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中心(精选10篇)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累计第1课时
课课题题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TcP/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I、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里,时刻需要获取和交换信息。例如,各商业银行的总行要收集各业务点每天的资金情况,铁道部门要及时了解每一辆火车的运行状况等,这些数量极为庞大的信息怎样才能方便、快捷地传输呢?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又有什么用呢?
II、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网络及其分类
1、计算机网络基础?1)概念:凡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作用:①资源共享②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③远程通信
2、计算机网络分类(按通信距离分):①局域网②城域网③广域网④互联网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1、硬件系统:①服务器②工作站③网卡④调制解调器(卡④)⑤集线器⑥交换机⑦传输介质e2、软件系统?1)网络系统软件:windowsXX
indowsN、、Uni网络应用软件:电子邮件软件、浏览器软件、网络教学软件
3、网络信息: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的信息称为网络信息,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资源。
III、练习、作业、预习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主要分为哪几类?②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包括哪些?③预习:Internet网络基础。
IV、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构件和其他的一些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后记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总累计第2课时
课课题题
第2节
Internet网络基础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TcP/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I、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应该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可算是Internet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Internet的知识,看看Internet的作用和使用。Internet起源于1969年的一个广域网计划,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发起组建的一个异地计算机网络系统,它是Internet的前身---ARPAnet。
II、讲授新课
三、Internet(因特网)基础
1、连接到接到Inte
mo)③宽带(②一)④其他上网方式D2、网络协议:①TcP/IP协议②其他协议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产业化,信息经济
1 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是指近现代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结合而成的手段, 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采集、传递、存储及处理的技术。20世纪中叶以前, 信息技术由于生产力的局限性一直没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二战后, 以计算机技术为首的信息技术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国家迅速发展起来, 并在这场划时代的“信息革命”中孕育并孵化了一个全新的产业———信息技术产业。
2 信息技术产业化动因分析
产业指的是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 在现代产业经济学中, 它是一个“集合概念”:即既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企业的集合, 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依据美国信息产业协会 ( AIIA) 的定义, 信息产业是指依靠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创新手段, 制造和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生产活动组合。按其结构可以划分为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 而信息技术产业则是信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即开发、制造并出售信息机器和软件, 提供信息媒介的产业, 核心技术包括:计算机、通信、微电子、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等技术。
第一, 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而言, 是科学技术及相关技术产业的推动, 在各项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同时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信息增长积累, 信息技术的扩大必然会对经济建设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进而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将对传统经济产业规模带来巨大的影响并转化为生产力。
第二, 产业机构的不断调整变化, 对各国经济创新资产重组提供了有利地发展环境, 并以高效率的发展模式占据着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新兴产业的出现不仅仅可以改变以往传统行业发展的弊端, 更加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 创造更大的利润价值。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各国都纷纷进行了产业战略调整, 加大了信息技术产业及其产业化结构的发展。
第三, 信息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及社会劳动力比重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而言, 信息产业结构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但是却增加了社会剩余劳动力的比值, 这就意味着我国必须改变原有的发展战略, 以经济发展而目标, 共同推动“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工业经济发展正式向信息时代与经济结合方向发展。
3 信息技术产业化进程和美国信息化实证分析
50年代在电子计算机、微波通信、数字通信等方面的创新 , 使半导体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60年代在集成电路、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方面的创新, 使新诞生的微电子产业迅速扩大。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高度渗透性、创新性和增值性等特点, 迅速成倍的提高劳动生产率。20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深入, 信息产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 到1972年其产值占GNP比重已经达到了50%。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后 , 美国政府首先加大了研究与开发 ( R&D) 的投入, 并增加了在信息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投资, 通过明确的产业政策来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 创造法律保障和基础设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 美国的产业政策导向作用更加明显, 在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一个新的有力的增长期”, “重显昔日辉煌”, 不能不归功于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先于西方其他国家, 并在科技领域继续领先世界。
4 信息技术产业化趋势
4.1 信息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更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不仅仅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建设发展, 更加增强了彼此间的产业竞争能力, 对传统产业而言更是一种机遇与挑战。以信息制造业为例, 传统的制造业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对其进行产业机构调整以及高效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 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更能有效的提升其竞争力。
4.2 各国政府继续调整产业政策扶持信息技术产业化
我国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同时, 不断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基础知识, 并结合我国特定的发展国情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 进一步为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发展环境。此外, 对于信息技术而言, 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水平的重要依据。
4.3 信息技术产业逐步成为主导地位的产业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创新, 渐渐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发展领域之中, 并逐渐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技术核心力量推动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就我国目前而言, 信息技术产业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25%左右, 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其成为成为主导产业。
5 信息技术产业化对经济的影响
