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经济开发区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沿海经济开发区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沿海经济开发区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篇1

沿海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县招商引资的主要前沿阵地,随着区域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日益增多,各类矛盾纠纷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开发区社会的稳定,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将是维护好开发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事关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将当前开发区维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劳资矛盾问题。开发区管辖现有投产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有5000人左右。其中,三分之二为流动人口,随着项目的强力推进,入区企业陆续开工,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增大。外来务工人员法制观念单薄,缺少教育,自我保护意识差,通过亲缘与地缘关系逐步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基础,先期而来的外来人员在熟悉和适应当地社会环境以后,以亲戚带亲戚、老乡带老乡的形式,带来更多的外来人员,容易形成帮派体系,为点小事而引起事端。另一方面,企业采用较简单的方式对利益的无限追求,而对工人的管理力度薄弱,一些企业保障管理制度措施单一,落实不到位,稍有不慎,一点小纠纷就极易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二是安全生产问题。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职工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一些企业的安全措施不到位,一些职工私自不按规定施工,违反规定加班及常时间疲劳施工等等都会引起生产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原体制条件、监管不到位,存在安全生产隐患。

三是社会治安问题。一些单位疏于防范,治安意识不强,有的单位没有内保组织或内保组织形同虚设;有的单位没有门卫,没有完善各项内保措施。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区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发达,给犯罪分子流窜作案带来便利,犯罪分子往往甲地作案、乙地藏身,丙地销赃,给我们的摸排、阵地控制和控赃等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四是体制问题。目前开发区处在一个特殊时期,正在以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理顺管理体制,我们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特别是洋口镇党委、政府的紧密联系,妥善安排各项工作,防止在交替过程中产生新的矛盾和不安定因素。

二、对策及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随着开发区的体制进一步理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有关执法部门及洋口镇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开 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把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开发区社会持续稳定,为开发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重要性的认识。开发区治安稳定、社会稳定,是外来客商选择投资的主要条件之一。做好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各项工作,事关开发区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维护社会稳定。要明确职责和工作目标,切实增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政治意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

二是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和杜绝各类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根据开发区体制调整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组织建设,落实人员,加强监管。一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专人专管、责任到人。二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管理,不留管理的漏洞、死角和薄弱环节。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工作,把在安全生产、消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灾害和事故隐患整治好。三是要加大治安防控力度。首先,在开发区体制理顺后,建设好开发区的政法综治组织,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对出租房屋、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监管工作。其次,加大防范工作力度。一是以人防为主力强化区域动态巡逻;二是以技防为依托完善企业“CK” 报警系统;三是以物防为补充加强企业内部防范。再次,做好内部防范工作。加大企业内部防范工作力度,做到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条件成熟的企业要求在搞好物防、人防的同时,配合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抓好技防;条件尚未成熟的企业物防、人防必然到位,采取强有力的防范措施,不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四是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内部矛盾问题。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上访事件的发生。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有关部署,深入细致地做好说服劝解工作,做好预防化解工作。

沿海经济开发区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篇2

一、经济学在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经济学的分支是在传统经济地理的基础上将运输成本、垄断竞争以及报酬递增等因素完美融入其中, 并通过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干预的新经济学领域。

新经济地理概念在形成以后, 将传统的辽宁沿海区域概念进行新型理念的重建后, 对城市理论、区域理论、增长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理论共同划分为同一个框架当中, 并对这个框架进行深入的刻画与分析。

新经济地理在形成的初期, 其目的是为了对辽宁沿海人口以及经济活动在城市当中的集聚现象进行诠释, 而其形成标志则被人们认为是在1991年的《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一文当中, 由克鲁格曼首次提出。[1]文章当中提到了中心-外围模型从非均衡区域的层面为企业以及劳动力在城市当中的集聚现象进行充分解释, 虽然在1988年由Fujita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 为垄断竞争模型对非单极城市当中的内生性进行解释, 而概念当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则是由于生产者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化之后, 由产品的销售现象而产生的资金外部性, 因此非单极城市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称为是新经济地理的前身。这样一来, 就可以对单极城市内生模型的来源进行解释, 而新经济地理的研究出发点就是城市集聚问题。

二、辽宁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及现状分析

(一) 辽宁沿海经济现状

辽宁沿海地区要想有效加快经济的发展, 就应与现代科技发展性融合, 充分考虑国际金融危机。辽宁沿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并且及时可使用资源环境, 从而有效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发展速度。[2]首先辽宁沿海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出海通道, 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此项优点, 有效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其次应合理使用沿海地区的港口资源, 航运过程中物流是主要的服务企业, 因此相关物流公司用重视本企业的服务质量, 在工作过程中应提高工作能力及服务水平, 从而加强港口航运的服务质量, 充分利用港口服务科有效推进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对城乡发展的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 加强沿海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产业营运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 而农村经济体系在运行之初也需要有固定的交易成本与运行资金, 而农村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 不仅能够有效增长农民收入, 还可以有效增加辽宁沿海区域经济效益。

沿海地区经济主要从两方面产生影响。首先, 消费需求影响辽宁沿海经济结构, 不同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 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需求弹性高的行业能够快速增长, 从而对经济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3]其次, 辽宁沿海经济提升应从本土生产企业着手, 本土生产企业可有效推进沿海经济发展, 不同行业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同, 进步速度快, 其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从而行业规模的扩张速度就快, 经济生产过程中的贡献度提升就快, 从而有效提升辽宁沿海经济的发展。

(二) 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首先辽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是增进人民福利,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它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推动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 辽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是由消费引领的集约式发展, 是改善当前辽宁沿海济粗放式扩张发展的有效途径。[4]最后, 辽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能够推进收入合理分配, 资源均衡配置, 能够有效缩小贫富差距, 不仅带动辽宁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而且能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前我国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 建立“劳动偏向型”收入分配制度, 可以有效促进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及经济发展的转变。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在此资源上进行开发与使用, 从而使我国辽宁沿海区域经济得到有效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辽宁沿海地区人口的数量逐渐增加, 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以发展经济作为基础, 辽宁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于此概念的强化与发展加速, 而变得越来越明显。目前, 辽宁沿海经济区域的发展受到了各界学者的重视。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发展,现状及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召龙, 张涵.浅议我国辽宁沿海地区经济需求失衡的成因与对策[J].消费经济, 2009-10 (4) :12-16.

[2]武芳梅.刍议消费率及投资率与我国辽宁沿海的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 2010-11 (9) :10-13.

[3]许永兵.对我国辽宁沿海地区经济下降原因的再认识——兼评关于居民消费率下降原因的几种流行观点[J].财贸经济, 2010 (12) :22-25.

沿海经济开发区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 菊芋;经济效益;盐土;江苏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6 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480-04

菊芋(Helianthus tubeuosus L )是菊科向日葵属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地为北美洲,17世纪传入欧洲,后传入我国。菊芋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但多为零星种植 [1];近几年来,我国沿海、西部少数省市开始规模化栽培菊芋,用以治理沙漠化和盐碱化土壤、调整产业结构、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菊芋全身是宝,其地上部茎叶是优质的猪、羊、牛粗饲料;其地下块茎富含菊糖、淀粉等果糖多聚物,可煮熟食用、熬粥、腌制咸菜、晒制菊芋干、制作淀粉,同时是畜牧养殖的精饲料、酒精的原料等 [2];其嫩叶属于高档蔬菜,可用来制作罐头;其块茎和茎叶入药具有清热凉血、利水除湿、益胃和中的功效;菊芋还可用于城乡环境绿化、发展养蜂业、防风固沙等 [3-5]。

目前,江苏省盐土农业的发展以苏北盐城市为主,盐城市位于苏北平原中部,东临黄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非常适宜发展盐土农业。盐城市海岸线长582 km,占江苏省海岸线总长度的67%;其沿海滩涂面积共36万hm2,占江苏省沿海滩涂总面积的75%,并以每年3 300 hm2的成陆速度向东延伸。目前,已开垦 2万hm2 滩涂用于发展粮、油、棉;有5万hm2滩涂用于发展海水及淡水养殖;有7万hm2潮上带、13万hm2潮间带尚未利用,可用来种植耐盐经济作物。经南京农业大学相关学者多年研究,成功改良一种新型菊芋品种“南菊一号”,该品种可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土壤盐度。在盐城海涂区试种该品种菊芋,每年收获块茎超过45 t/hm2,且种植2~3年后土壤盐分被充分降解,土壤肥力有效提高,即可变为良田 [6-7]。

1 菊芋的生产现状、消费需求现状及市场开发前景

1 1 菊芋的生产现状

在2009—2013年,我国菊芋市场发展良好,其总产值由2009年的3 4亿元增至2013年的6 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 12 00%;其总产量由2009年的70万t增至2013年的123万t, 平均每年增长11 93%;其总产能由2009年的82万t增至2013年的136万t,平均每年增长10 67%(表1)。通过环比增长率可知,5年中我国菊芋产业的总产值、总产能发展速度较为平稳,波动不大;而总产量增加很快,表明菊芋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视,使其得到广泛推广和种植。我国菊芋的总产量随着技术进步、种植面积增加而不断增长,但目前还低于总产能;因此,我国菊芋种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 2 菊芋的消费需求现状

