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词优秀教案设计(共7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实例,理解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一步提高利用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准确、简洁地叙述数学内容的能力;(3)情感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了解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与他们的否定在形式上的变化规律,会正确的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教学难点】:
正确的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1.4.3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探究新知
注意区别:
三、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P24上的例3中每个全称命题,让学生尝试写出这些全称命题的否定,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
2、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4中每个特称命题,让学生尝试写出这些特称命题的否定,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
四、巩固与联系
课堂小结
1。回忆几个概念:全称量词,存在量词,全称命题的概念及表示法 2.含有一个量词的否定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文科班, 在学习了必修上册自然地理之后刚开始进入人文地理的学习。对于人文地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多, 感受也多, 但是学生头脑中多是不成系统的现象与感受, 没有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思考, 没有形成正确的人文地理思考方法, 思维习惯和正确的人文地理观。
二、说教材
必修二教材开始进入了人文地理的学习。人文地理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 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 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四大热点问题。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 人口是关键因素, 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因此本章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而本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是本章的第一节。本节要求学生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国家与地区人口的分布状况, 探讨形成原因, 从而总结出人口增长模式, 最后形成对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本节的学习, 学生对于人文地理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形成了初步的认识。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了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公式, 学会运用公式进行地理数据计算与比较。能据图说出不同的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的差异与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并分析原因。掌握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转变, 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 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地理材料并从地理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取了课前自主学习, 课上读图分析, 读材料分析,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形成预习的习惯, 学会细心观察, 深入探究, 互相交流与合作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可持续发展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人口增长模式。难点:人口自然增长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
五、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是中心, 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 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 以学为本”的育人观, 不仅教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此为出发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生动视频资料展示, 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形成对人口问题的共鸣。小组合作探究法: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又能加强学生竞争意识, 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读图分析法:在小组合作探究法的基础上, 通过读图分析, 培养学生读图习惯与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 让学生从情境材料中提取信息, 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六、说结构
(一)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课前发给学生导学案, 导学案分两部分:预习案与探究案。让学生先行预习导学案中的预习案部分。预习案中主要将有关人口部分的计算公式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多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交给学生, 并设计两道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课前计算, 完成基础知识储备。探究案主要在课堂上进行。
(二) 课堂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全球第70亿人口出生的视频新闻。通过视频让学生谈谈感想, 由此引入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并引入本节的学习目标。主要让学生找出学习目标中的关键词, 从而引出高中地理能力培养的重点与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 形成本节课的主板书。
