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报告编写要点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8D报告编写要点

8D报告编写要点 篇1

来源: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审计署法制司

[《中国审计》编者按]:自2004年4月1日起,审计署机关及派出,派驻机构试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令第 6号,以下简称6号令)。6号令中的有关规定与审计署以前发布的有关准则、规定不一致的,按照6号令执行。同时,地方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6号令的试行范围。6号令取消了原来的审计意见书、审计建议书,而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移送处理书是审计机关对外出具的主要法律文书。其中,按照6号令的规定,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是审计机关对外发布的审计法律文书(原来是审计组提交给审计机关的内部文书)。

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按照6号令编写审计报告时常常出现一些困惑不解之处,许多读者纷纷来信询问。为此,《中国审计》杂志记者带着读者朋友们关心的有关问题,请参加起草6号令工作的审计署法制司王世成处长作了专业解答。

记者:6号令中规定的审计报告内容与《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审计署令第2号,以下简称原准则)中的相关规定有哪些异同?

王世成:6号令规定的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1.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原准则无此规定;2.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以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等,与原准则相同;3.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与原准则基本相同;4.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和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与原准则基本相同;5.审计评价意见。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与原准则相同;6.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和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有关移送处理的决定。与原准则的规定明显不同,原准则只要求列出事实和法律规定,不要求列出处理处罚决定;7.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与原准则基本相同。

此外,审计报告的格式标准要按照2004年3月22日《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审计报告>文书格式标准的通知》(审办办发〔2004〕44号)执行,该文件与6号令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审计机关印章和签发日期从封面移至正文之后,为的是消除编造《审计报告》的隐患。

记者:审计决定是对被审计单位做出的处理处罚决定。为了体现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审计报告中包含了处理处罚决定的内容。由此一来,审计机关在做出审计报告时,是否可以不再出具审计决定书?

王世成:不可以。因为审计报告与审计决定书的性质截然不同,(审计报告不仅仅是送发被审计单位,所以包含的内容应当较为全面),审计报告没有执行性,而审计决定书具有执行性。当被审计单位不执行审计决定时,审计机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其执行审计决定;但是当被审计单位不执行审计报告时,由于审计报告不具有强制执行性,所以审计机关无法申请法院强制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报告。因此,对被审计单位给予处理处罚时,除了出具审计报告外,还要出具审计决定书。当然,如果被审计单位没有违法违规问题而无需处理处罚时,则不再出具审计决定书。

记者:审计机关在对被审计单位做出处理处罚时,常会涉及到适用《审计法》以外的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等,那么审计机关有没有对其他法律的执法主体资格?编写审计报告、做出审计决定时,如何引用法律法规?

王世成:根据《审计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审计机关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进行处理、处罚。此时,审计机关就成为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规定的执法主体。同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就成为审计机关进行处理处罚的准据法。比如,审计机关可依照有关财政、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处罚幅度、数额进行罚款。若审计法不这样规定,则审计机关就无法发挥作用。审计法的规定是法律适用的规范,只起指引作用,不是审计机关处理处罚的准据法,类似于国际私法上的冲突规范,如“不动产继承依不动产所在地法”,“离婚依法院所在地法”等。当然,审计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处理处罚。例如,审计机关的处理权有责令限期缴纳收入、责令退还资产、责令退还违法所得、责令调账等;审计机关的处罚权有警告或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审计机关没有吊销营业执照权、行政拘留权、责令停产停业权。

编写审计报告、做出审计决定要引用行为发生时的有效文件,行为发生时还未生效的文件或者已废止的文件不能引用。引用规定要具体,有名称,有条款,有内容。规章以下的文件还要引出文号,以便于查阅。如《贷款通则》(银发〔1995〕217号),《贷款通则》(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令第2号)。有些法规修改较快,如《外汇管理条例》,1996年1月国务院发布,1997年1月就修改了,所以引用法律法规时要注意其时效性。此外,审计人员在审计执法中,还要注意审计艺术。如说话要讲究说话艺术,有礼貌,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谦虚谨慎,不卑不亢。要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的陈述和意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尽量使被审计单位能够接受。

记者:审计机关为审计出的问题进行定性或做出相关的处理处罚时,有时会遇到针对某一问题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出现表述不一致的现象,此时应如何适用法律?当发现所适用法律的有关规定模糊时,又应该怎么办?

