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实体成本控制的思考论文(精选5篇)
摘要:本文从阐述高校后勤实体成本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出发,指出后勤实体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客观地分析了高校后勤实体成本管理的常规和重点,介绍了我校后勤加强成本控制的举措,以期做好高校后勤实体成本控制,为高校后勤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有益探索,确保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稳定的后勤服务。
关键词:高校后勤;成本控制;思考
一、后勤实体成本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一)后勤实体成本的构成
成本是实体利用所占用的资源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所消耗掉的全部资源的总和,这里讨论的是广义的成本概念。后勤实体成本的构成包括原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等。原材料成本包括原材料费、采购费等。燃料动力成本主要指固体燃料(如煤炭)、液体燃料(如柴油)、电力、水和风力等费用。人工成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福利费、养老保险费等。管理成本包括公司办公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等。财务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手续费等。比如高校后勤饮食成本一般采取全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全成本指的是与饮食生产有关的所有成本费用。它按经济用途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营业成本是饭堂在饮食制品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材料耗费。它包括菜类、肉类、主食类、干货类、调味品类和水电气燃料等;期间费用是饭堂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饮食制品生产无明显直接联系的费用,它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费用项目包括人员经费、职工六金、办公费、车辆费用、差旅费、业务招待费、通讯费、维修费、水电费、会务费、折旧费、仓储管理费、设备设施改造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培训费、劳保用品、员工健康证和其他费等。
(二)影响实体成本的主要因素
实体成本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结构的合理与否、公司员工技术素质、公司管理水平、营业额大小、维修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国家经济政策等都是影响成本的因素。
二、后勤实体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所谓成本控制主要是指运用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发生的成本额与预定的成本限额相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控制以致低于预期的标准成本。
(一)成本控制是高校后勤实体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后勤实体的目的
无论什么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即使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高校后勤也不例外,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存受到威胁,就谈不上发展,甚而影响到学校的稳定。
(二)成本控制是高校后勤实体求得生存的保障
高校后勤实体在经营和服务过程中,要面临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压力:学校要求后勤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而对后勤实体的投入却逐年减少;外部有同行业的竞争、税收、通货膨胀、利率等影响因素。高校后勤要在这种环境中求得生存,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服务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三)成本控制是高校后勤实体发展的基础
高校后勤实体中不管是食堂、超市、招待所等,以较低的服务价格,才能稳定校内市场,吸引校外客源。因为要保持相同利润的情况下,要降低服务价格,只有降低成本,这样生意才会越做越红火,高校后勤才能稳步发展。高校后勤只有把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上,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
三、后勤实体成本管理的常规和重点
(一)后勤实体成本控制的常规方法
1.按部门确定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建立成本费用标准体系。有效的成本控制,并非一味的`缩减开支或采购低成本的原料,而是通过建立目标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控制的。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基础上运用计划指标分解法、预算法和定额法确定标准成本。比如我校后勤对费用核拨性部门下达总费用指标,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维持经费。在下达各目标责任单位经济目标的同时,为加强部门对预算经费的合理使用,提高部门增收节支、提能增效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学校的有关政策制度的要求,设置如下部分控制性指标进行控制。(1)人员经费指标包括按定编定岗测算的基础性工资、福利费、社保和公积金。其中福利费按部门实际用编数核定总额,部门进行统筹。(2)“三公”经费指标包括部门业务招待费、车辆费用和出国出境费用,三公经费超标的按超标比例核减奖励绩效,核减金额以奖励绩效总额为限。(3)资产完好率(最高为1)直接作为部门奖励绩效的系数。2.建立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标准成本制定后不能作为摆设,就是要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常核算中成本开支有标准、有准绳,促使降低成本。要由职能部门负责,在各个费用发生点建立成本费用控制责任制,定岗、定人、定责,并定期检查。对各部门标准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监督费用支出情况,找出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并以例外管理原则对超支较大的成本项目进行分析。支持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制订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价格形成、效益评价办法3.建立成本控制信息反馈系统。对于那些在考核中发现与标准成本有重大差异的部门和项目开展调查,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制定措施,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必要时及时明确地将成本费用标准与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差异,以及成本费用控制实施情况反馈到企业决策层,以便适时地采取措施,组织协调实体财务活动,圆满完成成本费用计划。
