到下面的语句)。

(1)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2)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到了无数的灯光的私语。

(3)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4)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车色的交响乐曲。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香港之夜的美丽。欣赏香港的风光图片,激发再次阅读的兴趣。

3、看着这美丽的风光片,你能像作者一样来赞美一下香港之夜吗?下面就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来读一读第五、六自然段,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香港之夜的美。(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论——示范读——齐读)

4、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把你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通过小组讨论来探究提出的问题。集体交流。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香港的照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更多有关香港的知识。

假如你是一名小导游,你能编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一下香港之夜吗?试着向家长介绍一下。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整体导入。

交流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香港的照片、图片、文字等资料。

把你编写的导游词向“游客”们介绍一下。

整体把握,理清顺序。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学习这种“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自主选择,积累词语。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港”字的右下方是横折横而不是横折勾;

2、“渐”字中间的“车”的最后一笔是提;

注意“颗”和“棵”在用法上的区别。

在写“爽”字时注意第十笔要写成竖撇。教学, 设计, 香港, 教学反思, 语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分享 顶 踩 相关帖子 •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反思•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船沉下去?浮上来》教学反思• 学习《师生沟通的技巧》心得体会• 2017春季学期期末教学总结发言稿• Unit6 Work quietly教学反思• Unit 6 Whose dog is it?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Unit 6 Work quietly!教学反思• 美术《小手印的快乐》教学反思• 以什么启示的作文600字0.01的启示 回复 举报 admin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0:56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之夜》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写景的文章,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要体会语言的精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丽,体会和感悟景色美和作者的语言美。导入部分的设计比较巧妙的吸引了学社的注意力,并引出课文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文部分的学习,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因为不是课文的重点段,所以在学习时只是简单的理解。课文的第四至第八段是课文的重点,在学习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这个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并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可是由于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没有预想的那么精彩,没有预想的那么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有一些紧张,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有一些沉闷,在朗读上还差存在一些不足,感情不够充沛等问题。在对学习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有关香港的历史时,由于课前准备的不够充分,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前先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掌握文本;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让学生学。让学生在学中感悟,让学生在学中体会。这样才是最生动的语文课堂。回复 举报 admin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3:1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第六册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理解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学习中了解掌握由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实写与想像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做到学以致用。教学重点为、难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像短片、钢琴曲。教学过程: 前言:我们是老朋友了,今天有机会给你们再上课,我很高兴,在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还给你们带了一份见面礼,不过现在保密.你们想,在课堂上什么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呢?同意的请用行动告诉我,好吗?好,上课.一.创设情景,语言导入 太阳落山,夜就来临了。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夜”这个字。1. 齐读 2.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静,黑,夜暮降临,万家灯火,星,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方之珠-香港之夜。(师完成板书)生;齐读 师:让我们轻轻再读它 过渡:香港的夜晚会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同跟随巴金爷爷去看 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文(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从乘()离开()到()时,看到的香港夜景.师:谁来完成填空。(师板书)香港的夜晚怎样?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吗? 生:香港的夜很美。师:香港的夜真有那么美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巴金爷爷上船去亲眼见见。啊!站在舱外,靠着栏杆,望着渐渐退去的香港,你首先看到了什么?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指导学习课文第四自自然段。(1)生读(2)你从哪里看出了美? 生汇报: ①“万颗星点”(板书)②你怎样理解“万颗星点”? ③“万颗星点的聚合”是怎样的景像呢?为什么别的地方都是黑,单单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了呢?下面让我们继续随船前行,找一找答案。

