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接待工作流程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事接待工作流程(精选8篇)

外事接待工作流程 篇1

外事接待工作是企业联系内外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外事接待工作 ,企业可以展示实力 ,树立形象 ,吸引投资 ,扩大合作 ,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因此 ,做好外事接待工作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坚持原则是做好企业外事接待工作的前提

1.维护企业外事接待工作的统一性和有序性。企业外事接待工作需要在统一、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必须做到政出一门,令行禁止,不允许各行其是,擅自作主。要从国家利益、企业利益的高度认识遵守外事接待工作纪律的重要性,严把纪律关。一是严格遵守外事接待纪律;二是在对外交往中严守企业秘密;三是在对外交往中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不能乱许诺,乱表态;四是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申办外事接待事项。不该超越的程序不能超越,不该减少的环节不允许减少。参与人员在实践工作中要遵守有关保密规定,正确区分内事活动与外事活动 ,认真做到内外有别 ,尽量减少或杜绝外事接待工作中不符合外事礼仪规范的做法。对外事接待的违规违纪现象 ,要坚持原则 ,从严要求 ,不敷衍 ,不护短 ,及时、严肃查处 ,防止再犯。实践表明 ,只有坚持原则 ,加强管理 ,才能维护外事接待工作的统一性、有序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2.严格规程 ,加强管理 ,切实提高外事接待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外事接待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有其特定的程序和规则。要确保企业在对外交往中不丧失机遇,不贻误重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外事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首先要制定好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外事接待规程。其次,要开展规程作业培训,树立服务质量意识,把接待规程真正作为外事接待工作的依据。外事接待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政治素养、组织管理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外事交往能力。企业应配备思想素质好,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同志充实外事接待岗位,并保持这部分人员的相对稳定。

3.加强制度管理和调研。完善规章制度是外事接待工作软件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要努力做到三个“严格”:一是严格执行接待范围。切实做到保证重点,对外接待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分别承担,共同搞好;二是严格接待程序。做到先请示、批准后再安排,每次任务都要按照外事接待工作规定等制度严格把关,对不属于接待范围的客人,及时向有关单位做好说明解释工作,不超范围接待,从源头上杜绝非接待范围的费用开支;三是严格接待标准。遵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按照有利公务、节俭实在、杜绝浪费的原则,按不同层次相应安排住宿、用餐、用车等标准,做到热情、大方、细致、周到,尽量压缩不必要的礼仪性活动,达到领导满意、宾客满意。狠抓调研工作,发挥好企业外事接待的参谋作用。目前企业外事接待工作中存在“重接待,轻调研”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企业外事接待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外事交往渠道,收集对企业有用的信息与资料。对调研选题要认真进行筛选和分析,加强其针对性。通过日常调研,对企业对外交流等外事工作的方向、策略、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及时反馈企业外事工作的新走向,提出对企业决策有益的建议。

灵活性是做好企业外事接待工作的重要环节

外事接待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仅是外事接待部门的事情,更需要企业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接待工作要发挥“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的最大效能,必须克服办事过程中的拖沓作风,理顺外事接待和有关业务部门的纵向与横向关系,形成上下一盘棋、协调有序的外事管理格局。要树立“每一个人都代表企业形象,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企业文化的折射”的思想意识,保证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外事接待任务。有些外商可能一生只到本企业造访一次,如果这一次的接待工作热情周到,精心细腻,企业良好的精神风貌、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高水平的服务将会给客人留下终生的美好印象。

所谓强调外事接待工作的灵活性,不是说外事接待工作可以随意,而是指其工作涉及面广、随机性强,不可能按照一个模式套下来。而应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来宾的需求变化,在原则的范围内对政策灵活把握。在接待过程中,根据时间、空间、形势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随机处理,寻求最佳适度。随机制宜是在大的原则和方针下的灵活处理,不是根本改变大的原则和方针。坚持随机制宜的原则,一定要把一般原则与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在复杂的外事接待工作中,对于常规的接待,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化、模式化的方法来运作,但是对许多非常规性的随机事件,很难按照一定的程序、模式去工作,需要外事接待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既要严格按外事接待工作的规定和程序办事,又要从实际出发 ,对外事接待中遇到的特殊情况敢于打破常规,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随机制宜是在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为来宾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外事接待工作的随机制宜要做好两个服务:一是跟踪服务。对每批(次)外事接待从任务呈报、安排入住和用餐、用车、会场布置、考察点联系、参观游览、意见收集、返程联络、费用结算到建立来客档案等各方面的工作都跟踪到位;二是个性服务。比如在接待外商时,可建立档案,了解其基本情况。通过客史档案和相关询问,了解不同来宾不同的习惯、爱好、口味,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开展亲情化服务。在考察线路上也要创新,要突出地方特色,让来宾有所看、有所玩、有所学、有所思,让他们牢记山铝,用感情留住他们,让来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人为本决不是看人打卦,而是宾主融洽的一种必需。

外事接待人员要充分利用接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展示企业的全新风采和企业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用每一次接待机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外事接待人员还要对接待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与监测,及时做好来宾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不断优化接待流程,力求外事接待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这是做好企业外事接待工作的重要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接待就是一种“度”的平衡术,是结合实际的适度管理。只有正确地认识“度”和把握“度”,才可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防止“过”与“不及”。接待工作唯有做到适度,力争做到“服务热情、接待精细、开明开放”,达到最佳效果,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企业的窗口和联系各方的纽带和桥梁,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外事接待工作流程 篇2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外事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鲜明的政治立场, 思想与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们能够时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拥护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始终铭记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二、优秀的道德品质

要求外事管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之中不迷失自我, 且还能弘扬独特的中华文化魅力。在工作中, 外事管理人员要时刻不忘维护国家的利益, 用满腔的爱国主义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尊重国际友人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同时, 做到“求同存异”, 运用正确的方针政策灵活开展对外交往, 达到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和荣誉的目的。

三、优良的职业道德

外事工作从根本上要求外事管理人员必须拥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责任意识强、奋发向上、敢面对、勇拼搏;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举止大方, 仪容整洁;讲实话、办实事、紧密配合、时刻从大局出发、个人服从集体, 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优势。

四、优良的综合素质

外事管理人员在业务上必须具备一下能力:

1、语言能力

外语能力是外事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功, 外语水平的高低是外事工作开展顺利与否的关键。

2、文化素质

外事管理人员应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外事业务知识, 以顺应时代发展和业务需要。

3、办公软件运用能力

外事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熟练地掌握现代化办公技能。

4、保密素质

外事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保守工作秘密, 在任何场合, 任何时候, 始终铭记“保守秘密”的原则, 时刻警惕那些敌对分子, 时刻不忘维护国家的利益。

5、服务意识

外事管理人员始终铭记“外事工作永远没有最高点”、“外事工作无小事”的准则, 努力将工作做到更专业、更科学,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更加细致、认真、周到。

6、优良的组织能力和判断能力

外事管理人员要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确保活动计划严谨、周密。

7、创新意识

外事管理人员应不断地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科学分析形势, 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应对和处理涉外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8、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核外事管理人员成功与否的重要要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外事管理人员的情商, 改善人际关系, 协调和与处理突发事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合作愈加紧密、国际化趋势明显, 因此做好当今的外事管理工作就要求我们选拔的外事管理人员务必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职业道德、优良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外事工作更上一层楼。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各行各业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外事工作已逐步地融入其日常工作的众多方面, 从而给外事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因此, 从事外事工作的管理人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 科学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本文着重浅谈外事管理人员做好外事工作的必备素质。