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产业化将结构不断调整来促进经济增长。在二战后, 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三次大的调整与组合, 其主要特点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新目标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从发达国家来看, 60%-80%的劳动生产效率都来源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二是信息技术产业化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等融合在一起, 以高效、迅速的通信手段为其经济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三是信息技术产业化为信息经济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以“新经济”形式的出现来更好地表明其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资源配置, 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 从而有效的加强其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6 结束语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 各国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就目前信息技术发展来说, 其极强的渗透性以及快速增长的倍增性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极强的现代生产力特征, 并开始逐渐成为高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随着科学技术及信息产业的不断调整与升级, 从而促使了各产业不断向市场化以及产业化方向发展创新, 更加对全社会的产业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借助于信息技术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而是利用信息产业的崛起来更好的推动社会产业结构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例如, 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在进行经济创新改革的同时, 都将目标渐渐转向以信息产业为基础, 来带动其国民经济建设整体布局及社会产业结构的长久发展, 并不是将信息产业代替经济转型。在这样的大背景环境下,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产业技术和传统产业都将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但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这种信息时代的来临将对整个世界产生极其有利的影响, 并推动着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洪.信息化与经济发展[M].中国发展出版社.
[2]张燕飞, 严红.信息产业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应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实践证明,学生从信息技术中习得的知识及课堂教学效果与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和课堂教学效果相比,并没有显著优势。值得探讨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当前学习的价值在哪里?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随着教学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学目标和方向。课堂是学生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造,有效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完成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迁移,培养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法变革,为学生思维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1.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
1.1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
创新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问题的解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土壤。学生只有独自面对问题,并且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问题时,才能最有效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设计各种探究性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问题。
1.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交流和互动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相互间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要求学校注重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包含课堂上的互动,而且包含课后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课本的互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互动、与网络学习资源的互动等。甚至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不同文化、地域、知识背景等之间的互动,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1.3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学习任务和活动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引导学生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弥补知识的不足,并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2.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2.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极具吸引及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①问题梗概,主要包含产生问题的背景、人物、事件等。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或利用信息,为学生实践和获取知识信息提供支持。
②问题。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将课堂知识隐含于问题之中,吸引学生探究和解决。
③问题可操控空间,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问题的可操控空间,使学生自由操控问题因素之间的变量及问题元素之间的关系,想象其结果及结论。
2.2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学生思维的悬梯
①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心智。学生在问题环境中可以将一些认知工作转移给计算机,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为学生进行更加先进的信息处理提供机会。例如:日常学习中,学生遇到复杂数学运算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不仅可以确保运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②应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随着科学知识发展,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有限生命里将所有知识都掌握。网络可以作为学生庞大的知识库,充当学生的记忆系统,当学生需要某种或某类信息时,只需输入关键字就可查询到相关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③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不同,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呈现多样化,不同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假设和推断;如果他们能应用信息技术互相交流、沟通、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每个人的认知空间就会在无形之中扩大,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超级大脑”。
3.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
可以认为信息技术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专业课”,对学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工作有着深远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开放性,可以采用分组探究实践的教学方式,有意识设置不同学习层次,其中既包含广大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又包含对信息技术有兴趣、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己探究的内容。这样设计可以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后可以做其他学生的小老师,相辅相成。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求,又可以不断提高水平高的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
综合上述,信息技术教育价值不仅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深远的在于提供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课内外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还对个人能力的无限扩展提供了有效方法,应用海量信息技术资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已成为每个人探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可行方法。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然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建立在对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之上,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为问题解决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探究及对知识的反馈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咏.中学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2]史晓俊.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新课程,2012(3).