2、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5自然段(2)香港为什么会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呢?你能用第五自然段中的一个字来说明吗? 生:灯。对,它美在哪里? 生:读文。师: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上,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师示: 端午节出门踏青的人可真多呀!()有人,()有人,()有人。双城的绿化真棒呀!()有树,()有树,()有树。山上、街上、建筑物上有灯,它们密密麻麻地打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为“万丈光芒”的星山。(师板书)师:此时此刻站在船上,我们怎能不说“香港的夜很美!”哪我们为什么不美美地读一读。生:齐读。过渡:此时船在退,岸在移。香港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有站在船尾才能与它相望。这时香港的夜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3、品读第六自然段: ⑴生:自由读。(2)你能用书上的两个词说说香港的夜什么样吗?用重点号标出来。(静寂、柔和)(3)你从哪几句话看出来的? 示:夜是静寂的,柔和的。从对面我听不见一点声音。香港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A. 轻声自由读。B. 指名读。(点评)C. 再指名读。B.过渡:但是,当我们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巴金爷爷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下面我们来看:(4)示“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 在说话。” A.自由读。B.轻声读红色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灯能说话吗?不,灯能说话。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小短片 C.示短片。这是老师前天晚上在我们双城的十字街录的。看到画面上的灯你们猜猜它们在做什么?会说些什么? 生: 师:看,她们摇身一变,又都跑到霓红灯上去了。你是哪种颜色的灯?快告诉大家你在说些什么呀? D.这就是灯光的私语。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听字,刚才你们说的是在画面中用耳朵听到吗?不,它是我们想到的,对,你们和当时的巴金爷爷有了同样的感受。真了不起!D.同桌分段读 E.指名读。(点评)再读。师:这样美的夜,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章第六自然段。A. 指名读。(点评)B. 配乐读。C. 师生配乐读。会背的就轻轻放下书。师:船似乎转了个弯。星的山愈来愈窄小了。香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船已经看不见了,可我们还呆呆地站船尾,当我们把脚踏进舱里的时候,还在疑惑地问自己:(生齐说)我先前看见的难道只是一个幻景? 这不是幻景,这是一个真实的,美伦美幻的(生齐说香港之夜)。四.总结 面对这样美的香港,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老师代表巴金爷爷送你们每人一份小礼物。最后老师希望你们的记忆仓库能积累更多的美文,这样我才会看到你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好,下课!谢谢同学们。板书: 10香港之夜 很美(小船图)香港 → 万颗星点 → 万丈光芒 → 静、柔 → 广州 回复 举报 admin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4:08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 甘泉华

张天凤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相关生字、新词及习题。教学重点、难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题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一首歌叫《东方之珠》。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哪座城市吗?(板书:香港,注意“港”字的写法)香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由于从前的清政府无能,它被帝国主义国家所侵占。历经百年沧桑1997年7月1日香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她是东方的一颗明珠,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这节课我们就随同语言大师巴金爷爷去领略一下迷人的香港之夜!(补充课题:之夜)

一、检查预习:提前写在黑板上:

1、把课文读熟。(在读文过程中检查)

2、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乘()离开()到()时,看到的香港的()的景色。

3、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从第几个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描写香港的夜景?(4—7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香港的夜晚会是什么样的景色,到底多么迷人呢?(学生快速翻书63页)

1、小组读课文。(小组长好安排好谁读哪段,互相纠正读音)师:香港的夜晚怎样,作者的朋友是怎么说的 ?(双重否定变为肯定)一个字表现出来。(板书:美),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学习第四自自然段。(1)师生配合分角色来读文(师读前两句,生读最后一句)

在读的过程中 想一想

老师读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读的景物又有什么特点? 师:这里将天,海与对面的香港对比来写的,更让人觉得香港的夜晚(太亮了。)师:这时的香港是万颗星点的聚合。①“聚合”什么意思?“万颗星点”为什么用了引号?、师:为什么别的地方都是黑的,单单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呢?下面让我们继续随船前行,仔细的寻找一下答案。

2、学习第五自然段(1)香港的夜晚是因为有什么才会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呢?(生:灯)师:对,它美在哪里呢?(指名读文)师:(第一句)这样的句式可以用来说较多的事物。齐读这个句子。师:你能仿照这种句式再说一句话吗?(生说一说,师点拨)小结:山上、街上、建筑物上有灯,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为“万丈光芒”的星山。(师板书)师:此时此刻站在船上,我们怎能不说“香港的夜很美!”那我们为什么不美美地读一读。(齐读)。过渡:此时我们的心已经走进了文中。巴金爷爷在亲眼目睹这万颗星点的聚合的景象时,不禁浮想联翩,他都想到些什么呢?