在2009—2013年,我国菊芋的消费和需求总量持续增加,其实际消费量由2009年的80万 t增至2013年的123万 t, 平均每年增长8 98%,且环比增长率持续上升;其应有需求量由2009年的82万 t增至2013年的126万 t,平均每年增长8 97%,且环比增长率保持强劲的增速(表2)。在2009—2013年,菊芋每年的总产量分别低于总消费量10、10、8、4、0万t。可见,在2009—2012年我国每年生产的菊芋均被市场消化,且有部分菊芋由国外进口,直至2013年我国菊芋才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菊芋每年的实际消费量均少于应有需求量2万~3万 t,表明我国菊芋的消费市场尚未饱和。

1 3 菊芋的价格

近几年,我国菊芋价格持续上涨,由2009年的416元/t上涨至2013年的478元/t,共增长62元/t(图1)。目前,我国菊芋单位面积产量为45~60 t/hm2,厂方直接收购价约为450元/t,国产菊芋粉售价约为3 4万元/t,进口菊芋粉售价约为4万元/t。我国菊芋种植历史悠久,但规模化种植较晚,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其下游需求正在扩大;同时,随着国家对菊芋行业及市场管理力度的加大,人工和原料成本均有所增加,因此未来几年内菊芋价格不会下降,仍呈上涨趋势。

1 4 菊芋的市场开发前景

菊芋块茎肥大,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核黄素、尼克酸、硫胺素。菊芋块茎中78%的碳水化合物为果糖低聚物,1 kg菊芋块茎中含磷1 190 mg、钙490 mg、铁85 mg,居根茎类蔬菜之首 [9]。此外,菊芋富含菊粉、多缩戊糖、葡萄糖、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丙氨酸、镁、钾等14种氨基酸。由于菊芋成分独特,其营养价值、深加工价值、经济价值、食用价值、饲用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均极为突出,可与晶蓣(雪莲果)媲美。

从菊芋中提取的菊粉可生产低聚果糖和超高聚果糖。以菊粉为原料生产的超高聚果糖具有温度越低越甜、渗透压高、保湿性好等特点,糖尿病人也可使用,且具有保肝等作用。从菊粉中提取的低聚果糖对改善人体肠道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有显著作用。在荒漠和盐碱地种植菊芋,不仅可增加农民收入,还具有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多重效益。对菊芋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及应用,不仅能丰富食品、医药、保健品的加工原料,还可通过出口创汇使加工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0]。

菊芋产量较高,与其他主要农作物和耐盐植物相比,其纯收益具有显著优势,此利润仅指未经任何深加工的菊芋块茎,且不包括菊芋茎叶带来的附加经济效益。在对盐城市的市场调研中发现,几乎没有厂家和店家销售菊芋产品,各大超市、特产店等也难以见到菊芋深加工后的相关产品。在对盐城市广大消费者的调查中发现,老百姓对于菊芋知之甚少。尽管菊芋用途广泛,但在中国还处于初级产品开发应用阶段,其高端产品尚未得到开发,且初级产品的消费市场也未达到饱和。

nlc202309041719

菊芋具有一定药用价值,菊糖在胃和小肠中不被吸收,能够选择性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并可促进动物的脂肪代谢,提高矿物质的吸收。菊糖作为一种膳食纤维已被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进入美国市场,在日本、欧洲、中国台湾等地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可见,菊芋的市场开发利用程度低,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目前,我国菊糖供应主要依赖进口,广泛种植菊芋将使这一现状得到改善。

2 江苏省海涂种植菊芋的技术经济效益

2 1 菊芋与其他农作物的成本与收益

由表3可知,在种子费用方面,油菜为375元/hm2,小麦为660~1 320元/hm2,玉米为900元/hm2,大豆为960~1 200元/hm2,水稻为456~570元/hm2,菊芋为 2 250~2 925元/hm2,菊芋的种子费用较高,在此方面不具优势。在肥料费用方面,油菜为 1 830元/hm2,小麦为2 310元/hm2,玉米为 2 700元/hm2,大豆为1 680元/hm2,水稻为 3 150元/hm2,菊芋为1 560元/hm2,可见菊芋在肥料费用上具有优势。在机耕费用方面,油菜为900元/hm2,小麦为 1 020元/hm2,玉米为900元/hm2,大豆为 900元/hm2,水稻为1 125元/hm2,菊芋为 2 025元/hm2,由于菊芋的种植环境独特,在机耕费用方面不具优势。在病虫害防治费用方面,油菜为 300元/hm2,小麦为525元/hm2,玉米为 525元/hm2,大豆为375元/hm2,水稻为 1 080元/hm2,而菊芋生长于滩涂盐碱地,病虫害较少,防治要求较低。在收获费用方面,油菜为1 125元/hm2,小麦为900元/hm2,玉米为900元/hm2,大豆为 600元/hm2,水稻为900元/hm2,菊芋为 8 250元/hm2,由于菊芋生长在海边盐碱地,收获费用较高,在此方面不具优势。菊芋种植于废弃的盐碱地,相比种植于租赁耕地的普通农作物而言,菊芋在土地费用方面具有优势;若加入此项,菊芋的收益将显著高于其他农作物,而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并未列土地费用。可见,由于菊芋生长于特殊环境,在肥料、病虫害防治、租赁土地等费用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在种子、机耕、收获等费用方面不具有相对优势。

在费用方面,菊芋的总成本费用最高,达到15 465~16 380元/hm2,其次是水稻,而总成本费用最低的油菜仅为 4 680元/hm2。在产量收益方面,油菜产量为 2 700 kg/hm2,价格4 7元/kg;小麦5 360 kg/hm2,价格 2 44元/kg;玉米8 400 kg/hm2,价格2元/kg;大豆3 495 kg/hm2,价格5 6元/kg;[JP+1]水稻 10 275 kg/hm2,价格2 9元/kg;菊芋 45 000 kg/hm2,价格1 3元/kg。虽然菊芋的价格、总成本费用不具优势,但其产量具有绝对优势,使得菊芋单位面积净收益居于首位,高达42 120~44 535元/hm2,是油菜的7倍以上,而纯收益最低的油菜仅为 55 98元/hm2。上述仅为菊芋作为原材料进入市场的收益,若对菊芋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将获得更高收益。

2 2 菊芋与其他耐盐植物的成本与收益

由表4可知,在种子费用方面,菊芋低于海蓬子和马齿苋,但高于碱蓬。在肥料费用方面,菊芋使用肥料最少,仅需1 440~21 680元/hm2,而其他3种盐生植物的肥料用量均在3 000元/hm2左右。在机械作业费用方面,菊芋高达 2 025元/hm2,其他3种作物均在1 200元/hm2左右。在人工管理及采摘费用方面,菊芋块茎的采摘更费劳力,人工费用高达9 750元/hm2,其次是海蓬子,而人工费用最低的碱蓬、马齿苋仅为6 300元/hm2。种植碱蓬、海蓬子、菊芋的土地无法生长一般农作物,属于完全新增效益,而种植马齿苋的土地可生长棉花等具有一定耐盐性的农作物,棉花的效益一般可达7 500~12 000元/hm2;因此,四者的土地费用中马齿苋最高,约为15 000元/hm2,其他植物均为7 500元/hm2。可见,由于菊芋的耐贫瘠特性,使其在肥料费用方面具有优势;在机械作业及人工费用方面,菊芋不具优势;在种子费用方面,菊芋处于中等水平;在土地费用方面,菊芋优于马齿苋,与碱蓬、海蓬子的水平相当。

在总成本费用方面,菊芋仅高于费用最低的碱蓬,具有一定优势。在售价方面,菊芋的售价最低,不具备竞争优势。在产量方面,菊芋的产量最高,达到45 t/hm2,高出产量最低的碱蓬1倍多。菊芋的收益、纯收益仅低于马齿

3 江苏省发展海涂种植菊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 1 政府应加强重视程度,各部门联动,科学规划,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江苏省海涂开发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领导,管辖权分散在各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机制重叠、权责不清等问题,一些部门为平衡本部门的行政费用,对海涂收费而不重视职能管理。由于政府重视度不高,缺乏总体规划,各部门缺乏协同作战和系统开发的认知,严重阻碍了海涂农业的发展。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在海涂开发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下辖权能部门未能充分利用资金,以及一些获得补偿的经营者采取破坏式、掠夺经营的方式开发,造成政府投资的回报率低,不仅影响政府的投资积极性,且破坏了海涂资源的深度开发。

