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总结(精选8篇)
村域规划图
村域结构及产业布局图 主要居民点 现状分析图
主要居民点 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图(平原乡村,无坡度可省略该图)现状建筑质量分析图
主要居民点布局规划图(可包含近期建设项目)主要居民点规划总平面图
9、主要居民点道路系统分析图-设施规划图
10、主要居民点道路竖向规划图-设施规划图
11、主要居民点给水工程规划图-设施规划图
12、主要居民点排水工程规划图(污水、雨水)-设施规划图
13、主要居民点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设施规划图
14、整治规划图(点线面的表达方式)
15、整治设计意向图(立面整饰)
16、近期集中建设区总平面图(包含现状区位)
17、近期集中建设区道路系统分析及竖向规划
18、农村住宅户型参考图(一到二张)旅游型村庄应增加村域旅游规划图
村庄规划——知秋经验交流(2013.11.22)
一、做村庄规划前的准备
1.思想准备:面对群体的特殊性,村干部,文化水平不高;村民,有些比较野蛮;乡镇干部,想出政绩。2.材料准备:地形资料、项目背景、相关的规划、各种规范等 3.方式方法:分工、资料获取
二、做村庄规划的心态
1.自己的心态——“心静如水” 2.团队的心态——“一团和气” 3.对甲方的心态——“无动于衷” 4.对领导的心态——“善意的谎言”
三、做村庄规划的注意事项 1.交流很重要,做好记录
2.引导甲方很重要,叫人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计划很重要,图纸管理很重要 4.正常不给甲方CAD图
5.甲方的联系方式要要全,村长、书记还有上一级的乡镇里负责村庄规划的领导 6.规划交流要让上级参与,能够在镇里交流的最好在镇里
四、做村庄规划的过程
1.项目洽谈—(基本跟我们无关)
2.项目前期准备——主要是地形图整理、卫星图片获取、地形图打印、熟悉地形图、熟悉基本情况
3.项目开始:(1)现场踏勘;(2)整理现场资料;(3)从甲方那收集相关资料;(4)初稿方案;(5)方案交流(可能不止一次);(6)方案定稿;(7)方案评审和修改。4.项目后期:方案公示、方案报批
五、做村庄规划的善后
1.整理好各种文件,各种表格 2.评审的文本 3.跟甲方保持联络 4.其他事项
六、村庄规划总结
做好村庄规划,最好自己能够写个总结,这对自己是一种提升和帮助,有写的同学建议发上去大家一起讨论和一起探讨!
村庄规划很多人认为很容易其实不然要处理的东西很多
第一个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己的思想准备要做好
我们做村庄规划面对的甲方比较特殊,基本上是有三类人群 第一个是村干部 :
主要是村长很村书记,他们一般没什么文化,所以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尽量能够用普通的平时的语言跟他们交流,扯一些太高端的话他们听不懂。第二个是村里的群众:
他们是村庄里面的主人,也是规划的直接受益者,所以有时候他们的意见要听听,也许很多时候他们更不懂规划,态度也很粗鲁,这个时候你能听的就听点,不能听的尽量不要去跟人家顶撞。第三类人群是乡镇干部:
规划正常的都是需要上一级来审批的,村庄规划是由乡镇一级来组织编制,所以我们也要跟他们接触,他们基本上是以出政绩为主要目的,规划可能他们也不大懂,所以有时候要引导下他们,跟他们讲讲上面的规划正常政策规划法律法规等等,当然如果有某个省里的领导或者县里的领导说过什么话拿来压他们最好了,他们一般会怕这些。这时候你的工作就好做了
第二个 材料准备
很多时候我们做村庄规划的时候会觉得去现场不知道看什么,其实是因为我们前期没有准备好
我们需要准备的资料
可能这个在我们拿到项目前不一定有上面的材料齐全,但我们能做的一些西。比如说可以去了解下要规划的村庄的一些概况、村庄的主要产业、还有该地域所在的地方有没有什么特色之类的。
当然做规划之前肯定要熟悉各种规范,比如说村庄规划就有村庄规划的导则,福建这边的是《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该导则已上传到群共享——补充的一些村庄规划),研究清楚里面到底要做什么东西、内容要什么。
第三点 做项目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分工
当然村庄规划可能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人,这个时候你通常会叫两个实习生帮忙,三个人一组是比较合理的。走现场的时候分工一般是:主要负责的人 负责与甲方沟通;一个负责拍照;一个负责记录。资料的获取 主要有通过网络获取,还有一些图书资料、甲方提供的资料等规划 第二大点 是做规划的心态
这个不仅仅针对村庄规划,所有规划都差不多,这些形容词可能比较夸张点,听我一一道来
自己的心态:做规划的时候你会碰到很多很极品的人,这个时候你要做到能够平心静气,心静如水,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不好的。第二个 团队
其实不论从哪里来说 团结总是最重要的一团和气,才能有战斗力 才能有凝聚力
对甲方,很多时候甲方会提一些让你匪夷所思的想法或者意见,这时候你应该好好的听人家说,能够做到,可以做,做不到的认真听人家讲完。实在没办法做的就拿法律规范上级领导跟他们说。不要受到甲方的思维干扰,无动于衷。
对领导自己单位的领导,正常自己单位的领导大多都不管事,他们只关心进度问题而已,进度的问题 有时候你跟甲方说好了就好,至于领导 你可以适当的善意的谎言。好了 说第三个
注意事项,这些列举出了一些比较容易让大家遗忘的事项,大家如果以后有做可以看看 交流:不管怎么样 规划是沟通出来的,要多跟甲方交流 交换看法
但是要做好记录 让人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然到时候人家三天两头会有其他想法你们很累的天天改图。
像这样的表格可以做一个,一定要让人家签字,到时候他们就没办法抵赖了
做村庄规划之前一定要有一个计划,这样是跟甲方还是自己团队都好弄,像这样的。
你们大致有多少时间可以弄一个,但是不要把时间全部定死,要有灵活调整的空间。
我们规划中的图纸 一般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给甲方cAD图的,我们曾经有发生过甲方把我们的图纸给另外一家设计院的事情,然后后面的项目他们就不做了,这不管是怎么样都对于我们不利。而且有CAD的话他们会提更多的问题,所以正常能不给就不给。他们问为什么你就说是设计院规定的。
好一个规定 那给什么阶段成果呢?
