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共8篇)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 篇1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微观政策的探讨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在企业层面上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提出的对策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转化机制、确立工作重点、推行项目合同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和营造技术创新氛围.

作 者:袁亮 Yuan Liang 作者单位:淮南矿业集团,安徽,淮南市,23刊 名:中国煤炭 PKU英文刊名:CHINA COAL年,卷(期):200127(6)分类号:F4关键词:技术创新 煤炭企业 对策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 篇2

果转民生问题是指“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科技, 就是与民生问题最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民生科技成果转化就是以科技创新改善人民生活, 让科技成果为惠民、富民作出贡献。民生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太原市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成果、共创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太原市发展以关注民生为目标的“民生科技”, 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社会事

加快民生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太原市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和谐社会是指“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它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而且还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民生科技的基本定位是基于现实需要, 追求幸福和谐, 是以环保、实用为指导来推行可续发展, 以造福民众为目的, 是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 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发展民生科技, 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表现为衣食无忧、住行不愁, 这样民心舒畅, 才能和谐交往。民生科技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 是直接服务于人, 是“为了人”的科技, 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关联, 直接服务民生, 造福百姓。温暖舒适的衣物健康营养的食品、节能环保的住房、方便快捷的交通等都离不开民生科技进步。

发展民生科技, 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表现为应享有公平的受教育、就业和医疗的机会, 这样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改革开发30年来, 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就,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也造成了一些严重社会问题, 如就业难、看病难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依赖于民生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如通过发展具有高就业率的技术, 既可以培养大批适用型人才, 提高群众整体素质, 又通过将其吸纳到相应的产业中,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2009年以来, 太原市科技部门开展了“民生科技促进年”活动, 将科技工作的重点向民生科技转移。民生科技项目经费占全年科技经费的50%以上, 实施了一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科技项目, 解决就业岗位4 600个, 惠及群众约15万人。

发展民生科技,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表现为生活环境优良、生活质量提高。民生科技也是一种环保科技, 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大有作为。民生科技能预防和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 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当前,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太原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瓶颈, 对改善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民生科技工作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太原市发展的优势集中于同能源相关的产业,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 如环境污染、能耗高、科技含量低等。为了更好地实现太原市和谐发展, 必须通过民生科技来解决制约太原市和谐发展的问题。

总之, 无论哪一个层面的和谐, 都离不开科技, 尤其是民生科技的支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依靠民生科技的力量, 使科技发展成果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 使人民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加强太原市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领域

太原市作为资源型城市, 多年来以发展煤炭、重化工为主要产业, 与此同时出现了能耗、环保、公共安全、健康等问题。所以, 太原市的民生问题不仅表现为经济建设, 更表现为社会建设。这些民生问题成为现阶段太原市发展民生科技的直接目标和动力。一方面, 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科技和农业科技, 提升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实力;另一方面, 通过大力发展环保科技、节能科技、健康科技和公共安全科技, 以解决太原市的社会发展问题。结合太原市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发展现状, 应在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健康知识、新农村建设等涉及民生方面, 筛选一批由各级科技计划支持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成熟适用、能够惠及民众的科技成果。

按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 太原市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领域是:第一,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强资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在太原市企业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建材产品以及建筑节能系列产品;开展环境监测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研发;开展太阳能、地热等洁净能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研究和推广应用;对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项目给予支持, 为太原市人民群众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第二, 重视公共安全技术的开发应用。通过食品安全检测、监测、预警、标准等民生技术的开发, 为人民群众享受安全放心的食品提供可靠保障,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通过提高疾病防治、健康保健等方面的科技水平, 提高市民健康水平;通过重点支持公共安全创新技术的集成开发与应用、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智能交通、治安防范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 提高太原市公共安全水平。第三, 重视新农村建设中的技术开发应用。在农村要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健康科技服务;要开展适宜医疗技术、产品研发和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要以保障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及家畜饮水安全和有效供应为目的, 开发廉价实用技术和设备;要依靠现代科技开发农村地区新型能源, 加强农村地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产品研发;要把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 因地制宜地推广和应用民生科技, 减少灾害对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促进民生科技成果转化

民生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统筹兼顾、克服困难, 有效协调、有效配合、有效投入, 才能实现其快速发展。太原市科技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科技成果转化也取得明显成效, 但离“民生科技”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 现有的科技资源大都指向科学家群体与科技企业, 即缺乏对普通市民的科技需求分析, 也欠缺相应民生科技产品。太原市要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 必须从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向依赖科技创新型的发展模式转变, 科技创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 要促进民生科技的发展, 为建设和谐太原作出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 全社会都要重视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改善民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 使科技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中, 使群众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必然得到政府、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注和支持。因此, 政府主管部门和科技工作者必须提高对民生科技重要性的认识, 在太原市科技优先发展战略中, 既要重视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 也要重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科技, 要树立民生科技发展理念, 尽快解决科技领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契机, 加快推进民生科技的迅速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载体, 加强对民生科技的宣传;加强经验交流, 总结推广促进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模式和做法;建立宣传阵地, 报道在民生科技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 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和促进民生科技工作的良好环境。

加大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民生科技成果的开发和推广使用是公益性的, 不以营利为目的, 旨在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社会问题, 是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政府应该给予相应资金保证。科技主管部门要把民生科技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中, 逐步实现科技投入由单纯注重产业发展向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并重的转变, 在原有科技投入的基础上, 加大对民生科技的投入。在保证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 可以通过贴息、有偿使用、以奖代补等方式, 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分配的引导作用, 引导企业积极增加科技投入, 全面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开发能力,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民生科技投入体系。

