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共8篇)
2002-03-22 10:46:13 王丽艳 焦如芹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和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使人的天赋素质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的同时,对先天素质上的某些缺陷或不具备的方面,通过教育和实践获得某种程度的补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人的后天素质获得充分的发展,以达到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教育、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和社会素质教育七个方面。我们应当完整地把握这七种素质教育,全面地协调发展各种素质,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把青少年培养成跨世纪的人才,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使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相互渗透,互相交织,呈现出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素质教育的内涵很丰富,就其所需要的环境来讲,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所,即主体系统。就教育中的载体信息而言,是指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即信息传递系统。这两个系统构成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三结合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力量的有机结合,以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益,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定向制约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学生家庭、校外环境影响一致时,教育才有整体合力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素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质也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1、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网络。
(1)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们协商推荐一些懂得教育,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的家长,组成学生家长委员会。该委员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计划、方案,帮助学校解决有关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负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向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及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工作。
(2)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研究家教方法,让素质教育在家庭中得以较好地落实。
(3)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是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家长会通过座谈、答问、交流介绍、讲座等方式,起到双向交流,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信息的作用。进而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2、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包含人才资源,自然、人文风景资源,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社会考察基地等诸方面内容。让青少年从大自然中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从中培养爱美的情感。
(二)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这是学校的职能所决定的。职业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除开设文化课外,还开设种类繁多的专业课,如种植、电子、财会、烹饪、文秘等。学科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合格+特长”的人才,应该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1、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通
过优化课程结构,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良好的基础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条件。课程是教育教学系统中的软件,它不单单等于课表中列出的教学活动,还应包括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思想品德的提高、知识技能的增长、身体素质的改善等。而且不限于课内,还有课外。课程包括必修、选修、课外实践活动三部分。
2、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侧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愉快教育。就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克服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心理受压抑,把学习当成负担的现象。第二,和谐教育。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之间和谐,教与学协调一致,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第三,成功教育。是从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着手,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并积极帮助他们一步步地获得成功。另一类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主要也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学辅导法。其主要步骤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第二,异步教学法。其基本思路是学生学习的个体化与教师指导的异步化的有效统一,按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的顺序,进行独立异步自学,变教师教为主为学生自己学为主。第三,问题教学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寻求答案。即提出问题--思考探索--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应用提高。
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综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识,优化创造品格。职业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不同,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参加为社会做贡献的服务活动,可使学生感受到奉献的快乐,认识到人的价值只有在为他人的奉献中才能实现。职业学校可结合专业组织青少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到周围农村进行科技服务活动。如组织种植专业学生指导农民农业生产,组织电子专业学生到农村去义务为农民修理家用电器等。
2、带领学生考察社会。职业学校可以利用假期成立科技夏令营,开展生物和环境科学探索活动;可以成立社会考察小组,如参观名胜古迹、工厂、农业生产基地、经济开发区、博物馆等。开展考察活动,可以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主动性,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以及吃苦耐劳、勇敢、团结、友爱、大公无私的思想品质;还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的各种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性。当前社会,物质生活日趋丰富,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却没有得到同步富足,于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孩子越来越聪明,却也越来越自私和没有同情心。这样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幼儿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一、结合道德知识的灌输,加强道德情感和行为的培养