关键词:外事管理工作,外事人员,必备素质

参考文献

【1】章新胜.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与时俱进, 开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局面[R].在全国教育外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02-07-03

【2】胡文涛.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国的运用[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8

【3】杨立斌.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J].林区教学, 2007

【4】李虹.素质、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心理与行为研究[J].2004, 2 (4)

外事接待口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篇3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口译策略 外事接待

近十年来,我国外语、翻译等学术期刊和相关专业文集上发表的关于口译策略研究成果可分为五大类:基于理论的口译策略研究、基于语言形义的口译策略研究、基于场合的口译策略研究、基于口译过程的口译策略研究及基于口译教学的口译策略研究①。其中大多数的口译策略研究都将“策略”和“技巧”二词混为一谈。在口译策略研究中,“策略”一词的含义往往很模糊,不仅各人的使用存在混淆,还经常和其他词如“处理”、“方法”等混为一谈。“技巧”一词的含义也不甚清楚,有时被当做“策略”的同义词使用。对此,笔者认为,“策略”应当指特定情况下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采取的处理事务的方式和计划;而“技巧”则是一系列具体的做法,策略是通过技巧实现的。具体而言,翻译中的“策略”应当指“直译”、“意译”、“归化”、“异化”这类大的原则性的方针;而“技巧”则包括翻译中具体词义的选择,词类的转换,词数的增减,句子的拆分、合并与顺序调整;具体到口译中,还有预测、解释,甚至笔记法等。目前国内研究者对于口译策略的论述,实际上主要集中在探讨具体的翻译技巧上。

在涉及文化冲突的翻译问题上,翻译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这一对概念上。这两个概念最初由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提出,他将归化定义为“在译文中采取自然流畅的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减少读者对于源语的陌生感”;而异化则是“在译文中打破目的语的某些语言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源语的异国情调”②。归化与异化之争可以说贯穿了整个翻译史,无数国内外论著都对两者的优劣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这一论战至今仍在进行。不论归化还是异化,最终都是为了完成翻译的任务,即最大限度地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传递信息。在具体情境下,两种策略灵活运用必然是总体方针。然而,具体到外事接待口译这一工作场景中,遇到文化冲突现象时,何时采用归化策略,何时采用异化策略?有没有一般性的原则?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有研究者提出,外事口译中应侧重采用归化策略③,对此,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笔者尝试对外事接待口译中涉及的文化冲突问题进行归类,然后对归化和异化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策略做探讨,尝试就何种情况下采用归化或异化策略确立起一般原则。

一、外事接待口译及文化冲突

本文所讨论的外事接待,特指地方政府机关、高校等机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时接待外宾的活动,包括迎送、宴请、会谈、参观等;外事接待口译则指这一特定场景中的陪同交替传译。外事接待口译中的文化冲突是指在外事接待场景中,因为说话人和听众这两者的思维方式、说话习惯、心理因素、生活经验、教育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口译员遇到的翻译困难。

二、文化冲突的分类

尽管有了前面的概念界定,“文化冲突”仍是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因为“文化”一词的含义过于宽泛。口译本身是一种高度依赖于语境的口头交流活动,而语境依赖于交流双方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社交环境,这三个概念也相对模糊,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界定。在本文中,思维方式特指人对某一事物习惯性的观点和看法;文化背景特指不同国家、民族中特有的文化概念;社交环境则指交流者所处的社交场合对交际者的言语行为所规范的原则和准则。下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将外事接待口译中常见的文化冲突进行分类,以一次外事接待活动为案例,对这三类文化冲突进行具体解释,并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提出口译策略。

1.思维方式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

思维方式指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因思维方式不同而引起的文化冲突可见下例:

以上是外事接待当中的一个典型场景。沟通看似流畅,但不难看出王先生和David之间存在隐含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在例1(a)中,王先生以中国人的方式表达他对外宾的关心,但外宾的回应,如例1(b)所示,和他预期的回应并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来源于中西方主宾初次见面时表达关切之情的不同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译员不妨采用归化的策略,在例1(a)中译为:

Good Morning,Mr.David! Have you had a good sleep? It must be very tiring to fly for 8 or 9 hours,A good sleep must be helpful.

这样,译语符合了听者的思维方式,更利于双方的交流。

2.特定文化概念引起的文化冲突

特定文化概念指存在于一种文化而在另一种文化中缺位的事物。因这类事物引起的文化冲突是跨文化交流中最容易遇到的。

在例2(a)中,译员碰到的难题在于中国人两个发音接近的姓氏引起了外宾的迷惑。口译员完成了解释,但忽略了徐先生的武打动作。该动作不一定会引起外宾的误会,但至少会导致困惑,译员应该有所解释。在例2(b)中,译员干脆把中方说出的成语忽略不译。这种处理未尝不可,毕竟对交流影响不大,但严格来说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这两个例子都是高度文化相关的,对于这类文化冲突,翻译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取决于交际的目的:是为了文化输出,还是引进④。笔者建议,在外事接待口译中,这类涉及特定文化概念的翻译宜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这样有利于双方了解对方国家民族的文化,增进了解。在理解困难时,可加进必要的解释。如例2(a)中,译员可这样处理:

It’s not Mr.Wu from DIT who accompanied you to China.It’s Mr.Wu,the dean of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of our college.His family name sounds similar to your colleague Mr.Wu,but it’s another Chinese character meaning martial art,just like this.

在遇到中文的成语、谚语翻译时,译员同样可以采用“异化加补充解释”的策略。因此在例2(b)中,译员可作如下解释:

That’s right.In Chinese we call it “men dang hu dui”,which originally means being well matched for marriage,and here Mr.Xu means that you have found exactly the right partner,or counterpart to talk with.

这样,目的语的接受者(外宾)既充分理解了说话者的意思,又了解了某些中国文化元素,一举两得。

3.对社交环境的理解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

下面的例子是外事接待中另一个常见场景:礼仪致辞。

在本例中,译员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有理由相信,外宾也能很好地理解中方发言人的意思。然而,这里面隐含的文化冲突仍然可以看出来。中方发言人的这段话是典型的“台面话”,先用一系列重要事件做铺垫,烘托气氛,再引出真正的欢迎致辞。这是由其对所处的社交环境决定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较隆重的礼仪致辞场合下,中方发言人受到了特定的社交规范限制,才会以这种方式说话。在本例中,译员采用了归化的策略:对源语的结构作了一定的调整,使译语符合目的语的语法与逻辑结构。这一点可从上文中带下划线的句子看出。然而在西方人听来,即便是在这样隆重的场合,开场白叙述一系列与主题无关的事件,仍然显得冗长和啰唆。这就是交流双方对于社交环境的理解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对此,译员应如何处理?是否有必要把这些不相关的内容略过?笔者建议,可以从语言结构和含义两个层次采用不同的策略,即“结构上的归化”和“文化上的异化”。见下面修改后的译文:

In this beautiful October with gentle breeze,we have witnessed some important events such as 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Shenzhou Six Spaceship,and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Long March.Today,we are greatly honored to welcome the experts from Dub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hich is another important event to us.It marks a brand chapter of our educational cooperative programme.Let’s applaud welcome for the presence of Professor David Taylor and Ms.Sharon Feeney!