(二)后勤实体成本控制的重点是在占成本比例比较大的分项目和成本管理比较薄弱的环节
1.降低投入成本。后勤实体各个配套项目和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都有一个周期率,到一定的时候就需要更新改造,这种不断的投入是集团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一是必须控制投资规模,投入一定要有计划性,要统筹谋划,分轻重缓急,量力而行,过多的投入会加重集团债务负担,增加成本积累,减少利润形成;二是要坚持产出大于投入的原则,对每项投入的产出情况要进行核算。2.降低物资成本。随着后勤实体业务不断扩大,各种物资的需求量和消耗量也会比较大,因此,加强物资成本的控制和节约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必须抓好物资的采购,通过形成物资的采购规模来降低成本;二是要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完善进出登记、统计、验收、监督手续;三是要严格各种物资领取的报批和发放手续,要按定额审批物质消耗;四是要教育和督促员工自觉养成节约用料的良好习惯,防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3.强化预算管理,节约成本开支。要切实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及预算的执行刚性,要切实加强经费的支出管理,规范支出行为,降低消费性支出,特别是对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运行费等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厉行节约机制;如接待应严格根据经营和业务需要,按标准按规定接待,严格登记、报批、签字制度,防止铺张浪费;办公用具的领取和使用要实行登记统计制度,推行无纸化办公,注意纸张的节约。财务部定期公布各部门的费用开支,利于相互监督。4.实现人尽其才、降低人力成本。高等教育越发展,高校后勤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员工管理工作就显得越为重要,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解决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一个良好的机制可能使员工创造出数倍以上的工作绩效,而一个良好机制的核心是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薪酬设计和考核体系的建立对高校后勤尤其重要。要把员工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放在集团工作中最突出位置,要考虑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要求,使职工的个人收入与高校后勤企业的赢利、员工个人的资产积累和高校后勤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后勤实体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5.落实集团内部控制责任制。后勤实体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努力开拓市场,节约费用开支。建立一套内部的约束机制,要在内部制度中明确规定各部门的权力责任,做到分级负责、职责分明、相互制约。
四、我校后勤加强成本控制的举措
(一)构建目标管理机制
科学界定集团与实体中心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发挥实体中心在管理、服务、经营上的主体作用。集团与各实体中心签订目标责任状,包括经济目标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安全管理责任、服务质量责任等四方面要求,实现对实体中心的监控、评估和考核、奖惩办法的科学化制度化,并科学构建实体中心内部的决策、制衡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对集团机关部门实施相应的目标任务管理,实施绩效考核和奖惩。集团机关代表集团设立目标、制定政策、提供服务、协调关系,实施目标管理。
(二)以成本核算驱动规范管理高效运作
健全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制订《集团公务活动管理办法》、《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严格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积极构建以预算管理为先导、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资金控制为重点、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的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对各中心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实施集团财务“五一”体系建设(一个导向:以效益为导向;一个制度:全成本核算制度;一支队伍:业财融合队伍;一套软件:财务信息化;一个体系:成本控制体系)。
(三)建设生态后勤
树立生态化经营理念,积极推进后勤服务产业的优化升级,在维修服务、物业服务、车辆服务等方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做好节水节电、节能降耗工作,降低碳排放,建设低碳后勤;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加强食品、商品等原材料采购管理,严格执行统一采购配送及物流、餐饮、库管三方验收制度,进一步强化食品加工过程管理,真正做到绿色采购、绿色加工,提供师生放心的绿色食品、商品,为师生营造健康优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打造“师生满意、员工认同、学校放心”的服务生态。
(四)以能本管理驱动能力资源优化配置
进一步优化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厘清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形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组织架构;优化以能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源配置,激活集团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以绩效为导向,推进薪酬体系改革;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和人文关怀,提高职业素养和归属感、责任感。
(五)建立健全效益评价体系
支持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制订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价格形成、效益评价办法;界定公益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制定公益性评价指标;规范经营性服务管理,加强质量与价格监管。支持省高校后勤协会定期发布后勤服务指导价格。支持“农校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高校后勤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又涉及人、财、物等方面费用开支成本的控制。只有控制好高校后勤实体各方面的成本支出,杜绝浪费,才能保证后勤服务的良性发展,完成经营和服务目标,确保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稳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馨.浅析咨询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常见问题[J].中国经贸,(16):170-171.
[2]王芸.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2):107-108.
