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工作情况汇报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卫生应急工作情况汇报(精选8篇)

卫生应急工作情况汇报 篇1

为全面推进我县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创建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活动的通知》(卫应急秘【2011】676号)文件要求,我县积极开展了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已开展的工作

一、组织领导

1、县政府制定了某县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2、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某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

3、县卫生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相关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某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4、县卫生局成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有办公用房和设备。

5、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专门成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明确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各乡镇卫生院均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6、县政府制定了某县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管理制度。

二、应急管理

1、县卫生局制定了某县卫生应急工作计划和某县卫生应急宣传工作计划。

2、县卫生局建立了某县卫生系统卫生应急通讯网络,将各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汇编成册。

3、县卫生局制定了某县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某县卫生应急工作岗位职责。

三、应急准备

1、县卫生局制定了《某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某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2、县卫生局制定了某县各专项卫生应急预案和处置技术方案并汇编成册。

3、县卫生局成立了某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应急专家库,职责分工明确。

4、县卫生局成立了某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分为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三个小队,各队员分工明确,随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5、县卫生局制定了某县卫生应急培训工作计划,各卫生应急队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训,培训覆盖面达到90%。目前已培训县级卫生应急人员65人次、乡镇级卫生应急人员365人次,培训内容包括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传染病报告管理等相关知识,通过培训大大增强了医务人员对应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

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6、县卫生局制定了《某县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指定各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四、监测预警

1、各乡镇、村成立卫生应急信息员队伍,将各卫生信息员名单和联系方式汇编成册。

2、建立健全了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和疫情监测报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救灾防病信息网络直报设备运行正常,按村卫生室向乡镇卫生院报告、乡镇卫生院向县疾控中心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向县卫生局报告的制度,实现了、乡(镇)、村准确快捷三级信息报告联网。

3、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预检分诊工作,设有规范的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有效开展疾病监测工作。县卫生监督所加大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力度,狠抓各项防治制度和管理措施的落实,有针对性的对各级医疗机构及有关单位开展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4、疾控中心能够开展重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项目检测。

下一步工作

1、县政府将某县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县政府和各乡镇政府将卫生应急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

3、各乡镇政府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

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下设办公室。

4、将卫生应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工作经费不少于30万。

5、卫生应急工作奖惩制度健全,依法为卫生应急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落实人员补助等政策。

6、建立卫生应急通讯网络,将全县各相关部门的卫生应急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汇编成册。

7、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要召开各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会议或工作活动。

8、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制定卫生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卫生应急综合演练。

9、教育部门要严格落实学校及托幼机构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课学生信息等级制度和传染病信息报告制度。

10、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机制,正确引导和利用媒体,报道和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维护社会稳定,开展社区居民心理干预

某县卫生局

卫生应急工作情况汇报 篇2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为实现对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统一协调指挥, 实现卫生应急数据及时准确、信息资源共享、指挥决策高效。根据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与决策系统建设指南》、创建江苏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 (市、区) 活动实施方案和卫生应急工作的实际情况, 决定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 (以下简称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

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根据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等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我市在规划、建设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的时要考虑区域卫生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要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之上, 而不能是单独的一套系统。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要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 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有关资源信息的有效管理;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监测, 并提供专业预警信息;面对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能够快速采集数据, 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和命令指挥工具, 为卫生应急部门的业务人员和专家提供形势研判信息与分析手段, 以及通讯和命令指挥等支持;通过网络与省级和国家级应急指挥系统连接, 实现信息报送、指令传递与信息资源共享。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建设是一项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功能强、涉及面广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工程, 为确保工程达到预期的目的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分步实施, 逐渐完善;注重实效、平战结合。

建设目标和内容

总体目标

以常熟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 (以下简称卫生应急指挥中心) 为核心, 形成一个上连苏州、省和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 下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监测与预警分析, 能为决策指挥的领导和参与指挥的人员及专家, 提供各种通讯和信息服务, 提供决策依据、分析手段、指挥部署手段和监督监控方法, 通过指挥中心能使决策指挥领导及时下达命令, 迅速有效地掌握、调拨、利用各种资源, 实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力求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及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威胁和破坏。

建设目标

在常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础之上形成一个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化网络, 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预案确定及应急启动的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

形成一条分布式可逐级监测和处理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仿真信息管理网络, 实现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鉴别、应急方案制定的模型化。