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菊芋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协调,统一指挥,科学规划出适宜种植菊芋的地区,与其他农业种植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由上到下分别制定菊芋开发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分步、[JP+1]分阶段实施和落实规划。再辅以交通、通讯、电力、灌溉、水利等配套设施,结合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生态保护与开发效益、可持续发展战略、市场经济规律确定开发的近期、长期目标,并以法律形式固定,防止“领导调动,规划重弄”的现象发生。此外,对拟开发的项目应进行科学论证,对投资大的项目须向专家咨询论证,以免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nlc202309041719

3 2 加大政府宣传和政策扶持力度

以苏北盐城市为例,许多沿海滩涂区的农民不了解菊芋的经济社会效益,甚至没见过菊芋,在市场上也难以见到菊芋及其加工产品。若政府不加以宣传,农民不可能种植不了解甚至不知道的作物,菊芋种植无从发展壮大。

政府应通过报刊、网络、电视新闻、广播等途径,有目的地向农民宣传种植菊芋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并安排农村指导员和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面对面”宣传,“手把手”指导农民种植菊芋,使更多农民认识到种植菊芋的好处。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龙头企业、农村带头人积极发展海涂菊芋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带动辐射其余农民的菊芋种植热情,并在土地使用、要素供给、税费减免、信贷等方面给予各种优惠,尤其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倾斜。

3 3 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应加强合作

目前,菊芋在江苏省沿海滩涂种植量很少,主要是科研院所的试验种植或农民的零星种植,尚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种植。海涂种植菊芋须配以强大的技术支撑,仅靠企业和农民难以做大做强,而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在菊芋的开发利用中存在脱节现象,三者应形成合作机制。政府起总指挥、总协调、总策划的作用,科研机构、大学院所应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研制高产、高效的耐盐菊芋新品种,研究制造出菊芋的深加工产品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加强种质资源的培育和交换。企业可与科研院所挂钩进行科技咨询、科技指导、项目研究,共同把海涂建成以科研试验、实用技术推广和应用为主的多层次多学科试验基地、科技示范园、星火技术密集区等。

3 4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菊芋的产业化水平

摒弃传统的粗放式小农经济,走菊芋产业化、规模化种植的现代化大规模开发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应加强菊芋种植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整合,培育重量级的龙头企业。加强对现有菊芋成长型企业的政策及信贷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菊芋产业中来。应壮大菊芋加工企业,突出菊芋的加工增值,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强化产品包装和品牌创建,瞄准国内外高端市场,开发具有竞争力的菊芋高端产品。围绕菊芋产业,逐步实现种养、加工、储存、销售的“一条龙”,科、农、工、贸、服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延伸菊芋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薛志忠,杨雅华,李可晔,等 菊芋耐盐碱性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14(9):196-199

[2]凌 申 江苏沿海生物柴油开发利用条件与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8-10

[3]刘兆普,隆小华,刘 玲,等 海岸带滨海盐土资源发展能源植物资源的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1):9-14

[4]阎秀峰,李一蒙,王 洋 改良松嫩盐碱草地的优良植物——菊芋[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25(6):812-816

[5]谢逸萍,孙厚俊,王 欣,等 新型能源植物菊芋资源的引种鉴定与海涂利用评价[J] 江西农业学报,2010(9):62-63

[6]隆小华,刘兆普,王 琳,等 半干旱地区海涂海水灌溉对不同品系菊芋产量构成及离子分布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07,44(2):300-306

[7]隆小华,刘兆普,陈铭达,等 不同浓度海水灌溉下盐肥耦合效应研究[J] 土壤学报,2005,42(1):91-97

[8]中商华研研究院 2014—2018年中国菊芋(洋姜)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R] 2013

[9]孙纪录,贾英民,桑亚新 菊芋资源的开发利用[J] 食品科技,2003(1):27-29

[10] 郭洪涛,郭衍银 菊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2011(11):69-72

沿海经济开发区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篇4

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进入2007年,我国的经济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前三季度,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趋势,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等。与此同时,资金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房价快速上涨、CPI指数屡创新高等,经济过热的趋势显著增强。面对经济状况如此高温,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性调控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运行起到了积极的调控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对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也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经济发展方向,顺应形势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市经济增长和提升经济竞争实力,是当前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

1、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

2007年,我国的GDP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1.1%,、11.9%、11.5%,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由偏热向过热转化的风险在继续加大。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主要受投资、消费、净出口三方面因素影响。

2、CPI指数持续走高

受粮食、肉、蛋价格影响,2006年三季度起,我国物价持续低位运行的态势开始变化。2007年1至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2.7%、3.3%、3.0%、3.4%、4.4%、5.6%、6.5%、6.2%,6.5%。其中8、9、10三个月CPI涨幅创下十年以来的新高。

3、房价高速上涨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盘皆涨”。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2%,其中一季度上涨6%,二季度上涨6.4%,三季度上涨9%。

4、外汇储备迅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增长迅猛。截至2007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

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

我国经济由偏热向过热发展的趋势在不断加大,面对如此“高温”的经济发展状态,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1、利率政策

(1)加息。2007年 12月20日,央行宣布当年第六次加息,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上调0.27和0.18个百分点,存款利率调至4.14%,贷款利率调至7.47%,分别比年初高出1.62和1.35个百分点。在7月20日第三次加息的同时,还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由现行20%调整为5%。去年央行连续出台利率政策,主要是调控资金流动过剩,调节和稳定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有利于增加个人储蓄款收益。

(2)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日益扩大,已使大量资金流入我国,贷款和投资迅速增长,因此引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为抑制流动过剩的问题,央行去年已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9%连续提高到14.5%。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既巩固了流动性调控的成果,也有利于抑制商业银行放贷行动,将使银行减少债券、贷款等高收益率资产的配置。

(3)发行国债。为抑制货币流动性,缓解人民银行对冲压力,财政部于近期分别发行6000

亿元特别国债和200亿元凭证式国债。国债的发行既有利于抑制货币流动性,又有利于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改善宏观经济,还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提高外汇经营收益水平。

2、房地产业政策

目前,我国房地产只涨不降,已使房地产业进入一种不健康的发展状态。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上调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国债、对房地产开发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有资金比例提高;在土地方面,下达全国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加强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国务院下达24号文件《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明确房地产的发展方向:商品住宅市场管,保障性住宅政府管,政府今后将大力开发60平方米左右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3、价格补贴政策

针对我国近期物价出现明显上涨状况,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众的生活补助。从8月份开始,对城市低保对象实际补助每人每月不低于15元的补贴。针对肉食价格上涨情况,中央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多养殖生猪,免费给生猪接种疫苗,保监会还投入10亿元为生猪保险。

4、进出口政策

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急剧增长,外汇储备规模大幅增加。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在保持外贸稳定发展、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抑制国际收支顺差过快增长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2007年4月15日起,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涉及产品包括部分特种钢及不锈钢板、冷轧产品等。2007年6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对于钢材、钢铁初级产品、有色金属等多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关税上调7%。7月1日起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这次调整的目的一方面是缓解外贸顺差过大问题,促进外贸平衡,另一方面是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5、环境政策

我国经济连续几年都保持高速增长趋势,但经济增长的背后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作为代价的。针对日益严峻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制定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一是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二是加快淘汰生产力落后、污染严重企业,如关停小火电机组;加快焦化行业、水泥工业、铝工业、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三是调整

推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篇5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建设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中央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省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刚才,保华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沿海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并就重点工作推进和加强组织领导提出了总体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我主要就推进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紧紧抓住历史性重大机遇,在新起点上加快沿海地区发展

我省沿海地区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腹地广阔,战略地位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对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已从省域规划上升为国家规划,从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沿海地区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第一,从开发历程看,沿海发展成效很大。受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既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可以说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洼地”。为加快改变这一状况,历届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提出建设“海上苏东”和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构想。2003年起,全面启动沿海产业带建设。2007年,专门召开沿海开发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沿海地区发展出现了重要变化。经济发展明显加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是五年前的2倍,财政总收入是五年前的3.8倍;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7.7%,五年提高7.7个百分点;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五年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60.9亿美元,年均增长32.4%。总的看,省委、省政府实施沿海开发的决策部署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沿海地区已进入后发崛起、加速腾飞的快车道。只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不断改革创新,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推动沿海地区实现更好更大发展。

第二,从基础条件看,沿海发展潜力巨大。综合分析资源、产业、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条件,江苏沿海地区可以说是我国东部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的“黄金宝地”。一是资源禀赋优越。土地后备资源充足,滩涂面积约占全国的1/4。风电资源十分丰富,总量超过2500万千瓦。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很多地方适宜建设深水泊位和大型能源、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项目。二是产业基础良好。沿海地区农业基础雄厚,是我省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工业化处于加速阶段,机械装备、汽车、船舶制造、纺织、化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建筑业、旅游业、海洋产业等特色产业蓬勃兴起。对外开放迈出重要步伐,现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出口加工区和23个省级开发区,具备较强的产业承接和配套能力。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发展迅速,目前已建成万吨级泊位40个,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苏通大桥和沿海大通道全线贯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51公里。新长铁路建成通车,沿海铁路年内即将开工建设。连云港、盐城、南通机场已开通部分国际航线,运输能力快速增长。电力、通信、水利等条件也都有了很大改善。充分利用日益完善的基础条件,发挥日益凸显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必将在中国东部地区加速崛起。

