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司法鉴定立法的几点看法(精选13篇)
笔者在研究司法会计学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历史的、观念的和研究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的司法鉴定理论、实践及立法方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司法鉴定的概念、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急需通过立法活动进行规范和同一。
在司法鉴定立法方面,中央政法委、全国及部分省市人大常委会、公检法及司法行政机关、财政机关,多年来作了许多调研及法规制定工作。
月23日,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侯宗宾同志,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做了说明。由于笔者没有见到草案内容,只能根据《说明》提到的一些草案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关于司法鉴定的概念。
司法鉴定的概念涉及到鉴定的主体、鉴定的手段、鉴定的对象、鉴定的含义以及属概念。草案第一条规定:“司法鉴定是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涉及诉讼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较为完善的反映了司法鉴定概念所需表达的内容。但存在一明显不足:鉴定的对象既然是“专门性问题”,那么只能是“鉴别和判断”,而不能“检验”。从鉴定实践看,“检验”是获取鉴别、判断所需的信息(事实依据)的手段,其对象是人身、物品、尸体、账册等,因而与鉴定的对象不同;另一方面,从语意上讲,“检验”“问题”也不搭配。有关专家或学者提出这样表述,其主要原因的看到鉴定中都需要进行检验,因而将检验与鉴别判断活动混淆了。
第二,关于鉴定人的身份问题
草案中明确了“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从内容看应当理解为鉴定人只能由自然人担任,我十分赞成。过去的一些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法人鉴定(以鉴定机构名义进行鉴定或出具鉴定结论)问题,这样做确实存在着许多弊端。这些弊端涉及鉴定人的责任心、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鉴定人义务的履行、鉴定责任的追究等诸多方面。我个人也多次在发表的著作对法人鉴定制度提出质疑,并希望能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
目前,从立法上解决鉴定人负责制还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与民事、行政诉讼法律的协调问题。因为民诉法、行政诉讼法均规定的了“有权鉴定部门”进行鉴定的主体资格。特别是民诉法的规定更为明确地将鉴定主体分为鉴定部门和鉴定人两类。因此,要确立“鉴定人负责制”必须考虑到相关法律的修改问题。
二是,草案结合实际并参考了国外经验,对鉴定机构的管理问题规定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鉴定职能的组织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从其规定,不再列为本决定管理的范围”。但由于依据其他的法规来建立具有鉴定职能组织的目的是为公众服务,而不是专门针对诉讼的,因而在司法实践中有的会出现与鉴定人负责制相冲突的情形。例如:注册会计师必须以其所在事务所的名义对外工作,即使进行司法会计鉴定也不能例外,这就与鉴定人负责制之间产生了冲突。因此,在鉴定法律的立法中,应当考虑对这些情形给予适当的调整。
三是,草案规定:“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自侦部门除外)、司法行政机关不从事具体鉴定活动”,言外之意,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可以从事具体鉴定活动,这也与鉴定人负责制相冲突,可以修改为“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自侦部门除外)、司法行政机关的人员不得担任鉴定人”。
第三,关于多人参加鉴定存在不同鉴定结论情形的处理
关于多人参加鉴定存在不同鉴定结论情形的`处理应当考虑到技术上和诉讼上的可行性。首先,不同的鉴定结论所运用的鉴定证据及鉴定原理会有所不同,因而需要采用不同的鉴定文书予以表达;其次,法官对不同鉴定结论进行取舍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审查判断活动,其审查和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鉴定中对检验所见和鉴定原理的表述。
草案规定,“多人参加的鉴定,对鉴定结论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这一规定在一些诉讼机关制定的诉讼规则或鉴定工作规则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这一规定实际上还是受法人鉴定观念的影响,即在同一鉴定机构出具的对同一问题的鉴定结论只能用同一份鉴定书予以表达,但鉴定不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工作机制,因而规定通过“注明”来表达不同的结论性意见。这一做法既影响了鉴定人负责制实施,也不便于法官对证据的取舍。建议修改为“多人参加的鉴定,对鉴定结论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分别出具鉴定结论”。
笔者多年从事司法鉴定的实践、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很希望我国能够尽快处出台既符合法理和鉴定的科学性,又能适应司法实践的司法鉴定法律。
我们知道, 档案的价值就是档案满足利用者需求的一种关系及其程度, 主要由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对档案的客观利用需求这两个基本因素构成。档案鉴定的着眼点表面上看是档案自身, 是社会需求。正是根据档案价值的这一发展规律, 我国档案鉴定原则明确指出:“必须从社会的总体需求出发, 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判定档案的价值”[1]。显然, “从社会的总体需求出发”是我国档案鉴定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档案鉴定者在鉴定档案的时候, 必须超越个人利益, 超越其所在集体的利益, 超越其所在党派的利益, 以“社会的总体需求”为中心, 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
二、务必重视鉴定的四个关口——科学鉴定
我国现行的档案鉴定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鉴定:第一, 在文件立卷归档时, 对文件材料是否具有保存价值进行的第一次鉴定。第二, 案卷保存期满时, 要对档案的保存期限进行检查, 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其保存期限, 对那些确定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销毁。第三, 对于确定的档案保管期限进行再次审查和确认, 对前续的工作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补充[2]。但是, 从目前档案鉴定的实践看, 文件立卷归档时的鉴定普遍未受到重视;档案开放鉴定也趋于保守, 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废弃了一些重要的档案, 后者使一些重要档案未能及时开放从而实现其社会价值。
1. 文件立卷归档鉴定。
文件立卷归档鉴定是文件生死存亡的关键一环, 但是当前档案鉴定在这个环节是做的不到位的。比如, 某单位某些年代甚至提倡“逢文必档”, 连“五一”放假通知等此类文件都归档, 还存在着“红头文件行政级别越高越重要”的片面观念, 大量本单位文件短期保存, 而将大量上级文件长期甚至永久保存[3], 这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单位立档缺乏控制, 也缺乏足够的相应专家参与, 往往由领导决定, 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不讲科学。仅仅由单位一把手决定是否归档, 难免搀杂个人好恶, 对自己或其小集体不利的文件可能会被“枪毙”。
