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指导及(精选8篇)
优秀读后感范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慈母情深》有感
圭峰小学五(6)班陈荣浩指导老师:梁柏腾
在我读小学以来,学习过不少课文,其中有一篇课文使我终身难忘,它就是《慈母情深》。(引出阅读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想要得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进卫军》,想得失魂落魄,于是就跑到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买书。作者去到那里,才发现母亲工作的环境是那样恶劣——机器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挣钱是那样辛苦——那些工钱都是些一分一毫的毛票。于是,作者忍不住鼻子一酸,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而母亲虽然把他训斥了一顿,最后还是添足了钱给作者买书。(简述课文内容)
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多次有鼻子一酸的感觉。这是一位多么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母爱啊!为了孩子,为了给孩子买书,这位母亲省吃俭用,不辞劳苦地工作,而她把那些来之不易的毛票塞给儿子的时候,竟是那样毫不犹豫,甚至还引以为豪。你说,母亲对儿子的爱,难道不是情深似海吗?(畅谈看法感受)
我很庆幸,我也有一个爱我疼我的好妈妈。而妈妈对我的爱,也同样是慈母情深。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商场买鞋,妈妈发现了一双十分合适她的鞋子,便问售货员多少元,当售货员说这鞋子是96元时,妈妈就拉着我走出了成人区。当我们走进儿童区的时候,我发现一对十分喜欢的鞋子,价格是100元,我认为价钱太昂贵妈妈肯定也不舍得买,就拉着妈妈准备离开,谁知妈妈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不假思索就为鞋子付了钱。我从妈妈的手中接过鞋子,鞋子上还有妈妈手心的余温,我顿时感到一股幸福的暖流源源不断地涌进我的心田。(结合生活举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爱,我们做儿女的一辈子也还不了,也还不清。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哪怕是为母亲倒上一倍热茶,母亲喝了也会感觉特别香甜的。(总结呼应点题)
关于读后感的写作
一、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把文章读通、读懂、读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选准一个“感”的切入点,定好读后感的题目;
3、结合短文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来构思文章;
4、搜集一些相关的名言警句,在写作时特别是在写感受和看法时尽量用上。
二、读后感写作的结构分析
第一段:引出写作内容
开头1:在寒假里,我读了不少书,其中《》这篇文章(这本书)让我手不释卷,百读不厌。(直接开头法)
开头2:读完了《》这篇文章(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的情景(形象、画面)总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眼前(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然后,我仿佛又跟着作者回到了书中„„(心情回忆法)
第二段:简单地复述书籍的内容或文章的故事情节,并突出其中感人的、发人深思的语句,还可就这些语句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或看法。
第三段:联系生活实际,从几个方面谈或者列举一个具体的事例,进一步谈自己的体会看法。
第四段:点题呼应,总结全文。
1.鼓励学生多写生活日记。日记是学生提高作文和提供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 指导他们记下自己平时发现的、耳闻目睹的、用心感受的内容;动员学生结合特定的生活现象或主题写作, 比如对动植物生长感兴趣的学生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袒露心迹, 宣泄情感, 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
2.引导学生多写贴近生活的随笔。随笔的命题力求“小”而“实”, 让它成为照亮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命题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 符合儿童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命题要新鲜、富有吸引力, 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想象。这些题目从不同的侧面来让学生表述对阅读的认识、对信息的关注、对问题的思考、对生活的感受, 也让学生明白, 其实作文就是对生活的提炼。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临终老人对大儿子说:“约翰,宾夕法尼亚大街的商铺留给你。”休息片刻后他对小儿子说:“哦,汤姆,纽约广场旁边的别墅留给你。”最后他郑重地对女儿说:“法尼娅,帝国大厦第100层至102层留给你。”看着儿女们满意的表情,老人安详离世。
律师说:“真羡慕你们,老人应该是个大富翁吧?”
老太太说:“我丈夫是个送奶工,他刚才说的不是商铺、别墅和大厦的产权,而是里面的牛奶订户!”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从材料看,老人不是把财富留给了子女,而是交给他们劳动和勤奋的钥匙,同时也可看成是将服务的对象交给了他们,要他们去传承,由此,我们可以立意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劳动最美”“服务他人,幸福自我”“勤劳是最大的财富”“财富花开勤劳树”等。老人不是富翁,仅是一名送奶工,他送奶可能只是为了生计,可在生命临终前却仍不忘自己的工作,这体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坚守,令人钦佩,据此,可立意为:“生命有限,责任无限”“为坚守点赞”“责任比财富重要”“破解遗嘱密码,创造幸福人生”“责任重于泰山”“精彩源于责任”“遗产——责任”“敬业方能兴业”等。
【写作误区】
①审题时不能抓住材料的关键,片面得出观点,导致偏题离题,如根据“儿女们满意的表情”就得出“知足”“乐观”的结论。②不顾材料指向,主观添加观点,导致中心论点偏离,如“责任重于权力”“生活需要坚持”等。③审错材料,有学生立意为“掌握方法最重要”(老人想分配牛奶用户给子女,但并没有教他们制作牛奶的方法技巧,很可能导致子女牛奶没有特色而失去竞争力而被淘汰,因此掌握方法更重要),令人啼笑皆非。④完全离开材料来写,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仅以雷锋为材料)“我会欣然接受”(套作抄袭)等。
【教学目标】
1.熟悉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写作方法:
(一)写作思路一:
1、找出原文中的众多信息。(引)
2、择出信息中的最深感点。(议)
3、联想佐证感点的材料。(联)
4、考虑文章的结尾。(结)
写作思路二:
引——或引原文观点,或引原文的内容。
议——所引原文体现出观点(观点句)。
联——在所给原文的基础上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实生活中
相似或相反的现象,联系相关的种种问题。
