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师范教育学复习大纲

2025-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非师范教育学复习大纲(精选7篇)

非师范教育学复习大纲 篇1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识记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学记,昆体良,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终身教育理论)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识记几种教育起源说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了解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

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及其反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作用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五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现代学制的类型及其代表国家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制改革的趋势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教师劳动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地位 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七章 课程

课程的概念 学科课程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第八章教学

教学活动的本质 理解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启发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模式的概念 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几种类型教师上好课的几个基本要求

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二、对错判断(每题1 分,共10分)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五、简答(每题6分,共18分)

非师范教育学复习大纲 篇2

更新日期:2011-7-18 9:27:2

5索 引 号:530300-008422-20110718-000

1发布机构:曲靖市教育局

发文日期:2011-07-18

名 称:2011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

主 题 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

2011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

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前言

为了指导和规范2011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了《2011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性质、形式和内容,其内容依据各教育岗位教育教学实际需要选取相关教材。确定的考试教材分别是:高中、初中教育岗位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教育心理学》(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莫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二次印刷);小学、幼儿园教育岗位为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学(第二版)》(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心理学》(刘国权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本《考试大纲》解释权属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考试性质

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素养,按招考录用计划,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考试形式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教育学》满分为50分,《教育心理学》满分为50分,二者合卷共10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试题类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试题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考试内容

教育学(小学、幼儿园教育岗位)

一、教育

(一)教育的功能:1.教育的社会功能;2.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

(二)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概念。

(三)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产性;2.民主性;3.革新性。

(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1.贯彻“三个方面”;2.实施“科教兴国”;3.推进素质教育。

(五)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基本特征。

二、学校

(一)现代学制的构成:1.纵向——学校级别;2.横向——学校类型。

(二)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

(三)学校文化:1.概念;2.形成;3.分类。

(四)学校管理:1.学校管理的三个基本因素;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3.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4.沟通的形式;5.沟通的障碍;6.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7.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五)家庭教育:1.家庭关系及其教育的类型;2.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3.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六)社会教育:1.影响小学生发展的社会因素;2.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

三、学生与教师

(一)几种儿童发展观:1.遗传决定论的主张及对其的批判;2.环境决定论的主张及对其的评析;3.辐合论的主张及对其的评析;4.正确的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论点。

(二)儿童发展的普遍特点: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

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三)教育的科学性与儿童的健康发展:1.教育目标;2.成熟的基础;3.整体与个体;4.儿童的主体性。

(四)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目标的新界定:1.终身发展——主导价值;2.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的追求目标;3.个性化发展——新发展观的内在含义。

(五)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学习环境提出新要求:1.对学习内容重新规划;2.强调学校学习与社会环境相联系;3.对教学方式进行更新。

(六)教师的社会作用。

(七)教师劳动的特点。

(八)教师必备的素质:1.文化素质;2.教育素质;3.职业道德素质。

(九)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学生观:1.独立自主的人;2.有无限的创造潜能;3.完整和有差异的人。

(十)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区别与联系;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发展的片面性,实现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四)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表述。

五、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小学德育的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1.《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对任务的规定;2.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3.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4.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二)小学智育的任务与内容:1.传授知识;2.发展技能;3.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小学体育的任务和小学生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四)小学美育的任务和类型。

六、课程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

(二)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2.面向全体学生;3.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

七、教学

(一)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教学活动的本质:1.是学生的认识;2.是间接的认识;3.具有领导的认识。

(三)教学模式:1.概念;2.种类。

(四)教学原则:1.概念;2.常用教学原则体系。

(五)班级授课制:1.主要特征;2.优越性;3.局限性。

(六)其它几种教学组织形式:1.分层教学;2.小组合作学习;3.小班教学。

(七)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实验法;5.实习作业法;

6.练习法;7.参观法。

(八)发现学习法与探究研讨法。

(九)备课与上课:1.备课应做的主要工作;2.好课的标准。

八、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特点。

(二)课外活动设计的主要原则。

九、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

(一)班主任的职能作用。

(二)班集体的主要特征和良好班集体的功能。

(三)班主任的具体职能。

(四)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及方法;3.做好优秀生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4.营造班级环境;5.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五)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十、教育测验与评价

