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精选14篇)
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而户外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户外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户外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个幼教工作者都非常熟悉的道理和时刻努力的目标。于是我针对幼儿好游戏、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的特点在户外中创设音乐游戏化的环境和采用游戏化的组织方式让幼儿在户外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从情感上喜欢音乐。但是,有时我们在探索设计自主性游戏时常常会一味追求户外音乐游戏内容的新颖,而超越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或者相反使得户外音乐游戏内容太过老套,久而久之幼儿也便失去兴趣。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户外游戏的主人,让游戏成为孩子快乐的向往呢?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老式题材新式创意的户外音乐游戏内容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生活化的游戏内容更容易激起幼儿的共鸣,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根据我班幼儿的家庭情况,大部分幼儿的祖父母一辈老家都在农村,节假日经常要到农村,所以我在户外活动时设计了农家、超市、银行、手机店、小舞台等音乐游戏,贴近生活的游戏使幼儿有一定生活经验为基础。虽然这些游戏都比较传统,没有什么时代气息,但是,我们把老式的音乐游戏内容稍加分类组合,根据户外场地的结构特点,把这些小游戏分成了两大内容,即“农家乐”和“快乐城”。游戏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扮成乡下人和城里人,增添了新鲜感。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兜着头巾、戴着袖套、系着围裙的小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而城市里却又别有一翻景象。这些音乐游戏内容结合了季节特点、地方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合理,又充满了生机。
游戏过后,幼儿还常常沉醉在角色中,如吃饭时“乡下人”会和“城里人”比谁吃得快;睡觉时比“乡下人”先睡着还是“城里人”先睡着„„
二、在户外指导方式音乐游戏化。
1、插入式的音乐游戏形式
根据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音乐游戏,提高户外活动的有效性。在户外活动中让幼儿学唱歌或歌表演,枯燥乏味的技能培养常使孩子感到是“老师要我学”,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老师也很费劲。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存在的问题插入游戏。例如,在玩《小鸭小鸡》,老师在游戏开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绿草地(地毯)上开了小花小草,老师说:“今天小朋友来做小鸭小鸡,一起到草地上做游戏。”幼儿戴上头饰开始音乐游戏。这里把音乐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活动出现,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获得一定的经验,随后的活动帮助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理性升华。老师还可以在活动后插上游戏,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后继活动,例如,在玩《迷路的小花鸭》,在送小花鸭回家的游戏的时候加上音乐,使幼儿能够练习和巩固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另外游戏还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反复出现,使幼儿不断获取经验、知识,巩固练习等。
2、融合式的音乐游戏形式
融合式是整个户外活动时先设计好一个完整的游戏,当游戏结束后,幼儿便自然获取相关的有益经验,达到户外活动所要求的目标。例如:歌表演《学做解放军》,老师把户外场地布置成小军营,活动开始时,老师说要和小朋友到军营里去玩,并引导幼儿观察军营里的各种物品如军帽、军装、玩具枪等启发幼儿说说这些东西是谁在用的等等。并鼓励幼儿也来学当解放军,同时引导幼儿创编了动作,老师始终隐形控制着幼儿的活动。以这个音乐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幼儿轻松地学会了歌曲,在户外活动时得到愉快的心情.三、丰富多样全面发展的音乐游戏功能
幼儿的知识技能都应在游戏中获得,即要遵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原则,这样才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游戏所担负的使命不容忽视,在经过了对角色游戏、区域活动等的探索阶段,我觉得现在的户外自主性游戏应更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以往的音乐游戏较多的是单纯性地模仿、交往;这种形式主义的改变对幼儿的发展有害而无益。我们在设计时形成了以音乐游戏为主线,渗透幼儿对各种音乐的熟悉,从而确定了丰富多样,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音乐游戏功能。培养幼儿
音乐方面的能力相当重要,同时还能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而通过幼儿最喜欢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听音乐时模仿成人的语言、动作等,在不同的音乐中体验各种场合、类型的交往,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的提高。幼儿在游戏时,自己就是小农民、银行营业员、超市收银员、手机销售员、小演员等,在户外游戏时可自由交往。
在户外游戏中并能保持良好的秩序,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工作可做,在做做玩玩中自然地交往,自然地发展。
四、充分自由主动创造的音乐游戏空间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逐步深入理解,我们更清晰地听到孩子们的呐喊声“还我自由!”自由是什么?其最外现的标志便是行动上的自由,是教师平等视野下无限制的自由。其实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往往会限制幼儿玩规定的游戏.要幼儿跟着老师走.其实在户外游戏时,尽量不要去干涉幼儿的游戏方式,要始终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老师更多时候只作为一个旁观者,任务是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或指导幼儿解决一些难题,推动游戏发展。例如:在玩音乐超市游戏中,几个营业员刚开始听到音乐游戏就宣布暂停营业,说要重新排放货架,一会儿横放,一会儿竖放,乱七八糟。这时,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扮演顾客去等购物品,听到哪些音乐适合去买什么,并劝导其他顾客也耐心地等一等,在等待的过程中适当给他们一些建议,终于整理好了,一位营业员还到材料箱里找来一个塑料把手当价格探照器,不一会儿超市又重新开张了。
外部行动的自由只是一个前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自由的核心是精神的自由,是幼儿主体性真正的外现,要保持幼儿独特的视角,让幼儿用童心来看世界。例如:在“农家乐”游戏中,开始孩子们在户外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几天过后,“猫”和“老鼠”一起去钓鱼,再过几天没有人做这个游戏了,对幼儿自己创造、确定的游戏主题或内容,老师都给予支持和帮助,成人文化对于幼儿文化的由衷的赞赏,使幼儿把思想包袱彻底抛弃,拥有了自己的思想自由,才能催发无穷的创造意识。如果机械地要求幼儿按教师确定的主题或方法开展游戏,最终只会培养出机械式的孩子。
一、充分领会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主体性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的主体性教育。所谓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的基本规定性,它是在主体对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主体特征;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性;是身心或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的综合表现,主要表现为主观性、自主性、自卫性、自律性。
(二)创造性
幼儿园音乐教育应是一种以创造为灵魂的创造性教育。德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就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音乐活动中应鼓励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由大胆地去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与想象。
(三)综合性