结——从说明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看法,总结全文。
(二)注意事项:
1、感点须符合原文要义;表述要明确、清晰、严密;感点的提炼与表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高下,宜在首尾加以突出。“引”“议”“联”皆由其统率,当仅仅围绕之。
2、“联”应当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叙议的侧重点处理与引述部分异曲同工,由古及今、正反对举、由现象到本质等均可,要讲求逻辑,注意过渡,在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二、实例操作:小学课文《小马过河》
(一)找出原文中众多的信息
从小马的角度来说:
1、小马要过河而不知深浅便去问牛大伯,后来听了小松鼠的话又不敢过河,这给我们的教训是对别人的话要作具体分析,切不可轻信盲从;
2、小马盲目听信了两种相反意见,以致弄得无所适从再去问妈妈,这说明小马遇事不莽撞,善于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3、小马后来接受妈妈的教导,综合分析了牛大伯和小松鼠的话后明白了道理,大胆地“试一试”
(二)选择信息中最深的感点
假定我们择定的感点是:————实践出真知
那么----
(三)联想佐证感点的材料(讲道理、摆事实)
1有位画家鼓起勇气吃了一个西红柿,他没有被毒死,反而第一个尝到了西红柿那甘甜的滋味。
2、我们伟大的党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候没有向帝国主义屈服,没有被民族资本工业所诱惑而毅然地走上了社会主义这条很少有人走过的道路,靠着自己的实践,经过一步步的摸索与奋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当今又在分析了当前形势与本国特点的前提下,没有被外来思潮所干扰与困惑,毅然走上了改革开放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之路。
3、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
——小塞涅卡
4、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
(四)考虑文章的结尾:
根据 “实践出真知 ” 的感点,上述材料便作为佐证材料。结尾可作类似如下文字: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因为实践的结果固然不一定成功,但空想的结果一定不会成功。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实践出真知。
读《小马过河 》有感
小马要过河,不知深浅,问牛大伯,牛大伯说水浅,能趟过去。可在一旁的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它的妈妈让它多想想,试一试。于是小马按着妈妈的话终于过了河。(引)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议)小塞涅卡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可见实践的重要性。(道理论证)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相传古代英国把西红柿只作为观察植物,谁也不敢试着吃一吃,认为有巨毒。终于有位画家鼓起勇气吃了一个西红柿,他没有被毒死,反而第一个尝到了西红柿那甘甜的滋味。(事实论证)我想,谁都怕死,而那位画家为了真理的验证,勇于实践,为人类的食物中增添了一样新的食物。他吃的那个西红柿一定比我们吃的任何一个都甜。而实践不是盲目的,它必须要靠理论的指导。实践也不应是被别人所
左右的,要靠自己的头脑和勇气。正如那匹小马,如果它一味听信牛大伯的话就会马上下河,如果它一味听信松鼠的话就永远过不了河。它只有借鉴前二者的话并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判断,才能顺利并且成功地渡过河。(联)
实践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有时候实践是要经过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败才能达到目的的。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道理论证)我们伟大的党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候没有向帝国主义屈服,没有被民族资本工业所诱惑而毅然地走上了社会主义这条很少有人走过的道路,靠着自己的实践,经过一步步的摸索与奋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当今又在分析了当前形势与本国特点的前提下,没有被外来思潮所干扰与困惑,毅然走上了改革开放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之路。我相信,靠不断的实践必能取得成功。(联)
相反,有些人自己唯唯诺诺,不敢实践,看到别人实践成功还眼馋或阻拦,这样的人只能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联)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因为实践的结果固然不一定成功,但空想的结果一定不会成功。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实践出真知。(结)
二、课堂练习:读《伤仲永》有感
(一)找出原文中众多的信息
2、从
(二)选择信息中最深的感点
假定我们择定的感点是:————
那么----
(三)联想佐证感点的材料(讲道理、摆事实)1、2、3、4、(四)考虑文章的结尾:
根据 “” 的感点,上述材料便作为佐证材料。结尾可作类似如下文字:
三、总结:
读后感重在一个“感”字,感点的提炼与表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高下,宜在首尾加以突出。“引”“议”“联”皆由其统率,当仅仅围绕之。
四、布置习作: 参考题目如下(题目中须包含课文题目或课文人物)
1、读《---------------------》有感
2、如(正标题)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副标题)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在读了一篇文章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一篇文章就叫“读后感”,也叫读书笔记。
写读后感的作用:经常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提高分析文章和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
读后感的题目:
1、可以直接以读《
》有感,《
》读后感为题。
2、也可以以自己的感受为正标题,以读《
》有感为副标题,如: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伟大的父爱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阅读材料:
一粒种子的信念
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
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她被学生轰下台,灰头土脸的回了家。母亲为擦泪,安慰她:“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得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外出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手脚太慢。母亲又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已经干了好多年了,而你一直在读书,怎么快得了?”