王世成: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法律(广义)“打架”的问题。对此,审计机关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章“适用与备案”办理。总的原则是:纵向规定之间不一致时,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横向规定之间不一致时,提交有权机关裁决。具体规定如下: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2.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3.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4.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5.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6.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7.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8.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做出裁决: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9.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机关依照立法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的权限予以改变或者撤销:超越权限的;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的;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经裁决应当改变或者撤销一方的规定的;规章的规定被认为不适当,应当予以改变或者撤销的;违背法定程序的。

10.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立法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立法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和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授权目的的法规,必要时可以撤销授权。

审计机关在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时,发现法律规定模糊、表述不准确或存有歧义,要及时请示上级机关,由上级机关做出明确答复。如对税务机关工作人员“高开低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审计署致函最高人民法院咨询是否构成犯罪,该院关于对《审计署关于咨询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问题的函》的复函中认为税务机关实施“高开低征”或者“开大征小”等违规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应当根据刑法有关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又如对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犯罪主体是否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问题,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进行了函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复函我署进一步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隐匿、销毁会计资料,情节严重的,均构成犯罪,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04年,四川绵阳南效机场建设管理局财务负责人袁某在接受审计期间隐匿小金库(近千万元)财务资料,拒绝向审计人员提供。成都特派办按照法工委的解释,将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以隐匿会计资料罪判其2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4万元。审计机关在定性和进行处理处罚时,如果不是法律规定模糊,而是根本找不到法律依据,则要按照“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执行,但要将情况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由上级机关向有关机关建议完善法制。

记者:有读者问到,6号令没有具体规定关于审计听证告知的标准,审计机关在做出审计处罚前,审计听证告知应执行哪个规定?如何计算听证标准?

王世成:审计听证告知按照《审计机关审计听证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号)办理。审计听证的标准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处以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金额百分之五以上且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罚款,被审计单位有权要求听证。“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罚款,是指审计机关一次实施的对同一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的罚款累计金额。在同一审计项目中,如果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单项违规行为的罚款额虽未达到十万元,但对该单位各种违规行为罚款的累计金额在十万元以上,也符合“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罚款的听证条件。“百分之五以上”的罚款,是指审计机关一次实施的对同一被审计单位的罚款累计金额占其被罚款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金额的百分之五以上。如审计机关查出五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问题,只对其中的两项问题处以罚款,那么计算百分比的方法是:分子是两项罚款的金额之和,分母是处以罚款的两项问题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金额之和。未处以罚款的另外三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问题,不予计算。对个人处以2000元罚款就应告知听证权。

记者:按照6号令规定,如何审定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在用词上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王世成:6号令要求实行审计会议审定审计报告。对一般审计项目,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召集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法制机构负责人、审计组组长和其他有关人员,召开小型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对重要审计项目,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提议,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其他负责人同意后,召开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参加人包括审计机关负责人、审计组所在部门和法制机构的负责人、审计组组长、有关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审计业务会议应当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审计业务会议决定。这种做法增强了审计业务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

8D报告编写要点 篇2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前言, 一般包括项目由来、建设的必要性、项目概况、项目的特点、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评价工作过程、报告书主要结论、致谢等内容[1,2,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1-2011) 中, 要求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等四个方面的内容[5], 但对这些内容的具体要点并未提及[5,6]。根据笔者数几十年对化工类型项目环评报告的编制、审核的经验来看, 目前化工类项目报告书前言的内容和写法各异, 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只有项目和环评由来的内容, 有的与总论内容重复, 有的机械教条, 有的反映不出项目特点等等。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 没有准确理解前言的内涵; (2) 片面理解导则条款; (3) 对环评项目的总体把握能力有所欠缺。

为了更好地反映化工类项目环评报告书的主题内容和特色, 根据导则总纲有关前言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 对目前化工类项目环评报告前言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商讨, 同时提出笔者的建议意见。

1 关于化工类建设项目特点的编写

1.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建设项目的概况表述不全面, 主要体现出以下几点:

(1) 项目基本组成、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建设地点、建设性质、投资等基本信息不全;

(2) 没有提及工艺技术路线、技术来源, 未交待起始原料;

(3) 未反映批次生产、连续生产等生产特点;

(4) 忽视厂址环境是否敏感, 是否存在环境制约因素;

(5) 未能从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循环经济、上下游产业链等角度揭示项目的特点;

(6) 以项目概况替代项目的特点等。

1.2 建议

由于化工类建设项目涵盖了众多行业,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 且每个项目也有其各自的特点, 因此应从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好两个重点:一是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二是项目所处的具体环境特点, 具体如下:

项目自身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扩建、技改) 、项目组成、规模大小、产品先进性、清洁生产水平、工艺技术路线和技术来源、原料和产品 (包括副产品) 及中间产品的环境友好性、工艺操作条件 (如是否高温高压) 、储运条件、依托条件、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上下游产业链情况等等。

项目所处的具体环境同样不能忽视。相同的建设项目, 选址不同, 往往存在不同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 忽视厂址环境的敏感性是目前报告书前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环境敏感与否对于项目的制约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环境较敏感、风险较大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 务必应将环境敏感性作为项目的特点来考虑。

