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纺织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精选8篇)

纺织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篇1

【摘要】 21世纪,我国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新环境、新形势对我国企业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企业管理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远远不够了。强化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经营管理理念 创新 价值取向21世纪,我国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所带来的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使企业管理面临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同时,我国又加入了WTO,这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必然从封闭型趋向开放型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新环境、新形势对我国企业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企业管理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远远不够了。强化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根本保证。

一、新形势发展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勇于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化经营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经营业绩总体上还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的盲目性、短视性,缺乏战略规划能力。面对外国跨国公司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企业必须精心谋划、运筹帷幄,找准跨国经营的切入点,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战略创新,这是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重要战略要素。为此,我们要在经营的战略观念上不断调整、更新,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要求,提高国际化竞争水平。世纪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它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加入WTO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组织,会给我国企业的管理带来诸多机遇,也预示着我国企业在经济运行规则上的国际统一化。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对资源的控制和产业的垄断,直至完全退出一般性竞争市场,这将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上述种种趋势都预示着企业运行和管理环境的剧烈变化,它必将迫使我国企业进一步加速推进自身的创新过程,并努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1.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

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清楚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2.建立有效机制,培育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

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3.构建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也需要文化渗透,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业人本文化。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为此,要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构建企业管理创新的软环境,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表彰创新英雄人物,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礼仪以及创新文化网络,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来感染员工。

4.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的竞争也是企业制度间的竞争。企业制度先进与否,企业制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一些先锋跨国经营企业无一例外地对原有企业制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实现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即对原有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造,实现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对企业产权关系实行了全面的重组和建设,这是其跨国经营成功的重要原因和制度保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些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而加快了跨国经营的步伐,为企业更快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制度平台。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调整

应该看到,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些企业的高速增长带着对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明确企业和决策者的对外价值、决策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尤为重要。企业家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创新价值取向的核心。

1.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发展尽一些义务。虽然社会效益和企业利润有时会发生冲突,但更有相辅相成的一面。既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能够长期存在、永续经营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引入企业社会效益经营理念,强调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效益是企业获得长期利益的重要保证。

2.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注重社会效益和企业长期利益的一致性,在注重和追求社会效益的过程中获取企业自身的最大利益,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路子。虽然企业的目的是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但也要考虑经营活动对他人、对社会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要以社会伦理规范自身的经营活动,以民族责任感审视企业行为,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企业的发展不是以损害他人为前提,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企业经营者人人自律,企业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发展环境。行业协会和企业家俱乐部等社会团体也要发挥作用,引导企业树立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大力宣传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形成示范效应。

纺织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篇2

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重组和转移的浪潮下,国际资本加速向中国流入,我们理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利用产业优势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纺织业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在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政策调整以及环境治理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纺织业出现了投资下滑、增速放缓、利润减少等问题。传统的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纺织企业正常发展的需要,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战略,而自主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内容,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关注的热点。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鼓励引进技术中也将纺织业技术的引进作为重点内容。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纺织业的转型升级,才能渡过“寒冬”,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 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概述

目前,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结合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的观点。本文将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归纳为纺织企业在实施自主创新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具体来说,是纺织企业在利用现有的内外部各种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使企业能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改善产品营销方法,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从我国现状来看,大多数纺织企业积极引进先进制造设备及工艺以提高制造水平。但是,受制于一批关键技术难以突破,绝大多数纺织企业无法向高档产品领域延伸。总体技术设备来源于外部引用,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不能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迁,所生产的产品成本高,且普遍档次较低,难以满足消费者高品位高质量的消费需求。从产业结构看,纺织业是传统产业,专业市场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集聚作用不明显,产业组织方式不合理,不同地区技术发展程度不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例不高;从增长模式看,企业普遍规模小,龙头带动效应不强,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从科技投入看,全市对于纺织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尤其是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仍显不足;从企业竞争力看,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不多,自主创新人才相对匮乏。

面对一系列自主创新的瓶颈,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体系来分析纺织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升影响力较高的、比重较大的自主创新指标,拉动整个纺织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增长。

3 纺织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借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支持内容、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中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的选取,综合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重要性和全面性相结合、可行性以及可比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4 基于证据理论的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综合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特点——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考虑到部分指标评估资源的模糊性、未知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处理。证据推理作为一种不确定推理方法能够很好地表示“不确定性”、“无知”等重要概念, 并具有无需先验概率、推理形式简单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不确定性证据处理中,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于D-S证据理论可构建纺织业自主创新评价模型如下:

(1)确定需要处理的对象,建立多层次多属性结构模型(如表1)。

(2)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估指标体系通常是多层次的。为便于说明,先假设评估指标体系为单层次,此时,评估指标体系可表达为指标集,记为U={Uj|j=1,2,Λ,t},记评语集

D={θP|p=1,2,Λ,t},D即为辨别框。

(3)定量指标定性化方法。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设同层指标中X1,X2,…,XL为定性指标,指标Y1,Y2,…,YR为定量指标,它们的权重分别为w1,w2,Λ,wL和v1,v2,Λ,vR。

对于定量指标,先确定所需评价指标的最大临界值Yjmax、最小临界值Yjmin和行业平均值Yjave,区分两个区域(Yjmin,Yjave)和(Yjave,Yjmax),判断指标属于其中哪个区域,若属于区域(Yjave,Yjmax),则在所属区域中插入等距离的n-1个点(当n为偶数时,n=t/2;当n为奇数时,n=(t-1)/2。t为评语集等级个数)Yj1、Yj2……Yjn,(Yj1>Yj2>……>Yj3),再区分效益型和成本型指标处理。

效益型指标,属于区域(Yjave,Yjmax)

i=2,3,Λ n-1;d=(Yjmax-Yjave;其中Y=j0=Ymax;Yjn=Yjave。

若为成本型指标,则令Yjn=Ymax;Y=j0=Yjave。

若属于区域(Yjmin,Yjave),则在所属区域中插入等距离的n个点(当n为偶数时,n=t/2;当n为奇数时,n=(t-1)/2。t为评语集等级个数)Yjn、Yjn+1……Y2n,(Yjn>Yjn-1>……>Y2n),再区分效益型和成本型指标处理。