第三,从战略定位看,沿海发展责任重大。去年以来,国家已相继研究通过了广西北部湾、福建“海西”、江苏沿海、辽宁沿海经济带等一系列发展规划,标志着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新一轮战略布局已基本形成。《规划》明确要求,江苏沿海地区要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这一定位表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殷切期望,更体现了国家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深谋远虑;不仅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力措施,更是着眼长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不仅是我省沿海地区的重大机遇,更是带动苏北乃至整个江苏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决不仅仅是沿海地区的事,也不仅仅是江苏本省的事,而是承担着服务带动中西部、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所处的战略地位、面临的重大机遇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以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开发,在提升长三角整体实力、完善全国沿海生产力布局、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国家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二、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为加快沿海地区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区域经济要腾飞,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建设。要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抢抓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根据沿海地区发展 1的实际需要,迅速展开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推进支撑沿海地区的大发展。

着力抓好以连云港港为重点的沿海港口群建设。对于沿海地区来讲,港口是开放的生命线,是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和根本依托所在。加快沿海开发,必须把港口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一要更加注重龙头带动。连云港港是沿海港口群的核心,必须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并联合南通港、盐城港,共同打造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更好地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辐射带动作用。深水航道和码头建设是连云港港真正成为国家主要港口的关键。要重点推进30万吨级深水航道工程,加快建设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堤作业区集装箱泊位,积极做好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到2012年,连云港港吞吐能力要力争达到1.6亿吨,其中集装箱能力600万标箱。充分发挥南通港江海交汇的独特优势,大力推进江海联运,开工建设洋口港区10万吨级北航道,开展洋口港区深水航道升级前期工作,加快建设LNG接收站10万吨级码头和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增强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服务功能。稳步推进盐城港建设和发展,加快大丰港区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滨海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射阳港区5万吨级进港航道和灌河口拦门沙综合整治工程,抓紧建设一批专业码头,努力把盐城港建设成为区域性重要港口和连云港港的组合港。二要更加注重功能建设。适应世界现代港口的发展趋势,提高港口综合功能,增强港口竞争能力。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促进基础设施与经济腹地相连接、与产业布局相对接。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开辟和加密集装箱远洋干线航线航班,逐步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航运网络。支持连云港申报保税港区,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拓展保税、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功能,改善口岸环境,提升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与腹地广大市场的对接,增强港口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能力。三要更加注重资源整合。岸线资源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必须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集约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按照港口功能定位,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优化区域港口布局,整合区域港口资源,逐步建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错位发展、服务高效的现代港口体系。打破行政界限,探索建立各类港口联合协作的一体化机制,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对灌河口开发等跨市项目由省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合作开发。

着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在重点搞好港口建设的同时,加快铁路、航空、公路、航道、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现代化、大容量的综合交通走廊。铁路要加快构建沿海通道,尽快开工建设沿海铁路和新长铁路盐城至海安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争取及早开工建设沪通铁路;强化陇海通道,推进陇海铁路客运专线徐连段前期工作并尽快开工建设;完善宁启通道,建成宁启铁路南通东至启东段和南京至南通东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尽快开工建设南京至连云港城际铁路,积极推进宿淮铁路建设,加快徐州至盐城铁路、泰州至江阴铁路等工程规划建设。航空要加快连云港、盐城、南通机场建设步伐,优化整合机场资源,发挥航空口岸及航空整体优势。公路要尽快开工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加快建设崇启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江都至海安、连云港东疏港、连云港至临沂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盐城至大丰港区、连云港北疏港、海安至启东、阜宁至建湖等高速公路。航道要加快长江江苏段12.5米深水航道建设,2011年从长江口延伸至太仓。推进通榆河航运综合整治,完成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工程,开工建设通榆河东台至长江段、盐河、刘大线航道综合整治工程。

着力推进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以通榆河为主干的供水工程体系建设,重点实施泰州引江河二期、泰东河拓浚等一批扩大流域调水和区域供水骨干工程,保障沿海地区发展和滩涂围垦开发的淡水资源需求。基本完成沿海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任务和河道整治工程,加强流域、区域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海堤达标、新沭河整治等重点工程,进一步提高防洪、防潮标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随着沿海地区发展日益加快,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要以新能源开发为重点,加快风电、核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适时建设连云港和滨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开工建设连云港至仪征原油管道,争取国家在我省沿海地区布点千万吨级石油储备项目。加强沿海输配电网络和过江通道建设,形成可靠性高、结构清晰、供电能力强的输电网和配电网,全面提高沿海地区电网的安全性和供电质量。

三、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促进沿海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决不能沿袭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使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沿海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工业,最大的潜力也在工业。现阶段,仍必须把发展工业作为沿海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国务院领导同志在讨论中特别指出,沿海新型工业化要走与以往不同的发展道路。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的临港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狠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项目建设,狠抓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培育,狠抓引领行业标准的大产业发展,努力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连云港市要重点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依托中科院材料所等研发机构,推进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深水港优势,加快发展石化、钢铁产业,大力推进1000万吨炼油配套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积

极支持省内新增和转移钢铁项目到连云港发展。盐城市要重点发展汽车、风电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争取到2012年,形成汽车超千亿元,新能源、节能环保超500亿元的产业板块。南通市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础良好,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加强产业配套和行业合作,拉长产业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船舶工业,提升机械设备、电力设施等产业规模和档次,争取到2012年建成4个千亿元级产业板块。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近几年来,我省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特别是沿海地区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长性明显增强,有条件、有能力建成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要科学合理规划开发宝贵的风电资源,尽快建成响水、启东、如东等地风电项目。开工建设田湾核电三期工程,积极推进田湾核电二、四期工程前期工作。到2012年,沿海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比重提升到36%左右。二是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加快海上风电技术攻关,支持华锐风电建立海上风电研发中心,为风电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创造条件。生物质能发电重点推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开展滩涂非粮食生物质燃料发电的前期研究,发展清洁高效的生物质气化技术。建设新能源创新产业园,为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载体。积极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设计和省内配套生产能力,形成技术领先优势。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今年我省已出台新能源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并设立了光伏发电专项资金,要抓紧完善配套措施,把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鼓励发展新能源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新能源专业和学科,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智力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今年以来,我省服务业发展逆势而上,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这是多年来难得的一个好态势。随着沿海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制造业加速向沿海集聚,既对现代服务业提出了多样化、专业化的市场需求,也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增强对沿海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的优势,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专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加快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基地建设,形成国内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发挥金融和商务对沿海发展的支持功能,积极发展地方金融,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到沿海设立分支机构;加快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开展离岸金融试点、技术交易、产权交易等商务服务。积极发展研发设计和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加强连云港新医药和新材料、盐城汽车和风电、南通船舶装备制造等研发设计载体建设。沿海地区海洋、湿地、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要加强沿海旅游带建设,科学规划和整合开发旅游产品,培育一批在沿海有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旅游品牌,打造“江苏海上旅游新干线”,努力建设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沿海地区农业占全省农业总量的1/3,农业仍然是沿海发展的基础和特色。必须在重点发展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把沿海地区建成国家粮食生产基地、高效特色农业基地、生态观光农业基地。一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建设高标准示范粮田,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粮食面积保持在2800万亩以上。二是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特色农业高效化、高效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品牌化,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将高效农业占比提高到40%,每个县建成1-2个现代农业特色园区。积极发展设施园艺业和规模畜牧业,提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比重,打造沿海生态农业品牌。积极发展高效设施渔业、外向渔业和远洋渔业,提高现代渔业发展水平。做好外向农业文章,加快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发展盐土农业的新途径,提高比较效益。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积极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鼓励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到2012年农户参加各类合作组织比例达到40%,农民产业化经营收入有明显提高。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沿海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在产业发展上既要立足于培育新增长点,为保增长促发展增强后劲,又要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要坚持错位发展,发挥各自长处,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布局,以个性发展强化产业特色,以优势互补提高开发效益,以良性互动避免过度竞争,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好又快地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坚持集聚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优化空间布局,加强产业整合,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企业集群、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坚持联动发展,与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相互策应,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强化产业分工协作,促进资源合理配臵,进一步优化全省“四沿”生产力布局。

