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平台应急预案管理(精选7篇)
构建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体系
——仙居县应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有效解决“联而不动,应而不急”这一矛盾,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加强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社会管理服务能力、社会面控制能力和部门单位执行力,从2010年开始,仙居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指挥、分责处置、部门联动、运转有效”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挖掘整合公安、反恐、消防、交通、公共卫生、防汛指挥、紧急救援、安全生产等政府管理资源,加强社会管理应急联动规范化建设,对构建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体系作出了积极探索,在组织机构上,构建了一个平台,在服务范围上,体现了一应俱全,在指令下达上,实现了一竿到底,在响应体系上,达到了一呼百应,在处置过程上,做到了一目了然。
一、搭建一个平台,树立指挥权威
县委县政府成立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政法的领导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
常委、人武部部长,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委办、县府办、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维稳办、县公安局等单位为成员,赋予指挥调度、通报协调、检查督导等指挥职能。领导小组下设仙居县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与公安110指挥中心合署办公,政府授权指挥中心发布工作指令。由县委常委、公安局长任总指挥;县府办联系政法副主任、县委维稳办主任、县公安局分管副局长任副总指挥。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县应急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从而架构起一个权威高效的指挥平台。
二、构建二大体系,有效整合资源
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代表县委、县政府组织、协调、指挥全县应急救援队伍对治安、消防、交通、反恐、公共卫生、防汛、紧急救援、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等实行“统一接警,统一指挥”。为此,着力构建了二大体系,确保资源有效整合,指令有序畅通。
(一)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科技支撑体系。仙居县委县政府投资2100多万元,建设“天网”工程,划拨200多万元专款,建设了全市一流的监控中心,在公安机关原来110、122、119“三台合一”的基础上,整合了全县所有信息资源,集报警指挥、动态监控、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应急联动、社会服务、反恐防暴、视频侦查、情报信息于一体,— 2 —
配备了电子地理信息、卫星定位(GPS)警力调动、无线指挥、无线数字视频传输、区域防范报警、应急现场指挥等系统,还配备了15台车载移动视频,从而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在服务上体现了“一应俱全”,在处置过程上,做到“一目了然”。
(二)整合指挥渠道,建立统一指挥体系。各成员单位和应急队伍实行双轨制,既独立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又服从县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全县各联动队伍,设立了正副指挥,建立了短信群呼系统。中心指令实行电话(电脑)、短信同时直接下达到基层队伍,做到“一竿到底”,实现扁平化、点对点指挥,最大限度地提高处置速度。现场处置队伍实行“双反馈”制度,即到达现场、处置结束必须向指挥中心报告,属于重大突出事件的,要随时报告现场动态情况,并按规定渠道,上报信息。在正式反馈单里面,详细填写相关内容,特别是需要后续处置的,须写清责任人、责任单位。
二、建立三类队伍,完善应急网络
按照“统一指挥、分责处置、部门联动、运转有效”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挖掘整合公安、反恐、消防、交通、公共卫生、防汛指挥、紧急救援、安全生产等政府管理资源,建立三大类共40支队伍。
(一)23支公共应急救援队伍。即:县级综合应急救援
队伍,医疗救护应急队伍和县级民兵应急队伍和20个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分队。
(二)16支专业应急队伍。即:反恐防暴应急队伍,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队伍,防汛抗旱应急队伍,森林消防应急队伍,地质灾害应急队伍,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城市综合执法应急队伍,供电保障应急队伍,供排水供气保障应急队伍,交通设施保障应急队伍,食品药品管理应急队伍,卫生防疫应急队伍,环境保护应急队伍,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队伍,社会救助应急队伍和网络舆情应急队伍。
(三)建立应急专家队伍。按照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县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的通知》(仙政办发„2008‟148号)要求,在各单位推荐的基础上,建立了由33名人员组成的专家队伍。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综合管理五类。
同时,每支队伍均建立指挥机构,确定指挥、副指挥和队员,明确了职责任务,制定了工作预案。
四、强化四个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一)组织保障。要求各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成员单位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它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来抓,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建好应急队伍、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工作保障上,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保障民生、维护
稳定上。
(二)人员保障。应急队伍的人员配备,原则上要求:一类镇(街道)不少于20人、二类乡镇不少于15人、三类乡镇不少于10人,反恐防暴、处置群体性事件、县级民兵应急队伍均不少于50人,县级医疗救护队伍不少于20人,其他各专业应急队伍一般掌握在10-20人。指挥中心将各单位分管领导、联络员、应急队伍的名单、职务(身份)、专长等情况以及接警电话、联系电话进行进门专门登记备案,在电脑上建立专门短信群发系统,并将指挥体系(包括各支队伍正副指挥)联系电话在指挥大厅上墙,便于操作。
(三)责任保障。加强对应急队伍建设、运行情况的考核检查,纳入综治和平安创建考核。考核主要包括制度装备建设、日常应急联动工作以及年内部署的各项应急联动工作贯彻落实情况。考核采取平时抽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半年进行考核通报、年终总评排名。
(四)财物保障。县、乡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应急队伍经费渠道,确保应急救援需要。根据工作职能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和物资,进行登记造册,明确储存种类、数量、地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报县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办公室备案。
三、完善五大机制,确保高效运转
(一)统一指挥机制。县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与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合署办公,代表县政府指令各应急队伍处置相关警情,负责日常指挥、协调、综合等工作,对全县所有警报警实行“统一接警、统一指挥”。各应急队伍服从统一指挥,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和救援、救助、抢险等工作。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二)快速反应机制。应急队伍建立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做到值班人员落实。需赶赴现场处置的,城区或本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区域的白天20分钟内、晚上30分钟内到达现场;从城区出警的应急队伍赶赴其他乡镇处置的,白天15分钟、晚上25分钟内集结完毕,迅速赶赴现场。
(三)现场处置机制。涉稳类、治安类事件,由公安局局长担任现场总指挥;救援类、救助类事件,由县政府相关工作的分管副县长担任现场总指挥;一般性事件和救援救助事项,由各专业应急队伍负责人担任总指挥。严格反馈责任制,24小时内将处置情况和结果反馈给县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及时向县相关领导报告应急事件和处置情况。
(四)交流检查机制。每季度召开应急队伍成员单位例会,遇有重大事项随时召开会议。会议认真分析、总结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工作情况、及时交流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工
作经验,通报应急处置和救助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县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办公室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定期或不定期对成员单位和应急队伍开展明查暗访和监督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
(五)培训演练机制。各有关部门根据不同队伍的专业特点,加强培训,提高队伍业务素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县应急办视情组织有关应急队伍之间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演练,提升应急大联动能力。2011年7月13日,2012年1月17日,县委县政府两次组织开展了应急集结演练,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以及人大、政协领导参加了演练,既锻炼了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又提升了应急联动工作的地位。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安全防护与管理平台建设就是为政府协调指挥各相关部门向公众提供社会紧急救助服务的联合行动提供技术安全保障。它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的运用为先进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技术手段的付诸实践, 实现覆盖城市全部辖区面积的应联系统有效集成在一起奠定基础, 从而保证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和联合行动, 为提高信息质量, 提高防灾救灾、公共安全管理、科学决策、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构筑有效的安全壁垒。
二、应急联动系统的安全防护与管理平台构建的现实价值
应急联动系统的安全设计, 是在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基础之上, 针对系统所面临的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分析, 特别是对需要保护的各类信息及可承受的最大风险程度的分析, 制定与各类信息 (系统) 安全需求相应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 建立起包括“风险分析、安全需求分析、安全策略制定和实施、风险评估、事件监测和及时响应”的可适应安全模型, 并作为系统配置、管理和应用的基本安全框架, 以形成符合信息系统合理、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并在形成的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 将信息安全机制 (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和鉴别技术等) 支撑的各种安全服务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计性和抗抵赖性等) 功能, 合理地作用在信息系统的各个安全需求分布点上, 最终达到使风险值稳定、收敛且实现安全与风险的适度平衡。
三、应急联动系统的安全防护与管理平台的体系构建
(一) 系统安全建设目标
针对应急联动系统的特点, 在现有安全设施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系统对安全性设计的具体要求, 并结合当前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水平, 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需求, 在不同层次上提出安全级别要求, 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设计一套科学合理、多层次、分布式、并且融合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体系, 采用合理、先进的技术实施安全工程, 加强安全管理, 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建设一个具有可操作性、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安全体系是总的建设目标。
(二) 系统安全设计原则
1、正确处理保密、安全与开放之间的关系;
2、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结合;
3、分析系统安全的风险, 构造系统安全模型, 从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四个方面建立一套全方位的立体信息保障体系;
4、遵循系统安全性与可用性相容原则, 并具有适用性和可扩展性。
(三) 系统安全建设的内容
1、建立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 全方位、多层次的实现应急联动系统的安全保障。
2、实现多级的安全访问控制功能。对网络中的主机及服务进行基于地址的粗粒度访问控制和基于用户及文件的细粒度访间控制。
3、实现对重要信息的传输加密保护, 防止信息在网络传输中被窃取和破坏。
4、建立安全检测监控系统。通过在系统中配备实时监控及入侵检测系统, 加强对重要网段和关键服务器的保护, 为不断提高系统安全强度、强化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5、建立全方位病毒防范体系。采用网络防病毒系统, 并与单机防病毒软件相结合, 构建一套完整的防病毒体系。
6、建立重要应用系统数据的备份机制, 并实现关键主机系统的冗余及备份和灾难恢复。