案例:课堂上老师非常生动地向幼儿讲授孔融让梨的故事,还将三只大小不一的梨呈现给幼儿观看,让幼儿体会孔融是如何舍大取小的。故事结束后,老师问:“小朋友们,如果家里有三个苹果,最大的该给谁吃?”有的说给妈妈,有的说给爸爸,有的说给奶奶,就是没有人说给自己,但事后据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后却为爸爸妈妈多吃了他的几口零食而发脾气。
如果从教学的角度分析,这堂课应该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或者说教学目标是否已经内化为孩子内心的行为准则,我想对部分孩子来说,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究其原因,是我们把道德的内化等同于道德的传授,将道德知识的学习简单等同于道德行为的习得。
如何改变这种灌输式德育的弊端?首先要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道德知识不同于科学知识,它是一种价值之知,即人们对它的认同必须有情感的渗入,一个内化的道德规范必然是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的合金。为此,不少专家提倡体验的道德教育,促进“知”向“行”的转化。例如,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教师对幼儿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让”上,而要从中挖掘“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并通过幼儿在生活中的实践,如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做点事,准备一些爸爸妈妈喜欢吃的东西,从中观察和体会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回到幼儿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育活动过程,就能促进幼儿去体会,去感受,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弱化品德评价表面化、简单化,尊重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
案例:绘画课上,小华因为没有将红色的蜡笔借给小强,和小强发生了争执。老师走过来说:“小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们要学会帮助别人呀。”小华委屈地将蜡笔借给了小强。事后了解到,其实小华不是不愿意将蜡笔借给小强,而是小强经常借他的东西不还,因此他不想再借给他。
小华不借给小强蜡笔,只是他外在行为的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和原因却不为老师所知。在德育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教师往往简单地从幼儿的外在行为或言语来判断和评价儿童的道德状况。
从品德心理的角度看,人的品德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结构,完整的品德结构最基本的应该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几方面的统一。例如,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必然在观念上认识助人的意义,在情感上接纳和认同助人,同时在实践上积极践行助人。所以,面对品德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教师对儿童的品德评价就不应该简单地从某个角度来做出判断,而应该综合考察,不仅听其说,观其行,更要入其心。上例中,教师如果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就能针对性地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
三、注重家园联手,共育品德之花
例如,老师在教孩子们唱《一分钱》的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小朋友们摇头晃脑地唱着。老师问:“捡到东西应该怎么办呀?”“还给别人!”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回家的路上,小玲看到地上有一角钱,正当她要捡钱的时候,妈妈却对他说:“不要捡,脏!”小玲只好作罢。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更是孩子一辈子的良师。父母的教育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不可分割,必须坚持教育同步性和一致性。作为幼儿的教育者,我们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更要与家长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指明方向。不应过分溺爱幼儿,满足幼儿过分的要求。而且父母要对幼儿在生活中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幼儿园要加强家园联系,让教师通过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地给家长传递信息,相互沟通,指导家长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此外,幼儿园也可给幼儿组织一些社区活动,如开展“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社区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最后还要协调好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关系,家园合力,对幼儿进行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品德。所以,家园联手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信息化技术;礼仪规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78-01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现在好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看看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正是幼儿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礼仪教育应从小抓起。
那么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有哪些有效途径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和礼仪教育的特殊性,笔者尝试着将信息技术与幼儿礼仪教育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
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礼仪规范。对他们来说,很多礼仪规范内容深奥复杂,难以理解,不容易记住,所以在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时,可以把儿歌、故事、歌曲、游戏制作成课件,在多媒体中播放,把道理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简单化,便于幼儿理解和记住。对于儿歌,可以利用VCD播放,跟着边打节奏边念或是编成歌曲来唱,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礼仪。
二、礼仪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1、把孩子入园、离园、喝水、如厕、午睡、游戏、公共场所的礼仪,如购物、乘公交车、游公园等每一环节的规范礼仪用摄影机拍下来,做成光盘,发到班上,供老师们晨检课时反复给孩子播放及引导,并要求孩子在生活中坚持做到。这样让幼儿注意礼仪比简单的说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利用幼儿园的短信平台,发短信给每一位家长:幼儿园每个班每天都安排了几名幼儿做“值日生”,让家长配合把轮到值日的孩子7:40送到校,早上和下午时值日生披上写有“值日生”三个字的绶带,站在幼儿园大门口和各教室门口向家长和孩子们互问早上好、再见等,还帮老师做领点心、发点心等日常工作。这些值日生由每个班的孩子按顺序轮换做。孩子通过几次的亲身值日后,不但能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而且责任感增强了,自信、乐观的性格,也逐步形成并提高。在各种节日利用观看做好的各种节日光盘及时对孩子进行节日的礼仪教育。
2、开展竞赛性的活动,竞赛性的活动能激发幼儿积极性。
三、创设室内外环境来感染幼儿
环境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方向。教师每天可以利用录音机播放礼仪歌曲,每周也可以在教室门口布置一个“我是礼仪小标兵”专栏。每月的主题活动墙饰布置礼仪活动的内容。美工角、娃娃家、小超市等活动角也为孩子提供了礼仪实践的机会,孩子身处其境,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养成了很好的礼仪。
四、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对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