2 关于化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的编写

2.1 概况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1-2011) 评价工程程序主要包括: (1) 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 (2) 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3) 环境影响文件编制阶段。因此, 各种行业类别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总体上差异不大。但对于化工类项目尤其是大型石化类项目而言, 工程内容和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复杂, 与社会区域类、建材火电类、机械电子类等项目相比, 环评工作周期更长, 工作过程会更复杂, 因此有必要将这些特点反映到报告书前言中。

2.2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有不少的环评报告书将评价工作程序与评价工作过程混为一谈, 有的直接拷贝导则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作为评价工作过程, 有的甚至将老导则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拷贝过来作为评价工作过程, 这样也导致公众参与的程序的不规范。试想, 如果评价工作程序就是评价工作过程, 则所有项目的评价工作过程都一样, 也就没必要在前言中述说评价工作过程了。而事实上, 即使类型相同的项目, 其评价工作过程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2.3 建议

根据评价工作的三个阶段, 按开展工作的先后顺序, 简要描述评价工作过程, 具体包括:接受委托、现场踏勘调研、确定协作单位 (有的项目环评需要由几个环评持证单位或其它专业单位通力协作) 、制定工作方案、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工程分析、专题编写、公众参与、报告书汇总编制等, 择要作简要叙述, 有的还可能需要有相关部门组织的预先内部评审等。

需要注意的是, 不能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同时, 在评价的工作过程叙述中如有必要可以写些致谢词之类, 以表达对上级领导、专家、相关部门、建设单位、环评监测单位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在环评过程中给予的指导、支持、帮助的感激之情。

3 关于化工类项目环评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编写

3.1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环评报告前言中评价关注的环境问题并没有反映出项目的特点。有的描述成项目的污染源及环境影响简析内容;有的描写成评价的工作内容;有的将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描写成评价的重点而与总论章节内容重复;更有的是八股文式, 从废气、废水、噪声、固废、风险、公众参与等方面分别描述等。总之, 所写的内容未与项目的特点联系起来, 没有特色, 往往是该关注的不关注, 不知道关注的重点。

3.2 建议

评价关注的环境问题一定要根据建设项目自身的特点, 从工程特征和环境特点 (如环境的敏感程度、当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当地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等) 两方面归纳提炼, 才能清楚地阐明存在的环境问题, 把握环评重点, 进一步提高报告书的编制质量。

笔者认为, 对于化工类项目的环评,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环评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 VOCs的排放与控制; (2) 恶臭物质的排放与控制, 包括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物质; (3) 特征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三致污染物、重金属等的排放与控制; (4) 无组织废气的排放与控制; (5) 其它与灰霾、臭氧层保护等环境问题有关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 (6) 生产、储运、装卸等环节的环境风险与生态安全; (7) 副产物的种类与出路; (8) 危险废物及其处置; (9) 清洁生产和工艺装备的先进性; (10) 环保措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11) 以新带老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12) 非正常工况的污染影响; (13)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14) 循环经济与水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当地环境资源承载力; (15) 选址的合理性; (16) 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如填海、码头、电厂、物料长输管线等的环境影响; (17) 当地特有的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等等。

此外, 对于占地面积大、环境相对敏感的新建化工类项目, 还应关注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4 关于化工类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的编写

4.1 目前存在的问题

有的报告按各环境要素和专题如大气、地表水、噪声、固废、风险、公众参与等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描述, 导致篇幅过长, 重点不突出;有的直接以报告书总结论作为前言的主要结论, 造成报告书前后重复, 没有特点, 文章逻辑性不强。

4.2 建议

应针对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给出环评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回答建设项目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否在可控和可接受范围内, 最后简述给出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否满足环保审批原则与要求、是否可行的结论。

5 结语

环评报告书的前言是环评文件的组成部分, 一本好的报告书前言能深刻地反映出建设项目的概况和特点、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可控和可接受。尤其对于化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简明扼要地写好前言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能进一步提炼环评编写人员对环评重点的把握, 更能整体上提升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因此, 准确理解导则总纲前言的内涵, 认真对待前言的编写, 应引起广大环评人员的重视。

摘要:化工项目污染因素复杂, 环评内容多, 报告篇幅厚, 编写时要注意重点和要点。针对环评导则总纲中有关的内容要求, 就目前化工类项目环评报告书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 并提出建议意见。

关键词:化工,环境影响报告书,综述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 89—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349—200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6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采选工程[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61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药建设项目[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5]环境保护部.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怎样撰写8D小组成果报告 篇3

【关键词】小组;活动;改进;提高

8D小组也叫企业质量攻关多功能小组,因为通常分8个步骤进行故称为8D。8D小组活动,是企业质量攻关中不可缺少的活动。通过8D小组活动,可以为企业降低产品的故障率,持续改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供货商供货质量,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技术管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使职工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与增强,有力地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企业的综合管理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8D小组活动是一个先进的多功能的产品质量攻关活动,它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是否科学合理,对攻关活动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8D小组活动由企业的质量部门牵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营销部门和供货商的有关管理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通过广泛采集产品在市场中的质量信息和外协供货商的质量信息,共同打造一个快速反馈、快速分析、快速改进的质量改进网络计划平台,使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和解决,从而使企业有效地稳定和控制了产品质量,并且使产品质量得到了持续性的改进和提高。