幼儿园音乐教育应是一种以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音乐教育应从培养幼儿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入手,倡导歌、舞、乐三位一体,以发挥音乐内容的整体审美效应,同时将文学、美术、科学方面的内容加以渗透,提倡各个领域的相互整合。
二、激发兴趣,充分把握教学策略,让幼儿成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人
(一)建立平等的心理环境,孕育兴趣
平等的心理环境尤为重要。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如今,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成为孩子们信任的大朋友,让孩子在轻松、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有兴趣去主动学习。
(二)采用开放式的组织形式,增强兴趣
1.创设与音乐意境相一致的情境,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充分地体验音乐。如在欣赏、学习有关春天的乐曲、歌曲、舞蹈时,可以以绿色为基调,在活动室里装点一些幼儿自己制作的柳条、桃花等等,将活动室布置得充满春天的氛围。
2.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唱新歌时,可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分句教唱的模式,通过玩游戏的方法,让幼儿记住歌词,轻松地学会歌曲,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3.尊重幼儿对音乐的个人理解与表现,让幼儿用自己特有的童心和纯真去感悟音乐。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家庭背景、个体素质不同,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理解、感受及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比如,对于同一首乐曲,幼儿在听完后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认为是小鸟在唱歌,有的说是小蝴蝶在采花蜜等等。对此,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而不是要求幼儿给出统一的回答。
(三)做到积极评价、恰当鼓励,巩固兴趣
评价是音乐活动中重要的、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幼儿是否掌握了教师所教的知识与技能,如歌曲是否会唱、乐队的节奏是否整齐等等——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支持者、发掘者,而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激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例如,有个幼儿提出:“乔乔画的太阳不对 !”我一看,哦,原来她把太阳画成了尖尖头。但我没有轻易进行否定,而是让乔乔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她慢条斯理地说:“我没画错,我听了音乐后想到的是去海边玩,在船上看到日出,我画的是太阳从水里跳出来的时候,下面有点尖的。”这时其他幼儿都认真地听她讲大海上升起太阳的情景……由此可以看出,评价中要重视发现幼儿的独特见解,培养幼儿与教师讨论的勇气。教师应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方式,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作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兴趣培养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将每一个幼儿带进绚丽多姿的音乐世界中去,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使之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陶冶幼儿的性情,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摘要:幼儿园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的形式进行的基础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一门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艺术学科。准确把握学科特点,让幼儿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真正的主人,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是获得良好教育成效的关键。
关键词:音乐课; 主人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05-001
课程改革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21世纪的音乐课,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从教材的内容,教学的模式,教材的教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开创了音乐教育的新纪元。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的主人,就应注重培养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培养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现代的学生,耳朵里听的、嘴里哼的、眼睛里看的都是流行音乐。喜欢的是歌星,崇拜的是偶像。一上到音乐课,唱到课本上的歌曲就没有感情,欣赏到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就无精打采。流行音乐强劲的节奏,日新月异的变化,符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以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欢甚至痴迷的现象,老师应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吸取精华,去之糟粕,把好的流行音乐引进课堂,结合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知识来分析思考这些作品。例如把具有浓郁民歌特色的《天堂》《青藏高原》,现代民谣型的《同桌的你》,具有摇滚型风格的《回到拉萨》,以及最吸引学生的周杰伦和孙燕姿的歌引进课堂,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唱,自由讨论。这样,学生热情高涨、畅所欲言。对流行音乐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认识也加深了师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使学生上音乐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音乐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高效发挥老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千百年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能够传承至今,可谓根深蒂固,教师用各种手段建立了自己的权威,统一了课堂规范。造成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潜能的发挥都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由讲授者转换为指导者,由教学的主体转换为主导,学生由被动转换为主动。在这种转换中,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信息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音乐家介绍——作品分析——分段欣赏——完整欣赏——师生讨论——小结。课前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他们课后到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询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分别研究下面的几个问题。
(1)莫扎特的生平,他的人生经历给你怎样的启迪。
(2)如何结合莫扎特的生平,体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开朗的个性。
(3)结合作品,分析这部交响曲的创作风格,体会莫扎特的个人风格:“含着眼泪的微笑”。
结果,课上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情绪高昂,气氛热烈并争先恐后地发言,而且发言内容丰富,颇有深度。