2. 档案入馆鉴定。
档案入馆时的鉴定是档案鉴定的重要环节, 如果鉴定不当, 会让许多垃圾进馆, 也会销毁许多不该销毁的珍贵档案。目前的情况是, 上级文件和专业书刊对档案鉴定只提出了比较原则的意见, 在实际中难以掌握和运用。我国档案界虽然一直在研究档案鉴定, 但基本停留在理论和原则上, 很少涉及具体方法和标准[4], 这又增加了不当鉴定的可能。“机构外部利用者的需要”是什么, 不得而知。机构外部利用者——全社会公民的利用需要应该是多样的, “严格地说, 任何一份档案留存下来都会有价值”[5], 这要求我们销毁档案非常谨慎和科学。但是, 我们注意到, 国家模式的档案鉴定也是为了维护官方的权威, 拒社会公民于馆门之外, 档案管理者按自己的法则取舍文件材料而不受监督, 鉴定的结果是98%的文件被清除掉, 留下来2%的文件还必须在多少年内不许对外开放, 档案信息不许被社会所共享[6]。这个环节的鉴定,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档案馆往往考虑自己的馆藏质量, 而轻易销毁那些被认为“没有价值”的潜在重要的档案。
3. 期满档案鉴定。
档案保管期限一般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类型。对到期档案的鉴定工作是各地档案部门普遍认为的老大难问题, 却又是一项紧要任务。随着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 馆藏到期档案数量的与日俱增, 不少档案馆陆续地开展了到期档案的鉴定工作。为确保到期档案价值鉴定的科学、准确, 保证鉴定工作质量, 要牢固树立“为用而藏”、“为史而藏”的指导思想, 在坚持“留存从宽、剔除从严”总的鉴定原则前提之下, 注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灵活运用本级从宽、上下级从严, 小全宗从宽、大全宗从严, 早期从宽、近期从严的“三从宽、三从严”原则[7]。对于那些利用率较高的档案需要延长其保管期限;反之, 对于利用率较低的价值不高的档案应适当降低其保管期限。这一点, 需要对档案利用的实际效益做出鉴定[2]。这个环节的鉴定,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档案馆往往只考虑自己的馆藏空间或质量, 而轻易销毁那些被认为“没有价值”的潜在重要的档案。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二线档案库, 加大其开放力度。我们知道, 图书馆藏书几百万册都不嫌多, 档案馆几十万卷就感到压力。说库房紧张, 为什么图书馆都是上万平方米的书库, 而档案馆就不行呢?主要还是利用率不高, 社会各界感到大的投资是浪费。所以, 大力开发利用档案必然提高档案事业的社会价值, 必然带来更多的利用需求, 必然会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而加大投资力度, 社会需求必然呼唤丰富档案馆藏。
4. 开放档案鉴定。
开放档案鉴定就是按照有关要求, 确定哪些档案开放, 如何开放的问题, 其客观要求在保证国家利益和公民隐私的前提下加大开放力度, 通过鉴定工作及时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档案。今天, 在社会民主进程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里, 在民主决策、政务公开、信息开放、档案是社会财富的观念冲击下, 档案必须面向公众, 走进人民, 使利用档案成为公众手中的权力。在一些西方国家, 通过查阅公共档案知悉和监督政务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已被进一步明确。加里·彼得森在《利用与开放》中指出, 寻找和接受信息是一项人权, 这项权利允许公民参与政务, 有助于加强民主的原则[6]。我国的档案开放期规定:“有关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型的档案, 其开放期可少于30年”[1], 而一般公众需要的正是这些档案, 我们应该合理地、及时地确定开放期, “让档案馆离民众近些, 再近些”[8]。这个环节的鉴定,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档案馆往往考虑开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而过于保守, 反正迟开放档案不会犯错误, 明哲保身, 迟开放为佳。
三、科学确定档案鉴定成员——谁来鉴定
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是对文件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和具有何种价值的一种判断和甄别, 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文件的生死存亡, 那么, 谁来鉴定就非常重要。从鉴定人员的水准上看, 应具备: (1) 熟悉和遵守文件档案鉴定工作法规、标准及有关要求; (2) 了解机关发展变化情况和有关社会历史情况, 具有政治组织史、经济史、科技史等方面的知识; (3) 了解文件档案来源机构或个人职务、历史及文件形成的一般过程; (4) 具有分析、理解党政机关和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的能力; (5) 对档案载体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6) 对文件档案整理工作情况较为了解[9]。
四、是否实施档案鉴定责任追究制
档案鉴定涉及档案价值的潜在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关系档案的存毁命运, 一旦鉴定失误, 则不可挽回, 责任重大[10]。档案对历史研究非常重要, 然而, 有人指出, 主要的历史诠释行为并非发生在史学家打开档案盒之时, 而是在档案工作者装盒之际, 在于另外98%被销毁的未装进档案盒的文件潜在的影响, 这是档案工作者和史学家最大的沉默, 它被称为档案鉴定。档案工作者如幽灵般的隐形于社会, 正在销毁可能对社会有用的资源, 而他们作出的鉴定决定终究逃脱了公众和法律的密切监视。所以档案鉴定必须具备透明度, 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我们做出的鉴定抉择, 以及这样抉择的理由和有关研究材料;否则, 利用者就只看到一个预先设定的世界——由档案工作者和其他人员预定的世界, 他们得到的其实就是他们所看到的东西, 他们见不到的是我们档案工作者在做出鉴定之前的东西[6]。也许说被鉴定的档案有98%被销毁夸张了些, 但至少尚未听说因不当鉴定销毁档案被公开依法惩办的案例, 这就像图书馆大量购买盗版垃圾书而不被起诉是一样的。原因在哪里?没有明确的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 存在许多“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我们能否说, 通过销毁档案记录查证某档案被错误鉴定而销毁并对后来利用产生了巨大不良影响, 就追究当初鉴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或行政处分呢?这肯定会有争议的。反过来说, 如果没有责任追究制, 鉴定的随意性必然扩大, 甚至无限扩大, 严重制约档案的科学鉴定。因此, 笔者仍然希望出台档案鉴定责任追究制, 哪怕很不完善, 也比没有好啊, 是有利于保护档案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55.
[6]汪孔德.论档案鉴定的社会模式.湖北档案, 2004 (6) :14-16.
[2]王瑞新.关于档案鉴定工作的几点认识.兰台内外, 2005 (3) :23-23.
[3]李兆明.如何步出档案鉴定实践的困惑.档案天地, 2006 (1) :29-30.
[4]张大伟.去冗存精优化馆藏——上海港务局开展档案鉴定的做法和体会.上海档案, 2003 (1) :37-38.
[5]本刊编辑部整理.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部分中青年学者谈档案鉴定[J].档案, 1997 (5) :9-11.
[7]林小立.到期档案鉴定工作应切实加强.档案与建设, 2006 (2) :54-55.
[8]姜之茂.让档案馆离民众近些再近些[J].档案学通讯, 2004 (4) .
