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通用版(共11篇)
总结人:×××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学科教学工作。按照学校领导本专业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结合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本人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辛勤的耕耘,无私地奉献。现在,这个学期又在忙忙碌碌中结束了,下面我就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我热爱语文教学工作,认真学习相关的的教育教学理论,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要求,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做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并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这样使得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作业方面,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有针对性,有层次性,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 1
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为进一步提高各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成绩,我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着力做了以下工作:
一、激发兴趣,建立对语文的全新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只停留在作业和应付考试的层面上,因此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当务之急。从期初起我坚持向他们渗透“生活处处皆语”的理念,力求将课上得灵活轻松,设计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课,让他们感觉“语文是一场游戏,语文是一种情趣,语文是一种智慧,语文是一个美丽奇妙的世界”,消除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恐惧和厌倦。
二、引领体验情感,塑造健全人格。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确定为三维目标,这一维度不仅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还要求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且让学生拓展阅读名人传记、成功人士的故事,给学生播放短小精干的优秀文学作品的mp3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发学生围绕“理想从何起飞?”等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通过思考、辨析,明确奋斗目标,规划人生道路,塑造健全的人格。有些单元,其主题是情感体验,我们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精心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学知识、学技能的过程中,深切地体验各种情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个高尚的人。
三、注重培养实力,严格要求课文背诵默写。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品,特别是教材要求背诵的文章。基于此,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背诵那些必背书目,要求他们必须通过背诵默写过关。这些文章的背诵,有助于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对他们自己的作文写作也大有裨益。
针对现今高考有默写的考题,我在学生背完课文后,我还组织他们全篇默写,加深印象,记住字词。
四、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职高语文教学的要求,多年来,学生注重的只是写和读的能力,忽略了说的能力的培养,而说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与处世尤为重要。因此我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预备铃后每节课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按学号轮流;开展科学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搜集学习资料,积累语文知识,感悟语文的魅力。
五、作文训练,循序渐进
作文是中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半壁江山,所以在升学班语文教学中得高度重视并从高一抓起,一是训练每个学生都作文过关,二是培养好写作能力优秀的学生。在本期的作文教学中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课堂作文训练,二是课外阅读和作文能力分点训练。高一训练的重点是记叙文,按照“突出的中心”——“切当的选材”——“巧妙的人物设置”——“漂亮的结构”——“生动的描写”——“适当的详略”——“真挚的情感”——“巧妙的点题”顺序进行,每一步
力求训练到位。
现行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本着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注重整合、引导学习、倡导开放、立体构建的编写理念, 构建了以人文话题为主线的跨文本、综合性的块状结构。教科书进行综合立体的设计, 采用板块式的组合, 以专题方式呈现。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 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以人文精神作统领, 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分别设置了20个板块。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情感资源的编排上有以下一些突出特点:
1. 情感丰富, 内容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情感含量丰富, 内容全面, 本文所列的一系列情感目标及其子目标在教材中都有大量的体现。其中关于体现爱国情 (24.8%) 、亲情 (27.2%) 、友情 (36.8%) 、爱心及同情心 (22.4%) 、批判现实 (21.6%) 、自然美 (29.6%) 、人情美 (96.4%) 等目标的内容相对而言更为丰富。
2. 修养道德, 提升文化。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有很多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课文。
《纪念刘和珍君》是现代文学史上一篇出色的至情文章。讲述了爱国青年为了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对反动派屠刀毫不畏惧而不惜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 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怀可歌可泣。课文汹涌澎湃的感情与冷峻凝重的思考交汇, 情感上有一种巨大的力量之美。
3. 浓缩人生, 良师益友。
教材中很多课文, 不仅能多方面地反映生活, 同时也形象地告诉高中生应该怎样认识生活, 怎样面对生活, 怎样创造生活。高中生开始关心社会, 渴望了解生活, 积累人生经验, 他们极需启发帮助。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很多课文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 是社会人生的浓缩, 可以成为高中生的良师益友。
下面选取教材中最典型的例子加以阐述。
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一专题中专设了爱情板块“执子之手”, 选编了《长亭送别》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篇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的作品, 一中一外, 一聚一别, 一悲一喜, 构成互补关系。《长亭送别》对恋人不忍分别的悲苦心情作了细腻的刻画, 《罗密欧与朱丽叶》对青年男女的一见倾心进行了动人的描写, 让同学们陶醉于优美的意境之中, 对爱情这一人类情感的高峰体验有了全新理性的认识:成熟动人的爱情是一种始终专一的关系。此外《雨霖铃》、《雷雨》、《边城》等课文也都从不同角度, 不同程度涉及到爱情的主题。这些课文可以帮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这对于他们将来走进爱情婚姻生活大有益处
4. 熔铸美感, 陶冶性情。
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熔铸美感的文章, 这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提升审美能力很有帮助。
必修一中有这样一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 专题的题目是一个带有号召意味的祈使句, 意在指导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 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员, 人类同大自然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并没有什么区别, 做到“像山那样思考”, 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本专题旨在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 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 提升精神境界, 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性情, 涵养心灵, 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培养审美能力, 激发真爱自然的情感。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情感资源分类和分布上有待改进之处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全新的, 注重了教材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成为学生培养健康成长的沃土, 而不是单纯工具性或人文性的试验田, 这是教材编写思想的可喜进步。但是从教材内容的情感资源分类和分布上看, 它还是有值得商榷与改进的地方。
1. 情感资源分配失衡。
根据笔者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情感资源的分析统计, 教材对部分情感目标过于重视, 而相对忽视了另外一些情感目标的实现, 比如对爱国情、亲情偏重, 而有关爱情、友情的资源就相对较少;对感悟人生、反思历史有所偏重, 而探求真理体现较少, 存在着明显不均衡的现象。这些被削弱或忽视的情感目标的重要性和教育的必要性前文已述, 编写组在编写时并未对这些情感目标的教材内容给予足够关注。
2. 城市化倾向明显。
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城市化倾向过重, 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取舍亦或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上, 都倾向于城市学校与师生的基准, 致使农村的语文教育缺乏“现实土壤”, 对农村学生的情感发展的培养也缺乏了现实效果。如对网络的至信推崇, 对各种资料的绝对依靠等, 城市学生凭借其条件的优越性很容易达成, 而对于那些处于相对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来说, 实施起来就困难重重了。这套有着明显城市化倾向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村师生产生严重隔离感, 让他们无所适从。因此, 体现农村生活, 尊重农村文化, 关注农村教育, 关爱农村学生的全面有效发展是语文教育课程改革所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