8D小组所取得的成果和他们精心撰写的成果报告,是展示小组管理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全组同志智慧和创造的结晶,更是8D小组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积累的必然。一篇好的成果报告,应该选题理由充分,现状分析深刻,数据采集真实,图表绘制详实,工具使用合理、措施切实有效,结论真实可信。因此,8D小组成果报告应严格按照其活动的8个步骤进行组织,缺一不可。本文通过一个具体实例,说明8D小组活动的8个步骤、小组成果报告组织。

1.8D项目的选题与注册

笔者以为在创建8D小组初始阶段,选择活动课题时,最好先选择见效快、投入小、活动周期短、难度低、易出成果的课题,以“小、实、活、新”为基准。企业应设立8D小组活动主管部门,负责将8D项目列入到改进项目清单台账中统一管理,并设立对该项目进行跟踪、评审、评价等管理制度和行为,及最终关闭的评审制度。也应大力支持并提供8D小组活动需要的资金、场地、设备等物资,解决8D小组活动的实际困难,为8D小组活动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内部环境,使得小组成员能够去除杂念,专心致志的投入到活动中来。

项目确立之后,我们对8D小组组成人员要精心安排,可以以老带新,也可以自愿结合。其次在小组成员组成中,应注重高、中层领导的参与,在ISO9001 2000 标准中已经把“领导作用”作为八项管理原则中至关重要的原则之一,高、中层领导对小组选定的课题是否合理,与部门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方针目标是否一致,往往能起到决策性的作用,并且有助于激发士气,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应注重除质量部门以外的相关部门人员的参与,实现网络化活动模式,有利于协调项目小组的实施工作。

2.8D项目组织

2.1 1D—问题描述

①对问题的描述要清楚、明确,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尤其对于问题故障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判定的,这个标准一定要说清楚,讲明白,也就是说在问题描述时要清晰的知道为什么错以及如何才能做对。

②使用PPM数据曲线图或直方图时,要明确的表现出故障数量随时间的累积变化,注意选取故障高点进行分析。

③在快速搞清楚故障问题这一环节中,要理顺信息获取的渠道,建立针对质量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对质量信息获取、快速展开问题查证要有一个清晰的流程支持。

2.2 2D—确定可能原因并排列其重要性

①对故障件进行分析时,要有明确的检测流程支持,针对产品所发的质量问题,具体故障件的哪些尺寸、哪些性能需要检验分析,要考虑清楚。

②对故障件的拆检结果进行分析时,要重视所有的不合格数据,而不是只关注于本次故障相关的小部分不合格数据。

③发现可能故障因素的工具是鱼骨图或故障树分析,任选一个工具进行分析即可。在分析时要分析到最基本的一层原因,要明确、具体,杜绝宏观、笼统的分析,比如说“设备故障”,要具体到设备发生了哪些故障,工装磨损问题?设备精度问题?夹具夹持力不够?定位偏或定位面选择不好?一定要把问题向微观方向上说,宏观的表述没有意义。并且因素要尽可能具有可控性,不可控的因素意义不大。另外,有能力的供方尽可能的使用故障树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使问题的原因层次清晰,直达根源。

④确定可能的原因时,原因排列要有逻辑性,通常使用的逻辑线为:从检测结果本身入手,一步一步往上到工序反推,对检验方法、量检具控制、设备能力、生产过程控制、工艺保证性、操作者素质进行排列、思考,也就是对整个产品生产的链条进行逐一分析,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多一些拷问,举一反三的排除问题。

2.3 3D—确定和实施临时处理措施

①临时措施一定要摆脱过去对产品回用的依赖。

②供方在确定临时措施时,要有清晰、有效的工作流程,临时措施的制定水平关系到供方的快速反应能力。

③临时措施内容确定由厂家与客户共同商定,但必须获得本改进小组团队的评审与认可;临时措施一旦确认,完成时间控制在项目起动30天内。

2.4 4D—为可能原因制定验试计划

①收集数据的过程要与MSA结合起来,检测手段要与控制计划的要求相一致。

②制定试验计划时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尽量做到一个方案针对一条原因或几条互不干涉的原因,避免多条原因在一个方案中同时试验带来的相互影响。

③在FAT或鱼骨图分析结果中确认的可能因素中,将重要度高的可能原因列出做进一步试验研究。

2.5 5D—验证并确定根本原因

①该步“根本原因”与第二步的“确定可能的原因并排列它们的重要性”内容中的重要度高的“可能原因”相对应,有继承性,避免无中生有的出现根本原因,再次强调原因分析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②试验展开过程中,要对问题对应工序的CPK做出统计,以便用数据统计的结果查证工序能力高低。