女孩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然而每次女孩失败回来,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
30岁的时候,女孩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一位辅导员。后来,她开办了一家自己的残障学校,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孩向已经年迈的母亲问道:“妈,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您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呢?”母亲回答朴素而简单:“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些荞麦种子也许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它的一片收成。”
听完母亲的话,女孩落了泪。她明白了,实际上,母亲恒久不绝的信念和爱,就是最坚韧的一粒种子。
写作案例:
1.读《一粒种子的信念》有感
自从读了《一粒种子的信念》后,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上课不到一周被学生轰下来台。后来,外出打工又被轰了回来,原因手脚太慢了。
女孩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然而每次女孩失败回来,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
30岁的时候,女孩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辅导员。后来,她开办了一家自己的残障学校,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孩向已经年迈的母亲问道:“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您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呢?”母亲回答:“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撒上荞麦种子也许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生活上有许许多多困难我们也要学会勇敢地去面对它,坚持过后,将来就会有你的一片蓝天。
2.《一粒种子的信念》读后感
今天读的一篇短文《一粒种子的信念》非常感人。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女儿工作失败后,母亲一直鼓励和安慰她,经历了千辛万苦,女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开办了连锁店。
文章中的女孩虽然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但她并没有自杀,而是不断地尝试另一种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我妈妈就是一个成功人士,她在广东开了三间厂,很有钱。去年六一节的时候,妈妈特地从广东回来,带我们去逛商场,买东西,吃小吃。我们还去游乐场完了大半天,直到累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今年的六一节又快到了,我想,作为成功人士的妈妈肯定也回来陪我们的。
当一名成功人士真好!我也要像短文中的女孩一样,不怕失败,勇敢尝试,走向成功。
3.天生我才必有用
——读《一粒种子的信念》有感
“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会总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读完《一粒种子的信念》后,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句话了。
这篇短文讲的是一个在职业生涯中频频失败的女孩在母亲不断安慰与鼓励下勇敢尝试最后走向成功的故事。
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人总是会遇到失败的,总要去面对失败和困难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挫折而选择了退缩。我们要抬起头来面对失败,收拾好心情,再次踏上征程。我相信,无数次的失败过后,你一定会迎来黎明的曙光。
这让我想起了六岁那年,妈妈看到同事的孩子都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并学有所成,就让我去学习电子琴。我学习了一个多月,连最简单的几个音也弹不出来,只好作罢。后来我又去学画画,可是学了一个学期,什么也不会画。妈妈没有责怪我,说,女儿,你想学习什么就去吧,我支持你。最后我选择学习书法,在书法班,我如鱼得水,进步非常快。到现在,我已经参加了好几次市级、区级书法比赛,每回都获了头等奖。
现在想想:在失败面前,只要我们不灰心,坚持下去,定会在这偌大的世界中,找到一条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4.读《一粒种子的 信念》有感
今天读了《一粒种子的信念》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了: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接二连三地做了好几份工作都没有成功,在母亲不断的安慰和鼓励下,后来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并自我创业,最后功成名就的事。
“女孩干过很多工作,但无一例外都是失败了。然而每一次失败回来,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文中的这位母亲让我十分敬佩。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失败一次两次并不会说什么,但接二连三地失败的话,就算是很爱自己的孩子,多多少少也会抱怨和责骂,露出不耐烦的神色,甚至会挖苦孩子。这让我想起我的妈妈来。
这个学期的一个晚上,我对妈妈说,学校的少年宫活动又开始了,我想报名参加舞蹈班。妈妈听了,没好气的说,语文数学天天学,日日练,你才考得那么一点成绩,你去学舞蹈能学会吗?我向妈妈保证,一定努力学习,因为我喜欢跳舞,语文数学的成绩我也想办法提高。谁知话音刚落,妈妈就指着我的鼻梁说,提高提高,从一年级到现在,哪一次你考得好,提高了没有?不要学什么舞蹈了,我看你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放完学就早点回家看弟弟吧。我听着母亲的话,眼眶湿润了,心想,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
今天读了《一粒种子的信念》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在失败的时候得到亲人的理解和安慰是多么的重要,我真心希望我的母亲也能够给予我。
写读后感的一般模式:
开头:简介所读作品主要内容,总的感受、体会 中间:具体感受、体会
(1)针对原文重点句子,谈对人物或事物的看法
(2)联系生活实际的人、事作比较,谈感受 结尾: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愿望,总结教训或得到的启示等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材料,写一篇使你感动、受到教育、启迪的读后感文章。要求:
1、题目自拟,2、用上上面的写作模式。
3、注意写读后感的事项。
4、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有真情实感,400字以上。
阅读材料:
天下父母心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
“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开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
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
一、读原文,抓重点。
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文章表达的中心?或是作品中的一句话?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二、摆好位,侧重“感”
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要介绍作品中引起你有感而发的有关内容,这部分引用原文的内容要注意简洁,概括,不要具体复述。
三、抓住“点”,联实际。
有的同学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而写读后感时不能面面俱到,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地写下去,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舒服。
四、定标题,明写法。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犹如盖房搭建了钢筋框架。因此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其一:确定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直接命题,一般为“读《╳╳╳╳》有感”或“《╳╳╳╳》读后感。”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表明题材。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引 — 议 — 联 — 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继续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相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纸钢琴
女儿酷爱音乐。
每天清晨,当对面阳台上响起琴声时,她便痴痴地趴在阳台上静静聆听。她多想自己能有一架钢琴„„不,哪怕能摸一摸,坐上去弹一次也好啊!
