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共11篇)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

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尝试进行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活动。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教学难点:运用“鱼咬尾”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创编活动 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运用成语接龙的游戏导入新课,为后面创编活动做铺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出示《沂蒙山小调》曲谱,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音乐风格并熟悉旋律。

听完后提问学生:大家都听到了什么?我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这首民歌非常简短,只有四句,但在短短的四个乐句中,却藏有许多音乐奥妙,让我们一起来探一探,里边究竟藏了什么奥秘呢?(开始暗示学生注意旋律进行的特点:鱼咬尾)

(二)、歌曲简介

原名沂蒙山小调。也称《十二月调》。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的文艺工作者用这个曲调编配了一首新歌﹐叫《打黄沙会》﹐用以配合对黄沙会的斗争。以后﹐在这首歌的前两段加上了赞美沂蒙山风光的歌词﹐同时又加上了歌唱新生活﹑歌颂领袖的内容﹐因此原来的沂蒙山小调就改为现在的沂蒙山风光了。

(三)、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及分类

1、民歌的起源: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

2、民歌的分类: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3大类。

3、小调,又称小曲,曲式结构比较多样、复杂,各地流传的小调,同时还与当地的民间说唱和地方戏曲有着密切地渊源关系,互相渗透,互为影响。

(四)、学唱歌曲

1、跟琴学唱曲谱,注意衬腔的节拍。

2、分析曲谱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鱼咬尾”的歌曲创作特点,并用“鱼咬尾”的创作规律来和学生做游戏:

教师:像这样上一句的结束音与下一句的起音相同,这种手法在音乐中叫做“鱼咬尾”,类似于成语接龙。用成语接龙的游戏启发学生感受“鱼咬尾”的旋律创作手法。先用成语接龙来理解什么是“首尾”相接;再进一步“练习旋律接龙”;最后明确前句的“尾”,为后句的“头”。

3、填词练唱。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提示学生找出歌曲的衬词“哎“,并有教师向学生示范衬词的唱法,以便突出山东民歌质朴、淳厚的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二、三、四段歌词,教师注意强调体会唱好衬词、拖腔对表现民歌特色的重要性。

4、演唱技巧提升。

(1)、学生自主独唱歌曲,教师给予评价,并提示学生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让学生再听范唱,以加深学生对歌曲曲调特点及情感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我是小小作曲家

教师带着学生进入简单的歌曲创作环节,由于音乐创作毕竟还是有一定难度,教师把学生分成3个小组,由师生一起共同探讨完成这一个学习任务。

四、总结下课

通过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学生了解了山东民歌的风格情韵,掌握了“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以及传统的创作手法“鱼咬尾”的特点。希望通过这次民歌的学习同学们能更加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发扬民族优良传承,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流光溢彩,更加绚烂!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篇2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 我国北方就已有“燕燕往飞”的“北音”流传, 后来又出现了北有《诗经》和“郑卫之音”, 南有《楚辞》的民歌广泛发展阶段, 直至南北融合时期民歌已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几千年的演变与凝结使南北民歌在风格上有鲜明的不同, 这种风格被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通常北方民歌相对具有质朴、干脆、粗犷、豪爽, 积极向上, 刚健豪放等特征;南方民歌都比较含蓄、内在, 善用比、兴, 其旋律多表现的婉转、流畅、抒情等特征。南、北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地区的风格特色, 即民歌的旋律都与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 因而最易于在本地区流行;某地区的民歌, 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的表现出来;民歌的曲式结构也一般都比较短小, 常用同一旋律作反复。

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 往往以生活小调突出。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 如在劳动号子中以黄河号子、海洋号子最有代表性。

《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 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 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 后传遍全国。

20世纪40年代, 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 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 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 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 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 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 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 每个乐句两小节, 除了第四乐句外, 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 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 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 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 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 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re、do、la、sol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 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 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这首歌与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骨架有些相同, 但音乐形式比《小白菜》丰富, 这是由于内容表现、感情抒发的需要所导致的。它的曲调优美抒情, 音调丰富, 旋律舒展, 为徵调式的民歌。

这首歌曲, 在音响资源中提供了两个演唱版本。其一是由王世慧演唱的。她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 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 乡土味颇浓。其二是由彭丽媛演唱的是这首歌, 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 处理得也比较细腻, 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 热情洋溢。