效益型指标,属于区域(Yjmin,Yjave)

i=n+1,n+2,……,2n-1;d=(Yjave-Yjmin;其中Yjn=Yj2n=Yjmin。

若为成本型指标,则令Yj2n=Yjave;Yjn=Yjmin。

Djt反映了某指标Yj经过定性化后属于等级Di的隶属度,其中,属于另外一个区域的评语等级值均视为0。此时,定量指标经过上述转化已经变成定性指标,结合原有的定性指标X1,X2,…,XL,形成了新的定性指标体系。

(4)权重的确定。

权重集可以分为专家权重集和指标权重集。

设undefined是指标Uj的专家权重集。

λundefined(t=1,2,…,l)表示第t个专家对指标Uj的相对权重。

根据掌握的专家信息,设m个专家系统对n个参评专家进行评价。m次在n个专家中选择他认为最可信的专家,计算n个专家中每人被选中的次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即为该专家对指标的相对权重。该方法避免了检验判断一致性的问题,操作简单。

设指标权重集w={wi|i=1,2,Λ,t},满足非负性和归一化要求;wi(i=1,2,Λ,t)表示指标Uj在指标集w中的权重。本文由专家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5)基于证据理论的计算方法。

为了完成综合评估任务,专家、评委直接给出U关于该指标的评估结果,表达为D={θ(P)|p=1,2,Λ,t}上的一个mass函数。

借助以上评估资源,可以采用D-S 证据理论实现对的模糊综合评估,过程如下。

Step1:将所获得的专家、评委的关于Uj的评估结果记为M′j,M′j也是一种评估资源,记为M′j({θ(1)},{θ(2)},L,{θ(s)},D)=(M′j({θ(1)},M′j{θ(2)},L,M′j({θ(s)}),M′j(D))

将所得的各专家评估资源按照其对应的权重进行处理并归一化,得到新的评估资源,记为Mj({θ(1)},{θ(2)},Λ,{θ(s)},D)=(Mj({θ(1)},{θ(2)},Λ,Mj{θ(s)},D)) (3)

式中:Mj(D)∈[0,1],当Mj(D)≠0时,体现了评估资源的未知性。

据此,可建立如下mass函数:

undefined

Step2:基于D-S合成规则(参见式3),组合成与指标集U={Uj|j=1,2,Λ,t}有关的t个mass函数,记组合的结果为M*,则有

M*({θ(1)},{θ(2)},Λ,{θ(P)},D)=M1♁M2♁Λ♁Ms (5)

设M1和M2是两个概率分配函数,则其正交和(M)=M1♁M2,为

undefined

K表示两个证据体矛盾的程度,如果K≠0,则正交和M1也是一个概率分配函数;如果K=0,则不存在正交和M2,称M1与M2矛盾。

式(3)的意义在于:通过t个函数的正交和,综合处理评估资源中的模糊性和未知性。

Step3:得命题P的信任区间为:

[Bel(P),Pl(P)]=[m*({θ(P)},m*({θ(P)})+m*(D)] (6)

m*和[Bel(P),Pl(P)]都是对评估对象U的综合评估结果。

以上仅讨论了评估对象U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单层次的情形。对于指标体系为多层次的对象,综合评估时先从指标体系的最下层开始,然后渐次向上,直至到达总目标。

5 案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方法的应用以及评价的效果,以浙江省某纺织企业为例进行说明。

指标体系、评语等级建立同上,确定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值来源于该纺织企业官方网站和年报、发表问卷调查表和实地调查等途径,定性指标参考2010年国家统计年鉴、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然后对定量指标定性化,由于各指标的评价方法相同,下面仅以“R&D人数占从业人员数的比例”指标来说明。

由于所选取的示例指标是效益型指标,因此采用效益型公式进行转化。

首先确定所有纺织企业指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沪深纺织业上市公司为例进行说明。)Yjmax=57.51%,Yjmin=-74.32%,Yjave=0.975%结合该纺织企业的指标值Yj=1.46%,代入公式(2)计算得到该纺织企业在该指标上的隶属度分配:

H(U311)={H1,H2,H3,H4,H5}={0.0086,0.9914,0,0}

同理,可以得到其他定量指标经过转化后的定性指标隶属度分配值。

为了方便说明,现以“自主创新外部环境”即U2的评估为例进行说明。

由层次分析法求得一、二级指标权重。一级指标和二级中第四项指标权重分别为w2={w21,w22,w23,w24,w25}={0.3,0.2,0.2,0.2,0.1},w={w1,w2,w3,w4}={0.15,0.15,0.35,0.35}。

Step1*:由专家给出各指标的权重

根据掌握的专家资料,由十个专家系统针对各指标对五个专家进行评分。例如对于U21,其评分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w*21={0.2,0.4,0.2,0.1,0.1},即第二个专家对指标U21的置信度最高占40%,然后由五名专家给出各指标的评估资源,例如专家给出的U21的评估资源如表4所示。本文选取的评语集D={优,良、中、差}

将五名专家的评估资源与各自的权重相乘再对应相加的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即得出指标的评估资源,即M21({θ(1)},{θ(2)},Λ,{θ(s)},D)=(0.24,0.43,0.22,0.06,0.05),同理,可得指标U22、U23、U24和U25的评估资源分别为:

M22({θ(1)},{θ(2)},Λ,{θ(s)},D)=(0.18,0.40,0.32,0.08,0.02);

M23({θ(1)},{θ(2)},Λ,{θ(s)},D)=(0.12,0.22,0.46,0.12,0.08)。

M24({θ(1)},{θ(2)},Λ,{θ(s)},D)=(0.25,0.42,0.20,0.09,0.04);