一、高校后勤实体工作的特点
(一)高校后勤企业的职责是为教学科研服务
作为高校后勤,姓“教”的性质不能变,首先必须保证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明确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责,为师生的生活环境提供后勤保障平台是高校后勤的第一要务。同时,后勤要当好学校的管家。在保障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服务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对高校后勤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必须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高校后勤具有保障服务两重性
高校后勤工作具有保障服务两重性。一方面,高校后勤要对学校起后勤支撑保障作用,这是它的保障功能属性,如动力保障、暖气供应、教室管理等;另一方面,大部分工作具有服务的性质,如学生食堂、电信服务、家属区的物业管理等,这就决定了高校后勤的服务性质。它不同于一般社会生产企业的特性,它的质量不像生产企业的产品那样,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有着共同要求、评价标准趋一致,同时国家有规范的行业标准,质量指标易于量化。后勤服务的服务质量指标则不同,目前很多后勤服务项目没有规范的质量标准,服务质量指标难以量化:随着高校生活开放性的发展,高校内不同的服务对象对服务标准有着不同的要求,同一服务质量标准对服务的评价也不尽相同。这就给后勤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以及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难度。
(三)高校后勤是学校整体组成的一部分
高校后勤是为了学校的中心工作而建立的服务体系,人员和经费的主要来源都是由学校负责。所以,高校后勤就是学校的后勤,后勤必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保障学校的稳定大局来开展工作。同时,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服务项目是由学校出资让职工消费,这样就形成了出资者和消费者不是同一个主体的格局,由于角色和位置的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也就不同,对服务质量与服务成本的评价和要求也就不同。不能撇开服务成本来谈服务质量,所以要客观评价后勤服务质量,不仅要看消费者的满意情况,还要看学校的经费投入情况,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后勤的服务质量水平。
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各后勤实体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使得各后勤实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要不断开辟市场、提高服务、积极追求经济效益;这使得部分学校后勤实体对于那些没有效益的项目、亏本的项目,就算是可以解决学校师生的各种急需,也不会认真去做。然而,高校后勤实体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其具有企业和教育服务双重功能,财务管理目标不能单纯的限于利润最大化,不能只为了经济效益就将社会效益置之一旁。
(二)思想被动,自身潜力挖掘不足
由于体制的原因,高校后勤部门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面缺乏进取精神。许多高校后勤实体在利用自身优势和挖掘自身潜力方面显得非常欠缺。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商品化的“孵化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后勤实体、校办企业没有将高校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充分利用等等原因都制约了后勤实体的发展。
(三)成本核算不健全,利润分配欠公平
高校中,有一部分后勤实体还没有法人资格。有些后勤实体虽然具备法人资格,但在实际工作中,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仍然相差较远,如:学校投入的资产未计提折旧、财政拨款职工的工资记入成本等,都反映出其没能准确地核算成本。利润分配是企业运作最核心的一个内容,是发挥职工创造力的动力源泉。
三、加强高校后勤实体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的种种变化,高校后勤管理应当把握机遇,积极应对目前面临的挑战,理顺高校与后勤集团的财务关系,构建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既有利于高校,又能加强对后勤集团的财务监督管理。
(一)后勤财务工作必须建立以决策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形成自我约束机制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财务工作必须构建以决策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做到“三个主动”。
1. 主动服务决策。
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在决策时都离不开财务数据和市场分析等信息支持,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平时要切实把握这些信息,并主动为决策者服务。
2. 主动参与决策。
市场化、企业化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大多数决策方案都需要从财务角度进行分析,这要求财务人员平时要站在领导和全局的角度主动参与决策论证。
3. 主动执行决策。
高校后勤的各项工作都需要财务保障和服务,都需要财务工作的积极配合,这要求财务工作要认真执行决策,并且从财务角度对其他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决策顺利地得到执行,并使发生偏差的决策及时得到纠正。
(二)积极借鉴经济领域和其他社会领域改革的有益经验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认真借鉴国有企业和其他高校发展的经验,明晰后勤资产的产权关系,切实做好后勤实体分离之前的清查核资,以便后勤实体在与高校分离后真正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运作。高校后勤集团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合理优化产权结构,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后勤集团作为独立法人,要利用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好时机,可以面向社会和实体内部吸收优质资产、资金,增强后勤实体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促进后勤实体的发展。
(三)建立科学客观的服务质量标准
要客观评价后勤服务质量,必须首先要有后勤服务质量标准。制定高校后勤服务质量标准,必须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实际,同时考虑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两个方面,达到学校、师生都满意。根据目前高校后勤工作的实际,服务标准的内容和项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学生公寓服务质量标准的内容: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维修、公寓的日常管理、社区文化建设、员工的服务态度等。
饮食服务质量标准的内容:食品安全、食堂卫生、个人卫生、主副食的配料制作、饭菜的色香味形、份量价格、花色品种、食堂的日常管理以及价格信息和服务态度等。
校园物业服务质量标准的内容:校园环境卫生、校园绿化管护、办公楼的卫生、家属区安全保卫、水电维修、道路围墙的管护、收发、会议室管理、学校大型活动的后勤保障等。