(一)教育测验:1.测量、测验、考试及评价的概念;2.测验的功能;3.良好测验的标准。

(二)教育评价:1.类型;2.内容。

(三)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2.选好课题的标准;3.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4.教育研究报告的写法。

十一、教育法

(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

(二)教师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

(三)学生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

(四)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1.无过错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2.有一定过失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3.管理失当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4.直接造成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5.明知而违规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6.组织校外活动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7.无法人资格的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幼儿园教育岗位)

一、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的概念:1.广义的学习概念及其理解;2.狭义的学习概念;3.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学习种类的了解:1.加涅的学习分类;2.布卢姆的学习分类;3.奥苏伯尔德学习分类。

(三)发展的基本理论:1.身心发展的概念;2.心理发展的动力;3.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学习与身心发展:1.学习可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2.个体的身心发展为学生提供可能。

二、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1.动机的含义;2.构成动机的基本因素;3.动机的主要功能;4.学习动机的含义;5.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6.学习动机的功能。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2.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

三、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理解:1.理解的含义;2.理解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3.理解发展的特点;4.提高小学生的理解水平。

(二)知识的巩固:1.获取知识的表征模式;2.遗忘的规律;3.促进小学生知识巩固的策略。

(三)小学生知识的转化:1.陈述性知识的含义;2.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的含义;3.促进陈述性知识获得策略;4.程序性知识的含义;5.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含义;6.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化知识转化的策略。

(四)知识的应用:1.知识应用的含义及对小学生发展的意义;2.知识应用的形式;

3.知识应用的过程;4.引导小学生应用知识。

四、技能的掌握

(一)技能的基本知识:1.技能的概念;2.技能的特点;3.技能的种类。

(二)认知技能的学习:1.认知技能的学习过程;2.促进认知技能形成和提高的方法;

(三)动作技能的学习:1.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及特征;2.练习曲线;3.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

五、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及作用:1.学习迁移的含义;2.迁移的作用。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1.根据迁移效果分类;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分类;3.根

据迁移的方向分类。

(三)小学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

六、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基本知识:1.学习策略的概念;2.学习策略的种类。

(二)常用的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2.复习策略;3.阅读策略;4.问题解决的策略;5.元认知策略。

(三)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1.影响学生学习策略掌握的因素;2.记忆策略的培养与训练;3.阅读策略的培养与训练;4.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与训练;5.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七、创新教育心理

(一)对创新与创造的认识:1.理解创造;2.创造的特征;3.理解创新;4.创新与创造的关系。

(二)对创造力或创新能力的认识:1.理解创造力;2.创造力的特征。

(三)创新思维:1.创新思维的含义;2.创新思维的特征;3.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的区别。

(四)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在创新中的作用。

(五)联想:1.联想的本质;2.联想在创新中的作用。

(六)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1.发散思维的含义;2.发散思维的特征;3.集中思维的含义;4.集中思维的主要特征;5.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区别。

(七)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1.逻辑思维的含义;2.非逻辑思维的含义;3.非逻辑思维的特点;4.非逻辑思维的种类。

(八)小学生创新心理的发展:1.小学生创新类型的发展;2.小学生创新心理过程的发展。

(九)小学生创新心理的培养:1.创新人才的心理素质结构;2.培养小学生创新心理的教育条件。

八、品德心理

(一)品德心理的基本知识:1.品德的涵义;2.品德与道德的关系;3.品德的心理结构;4.品德形成的过程;5.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二)小学生道德认识发展与教育:1.小学生道德认识的涵义;2.小学生道德认识发展的特点;3.引导小学生正确掌握道德观念;4.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信念;5.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三)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与教育:1.小学生道德情感的涵义;2.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3.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4.丰富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它与各种情感体验连接起来;5.充分发挥文艺作品与事例的感染作用,扩大他们道德实践的间接经验与情感内容;6.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讲明道德要求的概念与观点;7.调节与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8.移情能力的培养。

(四)小学生道德意志发展与教育:1.小学生道德意志的涵义;2.小学生道德意志发展的特点;3.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产生意志锻炼的愿望;4.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道德意志的直接经验;5.针对学生的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五)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与培养:1.小学生道德行为的涵义;2.小学生道德行为