四、科学开发滩涂资源,有效拓展发展空间

滩涂资源丰富是我省沿海地区最大的特色。尤其是在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拥有这一不可多得的战略后备资源是我省沿海最突出的优势。要把滩涂开发利用作为沿海发展的一大重点,把非常宝贵的资源开发好、利用好,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一要科学有序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园区模式、综合开发”的思路,先规划后围垦,先定位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广,高起点推进沿海滩涂围垦综合开发。省发改委要加快编制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明确近期270万亩滩涂围垦的区块、时序、重大工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改变辐射沙洲总体动力格局、不影响深水航道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和开发利用方向。各市要根据总体规划制定垦区开发利用规划,由省统一审批,具体围垦项目按基本建设程序和海域使用审批程序进行报批,坚决防止各自为战,坚决杜绝无序开发。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后滩涂开发主要由潮上带向潮间带和近海的辐射沙洲推进,与以前相比,工程实施难度加大,不可把握因素增多。要更加注重循序渐进,动态把握,实行梯度开发,边垦边试。从荷兰、日本、韩国等国的成功经验看,围海造田要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有序推进。同时,要深化滩涂围垦科学研究,加强围垦工程对洋流潮汐、入海河流、基础设施、近海物种等方面的影响监测分析,确保围垦开发科学合理。

二要高效集约利用。对围垦形成的土地,要统筹考虑产业开发、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合理确定用地比例,总体统筹时序进度。农业用地要实施成片开发,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建设商品粮、盐土农作物、生物质能作物和海淡水养殖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用地要与国家《规划》相衔接,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结合临海节点,合理布局临港产业和城镇建设,引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生态用地主要用于沿海人工湿地、水库、防风林和护岸林草建设,提升调节气候、减缓海洋灾害影响和净化环境的功能。滩涂利用最大的难点是盐碱地开发,要加强盐土地区如何发展农业、工业的研究,做到尊重科学、因地制宜,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宜工则工。

三要创新开发机制。滩涂围垦投资巨大、风险较高、投资回收期较长。要创新开发模式,拓宽投资渠道,增强开发活力和动力。滩涂匡围由政府主导,滩涂开发要更多利用市场力量。原则上近岸边滩围垦以市县为主,岸外海域滩涂围垦以省为主,鼓励省市县相互参股。开发建设要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主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现有省滩涂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省沿海开发集团公司,吸收地方、社会资本参股,共同推进滩涂围垦开发。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调剂办法,鼓励省内其它地区特别是苏南地区参与滩涂开发,所新增的耕地面积指标按一定比例分成用于其耕地占补平衡。要以建设开发区的办法开发利用已围滩涂,省里重点抓好100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工程,在沿海三市实施不同类型的滩涂综合开发试点。

五、加快推进沿海城乡一体化,提高统筹发展水平

加快沿海发展,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逐步缩小我省南北、工农和城乡差距。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进一步提高城镇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着力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国家《规划》已明确了我省沿海地区“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开发布局。要按照这一布局要求,加强规划引导和控制,严格规范沿海地区空间开发行为,切实做到开发活动与主体功能区相一致,按城市规划和镇村规划实施。结合区域总体功能定位,着力优化城镇、农村和生态空间布局,有序扩大中心城市和县城镇空间,适当增加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适度减少农村居住空间。沿海各市都要按照国家《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体系。

积极提升城镇发展水平。世界各国沿海开发的经验告诉我们,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必须形成若干个强有力的载体。目前,我省沿海城市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带动能力还不强,必须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切实增强城镇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要大力建设三大中心城市。连云港是沿海开发的龙头,也是中央明确要求支持的重点。要坚持以港兴市、港城联动,集中力量把城市做大做强,努力把连云港建设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国际性海港城市。盐城处于我省沿海的中心地带,对于连接南北两翼、辐射经济腹地作用重要。要积极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地区。南通处于长江和沿海的交汇处,是发挥“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叠加优势的关节点。要更加主动地接受上海辐射、融入长三角发展,努力把南通建设成为江海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和辐射带动力强的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要在沿海港口和工业集中区培育新的城市载体。沿海发展关键是港口发展,要结合提升县(市)城镇发展水平,重点培育港口城市,以港兴市,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市政设施,推动人口集聚,培育特色产业,把沿海有条件的县城尽快建成中等以上城市,增强为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在沿海广袤的大地上,仅靠几大中心城市和一批县级城市带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星罗棋布的小城镇通过规划调整集中,尽快培育壮大起来。小城镇发展不仅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重特色。要选择一批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的中心镇,搞好规划,合理布局,优先发展,使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尽快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江苏沿海地区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民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要把加快新农村建设摆在重要位臵,切实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生活持续改善。一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开展实用科技和就业技能培训,提

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培养发展有思路、经营有头脑、创业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二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加快推进城乡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鼓励城市优质社会事业资源进入农村,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沿海地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决不能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关系,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沿海发展的全过程,使沿海大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代代相传,使沿海人民永享可持续发展之利。

要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沿海地区要珍惜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积极构建沿海生态廊道,努力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加强盐城湿地珍禽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努力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和有较强示范作用的保护区。切实加强清水通道的保护,严格水源地保护措施,加快备用水源地建设,确保沿海地区饮用水安全。制定并实施重点海域生态修复计划,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区及人工渔礁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绿色沿海”建设,在城镇和产业密集区周围建设开放式的绿色生态空间,加快构筑沿海绿色屏障。

要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强化对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流域及海洋污染控制,提高污染治理能力。进一步调整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严格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治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场建设,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坚决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所有建设项目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审批,严把环境准入门槛,尤其是沿海小化工要坚决控制,切实防止产业梯度转移带来污染转移。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加强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低消耗、低污染、循环型产业,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着力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园区和企业。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广泛开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全社会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七、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充分激发沿海地区发展活力

加快沿海地区发展,是沿海人民多年的期盼,也是全省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现在这篇“大文章”才刚刚破题,要把规划蓝图变为美好现实,需要我们长期艰苦奋斗,需要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需要在推进落实上下更大的功夫。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拓宽发展思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集聚要素资源,以扎实有力的举措推进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汇聚起沿海发展的强大力量,推动沿海发展尽快打开新局面。

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沿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但更要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把加强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和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力量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省里已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办公室,并明确了相应的职能,重点在编制完善规划、统筹资源配臵、组织实施基础性工程、推进重大项目、制定落实政策、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沿海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切实承担起应尽的责任,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当前尤其要加强规划对接、政策对接、工作对接,尽快修订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和沿海三市发展规划,所有规划都要与国家《规划》、长三角发展规划以及我省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上下衔接、相互配套。全力以赴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力争国家重大政策更多地向江苏沿海倾斜,力争国家重大产业项目更多地在江苏沿海落户。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规划》,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省政府正在进一步研究支持沿海开发的政策措施,还将制定12个专项实施方案。要切实加大落实力度,真正使这些好的规划和政策贯彻到位、取得实效。沿海开发投入巨大、周期很长,许多问题都需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运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的突破。要实行管理主体与开发主体功能分开,开发主体按照市场机制配臵资源,管理主体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和负责规划实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多元化投资开发机制。按照市场机制要求,建立沿海发展基金,探索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创造条件,设立沿海开发银行。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加快金融创新,制定和实施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办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和商品市场,以优越的市场环境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参与沿海地区发展。

坚持开发和开放相结合。沿海大开发、大发展,需要吸纳集聚大量的资源,必须把开放作为开发的第一动力,以大开放推动大开发,以大开发带动大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江苏沿海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国内外了解江苏沿海,聚焦江苏沿海,投资江苏沿海,把沿海这张“牌”打得更响、更亮、更有特色。要抢抓新一轮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机遇,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精心组织沿海各种专题招商活动,重点加强对日韩等东北亚地区的招商,力争在引进投资规

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符合环保要求的大项目上有新突破,在发展对外加工贸易、建立特色产品出口基地、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上有新突破。在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还需要积极鼓励利用民资,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推进沿海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要打破各种障碍,放宽准入条件,让民营资本更加积极地参与沿海发展。要学习借鉴苏南等发达地区开发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强各类重点开发区建设,争取国家对沿海建设开发区给予更多支持,鼓励合作共建开发区,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打造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发展活力更加强劲、竞争优势更加突出的高水平开发区。

坚持发挥资源优势和增创智力优势相结合。沿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无疑是一大优势,但仅停留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上是难以持续的,只有把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增强科技人才优势有效叠加起来,沿海发展才能真正插上“腾飞的翅膀”。要充分聚集和释放我省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吸引国家级科研力量,鼓励省内高校与沿海地区合作办学,加强与沿海开发相关的院系和学科建设,加快沿海开发专业人才培养。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针对沿海地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需要以及滩涂开发中的一些技术难题,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大科技工程攻关,力争在掌握核心技术、先进技术上有新突破。加强科技创业载体建设,加快发展一批高新技术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和软件园,打造沿海科技创业走廊。要把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沿海发展刻不容缓的大事,重点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要优先考虑沿海发展需要,省有关部门在沿海引进人才上要采取更加特殊优惠的政策。今年以来,我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苏北、到沿海就业有增多趋势。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鼓励更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沿海地区就业创业,让沿海这片充满发展潜力的热土成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重要载体,成为有志青年报效江苏人民、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

