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篇1

收稿日期:2014-04-23

作者简介:丘颂芳(1971-),女,东莞市商业学校(东莞市幼儿师范学校)英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育管理。(广东 东莞/523107)摘要:本文通过对幼儿英语教育现状的分析,就在学前专业英语课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与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提出建议,目的是为幼儿园输送更多优秀毕业生,培养更多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64-03一名合格的幼儿英语专业教师既要通晓英语专业知识和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知识,还要精通幼儿英语教学理论,且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作为学前专业的英语教师,如何利用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来提高英语基础和培养他们英语教学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基础上,成为能上英语活动课的幼儿英语教师,是我们每一位学前专业英语教师的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更是我们的责任。

加涅的学习层级论认为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知识技能在前,能力发展在后。根据加涅学习层级论,我们学前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技能培养进行分割――分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培养训练。所以我们对学前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培养也是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一、第一阶段(一年级):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强化阶段

本阶段采用学前专业英语教材,强化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必备素质)即是语言知识(词汇、语法等)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结合学前专业的特点,我们的课堂除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之外,重点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1.强化学生英语的语音语调训练

幼儿英语教育是对幼儿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应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语言的敏感性和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幼儿阶段的孩子语言模仿能力最强,可塑性大,教师的语音语调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

语音训练是学前专业学生英语基本功的第一关。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才能大声朗读和对话,语音关过好了,后续的训练就容易进行。学习语音语调的主要手段是模仿,例如在平时学习时,我们要求学生大量地重复练习48个音素、各类专题单词(如动物类、水果类、游戏类、颜色类„)的发音,朗读句子、儿歌和短篇童话故事。我们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和磁带大胆地模仿,大声地读和说,把英语语音完全当作一种新的知识和技能来学。通过语音语调的训练,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发音,地道的英语语调,在未来的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教授幼儿英语。

2.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听说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最佳时期,幼儿英语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听说技能和口语表达能力,才能运用简练的英语口语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大胆开口说和初步运用英语交流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在一年级阶段的学前英语教学中,口语训练是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任务。口语不光是“说”,也包含“听”。我们在上课时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听力技能训练,让学生养成多听录音的好习惯。在口语训练中,尽量创设交际语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由开始的机械模仿练习逐渐过渡到学生的自主口头表达练习。除了课堂英语教学训练,我们学前专业部英语教研小组在一年级阶段组织各种活动,如英语儿歌诵读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讲英语小故事比赛、英语童话短剧表演比赛等,以赛促练,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学前英语言语技能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第二阶段(二年级):英语教学技能学习、训练阶段

此阶段,我们采用学前专业英语教材。这阶段学前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弹、唱、跳、说、画等专业技能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已开始接触各科的活动指导课程的学习,也有到幼儿园观摩和见习的体验,对幼儿园的英语活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只有掌握了这些专业理论知识和幼师专业技能,学生在练习组织英语活动课时才能去考虑、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策略和方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采用他们已经具备的基本的演唱、舞蹈、乐器伴奏、编排童话短剧以及绘画、折纸、制作教具等方面的能力去组织英语活动课,去激发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这一阶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训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

?专业建设?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1.英文儿歌和童谣的说唱训练

儿童的最初启蒙大都是从儿歌、童谣开始的,幼儿英语教育也一样。儿歌是幼儿英语学习的重要载体和活动形式。儿歌中的节奏和乐感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儿童英语故事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分析和表达能力,可以使幼儿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的学习中获得亲身体验。而儿童英语歌曲不仅带给幼儿英语知识,而且带给幼儿一种积极的心理影响和引导。总之,英语儿歌、英语故事、英语歌曲能唤起幼儿学英语的热情,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记忆力,训练幼儿发音的准确性,增进幼儿英语语感,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以及其它能力。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英语儿歌、英语故事和英语歌曲的作用和在实际学习活动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在英语儿歌、英语故事、英语歌曲方面,要求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校本教材中的英语儿童歌谣、歌曲、故事,要求学生能做到用钢琴弹唱幼儿英文歌曲,讲述简单的短篇英文童话故事和有节奏地朗读英语儿歌(童谣)。

2.英语活动课游戏技能的培养

游戏是最受幼儿园小朋友欢迎的一种活动,也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幼儿园孩子的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它能调节大脑,活跃神经,缓解疲劳,消除紧张,提高效率,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英语游戏活动使幼儿对英语的习得过程变得愉快、有趣、轻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适当开展如找朋友、传口令、听指令做动作等游戏,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语言、音乐、肢体运动等智能的发展。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应领会游戏在幼儿英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教学游戏的结构和分类,掌握英语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技巧,并懂得游戏创编。我们要求学前专业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结合教学内容去设计更多的游戏来使孩子对英语产生更大的兴趣,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为了激发学生创编游戏的热情,我们在二年级第二个学期,我们组织小、中、大班阶段的不同内容的幼儿英语活动课教学设计比赛,把一些优秀活动教学设计和活动游戏在同学中推广和学习,使同学们的教学技能在比赛中提高,而且通过比赛,同学们可以学习和掌握很多不同类型的游戏。

3.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训练

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对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幼儿形成最初的英语语感和习得英语起到很大的作用;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为幼儿的英语学习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语言氛围,从而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英语听说能力;二年级阶段,我们学前专业的英语强化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的学习,如英语礼貌用语、课堂用语、交际常用语,入园离园英语、活动游戏英语、就餐英语等。为了促进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各项英语教学技能的发展,二年级第二个学期我们学前专业学生都要进行英语课文朗读、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儿歌、讲英语故事、英语课堂组织用语等技能的校本证书考核,来提高学生的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的学习效果。