一天,父亲来到阳台,看到女儿趴在阳台上,手指在阳台上跳跃着,父亲便有了一桩心事。
女儿从没见过父亲买一件像样的衣服,穿在他身上的总是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女儿知道应该铆足劲儿学习。她想,将来一定要考上音乐学院,那样,就可以天天弹钢琴了。
父亲似乎比以前忙了许多,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来,裹着身泥灰倒头便睡。
日复一日,女儿不知父亲为何如此拼命,却知道父亲的白发她已经再也数不清了。
年复一年,5年过去了。女儿考上了最好的高中。
父亲去银行取出了存款。一路上陶醉在喜悦中,却不知道背后跟着一双邪恶的眼睛。他来到商店,来到一架钢琴前。这是一架锃亮的立式钢琴,标价:一万八。“够了。”他想,于是叫来售货员。当他满心欢喜地将紧拽在手里的工具包打开时,一条被刀划开的口子凝结了他的笑容。
父亲茶饭不思,一下子憔悴了。担忧笼罩着女儿的眼眸。几天后,父亲拿出一样东西:一块木板,上面贴着厚纸,画着键盘。父亲说:“爸爸没用,本来想给你买架真钢琴的„„”女儿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泪水。“爸爸„„”女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什么都明白。
她坐过去,十指轻快地跳跃在琴键上,周身沐浴着暖暖的父爱,心中响起父爱谱写的旋律,她泪流满面,如痴如醉。
如山的父爱——读《纸钢琴》有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则小故事,名为《纸钢琴》。文中有这样一句描写父亲的句子:“父亲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来,裹着一身泥便倒头大睡。”也许你会问,文中的父亲为何如此拼命?原来,他是为了给他酷爱音乐的女儿买一架钢琴。就这样度过了五个春秋,钱终于凑够了,可是,谁又能料到,再买钢琴的途中钱被盗了。父亲无奈,只好含泪送给女儿一架“纸钢琴。”(引)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满足儿女的愿望,为了培养儿女成才,为了拯救儿女的性命,每一位父母都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甚至生命也无怨无悔。(议)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89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一所小学不幸坍塌。一位孩子的父亲一心要救出它的孩子阿曼大,不顾他人的劝告,冒着生命危险在学校的废墟中不停的挖呀、挖呀……过了36个小时,他的双眼已经布满了血丝,两只手上沾满了鲜血,破烂不堪的衣服紧贴着他的身体。38个小时过去了,奇迹发生了:那个孩子得救了,那个班的孩子们也安然无恙。他和他的儿子阿曼尼紧紧的拥抱在一起。这位父亲不仅拯救了他的生命,还拯救了他儿子全班同学的生命。(联)
父爱是坚韧的;父爱是深沉的;父爱是厚重的;父爱如山!(结)
在感恩中成长
——纸钢琴读后感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应该懂得感恩。种子要感谢土地;鱼儿要感谢辽阔的江河湖泊;鲜花要感谢阳光雨露......最近,我读了《纸钢琴》这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触,使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感恩。(议)
纸钢琴讲述了女儿想要一架钢琴,父亲知道了,便每天苦苦工作,终于有了一笔钱,当他掏钱包时,发现前已被小偷洗劫一空,于是,他怀着悲痛的心情为女儿做了一架纸钢琴,而女儿却没有责备他,而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用纤纤玉手弹着纸钢琴来安慰父亲、报答父亲。(引)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可我们又是否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何曾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条条皱纹。(联)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发动学生写作内动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矫正写作目标, 以我手写我心, 独抒性灵, 充实生命。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中却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普遍呈现“新八股”风 (情感虚假, 言之无物, 千篇一律) 。可问题是否就出在“方法技巧”本身上呢?
我以为写作“方法技巧”本身无错, 而错就错在教师“教授之法”程序不够科学。因为任何“方法技巧”都必须是学生在拥有了“写作情感”的前提下, 才能在实践中去感悟、内化成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不论是偏重于指导“方法技巧”, 还是侧重于激发“情感思考”, 所呈现出总体趋向是:教师将“方法技巧”的指导与“人”的存在有机结合起来, 即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其中反复提到“自己”, 如果说“我要写”是写作的动力, 那么“为自己写”则是写作的终极追求。所以, 教师若能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对话, 以情动情, 以心换心, 才能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共鸣与反响, 从而使他们产生进一步联想和创作的欲望, 并顺着这个方向为自己写、写自己的东西。
2.教学途径:以“情感思考”为先导, “方法技巧”紧跟随。探讨此问题之前, 首先要弄清“作文课堂教什么”?过去我们对此认识往往多了些神圣的诠释, 却少了些质朴的理解。其实, “作文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为特定环境下的师生之间的作文活动。至于怎样活动?活动什么?传统的课堂模式, 大多是教师居高临下指挥着学生如何“审题、谋篇、行文、润色”, 如何做到“构思要巧妙、立意要独到、语言要生动、技法要高超”等。可这些“方法技巧”的传输和训练, 在实际操作教师在关注学生思想情感和其主体性的基础上, 逐步做到让学生先“动情”、“入理”──然后再“得法”。这才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也凸显了课堂教学在写作中的价值与意义。
二、教学简案
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 尤其是弱者﹑普通人的意识, 从而使其有同情心, 这是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的起点;知识与能力:了解写作的基本规律, 基本流程为, 观察体验生活—感悟思考生活—真情表达生活—提升人格境界, 回归火热生活。写作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命活动;过程与方法:教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 借助于“理解爱的真谛”、“分享爱的体验”、“感悟爱的内涵”、“真情表达”四个活动环节, 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 对爱的本质有一个深入的思考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将自己独特的体察与感悟记录下来。
2.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已有积累, 激发其写作兴趣, 把握生活瞬间, 唤醒创作意识。
3.教学难点:感悟爱的内涵。
三、学习思路
导入:1.理解爱的真谛;2.分享爱的体验;3.感悟爱的内涵;4.表达爱的真情。
【课堂实录】
一、教学序曲
1.直入主题, 交待学习重点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上一堂写作指导课——“让世界充满爱”。前几天, 老师看到网上有这样一项“关于学生作文面临困难”的调查。 (多媒体呈现调查资料。)
结果显示:学生认为作文最难的是没内容可写, 此问题约占60%的比重, 而没思路﹑不会表达等其他问题约占40%的比重。同学们觉得这项调查符合您的情况吗?符合的请举手! (多半学生举了手。) 看来的确如此, 有感才会有思, 又思才会有悟, 也才会有流泻于笔端的文字, 真情实感是我们写作的源泉。这节课就让我们理解爱的真谛, 分享爱的体验, 感悟爱的内涵, 主要解决的是大家无米下锅的问题。
2.审题
(多媒体展示:自拟题目, 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 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500字, 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师:谁来读一下教材的写作要求?咱班哪一位同学比较含蓄, 平时一般不举手发言? (学生指出一位同学。) 好, 请你起立。拿破仑说过:“如果你的剑不够长, 就要向前跨出一步。”老师相信, 这节课, 你会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学生朗读得很投入。)
师:你很有发展的潜质!同学们, 拿到一个作文话题后, 首先要看清楚这个话题可以写什么?然后再看我要写什么?最后是怎么写。对于记叙文就要思考, 我们要写什么人, 什么事?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老师希望这节课同学们都能够有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二、理解爱的真谛
师:本次作文要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 那么什么是“爱”呢?