7、建立有一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 制定实用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培训制度化, 确保系统安全措施的执行。
8、建立关键服务器漏洞管理机制, 针对DDOS攻击, 制定完整的信息中心漏洞防护策略。
(四) 系统管理维护功能设计
管理维护系统包含的主要模块有无线/有线通信设备管理维护模块、网络设备管理维护模块等, 在管理维护平台上对各设备相应的管理维护模块进行整合, 使用户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在远程, 都可以方便的对各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无线/有线通信设备管理维护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多用户访问和相关权限设置, 设备远程监控和调试, 相关配置参数与监控内容的输出或打印等功能。网络设备管理维护模块主要着重于网络管理3个方面的功能, 即性能管理、差错管理和配置管理, 包括针对各种网络设备性能的管理、集成化的网络管理、远程网络监控和管理等功能。具体的管理功能有:
1、为多用户组访问设置权限, 保证高效快捷实现对个人和多用户的访问管理。
2、监控级管理, 微观网络监控, 控制自动容错, CIMP轮询, 捕获注册和在子网、设备、路由器接口的拓扑状态, 网络管理员对网络进行全权管理。
3、数据库管理工具, 对用户数据库和重要应用的备份服务, 减少数据丢失。
4、自动拓扑管理器, 加载自动拓扑进程, 在执行过程中显示状态细节, 功能很强。
摘要:本文从应急联动系统的功能定位出发, 在分析其现实价值的基础上, 针对安全防护与管理平台的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急联动系统,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总的形势是好的。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一系列有力的应对举措,及时出台实施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社会稳定形势仍十分严峻。
就人民银行系统,特别是基层人民银行来讲,当前我们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方面也面临较为复杂的形势。一是信贷投放蕴含的风险因素增多。在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个别金融机构由于本身资产质量并不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也很薄弱,贷款投放蕴含的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可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消极影响。二是机构退出、资产处置等工作面临诸多复杂因素。在清理过程中,有的遗留资产涉及因素较为复杂,相关债权人、债务人、善意第三人等利益各方的物权关系和权益纠纷错综复杂。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引发上访或群体性事件。三是各类业务信息系统面临攻击和破坏的风险不容忽视。人民银行负责运营的金融市场、支付清算、货币发行、国库、征信、反洗钱等业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对于经济社会运行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金融运行效率不断提高,面临的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虽然我们在维护信息网络运行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科技力量和资金,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敌对势力破坏手段也是日益多样化、信息化的,对这些系统稳定运行的威脅不容忽视。四是发行基金守押面对的风险。当前,暴力侵害金融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且呈现出组织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特点。上述复杂形势,使得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金融突发事件隐患增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加强应急管理,未雨绸缪,做到早预防,早处置。
基层央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是“一案三制”建设的起点。以山西省为例,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牵头制定了《山西省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过反复研究、多方论证,形成了贴近山西省实际,科学有效,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预案框架。在此基础上,在山西省政府应急办的指导下,人民银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加强沟通,相互借鉴,不断建立和完善了各自的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包括总体、部门、专项、内部和分支机构应急预案等五个层次的应急预案体系,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省”的建设目标。按照应急预案体系要求,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先后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预案管理领导小组和预案评估委员会,建立了应急指挥部、应急通讯簿、应急专用信箱及《应急指挥体系动态报告制度》、《突发公共事件月、季、年报制度》、《应急值班管理办法》、《山西省人民银行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应急管理制度,为实现“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目标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应急预案演练取得实际效果。演练是应急预案管理的基础,也是检验预案是否科学、合理的最有效的方法。以山西省为例,近年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通过实景现场、模拟现场和视频提示相结合的形式,科学组织完成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风险、业务系统设备切换、发行库应对突发性挤兑、汽车武装押运突发事件等多起应急演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2009年,在山西省政府应急办的领导下,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组织了山西省金融突发事件大型演练活动,演练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分事发与响应、现场处置、资金救助和后期处置四个阶段,设计了挤提存款、信息报告、资金救助等10多个场景,山西省政府、晋城市、沁水县三级政府领导,应急、宣传、公安、金融等部门300多人参加了演练。演练场景逼真,效果突出。
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有序开展。通过认真做好演练的总结和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查找预案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反复研究论证,恰当地进行修改,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有关政策不断推陈出新,新业务、新系统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所应对的突发事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基层人民银行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使预案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以山西省为例,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2011年组织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完成了首轮应急预案评估工作,对2005年以来全省人民银行制定的总体预案、部门预案、专项预案、内部预案、人民银行牵头编制的政府相关预案等五大类202项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估,排查出各类风险隐患点114项,及时地完善和细化预案的内容。
总的来看,基层人民银行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由于应急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应急预案的编制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与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实践要求相比,一些预案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关人员对应急预案的制订还存在着模糊认识;有的预案没有针对本部门的实际和特点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存在照搬照抄上级行预案的倾向,没有根据各种不利情况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和次生、衍生事件制订较为详细、操作性强的应对处置办法;演练模拟环境过于简单,实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对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为预案编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推进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既要注重与上级预案相衔接,又要注重结合基层行实际进行调整和细化。应重点围绕各类突发事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谁去处理、怎么处理这个重点,从各单位实际出发,怎么能把突发事件处置好,就在预案中作出相应的规定,要结合基层行的工作实际,突出实用性,具有操作性。在制订预案过程中,还要注意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传统的做法,吸取失败的教训,编制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案例库,以丰富完善大家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等方式,广泛组织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有关领导同志、部门和人员参与、介入,为制订完善预案出谋划策,提高预案质量。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按照预案全过程进行,指挥机构、救援队伍、社会公众要全方位参与,协同进行,检验并完善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注意抓好重点业务、重要系统的应急演练,特别是增加突发性应急演练的比例,结合具体风险点设定突发事件场景,不预先设定具体处置或操作步骤,临时召集可能涉及的部门人员,协调相关联络单位,通过模拟实战检验大家在突如其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支付清算、货币发行、国库、征信、反洗钱等业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监测、维护,保证系统运行的平稳正常,积极推进灾备和灾难恢复能力建设,加快软硬件系统的升级换代步伐,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
做好应急预案评估和完善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结合应急预案评估暴露出来的问题,根据评估结果,遵从符合实际、易于识记、便于操作的原则,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清理,该修订的预案要尽快修订完善,需要新增的预案要尽快完成,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各项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例如应急预案启动程序、突发事件分级响应的要求、应对处置操作流程等结合实际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化,便于大家了解、熟知和掌握,做到职责任务明确,应对措施具体可行,分类分级標准,明白简洁,便于操作。
加强教育培训,营造全员参与应急预案管理的良好氛围。对于普适性的应急和灾害预防知识,建议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普及和宣传工作,可以多采取直观、形象的宣教方式,增强干部职工的应急意识和技能。通过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形势专题报告会等形式,结合重大活动和重大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对管重要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的部门和人员,应强化应急管理教育,严格制度落实。同时,注重抓好对职工的业务素质教育,有重点地组织员工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努力培育一批专业型、复合型业务能手,从而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1、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立即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
2、检查患者病室内的环境,若发现私藏药品、锐利器械等危险物品给予没收;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3、告知家属24小时监护,不得离开。
4、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准确掌握心理状态。
5、查找患者自杀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
6、发现患者自杀,通知医生立即赴现场,判断患者是否有抢救价值,如有可能立即抢救。
7、保护现场,包括病室及自杀处。
8、通知医务处或总值班,听从安排处理。
9、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
二、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入院时详细交代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以免贻误治疗、突发病情变化等严重后果。
2、加强巡视,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尽量减少其外出机会。如必须外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经主管医生批准,患者及家属在护理单上签字方可离开,并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病房。