[讲授新课]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 公式与计算。检查预习案中的公式与计算题。 (1) 让学生回答预习案上的公式。在介绍公式时, 注意讲解公式中的分母———年平均人口的计算方法 (年初人口与年末人口数之和除以2, 并指出高中地理中常用的是年初人口数进行计算。 (2) 让学生到前面讲解两道数学题。第一题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人口增长的数量多少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 还和人口基数有关。第二题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比较不同地区多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教会学生地理计算的技巧与方法。[过渡]给学生出示两组图片, 第一组是关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图片, 第二组图是关于德国鼓励生育的政策, 让学生产生疑问, 引出不同地区, 不同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特点不同。 (2)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与空间变化。探究主题一: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中的图1.2、1.3、1.4, 小组合作探究三幅图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呢?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引导学生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 描述不同阶段人口数量的多少与人口的增长速度, 并归纳出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使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地理坐标图的能力, 归纳读图方法: (1) 读图名与图例。 (2) 读横纵坐标代表的地理要素。 (3) 读两个要素的变化关系。 (4) 读特殊点。 (5) 分析影响因素。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坐标系的横纵坐标在时间与数量上的不均匀变化。探究主题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读1950—201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图, 引导学生读出不同大洲人口数量与速度的差异, 并分析影响这一差异的原因。注意在速度方面的计算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地理统计图的能力, 如何从中获取信息: (1) 认清图例, 辨别柱子的色泽、长短所表示的含义; (2) 比较同一时段 (时间) 不同对象, 同一对象不同时段 (时间) 柱子的长短, 确定其含义。探究主题三、四:读导学案中英国和中国两个家庭的材料, 从材料中找出人口增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提高学生在材料中提取归纳信息能力。并让学生预测不同国家人口变化趋势, 从而与前面不同国家人口政策相呼应。[过渡]为了更好地研究人口问题, 我们绘制了人口增长模式图。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让学生读图, 找出图中重要的信息。指出人口增长模式图的不同阶段, 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自然增长就绪的高低特点, 分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以及世界不同国家目前在人口增长模式图中所在阶段。[过渡]有人做过这样一种假设, 如果让全球70亿人口照一张全家福, 只要美国洛杉矶一个城区就够了, 为什么我们还这么紧张呢?因为人口问题还会引出资源与环境问题。引出小女孩在联合国的发言视频。
3.作为地球的孩子, 你能为地球做点什么?本部分让学生自由发言, 让学生理解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自身行为的思考。
(三)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形成完整的课堂知识结构。
七、说手段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手段为多媒体与导学案。利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导学案教学, 让学生在课前对本节课的有关地理数据计算的内容有所了解, 让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技巧在地理数据统计中得到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课前完成对于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完成有重要的作用。
八、说效果
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方法, 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当堂知识, 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九、课堂实录
【关键词】对外汉语;动量词;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许多制约学生进步的瓶颈,而动量词的恰当使用正是其中之一。郭晓沛等分析留学生难以掌握量词的原因时指出:“一方面是由于量词太多,不可能也不易在所选的课文中按量词的四个等级依次全部出现;另一方面,可能教材的编写者对量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量词的重视程度不够。再一方面,由于现阶段关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关于学习者习得汉语量词的内在大纲还没有揭示出来,因此还不能给教材编写中的量词选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作用。”
笔者在阅读《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四课的生词时,看到教材的生词部分将“遍”的英文翻译标注为“one time”;将“次”译为“times”,笔者对此处英文翻译的准确性感到疑惑。因此本文选取 “遍”“次”这两个相似的动量词作为切入点,详细研究其基本用法后,将其中适用于留学生掌握的部分挑出,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内容,提出本人对这两个动量词的教学设计。
一、动量词“遍”“次”溯源
(一)“遍”的语义演变过程
“遍”同“徧”。《说文》对其释义为“写作‘徧,币也。从彳,扁声”。《说文》:“币,周也。从反之而币也”。“遍”作为动量词的词义就是由它的常用义“周遍”“环绕”发展而来的。“动量词‘遍正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当时它主要‘用来称量诵读义类的动词,因为读书须要从头至尾地读遍才能全部了解”,但此时其使用范围并不广,到了元、明、清三代,“遍”字作为动量词的使用才呈现出广泛性与高频性。
(二)“次”的语义演变过程
对“次”最初语义来源的说法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动量词‘次可能是由‘按顺序叙事,居于前项之后的称次这一意义发展而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常将“次”放在“第二”“第三”等词语后面,此时“次”还是“居于前项之后”的含义,但此义已开始逐渐减弱,有点像是表示动作次数的动量词了。到了唐代,有少量“次”作为动量词的用例,随后动量词“次”在元代发展非常迅速,开始普及开来。
二、动量词“遍”“次”比较
(一)“遍”与“次”语义的异同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对“遍”的定义是“一个(套)动作行为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遍。”对“次”的定义是“表示动作的次数,一般用于(能)反复出现的动作。”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遍”的解释是“指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对动量词“次”的释义是“用于可以重复的动作”。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遍”的解释是“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遍”。对“次”的定义是“用于反复出现或可能反复出现的事情”。