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喜欢模仿,尤其是崇拜老师,喜欢模仿老师,所以老师时时刻刻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给孩子一个正确、规范的示范,不穿奇装异服,不化浓妆,不戴华丽的首饰,不修长指甲和涂指甲油,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经常面带微笑,使用礼貌用语,和孩子游戏时也要排队,遵守活动规则等,用自己规范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师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工作中不与同事争吵,不体罚、变相体罚幼儿。以此努力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五、利用网络,结合家庭,取得家长理解、支持与配合
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人,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孩子良好礼仪的形成还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为了方便与家长联系,教师利用网络,每班建一个QQ群,与家长沟通,对每周礼仪活动的内容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写在QQ群里提醒家长,回家后按老师的要求引导、帮助孩子。在孩子入园和离园时,老师和孩子问好再见的同时,也和家长问好和再见,多和家长沟通交流,这样可以增强老师和家长的感情联系,赢得家长的信赖。教师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不仅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变化,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教师在QQ群里,还经常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这样,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就架起了一座“礼仪教育”的桥梁,确保礼仪教育在持续稳定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儿礼仪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完成的,它的形成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引导和启发,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视机、录音机等电教设备有耐心、多观察、引导孩子,多表扬、鼓励孩子。总之,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寻求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将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升学指导和人格塑造,引导学生顺利适应不同阶段的成长要求。具体可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营造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
每一个班集体都有它自己的心理特征,如班级凝聚力、学习风气、交往风格、合作与竞争、挫折应对方式等。学生身处其中,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打上或深或浅的班级“心理印记”。班主任应充分发挥班级环境这本隐性、无声的育人教科书的作用,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对话、关爱)
1、班主任要“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努力建立团结、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2、发挥积极的自身示范作用
中小学生心理上普遍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会不知不觉的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班主任应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维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用自身乐观向上、阳光健康的形象,为学生作出积极的示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组织丰富的班级心育活动
1.充分利用主题班(团、队)会
2.精心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3.积极参与学校主题活动
学校一般都会利用节日、纪念日和假期等开展主题教育,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活动的育人、育心功能,认真组织发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提升内心感悟,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四)开展有效的个别心理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
1.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境
2.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
(五)发挥课堂的心理教育功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全员参与、全程跟进、全面实施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各科教学,其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不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因素,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班主任老师要善于挖掘,并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辅导。
(六)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能力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教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文明礼貌是良好的道德行为,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线教师的我,非常重视德育教育。现把我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一日活动有机渗透,提高实效我们认准“将德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的途径,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同时,我们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同时贯彻“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力求使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每周都要求幼儿用湿毛巾抹自己的小椅子,抹桌子、窗台,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记录气象日记,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每天做早操、逢周一奏国歌、升国旗,全园幼儿立正、行注目礼,并唱起国歌,结束时对着国旗敬个礼,幼儿道德认识和情感深化了。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一边穿衣一边唱着“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钮钮扣,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回到厕所照着镜子,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具体做到: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在运动会、庆祝会、毕业典礼、各种比赛等集体大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集体活动规则,学会与人交往。在幼儿入园、离园时进行礼貌用语和不依恋亲人、爱上幼儿园的教育。在观察、散步、参观、春游、秋游等活动中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在活动中教育幼儿是具体实在的、可见的,并且幼儿可从活动中获得行为练习、巩固、易于培养和养成。
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我们重视习惯培养的过程,经常反复地进行练习,如:及时收拾好玩具、餐具、用具,午餐做到“三净”,饭前、便后洗手等,天天督促,常常检查,使习惯得到巩固。
二、发挥榜样作用,以点带面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同伴群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幼儿间交往最多,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同伴的亲身体验,使幼儿自我发展。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礼貌教育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在无压抑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如创造性游戏中让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通过评比竞赛的形式,更可以激发幼儿不断进步,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强化行为习惯。例如:在班中我们设置了小动物摘果子的比赛墙面。根据幼儿运用礼貌用语次数的多少为小动物增加果子数量,从而评选出文明之星。