形成一套包括实时准确监测、科学合理预测、及时有效发布和动态反馈评估功能的层次结构群决策体系, 在高效、科学、合理三方面, 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决策支持。

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 使全市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控制与处理。

通过系统对医疗卫生资源 (包括机构设施、人员、仪器设备、物资等) 进行针对特定突发事件的科学调度, 充分保证应急所需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设内容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信息通讯、应用软件、系统集成、信息显示、建筑装修等专业内容, 可分为三大部分。

基础设施部分:建立应急指挥中心, 分设应急指挥中心 (会商室) 、机房, 完善日常工作环境、环境设备、办公设施等。

技术平台:提供常规应急指挥的技术支持平台, 进行正常的应急指挥工作。包括:通信接入、服务器、网络与安全、信息存储与备份、指挥调度、信息显示、决策会商等。

应用软件系统:为卫生应急管理服务, 通过日常和应急时对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应急资源、危险因素、事件范围等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形成数据与信息资源、知识经验、行为规章资料库等, 为卫生应急准备、事件监测、分析决策等提供数据与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信息展示、预案方案等资料提示等, 为分析预警、措施制定、决策指挥、总结评估等提供数据服务、决策支持、指挥平台;并为上下级系统间的信息报送、指令传递、信息资源共享等提供有效工具。

应急机构

卫生应急机构主要包括市卫生局 (市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中心) , 医疗救治机构 (市级医院、卫生院) 、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等卫生应急专业机构, 共40多个卫生机构。在三家市级医院、急救中心、10个建制镇设立固定分中心;现场指挥车作为移动分中心。分别承担的主要任务为:

(1) 市卫生局 (市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中心) :在市委和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依法组织协调全市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指导分中心工作, 直接管理现场指挥车。

(2) 市级医院:负责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院内感染控制, 以及传染病、中毒、群体性药物伤害、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相关信息报告。

医疗急救中心:负责病人的院前现场抢救、转运工作, 120急救车辆的管理。

乡镇卫生院在市疾控中心指导下, 承担相应的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3) 市疾控中心: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收集、监测和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承担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演练、相应应急物资和技术储备。设立卫生应急工作机构, 组织协调落实卫生应急工作措施。

(4) 卫生监督所: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包括对医疗卫生救援、传染病防控、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职业卫生、隔离防护、生物安全等进行监督执法。

(5) 市血站:做好血液应急储备和调运准备, 保证卫生应急需要。

(6) 市医学检测中心:负责实验室检测。

业务总体流程及需求分析

业务流程

根据卫生应急管理的工作阶段, 卫生应急业务工作按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总结评估的流程进行运行, 循环反复, 不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业务需求分析

针对卫生应急工作任务, 应急系统可提供的功能需求包括:

(1) 应急准备

(1) 收集、管理卫生应急工作有关工作规范、应急预案与知识经验相关资料, 包括从上级卫生部门共享的资料, 以及本级工作中积累的资料。

(2) 通过常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应急物资及其调用情况进行实时管理, 并能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展示, 包括GIS空间展示, 以进行应急能力评估及物资储备科学性评估等。

(3) 收集、管理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历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危险因素等信息, 并可进行多种分析、展示, 包括GIS展示。

(4) 对卫生应急队伍的各方面信息进行管理, 包括成员组成、应急经验、装备情况等。

(5) 对卫生应急专家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 包括单位、专业特长、应急经验、联系方式等。

(6) 对应急培训、演练、督导等信息及相关文件进行管理。

(7) 对典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案例进行管理, 为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8) 对本地的历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管理, 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与决策参考。

(9) 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将整套的应急指挥系统完全进入实战演习, 从而检验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能力。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

(1) 通过常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获取有关突发事件或应急资源的实时数据, 并支持人工录入数据, 对采集的数据及有关信息核实情况进行管理。

常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常熟市建立的完全符合国家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试行) 》标准的区域信息平台, 其主要架构为 (见图1) 。

平时,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获得区域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和人力资源, 评估应急能力, 做出各应急预案, 并建立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制。

战时,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和现代的管理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相关数据的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援等功能。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 采取合适的措施预案, 有效地动员和调度各种资源进行指挥决策。指挥机构可及时、有效地调集各种急需的资源, 实施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2) 对于已知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既定的各类预警方案由系统自动提请进行事态评估, 通过各种途径通知有关人员, 并按照有关规定, 在需要时向上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推送信息。