通过对服务质量水平的评价,寻找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水平、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学校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后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四)加强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应以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为基础,参照相关服务行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制定适合后勤社会化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的财务制度,规范后勤实体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成本费用、结余及分配、服务收费等管理,明确后勤实体财务管理任务。后勤实体的会计核算应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符合相关行业会计制度的需求,面向校内师生的基本后勤服务,在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应采取不含税金的成本价收费;面向社会的服务,必须以确保教学、科研行政工作和学生的生活为前提,并实行市场定价。后勤服务是从高校整体中分离出来的,长期以来形成的资金拨给、资金使用、不定价成本核算的观念影响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坚持收支配比原则,使成本核算制度化、规范化,要通过成本核算将原来的拨款驱动机制转变为市场驱动机制。后勤财务管理必须通过责任制规范后勤部门的经济行为,做到职责清晰、职能明确按需设岗、以岗择人、减员增效;对后勤所属经济实体要进行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定期考核、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五)加强后勤财务队伍建设
高校后勤社会化将后勤变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样的经营实体要按照现代会计制度进行完全成本核算。后勤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对会计理论知识、会计方法、有关经济制度和政策全面地理解并准确地把握,还要透彻地了解后勤实体的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提高业务判断能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后勤财务人员要加强会计业务学习,不断更新会计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从传统的记账会计向管理型、参谋型会计转变,以适应高校的后勤发展需要。
(六)加强对后勤实体的审计和监督
实施有效的财务审计和监督是后勤社会化进程依法进行的有力保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对后勤实体的会计报表进行年度审计,及时发现后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2.对后勤实体使用学校财政拨款的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学校经费投入得到有效使用。3.对后勤实体的负责人任职和离任时的审计。
【摘要】我国的高校后勤体系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我国更好地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在高校后勤的改革中,尤其是在其服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弊端。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探求这些问题所产生的来源,思考其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找到有效的解决思路,及时地克服掉这些难题,从而才能保障高校后勤服务系统的顺利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教育
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它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的后盾。我国对于高校后勤的改革已进行了很长时间,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许多非常有力的措施,从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的国情和当前的社会制度决定了高校后勤仍然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要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而服务。由于高校后勤工作较为复杂,在高校后勤服务中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难题与矛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后勤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校后勤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后勤”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Logisties”,这个词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里是指军队为维持战争的进行所需的人和物的支持保障系统。[1]后来在我国,“后勤”一词逐渐被应用到机关、高校、事业单位中的行政事务和保障服务性工作中。而“高校后勤”则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人们对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的,从高校剥离出来的后勤实体的总称。那么,如今的高校后勤服务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难题呢?问题有三点:
(一)高校后勤服务所存在的资源浪费现象
高校后勤服务属于教育管理的范畴,教育管理活动中的突出矛盾是教育管理资源的有限性同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管理效益之间的矛盾。[2]因此,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效益。如果后勤服务机构设置过于繁多和精细,就会造成责、权、利不能够协调统一,致使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也会因此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比如我校河海大学学生所使用的校园卡,它既能用做学生的饭卡,也可以用做借书证,看似方便,其实不然。学生要为校园卡充值,首先要到中国银行或存款机上用相对应的银行卡存款,然后才能去食堂设有的圈助机上用校园卡进行圈助,其烦琐过程起码要花上十五分钟的时间。而存款机或圈助机任何一方又会经常出现故障,学生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又如,学生们在缴上网费时,首先要到科学馆去打印缴费单,然后再跑到相隔有五分钟路程的河海馆财务处去盖章,盖完章后才能到对面的缴款处缴款,最后才能拿着相关证明回到科学馆进行上网开通,而这一过程再快也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由此可见,其服务机构的繁杂既浪费了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大大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是高校后勤服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高校后勤服务的非人性化问题
何谓“人性化”?人性化就是要以人为本,了解人的心理和需求,尽量考虑每个人的利益,更贴近人的本性,体现人的平等,尊重人的需要。高校后勤在为广大师生服务中就应当本着这一原则,真正地做到以教师、学生的利益为本,每一件细枝末叶的小事都尽量做好,力求使他们满意。然而在后勤服务中所存在的非人性化问题却比比皆是:如某学生在学校餐厅的饭菜中吃到蜘蛛、苍蝇,甚至铁丝;再如,某学生去校医院看病拿药,却因医务人员忙于聊天而遭到怠慢、奚落;又如,某教授因为教室的多媒体出现故障而未及时修理,与相关
管理人员理论,却被管理人员辱骂了一顿。可以说,上述这些后勤工作者,他们在为师生服务时,并没有真正以人为本,而是缺乏了那么一丝“人性”。因此,他们的非人性化服务从小方面看,会引起广大师生的不满与投诉,从而受到校方的批评乃至辞退;从大的一方面看,他们的服务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学校的后勤管理效益,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声誉。