译员保留了源语所有的信息,即便对目的语接收者而言显得冗长而突兀。这可以看做是一种“含义上的异化”;带下划线的句子清楚地表明了中方发言人提及这一系列看似不相关的事件的意图,即客人来访的重要性对我们而言不啻前面这一系列重大事件,这无疑有助于外国听众更好地领会中方发言所含的表面信息和隐藏其后的情感意图,这可以看做是“语言结构上的归化”。由此,我们可以做一大胆结论,即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策略并非水火不容。在同一语篇的处理上,两种策略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使用,相辅相成,取得最佳的翻译结果。

三、结语

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策略,在外事接待口译中,应结合具体的场景灵活运用。在涉及思维方式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中,宜采用归化策略,因为顺应目的语的语言思维习惯更有利于顺畅地沟通。在因特定文化概念导致的文化冲突中,宜采用异化策略,这样有利于双方了解对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特定的社交场合,双方在特有的社交规范和限制下进行交流时,译者可在语言形式和结构两个层面采用不同的策略。这一点也揭示出: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可以结合使用,互为补充。

注释:

①李赛男.我国口译策略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3(2):110-113.

②Shuttleworth,M,& Cowie,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C].Manehester: St jerome,1997.

③王贝贝.外事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应对策略.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2.

④李建军.文化翻译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Shuttleworth,M,& Cowie,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C],Manehester: St jerome,1997.

[2]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中国翻译,2002(9):24-26.

[3]李赛男.我国口译策略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3(2):110-113.

[4]王贝贝.外事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应对策略.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2.

[5]彭鹏.现场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2011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交替传译实践为例.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外事接待相关礼仪 篇4

迎送礼仪

迎来送往是常见的社交礼节。在国际交往中,对外国来访的客人,通常均视其身份和访问性质,以及两国关系等因素,安排相应的迎送活动。各国对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正式访问,往往都举行隆重的迎送仪式。对军方领导人的访问,也举行一定的欢迎仪式,如安排检阅仪杖队等。对其他人员的访问,一般不举行欢迎仪式。然而,对应邀前来访问者,无论是官方人士、专业代表团还是民间团体、知名人士,在他们抵离时,均安排相应身份人员前往机场(车站、码头)迎送。对长期在本国工作的外国人士和外交使节、专家等,他们到离任时,各国有关方面亦安排相应人员迎送。

一、确定迎送规格

对来宾的迎送规格各国做法不尽一致。确定迎送规格,主要依据来访者的身份和访问目的,适当考虑两国关系,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综合平衡。主要迎送人通常都要同来宾的身份相当,但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国家体制不同,当事人年高不便出面,临时身体不适或不在当地等等),不可能完全对等。遇此情况,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士,或由副职出面。总之,主人身份总要与客人相差不大,同客人对口、对等为宜。当事人不能出面时,无论作何种处理,应从礼貌出发,向对方作出解释。其他迎送人员不宜过多。也有从发展两国关系或当前政治需要出发,破格接待,安排较大的迎送场面。然而,为避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非有特殊需要,一般都按常规办理。

二、掌握抵达和离开的时间

必须准确掌握来宾乘坐飞机(火车、船舶)抵离时间,及早通知全体迎送人员和有关单位。如有变化,应及时周知。由于天气变化等等意外原因,飞机、火车、船舶都可能不准时。一般大城市,机场离市区又较远,因此,既要顺利地接送客人,又不过多耽误迎送人员的时间,就要准确掌握抵离时间。迎接人员应在飞机(火车、船舶)抵达之前到达机场(车站、码头)。送行则应在客人登机之前抵达(离去时如有欢送仪式,则应在仪式开始之前到达)。如客人乘坐班机离开,应通知其按航空公司规定时间抵达机场办理有关手续(身份高的客人,可由接待人员提前前往代办手续)。

三、献 花

如安排献花,须用鲜花,并注意保持花束整洁、鲜艳,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花朵。有的国家习惯送花环,或者送一、二枝名贵的兰花、玫瑰花等。通常由儿童或女青年在参加迎送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有的国家由女主人向女宾献花。

四、介 绍

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互相介绍。通常先将前来欢迎的人员介绍给来宾,可由礼宾交际工作人员或其他接待人员介绍,也可以由欢迎人员中身份最高者介绍。客人初到,一般较拘谨,主人宜主动与客人寒暄。

五、陪 车

客人抵达后,从机场到住地,以及访问结束,由住地到机场,有的安排主人陪同乘车,也有不陪同乘车的。如果主人陪车,应请客人坐在主人的右侧。如是三排座的轿车,译员坐在主人前面的加座上;如是二排座,译员坐在司机旁边。上车时,最好客人从右侧门上车,主人从左侧门上车,避免从客人座前穿过。遇客人先上车,坐到了主人的位置上,则不必请客人挪动位置。

六、对一般客人的迎接

迎接一般客人,无官方正式仪式,主要是做好各项安排。如果客人是熟人,则可不必介绍,仅向前握手,互致问候;如果客人是首次前来,又不认识,接待人员应主动打听,主动自我介绍;如果迎接大批客人,也可以事先准备特定的标志,如小旗或牌子等,让客人从远处就能看到,以便客人主动前来接洽。

七、迎送工作中的几项具体事务

(一)迎送身份高的客人,事先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

(二)安排汽车,预定住房。如有条件,在客人到达之前将住房和乘车号码通知客人。如果做不到,可印好住房、乘车表,或打好卡片,在客人刚到达时,及时发到每个人手中,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转达。这既可避免混乱,又可以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三)指派专人协助办理入出境手续及机票(车、船票)和行李提取或托运手续等事宜。重要代表团,人数众多,行李也多,应将主要客人的行李先取出(最好请对方派人配合),及时送往住地,以便更衣。客人抵达住处后,一般不要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作休息,起码给对方留下更衣时间。会见会谈会签礼仪

会见,国际上一般称接见或拜会。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或是客人会见主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拜会或拜见。接见和拜会后的回访,称回拜。

会见就其内容来说,有礼节性的、政治性的和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礼节性的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为广泛。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事务性会见则有一般外交交涉、业务商谈等等。

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会谈也可以是指洽谈公务,或就具体业务进行谈判。会谈,一般说来内容较为正式,政治性或专业性较强。

东道国对来访者(包括外国常驻外交使节到任和离任),从礼节及两国关系上考虑,一般均根据对方身份及来访目的,安排相应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见。来访者及外交使节,亦可根据国家关系和本人身份,以及业务性质,主动提出拜会东道国某些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一般说来,礼节性拜会,身份低者往见身份高者,来访者往见东道主。如是正式访问或专业访问,则应考虑安排相应的会谈。外交使节到任后和离任前,还应对与本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驻当地使节作礼节性拜会。外交团间对同等级别者之间的到任礼节性拜会,按惯例均应回拜,身份高者对身份低者可以回拜,也可以不回拜。

一、会见座位的安排

会见通常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宾主各坐一边。某些国家元首会见还有其独特礼仪程序,如双方简短致辞、赠礼、合影等。我国习惯在会客室会见,客人坐在主人的右边,译员、记录员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就座。座位不够可在后排加座。

二、会谈座位的安排

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亦让译员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其他人按礼宾顺序左右排列。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如参加会谈人数少,也可安排在会谈桌就座。

小范围的会谈,也有不用长桌,只设沙发,双方座位按会见座位安排。

三、会见和会谈中的几项具体要求

(一)提出会见要求,应将要求会见人的姓名、职务以及会见什么人、会见的目的告知对方。接见一方应尽早给予回复,约妥时间。如因故不能接见,应婉言解释。

(二)作为接见一方的安排者,应主动将会见(会谈)时间、地点,主方出席人,具体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对方。作为前往会见一方的安排者,则应主动了解上述情况,并通知有关的出席人员。

