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6篇)
设计
第二时
教学目标:
、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2、背诵2-4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描写日月潭美景的词句;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三、精读文、请大家默读文,日月潭是个什么样的,留下了什么印象。
2、很美!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形容,你可以选哪个词?
3、(边板书边说)这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板书:风光秀丽)你能具体说说哪里的风光秀丽吗?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日月潭的风光秀丽?
(小组说说)
第一段里的“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名胜古迹。
第三段的第二行“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漾在湖水中。”(师板书:清晨)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板书:中午)
4、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日月潭不同的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读一读,把你喜欢的介绍
给大家。自己读。(生自读文)
(1)谁来,选择你喜欢的介绍一下。
(2)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是啊,第一段太美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展示)
第一段:
a同学们,来看一下第一段我们可以从中知道什么?知道日月潭的面积,它的位置还有那里的景色。
b你说得真完整。它的面积怎么样啊?(很大)
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个资料,请大家一起来看。
d同学们,除了感受到了日月潭的面积大,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它的环境很好。
e环境很美,谁能读出这种大和美的感觉来?(指名读这一段)
第三段:
a同学们,你还觉得哪里美呢?
b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这一段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也觉得它很美,想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展示)(师配乐朗读这一段)
d请大家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e(展示)好像看到了山里点点灯光的一面,好,我们从图中看一下,点点灯光。(指屏幕图片)这就是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若隐若现,你能看得清吗?看不清我们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啊?隐隐约约(教师板书隐隐约约)
f所以我们说,清晨的美是一种隐隐约约的美!那同学们其实,今天的天气就是朦朦胧胧的感觉,今天下起了薄薄的雾,同学们,能不能体会着读一读,谁能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你读得可真美!我们能不能一起来读读?
第四段:
a同学们,你还能感觉哪儿美呢?
b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好,中午时的日月潭很美,自己读一读。(生自读)
刚刚我们找到了清晨时那种隐隐约约的美,你能不能也找一找中午时是一种怎样的美?请大家可以结合着图中来找。很清晰的美(教师板书
清晰)
d他找到了一个词语,中午时给我们的感觉很清晰,那中午时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生齐:不是。蒙蒙细雨下起雨时是怎样的感觉啊?朦胧。你真会读书!(教师板书朦胧)
e师展示图片:请大家来看,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什么?我看到了湖中央有一座小岛。这座小岛你观察到了,还有吗?远处有没有?看到了远处山上的房子。远处山上的房子我们看的非常清楚,像这种感觉啊我们叫做很清晰,谁能给大家读出来。(指名读这一段)
f师展示:请大家来观察一下这幅图,你又有什么发现?朦胧。很朦胧的感觉,你能看清远处的景物吗?不能。所以我们就把这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就叫做朦胧,谁能给大家来读一读?(指名读)你读得很美,谁能再声音洪亮地读一读?(指名读)太美了,我们跟着她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4、日月潭的美我们怎么都欣赏不完,也读不够,老师想和大家合作来读,好不好?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黑色的部分老师读。(展示)(师生配合读)
第二段:
师:多美的日月潭啊,同学们,你还觉得哪里美,可以来说一说?
生:“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你读的可真美,我都感受到了这种美,一起来看,(展示)这就是文的第二部分,同学们,你们能找到日月潭的位置吗?日潭在哪?月潭在哪?日月潭名字的来由?请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小组内交流)
师:他们的位置你知道了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小卡片,找一个同学来贴一贴,其他同学来看一看他贴得对不对。
(生上黑板中贴日潭,月潭和光华岛的位置)
师:同学们,她贴得对不对?(面向刚才那位同学)你能说一下为什么这么贴吗?给大家说说。
生:因为文上是这样写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文中还写到了光华岛的位置在哪啊?
生:中间
师:哪里中间啊?湖水的中间。
师:是啊,同学们日月潭就是由北边圆圆的日潭和南边弯弯的月潭组成的,所以它才被人们称为日月潭。(展示)
(展示导练稿,学生画的日潭、月潭和光华岛的位置。)
6、谁能找出躲在文段中的比喻句?