3、一旦发现患者私自外出,要立即报告护士长,通知主管医生。
4、通过患者所留下的通讯方式,与家属取得联系,共同寻找。
5、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或总值班。
6、患者的确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交保卫科。
三、失窃的应急预案
1、维持好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带门,经常检查门窗。
3、介绍住院须知时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与现金。
4、一旦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5、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四、遭遇歹徒的应急预案
1、做好病房安全工作管理,夜间病房门上锁。
2、遭遇歹徒后,沉着冷静,采取果断措施保护患者及公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注意观察歹徒的特征。
4、设法通知保卫处,夜间通知总值班,由总值班视情况拨打110。
5、歹徒逃走,注意方向,为破案提供线索。
五、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
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仓库、电源及线路,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科室,消除隐患。
2、住院患者不允许私自用电器。
3、当病区内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高层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离”的原则,“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患者。
4、当班护士和主管医生要立即组织好患者,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并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紧急报警。
5、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
6、所有人员立即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7、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8、发现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室内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邻近人员。
9、如室内无人,也无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开门,以免火势扩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房门,积极灭火。
10、关闭邻近房间的门窗,断开燃火部位的电闸(由消防中心或电工室人员操作)。
11、发现火情无法扑救,要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六、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应急预案
1、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2、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摔伤情况:通知医生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病因。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他治疗。
4、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对于皮肤出现淤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或0.1%新洁尔灭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7、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
8、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9、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的情景,帮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七、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
1、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2、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4、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5、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应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以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7、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8、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9、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八、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1、接到停水通知后,告知患者停水的时间,做好停水准备。
2、做好应急准备,根据停水时间尽量储备水源,以备使用和饮用。
3、突然停水时,白天与总务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夜间通知总值班,汇报停水情况。
4、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协助患者解决因停水带来的不便。
九、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立即使用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灯。
3、与电工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量排除故障或开启应急发电系统。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十、泛水的应急预案
1、立即查找泛水的原因,通知其他人员,积极采取措施阻止继续泛水。
2、不能自行解决者,立即通知总务科或总值班。
3、协助维修人员共同将水扫净,保持环境清洁。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生活饮用水日常管理:
1.学校学生生活用水采用市政供水,饮用水学生采用各楼层直饮机供水,饮用水设备统一由区教体局招投标采购。
2.由设备供货商专人负责消毒及管理设备设施。每学期定期开展对学校饮水机相关设施必要的保养和维护,定期更换滤芯等耗材,并统一做好记录。
3.学校每天由保洁员负责对饮水机进行清洗保洁,进行监测保证正常运行,如有故障立即向总务处报告,如通过目测、鼻嗅、口尝等手段,监测学校水质是否有变化,同时接受广大师生对饮水水质异常的报告。
三、事故报告:
1.学校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校长并保留水样。
2.校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其它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
3.事故初步确认后,校长在10分钟内向师区教体局、疾控中心等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理:
1.在校长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对校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师生进行清理,小组成员对水源、设施、现场等进行保护,维持秩序。
2.班主任按副组长指挥组织纯净饮用过污染水的学生到指定地点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如有学生出现异常症状,由小组成员进行初步处理;小组成员和班主任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3.小组成员负责协同其它教师联系家长并组织学生在教室休息或自习。
4.小组成员负责接待到校家长,并进行安抚、慰问。
5.由总务主任和食堂主任联系组织卫生的`纯净水或食堂单独烧开水等方式提供水源,以满足师生正常的饮水、生活需求。
五、善后处理:
1.成立善后处理工作小组,安排行政和教师对受害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安抚。
2.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协助相关部门查找污染原因,积极配合专业部门人士消除污染,尽早恢复学校正常用水。
农村饮水管理应急预案2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水污染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制定本预案。预案本着预防为本,及时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经费保障、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主要职责:建立校长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信息报告人;具体实施对水污染事件的紧急应对与处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对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及时向上级报告事件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1)综合协调组;由组长程希印负责全面工作,由刘玉明组织,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安排检查现场、调查事件起因,负责安排善后工作。
(2)应急处理组:由副组长林洪信负责,由罗福军、冯守成组织,应指挥调集有关人员立即到达规定岗位,调集储备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以及维护治安,保证正常秩序。
(3)后勤保障组:由副组长鲍国庆负责,由王晓东、冯世强、王化均组织,解决善后问题,保证资金和物品及食品供应,
(4)疫情监测报告组:由副组长鲍国庆、林洪信负责,由罗福军、雷凤刚刘京军组织,牛国玲负责报告,班主任认真做好晨检日汇报。
(5)健康教育组:由副组长鲍国庆负责,由罗福军、雷凤刚组织,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二、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及报告原则和内容
1、责任报告单位:xx市财经学校
2、报告人:xx
3、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和教育局、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延报。
(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3)在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原报告单位应及时续报事件有关变化的情况。
4、应急信息的主要内容
(1)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
(3)事发时已采取的措施;
(4)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5)需要报送的其它事项。
三、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程序
1、明确责任疫情报告人。
2、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学校、教育局和卫生行政机构报告。
3、在生产和供水过程中发生水污染事故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卫生行政机构,同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污染严重水质无法改善时应停止供水。
4、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卫生监督人员应迅速到达出事现场,并作为水污染事故现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立即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污染源、污染环节和供水范围内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农村饮水管理应急预案3
根据x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转发(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沐环函12号)的文件要求,为有效防止和应对我镇突发饮用水水源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黄丹镇刑行政区内发生的涉及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在县环保局和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黄丹镇突发饮用水水源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党政办、由吴林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由党政办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一)镇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辖区内发生的较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2、贯彻执行国家环境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上级环保部门的及镇政府关于应急工作的指示要求。
3、组织制定与修改应急预案
4、负责应急工作的决策、指挥与协调各部门合作。
5、部署辖区内应急工作的公共宣传和教育,统一发布应急工作信息
(二)办公室职责
1、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信息,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将重大事件的发生情况上报镇政府和县环保局。
2、负责将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得情况及时向镇有关部门通报,并协助领导小组做好与镇有关部门之间的联运工作。
3、负责在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处理期间本镇内部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及后勤工作。
三、应急工作程序
(一)迅速报告
(二)快速出动
(三)现场控制
(四)现场调查
(五)情况上报
(六)污染警戒区域的划定及消息的发布
(七)污染跟踪
(八)调查取证
四、终止应急