(三)准确掌握会见、会谈的时间、地点和双方参加人员的名单,及早通知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作好必要安排。主人应提前到达。

(四)会见、会谈场所应安排足够的座位。如双方人数较多,厅室面积大,主谈人说话声音低,宜安装扩音器。会谈如用长桌,事先排好座位图,现场放置中外文座位卡,卡片上的字体应工整清晰。

(五)如有合影,事先排好合影图,人数众多应准备架子。合影图一般由主人居中,按礼宾次序,以主人右手为上,主客双方间隔排列。第一排人员既要考虑人员身份,也要考虑场地大小,即能否都摄入镜头。一般来说,两端均由主方人员把边。

第三排

第二排 7 5 3 1 主人 2 4 6 8 10

摄影师位置

(六)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候。可以在大楼正门迎候,也可以在会客厅门口。如果主人不到大楼门口迎候,则应由工作人员在大楼门口迎接,引入会客厅。如有合影,宜安排在宾主握手之后,合影后再入座。会见结束时,主人应送至车前或门口握别,目送客人离去后再回室内。

(七)领导人之间的会见,或是会谈,除陪见人和必要的译员、记录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安排就绪后均应退出。如允许记者采访,也只是在正式谈话开始前采访几分钟,然后统统离开。谈话过程中,旁人不要随意进出。

(八)会见时招待用的饮料,各国不一。我国内一般只备茶水。夏天加冷饮。会谈如时间过长,可适当上咖啡或红茶。

一般官员、民间人士的会见,安排大体上相同,也要事先申明来意,约妥时间、地点,通知来人身份和人数,准时赴约。礼节性的会见,一般不要逗留过久,半小时左右即可告辞,除非主人特意挽留。日常交往,客人来访,相隔一段时间后,应予回访。如果客人为祝贺节日、生日等喜庆日来访,则可不必回访,而在对方节日、生日时前往拜望,表示祝贺。

国家间通过谈判,就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某一领域内的相互关系达成协议,缔结条约、协定或公约时,一般都举行签字仪式。签字人视文件的性质由缔约各方确定,有由国家领导人签的,也有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的,但双方签字人的身份应大体相当。一国领导人访问他国,经双方商定发表联合公报(或联合声明),有时也举行签字仪式。各国业务部门之间签订专业性协议,一般不举行这类签字仪式。

安排签字仪式,首先应做好文本的准备工作,有关单位应及早做好文本的定稿、翻译、校对、印刷、装订、盖火漆印等项工作,同时准备好签字用的文具、国旗等物品,与对方商定助签人员,并安排双方助签人员洽谈有关细节。

参加签字仪式的,基本上是双方参加会谈的全体人员。如一方要求让某些未参加会谈的人员出席,另 一方应予同意,但双方人数最好大体相等。不少国家为了对签订的协议表示重视,往往由更高或更多的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

我国举行的签字仪式,一般在签字厅内设置长方桌一张,作为签字桌。桌面覆盖深绿色台呢,桌后放两把椅子,为双方签字人员的座位,主左客右。座前摆的是各自保存的文本,上端分别放置签字文具,中间摆一旗架,悬挂签字双方的国旗。双方参加人员进入签字厅。签字人员入座时,其他人员分主客各一方按身份顺序排列于各自的签字人员座位之后。双方的助签人员分别站立在各自签字人员的外侧,协助翻揭文本,指明签字处。在本国保存的文本上签毕后,由助签人员互相传递文本,相互握手。有时签字后,备有香槟酒,共同举杯庆贺。

各国举行的签字仪式的安排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安排的仪式设置两张方桌为签字桌,双方签字人员各坐一桌,双方的小国旗分别悬挂在各自的签字桌上,参加仪式的人员坐在签字桌的对面。有的国家安排一张长方桌为签字桌,但双方参加仪式的人员坐在签字桌前方两旁,双方国旗挂在签字桌的后面。如有三、四个国家缔结条约,其签字仪式大体如上所述,只是相应增添签字人员座位、签字用具和国旗等物。至于签订多边公约,通常仅设一个座位,一般由公约保存国代表先签字,然后由各国代表依一定次序轮流在公约上签字。宴请礼仪

宴请是国际交往中最常见的交际活动之一。各国宴请都有自己国家或民族的特点与习惯。国际上通用的宴请形式有宴会、招待会、茶会、工作进餐等。举办宴请活动采用何种形式,通常根据活动目的,邀请对象以及经费开支等各种因素而定。

一、常见的几种宴请形式

(一)宴会(英文Banquet或Dinner)

宴会为正餐,坐下进食,由招待员顺次上菜。宴会有国宴、正式宴会、便宴之分。按举行的时间,又有早宴(早餐)、午宴、晚宴之分。其隆重程度,出席规格以及菜肴的品种与质量等均有区别。一般来说,晚上举行的宴会较之白天举行的更为隆重。

国宴(State Banquet)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的庆典,或为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访而举行的正式宴会,因而规格最高。宴会厅内悬挂国旗,安排乐队演奏国歌及席间乐。席间致辞或祝酒。

正式宴会(Banquet,Dinner)除不挂国旗、不奏国歌以及出席规格不同外,其余安排大体与国宴相同。有时亦安排乐队奏席间乐。宾主均按身份排位就座。许多国家正式宴会十分讲究排场,在请柬上注明对客人服饰的要求。外国人对宴会服饰比较讲究,往往从服饰规定体现宴会的隆重程度。对餐具、酒水、菜肴道数、陈设,以及服务员的装束、仪态都要求很严格。通常菜肴包括汤和几道热菜(中餐一般用四道,西餐用二、三道),另有冷盘、甜食、水果。外国宴会餐前上开胃酒。常用的开胃酒有:雪梨酒,白葡萄酒,马丁尼酒,金酒加汽水(冰块),苏格兰威士忌加冰水(苏打水),另上啤酒、水果汁、番茄汁、矿泉水等。席间佐餐用酒,一般多用红、白葡萄酒,很少用烈性酒,尤其是白酒。餐后在休息室上一小杯烈性酒,通常为白兰地。我国在这方面做法较简单,餐前如有条件,在休息室稍事叙谈,通常上茶和汽水、啤酒等饮料。如无休息室也可直接入席。席间一般用两种酒,一种甜酒,一种烈性酒。餐后不再回休息室座谈,亦不再上饭后酒。

便宴 即非正式宴会,常见的有午宴(Luncheon)、晚宴(Supper),有时亦有早上举行的早餐(Breakfast)。这类宴会形式简便,可以不排席位,不作正式讲话,菜肴道数亦可酌减。西方人的午宴有时不上汤,不上烈性酒。便宴较随便、亲切,宜用于日常友好交往。

家宴 即在家中设便宴招待客人。西方人喜欢采用这种形式,以示亲切友好。家宴往往由主妇亲自下厨烹调,家人共同招待。

(二)招待会(Reception)

招待会是指各种不备正餐较为灵活的宴请形式,备有食品、酒水饮料,通常都不排席位,可以自由活动。常见的有:冷餐会(自助餐)(Buffet,Buffet-dinner)这种宴请形式的特点,是不排席位,菜肴以冷食为主,也可用热菜,连同餐具陈设在菜桌上,供客人自取。客人可自由活动,可以多次取食。酒水可陈放在桌上,也可由招待员端送。冷餐会在室内或在院子里、花园里举行,可设小桌、椅子,自由入座,也可以不设坐椅,站立进餐。根据主、客双方身份,招待会规格隆重程度可高可低,举办时间一般在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二时、下午五时至七时左右。这种形式常用于官方正式活动,以宴请人数众多的宾客。我国内举行的大型冷餐招待会,往往用大圆桌,设座椅,主宾席排座位,其余各席不固定座位,食品与饮料均事先放置桌上,招待会开始后,自动进餐。