三、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情感教学策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全新模式向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 更为可贵的是教材编写组将学法指导也巧妙地融入了每一专题, 成为专题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几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分别为:“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新的课改, 新的理念;新的教材, 新的学法, 面对全新的教材体系, 我们理应选择全新的教学方法。而情感目标的实现必然要与语文文本的阅读相融合, 这勿庸置疑。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已经了解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情感资源丰富, 要实现情感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对话”、“体验”、“探究”是几种比较有效的策略。
1.“对话”策略。
所谓“对话”, 并非简单的你问我答, 而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是平等的交往、精神的相遇相知, 是一个创造的行动。
根据弗莱雷的对话教育理论, 对话有两重含义:一是以对话为手段实施教学, 二是在实施教学中贯穿对话精神, 即对话要体现民主沟通、合作互动、创造生成等原则。这就意味着教学的对话首先要追求教学的人性化。对话, 不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 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 向对方敞开心扉, 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
(1) 生本“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三者之间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和基石。所谓“生本对话”就是学生深入到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及其精神, 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抓住字词句篇阅读课文, 与文本进行沟通交流, 最终达到把握作者情感的目的。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操作:
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觉与文本对话。
设计提问, 让学生善于与文本对话。
鼓励质疑, 让学生勤于与文本对话
适当引导, 让学生精于与文本对话。
(2) 生生“对话”。
所谓生生“对话”, 即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它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改思想的重要体现, 也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形式多种多样, 它可以交流、讨论、讲演、辩论、表演课本剧, 可以是两人或四人学习小组, 小组与小组互相对话, 解疑释惑, 也可以是全班同学共同“对话”, 学生发问、质疑, 正是因为学生与学生在对话中呈现出的各式各样完全不同的见解, 才会促成新的意义上的创新。
(3) 师生“对话”。
教师跟学生交流彼此的观点、情感, 教师给学生提供背景信息, 让学生有更多发现与阐述的需要, 对话就会源源不断。师生“对话”在平时教学中是非常常见的。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作为对话中的一个角色, 在课堂上应维护学生的话语权, 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因为多维的对话体系而变得活跃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师生“对话”型课堂应鼓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创造, 让他们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3.“体验”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可见, 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活动体验”是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提出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 毫无疑问, 这提倡的是“体验型”课堂教学模式。要达成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情感目标, 笔者认为“体验”教学是有效的策略之一。创设体验型课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诵读中体验, 以声品情。
谈到诵读, 南宋朱熹曾说:“凡读书……只要多诵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 疾徐有致, 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 全身心地投入, 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 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力求让学生感知作品流露的情感, 进而感悟人生的价值, 完善自我的价值观。
(2) 在视听中体验, 以画传情。
一些文本中往往含有复杂的事理, 这些事理如果单纯用语言、文字传达, 往往难以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 而借助于图片图像、影视画面展示出来, 则能起到直观的现场体验效果, 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在游戏中体验, 以玩促情。
一般的语文课堂, 重点放在鉴赏文本上, 很少有游戏的设计, 但事实上, 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功用也是不可小觑的。通过游戏, 可以由浅入深地去体验文本中的感情。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对于还没有足够人生体验和阅历的高中同学而言是相当难以有深刻体验的, 他们必然会觉得茫然和沉重, 但如果换一种方式, 用游戏的方式来诱导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 倒是相对轻松可行的。
(4) 在表演中体验, 以演悟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可以采取表演体验的学习方式, 如必修四中的《雷雨》, 这是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 很适合表演。这样的课文, 表演应该是揣摩人物语言、体验人物情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最佳途径。
3.“探究”策略。
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标准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核心要求,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这样的要求, 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最能与当前的素质教育合拍的教学方式。对于苏教版高中必修语文课本中情感因素丰富的文本, 笔者认为创设探究型课堂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探究型教学, 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作为探究型教学的导师, 教师负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任务, 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为学生的探究活动设置情境, 营造氛围, 促进探究的开展, 最终把握其深度, 评价其成败。作为探究型教学的主人, 学生在明确了探究的目标后, 要在教师提供的条件下, 思考探究的问题, 掌握探究的方法, 敞开探究的思路, 交流探究的内容, 总结探究的结果。总之, 探究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
(1) 激趣导入, 自主探究。
导入是新课伊始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一开始的一两分钟内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情绪, 打动学生的心灵, 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做好铺垫。教师简短的导入创设了情境, 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就会主动进入自学探究阶段。自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潜力, 展现自主性, 为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教师要为他们提供相对充裕的时间, 让学生仔细品读感知, 接受情感的熏陶。
(2) 设疑解疑, 合作探究。
自学探究中学生学和探相结合, 对于简单的问题, 学生就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自行解决, 而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则可以集中在一起解决。学生提供各自探究过程中的疑点难点, 教师不必急于给出解决方法, 而是综合大家的疑难, 汇总成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有三种形式, 分别是:生生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集体探究。所谓生生合作探究就是让邻座同学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讨论, 彼此启发最终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是将学生分成小组, 集思广益、开阔思路, 以达到思维互补, 使个体获得更为清楚的思路、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全班集体探究, 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问题, 让全班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集中各方面的意见, 统筹解决难点。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样的合作探究过程中, 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引导, 万不可左右学生的思维, 主宰学生的思想。合作探究对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构建民主和谐气氛, 形成良好个性品质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3) 方法总结, 实践探究。
要巩固探究的成绩, 检验探究的效果, 通过实践总结方法是必要的, 只有通过实践, 学生才能牢牢掌握探究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探究的实际情况理清思路, 归纳要点, 提炼精髓, 最后再给予总结。然后, 布置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的知识去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对已有知识的强化和拓展, 同时也是将其消化、吸收并进一步转变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途径, 在具体操作中, 一定要做到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4) 评价激励, 深入探究。
这是探究活动的最后一步, 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这一阶段既要对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进行充分总结, 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精神给予肯定和褒奖, 又要形成结论, 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提供摹本。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的, 如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
总之, 人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具备积极、健康的情感有助于人去适应各种人生境遇。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它担当着铸魂的重任, 所以, 我们教书的同时, 也要做好一个真诚的情感引导者,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教育资源, 努力引导, 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变得丰富多彩、积极健康, 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明海主编.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8.