(一)终止应急的的条件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达到下列情形之一时,即可终止应急程序:
1、本次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产生的条件已经完全消除,污染情况得到完全控制,发生污染事件的水系水质得到恢复。
2、采取了有效应急措施和防护措施,保证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水平。
3、本次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供水系统的影响已消除,供水系统已全面恢复正常。
(二)应急终止程序
确认具备应急终止条件后,请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终止,必要时,由镇政府向社会发布应急终止公告。
五、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至印发之日起实施。
农村饮水管理应急预案4
一、编制的背景、目的
由于我乡主要饮水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群众供水主要方式为小型集中供水为主,水源主要为地表水,部分供水工程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季节缺水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农村饮水安全是“3+1”保障重点保障内容,关乎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考核指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取水许可证制度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保证农村群众饮水安全,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强化领导
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在西秀区水务局的指导下,按照“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总体要求,乡村两级联动,分级负责,确保缺水农户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三、组织体系与职责
在党委、政府统一指挥下,成立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乡长胡丽莎担任,副指挥长由分管领导王国林担任,成员为乡水务站、消防中心和各村居支书、主任,下设办公室在乡水利站,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应急处置指挥部主要职责:及时掌握全乡饮水基本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报告重大问题,提出应急措施建议,具体指挥、调度、协调处理,确保第一时间掌握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四、主要措施
1.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出现饮水不安全时,应急处置部值班制度与乡干部值班制度合并,及时收集农村饮水安全信息。
2.实行信息报送制度。对农村出现饮水问题,各村能够解决的,应在当天上报处理结果;各村不能解决的,需要应急处置指挥部出面调度,应在发现问题半小时内上报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3.应急措施
(1)针对存在季节性水量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用水需求,要备有送水车辆,及时送水应急,确保群众生活用水不受影响。同时动员群众利用储水设施设备(水缸、水桶等)缓解季节性缺水。
(2)针对乡集中供水工程,除了正常运行的水泵外,另外还有一台备用泵,即使水泵损坏,也不影响正常抽水,确保供水不断。
(3)其他供水工程,有条件的情况下也要常备一台备用水泵,确保不会因为水泵损坏而停水;没有常备备水泵条件的,如遇水泵损坏,就在2天内完成维修或者更换,不能影响供水。
(4)针对水量不足,采取增加管道、补充水源、应急送水等多种措施予以解决。
(5)预备应急车辆2台(消防车、洒水车),应急人员5名(消防队员—民兵预备役)。
5.应急信息和维稳工作由乡办公室统筹。
五、应急响应
1.乡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各村报告后,应立即向处置指挥部负责同志报告。
2.应急会商。应急处置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应急处置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会商,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或区水务局业务指导参加,确定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及时向区政府报告。
3.启动应急预案,确定应急处置措施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传达有关单位进行执行。
4.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对应急处置全过程进行管控,及时掌握情况,报告新出现的问题,确保指挥部有力有序指挥,确保应急达到预期目的。
六、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乡财政保障应急工作经费,保证应急措施所需的物资、监测、工程建设费用。
2.通讯与信息。保证应急信息报送所必需的通讯设备,做到渠道畅通、快捷,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
3.宣传动员。组织应急演习,并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在应急事件期间,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协助做好群众工作,保持社会稳定,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
农村饮水管理应急预案5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指导全县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安全应急机制,正确应对和高效处置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丽水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松阳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松阳县范围内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包括: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农村饮用水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3.地震、洪灾、泥石流、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水源枢纽工程、净水构筑物、供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
4.爆破、采矿等生产活动或地质变迁等导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5.因人为破坏导致的供水安全事件。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在县水利局统一指挥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根据突发水源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影响范围和所需动员的资源等因素,分类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乡(镇)级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部门应急工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视情况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并组织力量全力支援。
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供水安全事件发生以后,各级应急指挥小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二、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等级划分
(一)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等级划分
根据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分为四级: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
1.一般农村供水安全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农村供水安全事件:
⑴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水量不到2.5千克)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0.1至0.5万人且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⑵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30人以下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2.较大农村供水安全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农村供水安全事件:
⑴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水量不到2.5千克)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0.5至1万人且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⑵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出现死亡或30人以上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3.重大农村供水安全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农村供水安全事件:
⑴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水量不到2.5千克)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1至2万人且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⑵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3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4.特别重大农村供水安全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农村供水安全事件:
⑴因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或工程事故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含48小时,下同)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水量不到2.5千克)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2万人以上且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⑵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10人以上死亡或300人以上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二)供水安全事件所采取的供水应急措施
有两套供水系统(既是乡镇或单村供水,又有城市管网延伸覆盖)的村启动第二套供水系统;有备用水池的启动备用水池;或利用邻村供水工程,用送水车送水或接临时管道供水。
(三)防止水源污染保障措施
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划定及相关环境管理,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等。
2.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化肥和农药使用的统一监督管理,加强对农业和渔业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其污染饮用水水源等。
3.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涵养林等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对林业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其污染饮用水水源等。
4.供水站要加强安全管理,采取措施防止人为造成水质污染。
5.各级应急领导小组应经常对供水站的管理环节和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加强对农村供水进行水质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
7.加大在农村地区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相关法规和保护知识的宣传,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水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大对私打井和乱采地下水资源等违法行为的监察执法力度,在各村公开举报电话,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三、应急预案体系
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分为四级:
(一)县级应急预案:县水利局负责编制完成全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经批准后实施。
(二)县级统管应急预案:县水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编制完成全县县级统管农村供水应急预案,报县水利局备案。
(三)乡镇级应急预案: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编制完成本辖区内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县水利局备案。
(四)各供水单位应急预案:由供水单位负责编制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水利局备案。
四、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松阳县农村供水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县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工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分管副主任、县水利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应急局、县委宣传部、县水利局、县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松阳分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教育局、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县人武部、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气象局、县供电公司、县水投集团、县人民医院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有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
