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议事会章程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民议事会章程(精选6篇)

村民议事会章程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深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二条

村民议事会是村级自治事务的常设议事决策机构,根据村民会议委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村级自治事务的决策权、监督权、议事权,讨论决定村级日常事务,监督村民委员会工作。村民小组设村民小组会议和村民小组户主代表会议,负责讨论决定本组事务。

第三条

村民议事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支村两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老党员、老战士、老劳模、老教师、老干部)、村辖区内其他经济、社会组织负责人、法人代表可通过民主推选方式进入议事会。村民议事会一般由11人一21人左右组成(成员人数原则上为单数),其中群众代表比例不低于议事会成员总数的50%。

第四条

议事会成员的条件是: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坚持原则,主持正义,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热爱集体,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有较强的代表性。

第五条

议事会任期为三年,与村民委员会任期相同,可连选连任。议事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由村民议事会成员推选产生。

第三章职责和任务

第六条

村民议事会职责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授权,向全体村民负责。村民自治章程中应有村民议事会的相关内容和章节(如:明确议事会成员义务、权利、奖罚等内容)。对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村民小组户主代表会议对村民小组会议负责,接受村民监督。

第七条

讨论决定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授权的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

定期听取和审议村委会的工作报告,监督村委会执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的决议。接受镇党委的监督和考核。

第九条

听取村委会的工作汇报,提取意见和建议,协助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支两委成员进行民主评议、民主监督。

第十条

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反映村民的意愿和要求。

第十一条

协助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民委员会依法管理村集体所有土地、林地、水利设施和其它公共财产,监督村集体财务的收支使用情况。

第十二条

监督村民委员会维护生产、生活秩序,搞好本村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监督村民委员会调解民事纠纷,协调和解决本村村民之间的利益矛盾和问题,促进村民之间的和睦相处。

第十四条

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喜事新办,夹带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十五条

议事会成员可应邀参加村党支部、村委会召集的有关会议,必须按时参加议事会召开的所有会议。

第四章

规则与程序

第十六条

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地方性政策规定。

第十七条

有利于推进和保证上级任务的完成,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十八条

体现村民自制,符合本村实际和大多数群众的利益。

第十九条

村民议事会成员每年接受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评议。连续两年被评议不称职的,其职务自行终止。

第二十条

本村1/5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1/3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可以提出更换村民议事会成员的要求。村民议事会成员在任职期间发生违法违纪或不履职、乱履职的,村党组织可提议更换。村民议事会成员任期届满前,可补充其缺额,但不能超过规定人数,更换和补充村民议事会参照本章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五章

议事办法

第二十一条

村民议事会会议由议事会主任负责主持召开,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如果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召开,会议议题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成员或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联名提出,由村党组织书记把关。

第二十二条

召开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的议事会员赞成,才能生效。对争议较大的议题。应提交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期间)表决。议事会召集的所有会议允许村民列席旁听,但旁听人没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第二十三条

村民议事会会议由议事会主任主持,主持人宣布会议制度,分配发言,提请表决,维持秩序,执行程序,主持人在主持期间不得发表意见,不得总结议事会成员的发言。

第二十四条

会议讨论内容应当有一个或几个明确的议题,议题必须具体、明确、可操作。

第二十五条

发言人要遵守会场纪律,对会议议题应表明赞成或反对,说明理由,讨论问题不能跑题。

第二十六条

每人每次发言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对同一议题每人发言不超过二次(或自行规定)。

第二十七条

主持人应尽可能让不同意见的发言人轮流发言,以便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八条

主持人提议举手表决时,主持人个人应最后表决。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街道、社区参照本章程开展社区自治工作。第三十条