[2]陈学询.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3]程翔.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语文出版社, 1999.
[4]傅谨.感性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关键词】苏教版 高中语文 写作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96-02
s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苏教版语文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是语文教学的新宠儿,也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最受欢迎的一套语文教材,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力量。苏教版语文教材被带入高中语文课堂有几年的时间了,送走了大量的高中生。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主要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和魅力。有人形容苏教版语文教材是一首诗,由于编者们的自创新意,形成了苏教版语文教材独有的风格体系。高中苏教版语文教材注重人文、注重实践、接近生活、融入科学,同时还将教材的各个单元进行了整合优化。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内容都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反映人文主义和时代精神,从整体上不仅丰富了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同时还提高了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累。这些综合元素的加入,使苏教版语文教材更加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如获至宝。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本教科书,课堂自然是检验它的最好场所。使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我们发现该教材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这种特性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感兴趣,无论是在语文阅读还是语文写作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只有把苏教版语文教材放到教学实践中,放到课堂学习中来看,我们才能正确地、客观地评价苏教版语文教材。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只有认清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才能更好的运用好高中苏教版语文教材,才能正真改善学生的写作问题。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出现对语文写作不重视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作为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和了解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是教师选择有效教学方法的基础。教师只有了解目前的语文写作现状,才能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和所思所想,才能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如今很多学生已经将语文写作看成了是他们的负担,无法对语文写作产生兴趣,主要也与教师不能够提供给学生比较新颖的题目有关,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下降。在这种现状下,选择一本好的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每个专题后面都有一个写作章节,每个写作章节后都有写作指导方法,能够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写作能力。把写作变成了一个单独的板块,很好的突出了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目前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知识还不够丰富,部分学生的写作知识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对于作文题目的设计,仍不够有情境限定,有文化底蕴,仍不够新颖和贴近学生当下的实际生活。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语文写作教学重视不够。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写作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够想办法解决,不至于影响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一些教师对语文写作的重视不够,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语文阅读上。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了解不够,即使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但却仍然沿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不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的习惯,将写作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情境环境,导致学生只能凭空想象,缺少自我发现和探究的过程。有的教师只关心学生写作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主要表现为对教学内容没有仔细进行推敲,缺少具体而详细的规划,导致教学内容只是依据教材内容而推进,缺少必要的教学创造性和新颖性。由于教材的选择性比较大,大多数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效果难以把握。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忽略对课程内容的准备,导致在写作教学课堂上对教学内容随意发挥,任意改变教学顺序。还有许多教师往往对写作板块后的写作指导或者是写作前指导不太关注,觉得不重要,直接让学生进行写作联系,造成了学生对写作的思路混乱和情绪抵触。
2.训练形式和评价方式单一。如今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评价方式和训练方式较单一。很多教师只用单一的材料或者是同一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作文。教师衡量学生写作能力的标准通常是写作的分数,将高分作文认为是最好的标准,所有学生都应该达到的标准,过早的用高考分数来要求学生。有的学校甚至从高一开始就以高考评分来评判作文水平,无论是在平时测验,还是在期中或期末考试。其实,应该制定一个基本的标准来进行作文的评定,至少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写出有内涵和创新的文章。如果按照最高标准来要求学生,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除了评价方式单一以外,训练形式也很单一。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训练形式基本以议论文和记叙文这两种形式为主,主要是因为近年来高考作文虽然标明“文体不限”,但得高分的往往是议论文和记叙文,这就使许多教师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只进行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训练,以至于学生掌握的写作手法比较单一,写作思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此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最大困难就是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可能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水平不同有关。
四、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对策
1.实行开放式教学。在苏教版作文教学体系中,我们要注意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话题性和选择性,让学生可以进行多元化作文写作。要注意命题的角度和层次,都不能过于单调和缺乏新意,否则就失去了苏版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失去了运用苏版语文教材的意义。素材话题性的缺失,会使学生的写作角度比较单一,写作思维受到限制。如果,教师对于作文的命题能够具有多角度和多层次性的特点,使作文话题具有多元化,则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对作文写作更加有思路和自信,从而写出更见新颖和有个性的文章来。除此之外,文章的写作还不能过于要求形式和格式,不必每个学生都写议论文或者是记叙文,要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要从文体不限的角度来实现语文写作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的作文形式来写作,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是符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的,也符合高考作文的发展形势。开放型的作文教学同时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强化写作方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强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强调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特别值得每个学生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学习其中的精髓。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学生不能光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单单掌握课本上的内容是不能够学好语文并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使用教材,将教材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为学生提出了新颖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将内容分成了许多专题,并加以整合,形成新框架体系和结构模式。通过特色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学生通过对写作资料的收集、阅读和思考,可以积累他们的写作素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优秀的作品中汲取写作营养,比如可以从模仿优秀作品和背诵优秀作品开始。所以,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同时教师还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明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体会到作文写作的乐趣。
3.写作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现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忽略了写作的工具性,却对写作的人文性过分重视。对于高中语文来说,我们还不能忽视它的工具性。作为教师,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将写作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融合。要重视学生在写作时所要表达的心理诉求,要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是工作的重心和中心。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教学主线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针对目前高中生写作能力的现状,我们发现,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都有待提高,同时写作意识也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写作知识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意识的养成。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同时,在配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的编排,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
五、总结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为高中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能够给利用苏教版教材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写作话题和写作空间,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写作的能力,能够将写作和生活经验相融合,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波.为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尴尬[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05:113-115.