三、加强家园联系,步调一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启蒙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父母与孩子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孩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也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孩子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如我班一个这学期新入园的孩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奶奶一个人既要做农活、做家务,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以及身患绝症的爷爷。由于没有人管教,他成了我们班的“五脏娃娃”:头发脏、脸脏、手脏、衣服脏、语言脏。该幼儿不仅“脏”,他还爱打人,不合群,喜欢偷偷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教育多次都没有明显转变。期末,听说他的父母从外地回来了。我立即联系他们。可是,家长觉得孩子在幼儿园这样子是丢了他们的脸,不愿意到幼儿园来。经过多次联系,家长总算来了。我讲明了情况,家长“恨铁不成钢”,开始,孩子回家便是罚跪、打屁股。但是,接近放假时期,又发现他拿了别人的东西。于是我将家长又请到了幼儿园,向他们讲了孩子的情况,并提了一些教育建议,家长也很配合,不再打骂体罚孩子,而是耐心引导。在幼儿园,我也抓住他变成了整洁干净这一进步夸奖他,并且让孩子们和他一起玩,让丢东西的孩子主动去找他,表示原谅他。并且告诉他,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只要他把以前那些小缺点改了,一定更讨人喜欢。在家长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不久,他便变得不仅干干净净、开朗易处,也没有再拿别人的东西,孩子们也都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了。看来,孩子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合作,才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反之亦然。
新时期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员工队伍素质、业务能力的竞争。而既能提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又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主动性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发挥企业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劳动竞赛,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保证公司各项方针、目标的实现。珙电公司近两年以来就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各类具有行业特点的劳动竞赛活动,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的全面完成,使企业生产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首先是创新劳动竞赛内容,提高竞赛水平:作为企业工会,虽然能够紧紧围绕提高员工素质,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各项生产工作的开展,但是如果大多的劳动竞赛项目多年不变,年复一年,没有新意,也会导致企业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劳动竞赛效果不太明显。所以如果能创造性地开展一些与企业各项生产工作紧密结合的竞赛项目,必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珙电公司的稳步发展,针对公司每年定期开展发电机机组大、小修活动的行业特点,珙电公司工会在不断总结以往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一改以往传统劳动竞赛的模式,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竞赛。并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了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如珙电公司8月下旬的#62机组大修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以来,为了确保设备检修工作的质量、同时按期完成#62机组的大修任务,珙电公司工会组织在继续开展比质量、比进度、比安全、比文明施工等传统劳动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2机组大修期间每周一次的“检修之星”等阶段性劳动竞赛评比活动,该项劳动竞赛特别强调必须是一线检修人员方可参与评比,由每个检修班组推选,各检修专业公司推荐,每周评比出六位“检修之星”,从而在各检修专业公司之间、专业公司各班组之间,掀起了劳动竞赛评比的新高潮。充分调动起了各检修专业公司和检修人员的劳动积极性,而工会组织又别出心裁地将每周的“检修之星”劳动竞赛的评选结果公布张贴在机组大修必经之道的公告栏上,更是激励着每一个参与大修的检修人员,以过多更饱满的热情和努力投入到大修工作中去。可见,大修期间 “检修之星”等各类阶段性的新型劳动竞赛的大力进行,的确加快了大修现场的施工进度,也进一步确保了大修期间的检修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
其次还应突出劳动竞赛的特点、让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员工是劳动竞赛活动的主体,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员工吸引和组织到竞赛活动中来,就必须突出竞赛特点,不能流于比赛的形式,让劳动竞赛成为激发广大员工劳动热情和展示聪明才智的广阔平台。2012年,宜宾分公司、珙电公司组织开展了技术练兵活动。为了能够激发广大员工的参与热情,公司不仅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公司的文件传输系统发布了技术练兵活动的通知,还附加发布了技术练兵活动的组织领导、比赛内容及评比细则、实施步骤、练兵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使此次技术练兵活动更加的公开、公平、透明。这次劳动竞赛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突出了检修和运行一线的工作技能比赛,实际的检修技术和运行操作技能得分在此次技术练兵比赛中分值所占比例更重,但仍保留了理论知识的考核分值,只是理论知识考核所占分值的比例有所减少。公司上下员工都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特别是不少的检修和运行人员,更是对于技术练兵活动寄予了厚望,希望可以利用这次竞赛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所以,许多员工在技术练兵开始以前,利用所有的工余时间,认真复习理论知识、积极进行实际技能的操作练习。由于准备充分,在技术练兵过程中,他们各显其能,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检修公司的电气专业公司,在此次举办的技术练兵比赛中,就涌现出了十多个获得名次的选手,并且大部分都是名列前茅。此次技术练兵活动,将岗位技术培训与技术比武活动结合起来,各获胜选手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员工在进行技术培训活动的同时,又为自己和专司赢得了荣誉。同时通过此次技术练兵活动,使公司中的技术能手、优秀员工脱颖而出,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并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公司内部形成了拼搏进取的良好竞争氛围,更掀起了学业务、练技能的热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员工学习业务知识、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热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进一步增强,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