人人那个都说, 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 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 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地, 见牛羊。我生长在沂蒙山南麓, 这熟悉的不需再熟悉的曲调和歌词时刻在我心中回绕, 那温暖的红土、青山、绿水令我心潮澎湃, 那草地、晚霞、牛羊让我魂牵梦绕。鲁南----沉甸甸的----我的家。

如此一首小调不再是简单的歌曲。她是历史的重温, 她是文化的积淀, 她是白杨的呼唤, 她是田野的欢笑, 她是集市的热闹, 更是心灵的相通!在田野在山间, 在树林在河边, 在床头在堂前, 在路上在校园人人都在唱沂蒙山;她是苦涩, 她是欢乐, 她是勤劳, 她是朴素, 她是自信, 她是坚定, 她是齐鲁的情!沂蒙山的民歌, 沂蒙山的文化, 古老厚重, 质朴年轻。

今天教室里孩子们嘴里飘出的《沂蒙山小调》虽然少了些荡气回肠, 但是歌声中充满了新的欢乐和幸福。

《沂蒙山小调》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以优美、抒情的歌声, 赞美家乡、赞美老百姓、赞美幸福的生活, 让学生们在参与体验中感受美、创造美”;并通过学习, 来促进我们老师在音乐课上要运用“音乐与相关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和主题来教学和切入, 通过“音乐故事——唱歌——音乐情景剧”这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班里大部分学生会唱这首歌曲, 所以一提起他们都情绪热烈地神色骄傲地哼唱起来, 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大大做起了文章。先简短介绍歌曲产生背景, 再让学生聆听歌曲《沂蒙山小调》, 然后再辅导学生细致地有感情地演唱;借此高涨情绪让学生们多多了解身边的多样文化、地理人情、风俗习惯;并让学生们互相介绍各自所了解的山东, 老师再加以激情地引导和介绍, 以达到感化学生们感想身边的人、事, 热爱这片土地, 热爱身边的百姓, 热爱家乡, 热爱这古老而厚重的文化, 热爱这今天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联想所知周围各地民歌, 并激发他们简短哼唱几句旋律。如河北民歌《小白菜》、江苏安徽一带《茉莉花》、陕北《南泥湾》等, 与《沂蒙山小调进行对比》;重点与《茉莉花》进行对比, 得出南北民歌在旋律、歌词内容上的比较与不同, 体会其各自风格特点, 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 并让学生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本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通过教唱歌曲和欣赏其他相关歌曲教学, 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同时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 创设情景, 师生共同学习和探讨民歌的分类, 学生从中感受民歌的不同分类和风格特点, 最重要的是感受各地民歌的深层魅力;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鼓励个别学生充分表现歌唱欲望, 重视音乐实践, 在活动中活跃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 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材以教唱和欣赏民歌为主线, 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民族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通过学习,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沂蒙山小调》的故事 篇3

《沂蒙山小调》诞生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当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两位同志创作。

1940年6月上旬,根据上级命令,抗大一分校于山东临沂地区的垛庄南山一带参加了反顽战役。时任校文工团的编审股长李林和团员阮若珊受主任袁咸隆之命,在费县白石屋村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创作了歌曲《反对黄沙会》,即为《沂蒙山小调》的前身。此歌在反顽战役的政治攻势阶段,出色地发挥了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我军斗志的重大作用,受到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1940年8月中旬,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李林和阮若珊对《反对黃沙会》进行了重大修改,在保留前两段歌词的基础上,将反对黄沙会内容的段落改为抗日的内容,易名《沂蒙小调》,汇编入《垛庄战斗组歌》之中。组歌在学校召开的垛庄战斗祝捷大会上演出,《沂蒙小调》由阮若珊独唱,受到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沂蒙小调》一经传出,就以其通俗、易懂、生动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曲调,很快传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各抗日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普遍喜爱,以后又流传到华北、东北各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小调》没有正式出版,只是依靠口头传播。由于人们不知道作者的姓名,便自然地认定它是一首无作者的“山东民歌”。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李锐云、李广宗、王印泉,因应本团演出工作的需要,在一首人民群众喜爱的无歌名、无作者姓名的“民歌”(多年后方知是《沂蒙小调》不完善的歌词删节传唱本)前两段歌词的后面,续加了两段歌词,重新记谱,定名为《沂蒙山小调》。此歌一出,在山东引起了轰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各地陆续出版了几种不同版本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影响较大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12月编辑出版的《独唱歌曲200首新编》,同样作为“山东民歌”收录其中,此后几十年间,全国出版、演出均以此为蓝本。1964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会演时,歌唱家韦友芹用她那甜润的歌喉,演唱了《沂蒙山小调》,受到陈毅和其他中央首长的称赞,后被录制唱片,又一次在全国引起了轰动。随着时司的推移,这首“山东民歌”已蜚声国内外。