3、第六自然段: ⑴生:自由读。(2)你能用书上的两个词说说此时香港的夜什么样吗?用重点号标出来。(静寂、柔和)过渡:但是,当我们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巴金爷爷又想到些什么呢? ⑴小组合作

边读边画(汇报交流)⑵“忘我” 是什么意思。(忘记自己)那想着什么呢? 师:你看作者在写景时加进了自己的想像,就把景物写活了。⑶

再去读一读这些想像的语句,边读边想像你就会感受到香港那繁荣的美。四: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画“﹀” 船舱(cāng chāng)栏杆(gāng gān)私语(sī shī)

2、看拼音写词语。xiāng gǎng

qì chē

zhǎ

yǎn()()()

3、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混{

4、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改为肯定句)-------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有灯,()有灯,()有灯。每一盏就像(),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更亮。它们()地排列着,像是一座()的山,放射着()的()的山。板书设

10、香

之夜

(小船图)美 万颗星点 → 万丈光芒 → 静、柔

广州 回复 举报 admin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4:17 | 只看该作者 品友互动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3、学习本课相关生字、新词及习题。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香港之夜》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心已经深深地沉醉了,和作者一样牵挂着那座“万丈光芒的星的山”船还在行着,他们又到了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这节课让我们细细的去体会。

二、体会作者感受 师:下面的三个自然段中每个自然段都有一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快速轻声读文,画出写作者感受的话。(生读画)生:在星的山愈来愈窄小时,我觉得我的眼里还留着一片金光,还响着动人的乐曲。生:在香港完全被遮住时,我觉得星的山成了一个渺茫的梦景。师:什么是渺茫呢? 生:模糊不清。师:怎么会模糊不清呢? 生:因为香港离得远了,看不见了。师:渺茫就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把这个词写在自选词语中。(生写)师:最后一段中呢? 生:在进入船舱时,我怀疑自己看见的是一个幻景。[板书:幻景]质疑,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师:一齐读读这个句子。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反问)? 师:什么是幻景? 生:就是幻想中的景物。师:作者为什么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一个幻景呢? 生:我们认为是香港的夜太美了,所以作者认为是一个幻景。生:是因为作者说我想找回那座星的山,但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了。他很留恋这座星山,他不见了,所以觉得是一个幻景。„„ 师:这就有一种失落的感觉了。师:这最后的疑问带着留恋,带着失落,也更强烈地表达出了香港夜色的美。

三、再读,体会美丽。师:老师请同学再有感情朗读课文的4到7自然段,让我们再次感受迷人的香港之夜。(小组读文,比一比看谁最有感情能够读出香港的夜色之美。)

四、教师总结: 这是巴金先生在1933年写的文章,事过境迁,时隔77年之后,如今的香港已经不再孤单,他又重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那里的夜依然那么美,灯依然那么亮。不!是更美,更亮了,那里如今演奏的是一首幸福的、充满生机的乐曲。最后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告别这如梦如幻、美妙迷人的香港之夜。(播放图片)

五、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画“﹀” 愈来愈小(yù

yǜ)渺茫(miào miǎo)嘈杂(cáo cǎo)

2、看拼音写词语。liáng shuǎng zhē zhù hū huàn tuì

qù()()()()

3、形近字组词。颗()搭()棵()塔()

4、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在括号里。我把脚踏进舱里的时候,不禁疑惑的问自己:我先前看见的难道只是一个幻景?()

5、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

设计:香港之夜 以为幻景

留恋 回复 举报 admin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04:39 | 只看该作者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教科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哈尔滨市呼兰区建国小学校 宋晓丹 【内容摘要】:遵循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语言美。【关键词】:夜幕降临

万家灯火

万丈光芒

流连忘返 【设计理念】 情境教学是通过再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一步步启动、激发、辐射、迁移、升华儿童的情感,最终实现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共鸣。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挖掘课文的人文资源,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拉动与感知对象相关的网络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利用多媒体、教师的语言、学生的感悟来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以读为主,图文结合,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以读悟情,努力实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教学中通过自由读、范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的充分阅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子来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进而体会到香港之夜的美。【教材分析】 《香港之夜》是人民作家巴金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文章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写出了香港之夜的璀璨之美以及充满生机与活力之美。文章语言优美细腻,自然流畅,于从容淡定中蕴涵着起伏跃宕的情感波澜。使学生感悟香港之夜的美丽景色之余,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身。令读者心驰神往、浮想联翩。1.教材地位及作用 《香港之夜》是本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退去、渺茫、幻景”等词。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文中“香港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和“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情分析】

1、学生基本都知道有香港这座城市,但对其了解却并不多,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为进一步探究奠定基础。另外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了解更深刻,我准备了大量有关香港的图片提供给学生。

