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课后的教学反思

2025-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白桦》课后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白桦》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1

1 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指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 作为对象来进行考和总结, 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如果说备课, 上课是元研究的话, 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对教学过程后的研究是提高教学的重要途径, 又是教师积累经验的有效方法, 也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2 教学反思思什么

2.1 思“得”

将教学过程中预设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课堂中临时应变的措施;条理分明的板书;教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等, 详细得当地记下来, 供以后教学参考,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如:讲解《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七单元“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前, 考虑到刚好要过圣诞节了, 课程设计为:让学生说出中西方的一些节日, 在这一过程中简单介绍学生感兴趣的节日来历。然后问学生:“Which i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of these western holidays?”和“How will you spend your Christmas Eve, go out, stay at home or at school?”, 然后给学生听文章中提到的歌曲“I'll be home for Christmas”和“Silent night, Holy night”, 使学生在音乐中体会伤感和思乡的情绪, 以此引出“Christmas is a family holiday”。再以西方人在家做什么引出歌曲“Merry Christmas”, 并教会学生。这样的话, 整节课都处在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学生很喜欢, 也增强了师生间的感情。

2.2 思“失”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 而是要发现问题, 针对问题调整方案, 使教学更合理。再者即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作出反思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的教训。所以教学反思应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 提高课堂实效性。如:在第一次上六单元“The Triathlon's Great Attraction”时, 自我感觉挺好, 而学生却情绪低落, 几乎没有互动的可能。课后, 我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文章感兴趣, 乐于参与和拓展呢?而后, 我大胆地作了如下处理:给学生两个问题进行讨论“which kind of sports do you like best in this Olympic Game?”和“Do you think which kind of sports the hardest is?。在第二个问题时有人就提到了“铁人三项”。然后再让学生讨论“if you are athletes, which kind of sports wil you choose as your training items?”, 这次就几乎没人提到“铁人三项”, 这时教师马上提问“why don't you choose the triathlon?”等学生说完原因后老师以故事形式引入文章“But a gir who is attractive 17-year-old, with excellent academic results is crazy about it, she is----Melanie Sears.”经过后来的实践, 我的课堂“活”了, 反思令课堂再现了生机, 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得到很好地体现。

2.3 思“学生的困惑”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 如教师能及时甚至提前了解, 并改进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解惑, 也就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 讲“定语从句”前预想学生会一听就懂, 结果大多学生却是一脸茫然。课后, 我经过了解才明白, 学生对句子结构分不清, 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定语。这就是自己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英语实际水平了解不准。因此, 在那次的反思中我写到: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做到“低起点, 小步走”。

2.4 思“再次教学”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等等。对这些得失, 进行归类与取舍, 考虑再教时应如何做, 写出“再次教学设计”, 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 教学反思的方式

3.1 教案点评式

教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 是进行课堂教学和管理的计划, 所以待教学完毕后, 教师可在教案后对教学过程中感受、认识和问题等作出评点分析。这种点评式的小结, 将理论实践与分析结合在一起, 使教案更充实丰满, 因此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 也一直是我所采用的形式。

3.2 重点记载式

结合自己的实践对教学中的热点, 难点或易忘的知识点, 进行专门记载。这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增加是一个巨大的储备库。

3.3 前后对比式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会碰到这种情况:辛辛苦苦备好的一节课, 效果却不如人意;认为很容易的问题, 反而卡壳;而备课中认为的难点, 效果却出乎意外的好。类似这样的问题和情况, 如能及时把课前、课后的思路及实施方法, 如:任务的确定, 重难点的把握, 教学方法的选择加以比较并进行记录和思考, 对减少教学中的失误, 提高课堂授课能力和水平, 是有重要意义的。

4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行动分为备课-教学-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其中, 计划与反思最为重要, 因为教学实践是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 而反思是在计划及实践基础上的再学习活动。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因此教学反思应先从教案入手解决问题, 它要求我们从教学中观察, 弄清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方式改进。

除此之外, 还要避免“闭门造车”的误区, 应跳出自我, 通过听课, 专家讲座等形式学习他人长处。在观察、对比、反思、修正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比较, 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方法上的差异, 使自己的教学更合理。

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 如果教师经验欠佳, 又想尽快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那么课后结合自己的实施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反思、回顾是很有意义的。

摘要:讲完一节课, 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及一些意外问题思考一下, 做个简单小结, 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是很有益的。因此学会反思, 不断反思, 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更新教育理念不可或缺的一剂良方。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方式

参考文献

[1]吕洪波.教师的反思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21-120.

