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和米的复习教学设计(精选3篇)
王村镇中心小学 彭俊玲
一、教学目标
1、回忆所学的长度单位,明确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长度和用法,用刻度尺画线段的方法。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体,再次巩固1厘米和1米的表象。
3、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巩固1厘米和1米的表象,巩固用刻度尺和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难点:巩固用刻度尺和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课前布置学生复习课本第八单元,提出问题: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后,师指名回答。学生回答的内容较多: 生1:我们学习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生2:我知道了1米=100厘米
生3:我知道了我的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长。生4:……….2、师生共同回忆重点内容。
(1)师生共同回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以及二者之间的关 系。
(2)师: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找出来吗?
学生自由回答:1和2之间是1厘米,2和3之间是1厘米……….。最后总结:直尺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寻找尺子中的几厘米?让学生不但知道尺子中有1厘米,也能说出任意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到底是几厘米。
(4)从生活中寻找长1厘米的物体,巩固1厘米的表象。
(5)从生活中寻找长1米的物体,巩固1米的表象。
3、阶段性小结:
(1)复习总结厘米的应用:
师:我这里有一支铅笔,如果让你来测量一下它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一个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厘米的用法,学生齐读。
(2)复习总结米的应用:
师:我们的黑板,如果让你来测量一下它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一个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米的用法,学生齐读。
(3)复习用直尺和米尺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
复习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实际测量,并指名在投影下演示。其余学生补充测量注意事项。
复习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时,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实际测量,测量时由于黑板较长,一人测量有困难,所以可以指名两位同学合作共同测量。其余学生补充测量注意事项。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直尺和米尺的测量方法,学生齐读。
4、综合练习:(1)练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应用。指名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并说出选择的理由。特别注意最后一题,这一题目较难理解。(2)复习正确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方法,出示一个长方形3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对于错误的答案,要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
(3)复习遇到尺子不是从0开始的题目,练习这一题目,让学生直说出答案及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答案。数一数,数出有几格,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直接书写算式。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运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
(4)在圆圈里填上“>”“<”或“=”,是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应用的另一种形式。同时也复习了“>、<、=”的用法。
(5)画线段,画一条比9厘米少2厘米的线段。这一题目,首先要带领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学生动手操作,画出线段图,并能说出画线段的注意事项。
(6)给小动物排队和最后的可以怎样量?是本节课中两个综合类的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主要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决这两个问题时要多给学生留一些思考、讨论的时间。
学生对于厘米的的概念应该比较熟悉,如常见的学生尺,三角板等都带有厘米刻度,学生也用尺子量过简单的图形的长度。所以刚开始学习厘米的认识看起来并不难。而对于米的认识就有一定的困难,米虽然是基本的长度单位,但是学生接触的比较少,缺乏这方面的以验,尽管在课堂上我找了专门的米尺让学生反复认识,比一比,试一试,量一量,说一说等,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如:1米=厘米,500厘米=()米等还行,遇到稍复杂的单位如:妈妈身高1(米)60(厘米)可以,妈妈身高160(),好多学生都填“米”,对于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还是很模糊,所以米、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必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爹妈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使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尤其是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开始估学生都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计得不准,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地估,告诉他们生活用到估计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计的重要性,甚至还放宽了要求,要求估计的内容只要是估计的数字,不是测量的,误差大小都给算对!这对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助。
总之,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要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还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估计丰富学生的实践以验,在积累中形成以长度单位的表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
教学设计
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
教师说明:在测量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演示)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演示)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演示)
(3)认识几厘米。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
4、、9的长度。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知道1厘米不仅仅是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通过多种形式,巩固1厘米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1厘米就是1大格,2厘米就是2大格……为后面自主探索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
(2)量一量:纸条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演示)
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小正方体,角硬币的长分别是多少?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小正方体,角硬币的长分别是多少。(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分析、反思,体会到从“刻度0”开始测量的优势,并且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方法应用、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3、判断题。(演示)
4、量一量。
量出数学书的宽度
量出你的橡皮的长度、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6、想一想,你的一拃有多长?
()厘米
人体上的“尺”
人的身体很有趣。如果把一个成年人头的长度当作一把尺,那么身高相当于7个头长,肩宽等于2个头长,上肢等于3个头长,下肢等于4个头长。用脚长也可以测量,因为人的身体约是脚长的7倍。但人体的几把尺不是一成不变的,小孩的头要大些,身子短一些。在不同地区,人体的几把尺也不完全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加深用厘米量的正确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使学生明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厘米”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四、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师:这节,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的掌握了本节的学习重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向这些同学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好吗?
【厘米和米的复习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厘米和米的教学设计09-11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7-15
认识米的教学反思07-24
一厘米教学设计07-04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7-03
200米的运动会加油稿09-18
2024年秋二年级上册教案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07-28
《认识厘米》教案09-27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米,厘米练习题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