(三)高校后勤服务的盈利性目的过强
高校后勤服务追求的目标除了经济效益之外,更大程度上应着眼于全校的公共目标和效益的实现。如果高校后勤服务完全的市场化,那就意味着高校后勤集团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可是高校的后勤服务,除“利”字之外,还要讲求一个“情”字,这是因为学校的老师、学生对学校有充分的信赖感和归属感,他们认为学校是这个几乎市场化的社会所仅剩下的唯一一块“净土”了,尤其是那些公益性较强的项目,如学生的日常饮食、学生宿舍,学生的上网费用等与学生的关系就更为紧密。然而,现在许多的高校后勤却利用其在校内垄断经营之便从学生身上牟利,在此仅以高校食堂为例。由于没有竞争,许多高校食堂菜价趋高,分量趋少,成了牟取暴利的绝好场所。比如一份三元的荤菜,通常只能买到几小块肉,且嚼不烂的骨头、杂碎居多;一份一元的素菜,同样少得可怜。又如某高校后勤集团向学生出售死猪肉、地沟油事件而被媒体暴光。高校食堂赚不赚钱,是不是暴利单位,由这几个事例来分析便一目了然了。
通过以上所提到的高校后勤服务中所存在的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察觉到这三个问题在我们大学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是最为常见的,但又是不容易解决的。要解决问题,就应该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认真剖析问题所产生的原因。
二.高校后勤服务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一)旧的高校的管理体制是其主要问题产生的根源
高校后勤管理是属于整个学校管理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高校后勤服务所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则是旧的高校的管理体制所遗留下的产物,它的存在基于以下条件: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系统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大包大揽式的招生和分配制度;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高福利和追求相对公平的低工资制度。在这种条件下,当时的高校后勤服务队伍一应俱全,后勤自成系统,实行行政管理,其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便是“大而全,小而全”,学校过多地承担着办社会的职能,运行机制则以封闭式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为主,这样也就没有了节约和浪费的概念。而由于现在的高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的供给制,经费使用的拨款制,管理模式的行政型,服务方式的福利型,这就使得高校后勤在经过不彻底的改革后也相应存在着行政主导、机构庞杂、资源浪费、人浮于事、忙闲不均、效率不高等弊端。
(二)高校后勤服务组织缺乏必要的经营理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经营理念的概念。经营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是顾客、竞争者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3]高校的后勤服务组织即后勤集团,只有充分应用其正确的经营理念,以后勤的经营意识为其立业之本,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服务效益的双赢。可是,由于后勤集团是校内经营,没有竞争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致使了许多高校后勤集团缺乏必要的经营理念。他们没有高明的管理计划、手段、目标与经营意识,而员工又缺乏必须的培训与服务素质。例如,许多食堂的服务态度较差,这几乎成了高校食堂的一大通病。假若是在校外的餐馆就餐,发现饭菜里夹有苍蝇、头发之类的杂物,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找经理讨个说法。同样的遭遇,换在高校学生食堂里就无法受到关注,顶多服务员甩给你一句“扔掉不就完事了”,然后再也不正视你。如此的经营方式,如此的服务态度,如果是在校外的餐馆,早就破产关门了,可是在学校学生也只能忍气吞声了。但
是,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话,高校后勤集团的经济效益与服务效益迟早会遭受惨痛的打击。
(三)对于高校后勤服务目的的定位仍不明确
高校后勤服务的目的到底是盈利性的,还是服务性的,目前仍然有许多高校在其定位上还是处于模糊状态。他们当中有的认为后勤服务既然是一种服务行为,就应该将盈利放在首位,因为如果后勤集团在做出服务之后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或者说所取得的效益无法再维持他们服务经营的运作,那么他们是不会从事这种无利可图的工作的;还有一部分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这主要是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途径来实现的。高校后勤服务系统担负着大量的管理与服务的工作职能,在具体工作中服务学生,教育学生,而不能单纯从创收角度来理解后勤行为,因为学校办教育毕竟不同于校外的公司、企业,不是用来赚钱的。同时,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里,况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环境比较困难,如果学校后勤服务只是单纯地盈利为根本目的,那么会有同学无法承担得起高的消费水平。所以说,对于这两种观点的定位,许多高校现在仍在权衡、困惑、为难之中。对于高校后勤服务目的的正确定位,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后勤服务系统以后发展的命运。
由此可见,上述三条是产生高校后勤服务问题的必然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与条件,然后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条思路来尝试有效地解决在高校后勤服务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三.关于加强高校后勤服务的几条思路
(一)建立节约型的高校后勤服务系统
如今的许多高校后勤服务系统,在其运作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资源大量浪费现象,而要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的浪费,就必须要建立起节约型的后勤服务系统。首先,关键是转换后勤的管理体制,这就要把后勤从学校的职能部门分离出来,而不是过去的行政主导。学校要给与后勤应有的支持和基础设施,鼓励其自我发展,后勤同时也要励精图治,给自己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其次,我们应当改变后勤服务系统的运行机制,改变过去那种大锅饭的旧习惯,让大家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后勤内部要切实引入竞争机制,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要竞争,领导聘任也要以竞争为基础,彻底根除那种人浮于事的现象。再次,要合理地设置后勤机构,这是后勤服务系统运作的动力。对于后勤机构的设置,我们应该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改变过去那种因为过细的划分,机构庞杂,人员过多,从而在协调上不便统一领导,给一些工作造成滞后或无人问津的局面。例如,以上提到的河海大学的校园卡,则完全可以仿照东南大学的做法,省去银行充值这一步骤,直接在食堂设置充值室,这样学生可直接到食堂为校园卡充值,既方便省时,又提高了后勤服务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应打破高校后勤的垄断经营
垄断经营是我国高校后勤最主要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垄断经营使得社会优质的资源无法为学校服务,后勤服务系统各部门也没有了竞争压力,这样就不能够保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4]在这里还要以学校食堂为例,因为食堂的经营可以说是在后勤集团垄断经营中是最为突出的。由于许多地方成立了高校后勤集团,学生食堂则由后勤集团统一管理,这就使得高校食堂缺乏了必要的竞争性。学生无论乐意与否,在下课后饥肠辘辘的状态下只能饥不择食地去学校食堂,因为食堂相对校外的餐馆来讲是比较近的。学生们为了一日的三餐问题,除了到校内有限的几处食堂就餐外,还能让他们可以选择的地方实在是微乎其微,而对于食堂糟糕的饭食与低质量的服务也只能无力地埋怨几句了。由于高校是属于比较封闭的特殊地方,有那么多学生生活在其中,因此可以说他们每天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那么,该如何打破高校后勤的垄断经营现状呢?这就应该在后勤集团内部建立内部竞争机