(二)办事机构——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水利局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协调联络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遇供水安全事件时,及时了解情况,向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按照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命令和指示,组织协调、落实供水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
(三)职责分工
1.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⑴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重大生产安全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⑵及时了解掌握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和应急措施。
⑶审定全县各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⑷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公安、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消防救援大队、人民医院等相关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⑸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⑹ 通过对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进一步完善预案。
2.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职责是:起草县级农村供水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负责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协调指导事发地应急领导机构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工作;负责协调公安、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消防、水投等部门组织救援工作;负责对潜在隐患工程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传达和执行上级的各项决策和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负责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发布工作。
3.领导小组各成员职责如下:
县应急局:负责协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
县委宣传部:负责协调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加强网上舆论的管理和引导。
县水利局: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提供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信息、预案以及工作方案;负责编制恢复农村供水安全工程所需资金和计划的申报。
县建设局:负责指导城镇供水企业提供应急救援用水,协调社会运水车辆,参与应急救援。
县发改局:负责农村供水安全应急工程的立项、审批,项目上报及计划下达。
县财政局:负责应急救援资金的保障及管理工作。
县公安局:协助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影响群众的维稳工作,协助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属地,严厉打击破坏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农村供水工程设施安全。
县民政局:负责统计核实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灾情;负责协助县、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遭受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影响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对遭受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影响的乡镇(街道)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及供水单位的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监测,指导农村供水卫生消毒等卫生保障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松阳分局:负责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对本行政区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管,负责业务指导,发现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域违法设置排污口、向水体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行为的,将相关证据材料或案件线索移送乡镇(街道),乡镇(街道)按程序办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生态环境部门。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发生期间道路的畅通,优先保障抢险、救灾、抗旱人员和物资设备的运输。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正常和各类预警情况下农村供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的审核、报批工作;负责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协助政府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的饮用水安全检查,确保师生饮水安全,特殊情况下采取停课措施。
县气象局:负责强降雨、台风、热带气旋及其他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根据旱情的发展,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县消防救援大队:负责用消防车向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发生地运送生活用水,保障当地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县水投集团:负责供水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根据汛情和天气变化,做好常用物资的灾备工作;在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发生期间组织第三方运管机构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供水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提高供水事故处理和应急抢险能力。
其他有关单位负责自己相应的工作职责。
4.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及职责
各乡镇(街道)成立农村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处理。主要职责包括:拟定本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本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安全信息,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报告事故情况;指挥协调本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5.农村供水单位应急机构及职责
供水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供水应急机构,制订科学合理的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水利局备案;配备必要的抢修设备及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五、预防和预警
(一)监控机构
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安全信息的监测、收集、检查、预警工作,各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安全应急指挥部要多渠道积极获取本辖区相关农村供水安全信息。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设立并公开供水安全事故报警电话,多渠道获取县行政区域内相关供水安全信息,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上级报告。
(二)信息监测
1.旱情信息
2.饮用水水源水量及水质信息
3.供水工程信息
(三)报告
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是农村供水安全日常监测信息和突发性事件信息受理及向上级报告的责任主体,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报告突发性安全事件。供水单位、群众发现供水工程取水建筑物、水厂构筑物、输、配水管网等发生垮塌或人为破坏事件时,有责任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向上一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随后补报详情。
(四)先期处置
1.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时,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农村供水单位应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并将事件和有关先期处置情况按规定上报县人民政府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和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
2.对于特别重大或重大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县人民政府和各主管部门在接到信息后,根据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决定赶赴现场指导、组织派遣应急处置队伍,协助事发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并做好启动县级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预案启动与预警发布
1.预警级别及发布:对需要向社会发布预警的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由县人民政府及时发布预警。根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级别按照事故分级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并依次用蓝色(一般)、黄色(较大)、橙色(重大)和红色(特别重大)表示。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类别、可能波及范围、可能危害程度、可能延续时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络、宣传车、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于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2.预案的启动: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县农村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报经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农村供水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报告。
六、应急响应
(一)总体要求
出现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后,农村供水工程所在乡镇(街道)应在1小时内向县政府及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进行先期处理。
对应县农村供水安全预防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划分为四级。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指挥调度。各乡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抢险、排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农村供水工程所在乡镇(街道)负责本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处置。
凡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下一级预案随之自行启动。
(二)Ⅳ级Ⅲ级响应
当发生Ⅳ级(一般)农村供水安全事件时,一般应启动乡镇(街道)预案,县级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视情启动;发生Ⅲ级(较大)农村供水安全事件时,必须启动有关乡镇(街道)预案,县级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视情启动;
1.预案启动
⑴工作会商:工作会商由乡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乡镇(街道)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⑵工作部署:乡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1小时内将突发情况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应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⑶部门联动:按照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分工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2.预案实施
