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典故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曹冲称象典故(共13篇)

曹冲称象典故 篇1

【拼音】cáo chōng chēng xiàng

【基本释义】“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浮力的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也告诉我们,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褒义

【出处】取自《三国志》: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曹冲称象典故 篇2

转化的思想是把一种数学问题转化成另一种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方法. 把一种数学问题合理地转化成另一种数学问题并得到有效的解决. 我们通常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 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可以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转化思想几乎无处不在.

一、利用转化思想推导图形的计算公式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很多面积计算公式、体积计算公式都是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来的.比如, 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 因此导入时, 首先复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接着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在推导时, 引导学生思考,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在讨论中发现, 沿高剪开, 并将剪下的部分平移到另一边, 这样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在研究的过程中, 又发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所以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在此基础上, 再进行小结, 各种平面图形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没有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会解决的长方形的面积, 这种方法就是转化.使学生理解转化这一数学思想.

二、利用转化思想总结计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转化的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过程.”比如计算456 + 99, 我们可以先算456 + 100, 再减去1.这样就可以将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 利用商不变性质, 将除数变成整数, 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比如:30.75 / 2.5, 就可以转化为307.5 / 25, 通过商不变的性质求出正确的答案.并总结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利用转化思想归纳概念

概念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 是有一定难度的, 毕竟概念是比较抽象的, 当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又知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 相当于比中的前项, 而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 相当于比的后项, 那么学生很容易根据商不变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 除外) , 商不变, 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 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 除外) , 比值不变.利用商不变性质, 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感受转化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四、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

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变成数学问题来解决, 称象问题是这样, 求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是这样. 我们可以将不规则的图形分割成几个规则的平面图形, 把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转化成几个规则图形的面积和. 从而解决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曹冲称象之后 篇3

之后不久,就有各媒体的记者前来采访曹冲,要做专题报道。还有的请曹冲到演播室,与主持人对话,现场直播。此外,国际大导演也匆匆赶来请曹冲拍戏,报酬是极高的,据说一个小时就是100万美元,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拍出来的片子,收视率可高了。人人都看得目不转睛,毕竟,人人都想成为天才。

炒作是时代之新潮。商家们更不示弱,纷纷找上曹冲,请他为商品当形象代言人和形象大使。国外有一家生产儿童奶粉的商家,出100万美元,让曹冲做了一分钟的广告:吃了聪明奶粉,我就变得如此聪明!国内的一家生产儿童饮料的商家,也出了250万元,让曹冲做广告:只要常喝神童饮料,想不聪明都不行!画面上的曹冲,正喝着一瓶神童饮料,哈哈大笑。

出版商也找上曹冲,要为他写传记,写成长史。比如《天才之路》《我是怎么成为神童的》《神童曹冲》等等。只要曹冲愿意配合,自有枪手写稿,赚了大钱,大家分成。有钱的事谁不愿意干?除非他是傻瓜!曹冲当然爽快地答应了,忙得他不亦乐乎。

至于说那些学校,更是一拥而上,邀请曹冲去做演讲,有的还请曹冲做名誉校长。对了,曹冲的那些演讲稿,当然都是别人替他写好的,他只要照着念一念就行了,那些难认的字,自然有拼音注着,全不用“神童”操心。你想想看,曹冲那么小,他能写出什么演讲稿来。况且他也没有读几天书,有许多字还不认识呢!但不要忘了,曹冲是名人,请他出场演讲肯定是要付费的,一次是一小时18万美元。价钱虽高,可他是曹操的儿子,慕名请他者络绎不绝。

曹冲的演讲甚至做到了国外,所到之处,比皇帝出行还热闹。人们一路站着,争先恐后地都想一睹曹冲这个天才儿童的风采。见到曹冲的人都说他的长相与众不同,这样的人将来要干大事。没有见到曹冲的人,都以为终生憾事。有一个女孩子,追了曹冲10天也没见上一面,于是跳楼自杀了。在国外,曹冲的每一场演讲都赢得了人们的极力赞扬,有人疯狂地把双手都拍肿了。有人聽了曹冲的演讲,就说曹冲应该列为世界演讲大师之首,说他的演讲是人间能得几回闻。名人曹冲自然又选入了许多词典,比如《世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大词典》《当代名人》等等。

曹冲成了许多人尤其是孩子们的偶像,受到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的崇拜。曹冲成名之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曹冲的名声,盖过了他的父亲曹操。