制,从体制上杜绝垄断。同时对外还要引进必要的竞争对手,学校完全可以同时引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后勤集团。这样学校在逐步开放后勤服务市场的情况下,使诸多的服务企业,不论是学校分离出来的,还是社会参与进来的,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让他们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与服务质量,并通过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来实现教育服务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此外,我们还应建立起有效的后勤服务监督机制,从而真正地维护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作为消费者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三)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人性化
由于高校后勤在原有的体制下遗留下来的一些旧思想、旧作风,以及后勤集团在其垄断经营下的不适当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从而使得高校的后勤服务质量低下,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要想使得后勤的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即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人性化,就应该做到:首先,高校后勤应进一步提高认识,要让他们明确认识到,他们对于广大师生的日常服务,实际上也是在为培养国家的人才做贡献,后勤服务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次,高校后勤应狠抓服务质量,努力做到经常主动深入院系、部门以及教师、学生中了解其需求情况与服务满意度,在服务中应当注重细节服务与个性化服务,还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争取为学校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务保障,以优质规范的服务影响师生;其次,高校后勤要不断提高后勤员工的个人素质,努力提升服务能力,使他们能始终以一个优秀服务者的身份,全心全意服务于每一位教授与学生,与此同时要精心选拔、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经营管理者这支队伍;最后,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资分配制度与奖惩制度,奖勤罚懒、激励贤能,这样才能在竞争与压力下,不断地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与业务水平,从而有效地实现高校后勤的人性化服务。
(四)明确高校后勤服务应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我们应该明确高校后勤服务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也就是说,高校后勤服务已经超出严格意义上的投入与产出,这是由所有的国家都把教育定位在公益性事业的基础之上所决定的,也是由当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以及国情、校情实际所决定的。高校后勤的服务是彻底市场化,还是选择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方向,这是高校后勤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后勤只有以公益性为主,认真处理好服务与经营的关系,即使以后全面社会化、大量的社会企业涌入校内参与竞争和市场分割,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以公益性为主,就是指高校后勤应该如同重视经济效益一样,把服务与教育功能放在突出的地位。假如放弃了充满人文之情的公益性服务,那么高校后勤就失去了与社会上的服务业的竞争优势。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高校后勤特点的基础上,一方面要以服务师生、服务教育为宗旨,另一方面又要使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强化管理,向经营要效益,这样高校后勤的服务才能得到师生的满意与认可,才能确保学校后勤服务系统在与其他社会企业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1 当今高校后勤财务的现状
首先没有明确的后勤产权归属, 管理模式混乱而复杂。以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为指导思路, 后勤的管理应当与社会市场相辅相成。将高校的后勤作为企业来看待, 以当代企业制度来看, 必须要明确高校后勤的产权归属、明确权利与责任、科学管理和同时要政企分开, 后勤的实体必须拥有独立的法人代表、独立的会计核算, 并且能够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 还有相当多的高校后勤部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从高校这个母体中分离开来, 这样就形成了后勤所持有资产的产权 (所有权、处置权、经营权、收益权) 无法明确。而同时对后勤部门经营者的奖惩学校无法明确处理, 这就使得后勤别郁闷组织积极性低下。而反观后勤与学校之间, 往往只是在名称上进行了改变, 事实上根本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变得独立。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产, 而这些资产往往都会交给后勤组织部门进行使用。学校资产与后勤部门自己产生的资产交杂起来相当难以区分, 甚至有很多资产账目和实物无法一一对照, 而且也没有专门、专职的管理结构, 这就会为以后对后勤资产进行评估、清查、划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于健全, 可以使高校后勤部门的财务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作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高校后勤更好的发挥根据自身的优点, 将更加适合高校后勤部门的内部组织机构愈加健全, 从而让监督机制与决策执行机制更加健全。利用机构的合理有效的设置、科学的进行岗位及职能权限的分工, 由此可以保障高校后勤财务系统正常的运行, 让后勤部门的发展迈向更高的台阶。 (2) 财务监督监管力度的加强, 能够使高校后勤物资资产愈加完整。当前在我国, 有着许多高校是通过迁移新建和合并建成的, 这些高校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资产大多新老混合, 经过发展, 资产规模将会愈加庞大, 这就为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高校后勤组织是刚刚跨入企业行业管理的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还比较薄弱。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耍求, 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要定期的进行账账、账实核对。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各种贪污、挪用、盗窃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防止各种舞弊行为, 从而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
2 高校后勤部门内部财务控制措施