(1)对,这是一个比喻句,你真会读书。请大家也说一句带“像”的句子。
(2)你们的比喻真形象。关于日月潭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想听吗?师配乐和图片讲述关于日月潭的故事)同学们,听了这么美的故事,你能不能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我们一起试一试。(生齐读该段)
四、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游览了日月潭,看到了清晨时那种隐隐约约的美,看到了中午和雨天那种清晰和朦胧的美,同学们,我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这真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说一下最后一句(展示最后一句)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日月潭很美,但是它仅仅是宝岛台湾的一部分,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实地看一看那里的景色。其实啊,我们的家乡也很美,你能说一说我们家乡有哪些美景吗?
由来:日潭、月潭
9、日月潭
清晨:雾、晨星、灯光
(隐隐约约)
1.学习描写白鹅“步态 ”和“吃相 ”的段落 , 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左顾右盼、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空空如也、扬长而去、供养不周、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四字词语,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对比学习相关段落 ,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 ,发现反语的妙用并尝试运用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指导采用不同语气朗读课文 , 抄写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句子。
课前准备:预习《白公鹅》这篇课文,学生课前完成复习单(附后 ),观察熟悉的小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顾“高傲”
(一)出示复习单,回顾检查上节课内容
(二)生根据复习单汇报,师生共同 评价
(三)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对比阅读导学,体悟步态“傲慢”和吃相的“架子十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鹅的“叫声”真高傲,丰子恺爷爷又是怎么写鹅的“步态”和“吃相”特点的呢? 你发现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快速浏览4~7自然段, 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浏览批注,汇报发现。
预设1:
生:我觉得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写鹅的高傲,让我们读了更形象生动。
(一)对比互读,发现“步态傲慢 ”的表达特点
1.理解“更”的表达作用
1出示句子:我会读: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2师:这两个“更”字都有什么作用呢? 你从哪里读出来鹅的“步态”比“叫声”更傲慢呢?
句1的“更”字是指“高傲”的三个方面体现,也指明了写作的顺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读出句2中“更”字的强调作用,把鹅的“厉声呵斥”“引吭大叫”与步态的“从容”与“傲然”“竟伸颈咬人”相对比,从而显得更傲慢。
3指导读句: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4按照句式说一说:抓“傲然”理解“步调从容”。
2. 组内自我阅读《白鹅 》和《白公鹅》描 写步态的 方法异同,填写表格。 (出示《白公鹅》第二自然段)。
学生根据表格,读相关句子,汇报谈发现。
(二)读悟“吃相”的“有趣、架子十足”, 想象画面,感悟对比写法
1.自读5~7自然段 ,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 在小组内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在组内交流交流。
2.读文章想画面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 选择你脑海中浮现的最有趣的画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预设2:
画面一:一日三餐
师:鹅吃饭的场面可相当讲究啊! 究竟是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可笑、有趣呢?
画面二:堂倌侍候
画面三:与狗争食
1读了第六自然段,你能说说画面里的狗是什么样吗?
根据“窥伺 ——偷食——静候 ——再偷食——扬 长而去——其他狗窥伺”复述画面。
2男女生对读描写“狗偷食”和“鹅生气”的句子。
画面四:责备主人
它是怎么责备主人的? 采访一下白鹅:你昂首大叫想说些什么呢?
(三)引导学生质疑,体会对比方法的妙用
明明是写鹅的吃相, 为什么又要重点写狗是怎么抢食的呢?
预设3:
1.生:我觉得丰爷爷用词非常准确 生动,他非常善于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读起来很有趣,我还积累了好多四字词语呢!