基本上这个时候你可以给个总平面的初步图纸,jpg即可。
村里镇里的联系方式一定要要全,不至于到时候找人都找不到。
有的话可以去弄一个这样的联系人联系表格,存手机 和电脑上,这样随时可以找到人,村庄规划的交流一定要让上一级知道,不然到时候人家评审会就说人家从来没看过,你那规划是瞎搞的。下面说正题
村庄规划的过程
总的就是这么些个过程,当然这些过程里面可能还有一些更细节的东西,也不好说清楚,你们到时候有做的话应该可以感受到。谈项目的环节基本上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项目前期准备,其实上面有说了一些了,项目谈完后一般甲方会给我们地形图,这时候我们的工作就开始了。
地形图可能是上面那样一块一块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地形图拼接起来。(群共享里有传拼图的软件)
下面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截图该区域的卫星图(群共享里有谷歌卫星地图下载器)下载完了对齐到CAD里,像这样
然后我们要做的是打印地形图,当然前面的时候我们要先定一个图框
CAD打印黑白的即可,还有卫星图也打印出来,然后熟悉熟悉地形图,这样你去走现场的时候就能够快速的找到位置,村庄的话基本是找村委会作为目标,可能走现场的时候甲方还会提供土地利用规划图,有的话最好也打印出来
这个在走现场的时候就可以跟他们说哪块地能建设,哪块不能,不至于后面出现说占用基本农田等问题。好了 下一步就是走现场了前面有说过,基本是三个人 如果你是负责项目,那你就跟甲方沟通,问规划的一些问题,还有现场要搜集的资料(群共享里村庄规划总结里有)
基本上问的是内容主要是:村庄的基本概况、各个自然村的人口、水电来自哪里、还有打算建设的地方在哪里、打算怎么建设等等。这个具体的你们可以去看看刚才那份资料里的,负责拍照的那个人要把一些重点东西拍下来。
主要是公共建筑,还有要改造的重点建筑、要建设的重点地块、重要的景观节点空间、主要的断面道路、各种建筑的形式、一类 二类 三类等等··· 负责记录的人基本上跟在你后面,你问一些东西他就负责记录。当然,他肯定会打印一份这样的资料。
你基本上问之前你把这份东西看明白了,心里有数,基本上你照着这上面问就好然后问完了你可以问记录的那个人有没有什么漏掉的,叫他补充下。这个时候跟他们交流基本上不要用很拗口的专业词汇去问他们,他们不见得能听得懂。现场如果差不的话基本上可以跟他们去办公室里面聊聊。把你们记录的给他们看看那,问问他们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当然这个时候你要向他们要一些资料,比如说有没有什么村志、村庄的简介、村庄有没有做一些其他的规划等等。人口的资料可以初步的了解下。
村里没有很详细的数据,但是自然村的分布他们很清楚,名字叫他们写下来,人口详细的数据你们要去乡镇里面的派出所和计生办拿。上面的那个土地利用规划图去乡镇的建设局或者国土局拿。额基本上资料收集还有些东西在那份基础资料收集里都有。
走现场的时候记得,要让人家签
下面就是我们的资料整理环节了。收集完资料最好当天或者第二天就要整理,不然很容易忘记。
整理资料的时候最好用这个,将照片和其对应,这样你以后要看的时候就不至于忘记位置在哪里了 好了 接下来差不多就是初稿的环节了,初稿的话首先从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图做起,这个你们应该基本上都有做过,就是把现状用地画出来,道路、水体等等。
做现状图的时候把卫星图、土地利用规划图都放到CAD里作为底图,这样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来一些没地形和农保地等等。
同时 你可以把建筑质量分析图,还有区位图等等做了。然后就是做初步的用地布局图了。用地布局图是在现状图的基础上做的。确定路网的格局、路网的等级、确定居住用地、公建配置、备用地等,基本上要开着土地利用规划图。
画的时候不要画到农保地,不然到时候国土局那边扯不清。如果甲方实在要在农保地上建房子,你们给他弄一个远期的,或者备用地,反正不要是建设用地就是了。好了
初稿的图纸 大概就是 区位图 现状图 建筑质量 规划布局图 建筑布局总平面图这几张
下面就是初稿交流了,交流的话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看看人家需求什么,你做的东西人家有没有意见。当然,这个时候之前的那个进程表给给他们签订,后面他们要修改什么你就有依据不改了。可能交流不止一次,有几次让人家记几次。交流完了就是方案的定稿了。
正式的图纸包含有 文本 说明书 基础资料汇编 图集等,图纸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每个地方也不一定.([补充一些村庄规划的东西]群共享里有村规图纸内容)方案定稿后就是评审了,评审的话。当然PPT肯定得做了,至于PPT怎么做这个就不好说了,反正表达效果上 清新 最重要。
内容传播上:图片最好,图表次之,文字最差。尽量少放文字。比较少汇报的人建议写汇报稿,把主要要将的东西写上面,还有一些容易忘记的数据等。评审会上认真记录专家和部门的意见,主要的是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设局还有发改委的意见,其他部门基本都是打酱油的。
评审会后根据会上出的评审纪要修改方案 当然 到了这个环节应该设计阶段差不多结束了,不排除有反复修改的可能性。
好了 接下来到方案后期,根据评估报告验收考核。
正常村庄规划要经历方案公示的阶段
正常设计单位是要去村里面讲解的 这时候考验你的时候到了
以我的经验,最好派个音量大的人去,不然你压不下下面的声音累死你,到了这一步规划基本也就结束了。
下面就是走程序的一些东西
做完了规划自己要好好整理下内容,不然到时候自己乱套都找不到资料,最后大家做完了有空可以写写总结报告,这样对于自己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宦溪村庄规划工作计划(2012.3——2012.6)
(时间共计约三个月)3.11——3.17 现状调研,整理现状图纸 3.18——3.24 现状调研,出部分初稿 3.25——3.31 完成现场调研,出部分初稿 4.1——4.07 出初稿,安排初稿交流
4.08——4.14 出初稿,安排交流,完成初稿交流 4.15——6.20 完成16个村的方案设计和其他图纸 6.20至月底 其他的方案修改等
时间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放假等因素另外考虑,具体每个村庄应有安排
2012-3-20
7月7号 到 7月20日进度安排
7月7日
整理宦溪镇7个村征求意见稿 7月8日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安排
7月9日
宦溪镇峨嵋村成果修改、中心村成果修改 7月10日
修改降虎村征求意见稿,出相应其他图纸 7月11日
修改黄土岗村征求意见稿,出相应图纸
7月12日
出前面四个村图纸成果+四个村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
7月13日
四个个村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初稿交流)7月14日
记录修改意见,修改板桥村图纸,完成相应其他图纸 7月15日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7月16日
修改增楼村图纸,完成其他相应图纸 7月17日
修改胜利村图纸,完成其他相应图纸
7月18日
出前面三个村图纸成果+三个村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 7月19日
根据实际完成情况灵活调整 7月20日
汇总相关成果,上报成果
个人项目总结
项目时间:2011.06-2011.12 项目名称:主持完成项目——连江县丹阳镇坂顶村规划(2011-2030)、连江县晓澳镇道澳村规划(2011-2030)、连江县江南乡儒洋村规划(2011-2030);参与完成项目——连江县筱埕镇总体规划(2011—2030)、连江县东湖镇总体规划(2011-2030)、连江县晓澳镇总体规划(2011-2030),此外还参与了一些其他的项目。
项目概况:此间完成的项目大多集中在较近的连江县,项目类别多样,项目难度不一,总体完成情况较好,委托方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以上的项目已通过评审,成果类多已提交。
项目总结:连江县隶属福州市,所在的行政级别较高,福州的战略需求使连江成了福州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经济直接受到福州半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连江的项目总体而言难度较大、设计考虑的方面也很全面,在项目的过程中参与了方方面面,总体来说获益颇多,所诉规划主要以城镇总规和新农村规划为主。
一、关于规划的理解。作为一个规划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在心里多有自己对于规划的一种概念,从本质上说规划师一种对于远期乃至远景内社会经济的安排,规划师需要有一种前瞻性的意识,并对于所做项目给出合理科学的建议和意见。
二、关于规划体系的认知。规划是一个体系和系统,规划有一系列的层级,此间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乡镇总规和新农村规划,在现有的规划法律法规下规划经常出现上位规划和下位规划相左的情况,在规划中充分的了解上位规划意义重大。
三、关于规划的开始阶段。规划开始阶段在整个项目的进程中占有重要的意义,一个规划开始阶段的项目规划和资料收集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在项目开始之初做好项目规划意义重大,资料收集的方式亦该灵活多样,选择准确的数据十分必要。
四、关于新农村规划的流程和阶段。此间做的项目中新农村规划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意义。根据个人的理解和认知整理了一下的项目流程。
项目体会:此间做的项目也不算少,有些体会。
1、现状收集很重要。初期项目运作中收集的现状资料不够全面,直接导致了后期成果制作过程中的不完善和重复劳动,在现状资料收集中应尽量做到细致合理,资料能够做到越详实越好,准确科学的数据也很重要。
2、和甲方充分交流很必要。甲方作为当地政府对于当地了解远远比设计方深刻,充分的和甲方了解情况十分必要;很多时候甲方的意见是规划修改的直接方向,当然对于不合理的意见设计方也应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专业的修改意见。
3、进程控制很重要。初期订立的项目进程安排要充分的保持,如此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同事充分的做好一个项目,项目安排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不可直接定死。
4、项目资料和文件管理很重要。对于规划项目改图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一个好的文件管理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项目过程中的文件和资料一定要分阶段单独保存,重要的图纸资料应该定期进行备份,以在出现意外的时候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项目进度。
5、团队协作很重要。一个项目一般都需要一个团队的运作,在团队中互相的协作很重要,团队应该有统一的标准、统一领导、统一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取得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病也日益突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 要加快我国城乡进程, 将国家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村庄, 缩小村庄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真正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经济城乡一体化是当今国家的发展战略, 也是解决民生问题, 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1]。