酒会 又称鸡尾酒会(Cocktail)。这种招待会形式较活泼,便于广泛接触交谈。招待品以酒水为主,略备小吃。不设座椅,仅置小桌(或茶几),以便客人随意走动。酒会举行的时间亦较灵活,中午、下午、晚上均可,请柬上往往注明整个活动延续的时间,客人可在其间任何时候到达和退席,来去自由,不受约束。

鸡尾酒是用多种酒配成的混合饮料。酒会上不一定都用鸡尾酒。但通常用的酒类品种较多,并配以各种果汁,不用或少用烈性酒。食品多为三明治、面包托、小香肠、炸春卷等各种小吃,以牙签取食。饮料和食品由招待员用托盘端送,或部分放置小桌上。

近年国际上举办大型活动采用酒会形式渐普遍。庆祝各种节日、欢迎代表团访问,以及各种开幕、闭幕典礼,文艺、体育招待演出前后往往举行酒会。自1980年起我国国庆招待会也改用酒会形式。

(三)茶会(Tea Party)

茶会是一种简便的招待形式。举行的时间一般在下午四时左右(亦有上午十时举行)。茶会通常设在客厅,不用餐厅。厅内设茶几、座椅。不排席位,但如是为某贵宾举行的活动,入座时,有意识地将主宾同主人安排坐到一起,其他人随意就座。茶会顾名思义是请客人品茶。因此,茶叶、茶具的选择要有所讲究,或具有地方特色。一般用陶瓷器皿,不用玻璃杯,也不用热水瓶代替茶壶。外国人一般用红茶,略备点心和地方风味小吃。亦有不用茶而用咖啡者,其组织安排与茶会相同。

(四)工 作 进 餐

按用餐时间分为工作早餐、工作午餐、工作晚餐(Working Breakfast,Working Lunch,Working Dinner)。是现代国际交往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非正式宴请形式(有的时候由参加者各自付费),利用进餐时间,边吃边谈问题。在代表团访问中,往往因日程安排不开而采用这种形式。此类活动一般只请与工作有关的人员,不请配偶。双边工作进餐往往排席位,尤以用长桌更便于谈话。如用长桌,其座位排法与会谈桌席位安排相仿。

二、有关宴请活动的几项组织工作

(一)确定宴请目的、名义、对象、范围与形式

宴请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为某一个人,也可以为某一事件。例如:为代表团来访(作为驻外机构,可以为本国代表团前来访问,也可以为驻在国的代表团前往自己的国家访问),为庆祝某一节日、纪念日,为外交使节或外交官员的到离任,为展览会的开幕、闭幕,某项工程动工、竣工等等。在国际交往中,还根据需要举办一些日常的宴请活动。

确定邀请名义和对象的主要根据是主、客双方的身份,也就是说 主客身份应该对等。例如,作为东道国宴请来访的外国代表团,出面主人的职务和专业一般同代表团团长对口、对等,身份低使人感到冷淡,规格过高亦无必要。又如外国使馆宴请驻在国部长级以上官员,一般由大使(临时代办)出面邀请,低级官员请对方高级人士,就不礼貌。通常如请主宾携夫人出席,主人若已婚,一般以夫妇名义发出邀请。我国大型正式活动以一人名义发出邀请。日常交往小型宴请则根据具体情况以个人名义或以夫妇名义出面邀请。

邀请范围是指请哪些方面人士,请到哪一级别,请多少人,主人一方请什么人出来作陪。这都要考虑多方因素,如宴请的性质、主宾的身份、国际惯例、对方对我的做法,以至当前政治气候等等。各方

面都要想到,不能只顾一面。

邀请范围与规模确定之后,即可草拟具体邀请名单。被邀请人的姓名、职务、称呼、以至对方是否有配偶都要准确。多边活动尤其要考虑政治关系,对政治上相互对立的国家要否邀请其人员出席同一活动,要慎重考虑。

宴请采取何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习惯做法。一般来说,正式、规格高、人数少的以宴会为宜,人数多则以冷餐或酒会更为合适,妇女界活动多用茶会。

目前各国礼宾工作都在简化,宴请范围趋向缩小,形式也更为简便。酒会、冷餐会被广泛采用,而且中午举行的酒会往往不请配偶,不少国家招待国宾宴会只请身份较高的陪同人员,不请随行人员。我国也在进行改革,提倡多举办冷餐会和酒会以代替宴会。

(二)确定宴请时间、地点

宴请的时间应对主、客双方都合适。驻外机构举行较大规模的活动,应与驻在国主管部门商定时间。注意不要选择对方的重大节假日、有重要活动或有禁忌的日子和时间。例如,对信奉基督教的人士不要选十三号,更不要选十三号星期五。伊斯兰教在斋月内白天禁食,宴请宜在日落后举行。小型宴请应首先征询主宾意见,最好相机口头当面约请,也可用电话联系。主宾同意后,时间即被认为最后确定,可以按此约请其他宾客。宴请地点的选择。官方正式隆重的活动,一般安排在政府、议会大厦或宾馆内举行,其余则按活动性质、规模大小、形式、主人意愿及实际可能而定。选定的场所要能容纳全体人员。举行小型正式宴会,在可能条件下,宴会厅外另设休息厅(又称等候厅),供宴会前简短交谈用,待主宾到达后一起进宴会厅入席。

(三)发出邀请和请柬格式

各种宴请活动,一般均发请柬,这既是礼貌,亦对客人起提醒、备忘之用。便宴经约妥后,可发亦可不发请柬。工作进餐一般不发请柬。有些国家,邀请最高领导人作为主宾参加活动,需单独发邀请信,其他宾客发请柬。

请柬一般提前一周至二周发出(有的地方须提前一个月),以便被邀请人及早安排。已经口头约妥的活动,仍应补送请柬,在请柬右上方或下方注上“To remind”(备忘)字样。需安排座位的宴请活动,为确切掌握出席情况,往往要求被邀者答复能否出席。遇此,请柬上一般用法文缩写注上R.S.V.P.(请答复)字样,如只需不出席者答复,则可注上Regrets only(因故不能出席请答复)。并注明电话号码。也可以在请柬发出后,用电话询问能否出席。

请柬内容包括活动形式、举行的时间及地点、主人的姓名(如以单位名义邀请,则用单位名称)。请柬行文不用标点符号,所提到的人名、单位名、节日名称都应用全称。中文请柬行文中不提被邀请人姓名(其姓名写在请柬信封上),主人姓名放在落款处。请柬格式与行文中外文本,差异较大,注意不能生硬照译。请柬可以印刷也可以手写,但手写字迹要美观、清晰。

请柬信封上被邀请人姓名、职务书写要准确。国际上习惯对夫妇两人发一张请柬,我国内遇需凭请柬入场的场合每人一张。正式宴会,最好能在发请柬之前排好席次,并在信封下角注上席次号(Table No.)。请柬发出后,应及时落实出席情况,准确记载,以安排并调整席位。即使是不安排席位的活动,也应对出席率有所估计。