发展民生科技, 政府是主导, 企业是主体。在促进民生科技成果转化中, 需要突出和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即在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及研发课题上以企业为主, 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而政府则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企业强化新技术、新产品的平民化应用, 对于服务惠民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要同大企业一样给予大力扶持, 制定财政、信贷和税收等优惠政策。要建立一套鼓励民生科技发展的激励机制, 在项目立项时给予更多关照。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民生科技发展中, 把民间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管理范畴, 引导更多的科研要素向民生科技集聚。

完善民生科技政府采购, 扩大担保融资服务。政府采购对民生科技创新起到市场拉动作用。政府可以通过预先采购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为创新产品提供一个初期市场, 并减少或分担创新者的风险, 同时对技术创新起着导向作用, 从而激励和支持技术创新。为此, 在政府采购中应结合民生科技创新的特点, 对相关规定做出适当调整, 使政府采购在采购方式和程序上更有利于民生科技创新;应进一步拓宽政府采购范围, 扩大政府采购规模, 提高集中采购比重, 以通过政府采购扶持民生技术产业、促进技术创新;要放宽自主创新产品、节能环保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准入条件。同时, 政府要扩大担保融资服务, 充分发挥财政担保在促进民生科技中的作用。政府为促进民生科技的发展, 对真正符合民生需求的科技创新项目或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担保, 保证企业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 篇3

关键词:会计;科技成果;激励政策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科技成果的转化定义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产生出来的有着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相应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和推广直至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形成并发展新产业的活动。”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是为了提高生产力的水平,进而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取证,引入科学实验研究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和使用价值的成果或新成就。为了突破现有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广义上来讲,科技成果的转化,往往是建立在一定的规模的客观环境背景下,基于本身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知识,进行科学创新实践的主体为了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进行的不断变化的一系列各个阶段与科研技术生产有关的科技成果内容和形式的探索推进的总和。狭义上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通过实业领域的技术创新,通过不断探索实践,进一步形成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成果或者新的实践方法。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促进技术创新转化现实生产力,从而将科技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新的生产领域,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科学技术走向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进而实现由科技创新带来新的产业革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即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或相关的科研机构流入市场,在企业从事批量化的销售中实现其科技价值所带来的产品收益。本文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的界定主要则是从狭义上来进行理解和阐述。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人才必不可少。无论处于研究的哪一个环节,人才是第一要素。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科研工作者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科研能力,敬业精神。需要高科技人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将其推向市场。因此,这种具备高素质的科技复合型人才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不可或缺,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策、法律法规。政策法律法规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包括国务院,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高校科研院所自身的规章制度等。这些宏观的政策对于科技研究,科研成果的转化起着关键的作用。科技成果的研究,必须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下探索。政策制度不仅与微观的科研活动有关,还能影响市场机制与风险机制的建立,因此研究国家政策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资金。在进行科技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任何一个过程都会耗费大力财力和物力,因此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高投入性。而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所发生的成本,是否能够在未来生产的产品中都能够抵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该科技成果不具备可行性,要允许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失败。

科技评估。指有关鉴定机构部门对于科技成果的研究从开发-转化-引用等阶段对于研究的意义,功效,性质等的评定。评定的标准与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产生一定的作用。

利益因素。科研工作者对于其从事的研究工作所产生的物质激励和精神荣誉方面的利益将会大大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还有很多。他们都会通过影响研究过程中某个环节进而影响最终的科技成果。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影响也不同。

二、会计角度国家政策激励科技成果转化

(一)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必须需要遵循相关会计政策。企业选取不同的会计政策则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为了平衡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在遵循国家其他经济法规的前提下,在对会计政策的具体运用中,企业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信息向企业经营者传递着不同的决策信号,投资决策者与利益相关者根据传递的信号进行决策和利益分配。企业在进行科技成果研发过程中,会计信息始终贯穿着科研成果转化的全过程。资产折旧方式的选择,研发费用的扣除标准,无形资产的计量属性等等,这些会计政策的选择都会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无论研发项目的选取,还是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都应该注重会计政策的选择,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关系着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高新技术领域建立高效有序的会计政策秩序则势在必行。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离不开会计政策的正确选择。经营管理过程中,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会大大激励科技成果的转化。会计政策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协调微观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二)税收优惠政策。为了减少经济主体的负担,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的调节,适当的降低企业的税率,进而促进社会资金的流通,以此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成功转化。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的批量化的形成过程。税收优惠的根本目的在于:企业在向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过程中,不断的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进一步将税收优惠节约下来的成本投入到新的科技成果研发当中去。扩大企业的经营面,以达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目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根本就是政府让渡税收,将利益转移给企业,降低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减少企业资金投资回收期,达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化。

总而言之,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政府为达到扶持高新企业发展的意图,通过税收优惠降低参与的各个创新主体的税收负担。税收政策作为一种宏观调控政策,也是政府管理职能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调整国家经济的有利杠杆。

加大前期开发投入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我国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鼓励高新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在前期投入阶段,在计算企业的所得税时,采用成本加计扣除的方法,将研发费用的150%进行加计扣除。用于科学的研究,科学实验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增值税与关税。这些税收的优惠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扩散。为了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应用环节,科研机构、大中院校进行科学技术成果的转让免征企业所得税。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使得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更加具有伸缩性,使更多的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大大提升转化的效率。