发展的特点;3.教给儿童道德行为方式;4.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5.不良行为的矫正。

九、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一)群体心理的基本知识:1.群体的概念与特点;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含义;3.群体归属感;4.群体认同感;5.群体冒险倾向;6.群体压力;7.从众;8.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

(二)良好班集体的形成:1.良好班集体的特征;2.良好班集体形成的过程;3.影响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因素;4.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三)有效的课堂管理:1.课堂管理的概念;2.课堂管理的意义;3.课堂管理理念的变化;4.课堂管理的功能;5.课堂管理的原则;6.课堂气氛;7.课堂纪律的管理。

十一、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因材施教:1.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3.因材施教的具体操作。

(二)小学生智力类型、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1.小学生智力类型的差异;

2.小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

(三)小学生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1.小学生个性差异的特殊性;2.小学生人格特质———类型差异;3.小学生个性差异的测量及因材施教。

十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1.教学设计的概念;2.教学设计的种类;3.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二)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1.教学设计基础的含义;2.教学需要分析;3.教学内容分析;4.学习者分析。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1.教学策略的涵义;2.教学策略的特征;3.教学策略的组合分析。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1.着眼于智力因素的思考;2.着眼于非智力因素的思考;3.着眼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考。

(五)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1.客观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2.微观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十三、小学教师心理

(一)小学教师的角色:1.教师的角色意识;2.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3.小学教师的角色冲突对策。

(二)小学教师的威信:1.威信的概念及其作用;2.小学教师威信作用的特殊性;

3.有威信的小学教师的特点。

(三)教师威信的形成:1.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2.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

(四)教师的心理特征:1.教师的认知特征;2.教师的情感特征;3.教师意志的特征;4.教师的能力特征;5.教师的性格特征;6.小学教师心理特征的特殊性。

2014年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篇3

一、题型及比例

1.单选题:10个共10分

2.名词解释:4个,共20分

3.简答题:3个,共30分

4.分析题:1个,共20分

5.论述题:1个,共20分

二、名词解释复习要点

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最近发展区、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观察学习、成就动机、先行组织者、遗忘、前慑干扰、后慑干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顿悟、经典性条件反射、自我效能感、观察学习、学习动机、归因、成就动机、学习迁移、三:简答题复习要点

1.学习的几种主要认知策略。

2.品德的四因素说。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5.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6.学习策略的定义;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

四、论述题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品德的心理结构;学生的道德认识的培养。

3.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非师范教育学复习大纲 篇4

古代中国教育最早出现地时代是 夏代

<<学记> >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起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等都出自于《学记》。

1632年,杰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创立者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家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视为“传统教育派”代表。

“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是杜威。

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均衡性,发展的互补性。在考试时是要回区分一些现象是属于哪个发展阶段?如人的生长关键期是属于发展的不均衡性,盲人调音期是在 发展的互补性等。

影响人发展的四大因素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3、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它是教育方针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它不是教育方针的全部。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各种各样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所以,教育方针的内涵比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更广泛。

三种学制:

双轨学制 代表欧洲—英国单轨制其代表美国分支型学制其代表苏联 四大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

1901年制定《钦定学堂章程》又叫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央名义制定的学制。1904年1月统制了《凑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其是第一个实施学制,标志封建传统教育结束,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1912年9月,颁布“壬子学制”,又称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是明国时期制定的第一个学制。

1922年11月1日公布了“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美国用六三三学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第八次的新课改。

试述教学过程的四大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相互作用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的科学文化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 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掌握知识和法则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正确处理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防止重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的错误观点。2)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给学生进行智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尽量提供一些能够启发不同不同智慧的材料,启发儿童多元智力的发展

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史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

约。

4、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程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条原则实际上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反映。贯彻这一原则,对老师的要求是1)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尊重学生的差异

7.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能长时间的保持记忆中,以便在需要是能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由教学过程的特点和人类的记忆规律所决定的。贯彻这一原则,对老师的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教学方法有:

传授法谈话法(提问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欣赏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

德育的任务:

根据德育目标,我国当前情况下培养学生品德的任务主要有三方面:

1)逐步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能力并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

2)培养坚定地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道德思维、思想道德判断。思想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等素质有利于完成德育任务。现在的德育不知局限于或满足于该是学生什么是善恶美丑,不知单纯的要求学生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知道在思想道德是非面前能做出理性的分析评价、判断和选择。

德育原则 1.方向性和理论联系实际 2.知行统一3.长善救失4.循序渐进5.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 6.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7.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8.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

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2.陶冶3.标榜示范4.实际锻炼5.奖励和惩罚6.品德修养指导法 概念

德育的概念:

广义的德育,之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应该指品德教育,包括道德教育。

教学原则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学生的概念:

广义的学生指一切受教育的人或向他人学习的人;狭义的学生是指各种教育机构受教育的人;更狭义的学生是指在学校中专门从事学习活动、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教育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育组织形式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在特殊的时空环境中按一定要求组织起来的教育学诸要素结构形态及活动方式。

教育的含义

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既包括制度化的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的教育它是众多形态教育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在家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进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P119

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教育方针的概念: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工作确定的总方向和行动指针

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它是根据教育目标为指导学习者学习活动,有计划的编制…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学制的概念:

非师范教育学复习大纲 篇5

第1题(2.0)分 Last summer I took a course on().A、how to make dresses

B、how dresses to make

C、how to be made dresses

D、how dresses to be made

第2题(2.0)分 The room was so quiet that she could hear the()of her heart.A、hitting

B、beating

C、hurting

D、striking

第3题(2.0)分 She doesn’t speak()her friend, but her written work is excellent.A、as well as

B、so often as

C、so much as

D、as good as

第4题(2.0)分 You can not see the doctor()you have made an appointment with him.A、except

B、unless

C、even

D、however

第5题(2.0)分 It will()much time if we drive the car instead of walking.A、save

B、spend

C、take

D、use

第6题(2.0)分 It can take up three months to()a man to do this work.A、guide

B、raise

C、train

D、learn

第7题(2.0)分 Students sometimes support themselves by()of evening jobs.A、.ways

B、offers

C、means

D、helps

第8题(2.0)分 This hotel()$ 60 for a single room with bath.A、claims

B、demands

C、prices

D、charges

第9题(2.0)分

“Which of these two ties will you take?”

“I’ll take

to give me a change sometimes.” A、either

B、both

C、neither

D、all

第10题(2.0)分

A question then():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when we graduate from the university?

A、raises

B、arouses

C、arises

D、rises

第11题(2.0)分 Dark glasses are sometimes worn to()the eyes from strong sunlight.A、prevent

B、care

C、defend

D、protect

第12题(2.0)分()he said at the meeting astonished everybody present.A、What

B、That

C、The fact

D、The matter

第13题(2.0)分 Not only()the data fed into it, but it can also analyze them.A、can the computer memorize

B、the computer can memorize

C、do the computer memorize

D、can memorize the computer

第14题(2.0)分 The boy used to watch the planes()and land far away.A、take away

B、take off

C、take out

D、take up

第15题(2.0)分 The general ordered that the prisoners of war be put to()immediately.A、death

B、wound

C、injury

D、damage

第16题(2.0)分 You’re()your time trying to persuade him.He’ll never join us.A、spending

B、wasting

C、losing

D、missing

第17题(2.0)分 Mrs.White found her husband surrounded by letters and papers and()very worried.A、looking

B、looks

C、looked

D、to look

第18题(2.0)分 The gate is too()for a car;we’ll have to walk through.A、shallow

B、loose

C、broad

D、narrow

第19题(2.0)分 Not until Mr.Smith came to China()what kind of a country she is.A、did he know

B、he knew

C、he didn’t know

D、he could know

第20题(2.0)分 There are altogether fifty students in our class, twenty()are boys.A、of them

B、of those

C、of whom

D、of whose

第21题(2.0)分 My father can speak three languages()Chinese and English.A、beside

B、besides

C、except

D、except for

第22题(2.0)分 We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only one year,()we can perform English short plays already.A、for

B、and

C、yet

D、or

第23题(2.0)分 The water will be further polluted unless some measures().A、will be taken