2、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恰到好处地朗读体会,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图片创设情境,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感悟让图画再现,用音乐渲染来体会情感,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来再现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在感悟到香港夜色之美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语言美,用划出喜欢的句段、揣摩词句、想象画面、读出感情的方法来品读写景散文。【教学策略】(1)创设便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2)充分发挥形象直观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美。(3)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4)重视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阅读需求,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讲一个故事引出香港,从中也让学生了解“香港”名字的由来。师:说很早以前,这个岛上有一条小溪,水流甘甜,香郁,路过此处的商船贩贾和水手们到岛上找水喝,就发现了她,慢慢的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在这里歇脚,停留,并把这条小溪唤做香江,再后来,这里成了贸易往来的港湾,所以把这个岛唤做“香港”,而“香(湘)江”就是今日香港的别名。出示香港图片,介绍,这就是如今的小岛,香港已是东方的一颗明珠,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你们看:这里高楼林立,向世界展示着风彩;美丽的维多丽亚港湾在深深地追诉着它的百年沧桑;繁华的街市上车水马龙,阳光下的香港是迷人的。今天我们就随同语言大师巴金先生去领略那迷人的香港之夜吧 板书课题:注意“港”字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补充板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香港的夜晚会是什么的景色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巴金爷爷带给我们的课文中去看一看。

1、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3、出示短语。(万颗星点的聚合 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无数的灯光的私语 星的山成了一个渺茫的梦景)指名读

4、想一想短语的意思,再读一读。你们读出了什么感受?(香港之夜很美,那里是如梦如幻的灯光世界)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句话概括了这样的意思。(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

6、加上你自己的理解,给这句话换种说法。【品读结合,深入体验语言美】

1、香港的夜色为什么让我们如此迷恋?她到底美在哪儿呢?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这一问题。

2、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读书的效率,老师这里有一个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全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段。2)朗读划出的句段,揣摩词句的意思。3)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并读出感情。第一个要求是什么? 第二个要求呢? 第三个要求可具有挑战性了,需要你反复读,用心体会。板书:划出句段 揣摩词句

想象画面,读出感情你能完成几个要求?现在打开课本,开始读吧 【交流收获,读出个性美】 1)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谁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还有谁想读?谁还喜欢不同的句段? 2)刚刚有不少同学划出了这段话,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A、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1)你认为这句话中的香港美在哪?(万颗星点的聚合)2)一颗星点可能并不耀眼,这万颗星点的聚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致?(很美、很亮、)3)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4)这段话中,还有其它景物的描写,你再来读一读,看看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万颗星点的聚合感觉有什么不同? 5)谁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6)这位同学已经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作者采用暗与亮对比的写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万颗星点的无比璀璨。7)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这种感觉(齐读)

3、香港为什么会成为万颗星点的聚合呢?让我们从文中找找答案吧。B、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1)生读句子: 2)去掉最后一句行不行,为什么? 你们看,我们用联系下文的方法读懂了万颗星点的聚合,联系上下文这是一种揣摩词句的好办法。3)在这里,作者把万颗星点的聚合比作什么?(星的山)4)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座星的山?(抽一生读)5)听出来了没有,这是一座怎样的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6)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来,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出示图片)多么华美的香港之夜呀,你能把这份璀璨、这份美丽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吗? 生朗读。师:既然香港的夜景最突出的特点是这些灯光,那突出这一特点的词语“密密麻麻、万丈光芒”就应该重读。愿意听老师读吗?(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师:还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夜晚美景和大家分享? 生:“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师:香港是座岛屿城市,临海、靠山,到了夜晚海天连成一片无边的黑暗,而夜色中的香港因有了这万颗星点而变得璀璨光彩,而这星点就是“山上、街上、建筑物上的灯”。生:“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 师:作者写到这里是由看到的灯火产生的联想。你看船在移动,灯火也在移动,它们仿佛在追逐、在说话,在私语。这璀璨的香港之夜还会静寂吗?是的,它一如白天时充满了繁华、生机和活力!而这里的“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轻柔一些,读出神秘的感觉来。(师边示范边讲解。)生:“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师:海洋般无尽、星光般闪烁的灯火,使香港的夜晚同白天一样充满了生命力,因而作者说它“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可见香港的繁华与活力。生:“但是我的眼里还留着一片金光,还响着动人的乐曲。” 师:是呀,香港的夜色已随着船的远离而渐行渐远,但它的光影迷离和生机勃勃却久久让“我”沉醉,印在了“我”的眼里和心里。我们今天虽不能象作者一样亲身去体会一番香港的夜景,但老师为同学们制作了一段香港夜景的小片子,请同学们一饱眼福。(出示香港夜景的录象。)师:真美呀,下面谁能用声音来再次为我们描绘一下迷人的香港之夜呢?(指名读5、6段。)师:后来船驶进了群山的中间,香港完全给遮住了。那座“星的山”成了一个渺茫的梦景。而我却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大屏幕出示最后自然段,生齐读。)师:为什么我会疑惑地问自己:我先前看见的难道只是一个幻景呢? 生:因为船离开了香港岛,作者又走进了嘈杂的船舱,于刚刚看到的宁静的夜景对比,作者感觉象是做梦一样。师:因为远离了这座星的山,也因为远离了这璀璨的光影,我们的船回到了无边的黑暗中,那“什么也看不见,以及舱里人声的嘈杂,”与刚刚那座万丈光芒、璀璨华美的香港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一亮一暗,一静一杂在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让我感觉刚刚看到的似乎是梦中的美景,因而让我有了疑为幻景的疑惑。然而这种疑惑却从侧面更强烈地表达出香港夜景的美,以及留给“我”心中的遗憾和失落。