(3) 对于各项不明原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已定义的预警条件, 提前进行事态评估, 如根据指定的可疑症状人群数量制定预警上限。

(4) 对于接收到的各种突发事件信息, 根据预设的报警规则, 以信息滚动条、短信通知等方式进行相应的信息发布。

应急处置

(1) 接处警管理:通过各个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到的各项数据, 经过各种分类统计、态势分析、GIS显示与分析信息, 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接警、应急值守、事件通知、值班排班等工作。同时对接警信息进行排疑和事件判定。

(2) 事件报告:与国家直报系统实现对接, 并根据预案流程进行事件进程报告、简报、业务专项报告。

(3) 现场处置:完成现场处置的诸如处置方案制定、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各项业务, 并通过数据采集体系及时将处置信息上报至指挥中心, 为指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4) 资源调配:查询各指定区域的卫生应急资源的储备、产能情况, 进行科学分析与直观展示, 为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紧缺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决策提供支持。

(5) 决策支持:基于各类报告、现场处置、资源管理及其他应急支撑业务系统收集到的信息, 利用GIS、BI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事件动态信息进行面向主题展示。包括事件进程控制视图、事件三间分布、资源需求及分布配置情况等信息。

(6) 指挥调度:利用基础设施平台, 在决策支持系统支撑下, 完成应急现场指挥、会议会商、干预指令下达、资源调度、信息发布等工作。

(4) 响应终止与评估

(1) 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展示, 为事件结束判定提供决策支持。

(2) 对事件有关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使其符合历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有关规范。

(5) 其他应急工作:

对领导批示、项目、活动等有关信息进行管理。

总体技术方案

卫生应急工作情况汇报 篇3

尹力充分肯定了2011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的成绩,指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狠抓规划编制、“一案三制”建设、重点项目落实和事件处置,各项基础工作进展明显,应对事件的核心能力明显提升。

尹力强调,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与发展要做到“一个把握”、“三个坚持”。要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及其对卫生应急工作的要求,坚持“加快发展”、“平急结合”、“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国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会议期间,北京、上海、浙江、湖南、广东五省市还分别就卫生应急培训演练、风险评估、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创新和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做了主題经验交流。

“卫生应急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篇4

一、贯彻法律法规,规范卫生应急处置

应急法律法规是应急管理工作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宣传、贯彻、实施应急法律法规,有利于深入把握应急管理工作内在规律,使应急管理工作更加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举办现场咨询、发放宣传单张、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专题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对法》专题学习,对从事卫生应急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开展法规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

二、健全机构,夯实卫生应急基础

组织卫生应急工作专项调研,继续推进各地卫生应急机构建设。重点加强仍未单独设置应急办的地级市和珠江三角洲的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机构建设,推进省、市级相关业务单位卫生应急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省、市、县、业务单位纵横交织的卫生应急体系。认真贯彻《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制定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类业务技术支撑部门应急办机构、编制、队伍等指导意见,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职能,规范卫生应急职责,加强卫生应急业务技术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三、预防为主,做好卫生应急准备

认真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好卫生应急准备。按照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要求,以我厅与省人事厅印发的《卫生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培训系列教材》为基础,认真抓好应急培训工作,重点做好医疗一线医务人员、各级卫生应急队伍的全员培训。组织考核型应急演练,着重考核卫生行政和业务机构的卫生应急能力。不断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卫生应急预案科学检验和动态更新修订机制。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加强重大传染病疫情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评估预测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新发传染病检测技术体系,做好技术储备。健全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加强对各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的督导。

四、着眼长远,落实卫生应急发展战略

认真落实卫生部《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制订《广东省卫生应急工作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调研,对比发达国家和先进省份,找出差距,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推动我省卫生应急工作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战略研究,解放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全局,促进我省卫生应急工作科学、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才与技术建设,重点加强应急管理、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等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建立我省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提高我省卫生应急管理、现场调查处理和检验检测能力。支持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参比实验室,统筹构建完善的、各有专长的应急网络实验室。

五、加强督导,推进卫生应急工作

加强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工作的检查、督导。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实施5周年,对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题督导。开展卫生应急机制建设和工作任务的评价标准研究,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评估,不断推进卫生应急工作开展。