同时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提高竞赛效果:考评激励机制是确保劳动竞赛活动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企业要想进一步推进劳动竞赛的开展,还必须在激励制度上下工夫,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技术练兵和劳动竞赛活动。并且对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不仅要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奖励,同时还要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宣传。2012年,珙电公司工会结合正在开展的#61机组的大修活动,组织开展了“五比五赛”劳动竞赛活动,同时还相应地制定了劳动竞赛的奖励规则,对于评选上的大修劳动竞赛的先进和积极份子将会给予不同的现金奖励金额及通报表扬;并且公司党工委结合#61机组大修期间的“七.一”节日,积极开展了大修期间“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征文和摄影比赛活动,并以此来大力宣传在大修期间涌现出的先进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公司内刊《宜宾电力报》对于优秀征文和摄影作品也进行了及时的选登,以期用他们的先进模范行动进一步掀起大修期间劳动竞赛的热潮,从而进一步达到开展劳动竞赛的目的。
当然,无论何种形式的劳动竞赛,都离不开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的支持,在2012年宜宾分公司、珙电公司组织开展的技术练兵比赛中,公司领导不仅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了练兵开始前的动员大会,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等领导还在练兵期间频频出现在练兵现场,但是为了不影响练兵人员的发挥,他们都是悄悄在旁边观看比赛选手的实际操作过程,这一细心的举动,让每个参赛选手感受到了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无声的鼓励,让他们以更饱满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比赛中去。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种劳动竞赛的方法或途径,都是紧密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正确引导员工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比、在比中创,不断增强员工学习、创新和竞争能力,使公司员工具备了更坚定的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对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安全、稳定地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从企业员工素质方面保证了企业各项方针、目标的实现。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 新区逐步发挥带动区域发展增长极的引领作用,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级”。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不同层次人才的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背景下, 大力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 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整体素质。
一、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党的基本路线、纲领、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村级党支部是党在农村中的最为基础的基层组织, 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直接组织者和最终实践者。在开展“素质教育”工程的过程中, 天津市把乡、村两委干部, 各村的种田能手、致富带头人, 作为重点招生培训对象;把党的政策列为重要培训内容, 使这部分干部吃透政策, 领会精神, 增强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主动性。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有了巨大发展, 大中城市居民生活已达小康水平。但广大农村依然比较贫困, 农民生活水平依然比较低,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 更是农村人口大国, 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迫切需要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农村高级专门人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 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 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近几年来为解决“三农”问题, 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做了不少工作,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还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 科教才能真正兴农。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除了继续搞好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核心的普通教育外, 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成人教育。
(三) 广大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现在农民不仅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也重视自己的教育。他们认识到:进城打工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同样的农副产品, 你不懂技术, 产量低, 品质不好, 售价低;甚至不懂法律酿成弥天大错, 不懂商贸规则上当受骗, 不懂外语错失与外国人做生意的机会。解决温饱后谋发展, 农民对受教育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四) 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农业结构的调整是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的调整是提高农业竞争力, 增强农业效益的过程, 也是发展市场农业的过程。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使农村经济呈多元化态势。农民经营范围将冲破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狭小天地, 转向养殖业、林果业、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元化经营, 单一的生产技能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经营的要求, 因此必须对农民进行多门类、多技能的教育培训。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调整过程, 它将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动态调整过程, 必须不断更新农民的知识与技术。
二、进一步探索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的途径
(一) 因地制宜,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
在新的形势下, 农民教育培训必须与时俱进, 改变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 突破过去旧有的定式, 加强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 开展各级各类干部和技能培训, 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1.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产转岗就业能力, 加大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 失地农民和农村富裕劳动力不断增加。这些农民普遍缺乏职业技能。结合各地的实际,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培训, 增强其转产转岗就业能力。一是高度重视再就业培训工作。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加大对再就业培训的资金投入, 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公共培训基地, 对失地农民进行免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加强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根据滨海新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和劳动力市场需求, 及时掌握用工需求动态, 切实做到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把失地农民培训成为新区开发建设急需的劳动者。三是加强再就业培训的实用性。与驻区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合作, 大力开展开发岗位、定向招生、定岗培训、安置就业一条龙的“订单式”培训, 根据岗位技能要求, 由政府提供培训资金、企业组织定岗培训, 安置培训合格的失地农民再就业。四是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出台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 扶持他们自主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典型农区的培训要从实际出发, 缺什么补什么, 主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主, 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2. 提高农民的现代科技素质, 大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