③根本原因要具体明确,保证通过对根本原因的整改,反应到产品质量上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2.6 6D—实施永久性纠正措施

①在制定永久改善方案时,一定要注意在大规模批量生产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避免纠正措施试验室化、太苛刻导致无法适应车间生产。

②永久性措施的落实尤其是出现比较大的工艺变动的措施,还需要进行工艺验证等。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分析认为可以采取的纠正措施,需要经过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验证,获得详实的数据支撑与总结报告,才能确认措施的切实可行。

2.7 7D—制定预防措施

①对永久措施要落到文件上。

②通过项目驱动我们每一个控制文件的动态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同步开展各方面工作。

③服务环节的改进需要加强与落实和推进,目前我们往往忽视服务后续的改进措施的落实与建立。

2.8 8D—测量和评估持续改进、认可团队

①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整改措施进行汇总。

②对改进前、后效果进行对比,确认改进目标实现。

8D报告知识 篇4

8D又称团队导向问题解决方法、8D问题求解法(8D Problem Solving)是福特公司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亦适用于制程能力指数低於其应有值时有关问题的解决,它提供了一套符合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於统计制程管制与实际的品质提升架起了一座桥梁。8D最早是美国福特公司使用的经典质量问题分析手法。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率先采用一种类似8D的流程——“军事标准1520”,又称之为“不合格品的修正行动及部署系统”。1987年,福特汽车公司首次用书面记录下8D法,在其一份课程手册中这一方法被命名为“团队导向的问题解决法”(Team Oriented Problem Solving)。当时,福特的动力系统部门正被一些经年累月、反复出现的生产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因此其管理层提请福特集团提供指导课程,帮助解决难题。问题解决8步法 8D(8 Disciplines)问题解决8步法

8D的原名叫做8 Disciplines,意思是8个人人皆知解决问题的固定步骤。原始是由Ford公司,全球化品质管制及改善的特殊必备方法,之后已成为QS9000/ISO TS16949、福特公司的特殊要求。凡是做FORD的零件,必须采用8D 作为品质改善的工具,目前有些企业并非 FORD 的供应商或汽车业的合作伙伴,也很喜欢用这个方便而有效的方法解决品质问题,成为一个固定而有共识的标准化问题解决步骤。Discipline 1.成立改善小组(Form the Team):由议题之相关人员组成,通常是跨功能性的,说明团队成员间的彼此分工方式或担任的责任与角色。

Discipline 2.描述问题(Describe the Problem):将问题尽可能量化而清楚地表达,并能解决中长期的问题而不是只有眼前的问题。

Discipline 3.实施及确认暂时性的对策(Contain the Problem):对于解决 D2 之立即而短期行动,避免问题扩大或持续恶化,包含清库存、缩短PM时间、加派人力等。

Discipline 4.原因分析及验证真因(Identify the Root Cause):发生 D2 问题的真正原因、说明分析方法、使用工具(品质工具)的应用。

Discipline 5.选定及确认长期改善行动效果(Formulate and Verify Corrective Actions):拟订改善计划、列出可能解决方案、选定与执行长期对策、验证改善措施,清除 D4 发生的真正原因,通常以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方式说明长期改善对策,可

以应用专案计划甘特图(Gantt Chart),并说明品质手法的应用。

Discipline 6.改善问题并确认最终效果(Correct the Problem and Confirm the

Effects):执行 D5 后的结果与成效验证。

Discipline 7.预防再发生及标准化(Prevent the Problem):确保 D4 问题不会再

次发生的后续行动方案,如人员教育训练、改善案例分享(Fan out)、作业标准化、产出BKM、执行FCN、分享知识和经验等。

Discipline 8.恭喜小组及规划未来方向(Congratulate the Team):若上述步骤完

成后问题已改善,肯定改善小组的努力,并规划未来改善方向。

8D适用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解决各类可能遇到的简单或复杂的问题;

8D方法就是要建立一个体系,让整个团队共享信息,努力达成目标。

8D本身不提供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但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有用的工

具;

亦适用于过程能力指数低于其应有值时有关问题的解决;

面对顾客投诉及重大不良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8D法是美国福特公司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一种方法,曾在供应商中广泛推行,现已成为国际汽车行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产家)广泛采用来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最好的、有效的方法。

8D工作方法的8个步骤 8D是解决问题的8条基本准则或称8个工作步骤,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9个步骤:D0:征兆紧急反应措施