【范文网】

六、重心下移,开展卫生应急基层工作

不断强化县级政府的卫生应急工作责任,开展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活动,引导政府加大基层卫生应急投入,及时协调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人物财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完善“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应急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和义务宣传员队伍。

七、联防联控,协调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不断巩固粤港澳、粤桂和泛珠卫生应急合作,建立完善跨地区的信息通报、技术培训、资源共享、人才交流、联合演练、定期会议等机制,实现地区间的卫生应急优势互补。继续加强与农业、林业、检验检疫、工商、交通、教育、航空、气象、宣传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逐步编织起跨地区跨部门的联防联控网络。

八、加强宣教,提高公众危机意识

卫生应急工作简报 篇5

河南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培训班在三门峡市举办

为使卫生应急管理人员进一步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深入领会新形势下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学习掌握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技能、新手段,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8月2―6日,省卫生厅在三门峡市举办了全省20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培训班。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卫生局主管局长、应急办主任、省卫生应急队队长及省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有关专家等共计12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上,三门峡市张万斌市长助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省卫生厅曲杰副厅长就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应急能力、强化管理要求等三个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培训班特邀省政府介新副秘书长、卫生部应急办李正懋处长以及省卫生应急专家结合工作实际,就《应急管理中的卫生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置》、《卫生应急风险沟通与危机处理》、《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情况介绍》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为贴近应急实战需要,培训班还大胆创新,举办了模拟案例与角色体验活动,现场模拟三个典型案例和一场小型新闻发布会供全体学员分组研讨交流与角色体验,并特邀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段广才、刘国华两位副主任委员作专家点评,学员主动参与,会场气氛活跃,培训效果受到全体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通过培训,与会学员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明确了责任。此次培训为各省辖市及省直管县的逐级培训提供了师资保障,也为应急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卫生部年急性传染病应急演练脚本专家研讨会在郑举行

根据卫生部年初工作安排,拟定于今年11月初在河南省举行全国2011年急性传染病应急演练。为增强应急演练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进一步做好演练方案与脚本的编写工作,8月10日,卫生部2011年急性传染病应急演练脚本专家研讨会在郑举行。卫生部、广东省、河南省、郑州市卫生应急领导、专家及相关技术人员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卫生部应急办监测预警处吴敬处长出席并主持会议。

会议首先由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应急演练脚本的主要内容。与会专家围绕应急演练方案背景和脚本中各个场景的设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讨论结束时,吴敬处长对专家所提意见进行了归纳,并就完善方案和脚本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和分工。

演练脚本的编写和完善,是有序推进应急演练筹备工作进程的重要环节,是有效落实部领导战略决策的集中体现。目前各部门正全力以赴,通力合作,确保应急演练如期举行。

郑州市成功举办2011年卫生应急管理培训

2011年7月21日,郑州市卫生应急管理培训班在郑州成功举办。针对郑州市卫生应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全面提升全市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卫生局组织全市卫生应急管理骨干参加了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有各县(市、区)卫生局主管局长、应急办负责人和疾控中心主管主任,市属医疗卫生单位主管领导和应急办负责人,共计90余人。

培训班由省、市从事应急管理的领导和专家为大家讲授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市卫生局应急办贺瑞主任总结了全市卫生应急上半年工作,并对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最后,市卫生局许迎喜副局长作重要讲话。许局长强调:一是要高度重视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树立应急意识;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搞好物资保障;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此次应急管理培训,进一步丰富了应急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全面提高了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为下一步的工作理清了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门峡市卫生局全力以赴做好“7.9”火灾事故

受伤消防士兵医疗救治工作

2011年7月9日9时,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火灾。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赵海燕带领有关领导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指挥灭火。三门峡市卫生局第一时间做好了应急医疗救援的相关准备工作。

根据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市卫生局立即成立“7.9”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火灾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局长齐秋安任组长,调研员杨波,副局长、市中心医院院长梁智斌,副局长邹杰,黄河三门峡医院院长卫礼堂,市中医院院长刘柏任副组长,局办公室主任、医教科科长、应急办主任以及各医院主管副院长、医务科长为成员。负责救治受伤住院的8名消防战士的三家医院高度重视,各自都成立了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医疗救治方案,安排最好的医疗专家、护理队伍、用最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确保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而光荣负伤的消防战士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卫生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护下,受伤住院的8名消防战士于2011年7月14日康复出院。