⑴抢险救灾:当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当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村供水工程设施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有关乡镇(街道)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⑵医疗救护:事件发生地应急指挥机构要配合当地政府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⑶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后,应急指挥机构应与当地政府一起发动群众参与农村供水工程设施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3.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上级主管部门在主流媒体上发布。
4.宣传动员
在发生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做好宣传,正确引导舆论,稳定群众情绪,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5.响应结束
当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乡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可宣布应急结束,并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秩序。
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结束公告,报上级应急机构备案。
(二)Ⅱ级Ⅰ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重大农村供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发布Ⅱ级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预案;当发生特别重大农村供水安全事件时,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发布Ⅰ级预警,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预案启动
⑴工作会商:工作会商由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⑵工作部署: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1小时内将突发情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农村供水工程所在乡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派出工作组,协助配合县级工作组和当地政府共同做好抢险救援工作。农村供水工程所在乡镇(街道)工作组必须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并在县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⑶部门联动:按照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并按照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2.预案实施
⑴抢险救灾:当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当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村供水工程设施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在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⑵医疗救护:事件发生地应急指挥机构要配合当地政府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⑶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后,应急指挥机构应与当地政府一起发动群众参与农村供水工程设施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3.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上级主管部门在主流媒体上发布。
4.宣传动员
在发生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做好宣传,正确引导舆论,稳定群众情绪,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5.响应结束
当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可宣布应急结束,并协助当地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秩序。
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结束公告,报上级应急机构备案。
七、应急保障
(一)组织保障
各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要尽快成立农村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人员及职责,根据农村供水安全事件等级,迅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从组织上保障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二)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农村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要设立专门的报警电话,安排人员轮班值守,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快速传递。
(三)抢险队伍保障
县人武部负责制订重、特大供水突发事件抢险队伍保障预案,以驻松部队和各乡镇的基干民兵为骨干力量组建抢险突击队,作为重、特大供水突发事件抢险的基本保障队伍,统一由人武部调动,积极参加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四)资金保障
县财政局要设立农村供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按照事故等级划分,负责及时核拨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确保供水突发事件预防、监测、处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五)抢险物资保障
县水投集团负责制定物资储备预案,负责供水应急事件抢险物资的储备及供应。
(六)医疗和卫生防疫等保障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制定医疗救助和卫生防疫保障预案,负责供水突发事件抢险过程中伤病人员的医疗救护和突发事件后的防疫工作,并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及时采取监控措施。
市生态环境局松阳分局制定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做好化学危险品泄漏等突发事件的现场监测工作,组织有关单位对污染物进行处置,并及时通报环境危害范围。
(七)交通运输保障
县交通局制定道路交通保障预案。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八)治安保障
县公安局制定治安维护保障预案。组织、协调重、特大供水突发事件涉及刑事犯罪的侦察、鉴定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九)供电保障
县供电公司负责制订供电保障预案,负责供水突发事件抢险现场的供电保障。
(十)技术保障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建立乡镇农村供水安全应急专家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集有关专家和技术队伍,支持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和应急处置培训,并加强对分散饮水户的技术指导和宣传。
(十一)后勤保障
县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信息服务。
八、后期处置
(一)调查与评估
农村供水安全应急终止后一周内,农村供水工程所在乡镇(街道)和县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应向上级应急机构提交书面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事故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效果、主要经验教训等。
各级应急指挥机构要对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二)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政府负责。需要县政府援助的,由事发地政府提出请求,逐级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按有关规定上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卫生健康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水质的监测,指导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后,才能恢复供水。
(三)奖励与责任追究
县政府对在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处置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或有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
九、附则
(一)预案的管理和更新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和完善或应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二)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农村饮水管理应急预案6
为了保证用水安全,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有效应急处置校内可能发生的饮用水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我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我校对饮水安全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饮水安全”工作小组和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秦忠云
副组长:沃岚
组员:蔡艺
二、针对“饮水安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1、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介绍有关“饮水卫生”的知识。卫生室利用健康教育的时间向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对“饮水卫生”知识的了解。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全校师生的卫生饮水习惯和个人卫生素养,以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并基本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本领,降低受灾的程度和范围。
3、落实领导工作责任制度
各班班主任要定期统计学生的情况,如果有学生因饮水问题发生身体不适,应立即告知应急处理小组,若发生5例以上由饮水引起的身体不适,学校与疾控中心联系,根据有关要求做好相应措施。
三、日常工作措施
1、强化督查: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由总务处带头,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饮用水卫生制度落实为重点,对学校饮水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结果以通报形式反馈到领导小组。
2、落实职责:校长为学校饮用水安全第一责任人,总务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各部门从业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考核实行学校饮用水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3、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对师生的饮水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知识讲座等形式,丰富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4、添置设备:学校要对照配备标准,落实饮用水安全设施的配备。
四、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饮用水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腹泻)及时向校长报告,由校长报杨浦区教育局备案;发现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指出现严重中毒症状者或出现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的情况),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领导小组向上级部门、卫生监督所和当地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在接到领导小组指令前,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底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求援。学校发生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病源保护。学校发生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所有的饮水和饮水设备等,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5、人员调度。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6、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家属和社会群众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五、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和执行人,按情节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3、对事故处理中的玩忽职守、推委扯皮等影响应急方案顺利实施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农村饮水管理应急预案7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的饮水安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遏制和杜绝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下,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报告制度