三、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教师的选材内容以及教法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运用对比、联想等教学手法,把抽象的音乐技能和乐理知识,与学生的喜好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游戏,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等,都是较好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介绍芭蕾舞的结构特点时,我先插进小品《洛桑学艺》,以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作品来诠释芭蕾舞,激发了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芭蕾舞的结构特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跳起来,最后让学过芭蕾舞的学生展示,这样一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声像结合、视听结合,以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多媒体教学是培养音乐想象的主要手段,它可将迷人的图画与优美的音乐融为一体,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音乐表现的形、声、光、影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造。例如在欣赏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序奏音乐时,我用powerpoint制作的优美的山水风景图片,配以对家乡“河”晨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序奏音乐描绘的是什么场景。学生很快融入了一个迷人的意境:静谧、柔美的清晨,轻风拂柳、雾气朦胧;黎明的曙光唤醒了沉睡的河流;朦胧绮丽的花草……这样,意境的创设,开启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顺利进入了下面五个小圆舞曲环节的欣赏,走进音乐想象的世界:美丽壮观的河流、伟岸挺拔的古城、婆娑飘逸的舞姿、妩媚陶醉的爱情……
3.引导学生把课堂获取的音乐知识,应用于课余活动,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探究。
(1)可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介绍推荐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每个月,我都会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先让学生欣赏一首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的乐曲,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赏析文章,分小组交流讨论,用学过的知识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
(2)学校开展的其他音乐活动有音乐广播、音乐墙报、音乐橱窗等。这些音乐活动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导学生办好广播电台,广播电台是展示学生艺术才气的舞台,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通过广播展示给其他同学。
(3)学校有计划的组织每年一次的师生文艺汇演,可活跃校园气氛,亲密师生关系,还可以展现特长,树立自信,发现有文艺特长的人才。在每年举办的文化艺术节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学生自编自演的舞蹈、诗歌配乐朗诵、自己创作的小品相声,无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丰富的课外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姓名:黎应秀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和忽略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 兴趣 主动 学习探索.参与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是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与学,师与生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学生的头脑被看作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和“仓库”。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和忽略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种种弊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谈不上主体的发展。而学生的主体参与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授人以鱼,饱餐一顿,授人以渔,却可受用一生。”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兴趣的驱动给学生以学习的原动力,促使他们爱学习,从而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没有兴趣,学生对知识感到 索然无味,不可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冷冉在《谈情知教学》一文中讲得十分清楚:“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有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受到‘美’的陶冶。所有这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有没有学习兴趣,是会不会学习,能不能学习的根本前提,”兴趣是少年儿童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少年儿童主动探索知识面的心理基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去点燃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如在新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当中,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可讲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动画《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正走得口干,路过一片瓜地,八戒迫不及待地想跑去摘西瓜吃。唐僧说:“想吃瓜可以,我得考考你们。”“你说!你说!”徒弟们七嘴八舌答道,“那摘8个瓜,我们4个人平均每人吃几个?”唐僧问。“2个”徒儿们答道。“那摘4个,平均每人吃几个?”“1个”徒儿美滋滋地答道。心想,这下有西瓜吃了。“现在只摘两个瓜,平均每人吃多少个?”“半个,半个”“半个”用数字如何表示?这下,徒弟们都傻眼了。是呀!“半个”用数字如何表示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别急,上了今天这堂课,你们就明白了。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答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数学课堂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的爱和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倾注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师生之间情意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投入教学活动,并在学习和创造过程中体验到充分的快感和乐趣,也因此热爱自己的老师,迷恋老师所授的课程。
二、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教学进行得是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信息在师生间交流与反馈是否顺畅、及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一改过去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多给学生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要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地思考、探索与实践的空间。
1.让学生多说,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一节课安排得满满的,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运用知识,有些教师急于求成,教给学生解题的窍门、绝招,结果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熟练地灵活运用知识。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我们教师讲完新授知识后,尤其是难懂的应用题,应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先个别说,再同组说,人人说,多给学生发表自身见解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发言中思维得到训练,并逐步提高解题说理能力。学生有了说的机会,必然会注意听,认真想,主体主动参与使教学活动亲切、和谐、轻松、自然。