生:“爱”就是关心!
生:“爱”就是奉献!
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爱”是对人或事物有深厚而真挚的感情;古代汉语词典解释说:“爱”是惠爱 (赠予, 慈爱) , 仁爱 (仁, 古代一种道德观念, 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 。同学们的感悟力很好!那“爱”又包括哪些种?你认为哪种爱最伟大呢?
生:“爱”包括亲情、友情、爱情。
师:这是从对象不同的角度划分。
生:“爱”包括见义勇为, 助人为乐, 爱祖国, 爱人民!
师:你已经从个人的圈子中走出来, 放眼社会, 有了大爱的胸怀!好!从对象﹑性质等不同角度划分, 可以说爱包罗万象﹑种类繁多。
…………
三、分享爱的体验
师:可见, 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愫!正如教材所给资料显示, 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普通人, 关爱、同情弱者, 因为身在困境中获得别人的关爱, 或在别人有难时你出伸友爱的手, 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与满足, 这种爱弥足珍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爱的体验, 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多媒体展示:在下面两个内容中任选一个, 进行思考活动。
⒈同学们, 在你困顿之时, 情绪低落之际, 是谁在默默地关怀﹑支持着你?或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你又怎样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让我们一起回忆那温馨的往事……
⒉在书上的三项活动中, 任选一项内容, 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我们该怎样向别人 (伙伴﹑普通人﹑失学儿童、伤残人员……) 表达我们的爱?]
(思考片刻后, 仍未有学生举手, 教师适时进行激情感染。)
师:同学们此刻或许有千言万语, 但不知从何说起。老师就有过这样的真切体验, 同学们想听听吗? (学生兴奋地回应:想!) 有一年九月, 我新带了一个初一班, 学生很顽皮, 我还有两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那一段日子, 繁重的工作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真有一种心力交瘁之感。这时正赶上教师节, 我收到了毕业生这样两则短信。
(多媒体展示:还梳着那披肩的长发吗?还是穿颜色各异﹑款式多变的时装吗?还是那含糖量很高而充满慈爱, 却影响了我一生的嗓音吗?老师, 我想你……您的学生:小墨
我们从“一瓶水”缘起, 七年中, 它如永不干涸的雨, 潜藏在我心底, 回首那些值得感恩的人, 尹老师, 还是你。您的学生:小超)
师:这两则短信如一场春雨, 洗涤了我内心的沮丧与消沉, 那一刻, 我胸中激荡着爱的暖流, 世界上还有谁比老师更富有呢?我同时拥有着几十颗最纯真的心灵!也正是这一点, 让我有了不竭的动力, 收获着为人师的辛劳与甜蜜!同学们, 分享了老师的爱的体验, 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师:看来, 只要用心体会, 生活中处处都有爱!那大家就一起分享一下彼此的经历吧!
…………
生:我想说一说怎样向伙伴表达我们的爱!我们班的小哲前几天摔骨折了, 没有来上课, 我想給他叠100只纸鹤, 表达对他早日康复的祝福!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相信, 友爱的力量会让你的伙伴拥有无穷的勇气!
生:如果小哲来上学, 还没恢复好, 我可以当他的拐棍! (众生笑。)
生:落下的功课由我来负责帮他补, 谁让我是学委呢!
师:在其职, 谋其政, 这份责任心, 就是对爱最好的诠释。
生:在汶川大地震期间, 我看到他们美好的家园转瞬间成为废墟, 受灾的同胞处在水深火热中, 就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压岁钱, 捐给灾区。虽然我的MP4梦破灭了, 但我却为自己感到自豪!
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多难兴邦, 众志成城, 泰山可移!中国, 我们为你自豪!
四、感悟爱的内涵
师:方才, 我们以教材为核心, 体验到在困顿中受人帮助时的感动和助人时的喜悦, 其实拓展开来, 爱无处不在!在平凡的日子里、在日常的琐屑中都有爱的影踪, 即使在逆境中, 我们也可以成为播洒爱的使者。通过刚才的交流, 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下锅的米, 但“文以载道”, 我们究竟该用自己的文章承载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呢?下面让我们借助于大作家的作品来感悟爱的内涵, 看一看他们是怎样用小事件展示出大精神的!
(多媒体展示: (1)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 发青的嘴唇, 粗糙、褴褛的衣服, 龌龊的伤口……啊, 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 他喃喃地企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 也没有怀表, 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 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我惘然无措, 惶惑不安, 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 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 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 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 兄弟, ”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 兄弟。”我明白, 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节选自屠格涅夫《乞丐》)
师:大家最想听谁朗读呢? (气氛很活跃, 大家推荐一生。生朗读。) 同学们, 看了这段文字, 你有什么感受?