[2]王录梅, 冷泽兵.教学反思的概念、价值及其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

[3]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6) :32.

[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47.

教学“乘法估算”的课后反思 篇2

上“估算”课是要学生掌握估算技巧,懂得什么情况下宜于估算,不必准确计算;或先估算一下结果的大致范围,利于使精确计算结果更加正确。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课的课题是“三年级乘法估算”。它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大致范围。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下面我就本节课的设计和执教,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自己的设计思路,同时也反思一下课中的不足之处。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使学生自己主动调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

本课由好朋友明明伴随我们学习为主要线索:从去明明家参观牧场,到明明给同学出题目,从明明让同学帮助估算,到明明最后用动听的家乡音乐答谢同学们。整节课设计了孩子们和好朋友明明一起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索活动,让孩子们从枯燥的数字里解放出来,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孩子们,成为他们自己的课堂。学生有了兴趣就愿意学习,有利于突破难点,在紧张和快乐中度过40分钟。

二、关注生活,体现有效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因而在教学中要体现数学生活化,选取密切学生联系的生活数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符合生活,更加联系生活,让学生对学习时时保持亲切感。

进行本课的设计时,对于明明家的牧场里的问题、明明从学校去旅游的坐车问题、明明家小货车要运牛奶去城里、明明的李老师要去买篮球,以及我——今天的授课教师——从郇楼来到合沟中心小学骑的是什么车的问题,都是生活中孩子们可以遇到或者可以理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跟他们的生活比较近,也易于他们理解。他们会感觉到他们帮助明明解决了问题,在帮助别人中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凸显我们所说的有效教学。

三、合作学习,共享成功

新课改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对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志。合作学习不仅使自己获益,而且让更多的伙伴获益,使学生感受到能为别人带来快乐,自己更加快乐。数学中的猜想、估算比较适合应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积极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努力去探究、交流,获得知识的能量,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嘴参与。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它要求学生们能够互相尊重,能互相信任与支持,能自我反思,能有条理地陈述、总结、反馈等。

本课我注重多次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小组里互相猜一猜,运用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探讨。开始是对三种估算方法的全面掌握,大家可以互相补充,后来延伸到合理地选择估算方法,最后能运用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我们要多加应用,当然也要注意它的合适性、有效性。

四、立足教材,适当延伸

我们知道,教材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不能盲目崇拜教材,成为教材的奴隶,让教材完全控制我们,束缚我们的思路。我们要树立“用教材”的新的教材观,从死教书转向“活用教材”,灵活和创新地使用教材;要熟悉新课标,吃透教材,能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安排教学顺序,把教材进行灵活使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我把“想想做做”的第1题提到了前面,因为是认真详细看的教材,我开始还是有点犹豫的:第一题的4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吗?它没有具体的要求,所以我就让学生在开始就板演练习,然后用今天学习的估算的方法来验证一定它的积。这样的处理,节约了课堂时间。第二,将“想想做做”的第3题进行适当的扩展,除了像题目里这样的估算方法,学生还可用第三种方法进行估算,体现了用合适的方法估算这一教学目标。第三,适当扩展和增加学习内容。如:前面几道复习题、整十数口算,为下面的估算打下计算的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整十数相乘比较容易得出得数;增加的两道改错题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的作用,为顺利进入新授埋下伏笔;增加了两道解决问题,突破如何合理选择估算方法,符合现实生活。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未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败笔,虽然是因为条件所限,但它还是一个不足的主要方面,如果用课件展示,教学效果会更好。