2.让学生多动手。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有助于枯燥的概念、算理等知识的理解,教师一定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如低年级的进位加退位减,倍数关系的理解,都可借助小棒的操作,几何图形的认识,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认识等许多知识都应该让学生亲自用实物操作并从中获取新知。例如,讲圆柱的认识时,学生可以用自带的工具,圆柱形的药瓶、饮料灌等,把可代表圆柱体侧面积的商标纸取下并剪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它的长与宽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兴趣很高,不但顺利地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了什么图形,还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能得到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学生在动中求知,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教给了学生一种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这样的学习活泼、轻松,学生很乐于接受。
3.让学生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脉博,把学生吸引到参与问疑解题过程中,并使学生在参与思考过程中,学生提问,学生思考回答,锻炼思维、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例如,在学完倒数后,让学生讨论,任何数都有倒数吗?学生立刻展开激烈的讨论,都用所学知识证明自己的结果是正确的,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爱动脑筋,遇事总爱问个为什么?做题总能有根据,教学中提出问题的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与讨论时间,问题讨论出结果这节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4.多给练习时间。练习是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发展、深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每节课,应使每位学生都有练习机会,习题设计要有层次,除全班学生必做的基本题外,还要出一些适合优等生的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提高,还可设置手势题,这样的题反馈及时,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练习题型要多样,难易要适度、重点突出,学生通过十多分钟的练习,应能掌握本课所学重点为宜。
三、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让学生从“学会”变“爱学”“会学”让教师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成为互相交流的参与者,在学生尝试学习初期,教师的指点应详细一些,明确一些,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后,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学习。看书质疑,让学生掌握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每堂课讲完,应留给学生一定看书时间,并给学生提供质疑解疑的机会,教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进行有意识的学法引导,日积月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逐步形成。
走进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一天我上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发给各个小组很多长长短短颜色不一的角。课上的比较顺利,按照我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课上到后半阶段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拿着角在课桌上摆来摆去。我有点生气,怎么做小动作了?走过去一瞧,呵,这几个小家伙竟然用角摆了一架挺漂亮的飞机。
我看着这架像模像样的飞机,想了一会儿: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比较合理呢?做小动作的孩子早已坐的端端正正,用忐忑不安的眼神看着我。看着这种眼神我心里涌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孩子有听老师讲课的权利,也有不听老师讲课的权利,孩子们不喜欢听课,说明了我教学的失败,接受目光审视的应该是我而不是孩子们。于是,我对他们微笑了一下,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小朋友们,请看,这几个小朋友拼的图形像什么呀?”“飞机”。
“拼得好吗?”
“好!”那几个做小动作的小家伙脸上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
“你们想拼吗?”“想!”声音特别的响亮。
“现在请大家当回设计师,每组拼一幅图,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最好,行不行?”孩子们一听说当设计师,各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设计之前,各组要先做两件事,讨论一下:1、你们这组准备拼什么?2、分工一下,各人做什么?”立刻,教室里像开了锅,各组讨论的热火朝天,渐渐的,声音小了,大家专心致志地拼起图来。
几分钟后,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杰作:有的小组拼的是蓝天下小鸟飞翔;有的小组拼的是水中鱼儿游来游去;有的小组拼的是草地上小鸡捉虫子;有的小组拼的是田埂上花儿朵朵;有的小组拼的是操场上小朋友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组拼的是大海上轮船在航行……孩子们的想象的多么奇妙,多么富有创意啊!看着这些意想不到的作品,我非常激动,孩子们也玩的特别开心,课后,我让学生谈谈今天是怎样与人合作的,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最深地感受等等。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数学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数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反思这堂课,我觉得这样处理是比较合理、成功的。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吸引孩子主动参与。
2、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民主、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体验数学、“玩”好数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这样的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玩”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在数学世界里自由翱翔。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教师要为这些不同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4、注意学科间的整合。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性占主导的学科。最优化的数学学习不仅要完成本门学科特定的任务,还应巧妙整合完成其它学科的任务。在上面的教学中,我把数学与美术整合在了一起,不但让学生在摆角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角,而且能设计出一幅幅富有创意的画面,感知了角,更感受了美,数学能力和美术能力得到了协调发展。最后我让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来总结自己的学习后的收获,这是整合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新课改教学中,以冷静的、科学的、务实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利于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分数大小比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分数大小比较的几种方法容易相互干扰,再加上分数与整数、小数的书写形式区别较大,学生易受过去整数、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定势影响。我在教学五年级“分数大小的比较”时,专门安排了一节整理练习课。下面介绍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
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
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2: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师:大家说得很全面。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4: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值大。如>.
生5: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值大。如>.
生6: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如和,=,=,因为<,所以<.
师:那么,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方法的呢?