培育新型农民, 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农民现代科技素质, 增强其致富能力、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 帮助农民增强科技意识、掌握科技知识。一是建立健全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加大农民科技培训投入, 动员社会力量, 整合培训资源, 兴办农村职业技术学校, 并运用农民课堂、网络培训、科技党课等途径培训农民, 形成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科技培训机制。二是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开展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 在农民安置区加快实施科普“村村通”, 围绕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举办科普知识讲座。三是加强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 围绕绿色生产、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 开展分类培训;积极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实用人才, 发挥“培养一人、拉动一批、带动一片”的模范带头作用。
3. 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深入推进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环保意识、公德意识、仁爱意识, 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同时, 加强村委会建设, 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 发扬基层民主, 培养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 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站、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业余文化体育活动, 使农民的精神境界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例如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 天津市的西青、津南、北辰等郊区县, 已陆续建立了14家农民书屋。使其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好帮手、好参谋。同时借助于书屋的牵线搭桥作用, 天津各区县还邀请农技专家上门咨询或搞技术培训, 为农民解决急需的技术难题, 为农业生产出一份力。
(二) 发展多形式, 多层次学历教育
1.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农村职业教育
按照“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的方针办好农村职业教育, 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农村的基础教育为高等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生源, 但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农村工作的为数不多。农村地区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因此,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 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既要有超前意识, 又要借鉴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基本经验。瞄准我国农业、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办学形式要多样化, 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使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大批留得住、用得上, 能为当地推广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实用性人才。天津市正在积极整合教育资源,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特色区、素质教育和学习型城市示范区。
2. 扩展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的渠道, 加快农村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速度
农村青年利用农闲时节, 根据生产需要, 学习自学考试课程, 提高素质并取得高等教育文凭。这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基本上不占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 解决了国家高等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小而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又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矛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的“351”培训工程中的红色证书工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制定相应政策, 健全助学体系, 加强农村自学考试的基地建设。根据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调整专业设置, 组织助学辅导, 加强考务管理, 以便提高农村自学考试的质量, 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3. 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实际上成了向非农行业输送人才的基地。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走出农村, 农业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干部和行政管理干部。因此, 只有构建农村的成人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农村经济发展用得着、留得住的专门人才, 才能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农村的成人教育应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普及型, 其内容包括一些文化常识、农业技术和实用的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型, 主要是对农村优秀青年进行较为系统的农业现代化所需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例如由教育部组织、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于2004年秋季正式启动, 这是教育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面向“三农”开办的远程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实验。截止2006年秋季, 全国已有五万六千多名来自乡镇及乡村成年人如愿上了大学, 他们分布在全国的33家省级电大和483个基层教学点。
总之,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 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建设新农村, 教育要先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所以, 提高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是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
摘要: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如何提高农民素质, 把他们培育成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 是事关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民素质,新农村建设,成人教育,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楚江亭, 蔡宗模.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与作用[J].人民教育, 2005.