坚持增强内生动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从根本上说,沿海发展要靠沿海三市自身的努力,但也离不开外部的大力支持。对沿海三市来讲,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能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真正把难得的机遇转化为发展的实际成效,关键还要看自身的努力。沿海各地要大力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切实把解放思想与创新理念、创新机制结合起来,在突破难点、解决问题上体现出来,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沿海大发展。要继续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凡是能够帮助沿海地区发展的部门和单位都要积极联系,凡是能够推动沿海开放开发的重大活动都要积极参与,凡是能够壮大沿海经济实力的政策措施都要积极争取。沿海发展不仅是沿海三市的事情,也是苏北地区乃至整个江苏全省的大事,是上上下下的共同责任。苏北各地要善于借力发展、借船出海,以沿海开发促进腹地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在互动发展中实现共同进步、共同繁荣。苏南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支持沿海地区发展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沿海地区发展也为苏南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空间。要按照优势互补、注重实效、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要求,推进相关产业向沿海转移,调动各类经济主体参与沿海发展的积极性。省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支持沿海地区发展作为重要职责,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努力把焦点聚到沿海,把政策放到沿海,把资源投到沿海,为沿海发展做好服务、提供保障,形成推动沿海发展的强大合力。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篇6

一、中国经济正处于双重转型过程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完成了由危机应对模式向常规模式的转型,但还需要巩固;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数量扩张为主向集约和质量效益为主转型。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相互消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形势空前复杂。

转型过程相对是短期的,一揽子计划、四万亿投资到2011年基本上结束了。这个政策的结束使我们企业感受到发展环境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来自于政策方面。如财政政策,在2009-2010年政府主导的财政性的投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2009年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2%。2009-2010年由于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整个经济发展还是比较活跃的。但到2011年政府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资比上年增长降低到个位数,从2009年的42%降到8%左右,其中对高铁的投资出现了负增长;电力、热力的投资只增长了3%左右;公立医院、义务教育的学校建设基本上处于收尾状态,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基本结束。整个政府投资的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这种变化对于建材企业而言,政府主导投资的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开始减少。

(一)货币金融环境处于较快变化中

2009年开始我们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是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下调,贷款的增长不断加快。但从2010年开始货币政策开始不断向收紧的方向调整,主要表现为:十二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最终提到21.5%,最近有两次向下调整,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存款的总量有20%多要上交到央行,这个数目的资金是非常多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看到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很快突显出来,这个变化对企业发展环境而言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变化,最容易感受到的变化。这个变化在2012年可能会有一些改变,收紧的过程停止下来,政策的调整从单向转向双向,既有收紧,又有适当的宽松。但是政策大幅度的放宽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现在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是非常大,到了去年年底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存量达到86万多亿,这个相当于去年名义GDP的180%,而2008年的时候,这两个指标的比值是150%左右。这相对于我们社会生产总规模而言,货币供给总量明显偏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选择货币政策大幅度地放宽,那么将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

另外,从经济发展的理念来看,既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不宜于以过多的经历追求过高的经济值。增长幅度过高往往导致市场过剩,导致人们浮躁的心态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利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政府的角度看,不是说要非去谋求一个高的增长点,今年各省的经济目标普遍有所下调。所以今年政府发展目标不期待高增长是一个方向性的转变。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调整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即2010-2011年,一揽子计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个一个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模式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

截止目前,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已经由扩大型转向中性,这个调整基本上结束了,未来来自政策调整方面对于我们企业发展的影响基本上告一段落,而且开始双向预调、微调。从企业角度看,感受到的政策环境与去年比有所不同的,但是,不是说向着非常宽松的方向发展。

(二)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过程中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中央经济会议中关注两点:

1、要保证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原来调整房地产市场的重点在于房价,现在的房地产调控是注重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这会使得在建保障房的资金得到保证。现在在建保障房规模为1800多万套,规模很大,房地产的投资会有所增长。当然,政策也要支持普通商品房的建设,从供给角度加快增长。因此房地产的投资在今年会有一定的增长。

2、保持货币供给量的合理,要和整个稳定增长的目标结合起来。一要保证企业必须的经营资金需要;二要对于合理的买房需求,在信贷政策上加大支持。

(三)市场条件和要素成本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发展困难增大。

企业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快速扩张的市场,而是一个相对平稳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找订单就要下一番功夫。企业还是按照过去数量的扩张、粗放的发展方式,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中不再支持。在成本方面,低成本的优势正在很快消失,劳动工资在提高,水资源、矿产资源价格在提高,所以依靠低价格来获取市场竞争力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变得比较困难。

(四)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在2012年会更加鲜明地突显出来。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趋势。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已经有15年以上的时间。但是,人们感觉到实际的变化并不明显。原因是决定过去粗放型发展方式的条件长期存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发面:

1、快速扩张的市场,2002-2007年,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9.2%,外部订单迅速增长。在国内,2010年之后,随着钢铁、水泥、汽车、石化等重工业的发展,国内投资持续地高增长,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一直在27%左右。所以,国内市场在全面快速扩大,带动企业数量扩张呈现比较粗放的发展方式。如钢厂,在2002年之后,钢厂的订单是应接不暇,因为供不应求,市场非常活跃,数量扩张非常快,很多质量不好的钢铁也被人们买走。所以,在那个时期如果让企业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扎扎实实地搞技术改造,搞质量提高,那是不被人接受的。

2、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处在一个低成本的发展环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价格,在很长的时间里,国外市场都明显高于国内市场,那个时候转方式也不被人接受,产品畅销靠的是低成本。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形成主要靠的是两个字眼:

1)价格,价格越低,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越高;2)质量和性能。性价比是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当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企业就获得一个比较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就不会在提高竞争水平、改进质量方面下功夫。

现在,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趋势,因为支持过去的发展方式的条件已经发生了改变。

二、2012年经济形势展望

2012年是构筑新一轮经济增长基础的关键之年。2011年宏观调控成效预计将继续显现,房价、食品价格和物价总水平同比涨幅预计将明显降低;出口、投资增幅预计也会下降,经济增长率预计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宏观调控的重点预计将由控制通胀转向巩固经济增长的基础。

(一)价格同比涨幅预计将持续下降

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不断显现,导致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逐步稳定。买房需求趋稳。从供给方面看,总体是不断增强的。从成本方面看,随着要素资源价格持续上涨,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资金、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很多行业抵消了成本提高的影响。从输入性通胀压力看,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方案通过后,美元会进一步增发,但制约美国政府开支增长的因素也增强了(政府支出规模受到更多限制,通货膨胀压力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约束增强),总体上美元快速扩张的势头趋稳,由此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计也将趋稳。

综合分析,2012年CPI涨幅预计在3%左右。

(二)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降

出口增长速度预计将继续回落,降低到15%左右。投资增速也会降低,由2011年的23%左右降低到18%左右。消费增长率较2012年将有所提高。2012年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3%左右,较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从需求角度测算,2012年GDP增长率略高于8%。

三、“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其中“稳”包含两层含义:

1、稳定增长,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滑坡。

2、不再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

“稳”创造的是一个环境,使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更为关键的是要“求进”。“求进”,从国家层面来看,强调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二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历史转型,这个转型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高的起点,奠定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平台。

“稳中求进”中“稳”作为“求进”的必要环境,进而保证长远的稳定,保证更高水平的稳定,保证以更小代价的稳定,保证更为和谐的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结束过去那种在非良性状态中追求高增长,追求订单扩张,追求利润增长再投资的状态,企业要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冷静,多一些理性。在大的市场发展环境变化中主动转型,为今后更长远的发展着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基础。

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为推动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为通过市场调节能力的提高,促进城乡区域布局的合理发展。所有这些都和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改革的重点:

1、要规范财产关系,财产关系已从国家所有为主转变到居民家庭所有为主,所以规范财产关系的重点是要从法律上保证财产使用的权益和安全,从法律上确定财产损失的责任。基于财产保护的行业准入要进一步放开,也要将市场投资的进入进一步放开,要将民间的投资主体更为充分地发挥出来。

2、强化政府责任。政府必须要承担责任,该责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社会公共服务,要加快建设政府保障线,这对于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很重要。2)社会管理政府要在各个活动方面建立一个规则和秩序并维护。3)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用长远规划来指导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紧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包括国土资源和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要建立责任的终生追究制度。

五、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相互消长,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与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相互转换,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增强与发展困难加大并存,这些给宏观经济政策的恰当把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综合分析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与市场需求增速和经济增速的变化趋势,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不宜进一步加大紧缩力度。宜稳定一段时间,视市场基础上消费、投资活动的恢复情况,以及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的进展情况再做调整。货币供给总量偏大的问题应放到一个更长时段,相对平缓地回收效果可能更好。

财税政策应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包括按照产业政策要求,进一步降低税赋,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通过建立完善担保、贴息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