[9]刘国能.档案鉴定工作组织人员及法规——档案鉴定工作及其改革 (之四) .中国档案, 2005 (11) .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深深地感到我们教育投入之不足,教育制度之僵化,与教育的本源似乎越来越远了,在历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我们需要认真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模式,需要重新构建我们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育投入,改革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我们当前必须要开始的工作。
关键词:教育投入改革平衡
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教师,从事教师职业近5年了。由于切身处在教育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人总是对自己的环境产生思考,所以对中国的教育很是担心。因为这些真切的感受,现在我把自己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陈述如下:
1 增加基础教育投入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财政税收持续性的高增长,据统计局统计,我国政府2011年前三季度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而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迄今为止,“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按国际惯例,国家教育的主要投资者是政府。特别是初中等教育,居民负担的比例世界平均不到8%。我国教育投入的总量通常被分为三部分:国家投入、社会投入、个人投入。而居民负担的投入达到了一半以上。虽然从2008年9月,我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了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的承诺,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夙愿的完成,更是一个教育迈向新阶段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这样在2010年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俄罗斯为1.87%,巴西为2.29%。基础教育投入可以说严重不足,即使教育经费占GDP 4%的这个指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美日和欧洲国家,甚至远远低于和中国国情相当的印度,教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我们一直高呼“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如此行之,一纸空谈,试问教育情何以堪。
我们知道,德国是义务教育的发源地。早在1619年,德意志魏玛公国,就率先公布了“义务教育规定”,明确规定“父母必须送6至12岁的儿童入学,否则政府将强迫其履行义务”。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各州的教育法中都把义务教育的年限规定为12年。经历了3个世纪的发展,免费、普及的义务教育制度得以最终确立。英国也在19世纪初开始推行义务教育,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一笔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标志着国家承担教育责任的开始。日本1886年颁布《小学校令》,二战后,日本政府将普及义务教育列为重要国策,实行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制度,对义务教育采取无偿制,免费给学生提供教材。美国和法国在19世纪末推行义务教育。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印度、埃及、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来自政府的公共经费一般均占义务教育投资总额的85%至90%左右。所以国家增加基础教育投资是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强大国家必须承担的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也是我们走向强盛的必然选择。
中国教育经费占GDP 4%的指标是1993年提出的,2006年曾予重申,后来确定到2012年實现。其间经历近20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也算是一个奇迹。中国缺钱吗?当然不是,每年公款支出吃喝就要消费几千亿,然后公车消费又是几千亿,还有出国考察旅游几千亿,还有更多看不见的灰色收入。一个文强就可以贪污几千万,实在值得思考。
2 改革基础,教育社会化教育加紧步伐
一提改革基础教育,大家不约而同的就会想到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了到现在还在喊,说明我们的素质教育离我们还很远啊!许多人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把素质教育理解多开几堂体育课,多开几堂劳技课,然后就是将以前单科的知识综合一下就以为是素质教育了,理解是何其肤浅?我以为素质教育应该是教人生活的教育,教人理解生命的教育。人就像花园里的花一样,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梅有梅的傲骨,菊有菊的坚韧,荷有荷的清廉……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放眼望去我们的学生是什么样呢?就像蜂窝煤一样,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在我教学过程中,我甚至觉得他们就像批量生产的统一规格的零件一样,其实我们现在的老师恰好是这些零件的制造者!在这样的制度下,你会感到你的无能为力!所以我们的素质教育无法推行是在教育制度上的问题,绝非个人能改变什么。
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应该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考试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加大教育投入,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重创造力培养。具体如,中学即可进行课程选修,加大对课业成绩外的素质考核。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性,成绩评价尽量少采用固有的答案,求同存异,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精神。教学环节中增强实践性环节要注重加强挫折教育,减少对学生的过度保护,不要让孩子在基础教育环境下成长成为心灵受挫的个体。
课程改革中,要大大降低英语教学在中学教学中的比重问题,必修改为选修,从我的观点来看,语言本就是一门工具,工具只有用的时候才会有意义,而我们全民皆学,且从小学就开始学是否属于资源的浪费,而全民皆学的结果是能用到的只占到百分之几?想想都何其浪费,一个大国为了学一门语言得花费多庞大的财力,而结果是大部分荒废,您不觉得这是多么恐怖的事啊!如果从改革开放的角度来说,我们是为了改革开放而储备对外交流的人才,加速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对!那么就现在而言就完全可以放心的回归英语本来的地位了,因为我们现在要大力发展内需,同时要大力建设我们自己的文化,所以加大传统文化的教学,提升文化优越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几千年的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还留存的古文明,它的辉煌以及强大的生命力足以昭示着其煌煌的璀璨,我们需要从我们的宝库中吸收期中丰富的营养,并使之光大,还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新文化。
实行城市和乡村教师的定期交互助学。培训精干师资,到落后地区进行助学,增加教师薪酬,实现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鼓励民办教育,鼓励有理想的企业家无偿兴办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取消教育系统的盈利行为。增加教师的薪酬和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加大对教师选拔的严格把关。
3 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解决教育的结构性失衡
随着1999年的大学扩招,现在社会上有一句不太入耳的话说:现在的大学生都比驴多了。有时候听着这句话忍俊不禁,但从中体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清楚,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多到找工作都成了社会问题,而现在大量的生产性企业又不断爆发着用工荒?说明我们的教育结构是严重失衡的。现在我们是制造业大国,但绝不是制造业强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要先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技能工人!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现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迫切选择!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非常剧烈,就业结构变化速度快。职业教育具有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和就业需求的特质,因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从东亚经济发展经验看,职业教育在其起飞阶段发展很快,对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现在正处在提升经济结构和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大力发展这也教育正为我们的事业提供的坚强的人才保障,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助力,同时可以有力的解决人才的结构性失衡以及就业问题!所以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正当其时,也是必由之路!
以上仅仅是我对我国教育比较迫切的几个方面所谈的一点想法,但是我国教育僵化之问题绝不仅仅是这几点,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去推动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1年第3期(总第141期).
[2]教育研究.ISSN1002-5731 CN11-1281/G4.