各专著和词典作对“遍”和“次”的解释都比较一致,并且显示出这两者之间的语义具有较大的区别。同时,邵敬敏在《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中抛弃了传统的动量词分类方法,即将其简单地分为“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而是将动量词分为了“通用量词”“自主量词”“借助量词”和“情态量词”。其中,本文涉及的“次”与“遍”被归在了动量词下的不同类别中。邵敬敏将“次”归为“通用量词”中的“计数量词”;将“遍”归在“情态量词”中的“整体量词”一类,这也显示出“遍”与“次”在日常使用中其实是有明显的界限的。
(二)“遍”“次”的句法分析
“遍”和“次”在对动词的选择上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二者虽然在一定情况下有互换的可能,但这种互换是有条件和背景的,一般情况下,二者有各自明晰的使用领域。“遍”适用于计量动作性最强的动词,而“次”适用于计量动作数量的能力是从动作性最强的动词依次向状态型动词和表变化的动词逐渐扩散的且数量呈递减趋势。比如我们可以说“失败一次”,但通常不说“失败一遍”,这就是因为“失败”这个动词的动作性不那么强。“遍”和“次”都是对动作发生的次数进行描述和统计,“‘遍主要是侧重于对动作过程周遍性的扫描, 以便突出动作行为的细节和强度;‘次所进行的就是‘总括扫描,主要是把动作作为一个单一的完形被感知,动作行为的细节和强度在这里被忽略不计了,主要侧重动作行为的事件性和整体性。”因此,“遍”主要用于计量持续性动词,这些动词前面还可以出现表示动作细节的状语成分。如果仅强调动作的事件性和整体性,那么大多数动词都可以与“次”搭配。
同时,“次”有几个特殊的用法。首先,有些前置词语一般只能与动量词“次”搭配,不能与“遍”一起使用,如屡、各、首、本、多。其次,“次”有“有一次”这个固定表达,它出现在句首,表示过去的某个时候。
三、对“遍”“次”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述
教材中出现“遍”和“次”的部分分别有课文、生词和注释。课文中涉及这两个量词的句子是“对不起,您能不能再说一遍?我不懂‘一三五是什么意思?”及“四点半到五点半。一次一个小时。”生词表将“遍”标为量词,英文解释是“(a classifier for action)one time; once through ”;“次”也被标注为量词,翻译成“(classifier) times”。第一条注释中“遍”这个生词出现在“您能不能再说一遍”和“您再说一遍,好吗?”这两个句子中,注释的目的是为了讲解副词“再”的用法。综上所述,整个二十四课中出现“遍”的次数为四次,出现“次”的次数仅为两次,加上生词部分对这两个生词的英文翻译是比较相似的,这肯定会引起留学生的疑问。同时,这也是使用这套教材的学生第一次在课文中接触到动量词。因此,这两个生词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做一些特别的设计,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两个出现在同一篇课文中的相似而又不易学会使用的动量词。
(二)教学设计
1.生词讲解阶段。
首先学生会在生词讲解阶段接触到这两个动量词,教师按照课文中这两个生词出现的顺序来展示和讲解这两个生词,即先教“遍”,再教“次”。课件上先呈现出“遍”这个汉字及它的拼音、英文解释及演示其笔画顺序的动态图。教师先带学生读两遍生词,然后教师发出“再读一遍”的指令。因为《汉语教程》在第一册(上)的预备部分已经列出了课堂用语,其中就有“再听一遍”“再读一遍”“再说一遍”“再写一遍”“请您再说一遍”“请您再念一遍”这六个句子,而二十四课在《汉语教程》(下)的中间部分,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应该已经能听懂和会说这六个汉语句子,因此老师发出“再读一遍”的指令,第一是观察学生是否已经弄懂带有“遍”的句子,第二是提示学生这个生词实际在课堂中一直在出现。然后让学生说出带有“遍”的句子,鼓励每个学生都开口说出自己造的句子。接着在课件中显示教师事先造好的两个例句。这样的句式相较于学生常使用的句式更加复杂一些,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地进步,体现I+1的原则。按照生词出现的顺序,在间隔几个生词后,教师才会讲到“次”这个生词。课件上先呈现出“次”这个汉字及拼音、英文解释和笔画动态图。老师向同学问出“你一周有几次口语课?”的问题,在学生回答次数后,提示学生完整地表述整个句子。然后让同学之间互相用带有“次”这个动量词的句子提问和回答。
2.语法讲解阶段。
在课件中展示“动词+数词+遍/次”和“数词+遍、次+动词”这两个公式性的结构,告诉学生使用这两个动量词的结构可以有这两类。并在下面列出相应的短语作为例子,分别为“看一遍”“见两次”及“一次解决”“一遍遍读”。其中需要做进一步解释的是“数词+遍+动词”这个结构,需要向学生强调这里的数词只能是“一”,“遍”是重叠形式。
讲解完结构问题后,向学生提出“遍”和“次”能不能在句子中任意替换的问题,并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说明“遍”与“次”是有明显差别的。首先,教师先讲解“遍”,告诉学生“遍”最初仅用于“读书和背诵”这类语义的词,后来发展到与之相关的听、说、看等动词,并且使用的重点是判断这个动作是不是有持续性、是不是表明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就如“读一遍”是表明“从头到尾读完”的意思。所以告诉学生一个普遍性的结论,“遍”大部分跟“听、说、读、写、唱、跳、想”这几个动词一起使用。接着教师再介绍“次”一般用来计量普通的动作的次数,在不涉及完整过程描述的动作中,可以广泛的适用于大部分动词。在用中文解释上述内容的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汉语还处于初级水平,最好在课件中配上相应的英文解释供学生参考。
3.练习阶段。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示我们“在学习后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变得缓慢”,“很多研究表明,学习时50%的过度学习(over learning)有更好的记忆效果”,所以教师需要设置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在课件中列出8个句子,给每个学生发8张写着“遍”和8张写着“次”的卡片,让学生在桌子上根据课件上的顺序,将要填的字依次摆放在桌子上。大家都摆放好后,请一位同学将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接着带着全班同学一起看这个8个句子分别该填入“遍”还是“次”。最后,老师随口说一些需要填入“遍”或“次”的句子,让学生举起手中的卡片来作为自己的回答,进一步巩固对这两个动量词的掌握。
四、结语
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应该将中国的文化贯穿在自己的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直受到文化的熏陶,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地道的汉语。比如在帮助学生区分像“遍”和“次”这样的汉语中的近义词时,就可以生动、有选择地为学生讲解这些字义的演变过程,为这些字创造与之匹配的有关汉文化的故事,这样在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是帮助他们可以进行理解性记忆,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金桂桃.宋元明清动量词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朱志平.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吴伟克.体演文化教学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7]徐学俊,王文.心理学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8]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J].中国语文,1993(3).
[9]王汉卫.量词的分类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J].暨南学
报,2004(2).
[10]刘街生.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语言研
究,2003(2).
[11]蒋宗霞.动量词的语义分类及组合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
[12]郭晓沛,蔡文丰,于为. 浅谈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现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3).