生7: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包含分数单位的个数多,所以分子大的分数值大。
生8: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少,那么其中一份表示的分数值就大。
一个人只有处身于宽松的氛围中, 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才会勇于表现自我,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依此来衡量我们的课堂, 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却被我们有意无意地长期忽视了.学生很少有自己活动的余地, 很少有自己的一份天地, 更不用说自己动手的机会了.如:在学习“平行公理”这一知识时, 有的教师做出了计算机演示教具, 设计了精美的动画效果, 学生看“傻”了, 听课教师听“呆”了, 都认为这是完美的好课.然而学生却一动不动, 而我在教学时,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平行线, 通过经历“一画二靠三移四画”的画图过程, 体验了图形的形成过程, 从而探索总结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重要知识, 通过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动口总结叙述, 使外部的学习活动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 促使了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全部认识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总结的, 而不是教师灌输的.
相比之下, 第一种设计恰恰是满堂灌的典型代表, 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用上了现代教学用具, 变“老师讲学生听”为“电脑演学生看”, 学生不仅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 反而变成了观众.所谓学生为主体, 是说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 教师仅仅是导演, 导演的高明之处, 是考虑怎样设计才能使这场戏更精彩, 而不是自己加入进来代替学生表演, 本末倒置, 主角反而成了观众
大作家们之所以下笔千言, 是因为对某些事物的耳闻目睹, 甚至亲身体会, 心灵受到触动, 有感而发.胸中有丘壑, 方能写出山川之美.而胸中的丘壑岂是听别人说说而已.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生动鲜活的过程中去, 从中发现它们思维的闪光点, 并让它们展示自己的思维活动, 从而培养它们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优良的思维品质, 点燃它们创造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去体验课本上的、生活中的、身边的数学知识, 去看、听、想、悟, 从而引起心灵上的共鸣.如在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时, 先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体会跳远成绩的测量实况;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 我结合所学内容告诉学生具体做法后, 让学生自己去测量一下校园内旗杆的高度, 教师重点是做好室外测量指导让学生动手操作, 实际测量,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要求认真测量, 实事求是, 仔细观察, 积极思考测量的步骤, 作好小结与记录, 当他们所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同时, 都兴高采烈, 兴趣盎然.这个过程全是在学生的自主参与下进行的.这个例子说明, 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潜力,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能随时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启发诱导得当, 它们就能大胆展示、探索事物内部规律和思维过程.这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和探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实验很少, 学生动手的机会更少, 即便有个实验, 也就是老师做, 学生看.老师们都一定有这样的体会, 当你做实验时由于一个人不方便而要找一名同学帮助时,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争着要求上前面去帮助老师做实验.看到这种现象, 不知老师们想没想学生表现出来的这种强烈的动手的愿望, 同时也是学生求知若渴的一种表现, 如果适时地加以诱导, 就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一列火车以1千米/分的速度通过一座长400米大桥, 用了半分钟, 问这列火车的身长为多少米.
讲此题如果仅仅进行“纸上谈兵”, 一部分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不易理解题意, 正确理解题意列出方程的难点就难以突破.为此, 我事先让学生利用废塑料泡沫板自制了一件简单的教具, 课堂上通过动手实验, 让学生仔细观察“火车”通过“大桥”时的运行情况, 并让每一名学生动手“记录”, “火车”在“大桥”上的关键时刻的位置并绘制成图形.利用图1, 向学生强调火车头A从上桥的一端点开始, 到车尾B离开桥的另一端时止, 就表示这列“火车”通过了“大桥”, 如果设火车的车身长为x米, 那么图1就形象直观地展示了车身、桥长、火车运行半分钟的行程之间的关系.也较易地列出方程x+400=500.此题的难点就在学生动手演示、记录、画图和认真观察中化解了.