等。

江苏沿海经济带发展动力实证分析 篇7

江苏沿海经济带在过去的发展中由于种种因素而处于“洼地”状态,其沿海经济带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远低于山东、广东、福建以及浙江等省份。目前江苏沿海开发“升级”为国家战略,为使江苏沿海经济带发展成为江苏的经济增长极,抓住机遇,整合区域资源,正在实施江苏沿海地区的综合开发,加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而实现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崛起,增加投资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开放程度将是主要方向。本文试图实证江苏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动力。

1 江苏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

江苏沿海经济带分布有连云港、盐城和江苏沿海3个地级市及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海门、启东等14个县(市)。其经济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1 经济增长迅速

从2000年以来江苏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变动轨迹来看,变化比较明显,2002年为转折点。2002年以前,经济增长较为缓慢,经济总量不足2 000亿元。2003年超过2 000亿元后,仅用了5年时间,经济总量便增长了1倍多,在2007年达到4 098.37亿元。从增长速度看,2000年到2002年间增长率分别为8.3%、9.7%和3.5%,而2002年以后,各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10%以上,2002年到2007年的5年间的平均增长速率为18%。图1表明,江苏沿海经济带在经历了2002年的拐点后,进入了以快速增长为特征的成长期。

1.2 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与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二、三”型逐步发展到目前的“二、三、一”型。2000年,江苏沿海经济带产值比重为23.443.9∶32.7,到2007年,这一比值变为14.3∶51.3∶34.4,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与优化。但与山东、浙江和广东等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比重最低,如表1所示。按照国际三次产业发展的比例结构标准,浙、鲁、粤三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结构比江苏沿海经济带相对合理,广东产业结构最优,浙江、山东次之,而江苏产业层次最低。因此,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1.3 三次产业集中程度有待提高

经济基础理论按照“外向”和“内向”功能把区域全部经济活动分成基本和非基本经济活动两大部分。基本经济活动主要为区域以外的地区服务,通过产品和劳务的输出,为区域带来收入,并以“乘数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与扩张,非基本经济活动主要为区域自身的运行服务,其发展以区域本埠的需要为基础。区位商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当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时,表明该部门为净输入,属于非基本经济活动;当区位商大于1时,则表明该部门存在着输出活动,即存在基本经济活动,区位商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LQij为j区域i部门的区位商;Eij为j区域i部门的产值;Ei为更大区域i部门的产值;Ej为j区域的产值;E为区域的总产值。2005-2007年,江苏沿海经济带相对于全省而言,各产业区位商计算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知,江苏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区位商一直大于1,有较强的外向性,不仅能满足本区域的需要,还有较强的输出能力,第二产业的外向能力最弱,三年的区位商分别为0.87、0.90和0.92,即表明江苏沿海经济带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没有发挥优势产业的作用,而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区位商更低。第三产业的区位商也一直小于1。从总体上来看,江苏沿海区域的第二、三产业竞争力不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1.4 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沿海经济带已基本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南通市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轻工食品、电力能源和船舶修造6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07年六大产业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占30.7%、27.5%、11.2%、7.2%、4.8%和3.2%,合计达到84.6%。盐城市已经形成了机械、纺织、化工、汽车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连云港市已初步形成食品、化工、医药、纺织和电力等五大支柱产业,2007年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1%;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利税占全市规模以40%以上。

2 江苏沿海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

在分析了江苏沿海经济增长现状之后,试图通过主成分回归法探询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1 指标的选取

经济增长的基础是要素投入,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等。在江苏沿海的经济增长中,除了有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更有经济结构变革对生产力的巨大促进作用。因此,选取以下因素作分析。

2.1.1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可以将资源由生产率较低的部门重新配置到生产率较高的部门,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中最主要的是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本文采用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用X1表示。

2.1.2 外向型经济

选取出口贸易程度和外资利用程度这两个指标来衡量。江苏沿海是1978年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近年来,江苏沿海外向型经济显著,国外市场需求成为江苏沿海经济增长的又一个动力。出口贸易程度(X2),用出口贸易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外资利用程度(X3),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其中,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按7.8∶1折算)。

2.1.3 技术进步

用授权的专利数来近似衡量技术进步的程度,用X4表示。限于数据的可得性,采用对专利数采取赋分的方法,2000年以前,由于江苏沿海科技相对落后,均得1分。2000年以后,每获得300个专利可得1分,例如2005年江苏沿海获得1 541个专利,技术进步程度的赋值就是7分。

2.1.4 要素的投入

包括劳动和资本投入。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劳动投入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人力资本投入,不仅包括劳动者的数量,也包括劳动者的质量。而劳动者的质量用劳动者所受到的教育来测度。由于江苏沿海三市的各程度教育者数据缺乏,以全国本科、大专、高中的受同等教育程度比例计算,以文盲的基数为1,各层次受教育人数乘以相应倍数,其倍数参照蔡昉等人的研究结果采用,这里计算成基数的数量用X6来表示。资本投入指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数量,即一定时期的资本存量,这里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替代(按照可比价格折算成一定比例)用X5来表示。

2.2 主成分回归

为了研究江苏沿海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选取X1,X2,X3,X4,X5,X6六个自变量,运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对1986年到2007年的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折算,用Y表示)作分析,数据及结果见表3。

2.2.1 利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

首先计算Y,X1,X2,X3,X4,X5,X6之间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从表4可以看出,Y与X1,X2,X3,X4,X6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其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Y与X6之间的相关性也显著,对应的p值小于0.05。这说明X1,X2,X3,X4,X5,X6对Y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自变量的选择是合理的。另外,还可以看出,自变量X1,X2,X3,X4,X5,X6之间的相关性也很高,绝大部分p值小于0.05。这说明上述自变量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如果使用简单的回归方法,将会很大的影响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应采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

2.2.2 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

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首先进行因子分析。选择提取一个公因子,从表5所显示的特征根与方差贡献表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因子的特征根为4.228,方差贡献率为70.46%。第一个公因子已经可以解释70.46%的方差。

通过因子载荷阵,运用公式计算出第一个公因子的特征向量见表6。

可得到主成分表达式:

其中,主成分表达式中的各个变量X1到X6是经过标准化变换后的标准变量。

2.3 结论及其解释

(1)目前江苏沿海的经济增长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X5)来推动最大,主成分回归系数为0.225。在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贡献最大。固定资产的投入是最为重要的,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变得越来越明显。2007年,江苏沿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为2 67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近几年来,江苏沿海固定资本投入不断增加带来了经济发展速度的突飞猛进。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01 level(2-tailed).*: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05 level(2-tailed).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otation Method: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2)对外贸易(X2)和外资利用水平(X3)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主成分回归系数分别为0.224和0.209。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沿海充分利用国家沿海沿江开发策略和良好的区位优势,进出口总额一直处于上升势态,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经济的外向度大大提高。伴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及连云港等众多港口的纵深建设,江苏沿海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契机。

(3)产业结构的调整(X1)对江苏沿海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驱动作用,主成分回归系数为-0.205。第一产业在总产业所占比重越小,经济增长越快。自1995年江苏沿海首次形成“二、三、一”产业结构以来,江苏沿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一直保持着强劲增长的势头。2007年二、三产业结构明显增加,首次超过了90%。其中,工业经济的强劲拉动功不可没。特别是机械制造纺织业和造船业等支柱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4)科技发展程度(X4)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主成分回归系数为0.197。说明科技的发达程度在经济增长中越来越重要。江苏沿海素有教育之乡的美名,科学技术在进入21世纪以后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这些都为江苏沿海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科技的发展,也为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可能。

(5)劳动投入(X6)的系数为0.106,劳动力的投入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劳动力的投入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小,这是符合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当其它要素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的情况下,随着劳动力的投入的不断增加,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在江苏沿海以前的经济发展中,多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的增长过多地依靠劳动力的投入,因此,近十几年来,江苏沿海劳动力数量有下降的趋势,但劳动投入质量正在不断提高,这与江苏沿海近几年科技不断发展,资本存量不断增加是密切相关的。

3 小结

江苏沿海经济从总体上看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江苏沿海开发在为沿海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必须要协调好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从推动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来看,资本的投入及外资、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等因素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在这些因素中,主导因素尚不突出,但同时也增强了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为促进沿海经济发展,提升并优化这些动力因素已成为必要。

目前江苏沿海开发“升级”为国家战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沿海地区开发,而产业发展则是沿海开发的核心。沿海地区产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产业、城镇与港口的协调互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速市场化进程,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固定资产投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摘要:江苏沿海开发已“升级”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依靠区域系统内外在动力的推动。通过对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各动力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投入、外资和外贸及产业结构调整共同推动,而主要推动因素尚不够明显。

关键词:沿海经济带,区位商,动力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华,尹苑生.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增长[J].中外企业家,2006(3):90-95.

[2]计高成.江苏沿海经济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23-28.

[3]曹广忠.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1999(2):34-35.