一、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
二、信息技术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
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是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软件教学,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
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信息技术教学要采用多元化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学生分等或分类。而是用来改进教与学。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事实证明,信息技术教学采用多元化评价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
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六、信息技术教学课采用学生辅导学生,减轻教师辅导压力
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时间是在机房上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减轻了教师的辅导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问的友谊,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
总之,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这是我国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信息技术课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时兆慧.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浅谈》.十堰市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郑兴安.
[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温州四中,胡宏算. [4]《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顾琴芳.
信
息
技
术
(2019 —
0 2020 学年度 信息的魅力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由其是中小学生,要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了解最新的动态,信息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传递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是一名小学计算机教师,在我所从事的工作中,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使他们掌握最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并能通过计算机来获取需要的信息。下面就来谈谈在我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中,信息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是教师和学生间沟通的重要方式。
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就像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不管对错,都不能有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各行各业都需要用信息来传递知识,我们的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在计算机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师生当面对话时学生的恐惧,使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促进学生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我每次上信息课时都能收到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但无论对错,我都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对于正确的我会虚心接受,并对提供信息的学生表示感谢;对于错误的则向学生说明原因、讲清道理,尽量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通过这无声的信息交流,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也沟通了我和学生的心灵。
二、信息也是学生间相互交往的重要方式。
信息不但可以沟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往。
曾经在上课的时候发现两个很要好的学生已经好几天没有说话了。听别的学生说,原来他们两个因一点小事情闹矛盾,谁不愿意因开口向对对方道歉。两人同一个班,又住得很近,却不说话多别扭呀!有一天,他俩中的一位由于生病没能来上课,于是我在信息课时发了一条信息给另外一位学生:“请你今天放学后到××同学家,告诉他我们下节课要进行检测,并把今天课上的内容给他讲一讲,让他安心在家养病,你会每天去看他。”过了几天,生病的学生来上课了,在那次信息能力检测结束后,他也在信息课上给另外那个学生发了一条信息:“谢谢你的帮助,我考的很好,我们和好吧!”看着他们两个人又手拉手的一起走出计算机房,我高兴的笑了。短短的一条信息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我真是没有想到,看来信息魅力真是无穷无尽的!
三、信息还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手段。
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1、信息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现今的教育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了。信息也以它高效、迅速、快捷的方式,传递着新的知识,所以它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于2002 年引进了计算机设备,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并建立了学校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信息在网络上传递,使学生在 2、通过网络信息获取新的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信息高速公路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影响无外不在。连小孩子也知道微软、internet„„利用网络,信息可以高速传递,其利用价值是无法估量的。那么在计算机课上,我们教师就应当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使学生大概知道什么是网络,信息在网络上是如何传递的,如何在网上阅读、交谈„„使学生了解在现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怎样利用网络信息获得最新的知识,掌握最新的动态。
四、我们要大力发展信息教育。
信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它的魅力是不可预知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去研究,不断去开发。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信息教师们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大力发展信息教育。
最后,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把信息教育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教学中去,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具有现代化意识和多种才能的人才。
第一章 信息技术入门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年级:七年级
周次:第1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了解信息的作用及其特点
3、培养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分类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信息的 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又是什么呢?课本的第一章就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活动。
学生:进行活动1.1 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讨论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2、信息的表现方式是唯一的吗?信息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
3、尝试归纳信息的概念 教师:归纳信息的概念:
信息:用语言、文字、符号、场景、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的新闻、消息、情报和数据统称为信息。
例如:记录考试成绩的纸张、教师讲课发出的声波、雷电闪过的光波以及转播奥运会实况的电磁波等,其本身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才是信息。
信息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传播、加工和利用信息,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时时处处都需要信息。
2、讨论:把学生分为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范围。
学生:进行活动1.2美国农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讨论并回答问题:
1、格林采用了什么信息技术?