(四)订 菜

宴请的酒菜根据活动形式和规格,在规定的预算标准以内安排。选菜不以主人的爱好为准,主要考虑主宾的喜好与禁忌,例如,伊斯兰教徒用清真席,不用酒,甚至不用任何带酒精的饮料;印度教徒不能用牛肉;佛教僧侣和一些教徒吃素;也有因身体原因不能吃某种食品的。如果宴会上有个别人有特殊需要,也可以单独为其上菜。大型宴请,则应照顾到各个方面。菜肴道数和份量都要适宜,不要简单地认为海味是名贵菜而泛用,其实不少外国人并不喜欢,特别是海参。在地方上,宜用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招 待,用本地产的名酒。无论哪一种宴请,事先均应开列菜单,并征求主管负责人的同意。获准后,如是宴会,即可印制菜单,菜单一桌两、三份,至少一份,讲究的也可每人一份。

(五)席 位 安 排

正式宴会一般均排席位,也可只排部分客人的席位,其他人只排桌次或自由入座。无论采用哪种做法,都要在入席前通知到每一个出席者,使大家心中有数,现场还要有人引导。大型的宴会,最好是排席位,以免混乱。国际上的习惯,桌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离主人的座位远近而定。外国习惯,男女掺插安排,以女主人为准,主宾在女主人右上方,主宾夫人在男主人右上方。我国习惯按各人本身职务排列以便于谈话,如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宾坐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坐女主人右上方。两桌以上的宴会,其他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可以与主桌主人位置同向,也可以以面对主桌的位置为主位。

礼宾次序是排席位的主要依据。在排席位之前,要把经落实出席的主、客双方出席名单分别按礼宾次序开列出来。除了礼宾顺序之外,在具体安排席位时,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多边的活动需要注意客人之间的政治关系,政见分歧大,两国关系紧张者,尽量避免排到一起。此外,适当照顾各种实际情况。例如,身份大体相同,使用同一语言者,或属同一专业者,可以排在一起。译员一般安排在主宾右侧。在以长桌作主宾席时,译员也可以考虑安排在对面,便于交谈。但一些国家忌讳以背向人,译员的座位则不能作此安排。在他们那里用长桌作主宾席时,主宾席背向群众的一边和下面第一排桌子背向主宾席的座位均不安排坐人。在许多国家,译员不上席,为便于交谈,译员坐在主人和主宾背后。

以上是国际上安排席位的一些常规。遇特殊情况,可灵活处理。如遇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对他的尊重,可以把主宾摆在主人的位置上,而主人则坐在主宾位置上,第二主人坐在主宾的左侧。但也可按常规安排。如果本国出席人员中有身份高于主人者,譬如部长请客,总理或副总理出席,可以由身份高者坐主位,主人坐身份高者左侧,但少数国家亦有将身份高者安排到其他席位上。主宾有夫人,而主人的夫人又不能出席,通常可以请其他身份相当的妇女作第二主人。如无适当身份的妇女出席,也可以把主宾夫妇安排在主人的左右两侧。

席位排妥后着手写座位卡。我方举行的宴会,中文写在上面,外文写在下面。卡片用钢笔或毛笔书写,字应尽量写得大些,以便于辨认。便宴、家宴可以不放座位卡,但主人对客人的座位也要有大致安排。

(六)现 场 布 置

宴会厅和休息厅的布置取决于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官方正式活动场所的布置应该严肃、庄重、大方。不要用红绿灯、霓红灯装饰,可以少量点缀鲜花、刻花等。宴会可以用圆桌也可以用长桌或方桌(桌次布置见图二)。一桌以上的宴会,桌子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各个座位之间也要距离相等。如安排有乐队演奏席间乐,不要离得太近,乐声宜轻。宴会休息厅通常放小茶几或小圆桌,与酒会布置类同,如人数少,也可按客厅布置。冷餐会的菜台用长方桌,通常靠四周陈设,也可根据宴会厅情况,摆在房间的中间。如坐下用餐,可摆四、五人一桌的方桌或圆桌。座位要略多于全体宾客人数,以便客人自由就座。

酒会一般摆小圆桌或茶几,以便放花瓶、烟缸、干果、小吃等。也可在四周放些椅子,供妇女和年老体弱者就坐。

(七)餐具的准备

根据宴请人数和酒、菜的道数准备足够的餐具。餐桌上的一切用品都要十分清洁卫生。桌布、餐巾都应浆洗洁白熨平。玻璃杯、酒杯、筷子、刀叉、碗碟,在宴会之前都应洗净擦亮。如果是宴会,应该准备每道菜撤换用的菜盘。中餐用筷子、盘、碗、匙、小碟、酱油碟等。水杯放在菜盘上方,右上方放酒杯,酒杯数目和种类应所上酒品种相同。餐巾叠成花插在水杯中,或平放在菜盘上。我宴请外国宾客,除筷子外,还摆上刀叉。酱油、醋、辣油等佐料,通常一桌数份。公筷、公勺应备有筷、勺座。其中一套摆在主人面前。餐桌上应备有烟灰缸、牙签。西餐具的摆设与中餐不同。西餐具有刀、叉、匙、盘、杯等。刀分食用刀、鱼刀、肉刀(刀口有锯齿,用以切牛排、猪排)、奶油刀、水果刀;叉分食用叉、鱼叉、龙虾叉;匙有汤匙、茶匙等;杯的种类更多,茶杯、咖啡杯均为瓷器,并配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不同的酒使用的酒杯规格亦不相同。宴会上几道酒,就配有几种酒杯。公用刀叉规格一般大于食用刀叉。西餐具的摆法是:正面放食盘(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食盘上方放匙(汤匙及甜食匙),再上方放酒杯,右起烈酒杯或开胃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餐巾插在水杯内或摆在食盘上。面包奶油盘在左上方。吃正餐,刀叉数目应与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至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应按此顺序取用。撤盘时,一并撤去使用过的刀叉。

(八)宴请程序及现场工作

1、主人一般在门口迎接客人。官方活动,除男女主人外,还有少数其他主要官员陪同主人排列成行迎宾,通常称为迎宾线。其位置宜在客人进门存衣以后进入休息厅之前。客人握手后,由工作人员引进休息厅。如无休息厅则直接进入宴会厅,但不入座。有些国家官方隆重场合,客人(包括本国客人)到达时,有专责人员唱名。休息厅内有相应身份的人员照料客人。由招待员送饮料。

主宾到达后,由主人陪同进入休息厅与其他客人见面。如其他客人尚未到齐,由迎宾线上其他官员代表主人在门口迎接。主人陪同主宾进入宴会厅,全体客人就座,宴会即开始。如休息厅较小,或宴会规模大,也可以请主桌以外的客人先入座,贵宾席最后入座。如有正式讲话,各国安排讲话的时间不尽一致。一般正式宴会可在热菜之后甜食之前由主人讲话,接着由客人讲。也有一入席双方即讲话的。冷餐会和酒会讲话时间则更灵活。吃完水果,主人与主宾起立,宴会即告结束。

外国人的日常宴请在女主人为第一主人时,往往以她的行动为准。入席时女主人先坐下,并由女主人招呼客人开始就餐。餐毕,女主人起立,邀请全体女宾与之共同退出宴会厅,然后男宾起立,尾随进入休息厅或留下抽烟(吃饭过程中一般是不能抽烟的)。男女宾客在休息厅会齐,即上茶(咖啡)。主宾告辞,主人送至门口,主宾离去后,原迎宾人员顺序排列,与其他客人握别。

家庭便宴则较随便,没有迎宾线。客人到达,主人主动趋前握手。如主人正与其他客人周旋,未发觉客人到来,则客人应前去握手问好。饭后如无余兴,即可陆续告辞。通常男宾先与男主人告别,女宾与女主人告别,然后交叉,再与家庭其他成员握别。