[4]蔡昉,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10):39-42.

[5]葛新元,王大辉,等.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43-48.

[6]刘国梁.江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与产业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06(12):43-45.

[7]中国工程院,等.江苏省沿海地区产业综合开发战略研究报告(初稿)[R].2007-05.

[8]江苏省发改委.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修改稿)[R].2008-10.

[9]孙志军,洪银兴,范从来.苏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37-278.

3月份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篇8

一、国内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增速加快

2016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比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品市场出现小幅回升,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比1—2月份增加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升,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58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增速比1—2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32971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2%,增速比1—2月份提高3.2个百分点。外部需求仍然低迷。3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535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3%。1—2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5675亿元,同比名义下降4.8%,降幅比1—2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短期内“三驾马车”的表现不容乐观。

(二)高技术和高加工度产业增长态势较好

产业链上游行业好于下游行业。分三大门类看,3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1—2月份增加了1.6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2%,比1—2月份增加了1.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比1—2月份增加了3.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3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其他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居前,分别为16.7%、12.7%、12.5%、11.4%、11.2%、11%、9.8%、9.4%、9.1%和9.1%。而开采辅助活动、其他采矿业、烟草制品业工业仍处于负增长,分别为-20.2%、-19.6%和-7.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1%、3.3%、3.3%、3.4%、3.7%、4.1%和4.1%。

(三)西部地区成为工业增长最快区域,东部地区工业降幅收窄

分地区看,3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同比分别增长7.3%、7.8%、8.0%,与1—2份相比,分别增加1.7、1.2和1.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降幅较1—2月份收窄3.3个百分点。

(四)工业企业利润连续两个月回升

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421.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1—2月份提高2.6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12.4亿元,同比增长11.1%。上游行业利润下滑较快:1—3月份,采矿业亏损54.1亿元,同比下降108.5%,降幅较1—2月份扩大35.6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分别下降92.6%和202.0%。下游行业利润增长显著:1—3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5.9%、20.8%、18.0%。

二、国外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一)美国工业生产持续下滑,PMI重回至荣枯线以上

(1)工业生产持续下滑。2016年2月份和3月份美国工业总体生产指数同比增速继续维持负值状态,环比增速也有所下降。2016年3月份,美国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为74.83%,较2月份下降0.46个百分点。(2)PMI重回至荣枯线之上。2016年3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经过了连续四年在荣枯线以下的状况之后首次上升至50以上,为51.80,较2月份提高了2.3个百分点。(3)失业率有所反弹。2016年3月份,美国失业率为5.0%,在前两个月失业率创2008年5月份以来新低之后有所回弹。(4)PPI降低幅度进一步减缓。2016年2月份美国PPI与上月持平,3月份同比下降0.1%,说明这两个月下降幅度进一步减缓。(5)贸易逆差较上月有所提高。2016年2月份,美国贸易逆差为470.60亿美元,逆差同比提高22%,较2016年1月份增加11.78亿美元。其中,美国出口总额为1780.7亿美元,较上月下降17.8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251.3亿美元,较上月下降29.6亿美元。

(二)欧元区工业生产有所放缓,PMI有所回升

(1)工业生产有所放缓。2016年2月份,欧元区17国工业生产指数同比1%,较上月同比增速下降2.1个百分点。2016年第一季度欧元区产能利用率为81.3%,比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了0.1个百分点。(2)PMI有所提高。2016年2月份,歐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60,虽然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但比上月上升了0.4。(3)失业率继续下降。2016年2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为10.3%,比1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为2012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回落。2016年2月份,欧元区17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2%,比2016年1月份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欧元区PPI自2013年8月以来已连续31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顺差继续缩小。2016年2月份,欧元区18国贸易顺差为201.88亿欧元,较1月份减少25.28亿欧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680.22亿欧元,较上月提高11.05亿欧元。进口总额为1478.34亿欧元,较上月提高36.33亿欧元。

(三)日本工业生产继续放缓,PMI下降至荣枯线以下

(1)工业产出同比增速继续回落。2016年2月份,日本制造业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继续呈现负值状态,为-3.9%,较2016年1月份同比下降速度拉大3.7个百分点。日本产能利用率指数为94.5,同比下降6.4%,环比下降5.4%。(2)PMI下降至荣枯线以下。2016年3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1,比2016年2月份下降1。(3)失业率有所回升。2016年2月份,日本失业率为3.3%,比1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4)PPI持续下降。2016年2月份,日本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77%,连续第11个月同比下降,且2月份降幅有所加大。(5)贸易顺差加大。2016年3月份,日本贸易顺差为75.50百亿日元,较2016年2月份增长51.28百亿日元,进出口额分别比上月增加24.01百亿日元、75.29百亿日元,顺差扩大主要由出口额增加导致。

(四)巴西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失业率又创新高

(1)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2016年2月份,巴西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7%,环比下降0.5%,自2014年3月份以来已经连续24个月同比负增长。(2)PMI有所回升,但仍在荣枯线以下。2016年3月份巴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6,比上月提高1.5。(3)失业率继续上升。2016年2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業率为8.2%,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成为2009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4)PPI继续大幅上涨。2016年2月份和3月份,巴西PPI同比分别增长13.56%和13.03%。(5)贸易顺差提高。2016年3月份,巴西贸易顺差为44.35亿美元,比上月提高13.92亿美元,其中进口比上月增加12.54亿美元,出口增加26.47亿美元,贸易顺差的扩大的原因主要是出口增加幅度大于进口增加幅度。

(五)南非工业生产持续下降,PMI回升至于荣枯线以上

(1)制造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持续为负。2016年2月份南非制造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19%,连续两个月处于负增长态势。(2)PMI上升至荣枯线以上。2016年3月份,南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5,比上月增长2.6,继连续7个月低于50之后首次回升至荣枯线以上。(3)PPI增速持续上升。2016年2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继续上升0.5个百分点,PPI同比增速仍然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4)2015年第四季度失业率有所下降。南非2015年第四季度失业率为24.5%,比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5)贸易逆差大幅度缩小。2016年2月份南非贸易逆差为1.68亿兰特,比上月缩小177.03亿兰特,其中出口比上月增加192.87亿兰特,进口比上月增加23.90亿兰特,贸易逆差的大幅度缩小主要由于出口额的大幅度增加。

(六)印度工业生产由负转正,PMI继续回升

(1)工业生产同比增速转为正值。2016年2月份印度工业生产同比增速为1.99%,工业生产开始呈现同比增长态势。(2)PMI继续回升。3月份,印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4,比上月又提高了1.3。(3)PPI持续下降。2016年3月份,印度批发价格指数WPI同比下降0.85%,连续17个月同比负增长。(4)对外贸易逆差减少。2016年3月份,印度实现贸易逆差50.71亿美元,较上月减少14.7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7.19亿美元,比上月增加19.8亿美元,进口额为277.90亿美元,比上月增加5.1亿美元,逆差减少主要由于出口额的大幅增加。

(七)俄罗斯工业生产持续萎靡,PMI仍位于荣枯线以下,失业率创新高

(1)工业生产持续萎靡。2016年2月份,俄罗斯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63%,连续13个月同比负增长。(2)PMI仍在荣枯线以下。2016年3月份,俄罗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3,较上月下降1,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3)PPI增速继续减缓。2016年3月份,俄罗斯PPI同比增长0.8%,增速比上月又收窄了2.7个百分点。(4)失业率有所回升。2016年2月份俄罗斯失业率为6.0%,在连续3个月维持5.8%之后有所回升,并创2014年以来的新高。(5)对外贸易顺差提高幅度有限。2016年2月份,俄罗斯贸易顺差为73.53亿美元,较上月提高0.56亿美元,同比下降46.03%,其中出口额较上月提高31.09亿美元,进口额较上月提高30.53亿美元。

三、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及趋势分析

(一)2016年3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显著提高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2016年3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提高显著。多项指标回到正常区间,部分指标落入偏暖区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5.8%,较上月提高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偏冷区间回调至正常区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降幅缩小,市场回暖迹象显著。而且,一般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速落入偏暖区间,尽管一般贸易进口额依旧在偏冷区间徘徊,不过降幅缩小。货币政策积极稳健, M1—M0落入偏暖区间,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

(二)2016年4月份工业经济将继续回暖

IIE景气指数先行指数预示4月份工业经济形势将延续回暖趋势,增长动力依旧依赖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2016年3月份,外围市场得到有效改善,美国制造业PMI触底反弹,重回荣枯线上,欧元区制造业PMI维持在荣枯线之上,并出现趋暖趋势。工业品产量同比增长相对稳定,部分工业品产量出现增长势头。受益于积极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M1大幅提高,而货币供应量M2增速趋缓。受房地产政策调整的影响,各项房地产指标增速较高,与此同时外贸环境也大大改善,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均出现改善迹象,出口贸易额出现罕见的增长势头。

上一篇:秋天的随想作文700字下一篇:园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