2、列举几种信息处理技术的例子。教师:归纳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molony),就是利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及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
它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大众传媒技 术和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采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数据可以是文字、声音或图像,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生先自己读课本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谁能叙述一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学生先自己讨论,再找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小结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的概念,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习题:
1、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有关信息的例子。
一、备自我、备教材、备学生是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好课, 就能争取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权。准备愈充分, 主动性就愈大, 教学效果就愈显著。所以,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课前准备。
11.备备自自我我, 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拓展教学视野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始终站在信息时代的最前沿, 利用自身知识储备并结合所教学内容, 转化成课堂上的新课题、新方法、新知识, 带领学生跳出课本的束缚、拓展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结合课本探讨实际生活中的新发现、新思路、新创作, 彻底改变学生只读书、读死书的现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对教师丰富知识产生崇敬心理,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变成一种期待和惊喜的学习过程。
22.备备教教材材, 深入研究新教材, 落实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领域的基本规则与教学行为依据, 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基础。所以, 在授课前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 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从不同角度准确分析课程标准和解读教材, 以便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用。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 才能将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化、结构化, 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案和计划, 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理论基础。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因此, 钻研新教材是落实新课程标准、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前提。
33.备备学学生生,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除了要研究教材、落实课程标准外, 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群体的了解。要对所教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对所教学生的特点加以细化, 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所选择的教法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只有充分了解学生, 才能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才能因材施教;才能预设并解决在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了好的素材、知识储备, 如何将其运用到课堂上, 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 一直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11.精精心心设设计计教教学学环环节节, 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 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明确教学目标, 就解决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明确教学过程, 就解决了教得怎样、学得怎样的问题。在教学中要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 从上课开始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认识课堂活动, 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22.激激发发学学生生学学习习兴兴趣趣, 享受快乐学习
“我要学与要我学”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较难解决的一个矛盾, 究其根源, 是学生的主动性不够, 还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毫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 人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所以,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例如: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 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将枯燥的理论讲解得生动、通俗等。这样,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让学生觉得上信息技术课是一种享受。
三、以主题任务探究, 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是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保障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课堂任务探究中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11.以主题任务为主线贯穿课堂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主题任务, 引导学生围绕该主题开展一系列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 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提升信息素养。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重在策划、组织与调控, 放手给学生表现。让学生在任务探究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思考的兴趣, 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以触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态。
22.实实现现角角色色转转换换, 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长期以来, 存在着一种“独白式”教学, 一节课40分钟, 教师会从头讲到尾, 毫无顾及学生的情感、态度、智力。这其实是一种“专制性”教学, 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及其发展的关怀。而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的角色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也不再只是教书匠, 而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 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 而是与学生平等地对话;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且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
四、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进行有效评价, 是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点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有效而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 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 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启发学生研究新知识, 发现新知识, 把知识运用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利用新思路、新手段来解决超越自身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通过对教学效果和任务作品的自评、互评, 点评、答疑, 进一步触发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力。
11.对学生实践和创新力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要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 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性, 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 联想、创造, 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 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所以, 提出的任务必须有吸引力, 让学生感兴趣;要有创新性, 在设计任务时还要考虑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 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而不仅仅在教学活动之后。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往往起到及时反馈和激励的作用。它可以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 通过评价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我的不足, 学习他人的长处, 拓展自己的思路, 取长补短, 在较短的时间内进一步提高自我。