通过许多年来的不懈努力, 许多高校的后勤部门都建立健全了非常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用来监管货物资产和货币资金的流动。对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部控制必须不断扩大控制内容, 深化控制内证, 才能有效的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 高校后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1) 大大提高预算工作的控制能力, 增强后勤财务核算的质量与效率。当今国内, 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后勤部门所以使用的会计制度非常混乱, 即使是在相同后勤公司的内部, 有的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 还有的使用服务业、商业、工业、建筑业等分行会计制。如此混乱的会计制度, 对于财务部门日常的工作非常不利。第一, 通过国家所以推行的《企业会计制度》, 高校中的后勤部门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管理需求, 从而制定出适合自身公司发展的内部控制机制。第二, 把财会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 从而令财务机构的核算水平整体稳步上升。后勤部门的财务工作人员大多数是从高校财务部门或者是财务处二级财务中分割出来的, 而他们已经熟悉并且已经习惯了高校事业会计的核算机制, 可是高校的会计制度更加的偏重于对于资金的走向和性质进行核算, 而不擅长于财务的核算和对成本进行分析, 这就无法满足后勤企业管理的需求。第三, 加强高校后勤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当前, 会计电算化在高校后勤已普遍采用, 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速度大大增加, 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也有极大的提高。同时, 后勤行业跨度大, 分布较散, 运用网络化管理能有效的控制内部财务管理, 预防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电算化系统管理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一环。 (2) 把财务监督的职能大大增强, 从而使后勤内部财务控制机制更加完善。高校后勤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实现某些目的从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他主要是为了保证高校后勤部门的经营活动可以有效进行, 使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得以保证, 预防、发现、排查错误与舞弊行为, 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有效性、完整性与合法性。高校后勤是刚刚走入市场的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还不是很健全, 后勤应完善对每一步经济业务的流程, 每个岗位的权责和监督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 形成“事事有规定件件受牵制”的制度化企业。 (3) 严格控制与管理资金, 令后勤经济资源得以有效合理的运用。后勤应将各实体的资金统一管理, 在公司内互通有无, 为考核后勤公司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实体的成本核算, 采用内部资金有偿使用, 让后勤的经济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4) 强化预算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预算具有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职能, 是后勤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 可起到加强后勤经营活动的计划性、协调和控制各项经营活动的作用, 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仍然需要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探索高校后勤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机制, 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 以此来使学校科研、教学、师生员工等不同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与此同时, 内部财务控制机制也应当与后勤部门的管理和工作程序相互协调与合作。所以, 结合本单位的自身特点来制定出一套合理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决定后勤公司以后可取得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摘要:在企业管理中企业自身内部的控制制度对企业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校后勤部门的财务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从而指出了必须加强控制高校后勤内部财务状况, 并且提出了新的思路来控制并且强化高校后勤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校后勤,内部控制,思考,现状
参考文献
[1]王丽雅.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财务管理[J].会计文苑, 2006, 10, 23.
[2]张兰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财务面临的问题[J].中北大学学报2007, 11, 22.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带来的好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接纳社会资金和劳动力, 初步解决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瓶颈制约问题。这个瓶颈制约就是因为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严重滞后而无法扩大在校生规模的问题, 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的需要。
后勤社会化大大减轻学校的非教学工作量。使校领导可以集中精力抓好教育质量, 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增强了学校后勤实体的经济实力, 加快了后勤产业化的进程。由“学校养后勤”到“后勤养自己”, 最终发展到“后勤养学校”。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了后勤服务质量。就拿伙食来说, 大学生能够吃到物美价廉、干净卫生、花样众多、口味适合的饭菜。这是因为, 各校后勤改革时, 引进了竞争机制。在一个校园里, 有不同投资方的竞争, 比如引进社会上的饮食公司到学校经营学生食堂。在同一个食堂楼里, 楼上楼下有竞争;在同一个食堂里, 窗口和窗口之间有竞争。自然就餐的学生和教师就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大的受益者。
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这项改革对于高校摆脱发展束缚, 集中精力抓教育, 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近五年的快速推进,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而保障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总之,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社会投资的后勤公司所面临的问题
1. 企业效益未充分体现。
由于建造学生公寓投资规模较大, 计划投资6.3亿元, 可入住学生2.5万人, 现已投入约5.5亿元, 已入住学生2.3万人。投资该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靠银行融资, 随着贷款利率逐年增长, 每年的借款利息就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再就是折旧成本。后勤企业成立注入的资本金1亿元, 到2006年止已累计亏损8000多万元。后勤企业作为自主经营, 自负赢亏的市场主体, 必须要讲经济效益, 要以盈利为目的, 但它又不同于其他产业, 带有教育的属性, 带有为高等教育服务的属性, 这就要求后勤企业以社会效益为主。中国的国情和高校的教育属性, 导致高校后勤经常处于“政治后勤”的角色, 而不能完全按一般社会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运转。