(一)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报告范围:
1、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使饮用水水源遭受污染;
2、饮用水水质出现异常,影响饮用者正常生活;
3、输配水管网破损或二次供水设施防护不严,使饮用水水质恶化;
4、饮用水水质污染,造成介水传播疾病流行或中毒;
5、存在明显的污染源,并怀疑饮用水源或饮用水水质有可能受到污染。
(二)后勤部门应针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可能发生污染的环节,制订和落实防范措施,加强检查,严防污染事件发生。
(三)当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供管水员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单位生活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小组领导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四)在水污染事故发生期间,应密切注意事态发展,及时进行水质检测,并在第一时间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检测和处理报告。
(五)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水污染事故。
(六)报告方式及电话:在当面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小组负责人报告的同时应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区疾控中心疫情报告:xxxxxxx 区教育局安办:xxxxxxx
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目的
在发生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时,能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稳定。
2、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单位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XXX(校长,负责总体的协调,组织、指挥、做出相应的工作安排)
副组长:XXX(副校长,具体分管卫生安全工作)
XXX (负责与卫生、防疫、医疗等部门联系)
组 员:XXX
XXX为学校水污染突发事故报告人。
主要职责:负责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对事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单位与各级部门及单位内部之间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积极配合各个相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开展的各项调查、处理、救援等工作。
必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成立调查协助组、人员救治协助组、后勤保障组等,并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职责。
3、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单位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紧急组织有关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毒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2)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3)当出现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或桶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供水途径,以保证饮用者正常生活饮用水问题,避免和减少水污染对饮用者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4)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后,应依法立即、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水污染事故状况,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开展有关调查、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水质监测,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的蔓延和扩大,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5)当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新进行自备水源水或二次供水水质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并公示学生,及时解除控制。
(6)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完成调查、控制、处理,并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事故经过、现场调查检测结果、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经过、效果、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按时逐级上报。
农村饮水管理应急预案8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幼儿园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园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各年级组长
二、活饮用水日常管理:
1、幼儿园幼儿园生活饮用水及自备水源,应经当地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2、由专人负责抽水、烧水、供水、消毒及管理设备设施。抽水房上锁,对幼儿园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
3、开水房锅灶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保温桶每日使用前进行清洗和消毒方能使用,并做好记录。开水须烧开达到100℃,提供给幼儿园直接饮用的开水应降温到50-60℃后才提供饮用,开水桶应上锁,确保幼儿园安全。
4、饮用水管理员负责每日对自备水质进行监测:通过目测、鼻嗅、口尝和简单的化学试纸测定等手段,监测幼儿园水质是否有变化。
三、事故报告:
1、幼儿园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园长并保留水样。
2、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其它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事故初步确认后,园长在10分钟内向县教育局、疾控中心(乡镇卫生所、)镇政府等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理:
1、在园长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对园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师生进行清理,小组成员对水源、设施、现场等进行保护,维持秩序。
2、班主任按副组长指挥组织饮用过污染水的幼儿园到指定地点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如有幼儿园出现异常症状,由小组成员进行初步处理;小组成员和班主任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4、小组成员负责协同其它教师联系家长并组织幼儿园在教室休息或自习。
5、小组成员负责接待到园家长,并进行安抚、慰问。
6、由林华芬联系干净水源到幼儿园,以满足师生正常的饮水、生活需求。
五、善后处理:
1、成立善后处理工作小组,安排行政和教师对受害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安抚。
2、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协助相关部门查找污染原因,积极配合专业部门人士消除污染,尽早恢复幼儿园正常用水。
3、正确接待媒体,有效避免负面报道。
农村饮水管理应急预案9
一、发现学校自来水,开水器的饮用水有异常现象(如有异味、有颜色等),按以下应急方案处置。
二、安全工作组织机构:
1、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副校长)
成员:
2、救援救护小组:
组长:
成员:各处室安全员保安人员7名
3、善后处理小组:
组长:
成员:
4、事故调查小组:
组长:
成员:
三、应急方案:
1、总务处每日巡视发现、教师职工、学生发现应立即报告总务处。总务处与校医、办公室专职安全员到场查看。如果属实,立即报告分管校长,启动应急方案。办公室向都成市教育局、公安局报告,校医向都成市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2、总务处配合办公室,立即封锁现场,等待主管部门处理。
3、校长立即主持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布置实施应急方案。
4、教育处通知各班;教务处通知各教研组;总务处通知食堂、学生公寓、教师宿舍、以及相关部门,停止使用饮用水。
5、学校各部门按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方案,配合实施处理方案,直至恢复正常供应饮用水。
6、教育处立即组织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保持学校良好秩序。
7、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召集有关人员布置任务,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护和善后工作的处理等各工作之中。
8、由办公室负责及时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接待媒体、学生家长和教职工家属,处理善后工作。
四、发生饮用水安全事故,如果有人员伤害时,按以下程序实施:
1、事发现场组织活动的负责人或任课老师要迅速组织学生自救互救,能到学校医务室治疗的,迅速送达,由校医诊治。
2、受伤学生、教职工不能移动或情况不明的,要立即通知校医迅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治。根据病情及时拨打“120”请求医疗救助。
3、总务处筹措资金,安排车辆由校医护送到医院救治。
4、由办公室负责及时向上级汇报事件的进展情况,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教职工家属,接待媒体和学生家长、教职工家属。
为提高对各种档案安全事故的应急抢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档案的损害,根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方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利川民族实验中学档案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和档案抢险救灾工作队。
(二)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负责召开应急领导小组会议,传达上级相关文件与会议精神,部署检查落实档案保存安全事宜,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全面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三、档案安全救灾应急预案的目标
(一)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最有效行动消除对档案、资料的威胁。
(二)保护未受损的档案、资料
(三)抢救已受损的档案、资料。
四、应急灾害的种类
灾害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现象引起,如地震、雷电、洪水等;人为灾害是指来自于人类的失误,如漏雨、跑水、起火(包括蓄意纵火、爆炸、战争等)。
五、抢险求灾的重点
(一)重点监控区:二楼档案库房、荣誉陈列室、阅文室。
(二)档案资料抢救顺利:1、文书、会计档案2、科技档案3、声像电子档案4、实物档案。
六、备灾工作
(一)建立灾情预警联络系统:安全责任人负责与公安消防、水文、气象、地震、人防等部门联系,建立有关突发性重大事件报告制度。档案室列入我校重点安全管理部门,及时沟通信息,按要求做好灾情预警工作。
(二)完善抢险救灾的日常训练工作:所有人员均应熟悉自己的抢险岗位、职责、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使用方法等,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方法得力、抢救迅速。
(三)办公室要完善抢险救灾器材配置,保障后勤供给。消防器具应每年检查(更换)一次,并与相关处室配合,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四)档案室、荣誉室配备钥匙两套,一套由库房管理人员使用,一套由办公室主任保管以备急用。
(五)建立档案安全检查制度,把安全工作的重点从事后处得转到事前防范上来,树立预防重于抢险的思想。库房管理人员应对档案室、荣誉室安全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
七、对灾害采取的行动
(一)现场第一人应立即警报并向消防部门报警,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一切应急抢险工具阻止灾情,保护未受损的档案。
(二)办公室应协调消防、搬运等环节的组织实施和后勤保障工作。
(三)应急预案的操作步骤: 分一般性灾险、较大灾害和重大灾害三种情况。
1、一般性灾险的操作步骤:
(1)凡发现档案室、荣誉室内任何部位有被烧烤异味或墙面、地面、暖气漏水等异常现象,每个人都有责任立即告知周围其他人,共同查找险源。如果险情不大,自己能处置的,除发出警报处,要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迅速排除险情。
(2)将发现险情及排除情况报告领导。
(3)进一步查明原因,堵塞漏洞,彻底解决问题。
2、较大灾害的抢险步骤:
凡发现档案室、荣誉室灾险情况较严重,搞不清虚实,或估计依靠自身力量不能处理的,应立即发出警报,呼叫抢险救灾工作队全体人员参加抢险。有关责任人员指定专人迅速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拨叫消防电话及与抢险救灾有关的外界联系电话,明确说明受灾地点。
(2)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实施档案资料抢救搬运工作。
(3)及时向消防队简介险情,一切听从消防人员的指挥。
(4)发现档案室、荣誉室进水时,应立即通知办公室或安全责任领导,迅速组织人员查找原因,堵塞漏洞,并采取一切措施排水,以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
3、重大灾害的抢险步骤:
发生危害档案,同时又伤害人身安全的灾害,如雷击、地震等本身、次生火灾、洪灾、库房崩塌等,可按上述较大灾害抢险步骤进行排除。如同时涉及人员伤害时,应及时将受伤人员迅速转移到医校进行抢救,同时抢救档案资料,若险情然危及到供水、供电、通信、热力及污水管线等自身不能处理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抢险工作。
八、非工作时间责任人及责任