生:屠格涅夫很善良, 平等待人, 连乞丐都不歧视。
师:是的!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 需要人格上的平等、尊重, 否则爱就变成了施舍和怜悯, 尊重是爱的本质。
[多媒体展示: (2) 一位好友来探望我, 来时她经过了一片很大的树林, 于是我就问她观察到了什么?“没什么特别的。”她回答。要不是我已经习惯这样的回答 (因为一直以来我都确信有视觉的人看的很少) 我几乎不会相信我的耳朵。我对她说:“你没听到杨树在抽芽吗?知更鸟在下蛋吗?春之交响曲在奏响吗?”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 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 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节选自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同学们, 看了这段文字, 你有什么感受? (用屏幕补充相关资料:
●一岁半, 海伦·凯勒不幸染上疾病, 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 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7岁, 海伦·凯勒考进了美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 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 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 她开始写作。毕业后, 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生:海伦凯勒很坚强。
师:命运似乎对盲、聋、哑的海伦很不公平, 但对生命的挚爱与执着使凯勒成为生活的强者, 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照亮了整个世界!
(多媒体展示: (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师:由这一小段文字, 你又体味到爱怎样的内涵呢?
生:杜甫很让人敬佩!它可以说是“先天下之忧, 后天下之乐”了!
师:发言能引经据典, 实在难能可贵!杜甫历尽千辛万苦安置好的浣溪沙草堂被秋风吹破, “屋漏无干处”, 被子“冷似铁”, 穷困潦倒的杜甫此时心中系念的依然是普天下的贫寒之人, 秋风吹掉屋上茅草本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但是诗人借此寄托的却是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仁爱情怀, 此种境界在某种程度上要高于范中淹的“先天下之忧, 后天下之乐”和欧阳修的“与民同乐”, 可见, “忧”有时也是一种深沉的爱!而也正因此, 才成就了杜甫诗圣的美名!
五、表达爱的真情
师:同学们, 此时你们心中已贮存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让我们回归生活, 看一组图片。
师:是谁伫立在在风雨中?看一看公共汽车上人们漠然的表情。蒲公英正在想着什么?在喧闹的街市角落里, 有一个小乞丐正在拣拾垃圾。这位残疾人心中有怎样的爱?否则她怎会如此困窘却又笑得这般灿烂?
(多媒体展示:“一花一木一世界, 一枝一叶总关情。”同学们,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曾经触动过你情感的人、事、物、景呢?请你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 写一个片段。)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要当仁不让!
生甲:生活中常会有一些不幸的事发生, 就拿5月12日的下午来说吧。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 5月13日早晨, 在北川灾区一片废墟上, 一个幼童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 为了感谢救他的解放军叔叔, 在他们那里得到的爱, 他向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了一个礼。他就是———郎铮。是啊, 只要有爱, 就有希望!
师:事件交代得很清楚, 语言流畅, 好!托尔斯泰说过:“一切艺术源于至微。”写记叙文也如此, 要把传神的细节描摹出来, 要让读者如临其境, 感同身受。比如周汝昌先生评价《红楼梦》是:“闺阁中历历有人。”历历可见, 就是记叙文的写作关键。请你再改一改, 好吗? (生甲诚恳地点点头。)
…………
生甲:老师我改完了。生活中常会有一些不幸的事发生, 就拿5月12日的下午来说吧。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 5月13日早晨, 在北川灾区一片四周仍在冒烟的废墟上, 一个左臂受伤年仅3岁的幼童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 为了感谢救他的解放军叔叔, 在他们那里得到的爱, 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他就是———郎铮。
小郎铮用那颗真诚、懂得回报的心感动了子弟兵!的确, 只要有爱, 就有希望! (加着重号处为补充的内容。)
师:细节的描写更传神了, 另外, 最后用“小郎铮用那颗真诚、懂得回报的心感动了子弟兵!”画龙点睛很到位!
生乙:我本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我十岁那年, 死神夺走了我父亲的生命。我们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 但还是只能眼睁睁的将父亲下葬, 从此我便与妈妈相依为命。失去父亲的我整天闷闷不乐, 每当放学后, 看见别的伙伴和爸爸一起回家的情景, 我都会低着头, 偷偷哭泣。
不知为什么, 这事让同学和老师知道了, 原本以为同学们会嘲笑我, 甚至不愿意上学。但我错了, 彻底错了, 原来他们都那么有爱心。
当我走近教室, 他们全涌上来:“这是我的《作文精选》我知道你特喜欢, 送给你, 这是你最喜欢的花篮……”望着那一双双充满爱和温暖的眼睛, 我的心开始颤动, 鼻子酸酸的, 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下来了。
“别哭了, 以后我们都是你的朋友, 我们的爸爸就是你的爸爸, 以后常到我家来玩, 好吗?”听着这充满关爱的声音, 我使劲点了点头。同学们的爱使我本已冰凉的心田重新回荡着爱的暖流。就这样, 我开始了新的生活, 最终成为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从此, 在我的眼中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绿绿的小草, 暧暧的阳光, 甜甜的微笑……
我尝到爱的甜蜜, 因而深知爱的珍贵。于是, 我把我所有的爱毫不吝惜地献给了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师:看来真情实感出佳作呀!我最欣赏的是你后面的景物描写的部分, 还有你恰当地使用了修辞, 记叙文的语言亮起来了。你来读一下景物描写的句子和使用了修辞的一个例句, 好吗? (生读。)
…………
六、教学小结
师:看来, 这篇作文同学们回家之后一定能完成得很好!但是我们在一节课上不仅要学会, 还要会学。同学们说一说, 这节课, 大家都收获到什么?