D1:小组成立

D2:问题说明

D3:实施并验证临时措施

D4:确定并验证根本原因

D5:选择和验证永久纠正措施

D6:实施永久纠正措施

D7:预防再发生

D8:小组祝贺

D0:征兆紧急反应措施

目的:主要是为了看此类问题是否需要用8D来解决,如果问题太小,或是不适

合用8D来解决的问题,例如价格,经费等等,这一步是针对问题发生时候的紧急反

应。

关键要点: 判断问题的类型、大小、范畴等等。与D3不同,D0是针对问题发生的反应,而D3是针对产品或服务问题本身的暂时应对措施。

D1:小组成立

目的:成立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具备工艺/产品的知识,有配给的时间并授予了权限,同时应具有所要求的能解决问题和实施纠正措施的技术素质。小组必须有一个指导和小组长。

关键要点: 成员资格,具备工艺、产品的知识;目标;分工;程序;小组建设D2:问题说明

目的:用量化的术语详细说明与该问题有关的内/外部顾客抱怨,如什么、地点、时间、程度、频率等。“什么东西出了什么问题”

方法:质量风险评定,FMEA分析

关键要点:收集和组织所有有关数据以说明问题;问题说明是所描述问题的特别有用的数据的总结;审核现有数据,识别问题、确定范围;细分问题,将复杂问题细分为单个问题;问题定义,找到和顾客所确认问题一致的说明,“什么东西出了什么问题”,而原因又未知风险等级。

D3:实施并验证临时措施

目的:保证在永久纠正措施实施前,将问题与内外部顾客隔离。(原为唯一可选步骤,但发展至今都需采用)

方法:FMEA、DOE、PPM

关键要点: 评价紧急响应措施;找出和选择最佳“临时抑制措施”;决策;实施,并作好记录;验证(DOE、PPM分析、控制图等)

D4:确定并验证根本原因

目的:用统计工具列出可以用来解释问题起因的所有潜在原因,将问题说明中提到的造成偏差的一系列事件或环境或原因相互隔离测试并确定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方法:FMEA、PPM、DOE、控制图、5why法

关键要点: 评估可能原因列表中的每一个原因;原因可否使问题排除;验证;控制计划

D5:选择并验证永久纠正措施

目的:在生产前测试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审以确定所选的校正措施能够解决客户问题,同时对其它过程不会有不良影响。

方法:FMEA

关键要点: 重新审视小组成员资格;决策,选择最佳措施;重新评估临时措施,如必要重新选择;验证;管理层承诺执行永久纠正措施;控制计划

D6:实施永久纠正措施

目的:制定一个实施永久措施的计划,确定过程控制方法并纳入文件,以确保根本原因的消除。在生产中应用该措施时应监督其长期效果。

方法:防错、统计控制

关键要点: 重新审视小组成员;执行永久纠正措施,废除临时措施;利用故障的可测量性确认故障已经排除;控制计划、工艺文件修改

D7:预防再发生

目的:修改现有的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工作惯例、设计与规程以防止这一问题与所有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关键要点:选择预防措施;验证有效性;决策;组织、人员、设备、环境、材料、文件重新确定

D8:小组祝贺

目的:承认小组的集体努力,对小组工作进行总结并祝贺。

关键要点: 有选择的保留重要文档;流览小组工作,将心得形成文件;了解小组对解决问题的集体力量,及对解决问题作出的贡献;必要的物质、精神奖励。对8D工作方法的评价

1.优点发现真正肇因的有效方法,并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真正肇因,执行永久性矫正措施。

能够帮助探索允许问题逃逸的控制系统。逃逸点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控制系统在问题再次出现时的监测能力。预防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帮助系统将问题控制在初级阶段。

8D报告 篇5

一、8D的来源

8D又称团队导向问题解决方法、8D问题求解法(8D Problem Solving)是福特公司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亦适用于制程能力指数低於其应有值时有关问题的解决,它提供了一套符合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於统计制程管制与实际的品质提升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率先采用一种类似8D的流程——“军事标准1520”,又称之为“不合格品的修正行动及部署系统”。1987年,福特汽车公司首次用书面记录下8D法,在其一份课程手册中这一方法被命名为“团队导向的问题解决法”(Team Oriented Problem Solving)。当时,福特的动力系统部门正被一些经年累月、反复出现的生产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因此其管理层提请福特集团提供指导课程,帮助解决难题。

二、解决问题8步法

8D的原名叫做8 Disciplines,意思是8个解决问题的固定步骤。原始是由Ford公司,全球化品质管制及改善的特殊必备方法,之后已成为QS9000/ISO TS16949、福特公司的特殊要求。凡是做FORD的零件,必须采用8D 作为品质改善的工具,目前有些企业并非 FORD 的供应商或汽车业的合作伙伴,也很喜欢用这个方便而有效的方法解决品质问题,成为一个固定而有共识的标准化问题解决步骤。

Discipline 1.成立改善小组(Form the Team):由议题之相关人员组成,说明团队成员间的彼此分工方式或担任的责任与角色。

Discipline 2.描述问题(Describe the Problem):将问题尽可能量化而清楚地表达,并能解决中长期的问题而不是只有眼前的问题。

Discipline 3.实施及确认暂时性的对策(Contain the Problem):对于解决 D2 的立即而短期的行动,避免问题扩大或持续恶化,包含清库存、缩短PM时间、加派人力等。