2.生自由汇报积累的词语。
三、整体观照,体味反语的妙用
(一)引导画出总起句,整体回归,引发质疑
1.师 :你发现了这些词语的特点吗 ? 它们叫做贬义词 ,那你觉得丰子恺爷爷会讨厌这只鹅吗? 说说理由。
预设:我觉得虽然丰爷爷把鹅写得很高傲,架子十足,又很可笑,却不让人觉得讨厌,反而让人觉得丰爷爷很喜欢这只鹅。这只鹅是只雪白的大鸟,姿态一定很美,尽职又尽责,还经常被狗抢饭吃,真可怜!
2.师 :你能从哪里词句中读出他把白鹅当成了朋友 ?
预设:丰爷爷把它比作鹅老爷,对它很细心地照顾,还心甘情愿地侍候它,不是朋友是什么呢?
(二)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例子,体会明贬实褒、正话反说的妙用
四、拓展练笔,写法迁移
(一)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师:妈妈称自己的宝贝“小淘气”,丰子恺爷爷称大白鹅为高傲的“鹅老爷”……看似批评实为喜爱,我们也来学习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小动物呢? 也许它是个“可怜虫”,也许它是个“小霸王”,也许它是个“大吃货”,也许它是个“糊涂蛋”,也许它是个“臭美精”……请选择一两个,写出它的特点和你对它的喜爱。
(二)师生共享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 复习词语: 冒着危险 千辛万苦 漆黑一团。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根据下面的提示,把故事的内容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传说,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天地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吃尽了()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又()降伏了恶龙,最后,他俩却化作了青山,守卫潭边。]
4. 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这是故事的起因;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了恶龙,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他俩却化作了青山,守卫潭边,是故事的结果。三个方面连起来说清楚,就是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讲故事,首先就要按顺序。
【设计意图】 本课的复习安排了两个内容:字词的复习和课文内容大意的概括。教师设计了一个有层次的选择词语填空。加上教师对于这个填空从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的分析,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梗概,也初步了解了叙事性课文表达的一般规律,还为课后练习中“讲故事”这一目标的落实做好了铺垫。
二、 与文本相遇:领悟精妙,凸显表达意识
1.出示学习要求:① 默读课文。看看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哪些表现打动了你,感动了你?画出相关的词句。② 反复朗读你所画的词句,想想这些地方为什么打动了你,感动了你。
2. (出示:“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哪里看出人们没有一点办法了?你看他,眉头紧锁,无可奈何的样子,这就是一筹莫展的意思。别人不敢,大尖哥和水社姐却敢,这就是挺身而出的意思。谁能将他们无所畏惧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 神话传说类课文一般文字浅显,内容易懂,乍看上去缺少“抓手”,但细读之后会发现,本文中的一些成语和重点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是很有特点的,可以让学生反复品味、感悟和朗读。
3. 一个“挺身而出”,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大尖哥水社姐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4. (出示:“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千辛万苦”是什么意思?句子中哪些词写到了他们吃的苦多?“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师介绍:阿里山由连绵起伏的十八座大山组成,最高峰达到2600多米。山上树木茂密,荆棘丛生。请你想象一下,在漆黑一团中,他们如何翻越这一道道山岭的呢?
5. 真是吃尽“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一句。
6. (出示:“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可想而知,战斗有多么激烈!你能把现在内心的想法说给大尖哥和水社姐听听吗?