(三)权益分享制度。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其具有高投入性,高风险以及收益性。收益性又包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谓私人收益就是在从事科技活动的经济主体,进行投资所带来的有效投资经济回报;而社会收益指的是全体社会,在从事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开发活动中所得到的全部有效收益。由于科技成果属性的存在,在没有被授权或有条件交换的情况下,新研究的科技成果被其他的经济主体无偿占有,这也称为科技成果的“溢出效应”。由于科技成果“溢出效应”,以及公共产品市场失灵的存在,科技成果产生的社会收益会大于私人收益。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转化的权益分享关系到人力资本再次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影响最终收益。因此,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之上,确保所有投资者的收益,正确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收入分配。合理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的基础是产权明晰。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对其创造的治理成果享有专属权,这是对科技人才的一种保护,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制度。由于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存在多个创新主体,也就存在诸多形式的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有关产权归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复杂性。这就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功能,使科技成果带来的收益能够达到有效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企业的研发人员不仅关注收入的分配方式,也关注企业未来实际收益后的利润。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如果权益分享比例太低,会大大削弱企业的科研技术人才的积极性,长期以来还会导致人才的流失。除此之外,如果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进行科技的研发与转化,最终的利益占有者往往是企业。例如:某一品牌的研发设备,在企业进行批量生产之前是属于某科研机构的科研研发成果。而进行批量生产之后,该设备每年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仅几百万。而实际上某科研机构仅仅在研制阶段有几万元报酬。由此可见,这就产生了利益上的分配不公,也体现出我国研发主体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国家的相关政策保护。

三、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改进

(一)完善无形资产相关会计政策的改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不断发展,这种趋势下应当适时放宽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而不应该局限于专利技术,著作权,非专利发明等狭隘的范围之内。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而言,可以适当的引入人力资本和品牌价值纳入企业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本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品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重新审视无形资产,能够更好的促进激励成果的转化。逐步放宽无形资产确认范围的同时,还要将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更广泛的应用于无形资产。对于无形资产的正确的计量方式能够更好的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有效的防止产权的流失。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能够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这些新成果如果具有可辨认性可识别性,在未来一段时间为企业带来有效收益,就可以作为无形资产来管理。而历史成本的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反映出科技成果的真正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无疑是一种更为准确。

(二)完善科技税收政策,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通过税收政策的引导,促进企业成为创新技术的主体,使企业在竞争和利益的驱使下不断寻求科技的支持。税收支持坚持以科技成果为导向,以高科技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科技成果转化每一个阶段,税收都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税收优惠的重点主要放在科技成果的转化阶段,降低这个阶段的资金风险,促进科技创新。按照创新主体的性质,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统筹规划中,有直接税收优惠和间接税收优惠。直接税收优惠包括降低税基和税率,对企业实行免税期,通过直接税收优惠,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可以有效的降低科技成果的转化成本,减轻纳税企业的负担,提高研发效率,从而能够减少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间接税收优惠是一种税基式减免包括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的抵免,折旧方式的改变等,通过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来实现税收优惠。虽然间接税收优惠没有减轻企业的总税赋,但是通过税收的实际递延,企业实际上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这样既没有减轻政府的税收收入,同时又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支持,这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大大减少了企业风险,更好的激励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明确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应当重视对科技创新主体的收益分享激励。重视收益分享激励,有利益促进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和主观能动性。收益分享激励,首先为体现合作主体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要明确双方合作主体的合作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的最终所有权归属于企业或者高校等科研结构。同时还要区别对待科技工作者利用本单位的科研设施取得科研成果的所有权问题。为体现知识产权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如果科技工作者主要是通过个人自身的努力或者利用个人的物资取得的科技成果,其成果所有权则归属于个人,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政策进而区分出单位的物质条件还是个人的物质条件;如果单位投入的物质或者财力超过规定的比例,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则归属于单位。其次,对于由企业的技术研发团队一同研制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一旦研发成功,产品进行批量化生产,这样形成的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应当赋予参与研究的每一个人,而应当归属于单位。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应当建立起激励机制,可以适当的将收益分享与产权激励相结合,促进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目前,在我国的科技研发体制中,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归属分配制度,导致在后续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收益问题。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在收益分配阶段,应当建立适当合理的比例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分配收益制度,制定一个明确的知识产权股权制,对知识产权的出资比例,出资方权利义务的限定,作价方式的选择,将会大大激励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1] 张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比较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4(13):141 ~ 144.

[2] 李建成 .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D]. 长沙:湖南大学 ,2008.

[3] 张俊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篇4

2006年2月发布的《农业部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遵循“突出重点、择优支持、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的原则,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简称“科教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简称“中心”)和项目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负责项目实施工作。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加速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成果(以下简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家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下简称转化资金)。为加强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提高转化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转化资金的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管理。

第三条转化资金是一种政府引导性资金,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发,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有效支撑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第四条转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按照国家扶持和保护农业、加强农业科技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遵守有关财务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能

第五条科技部负责制定和发布转化资金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审议转化资金运作的重大事项,批准转化资金的工作计划,审定转化资金支持项目,会同财政部下达项目预算,并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财政部负责审批转化资金预决算,参与审议转化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指南、工作计划及资金运作的重大事项,参与审定转化资金支持项目,联合科技部下达项目预算,对转化资金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以下简称有关部门)成立转化资金工作协调小组。科技部和财政部分别为正副组长单位,农业部、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参与审定项目指南、推荐专家和协调重大事项等工作。