要想将村庄的建设与规划做好, 就一定要结合实际, 对当前农村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对症下药。本文探讨了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实现村庄与城市经济的衔接的办法。具体措施有:村容村貌的整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此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注意村民的文化思想建设, 不断发展农村的教育文化科学卫生事业;对村民进行民主化管理让村民过的幸福;同时这些措施与村庄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 真正提高农村生产力实现村庄与城市的有机结合。
1 广西村庄的现状
广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广西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广西村庄独特的发展状况, 村庄分布零散交通不便。虽然广西的村庄有极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 但由于独特的环境, 造成了村落的分布散乱, 经济发展缓慢, 资源得不到开发, 城市化进程缓慢[3]。
1.1 村庄环境脏, 村容村貌差
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广西散落村庄住宅多以砖混结构为主, 还有部分土肧结构, 这就造成了村容的不整。由于村内交通不便造成了很多生活垃圾无法快速统一处理, 垃圾堆放使得村庄环境脏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各种工地施工建设没有统一规划, 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没有明确的界限, 缺少公共绿化。村内没有统一的道路规划, 而且路以土路为主, 不卫生也不整洁。环卫建设差造成生活垃圾污水不能及时处理, 牲口多为放养, 使村庄环境乱上加乱。
1.2 村庄规模小, 分布散乱
由于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历史原因, 造成了广西村庄规模小、分布散乱的特点。由于广西还是一个一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省份, 这就更加使得村庄的分布的不集中性。哪里有土地哪里就有村庄, 土地资源分布零散是村落分布散乱的主要原因。在山区交通不便, 本身就不丰富的土地资源被分割成一块一块, 这也就造就了村落规模小。综合这些原因, 在广西村庄中进行资源整合变得异常艰难。
1.3 村庄建设布局混乱, 建筑密度不合理
广西的村庄建筑没有统一的规划。村庄的建筑是集收纳与居住一体的特殊建筑, 在建筑过程中, 建筑主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房屋进行规划。这就造成了村庄的居民建筑难以统一规划, 使得村庄房屋参差不齐、布局杂乱, 这是当今大多数农村改造的难题。再加上如今村民的盖房热情正高, 使得统一的管理规划变得更加艰难, 村民住房的大量承建也造成了原本不大的村庄变得异常拥挤。
1.4 基础设施简陋, 底子薄
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向是农村改造的工作的重点, 众所周知,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与现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 在村庄, 传统落后生产方式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得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落后或者是发展停滞状态。在广西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要想加快广西村庄城市化进程, 加快广西传统农业的转型, 就要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2 广西新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村规划中有很多现实化问题, 管理层面的协调不利, 造成建设改造工程缓慢。缺少相应的人才, 使得城村建设走了很多弯路, 建设效率低下, 同样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1 村庄规划仅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补, 缺乏整体规划
当前大的发展趋势是城乡一体化, 为了加快城乡化进程很多地方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这样确实加快建设速度, 但这只是表面实行。村庄本身的基础设施就比较薄弱, 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毫无疑问无法带动村庄真正实现城市化。这种缺乏长远眼光的做法是靠不住的。这就像是盖楼, 基础没有打好建筑是不牢固的, 也是永远建不高的。总的来说就是缺少整体的规划思想, 一味追求速度, 这样只能给未来的城镇发展带来麻烦。
2.2 村庄规划与土地规划脱节
对于广西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农业的省份来说, 土地真的十分珍贵。如果在经济还未完全转型的阶段, 土地规划没有做好, 那么将使城乡化进程发展变得异常缓慢。在当前阶段没有处理好土地规划问题就相当于没有处理好经济问题。没有经济作为支撑, 一切建设与发展都是一句空话。村庄规划只有与土地规划同步进行才能真正将城镇建设实打实地做好。
2.3 村庄道路规划体系不健全, 道路管理不足
有句话说的好, 要想富先修路。由此可见道路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建设是多么重要, 道路是一个地区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广西复杂的地形造成了广西道路体系先天不足, 这样就给广西的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村庄的道路体系不健全就好像管道的阻塞, 物质交换效率低下就造成建设的效率低下。所以对于村庄的建设改造应该从村庄道路规划抓起, 道路修得好就能高效地进行接下来的基础建设。而对于道路管理, 这是一门系统性的科学, 要想真正进行道路管理需要人才的支撑。道路的管理实际上与道路的规划施工同等重要, 所以在村庄道路建设和管理问题上有一体化的设计才是最完美的。
3 广西农村规划与建设的改进措施
从总体上说, 当前广西的经济依托是农业, 所以要进行农村建设和改造不能以牺牲农业经济为代价, 或者说将农业改造放在第一位, 优先进行农业产业的升级改造以保证经济, 为后续城乡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2]。
3.1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整体规划
农村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的生活方式不同。在农村大部分活动与生产密切相关, 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就要求结合他们的生产实际。而他们的房子同样要采用利于生活生产的设计方式, 所以对于乡镇房屋的改造要结合乡村的生活实际, 不能一味照搬城市的规划模式。此外农村的建设还要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 不夸张的说民俗才是一个村庄文化的根本, 能否将民俗融入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 才是新农村建设能否走得坚实的重点。
3.2 注重结合当地农民的生产方式
不同的地区生产方式不同, 而迎合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才能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转型, 同样也能获得相对好的群众基础, 这样更有利于未来的城镇化建设。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第三产业没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而服务业是未来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动力, 所以要从基础服务业做起, 先解决农民的农业生产问题。也就是说服务业可以从服务村民的基本生产做起, 不仅可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还能加快村庄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
此外结合当地农业的发展实际, 进行相应的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的风俗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进行有农村特色的文化建设。实行民主化管理, 积极加强法制建设。
3.3 加强道路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道路建设是一个地区是否能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道路规划在整个城乡规划中应该优先进行。道路建设对于村庄来说是一项战略性发展决策, 能不能走好这一步直接关系到未来其他方面建设是否可以走好。
道路是一个系统, 所以道路的规划一定要做到协调统一。道路建设要有很好的整体性才能真正发挥道路对于乡村建设的作用。如果一个系统没有整体化的规划, 根本无法发挥道路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所以要真正了解当前村落各地的状况, 结合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整体性规划。并且道路的建设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 因地制宜地制定计划。
3.4 保障农村建设的资金注入
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转型、地区经济转型等都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保障。作为一个农业作为经济支撑的地区, 如何在不伤害农业经济或者说是发展农业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村庄的建设变得非常重要。最好的发展方式是经济转型与地区建设同步进行, 这样就可以保障自己养活自己。此外政府要实行一整套高效的监管机制, 保障资金流动的畅通。
除此之外, 积极地吸引外商投资, 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经济转型重要途径。
4 结语
广西的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要结合当地发展的现状, 整合自身资源做出积极的调整布局。要有整体思路和长远的眼光, 多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方式, 对村庄进行一体化的规划和改造。在进行村庄建设时同样注意村庄民风民俗的保留, 结合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 进行农村新型文化建设。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城镇化建设相对落后, 只有真正解决农村的问题才能真正改善民生, 才能更好地支撑国家的经济建设。只有将城乡规划建设做好才能实现村庄与城市经济的对接,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以广西村庄为例, 通过对村庄现状的分析提出规划方案, 并就规划建设建设中的具体细节和难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规划,建设,广西村庄
参考文献
[1]高晓戌.浅谈新时期村庄的规划与建设[J].山西建筑, 2010 (2) :25-27.
[2]刘利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与实施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 2011.