我认为导致这样尴尬的局面,是因为我们没有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没有关注他们的兴趣、内心世界。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只有重开放,轻统一;重生活积累,轻技法指导;重评讲,轻批改;重对话,轻灌输;重个性,轻老套。
一、重开放,轻统一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如开学的第一次作文,我要求学生写第一印象最深的人。可以是新同学、新老师,或者是见到的其他人,把他(她)留给你深刻印象的原因要写清楚,这样学生有话可写,也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写得自然也就非常真实。
二、重生活积累,轻技法指导
语文老师,一般都会在注重课内作文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作文提出一些要求。而我多年来,更重视课外作文。所谓“为主”不是指课内作文的篇数比课外的练笔还要多,而是说主要看重的还是课内作文,把课内作文看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把课外的写作看作是辅助手段;对课内作文花时间多,用心多,精心计划,精心批改,而对课外作文,则任其自由发展。而我却相反,特别看重学生的课外作文。所谓看重,就是把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主要希望寄托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我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花了很多心思: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国际国内的大事自然要关心,学校班级的活动也是写作的好素材,但我特别提醒他们要特别关注自己,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因为文章都是心灵的产物,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才会言之有物,文字也才会充满灵气。
三、重评讲,轻批改
我作文批改的立足点很清楚,不是为了学生看了我的批语以后有多大收获,而是为我的评讲做准备。我既找共性的问题,也找虽不是共性的,但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个性的问题。共性的问题、典型的问题是我课堂评讲的重点,个性的问题我尽可能个别面谈,或在评讲时“顺手牵羊”。我在作文的评讲上花了很多时间,不仅准备的时间多,课堂时间用得也很多,一篇作文至少两节课,常常三节课,有时候是四节课。我也努力寻找、研究作文评讲的方法。常采用的方法有这样几种:一是专题式评讲,一是个案式评讲,一是点面式评讲(先点后面,先面后点),一是归纳式评讲,一是例证式评讲,一是串联式评讲。在评讲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特别注意从作文的全过程着眼,追求把作文评讲上得鲜活有效,让学生在感性的、具体的感受中悟得作文的规律和真谛,绝不灌输枯燥的写作学的概念和理论。
四、重对话,轻灌输
我的作文评讲课采用“沙龙”式的模式,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的对话。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不是说我就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角色,不发挥我应该有的作用,而是说我不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学生常常和我的意见相左,而且批评我的作文评价标准“太旧”“太实用化”“框框太多”,我既据理力争,也虚心接受。我们讨论的话题,也不是纠缠于所谓写作的知识和写作的理论,包括教材的写作内容也绝不拘泥,甚至有时会把它作为我们批评的对象;而是以学生的习作为话题,以鲜活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人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在课堂中具体地体现就不容易,而且要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似乎很难。而我们认为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往往能成为“主体”,非常投入,学生和我自己都觉得效果不错。
五、重个性,轻老套
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能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说清楚,就应该是好的文章;能表达一种不同一般的思想认识或独特的生活体验,则更为优秀。有些个性鲜明、不同一般的作文,即使那样的风格我并不特别喜欢,我也充分给予鼓励,并给以高分。
以上概括介绍了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些认识和做法。这里的“重”和“轻”,只是一种相对的说法,并不表示对其中的某一方面完全不予重视,而只是强调对其中的某一方面特别重视而已。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只有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活泼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运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故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活动时间:本学期至今
二、活动地点:校内
三、活动目的:
自从本学期接纳这个班级以来,为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从一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在班上组织了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绘画、体育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同时我在班里开展了由学生轮流当值日班主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而认识到自己可以管理自己,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四、活动过程
轮流当值日班主任的学生当天早读前要走上讲台,做一个简短的就职演说,先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提出希望。在这一天当中,值日班主任要对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和活动的开展负责任,还要处理好同学之间发生的各种问题,对班里出现的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妥善地加以解决,只能耐心说服和劝解,不能讥讽和责骂。与此同时还要在值日班主任手册上,详实地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提名表扬在某一方面做得突出的同学。在当日离校前,值日班主任要向全班进行总结,并做好下一任值日班主任的职权移交工作。
值日班主任每天有两名学生担任,一天一任,最初的第一任由我来选定,以后的每任由前一任推举产生,以此类推,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针对活动的开展情况选一实例,具体如下:
2002年12月2日,周一,天气:阴
值日班主任:李宁、张凯
升完国旗后,学生进入教室,两位班主任安顿好纪律。李宁问:“今天早晨做国旗下献词的老师是谁?”
全班答:“实验班的梁老师”。
接着问“老师讲了个什么主题?
学生甲:“学法、守法”
学生乙:“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又问:“谁能具体说一下”?
学生丙:“如果人家不小心侵害了你们不应该反击,而应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否则,你也是犯法的。”
学生丁:“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学法,严格守法,敢于用法。” 张凯主持问:“今天做国旗下献词的那位同学是谁?他讲了个什么主题?”
学生A:“五
(三)班的一名男生,他讲了个我们要学会谦虚。” 学生B:“他讲了毛泽东爷爷说过的一句“谦虚使人进步,骄
傲使人落后。”
学生C:“他还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
学生D:“小兔子虽跑的快,但太骄傲了,结果小乌龟先到达了终点。”
又问:“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E:“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傲”
学生F:“在学习上一定要学小乌龟不骄傲”
学生G:“不能学小兔子,更不要骄傲”
最后两人商定:要求每个学生今晚写一篇《国旗下的感想》周二上交给下轮值日班主任。
到了下午离校前这两位值日班主任进行了小结:
1、今天大家在升国旗时,听得都比较认真,尤其是李奎新、李文杰、刘兵等同学听得特别仔细,说的也很好。
2、今天中午韩昊同学忘带红领巾给咱班扣了1分,这也是因为我俩没认真检查造成的,希望等会放学,咱们都能带好它,站好路队再放学。
3、中午午饭时间,郑志扬刘兵同学主动打扫室内卫生,值得我们学习。
4、赵鑫同学捡到5角钱,拾金不昧及时交纳,值得表扬。
5、最后我们推选出明天的值日班主任是:李杨、陈丽。
6、大家对我俩今天的表现还满意吗?