1980年前后,人们又将第四段歌词的首句修订为“咱们的共产党领导得好”。至此,全歌终于定稿。但原创作者阮若珊与李林,从不露名,也不干预《沂蒙山小调》在歌名、歌词和曲谱方面的各种变化。他们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和众多媒体将自己的作品认同为民歌,一直看作是最高奖赏。

1999年9月26日,中共费县县委、费县人民政府在白石屋村,召开有临沂市党、政、军领导同志、特邀的原抗大一分校的老校友、上海与山东两地的抗大研究会代表及当地人民群众代表1000多人参加的大会,隆重地举行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建筑群揭幕典礼,并请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时任国家农业机械部副部长袁成隆同志题写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名。词作者阮若珊同志题写了“深深怀念沂蒙好地方”,分別镌刻在白石屋村旁的巨形花岗石上。一曲经千万人传唱了70余载的《沂蒙山小调》在山东费县落地生根。

沂蒙山小调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第二节唱歌教学《沂蒙山小调》。本单元通过学唱歌曲学会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2.歌曲为四四拍,速度中等,节奏舒展,深情雄伟的赞颂情绪相贴切。3.小调: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通常在劳动休息时、日常生活中或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演唱,曲调优美、流畅。流传在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新民歌,以优扬的曲调,朴实的语言,歌颂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党,对伟大领袖的爱戴。4.全曲分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工整、自然,加上衬词和感叹词的运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说教法:

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沂蒙山美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听范唱,体会歌曲感情,学会用民歌的演唱方法学习本首歌曲。

3、通过多种形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4、引导学生学习简谱,带领学生唱简谱,要有尊重原创的意识,准确的唱好全曲。在歌唱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听、奏、模仿、节奏特点的剖析,引导学生基本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三、说学法:

1、通过对沂蒙山风光的欣赏及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进一步较深对本首歌曲的理解。

2、讲究学科综合,联系语文知识,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3、让学生以游览者、欣赏者的身份自己去听、去看、去问、去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拓展同学的音乐思维,掌握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类型通过学唱和欣赏《沂蒙山小调》,充分感受歌曲的风格、结构特征,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作用,增加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能力目标 :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同学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连贯的唱好歌曲,注意歌曲的力度变化,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和聆听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示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大量的收集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听和看,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示手法的作用。3.学会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

4.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回答中国民歌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设计意图: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络点,由已学的知识入手,从对旧知识的复习导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使新学的内容的渗入更为自然 2.分别欣赏着三种体裁的歌曲。每一首歌曲分别是哪种体裁。《打支山歌过横排》——山歌 《无锡景》——小调 《陕西民歌》——劳动号子

今天我们就找重学习民歌体裁中的——小调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们对接下来的内容更感兴趣 3.小调: 中国民歌的一种,通常在劳动休息时,日常生活或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演唱,曲调优美,流畅。

4.通过学生心中对小调的理解,首次欣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在欣赏的过程中想一想你们知道的山东是什么样的?风景都有哪些?特产都有哪些?山东有名的大枣,青岛啤酒,最有名的山东煎饼。欣赏沂蒙山美丽的风景

设计意图:全面的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作品有具体、直观的了解。5.山东民歌的特点

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通过对以上的学习和了解,再次欣赏歌曲《沂蒙山小调》并小声跟唱 6.学习歌曲的节奏,并复习学过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7.附点音符的作用

打破的节奏的均衡,使之音乐富有动感,使歌唱者和观众都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设计意图:用简单明了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新知识,这能更容易接受和学会!8.歌曲分析:

一段体结构,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工整,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运用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9接下来根据简谱和歌词结合歌曲的分析,再次欣赏演唱歌曲,并在欣赏中想一想什么是“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10.看乐谱欣赏歌曲,并小声跟着哼唱。