关键词:风景园林;村庄公园;规划设计;浅析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5-0000-00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1]”的背景下,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村庄公园是村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村庄公园建设发展很快。最近笔者参与了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几个村庄公园的规划设计。本文尝试在在梳理村庄公园概念和分析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异同的基础上,对村庄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1村庄公园的概念
村庄公园是在近20多年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一种公园类型。村庄公园处于非建设用地内,在国家的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中也无法找到它的位置。因此,有必要对村庄公园进行定义。
村庄是指村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从生活形态分析,村庄与城市的社区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村庄公园的功能与城市公园中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的功能也十分相似。在国家还没有发布《村庄规划标准》① 和村庄规划难以形成法定规划的情况下,村庄公园是指建在村庄宅基地附近的非建设用地内主要为当地村民服务的公园绿地。村庄公园是当地村民以及附近居民休憩、娱乐、游览的场所,是村庄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是乡村公园体系[3-4]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村庄公园以游憩康体和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兼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村庄和防灾避难等功能,并配有相应的设施。本文所指的村庄公园基本属于这一类型。
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的最大差别是:村庄公园是建在村庄宅基地附近的非建设用地内的公园,城市公园是建在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公园。但从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的服务对象来讲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为居民(市民、村民)服务。特别在 “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的背景下,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在功能上有明显的趋同性。因此,村庄公园可参考《城市公园分类》[5]、《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9]相关规定和参考城市公园中相应规模的综合公园或社区公园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2村庄公园规划设计需要重点分析应对的问题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的背景下,村庄公园的建设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但是村庄公园建设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一些需要分析研究应对解决的问题。
2.1村庄公园建设报批特点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划分
在国家还没有发布《村庄规划标准》的情况下,村庄公园一般建在非建设用地(常为林地)内。因此,村庄公园规划设计就不可能按城市公园的程序进行审批,一般报镇政府批准后就实施建设。由于目前村庄公园规划设计报批程序比较简单,所以,村庄公园规划设计阶段也可简化划分为规划方案、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规划方案包括:现状分析、规划定位、出入口设置、平面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以及建筑风格和绿化规划的设想(意向图片)等内容。规划方案获得业主认可后,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深化形成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经专家评审和业主同意后就转入施工图设计。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岗美(村庄名称)公园、流潮(村庄名称)公园和胜利(村庄名称)公园基本上就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规划设计的。
2.2 村庄公园投资条件与规划设计安排
村庄公园主要由当地镇政府投资建设,一般首期投资较少,公园难以一次性建成。因此,村庄公园规划设计应做出妥善安排。我们根据岗美公园规划设计的经验认为村庄公园适宜:规划一步到位,设计按投资额确定项目。所谓规划一步到位,是指村庄公园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公园规划范围及周边环境的现状条件和周边用地的规划定位以及业主的要求,在宏观上对公园规划目标、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设置内容、平面布局及专项规划做出全面的规划安排。所谓设计按投资额确定项目,是指村庄公园设计阶段应根据公园首期建设投资金额安排项目进行具体设计。这样的安排,既能保证村庄公园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公园分期建设的可持续性,又能保证公园首期建设顺利进行。岗美公园、流潮公园和胜利公园基本上就是按照这样的安排进行规划设计的。
3村庄公园的规划设计对策与实践
3.1 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及周边环境的特点
根据对岗美公园(约13.8公顷)、流潮公园(约6公顷)和胜利公园(约2.9公顷)规划设计范围及周边环境的综合分析(图1-3),我们发现这些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和周边环境具有如下的特点。
3.1.1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周边基本是村民住房和厂房、仓库;
3.1.2公园规划设计范围以山地为主体,山体都存在局部被挖掘形成的陡坡;
3.1.3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大部分属于林地,植被生长良好。
3.2 村庄公园规划设计的对策与实践
3.2.1对策1
根据“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的发展思路和三个村庄公园的用地规模以及公园拟建基地以山地为主体并紧靠村民住宅区的特点,我们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公园进行规划定位和确定公园出入口。
1)拟参考城市综合公园的要求对岗美公园和流潮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拟参考城市居住区公园的要求对胜利公园进行规划设计。
2)以方便本村居民及附近居民使用公园设施和利于把公园纳入绿道系统为原则,结合公园用地及周边环境的现状条件设置公园出入口(图4)。
3.2.2对策2
根据“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三个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以山地为主体并存在局部山体被挖掘形成陡坡的现状条件,我们采取相应的安全环保措施,确保公园可持续发展。
nlc202309032040
1)利用植物种植的方式对公园局部陡坡进行固土处理,减少水土流失,确保山体结构稳定。
2)公园山体上规划的园路铺装与陡坡地段保持安全距离,并按规范要求设置安全护栏;山体上人流集中的活动区域采用对山体地形破坏较少的分散分级组团铺装形式(图5)来满足活动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不设置独立的大型铺装。对于一些功能要求必需设在坡度较大的铺装,采用局部架空的形式(图6),保护山体地形结构。
3)山体上的园路原则上沿等高线设置,除部分路段需要满足消防车通行外,其余路段严格控制宽度,尽量减少对山体地形的破坏。
3.2.3对策3
根据“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巧于因借,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美观适用”和“体现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等原则,结合三个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的现状条件和规划定位,以及当地村民、附近居民休憩、娱乐、游览的需要和投资条件,我们采取适合的规划设计方法,对公园内容设置、功能区划分、园路系统、建筑风格及布局、绿化景观、给排水、电气等项目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
1)在公园内容设置和功能区划分方面,我们充分考虑当地村民和附近居民对公园活动项目需求与中心城区居民对公园活动项目需求的差异性,结合三个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的现状条件和规划定位进行功能分区规划。规模较大的岗美公园规划有游览观赏区、康体活动区、儿童游乐区和后勤服务区(图7)。
2)在园路系统组织方面,我们遵循“因地制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园路采用套环式园路系统,根据不同功能的需要分为二级,一级园路主要是联系各景区的路网骨架,园路宽度要求满足消防车单向通行。二级园路是串联一级园路与各景点的人行游览路,园路宽度按实际需要设定在1.2~1.8米之间(图4)。
3)在公园建筑规划设计方面,我们按照“体现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和“巧于因借”、“美观适用”的原则,确定公园建筑的风格要体现明朗轻快、通透开敞、注重装饰的岭南园林建筑特色。根据三个村庄公园的用地都属非建设用地的特点,公园建筑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建筑布局采取分散或组合的形式,原则上不设置大体量的单体建筑。建筑选址充分考虑发挥点景、赏景和借景的综合功能(图8)。公园公厕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4)在公园绿化景观组织方面,我们根据“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和三个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植被良好的现状条件进行规划设计。原则上保留经过几十年生长并形成稳定群落结构的原有植被,对园路两侧的植被作适当的调整充实,提高游览线路的植物景观水平;重点对公园入口和园内景点及其周边的植被作适当的改造调整,增加合适的开花植物,营造丰富的植物层次,提高公园入口和园内景点的绿化景观质量。
5)公园排水方面的设计,原则上结合园路系统设置排水管网,保证公园排涝需要。供水系统设计主要是解决后勤管理用水、公厕用水和景点绿化用水。
6)公园电气设计,主要解决公园入口、园路、景点、公厕和后勤管理用房基本照明需要。
4 结语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社会新农村的背景下,村庄公园建设发展很快。村庄公园是在近20多年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一种公园类型。在国家还没有发布《村庄规划标准》和村庄规划难以形成法定规划的情况下,村庄公园是指建在村庄宅基地附近的非建设用地内主要为当地村民服务的公园绿地。这样的村庄公园只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公园。当国家发布《村庄规划标准》后,村庄规划就有可能成为法定规划。成为法定规划的村庄规划把现时过渡性质的村庄公园规划为村庄配套基础设施的公园(即把村庄公园纳入建设用地),这时,村庄公园的过渡性质就会结束,村庄公园的功能与城市公园中社区公园的功能就更加接近。因此,我们在村庄公园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村庄公园的发展趋势,在平面布局中预留发展空间,有条件的还应提出公园发展用地(图9)的建议。
注:①《村庄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http://www.docin.com/p-420736071.html
参考文献:
[1]骆永民.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国家建设部.CJJ/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
[3]郑占锋,梁洁,张文斌.我国乡村公园体系构建理论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梁洁.我国乡村公园及其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5]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J440100/T 1—2007城市公园分类[S].
[6]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J 440100/T23—2009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S].