2.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因为是给陌生的学生上课,学生较紧张,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小学《白桦》教学反思 篇3

教学过程中,我摒弃了以前对课文字字分析,句句推敲,精雕细琢的教法,而是设计了“品读整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查找资料、拓展延伸”“书写赞颂词,指导写作”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的设计宗旨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悟理解其深层含义。这是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句意,进而理解诗意。比如“毛茸茸的枝头”,孩子可以想象枝头挂满雪花那毛茸茸的可爱的样子。“在朦胧的寂静中”,要想象在一个雾气弥漫的黎明,万物被笼罩在朦胧的雾气中,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只有一棵白桦笔直地站在那里。这样的理解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提示的方式,让他们在多次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大部分学生能够配合老师去读去思,并且乐于其中,甚至有的学生能够自己根据某一句话描写出眼前的画面来。然后我一句“白桦不光是白桦,更是作者心中的自己”,我们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诗歌主旨的研读中。

2、教学收获(思得)。

教授抒情诗,要用抒情的语言来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美的享受,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比如上课导入语,我这样设计:有这样一棵树,它优美如画;有这样一棵树,它独特潇洒。它不喜欢热闹,钟情寂静的黎明;它不喜欢张扬,宁愿悄悄地绽放。它是一棵树,名叫白桦;它也是一个人,名叫叶赛宁。这样的教学语言学生不一定全懂,但是却能感染学生,因为教师在设计时倾注了真实的、强烈的感情。只有教师真正领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受了感动,教学语言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3、不足之处(思失)。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一课时的时间还真是不够用,有的环节该细致,但由于时间关系变得草草收场,就像流于形式走过场,比如说指导朗读的过程,学生练读的过程,还有就是指导背诵、学生练习背诵的过程。另外学生练笔这一环节由于说得笼统,孩子无从下笔。而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一目标,有的学生没有达成,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对文本“借景抒情”的表现形式以及想象的表达方式,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刻。

4、改进措施(思改)。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反思 篇4

听完调研员的评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要想唱好一首歌需要学的技能是很多的,这些学到了并且学会了才能在教唱歌曲时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在。音乐课本身给学生们带来的就是一种快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成长并体验快乐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在设计和教授音乐课的各个环节时我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设计的合理且符合学生接受的顺序。情景导入让学生在音乐课的一开始就吸引了注意力,并为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工作了。在学唱歌曲前将知识点、难点一一攻破,会让学生在学唱时更容易。同样的课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效果是会有偏差的,这是作为教师应该预测到并能够及时进行教学调整的。有经验的教师,随机应变即可重新进行教学改编,而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认真思考来对教学结果和教学效果进行预测后的重组。是呀,四年一班同学,音乐知识较扎实,唱歌声音柔和。但有几个男孩子一唱到高音就唱走音了,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如果在他们出来表演的时候,我的钢琴伴奏能为他们降低两个调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这也就是教研员所说的“老师要有教学机智,可以随机应变处理好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问题”。

在每一堂教学结束后,静下心来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这样才能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一个提升。音乐课上,学生唱、跳、奏、演,通过对音乐的表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评价手段上就更需要老师的多样化。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白桦》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拓印画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获得成功的快乐。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尝试用各种颜料进行印画。

3.学习拓印画的基本技能,感受小手的神奇。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各色颜料、操作纸、湿巾、蛋糕盘、纸巾、记号笔、教师示范画、干树叶等。

活动重点:

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尝试用各种颜料进行印画。

活动难点:

学习拓印画的基本技能,感受小手的神奇。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进入白桦林),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白桦林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进入一片美丽的白桦林。哇,这一片白桦林可真漂亮呀!我们一起看看白桦树的树叶都有哪些颜色呢?(幼儿自由回答)白桦树的树叶颜色可真多呀!并且树叶都是长在树干的上面的,那白桦树除了树叶还有什么呢,这长长的白色的是树的哪一部分?对是树干,是用来传递养分的,树干上还有一些花纹。(春夏冬的白桦树图片逐一讲解)

