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共5篇)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篇1

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学会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教学内容:

1、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2、聆听《丰收锣鼓》 教学重点:

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说出歌曲在歌唱什么?怎样的情绪?集体朗诵一遍歌词。

3、放慢速度学唱歌曲旋律

4、加进歌词,用歌曲应有的情绪演唱歌曲。

5、排练打击乐与人声,然后再加上音高乐器为歌曲伴奏。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三、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四、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篇2

教学年级

小学六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体验彝族音乐和彝族歌舞明快活泼的风格,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从而喜欢民族音乐及民族文化。

2.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等活动,让学生较好地学习歌曲,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3.通过用活泼、亲切、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力及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体验彝族的音乐文化。

2.把握歌曲情感与风格,记忆“啊哩哩”的节奏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响板、竖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1.激趣导入,感受体验彝族舞蹈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跳一段彝族舞蹈,仔细看,老师的脚部和手臂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生:脚的节奏快,手臂动作大,甩起来……

师:老师跳的舞蹈是彝族的《摆手舞》,摆手舞的特点就是脚步节奏欢快,富于变化。手臂摆动起来,表达愉快的心情。

(师生共同学习简单动作,体验彝族舞蹈)

2.聆听音乐,关注彝族音乐中XX X节奏

师:老师用响板在音乐中加了什么节奏?有什么规律?如果你找到了伴奏的规律请跟着拍手。

(教师随音乐用响板伴奏,学生找规律跟着拍手)

师: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拍手方式表示吗?

(学生对坐,随音乐变换方式拍手)

师:我们每次拍手都拍了几下?

生:三下。

师:想一想,你可以用其他的肢体动作表示拍手的节奏吗?

生:跺脚、拍腿、拍肩、捻指……

师:我们可以把大家的方法综合一下。(教师示范节奏,师生随音乐体验)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摸孔吹长音、吹奏旋律、师生合作)

二、了解彝族、学唱歌曲

1.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作曲家黄有异老师在20多年前到广西德峨乡采风,当时正好赶上彝族的赶圩日,他看到彝族的姑娘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在集市上购物,欢欢喜喜,满载而归的样子,于是他创作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让我们一起走进彝族,一起去了解彝族的风情。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文化)

师:你知道彝族是什么样子的吗?

(学生从位置、服饰、民俗风情等方面自由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歌《赶圩归来啊哩哩》。

(师生共同聆听音乐)

2. 理解“啊哩哩”的含义,逐步学唱歌曲

师:再次聆听歌曲,体会歌曲是几拍子的?哪句歌词出现次数最多?

生:歌曲是四四拍,“啊哩哩”出现次数最多。

师:“啊哩哩”什么意思?

生:高兴的。

师:“啊哩哩”本身表示高兴,有OK的意思;它还是广西的方言,表示“姑娘”。同时,也是广西的一种音乐曲调。

师:请同学们随琴唱曲谱。

师:请同学朗读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正确读法。

师:请大家完整填唱歌词。

3. 体验歌曲彝族音调特点,有感情演唱歌曲

生:比较短。

师:这几个节奏都是密集节奏,观察曲谱中这样的节奏多吗?

生:多。

师:因为密集节奏多所以音乐才会更欢快。

(教师示范演唱第一句,学生看手势体会“啊哩哩”的演唱方法)

师:请大家模仿歌曲中上波音,在感受体验中掌握上波音的唱法,老师示范,请大家模仿。

师:请大家一起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听、看、体验、表现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加深体验歌曲情绪,引导学生将内心对音乐的理解用歌声、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

三、表现音乐,评测活动

师:这首歌除了用齐唱的方式演唱,你还知道可以用哪些方法演唱吗?