B、are taken

C、were taken

D、had been taken

第24题(2.0)分 Little()about his own safety though he was in great danger himself.A、does he care

B、did he care

C、he cares

D、he cared

第25题(2.0)分 Tom told his mother he was going to go over his lessons but()he went to bed.A、almost

B、actually

C、immediately

D、hardly

第26题(2.0)分 His handwriting is bad and()is worse.A、mine

B、my

C、your

D、her

第27题(2.0)分 I like spring.I hope good weather will().A、go on

B、stay

C、keep

D、continue

第28题(2.0)分 It was the training that he had as a young man()made him such a good engineer.A、that

B、has

C、what

D、later

第29题(2.0)分 Science has made()possible for machines to take the place of human labour.A、this

B、that

C、its

D、it

第30题(2.0)分 Train services are now back to()after last week’s strike.A、ordinary

B、usual

C、normal

D、natural

第31题(2.0)分 “I’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Oh, not at all.I()here only a few minutes.”

A、have been

B、had been

C、was

D、will be

第32题(2.0)分 I asked him to()me a few minutes so that we could go over the problems.A、spend

B、save

C、spare

D、share

第33题(2.0)分 The doctor suggests that I should sleep with the window open()it’s very cold.A、if

B、unless

C、when

D、since

第34题(2.0)分 Alice received an invitation from her boss,()came as a surprise.A、it

B、that

C、which

D、he

第35题(2.0)分 I bought a shirt because it was good in quality and()in price.A、reasonable

B、valuable

C、comfortable

D、enjoyable

第36题(2.0)分 The computer center,()last year, is very popular among the students in this school.A、open

B、opening

C、having opened

D、opened

第37题(2.0)分

(), mother will wait for him to have dinner together.A、However late is he

B、However he is late

C、However is he late

D、However late he is

第38题(2.0)分 Julie has gained more experience than()in her restaurant and the customers like her.A、any waitress

B、other waitresses

C、the waitress

D、any other waitress

第39题(2.0)分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ake?” “It’s nice.I’d like to have().”

A、some other

B、another

C、others

D、other

第40题(2.0)分 Her parents objected to()that farmer, though he has a lot of money.A、her marrying

B、marrying

C、marry

D、her marrying with

第41题(2.0)分

(), it was finished in time.A、As the work was difficult

B、Difficult as the work was

C、Difficult as was the work

D、As was the work difficult

第42题(2.0)分 Crusoe’s dog became ill and died,()made him very lonely.A、as

B、which

C、that

D、this

第43题(2.0)分 He didn’t keep on asking me the time any longer as he had had his watch().A、to repair

B、repaired

C、repairing

D、repair

第44题(2.0)分

We haven’t seen the Swans for over a week.They()on a trip abroad.A、could go

B、must go

C、may have gone

D、would have gone

第45题(2.0)分 You would be()a risk to let your kid go to school by himself.A、making

B、running

C、affording

D、attaching

第46题(2.0)分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A、make

B、had made

C、makes

D、will make

第47题(2.0)分 He()his leg when he()in a football match against another school.A、broke;played

B、was breaking;was playing

C、broke;was playing

D、was breaking;played

第48题(2.0)分 He won’t()to bring me my umbrella unless I tell him again.A、forget

B、remind

C、remember

D、realize

第49题(2.0)分 He called the police for help,()that the problem was more than he could deal with.A、to realize

B、having been realized

C、realized

D、realizing

第50题(2.0)分 Not until the early years of the 19th century()what heat is.A、man knew

B、didn’t man know

C、man did know

非师范教育学复习大纲 篇6

1、下列银行中,哪一个银行与其他几家银行性质不同?()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 D、中国银行

2、以下最稳定的货币制度是()

A、银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3、宏观货币需求和微观货币需求是从哪个角度研究货币需求问题的?()A、剔除通货膨胀角度 B、经济运行角度 C、经济总体和个体角度 D、经济主体角度

4、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5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A、一致的 B、相反的 C、无关系 D、不确定

6、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 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 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 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

7、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A、自有资本 B、贷款和投资 C、发行金融债券 D、存款负债