第八条科技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聘请具有一定权威的技术、经济、管理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转化资金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提出咨询意见。

第三章支持方向和重点

第九条转化资金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地域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围绕《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或生产性试验,为农业生产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

第十条转化资金的支持重点:

(一)动植物新品种(或品系)及良种选育、繁育技术成果转化;

(二)农副产品贮藏加工及增值技术成果转化;

(三)集约化、规模化种养殖技术成果转化;

(四)农业环境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术成果转化;

(五)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成果转化;

(六)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成果转化。

第十一条转化资金不支持已经成熟配套,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支持有知识产权纠纷的项目,不支持低水平重复项目。

第四章支持对象和支持方式

第十二条转化资金支持对象主要为农业科技型企业。

转化资金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的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申报转化资金项目。以服务于农业、农村,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公益性强的转化资金项目,可由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

第十三条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项目承担单位的特点,转化资金分别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注入方式给予支持:

(一)贷款贴息:对已具备一定产业化能力,具有市场前景,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一定效益,并已落实银行贷款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贴息金额原则上不超过第一年到位贷款所应支付银行利息的总额,并视不同情况予以贴息。

(二)无偿资助:对具有较大社会和生态效益,或不易直接取得市场回报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资助总额一般不超过200万元,重大项目不超过300万元。

申请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申请单位应匹配一定的自筹资金。

(三)资本金注入:主要用于支持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后续创新能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行业技术进步有较大促进作用,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

有关资本金注入项目的申请、立项及管理、参照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本金投入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对申请贷款贴息和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第五章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十五条科技部、财政部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转化资金项目指南,提出支持重点及申报要求。

第十六条申报转化资金项目的单位应具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依法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并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开发业绩。

第十七条转化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来源包括:国家或国务院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区、市)]农业科技计划所形成的科技成果,以及企业、科研单位自主研究开发形成的农业科技成果。

第十八条转化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二)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或良好市场开发前景;

(三)技术水平高,核心知识产权归申报单位所有;或者属于已经引进吸收但需中试国产化、以利于掌握其核心技术的技术成果;

(四)科技成果必须经省(区、市)或国家有关专门机构认定或审定。

第十九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填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并编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区、市)科技厅(科委)。

第二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或省(区、市)科技厅根据转化资金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并对项目申报单位的资格、项目的先进性、真实性以及转化可行性等进行审核,在申报书上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科技部。

第二十一条科技部将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当年不得再次申报。

第二十二条对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认定合格的项目,纳入科技部项目库管理。同时,提出当年安排项目建议清单,由协调小组进行认定。

第二十三条评审专家由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和地方推荐,并由科技部、财政部聘任。

第二十四条经认定的项目由科技部、财政部审核批准,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第二十五条经批准的项目将根据科技部科技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由科技部主管单位同项目承担单位签定项目合同。

第六章项目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科技部根据实际需要,编列转化资金项目管理费预算,经财政部核批后,由科技部负责具体管理和使用。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组织项目、开展项目评审、进行监督检查等工作发生的支出。

第二十七条批准立项的项目,其项目经费的拨付,按照国家财政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二十八条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单位财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转化资金要与其他资金来源统筹安排,并单独设帐核算。不得将转化资金用于金融性融资、股票、期货及捐赠等支出。

第二十九条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项目运行实行跟踪管理,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结果可以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三十条科技部依据项目合同,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监督。各有关单位要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监督工作,接受监督检查。对监理、评估不合格的项目,可采取缓拨、减拨、停拨后续资金或中止项目合同等措施。第三十一条因项目承担方原因造成的合同中止,项目承担单位须立即进行财务清算,交回转化资金余额,并提交审计意见。

第三十二条项目完成后,科技部将组织进行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凡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科技部、财政部将视情况予以通报,除不可抗拒因素导致项目未能通过验收的情况外,该项目承担单位今后不得申报转化资金项目。

第三十三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资产及知识产权,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三十四条科技部受理社会对转化资金项目有关问题的异议,并对有较大异议的项目进行调查,会同财政部提出处理意见。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的行为,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七章附则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 篇5

借款合同甲方(借出单位):县科技局 乙方(借款单位): 项目实施起止时间:书

县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是经县政府批准,由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共同管理的有偿使用科技专项资金。甲方(借出单位)、乙方(借款单位)经过充分协商,根据《县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签订本合同,并保证履行以下条款:

一、甲方根据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计划,向乙方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人民币万元。该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期限为 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乙方按长科字文下达的项目和向甲方提供的用款计划使用该资金,并保证在年月日前偿还本金和支付资金占用费,资金占用费按年本金的5%收取。按期偿还本金和占用费并且项目实施效益好的项目承担单位,给予借用转化资金总额10%-30%的奖励。逾期不能偿还本金和占用费的项目承担单位,按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并加收年本金20%的滞纳金。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乙方应提供2-3名公务员出具的借款担保,并承诺:如果不能按期归还借款或履行借款责任,其债权债务将由担保人承担。

三、按照《县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县科技局为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借款单位、县财政局为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监管单位,有权检查、监督乙方所借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乙方应完整如实提供相关材

料。乙方每年底向甲方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及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申请验收结题。项目因故撤销或终止,乙方应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全额上缴甲方。