[2]张憬.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探讨[J].中学语文,2013,33:90.
[3]郁文.苏教版高中语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激发[J].中学语文,2014,18:112-113.
一、工作目标 :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更新现代教育理念。积极配合课程资源与多媒体整 合的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2、结合“六助”学习方略努力提高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 时缩短不同类班级之间的差距。
3、通过集体备课和研讨尽快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扎实完成新学年的学习任务。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6个单元共30课,6次诵读欣赏和写作,3次口语交际,3 次语文实践活动,2个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工作措施 :
1、加强理论学习,做好读书笔记、会议笔记、研讨笔记,认真学习新课标 努力钻研教材,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2、抓好备课组建设、定期活动、分工合作,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
3、结合“六助”学习方略落实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5、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提倡活动性、实践性、自主性,分层次的课外作业。
6、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学生小练笔,教师教后感想),以 实际行动促进教学研究。
7、备课组活动将“备助”落实,注重二次备课。
8、组织案例学习。
教研活动时选取有特点的录象课或课堂实录供大家学习,大家的参与自由评课。
9、积极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做好相关的课题研究的记录和成果积累。
四、备课组活动要求:
1、主备人备课活动前一天准备好助学案,及时发放给同组其他几位老师。
2、辅备老师备课活动前要熟悉教材和助学案,并形成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3、备课活动认真研讨形成二次备课助学案及时打印以便使用。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在合理的氛围下进行教学,寓教于乐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好的心情,那么做好一件事情的几率就会大很多,那么,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一个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不拘束的上课环境,更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思考。所以,合理的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背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对于教学有很多的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合理的教学氛围下进行教学,懂得寓教于乐。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那样,不做任何的娱乐活动或者是在上课也没有一点点活跃气氛的行为,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十分的压抑,不自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要求的这一点,将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语文教学活跃气氛,例如,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篇文章是《坐井观天》,讲的是一只没有见识的青蛙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不要总是沉浸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不能自拔。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一课改编成话剧来上,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对于教学也是极为有利的。
二、适当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重视提问或者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教师主要负责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圈点出教学重点和认知常识,让学生在盲目的情况下牢牢记住这些重点和常识。到了每学期期末的时候,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考查其记忆情况。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和以往的八股文没什么区别,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中,要求教师改变以前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逐渐通过努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同样是在上《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不再像以前一样单纯地教授。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们要明白什么道理。而是在教学之初,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把他们认为的观点提出来,进行班级讨论。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己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教师再出来作适当的引导。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无论是行为还是思维都会比以往活跃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会变得轻松许多,不用一节课40分钟,从头说到尾。
三、走出传统教育的局限,扩展新的教学天地
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教学课堂始终局限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学生端端正正的坐在讲台下面接受教师的教育,而教师努力做好教学前期的备课准备,在上课的40分钟里,努力地讲授该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收到的实际成效是微乎其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中要求适当地加入一些辅助性的室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所以,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主要要做好的事情有以下几点。
(一)将探索性教学纳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往教师总是把讲授作为重要的上课环节,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即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四项全面发展。但是传统教学给予学生的只有阅读和写作,考试的时候主要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所以常常有教师对学生说,拿阅读和写作者得天下。确实,在以往的传统应试教学中,学生想要取得理想的分数,就必须花大力气在阅读和写作上。但是,小学语文也是一种语言的学习,一门语言并不仅仅是包括阅读和写作的,以往的教学完全忽视了剩下的两项是不对的。许多小学生在表达能力上都很差,听的能力也不是很强,就是因为这样的偏激教学导致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中,要求转变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听说两项也纳入到教学之中。我们以小学经典课文《白杨》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白杨》这篇文章的录音版,播放给学生听,专业的播音员在朗读的时候满腹的情绪,对于学生理解文章也是很有帮助的。然后,要求他们展开谈论,看看“爸爸的三次沉思”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沉思等。
(二)适当延伸教学,做到综合教学
课堂教学离不开说话,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又间接或直接的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修养和孩子们的动脑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成正比的。
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来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为其他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出语文学科、语文教师应有的贡献。
首先是口头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说一口熟练的、标准的普通话,要把平时的口头语言进行加工。它应当:语音准确,吐字清晰;语速适度,语气合情,语调合理;语汇丰富,条理清楚;自然流畅,富有文采。它应当: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能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到的一些知识,而且要从中领悟我们母语的独特魅力,从而使孩子们好学语文、爱学语文,把自己的母语发扬光大。
所以我们的教师就要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忌讳: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废话连篇,语脉不清;平铺直叙,毫无情趣;华而不实,矫揉造作。