2、工作人员应提前到现场检查准备工作。如是宴会,事先将座位卡及菜单摆上。座位卡置于酒杯或平摆于餐具上方,勿置于餐盘内。菜单一般放在餐具右侧。

席位的通知,除请柬上注明外,现场还可:(1)在宴会厅前陈列宴会简图,图上注明每人的位置;(2)用卡片写上出席者姓名和席次,发给本人;(3)印出全场席位示意图,标出出席者姓名和席次,发予本人;(4)印出全场席位图,包括全体出席者位置,每人发给一张。这些做法各有特点,人多的宴会宜采用后者,便于通知。各种通知卡片,可利用客人在休息厅时分发。有的国家是在客人从衣帽间出来时,由服务员用托盘将其卡片递上。如果是口头通知,则由交际工作人员在休息厅通知每位客人。

如有讲话,要落实讲稿。通常双方事先交换讲话稿,举办宴会的一方先提供。代表团访问,欢迎宴会东道国先提供;答谢宴会则由代表团先提供。双方讲话由何人翻译,一般事先谈妥。

三、服务员的工作

服务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宴请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国际上对服务人员的礼节、服务水平,以至服饰要求都很高,隆重的官方活动,要求尤为严格。服务人员都受过正规训练。

宴请中,服务员的工作大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服饰整洁、熨平,头发梳理平整、指甲修剪清洁。2)讲礼貌,待人和气谦逊,面带笑容。说话声音要轻,语言亲切,用词得当,多带“请”、“您”、“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语言。3)熟悉宴请礼节。客人入座,协助挪动椅子。4)熟悉菜单,掌握上菜速度。正餐上菜,先客人,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先主要客人,后其他客人。如一人上菜,也可以从主人右侧的客人开始,按顺序上菜。隆重的宴会,也有要求严格按礼宾顺序上菜的。上菜时,左手托盘,右手夹菜,从客人左边上。倒酒水则应右手持瓶,从客人右侧倒。每道菜上完第一轮后,待一些客人吃完,再上第二轮,先问问客人:“是否给您添一点?”不要勉强。如不上第二轮,可将余下的菜俏作整理放置桌上,供客人自取,待上下道菜后再撤下,往桌中上菜与撤盘,宜选在两位主方陪客之间进行,并先打招呼,以免不慎碰洒菜汁。

领导、外事接待方案模板 篇5

一、接待团名称、背景资料

二、接待时间

三、接待地点

四、出席人员名单

五、议程

六、工作安排

(一)接待前准备工作

工作内容

负责部门

负责人

备注

确认接待团名单

确认接待团到达时间

制定接待方案并呈批

落实我委参加人员,确认参加接待的领导

准备领导讲话材料

欢迎牌或横幅

会议室布置:座位牌、横幅、水果、茶水、PPT

准备纪念品

用餐事宜

住宿安排

观光安排

接机安排

车辆安排

其他

(二)接待时工作安排

工作内容

负责部门

负责人

备注

茶水、水果

维持会场秩序、引导发言

会议主持

拍照、合影

(三)接待后工作安排

工作内容

负责部门

负责人

备注

起草会议纪要

场地卫生清洁

武汉大学外事接待管理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外事接待工作,加强外事接待经费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中央领导对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方面的重要批示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33号)等有关涉外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外事接待应坚持服务学校教学与科研、提高实效、友好对等、不卑不亢、务实节俭的原则。

第三条 外事接待按照有关外事管理规定,实行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国际交流部是学校外事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学校外事接待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各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外事接待活动,并应对学校布置的外事接待活动予以支持和配合。

第二章 接待管理

第四条 邀请外宾来访应结合各单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的现实需要与发展规划,提高计划性,尽量减少临时性、纯礼节性和无实质成效的接待。

第五条 外宾来访前应要求对方明确来访目的、访谈具体内容、来访人员名单及背景介绍等。接待单位应针对来访

目的和访谈内容等做好充分准备,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参加业务商谈,力求产生实际效益和成果。

第六条 接待单位应指定责任心强、精通外语和富有外事经验的人员认真落实接待准备工作,包括制订详细的接待计划、准备会谈参考资料等,并报国际交流部备案。必要时,应当报国际交流部审核批准。

第七条 参加外事接待活动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时间、外事纪律和外事礼仪,注意着装整洁;参加会见、授聘或签字仪式等正式场合应着正装;会见、会谈中应当关闭手机和避免其他干扰。

第八条 接待活动中若涉及重要外事活动,如授予荣誉学衔、签署协议、接受捐赠等事宜,必须做好背景资料等相关文本,并提前1个月报国际交流部和相关部门审核。

第九条 各类会见、仪式等接待活动,一般遵循职位对等和工作需要的原则安排相应人员参加。凡请学校领导参加的外事接待活动,接待单位应提前2周将接待计划报国际交流部审核,由国际交流部报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邀请学校领导出席。

有下列来访人员或活动,可请学校领导出席会见:(一)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重要官员;(二)国外大学校级领导;(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

(四)曾向我校提供重要捐赠的人员和单位代表;(五)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及研究人员;

(六)其他对我校有特殊贡献的人员;(七)校际合作签字仪式;

(八)在我校举办的国际会议的开、闭幕式活动;(九)重要捐赠仪式。

第十条 外事接待过程中应注意搜集、保存相关资料和工作照片(视频)等。接待任务完成后1周内,接待单位须向国际交流部提交接待工作总结(包括文字、照片、视频,内容包括接待效益和成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第十一条 遇外国记者或其他外籍人士采访、调查,应立即报告党委宣传部酌情处理。

第十二条 国外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和有关团体人员来访、捐助(赠)和开展社会调查等,必须事先了解其政治背景、宗教背景、捐助(赠)目的等情况,并书面向党委办公室报告,在得到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第十三条 外事接待活动中一般不安排校外参观活动。第十四条 接待过程中注意外宾安全,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提醒外宾妥善保管自己的重要证件和财物。

第十五条 外事接待中应注意保密,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密。接待单位负责人应当明确本单位的保密内容和保密部位,并事先对我方参加接待人员进行教育和提醒。提供给外宾的介绍材料必须事先审核,严格把关。

第三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六条 国际交流部应制订外事接待专项经费预算,用于学校外事接待开支。

第十七条 接待单位应从严、从紧控制外事接待费用,严格执行接待费用开支标准,不得突破,不得以其他名目虚假列支接待费用。

第十八条 外宾接待费用开支范围主要包括宴请、赠礼等。

第十九条 外事接待原则上不安排宴请。确有需要的,应按照以下办法执行:

(一)宴请外宾严禁讲排场,不上高档菜和酒水,杜绝奢侈浪费。除宴会外,应以工作餐为主。

(二)每批接待一般只宴请1次,学校已安排宴请的,二级单位则不再安排。

(三)宴请应当根据礼宾要求和工作需要,从严掌控,选择合适的陪餐人员。接待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级外宾的重大外事活动,我方参加宴请人数应当按照礼宾要求安排。其他宴请,外宾5人(含5人)以内的,中外人数原则上在1:1

以内安排;外宾超过5人的,超过部分中外人数原则上在1:2以内安排。

(四)宴请外宾的费用标准:正校级领导出面举行的宴会,标准上限为每人每次400元;副校级领导出面举行的宴会,标准上限每人每次300元;中层领导干部出面举行的宴请,标准上限每人每次200元;工作餐标准上限为每人每次100元。

第二十条 接待外宾确需租车的,一般应从学校车队租用车况较好的车辆。

第二十一条 对外赠礼按照以下办法执行:

(一)对外赠礼应当节约从简,实物礼品应当尽量选择具有中国特色、学校特色和纪念意义的物品、朴素大方,不求奢华。

(二)赠礼对象一般仅为对方团长,必要时可包括主要陪同人员。原则上只赠礼1次,学校已赠礼品的,其他单位不再赠礼。如外方赠礼,则可按对等原则回礼。对于多次来访的外宾一般不再互送礼品。

(三)对外赠礼以我方或外宾方级别较高的一方的级别确定赠礼标准。外宾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每人每次礼品不得超过1000元;我方或外宾方为正、副部长级(含校级)人员的,每人每次礼品不得超过400元;我方或外宾方 5

为司局级(含学校中层)人员的,每人每次礼品不得超过200元;其他人员可以视情况赠送小纪念品。

(四)对访问我校的著名友好人士、社会名流、著名专家学者,确有必要的,可按照正、副部长级别(含校级)人员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国家法律和学校有关规定责令整改、追回资金,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一)擅自提高接待开支标准的;

(二)违规扩大外宾接待开支范围,或报销与接待无关费用的;

(三)使用虚假发票报销接待费用的;

(四)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四章 附则

高校外事工作的翻译探析 篇7

一、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周恩来同志作为老一辈杰出外交官, 曾经提出“站稳立场, 掌握政策, 熟悉业务, 严守纪律”。这是外事翻译应该并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同样, 在高校外事工作中也应当具备这样的政治素质, 即熟悉国家及学校相关政策规定, 对涉及国家统一、领土主权完整, 重大国家利益的词句, 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举个例子:我们谈到APEC组织时, 有人会不假思索的翻译为“APEC countries”。实际上这种翻译是错误的, 因为在APEC组织里还有一些地区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 我们是不应当把香港和台湾作为“国家”来翻译的。因此正确的翻译应为“APEC members”。再比如:在对外交流合作时, 难免触及到中国大陆、台湾等敏感词汇, 台湾在不能译为:mainland China, Taiwanese China, Taiwan (China) , 而应译为:Taiwan, China;Taipei, Ch ina;Chinese Taiwan;China’s mainland;the mainland of China。

二、扎实的语言功底, 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表达说话人的意思

一个好的翻译, 一半在工夫, 一半在准备。虽然说真金不怕火炼, 应该是不管什么场合都能应付。但在实践中, 最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需要做的准备分两种, 一种是日常学习。英语学习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坚持每天语言学习, 是做好外事翻译工作的关键。每天坚持单词的积累, 听力的练习对于翻译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另一种准备是针对每一场会议或者领导会晤, 这需要外事工作者专门了解这件事的前前后后。首先要熟知出席会议的所有人名单及职务, 事先查阅和准备。

三、认真谨慎的工作作风及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郭沫若曾说:“翻译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我不但尊重翻译, 也深知翻译工作的甘苦。凡是从事翻译的人, 大概都能体会到这一层。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 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 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外事工作者必须在领导讲话的过程中, 用快速记录法将领导的讲话快速记录下来, 结束后瞬间准确、完整、通顺地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精力要高度集中, 反应要特别快。

周恩来总理理解翻译工作的困难性, 尊重翻译及其工作。他说:“翻译工作不是那么好做的, 不要想的那么容易。说几句话容易, 真正翻译得那么恰当, 是不容易的。”总理接见外宾时, 常常事先把要谈的主要内容甚至重要的语句告诉译员, 以便译员早作准备, 保证临场译得准确。总理这样做, 不仅帮助译员熟悉了政策和业务, 而且有利于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高校中的外事翻译, 可能要求没有政府外事工作的翻译要求那么高, 但是在翻译过程中, 从政治到生活, 从科技到文化, 也几乎都会涉及到。作为高校中的外事工作者, 需要长年累月默默无闻的苦思冥想、推敲搜索。这对于我国高校与各国高校的国际合作架起沟通的桥梁, 从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外事翻译对于一个高校的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四、良好的翻译道德

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 一定的行为准则需要遵循。作为外事翻译, 至少应该遵守以下几条:

不篡改原话原意, 不随心所欲地瞎译。翻译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自己是译者的身份。自己不是讲话者或原作者, 听到的话或拿到的文件不是自己的原话、原作。翻译仅仅起桥梁与沟通的作用。因此, 外事工作者一切应以原话、原作为本, 对有的放矢、原作不能随个人的好恶有所取舍和改变。当然, 翻译经常会碰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熟悉的问题, 这是正常的。难免会碰到不知、不懂的事, 遇到困难、遇到不懂的地方, 怎么办?有的翻译凭着听到的几个词或词组, 就胡编乱造。讲得很溜, 但与原话却相差甚远。还有的不懂装懂, 1988年1月20日, 邓小平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当时的话题是:中国希望缓和局势, 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 中国愿同整个欧洲共同维护世界和平。随后, 小平同志对客人说:“我今年84岁, 该退休了。”不料, 翻译一不小心把“84岁”误译成“48岁”。会客大厅里顿时扬起一片欢笑。总之, 翻译不能随意篡改原话, 但也不是知错照译。

不喧宾夺主。翻译在任何时候都是翻译, 作为外事工作者, 自己与外宾聊个没完, 把领导晾在一边是很不好的翻译习惯。高校中的外事会晤, 来访外宾经常会一连串问出很多关于学校的问题, 外事工作者有时候觉得自己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便不翻译给领导, 自己直接用英文回答外宾。这样的翻译习惯, 一方面将领导晾在一边, 一方面也给外宾有一种强势、喧宾夺主的感觉。而应当是翻译每听完一段, 就将外宾的话翻译给领导听, 为主、外宾努力搭建沟通的桥梁。

有人把翻译比作高架桥, 一方面说明了翻译工作的困难, 而另一方面又证明了翻译在外事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 在外事翻译中, 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 外事工作者如果能时刻清醒认识到翻译内容的政治性, 灵活的把内容完整的表达出来, 促进高校双方的理解和认识, 那么就能为高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摘要: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 高等院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成为推进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高等院校的外事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依法做好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工作 篇8

一、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方面。2012年,省人大民侨外委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方面主要安排了四项工作:1做好制定《辽宁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修订《辽宁省旅游条例》的调研论证工作:2做好审议、帮助民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和修改工作;3适时举办第十一期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培训班;4做好本届委员会期间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成效总结工作。

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过程中,我们耍特别注重在立法内容和工作方式上加强指导和规范。立法内容上,要把立法变通权的运用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在支持各自治县充分行使立法变通权的基础上,要着力强调准确理解行使立法变通权的原则,准确把握立法变通权与上级国家机关行政职权的关系,引导自治县正确运用立法变通权,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要在充分尊重和保障自治县自治权的前提下,特别强调在立法中突出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 二、监督工作方面。2012年,省人大民侨外委在监督方面主要安排四项工作:1开展对《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其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贯彻执行情况的调研;2对《辽宁省宗教事务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进行跟踪督办;3召开全省人大民侨外工作座谈会;4积极做好对台、侨务和旅游方面的相关工作。 如何做好人大民族侨务外事方面监督工作,我们认为首先要转变作风深入实地搞好调查研究,并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要把调查研究与积极建议结合起来。二是要把调查研究与指导和服务结合起来。三是要树立人大4民侨外工作为大局服务的思想。要把全面贯彻执行宪法和有关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作为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公民信仰自由,归侨侨眷和台胞台属合法权益,推进地方人大对外交往,促进对外开放和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省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服务。

上一篇:名著阅读《昆虫记》有感下一篇:准高三毕业生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