本章程由村民议事会表决通过才能生效执行。

第三十一条

村民议事会章程 篇2

事实上,为了提高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性,我国一些地区在上世纪90 年代就开始了微观层面的探索创新。如在山东省日照市的涛雒镇,就曾推行“村务大事民主公决制度”,以入户发放征求意见书的形式来替代集中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1]。而在贵州省习水县大坡乡罗家坝村,2005 年村民也自发成立了村民自治理事会来从事村级事务的集体决策[2]。不过,这些探索都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实行,“村务大事民主公决制度”由当地镇政府推动,而“村民理事会制度”仅限于特定村组,且没有建立起相关的配套制度,从而影响了新制度的可持续性。相比之下,村民议事会制度由成都市政府推动,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配套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和分类供给制度)[3],因此在推行力度和制度保障上都有利于该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很多研究认为,村民议事会制度有效的结合了政府和村民在村级事务中的作用,为农民参与和监督村级公共项目提供了制度保障,它在公共服务项目的决策、监督和民主评议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村民自治中有效实现公民参与提供了制度环境[4,5,6]。杨继荣[7]认为,村民议事会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媒介作用,它既是农民利益的代理人,也是村民委员会过渡行政化的矫正者;事实上,国外实践经验也表明,让当地居民提出切实需求并参与民主决策,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8,9]。总之,村民议事会让村民更有效地参与到公共服务的决策之中,能够切实反映村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和偏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突破性。但是,制度实施的效果不仅与制度本身及其他外部力量有关,还受参与者个体特征的影响。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参与态度、意识、技能等方面也较为欠缺,导致村级公共事务参与度总体上相对较低[10,11],从而难以形成自主治理可持续性之基础的参与精神和公共精神[2]。利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的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觉悟等村民个体特征都会对其村级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产生显著影响[12,13,14,15,16]。因此,如果参与者本身受知识文化水平、参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有效参与一个有利于提升民主治理水平的新制度,就会影响其对新制度的满意程度,进而降低制度的实施效果。

目前来看,对成都村民议事会制度的相关研究,或侧重于从理论视角来考察这一新制度对基层治理带来的积极影响,或单一的分析村民对新制度的总体满意度,而少有从村民视角入手,分析村民个体特征对其理解和评价村民议事会制度带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区县农村地区居民对村民议事会制度评价的调查,从村民视角刻画村民议事会制度的实施效果,并利用LOGIT二值响应模型,分析村民个体特征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知晓度的影响,利用对数模型分析村民个体特征对其理解和评价新制度带来的影响,可为进一步完善村民议事会制度和提升其实施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了进一步探讨村民议事会实施区域村民对该制度的评价及影响因素,于2013 年2-4 月选取成都市区县的双流县瓦窑村、温江区笼堰村、龙泉驿区青台山村和成华区红花堰村等四个村作为调查目标区域,通过向当地村民随机发放封闭式调查问卷,就村民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0 份,剔除空白问卷、填写不完整问卷和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933 份。

在问卷设计上,重点关注村民个体特征(如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关注度、获取村内信息的渠道)、村民对议事会的知晓度、村民对村民议事会运行的效果评价等。

1.2 变量选择

因变量包括村民议事会知晓度和村民对村民议事会实施效果的定量评价。村民议事会知晓度为二值变量(知道=1,不知道=0);村民对村民议事会的定量评价为百分制评分,共有472 个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村民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分,平均分为83.33 分,最高分100 分,最低分0 分,标准差为13.5。

自变量包括年龄(age)、文化水平(edu)、政治关注度(pol)。年龄分为六个层次区间,按区间分别赋值1-6,值越大表明年龄越大;文化水平用受教育水平反映,分为四个层次区间,按区间赋值1-4,值越大表明文化水平越高;政治关注度分为四个层次,按观看新闻的频繁程度赋值1-4,值越大表明政治关注度或对村级公共事务关注度越高。

1.3 模型设定

首先,考察村民年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知晓度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由于因变量村民议事会制度知晓度为0-1 二值变量,因而采用LOGIT二值响应模型进行分析,基本形式设定为:

式中:y表示被调研村民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条件概率;age、edu和pol分别表示被调研村民的年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

其次,考察年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对村民定量评价村民议事会制度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因变量为村民对村民议事会制度实施的评分,考虑到异方差问题,采用对数模型进行估计,模型设定为:

式中:score为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村民对该制度实施效果的评分。

本文主要使用STATA11.0 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村民个体特征分析

97% 以上的被调查村民年龄在20 岁以上,这表明随机样本主要来自于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成年人;被调查村民中,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村民占比超过86%,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不足14% ;大多数村民都较为关心政事,约67% 的村民经常观看新闻,21.44% 的村民“偶尔看新闻”,只有11.58% 的村民“几乎不看新闻”;而在村务信息获取方面,则主要通过村民之间的日常交流、村干部上门或电话通知和村公告栏三种渠道(表1)。

2.2 村民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总体评价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村民议事会制度得以有效落实,村民对新制度的实施也给予了较高评价。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知晓率约为77%,但仍有23%左右的村民不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表2),这说明在制度宣传和推广上有待进一步加强;约有76% 的村民认为议事会成员的选择过程“很公平”和“比较公平”;在对村民议事会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价方面,75.7% 的村民认为效果较好,通过这个制度解决了一些以前不能妥善解决的实际问题,但仍有1/4 的村民认为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定量评价上,平均评分也达到了83.3 分。

类似调查分析也表明,村民议事会作为村级公共事务民主决策的组织机构,在实施后得到了村民较广泛的认可。2009 年村民对自治制度建设的满意度达到85.7%,对村两委、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的满意度达到了85%[12]。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针对20 个区县6 001 户家庭的调查发布的《2010 年成都市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建设情况第三方调查报告》表明,受访群众对村民议事会组建、选举和运行的总体知晓率高达95.98%,对议事会决定的公正性及议事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5.06%[17];另据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跟踪调查,村民认为议事会对村民意见具有代表性、认为议事会真正决定了村级公共事务的比例和对已经实施的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分别由2010 年的76.2%、50.4% 和61.2% 上升到2011年的84.1%、57.6% 和66.2%[18,19];罗中枢[20]调查结果也表明,村民对议事会的满意度达到88.9%,且有62% 的人认为村级公用事务应该由村民议事会决定。

注:公平性评价、效果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三个问题只要求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村民回答。

综上所述,其他调查与本次调查结果都表明,村民对村民议事会的实施总体上较为满意,大多数村民认为该制度的实施在解决村级公共事务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议事会成员的选择过程中也体现出较好的公平性,但仍有较大比例的村民认为该制度的总体效果较差。

2.3 村民个体特征对村民评价议事会制度的影响

由于模型(1)估计结果没有直接给出模型中的参数φ,因而估计得到的系数只能判断变量的影响方向,不能比较变量影响的程度,也不能分析自变量引起的边际效应。为了比较年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对村民选择概率带来的边际影响,需要进一步计算边际效应。模型估计采用了LOGIT、LOGISTIC两种具体模型表达形式并计算了边际效应(表3)。其中,LOGIT报告系数,通过正负号可以判断影响方向,系数大小没有实际意义;LOGISTIC报告比值比(Odds Ratio,即OR值),如果OR值大于1,表示该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正向影响,OR值小于1 则表示有负向影响[21];边际效应则可以看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注:四次迭代后收敛;Pseudo R2=0.15,LR=152.01 ;***、** 分别表示在1% 和5% 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被调研村民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对其是否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有显著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文化程度越高,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概率越大,且文化程度每提高一个层次,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概率会提高5.3% ;政治关注度越高,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概率也越大,且政治关注度每提高一个水平,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概率提高13.3% ;此外,估计结果表明村民年龄结构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知晓率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村民议事会知晓率的高低与村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是否关心政事有关,文化水平和政治兴趣较高的村民,通常也对村级公共事务管理越关心。因此,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相对较低,是导致村民议事会知晓率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村民对新制度的知晓率,可能还与信息的有效传播有关。调查结果已表明,大多数村民获取本村事务信息的渠道是通过村民之间的交流和村干部主动通知,因而在对新制度的宣传和推广上,需要强化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以让村民更快更有效的掌握本村民主制度建设和村级公共事务的相关信息。

对模型(2)进行OLS稳健回归分析表明,被调研村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对其评价议事会制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年龄越大,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价越高,且年龄层次每提高1%,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分将提高8.4%(表4);文化程度越高,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价越高,且文化层次每提高1%,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分会提高5.1% ;政治关注度越高,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价也越高,政治关注度每提高1%,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分会提高8.3%。