【总结全文,延伸课外】 师:这么美的香港之夜,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着迷的。那你愿意当个小导游,把今天学到的和感受到的写成导游词,课后说给家人、朋友以及那些还未去过香港的游客们听吗? 虽然我们未曾到过香港,但我们真诚的祝愿明天的香港更加繁华、美丽!(评价:我不只看到了香港的璀璨,还感受到了山一样的气势)

4、师小结:其实香港能成为“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为“万丈光芒”的星山,还因为香港面积很小,所以那里的高层建筑随处可见,十几层,几十层,上百层,很多都随着山势而建。这样的地势,这样的建筑,再加上这样多的星点一样的灯光,所以巴金爷爷眼中看到的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了这样一座星的山。

5、刚才,我们品读巴金先生的所见所想,感受到了香港之夜的璀璨之美。在他亲眼目睹了那美妙的景象之后,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C、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的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船在移动,灯光也跟着移动起来。而且电车、汽车上的灯也在飞跑。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1)谁来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2)“私语”是什么意思?(偷偷地说话)3)灯光能小声说话,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是的,在作者的想象里,这些灯光会说话、会飞跑、会追逐,就像活了一样。这样富有想象力的文字,也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你正身处香港 你来到商场,那里灯火通明,你看到了什么? 你站在马路上,那里灯火通明,你看到了什么? 你来到剧院里,那里也是灯火通明,你听到了什么? 作者丰富的想象、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引发了我们无穷的联想,让我们看到了繁华的香港。

6、过渡:我们的心已经深深地沉醉了,和作者一样牵挂着那座“万丈光芒的星的山”船还在行着,他们又到了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7、8自然段

7、过渡:船愈行愈远,走进群山,走进黑暗。我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生齐读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1)从哪那句话里能看出来?(最后一句)2)这里为什么会觉得是一种幻景呢? 师:这最后的疑问带着留恋,带着失落,也更强烈地表达出了香港夜色的美。

8、巴金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师:那么同学们,从《香港之夜》这篇文章中,你能体会出巴金先生怎样的感情呢?

四、总结:巴金爷爷用这样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借景抒情,向我们传递着他对于香港的赞叹和留恋,也把我们带入了美妙的意境中,这也许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师;刚刚我们采用划出喜欢的句段、揣摩词句、想象画面,读出感情的方法,欣赏了美妙的香港之夜!这是品读写景散文常用的方法。师:孩子们,香港不仅是美丽的,由于她特殊的地理位置,曾被誉为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1842年香港像一个无辜的孩子离开了祖国妈妈,成为英国殖民地。这篇散文是巴金爷爷在1933年写的文章,那时的香港还是一个离家的孩子,事过境迁,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重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如今的香港已经不再孤单,那里的夜依然那么美,灯依然那么亮。不!是更美,更亮了,那里如今演奏的是一首幸福的、充满生机的乐曲。师:老师请同学们再有感情朗读课文的4---7段,让我们再次感受迷人的香港之夜。(配乐)【欣赏回放 深化感悟】 过渡:学完了这篇课文,我突然间有了一种想法,你们猜一猜看谁能当我的知音。谁也有这样的想法。虽然我不能满足大家的愿望,但我却可以让同学们大饱眼福,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香港之夜。生读文其余欣赏画面 【板书设计】 香港之夜

星点聚合 赞美

上一篇:七年级英语教学目标下一篇:榴莲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