M25({θ(1)},{θ(2)},Λ,{θ(s)},D)=(0.28,0.35,0.32,0.03,0.02)

Step2*:根据权重集,按式(4)对M21至M25进行处理,得到D上的5个新的mass函数,即:

Step3*:根据式(5)得到M2″=m21♁m22♁m23♁m24♁m25;计算得:

进行运算可得出:

M2″=(0.134,0.193,0.188,0.046,0.439) 此时,若为针对“自主创新外部环境”即U2的单层次评估,即可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Step4*:根据式(6),可由M2*得到关于各个“评语命题”的信任区间。如该企业在U2方面的评语信任区间为“优”的是(0.134,0.573),“良”是(0.193,0632)。显然,企业在评语方面为“良”以最大信任区间成立。

本文为针对“自主创新能力”U的综合评价,应仿照上述步骤获得其他二级指标的评估资源,从Step2*开始继续以上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6 总结及展望

本文契合国家对自主创新大力扶持、对转型升级加速实施之际,借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发布的相关准则,结合纺织企业自主创新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D-S证据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对浙江省某纺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实际评估,从以上评价体系来看,该体系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给予企业一定的指导,使企业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加速整个纺织业的转型升级。

摘要:结合相关准则要求,构建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结合D-S证据理论构建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通过案例分析证明其有效性。

关键词: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目.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行业动态评价研究[J].软科学,2010.(6):2-8

[2]王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11-512

[3]刘玉芬.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0(14):82-88

[4]张洪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09(12):5-9

[5]张于品,张义梁.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内涵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11):4-8

[6]林丽芬.证据理论及其在评估中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5):558-560

纺织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篇3

2014年是盛发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全体盛发人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积极应对纺织行业经济下行压力,克服市场疲软及外贸受限等因素,坚持科学转型、结构调整,以生产、行政两大改革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收获了很多成功和喜悦。

全面实施“五个工程”

作为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经济效益50强企业、湖州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企业之一,盛发始终坚持转型升级、自主创新。

2014年全年盛发实现产值5.1亿元,利税4200多万元,家纺系列出口欧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约为1.7亿元。家纺染色产量同比上升20%以上,印染加工与自营销售稳步增长,盛发商务大厦项目顺利封顶,捷凯实业项目有序推进。另外,公司的院士工作站也通过了市级验收,并与东华大学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成功签约,还打造了市级党建示范点。

当前纺织印染行业竞争逐步转向小批量、高品质及快交期,新常态带来新的历史机遇,盛发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全面实施“五个工程”即人才汇聚工程、研发转化工程、节能减排工程、文化引领工程、效益提升工程,进一步抓好企业改革,科学规范生产管理,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培育主打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力争单位能耗下降10%,产值提升10%。

目前,盛发商务大厦已完成装修并投入使用,力求打造员工全新的吃住娱乐设施,保持员工收入增长5%以上,组建盛发集团,通过股改实现新三板上市;捷凯实业项目一期已投产,网上家纺直销启动,党群助推作用更加明显,团队凝聚更加一致,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除此之外,盛发还有着别样的企业文化,其举办了多场全员旅游、职工篮球赛、文艺演出等活动,除了使企业凝聚力不断增强,还荣获了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全国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企业、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先进企业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个盛发人的辛勤付出。”公司董事长杨文龙说。

自我实现“三个一步”

盛发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坚持实施科技战略、人才战略、校企联姻、品牌战略、精英计划等,实现了“三个一步”即管理超前一步、质量优先一步、技术领先一步,加大转型升级投入累计达1.5亿元,完成了科技创新体系及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了高标准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了传统工艺改造力度。

2008年盛发组建了研发中心,2010年完成了技改提升,2013年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取得了长丝产品独幅印花、接板印花、数码印花等技术新突破,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使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

杨文龙介绍说,品牌效应是企业成功致胜的法宝,盛发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先后引进国际一流的平网印花、染色、定型等先进设备,成功开发了长丝面料功能化系列产品8大类,2014年已获得12项技术专利,34项正在申报,“盛彩牌”产品荣获省市著名商标。

关于打造人才高地,杨文龙说任何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都离不开管理、营销、科技等人才支撑,盛发倡导对人才“高看一眼、厚待三分”的理念,努力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成功引进院士、博士、高工等高端人才36人,自主培养技术型人才30多人,先后荣获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先进企业、市县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杨文龙最后说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未来,让我们把握新常态、树立新观念、抓住新机遇、拿出新办法,实现“百年盛发”这一目标。

TIPS

盛发公司废水处理回用介绍

工艺原理:混合废水经收集后进入调节池均衡水量水质,再加药提升到pH调整反应池,然后流入初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出水依次到兼氧池、曝气池进行生物处理。后到二沉池泥水分离,再进入气浮池加药进行固液分离,部分出水纳管外排,部分进入砂滤池过滤后回用于生产工序和清洗,滤池反冲洗水回到调节池重新进行处理。初沉污泥与气浮污泥一起进行机械压滤脱水,干泥外运制砖和烧制水泥,预留二期膜化处理工艺接口。

污水处理能力:50000吨/天

回用水处理能力:3000吨/天(一期效果),回用率60%;4500吨/天(二期效果),回用率90%

纳管排放污水指标:COD<100,pH6.5-8,SS<20 水量<800吨/天

纺织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篇4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企业朝多元化、一体化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改革与创新也不断的深入,其涉足的领域更广,竞争更为激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繁荣与衰败、取胜与出局,更换交替,不断轮回,其间唯一不变的活跃因素便是营销。因为不管市场经济如何推动企业发展,企业自身的营销理念才是生存之本,它决定一切,主宰企业兴衰。注重营销,注重用户的需要,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协调发展,注重企业整体形象与整体素质,已成为新世纪的企业求生存、谋发展。迎接新挑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营销适用于一切企业,首先体现在大企业,综观层出不穷的行业大战,多为大企业充斥其间,它们资本雄厚,人才济济,市场经验丰富,有敢于争夺市场的先决条件。而中小企业往往势单力薄,资源匮乏,它们又如何面对激烈而又残酷的市场竞争呢? 答案就在营销战略上利用有限的资源,挖掘最大的潜力,创造无尽的价值。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及发展演变,已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根据其特性和规律,制定市场操作规范,完善运营机制,重点围绕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激发营销队伍的创造性来开展科学营销,牢固树立市场决定一切的经营观念。由此看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应该把如何创新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按照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结合行业和企业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服务营销。