注:R2=0.058 ;F统计量=10.84 ;***、** 分别表示在1% 和5% 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同时可以发现,村民年龄、政治关注度和文化水平对其评价议事会制度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这充分表明,影响村民对村民议事会满意度的因素除了制度本身科学性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外,还与本地村民的个人特征显著相关。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较高的人群,往往能够更理性的判断制度改进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愿意对新制度给予更高的赞许;而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较低的人不能很好地理解新制度并对其缺乏信任感,导致满意度较低;年龄较大的村民或因感受到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下的生活环境,更多的倾向于从历史角度进行比较,他们对这种过去没有的制度改进也愿意给予更高的评价。而较年轻的人群,更喜欢进行农村与城市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他们对这一制度改进的评价显得较为谨慎。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研究表明,超过3/4 的村民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且对村民议事会的实施效果较为满意,绝大多数村民认为该制度的实施在解决村级公共事务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议事会成员的选择过程中也体现出较好的公平性,但仍有较大比例的村民认为该制度的总体效果较差。村民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村民是否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有显著影响,文化水平较高、越关心政事的村民更了解新制度,表明村民也更加关心本村公共事务。村民年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其评价新制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较高的人群,往往能更理性的判断制度改进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愿意对新制度给予更高的评价。

3.2 建议

1)进一步加强村民议事会制度的宣传工作,让村民充分了解该制度的特征和运行方式。由于村民议事会制度的知晓率并不高,仍有约1/4 的村民不知道该制度,同时,村民文化水平、政治关注度也是影响知晓率的重要原因,受自身因素的影响,一些村民还无法深入了解议事会制度的特征和运行方式。因此,有必要针对村民进行更有效的宣传,让村民充分了解该制度的特征和运行方式,让村民更有效的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之中。

2)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村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制度知晓率及其满意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农村地区,当地居民文化素质不高和不关心政事仍是普遍现象。因此,要进一步通过提升教育水平和加强基层民主治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激发其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3)优化信息渠道,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村民之间的日常交流和村干部上门或电话通知是村民获知本村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日常交流的方式,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数量和质量的损失,而村干部上门或电话通知又增加了沟通成本,从而造成村民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村信息。因此,应加强利用手机短信、广播、公告栏等直接传递方式,构建多元化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村民议事会章程 篇3

一、村民理事会是新的农村组织

尽管在江西、湖北、山东等省份的农村已经实施了村民自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公益事业、环境卫生、邻里纠纷无人管理,基层组织的功能退化和弱化,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投入不足、管理效能低。针对这种现状,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在农村搭建“一级政府、两级管理、三个层次”的社会管理体制。自2006年以来,山东、安徽、江西、湖北等省份发动群众,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相继进行了村民理事会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在各示范村建立了村民理事会,实行了“自己事情自己管、自己办”的群众自愿、自治的民主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村民理事会的产生要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从农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妇女骨干、农村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党员、老复退军人)中推选候选人,采取差额选举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坚持“群众推举、政府认可、规范运作、无私无欲”的原则,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和村委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主持召开本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管理本组公共事务;制定村规民约;维护本村治安秩序,调解邻里纠纷;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指导本村民俗事务的操办,树立文明新风尚;组织本村公益事业建设,审批公益事业项目,筹集公益事业资金,组织村民参加公益劳动和活动等。

二、在建设村民理事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村民理事会身份模糊,诉讼主体资格界限不清

首先,虽然村民理事会由村民选举产生,但村民理事会组织较为松散,有的理事会在事情办完后,基本就已经解散,连办公地点都没有;其次,理事会的经费除集体拨款外,还有当地村民集资捐赠等其他来源,但理事会没有独立的经费,不能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再次,虽然村民理事会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一些法律行为,但它并不具备独立的诉讼资格。