11.鱼咬尾: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是下一句旋律的开始音。校园——园林——林子——子弹(看谱子)12.欣赏过后请回答几个问题:

小调集萃教学反思 篇5

本设计从六年级学生以学习过的歌曲《茉莉花》入手,激活学生先前学习经验和歌唱学习的兴趣,通过复习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演唱和谱面的观察,了解了五声调式,并通过调式音阶的模唱,初步熟悉五声调式的旋律概念,为学习新歌《无锡景》打下基础。在学习新歌时,采用阶梯式,从听听《无锡景》到唱唱《无锡景》再到品味《无锡景》,从学唱歌谱到用普通话学唱再到用方言模仿演唱,最后拓展到小调的知识,及小调和曲艺的联系,并欣赏了苏州弹词《无锡景》。

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感受江苏民歌小调的.魅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琵琶演奏优势,为学生弹奏和伴奏,更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在方言学唱环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深入的还不够,当然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留下课后学习的空间,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课后学会方言演唱的。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

2、使学生在实践调查中锻炼自己,提高学习、研究、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注重实践,在实践调查中锻炼自己,提高学习、研究、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在语文学习中,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看谁的普通话说的好。

二、自由分组,进行调查

1、填写调查记录 2、调查对象身边的亲戚、朋友。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同学老师和左邻右舍。

3、调查方法 观察和采访

4、调查内容 我们这个地方那些字的发音不准确? 在人们口语中有哪些方言? 谁的普通话讲的好?

三、课后拓展

1、帮助别人纠正发音,学习普通话。

《沂蒙山高》读后感 篇7

姓 名:崔志龙

专 业: 学 号: 信息工程20120918010

4读《沂蒙山高》有感

有机会就读于具有深厚红色文化背景的临沂大学是让我无比高兴的一件事。因为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为了更好地了解沂蒙我读了1975年聂立科,梁念等人所著的《沂蒙山高》这本书。它主要描绘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的民族大义和斗争精神,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八百里沂蒙山高水长,一代代沂蒙红嫂人人传唱。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嫁给参 军青年的梁怀玉、助子弟兵脱险的祖秀莲、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在战争年代沂蒙红嫂用小米养育革命,她们或投身革命队伍参加对敌作 战,或奋战在支前一线,为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段血与火的年代塑造了她们的英雄品质,她们是共和国的功 臣。和平年代,具有奉献精神的沂蒙人民又用誓言和实践,形 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 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沂蒙儿女,去创业,去建设,去奉献。

自从我到了这个地方我就喜欢上了热情淳朴的沂蒙人民和厚重朴实的沂蒙大地。从书中我了解到 沂蒙红嫂救护伤员,与子弟兵血乳交融的感人情景。王换于,沂南县岸堤镇圈里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沂蒙根据地的抗日活动中,曾任情报 联络员,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冬,年过半百的王换 于光荣入党,先后任村妇救会长、艾山乡副乡长,是当时 著名的沂蒙“四大娘”之一,她的家成为著名的抗日堡垒 户。1939年6月,徐向前率八路军第一纵队领导机关驻进 王换于家,在党组织的协助下,王换于办起战时托儿所,精心呵护41个革命将士后代。她两个儿媳因在哺乳期内用 奶水喂养托儿所孩子,致使3年中自己的4个亲生骨肉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1943年后,王换于又抚养过45个革命后代。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革命前辈的后代幼年都曾在王 换于的怀抱中度过,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人,正是有很多这样的人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人前仆后继冲向战场为了人民的解放。

沂蒙山高、沂蒙水长、沂蒙的人民注定在新中国的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在几十年过去了,临沂人民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开创出了新的天地,摆脱了老区贫困的窘境,成为很多地方学习的榜样。有人说“南有义乌,北有临沂。”临沂是全国著名的商城,苏鲁豫皖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中心。该市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全国各地客商来此投资兴业; 投资数百亿元全面改造和提升临沂批发 城,韩国三星、立晨物流等国内外知名 企业纷纷入驻。这正是临沂欣欣向荣,临沂人民追求们好生活的努力成果。

临沂大学是我就读的大学,我爱沂蒙精神爱沂蒙人民更爱临沂大学。她是沂蒙人民用无数双手托举起来的大学承载着他们的希望。前身是1941年由中共滨海地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创建的滨海建国学院。学校占地7000余亩,建筑面积142万㎡。在近7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恪守 “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用沂蒙精神育人,致力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丁凤云,校长韩延明。校园由美国EDSA公司融合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规划先进理念和中国特色文化底蕴进行整体设计,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体现了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的时代潮流,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大学。