鹤壁市卫生局开展2011年疾控系统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为进一步做好鹤壁市霍乱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检验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处置能力,近日,市卫生局举办了2011年全市疾控系统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演练场景模拟某乡卫生院收治一例腹泻10余次、大便呈米泔水样、无腹痛、无里急后重病人,且发病前一天有外出聚餐史,医生检查后疑为霍乱,并立即向辖区疾控中心进行了报告。按照设定的演练情景,各县、区就整个疫情如何开展疫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划分与处置、标本采集、消杀、宣传等各个环节进行发言、讨论。

模拟演练加强了全市霍乱重大疫情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实践技能和应急处理、控制疫情的能力,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安阳市卫生局举行卫生应急队伍集结点验暨授旗仪式

8月10日上午,为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集结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展示安阳市卫生应急总队的风采,安阳市卫生局在市中医药学校新址举行了“安阳市卫生应急队伍集结点验暨授旗仪式”。市卫生应急总队422名队员及120急救大队、疾控大队和卫生监督大队14辆装备车参加了集结点验。

市政府副市长高雁卿,市政府副秘书长马天福,市卫生局局长周修子,市政府应急办主任刘希杰,市财政局调研员陈东富,市水利局副局长张继昌,北关区武装部副部长陈国胜,市卫生局副局长闫清海、何蔚新,市卫生局副调研员彭庚出席了仪式。各县(市、区)卫生局局长、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局长、市直及驻安各医疗卫生单位行政一把手、市卫生局机关及城市四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中心有关人员进行了观摩。

上午9时整,11个大队人员、车辆在高雁卿副市长下达集结令后依次迅速到达集结地点。高雁卿副市长向卫生应急总队授了队旗,市卫生应急总队队长、市卫生局局长周修子分别向11个卫生应急大队授了队旗。会上还为安阳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高雁卿副市长在随后的讲话中对今后的卫生应急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认清形势,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重视、关心、支持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培训,着力提高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演练,做到“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应急时有作为、在群众中有地位”。

卫生应急工作总结 篇6

一、全面积极开展新冠肺炎及鼠疫等传染病防控工作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以来,我委第一时间全面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照治区防控新冠肺炎的工作安排,制定《xx市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急预案》,迅速成立防疫小组,快速反应,及时应对,克服困难,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救治,坚决做好防护,严防输入性传播,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多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工作小组,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齐心协力,通力配合做好防控疫情的各项工作。

二、强化预检分诊工作,筑牢四道防线。我委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各项规范。做好发热门诊设置管理。严格做到进出入量体温,扫健康码,定时消毒,所有医护人员、就诊人员及陪护人员均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就诊患者登记、报告和隔离工作。并强调强化感染防控和医务人员防护;严格落实疫情期间感染防控和医务人员防护技术要求,持续开展防护培训,规范自身防护。此外,根据上级部门鼠疫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我委多次召开鼠疫防控工作部署会;积极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流程、疫情应急技术方案;强化发热门诊作用,做到流程规范,制度健全;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贯彻防护标准、指南、制度,规范重点部门防护,并指导委属各单位开展面向全员的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三、建立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各单位要明确工作职责,畅通信息渠道,建立更加紧密的部门协作机制,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应急24小时值班制度、卫生应急响应、卫生应急处置等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流程、处置程序、技术标准和控制措施。重点做好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完善队伍装备,提高处置能力,实现卫生应急队伍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卫生应急处置业务培训的力度,提高各类人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全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我委持续对《xx市卫健委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预案》及《xx市卫健委鼠疫防控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要求各委属单位全面掌握卫生应急知识。按照制定的卫生应急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培训和演练工作。

五、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应急基本物资装备储备目录》要求委属各单位积极做好防护用品、药品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加强物资设备配备。

六、202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增强各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对工作的主动性,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卫生应急工作情况汇报 篇7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事件,监测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之一,饮用水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程度及寿命的长短。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1]。水质不良可引起多种疾病,如介水传染病、化学性污染引起的中毒等[2,3]。近年来,由于水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2次供水的污染、城市建设对供水管网的损坏以及市民对自家饮用水管道的改接,某区生活饮用水突发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对市民的饮水卫生安全构成了威胁。为保障某区居民的饮用水卫生安全,我们对该区生活饮用水应急事件进行了监测分析,以全面掌握其生活饮用水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为政府实施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2014年对北京市某辖区内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事件包括水投诉和水污染事件中生活饮用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