五、注重反思教学, 是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生长点
要使信息技术课堂更高效, 必须树立良好的自我反思意识, 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 才能弥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使教学更有效。因此, 要做好每节课后的教学小结, 总结经验, 寻找不足;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 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不定期进行教学调整, 并及时统计分析。教师应对课堂教学加以回顾、梳理, 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并从中找到教学的突破方法, 使之成为以后再教学的经验教训, 引以为戒。注重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是教师对教学进行有意识的积累总结, 能较快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综上所述,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完善自我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水平, 创设高效课堂, 已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学研究的重点。当然, 高效课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只要教学在、学生在, 它永远是我们探究的主题。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结合新教材, 针对现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状, 从教学设计、创新实践能力、小组合作、主题任务探究及评价等方面作了阐述。对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注重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思想和方法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和智慧。首先,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操作过程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要解决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比如:计算机中树形目录的认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学习,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其抽象思维必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次,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上机要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使大脑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功能、分析操作方式,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同时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和程序化,因此在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疏漏便会出错或死机,因此,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谨性,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优化。再次,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处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具有联系性的教学内容
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内容设计,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性,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系统性。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巧妙應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针对Excel相关内容实施教学工作时,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制表、字体、边框、底纹等相关内容,而且要让他们掌握插行、删行插入、批注、分页线等操作方法。此外,促进Excel及Word相关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老师可以对Excel中的表格以“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象”的形式进行复制,然后将其粘贴到Word文档上,也可以引导学生将Word文档中的文本制作成为Excel表格。
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的Word、Excel及PowerPoint内容之后,对信息技术相关基础知识有一定掌握之后,老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宏学习,将新宏的录制方法教给学生,或者将不同快捷键的设置技巧教授给他们,有效满足他们的学习、工作需要,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推动其操作技能及知识应用技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此外,老师可以对上述几个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通过邮件将整理好的内容发送到群邮箱,方便学生自主查阅和学习,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信息技术相关作品,并针对学生作品开展评价,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建议,督促学生改进和完善,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赞赏,以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形成自我发展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探究与发现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其次,要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优势,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物理教学中,在机械波介绍横波的形成时,教材上画出波源每完成振动的四分之一周期所形成的波形图,并且特别强调在波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的只是振动形式,而介质中的每个质点都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总有一些学生认为波是介质中各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移动产生的。如果用Flash制作波动模型的动画课件进行展示,通过视觉的动态刺激,直观的感受,学生就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其他内容如电场线、磁感应线、电磁振荡、a粒子散射等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变成直观情境,顺利地实现了由抽象到形象的转变,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在教学过程中引进竞争机制
为了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信息技术教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设计具备竞争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制造良性竞争,推动学生成长和进步。信息技术任教老师应该积极在教学工作中引入竞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活动,并在竞争中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针对Word文档相关内容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首先展示十个不一样的文档,引导学生对其中几个文档进行复制,将其粘贴到其他文件夹中,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键盘的具体作用,按住Ctrl键实现对多个不连续文件的有效选择。另外,针对键盘键的快捷方式教学,可安排抢答环节,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增加其德育分,鼓励学生通过抢答方式展开竞争,在竞争氛围中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例如Ctrl+Shift能够切换输入法,Ctrl+X表示剪切,Ctrl+C表示复制,Ctrl+V表示粘贴,Ctrl+Z表示撤销。针对以上知识点设计抢答环节,让学生明白键盘的快捷键使用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打好基础。
五、重视团队合作,提倡团队学习
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背后通常都会有各种信息技术团队,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团队,这说明,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团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只有从中学阶段开展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帮助他人,学会合作及共享,建设出真正的信息技术学习、工作、研发团队。同时,团队合作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碰到学习难题时,大家一起针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头脑风暴法等集中多方智慧,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为了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统一管理,建议老师合理设立小组组长,组长对自己小组的学习和工作进行负责,发挥协调作用,有效实施分工合作,监督各个成员有效开展学习。老师应坚持平等、公平的原则,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担任小组组长,轮流负责,有效加深学生对该职位工作内容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使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到团队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2]。
参考文献:
[1]王成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及课程评价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14(01):87-88
1、学会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
2、学会添加幻灯片背景
教学重点:
学会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多种方法添加幻灯片背景