2. 住宿收费难度大, 拖欠住宿费现象严重。
一方面是由于后勤与学校脱离, 后勤和学校是两个不同的法人, 后勤企业没有对学生管理的处分权, 没有可制约的相关有实效的手段。另一方面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是在高校这个特定的区域内, 为高校师生这个特定对象提供后勤服务。与社会服务企业相比有其独特的特征:高校后勤企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这是由任何一个国家都把教育定位在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的基础之上所决定的。高校后勤企业具有明显的福利性, 这是教育属性和中国社会主义属性本质的体现, 也是由当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以及国情校情实际所决定的。对于特困生没钱交住宿费, 总不致于拒之门外, 虽然财政给予了一定补贴, 但只是杯水车薪。
3. 管理难度大。
后勤服务社会化后, 学生对管理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由于住宿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 因此相当多的学生认为, 我交钱, 你服务, 理所当然, 学生对于各项服务的要求更强烈、期望值更高。
4. 税收政策存在的差异。
虽然到2005年止税收政策给予了一定的优惠, 但由于政策法规不明确, 对从学校剥离出来的后勤与社会直接投资的后勤税收存在着差异, 主要原因是从学校剥离的后勤企业只是形式上剥离, 产权界限不明。特别是2006年税收政策的变化, 更加重了社会投资后勤企业的负担, 如:社会投资的后勤企业要交土地使用税, 而学校剥离的后勤不用交, 原因是由于产权不属于后勤企业, 属于学校。
5. 企业负担过重。
管理既然社会化, 而收费标准又受到限制, 4人间每生每年1200元, 6人间每生每年1000元, 企业还要补贴每位学生每月3度电3吨水, 按现有学生2.3万人计算, 每年需水电费补贴支出约150万元, 随着水电费的涨价, 成本开支也相应增大。
三、社会投资的后勤如何加强管理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扭亏为盈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中国市场化体制建立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高校后勤领域的具体体现。面对存在的问题既要考虑企业的利益又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以市场为导向,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
以市场为导向, 并不是要唯利是图, 而是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后勤实体在提供优质的服务, 创造优美的环境, 维护学校稳定的过程中, 是定位在优先保证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基点上, 是牺牲了很多经济利益的。因此,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 必须兼顾产业和教育双重属性, 做到经营服务同时抓, 两个效益一起上, 一方面占领并稳定住校内市场, 一方面积极开拓校外市场, 采取找市场式的主动管理, 才能使高校后勤的发展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园地, 大学教育的科学性、严密的计划性、学校教学和生活节奏的规律性, 要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一定秩序状态下进行, 这就需要对学生的管理不同于学校以外其他行业的管理, 因此企业经营思想和管理手段要服从于社会效益的政治要求, 实现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要加强成本管理, 按保本微利的原则处理好市场经济属性与师生服务要求之间的关系, 坚持服务育人与社会化运作并重, 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 以切实增强高校后勤实体的活力。
2. 建立健全后勤各项管理制度,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做好后勤工作的前提是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使后勤管理制度化。做到管理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从而管理更加科学, 服务更加规范。随着后勤工作的不断深入, 要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查找管理漏洞, 及时完善后勤相应的制度。在制度细化过程中, 不要急于求成, 要稳扎稳打, 切切实实做好此项工作, 工作重在加强管理, 在提高后勤的效率、效益、质量上下功夫。服务质量是后勤公司的“生命线”, 只有主动管理, 狠抓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水平, 才能牢牢占领学校的后勤市场;只有努力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作风, 才能赢得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和好评。
3. 社会投资的后勤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负责学生的教学、育人, 后勤负责学生的生活, 两者缺一不可。四年多来在三所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 使企业后勤不断走向规范, 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 共同探索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学生宿舍的物业化管理, 既要借鉴一般性物业管理的通常做法, 努力向物业管理行业看齐, 又要研究学生公寓的特有特点, 使学生公寓管理逐步规范化, 为学生创造整洁、文明、安全的生活环境, 使学生宿舍成为青年学生成才的重要场所, 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让学生明确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增强自律意识和信用意识。这里说的信用意识不仅是自我管理水平, 其中包括思想道德、做人责任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总之,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它关系到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学习生活等一系列问题。
4. 优惠的税收政策有利于扶持社会化后勤企业
由于高校后勤企业行业的特殊性, 没有优惠的税收政策, 社会投资的后勤企业很难持久经营, 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管理, 完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 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改革, 另一方面在税收面前人人平等, 不论是从高校剥离的后勤企业还是社会投资的后勤企业应享有同等税收政策, 使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管理更加规范。
【高校后勤实体成本控制的思考论文】推荐阅读:
高校后勤党员干部07-27
高校后勤服务改革07-25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10-31
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的途径探讨09-14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计划06-03
加强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的思考论文06-02
试论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理性思考论文07-10
对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几点思考论文09-16
高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和改革思考论文06-08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