五、活动效果
这种人人来当班主任的活动,自实行之日起,就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班级的风貌有了明显的改观,就连出了名的调皮大王李树、李文杰同学都转变得守纪律、爱学习,课堂极少捣乱,还积极回答问题呢,同时学生们在工作中体会到了当班主任的辛苦和乐趣,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教学民主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民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灌输民主思想,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的公民,而且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现代教学的核心,也是研究“主体”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尊重学生的选择,置学生于主体地位,是教学民主的前提
传统的教学论总是过分地夸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学生的重要作用,不顾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接受能力等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在这种外在压力下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只能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谈不上对学习的乐趣,更不可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陈腐的教学思想,在理论上虽然被人们唾弃,但在教学实际中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
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首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强迫学生做一件事,而是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做。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商量的语气,让学生自己选择。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我总是对学生说“愿做就做,不愿做就不做,大家商量一下,举手表决。”在讲解每节课之前,我总是把重点和难点先告诉学生然后问:“是老师讲,还是同学自己看书?同意自己看的举手。”举手,就使学生有了做主人的自豪感,就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愉快,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进而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意识和能力。
我在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思想还体现在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发表意见。为了使学生自由自在的发表意见,创设出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上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样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就能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2.授学生以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民主的根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正是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入手,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人类色盲遗传时,在讲清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它和它的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之后,就指导学生思考:(1)人类正常色觉及色盲的基因型是什么?(2)可能婚配的遗传图解怎样?启发学生总结人类色盲的遗传规律,并由此分析近亲结婚的`危害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思考,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掌握了学习方法。观察与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指导,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如在观察根尖的结构实验中,指导学生运用顺序法自下而上依次观察,运用对比法对比两组根尖的四部分在细胞形态结构上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根为什么能不断伸长?为什么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观察中找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能力。在生物学实验中,如果实验失败了,要指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法,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培养其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品质。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就能独立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凡为教,目的是达到不要教”的境界。这是教学民主的根本所在。
3.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民主的关键
课堂上,要顾及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老师的服务。在教学中,后进生往往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我却特别注意激励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对后进生要更加热爱,服务更加细致周到,始终坚持“四跟踪(即听课的体态跟踪、课堂提问跟踪、作业练习跟踪、单元检测跟踪),四优先(即课堂发言优先、课间谈话优先、作业面批优先、课外个别辅导优先)”。这样,就把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真正落在了实处。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民主的关键。
4.集体决定,赏罚分明,是教学民主的保证
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但是民主决不意味着无政府,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民主意味着人们更加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法律制度去工作、学习和生活。学生举手决策,目的是尊重学生意愿,使“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成为学习主人,一旦某意见多数学生赞成后,就必须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并与学生商量,制定合适的措施,师生互相监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我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常常跟学生商量,做不做练习?做多少?最少做几道题?最多做几道题?一旦举手表决后,每个学生都必须坚决执行,真正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学生不仅成为学习主人,而且能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共同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这不仅加强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举手表决”的神圣,防止学生放任自流、不负责任的不良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学生 课堂 主人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是:挖掘学生潜力,师生角色互换,把学生推到课堂的最前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基本模式:学生——教材——教师。
一、学生合作、探究教材
(一)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学习或活动小组为单位,熟悉教材,理解教材并展开讨论,使学生对应学知识达成共识,并对有关地理事物作出初步评价,使之明确重点,找出难点,列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条目,即疑难问题。
(二)收集、汇总探讨结果及探讨条目,进行集体交流,从而达到由小范围到大范围的分析探讨,并由学生陈述对教材的见解,把合作探究引入更深的层次。
(三)发动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使其进一步理解教材,并扩大视野。
(四)学生小组或个人在梳理教材的基礎上制作多媒体课件,整理教案。
(五)学生代表运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走上讲台汇报交流,并对有关的地理事物作出客观的评价或定义。
(六)教师与学生交流对教材的分析结果,并解答有关疑难问题。
二、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一)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
要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必须摆正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探讨,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从低到高上一个台阶,教师处于指导地位。
(二)巧与拙的关系。
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能在短时间内从教材或教师的引导,或学生的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勇于走上讲台发表演讲,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需要教师给予鼓励或调剂,达到机会均等。
(三)统一与分歧的关系。
对同一问题的评价有分歧,需要教师巧妙的化解与引导,并提示学生深层次地分析教材,从而达到认识的统一。
(四)本学科与相邻学科的融合关系。
借鉴相邻学科,创造相融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相邻学科对同一事件或事物的不同角度的评价,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更准确更客观地把握教材。
三、产生的效应
(一)培养学生更认真、更主动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由于学生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在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之后,会产生更高涨的学习情绪,从而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不断收集与本学科有关的信息。
(二)引发了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并主动参与探讨交流,从而更圆满更有效地完成本学科作业。
(三)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任务的下达或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多方收集信息,其活动面扩大到其他教师,甚至促使了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首先,应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细致周详、切实可行的计划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每学期开始,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订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备好每一节课,坚决做到无备课笔记不上课。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令老师和学生都获益匪浅。反之,备课不充分,则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一脸茫然。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改掉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实施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并实践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已不同于应试教育,它要求学生会学习,并发展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这一任务的实现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实现的。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会主动学习,提高多方面的素质,才是课堂教学的真谛所在。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机会,而以接受知识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与“再创造”的数学思想相悖。这种教学模式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这种局面必须改变。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自身位置———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我经常和同学们说:在课堂上你们都是“主角”。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下面我就以教学《圆的周长》为例,谈一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圆的周长”是以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知识为基础的,是“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教学确立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能不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而是通过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现知识的一些规律,并努力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片断】
师:(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通过看祭天台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我们要求祭天台上层、中层、下层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师:它们的周长实际上什么的周长?