三、第三阶段(三年级):英语活动课模拟训练和顶岗实习阶段

第一学期,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幼儿英语活动指导》。我们把幼儿园英语活动课搬进课堂,锻炼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我们将英语活动课设计、活动内容处理、教学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各种教学微技能等有机渗透于教学中,运用微格教学理论,对英语活动课的微技能进行分解、示范,让学生利用校内的功能室,如语言学习室和微格实训室等对各项技能进行自练、互练、展示、自评、互评,然后逐层组合单项技能并进行模拟教学实训。通过学、做、练,达到熟练掌握英语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在这基础上,我们进行幼儿英语活动课模拟训练: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幼儿英语教师组织英语活动课的课例,要求学生从每个活动课程的教学因素和组织环节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议,找出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特色和亮点,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模仿。其次,教师为学生布置授课任务,学生要根据授课对象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活动课教学设计、编写活动方案。为突出幼儿英语教育的特殊性,在备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设计英语游戏、英语歌谣、英语短剧,并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如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为学生下一步的模拟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后,学生在课堂进行模拟教学,其他学生充当幼儿园的孩子配合其教学,教师要认真倾听,做好记录,并进行现场评议。指出学生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确定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案。在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实习前我们会集中对学生进行英语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撰写、英语活动课的组织等环节全面的、综合辅导。实习中我们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监控、指导,实习期间通过对学生问卷和对实习幼儿园访谈了解学生教学技能掌握运用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杜希春.当前幼儿英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教育,2008(9).

[2]汤丹.学前英语教师师资培养的特殊性[J].学前教育研究,2008(7).

[3]祁宏伟.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4]杨文.幼儿英语教学法[M].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5]李妍.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篇2

1、认清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思想上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轻实践教学, 重理论教学。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老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 (2) 现有的教学模式陈旧, 实践教学模式仍未摆脱应试教育模式。大部分学校仍采用传统实验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上实验课中, 大部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 按部就班地、机械地完成实验, 很少有自己主动去设计、分析和创新实验。 (3) 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重不合理。安排的理论教学课时多, 实践教学课时少。这样的教学安排使相当部分实验操作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学生既没有更好地理解、学好有关的计算机理论, 又没有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或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这和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脱节, 也和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脱节。 (4) 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只有专业教师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实践经验, 才能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正确指导。但当前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自身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 理论能力较强的缺点, 再加上中职学校办学经费少, 对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施配备不足, 无法满足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的要求。同时, 长期的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传统使计算机专业教师缺少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机会, 因教学与应用的长期脱节,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等都使教师的实践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2、加强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措施

为了改变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不足的现状,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影响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症结在于课程设置上轻实践重理论。因此, 要改变这一现状, 就应从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我们应遵循以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根据计算机领域市场、行业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增加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时, 减少理论知识的比重, 将教学目标引向实践教学, 以实践教学为主。应大胆舍弃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如《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理论》等, 增加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践型课程如《Photo Shop》、《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电子商务》等。合理的课程设置, 学生既有兴趣学, 就业后也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

2.2 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实训及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验设备和实训环境的建设, 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积累学生实践操作经验的重要保障。以前由于主、客观原因对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做得不足, 现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近年来, 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和教育经费投入加大, 各中职学校应根据计算机专业要求建立所开设课程的实验室, 如:多媒体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实验室等等。有了实验室硬件的支持, 我们才可以开足、开好计算机实践、实训课;才可以进行直观教学, 边讲边实践, 使实践效果达到最大化, 学生也乐于“学中做, 做中学”。

为了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素质各方面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综合的锻炼, 我们还必须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职学校可以与友好的各行政、事业单位或工矿企业, 特别是计算机公司作为实习基地, 与他们建立校企合作, 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己开办计算机公司, 让学生参与管理、经营。这是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使学生毕业后容易适应工作岗位, 符合社会、市场的需要。

2.3 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操作和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和终结性评价方式不再适合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要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就必须进行改革。

2.3.1 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可以综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以实验室、视频教学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及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等。在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独立操作或实践创造条件, 将学生从重理论、满堂灌的枯燥教学引向以操作为主的实践教学。例如在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中, 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将课程分解为若干个任务,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原理、方法于任务的分析、规划与实施之中, 在实施中学会沟通, 学会交流, 学会合作, 在团队中能互相帮助, 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2.3.2 评价方式的改革:

在评价方式上, 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取代终结性评价方式。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终结性评价方式如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可以采用学分制、实践考核、实训成绩平衡综合处理的办法进行考核方式的设计。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 提高实践能力在考核内容中的比重和分值, 同时多采用激励性评价, 为学生的作品交流搭建平台, 让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的中职生享受学习的成功,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技能考试, 并将等级考试、技能考试结果列入课程评价体系, 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

重要保证

实践教学要取得好的成效, 与一支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不可分。中职学校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1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名师才能出高徒。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专业技能逐步细化, 计算机专业课程也逐步细化。中职学校应不断吸收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特别要注重选择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并对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管理。

3.2 鼓励教师加强专业“充电”, 争当“双师型”教师。

让教师定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 如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专业进修学习等。并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微软认证、思科考证、技能鉴定考评员等考试, 并对获取证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 专业教师才有求“新”的精神, 努力掌握新技术, 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3.3 创设名师工程, 鼓励教师争当“名师、技能能手”。

定期开展教学新秀、技能大赛评选活动, 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大赛, 推进教学能手、技能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工程建设, 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术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

3.4 建立教师“走出去, 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机制。

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培训、兼职, 投身社会实践, 增加职业经验, 随时关注市场动态, 及时调整在校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 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学生就业需要。同时可聘请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兼任实训教师, 满足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教师的社会能力和适应能力, 从而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总之, 中职学校一定要狠抓实践教学工作, 在向学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精心搞好实践教学, 让学生真正掌握过硬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 从而提升中职学校的竞争力。

摘要: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其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从认清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现状、加强实践教学措施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实现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志愿.实践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及其运用[J], 河南教育, 2006 (, 7) :28-31.