[13]张林华,汪丽勇.情态动量词“遍”的历时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5).
[14]张建,谢晓明.表示动量的“遍”和“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作者简介:郭文靖,女,1991年生,湖北襄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龙滚镇中心学校莫豪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练习十第4~8题。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2.在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具体意义的基础上,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教学难点:
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数量的意义,体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简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看一看,你们的数学课本是多少钱?如果要买一本数学课本和《十分钟掌控课堂》一共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5.78+12.50=
如果不知道《十分钟掌控课堂》的价钱,怎么办?能否用一个字母表示?
现在谁能说出一本数学书和《十分钟掌控课堂》一共要多少钱?
再请学生回答:5.78+x表示的是什么?
师: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也能表示数量,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4第(1)题。
师:如果我告诉你们,我比XX大20岁,请算一算,XX同学在1岁、2岁、3岁……到现在11岁时,老师各是多少岁。随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X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1+20=21
22+20=22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接着写下去,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写。
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感到厌烦。
师:求老师岁数的问题提完了吗?(没有)为什么?
学生会说因为XX在不断地长大,XX的岁数每增加一岁,老师的岁数也增加一岁。
师:正因为我们的问题还没提完,所以还应该在这些算式后面打上省略号。
师:虽然XX和老师的岁数都在变化,但是什么没有变?(老师比XX大20岁)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能不能用一个简明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岁数呢?
如果字母a表示XX的岁数,那么老师的岁数就是a+20(用其他字母表示也可以)。
在XX和老师的岁数下面接着板书:a与a+20。
师:从a+20这个式子里,你们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同桌议论或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a+20既表明了老师的岁数,又表明了“老师比XX大20岁”这个数量关系,所以,我们只要知道XX的岁数a,就能用这个数量关系算出老师的岁数。(注意:知道老师的岁数也能用这个数量关系算出XX的岁数。)
师:对,只要知道了XX任意一个岁数,就可以求出老师的岁数,我们可以试一试。如果XX7岁入学,老师几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当a=7时,a+20=7+20=27(岁)
师:当XX19岁考入大学,老师几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当a=19时,a+20=19+20=39(岁)
师:请同学们思考:如果用字母b表示老师的岁数,那么XX岁数怎么表示呢?
2.教学例4第(2)题。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这说明了什么?
出示: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面上的6倍。
读题,引导学生按下面的过程自己推算,并填写下表。
师:这里的x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理解6x的?
师:那么课本插图中的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6x=6×15=90(kg)
师:如果用字母m表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那地球上举起的质量怎么表示?
让学生看课本第47~48页,再想一想第(1)题、第(2)题中的字母分别可以表示哪些数?
师:但是要注意的是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能举起的质量也是有限的,因此a、x表示的数也是有限的。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成年男子与女子的标准体重通常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身高用厘米数,体重用千克数。出示:
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身高-105
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身高-110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成年男子或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
教师告诉学生自己的身高,让学生选择一个式子,算出教师的标准体重,再告诉学生教师的实际体重,与计算结果比较,评价教师的实际体重是否符合标准。(教师提示:与标准体重相差2千克之内都属于正常范围)
师:从这几个问题可以看出,用字母表示一些不确定的数量,可以很方便地帮助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4题。(填写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后集体核对)
2.练习十第5题。(先独立思考,再填写在课本上,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后交流)
3.练习十第8题。先同桌互相说出三小题中字母或式子所表示的含义,再全班交流。
4.机动练习:练习册32页第八、第十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根据身高计算出爸爸妈妈的标准体重,然后和实际体重比较,然后对爸爸妈妈提些建议!
六、板书设计: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X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地球上举起月球上举起
11+20=21的质量/kg的质量/kg
22+20=2216×1=6
33+20=2326×2=12
……36×3=18
aa+20x6x
当a=7时a+20=?当x=156x=6×15=90
当a=时+20=当x=6x=6×
b-20bm÷6m
60-20=40601200÷6=2001200
设计理念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这一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学生以后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是本单元的学习难点之一。上节课学的是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一个数,这节课上升到一个字母和数的和或积表示一个数,可说是难上加难。
本课通过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这数学,进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提供了两个例子,前一个是加减数量关系的例子,后一个是乘除数量关系的例子。两个例子都是采用归纳的思路展开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列出用具体的数表示的式子,让学生看到这些具体的式子只能表示个别现象,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自然地引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加入了一些太空知识,使学习赋予趣味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科学的欲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初步学习数量词的正确搭配。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词语8个,句子2句。
3.能在语言环境中,发现并纠正用错的数量词。
[重点和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10个。能在语言环境中,发现并纠正用错的数量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句子。
师:今天老师要把一位小弟弟请到课堂上来,看,他在说什么呀?读读小弟弟说的话。
生:河里有一只鱼,四只鸭;草地上有一只牛,三只马;天空中有两只蜻蜓,还有一只飞机。
(1)读了小弟弟的话,你想对他说什么?