8、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有灵活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B、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9.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A直接投资 B 银团投资 C赊销 D出口信贷

10.金本位制下,()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A 货币含金量 B铸币平价

C中心汇率 D货币实际购买力

11.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A国际开发协会 B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国际清算银行

12.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是().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专业银行 D投资银行

13.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A汇率 B超额准备金 C利率 D基础货币

14.执行价值单方向转移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5.租赁设备由承租人维修保养的是()

A.经营租赁 B.古代租赁 C.传统租赁 D.金融租赁

16.1998年我国取消贷款规模管理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是()

A.利率 B.同业拆借利率 C.货币供应量 D.存款准备金率

17.“扬基债券”的面值货币是()

A.日元 B.美元 C.英镑 D.法郎

18.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A.平减指数 B.非平减指数 C.递减函数 D.递增函数

19.对有价证券行市的正确理解是()A.证券行市与市场利率负相关

B.证券行市是有价证券的发行价格

C.证券行市是证券面值的资本化

D.证券行市与证券收益率负相关

20.下列金融市场类型中属于长期资金市场的有()

A.公债市场

B.同业拆借市场

C.本票市场

D.回购协议市场

21.作为金属货币制度基础的构成要素是()A.货币名称

B.货币单位 C.货币金属

D.本位币的铸造与流通 22.某一预计商品价格总额为1200万元,赊销商品总价格为200万元,货币流通速度为2.5次,按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计算的货币必要量是()A.480万元B.400万元

C.560万元

D.500万元 23.建立时没有资本金而是根据国家授权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是()A.新加坡中央银行

B.韩国中央银行

C.土耳其中央银行

D.斐济中央银行 24.外国银行在美国发行的可转让定期存单称为()A.牛市定期存单

B.熊市定期存单

C.扬基定期存单

D.开口帐户定期存单

25.对经济运行影响强烈而不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2

A.信用配额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政策

D.存款准备金政策 26.属于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的是()A.世界银行

B.亚洲开发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农业发展基金会 27.由国家补贴保险基金的保险称为()A.财产保险 B.商业保险

C.政策性保险

D.保证保险 28.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主要条件是非现金结算的广泛运用和()A.利率市场化

B.充足的备付金

C.商业银行机制完善 D.信用制度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2、货币流通规律表现在()

A、商品价格与货币需求量呈正比例变化 B、商品价格与货币需求量呈反比例变化 C、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量呈反比例变化 D、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量呈正比例变化 E、商品流通数量与货币需求量呈正比例变化

3、按对利率管制程度的不同,利率可以分为()A、市场利率 B、一般利率 C、公定利率 D、官定利率 E、优惠利率

4、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因素有()A、原始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 C、提现率 D、超额准备率 E、派生存款

5、现代信用最主要的形式有()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政府信用 E、消费信用

6、下列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有()A、信托公司 B、证券交易所

C、租赁公司 D、各种基金会 E、信用合作社 7.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主要项目包括()A.政府债券

B.流通中货币

C.再贴现及放款

D.外汇、黄金储备

E.其他资产 8.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是()A.不以盈利为目的B.与政府有明确分工

C.国家所有制

D.处于超然地位

E.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9.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A.流动性

B.社会性

C.安全性

D.盈利性

E.效益性 10.对货币市场表述正确的有()A.货币市场流动性高

B.政府参与货币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筹集资金,弥补赤字

C.一般企业参与货币市场的目的主要是调整流动性资产比重

D.货币市场交易频繁

E.货币市场是有形市场

11.政策性金融机构特有的职能是()A.倡导性职能

B.金融中介职能

C.补充性职能

D.选择性职能

E.计划性职能

12.名义货币供给如果超过了实际货币需求,就会引起()A.货币升值

B.物价上涨

C.物价基本不变

D.货币贬值

E.物价下跌

13.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的特点主要有()A.不足值货币 B.贱金属铸造

C.规定磨损“公差”

D.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E.可以自由铸造 14.影响经济主体对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A.一定时期居民收入水平