语言技巧的适当运用,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心向往之,虽万千诱惑而不舍;反之,面目可憎、枯燥干瘪的语言,则徒增学生听课的困难,进而产生厌倦感,久而久之,导致対语文课的轻视乃至放弃。比如:随着讲授内容的不同和情感的变化,课堂语言的节奏和音量也应随之变化,高潮低谷,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引人入胜。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语速的快慢急缓、语音的轻重强弱、语调的抑扬顿挫、语句的长短疏密都会对人的思维和理解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其次是书面语言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指的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示范性、艺术性的板书。板书一般是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的。从课堂教学起始出现,到课堂教学结束终止,与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板书来自课本,一定要突出重点。板书的作用不小,设计得好,将会是这节课的亮点,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板书,我们教师可以做到如下几点:突出重点,结构清晰,布局合理。这也可以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包括严谨的思维方式、简单明了的语言,如何去总结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力。
因此说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板书,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引起重视,不可不略,把这一工具进一步学透、用好。
一幅好的板书应当是:内容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书写规范美观,布局科学雅观富有艺术型;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孩子们好记,易记。
板书一是不要龙飞凤舞,大小不一;二是不要乱写乱涂,杂乱无章;三是不要没有条理,重点旁落;四是不要字数太多,难以记忆。
再次是绘画语言
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某些课文中难以解释的描绘性的字词句。假如我们教师将这些词句通过抽象的语言翻来覆去的说给孩子们听是不科学的,最后的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在这里我们教室就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采用简笔画的方式来给孩子们解释,就变得通俗易懂,趣味横生,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所以我们教师要在自己的课堂适当的加以运用,这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对我们教学目标的实现会很有帮助。可以让孩子们在他们的知识基础之上来充分理解这些词句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高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恰当使用绘画语言可以起到我们教师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是可以推广的,值得借鉴的高效方法之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在讲解过程中,要把自己所绘的画很好的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是不要追求形式,喧宾夺主;二是不要时间太长,学生注意力会偏移;三是不要忌把绘画语言变成绘画表演,自己是主角了不行;四是不要粗制滥造,画什么要像什么。
最后说一下态势语言
态势语言是一种运用动作、姿态、表情等传递信息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态势语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具有直观性、暗示性和感召性。
当过教师的毛泽东就说过,讲话要通俗明白、有趣味之外,还要讲姿势,重表情。一个表情呆板四肢僵硬的语文老师是很难说有魅力的,更何谈对学生的吸引力。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优美的手势、深意的眼神、富有情感的面部表情、形象生动的体态动作,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恰当运用态势语言,一定要大方,自然;要整体协调,准确适度;要根据具体情境,因人而异,由衷而发。
态势语言运用欠恰当就会导致事与愿违,取得不好效果。这样就会对我们的教学目标产生不良效果,我们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会受到一定矮化。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频繁地在教室中走动巡视,督促学生听课,会引起学生视线的游移,导致注意力的分散,甚至破坏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因此,运用态势语言一定要慎重。
另外,谈一下课堂多媒体的运用。这是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产生的新的语言形式,属于新生事物。首先要明确的是:课堂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增加课堂的容量,为了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多媒体的运用应当恰到好处、水到渠成,那种单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电视课”必须杜绝。再者,作为新型课堂语言的课件,其制作当慎之又慎,粗制滥造的结果将是事倍功半乃至画蛇添足,不但不利于我们的教学,还会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对我们所设计的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不利影响,对学生的成长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具在较高的语言修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努力提高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高考的必考题目。在鉴赏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鉴赏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经验,以及理解、分析、评价的综合处理能力。但由于学生文化底蕴薄弱,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得分率一直偏低。自从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的教学中,笔者把诗歌鉴赏与相关高考题考查的模式结合起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做了如下探讨。
一、抓诗题,找诗眼,看主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鉴赏一首古诗时,首先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情感、主旨等。解读诗题既是鉴赏古诗的重要切入点,又是找出诗眼的必要步骤。什么是“诗眼”呢?“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概括生动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字,或词语,或句子。诗眼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作品的主旨及表达技巧。可见,解读诗题有利于学生迅速地找出诗眼,进而深入地领会文本。
在学习李白《蜀道难》时,笔者让学生先分析诗题,明确本诗的“诗眼”是“难”字。接着学生逐句赏析,分析诗歌如何围绕“诗眼”展开的。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蜀道之“难”,是因为它高(开辟难)、险(攀越难)、战祸之烈(安居难)。它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怨恨”一词,既写王昭君对远嫁大漠的怨恨之情,又写诗人对自己入朝见妒、无辜被贬的怨恨之情。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句,准确深刻地点明诗歌抒发的是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包含着丰富而深刻意蕴的诗眼往往是高考试题考查的对象。在高考试题中,往往以“一词统领全诗型”的模式来考查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如2000年全国卷考查赵师秀《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字;2002年全国卷考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2003年春季高考中考查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2004年浙江卷考查李白《菩萨蛮》中的“空”字;2005年江苏卷考查中的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的“微风”;2007年全国卷二考查王维《新晴野望》第三联上下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等等。这些高考试题都是考查诗歌是如何通过诗眼来表达主旨的。只有抓住了诗句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诗眼,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二、抓作者,知背景,明风格。
《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时,不仅要了解古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还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氛围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同样,古代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只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
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笔者先给学生介绍白居易的境况,了解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被杀,上书请求缉捕凶手,而触怒当朝权贵,被贬江州司马的这一写作背景。昔日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因直言相谏而被贬江州,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这种自身境况的变化,让诗人与誉满京都、因年老色衰而嫁于商人的琵琶女有着共同的人生体验。学生理解了诗人与琵琶女有着相似的遭遇,对诗人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就很好理解了。再如杜甫的《登高》,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约远亲吴郎饮酒,吴郎未至。杜甫想到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诗人为排遣内心的苦闷,抱病登台,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学生在了解这些写作背景的同时,再联系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就不难理解诗歌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在高考试题中,命题所选取的诗歌大都代表了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歌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歌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以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苦,充满关心、同情的情感。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杜甫的《岁暮》。苏轼、辛弃疾、陆游、李白、杜甫、刘禹锡等的诗歌,凭吊古迹时常常吊古伤今,或表达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或表达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或抒发空有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慨,或抒发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悲凉。如2008年江苏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009年四川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这类诗歌容易出现典故,都借古讽今,表达昔盛今衰的伤感。诗歌都是言志的,作品就是作者的内心的真实写照。如果能注意到诗人的创作风格,这对高考试题的整体把握是有帮助的。