(2)改正量词。先听老师来说:小弟弟你说错了,应该说一条鱼而不是一只鱼。能学我的样,接着说吗?
(3)同桌之间先说一说。再指名说。出示:“匹”的字卡,正音。
(4)让我们配合读读正确的句子。
引读:小弟弟你说错了,应该这样说:河里有—一条鱼,四只鸭;草地上有—一头牛,三匹马;天空中有—两只蜻蜓,还有一架飞机。
(5)是啊,刚才小弟弟把量词都用错了。(出示:量词)数词和量词搭配在一起就是:数量词
2、揭示课题
板书:数量词
(1)出示带拼音的课题。
(2)谁来拼读音节,读准词语?(2人-齐读)
(3)数学的数大家一定都认识了,这个“量”你们是怎么记的?
·上个学期我们就学过写过“里”字,再跟着媒体来写一写。(媒体演示“里”的书写过程);
·写“里”字时,先写“日”,再写竖,特别要注意“日”的最后一笔在横中线上,下面的“竖”在竖中线上。
·当“里”写在“量”的下面时,要写得扁一些。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数量词。齐读课题。
(5)数量词真不少,我们在句子里面经常会用到。
第三小节引读:读:数量词,真不少,句子里面常用到。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要和数量词交交朋友。
二、学习课文
1、四人小组一起读读这首儿歌。注意生字的读音,再找找这些数量词朋友,用圆圈圈出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并圈划)
2、(出示儿歌一、二小节。儿歌,圈出数量词)这些好朋友,你找对了吗?让学生核对。
3、在这些数量词中,还藏着几个字宝宝呢!
一瓶牛奶
一杯茶
一盒糕
一架飞机
一艘轮船
a、拼读连词:它们有的是翘舌音,有的是平舌音,还有的是后鼻音,自己拼读连词;(自己拼-小老师带拼—去拼音开火车)
b、生字归类,找规律。媒体出示:你们看,生字宝宝可真调皮啊!它们自己排成了两队,一队是瓶、杯、糕、,另一队是茶、架,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呢?
c、你们看,他们太淘气了,又重新排成两队啦!排在前面的是糕、艘、架,后面是瓶、杯、茶、,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形声字,一部分表示它们的读音,一部分和生字的意思有关。
d、再读读这个字,茶这个字的部首是草字头,其实上学期我们就和它见过面了,来让我们再来书空一下!
4、再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读好吗?自己读读儿歌。
5、指名读儿歌。2-3人。从字音、停顿方面评价。
6、下面,请你和同桌用你们最喜欢的形式一起配合读读这首儿歌;(请3组学生交流读--教师指出配合的方法。)
7、引读全文: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生)一条领带一块表,一件衣服,一顶帽。(生)一瓶牛奶一杯茶,(生)一包饼干一盒糕。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经常看到——(生)一轮明月一颗星,一棵大树一只鸟。一架飞机一片云,一艘轮船一座桥。是啊,数量词可真不少——(生)句子里面常用到。数词量词在一起——(生)前后词语搭配好。
8、出示词卡:搭配拼读—去拼音开火车。
三、课外延伸,复习巩固。
1、学习了这首儿歌,你会搭配数量词了吗?老师这儿有三幅图,请你们四人小组挑一幅图学学课文的形式也来编一段儿歌。创作儿歌。
2、出示:狮子一只猫,一群大雁一条鱼。一杯咖啡一瓶酒。一块蛋糕一壶茶。一架飞机一艘船,一幢高楼一座桥。
3、你们的儿歌都编得很好,都做到了数量词的正确搭配。读:出示第三节,齐读。
四、写字指导
1、学好了课文,咱们要来学写字了。重点指导两个字“衣”和“瓶”。
衣是个独体字,笔画很少,但是要写好也并不容易。注意看媒体的演示,你们觉得哪几笔要特别注意。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点的位置比较高。竖提很短,在竖中线的左边。
2、出示字卡杯和字卡瓶。杯和以前我们写过的许多左右结构的字一样,它的左边窄,右边宽。而瓶却是左右差不多宽,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写好这个字,哪几笔很关键?