数年过后,曹冲长大了,就更讨人喜欢了,特别讨女孩子的喜欢。有许多外国女孩漂洋过海,到中国来找曹冲。可惜曹冲四处奔走,根本就见不到他的人影,只能对着他的影照,朝思暮想。

这一年,曹冲到欧洲的一所大学演讲。作了一场激情的演讲后,有一个大学生向曹冲提问:“曹天才,请问,假如现在我们这儿有一头一万斤重的大象,你怎么知道它的重量?”曹冲一笑,说道:“这还不简单吗?拿刀来把它砍成一块一块的,慢慢地称,最后不就知道了!”“啊!”台下的大学生们听了一片哗然。“这就是天才?这就是神童?”“他是不是神经病?”“难道是脑瘫”……

不久,经19国智力测试专家测定,曹冲的智力早已退化,已不再是天才了,同常人没什么两样。曹冲得知后,忍不住痛心地说:“我从前哪是什么天才呀?都是你们这些人害了我呀!称象这么一件小小的事,你们就大肆渲染,胡编乱造,把我吹成神童……”说完,曹冲突然疯了。那些报社电台以及出版商,尤其是某神童研究中心又抓住机遇,大做文章,出了如《天才的结局》《疯子与天才之区别》《神童之湮没》《神童的悲剧与遗传基因及其老子》等一系列报道及书刊。人们又是争先恐后地观看,大发感想,在世界各地再次掀起了一股热浪狂潮。

(图/刘刚 编辑/张金余)

《曹冲称象》教案 篇4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

活动准备:

视频、称、大米、石头、盆

活动过程:

一、通过实验,知道曹冲称象的原理。

师:小朋友今天杨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你们猜猜看什么?(出示实物称)师:你们知道这个称有什么用处了。

师:古时候人就用这样的称,称东西让人们知道东西的重量。

师:称的方法:称一样东西有多重时他的杆就是平衡的,就代表东西的重量,要是称的杆翘起来就代表还没称出他的重量

师:小朋友,杨老师还带来了一样东西,(石头)你们知道石头有多重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有多重了。

师:这个称称不起来这个石头,因为石头太重了,怎么办?还有什么办法了?师:到底谁的方法好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曹冲称象

二、看视频听故事。

师:古时候用什么称东西的?他们称的什么啊?(大象)师:大象可以直接放在称上称吗?为什么?师:谁想到好方法啦?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师:石头为什么要放到船沉到标着记号的这里?

小结:原来利用船的沉浮,我们可以用石头替代大象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那觉得能想出这个办法的人怎么样啊?(很聪明,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四、再次欣赏故事(视频)

师:刚刚我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啊?古时候的人称象是这样称的,现在我们也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称一称我的电脑。

师:教师操作

小结:古时候虽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称重量的工具,但他们通过动脑筋,也能称出东西的重量。因此,现在的我们只要能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的。

师:那现在我们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我们可以怎么来称呢?

三、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平时遇到问题,也要像曹冲一样动脑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现在科学发达了它们都直接称很重很重的东西,现在要称一只大象可方便了。

故事: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3]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的秤来称。”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冲称象》课堂实录 篇5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冲7岁。

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篇6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整篇课文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我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是否能够回答出来,结果告诉我学生们都掌握的不错。第二自然形象地描述又高又大的大象,大臣们都在讨论大象的重量,可见称大象的体重是很难的问题。第三自然写的是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是要造一大秤,这种方法行不通。曹操对这样的回答不满意。第四自然段讲曹冲称象的方法,学生能够很快的在原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首先是把大象赶到船上,其次是在船身下沉处画线,再次是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最后是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第五自然段就是结局,曹冲把这个难题解决了。通过这五个自然段的讲解,要让孩子们明白遇到难题要勤动脑筋,善于观察。

在设计这课教学目标的时候我考虑到了同学的差异性,尽量设计的问题有梯度性。课后习题第三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有难度的,通过发现两个句子的不同,再说这个词语好在哪里。对于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教孩子们好好观察这两个句子,学生们的眼睛是敏锐的,立刻就知道哪里不同。比如说:“曹冲七岁。”“曹冲才七岁。”为什么用才呢?为了突出表现曹冲的年纪小,通过这样对比学生就有了直观的感受。

我个人认为在教学第四自然的时候,没有深入挖掘内心。只是依据曹冲来设计问题,因为问学生还有哪里不明白的地方?如果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我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在船身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一下这样过程,就可以完成课后第二小题。今后我在备课的时候还是要在教学用书上下很功夫。整个课堂学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我看到几个同学发言的很好。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打造机器人版“曹冲称象” 篇7