2.出示没有树叶的半成品。

师:可是冬天马上到了,老师这里的白桦树都掉叶子了,就不好看了,老师要请小朋友帮忙把白桦树变得和真的一样漂亮,小朋友愿不愿意帮忙?(愿意)那接下来我们就给白桦树长出叶子。

二、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1.明确要求,有序进行。

师:我们要用我们的小手拓印来给树做叶子。①挽起袖子,伸出小手,五指可分开可合拢。②蘸取自己喜欢的颜色。③使劲按压。如果你想换颜色,就用桌上的湿巾把手擦干净,把用过的湿巾放在垃圾盒里,再蘸取其他颜色。注:如果不小心把颜料洒在桌上,用纸及时擦拭。

2.出示步骤图,详细讲解。

师:①伸出小手,挽起袖子,蘸取颜料,使劲按压到操作纸上。②将整个画面拓印完成,撕下早就粘贴好的黄色纸,露出白色树干。③装饰树干和地面,粘上落叶丰富画面。小朋友做的不一定要和老师做的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出更加漂亮的白桦林。

对家长的要求:当幼儿开始操作时,请家长搬着板凳做到孩子身边,尽量放手让孩子操作,我们家长辅助。

3.幼儿动手操作,家长辅助,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能力提升

1.作品讲述。(早完成的幼儿)

师:老师看着一些小朋友已经完成了,我们请他上来讲讲自己的作品?(用了哪些颜色、什么季节的等)

2.活动小结。

师:小朋友,我们忙碌了这么长时间,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植物吗?(对,是白桦树)白桦树主要生长在一些海拔比较高的高原上,比较耐旱耐严寒,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寒冷的冬天每天坚持来园,在生活中像白桦树一样勇敢、坚强,遇到苦难不退缩。

3.幼儿感恩说“谢谢”。

师:小朋友今天的作品完成的都特别的漂亮,除了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帮助,快跟他们说一声谢谢吧!

活动延伸:

作品欣赏,相互学习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白桦》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6

2013年5月份, 笔者所在学校举行第六届教学百花奖, 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课的内容是《音乐与影视》, 课虽然上完了, 但是内心的感触很多。于是, 公开课结束后笔者写了一篇教学反思, 从教案、学案、课件上, 从课堂氛围,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乃至知识的建构和生成上, 对于教学优缺点加以点评和回顾, 并且对能够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 收获颇丰。对于教学反思, 刚工作时, 总听别人说要多写反思, 自己却不以为然, 后来有人说:“教学贵在反思, 反思贵在坚持, 如果连续三年写教学反思, 将来就可能成为名师。”我虽然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但还是坚持写了, 每节课都写一点, 有时候几百字, 有时候只是一两句话, 但是, 坚持几年下来, 还真的有不小的收获, 我十分赞成撰写教学反思。下面谈谈我对坚持写教学反思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教学反思可以丰富和完善自我

作为一线音乐教师, 我们每天都要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打交道, 这中间肯定会有一些事、一些现象, 引发我们思考, 如果将这种思考深入下去, 就是一种教学反思, 倘若将这种反思再写出来, 就是一种教学感悟。能够引发我们思考的现象, 可能是教学中失败的地方, 也可能是教学中成功的地方, 可能是一些新发现, 可能是一个兴趣点, 也可能是一些困惑点……这些都应该值得我们深思。例如, 在《音乐与影视》一课中, 我事先准备了两个大鼓, 两面锣, 铙、钹各一个, 在欣赏影视音乐的同时,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表演中来, 学生的积极性马上提高了, 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 师生之间思维不断发展, 情感不断交流。此时, 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 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它们突然而至, 转瞬即逝, 不及时记录下来, 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例如在《音乐与影视》公开课中, 提到影视剧中的打斗场景, 有个学生说到:“现在是春夏之交, 美丽的九寨沟应该是鸟语花香, 我们可不可以用集体吹口哨的方式代替鸟叫, 来营造气氛呢?”我鼓励她, 让她试一试, 结果全班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活跃了课堂气氛, 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一节课下来, 静心反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方法,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整理,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定要把这些所思、所感、所悟以文字的形式及时记录下来, 留下第一手资料, 以备他时之用。