四、甲方如违反本合同,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借款总额的30%。

五、本合同签字盖章后生效。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本金、资金使用占用费、违约金全部清偿后自动失效。本合同一式四份,县科技局、县财政局、项目承担单位、公正机关各执一份,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县科技局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盖章):

乙方代表(签字):

合同签订日期:

担保承诺书

科技局:

我是单位的公务员,自愿为提供县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借款担保。并承诺:如果我所担保的单位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责任,我同意用我的财政工资来偿还该借款单位所借总额的,并在年内支付完毕。其担保责任在所担保单位履行全部还款责任后自行解除。

担保人(签字):

担保人所在单位(签字):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 篇6

12014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广西)申报指南

根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改革精神,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共同组织编制了《2014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广西)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一、项目类别与支持范围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指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或生产性试验,为农业生产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等项目。

(二)农业科技成果包括: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的繁殖、改良、种植、养殖的成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收获、初加工、保鲜、贮藏、包装的成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品面源污染的成果;提升现代农业装备和机械化水平的成果;其他需要转化的成果。

(三)项目分一般项目、重点项目两类,补助资金支持额度分别为60万元、100万元,本支持重点项目不超过3项,一般项目不超过15项,支持方式为无偿资助。

(四)转化项目补助资金的支出内容:材料、农资、小型仪器设备等技术物化投入品的购置,试验示范田租用及整理,推广服务、宣传培训、技术咨询,以及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相关的其他支出。转化项目补助资金不得用于以下支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建造楼堂馆所、购置车辆和通讯器材,基础性农业科研,购买农业科技成果和

专利,以及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服务无关的其他支出。

二、支持领域与方向

(一)种业。

动植物新品种,种子及种苗规模化繁育、质量检测技术,种质资源评价、利用、保护技术及产品,畜禽、水产新品种快速扩繁技术,动物胚胎高效生产及移植配套技术等。

(二)种植、养殖。

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与安全技术及产品,海洋、淡水养殖及其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

(三)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储藏与物流。

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鲜活农产品贮运保鲜与物流配送技术与设备等。

(四)农用物资。

生物型杀(抗)菌、杀(抗)虫、除草、灭鼠、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态环保地膜,新型高效环保肥料、栽培基质的生产技术与产品等。

(五)农机装备及农业设施。

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栽培技术装备,施肥、施药、节水灌溉及秸秆还田等技术装备,农作物收获、加工设备,农产品产后减损、精选分级和节能仓储技术与装备,林果业农机装备,畜禽和水产规模化养殖技术装备,适合山区特色的小型化农机具以及饲料加工技术装备等。

(六)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基于“三网融合”的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与产品,农业生产智能决策、管理、监测、控制及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田间信息获取、决策处方及精准作业技术与产品,面向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和服务的信息技术与产品等。

(七)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基材料。

农林剩余物能源转化与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生物质能资源回收储运、预处理技术及设备,生物质燃料制备、高效利用技术与设备,大中型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及设备,农村节能技术与产品,生物基材料开发技术及设备等。

(八)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林、草、竹藤资源高效培育技术,林木资源利用技术及产品,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及产品,人工林木(竹)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林化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等。

(九)农业生态及农村环保。

重要水源区、湿地、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与荒漠化治理,农田水利、农作物高效节水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农村饮用水安全与节水新技术及设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及垃圾、畜禽粪便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等。

(十)动植物疫病防控及防灾减灾。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 篇7

一、《纲要》和《配套政策》颁布以来,金融政策响应及落实情况

1.《配套政策》相关实施细则的制定出台情况

为落实《纲要》和《配套政策》在金融支持方面的政策措施,2006—2007年有关部门出台了9项实施细则(见表1)。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还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涉及创业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信用担保和科技保险等领域(见表2)。

2. 金融政策组织实施和关键政策的落实情况

(1)加强国内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和运作管理,并提供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

出台政策规范加强对国内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2006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颁布实施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设立和运行规则。2009年,发改委颁布了《关于加强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管理和严格规范创业投资企业募资行为的通知》,加强了对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和募集资金行为的管理。

设立引导基金推动国内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2007年,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出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确定了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4种方式来引导国内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在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带动下,国内很多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办法,如北京、上海、江苏、 江苏苏州、山西、杭州、武汉等,并设立了地方的引导基金,推动国内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

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企业试点。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允许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可按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2)设立创业板、股权转让代办系统和新三板,加强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2006年,证监会颁布《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报价转让试点办法(暂行)》,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展“中关村非上市公司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工作”,推动了国内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2009年,证监会颁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办法,标志着创业板的正式开设运行。2013年,证监会对“中关村非上市公司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增加包括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3个试点区。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稳妥实施”的原则,设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逐步将条件比较成熟的园区纳入试点范围。

(3)科技部门与财政、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加强合作,推动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融资。

科技部注重并推动与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的合作,通过与金融主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2009年,科技部和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2011年,科技部与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8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

科技部还和多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科技项目。2007年6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和科技部联合出台了《国家开发银行、国家科技部关于对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重点融资支持的通知》,要求开发银行运用开发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对试点企业给予重点支持。2007年11月,科技部与进出口银行签署了《支持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科技金融合作协议》,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重点科技工作提供政策性贷款和投资支持,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等作为未来重点合作领域。

银行主管部门制定若干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2006年,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商业银行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同时,银监会积极推动商业银行支持创新运行机制的建立,引导商业银行继续深化6项机制(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按照四单原则(小企业专营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加快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