一、准确反映近期现状的村庄地形图(要求电子版,比例1:1000)。
二、区域发展条件资料
1、乡镇域规划:乡域范围内村镇的等级层次、规模大小、功能及性质、村庄分布、对外交通与村镇间的道路系统、电力电信等公用设施,主要村镇企业生产基地的位置、用地范围,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以及防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统筹安排。
2、农业区划:对家业的生产发展条件、发展方向和途径以及技术改革主要措施。
3、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计划:如文教卫生、商业服务、道路交通、工农业生产等各行业的发展计划。
4、包括村域内及附近区域的矿藏资源的种类、储量、开采及运输条件,以及农林牧副渔的一般情况。
5、周围村庄的影响因素:了解规划的村庄及其周围村庄、乡村有哪些与本村有密切的联系,影响的因素无论是有利还是不利的都要收集到。
6、对外交通联系:村域境内的公路技术等级、客货运量及其特点、公路走向、长途汽车站点的布局及其与村庄的联系。同周围的村镇联系是否方便,有无开辟公路新线的设想。
三、村庄基本情况
1、村庄位置、行政区划、自然条件、气象资料、水文资料(降水量、洪水、地下水、流量)、地质条件、历史沿革、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古建筑、近现代建筑、民俗传说等)。
2、村庄人口数量及近10年人口变化情况(近10年人口资料,包括人口数、非农人口数、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等),就业安置情况,教育情况,劳动力情况。见下表:
人口现状
年龄构成3、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情况),人均年收入,村集体企业,出租土地厂房,村民福利(儿童、老人、五保户等)等情况。
4、村庄土地利用:耕地、林地、养殖用地、荒山、荒地、未利用土地及水域等所占面积和比例,重点了解耕地中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所占的面积和比例。
村庄居住建筑:住宅的等级、层数、建筑面积、给排水情况及住宅基本情况和主要附属建筑;居住面积和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及宅基地面积的数量。;历年修建数量、近期和远期计划修建的数量。
村民住房形式、占地面积、每户建筑面积、层数要求等,建设施工方式情况,建设成本(含室内装修、家电设备等,要分项说明)。
5、道路市政:现状道路情况、桥梁等,运输形式:机动车、农用车普及情况,停车管理,饮用水达标,黑水(厕所冲水)、灰水(洗漱污水)和雨水的收集处理,供电,电信,网络,有线电视,采暖方式,燃料来源,垃圾收集处理等情况。
6、公共配套:村委会、中小学、小学、托幼、卫生所、商业设施,文化站,阅览室,敬老院,公共活动场所,公园,健身场地,公共厕所,公共浴室等情况。
7、村工业及农业生产服务设施
村工业的现状以及近期发展计划和远期发展的设想,其中包括工业业产品和产量,职工人数、工帮面积、建筑面积、用水量、用量量、运输量、运输方式、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污染程度以及综合治理情况等。
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的种类、产量、产品、职工人数、场地面积、原料来源、产品销售和运输方式。
农业服务设施:有关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方面的现状情况和发展资料。
三、规划资料:县城总体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已做的村庄规划,其他相关专项规划。
四、各级部门、领导对本次规划的设想和意见。
五、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就村庄规划出台的有关方针、政
建村[2013]18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委、天津市建交委、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的精神、指导各地结合农村实际提高村庄整治水平,我部编制了《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你们。请组织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12月17日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提高村庄整治规划编制质量,根据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村庄整治规划是村庄规划广泛应用的重要类型之一,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据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并与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 村庄整治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在村庄内予以公示,并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经批准的村庄整治规划应在村庄内予以公布。
第五条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规划编制资质,编制人员应熟悉农村情况。[1]
第二章 编制要求
第六条 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的,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治理村庄环境、提升村庄风貌为主要任务。
第七条 尊重现有格局。在村庄现有布局和格局基础上,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和环境,保持乡村特色,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便村民生产,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避免大拆大建和贪大求洋。
第八条 注重深入调查。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基础资料,准确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
第九条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村民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需求和村庄建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开展规划编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第十条 保障村民参与。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规划调研、编制等各个环节充分征询村民意见,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公示规划成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全过程,避免大包大揽。[1]
第三章 编制内容
第十一条 编制村庄整治规划要按依次推进、分步实施的整治要求,因地制宜确定规划内容和深度,首先保障村庄安全和村民基本生活条件,在此基础上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和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可按照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要求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第十二条 在保障村庄安全和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方面,可根据村庄实际重点规划以下内容:
(一)村庄安全防灾整治:分析村庄内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排除隐患的目标、阶段和工程措施,明确防护要求,划定防护范围;提出预防各类灾害的措施和建设要求,划定洪水淹没范围、山体滑坡等灾害影响区域;明确村庄内避灾疏散通道和场地的设置位置、范围,并提出建设要求;划定消防通道,明确消防水源位置、容量;建立灾害应急反应机制。
(二)农房改造:提出既有农房、庭院整治方案和功能完善措施;提出危旧房抗震加固方案;提出村民自建房屋的风格、色彩、高度控制等设计指引。
(三)生活给水设施整治:合理确定给水方式、供水规模,提出水源保护要求,划定水源保护范围;确定输配水管道敷设方式、走向、管径等。
(四)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提出现有道路设施的整治改造措施;确定村内道路的选线、断面形式、路面宽度和材质、坡度、边坡护坡形式;确定道路及地块的竖向标高;提出停车方案及整治措施;确定道路照明方式、杆线架设位置;确定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位置;确定公交站点的位置。
第十三条 在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和配套设施方面,可根据村庄实际重点规划以下内容:
(一)环境卫生整治:确定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引导分类利用,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利用,实现就地减量;对露天粪坑、杂物乱堆、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提出整治要求和利用措施;确定秸秆等杂物、农机具堆放区域;提出畜禽养殖的废渣、污水治理方案;提出村内闲散荒废地以及现有坑塘水体的整治利用措施,明确牲口房等农用附属设施用房建设要求。
(二)排水污水处理设施:确定雨污排放和污水治理方式,提出雨水导排系统清理、疏通、完善的措施;提出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整治、建设方案,提出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位置、规模及建议;确定各类排水管线、沟渠的走向,确定管径、沟渠横断面尺寸等工程建设要求;雨污合流的村庄应确定截流井位置、污水截流管(渠)走向及其尺寸。年均降雨量少于600毫米的地区可考虑雨污合流系统。
(三)厕所整治:按照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提出户厕及公共厕所整治方案和配建标准;确定卫生厕所的类型、建造和卫生管理要求。
(四)电杆线路整治:提出现状电力电信杆线整治方案;提出新增电力电信杆线的走向及线路布设方式。
(五)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合理确定村委会、幼儿园、小学、卫生站、敬老院、文体活动场所和宗教殡葬等设施的类型、位置、规模、布局形式;确定小卖部、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规模。
(六)村庄节能改造:确定村庄炊事、供暖、照明、生活热水等方面的清洁能源种类;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提出房屋节能措施和改造方案;缺水地区村庄应明确节水措施。
第十四条 在提升村庄风貌方面,可包括以下内容:
(一)村庄风貌整治:挖掘传统民居地方特色,提出村庄环境绿化美化措施;确定沟渠水塘、壕沟寨墙、堤坝桥涵、石阶铺地、码头驳岸等的整治方案;确定本地绿化植物种类;划定绿地范围;提出村口、公共活动空间、主要街巷等重要节点的景观整治方案。防止照搬大广场、大草坪等城市建设方式。
(二)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提出村庄历史文化、乡土特色和景观风貌保护方案;确定保护对象,划定保护区;确定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案。防止拆旧建新、嫁接杜撰。
第十五条 根据需要可提出农村生产性设施和环境的整治要求和措施。第十六条 编制村庄整治项目库,明确项目规模、建设要求和建设时序。
第十七条 建立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鼓励规划编制单位与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防止重整治建设、轻运营维护管理。[1]
第四章 编制成果
第十八条 村庄整治规划成果应满足易懂、易用的基本要求,具有前瞻性、可实施性,能切实指导村庄建设整治,具体形式和内容可结合地方村庄整治工作实际需要进行补充、调整。
第十九条 村庄整治规划成果原则上应达到“一图二表一书”的要求。第二十条 “一图”主要包括:
(一)整治规划图(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1000)村庄用地布局方面:明确村庄内各类用地规划范围。
安全防灾方面:标明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范围、防护范围、防护要求;河流水体防洪范围;村内避灾疏散道路走向、避灾疏散场地的范围。
给水工程方面:标明给水水源位置、应急备用水源位置、保护范围;给水设施规模、用地范围;给水管线走向、管径、主要控制标高;提供给水工程设施建设工程示意图。
道路整治方面:标明各类道路红线或路面位置、横断面形式、交叉点坐标及标高;路灯及其架设方式;停车场地的位置和范围。
环境卫生方面:标明环卫设施(垃圾收集点、转运场、公共厕所等)、集中畜禽饲养场、沼气池等的位置、规模、用地范围;提供环卫设施建设工程示意图。
排水工程方面:标明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用地范围;排水管(渠)走向、尺寸和主要控制标高;截流井位置、标高。标明水面、坑塘及排水沟渠位置、宽度、主要控制标高;提供排水设施建设工程示意图。电杆线路整治方面:标明电力、电信线路的走向;电力电信设施的用地范围。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标明公共活动场所的范围;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用地范围。绿化景观方面:标明主要街巷、村口、水体及公共活动空间等重要节点的整治范围;提供重要节点整治示意图、绿化配置示意图、地面铺装方式示意图、水体生态护坡、硬质驳岸等的整治示意图。
文化保护方面:标明重点保护的民房、祠堂、历史建筑物与构筑物、古树名木等的位置和四至;划定保护区的范围;提供保护要求示意图。
主要整治项目分布图:标明整治项目的名称、位置。
村域设施整治方面:标明村域各生产性服务设施、公用工程设施的位置、类型、规模和整治措施。
第二十一条 “二表”主要包括:
(一)主要指标表:包括村庄用地规模、人口规模、户数、各类用地指标。
(二)整治项目表:包括整治项目的名称、内容、规模、建设要求、经费概算、总投资量以及实施进度计划等。
第二十二条 “一书”是指规划说明书,内容包括:村庄现状及问题分析,附现状图,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1000;整治项目内容和整治措施说明;工程量及投资估算;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以及有关政策建议等。[1]
第五章 附 则
一、总体要求
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要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防止一哄而上,片面追求村庄规划快速全覆盖。力争到xxxx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
二、工作任务
(一)做好村庄分类。按照《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在xxxx年底前,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四类分类要求(详见附件x),基本完成村庄分类工作。村庄分类要注意征求村民意见,村庄分类结果要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xx日,搬迁撤并类村庄需经村民会议同意。
(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发改委)
(二)优化村庄布局。在组织编制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全面分析村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状况、传统历史、人文底蕴及群众意愿,以已编制的村庄布点规划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为基础,强化村庄布点专题研究,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到xxxx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发改委、各镇人民政府)