[2]何展.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3]马静, 侯军岐.农村劳动力教育投资需求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李治邦.论农村教育与农村现代化[J].中国农学通报, 2003.
【摘 要】医疗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医务工作者要具备高尚的医德,近年来发生的医患纠纷事件把医学生医风医德教学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对医学生医风医德教育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于提高医学生医德医风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医学生 医风医德 医患关系
医学生的临床教学阶段,是培养其综合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其职业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医学生的业务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决定了以后的就业情况,也是医务工作者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
一、开展医风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医学生进行医风医德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传统医风医德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医务工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个别医务工作者缺少责任心,缺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西方拜金主义思潮也对校园内的医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导致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逐渐模糊,因此,及时对医学生进行医风医德教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现状
1.医学生及学校对医风医德教育认识不足
医风医德教育是针对医学生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有效的医风医德教育能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塑造学生的医德信念、医德情感,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然而,有的医学院校为了追求办学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医风医德教育,在教学安排中缺少医风医德教育内容。一些医学生对医风医德教育的认识也不全面,选择本专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好就业或听家人安排。
2.医学生医风医德教育缺乏系统性
从医学生入校开始,医学院校就应开展全面而系统的医风医德教育,但一些医学院校除了在开学典礼上诵读一些誓言,偶尔举行几次讲座外,都是学习基础课、专业课,很少再进行医风医德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也没有对医学生进行特殊的医风医德教育。
3.医风医德教育效果不理想
在学校、学生不重视,教育力度不足等原因的影响下,医学生医风医德教育的开展往往得不到真正实行,医风医德教育的效果也就不够理想,对医学生的就业及就业后的服务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医学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对教师、辅导员的思想教育
古人云“无德不成医”,因此,医者应有恻隐之心。医学生的医风医德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为此,教师首先应树立高尚的医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不仅要传授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在日常教学中教育学生将来如何敬业和奉献。学校辅导员、带教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在感情上也容易沟通,其医风医德、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和辅导员先树立高尚的医风医德,对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操守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2.在日常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医风医德教育内容
德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个途径和多个办法的综合运行,学校除了安排专业的德育人员外,还要拓宽德育渠道,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德育因素。各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把医德教育贯彻到课堂教学中,运用现实中的先进典型和历史上的著名事迹来教育学生。把当前社会上一些医风不正、投机取巧的行为当成反面教材,为医学生的行医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园文化具有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医风医德教育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医风医德。可以通过学生会、团委及各种社团活动举办医风医德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或以护士节等为契机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使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责任感,牢记医德。
3.增加医学生社会实践,完善医风医德评价
社会实践是开展医风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医学生临床时间长,在实习期间,医学生学会把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与医护人员、患者接触,初步融入社会。医院可安排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师去带教,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提高自己,主动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把学生的医德表现反映到考核表上,对评价不良的学生进行批评处分,对表现良好的给予支持和肯定。此外,还可安排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向贫困山区提供医疗帮助,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爱心,自觉树立良好医德。
结语
医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工作中在工作中需遵守的行为准则。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医风医德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危,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从各个方面加强医学生的道德建设,既是实现医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健康运转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尚醒立.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医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02).
[2]赵建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3]Jo Brown,朱春艳.临床沟通如何成为英国医学教育的核心部分[J].复旦教育论坛,2008(06).
[4]李强翔,谭华清,李杨,敖翔,杨翊翔,龚铁逢.医学生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1(27).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推荐阅读:
文稿(开展素质教育)10-02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06-23
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06-02
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职校财会实践性教学论文06-01
浅议开展劳动竞赛的方法与途径09-07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06-04
教育局开展工作的年度总结05-31
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的活动方案07-05
彭泽四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06-13
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 学习主席的重要讲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