三、抓意象,观意境,悟情感。
古代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古代诗歌的意象既可指人物,又可指景物。它往往创造一种情调,营造一种氛围。意象的本质就是融合诗人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则是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融与统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只有融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也只有景物的附丽才有依托。诗歌往往通过化物象为意象,勾勒逼真而鲜明的画面,构成整体性艺术形象,从而形成意境。诗歌的意境能够诱发人们的丰富想象,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在诗歌这种奇幻的意境中,读者必然同作者一同感受,一同联想,一同思考,一同愤怒,一同欢欣。原来不够明确乃至没有认识的生活哲理会得到展示,原来不甚清晰或无法表达的情感能得到抒发,读者必然能够从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满足。因此,只有引领学生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真实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才能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意图。
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意象进入意境,进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时要达到一定深度,让学生与诗人对话。如杜甫《登高》一诗语言相当精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十四字写出六种景物。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找出急风、高天、啸猿、清渚、白沙、飞鸟这六种景物。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这些景物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学生通过展开想象,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从而领悟出全诗的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学生在弄清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找出全诗的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与这些意象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意象,从而理解这些意象所营造的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苦。
在高考试题中,通过“分析意境型”的模式来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考查“折柳”,学生只要抓住“折柳”表达的是离别之意,就能分析出诗人是听到“折柳”曲后所引起的思乡之情。2003年春季高考韦应物《闻雁》、《害塘》二首考查“雁”意象。只要抓住“雁”能回巢,而诗人却正远离故乡,就能明确这两首诗所抒发皆为思乡之情。也有些高考题只是单纯考查意象,如2010年江西卷陈与义《送人归京师》考查“子规”意象的含义。其他如2005年江苏卷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第二小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周朴《春日秦国怀古》第一小题,等等。可见,只有抓住意象,分析意境,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古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课堂教学与高考试题考查模式结合起来,争取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新的收获,让古代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薛金星.十年高考试题全解.语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3.
[2]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 语文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3 (必修)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11.
[5]迟桂凤.浅谈初高中诗词鉴赏之衔接[J].语文天地, 2011, (11) .
关键词:教学;思考;诗歌
一、以文本为依据,探究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所选八首词分别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文学大家的代表作,涵盖豪放、婉约两派。其中柳永和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李清照兼跨两宋,辛弃疾主要生活在南宋,这些诗词的创作时间跨度大约有二百年。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他们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的差异,反映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也就自然有不同的体现。具体表现在:柳永擅长以纤细婉转之笔写离别相思、男欢女爱,常常将自己的羁旅情愁和仕途坎坷融入词中;李清照屡经国家之难,她的词反映了自己的生活变化和内心的真切感受;苏轼虽屡次遭贬,却依然达观豪迈,诗词中表现的是一种超然的情怀;辛弃疾“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负”,但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排挤,可是他的词没有低沉之势,始终洋溢着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能够透过表层的描绘,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去探究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达到情感的体悟与作者心绪的融合,获得心灵上美的感受,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语文教学的本真。
二、以文为媒,陶冶学生的情怀
本单元所选八首词,不论是豪放派的代表,还是婉约派的杰作,作者都能用匠心独运的手法,精巧优美的语言,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涛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者以生花妙笔给读者描绘出一幅荡人心魄的壮美的画面,展现出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介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美文,深刻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刻苦努力,学有所成,将来报效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既学习了诗歌的内容,又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情感。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体会诗情,感悟人生的道理,最终达到诗意的生活。
参考文献:
张同杰.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教材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在这次军训当中,我一直都非常听指挥,在各项训练当中我一直都保持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所以教官对我也很是重视,平时下训之后有时间的话,我们也会围坐着和教官谈谈心。其实军训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子民,能够经历一次军训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也是填补一次圆满。因此,我是非常珍惜这一次军训的机会的,也想凭借着这一次军训让自己改变一些,有一些历史性的突破和成长。
还记得第三天军训的时候,我因为不小心扭了脚,当时就痛得无法动弹了,教官立马把我背到一边,然后让我自己休息一会,联系了班主任,不一会,班主任就带着学校医务室的一名医生过来了。看了之后,说我是扭伤,可能会痛一两天左右,这两天的时间里,不可以剧烈运动,也不要太勉强。其实我比医生更清楚我的状态,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坚持,虽然当时痛了很久,但是渐渐地好像也缓过来了。当时我跟班主任申请只休息一下午,第二天继续和大家一起训练,班主任沉思了一会,也答应我了。
文学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因《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又称“春秋三传”,该书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三百四五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共33篇,分12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的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鸿门宴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罢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喜悦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仓猝 5.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环绕,围绕 6.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鸿门宴