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已经加入WTO ,外资企业纷纷抢滩中国,中外服务市场营销大战将出现白热化的态势。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服务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服务产品,产品为顾客创造和提供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无

形的服务。另一种是功能服务,产品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形成的成分,无形的服务只是满足顾客的非主要需求。贝瑞和普拉苏拉曼(1991)认为,在产品的核心利益来源中,有形的成分比无形的成分要多,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有形产品);如果无形的成分比有形的成分要多,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服务”。与服务的这种区分相一致,服务营销的研究形成了两大领域,即服务产品的营销和顾客服务营销。服务产品营销的本质是研究如何促进作为产品的服务的交换;顾客服务营销的本质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服务作为一种营销工具促进有形产品的交换。但是,无论是服务产品营销,还是顾客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都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改进和企业的长期成长。

二、网络营销。

互联网络是一种利用通讯线路,将全球电脑纳入国际联网的信息传送系统必将是未来市场营销最重要的渠道。网络营销的特性包括;可24 小时随时随地地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电脑可储存大量的信息,代消费者查询,可传送的信息数量与精确度,远超过其他媒体;能因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减少印刷与邮递成本;且无店面租金,节约水电与人工成本;可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可经由信息提供与互动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互联网络是一种功能最强大的营销工具,它同时兼具渠道、促销、电子交易、互动顾客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分析与提供的多种功能。

它以声光互动沟通的特质,作为跨越时空的媒体,已深深吸引年青一代人的眼光。此外,它所具备的一对一营销能力,正是符合[分众营销]与[直效营销]的未来趋势。

网络营销可视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渠道,它并非一定要取代传统的渠道,而是经由信息科技发展,来创新与重组营销渠道。但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营销必然会给传统营销造成冲击,因此商业界必须要注意这种趋势,并与软件产业作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以广告业为例,在最新媒体时代,销售是从开始到完成的一贯作业,就是说由吸引注意、引发兴趣、造成购买欲、进行采购,一气而成,而广告公司将参与营销的全程。商业企业也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提升新媒体部门的功能,引进兼具营销素养与电脑科技的人才,未来才能具备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绿色营销。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非常广泛,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消费导向上和消费质量等原因,还无法真正实现对所有消费需求的绿化。以我国为例,目前只能对部分食品、家电产品、通讯产品等进行部分绿化;而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立法等,来推行和实现全部产品的绿色消费。从而培养了极为广泛的市场需求基础,为绿色营销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以绿色食品为例,英国、德国绿色食品的需求完全不能自给,英国每年要进口该食品消费总量的80% ,德国则高达98%。这表明,绿色产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市场需求非常广泛。

绿色营销只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营销理念,也就是说,绿色营销还不可能脱离原有的营销理论基础。因此,绿色营销模式的制定和方案的选择及相关资源的整合还无法也不能脱离原有的营销理论基础,可以说绿色营销是在人们追求健康、安全、环保的意识形态下所发展起来的新的营销方

式和方法。现代企业只有树立起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营销的经营理念,努力开展绿色营销,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才能和可持续发展潮流相适应。同时,企业还可进一步“导向消费者”,促成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全面建立和实现,承担起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四、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指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和其他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参与各方的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关系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正确处理企业与这些组织及个人的关系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关系营销突破了传统的4P 组合策略,强调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如顾客、分销商、供应商、政府等建立长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关系营销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的色彩,而少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关系,它更注重和消费者的交流和沟通,强调通过顾客服务来满足、方便消费者,以提高顾客的满意与忠诚度,达到提高市场份额质量的目的。如何留住顾客,并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关系营销的实质。要维持现有顾客,培养对企业高度忠诚的长期顾客,企业必须重视建立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并为顾客提供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服务。在关系营销管理中,顾客服务是企业获得高市场份额质量的关键,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五、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

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

整合营销就是为了建立、维护和传播品牌,以及加强客户关系,而对品牌进行计划、实施和监督的一系列营销工作。整合就是把各个独立地营销综合成一个整体,以产生协同效应。这些独立的营销工作包括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包装、事件、赞助和客户服务等。

整合营销理论主张重视消费者导向,其精髓是由消费者定位产品:(1)不要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而是卖那些顾客想购买的产品,真正重视消费者;(2)暂不考虑定价策略,而去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要与欲求所须付出的成本;(3)暂不考虑通路策略应当思考如何给消费者方便以购得商品;(4)暂不考虑怎样促销,而应当考虑怎样沟通。与传统营销4P 相比,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是4C:即相应于“产品”,要求关注客户的需求和欲望,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和欲望的产品;相应于“价格”,要求关注客户为了满足自己需求和欲望所可能的支付成本;相应于“渠道”,要求考虑客户购买的便利性:

相应于“促销”,要求注重和客户的沟通。目前,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已在国内营销界引起了一股“研究热”和“应用热”,对提高应用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能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运用整合营销的原则是为了控制消费者的心理转变过程,目标是使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产生信任的心里感觉而购买公司的产品。这种营销有效地克服了制造商和经销商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弊端。因此,认真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欲望并在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中加以满足,为客户量身定做全过程的服务,这是整合营销的关键一步。对最终服务客户的运营商而言,就需要牵头建立产业价值链。价值链核心是上游为下游服务,以客户需求为整个价值链的努力方向;要开放,所有有能力的都可加入;要合作,为整个市场的持续增长而努力;要共赢,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获得与其付出相对应的收益。因此,在每一种新业务推出