我对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关键是看这个教师是不是每节课后都进行反思,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那么课后反思都反思哪些内容呢?用什么方法进行反思呢?我想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每节课后先看看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完成了教学目标没有,如果没完成,没有完成任务原因在哪,课上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失败的地方,课上突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问题,老师是否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及时作了解答。比如我在教学“地砖的周长”这节课,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分析,整节课下来,给出四条边的长,学生都会求出地砖的周长,但是如果只给出长和宽,那些差生就不知道怎么算了,我发现这个问题就想怎么才能让那几个差生也能掌握求地砖的周长的算法呢?于是我就让他们拿着小棒模拟摆成地砖的样子,看有几条长边,几条短边,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就很自然明白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总结出怎样求长方形周长的简便算法,也就是说出求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再比如课上在个同学说,老师如果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长向长方形的周长,那怎么求宽呢?面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交流,想办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很快起来了,他们个个争着抢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方法值得我以后在课堂上使用。其次,教师想要知道自己这节课讲得怎么样,除了学生反馈的信息以外,还有就是让其他老师多去听听自己的课,给自己提出建议,然后根据其他老师提的建议进行反思,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一、大型医药企业在终端上的宣传大战在保持了原有的活动促销、目标店员、等方式之外以为例,一部份精力已经转移到了其他的方面。
1、药店的堆头陈列的宣传,包括以放大盒为基础造型元素来组合而成的各种图形,象龙舟形、孔雀型、等等。在宣传作用之外也突破了原有的陈旧的宣传模式,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在药店宣传品眼花缭乱的今天,这种宣传模式无疑是有开创性的,同时也体现了现在终端竞争的激烈程度。
2、药店灯箱位的争夺。以往药店内的灯箱并不是很多,还只是药店的装饰和照明之用。
突然之间,灯箱成了大型医药企业争夺的焦点。因为灯箱在药店内的陈列相对比较稳定,同时,比较醒目,是除影视广告之外企业品牌宣传和形象宣传的理想之地。
上述两种形式已经和药品进店的价格及促销联系在了一起,因而也成为了终端促销的重要的形式。这两种形式可以持续多久,以及能否持续下去,现在还很难有预测。
二、中小型医药企业在终端的进攻上显得更为积极。因为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实力上无法和大型医药企业相比,因此在影视广告的轰炸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即使影视广告也有投放也是局部地区或个别品种。在投放力度上也差一些。所以,中小企业在终端的精力投入就大一些。主要体现在促销品的种类和数量上比较大企业而言做的比较多。中小企业不会浪费资金和人力在企业品牌的打造上,而是在产品的价格和促销品上与大企业抗争。所以这种力量不可忽视。
无论大型医药企业还是中小型医药企业,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产品的销量有大的提升,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所面对的都是相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企业能否有销量的提升取决于销售活动和宣传活动能不能抓住人群的心理。目前的情况是无论任何一种宣传形式也不容易脱颖而出的起到出奇制胜的结果。即使有作用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所以我个人认为企业在销售中应该把全国市场按方位和地域特点分成几个区,每个区域从自己的区域特点出发制定出本区域的促销及其他宣传计划,不一定很具体但一定要有充分的调查。大型企业在各个区域的宣传也可以参考中小企业的方法,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情况加大促销品的宣传,降低品牌的宣传费用。当这些区域的市场已经开发起来了,就可以再回到原来的宣传方式上来。
目前的医药市场和终端瞬息万变,所以企划工作也要随机应变。借鉴各种方式,开创自己独特的风格,抢占市场先机,才有可能保证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提高。
山东省诸城市大华学校韩鲁豫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 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
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 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 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 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
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1 需持之以恒抓培训
兽药GMP即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Animal Drugs) 的简称。其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具体, 覆盖兽药生产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要通过兽药GMP认证, 首先需要培训员工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兽药GMP, 必须在培训上狠下苦功, 通过“走出去”、“请进米”、“勤自学”等方法, 多方位培训员工兽药GMP知识, 深刻领悟兽药GMP内涵。
从开始施行兽药GMP时起, 企业负责人、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等都要进行兽药GMP培训, 通过组织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 形成从兽药GMP理论知识的掌握到兽药GMP的感性认识, 从根本上转变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观念, 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实施兽药GMP是由传统管理向系统管理的一次飞跃, GMP不仅赋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新的涵义, 而且更是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 是主导全公司质量意识、规范意识的灵魂。
人的素质决定产品质量, 直接从事生产的员工素质对产品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应通过书面考试、现场察看、当面提问、GMP知识有奖竞答等多种形式, 定期组织各个岗位的职工进行GMP的培训, 加深对GMP的理解。强化对规范的认识, 并对所培训的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和巩固, 在企业形成种浓厚的GMP氛围, GMP思想在广大职工的脑海中准确定位, 从而使得员工的素质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
2 需严严实实抓规范
兽药GMP的规范运作实质就是对人员、厂房、建筑、设备、卫生、质量、包装、各类软件等要素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主要是硬件, 软件和标准操作的规范。 (1) 硬件方面, 通过网络和药械交流会等信息渠道, 选择规模大、信誉高的厂家进行参观调研, 并对竞标单位的用户进行走访和论证, 从而对所选购设备的材质、功效、自动化程度等深入了解, 确保了设备的规范。 (2) 软件方面, 重视GMP管理软件编写, 其中心任务就是按照GMP要求,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编制相关软件资料。在通过兽药GMP认证的实践中, 笔者有一点非常深刻的体会, 就是制定一套软件标准非常重要, 可以说所有的管理都来源于软件的规范, 软件管理贯穿于兽药生产的全过程。从原辅料的入厂、成品的出厂到产品销售到用户手中的整个过程, 都按文件要求进行运作、记录, 做到一切生产过程均按科学管理和规章制度办理, 以避免差错。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职责明确。责任分明, 若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是谁的责任在记录中一目了然, 能够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能。 (3) 在两年多的GMP规范运作过程中。笔者对规范运作的体会是:一是从细微处抓起, 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数码或者一个签名, 都要做到标准规范;二是从新员工抓起, 对于新进厂的员工从头开始, 规范运作, 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规范意识;三是持之以恒, 严格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不断训练员工坚持下去, 就会形成一种良好习惯行为, 产品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
3 需点滴不漏抓细节
在兽药GMP的实施过程中, 要求员工在生产过程中, 一点一滴都要做到规范, 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标准, 因为兽药GMP是兽药生产质量管理的一个完整体系, 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看出整个体系的运行情况。从换鞋室鞋子的排放到更衣室消毒工作服的挂置, 从手的消毒到卫生间的清洁都要有相应的规程和标准。兽药GMP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所有环节都不能偏废, 所有细节都不能放过, 尤其是人员、工艺方法、原辅料、设备和生产环境5个环节, 国外有“4M, 1E”的说法, 亦就是指这5种因素的“细节”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笔者认为只有注重了细节的规范, 才能做到整个操作程序的规范, 才能使实施曾药GMP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 更加完善。