(三)开展规划评估。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在xxxx年xx月底前,根据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的要求自行分批(或分镇)对已批准正在实施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规划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评估结论。经评估符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的,可不再另行编制村庄规划;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再行报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要求重新编制村庄规划。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住建局、各镇人民政府)
(四)实现应编尽编。根据村庄规划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实际需要,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对于没有编制过村土地利用规划、美好乡村规划等规划,或经评估不符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但是有条件和有需求的村庄,力争xxxx年底前做到应编尽编。暂时没有条件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在县、镇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对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要编制详细规划,不再编制村庄规划;对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紧邻城镇开发边界的村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编制村庄规划,或者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城镇建设用地统一编制详细规划;对正在编制的美丽乡村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应当按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的要求,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
(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五)用好现有村庄规划。“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前,已经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规划的村庄,规划用地布局安排与生态红线及现行的`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冲突的,可将其与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共同作为村庄建设、整治的管理依据;没有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规划的村庄,可以将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镇总体规划、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作为村庄建设、整治的管理依据,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
(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六)用好机动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的未落地的机动建设用地规模,可以用于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项目。镇政府可向县自然资源规划局提出使用机动建设用地规模申请,并按规定修改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落实机动建设用地规模、明确规划用地性质,更新规划数据库。使用机动建设用地规模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各镇人民政府)
(七)优化调整用地布局。允许在不改变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情况下,优化调整村庄各类用地布局,更新规划数据库。实施“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要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xxxx〕x号)“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的要求,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经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符合要求的,由县政府按照法定程序调整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并按照调整后的规划组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由县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然资源厅同意,报自然资源部调整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各镇人民政府)
三、进度安排
1、xxxx年xx月,基本完成村庄分类工作,村庄分类需征求村民意见,分类结果要进行公示,搬迁撤并类村庄需经村民会议同意。
2、xxxx年x月—xxxx年x月,完成规划评估,对全县正在实施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综合评估,形成评估结论。根据评估结论,符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的,不再另行编制村庄规划;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报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要求重新编制村庄规划。
3、xxxx年x月—xxxx年底,对于没有编制过村土地利用规划、美好乡村规划等规划,或经评估不符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但是有条件和有需求的村庄,力争xxxx年底前做好应编尽编。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督导。镇政府履行好村庄规划编制主体责任,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基础数据和资料提供等工作,各相关部门联动配合。村庄规划工作已纳入市对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要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序进度要求扎实推进(xx县村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x)。
(二)加强村庄规划队伍建设。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要积极争取支持,探索建立驻村、驻镇规划师制度,充实镇规划专业管理人员,壮大乡村规划管理队伍力量。加强对基层规划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乡村规划管理水平。在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延伸规划编制单位服务链条,将规划内容宣传辅导、定期到乡村跟踪指导村庄规划实施情况纳入服务要求。
(三)加强经费和技术保障。规划编制经费预算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村庄规划工作经费。选择高水平的技术团队,承担规划评估及规划编制有关工作,根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和《x省自然资源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采取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具有城乡规划或土地规划乙级及以上资质承担我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四)定期报送工作进展。从xxxx年xx月开始,各镇在每月x日前,报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进展情况表和村庄分类情况统计表(详见附件x、附件x),每季度第二个月x日前报送村庄规划开展情况的报告,报县自然资源规划局。
当前, 全国各地对于村庄规划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国内众多学者对于村庄规划的理论、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张泉、梅耀林等结合长期的村庄规划建设实践, 深入研究村庄规划的基本要素、空间要素及其内在联系, 全面揭示村庄规划编制的基本理念与一般规律, 提出了通过村庄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
道路不仅作为村庄肌理脉络以及空间形态的主要塑造因素, 并且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 对外交流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也是村庄规划的重点内容。国内学者对于村庄道路系统的规划研究的不多, 张泉、梅耀林等从布局形式、道路功能、路面材料、停车场等方面对于村庄道路系统进行了梳理, 覃永辉等从村庄道路系统的限制条件和具体要求两方面对村庄道路系统规划进行了思考。相关学者对于村庄道路系统规划的研究各有侧重点, 但均没有从道路交通规划要素的角度对于村庄道路系统规划进行研究, 本文结合宿迁市村庄规划实践, 尝试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素方面对于村庄道路系统规划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建议。
2 村庄道路交通规划研究
2.1 路网形式
村庄路网形式一般包括:一字形、并列形、鱼骨形 (丰字形) 、网格形、环形 (圆环、方环) 、扇形以及自由行。这些也是一般城市路网的主要形式。各种路网形式各有特点, 根据多个村庄规划实践, 网格形的路网最适合于一般村庄, 如泗洪县上塘镇桑园村、泗阳县高渡镇高渡嘴村、泗洪归仁镇大口村、宿城区南蔡乡果园村、宿豫区关庙镇陆相村、宿豫区黄墩镇曹甸村等大部分村庄均采取网格形。这种路网形式可达性好, 有利于降低基础设施投入, 且符合村民原有的直线排列住宅的意愿。为绝大部分的村民所认可。另一方面, 居民村庄内出行基本采用步行, 因此, 村庄总体格局应尽量呈正方形,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除了地形高差较大的情况, 村庄路网宜采取网格形。当村庄水体较为丰富时, 滨水道路可依水而行, 其他道路尽量成方格状 (见图1~5) 。
2.2 道路等级及宽度
城市道路一般分为过境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巷道等几个等级。其主要依据道路功能的不同确定道路的级别。村庄道路系统等级划分虽然不需要如城市道路般如此详细, 但也应该根据道路的功能不同划定不同的等级。
覃永晖等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建议道路系统采取二、三、四三个等级, 其分类未能体现村庄道路的不同功能。本文尝试根据道路功能对村庄道路进行分级。
2.2.1 道路功能
根据规划实践, 村庄道路功能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对外功能, 主要是村庄与镇区之间联系功能, 其形式可能是过境式, 也可能是尽端式。第二种为联系功能, 指村庄居住组团之间联系和居住组团和对外公路之间的联系。第三种为日常出行功能, 指居民住宅之间的日常活动联系功能。
2.2.2 道路等级及宽度
与村庄道路的功能相对应, 可将村庄道路系统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为对外公路, 其宽度及走向取决于村庄的区位, 由上位规划确定。宿迁市镇村道路一般规划为三级路, 村庄的对外公路也就采用三级路标准, 宽度一般为6米或7米;第二级为村庄主路。一般来讲, 村庄主路上会有一定的交通量, 其宽度宜采用4米或5米, 方便会车;第三级为宅前路和宅间路, 宽度只需满足行车功能即可, 考虑一般小车的宽度 (2米左右) 及车辆行驶摆动距离 (0.5~1米) , 其宽度宜取2.5~3米 (见表1) 。
2.3 交通设施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交通设施主要指公交场站、停车场和加油站。村庄由于其人口规模、居民出行方式等与城市区别较大, 因此, 交通设施布局方面与城市交通也有着极大的区别。
2.3.1 公交场站
一般村庄规模小, 人口少, 达不到设置公交场站要求, 因此, 在村庄规划中, 公交场站可不予考虑。
2.3.2 停车场
规划村庄户型一般都有一定面积的院落, 而村庄内部出行基本采用步行和非机动车, 因此, 对于一般村庄而言, 并不需要规划公共停车场。在公共建筑前布置一定面积的广场即可满足停车要求。对于有旅游资源或者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村庄, 可结合旅游区出入口或货物集散区设置公共停车场。宿迁市几乎所有的村庄规划停车场均结合公共建筑前广场设置。这与实际情况也是相符合的。
2.3.3 加油站
对于加油站的规划, 国家采取了严格控制的政策。因此, 在村庄规划中, 除上位规划有加油站布点的情况外, 不应新增加油站。若村庄有特色资源, 运输需求高, 可向上及部门申请设置便利加油点。
2.4 交通引导
2.4.1 城乡区别
交通引导主要指以交通走廊或者枢纽等交通资源引导用地的合理布局。一般村庄惟一可以利用的交通资源就是对外交通。因此, 村庄的公共建筑往往布置在对外公路的两侧。形成沿路一层皮形式, 这也是绝大部分村庄的现状。然而, 这种公建与对外公路的布局形式会造成明显的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 这是因为村庄对外公路与城市道路不同, 城市道路较宽, 且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作为缓冲, 公建人流无需直接面对机动车流, 而村庄对外公路很窄 (一般为7米) , 且无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居民上路直接面对的就是来往的机动车辆, 而村民的交通意识也非常淡薄。
2.4.2 村庄公建布局模式
针对这种情况, 经过大量的实践探索, 提出“临近而不贴近”的村庄公建与对外公路布局形式。其主要布局形式为:村庄公建呈一横一纵排列, 即一排建筑平行于对外公路, 另一排建筑垂直于对外公路, 平行的建筑由对外公路退后一定距离, 约20~40米。其面前形成一个小广场作为缓冲。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村庄公建快捷的对外交通联系, 又减少了公建与道路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 (见表2、图6—9) 。
这种公建与对外公路 (或者对外公路联系道路) 的布局模式适合于一般的村庄。村庄规模较大或者村庄对外公路等级高、过境交通量大时, 可沿路设置较大规模的公共服务中心, 但也必须退让主要道路20米以上, 以保证有一个人流与机动车流的缓冲区。
3 结语
本文结合长期实践经验, 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角度研究村庄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 并提出一般村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建议。对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道路系统规划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泉, 王晖, 梅耀林, 等.村庄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刘宇红, 梅耀林, 陈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方法研究.城市规划, 2008 (32) :75-79.