和技术重大革新前,制造商应向运营商提出初步方案,运营商应主动全面调查潜在目标客户的需求,并建立相应业务模型,准备运营模式,向终端制造商提出要求。业务开发成功后,应组织客户试用,根据试用情况再加以改进。如果每种产品在推出之前都实现市场、终端、渠道特别是客户就绪,那这种产品的前景十分光明。

参考文献:

[1]何志毅。

[2]王 方。

[3]奚京云。

浅析企业营销理念的创新 篇5

_____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娄慧霞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已成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面对营销环境的诸多新变化,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针对具体的环境变化,制定新的营销策略,把握市场,抓住顾客,才能以强大的竞争优势占领市场,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现对如何通过创新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占领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营销要“以人为本”

我的观点是:“知识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一切创新的源泉。知识管理创新是企业向着未来型组织转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命力。营销要以人为本,将会更好的激发员工个人的责任感以及对企业使命的认同感。”

我所在的企业是电力机车检修企业,承担SS1、SS3、SS3改、SS4、SS4改、SS7C、SS7D、SS7E、SS8、SS9等型国产电力机车的大修和轻大修工作。铁路跨越式发展和机车修制改革特别是机车检修招议标制度的实施对大修机车产品质量、在修周期、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新的竞争格局、不同的市场选择方式,给了企业更多的压力和动力。由于受到新技术、管理方式不断融合等压力的驱使,营销工作本身正变得愈加复杂。

企业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员工加强技术提升,从夯实基础入手,加大培训的投入,催生出员工个人品牌化需求,并将那些潜藏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技术和产品营销之中,员工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广受行业内的企业所了解、所尊重的人。希望有很高的影响力,而且大多数都在积极的实践。实现员工对

1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获得更多关注,同时增加与客户谈判的砝码,进而提高外界关系的广度,增强营销力。

二、营销观念的转变

1、全球营销观念。随着市场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互联网联结着国内外市场,世界统一市场将会全面形成。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也不仅仅是国内同行,而是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的跨国公司,许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臵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我国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营销观,将视野由全国扩大到全球范围内,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全球营销战略”。

2、由规模营销观念转向个性化营销观念。过去的规模营销方式大多为企业以单一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众多顾客的需求,但目前这种无差异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顾客与日俱增的多目标、多层次需求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营销,即市场细分达到最小限度——“一对一营销”,针对每个消费者与众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来实现高度的顾客满意。企业要赢得市场,就必须根据顾客的具体需求,设计和生产个别种类、型号、规格和性能的产品以满足个别顾客,才能拥有市场,谁能首先尽快采取“一对一”个性化营销策略,谁就能捷足先登世界市场。我所在的电力机车大修企业,为提升大修电力机车整体性能,满足顾客要求,设计人员在确定方案过程中,对每一项技术升级及大修改造项目进行了方案分析和图纸设计工作,并与顾客铁路局、机务段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工作,针对不同铁路局、机务段,按车型编制了大修技术协议,并将不同车型、不同机务段用户提出的好的建议及时进行推广,纳入图纸或检修协议中。技术规定项目和顾客要求的详细技术方案通过企业内部网络OA平台,传达到了企业中产品的生产者、生产组织、质量检查和验收人员手中,确保了顾客要求项目的执行率。

3、建立健全客户关系营销观念。在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营销则更强调重视客户的终身价值,强调通过较高的顾客满意度与客户保持率来维护与客户的长期紧密关系。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而且

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向顾客提供“超值服务”,从而提高企业信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互动式营销观念。企业和顾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互动性这一特点,推动互动市场营销,从而使营销者从产品构思、设计开始,直至生产、服务的全过程都体现以顾客为中心,使顾客也投入这一过程,这样,不仅符合顾客的需要,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关注竞争对手树立竞争优势理念。企业必须时时关注竞争对手,使自己强于竞争对手,必须注重研究企业和顾客及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善于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应树立全新竞争观念。

随着近年来新造电力机车配属到机务段的数量不断增加,电力机车检修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容。电力机车检修工厂近五年来由原来的2家猛增至现在的10家。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独具特色的、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的核心能力的创造,它体现在企业的整体营销活动之中。这种竞争优势是具有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水平的“和谐组合”的综合优势,而不只是单纯地包括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等某一个单一的方面,这一竞争优势更多地依赖于具有学习知识能力的人的创造性。

三、营销策略的创新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占领市场的最佳途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创造自身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质量是市场,质量更是生命,每一个参与铁路装备制修的人都会有此深切的体会。对机车大修工厂而言,质量不仅仅只是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指标,而是实实在在地和检修工厂的市场份额紧密相连!

1、实施服务营销策略。新形势下的营销,应在优质产品的基础上,着眼于优质服务,这是企业取胜的关键。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我所在的企业采取了以下做法:

随着电力机车技术更新、产品换代、装备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的状况,公司和机车用户对售前、售后服务人员的知识素质、操作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公司加大对售前、售后服务人员的培训,强化管理,要求售前、售后服务人员不接受培训不能去为顾客服务,确保培训率达100%。售后服务处每年向人力资源部提报培训计划,坚持开展岗前培训、在岗提高培训等活动,有选择的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有实作经验的服务人员,为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证。此外,还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售前、售后服务人员主动学习操作技能,实现“一专多能”的目标,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适应了顾客的需求,提高了服务质量。

为保证售后服务质量,最大程度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公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顾客的沟通,随时了解顾客机车使用情况,定期征求顾客意见,并及时组织分析和整改,做到售后服务及时、有效、准确。

2、实施持续营销策略。对电力机车大修企业来说,营销工作不仅仅是派推销员到客户那里游说,或者参加个展会,以及把客户邀请到一起开个会就可以了,已经无法再通过“个人关系”解决问题了。而要分析营销环境,营销环节,需要全方位深入地沟通,并影响客户。