一、最好的写作素材在教材中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语文课本能够给学生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文体、结构等方面的东西,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充分利用教材,那么学生在写作时,既能利用教材更多地为自己服务,又能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如:我在上八年级写作课时,让学生写过一篇以“美”为话题的作文,就利用教材充分说明了什么是美。我让学生分别找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余光中的《乡愁》、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以及张抗抗的《感悟珍珠港》,因为这些课文已经讲过,学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理解。我让他们从这些课文中寻找美的印迹,让他们了解到欧阳修胸怀天下的壮阔之美;乡愁中散发出的千古思乡之凄美;毛泽东诗词中救民于水火的豪情壮志以及战火带给人类的最高启示——和平美。这样他们对美的感知就不仅仅只限制在表层上,而是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加深了对美的认识,再把这些加以比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进一步让他们体会更高层次的美。
在文体方面,可以找典型的文章让学生仿写。仿写主要包括对文章的结构、语言及写作方法的模仿,这种模仿对于刚接触作文写作不久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经过初级阶段的模仿后,要进行必要的创新,这才是写作的最后要求。
在作文教学上,新型的写作形式既不是单纯的口语交际,也不是单纯的写作训练,而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写作,在合作中写作。针对新教材中的新形式,本人的做法主要分以下几步:①课前,布置学生活动主题或作文话题,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②上课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分小组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形成个人的看法、思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认真倾听、适时指导。③要求学生将讨论形成的积累、感悟、见解选取其中的一点整理成文。④教师批阅学生作文,讲评。这个阶段,除了基本的作文格式上的要求外,教师不给学生任何参照性的例文,也不给学生其他任何束缚性的要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习惯,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材料可写,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写作中,文章结构形式的新颖也是致胜的法宝,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文体的正常结构及前后的照应外还要求新,以下几种结构形式相对来说有一定的新意:
1. 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单独成段以凸显全文的中心,引导读者阅读。
2. 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
3. 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炼的小标题加以概括,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
4. 日记式。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这样有点带面,通过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
5. 书信式。即采用书信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真切地倾诉个人情感,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易于感染读者。
二、写作要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
1. 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和听说教学相比,明显处于首位。而我认为,写作能力才是衡量一个学生素养的标尺,写作教学应该是首要的。但这并不是否定阅读教学的作用,因为阅读教学中所传授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抽象、归纳、比较、想象、联想等)及兴趣、感情、意志等方面的交流,学生会逐步形成自读能力,并能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随着文化知识的丰富、情操的陶冶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写作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改善。
2. 阅读不能只限制在课内,在农村有限的条件下,我尽量提高同学们对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多买一点书,象《读者》、《中华活页文选》、《青年文摘》等有助于成长的益智类杂志,还有初中生必读的十四篇名著等,再者我充分利用同步练习上的阅读短文进行加深利用,让学生在上面寻找有益于写作的素材,及时积累,加以利用。
三、写作要与学生的特长相结合
写作心理是指写作的需要、兴趣、动机和欲望等,其核心是写作动机。只有当作者有了写作动机,对写作产生决定性的认同感,从而调动有关心理因素,形成写作的心理机制,并将思维循环地定向在某一写作对象上,才能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去提笔为文。
四、写作与多媒体的运用
1. 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课堂上的感受是“省时高效”,但这“省时”是以课前的“费时”为基础的。备课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围绕教学内容,精心准备资料或制作课件。
2.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看,图像符号在传播教学信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字和语言的作用更应受到重视。所以,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组织和师生的情感交流仍然很重要,适量的板书不仅能起到书法示范的作用,而且往往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在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同时,还要注意吸收传统教学中的优势。
3. 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量,该用插图的宜少而精,可用可不用的则坚决不用,一切围绕作文教学的目的,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4. 努力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制作出优秀的课件。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仪器设备的使用、电脑知识的掌握、信息处理和编排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课件的制作等等,教师只有勤于钻研,边学习、边运用、勤思考、善总结,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长处,把写作课上得有声有色。
5. 探索多媒体教学艺术,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是建立在教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基础上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的体现。多媒体教学艺术包括授课内容的艺术和外在表现形式的艺术两方面。二者如何在课堂上有机结合是每个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进而形成多媒体教学艺术,是开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亟待探讨的新课题。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教学教果不断提高,从而培养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人教社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思路新颖。在第一册就以趣味活泼的形式安排了48个音素全貌,很受欢迎。但课本上的形式活泼只是一个方面,要使小学生学得好,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如何去教。下面谈谈我对小学音标教学的几点看法。趣味教学 摆脱枯燥
都说国际音标难教、枯燥。是的,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确实比较乏味。如果不在教法上多做文章,小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如果在教法上来点“味精”,即在教学中穿插些趣味活泼的游戏,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加快认读,促进记忆,熟练拼读。通过紧张而激烈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音标的游戏活动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1 认读游戏
学习48个国际音标如同一年级小朋友学汉语拼音一样,有一个音与形的认识过程。课堂上模仿、拼读过程一长,学生很容易厌烦。教学中,我常用“比一比,谁的音发得最佳”的竞赛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的好习惯。巩固音标的认读游戏很多,如“快速认读音标卡片记时赛”,出示三四张一组的音标卡片,迅速拿掉,让学生按顺序说出“你看到了什么?”;出一组卡片,让学生读过后,从中任意抽掉一张,然后打乱其余几张再出现,问“哪一张不见了?”,还有各种猜音标的游戏……。学生十分喜欢做这类游戏,而教师又利用学生的兴趣,在玩玩赛赛中巩固了所教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1.2 听辨音游戏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听力反应是相当重要的。听辨音游戏可分两类:一类是书面练习,如 Listen and circle(圈出你所听到的音标),Listen and tick,Listen and number,Listen and connect等;另一类可以利用音标卡片来举一反三地做出许多种游戏,如“听音举卡片”、“听音举音标排队”,在九格纸板上做“听音摆卡片”等等。
1.3 拼读游戏