1.距关 “距”通“拒”把守 2.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6.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座位
8.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进入,使动,使……进入 9.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一般引申为宴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 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携带的(装有衣物,食品等的)包裹,箱子等 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距离
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离开所在地方去往别处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夫fú,那个人
今义:夫fū,多用于外交场合,尊称一般人妻子 荆轲刺秦王 士皆垂泪涕泣
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古义:击 今义:用手拾起 断其左股
股:古义:小腿 今义:量词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处境困难,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至陛下
陛下:古义:殿前台阶的下面 今义:大王,皇上,皇帝 左右既前
左右:古义:大臣 今义:方位名词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 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偏袒:古义:探路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一方 鸿门宴 范增说项羽曰 说:古义:劝说、劝告 今义:说话 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古义:指崤山之东 今义:山东省 相去四十里。
去:古义:离开,距离
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离开所在地方去往别处 约为婚姻
婚姻:古义:结成亲家 今义:结婚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秦时与臣游
游:古义:交往 今义:游玩、游览 四人持剑盾步走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太、很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特殊句式 烛之武退秦师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辞之
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二)介宾后置
1.以其无礼于晋(以其晋无礼)
2.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若 亡郑而于君有益)
(三)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有什么满足的。注:“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判断句 1.君之所知也
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邻之厚,君之薄也
(五)被动句 1.夜缒而出 荆轲刺秦王
(一)省略句
1.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2.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二)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三)介宾后置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2.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
(四)判断句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者……也表判断)鸿门宴
(一)被动句
1.吾属今为之虏矣!2.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判断句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亚父者,范增也。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8.此天子气也。
(三)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为(我)击破沛公军!3.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5.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6.卫士仆(于)地 7.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8.毋从(其)俱死也。9.则与(之)一生彘肩。10.竖子不足与(之)谋。11.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12.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四)宾语前置
1.不然,籍何以至此。2.客何为操 3.大王来何操
(五)介宾后置
1.贪于财货 2.具告以事 3.烛之武退秦师
(一)使动用法
1.既东封郑 封:使……成为疆界 2.若不阙秦 阙:使……侵损
3.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 4.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撤兵 5.阙秦以利晋 利:使……有利
(二)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 远:偏远地区 2.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三)意动用法
1.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四)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军
(五)名词作状语
长于臣。1.既东封郑 东:把东部 荆轲刺秦王
(一)名词作状语
1.函封之 函:用匣子 2.进兵北略地 北:向北 3.发尽上指冠 上: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穿丧衣、戴白帽 2.樊於期乃前曰 前:走上前 3.又前而为歌曰 前:上前 4.乃朝服 服:穿上上朝的礼服
(三)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迟:嫌|认为……迟慢 2.群臣怪之 怪:感到……奇怪 鸿门宴
(一)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 3.亡去不义 义:讲信义 4.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5.刑人如恐不胜 刑:处罚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义:讲信义 7.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8.秦地可尽王也 王:称王 9.籍吏民 籍:登记
(二)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连夜
2.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翅膀那样 3.吾得兄事之 兄:像对待兄长那样 4.头发上指 上:向上 5.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
(三)使动用法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 2.臣活之 活:使……活
(四)形容词作名词
1.沛公今事有急 急:危急的事情 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
封 1.名词,疆界:又欲肆其西封
2.名词作动词,使……成为边境:既东封郑 荆轲刺秦王
请 1.请求:乃请荆卿曰/乃复请之曰
2.请允许我:丹请先遣秦武阳 兵 1.武器:不得持尺兵 2.士兵、武士:不及召下兵 穷 1.穷尽:图穷而匕首见
2.穷苦困厄、走投无路: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私 1.自己的、私人的:丹不忍以己之私
2.私自:乃遂私见樊於期 还 1.回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环”,围绕:秦王还柱而走 愿 1.要:臣愿得谒之
2.希望:愿足下更虑之
顾 1.回头看:荆轲顾笑武阳/终已不顾
2.不过、只是:顾计不知所出耳 陈 1.陈说、陈述:恐惧不敢自陈
2.陈列、排列:皆陈殿下 鸿门宴
军1.动词,驻军:沛公军霸上 2.名词,军营:从此道至吾军
言1.动词,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名词,话: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幸1.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妇女无所幸 2.副词,幸亏:故幸来告良 去1.动词,离开:亡去不义 2.动词,距离:相去四十里 当1.正当……时候,介词:当是时
2.对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故1.形容词作动词,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2.连词,所以:故遣将守关者 意1.动词,料想:然不自意 2.名词,意图:其意常在沛公也 辞1.动词,推辞:卮酒安足辞 2.动词,告辞:未辞也
3.动词,计较、讲究:大礼不辞小让 坐1.动词,坐下:项王、项伯东向坐 2.名词,座位: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谢1.动词,感谢:哙拜谢 2.兼告辞和道歉义:乃令张良留谢 3.动词,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从1.动词,跟从:张良是时从沛公
2.动词,带领、使……跟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胜1.形容词,尽:刑人如恐不胜 2.动词,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 虚词
烛之武退秦师
而 1.表承接“才”:今急而求子/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表转折“却”: 因人之力而敝之 3.表修饰:夜缒而出
且 1.并且:且贰于楚也
2.况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以 1.来: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
2.因为:以其无礼于晋
3.把,与“为”连用,以之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之 1.代词:公从之(代指佚的建议)/许之(代指这件事)/将焉取之(代之土地)/唯君图之(代指这件事)/杨孙戍之(代指郑国)/子犯请击之(代指秦军)
2.位于句子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臣之壮也/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 3.宾语前置的标志:何厌之有 4.的:是寡人之过也