7. 这是为民造福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呀!(齐读)
8. 你能把激战恶龙这一个情节讲给同学们听吗?怎么才能讲得生动、感人呢?可以抓住课文中生动的词句,加上动作与表情,也可以用上自己的词语。学生练习后先在小组里讲一讲,推选一名同学上台来讲,教师相机点评、鼓励。
【设计意图】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能讲一讲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讲故事不同于复述课文,本册教材中课后要求讲故事的只有两篇课文,因此,本课的教学还承担着如何教会学生讲故事这一任务。本课设计了当堂练习讲“激战恶龙”的片段,把讲故事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并且在课堂进行了充分的练习,这样授之以渔,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讲故事。
三、 与编者相遇:个性感悟,凸显价值意识
1. 大尖哥与水社姐让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自己却化作两座挺拔的青山,默默无语、静静地守护着这一潭碧水,让我们深情地记住这两位英雄的名字,齐读最后一段。
2. 出示图片:这就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它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
四、 与作业相遇:拓展延伸,凸显阅读意识
1. 把《日月潭的传说》讲给爸爸妈妈听。
2. 推荐阅读《神农试百草》《女娲补天》。
【设计意图】 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品词析句、感悟表达,此时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趁热打铁,也是锦上添花。
设计
课时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巩固引入
.听写易错的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获得财富是很多人的梦想,也包括主人公彼得·弗雷特,那么他梦想成真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彼得的追梦之路。
二、精讲精练
★学习任务一:
板块一:明确目标: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板块二:自主学习
自由读4、5、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雨后,彼得发现了什么?(用“—”画出)
看到这情景他想到了什么?(用“~~~”画出)
2、把你找到的句子放开声音反复读几次
板块三:组内合作、把你画的句子读给组内小伙伴听,比比谁读的最有感觉
2、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彼得?
交流:从_______(词或句),我们感受到彼得是个____的人。
板块三:展示反馈
.雨后,彼得看到了什么?哪个小组来汇报
学生以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从“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可以看出彼得是个善于观察的人(板书:善于观察)(出示屏幕:小草)
过渡:是啊!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是人人都有的!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彼得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从“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可以看出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其他小组补充,出示屏幕:肥沃、种花、装扮、成功)
3.(看屏幕)师:这几个词就是他“悟”的过程,他是因为看到(小草),所以悟到这块土地很(肥沃),你能用“因为„„所以„„”放在其他词之间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师:这就是悟的过程,这也让我们看到他不仅善于发现还善于(思考),这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获取成功必备的品质。
过渡:让我们再来品一品这段文字
4.出示第五段(前面添上“唉”)师生合作朗读
三、拓展延伸
.光靠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亲自培育(出示)
彼得会怎样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述下列情境:
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每当娇嫩的花苗上有虫子了,彼得„„
每当骄阳似火,花苗渴得无精打采,彼得„„
每当花苗正在成长,可眼看狂风暴雨就要袭来,彼得„„
每当野草和花争夺养分了,彼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田地里长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彼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2.学生练笔,展示读文
四.总结
.你有发现彼得身上还具备哪些闪光的品质呢?(勤劳、吃苦耐劳)
2.就是这些品质使彼得走向了成功,可以这么说,谁拥有了这些品质,谁就拥有了财富,拥有了成功。这些品质如此的宝贵,甚至超过了金子的价值,是创造无限财富的——真金(齐读最后一段)
五、作业设计
.完成小练笔
2.完成语补
六、板书设计
22金子
财富
淘尽落空
培育花苗
教案
第二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写幸、福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对怎样维护友谊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教学难点:理解“漂”和“飘”字义的不同。
教学准备:;松鼠、小熊、纸船、风筝的图片;漂、飘的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师:这节,我们继续学习20,生齐读题。出示题。
2、师:纸船和风筝多美啊!今天,小松鼠折了许多纸船要送给咱们班的小朋友呢。大家想要吗?小松鼠想考考大家,看谁把词语读得又快有准。我们来开火车读词语,小火车,谁来开?
齐读。师:真棒!小朋友们都得到了松鼠送的纸船啦。
二、入情入境,品味朗读。
(一)感悟1——6小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师:松鼠还把纸船送给了他的一个小伙伴,是谁呀?
生:小熊。小熊住在山脚,松鼠住在山顶。师贴小熊、松鼠图。
师:松鼠是怎样把纸船送给小熊的?指名说。
生: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师做动作演示纸船漂流。
师:瞧,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贴纸船图。
小熊收到礼物心情怎么样?谁能用书上的词语告诉我?
生:乐坏了。出示:乐坏了。
师:对了。请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小熊乐坏了?