B.利率高低

C.居民收入结构

D.企业的货币收支流量

E.预期价格变化

15.古代信用存在的主要形态是()A.价值形态

B.实物形态

C.凭证形态

D.商品形态

E.货币形态 16.国家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办法是()A.扩大投资

B.紧缩信贷

C.增加赋税

D.发行公债

E.增加纸币发行

三、名词解释 1支付手段 2基础货币 3市场利率 4法定存款准备金

5、现金漏损率

6、超额准备金率 7铸币平价 8中间业务 9货币需求 10格雷欣法则 11实际货币供给 12单一规则 13抵押贷款 14资本与金融项目 15价值尺度 16公开市场业务 17出口信贷 18通货膨胀 19.回购协议 20.实际货币需求 21.欧洲债券

22.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23.商业信用

四、简答题

1、简述利率的作用。

2、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有哪些?

4、简述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制度形式。

5、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6、如何制止基建投膨胀?

7、试述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8、试述人民币的性质。

9、试述发展和完美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10.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1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十国家的银行?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十什么?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十什么?不同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有哪些形式?

14商业银行主要有哪些中间业务?

五、论述题目

1、你是如何评价通货膨胀效应?

2、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3、试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4、试述社会主义经济中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5、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学大纲 篇7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舞蹈是幼儿师范学校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专业技能课。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能够准确的讲解示范并具有答疑纠错的能力和因材施教组织实施教材的正确方法,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地方艺术院校、少年宫文化系统专业干部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幼儿舞蹈教师。

教学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具有较规范、扎实的基本功及技术技巧,并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舞蹈理论: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例:舞蹈的发生和发展、舞蹈的构成要素,通过学习理论部分,使学生初步认知舞蹈。要求学生从中具体掌握更多的舞蹈理论知识,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培养学生的舞蹈素质和对舞蹈的认识,目的是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舞蹈理论知识来面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2、舞蹈基本训练:

(一)、人体自身及各部位运动:

A.上肢训练:头部(前、后、左、右倾头、头颈的转动),肩部(压肩、环动、松肩、含胸、展胸、仰胸),腰部(弯腰、疗腰、涮腰)B.下肢训练:脚踝部(勾、绷脚,内、外旋),腿膝部(吸伸、环动、踢、搬、控腿),腿部(横叉、竖叉、压叉)

训练要求:使学生学会动作,自然、协调,并同音乐和谐一致.促进全身的发展,增强所有动作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节奏感和对动作的敏感.头颈部、肩带、腰部、胯部、腿部柔韧练习

达标要求:掌握正确的压腿、踢腿姿势和下腰姿态,做到横叉、竖叉、下后腰。

(二).扶把训练:

A、蹲(一、二、五位半蹲、全蹲、带半脚尖、压脚跟),踏步蹲与胸腰及前旁、压腰、组合,小涮腰、横拧组合,各民族舞姿组合(大掖步、卧点、扑步)丰富节奏,加强节奏变化。

B、擦地:

一、五位前旁后擦地,带勾、绷脚、及半蹲组合,前后摆动并环动,与正位、转头、压脚组合,与五位并立转组合,丰富并加强节奏变化。

C、踢腿:一位、五位前、旁、后小踢25度,带点地小踢腿,前后摆动、单腿变身。节奏处理,加强准度。D、单腿蹲:前旁后带勾脚,单腿带端掖腿,带迈移、前旁后摆动加半蹲,与单腿变身组合。E、腰:前后胸腰、前后大腰,疗腰、大技步、卧点,双跪后腰、单腿后腰,大涮腰探海辗转,风火轮。

F、控制:前旁后伸吸腿、半、全环动,立身射燕、大射燕、探海,搬前、旁、后腿。

G、大踢腿:前、后大踢腿,前腿接后腿、后腿接前腿,旁腿接拔腿,踢腿接摆腿、接探海,旁腿接立身射燕,踢紫金冠,训练要求:基本站姿:收腹提臀两肩下压.擦地勾绷脚 :锻炼脚背脚腕的力量,后背的正直,从脚尖到大腿肌肉收紧,把全身稳住.小踢腿:急速的踢起,在25度时有力的顿住.对于锻炼腿部肌肉,后背的力量很有作用.蹲:应在一种内在的对抗力中进行,蹲起力量必须是平均的连贯,具有柔软性.腰:把上腰的训练主要增强腰的软度和控制能力及灵活性.大踢腿:强调动作的软度和爆发力 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美体态,把上基本动作训练是为了克服学生自然体态,使学生在舞蹈时具有正确、优美地姿势,规范动作,为今后幼儿舞蹈的表现,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打下身体基础。