生:要善于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下锅的米就能找到。
…………
师:广阔的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要让自己拥有一颗善动情的心, 先调动生活积累体验爱, 再来借助于作家作品感悟爱的内涵, 提升对爱的理性思考与认识, “劳于读书, 逸于写作”, 读书让我们深刻!眼中有爱, 心中有爱, 笔下自然就有了爱, 继而来真情表达。写作是为了充实生命, 最后我们还要回归生活, 让我们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让我们都做一个爱的传播者, 让世界充满爱!爱, 是一种修养, 是一种境界, 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
七、延伸
师:其实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所揭示的内涵,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爱的哲学。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是天下担当的大爱境界;道家“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大爱境界;佛家的“普渡众生”、“觉悟”、“慈悲”, 所体现的更是一种博爱情怀!那么就让我们……
(多媒体展示:
1.阅读国学类的书籍, 提升爱的境界。
儒家:如于丹的《〈论语〉心得》等。
道家:南怀瑾讲《庄子》《老子》等。
释家:《佛心领悟》等。
2.写一篇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记叙文, 500字左右。可发至我的邮箱:yinfengxia2006@sina.com, 我们再来碰撞﹑交流。)
【教研评析】
甲:我觉得学生作文能力不过关, 主要原因不在文内, 而在文外。“文外功”一词大概源于陆游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汝果欲学诗, 工夫在诗外。”———他谈的虽然是写诗, 却与作文同一道理, 我们不妨理解为“汝果欲学文, 工夫在文外”。
乙:对此, 唯物主义思想家, 其实也是文艺理论家的王充还有个比喻:“人之有文也, 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 皆生有体, 苟有文无实, 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 (《论衡·超奇》)
王充这里虽然没有使用“文外功”一词, 但他提出的“毛”与“体”、“文”与“实”的关系, 正是文内功与文外功的关系, 他道出了“毛”附于“体”、“文”源于“实”, 即文内功源干文外功的道理。
甲:尹老师这节课就抓住了作文教学的“本”, 立足点放在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创作情感上, 这是写作的原动力。只有学生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 写作才可能变“教师要我写”为“学生我要写”, “点”选得准确而富有新意。以“情感思考”为先导, “方法技巧”紧跟随, 这一教学思路, 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所以, 这节课虽只有一个“真情表达”环节在让学生写, 但前面三个环节的“文外”功夫的铺垫与酝酿则至关重要, 使得最后的写水到渠成。在“真情表达”部分学生之所以发言如此精彩, 就源于生活积累被调动起来, 几则补充资料深化了他们的思想。
乙:我觉得尹老师在课上着意强调的“劳于读书, 逸于写作”的观念, 还是很正确的。文外功, 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 还表现在文化底蕴上。想写一手好文章, 必须多读书, 多积累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杜甫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已经道出了其中奥秘。桐城派大师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盖人不穷理读书, 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 则言虽累牍, 不适于用。故义理、书卷、经济者, 行文之实……”“行文之实”的说法, 与“文外功”含义相同。读书和作文的关系, 《程氏家塾分年日程》中还有这样一个比喻:“读书如销铜, 聚铜入炉, 大鞴扇之, 不销不止, 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 铜既已销矣, 随模铸器, 一冶既成, 只要识模, 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 易于作文者也。”
因此, 加厚文外功, 不但要丰富生活阅历, 还必须在“穷理读书”上下功夫。否则, 会成为陆游所说的那种“工藻绘”、“镂虚空”的“痴人”。
甲:尹老师这节课在“感悟爱的内涵”部分, 补充了几位名家作品, 拓展了学生对爱的理解, 让学生认识到读书使人深刻, 这一点是很难能可贵的, 尤其在初中的课堂上。包括“教师的建议”部分, 让学生读国学类书, 儒家:如于丹的《〈论语〉心得》;道家:南怀瑾讲《庄子》《老子》;释家:《佛心领悟》等, 来提升爱的修养与境界。尹老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揭示的内涵,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爱的哲学, 所体现的是一种博爱情怀。”很有思维的深度。这种读书的引导, 一方面展示了教师本人的文化视野, 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尹老师一直在努力地阅读, 不断地完善着自己, 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挖掘与领悟。
乙:尹老师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传承传统文化, 振兴民族精神是“语文报杯”大赛的宗旨, 也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尹老师觉得:“教育的终极意义在于, 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情感, 在学生离开学校那一刻能够很好地‘做人’、‘处世’, 在此过程中展示出一流的‘人格、人性、人品’。”这一点我是赞同的。是的, 语文可以让我们的生活, 诗意、优雅而又有质量。语文对我们的馈赠, 决不仅仅是一个中考, 亦或是高考的圆满, 她可以丰富我们的一生。语文将为我们构建出一个“精神的家园”, 一片心灵的芳草地。语文, 可以让我们拥有:舌战群儒的口才;妙笔生花的才情;游刃有余的人际交往能力;历练一颗胸怀天下的大慈悲心!语文, 你不仅可以让我们从容地在考场上绽放光彩, 而且你会带我们奔向更辽远的未来, 去赢得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竞赛!