Discipline 4.原因分析及验证真因(Identify the Root Cause):发生 D2 问题的真正原因、说明分析方法、使用工具(品质工具)的应用。

Discipline 5.选定及确认长期改善行动效果(Formulate and Verify

Corrective Actions):拟订改善计划、列出可能解决方案、选定与执行长期对策、验证改善措施,清除 D4 发生的真正原因,通常以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方式说明长期改善对策,可以应用专案计划甘特图(Gantt Chart),并说明品质手法的应用。

Discipline 6.改善问题并确认最终效果(Correct the Problem and Confirm the Effects):执行 D5 后的结果与成效验证。

Discipline 7.预防再发生及标准化(Prevent the Problem):确保 D4 问题不会再次发生的后续行动方案,如人员教育训练、改善案例分享(Fan out)、作业标准化、产出BKM、执行FCN、分享知识和经验等。

Discipline 8.恭喜小组及规划未来方向(Congratulate the Team):若上述步骤完成后问题已改善,肯定改善小组的努力,并规划未来改善方向。

三、8D的适应范围

 该方法适用于解决各类可能遇到的简单或复杂的问题

 8D方法就是要建立一个体系,让整个团队共享信息,努力达成目标  8D本身不提供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但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

有用的工具;

 亦适用于过程能力指数低于其应有值时有关问题的解决;

 面对顾客投诉及重大不良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8D法是美国福特公司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一种方法,曾在供应商中广泛推行,现已成为国际汽车行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产家)广泛采用来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最好的、有效的方法。

四、8D工作方法的8个步骤

8D是解决问题的8条基本准则或称8个工作步骤,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9个步骤:

 D0:征兆紧急反应措施

 目的:主要是为了看此类问题是否需要用8D来解决,如果问题太小,或

是不适合用8D来解决的问题,例如价格,经费等等,这一步是针对问题发生时候的紧急反应。

 关键要点: 判断问题的类型、大小、范畴等等。与D3不同,D0是针对问

题发生的反应,而D3是针对产品或服务问题本身的暂时应对措施。 D1:小组成立

 目的:成立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具备工艺/产品的知识,有配给的时间并授

予了权限,同时应具有所要求的能解决问题和实施纠正措施的技术素质。小组必须有一个指导和小组长。

 关键要点: 成员资格,具备工艺、产品的知识;目标;分工;程序;小组

建设

 D2:问题说明

 目的:用量化的术语详细说明与该问题有关的内/外部顾客抱怨,如什么、地点、时间、程度、频率等。

“什么东西出了什么问题”

 方法:质量风险评定,FMEA分析

 关键要点:收集和组织所有有关数据以说明问题;问题说明是所描述问题的特别有用的数据的总结;审核现有数据,识别问题、确定范围;细分问题,将复杂问题细分为单个问题;问题定义,找到和顾客所确认问题一致的说明,“什么东西出了什么问题”,而原因又未知风险等级。 D3:实施并验证临时措施

 目的:保证在永久纠正措施实施前,将问题与内外部顾客隔离。(原为唯

一可选步骤,但发展至今都需采用)

 方法:FMEA、DOE、PPM

 关键要点: 评价紧急响应措施;找出和选择最佳“临时抑制措施”;决

策;实施,并作好记录;验证(DOE、PPM分析、控制图等)

 D4:确定并验证根本原因

 目的:用统计工具列出可以用来解释问题起因的所有潜在原因,将问题说

明中提到的造成偏差的一系列事件或环境或原因相互隔离测试并确定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 方法:FMEA、PPM、DOE、控制图、5W1H法

 关键要点: 评估可能原因列表中的每一个原因;原因可否使问题排除;验

证;控制计划

 D5:选择并验证永久纠正措施

 目的:在生产前测试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审以确定所选的校正措施能够

解决客户问题,同时对其它过程不会有不良影响。

 方法:FMEA

 关键要点: 重新审视小组成员资格;决策,选择最佳措施;重新评估临时

措施,如必要重新选择;验证;管理层承诺执行永久纠正措施;控制计划 D6:实施永久纠正措施

 目的:制定一个实施永久措施的计划,确定过程控制方法并纳入文件,以

确保根本原因的消除。在生产中应用该措施时应监督其长期效果。 方法:防错、统计控制

 关键要点: 重新审视小组成员;执行永久纠正措施,废除临时措施;利用

故障的可测量性确认故障已经排除;控制计划、工艺文件修改

 D7:预防再发生

 目的:修改现有的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工作惯例、设计与规程以防止这

一问题与所有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 关键要点:选择预防措施;验证有效性;决策;组织、人员、设备、环境、材料、文件重新确定