可在今天,面对动辄几十、上百万吨的运输量,我们又该如何来称“象”?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交给嘉兴市大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爬壁机器人吧。

“力不从心”的传统测量方式

截至2013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97.49亿吨,准确、快捷测定船舶装载的货物重量直接关系到买方、承运方、卖方等各方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港口物流的效率。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船舶大宗商品测量大多采用人工目测船舶六面水尺的传统方式,通过测定承运船舶的吃水及船用物料,并依照船舶的有关资料和图表,测算出船舶装卸货物重量。

此类方法有多种缺陷:

第一,人工目测精度低。受风浪的限制,读数准确度相对较低。特别是沿海口岸,由于风浪较大,波浪峰谷之间相差可达1米,且无明显规则。以载重量5万吨级的散货为例,船舶TPC(每厘米的排水量)一般为60多吨,也就是多读或少读1厘米的误差是60多吨,以进口大豆每吨500美元算,1厘米的货值达到3万美元。在风浪起伏大的目测环境中,海浪波峰波谷之间落差达半米以上,人工目测精度难以达到1厘米误差范围。

第二,人工目测受气候影响大。人工目测作业如果遇到大雾、大雨天气,测量精度进一步降低,甚至不能作业,大型船舶载重量测量工作受到极大耽误。

第三,人工测量危险性大、劳动强度高。船舶吃水标记在船体外侧,5万吨级的货船满载吃水处一般离甲板10米以上。在船只抛锚的情况下,为读取吃水,计重人员(或船方大副)要从引水梯爬到吃水处读取,既有一定的危险性又不准确。在船只靠码头的情况下,船舶内侧由于船体的阻挡,风浪相对较小,计重人员可以在码头读取吃水,但是眼睛无法平视,会产生较大视觉误差。读取外侧吃水时,计重人员必须另外再乘小船到大船外档目测吃水,会增加很大费用,同时给目测人员带来危险因素。

第四,人工测量效率低。无论是人工观测吃水,还是后续的根据船舶参数进行重量计算,费时费力,不能满足港口物流高效要求。

鉴于以上因素,急需开发智能化的船舶大宗商品载重测量系统。

机器人来“对症下药”

由于传统的测量方式存在多种固有的缺陷,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基于智能爬壁机器人技术的船舶大宗商品载重测量系统正是针对这一现状的一剂“良药”。

抗海浪型吃水观测系统。观测系统包括观测筒和摄像装置,其作用有两个:一是形成一个较为平静的观测水面,二是放置无线机器视觉装置。抗海浪观测筒设计为上部开口底部封闭并开有阻尼小孔,一半放入水面下,既要使观测筒里面取得相对平静的水面,又要使筒内的水面高度与外部的平均高度一致。这就需要对阻尼小孔尺寸、观测筒内外的液位高度差和延时时间经过反复的试验与研究,得到一个合适的比例。机器视觉装置能够利用摄像与接收装置代替人眼观测,消除视觉误差,使人不用攀爬或乘坐小船便可以读取数据。其录像功能使吃水值随时可以还原,解决吃水值读数的纠纷。读数准确的关键是摄像镜头、观测筒内的水面与水尺标记在同一水平面上,对应的水尺标记值才是吃水的准确值。摄像装置要求重量轻、体积小、自带电源、抗干扰能力强、无线传输距离长。

船体爬壁机器人。如何将观测系统放入到指定的地点是爬壁机器人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船体外表面基本垂直又略有弯曲,要求爬壁机器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其表面升降自如。观测人员通过控制器使机器人到达指定的地点观测船舶吃水。由于观测装置深入到海水内,受波浪、潮水的冲击力较大,本身也有一定的重量,对升降装置要进退自如又要有较高稳定性。机器人携带摄像装置靠近水线附近采集图像,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点之一,其设计内容主要包含:永磁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构建、电传动系统设计、跨越障碍物机械结构设计、防水抗压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等。船体爬壁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系统需要完成机器人电源供给、姿态稳定、运动控制、图像采集等动作。控制系统的中央处理单元采用高速DSP芯片,运动控制单元采用驱动和控制一体化设计增强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图像采集单元采用双RAM循环存储设计完成图像的提取和缓存。

水尺图像自动解读系统。根据观测到的吃水图像,通过研发图像识别软件,自动识别摄像系统读取的吃水值,结合储存的船舶资料库与载重量计算方法,得到当时船舶装载货物的重量。