二、反思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提高写作能力

教育的现代化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平时除了上交论文以外, 很少写文章, 这就使得教师的写作能力日趋下降, 教学反思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有鲜活的教学案例, 不用我们再绞尽脑汁去构思主题。例如:教学反思可以是对一个教学章节、一堂课、一个教学片段, 甚至一句话、一个教学动作等的反思, 教师就可以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 思考一下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 并写出改进的策略和改进的教案。写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 教师或处理不当, 或从中突发灵感产生智慧的火花。教师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这种灵感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古人语:“吾日三省吾身”。的确,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历练教学艺术, 形成教学特色。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反思, 是自身专业技能成长路上求真务实、趋利避害的“润滑剂”, 是理性提升、动态刷新的“净化剂”, 是不断追求成为名师的“催化剂”。

三、反思可以提高后续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写教学反思, 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缺少了这一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有始无终, 也不利于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总结和反思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 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从而对知识、技能、技巧等缺漏情况了如指掌, 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持之以恒地写好教学反思, 不仅能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探索教学规律, 还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建议每一位教师应坚持写教学反思, 从收集事实, 分析事实, 研究事实中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创造性的研究使每一位教师从教学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幸福。每一位教师都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重视写教学反思。

撰写反思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内在机制。撰写反思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而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教师唯有如此才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应当具有愚公移山精神, 让“撰写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将撰写教学反思坚持到底。既为人师, 我们理应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 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实践中, 用“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手, 用“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 用“吾日三省吾身”的心, 用“跳出庐山看庐山”的大胆努力做一个反思性教师, 让反思赋予我们教师正能量, 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摘要:坚持撰写反思可以记录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思考、总结、评价和改进, 让零散的经验形成系统的教学思想, 以丰富和完善自我;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写作能力;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育案例, 改进教学策略, 积累教育智慧, 对提高后续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反思,专业发展,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丁红梅.中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 2010 (3) .

[2]何月珍.探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反思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 (1) .

[3]张惠玉.谈如何提高音乐课讲评艺术[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3 (2) .

[4]刘建东.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审美实施[J].中国音乐教育, 2005 (10) .

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之课后反思 篇7

说明,就是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过程通过一些說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在本文中,第二段最后一句写到“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这里就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让我们一读就知道这些角雏形的建筑物为什么叫金字塔。另外,作者在介绍金字塔结构时,是用胡夫金字塔来说明的,这就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说明金字塔的高时,这样写到“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这就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是146米又是多高呢?在此,作者又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加以说明:“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楼”。“摩天大楼”大家都知道是那种高耸入云的大楼,又有40层高,这样一比较,高耸入云的金字塔就好像耸立我们的眼前一样,这一举例,就十分形象。

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可以使事物形象更加真实、准确、具体、生动,给人以科学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比如我们在介绍家乡很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或某一景点时,就可以运用上面的说明方法去介绍。如:要介绍高度,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可以进行比较,它的外观有什么特点,可以举例进行说明,这样就会给读者一个具体的印象。例如在介绍胡夫金字塔的宏伟外观时,这样写到:“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塔身由230万快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三分之一米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圈,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举例,利用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分别用具体数字说明了金字塔的宏伟。在如介绍巴黎凯旋门,很多中国读者都知道这个举世闻名的建筑,但对它的详细情况不一定知晓,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列数字来说明,如:“巴黎凯旋门高约50米,宽约45米,后约22米。四面各有一门,中心拱门宽约14.6米。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内壁刻的是曾经跟随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数百名将军的名字和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个胜利战役的浮雕。”通过这些数字的说明,巴黎凯旋门的雄姿便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上一篇:诚信大会策划书下一篇:茶叶公司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