关于沂蒙山导游词 篇8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于94年12月被原国家林业部批准设立,95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公园总面积5.5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多采。拥有野生动物: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8种,植物100余科9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99 年经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854167个,为北京地区195倍,居全国之首, 景区奇峰耸立,气势雄浑,自古有“九十九峪,七十二峰,三十六洞天”之胜景,尤以巍峨俊秀的山岳景观和原始森林风貌为世人称颂。她是道教文化的圣地,是鬼谷子王禅老祖修炼神道之地。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鲁”的记述,康熙、乾隆、李白、杜甫、苏轼、公鼐等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曾游历蒙山,留下千古绝唱。公园包括水帘洞、雨王庙、云蒙峰、百花峪、老龙潭、望海楼六大景区。开发出中国瀑布、雨王庙、大小云蒙峰、栖凤山、邵家寨、等180余个景点。四季景色:春季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秋季红叶映照,冬季玉琢冰雕。

山东沂蒙山导游词简介 篇9

说完菜再说一下主食,临沂的主食是煎饼想必很多人特别是外省人还不知道临沂人这种薄薄的豆腐皮一样的主食的名字----煎饼。可以说是沂蒙人为世界做出的一大贡献,不像其他主食一样,煎饼是一种耐存藏的食品。在条件艰苦的岁月里,煎饼无疑是最好的一种主食,而煎饼卷大葱也成为整个山东的突出印象。煎饼的制作过程也是极有意思的事情。先把玉米啦、小麦啦、地瓜啦、面粉等各种原料做成糊,然后准备一个中间突起四周低一些的“鏊子”,加热用勺子舀在鏊子上,紧接着用一个小推子弄成纸一样薄的饼等熟了后用铲子把煎饼铲下来就可以啦!做煎饼是很有学问的。在以前的农村这可是检验媳妇合不合格的重要标准。

在临沂这边还有一种特别的早餐。在外地的早餐可能主要吃豆汁、豆腐脑、牛奶之类的,在临沂我们主要的早餐叫“米参”。它是用禽畜肉类、麦米、葱、姜、盐、面粉、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相传“糁”得名于王羲之。据说

王羲之小时候得了一场大病油米不进。看护他的老妈子用老母鸡加各种材料做了一种肉羹给王羲之吃,结果吃完后病便好了。王羲之非常惊讶便问老妈妈“这是啥?”而耳背的老妈子以为是在为她的羹命名。便连连点头“这是啥”,后来便成为临沂的“糁”!当然,这仅是羲之故里乡亲们出于对这位书圣的喜爱而形成的一个传说。其实,糁是一种回民食品,大概在明朝的时候传入临沂,近而传遍了整个临沂,成为临沂人民必不可少的早餐。

早餐介绍完了之后,在给大家介绍几种本地特产。第一是干煸辣肉丝,相信大家都吃过“老干妈”,同样喜爱吃辣的沂蒙山人有着自己的“老干妈”------干煸辣肉丝。蒙阴古时流行“炒糊盐”当菜的传说。改革开放后,蒙阴县旧寨镇农民边振水与其妻子赵春在炒糊盐的基础上,加入辣椒和肉丝,创造出边家干煸辣肉丝,并带动了整个旧寨镇干煸辣肉丝产业的发展。20,在山东省老字号品牌选中边家干煸辣肉丝和光棍鸡、惟一斋八宝豆豉被批准为临沂市唯一的3个老字号品牌。

影片沂蒙山六姐妹观后感 篇10

从影院出来,我的脑中一片空白.那位大娘叫什么那位从拜堂开始就没有见过丈夫一面的军嫂叫什么两三天内要完成的任务是多少煎饼、多少马草、多少军鞋……我全都没有记住.但我分明又记住了什么.是的,我的脑海里,清晰刻印下了那么多鲜明的面容,那么多生动的形象,那么多悲伤的场面……我没有流泪,但我的心在颤抖——亲人们啊,你们全在我的心中!