教学难点:
多种方法添加幻灯片背景
教学准备:
打开学生机房,准备课件(录制本节课完整操作过程),学件(每台学生机发送一份),组织学生进机房。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美化自己的幻灯片。
一、学生观看教师完整操作录像后尝试自己制作。
1、播放本节课完整制作录像。(5分钟)边播放边解释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
2、请同学们尝试完成老师刚才制作的三张幻灯片(12分钟)教师查看指导
二、分步教学(15分钟)
由前面完成的较好的同学当组长,帮助本组同学,及汇报本组完成情况。
1、教师演示制作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学生完成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
2、教师演示制作添加幻灯片背景(其他颜色)。学生完成添加幻灯片背景(其他颜色)。
3、教师演示制作添加幻灯片背景(填充效果)。学生完成添加幻灯片背景(填充效果)。
三、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让自己的幻灯片变漂亮了,我们使用了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还通过设置背景颜色,让背景变得更美了。其实,PowerPoint设置背景还有其他方法和效果,剩下的时间,就请同学们自己探索或互相交流经验,设计出更漂亮的背景吧。老师还有一个提议,设计一张贺卡发送给亲朋好友。
摘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主体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合其它学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兴趣;主体环境;整合学科
自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我认为首先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而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主要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只是对计算机作为娱乐工具的兴趣,他们热衷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传授的教材上的知识却不太感兴趣。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计算机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心情变得愉快,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为了激发这种兴趣,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录入、编辑文章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操作,我便针对现代中学生的追星现象,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篇题目为“我的偶像”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各自编写。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出现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
再比如,指法练习在学生看来是最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不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这一特点,选取金山打字通软件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一步先让学生用其中的“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达到一定目标后,再让学生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入,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警察抓小偷”竞赛。结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优化教学,学生们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并熟悉了键盘指法。
2、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记忆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繁杂为简洁,化沉闷为轻松,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如我在讲解软盘的使用时,常用的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而学生则易将保护与未保护两种状态混淆。讲到这一点时,我拿出了一张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两个孔对准两只眼睛的位置,告诉学生,软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两只“眼睛”都瞪着时,则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是不可侵犯的,即为 1
“写保护”。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状态,即为“不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们笑声一片,连连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情境中得以突破。
二、创设主体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要让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习者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思想,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光要备教法,更多的是要备学法,必须“教案”与“学案”融为一体,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同时立体教案还必须突出素质教育的宗旨,目标设计要突出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主体,而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体。因此,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定教学内容或选择教学材料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②要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
③要照顾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
④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
2、时间安排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失落。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我们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此法进行教学,保证每节课学生练习的时间都不少于30分钟。事实证明,采用此法进行教学,收效教好,学生学习热情高且知识吸收快。
3、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要改革这种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例如,在一节公开课中,我就采取了多种组织形式:任务驱动形式、自主探索形式、小组讨论形式、小组竞赛形式及自我评议等形式。所有这些形式都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所进行的。并且,这些组织形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及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因此这节课也得以成功。事实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投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整合其它学科,提高主体综合素质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好基本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应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让学生自觉做到“学以致用”。
1、与德育的整合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由此,我们可借用互联网和校园网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我们可以及时报道校园新闻,点评学生行为规范等。学生虽然每天在校园里,却未必对学校里发生的事都清楚,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获得信息,再让学生进行点评,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平日里,我会注意搜集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站点,从中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网站或论坛推荐给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不敢面对,有心事不敢向身边的老师、家长和同学诉说,对学校或老师师有看法又不敢说出来,但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就会尽情倾诉。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网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因势利导,让他在现实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2、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与各类学科联系紧密的综合学科,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Word时,可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作文创作和修改;教作图软件时,可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Powerpoint时,可让学生设计一些给亲友的精美贺卡;在教上网时,可结合音乐、语文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学生们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又完成了其他学习任务,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又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中心】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信息魅力07-05
1.2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技术 及其发展05-26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10-16
信息技术会考07-16
国际信息技术09-16
信息安全技术09-27
物流信息技术介绍06-02
医学信息技术概论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