学习国际音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拼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反复多拼,才能达到熟练。教学中,我尽量设计游戏,让学生高兴地练。如:拼音标找到相应图片的“找朋友”游戏,紧张而又愉快的音乐传卡片拼读游戏,“拼音标写数词”,“拼音标画简笔图”、“拼音标涂颜色”等游戏,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小学生好动,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小学生好胜,就让他们在竞赛中练;小学生好奇,就让他们在悬念中猜。加上简易的绕口令和歌曲的配合,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积极的情况中记忆,从而使音标教学真正从枯燥中摆脱出来。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音标的目的不仅是认识48个音标,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音标的拼读来学习英语的能力。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2.1 教会学生拼读音标词
一开始,把音标词的拼读与汉语拼音相比较,得出“辅音轻,元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引导学生进行最简单的拼读。如[t]-[i:]→[ti:],[b]-[$]-[g]→[b$g]等等。
学完48个音标以后,提出“快认辅音,读出元音,迅速拼出整个音标词”法,引导学生认、读、拼结合,提高速度。如:[u]→[kud],[)]→[b&s],[&i]→[b&i]等等。
最后要求学生一气呵成,达到“速认,快拼”,一次性读出音标词。如[baik],[feis],[Mu+]等,就这样学生的拼读能力不断增强,直至能拼出少量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基本掌握重音、次重音。这时候课堂上教学新单词时,就会出现师生抢着说的现象。好表现的小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己会拼读英语单词的成功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加高涨。这与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2.2 教学生查词典
第一学期,就要从紧张的教学中抽出一点时间随时练习查词典,每次查一两个词,养成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学会了查词典,如虎添翼,学起来就更加“自由”了。他们可以从词典上发现一个新单词的多种意思,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拓宽了知识面。有时会话教学中的三会词,就可让学生当堂通过查词典自己读出,并告诉他们“这是你们自己学会的。”用得好的加“Good!”这些要求和活动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外语打下了较好的预习和自学的基础。
邓黎明
(江苏新桥建工有限公司,214400)
[摘要]通过对高支模相关规范的分析研究,结合审核高支模方案的体会,对编制高支模方案中应注意的事项和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编制高支模方案的要求。[关键字]高支模、计算、构造措施、编制、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高、大空间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在建设工程施工中经常会碰到高大结构施工。为了保证高大结构工程的施工安全,国家相继颁布了不少规范、文件,对高大结构的模板施工进行指导和规范,如JGJ162-2008、建质[2009]254号、JGJ130-2011、GB50666-2011、GB50870-2013等,尽管这些规范文件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很的安全保障,但是由于各规范文件颁布时间不一,编著者不同,各规范之间存在些差异,这些差异给我们编制高支模施工方案带来一定的困惑,现就高支模施工方案编制作一些分析。
1、高支模的范围
根据建质[2009]254号文件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均属于高支模范围。
高度和跨度要求比较直观,在施工中不容易引起误解,而荷载要求容易把施工荷载和模板支架自重忽略,按规范要求施工荷载不小于2.5kN/㎡,支架自重0.75kN/㎡(高度小于4米),当支架高度越高,则其自重会增大,把这两种施工荷载合在一起不小于3.25kN/㎡,相当于13㎝的楼板厚度。所以在编制模板方案以前,判断模板方案是属于普通模板方案、危险性较大的模板方案或是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模板方案,一定不能忽略施工荷载和模板支架自重。
2、高支模承载力计算
2.1极限承载力计算表达式GB50666—2011与JGJ162—2008不一样。
GB50666-2011中4.3.5规定为γ0S ≤R/γR,增加了模板及支架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的系数γR,并对γ0的取值按模板工程的重要性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要求。
2.2模板及支架的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GB50666—2011与JGJ162—2008一不样。
GB50666-2011中4.3.6规定为:
S1.35SGik1.4ψcjSQjk(4.3.6)
i1j1对永久荷载分项系数统一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统一取1.4,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ψcj的数值由0.7调为不低于0.9,引入了模板及支架的类型系数α,在计算侧模时取0.9,计算底模及其支架时取1.0。
2.3对可变荷载划分和取值不一样。同样有Q1、Q2、Q3、Q4四个可变荷载,但每个可变荷载包含的意义有差别。在GB50666-2011中Q1、Q2、Q3、Q4四个可变荷载具有完全不一样的含义。2.4对永久荷载中G4的计算不一样。
GB50666—2011中根据混凝土浇筑速度、混凝土坍落度不同给出两种G4的计算方法。当采用插入式振动且浇筑速度不大于10m/h、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180mm时,可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并应取其中的较小值:
1/2F=0.28γct0βV(A.0.4-1)F=γcH(A.0.4-2)当浇筑速度大于10m/h、或混凝土坍落度大于180mm时,侧压力(G4)的标准值,可按公式(A.0.4-2)计算。
2.5参与模板及支架承载力计算分类不一样。
JGJ162-2008中将计算按板、梁、较小截面侧模、较大截面侧模分为四类;GB50666-2011中直接按模板、支架分为两大类、五小类,其中模板分为底模和侧模两小类,支架分为水平杆及节点的承载力、立杆的承载力和支架结构的整体稳定三小类。
3、高支模的构造措施要求
只有在构造措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模板支架计算才有意义,在模板支架施工中,支架承载力验算与构造措施缺一不可。各种定型支撑架规格、型号较为统一,施工中容易保证架体的施工质量。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由于因布置灵活、通用性强、造价较低等原因广为使用,但各规范中对扣件式支撑架的构造措施要求也不尽相同,为扣件式支撑架方案编制带来一些困惑,本节主要介绍扣件式支撑架的构造要求。3.1立杆
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得大于1200。在有梁板结构中,板立杆间距与梁纵向立杆间距应成倍数关系,便于大部分水平杆完全拉通使架体成为一个整体。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当立杆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杆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500㎜。3.2水平杆
立杆纵向和横向设置扫地杆,纵向扫地杆距立杆底部不宜大于200㎜,横向扫地杆宜设置在纵向扫地杆的下方。扫地杆和顶部水平杆之间的间距,进行平均分配确定的步距不得大于设计所确定的步距,水平杆步距不宜大于1800㎜。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杆,纵横向水平杆均须用扣件与立杆相连。当支架高度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杆。水平杆长度不宜小于三跨,需要接长时用对接扣件接长。3.3剪刀撑
增加竖向、水平剪刀撑,可增加支撑架体的刚度,提高支撑架的承载力。在纵、横向一定间距设置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扫地杆层及架体中间设置水平剪刀撑,保证支架结构稳定。
在支撑架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架体内部纵横向剪刀撑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间距不宜大于5m,其宽度宜为4~6m,剪刀撑杆件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需设置水平剪刀撑,沿支架高度方向间距不宜大于6m。剪刀撑钢管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小于0.8m,且不应少于2个扣件连接,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不应小于100㎜。3.4可调顶托
可调顶托在模板施工中广泛使用,可调顶托伸入钢管内长度不得小于150㎜,螺杆伸出钢管不得大于200㎜,顶托顶到顶端水平杆中心线距离不得大于500㎜,并且要求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3.5支撑架固结
当支架立杆高度超过5米时,应在立杆周围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米、竖向间距2~3米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4、编制高支模施工方案中容易出现的缺陷
4.1安全、技术交底不全面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作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每道工序中,涵盖了施工的质量、安全、应急救援等各个方面。在编制高支模方案时,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要么支架搭设前有安全、技术交底,要么支架和模板拆除前有交底,应急救援措施根本就没有交底。在方案中应明确施工前的应急救援措施交底、模板及支架搭设前和模板及支架拆除前的交底。由于安全、技术和安全技术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为了避免文字表述不清楚的现象,在方案中不应该笼统表述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应明确表述质量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4.2材料质量要求不准确、有遗漏
材料质量符合要求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只有把好材料质量关才谈得上保障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应明确根据工程所需的钢管、扣件数量按JGJ130附表D中的要求进行抽检和安排材料进场,而不能只是笼统的说进行材料抽检,没有具体抽检内容。