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信畅通。如双休日、节假日时间出现灾情,值班人员及带班领导为直接求灾责任人,其责任是:
(一)迅速拨打电话报警。
(二)电话通知校领导或其他责任人。抢险求灾工作队员接到救助电话应迅速到达指定地点。
(三)可能的情况下,阻止灾情。
(四)在消防车、供电抢险车及其他抢险人员到来后,及时指明灾险位置。
(五)抢险结束后,向领导报告发生灾情情况。
九、灾后工作
(一)抢救能够补救和修复的档案。
(二)将灾害发生原因、造成损失及处理结果报告上级部门。
我国是农业大国, 也是全球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重大突发性事件频发的国家之一。农业突发性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的对农业生产造成大面积破坏、农业生态平衡失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对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1,2]。由于农业突发事件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迅速紧迫性、威胁巨大性等特点, 一旦发生, 可能扰乱公众日常生活和社会正常秩序, 因此迫切要求政府加强应急管理, 不断提升应急能力。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起步较晚, 特别是提升农业应急能力方面明显滞后。为完善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广东省农业厅高度重视农业系统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通过应急平台的实施应用, 可以有效地帮助农业部门收集第一手灾情信息, 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切实增强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的应急反应、决策指挥能力和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积极地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
1 农业突发事件的危害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区域发展不平衡, 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且差异性较大, 各地自然灾害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的依赖较强, 对各种灾害侵袭尤为敏感。近年来,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每年由于重大自然灾害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1 000亿元以上, 受害人口过亿, 其中农民是最大受害者, 农业受灾面积的比例约在40%以上[3]。
此外,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各地区和国家人员往来频繁, 全球性危机和人为灾害亦使农业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风险。外来有害生物不仅威胁农业生产, 还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甚至导致物种的濒危和灭绝。目前为止, 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物种中, 已有50余种传入中国[4]。自2003年“非典”以来, 我国在短期内爆发了禽流感、猪链球菌等公共安全时间, 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收入。近年来, 农业突发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加快, 间隔周期缩短, 传播速度快, 传播范围广泛, 农业突发事件的形态、性质和活动规律更加难以把握。
2 农业应急管理
为了有效控制和解决突发事件, 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完整的农业应急管理体系和机构[5,6]。针对自然灾害,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多层次的农业应急管理机构, 各涉农部门纵向协调,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横向协作。对食品安全问题, 发达国家通过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局等专门机构应对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 并通过立法,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明确紧急状态下政府的权利和公民应承担的义务。除了依靠政府, 多数发达国家还充分利用民间资源, 通过建立民防机制和有针对性的非政府应急组织, 提高灾害应急中的社会参与度。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美、日等国家不仅有完备的灾害预防系统, 并且高度重视防灾宣传教育工作。美国建立了完善的预警系统和全面的应急预案, 如预测到可能有灾害发生, 便即刻采用各种信息手段将灾害信息传达给每位市民, 并每年都对灾害应急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日本通过学校教育、防灾管理活动和灾害应急演练等方式进行强化公众防灾意识和提高救急能力。
我国应急管理采用“一案三制”制。“一案”指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包括对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预警、指挥、保障等;“三制”指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当前, 我国农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就显著, 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力、决策力和执行力都大幅度提升。但我国农业应急管理仍存在明显问题, 表现在缺乏统一、有效的综合性管理体系, 法制不健全、不完善, 预警能力低, 危机意识薄弱, 民众缺乏识灾、救灾能力, 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 民间资源利用不充分等方面[7]。建设农业应急平台, 能有效保障农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及时、顺利实施, 推动形成对突发事件的全方位监测监控、及时反应、科学研判、高效处置、预测预警的运行机制, 提高我国农业应急能力。同时为农民学习和掌握灾害应急知识、公众了解灾害状况、聚集非政府救助资源等提供有效渠道。
3 农业应急平台体系构建
广东省农业系统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主要进行了应急平台的屏蔽机房建设、可视化调度系统建设, 并购置了相应的基础设备, 体系网络拓扑图见图1。
3.1 屏蔽机房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 计算机系统网络建设遍布各个角落, 随之而来的系统安全问题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计算机房的屏蔽就是保证系统安全要求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防止应急指挥系统信息泄露或系统被干扰, 我们提出了建设屏蔽机房的要求。项目建设的内容如下:
3.1.1 电动单开锁紧屏蔽门
屏蔽门是屏蔽室的进出口, 开关频繁。因此, 屏蔽门是屏蔽室的关键部件, 是屏蔽室电磁泄漏的主要部位, 屏蔽室的屏蔽指标取决于屏蔽门性能的好坏, 为了提高门的屏蔽效能, 应确保门缝在频繁活动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电接触。为此, 采用FS系列电动单开锁紧屏蔽门, 门洞尺寸为1 900 mm×850 mm, 门框尺寸为2.3 m×1.3 m (三排簧片) , 开关轻便, 寿命长, 平稳可靠, 屏蔽效能高, 是定型成熟产品。屏蔽门的安装, 采用与屏蔽壳体组装式, 这样可以保证屏蔽室的性能指标, 如图2所示。
3.1.2 屏蔽通风窗
为了使屏蔽室既能达到预期的屏蔽效能, 又能保证良好的房内新风补偿, 采用规格为300 mm×300 mm×50 mm的蜂窝状截止新风波导窗, 安装时与屏蔽层保持良好的电接触, 如图3所示。
3.1.3 滤波器
机房的滤波器采用高插入低损耗滤波器, 当频率为100 k Hz~30 MHz和30 MHz~18 GHz时, 插入损耗为100 d B, 滤波器安装在屏蔽体外墙, 性能稳定、可靠, 屏蔽指标满足国标GB 12190-2006的B级标准要求, 安装示意图见图3。
图1农业系统应急平台网络拓扑图
3.1.4 屏蔽壳体接地
1) 屏蔽地:为使屏蔽体壁面上的感应电流都能迅速入地, 有效地降低壁面对地的高频电位, 以避免或减小外空间电磁波对屏蔽室内造成干扰, 屏蔽体需与大地相连, 形成电气通路, 为屏蔽体上的电荷提供一条低阻抗的泄放通路, 屏蔽地电阻≤1Ω, 符合国家标准。
2) 保护地:由于电子设备的电源线绝缘层破坏和偶然接触时, 设备的外壳可能带电, 极易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因此计算机系统内的所有电气设备, 包括辅助设备、外壳等均接地处理, 使外壳上积聚的电荷迅速排放到大地。保护地采用大电流泄放接地, 根据我国规定, 机房内保护地的地阻≤4Ω。保护地在插头上设有专门的一芯, 由电缆线连接到设备外壳。插座上对应的一芯 (地) 引出与大地相连, 保护地通过专用地线滤波器引出屏蔽机房。
3.2 可视化调度系统建设
可视化调度指挥系统主要包括有线指挥调度系统、多路传真系统、数字录音系统、电话会议系统、坐席应急值守系统, 见图4。
图3屏蔽通风窗结构及安装示意图
图4可视化调度指挥系统业务结构图
3.2.1 有线指挥调度系统
有线指挥调度系统设计采用高性能、高可靠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或者一体化通信平台, 通过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 (CTI) , 有效地融合了有线电话、移动电话、IP电话、短信、彩信、传真等多种通信手段和工具, 确保应急部门在日常值守和应急处置时通信联络的安全、可靠、通畅。系统主要包括:电话分配、电话排队、优先接听、语音导航、电话呼出、黑名单过滤、电话转接、来电记录、电话协助等功能。
3.2.2 多路传真系统
多路传真系统主要用于在日常应急管理及突发事件发生时, 应急部门对相关单位下达涉密的通知、命令和传达相关涉密信息。也用于接收各地级以上市、有关单位向应急部门所发送的涉密传真文件。系统包括:直接发送传真、传真失败重发、接收传真、自动在线提示、发送传真监控、传真通道配置、传真地址薄管理等功能。
3.2.3 数字录音系统
数字录音系统支持对应急平台应急指挥场所内所有连接到语音调度交换机的分机进行通话录音, 确保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每一重要环节, 如应答、调度、会议等都有语音记录。系统具备以下功能:支持对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以及IP电话的录音、多路同时录音、长时间不间断录音、数据备份、模块化设置。
3.2.4 电话会议系统
电话会议系统主要用于日常应急管理及发生突发事件时, 提供应急部门通过会议系统客户端与应急联动单位联系人进行电话会议, 实现应急联络的多方通话。主要功能包括单呼、群呼、发起会议、轮询呼叫、允许发言、禁止发言、加入会议等。
3.2.5 坐席应急值守系统
坐席应急值守系统分为应急值守和应急联动两个流程, 具体流程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目前已完成广东省农业应急系统建设中的屏蔽机房及基础设备建设、可视化调度系统建设, 实现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功能。同时预留接口, 满足日后市县、跨部门的纵、横向指挥调度扩展需要, 满足多资源库、专家库的接入扩展需要。
4 展望
农业系统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广东省农业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虽然做了一些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总体上看, 仍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经费保障方面。虽然广东省农业厅领导和相关部门给予很大支持, 但经费来源有限, 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进度难以按计划进行。 (2) 通信线路方面。由于受到农业厅接入互联网的通信线路带宽的限制, 在专线扩容之前不能满足视频传输的要求, 无法实现与省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视频及语音双向会商。
针对上述问题, 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完善广东省农业系统应急平台现有的系统功能, 同时, 多方筹集资金, 根据农业系统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开发相应管理系统;二是全方位实现与省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三是进一步推动市、县级农业系统应急平台建设, 督促各地政府加大农业系统应急平台建设经费投入。
5 结语
农业应急平台的建设是政府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它集成了信息技术、科学管理技术、通信技术、定位技术和相关公共安全保障技术, 作为应急管理的必要工具和手段, 为管理者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能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控制和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全面提升广东省应急管理能力, 对其他省份优化农业应急管理流程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房桂芝, 董礼刚.预防管理:农业应急管理的基础[J].2006 (10) :204-207.
[2]梅盈洁, 刘军, 邱俊荣, 等.农业突发事件的分类及特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12) :221-222.
[3]龙健, 宋奇成, 王茜.我国农业自然风险保险体系的选择与实践[J].农村经济, 2005 (6) :85-87.
[4]何铭谦, 章家恩, 罗明珠, 等.关于加强我国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的管理与控制之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 2010 (14) :53-56.
[5]张朝华, 郭泽潮.发达国家农业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1) :37-40.
[6]卢凌霄, 耿献辉, 胡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应急管理策略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 2007 (1) :7-10.
【联动平台应急预案管理】推荐阅读:
防震减灾应急联动机制06-21
应急联动协议书内容06-28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平台10-13
联动09-09
项目环评联动12-01
联动工作机制方案06-10
家校联动计划11-16
公安联勤联动工作机制05-29
三调联动实施意见06-10
消防控制联动系统汇总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