生:领唱、接龙唱……

师:让我们选择你喜欢的演唱形式,分组进行表现。

(学生分成演唱组、竖笛组、舞蹈组等自由排练,汇报表演)

师:请大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点评。

(学生自由点评本组表现情况、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练习,教师适当地进行指导,让学生充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

四、拓展欣赏

1. 欣赏视频,拓展音乐思维

师:除了我们听到的童声演唱和民声演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之外,听,这是什么风格的。

生:摇滚风格。

2. 随音乐自由做动作,体会摇滚风格

(此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模仿吉他演奏,并随音乐舞蹈,共同感受摇滚的音乐风格。引导学生了解同一首音乐作品,由于表现方式的不同演绎的音乐风格也随之不同)

五、小结

师:音乐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风格来表现,各有特点,说明了音乐是开放的、自由的。一首音乐作品,只要你喜欢就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进行表现。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节高年级唱歌课,从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为了培养学生有效聆听及主动参与,设计了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思考该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获得音乐体验

李红老师所设计的这节音乐课,注重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乐。如:教学中模仿彝族舞蹈动作、用肢体动作体验“啊哩哩”节奏,用竖笛吹奏、巩固节奏等活动,都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记忆、巩固歌曲的节奏特点。也通过多次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音乐活动,熟悉音乐旋律,为进一步学习歌曲做好准备。

二、以学生为主体,放手学生自由的进行表现展示

音乐课堂是学生的课堂。音乐课中全部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该课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关注学生,使学生在宽松、自由、饶有兴趣的氛围和空间中体验音乐的乐趣。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篇3

《村寨踏歌》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西南各个民族的音乐学得很透彻,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有鉴于此,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整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突出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体验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音乐特质。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轻松的声音充满表情地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2)在音乐欣赏中使学生多角度、多视角地体验多姿多彩的祖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歌曲的二声部合唱,让学生学会艺术处理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

体会祖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质,产生内心的强烈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教师多媒体播放舞蹈《雀之灵》,学生欣赏美妙的画面。

(二)提问:大家知道舞蹈中这个舞蹈家是谁吗?她来自于哪个民族?这个舞蹈的名称是什么?这些少数民族位于我国版图的什么地方?

(三)导入课题《赶圩归来啊哩哩》。

二、欣赏

(一)简介彝族。

(二)欣赏彝族歌曲《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

(三)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与声音特点,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深厚主题。

彝族歌曲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男声调雄浑高亢,女声调柔和细腻,在欢快轻松的音乐氛围中表现了彝族同胞好客热情的个性特点。

三、歌曲教学《赶圩归来啊哩哩》

(一)欣赏曲比阿乌演唱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片段。

学生思考:(1)歌词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衬词的大量使用,让作品的民族特色更鲜明,更欢快,更富有情趣。)(2)欢快的节奏旋律让听众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歌曲给听众展示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密集的节奏,欢快的旋律让歌曲变得生动活泼;生动展示了彝族同胞赶圩归来时的欢快心情,感受了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更展现了他们善于表达、热爱歌唱的个性特征。)(3)再次感受,在听到“啊哩哩”时拍手,再次听到“啊哩哩”时,可以伴随节律做能表达自己喜悦心情的动作。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既思考了问题,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自主体验的兴趣和水平。

(二)发声训练。

1.师:各位同学,大家来说说这首歌曲中哪一句最喜欢听,也最好唱?

2.生:啊哩哩……

3.师:那好,既然大家这样认为,那我们就来练练这一句……

师生演唱歌曲的后两句: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

4.教师注意给学生做好示范,并提出相关要求:发声练习是歌唱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独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学生可能兴趣索然,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将发声训练巧妙地融入音乐作品的某一句中,吸引学生满怀兴趣地进行发声训练,更在此歌唱中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与审美感受。

(三)歌曲两个声部的教学。

1.带领学生一起演唱作品的第一第二句,完成一声部教学。

2.二声部教学:A.唱熟第二声部的乐谱及歌词,针对重点进行强调。B.两声部轮唱对比:师演唱,生感悟体会,然后练习。C.两声部合唱,学生再次训练,体会感受,教师指导,纠正存在的问题。

A练习是第二声部的横向训练,容易帮助学生掌握偏音“4”的音准。

B练习能够起到强化学生对两声部在合唱中音准的稳定的作用。在训练中如果发现最后合成的时候还不顺利,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进行A、B的训练。此外,针对不同学生音乐素养的不同,可以教师代唱二声部,引导学生重点感受二声部的效果。

生思考:二声部加入之后对歌曲的表现效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四)学生试着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

1.如第三、第四句。

学生体会比较:歌曲高潮处每个“啊哩哩”处愈来愈强,尤其强调第三个字“哩”处的语气。

连音与断音:啊哩哩啊哩哩(学生感受连音)。

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断音),要求咬字清晰。

2.语速的变化:对于第四段前一二句可做稍慢处理,后面两句回归原速。

3.演唱处理后的完整歌曲。运用同样的曲调反复练唱,学生会感觉乏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练习演唱,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不仅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活化课堂。