甲:其实简言之, 语文课要让学生爱生活、会思考、喜读书、能说善写, 做一个有生存质量的人。因此我觉得语文课要做到“四有”, 具体说来就是有生活、有思考 (从而有思想) 、有读书的引导, 有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和其他学科主要提升学生的智商相比, 我觉得语文课堂上关键是要提升学生的情商和德商。
前不久,一首小诗火了——“妈妈说我是捡来的,我笑了笑,我不想说出一个秘密……爸爸姓万,我也姓万,只有妈妈姓姜,谁是捡来的,不说你也明白。嘘!我会将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中。”成长路上,我们心里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那些和爱有关的秘密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变成了一颗闪着美丽光芒的琥珀。
请以“秘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超过1000字的文章。
【思路导引】
研读文题:秘密,意思是加以隐蔽,不让人知道;隐蔽的事情;尚未被发现或揭露的事物。“秘密”不仅为文章设定了氛围与情愫,而且是叙述的主体对象。其内容和情境必须相对的隐秘,倾吐的文字必须是低调、舒缓、诗意、活泼亦不失神秘。选材范围很宽广,可以表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困惑、烦忧、喜悦等个性体验;也可以是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思考沉淀下的感悟;也可以是对社会热点话题的焦灼与烦闷;还可以是对现实或对作品中的人或事的质疑。
构思要点:其一,营造适合于倾吐秘密的情境。叙写秘密时,需情意真切,让人读之可感、可信。其二,秘密的具体内容必须与设置的情境、与倾吐者的身份相契合。如果写完后,可以大声朗读出来,或是任何人都能写出的题材,则显然选材不当。其三,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必须是健康向上的。秘密中蕴藏的,应该是智慧的练达,善良的成熟,苍凉的质朴,豁达的人性。
【佳作示例一】
秘密
◎陈圣鋆
沉默的画笔被静静地挂在书桌上,高奏着我对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这,是我埋藏在心底的秘密。
很喜欢作画时创造意境的感觉,仿佛是自己创造出的一个小世界,而我是主宰。恋上作画是因笔尖渲染出的红尘纷繁,一如恋上做主宰时的冷傲与漠然。闲来无聊时,便用一撮狼毫在纸上奔腾,五彩的画面,色彩的反差,无一不显示着我年少的张狂自负。
先生向来是深沉的,像一尊石雕,本身就是一幅艺术精品,又何须说他胸中的锦绣呢?先生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笔要拿正,路才走得稳”。我并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向来只把它当作每个人绘画风格的不同而已。无知的轻狂使得我总忽略先生话中的真意和他眼中的担忧,直到那时——
那次我参加省专业素描考核,却没有通过,心中很是委屈,在先生的注视下冲出教室。跑到无人的山坡上,我轻轻抚摸着斑驳的画板和碳笔,心中闷得慌,简直伤心欲绝。
先生拖着他残疾的双腿艰难地“走”过来。良久,深叹了口气,说:“我早说过,笔要拿正,路才走得稳。就像一个人一样,太纷繁就俗艳了,太平淡就浅显了,拿笔太快,是夸张;太潇洒,则是无知。人这一生想走得稳,不容易啊,你非得握紧了那只人生的笔,不能让画面潦草……”
听,这哪里是先生啊!分明是个唠叨鬼。但是他唠叨着画 ,唠叨着人生的真谛,令我醍醐灌顶。我回去重新握紧碳笔,画下重获“新生”的第一笔,那一笔小心谨慎,仿佛是用心在刻画,每一寸,都如刀般冷冽,如霞般柔媚,画尽了山下的浓浓绿阴以及为了能嘹亮一鸣而不惜生命的荆棘鸟……
后来,那支画下我重生第一笔的画笔就被挂在我的书桌上,每当我张狂自负时,它警示着我的失败,它就是我的心,只有把握住它,才能把握我人生之笔。这,就是我珍藏的生活秘密,不用言说,我只需静静地面对人生的书案……
【佳作示例二】
秘密
◎佚名
风,掠过天空。一棵树下,请你驻足细听,你是否听到一片叶的低语:这是你我的秘密。
你,带着智慧,闯进我的学习生活。三年来,我们像是一棵树上的叶子,在你的呵护下,绿意洒满天空。
你带着我们向前闯,在第一场考试中,我们失利了。你拿着我们的成绩单,站在讲台上端详,教室里一片寂静。你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我们紧张地望着你,我坐在前排,望着你鼻尖渗出一片细密的汗珠,又被你小心地擦去。你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忧伤,却忽然泛起一丝欣慰:“没事儿,大家或许是没有适应,努力就好!”淡淡的话语,透出你惊人的平静。悲伤,似海滩上的粒粒细沙,被你的平静之潮冲开。我们大胆地闯,努力地冲。和你一样,积极地释放出生命的芳香。
看,那片叶,贪婪地汲取着雨露,透出喜人的新绿,仿佛在收敛着秘密的信息。
一次比赛的失败,让我们失望,我们大声地喧闹,教室里一片混乱。你听说后,飞快地赶过来。门口出现了你的身影,头发凌乱,耳朵被寒风吹得通红。外面似乎还飘着雨,你的衣袖、裤边都被浸湿,发丝间沾着雨丝,你的双颊因生气而变得通红。我们静了下来,一向言语不多的你,此时却说出了许多,你跟我们说失败,论成功,双颊透出的红让我们羞愧,我们开始变得深沉。
看,那片叶,绿色逐渐加深,透出一股深沉,仿佛在释放着默默的情意。
临近中考,我们多少有一些紧张,教室里仿佛闷得透不过气来。你大声地鼓励着我们,你高举着双手,说着“我们能行”,你的眸子里闪着光,却也掩不住你的一丝紧张。
风掠过,我忽然有一丝忧伤。考试,代表着离别,我仿佛看到,在教室里的角落处,你拉过我,跟我静静地许下成功的诺言。
那个曾经的新叶已不一样了。三年来,他已裹挟了经历之美,人生之美。你是否已听见那片如今已成熟的叶子的低语:亲爱的老师呀,你就是我的大树!
是我,在墨香里告诉你:“叶,已成熟!你,将收获甜美的果实。”这,是我坚守的秘密。
【读后感写作指导及】推荐阅读:
读后感写作指导10-28
读后感写作的范例06-12
如何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专题09-15
小学生写作《背影》400字读后感09-14
《算法概论》读书笔记及读后感07-14
《弟子规》及《三字经》读后感09-12
科学管理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24
青蛙王子及读后感-格林童话06-16
2018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写作方法及素材10-03
《百年孤独》读后感字读后感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