三、“系统战”营销思想

营销必须实现从产品销售到系统营销的升级。必须建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系统,树立“人人为客户服务”思想。加强企业员工质量意识教育,动员和引导全体员工努力提高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荣辱观,强化质量在我手中、顾客在我心中理念,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

现在光想着自己的产品,还要看顾客的需要。例如对电力机车大修企业,机车大修在厂停时一直是顾客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过长的厂修周期,影响了铁路局用车,铁路局又会因为用车紧张致使计划内的大修机车无法按时进厂反过来影响公司的均衡生产。

企业首先从生产入手,加强内部管理,细化工作流程,努力缩短机车检修

周期。根据检修机车的入厂时间,车型种类进行分类,通过对各配件修换率的统计,对急用、易损、互换等严重影响检修机车生产进度的物资配件进行了储备,并通过用友软件对库存产品实施动态管理,实现了物流一体化,做到了随时使用,随时储备,节约了检修周期,保证了整个生产流程的有序进行。加强日常生产组织活动,严格生产日动态的考核。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另外,竞争对手的策略与举动也不能忽略,忘记竞争对手的存在只能带来竞争上的被动。在这种情况,企业需要以正确的营销理念——“以顾客为中心”,实现从企业一把手到基层员工的联动,需要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响应系统,对生产、市场、销售、客户、物资、财务等部门的协作与高效运营,以系统化的运作满足客户需求。

企业核心价值观创新理念 篇6

一、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企业作为社会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试图树立长期的竞争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核心竞争力通常可以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正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般情况下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远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

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能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哈佛商学院通过近十年的全球调研发现,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公司的业绩。今天已经没有人怀疑,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最为强劲、持久的核心动力。

在我国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海尔集团创造的奇迹。海尔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内,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一跃成为品牌价值数百亿元的世界知名企业,被美国《家电》杂志列入全球家电十强之一,凭的是什么,就是文化力,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更是企业不断创新的结果。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正如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们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企业同样是这个道理,只有明确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个企业的发展才有了方向,有了指明灯。

三、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通泰集团现在已是我市知名的大企业之一,但是企业想发展成海尔、联想、蒙牛、诺基亚、通用电器、松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必须构建我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发掘企业文化,在集团内弘扬企业的“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精神;艰苦朴素、迎难而上的作风;竞争进取、拼搏奋斗的品质;不断创新、质量兴企的理念”。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为达到经营成功而产生的,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共同遵守,反映企业意志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层反映,是融化了民族与时代特色的企业特殊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各个方面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核心价值观体系,成为企业的“核动力”源。综观世界知名大企业的发展历程,尽管它们的核心价值观表述不尽相同,但无不闪现出这四项核心内容的光芒;而某些企业的陨落,主要原因也在于没有能坚守这些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并且在不断地创造新的价值。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动力”,其能量渗透到企业的目标、战略、政策、日常管理及一切活动中,反映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每个产品上,也辐射到企业的外部。企业核心价值观能焕发全体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由表及里地约束、引导和激励着全体员工的行为乃至整个企业的行为,形成企业文化的力量。

四、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遵循的原则

当今时代,几乎所有的企业高层领导大都强调企业文化的影响力,都希望在本企业建立一个明确的企业文化和一致的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和员工的重要依据。但是要构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体共识的原则

核心价值观培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全体员工的共识程度。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只有全体达成共识,每个参与决策者更有决心贯彻执行决策,以及采取统一行动。这就要注意全员的参与性。在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自始自终都需要全员参与,整体互动,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亲身参与了,才会有责任感。“事不关己”就会“高高挂起”。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员工体会到成就感、挫折感、温暖感、危机感等不同感受,通过交流与融合,逐渐形成大家首肯的价值准则。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孙子在《地形篇》写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就是说:如果将帅把士兵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士兵就会对将帅忠心耿耿,同生死共患难。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象就是员工,因此要做到以人为本:

①情感管理。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深层次的内在精神动力。

②满足需求。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满意或不满意的需要,另一类是要求个人发展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要依据不同对象,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③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需要机制保证,应该建立人才成长的途径,围绕如何尊重人、如何使用人、如何培养人、如何关心人,分别设立不同的追求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海尔是典范,他们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每个月搞一次“大选”,人力资源中心把空岗情况公布于众,每个人都可

以上台打擂,这是一种激励,更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3)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原则

“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学习是在个人、团体、组织或组织相互作用的共同体中产生。学习是持续性的并可以战略性的加以运用的过程,而且可以同时运用到工作中或者跟工作同时进展。把握学习型组织的六要素:

1、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重在形成终身学习的步骤;

2、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重在开创多种学习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引进知识;

3、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重在组织文化;

4、具有实现共同远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重在共同远景时学时新;

5、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化生命意义,重在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生价值;

6、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重在提升应变能力.(4)协调与无界限的原则

松下幸之助曾说:人的组合正是人类的微妙之处,如果是机器,一加一绝对等于二,但人的组合如果得当的话,一加一往往会大于二,反之可能变成零甚至得到负效果。现代企业强调无界限合作,这无界限就需要文化来融合,靠核心价值观来串连。

①求同存异。企业的各部分都必须集结在企业大目标下,只有与企业基本价值准则保持一致,才能相互支持与协调。

②合理评估。各部门之间,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否则就会造成部门之间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③要相互沟通沟通是现代企业的必备要素,领导与领导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应该建立沟通机制,沟通越融洽,凝聚力就越大。④团队精神一个企业中所有的模范任务的集合体构成企业的团队,卓越的团队必须是完整的企业精神的化身,是企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企业模范群体的行为,是企业模范个体典型行为的提升,因此,在各个方面都应当成为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规范。

(5)激励与约束的原则

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就是有效激励员工围绕企业最高目标而努力。据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发现,在缺乏激励和约束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甚至可能为负;但在适应的激励与约束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因此,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①细分激励。注重人力资本开发,以正面激励为主,细分激励有利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励主要细分为:物质激励、舆论激励、升降激励、民主激励、许诺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及时激励、批评激励等。相对于其他激励来说,批评激励属于负激励一种,批评激励也叫挫折激励,它是指出人们的过失或利用人们的挫折心理,激励人们勇于改正,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奋争的一种激励法,但这种激励不能成为主导。