方案中钢管质量允许偏差容易直接套用JGJ130的表8.1.8,这种做法不符合建材市场和施工的实际情况。JGJ130表8.1.8是根据φ48.3×3.6㎜的钢管给出的偏差值,而现实的建材市场中几乎没有壁厚超过3㎜的钢管。在以扣件式钢管支架、可调顶托组合方案中,很多方案中根本没有可调顶托的质量要求,对可调顶托的螺杆外径、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螺母厚度、托板厚度、螺杆总长是否满足要求等质量参数没有一点介绍,可调顶托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也没有可靠报告。因为可调顶托被用于受力最大的梁底或其他关键部位,所以对可调顶托质量不能掉以轻心。
4.3支架固结点描述不完整
高支模与四周或中间结构柱连接是必不可少的,可在方案中只是套用规范的原话,对固结点水平间距和竖向间距没有具体的说明,因为规范中的话是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到工程实际中要有确切的间距。还有就是方案中对固结点具体作法表述不详细,工程中常用的抱框架柱固结的方式没有说明固结处是四个方向与支架固结还是部分方向固结,也没有说明固结在支架的立杆上还是水平杆上。
4.4梁下可调顶托与扣件式钢管架组合使用节点不详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把扣件式钢管支架和可调顶托组合使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有较大梁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既能节约成本也能保证施工安全。但在编制施工方案时经常出现只说明梁底增加几根可调顶托和顺梁方向上的水平杆布置,对梁横方向上可调顶托的水平杆就没有叙述。因梁底模主楞在可调顶托上方,在支架立杆侧面,所以造成可调顶托和支架立杆不能共用水平杆,因此在方案中要说明可调顶托横向水平杆布置方法和横向延伸几跨,必要时配图说明。
4.5后浇带处模板及支架没有单独方案
在一般模板方案中,对后浇带处的模板架设需要单独编制,说明后浇带处模板支架与其他模板支架的关系,对模板拆除有无影响,如何保证其他模板拆除后后浇带处混凝土结构不受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在高支模方案中极容易把这部分漏掉,一种情况是不说明有无后浇带,另一种情况是有后浇带也不编制单独的后浇带模板方案。大部分模板拆除后,后浇带处模板及其支架的高宽比如何控制、如何保证后浇带浇筑时的安全非常重要。4.6方案中出现无关的内容
编制方案的人对工程实际情况不作具体的分析,直接套用一些商业软件提供的模块,出现各种不使用的材料、工程结构等,例如高支模中不涉及剪力墙,但方案中有剪力墙模板的安装与拆除;没有用木立柱而出现木立柱施工要点等,还有应急救援预案对危险源分析出现阴差阳错,如施工处于冬季时出现预防高温中暑等低级错误。4.7模板及支架施工质量检查不详细
高支模支架作为施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中对支架施工质量检查要求不明确,检查的技术指标与检查的时间节点缺一不可,有的仅有立杆垂直度、纵横间距、步距偏差值,而没有检查时间节点,有的根本没有支架质量检查。在支架施工质量检查中,不但要明确施工过程检查次数,还要明确每次检查的内容,特别是支架施工完成后,必须是支架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5、小结
高支模施工是建筑施工中经常遇到的,不仅涉及力学、材料学等多种知识,而且高支模的形态多样,所处的环境多样,这就给我们编制施工方案带来了不同的挑战,用一种模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我们不但要认真学习相关规范,把各规范融合贯通,而且要结合工程实际,编制详尽的施工方案,为安全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习效率;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一、备课纵横兼顾
备课是教师学习、分析、研究和处理教材的过程,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备课是否充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备记忆方法。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名人名言、成语等),从掌握到运用,必然要经过记忆过程——把知识储存到自己的大脑之中,只有储存得当,记忆深刻,才能运用自如。对于某些容易遗忘、混淆的语文基本知识,尤其是一些近义词,教师有责任设想出一种方法认真帮助学生记忆。倘若方法巧妙,就能使学生终生不忘,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记忆的效果在于兴趣。一味枯燥的记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记忆时,可根据具体知识点的特征来归纳分析,得出一些巧妙的记忆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这样的记忆更能指导学生解题。
3.重视语文史、语文家的故事和语文趣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明确提出,现代的语文教学必须通过这些语文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语文文化的了解,拓展学生语文常识,这对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
单一的教学形式长时间使用,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会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所以,讨论课、研究课、动手实践课,甚至可以走出课堂,到社会、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知识,这比单纯讲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一切形式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2.教学方法多样化。
(1)对比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订一题,一字一句,总怕漏掉一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生印象不深,理解不透。这种方法呆板,效果不佳。在新教材中,我采用对比方法,把不同类型的内容、事物进行比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单元教学中,将单元目标与每课知识点对比,鲜明准确,求同存异。既节约了授课时间,做到高效低耗,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直观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某项知识也好,某一个事物也好,如果用语言解释,可能说了半天学生仍然是不甚理解。如果利用课文插图、教学挂图,或者教师当堂画图在教学中就会收到解文释义、画龙点睛的积极效应,而且形式灵活、图文并茂,学生一目了然。并且这种方法直观、明朗,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听讲的兴趣。
(3)愉快法。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昏昏欲睡”,是教师的“独角戏”,使课堂缺乏活力,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受到感染,增见识、长才干。比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文时,首先布置预习,让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其次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由于人人早有准备,个个胸有成竹,为扮演角色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皇帝的愚蠢可笑;骗子的阿谀逢迎;警官的见风使舵、欺下媚上……学生扮演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这样,学生兴致高、情趣浓,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把这样的讲读课形象地比喻为“学生话剧舞台”。
3.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 中药别名
别名的出现由来以久,不但给药剂人员审方增加难度,同时也容易引起医患、药患和药医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影响患者用药安全。主要表现在:①随意或沿用俗名、异写、缩写,例如把紫苏叶写成家苏叶;把金银花写成双花、二花;把郁李仁写成李仁;把土鳖虫写成土元等等;②处方中谐音字、错别字及简体字较常见,例如半夏写成半“下”:牛膝写成牛“夕”:鳖甲写成“别”甲;藤类中药中“藤”字都写成“屯”,如鸡血“屯”、钩“屯”、忍冬“屯”、蚤休写成“早”休、玄参写成“元”参等。以上现象较普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2 省略脚注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药物调配、煎煮的特殊要求应注明在药品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但有些医师开方时不注明脚注,而由药师据药性决定先煎后下,但药师不了解患者的病情,例如,大黄后下具有泻下功能,而久煎或其他药物同煎,则可降低泻下作用,如果脚注不清,其后果一是影响疗效,二是患者在这家医院抓药有后下的药包,在另家医院却没有,会误认为医院少抓或漏抓药味,而造成医患纠纷。还有布包的旋伏花,先煎的石膏、龟版、鳖甲等都应在脚注中注明。
3 处方药名交待不清
3.1 入药部位交待不清例如唇形科植物紫苏其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效;其子能降气消痰、平喘、润肠;其梗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因其作用不同,《中国药典》以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的名称,作为三种药分别收载。可见紫苏是植物名非处方药名。医生应在处方时交待清楚。
3.2 名物不相符中药多数存在“同名异物,异物同名”“异科同名,同名异科”的混乱现象。如沙参有南沙参和北沙参,处方只写沙参;豆根有山豆根和北豆根,处方只写豆根;贯众有紫萁贯众和绵马贯众,处方只写贯众等等。医生在开方时应规范化,必须按《中国药典》要求写全名(法定名称),做到名称药物相符。
3.3 滥用并开药并开药除了常用的生熟地、二冬等,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如全荆芥(荆芥和荆芥穗)、白蒺藜(沙苑子和白蒺藜)等,还有医生自创并开药,如丹参皮(丹参和牡丹皮)等。
4 药味偏多
离经典方差之甚远,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本院处方抽查发现,我院门诊处方中药味偏多现象普遍存在。而中医经典《伤寒论》113方,内佚一方,余112方用药536味次,平均每方只4.81味药,药味最多的14味,少的才1味。以4味药的最多,有23方,3味者居二有20方,5味与7味者均18方,并列第三。上述四者共79方,占总方数的70%以上。象这些经方大多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疗效显著。所以,药味的多少并不与疗效成正比。药味过多,不仅会使药物互相牵制,削弱疗效,还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造成过大药量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及毒性反应,导至身体伤害。
5 计量单位不规范