(4)政府出资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信用担保是缓解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中央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要求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采取预算业务补助、保费补助和资本金投入等支持方式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同时,还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给予免征营业税、准备金税前扣除的规定,并要加强知识产权评估,推动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融资。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财政补贴。

(5)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工作。

科技保险是指为了规避科研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外部因素而导致项目失败、中止、达不到预期而设立的保险。为了利用科技保险在降低科研开发活动的风险,科技部和保监会联合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开展。2007年,科技部、保监会颁布了《关于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将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险创新试点城市和火炬创新试验城市中选择重庆、天津、北京、武汉等城市作为科技保险试点地区,开展科技保险发展新模式的尝试。2007年和2008年分别选取两批试点城市开展科技保险,开发了研发人员保险等8个险种。试点地区也出台配套政策,对科技保险提供财政补贴。如重庆市拿出专项资金,用以补贴参险企业的保费,最高可达70%。

(6)科技部等组织开展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

为加快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科技部和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2010年,科技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印发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实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方案。2011年科技部等部门确定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杭温湖甬”地区、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武汉市、长沙高新区、广东省“广佛莞”地区、重庆市、成都高新区、绵阳市、陕西省关中—天水经济区、大连市、青岛市、深圳市等为首批试点地区。2011年8月,科技部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下简称“一行三会”)、财政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全面指导和推进“十二五”时期的科技金融工作。

二、金融政策实施进展与成效

《纲要》及《配套政策》颁布实施以来,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金融政策已基本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建设效果明显,股权融资市场规模扩大,适用于不同成长阶段科技型企业的信贷的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机构和科技部门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在解决国内企业创新和创业融资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迅速,支持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发展

创业风险投资方面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效推动了全国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为国内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大量权益资本支持。

截至2011年底,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各类机构数达到1096家,比2005年增加777家。其中,创投企业(基金)860家,管理资本总量达到3198.0亿元,比2005年增加2566.4亿元。2011年新增投资项目1894家,投资金额545.3亿元,其中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数为987家,投资金额229.8亿元;累计投资9978项,投资金额达2036.6亿元,其中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数5940项(占59.5%)、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金额1038.6亿元(占51.0%)。

2.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初见成效,拓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2006年设立的中关村股权转让代办系统、2009年设立的创业板,以及新三板资本市场的推出,使国内初步形成了以新三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沪深主板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便利渠道,也为国内创业风险投资提供了资本退出渠道,进而促进国内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

2006年,科技部、证监会和北京市政府联合开展“中关村非上市公司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截至2012年12月26日,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司累计挂牌193家,挂牌公司中,90%以上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涵盖了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制药、新材料、文化传媒等新兴产业。挂牌公司总股本54.53亿股,平均股本2900万股。试点以来,累计成交4.76亿股,成交金额25.72亿元。天津北方技术交易市场、中国技术交易所等技术交易市场的建立,为国内以发明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提供了交易渠道,促进了大量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

3. 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一定程度缓解了企业贷款难问题

中央政府出台的多项针对商业银行的政策,提高了国内商业银行为自主创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积极性,提高了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成功率。

第一,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截至2011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10.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9.6%,同比增长25.8%。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小企业贷款余额与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之和)1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7.3%。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机构共4282家,贷款余额达3914.74亿元。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全国累计实现专利权质押3361件,质押金额达人民币318.5亿元(含外汇)。

第二,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商业银行创新研发出了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和履约保证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融资产品、订单质押、中小企业联贷联保、仓单质押等。

第三,加强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很多银行设立专门部门(如中小企业服务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各地还成立了一批专门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营机构——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截至2011年12月,全国有7个省份设立至少了24家科技支行。

4. 政策性金融支持了大量高科技项目产业化

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国内重大科技项目提供大量贷款支持,为国家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12年第3季度末,国家开发银行科技贷款本外币累计发放额为2476亿,贷款余额1517亿。其中,人民币余额1393亿元,外币余额19.7亿美元;重大科技项目贷款余额839亿元,占比55.3%;科技园区贷款余额487亿元,占比32.1%;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52亿元,占比10%;产学研贷款余额39亿元,占比2.3%;高科技创业投资贷款及创业投资基金贷款余额4.5亿元,两项占比0.3%。通过上述贷款方式,国家开发银行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高科技项目产业化(部分项目见表3)。

中国进出口银行自2007年以来支持的科技企业数量和贷款规模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支持的科技企业数量从2007年的128家增至2012年的207家,增幅达61.72%;贷款业务余额从2007年的284.26亿元增至2012年的447.39亿元,增幅达51%。在直接投资方面,中国进出口银行利用特别融资账户参与投资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4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出资8.73亿元人民币。

5. 商业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在科技部和银监会联合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银行业协会依靠工商银行数据中心的技术支持,开发完成了中国银行业科技专家选聘系统;系统共收纳了2695名科技专家,在银行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审批出现科技困难时,提供强大的专业指导和技术咨询。很多地方科技部门参照科技部的做法,构建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专家团队,如天津市建立科技金融专员制度,分别从银行、信托、保理、小贷、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选取工作人员作为科技金融专员,为科技企业提供政策宣传、产品介绍、融资咨询和顾问等服务。

另外,各地还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商业银行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对接服务。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成都、武汉、天津等地正在联合组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中关村科技园区、苏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等地分别成立了专业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机构。

6. 科技保险降低了企业研发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科技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提供了支持