2.对村民理事会缺乏制约机制

村民理事会章程规定理事会要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村两委会负责。理事会也具有主持召开本村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管理本村公共事务,制定村规民约,维护本村治安秩序,调解邻里纠纷,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组织本村公益事业建设,审批公益事业项目,筹集公益事业资金,组织村民参加公益劳动和活动等重要的职能,其所承担的职责与村两委会基本相当。但只依靠理事会的章程来约束村民理事会的行为,没有采取强制的措施来指导村民理事会的正确方向,万一村民理事会偏离了发展的方向,很容易在农村形成一股可以与村两委会分庭抗礼的势力。

3.村民理事会自身的运行缺少相关制度配套

尽管村民理事会的运作有章程作为依据,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基本运行经费的筹集等。此外,村民理事会还需要政府设计一整套的工作职责、运作程序、保障制度以及相关的指导意见,明确村民理事会的权限、理事会与村委会的关系、理事会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等相关问题,防范村民理事会流于形式或失控,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对策

1.发挥村民理事会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就需要有来自群众、代表群众意愿的组织,村民理事会就是发挥农民主体力量的有效载体。它们充分发挥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团结群众的自身优势,引导群众主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投入主体和管理主体。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把群众看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做到群众意愿群众定、群众工作群众做、群众事情群众干,就能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就能充分调动农民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

2.切实加强领导,规范运作

村民理事会作为新兴的群众自治组织,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二是界定理事会的工作职责;三是加强“两委”对村民理事会的渗透力。同时,还要注意在村民理事会中培养新党员,把那些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有知识、年轻可靠的优秀理事发展成党员,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3.健全党的基层组织

(1)提高理事会成员的素质

采取开设培训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对村民理事会成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培训,提高村民理事会成员的工作能力。

(2)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为了使理事会组织能长期发挥作用,必须建立一套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激励机制,把理事会工作纳入整个新农村建设考核评比体系中,让村民与理事会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展开评比竞赛,激发理事会会员的内在动力,评选出优秀理事会及其成员,奖励先进。

参考文献:

[1]邓蓉.新农村建设问题观点综述[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S1).

推进村民议事会工作简报 篇4

3月20日上午,黎延坤副区长,区委区府办徐昕副主任,区民政局李健峰局长、禤显球副局长,区社工委霍国聪专职副主任,区农林渔业局何永坤副局长及区民政局基层政权科相关人员到西南街道南岸村委会开展推进村民议事会工作情况调研。西南街道党工委卢钊华副书记,欧万昌、何国永党委委员,以及社工局、农林渔业局的常务副局长和8个村委会书记(主任)等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李健峰局长主持。卢钊华副书记,欧万昌党委委员和8名村委会书记分别介绍推进村组两级村民议事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工作设想。一、基本情况。西南街道7个村委会和150个村民小组建立了村民议事会,大部分村组议事会有运作,但没有严格按照区、街道文件要求规范运作,没有做好完善会议记录等。此外目前还有董营村委会及其西吴村民小组未建立起村民议事会。二、存在问题主要有五方面:一是村干部对村民议事会有关文件解读和认识仍然不够透切,致使对议事会职能及议事范围上把握不准;二是村委会一级没有很好地执行议事规则和程序,致使议事会在议事决策过程中难于顺利进行民主议事决策,村民小组一级个别村民小组长对村小组党支部参与议事会有抵触情绪;三是执行决策和监督管理上力度不足;四是议事会成员参政议政愿望不强,成员不积极参加会议;五是村民议事会运作欠缺办公经费和成员补贴。三、工作设想。西南计划在7月1日前完成五顶岗村委会“五平方空间”议事厅、洲边村委会乡贤会和慈善会建设、文峰西七彩虹驿站升级,并建立健全村组两级议事会规范稳定的长效机制。

霍国聪副主任强调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始终要坚持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并向村委会书记(主任)解释了议事会的议事决策范围和人员构成。禤显球副局长则强调街道要在3月底前完成推进村组两级议事会的工作方案,并加强对两级议事会成员的宣传培训工作。李健峰局长提了两点看法:一是要认识到位,做到“四个有”(有方案、有措施、有办法、有行动)去推进议事会运作。二是西南各村委会、村民小组均搭建了架构,有信心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去提升,去规范,上半年要全面推进村民议事会规范运作并打造示范点。