左边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竖提要写在竖中线上。横折弯钩有个明显的的折角,写的时候要掌握好。
大班量词教案第1篇
教学目的:
学问与技能:
借助课文,插图熟悉“量、词、夸〞等10个生字;
熟悉“日〔日子头〕、〔区字框〕、〔金字旁〕〞3个新偏旁。正确书写“头、五〞等7个字。熟悉“量词〞等词语。正确读写“笑话、飞机〞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能流利朗读、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络生活实际学习运用数量词。
教学重点:
识记“量、架、辆、错〞等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简洁的数量词。
教学用具:
图片及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引导、练习、齐读、跟读。
课型课时:
新课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后练习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插图,让同学用上量词说说图上的内容。
2.板书课题“量词歌〞。熟悉“量词〞二字。明确刚刚说到的'表示人、物数量单位的词,就是量词。今日就来学“量词歌〞。
二、课文学习
1.教师领读歌谣。留意“两匹马、错〞等词语的正音。
2.同学练读。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支笔,七颗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3.教师出示量词卡片,指名同学领读。
〔教师板书量词〕
一头牛
两匹马
三条鱼
四只鸭
五本书
六支笔
七棵树
八朵花
九架飞机
十辆车
错
4.相机熟悉“
〔区字框〕、〔金字旁〕、〞两个新偏旁。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板书生字。
tou头——点、点、横、撇、捺。〔5画〕一头牛,头发、头顶
wu
五——横、横折、竖、横〔4画〕五个、五指、五五二十五
liu
六——点、横、撇、点〔4画〕六本书,六个六十
qi
七——撇,横折钩〔2画〕七只、七十
ba八——撇、捺〔2画〕八只、八十
jiu
九——撇,横折弯钩〔2画〕九人,九十
ji
机——横、竖、撇、点、撇、横折折钩〔6画〕飞机、机器、洗衣机、电动机
小结:这节课,主要是朗读歌谣,在语境中表达生字,体会家乡地产丰富的特点。
板书设计:
量词歌
头——点、点、横、撇、捺。〔5画〕一头牛,头发、头顶
五——横、横折、竖、横〔4画〕五个、五指、五五二十五
六——点、横、撇、点〔4画〕六本书,六个六十
七——撇,横折钩〔2画〕七只、七十
八——撇、捺〔2画〕八只、八十
九——撇,横折弯钩〔2画〕九人,九十
机——横、竖、撇、点、撇、横折折钩〔6画〕飞机、机器、洗衣机、电动机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
小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上节课的内容〕
1.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教师让几名同学上黑板听写生字〕
2.
谁来朗读歌谣?〔让几名同学读歌谣〕
二、课文学习
〔一〕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出事词语“量词、飞机、头、匹、支、笔、架、辆、错〞指导同学读。〔同学们读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教师板书课文: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支笔,七颗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教师领读同学跟读。读完后教师指名读,赛读,等方式来娴熟课文。
作业布置:
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支笔,七颗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大班量词教案第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进步教学质量。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设计背景
经过一个暑假,大局部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拟高矮,为了让孩子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
活动目的1、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
2、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加幼儿动手力量。
4、培育幼儿比拟和推断的力量。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预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着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2、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
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比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究: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沟通小结,鼓舞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展简洁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把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拟爱好参加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展了反思:虽然幼儿乐与参加了活动,但是理论过程操作力量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当多熬炼幼儿的动手力量。
大班量词教案第3篇
活动目的:
1、鼓舞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四周物体,在探究比拟中觉察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加测量的爱好。
3、情愿与同伴合作沟通,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推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嬉戏的乐趣。
活动预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阅历。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日小伴侣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一样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究: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看、倾听、理解幼儿测量的状况。
3、鼓舞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展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共享:沟通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沟通,争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拟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阅历。
四、嬉戏:问答竞赛小嬉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假设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长:
鼓舞幼儿再次尝探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爱好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预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乐观性都很强,探究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很多平常比拟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泼多了。幼儿通过屡次的自由探究活动,已能把握比拟准确 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力量也得到了进展,特殊是动手力量及探究力量。
第一环节
相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展探究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阅历进展争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理解。
缺乏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便利。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看地比拟不明晰。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究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需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展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展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究。
2、值得思索: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拟清楚的方法来进展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相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纳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展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章,并且学习效果较好;教师组织也比拟轻松。
缺乏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拟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的——连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觉察不同的测量对象合适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分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把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简单,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立即就步入第二个目的——尝试让孩子们自己觉察不同的测量对象合适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的、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究、操作,连续学习、稳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展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觉察不同的测量对象合适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的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展。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打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程度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看、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育。
小百科:测量是根据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绘观看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绘。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大班量词教案第4篇
活动目的:
1、初步把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爱好。
活动预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展测量的阅历
2、学具:
〔1〕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
〔2〕记录用的作业单、笔等
3、教学用品:相等长度的小课桌假设干、其他等物
活动过程:
一、用装扮教室引起幼儿的测量爱好
T:春天到了,我们小伴侣们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们幼儿园也将要装扮一新,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桌子做一个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样大小,如今我们就来量量看,桌子有多长。
二、幼儿自选一种量具进展测量。
量好后,请幼儿用笔和纸记录下来。三、幼儿沟通自己刚刚的测量方法与结果。
教师表达正确的方法:要求每次测量留意首尾相接。
争论:量一样的桌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幼儿争论
小结:
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幼儿换一种测量工具进展测量,并和第一次的测量结果进展比拟,再次感受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五、师生共同小结
在测量活动中,我们觉察大家测量一样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最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大班量词教案第5篇
活动目的: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究中乐观思索,从而把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究四周事物的爱好。
3、培育幼儿的观看力量和探究力量。
4、进展目测力、推断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养。
活动预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3、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关心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沟通、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筑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筑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合适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关心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知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筑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伴侣们探究学惯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合适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预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 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查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 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遗忘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关心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终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连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觉察不同的测量对象合适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连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究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如今教室里有很多物品都需要小伴侣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伴侣都预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拟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状况引导幼儿觉察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究,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合适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觉察和把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争论。
师:“刚刚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如今,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终究有多长?请小伴侣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适宜?〞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究。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终究有多长呢?如今就请小伴侣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适宜的工具,互相帮助,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假设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没方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争论〞
③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合适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觉察和把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完毕语:
教师:“今日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关心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当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便利、更快捷、更准确。〞
延长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假设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间隔
;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如今又有一个难题了:假设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伴侣们可以用你的方法去试一试,然后告知小动物们,关心它们建筑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漂亮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爱好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预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乐观性都很强,探究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很多平常比拟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泼多了。幼儿通过屡次的自由探究活动,已能把握比拟准确 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力量也得到了进展,特殊是动手力量及探究力量。
大班量词教案第6篇
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测量活动教案:终究有多长,仅供参考,盼望可以关心到大家。
设计思路:
测量是数学在真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纲要?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嬉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从最近我园种植地里的甘蔗成熟后对甘蔗长度的争论引发,内容抓住孩子的爱好,贴近其最近进展区程度。活动中,从创设“许多——一个——没有〞测量物的问题情境入手,步步推动,引导幼儿通过猜测争论、观看比拟、试验操作、沟通共享等方法,关心幼儿在与熟识的自然测量物:树叶、胡萝卜等环境材料的互相作用中觉察和建构对测量的直接阅历,积累学习感受,建构数学学问,同时也积累各种解决问题的阅历并激发其探究精神与愿望,促进其社会性的'进展。
活动目的:
1、尝试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长度,感知多种测量方法。
2、引发幼儿对使用生活中常见自然物进展测量的爱好。
重点:在探究中学习感受多种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怎样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
活动预备:
PPT课件;树叶、胡萝卜假设干;黑板等。
活动过程:
一、表达故事,引出问题:
〔价值分析: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究的爱好〕
种植地里的甘蔗宝宝,很想知道自己终究长得有多高?蚯蚓们是他的好伴侣,大家自告奋勇来帮助,为它量量终究已经长得多高了。
蚯蚓们开头处处找材料为甘蔗宝宝量身体,你们说可以找哪些材料呢?
二、根据故事情节,尝试使用不同的自然物进展测量〔价值分析:多种测量方法、问题的设疑,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务的欢乐中,迎接新的挑战,积累对测量的直接阅历。
〕〔一〕很多一样的树叶,怎么量
幼儿操作,沟通共享
分析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
树叶要像好伴侣似的紧紧挨着
排成始终线
〔二〕一根胡萝卜,怎么量
幼儿操作,沟通共享
关键问题:胡萝卜从哪里开头放?为什么要做记号?
分析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
首尾相连〔做好标记〕
一边量一边数
〔三〕没有材料,怎么量
幼儿操作,沟通共享
分析测量要点: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是最简洁、便利的测量工具。
三、阅历拓展〔价值分析:进一步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测量的关注,不断积累新阅历〕
生活中还有哪些简洁、便利的测量好方法。如:尺等。
大班量词教案第7篇
作为一名为别人授业解惑的训练工,经常需要预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的大班语言教案:说动词教案及教学反思,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活动目的:
1、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初步理解动词,会说动词。
2、使幼儿体会参加活动的乐趣,鼓舞幼儿大胆探究和觉察。
3、幼儿能用完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活动过程。
活动预备:
1、录音机、磁带
2、汽球、毛绒玩具、呼拉圈、报纸、皮球、铃鼓假设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爱好。
1、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跳舞。
2、教师提问:你都做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边嬉戏边说动词。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示范玩球。
1、教师出示皮球问:这是什么?理解新年的特别意义,知道新年是新的一年的开头。球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怎么玩?