[2]潘怀.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09, (09) :65-66.

[3]宋军营.职业学校计算机实践性教学之我见[J].内江科技, 2009, (08) :112-115.

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策略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分得比较细,种植的不学养殖与加工,养殖的不学种植与加工。许多农业企业却是一个综合经营性的单位,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人才。职业教育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面对新的政策和发展机遇,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如何调整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农业企业经营和管理人才,正是养殖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处理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的过程,教师、学生、教材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全三角。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由“不知”到“知”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己知”和学生的“不知”的矛盾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的“己知”。所谓教师的“己知”,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一个受过农业专业训练的毕业生,对农业科学的概念、定律、定理都有了基本了解,但对那些基本概念中的细节问题,往往会不十分清楚,理解也不够深刻。在教学过程中,钻研教材就成了解决教师本身的“知”与“不知”的矛盾的过程。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熟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抓住主线,明确重点,确定难点,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网。

二、把握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还应钻研如何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是能力基础,知识绝不等于能力。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因素,是钻研教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总结解题思路,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定律和概念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总结概念能力的好方法。学校传授给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有限的,学生毕业后,这些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能力又会加速知识和技能的扩展与更新,如此反复深入。这样的循环既能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因此,农业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过渡到传授知识与掌握技能和培养能力并重。在一定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

三、重视“知识”与“品德”的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教书又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人才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方面农业类专业教师不能是只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师总会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的思想,这一点恐怕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农业类专业教材中也确实有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如唯物主义思想、辩证的思维方法、爱国主义思想及农学家们的勤奋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农业类专业教师要本着对学生全面负责的态度,除了教给学生农业类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热爱祖国,为振兴祖国农业的精神,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从教材中挖掘这些因素,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钻研教材时有意识地注意这个问题是完全必要的。

四、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农业专业不同于别的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不仅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其他学科之间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把精力放在短短的课堂内,而应该适应农业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农业实践教学体系。

同时,在农业实践中,作为重要的环节便是实验,实验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现在很多学校没有对农业实践教学予以高度重视,导致这些学校缺乏足够的具有针对性的实验科目,给实验的有效开展带来很大的难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农业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对实验教材进行重新的编写,并对以往的实习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并编写成册,为学生的有效实验提供参考。

五、加强教学实践的考核与评估力

考核和评估是中职农业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教学进行考核和评估时,可以从实验基础知识、技能、探究能力以及态度观念等多个角度综合进行,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评估模式。对于实验基础知识来说,可以采用课堂自测累积的方式。而对于探究能力,则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设计和执行能力的考察和评估。另外,教师可以从出勤率、课堂表现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来考察和评估态度观念。并将这些模块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整理和累加,得出学生的综合实验成绩。

综上所述,中职农业作为农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应用性极强,必须对教师教学进行强化。只有不断提高农业教学质量,才能培养掌握农业理论的高科技人才,并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所服务,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路花.中职涉农专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教通讯,2014,(3).

[2]李婵.浅谈涉农专业中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J].广西农学报,2013,(1).

[3]周法宁,江山.现代农业背景下中职涉农专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6).

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篇4

中职学校钳工操作实训课教学过程的探究

摘要: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学生操作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实习和就业的接口,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而钳工操作实训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分散性和复杂性。如何组织这一过程,是决定钳工操作实训能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本文就实训教学过程进行探究。关键词:中职;钳工操作实训;教学过程;探究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操作,发展认识的过程。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能启发、引导、帮助他们,而不能代替他们。

钳工操作训练的教学内容,是钳工操作基本操作。这些操作,是前人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但这些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要使他们真正掌握这些操作,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总结和体会。

一个成功的实训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操作,还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这一过程,是决定钳工操作实训能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一个完整的钳工实训教学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目标都必须合理把握。

一、进行实训前的考勤与分组。

在钳工实训课教学中,当学生进入实训场地,教师首先要进行考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名”。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小、且程序化的过程,但由于钳工训练场地比较分散,这个环节就显得尤为必要。同时,应根据考勤情况,及时确定或调整分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指导教师应对自己所带的实训人员了如指掌。

二、对实训内容进行工艺分析和操作示范

钳工的实训内容,很多情况下是加工一个具体的零件,此时,就要对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在这一阶段,教师不能每次实训都亲自给学生进行加工工艺的分析,这样会使学 1 职高专业课

生无法真正掌握零件加工的方法。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自己编排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工艺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操作、示范并讲解实训内容,以使每位学生清楚地了解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指导教师在示范操作时必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况,穿插说明操作要领。

三、强调实训安全与注意事项

在工艺分析和操作示范过程中,学生已经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指导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对实训安全和注意事项进行思考,这是实训课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部分。指导教师介绍实训所用工量具、刀具和设备的名称、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使用注意事项,并通过示范操作再次强调安全操作规范。此过程以指导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可以允许学生随时提问。