村民议事会章程 篇5

为了进一步强化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村党支部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发挥村民代表议事会作用,促进村两委会班子团结,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结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村民代表议事会实行主席制度,由村党支部书记任村民代表

议事会主席。

二、由村委会负责召集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确需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时可随时召开。

三、村民代表议事会参加人员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街道分管领导、包村科室和驻村指导员。列席人员有村党支部委员、村组其它组织成员、街道党校学员。

四、村民代表议事会主席工作职责:

1、主持村民代表议事会。

2、负责联系村委会确定村民代表议事会召开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列席人员、议事内容等会前各项准备工作。

3、负责组织村民代表学习涉及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传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工作精神和要求;组织村民代表讨论表决涉及本村重大工作和村务公开、宅基地划拨、财物分配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4、负责组织村民代表听取村委会工作汇报,监督和了解村委会对村民代表议事会决议执行情况,及时向村两委会反映村民代表和群众对村组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本制度从发文之日起施行。

村民自治章程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全村逐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理、管理民主。根据《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在村总支委员会的领导及上级组织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第三条:本章程适用于本村全体村民。凡居住在辖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流入人口都应遵守本章程。

第二章 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会议 第四条:村民会议:凡属本村户籍18周岁以上的村民或每户选一名代表参加,必要时可以邀请驻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群众组织派代表列席会议。

第五条:村民参加村民委员会重大事务决策会议。村民代表由每15户选举一名。村民代表应做到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率先垂范、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任期和村民委员会一致。

第六条: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在本村、组需要解决的事务可随时召开,实行一事一议;村民代表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由村委会主任向大会报告本村的政务、村务和经济发展工作情况。

第七条:村民委员会会议一月召开一次,总结前期工作,研究安排下步工作。

第三章 村民组织

第八条:本村设村民小组、监督领导小组、理财小计划生育协会、民兵、妇联、共青团、调解等有利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群众性组织。

各组织应接受村总支委员会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协助村两委完成各项任务,反映群众诉求,提出工作建议和要求。

第四章 村民委员会的职责及村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村民委员会应广泛向村民宣传法律和法规,维护社会稳定,帮助村民发展生产,向上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反映村民意见和建议。办理本村的公益事务和公益事业。

第十条:村民享有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利,有参与讨论村务,反映诉求,提出建议,向上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反映问题的权利。

第十一条:村民应遵守法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由协助村民委员会完成各项工作的义务。

第五章 村级事务 第十二条:凡户籍在本村,年满18周岁以上至60周岁的每一位村民(除在校学生、军人、服刑人员外),经过一事一议的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平等投工投劳、集资的义务。

第十三条:本村的一切土地(除国有土地外)属村民委员会所有,未经村委会批准,任何人不得将承包土地随便转变用途或转让,公益事业、村民宅基等用地,都应接受审批程序审批后方能使用。

第十四条: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按照先保证人畜饮水,其次灌溉用水,再次工业用水的顺序,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第十五条:村民委员会应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对群众提供科技信息等培训方面服务,推广实用技术,办好试点,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第十六条:以分类指导、分期推进、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评比表彰、务求实效的原则,对村民进行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婚育新风教育。

第十七条:提倡移风易俗,推行喜事喜办、丧事从简,厉行节约,不滥办酒席和违规吃酒。

第十八条: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搞好家庭环境和公共卫生,不乱倒垃圾,协助村民委员会做好本村的整脏治乱,改变村容村貌。第十九条:加强安全防范,注意防火、防盗,严禁野外用火,房前屋后不准乱堆杂物。

第二十条: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违法生育,实施“三大工程”(避孕节育、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开展“关爱女孩、关注母亲”活动,严禁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实行村民自治,村组干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不得违背工作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的原则,建立团结和睦的新家庭。

第二十二条: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阶段,做好小事不出村,禁止违法集体上访。

第二十三条:本村事务、财务实行每季度公开制度,由监督小组负责检查监督。

第二十四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村级财源建设,逐步壮大村级积累,村级账目应接受监督小组的检查监督。

上一篇:中国工艺美术品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动画专业课程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