回到家里,老爹老娘已经做好了饭菜——他们还没有吃呢,一边等着我一边看电视.哦,是中央八套演出的电视剧《沂蒙》.多么熟悉的地方,我忘记中的老家就是这个样貌:破旧的草屋、低矮的石墙、窄小的胡同……这不也是六姐妹电影里的地方吗我的心境又沉重起来,跟着爹娘一齐看.我爹说,电视剧里那个村子,他还去过.我娘是很少看电视的,这次也看入迷了——远离家乡来到那里,她还没适应过来,也许这回在电视上找到家的感觉了吧.

连着看了几集,我的心又一次颤抖了.我仍然没有记住英雄们(在我眼里,那些乡亲们都是英雄)的姓名,但我记住了他们——牺牲前应对敌人刀枪的微笑,饿着肚子为战士送粮食的脚步,把从小养大的八路军的孩子毅然送回时的眼泪,……

我又看到了六姐妹的身影,我想,《沂蒙六姐妹》展现的爱国情怀是感人肺腑的真正原因,《沂蒙》能动人心弦也是它所展示的正义与爱国之情.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篇11

沂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和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9月24日-25日,我们先后来到了孟良崮纪念碑下、沂蒙红色影视城、莒县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红嫂事迹纪念馆、革命烈士墓前,一路走来,一直被过去那些老前辈的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沂蒙精神感动着,震撼着,也一直在思考着,感悟着。在烈士墓前,我在心中默念入党誓词的时候,内心不由庄重起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是否认认真真反思过自己,是否用心来践行过党旗前的庄严承诺?

一、深刻领会沂蒙精神之涵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军队为了 1 人民利益出生入死,喋血苦战,用生命包围人民利益。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旧政权,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军参战,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维护、支持党和人民军队。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充分体现了沂蒙人民群众为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当时的沂蒙人民,在面对任何具有生命危险的困难都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用昂扬奋进的精神一如既往的参军拥前,更何况是当前面对沂蒙经济社会的发展,沂蒙人民更不会后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用于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正是这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闪光点。

开拓奋进,是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沂蒙精神和其他革命老区精神相比,更多体现了山东沂蒙老区人民的主题价值和主人翁意识,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特征。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创作主题是党中央和人民军队,由此可见,沂蒙精神最鲜明的特质就是“群众”二字。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停得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 2 于冒极大地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也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艰苦创业”,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艰苦创业”展现了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隐忍负重的精神风貌,贫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磨炼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军队用生命和鲜血守卫百姓家园,人民群众义无反顾的跟着党走;“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伤员,沂南人民“用小推车把革命退过了长江”,“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种无私博大的胸怀,感天动地,成就了沂蒙精神的灵魂,同时也表明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价值取向。如果说,井冈山精神的特质是敢闯新路、延安精神的特质是自理更生、西柏坡精神的特质是谦虚谨慎、太行精神的特质是敢于胜利,那么,沂蒙精神的特质则是无私 3 奉献。

二、沂蒙精神的心得体会

通过两天的学习,深受启迪和鼓舞,深感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倍加珍惜,要向革命先烈和前辈学习,学习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学习他们对党无限忠诚,学习他们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

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好、发扬好沂蒙精神,吃透沂蒙精神的实质,培养优良作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开阔的胸襟、单薄的心态正确对待荣辱得失。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当一名合格的工作者。要以沂蒙精神为指引,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今天学习和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学习革命英烈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老区人民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就是要求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敢挑重担、甘于奉献、勇创一流。这就要求必须时刻保持一种等不及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卓有成效地履行好我们的神圣职责。要自觉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克服只讲索取、不讲风险的倾向,真正做一个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工作者,不断提升工作整体水平。

在本职工作中践行沂蒙精神的现实意义。重温党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历程,使我深切感受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要继承和发扬好“沂蒙精神”,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要在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上下功夫。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知识状况,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理论上的成熟来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并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下功夫。在工作中要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在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上下功夫。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要提高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决策的科学性。要在勤政廉洁上下功夫。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生活观、金钱关,通过增强党性修养, 真正做一个能够担当重任的合格的领导干部。

我们要想弘扬沂蒙精神就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增强履职尽责的本领!就要爱岗、竞岗、精钢,不断增强自身 5 素质,热爱本职岗位,用心 干好本职工作。要想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除了有志向外,敬业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潜心专研掌握本职工作的特点规律,增强履职尽责的本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主动地克服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成绩。

上一篇:短线操作经验下一篇:硬笔书法年会活动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