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原文及翻译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答谢中书》原文及翻译(精选4篇)

《答谢中书》原文及翻译 篇1

导语: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答谢中书书》《承天寺》翻译 篇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水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翻译: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早晨,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鸟儿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太阳快要落山时,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这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时,恰好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行走。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篇3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 .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复习题 篇4

1、了解作者陶弘景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言语汇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导学内容:

(一)营造氛围,导入学习:

1、导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文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再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答谢中书书》

2、相关资料:①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②历史背景:《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二)预习测评:

1、陶弘景,字 ,自号 , 家、

2、个体朗读(不少于三遍),把握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西日欲tuí( ) 沉鳞jìng( )跃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 (2)四时( )俱备

(3)晓雾将歇( ) (4)西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2)西日欲颓,沉鳞竟跃( ) 巩固测评:

5、翻译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明全文的中心

6、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上一篇: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下一篇:静默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