2、请幼儿表演玩球并提问:他在做什么?〔幼儿说出动词〕
〔二〕幼儿自选物品进展嬉戏。
1、教师提出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玩一玩,看谁玩的把戏最多,提示幼儿不要遇到其别人。
2、幼儿自选玩具进展嬉戏,教师指导。
3、教师提问:你在玩什么?你是怎么玩的?〔指导幼儿与小伙伴一起嬉戏〕
4、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打人〞嬉戏。
5、指导幼儿整理玩具。
〔三〕进一步学习动词。
1、教师拿皮球和报纸问幼儿:你刚刚是怎么玩的?〔幼儿表达并表演〕
2、教师向幼儿说明表示动作的词就叫做动词。
3、幼儿连续表演,表达自己活动的过程。
活动延长:
引导幼儿观看汽球并提出新的问题:是什么东西让汽球鼓起来的?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进展,特殊是口语进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力量是在沟通和运用的过程中进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舞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沟通,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乐观回应。
大班量词教案第8篇
设计背景
经过一个暑假,大
局部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拟高矮,为了让孩子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
活动目的1
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2
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3
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加幼儿动手力量。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预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着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比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究: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沟通小结,鼓舞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展简洁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把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拟爱好参加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当多熬炼幼儿的动手力量。
大班量词教案第9篇
活动目的:
1、幼儿可以正确地使用表示单个物体的量词,初步练习当物体的状态或数量发生转变时该使用什么量词。
2、在感知理解“量词歌〞的根底上,根据儿歌的'句式仿编量词儿歌,体验编儿歌的乐趣。
活动预备:
1、与?量词歌?相匹配的图。
2、Flash制作的图片〔各种不同量词的物体图片〕3、幼儿人手一份有两个对应物体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看图片说量词。
〔1〕师:“小伴侣,我带来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汉字,请小伴侣来看一看,你熟悉他吗?〞幼儿答复:“一〞请小伴侣来玩一个跟“一〞字宝宝找伴侣的嬉戏。请把你观察的东西用一个〔或只……〕*
*说出来。
〔2〕幼儿看Flash图片说量词,假设说错那么请其他幼儿说。假设大家都不会,教师也参加说。
〔3〕突出当物体以单个及多个消失时所选用的量词。如“一排〞、“一群〞、“一束〞等。强调物体的数量不同所用的量词也不同。
2.出示量词歌的图片让幼儿编量词歌。
〔1〕请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幼儿:一只西瓜一个桃,大小不同。〕〔2〕请幼儿用一个大一个小,一
*
*
*一
*
*
*来编一编。
〔3〕〔出示全部的图片〕让幼儿选择一组编一编。先看看图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然后说一说。
〔4〕让幼儿沟通所编的量词歌。教师关心幼儿编完好。
〔5〕教师将幼儿编的量词歌完好地念给幼儿听。
〔6〕幼儿尝试将自己编的量词歌念一遍。
3.请幼儿任选两个图片先说说是一
*
*,然后用量词歌的句式来编一编。
〔1〕先自己说说,然后与同伴沟通。
〔2〕请幼儿上前面沟通。
1 硬件部分设计
本设计采用DAQ (Data Ac Quisition, 数据采集模块) 作为硬件平台, 型号位NI9401.NI9401是一款8通道100 ns双向数字输入模块, 适用于任何Compact RIO机箱。为了正常使用NI9401板卡, 并且考虑到以后系统的扩展性, 系统采用NI c DAQ-9174机箱作为载体。
本设计采用红外对管E3F-R2NB作为检测器件, 采用CD4051模拟开关作为多路切换开关, 电路接线如图2所示, 实物如图3所示。
2 软件设计
2.1 通道选择模块
系统由NI9401的DIO6端和DIO7端输出信号, 采取二进制的方式控制CD4051选择具体通道。预设每通道检测时间为10 ms,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具体程序如图4所示。
2.2 信号处理模块
系统需要处理红外检测数据, 将产品信号转化为数量信息, 并进行计数统计, 如图5所示。
当设备工作时, NI9401的采样速度远快于产品的传送速度, 比较每轮采样值和上轮数据, 可以得产品数量信息。具体来说, 设置NI9401的DIO0采集数据, 采样率Fs=100, 则编写程序如图6所示。程序用寄存器实现NI9401本轮与上轮采样值的比较。当判定为上升沿时, 计数输出1累加到计数单元中, 实现产品计数。
在多通道巡回检测模式下, 使用For循环控制每通道检测5次, 设置Fs=100, 则检测时间为50 ms, 4个通道巡回一轮用时200 ms, 满足产品检测要求。如果通道数增加或产品流速过快, 可以适当缩短循环延时时间, 或减少循环次数。
在切换通道时, 为了避免DIO0输入信号跳变导致误判, 需通过缓存机制使每通道计数相互独立。如图7所示, 使用局部变量保存每通道的检测状态和计数值, 并在该轮检测时重新赋值。
3 系统调试
如图8所示, 系统测试地点在淮安中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现场监控其太阳能草坪灯生产线。在6 h的时间内, 4条生产线的生产产品1 363个, 与公司质检部门的数据符合, 测量准确无误。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红外无线循环产品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巡检技术和红外遥测技术, 实现多路产品遥测功能, 具有计量准确、处理灵活、功能丰富的特点, 拥有良好市场前景。
【数量词优秀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与评析11-13
公务员数量关系公式10-10
公务员考试之数量关系10-11
数量必看公务员考试10-11
行政职业能力全真模拟试卷(数量关系)06-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教学设计07-03
日语量词总结07-11
量词 对外汉语10-30
量词的常见用法06-15
量词搭配句话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