(三)中间训练:腰(单跪下腰、单腿后腰,慢、快涮腰)卧云,风火轮

二、大踢腿,原地踢前、旁、后腿、进行式,紫金冠,中速行踢前、旁、后腿,强调身法连接流畅。控制:前旁后、吸伸抬、半环动,大射燕、探海,加强流畅感及身韵的连接四、五跳,变身跳技术技巧:转(平转、斜线平转),翻身类(踏步翻身、正反、上步翻身)

转——是舞蹈技术领域中非常富有表现力的一部分技巧动作,注意身体的平衡,控制动力,留头甩头。

旋转:上体特别是后背保持挺直,立腰提气旋转。

平转:两脚上步要一样大,始终在半脚掌上进行,身体重心不能起伏,偏倾。

踏步翻身;横踏步的脚位要准确,翻身过程始终靠双脚掌碾转。注意头一直看前下方,先 留头后甩头。基本舞步——舞步是对舞姿,舞蹈技巧动作具有连接和辅助作用的动作,舞步本身就具有艺术的表现力。

1.云步;移动时双脚力量要均衡,臀部和胯不要左右摆动。正八字时两脚脚尖里,膝关节放松,上体正直保持平稳。

2.圆场:动作时后背控制,上体不许前后摆动,上下颠伏,走动前要深吸气,然后尽量屏住气息,走动时慢慢呼出。

3.花帮步:小腿放松,移动时要连惯、轻巧、平稳,上体不能抖动,上步的脚不能托地。舞蹈技巧训练要求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为今后的舞蹈学习打下基础.从单一动作训练过度到动作组合训练.3、中国古典舞、芭蕾古典舞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

(一)、兰花掌、虎口掌、巴掌、半握拳、实心拳

单指、剑指

勾脚、绷脚、脚

山膀位、按掌位、托掌位、提襟位、扬掌位

正步、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踏步、弓箭步、虚步

(二)、中国古典舞手臂的基本姿态和动作

A.手臂的基本姿态,这是手臂的完整姿态,也是做各种动作不能离开的基本手臂姿 态,它是在单手臂基本位置上由双手配合而成,它已经包括完整的身体方向,头,眼,和动作的韵律。

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托按掌、山膀按掌、斜托掌、冲掌、提襟

B.单手基本动作;无论手臂怎样移动,动作路线要圆,臂行呈弧线。动手先动腕,以腕带动手,这是很重要的规律。

撩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摊掌 晃手、摇臂、云手、盘手、小五花

训练要求:了解人体自身及各部位运动规律,掌握舞蹈动作术语。舞姿时动手先动腕,先由手腕拎起,以腕带动手,强调手眼、身法的配合,动作刚柔相济。

4、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学习各基功组合,挑选多年来民间优秀组合及民间流传的精彩片段,并能准确、规范、优美地演绎各段组合。

三、教学方法和要求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教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准确的动作示范,清晰规范的语言表达,因材施教,集体授课与个别另辅导相结合,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学对象及时进行调整,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提高感性认识。

四、教学对象:幼儿师范一年级学生

五、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舞的基本功训练,对学生进行把杆训练的同时,应多感受地面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达到活动和软度要求。民族民间舞教学可结合录像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各民族民间舞的动律特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舞的动作风格。

六、教学课时:

上学期:初步建立支配身体的舞蹈意识,打下外部动作与内在节奏协调的基础上,营造积极投入,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上学期共16周 每周3课时 共计48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调整)期末:汇报组合

下学期:在掌握支配身体能力的基础上,巩固以情带舞、以舞传情的意识,要培养在表现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心态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节奏变化中轻、重、缓、急的变化规律。不断后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加强民间舞性格化的表现意识要求,提高身体部位的灵活性。

下学期共16周 每周3课时 共计48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调整)期末:组织汇报课

上一篇:直销会议的重要性下一篇:检修质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