四、布置实训操作的具体内容

当分析、示范、强调之后,学生进入操作练习之前,教师要先对每位学生布置任务。任务一般以书面形式为好,如按图样要求完成具体零件的加工。并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明确任务,便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学生操作训练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小组协作或2人配合或1人独立完成等,必要时可对每位学生的训练进行时间上的限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倡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竞争,以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训练。

五、进行个别的辅导

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训练后,即进入个别辅导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通过训练,理解知识、掌握操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学生对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要及时终止操作,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实训操作安全。对个别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发现后要立即进行教育,并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操作示范,以强化教学效果。对极个别后进学生的散漫表现要给予批评,督促其完成任务。

这一阶段对于品质优秀的学生来讲是让其全方面感受专业氛围的最好机会,而对于后进学生来讲则是可以放松、散漫的好机会,对指导教师来说也是对后进生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所以指导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加强教育,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就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批评教育。

职高专业课

六、对任务完成情况点评

每一位学生主动完成了所要求的实训内容后指导教师一定要进行必要的点评。指导教师应以激励、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重点对本次实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点名表扬,特别是对表现好的后进生。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切不可过于严肃、教条,尽量做到轻松、活跃、人性化,要把这个过程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下次实训教学。同时,应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避免学生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七、整理清扫实训工位

在点评结束后,指导教师应立即安排学生对实训设备和场地进行维护、整理和清扫。具体要求是学生在教师安排、监督下进行设备(车床)的维护和保养,对工量具进行整理并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对场地进行清扫。

八、进行实训小结及布置实训作业

这一阶段是指导教师就当天的实训内容结束后进行实训小结并布置实训作业的过程。指导教师重点就本次实训报告的内容和写作要求进行说明。这也是学生回顾总结本次实训的重要环节。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中职学校钳工操作实训的教学过程既有一般教学过程的共同点,又具有它本身的特点,认真研究并探索中职学校钳工操作实训教学过程的特点,对提高中职学校钳工操作教学的教学质量,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2005年出版 2.机修钳工技能训练(第二版)2005年出版 3.机修钳工工艺学(第二牍)2005年出版

4.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机械工程,2002(3)5.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石油机械,2002(11)

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篇5

摘 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专业特点出发,从社会用人要求出发,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从基础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抓起,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符合中职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优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专业;美术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中职学校开设越来越多,又由于高考热的兴起,一列的原因,造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素质越来越差,大部分学生报名中职学校的学前专业,往往是出于对专业的渴求和向往,而是上不了高中的情况下一种无奈的选择,导致中职学校招来的学生往往都是没有学习兴趣,文化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重,这些都给中职学校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中职学校的性质和专业特点出发,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知识和技能、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较高的审美能力为目标的同时,还要讲求实效,突出特色,努力创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恢复自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程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再就业、创业的同时,也能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那么如何正确地把握中职学前专业的美术教学?以下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肯定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因为学习上没有找到自信。所以再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运用关爱、尊重、鼓励。这些

孩子在初中往往是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是被讥讽冷落的对象。所以这些孩子没有被肯定,没有价值感,对自己自暴自弃。对这样的孩子先给予人格上的尊敬和关爱,让他们找到被重视的感觉。并不断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找到自信。自然而然地会对学生产生兴趣,那么提高教学效果就很容易了。

二、从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抓起

从学生入学时的美术基础看,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建设空中楼阁只能说是空谈。学习美术也是如此。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目标要求:美术教学要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教学目标要求看,美术基础是关键。另外从认识规律看,首先要能正确地认识美、理解美,分清是非美丑。然后在掌握美的规律后,在正确的审美观的指导下才能欣赏美创造美。以至于最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综合学校所学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美的教育。

三、断提高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专业美术课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

1.审美意识的培养

对于审美意识的培养,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美术欣赏课,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大量精细鉴赏古今中外杰出美术作品,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对视觉艺术的领悟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陶冶情操。进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另外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和捕捉生活中存在的形象美和形式美,使审美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2.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创新教育是世界教育的大趋势,我国教育发展也必然遵循这个趋势。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现状;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成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美术教育。首先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充足的信心。无论学生的基础如何,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作品,而是和学生交流、沟通、讨论,找到努力的方向。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哪怕是些许进步,老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画好。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各种美术活动。再美术学习过程中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在实践中捕捉创作灵感,激发创新精神。再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观察体验生活,拓展学生视野。艺术高于生活,但是源于生活。所以经常带学生走入生活,亲密接触大自然,来激发灵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另外,还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进行创作的平台。比如开设作品展览,搞创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实际,增加实用美术

作为中职学校,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立足与其特有的培养目标,即:未来的教师。所以,应从应用和实际需求从发,就要把实用美术的课程引入教学,便于以后的教学教具制作和环境设计等。

五、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集中具体地体现了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蓝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不断从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与用人单位共建课程,最大化的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发展。我校坚持 “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的教学原则,优化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整合,确立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职业能力拓展、隐性课程五大模块。有些职业能力拓展通过开设选修课来实现,隐性课程通过多年探索形成的系列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的专业技能汇报演出、专业技能成果汇报展,毕业生汇报演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实现。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践教学模式,把“教学做”渗透到五个领域的活动设计中,渗透到技能培训中。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篇6