 D8:小组祝贺

 目的:承认小组的集体努力,对小组工作进行总结并祝贺。

 关键要点: 有选择的保留重要文档;流览小组工作,将心得形成文件;了

解小组对解决问题的集体力量,及对解决问题作出的贡献;必要的物质、精神奖励。

五、对8D工作方法的评价

 优点

 发现真正肇因的有效方法,并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真正肇因,执行

永久性矫正措施。

 能够帮助探索允许问题逃逸的控制系统。

 预防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帮助系统将问题控制在初级阶段。

 缺点

 8D培训费时,且本身具有难度。

 除了对8D问题解决流程进行培训外,还需要数据挖掘的培训,以及对所

8D报告编写要点 篇6

8D报告

6-1.8D格式制作说明:

8D格式计有八个部分,范例如附件二所示。其中若是客户有开

SCAR(Supplier corrective action request)文件者,对于处理上有时效的限制,如防堵计划须于收到起24小时内处理完毕,整个异常处理须于1周内完成(有关Intel SCAR写作指引详细请参考附件三)。对于一般未开SCAR之客户抱怨,处理时线上相同,若同时发生时,则需评估严重性,依照优先顺序排序进行处理。以下针对每个部分进行说明。

6-1-1 Team Approach

成立问题解决团队,解决该问题。其成员为来自与该问题有相关之领域或问题之发生单位的专家或业务执行单位。并由理级以上之人员担任Owner。

6-1-2 Problem Description

问题描述:问题描述需基于客户所开的SCAR及遭剔退的缺点板加以分析,将问题发生的时间、发生问题的内容如Failure Mode为何?影响的广度与深度为何?受影响的料号、批号为何?发生客户是谁?缺点率等相关问题陈述的内容加以说明,明确说明真正的问题。

6-2-3 Analysis & Finding

分析与发现:分析相关的异常资讯,确认缺点或问题的形成过程,进行问题的澄清与验证。确认问题所影响的制程范围,如回溯问题批号之生产纪录,关参数资料如管制图有无异常,L/A 检验资料有无异常。

6-2-4 Containment Action

防堵行动计划:防堵计划应列出防堵对策结果有效的时间点,保证异常物料发生的期间内所有的物料皆已纳入并回溯确认该异常物料,以区隔正常与异常的物料。计划中应列出确保其他的板子受到的影响程度减到最低。若有重供货sorting的计划(e.g.screen, source inspection etc.),应列入在计划中。

6-2-5 Root Cause

真正原因分析:真正原因分析应将确认真正原因的实验或对策法列出,定出时程表及附相关数据分析之结果,作为真正原因的分析。

6-2-6 Corrective Action

改善对策:改善对策应包括对策执行与完成的时程表,能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将真正原因加以防止,利用永久改善对策来避免再发。

6-2-7 Verification

效果确认:改善对策的有效性应经由数据收集作确认,资料可来自制程管制的数据、出货品质保证的数据、进料品质检验数据或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利用数据加以验证改善对策的有效性。

6-2-8 Prevention

防止再发:经确认用于永久改善之对策以避免再发之相关具体做法,可列于此作为对策实施之有效性验证,可附数据加以证明。

七、查核作业

反应客户之改善对策8D文件需列入文件管制,存贮于蓝图室。CQE完成8D的报告后,经客户同意结案,8D文件需附上文件签核单(如附件一),依照该流程完成文件归档。

品保工程师依照客户抱怨处理作业办法进行客户抱怨相关事务的处理。汇整来自与客户相关之会议、改善小组或SCAR之改善对策,附制程改善工程师(JE)之改善报告提出off spec「参考off spec 作业规范」并定出稽核频率及实施期间,经CCB核准后执行改善行动(Corrective Action)。透过对策稽核,依照稽核频率进行稽核,并将稽核结果回应给CQE,CQE依照实施之效果提出评估报告,判定是否结案或转入厂内稽核系统「第三类稽核」继续进行改善稽核,CQE则需将稽核结果分析汇整后评估改善行动的效果,提出评估报告检讨并回应客户品质改善成果。

八、核准及施行

1.核准施行程序:本项规范由品保部品保课负责制作,经行政系统核准后实施,修订时亦同。

2.保密措施

2-1.保密等级:『SCAR回覆8D制作作业规范』的保密等级区分,属于全厂可公开讨论,但不可泄漏于厂外人员,因此属于密级资料。

2-2.规范保管方法:本规范经过制订、审核、核准程序后,由蓝图室负责登录于电脑,个人仅能依特定权限于终端机查阅,而且不得列印或复制。分配给蓝图室与相关单位的规范,禁止擅自复印并列入管制文件保管。

九、其他

A.SCAR及客户抱怨处理文件分成两类:A类:SCAR,B类:一般客户抱怨。

上一篇:描写大海的经典文章下一篇:汽车售后客服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