四、课堂小结

经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初步感受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的特点,但这一节课内容的学习,显然只能让学生对于广博浩瀚的西南民族音乐海洋中沾上点滴浪花,希望我们大家以后有机会更深入地接触我们民族一月的瑰宝,体会和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西南,感受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播放乐曲《小河淌水》,将学生至于浓郁的西南音乐氛围中,让他们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本课教学。)。

教学反思:

为了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歌曲的情绪特征,新课开始,我便让学生伴随着欢快的《赶圩归来啊哩哩》音乐,从心灵上跟随老师一起“踏歌”。学生自然进入课堂状态,不仅消除紧张的情绪,更轻松进入新课学习的意境,在不经意间了解彝族舞蹈的一些简单动作,激发学生强烈的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我通过彝族著名的舞蹈《雀之灵》和歌曲《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自然导入新课,让学生借助音像,感受西南民族音乐的情绪特点,在教学歌曲的同时,我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行交流。如什么是“赶圩”?启发学生感受体会彝家子弟赶圩归来时的欢快、兴奋的心理。

巧妙处理教学难点。为了分散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突破教学重难点,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啊哩哩的唱法,引导学生随着节拍律动,真正让学生在听中学、在玩中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篇4

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目标:

1.能够喜爱我国西南地区彝族歌曲,感受其音乐风格。2.能够较好地掌握歌曲的旋律,把握歌曲的情感。3.能够富有音乐性地为歌曲伴奏,了解伴奏的作用。

4、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用唱、奏、舞等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教学重难点:感受其音乐风格,用欢快情绪表现歌曲 教学用具:教学光盘、电子琴、打击乐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1、导入:

师: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它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

(播放歌曲)

2、初听范唱:

师:1歌曲听完了,大家听出来了吗?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生: 彝族

师: 对是彝族的。你对彝族这个少数民族都有哪些了解? 生:„„.师:下面请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让我们通过这些图片来进一步了解彝族这个少是民族。

师:出示彝族图片: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

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彝族人们的服饰款式多样,绚丽多彩,他们能歌善舞每当节日来临时,喜爱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们有着自己民族喜欢的乐器;如口弦、月琴、巴乌、葫芦笙等。最隆重的节日那就是彝族的火把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彝族的狂欢节,是彝族盛大的节日。通过以上这些图片,我想同学们应该对彝族这个少数民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2、聆听歌曲

师:彝族人民的山美,水美,歌声更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赶

圩归来啊哩哩》,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播放歌曲)1.聆听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问:

(1)“赶圩”什么意思?(赶集)

(2)师:歌词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

(阿哩哩)

(3)“阿哩哩”是什么意思?

(高兴)(4)“啊哩哩”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

师: 彝族人们在开心的时候就会唱阿哩哩,让我们跟他们学一学。

2、复听歌曲

师:同学们在谱子里还发现了什么?歌曲的拍号是几拍子的?4/4强弱规律是什么?(强弱次强弱)指挥图示是怎样的?歌曲里面有一个波音记号你们发现没有?应该怎样唱?

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播放歌曲)

3、学唱歌曲

我想大家和我一样有同样的感受,这是一首欢快、活泼而富有动感的一首歌曲。那你们愿不愿意跟彝家姑娘一起去分享赶圩归来的那份快乐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教师指导并纠正:老师把前两小节唱一遍,大家体会一下这两个“啊哩哩”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高,第二个低。并且第一个最后一拍声音一下子挑了上去。

师:你回答的太好了。正是这个上滑音的运用把彝族歌曲的味道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家能不能模仿老师来唱一唱?

(老师用手势的高低变化指导学生唱:日落西山啊哩哩,散了圩了啊哩哩)

8、解决波音:

师:你看,第4小节有一个什么记号?(学生不由自主地说出来)

对,波音。确切的说,这是一个上波音,它应该和哪个音结合起来呢?

谁知道?(举手示意学生)3。

那你能唱一唱吗?(根据学生表现: 唱的不好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

生:232(可能出现速度较慢的情况)

师:速度再快些就好了。不过,已经很不错了。来,大家跟老师来唱一唱。(连着教唱两遍)

9、师:下面,同学们随老师的伴奏在心里默唱。歌曲1.ppt

10、师:你感觉这首歌用什么样的情绪和音色来演唱比较合适呢?