生:实际是圆的周长。
师:请学生拿出你准备的影碟,摸一摸它的一周,有什么样的感觉?试着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我们把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呢?请学生们先用几条长短不一的线段作直径画出几个圆圆。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圆,有何发现?
生:圆的周长不相同。
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1: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
生2: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师: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能不能求圆周长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生:正方形周长是其边长的4倍。
师:你能猜一猜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你有办法验证吗?
学生分组活动:先讨论什么方法测量影碟、1元硬币、易拉罐、纸杯的周长和直径,然后测量出圆的周长。
生1:我们组用滚动法测量它们的周长。
生2:我们组用绕线法测量它们的周长。
生3:我们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它们的直径。
师:测量出影碟、1元硬币、易拉罐、纸杯的周长和直径,并求出相对应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学生分小组计算,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生: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师:经过科学家精密的测量,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3.1415926……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在计算时通常取其近似值3.14。
师:你知道第一个发现圆周率的人是谁吗?
师:请同学们分组阅读有关圆周率和祖冲之的内容,再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学生分组阅读、交流。
生:我真为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心得】
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地位,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让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述情景故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数学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发生与发展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了解圆周率和祖冲之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自己搜集的大量资料,找到一个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契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合作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从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再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本课所选取的硬币、影碟、易拉罐、纸杯等物品是学生常见的物品,学生非常熟悉,也容易获取,进而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及观察、归纳和概括等活动,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体验和理解数学,让他们知道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中学生只有带着问题才能主动去思考去探索。那么,在本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应适时启发学生主动想象,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教师先让学生用不同长度的直径画圆,再观察这些圆,学生会发现圆的周长不同,然后就会产生疑问:圆的周长为什么不同?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发现问题后就会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既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数学教学要努力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努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由于我们身边的很多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测量影碟、1元硬币、易拉罐、纸杯的周长和直径的方法及求得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等。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而且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愿望。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近年来教学凸现的热门话题。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容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也就根本不可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有效作为,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检验等,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换句话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把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的地位落到了实处。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新课激趣是前提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做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正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课堂,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
二、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是关键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余的三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
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管,教师应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学生个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自主的课堂内全力达到自己的制高点,取得成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要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为主,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判断,应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要有益于发展创新能力就应该受到赏识和表扬。对于学生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答案教师也切忌大发雷霆恶语伤人。一个亲切的微笑,有时也能成为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加油站,并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入主课堂。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保障
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持久地保持,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在“引导”上下足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上新课前自己预习的好习惯,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前,学生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学生要先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尤其是文中的生字要反复多读几遍,注意看清字形,边读边理解字义;然后再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批注,做好预习笔记。当然,刚开始时,教师要先扶着学生走,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的方法,以后再慢慢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以至养成习惯。学生在课前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阅读,探究合作能力的前提。
2.教给学生学会倾听的方法
“翻转课堂”源自美国两位化学老师很偶然的一次尝试。七年前,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找到一个软件,把上课时的讲解和PPT演示内容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网络,以帮助缺课的学生补课。渐渐地,化学课演变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主,课堂上不再是大段时间的讲解,而是拿出更多时间为有问题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翻转课堂”改变了全球教育方式。今天,“翻转课堂”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最受追捧的课堂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是一场革命,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我们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一次大翻转。
“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翻转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传统教室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是接受者,学生总体上是被动地学习。而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主动自主学习,教师是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是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而“翻转课堂”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翻转课堂”还翻转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事实上,目前教学中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而“翻转课堂”做到了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翻转课堂”教学有三大优势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翻转课堂”是一种翻天覆地般的变化。通过一个学期的“翻转课堂”教改实验,魏盈最大的体会是,“翻转课堂”在三大方面呈现出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有的优势。
首先是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微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掌控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可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不必像在课堂上那样紧绷神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其次是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是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于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展开深入的交流,解答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对每位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当教师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就有机会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而不是将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
【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推荐阅读: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魏书生)10-10
让家长成为真正的老师07-27
感恩的真正意义05-25
真正的微笑作文05-30
真正的英雄 教案06-02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音乐游戏课后的反思10-29
真正的爱情的语句09-14
《真正的英雄》教学案10-29
计划工作的真正起点是05-31
怎样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