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一大批品师德高尚、文化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的复合型幼师人才。双语教学也逐渐成为幼儿园的特色办学模式,因此对幼儿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等制约着高素质幼师人才队伍培养。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认清现状,认真反思、积极探索、寻求对策。

1 学前教育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成因分析

从起,笔者担任中职幼师英语教学,在同学生的沟通和一系列学情调查中,笔者获得了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一年级第一学期,近80%的学生都能够配合教师完完成正常的英语课堂教学;第二学期,下降到50%的学生还坚持听课;二年级时,只有那些英语基础功底较好的学生在听课,这时候学生开始忙于就业,放松了课堂学习。教师常常埋怨学生上课不听讲,学生抱怨上课听不懂,既影响了课程进度,耽搁学生学习时间,又不利于师生关系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静下心,认真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1.1 缺乏统一的幼师英语教材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幼师英语教材,大多数学校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教材,甚至自编教材,有的学校更是让英语教师自己选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这就决定我们使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同一年级的教师所教不同,甚至不同年级所使用的教材都不能够衔接,因此一套系统规范的,涵盖语音、语调、词汇、文章,适合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使用的统一教材亟待完完成。

1.2 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相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中职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缺少对学英语重要性的认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是枯燥的,对英语产生了“抵抗”、“放弃”的心态。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常会设计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由此可见,改变英语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3 总结性评价主导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学习评价可以通过不同阶段学生考试成绩反映,也可以通过成绩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市场的需求就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中职生不能够理解市场需求的真正意义,单纯的教师说教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学习英语的动力不足。

如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评价大多采用阶段性考试的方式,但是英语各项技能的评价不能仅通过一张试卷来体现,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适合中职学校教学情况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2 反思及对策

新生的第一节英语课,笔者通常都会进行学情调查,有85%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很重要,想把英语学好,还有40%的学生认为如果以后工作中需要,会努力学英语的。

2.1 适合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英语教材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学教结合教学模式,每学期都会安排学前教育学生进入幼儿园开展教学见习活动,通过学生幼儿园教育见习活动,幼儿园给学校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其中就有:学生的英语口语较差,语音发音不准确,英语课堂教学组织效果不好 ,缺乏独立的英语学习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地积累和总结,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强化:①语音方面,语音标准是英语教师基本要求,因此语音教学应该贯彻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尤其是一年级阶段,必须把语音教学的比重加大,在教材编写方面一年级每个单元都要有语音的教学及训练环节的设置;②口语练习方面,在中职学生中,哑巴英语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们不会说、不敢说,就连日常用语很多学生都不会说,这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结果,考试要求学生多做题,做难题,这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对于学期教育的学生来说,我们只需要会说日常交际用语,常用的课堂教学用语就可以了,因此教材编写方面,可以把日常交际用语,课堂教学用语的教学环节编入教材;③英语课文的选取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词汇量较少,阅读能力较差,在教材编写上,可以精选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好文章,以及经典文章供学生们阅读背诵,在读文章过程中理解文章、丰富知识,在背文章中增加词汇量。

2.2 改革课堂教学,教师统一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校专业分类多,不同专业会选择不同的英语课本,经常是一个英语教师教一个专业的学生,教师之间缺乏教学沟通,大多各自为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能够让相近专业的英语教师统一备课,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借鉴,不仅可以让教师反思教学设计,而且改进课堂教学过程,共建高效课堂。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更加普遍,教师们也可以把自己的课件、教学设计通过“微课”、“慕课”等形式上传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2.3 构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

根据《大纲》要求:“中职英语评价应遵循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总结性评价是通过最终考试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质量评价的手段之一,它只反映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的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的要求,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测试诊断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通过总结性评价测试测量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把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评价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它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

3 结束语

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篇7

自从18世纪雷文霍克用自制显微镜看到细菌, 使微生物病原学得以成立, 医学检验 (微生物检验方面) 这门新兴学科就开始萌芽。但我国医学检验起步晚, 解放前虽有北京协和、湖南湘雅、山东齐鲁、广州中山等医学院校开展相关专业建设, 但组织形式松散, 多附设在院校的各个教研室内, 全国仅有两三所医学院校能培养出少数检验医学技术人员。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 医技型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 职院校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但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结构、规模、质量、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从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院校合作模式入手, 分析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难点, 并通过院校合作模式的成果找出发展的新途径。

二、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困境

1. 校内实训场室和经费有限。

学生技能训练离不开与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操作室。但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只能提供基础性的实践训练, 跟行业的实际情况往往脱节。其次, 实践操作需要标本, 某些稀有标本 (如脑脊液、骨髓等) 学校无法获得, 多数试验仪器设备昂贵, 但使用率不高, 有的甚至一年只用一次 (医学类仪器专业性强, 有些仪器只专用于特定检查项目, 因此只有在讲解特定章节的时候才会使用) 。

2. 严重缺乏专业课老师。

该学校的医学检验专业从间断招生到现在每年级4个班, 学生人数猛增。但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较差, 办学条件差, 缺乏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先进设备。大部分老师没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 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新理念少, 天天忙于备课改作业, 办学理念陈旧, 教学模式僵化, 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创造创新意识。

3. 解决思路。

通过到国内先进的示范校学习、听取专家建议、学生调查问卷等方法集思广益, 尝试新的教师引进模式———聘请行业专家、临床一线高技能工作人员为学生讲授专业课, 同时将部分实验实训与临床结合, 直接将实验室放入临床检验科相应科室。