生:轻快、跳跃、活泼地、有弹性地„„

师:说的真好,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情绪有表情地来演唱歌曲吧!歌曲伴奏.ppt

11、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认真体会彝家姑娘是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的。歌曲1.ppt 生:音调高、欢快、热烈„„

师:第二部分是歌曲的高潮,彝家姑娘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抒发了彝族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请学生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幸福、美满„„

师:的确。正如歌中第二段唱的那样,(师唱:蜜一样的啊哩哩,好生活啰啊哩哩)

那同学们能不能用这种高亢、明亮的声音抒发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呢?

老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一遍

(找出问题进行解决)歌曲处理(演唱时注意音准)有感情的演唱(请你边唱边想象这个美丽的画面)注意:强调波音记号

老师弹琴,学生再演唱一遍

4、教学延伸

感受其它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师:其实《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有许多不同的演唱方法,有民族唱法的、通俗唱法的、摇滚唱法的,还有今天我们学习的童声唱法的。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其他几种唱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听一听他们是什么演唱方法。

播放其它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一种是通俗唱法,一种是摇滚唱法)

5、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不难发现,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方法演唱,它的风格也会发生改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彝族歌曲就是童声唱法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再来演唱一遍。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唱让学生用活泼、亲切、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抒发彝家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活泼、热烈的情绪特点并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法、学法:情境导入法、识谱法、改编创作法等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进教室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在课前播放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生:回答(大部分同学,不知道这是彝族的民歌。)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很快找到答案。2.播放少数民族的音乐视频,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民族的音乐特点是怎样的。

3.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我们祖国各地去走一走,听听他们有什么趣闻?

播放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视频 师:你知道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吗? 生: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 师:你能说说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吗? 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是风趣幽默、快乐高兴,旋律悠扬而节奏变化丰富,歌曲结构完整,规模较大,曲调悠长,民族风味十足。

4.师:接下来欣赏蒙古族的《鸿雁》和土家族《龙船调》,听听他们的音乐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5.说说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并试着唱一唱,感受其民族的音乐魅力。

6.师:有一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他说咱们中国地大物博,不同民族他们的音乐风格也是迥异不同。现在咱们也来唱一唱,你们和老师一起来唱一唱《龙船调》好吗?

【设计理念:此环节是欣赏前置法,让学生体验不同民族的歌曲,感受其不同的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

二、寓教于乐

1.播放幻灯片、聆听音乐。

2.师:听听这是一首哪个民族的歌曲?音乐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关于这个民族你都有多少了解呢?

【设计理念:通过歌曲欣赏和彝族风俗人情的图片欣赏,视听结合,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又能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 2.师: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的服饰十分精美,花包头是彝族服饰重要组成部分。广袤丰饶的土地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彝族的火把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3.难点前置学习法:对歌进彝家

师:同学们,彝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还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你们看,彝族的姑娘、小伙子们正在用歌声来欢迎我们。咱们要想进入彝族,就需要和他们对着歌儿,你们有没有信心和他们对歌?

(学习本歌曲的重难点,也是歌曲的高潮部分。)

【设计理念:此部分是将本首歌曲的难点提前学习,对学生学习歌曲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7.第二次聆听,注意老师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引导学生试一试。8.第三次聆听,学生自动参与。

师:听完歌曲之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发言)

那你们愿不愿意跟彝家姑娘一起去分享赶圩归来的那份快乐呢?那好,彝家姑娘唱,我们为她们伴奏好吗?

【设计理念: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体会音的高低不同,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音的高低。】

9.教唱歌曲:第一段弹琴教唱,第二段弹琴学生小声跟唱。三四段采用聆听自学法。

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比较难或觉得自己唱的没有把握的乐句。【设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10.11.歌曲处理:“啊哩哩”甩音的感觉,彝族歌曲的音乐特点。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1.改编一:将歌曲加上二声部,让学生感受加入二声部之后的歌曲更加丰富生动。

【设计理念:此环节正好与前面的二声部相呼应,并引导学生音的时值长短发生变化,可以决定音乐风格的不同变化。】 2.改编二:旋律转移法

摇滚版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四、完美节课

上一篇: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下一篇:成长之路高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