关键词:广州;村庄规划;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2-0049-05
一、村庄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简单回顾
到2012年底,广州共完成两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一是1997-2000年的全市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二是2007-2009年的全市行政村(主要分布在白云、番禺、南沙、花都、增城、从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至2009年11月,全市5个区、2个县级市共计1139条行政村中,完成了1075条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另有64条行政村因涉及整村搬迁、异地安置,或已纳入城中村编制范围的行政村不再编制村庄规划。
(二)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为破解两轮村庄规划实施“落地难”问题,广州为2013年启动的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搭建了科学的管理组织架构,全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一是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由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任组长的村庄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村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督促检查三个专责工作组。广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领导挂点督导村庄规划编制。二是落实编制经费资金投入。为更好地编制村庄规划,各区(县级市)都按行政村数量配置了编制经费,聘请设计单位参与规划编制工作。三是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从动员到现状摸查都充分听取村民对新增分户、建房、产业发展的诉求,尽量把村民的合理要求反映和体现在村庄规划中。四是部门有效联动。本轮村庄规划发动和动员国土、房管、公安、统计等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尽可能让职能部门的管理意图和需求能够体现在村庄规划中。
二、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本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正按照相关工作方案和计划如期推进,但在编制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用地规模不足
当前,广州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已超出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规模(见表1)。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从2005年的356.87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415平方公里,年均增长9.7平方公里,但是《广州市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0》落实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仅为213平方公里,要实现该目标,需要从2012年起每年减少约20平方公里,村民显然无法接受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规模编制的“减法”式村庄规划;甚至有部分村庄在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根本没有建设用地。因此,在本轮行政村规划编制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支撑,依据土地供应现状编制的村庄规划依然面临“落地难”问题。
表1 广州市及各区(县级市)建设用地规模现状与规划情况
2012年(km2)2020年(km2)超出(km2)
广州市415213202
白云区835033
番禺区847113
花都区992772
增城市503614
从化市673334
注:此表建设用地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二)新增分户及农民建房需求不断
广州从2001年起基本上停止了农民建房的审批工作①,不再审批宅基地,农民公寓建设又无具体的文件规定,导致农村建房无序,新增分户也一直积压,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严重。根据现状摸查结果,到2020年,花都区新增分户约3.08万户②,历史欠帐分户1万多户;增城区新增分户约4.9万户,历史欠帐分户2.2万户;番禺区新增分户需求为4.7万户。由于新增分户及农民建房需求日益增长,而建房审批又无合理渠道,造成农村住宅违法建设形势较为严峻,广州有集体产权证的村民住宅占住宅总数的比例约50%左右,另有50%左右的农民住宅没有合法手续。
(三)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粗放
一方面广州农村建设用地规模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粗放管理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亟待提高。以农民住宅建设为例,广州农村既存在着大量新增分户的建房需求无法满足的同时,已有农民住宅实际面积大大超标,“一户多宅”现象十分普遍,农民建新房后,旧有住宅不退出,仍然占用建设用地。据《广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数据显示,1996-2010年,广州农村居民点用地呈持续增长态势,由32778公顷增加到40554公顷,广州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所占比重分别为50.21%、17.08%、30.69%、2.02%,村庄用地比例超过30%,农村居民点所占比例过大是造成广州市建设用地效益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广州市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指引(试行)》③,广州市十区农民住宅用地基底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超过280平方米。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已有农村住宅建设绝大部分区(县级市)都超标,番禺区户均住宅基底面积128.39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308.13平方米;增城户均住宅基底面积186.2平方米,显示出农村住宅建设不够集约,是农村建设用地紧张的根源所在。
nlc202309040929
(四)空心村整治面临诸多困难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少村都建设了新村,新村集聚的人口也越来越多,而在新村建房的农民,原有在旧村的宅基地与房屋均不退出,旧村逐渐衰落、凋蔽、荒芜,人口稀少,建筑陈旧,逐渐演变成了空心村。空心村整治遇到的难点在于:一是在旧村原址拆建。旧村住宅均有权属,且各权属人宅基地面积均较小,因而农民不愿意在原址拆建,宁愿另辟新址建设;二是拆除旧村异地新建。由于各村除了建成区外,均为非建设用地,新村落地难度大。此外,广州还有不少具有传统岭南特色的古村落,大都已经废弃,虽然大部分村民希望对这些古村落进行保护并加以开发利用,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但由于缺乏维护资金使这些古村落保护举步维艰。
(五)农民公寓建设缺乏政策指引
由于广州市仍然未出台农民公寓建设指引、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导致农民建房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虽然广州远郊村庄的村民对建设农民公寓接受程度不高,但相当一部分城中村、城边村由于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新增分户人口逐年增加,而且地理位置靠近城市中心区,村民对于建设农民公寓有积极性,但苦于广州市迟迟未能出台建设农民公寓的政策措施,这些村庄迫切要求广州市尽快出台广州建设农民公寓的政策措施或实施意见,以缓解建设用地不足问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六)农民对村庄规划认同度和支持度有待提高
农民对村庄规划的参与度和支持度较低,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前两轮村庄规划都未能较好地落地实施,导致农民对政府的公信力,对村庄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都产生了怀疑,认为本轮村庄规划编制依然是浪费人力、物力,不会解决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建房、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二是农民对村庄规划的目的和作用不够了解,甚至还有恐惧、排斥心理,认为通过现状摸查,担心政府会“秋后算帐”,使农民自身利益受损,因而对村庄规划存在一定的抵触和消极情绪。此外,由于行政村下属的各经济社的经济发展和利益诉求不一样,因而村在协调、权衡各经济社发展方面存在难度,客观上也导致对村庄规划的支持度大打折扣。
三、对策与建议
为更好地完成本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针对上述编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一)树立村庄规划编制的创新意识
1.坚持疏堵结合。本轮村庄规划一定要对农民建房有合理的解决方案,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指引,引导农民建房朝着政策有指引、报建有渠道、批准有公示、实施有监督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尤其要坚持疏堵结合,放开正常的报建和审批渠道,大门要开;又要控制不合理的建房需求,后门要关。既要正视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开动脑筋,走出一条符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广州土地资源现状与管理要求的农民建房的创新之路。
2.坚持上下结合。以往村庄规划之所以实施落地难,部分原因在于已有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是“自上而下”,在充分体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意图的前提下,没有考虑和顾及村集体及广大村民的需求。有鉴于此,本轮村庄规划要坚持上下结合,政民互动,重视建立和完善“自下而上”的意见表达和反馈机制,多倾听村委会及广大村民对村庄规划的合理化建议及发展诉求,使基层的发展要求和合理诉求能够较好地体现在、融合在村庄规划中。
3.坚持城乡并重。本轮村庄规划编制必须坚持城乡并重的理念,既体现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要求,又要反映农村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对城中村、城边村,考虑到城市发展需求及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在农民建房、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尽量向城市标准靠拢和看齐;而远郊村则尽可能体现农村的发展特色。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一样化,通过编制村庄规划,挖掘村庄特色,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