“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经营了“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营业中断保险、出口信用保险、高管人员及关键研发人员团体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等险种,试点城市科技保险保费已达13亿元,为科技企业提供了3874亿元的风险保障。2007年至今,中国信保累计为高新技术产品提供信用保险和担保支持超过14260亿元人民币,支付赔款57.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今,中国信保已累计服务支持5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012年1月—10月份已为19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各类服务。

此外,国内成立了约200家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担保公司,为其获取银行贷款提供了支持。担保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8万,担保金额合计883.7亿元,担保资金平均放大5~7倍。如北京市政府推动成立的首创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等。

三、目前我国金融政策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自《纲要》及《配套政策》颁布实施以来,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金融政策实施效果明显,为国内企业创新和融资方面提供了重大支持,但从更高目标要求,与科技型企业对融资政策和创新环境的迫切要求相比,在有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 部分政策未出台或难以实施,需要保障措施的支撑

由于涉及到管理部门问题,一些政策尚未及时出台,如“建立全国性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行业自律组织”一直没有得到落实。还有一些政策出于政府控制金融风险的目的而没有出台,如让证券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和创业投资通过债权融资方式获取资金等。

部分政策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如银监会规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独立核算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扩大风险容忍度”,但由于银行信贷是与贷款发放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的,银行在具体放贷时缺少可行的实施方式,限制了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能力的发挥。

部分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出台保障措施,如中央政府提供了专项资金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但目前国内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尚存在不规范、发展不均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能力弱的问题,需要出台新的鼓励措施。创业板市场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上市融资的渠道,由于部分投资机构和企业高管投机性加强,因此对不断扩容的创业板和新三板,需要出台新的细则来避免投机泡沫的出现。

2. 大量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得到进一步支持

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以专利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数量增长迅速,这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对国内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早期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困境仍然严重。虽然国家鼓励金融机构为早期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但是目前金融机构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后期阶段的企业,早期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仍有一定困难。

3. 国有创业投资机构面临考核和退出手续需进一步简化

国有创业投资是目前国内创业投资的骨干力量,也是支持早期阶段企业的主力军,但是国有创投面临国有资产的升值保值考核问题,在退出过程中也面临手续复杂的问题,影响了国有创投机构的积极性。

4. 支持创新创业的环境有待完善

目前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创业板和新三板资本市场容量有限,都限制了高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因此,引导资金投入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新形势下对促进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的实施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纲要》及《配套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快我国科技创新创业的发展,有关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形成政府、银行、企业以及中介机构多元参与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有效地发挥政府资金对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引导和放大作用。

2.建立的商业银行人员发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的尽职免责实施细则,尤其要注重可操作性。

3.由中央政府出资直接设立“中国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开展直接担保和风险补助等方式与地方科技担保公司合作,打造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科技担保体系。

4.尽快将新三板扩容,扩大试点范围,并制定相关政策,避免新三板的投机性;同时加快建立区域性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5.建立由科技部门主管的全国性的创业风险投资协会,加强创业投资行业的规范管理。

6. 建立对国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考核评价体系,简化国有创投资本退出的手续环节。

7. 加快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建设,尽快探索建立科技银行,并完善其运作方式。

注释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 篇8

一、永州农业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一)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良好

永州农业科技园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科技政策,大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十一五”期间,永州市相继出台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科技成果管理暂行办法》、《永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入园企业管理办法(试行)》和《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等。自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后,园区集中力量编制了《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与《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逐步完善

永州农业科技园致力于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了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推广体系。永州与省农科院正式签订了“市院共建”协议书,与澳大利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建立柑桔示范场。园区聘请袁隆平、唐华俊、陈阜、邓子牛等国内外专家担任科技顾问。同时,园区建立了中国农科院孟公山红壤试验站、市柑科所、市林科所、市水科所、市节水灌溉试验站等科研机构,拥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121人。

(三)科技成果转化初具一定规模

永州农业科技园大力加强与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初具规模。园区已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省中医研究院和湖南科技学院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省、市科研、示范推广项目60项,引进、试验、推广动植物名、特、优新品种50个,研发出实用新技术15项,试验、推广农业新技术30项,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特色产业

永州农业科技园通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了食品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园区形成了粮食、牲猪、瓜果、油茶和农业观光五大主导产业。目前,园区已有规模企业6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11家,建设优质稻、西瓜、柑桔、油茶、茶叶、葛根、牲猪、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25个。

(五)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效益突出

永州农业科技园依托自身优势,大力推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在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标准化和无害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中药材种植,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使技术、设施、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集聚和高效利用,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二、永州农业科技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思路

1.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制订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環境。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导向作用,实现优势资源向特色产业领域集聚。

2.整合资源,促进共享。充分发挥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的协作关系,着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善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集成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及社会等各类创新要素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3.依托企业,突出特色。加快孵化和培育科技企业,以龙头企业的技术、人才、资金优势为依托,构建面向特色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和中药材特色产业。

4.示范推广,带动周边。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示范作用,加强对所属产业以及周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引导、带动作用,形成“以点带线”、“以点带面”的局面。

三、永州农业科技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任务

(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1.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全面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科技学院和湖南林科院等的科技成果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本市科研机构的作用,由市农科所、林科所、农机研究所、油茶研究所、节水灌溉试验站联合组建湖南省红壤区现代农业研发推广中心,与园区企业开展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2.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完善一批农业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服务机构和人员要因地制宜地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对园区农户的专业化、一条龙的技术服务能力。培育科技成果推广业务的中介机构,建立综合性的红壤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中心。