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方法

该校结合实际, 通过征求专家、学生的意见, 设置2个实验班, 共计80名学生, 并将专业建设与能力提升联系起来, 通过聘请行业专家采用“会课”、“串讲”的方式, 开展最能符合临床要求的理论教学;将一些实验项目放在医院专业实验室进行。参与教学的行业专家共计12人, 累计授课600学时;开展的校外实验项目65个, 每个学生至少参与380个学时的实验教学, 整个院校模式历时1年。

1. 行业专家授课模式。

针对现有中等医药卫生职业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标准还在进一步规划和改革中, 为了更好地做出探索性的尝试, 该学校聘请了当地三甲医院临床检验一线专家开展授课, 其中授课内容按照与临床一线实践实际联系紧密的理论讲解, 并且将内外科等其他专业知识穿插起来, 用整体、系统的观点深入讲授。值得一提的是, 《免疫学检验》与《微生物检验》使用的是串讲模式, 将两种教材、两门学科中的知识点贯穿起来, 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累计授课1992学时。

2. 实验项目临床化。

实验实训的项目同样是按照《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4门核心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包括了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粪便形态检查、尿沉渣检查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血清葡萄糖测定免疫比浊测定法 (C3定量测定) 、间接凝集试验 (类风湿因子检测、甲胎蛋白检测) 、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的检验、链球菌属的检验、肠球菌属的检验等。实验实训的方法采用“一对一”、“一点多面”的方式进行。“一对一”是针对难点、重点, 尤其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实验项目, 导师统筹安排学生单独指导, 在时间上实现了轮换调度, 既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同时节省实验时间。“一点多面”指的是实验导师通过示范操作讲解实验的基本点和重难点, 要求学生自行按照学过的理论和操作说明展开练习, 主要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的训练课程上, 一方面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四、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模式的成效

这种“一引进”、“一走出”方式, 充分挖掘有效教学资源, 实现通过院校深入合作提高师资水平、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这一建设目标。首先解决该校医学检验专业专业课老师缺乏的燃眉之急, 保障了应有的教学质量, 且在这种行业专家授课的模式下, 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进一步为改革中等职业类专业建设提供了完善的理论、技术资料。其次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 院校合作实验班的毕业生本年度就业率达到了95%, 且均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 通过后期的追踪回访, 90%以上的医院表示这种院校合作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基本达到了现阶段临床实践的要求, 病患家属以及社会反映均为良好。从学生个人的角度阐述院校合作模式的优缺点, 第一巩固了已有的理论知识, 第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带来学习的成就感, 第三保障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各方面的需求。

五、前景与不足

纵观本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院校合作模式开展的前前后后, 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专业老师缺乏且培养慢、教学设备滞后且更新快的障碍, 通过校院之间的深度合作, 让学生技能在做中学, 学中做。它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 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前瞻性, 可以尝试将这种模式运用到更为广泛的医学教育中, 如现阶段的护理专业、药剂专业、助产专业等, 都需要用行业需求的角度去挖掘更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当然, 这种院校合作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局限性, 如对环境的要求高, 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更有专业方面的限制, 如护理专业在实践过程中, 如何避免可能发生的医患矛盾就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思。

值得肯定的是, 该学校现已在国家第二批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项目中, 将院校模式扩大到护理、药剂等专业的建设中, 并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有理由相信, 一个完善、系统、工教结合的卫生职业教育将向我们徐徐走来。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开发的障碍, 并以某中职院校开展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为例, 通过引入行业专家授课和实验实训项目临床化, 破除现阶段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发展进程中专业老师缺乏、设备滞后等障碍, 为中职医学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明新方向。

关键词:中职,院校合作,医学检验

参考文献

[1]黄达人.关于职业教育的几个观点[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8) :22-22.

[2]翟悦.东西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的需求与基础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13, (30) :9-11.

[3]黄达人.关于职业教育的几个观点[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8) :22-22.

[4]常冰梅.校院合作培养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3) :28-29.

[5]徐克前, 李登清.多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 促进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 2011, 18 (4) :3-4.

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专业教师;教师素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1-01

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在迅猛的发展,我国正在经历教育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情况为数不少,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观念有所转变但创新不够

部分专业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思想局限在原有的思维定势上,习惯按部就班,不关心教育教学改革,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陈旧观念来教育和管理学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推进,许多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已经有所转变,但教学中仍存在创新意识不够。主要表现在教学上没有以就业为导向,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少适应中职学生学习的有效教法,忽略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1.2 规模不断扩大但数量仍旧匮乏

随着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专业教师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但许多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缺额不仅普遍存在而且依然很大,这样就造成专业教师课时多,任务重,生师比例过大,加上学校的专业设置变化较大,课程开设门类较多。由于专业教师的数量不够,就会妨碍专业教师人才梯度的建立,造成有的专业新老教师衔接不够连续。专业教师的匮乏已成为中职规模扩大、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3 学历水平逐步提升但实践经验缺乏

许多专业教师的起点学历是专科或本科,通过参加培训和考试,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逐步得到提升,陆续晋升了各类职称。但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而中老年教师观念相对落后,知识和技能老化,教学方法及手段陈旧,缺乏对生产前沿新技术、新知识的了解和应用。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知识更新不够,教学方法保守,实践经验缺乏。很多理论教师只能教授理论课,无法上实践课,而很多实践课教师则不熟悉专业理论,甚至有的也不能胜任实践课,于是导致职业教育教学中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分离,导致毕业生既不能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能熟练进行实践操作,以致于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脱节,严重地影响了培养技术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1.4 综合素质逐步提高但仍存在差距