这种新型船舶大宗商品载重测量装置是国内外行业内第一套自动化货物载重测量装置,技术难度高,创新型要求高,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也需要很强的前期技术积累。新装置使用机器人自动进行载重测量,能够降低浪涌影响、采集水尺图像、判读水尺数据、保存和回放水尺数据,解决了人工水尺读取作业中长期存在的难题,包括精度差、劳动强度高、危险性强、数据不能保存等。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照”“点”两个字

【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 “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是什么?”“既然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你知道他到底多重吗?”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用什么办法吗?”他们大声说:“想。”那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

简略复习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请学生说说课文分成哪三部分,再次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投影出示段意:

起因——(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

经过——(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

结果——(5]用曹冲的办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深入理解课文

①、大象的样子

师:口述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是怎样的大象呢?在哪个自然段提到了?(第二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学情预设: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请学生朗读)

师:听了朗读后,我们知道大象应该是又高又大的,虽然我们的眼前并没有这头大象,但我们依然能想象出来你能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大象又高又大吗?咱们一起接读吧,看谁与老师接得最好,并能读出大象的样子。

(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大象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读大象的样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提问:是说大象的身子是一堵墙吗?那为什么要说成像一堵墙?

学情预设:因为墙又宽又大,大象又很大,所以把大象的身子比喻成一堵墙它们有共同特点,都很高很大

师提问:那是说大象的腿是四根柱子吗?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学情预设:因为柱子很高很结实,大象的腿也很高很结实,所以把大象的腿比喻成四根柱子

师:是呀,你们看作者多会想象呀,用一堵墙比喻大象的身子,用四根柱子比喻大象的腿,使我们眼前—下子就出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象的样子。

②、官员的办法:

师提问: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听一听官员是怎样议论的官员的议论在第几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这一(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投影出示提示语,(1)官员们想出了几个办法?请你用①②„„标出来(2)请你用“——”画出官员们的办法

(3)试着把官员的办法连起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有两种,请学生分别说一说

明确: 第一个办法是得造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第二个办法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师:曹操对这两种办法什么态度?

生: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做一下摇头动作)

师:(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

生:不住地摇头才是“直摇头”。

师:对,“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宰象呢? 生:把大象宰了,曹操舍不得,这也不是好办法,所以曹操不同意。③、曹冲的办法:

师:对,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序号、重点讨论曹冲说的办法。)

师:曹冲想的办法共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读文说一说。

生:曹冲想的办法共四句话,第一句话的意思把大象赶上船,然后画线。

师:在哪画线。(用多媒体投影演示)

生:在船舷上画线。(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师: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轻声读第一句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老师让这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画线)

师:在这儿。(指画线的地方)画线就是沿着(说重音)水面画线。

[“沿着”的意思比较抽象,老师却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呢”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师生分别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生边回答,师边小结,并板书。

师称象过程是这样的,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自己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引导:书中是用“先„„再„然后„„”把每一步连接起来的,你能用这样的词连接吗?

(师先示范复述,再指名复述)

师:曹冲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生: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生:他用船代替秤,用石头代替大象。

生:最主要的是他平时就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曹冲这么小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生: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习近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精神,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曹冲的办法在第几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并予以指导)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标一标曹冲称象的过程

④、最后一段:

师:结果怎么样呀?(指名读第五段)

师:曹冲做了一件连官员们都没有做到的事,而那一年曹冲才——7岁,就跟你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难题,你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吗?

三、练习活动。

1.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记忆生字。(可生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师:侧重分析几个字: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2.请同学们做一下练习:

(1)用下面的字组词:称、议论、秤、砍、块、沉

(2)用下面的偏旁和独体字组成4个新的字,写下来。

禾 讠 石 旦

尔 义 欠 里

(称)(议)(砍)(量)

四、拓展活动。

1.师:同学们,古代的曹冲才七岁,年纪比我们小得多,但是他遇事动脑筋,结果没有使大象受到丝毫损伤,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你们能想出更好的称象办法吗?