②正确处理激励与约束的关系。两者手段不同,目的是一样的,在实施过程中,要保证激励的积极效果,必须使约束力度大于获利力度。因此,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加大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执行力,旗帜鲜明的表达倡导与反对的态度。

(6)扬弃的原则

在企业管理中有一条巴列特定律:“总结果的80%是由总消耗中的20%所形成的。”即“二八”原则,一个企业也是如此。留住对企业有用的20%的群体,是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环节。

①分类原则根据企业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把员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认同公司企业文化,又叫强能力和良好业绩的人,这是公司必须留住的人才;第二类是认同企业文化,但缺乏能力的人,给他提供第二或第三个机会,换个岗位或送去培训,安排适合他的工作;第三类是不认同企业文化,但有能力的人,加强对他的教育,使他认同企业文化,转变为第一种人,否则,就叫他离开企业;第四类是不认同企业文化,又没有能力和业绩的人,通过有效的淘汰机制,尽快让其离开企业。

②绩效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体现价值观所倡导的行为。在现实中,没有人会总是对自己的薪酬感到满意的,而个人财富过大可能产生副作用,激励过度可能让人不思进取,因此,通过认清我们价值观所能容许的底线显得尤为重要。

③从贤不从众按照“二八原则”真理不一定都掌握在多数人手里,要造成一种环境,让不同意见存在和发表,一经形成决议,就要实行权威管理。

高职院校管理理念创新研究 篇7

第一, 管理理念不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特有的企业性质的特点决定了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秉着“经营学校”的理念, 依照全社会共同的运作规律来管理学校。高职院校面临着两个市场:一是生源市场, 二是就业市场。要使两个市场都兴旺, 关键在于接受高职教育后的学生是否实现了人力资本的增值。而学校目前的状况却是, 虽然多数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 但碍于部分教师专业、习惯、课时等实际问题的限制, 未能真正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从而使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有部分偏差, 部分专业在招生时遇到瓶颈, 或是就业时结果不理想。

第二, 领导的主观独权。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及学校传统管理模式的沿袭, 我国各类学校的领导往往具有自以为是、作风霸道、脱离群众的陋习, 严重影响学校管理观念工作。通过调查了解, 部分学校的决策权都在领导身上, 中层或是普通教师对决策缺少应有的发言权。一个体现在学校资金的支配上的绝对使用权, 另一个体现在人事管理方面的任人唯亲、排除异己的现象。

第三, 学生管理重“管理”轻“服务”。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学生管理实践工作中, 已经形成了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模式, 缺乏人本观念、法制观念, 忽视对管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有些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死板, 缺少人性化的管理观念, 不能做到从学生的利益出发, 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再者, 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出现时间较晚发展历史较短, 部分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对高职教育相关管理理论了解不多不深, 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时缺乏指导实践的基础能力, 对学生思想中潜在的或暴露出来的问题忽视其思想成因和利益需要, 削弱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第四, 缺乏过程管理意识。当前,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中, 存在着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质量观念, 最主要的表现在于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上。过度的强调基础理论的灌输, 不能有效的将教学过程和人才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进而不能切实的做到“必须”和“够用”。

针对以上现象, 笔者认为, 可以在以下方面创新高职院校管理理念:

第一, “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 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 他不是传统的由上到下的控制导向式的管理模式, 而是鼓励教职工自主自觉工作,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管理模式, 它强调团队文化和合作意识。

在高职院校的管理过程中, “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以教职工发展为本,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即采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 从不同内容的需求上激励;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 经营理念。高职院校特有的企业性质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秉着“经营学校”的理念, 依照全社会共同的运作规律来管理学校。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 同样面临着市场的优胜劣汰。这两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就是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要想充分抢占市场份额, 让两个市场都保持兴旺, 如何培养学生, 进而实现其人力资本的增值, 就变得至关重要了。而学校目前的状况却是, 虽然多数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 但碍于部分教师专业、习惯、课时等实际问题的限制, 未能真正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从而使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有部分偏差, 部分专业在招生时遇到瓶颈, 或是就业时结果不理想。

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 如果适当的引入经营理念, 根据社会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及时扭转办学思路, 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极早占据市场份额, 不但节省了办学资源, 降低了办学成本, 同时向社会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和服务, 从而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 使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及行业发展更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三, 品牌理念。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具有无形的市场价值。随着生源的减少,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生源危机日渐严重。作为只能发出专科学历证书的高职院校, 如何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众多的本科院校包围下, 分得一杯羹, 引入品牌理念, 增加其知名度和信誉度, 无形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就变得不可或缺了。

如何建立品牌?笔者认为, 关键在于特色上。高职院校只需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的特色优势, 促使其形成核心竞争力, 就能打破其办学特色上的平庸化格局, 争得一席之地。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于“专而精”。高职院校只有充分展现其特色和优势, 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才能不被历史舞台淘汰。而发展特色学科、特色专业, 无疑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制胜法宝。要想发展特色, 区别于其他院校的学科、专业, 真正做到与众不同, 必须在“专”和“精”上下功夫。把自己的学科、专业做到足够的专业, 足够的精准、精细, 形成自己的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以特色求生存和发展, 以特色求质量与效益。

黄石:创新城市管理新理念 篇8

一、用新理念促进城市管理提档升级

(一)用“大城管”的理念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众所周知,“脏、乱、差”既是城市易发的通病,也是难治的顽症,像“牛皮癣”一样粘连在城市肢腿上让人难受。城管人对这一顽疾在孜孜不倦地治理,但效果还是难以达到市民群众要求的期望值。究其原因,关键是一些城区本身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因受地域限制,出现停车场规划改造难、农贸市场规划建设难、流动摊贩治理规划疏导难,这“三难”从根本上抑制了综合整治的效果;另一方面,繁华地段都集中在老城区,拥堵不堪的老城区越繁华越聚集人,越聚集人车辆越多,是谓车水马龙管控难,且愈演愈烈,恶性循环。由此观之,城市综合治理已势在必行。