通過专业建设、继续教育学习等多种途径,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在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有所增加。随着教育的改革,教育环境的改进、教育目标的完善,教师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还应具备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工作后取得教师资格,据资料显示66.6%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教师的综合素养还有所差距,专业教师对所教专业科目内的高新技术知识和专业操作的技能掌握尚不够全面。中职学校缺少科研氛围,长期远离教学理论研究,专业教师素质与教学要求仍然存在差距。教师素质不高已成为中职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制约因素。

2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2.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职业道德等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学理论,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基础理论知识要适度,注重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探索的精神,才能更好更快地培养出高素质和创造力的创新型、开放型人才。

2.2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技能,争取成为“双师型”素质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训项目建设,解决实训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从单一教学型向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匠型”人才培养。教学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基础理论以突出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专业理论课可以运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专业实践课程强调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起了“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设立技能实训中心,以现代技术和方法武装实验室,为使学生获得系统的职业能力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专业教师要具有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能力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2.3 加强专业教师培训

学校要逐步形成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基地轮训、专家培训等有机结合的、富有职教特色的培训体系。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既要把实践丰富的专家请进来,又要让我们的专业教师深入到临床实践中,让培训基地与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把教师培训课堂拓展到企业生产车间,使教师深入了解掌握企业生产实际、管理过程和企业文化等,参加岗位实践和职业技能鉴定,切实解决教师动手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教学之余或假期中去参加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进修培训。通过培训,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或者提高学历,利于培养专业教师持续学习的能力。学历的提高,也是教师对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

2.4 提升专业教师素质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养成道德、培养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教师作为积累知识的一个载体,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大责任。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达到知识的积累,教师才能不断增加自身的修养和内涵,这样才能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才能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理智去准确生动地感染学生,以自然真实的情感表达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以形式多样的心理技巧增进教育教学的成效。

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篇9

中职体育教学要实现与专业相结合,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首先,学校应该在制度上给予支持,在课程安排上保证体育教学的时间充足,让学生能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其次,学校应该大力建设体育基础设施,以保证体育项目锻炼的顺利进行,让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够实现多样化;再次,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师的招聘和培养,保证教师的待遇,以便教师能够更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改革。

4.2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逐步完善模块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与专业结合的效果,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职业要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体育运动课程,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对各体育项目课程进行统一的调配,由专项体育教师进行技能教学,这样的课程设置被称为模块教学。这一模式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并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

4.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讲究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知识的训练,这导致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单一、课堂模式呆板,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削弱了体育教育的实用性。在体育教学与专业结合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可进行多样化设置,其中最好的方式之一是采用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有活力且具有竞争性的体育游戏,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得师生关系变得更为和谐。

4.4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标准

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目标和建设实现的重要手段,新的中职体育教学模式需要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来评价。传统的体育教学采用传统的分数评价标准,而与专业相结合的体育教学需要更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为了充分体现新体育教学模式的效用,学校应该采用更为综合的评价方法,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态度、行为规范以及学习积极性等纳入评价体系当中,运用定量和定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此保证中职体育教学效果能得到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

5结语

中职体育教育是中职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职体育教学也应该顺势而为,将教学内容项目与专业相结合,这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中职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中职体育教学在与专业结合的改革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学校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重视和改革,使得中职体育教育能更好地为中职教育服务,同时提高中职体育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定明.谈谈中职体育教学的特点[J].体育师友,,34(4):12-13.

[2]吕伟,彭乐延.试论中职体育教学如何体现职业特色[J].职业时空,,11(1):51-53.

中职学校舞蹈教师趣味教学探究 篇10

【关键字】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兴趣;积极性;多样性

众所周知,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实用型的人才,舞蹈在学前教育中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中职学前舞蹈教学中,教师承担着提高学生舞蹈成绩和舞蹈水平的重任,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习舞蹈知识,进行舞蹈训练,内化学生的主动性行为,让学生从内心喜欢舞蹈专业,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培养舞蹈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就要从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着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进行兴趣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引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这里就强调了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学前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职教育规模的扩大给教学工作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学生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对舞蹈学科产生兴趣。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介绍。良好的开端就教学成功的一半,舞蹈教学需要学生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开始的前几节课,可以先向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对舞蹈专业、舞蹈体系、教学目标等内容都有个大致的了解,改变学生对此专业完全陌生的现状。

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材和学生,与其他学科传授知识的方式不同,舞蹈教学特别注重教师的示范,这是影响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讲解时能够做到细致、全面,语言简洁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进行形体训练的展示时,要做到动作优美和到位。

此外,教师在进行引导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能够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等。

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之前很少或者没有接触过舞蹈,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对舞蹈学习容易失去信心。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的状况下学习,对舞蹈的印象是枯燥和痛苦的。因此,教师要多多鼓励和肯定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态度温和,有耐心,教师良好的教态能够减轻学生的紧张感。教师要多说些鼓励性的语言,诸如“你真棒”“你做得很好”“很好,但是再努力一下”之类的话,学生会对舞蹈课更加有热情和信心。例如劈腿、下叉等动作有一定难度,教师要通过鼓励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特别对那些舞蹈天资不那么优秀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掌握动作可能掌握得较慢,这时教师不能责备和无视,而是要更耐心,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够把这些动作做好。

学生都需要成功的激励,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和闪光点,并利用机会对学生进行表扬。例如在学生完成一组动作之后,就表扬学生。就算学生做得不够好,教师也要以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的激励下,能够改变学生对舞蹈课的印象,培养学生对舞蹈课的兴趣,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舞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逐渐提高舞蹈水平。