生:(1)人搬石头太重,可用大吊车。(2)搬石头费力,不如改成装猪、羊等动物。(3)让人上船,比赶动物上船方便。

2.师:我们知道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件事。

生:(略)。

五、课堂小结。

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它启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习近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精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篇9

一、兴趣导入,课题质疑。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同学们,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是在古时候,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

由于我这个导入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于是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别对于小学生。好的导入,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学中来。另外,精心设计导入语,也会使教师自己充满自信心,能很快进入教学正题,不至于东拉西扯,避免课堂随意性。

就 本文而言,“曹冲称象”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学生就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这件事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以生为主,思辨突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梳理了学生的问题后,抛开了课前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步骤如下:

(课堂实录)

1、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句型“有的...有的...也有的...”练说)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2、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曹操微笑着点点头,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音乐快板剧曹冲称象 篇10

讲:穿越时空的隧道,架起历史的桥梁,有一段发生在曹魏故都的故事,千百年来依然在传唱。(加快)故事发生在许昌,有个孩子称大象,他琴棋书画样样通,他的名字叫曹冲。

曹冲:时光过去了千百年,还有人记得我的童年,我听到有人在表扬我,我也穿越时空来表演,来表演!嗨,大家好,曹冲这厢有礼了!讲:哎哎哎!我这故事还没开始呢!你怎么就跑上来了!

曹冲:一千多年了!大家只听到我那段称象的故事。没见过我长什么样,我就是想让大家看看我,我帅吗?

讲:大家别说时间过得真快!也别管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三国已过去了千百年,那时候就流行见面先问帅不帅了!曹冲:我人长得不算帅,我的爸爸更厉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曹丞相,这回和我一起来了,有请父王!

曹操:时光都过去了千百年,还有人记得我的容颜,我听到有人在表扬我,我也穿越时空来表演,来表演!我是曹孟德!

众臣:我们是曹丞相的智囊团,拉拉队,说白了就是粉丝,耶!讲:停!刚才咱们不是说好了吗?我在上面讲故事,你们给我做配合,我这故事还没开始呢,你们怎么全跑出来了。众人:没全出来,送大象的使者还没来呢? 曹冲:你继续讲。众人:从前哪

讲:那还是公元200年,曹操刚把都城建,曹冲刚有5、6岁,有一件事情真稀罕。

使者:大象大象好可爱的象,大象大象好漂亮的象,我带着大象来自西方,我万里迢迢来到北方,见这里环境美、空气鲜。轻轻的河水蓝蓝的天,我带着大象四处看,感受着秀丽的大中原,大中原!

讲:你带着大象来北方,不是让你来观光,说你为什么来这里,快把原因讲一讲?

使者:我把大象献给丞相,增进友谊架桥梁!曹冲:原来这就是大象!众人:是大象啊是大象!曹冲:身体高得像城墙!众人:像城墙啊像城墙!曹冲:象腿就像擎天柱!众人:擎天柱啊擎天柱!曹冲:鼻子怎么那么长!众人:那么长啊那么长!

曹操:我们中原没大象,也没见过它的摸样,这样的动物这么高大,我想知道它的重量? 众人:它的重量?

讲:一听曹操问重量,所有人眼睛都一亮,好奇地看着那个使者。使者:我也是两腿发软手冰凉,我们没有称过大象,大象太大没法量,中原大地人才多,人人赛过诸葛亮,您让他们称一称,我也不白来一趟。

曹操:这个问题有难度!众人:有难度啊有难度!

曹操:我们的科技还跟不上!众人:跟不上啊跟不上!

曹操:现在要有电子秤,火箭也能称重量。

讲:曹操当时怎么想,我们现在不好讲,他发动了所有的亲友团,连场外求助也用上。

曹操:喂,现在播诵曹魏新闻,咱们这里来了大象。可就是没人知道重量,现在开展称重PK,称出重量拿大奖。

众人:称重量、拿大奖。大家一起去现场,看看怎样称大象!

曹冲:我们生长在许昌,曹魏大国美名扬,称出大象有多重,别让国威受损伤!

臣1:不要慌、不要忙,这个问题好商量,炊事班我做过饭,称个大象很好办。

使者:魏国人才不简单,原来出在炊事班,这里一定有故事。曹操:知道你就快点讲。曹冲:明白你就快点谈。讲:快说怎么称大象。众人:别让我们留遗憾。

臣1:这个大象好大个,要吃我们得吃几年,拿刀把他切成块,又省事来又好办。快使用切菜刀,吼吼哈嘿,快使用切菜刀,吼吼哈嘿。曹操:你不愧处在炊事班,想的办法真新鲜。曹冲:要像这样称大象,以后谁来陪我玩。

使者:这是我国送得礼物,它死了我的小命也玩完。

讲:这个办法不可行,还有人上前提意见,那人把手举过头,马上得到了发言权。

众2:我有个办法很简单,就是有点费时间,我为奥运火炬设计提过意见,比谁都有发言权,北京举办奥运会,比现在要晚千百年,你建议要是被采纳,说明你思想很超前。奥运更是个大事件,首次在咱们国家办,申办奥运能成功,关键就靠我的意见。