(二)多种途径弥补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不足
1.探索建设用地指标市场流转途径。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结合生态环境治理、“迁村并点”工程、农村居民点改造、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散乱、废弃、闲置、低效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治。鼓励村集体自主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建立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市场,整治后的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允许在市场流转,制定市场流转土地整治节余用地指标的配套政策,还利于农,还地于农,提高村庄复垦闲置用地的积极性,实现土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2.在土地利用功能片区规划中落实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在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用地挖潜、腾挪置换等方式,将用地规模优先安排用于规划期内村庄急需的建设项目,并在土地利用功能片区规划中落实急需建设项目的用地边界和用地规模,优化村集体用地布局,强化土地用途分区,保障村庄规划落地实施。
3.通过“三旧”改造,深入挖掘村集体土地利用潜力。建议今后在农村地区建设产业园区,原则上以镇(街)为单位,把各个村的建设用地指标以土地入股形式,在镇(街)集中兴办的产业园区实现各村利益分配。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用地配置方式,选择耕地保有量较大的3个北部山区镇作为试点,按照耕地保有量的一定比例安排农村经济发展用地,以切实解决长期没有建设用地指标而且发展困难的行政村。
(三)合理解决农民住房建设需求
1.制定乡村规划建设许可证核发的操作办法。对于远郊村,规定在固化界限范围内的村民住房建设,允许采用单家独户的形式建设住房。对于符合“一户一宅”,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手续完善的农民建房,规划部门准予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为农民建房开通正规的报建、审批渠道。对于《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核发,采取村民自行申报,村加盖意见、镇审核,然后在村公示的形式予以确认,对于违反相关规定套取建房指标的村民予以重罚。
2.制定建设农民公寓的相关政策指引。对于城中村、城边村鼓励建设农民公寓,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行两证管理,合理引导农民“上楼”。一是落实农民公寓用地选址。在村庄布点规划及村庄规划中落实农民公寓用地选址,并在土地利用功能片区规划中落实用地规模,保障农民公寓能够真正实施。二是形成示范效应。以征地拆迁安置区为突破口,高标准建设几个标杆示范区或农民公寓拆迁安置区,形成示范效应。三是在白云区、番禺区先行试点,主要是针对新增分户农民,待取得成功经验和做法后再在全市推广。
nlc202309040929
3.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一是规定宅基地不能继承。明确要求原有房屋户主去世后,其占有的宅基地指标不得转移到已有宅基地子女名下,但给予货币补偿,通过货币一次性补偿形式取消该宅基地,逐渐减少宅基地指标,从而有效控制宅基地无限蔓延趋势。二是制定科学的分户办法。对村民只有一个子女的,要求必须跟父母一起居住,不得分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的,其中一个必须跟父母一起居住,不得个个新增分户。三是保障农民长期收益。对退出宅基地的村民,除了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外,还可以将宅基地与股份分红结合起来,通过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分红比例等方式保障其长期获益。四是提供子女购房优惠。对退出宅基地的村民,其子女满足一定年龄或达到结婚条件的,允许其以优惠价格甚至象征性收费购买农民公寓。五是对空心村旧房进行确权。对空心村旧房一旦确权确认成功,就要抵扣日后新增分户指标,或是政府等价回购重新安置,让旧有宅基地彻底退出。
(四)促进农村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1.实施“空心村”整治计划。一是实行奖励措施。对改造并成功盘活利用“空心村”内建设用地的村集体,经市、区土地管理部门确认后给予适当奖励。二是对拆除旧村进行补偿。拆除旧村后,原旧村地块既可以由政府收储另作他用,也可以复垦为耕地,无论哪种形式对拆除的建筑物进行货币化补偿。在原址或另辟新址建设的房屋鼓励建设农民公寓。在部分城边村,可以尝试先拆后建,旧屋拆除后才可建新房,村先建设一批周转房,村民在新房建好前可先安置在周转房,坚决防止和杜绝“建新不拆旧”以及产生新的“一户多宅”。三是是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对于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通过有关部门认定后不予拆除,但经过适当经济补偿后,统一收回村集体,修缮后开发经营或作公共场所。
2.创新土地管理政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一是合理布局村社集体建设用地。通过“三旧”改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引导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转变散、小、杂、乱的低效用地模式,合理布局村社集体建设用地。二是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出让、出租、入股、合作等形式流转,适度集聚规模化经营。三是推行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以探索成立土地合作社为契机,引导村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入股土地合作社,发展村社集体经济。
(五)协调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的关系
1.下放管理权限,推动规划尽快实施。按现行规
定,广州村民住宅建设经所在的经济社、村委会、镇政府三级部门审查同意后,上报区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联合审查后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根据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建议将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权限下放到镇政府或街道。区政府加强监督和监管,凡是发现不符合报建条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一经查出,对镇(街道)将严肃处理,并通报全市。
2.采取建设用地规模镇(村)内平衡方式。建议制定灵活的土地管理政策,在每个村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前提下,采取建设用地规模村内平衡或者镇(街)内部平衡的方式,也就是土地管理部门控总量不控边界,根据村庄规划的要求,可统一建设用地位置的调整,从而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制。
3.加强镇(街)规划管理机构建设。目前,随着村庄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检查等工作逐渐铺开,以及规划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规划管理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开展难度大,建议在镇(街)设立规划管理所,配置一定数量的编内工作人员,专人协助各镇(街)实施村庄规划管理。
(六)加强产业引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加强政府对村庄产业发展的引导。一是对于城中村、城边村,以发展服务业为主,通过“三旧”改造对现有旧村庄、旧厂房进行更新开发,发展商贸、商务、餐饮等服务业。二是对于远郊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观光农业等。三是对于耕地保有量较大的村,按照耕地保有量的一定比例安排农村经济发展用地,并在产业园区集中集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的开发模式。
2.促进村社工业转型升级。一是解决园区用地历史遗留问题。采取区(县级市)、镇(街)、村(社)共同筹集资金的方式,为园区补办用地手续,缴纳用地罚款,解决历史遗留用地问题。二是提升产业发展档次。以厂房、商铺出租为主的租赁经济,在原定租期到期后,根据各区(县级市)产业发展方向和副中心建设的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的项目签约,适当提升产业发展门槛和发展档次。
3.对分散的村社物业经济进行归并,统一建设工业园区。坚决淘汰一批不符合各区(县级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低端、落后的村社工业,关停一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出租屋工业小区,将村社工业集中整理到镇统筹的工业园区,村社不再新建新的工业小区,节省出来的土地资源由镇统一规划建设,每个村以入股形式享受分红,改变以往村社工业遍地开花的做法,尝试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村社工业发展新路,改变农村低效用地方式。
(七)加强对村庄财政资金投入
1.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结合村庄规划编制及实施,适当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对没有达到贫困村标准,但又相对贫困的村庄实施重点扶持,加强文化、卫生、体育设施,以及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改善村容村貌,并加强后续管理,适当增加后期维护运行资金投入,确保设施长久发挥作用,造福于村民。
2.整合涉农资金投入。以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为契机,整合涉农资金投入,按照村庄规划实施的轻重缓急,每个镇(街)选择1-2个村庄进行试点,把市、区两级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归口到一个部门统筹集中使用,借鉴美丽乡村资金投入模式,先行对村庄规划试点实施集中投入,发挥“以点带面”作用,通过逐年建设不同村庄形式,逐渐覆盖全市域,增强村庄规划实施的展示度与影响力。
3.在土地出让金收益中设立村庄整治专项资金。为筹集村庄建设资金,按照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建议在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按照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空心村”改造、农民公寓建设等,专项资金只能用于旧房屋拆除补助、收回宅基地补助、基础设施配套、退宅还耕工程建设支出,坚持专款专用。
(责任编辑:汤钦乐)
【村庄规划总结】推荐阅读:
村庄规划合同09-29
最新村庄规划方案10-11
旅游村庄发展规划06-15
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流程09-12
某村村庄规划范文09-13
村庄规划管理办法12-12
村庄规划设计说明案例12-28
对村庄建设规划的感悟11-15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01-08
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