3.强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将分别实行“科技特派员+种养殖大户+农民”、“科技特派员+示范园(基地)+农户”、“大科技特派员+小科技特派员+农户”、“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企业+专业协会+农户”等科技特派员运行模式,以全面加强园区的科技支撑力量。为确保园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园区将按瓜果、油茶、牲猪、粮食、中药材等产业类型,组建科技特派员技术支撑组,为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二)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企业

1.鼓励农业企业自主创新。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农业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基地的企业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产品标准,促其企业产品创国家名牌,参与国际竞争。

2.鼓励农业企业转化已有成果。鼓励企业积极承接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包括各科研单位的人员)予以一定奖励。将入园企业的毕业考评与企业成果转化率相结合,将企业承担的已转化科技成果对农民增收、优良育种推广和农产品新品牌创立的贡献纳入到毕业考评中。

3.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办企业。在科技项目扶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市级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创业。鼓励各地采取小额信贷、地方财政专项经费、科技项目优先支持等优惠政策,对农业科技人员给予扶持。引导农业科技人员下到基层,以创办农业科技企业或专业技术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三)抓好特色基地建设

以基地为纽带把周边农民组织起来,以产业链条的方式连接成产业化生产体系,重点建设优势种苗示范基地、高产水稻栽培示范基地、食用菌良种培育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绿色瓜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優质中药材种植和种苗示范基地,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

1.优质农业种苗示范基地

——珍稀柑桔苗木基因库基地。以市柑科所和熙可公司现有的1万m2阳光大棚和250个珍稀柑桔品种为基础,新建2万m2阳光大棚,收集、引进克里曼丁系列、地中海系列等品系以及柑桔育苗珍稀砧木材料。

——优质柑桔苗木繁育基地。以市柑科所现有50亩苗圃和熙可公司承建的中国南方优质水果永州快繁中心2万m2阳光大棚为载体,建立“优质柑桔苗木繁育园”,规模扩大到600亩,引进选育和提纯复壮食用柑桔品种30-50个,实现年供1000万株、无病毒接芽2000万个。

——优质林木繁育基地。以市林科所现有200亩苗圃和湖南科技学院100亩油茶苗圃基地为载体,扩大规模到500亩,重点引进、选育适合中国南方地区的高产优质油茶、花卉、速生丰产林等林木品种20个,年产优质林木和油茶苗1000万株。

——优质西瓜种苗繁育基地。以永州昱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有的1万m2高标准阳光大棚为基础,新建2万m2阳光大棚,建立“黑美人西瓜种苗繁育园”,培育黑美人西瓜种苗,实现年提供无病毒、可连作的黑美人西瓜容器种苗1000万株。

2.高产水稻栽培示范基地。以市农科所现有1000亩水稻试验基地和技术为依托,加强同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隆平高科合作,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园区内推广“种三产四”高产水稻栽培示范基地1万亩。

3.食用菌良种培育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以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南农大食用菌研究所为依托,投资1500万元,建立示范规模达500亩,年产珍稀菌5000吨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到2015年,食用菌深加工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万元产值耗能、耗水、单位面积产值、劳动生产率、利润率和产值研发比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4.绿色瓜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利用园区大面积红壤土地资源优势,以现有瓜果基地为基础,发展柑橘、西瓜、草莓和特色水果标准化种植基地1万亩。

5.优质中药材种植和种苗示范基地。以敬和堂制药为依托,建成2万亩亩以罗汉果、厚朴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3千亩中药材种苗示范基地,按国家GAP规范化种植品种100余种。

四、永州农业科技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永州农业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由分管科技的副市长任组长,管委会主任任常务副组长,市科技局、发改委、经信委、招商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园区管委会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园区科技部门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日常工作,执行和落实领导小组的重大决策,行使监督引导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完善政策措施

贯彻落实湖南省科技进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方面的政策优惠,推进永州市委、市政府《永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政策法规的实施。紧密结合《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示范基地建设总体思路,修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土地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等优惠政策,并加强对技术创新与引进、成果评价登记、成果转化转让等各环节政策优惠力度。坚持在《永州农业科技园入园企业管理办法》的约束下,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分享机制,出台鼓励企业加强对技术引进、吸收、二次创业投入的奖励措施,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政策体系。

(三)培养转化人才

建设多层次全覆盖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切实提高科技人才和企业人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培养和孵化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形成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农业研究推广中心等科研机构培养一批技术创新、科技型企业家和专业科技人才。创建农民大学,培养乡土科技人才,建立镇、村、组三级科技服务网络。组织园区从业人员和周边农户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其经费纳入农民培训年度计划。

(四)加大资金投入

大力引进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服务机构,开拓多种科技金融合作途径,促进农业银行、风险投资等多元资本参与到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化投资,不断增强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角色。将厅、市、区政府对园区的财政支持资金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倾斜。加强对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监管职能,保证招商引资重点服务于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于特色产业。

(五)加强服务保障

积极为园区内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绿色服务通道,对于涉及的相关新增、取消、调整等行政审批事项优先办理,为新注册的成果转化企业提供一条龙免费服务,在手续完备的条件下三天办结。不定期为园内企业提供行业发展动态、资本市场、竞争情报等方面的免费培训与咨询,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定期通过开办科技讲座、示范区惠农论坛等,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

*本文属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为理想喝彩下一篇:术语和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