曹操:你的想法我赞成,可称重和奥运不相同,有什么建议快点说,两件事是两股绳。

众2:动用所有的农民工,造个天下第一秤,称盘站下一头象,把那秤杆挂到半空中,挂秤砣看准心,一点一点地慢慢称,现在我们就动手,时间宝贵别磨蹭。

曹操:你的主意非常棒,可惜科技跟不上,要是等到造好秤。这辈子别想称大象。

众人:我的好,我的好,我的好。

曹冲:STOP!停,不要吵,别为难,这个题目有挑战,要想解决这问题,听我边讲边做边实验。

众人:我们听你边讲边做边实验。曹冲:先把大象赶上船。众人:先把大象赶上船。曹冲:船沉吃水刻条线。众人:船沉吃水刻条线。曹冲:船放石块儿象上岸。众人:船放石块儿象上岸。

曹冲:石块压船沉到线,再把石块儿搬上岸,称出石头总重量,大象的重量在眼前,在眼前。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这篇文章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这是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儿童生活”专题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目标为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课围绕“称象”的问题展开,在教学时,学情分析:

《曹冲称象》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早已耳熟能详。本课围绕“称象”的问题展开,课文配有1幅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人们接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船,在船上画线的场景。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最后请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借助关键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办法之后,可以请学生把官员想出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作比较,讨论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呢?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这足以说明曹冲才智过人。如此一来,对接单元目标: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低年级的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通过什么样的策略达到什么目标)通过课前预习的方法学习认读“曹”、“称”等15个生字,通过对每组“四号”同学的认读生字检查检测本课生字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对比学习“称、秤”2个生字的写法。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果然”等几个词语的意思。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题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到底好在哪里。

教学难点: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读文本、作比较、实验演示法、看插图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准备:PPT “曹冲称象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预习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单元主体梳理导入课文

1.出示单元目录,梳理单元主题——“儿童生活”(1)回顾这个主题我们曾经接触过的类似的文章(预设:《司马光砸缸》,一个古代少年用自己的机智勇敢使得伙伴得救的故事,遇事不要惊慌,要积极想办法解决。)

今天,我们再次开学这个主题,又将带来怎样的精彩呢?

(2)直接出示单元目标:

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导入新课《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课题

师:通过读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

教师梳理学生问题,总结为: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师:对接单元目标我们本课的目标为:

(1)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曹冲是怎样称象的?)(2)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

(一)字词检查过关

出示字词(借助拼音回顾)

同桌互查后小组交流障碍字识字方法

个别问题交流:重点指导同音字/形近字和预设易错字的读音。(重点指导易错字“称、秤”的写法)

4号排火车读;踏浪读。

(二)检查标段

(三)教师范读课文

问题预设:谁得到了一头大象?(曹操)

他带谁一同去看?(他的儿子和官员们)

这头大象长什么样子?(又高又大)

如果你是在场的官员,你一边看着又高又大的象,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指名重复读/一个“到底”体现出官员们都想知道大象究竟有多重)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有的说……有的说……)

曹操的态度怎么样?(直摇头:说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办法不满意,并且坚决反对)

三、小组合作,齐读第四自然段,借助文中插图,小组内交流:

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称象?

要求1.组长带领下,人人参与,推选代表展示。2.认真倾听,互帮互助,学会整合补充。

四、集体分享

演示分享曹冲称象的办法。(准备道具)

引导口头复述称象过程/镂空填空/借助关键词句排序;

“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真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问题的人。)

交流“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回顾目标

1.对照板书,借助关键语句排序,能够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对照板书,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拓展延伸

你还有哪些办法能够称出大象的重量。

七、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又高又大)

曹操

儿子

官员们

造大称 赶象上船 在船舷上做记号

曹冲称象两个科学原理 篇12

浮力原理即物体浮力等于物体下沉时排开液体的重力。从概念上来说,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也就是说浮力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是垂直向上的。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对于浮力的运用。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是由液体的密度,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所决定的,而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质量、密度及物体的形状无关。

“曹冲称象”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多动脑,多去尝试,不要小看小孩子的智慧。

《曹冲称象》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篇13

在古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谁有力气提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让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让大象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叫看看是多么聪明。他用他那超群的智慧穿出了如山大的象的重量,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呢?他那时一定是感到十分困难,但是他肯定又换了个思路,才想到了这么让人夸赞办法。

上一篇:街道五四活动总结下一篇: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