一、当前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金融职务犯罪是指金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公私财产所有权或国家对职务活动管理职能,依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一)从犯罪嫌疑人职务看,发案多集中在管理人、财物“实权部门”和“实权人物”上。
一是主要表现在少数掌握实权领导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倾向,利用职务之便置党性于不顾,拿公款大肆吃、喝、玩、乐。群众敢怒不敢言,即使有人直谏,便让其“靠边”。这样堕落得很快,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二是表现在金融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的工作人员,业务上比较精通,由于思想观念扭曲错位,腐化堕落,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滥用公款或他人资金,作案后总侥幸认为自己业务熟,不会被发现。这种形式的犯罪,往往发生在储蓄、出纳等重要岗位。三是受有关领导或同事唆使,由于本身法律意识淡薄,上级说了,虽不想办但又不敢不办,继而违规操作,造成严重后果。
(二)从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看,呈低龄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金融机构的人员结构不断调整,在人员“进”口把关不严,特别是对中层干部及分支机构负责人的选用上失察或不当,只注重年轻化、知识化,缺乏科学性,一些年龄小、学历高的职工担任领导职务,或占居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但是,由于他们涉世不深,缺乏应有的社会经验和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诱发个人投机心理、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私欲膨胀,利用工作间隙炒股、经商,一旦亏本,债台高筑,便萌生了“借鸡生蛋”的想法,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最后血本无归,构成犯罪。此类犯罪的概率比较大。
(三)从犯罪手段上看,作案智能化,技术含量高。
金融机构是专业性很强的机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犯罪分子把计算机作为作案的工具和对象疯狂作案,他们利用计算机伪造变造凭证、单据,空存骗支、偷改记录盗支储户存款,偷转资金进行挪用,使职务犯罪由非法型向“表面合法型”转变,犯罪更加隐蔽,犯罪活动暴露慢,成为预防和打击金融违法犯罪的突出题。还有一部分人往往自从事金融职业起始,就带有不健康的思想因素,隐藏在某一个角落里,伺机作案,甚至与外部不法之徒徒互相勾结利用,这种犯罪的后果严重,对国家财产、人身安全威胁较大。
(四)从金融机构的监督惩处力度上看,失之于软,失之于宽。
金融系统内部监督普遍缺乏针对性、时效性,“三多三少”问题十分突出,即表面监督多、实际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金融系统内部监督主体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严重存在上级疏于监督,同级没有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监督流于形式等问题。以纪代法,以罚代纪,在宽严幅度上打“擦边球”,对违法违纪者往往罪错与处罚失衡,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对照“从重或加重”的条款则取“下限”,就低不就高;对照“从轻或减轻”的条款则取“上限”,就高不就低。有案不报,有案不查。为保住“乌纱帽”和政绩,对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能瞒则瞒,能压则压,压不往则保,保不住则拖,这种执纪不严、有案不查、压案不报的做法往往是职务犯罪案件多发和大案要案发生的祸根。最近,媒体报道了一个乡的农村信用社代办员,挪用侵占储户存款150余万元,历时4年才案发,这足以说明监督督察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从犯罪的过程和目的看,计划周密,作案后潜逃者居多。
由于犯罪分子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心理表现,一度认为有了钱便能够拥有一切,所以他们在侵吞国家和人民财产时,才表现得那么心安理得。为此,他们从小做起,事隔数日风平浪静,便肆无忌惮,犯罪速度变快、数额变大,由过失走到故意,大多犯罪都经过周密的谋划、深入细致的规避准备,加上票据兑付的方便、快捷性,给犯罪分子窃取资金潜逃提供了可逞之机。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在作案时就具有密取资金潜逃的明确动机,有的还早已准备好他国护照,案发后,抓获犯罪分子难、追赃难、造成损失大。
二、预防金融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自律”和“他律”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教育自律机制。预防职务犯罪,首先要构筑员工的思想防线,金融单位要注重发挥党团组织政治工作优势,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金融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加强廉洁自律和法制观念培养,要经常组织员工观看“现身说法”专题片,吸取反面教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好“政治关、权力关、金钱关、享乐关、朋友关”,使广大员工在金融活动中增强自律意识,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从思想上筑牢阻遏和防范职务违法犯罪的屏障。要建立和完善扎实有效的他律机制,要系统地宣传和普及金融法律法规,通过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等措施,进一步依法规范各项金融活动,把一切金融活动纳入法制化,防范金融风险,预防金融犯罪,保障金融安全。
(二)建立和完善科学公正的用人机制。
把好用人关。按照德、才兼备原则,让有事业心、责任感,严格按法办事、按金融政策办事,维护国家、集体和职工利益的优秀同志担任“一把手”,不能仅用得分多少,完成指标多少衡量“一把手”,杜绝任人唯亲任用“一把手”。要配好班子,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部领导班子,既是“立法”机构,又是“行政执行”机构,还是“监督”机构,集“三权”与一身,如果选配不好,就会产生不利因素。再次,是选好中层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把好进人关。把好进人关是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基础,在人行人员的选拔上,要公开选拔,公布最低选拔比例,防止有恶行的人混进银行。
(三)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
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是有效预防金融职务犯罪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加强控制,必须强化自身风险能力,推行财产抵押、担保贷款、审贷分离、离岗审计、岗位轮换等制度,形成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实现内部监控的全方位和系统化,以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一是要完善健全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根据金融业务不断变化的新特点,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全行的各项经营行为全部纳入规章制度的约束之下,保证各项业务操作起来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1)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2)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对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要经过科学论证、集体研究,规定程序办理;(3)健全党内民主监督制度,明确同级监督权力和程序,保障同级党委、纪委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4)建立健全行务公开、民主评议、职工群众参与管理的民主监督机制。
二是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工作激励机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行重奖重罚,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方面实行个人利益与从业人员效益挂钩,多付出必将多回报,激励他们按规章制度办事。另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要进行曝光,做到不姑息迁就,及时处理。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制约,要单独列入考核日程,要采取上级单位考核测评与民主监督制约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一把手”不游离于群众之外,凌驾于组织之上。通过严明的奖惩机制,形成良性工作氛围,使从业人员不敢触“电”,不愿触“电”。
三是抓好落实。制度再好不落实等于零,安排布置工作不检查等于零,检查发现问题不处理等于零。金融系统在规范各项制度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强调对事不对人,实践中杜绝以领导口头答复,“特事特办”为借口,而不按章行事。不准越权,即使特急事,也要在事后及时上报。只有这样,才能在员工中形成执行制度是天职的观念。
(四)建立和完善防治结合机制。
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做到以防为主,以教为本,依法治行,依德正人。各金融机构在自身加强防范案件的同时,积极与司法部门联系,建立联系制度、职务犯罪线索移送制度,金融部门要及时向政法部门通报,互通信息,联手工作,政法部门在从严惩处的同时,针对处理此类案件过程中发现的金融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注重司法宣传,不断增强防范意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预防犯罪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路子,建立和完善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达到更有效地预防和打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目的。
【对司法鉴定立法的几点看法】推荐阅读:
立法法司法解释07-23
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书09-27
司法鉴定异议06-16
司法鉴定受理制度05-28
检察机关司法鉴定09-19
司法鉴定人制度07-07
北京十大司法鉴定机构05-29
陕西法院司法鉴定平台06-17
司法鉴定回避制度07-23
基层检察院司法鉴定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