焉 1.句末语气词:子亦有不利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2.疑问语气词:将焉取之(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
其 1.代词:以其无礼于晋(代指郑国)/君知其难也(指示代词,那)/共其乏困(代指他们)/又欲肆其西封(代指晋国)2.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吾其还也 荆轲刺秦王
之1.助词,的:而报将军之仇者/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而伤长者之意 2.位于句子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秦之遇将军 3.代词:太子闻之(代指“樊自杀”)/函封之(代指“樊的头”)/太子迟之(代指荆轲)/唯大王命之(代指“燕使来见一事”)/秦王闻之(代指“蒙嘉的话”)/群臣怪之(代指“秦武阳色变振恐”)/愿大王假借之(代指秦武阳)/为之奈何(代指“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秦王购之金千斤(代指“樊的头”)/愿足下更虑之(代指办法)于1.在:使毕使于前 2.对: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岂1.怎么:岂可得哉 2.难道:荆卿岂无意哉
3.副词,是否、是不是:将军岂有意乎 以1.介词,因为: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目的连词,来: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皆白衣冠以送之/遂拔以击荆轲 3.通“已”,已经:日以尽矣 4.介词,依、按照:以次进 5.因此:以故荆轲逐秦王 6.用:可以解燕国之患 为1.介词,被:皆为戮没
2.动词,发出:为变微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3.动词,替: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4.动词,当:愿举国为内臣 5.动词,做:乃令秦武阳为副 6.动词,对:为之奈何
7.动词,打点、准备:乃为装遣荆轲
而1.表转折,可是、却: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今日往而不反者/而伤长者之意
2.表并列,并且、和:而报将军之仇者/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3.假设关系,如果:今行而无信
4.表修饰,着: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荆轲和而歌/倚柱而笑/自引而起
5.提起连词:而秦法
6.表承接,就:图穷而匕首见 7.表因果关系:而为留待 鸿门宴
因1.副词,趁机:因击沛公于坐
2.副词,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为1.wéi做、干:客何为者 2.wéi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3.wéi是:我为鱼肉
4.wéi被,介词:吾属今为之虏矣
【关键词】苏教版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研究
在现代教育中,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于时间比金钱还要昂贵的高中生来说,提高一定的阅读水平意义非常地重大。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增长知识,而且对于高中生来说,提高应试教育的水平也是非常地关键。因此,面对这个问题,教师的责任非常地重大,改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教师的目标宗旨。如今在苏教版课程的基础上,各所院校教师也相应地采取一些措施,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改善阅读教学方式
苏教版语文教程注重教学模式的个性与创新,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高中生时代,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在课堂上教师会按照教学的过程为学生安排一系列的阅读步骤,让学生按照程序来进行教学阅读。这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紧凑,从而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创新。苏教版课程符合现代素质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改变阅读教学方法,适应学生阅读需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例如:教师在讲解一篇阅读文章的时候,可以先设置关于该篇文章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进行仔细地阅读,问题如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文章含有深意的语句、提出文章的不解之处等。课堂阅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而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解答,关于不同的问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个方法可以验证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改善阅读教学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工作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学校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改善学生的阅读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身心舒畅地进行教学阅读,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环境主要是教室环境、校园环境。关于教室环境,可以注重教室学习氛围的改善,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以及学生之间的阅读分享。在校园中,学校可以组织阅读日、阅读兴趣交流会等,通过此方法去发掘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环境氛围的创造下,教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学习。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设定小组目标,在开始阅读学习时,每个小组都可以带着目标去学习,小组之间在学习上又可以形成竞争意识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结合阅读教学文本
从文本出发进行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因此每一篇文章都是值得学生细心地欣赏与品位。学生在培养阅读兴趣的时候,可以先从课本文章出发,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体会阅读的乐趣,了解阅读学习在生活各方面中的运用。同时,课本是教师上课都会使用的教学工具,学生阅读课文一方面可以培养阅读爱好,另一方面面对文中不解的疑问,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寻求解答,从而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结合阅读教学文本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师本身来设置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前阅读演讲内容进行学习与分享。高中学生本身压力就比较大,上课时间更是宝贵,珍惜利用好课堂45分钟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段时间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因此,学生可以在课余找寻自己较为欣赏的文章,在上课的时候依次进行演讲与赏析。同学之间相互评语,学习文章的精彩之处,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时不断地思考与领悟,借此将文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达到阅读水平提升的目的。
4.鼓励课外教学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一个漫长的时段,不能仅仅凭借课堂上的时间来达到明显的效果,学生的课外阅读时段也非常的重要,即学生应该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学习阅读,让学生了解到课外阅读的良好效益,从而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当然,有时候学生会表现出叛逆的心理,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给与一定的约束力。例如: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量的学习,制定一定的作业目标,要求学生完成阅读的作业笔记。这一举动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教学阅读,检查学生完成的阅读情况也是教师可以采取的一种强制方法,其宗旨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学生可以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摘抄、体会,领悟文章的涵义并进行心得感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增加学生阅读文章的信心,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结 语】
语文阅读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是青少年不可缺少的一项素质技能,它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体会阅读,从而促使学生懂得生活。当然,在苏教版的基础上提高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好多种,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与观察适宜地采用合理的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彩飞.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6)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通用版】推荐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词11-02
沪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07-13
苏教版高中语文试卷01-08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12-31
高中语文教学视导总结12-25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11-29
人教版必修五高中语文教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