生:小熊笑得眼睛眯起来了。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瞧,小熊笑得眼睛眯起了,还手舞足蹈的呢。谁来表演一下小熊乐坏了的样子。
师:这只小熊好快乐呀!谁来当乐坏的小熊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师:你是只比较快乐的小熊,还不是乐坏了的小熊,谁再来试试?
师:你真是乐坏了的小熊!我们一起当乐坏了的小熊吧。齐读。生齐读。
师:哇!大家都变成了乐坏的小熊啦。
2、师:小熊送了一只风筝给松鼠呢。小熊是怎样把风筝送给松鼠的?
生:小熊扎了一只风筝。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出示第四段。师做动作演示风筝飘:看,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贴风筝图。
师:松鼠收到礼物,心情怎么样?用文里的词语回答。
生:乐坏了。出示:乐坏了。
师:是啊,松鼠也乐坏了。出示第五段。谁来当乐坏了的松鼠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师:我感到小松鼠开心极了!
师:我们一起当乐坏了的小松鼠吧!齐读。生齐读。师:听你们朗读,我看到一只只乐坏的小松鼠了!纸船和风筝让小熊、松鼠成了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把书拿好,齐读1—6段。生齐读1—6段。
(二)品读7——11段,体会失去友谊的难过。
、师:大家读得多开心呀。可是有一天,松鼠、小熊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出示第7段。
师:看红色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漂流的漂左边是三点水旁。飘荡的飘右边是风字。
师:你的眼睛真亮!发现了飘、漂字形不同。师:那这两个字该贴到风筝还是纸船旁边呢?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贴。生上台贴漂、飘。
师:你为什么把这个飘贴到风筝边上,这个漂贴到纸船边上呢?指名答:因为风筝靠风飘荡。纸船靠水漂流。
师:你真聪明,通过观察漂、飘不同的字形,明白了它们不同的意思。
2、出示词组: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
师:请小朋友一起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组。生齐读。
师:纸船和风筝多美啊!(神情变得严肃)可是,松鼠、小熊吵架后,这么美的事物看不到了。师边说边摘掉纸船和风筝。
师:小朋友,你现在心情怎么样?
生:松鼠、小熊吵架后心情怎么样呢?小熊和松鼠吵架后,心情怎么样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文的7—9段。
师:下面,我是小记者。我要到小熊家进行采访。小熊,你和松鼠吵架后,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很难过。
师:我看见你每天在家扎风筝,却没把风筝给放起来,为什么呀?
生:我想放风筝与松鼠和好,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怕它不理我。
师:我再到小松鼠家去采访。小松鼠,你和小熊吵架后心情怎么样呢?我听说你每天在家折一只纸船,但没有把它们放到小溪里。为什么?
生:我的心情也很难过,每天都给小熊折一只纸船,想和他和好,但不好意思放,怕小熊不理我。
师生合作读文。播放悲伤音乐。
师:体会了松鼠、小熊很难过又不好意思的心情,请男同学当小熊读第8段,女同学当小松鼠读第9段。老师先来开个头。
3、师:就这样,好几天过去,它们俩谁也没有放纸船和风筝。终于,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折好的纸船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指名读。出示,理解:如果——就——。“如果——,就——”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如果——,就——”说一句完整的话?指名说。松鼠多想和小熊和好啊,让我们一起把松鼠的心愿告诉小熊吧。齐读。生齐读松鼠写的话。
师:说完,松鼠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4、师:小熊最后放风筝了吗?你从文哪个地方知道的?请你读11段。
生:放了。(出示故事结尾的图片以及11段)
师:小松鼠为什么高兴还哭了呢?