(二)用文化创意实施景观工程扮美城市

城市仅仅保持整洁还不够,力求美观优雅才是目标。要将文化理念引入到城建城管工作中,科学合理地实施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让城市美起来,更具文化创意,使城市的每一个平凡角落都逐步成为爽心悦目的亮点。一是要精雕细刻,将有条件的主次干道进行科学乔装打扮,实施美化绿化工程;二是增添色彩,对市区各大天桥进行绿化,形成空中“绿色走廊”;三是精心规划,将黄石的矿冶文化、人文景观复制到磁湖周边沿岸,浓缩成诸多景点,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大磁湖公园”,形成江南明珠的实体要件;四是工地管治,全方位落实城区内各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美化工地围墙,为枯燥扰民的工地补上靓丽的容妆,注入文化元素,使整座城市变得更加亲切美观。

(三)进行一场思想革命以变革旧的行为陋习

乱丢乱扔、乱堆乱洒、乱停乱放、乱穿马路、随地吐痰这些不文明习惯,久治不愈。如果环境变好了,市民素质却不能同步提高,则仍然不是理想的城市环境。开展“城管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单位,发动全民理解城管、参与城管、支持城管工作。一是要编写“城管教材”进课堂,将城管文化作为学校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有一个文明的社会角色起点;二是在城市社区实施城管文化教育,发动社区居民像胜阳港772楼栋居民一样自觉管好楼栋、管好社区,维护社区秩序;三是实施单位包保教育,特别是机关单位要带头开展干部职工教育,引导职工摒弃“四乱”行为,革除旧的行为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二、“城管革命”破解城市管理顽症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黄石市城市管理部门强力推进“春雨行动”三大“城管革命”,破解城市管理顽症,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新形象。

(一)作风革命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对执法队伍的仪容仪表、行为规范和执法过程的督察、检查考评、考核等活动,塑造阳光操作、清廉执法的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

把“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肃风纪、严格监督”贯彻于执法管理的全过程,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定程序实施,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完善督察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倒查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定期开展考评、考核工作。严格制度管人,规范城管执法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按照打造一支准军事化城管执法队伍的标准,强化城管执法队伍的军事体能训练。全面实施城管执法政务公开,公开执法依据、处罚依据、处罚标准、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二)机制革命

努力构建科学规范、高效顺畅,具有黄石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完善整体联动实行清晰、严格的责任制,创新考评奖惩机制,建立发现处置机制,落实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创新“全覆盖”管理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五级联动”的要求,形成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为配合的管理模式。根据黄石的城市特点,针对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全面实施城市管理的延伸。从主次干道向居民区和老旧社区延伸。建设完善了居民区和老旧社区道路、排水、绿化等一批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居民社区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实现城市管理了真正意义的“全覆盖”。

创新“样板式”管理机制。按照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美好示范路”创建中的市容管理标准和要求,认真总结提升一批城市管理工作“样板路”、“样板岗”样板模式,及时在全市执法系统学习推广、在全局系统形成赶学样板的热潮。

创新“疏导式”管理机制。按照疏堵结合的要求,全面实施疏导式管理。对全市夜市、地菜自产自销等各类临时经营业主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按“三有、四不、五统一”标准要求,科学合理设置一批疏导点,有效化解城市管理难题,建立占道经营长效管理机制。

(三)专题革命

将破解城市管理种种难题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破解城市管理顽症,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新形象。

着力实施“五边三化”工程。坚持建设生态城市为主线,全面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投入,突出抓好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垃圾收运系统,积极稳妥推进保洁作业市场化。全面加强路面抛洒和清扫保洁工作,探索“门前三包”管理者和管理对象双向承诺制。

着力实施城市管理疏导工程。对广大市民急难盼需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因势利导,制定可行方案,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摊群治理规划,实行分类治理。推进疏堵结合,解决一大批城市弱势群体生存空间问题,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疏导区。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该市实际,按照“三有”(有防污染措施,有垃圾收集容器,有专人负责卫生)、“四不”(不影响市容、不影响交通、不损坏公共设施、不扰民)、“五统一”(统一经营地点、统一经营时间、统一经营设施、统一经营标识、统一经营标牌)的标准建设便民市场,从根本上解决执法冲突、影响市容环境和餐饮卫生等问题。

三、构筑和谐城管文化

城市管理工作既复杂而又简单,需要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有效沟通,需要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城市管理,需要更加注重人文管理。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城管部门要坦诚面对媒体,及时公布信息,实现良性互动。对媒体和公众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到客观公正,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市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培育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打造“全民城管”,实现由过去部门办城管走向全民办城管的跨越,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人人都是城管人”良好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氛围。

(二)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更加注重发展理念,注重以发展的理念推进城市管理。用管长远的方式化解矛盾,用根治的方法解决城管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做好做活城市管理工作。随着法制化进程加深,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必然成为城市管理模式的重中之重。由于法制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作用,它能起到行政手段、经济方法起不到的特殊作用。城市管理涉及面广,许多内容交织交叉,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加以规范,通过制订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明晰城市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与范围。

(三)更加注重人文管理

城市管理工作既复杂而又简单。所谓复杂,它需市民人人参与,共同管理城市,无一刻之闲,是一项社会工程;所谓简单,它就是解决好与人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工作住行环境问题,力求市民住得舒适、行得方便,拥有美好的幸福感。要处理好这一复杂而又简单的城管问题,就要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互促互补的关系,就要加强现代管理意识和人文精神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依靠思想文化的灌输,价值观念的认同,感情的互动和良好风气的熏陶,打造和谐城管文化,共建和谐城市环境。

上一篇:失败,我不怕初三作文下一篇:参会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