三、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形式的单一也是学生对舞蹈课很难产生兴趣的原因。确实,长期以来,舞蹈教学形式采用单调的讲授法,以及言传身教的形式,一般是对于舞蹈理论进行知识性讲解,对形体训练采用亲身示范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但是一个弊端就是不利于让学生对舞蹈课程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反思,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用直观演示的手段進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舞蹈视频,让学生进行观摩。还可以把理论知识和直观演示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看动作,一边学习,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对舞蹈进行直观感受,比教师的言传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表现用媒体设备记录下来,让学生反复观看,寻找差距和进步的空间。学生对这种形式肯定会有浓厚的兴趣,也乐于去表现得更好。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观审,有时候自己看不到的缺点,别人很容易看出。在观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长处、发现缺点并督促改正,从而达到一起进步的目的。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舞蹈课不仅仅包括讲解和示范,而更应该加入多样化的活动,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提问,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活跃状态,并能积极、独立思考。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导,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也能得到能力的锻炼。此外,学校可以举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例如举行舞蹈比赛、才艺展示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增强学习舞蹈的自信。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舞蹈可以当作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舞蹈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教学进行思考,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当作教学的重点,并且能够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舞蹈课进行兴趣教学。正确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方法解决困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使学生的舞蹈成绩和舞蹈水平得以提高,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童留.论学习兴趣的培养[J].衡水师专学报,2003(6).

[2]周力澜.示范院校舞蹈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9).

[3]李想.试论舞蹈教学中的美育[J].考试周刊,2011(19)

[4]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7).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篇11

1 内容改革是方法改革的基础

数学具有独特的系统性、连贯性, 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各中职学校各类专业使用的数学教材, 基本都是由高中 (初等数学) 代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编写而成。可以说, 这样的编排体系是较为合理的, 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但如果不分哪类学校、哪个专业, 不加以分析、不加以增删地按这样编排的教材上课, 可以说是不明智的。因为教学时间不允许。因此, 要进行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必须要遵循“理论知识够用、管用”的原则, 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 只有这样, 才能闯出一条符合专业实际、具有办学特色的路子。所谓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就是根据各中职学校各类专业对数学知识需求的实际, 在保证数学基础内容的前提下, 增加与专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 删去与专业联系不太、且不影响数学连续性、系统性的教学内容, 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得, 学能即用, 才能去掉学生“学数学无用的”思想,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精讲多练是方法改革的可行路子

多讲多练、讲深讲透, 历来是义务教育行之有较地教学方法, 其思路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讲授, 挖掘一般解题规律, 总结一般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通过学生大量的练习、一题多解, 达到开拓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掌握知识的目的。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职学校, 数学主要是为学习专业课服务的, 教学内容多, 授课课时少, 在理论教学上要像初中那样系统地、全面地、详细地讲授每一章节数学内容, 推导每一个数学定义、证明每一个数学定理、数学公式, 讲解每一个数学例子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 只有跳出义务教育的教学模式, 立足于中职学校实际, 立足于教学方法改革的制高点, 把教学着重点放在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上, 才能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

2.1 教师传授理论知识要精讲

所谓精讲, 不是少讲, 而是讲授的数学内容要精, 要管用, 要实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在布置学生预习的前提下, 对理论知识的传授采用讲授法或发现法, 对数学中的有关定义、定理和公式直接引出和介绍, 然后讲解如何运用这些定义、定理和公式进行计算, 解决实际例子和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 而把冗长的定律推导过程和公式证明过程略去不讲, 对课本中的例子有重点、有选择性地讲解。如对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自已去看、自己去想, 教师只讲授一些重点的、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或与专业课有密切联系的例子, 从中总结一些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要做到精讲, 教师必须对整本数学教材乃至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在专业课的用处和地位有一个宏观性的了解。

2.2 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精练

所谓精练, 不是少练, 而是练习的题目要精、要有代表性, 特别是对解决今后的问题有作用的题目。如果说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那么学生练习的过程就是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是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及培养动手能力的过程。为使理论知识更好地实践服务, 使学生每学完一节课内容就能解决一些有关的实例, 教师在布置学生做课堂练习和作业时, 要注意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题目, 特别是设计一些与专业课有关的题目让学生去练。通过练习,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精讲既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 又可以增加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 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养成自学、预习的好习惯;多练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作风。可以说, 精讲多练确是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可行路子。

3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学得好与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他自然学科的好与坏。然而, 对于这样明显的道理, 并不是每一个中职生都认识得十分清楚的。有些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对学习专业基础课较为感兴趣, 而对学习数学重视不够, 表现在学习专业基础课时精神饱满, 学习数学课时精神状态欠佳。由于不重视数学的学习, 数学基础不扎实, 到学习专业课用到较高深的数字知识时, 就看不懂书、听不懂课, 从而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虽然有的学生能亡羊补牢, 去请教数学教师或自学或到低年级教室去听课, 但已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分析重专业课轻数学课学生的心理, 主要是对学习数学认识不深。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数学与专业课的内在联系, 了解数学知识与其他自然科学知识的密切关系时, 他才会认真学习数学。为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数学与学习专业课的关系, 要给学生讲清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时常提醒学生现在讲授的数学知识将在今后专业课的什么地方应用,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自己进行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打下牢固的基础。

上一篇:合同管理中财务风险下一篇:数控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