生:因为他终于和小熊和好,心里很激动、感动。
师:松鼠、小熊和好了,纸船、风筝又出现了,师贴纸船、风筝图。这是多么令人高兴、激动、幸福的时刻呀!齐读11段。生齐读11段。、想象松鼠、小熊和好了,他们会在一起做些什么?生:他们会在一起聊天、唱歌、玩游戏。
师:小朋友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祝福松鼠、小熊永远幸福地在一起吧!出示生字:幸福。生齐读。生仔细观察字形,想想写这两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写幸字要注意上面是土字不是士字。福字左边是氏字旁不是衣字旁。生观察、找出两个字的关键笔画。指名答。师范写,生书空、描临、组词。
三、联系实际,迁移运用:、师:幸福的生活是人人向往的。但有时候,我们难免和朋友发生矛盾。出示:请你想想,如果你与朋友吵架了,你会怎么做?同桌交流。指名答。你像
板书设计:
20.纸船和风筝
飘
风筝(图)
松鼠
主动和好
宽容
小熊(图)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讲主要内容。
二、朗读感悟,交流探究
1.探究第三段
(1)体会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这个自然段,并没有具体地写蟋蟀的住宅的情况,只是交代了作者为研究,才又“搜索”它们的巢穴的。这是为下文写蟋蟀住宅的内外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交代。)
(2)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蟋蟀住宅的特点的?(内、外)
(3)外部和内部各有什么特点?(外部:①向阳②隐蔽③干燥④有门⑤有平台;内部:①简朴②清洁③干燥④很卫生)
(4)蟋蟀的住宅从内到外给你以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后归纳
(温暖:朝着阳光;安全:草丛中隐藏、隧道弯弯曲曲、不碰门口半掩着的草丛;便于排水、干燥:堤岸;卫生:仔细耙扫门口、收拾平坦,墙壁光滑;简朴:没有什么布置。)
(5)理解“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一句。(这是个泥人句。“当……时候”这个介词结构,专用表示时间,然后再写出这个时候,蟋蟀已经劳动结束,可以在平台上“弹琴”,实指它“叫”。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体会“主人有的是……平整”一句。(是说它很勤劳)
(6)理解“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一句。(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夸张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2.探究第三段
(1)分层:第一层(7):写建造的时间和怎样建造。
第二层(8):工作速度快,不知疲倦。
第三层(9):长时间修整。
(2)感悟探究
①动工的时间如何?将第一句话用“当……时候”改写。(当十月来临,秋冬初寒的时候,蟋蟀就开始造房子了。)
②如何建造?说明什么?(说明它是使出全身的劲进行挖掘的)
③进展如何?累了怎么办?
“我一连……不耐烦了”说明什么?(说明蟋蟀挖掘的时候很有耐心,不停地工作,能吃苦耐劳。)
④怎样修整?“即使……只要……还……”一句何意?(从秋天开始建造,到冬天还在整修,说明蟋蟀建造住宅非常认真,一点也不马虎。[也就是开头说的“不肯随遇而安”]可见它住宅出名是靠它认真辛勤劳动得来的。)
(3)小结:对于蟋蟀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从三方面介绍的:①动工时间;②怎样挖掘;③不断修整。
三、全文总结
1.“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设疑: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为什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潜心读书,引导学生从朝着阳光、倾斜的隧道、深度和宽度、隐蔽的门口、平坦的平台、光滑的墙壁、清洁干燥的屋子内部等,感受到蟋蟀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和才智,知道住宅要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然而,它们用来建筑这座住宅的工具却又是那样柔弱的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让学生从这种明显的反差中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绝不夸张。充分体会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不禁也要发出感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中心:《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通过作者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我们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写作手法: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等。这样写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也便于表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选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出名原因:唱歌 住宅
住宅选择:慎重 不肯随遇而安
外: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点 吃苦耐劳
内: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时间:十月
建宅过程 进展:快
整修:长时间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1.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案
2.《蟋蟀的住宅》的第二课时教案
3.《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4.课文《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蟋蟀的住宅》教案
6.《蟋蟀的住宅》小学教案
7.蟋蟀的住宅教案
8.蟋蟀的住宅的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封信》第二课时教案11-21
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睡了》第二课时教案06-2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第二课时教案01-09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案07-24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九寨沟第二课时07-26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二课时教案12-21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春笋第二课时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