1.2 方法

对每起生活饮用水应急事件进行现场调查,采集生活饮用水样品,并将采集的水样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分析。检测指标包括细菌总数、色度、浑浊度、总硬度、肉眼可见物、臭和味、p H值、耗氧量、氯化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砷、汞、氟化物、硫酸盐、铅、铁、锰及镉。检验结果依据GB/T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综合现场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事件结论的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合格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绘图采用origin绘图软件。

2 结果

2.1 2013和2014年基本情况

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事件包括水投诉和水污染事件。2013年某区共发生水污染事件0起,水投诉事件31起,检测水样71件,19件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6.76%。2014年某区共发生水污染事件0起,水投诉事件29起;检测水样110件,13件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1.82%。

2.2 2013和2014年水投诉事件的原因

根据居民反映,投诉原因多样。2013年居民生活饮用水投诉内容为饮用水颜色异常(22.58%)、有异味(48.39%)、水质质量不好(29.03%)。而2014年居民生活饮用水投诉内容为水颜色异常(44.83%)、水质不好(37.93%)、水温变化(10.34%)、居民反映小区为无许可证供水(6.90%)。见图1。

注:1—饮用水颜色异常;2—饮用水有异味;3—饮用水质质量不好;4—饮用水温度变化;5—居民反应小区为无许可证供水

2.3 2013年和2014年水投诉事件的供水方式

水投诉事件按供水方式分为自备井水、二次供水、市政供水和现场制售饮水机供水。2013年某区生活饮用水投诉事件中自备井供水投诉事件比例最多,为67.74%(21/31)。2014年投诉事件中依据供水方式的不同构成比从多到低依次为自备井供水(62.07%)、二次供水(20.69%)、市政供水(13.79%)、现场制售饮用水(3.45%)。见图2。

2.4 2013和2014年不同类型供水方式的水样监测分析

监测发现,2013年投诉水样检测不合格率为:2次供水>自备井供水>市政供水。2013年投诉事件中3种类型供水方式水样不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04,P>0.05)。2014年投诉的水样中,自备井水质不合格率为19.51%,与市政供水的水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39,P<0.01)。2014年投诉的2次供水水样水质不合格率为14.29%,与市政供水的水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7,P>0.01);与自备井供水的水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01,P<0.01)。见表1、表2。

注:2013年度不合格率比较,χ2=2.304,ν=2,P>0.05;2014年度不合格率比较,χ2=72.609,ν=3,P=<0.01。

注:4个组共进行了5次两两比较,故将检验水准α=0.05校正为α′=0.05/5=0.01。

2.5 2013和2014年水投诉事件水样的监测结果

2013年2次供水投诉事件水样监测分析发现,水质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浑浊度和细菌总数。2013年2次供水和自备井供水中浑浊度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28.57%和15.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7,P>0.05)。2013年2次供水细菌总数超标率高于自备井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8,P>0.05)。2013年51件自备井水样的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的检测中,有4件水样锰超标,1件水样砷超标,1件水样硝酸盐超标。见表3。2014年投诉水样的监测分析发现,2次供水和自备井水样中细菌总数超标率均较高,分别为8.57%(3/35)和4.88%(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P>0.05)。2014年2次供水亚硝酸盐指标有检出,超标率为5.71%(2/35)。2014年自备井水41件投诉水样检测中,有3件水样肉眼可见物超标,4件水样p H值超标,4件水样氟化物超标。见表4。

3 讨论

2013和2014年未发生水污染事件,水投诉事件基本持平。但2014年水投诉原因较2013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如饮用水温度变化、居民反映小区为无许可证供水、现场制售饮用水水质问题。尽管新的投诉内容投诉数占全年生活饮用水投诉数的比例不大,但仍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现场制售饮用水的监督管理。

从投诉原因分析发现,饮用水感官性状(颜色、气味、浑浊度)的改变是引起投诉的主要原因。饮用水感官性状的变化有可能是由于水源受到污染,或供水管道存在锈蚀,或自来水和中水连接,或水箱等供水设备未及时清洗。因此,应加强对居民和物业的饮用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保证供水质量。

锰超标能影响水的感官性状,使饮用水味道不佳[6]。砷是饮用水中重要的污染物,是人类致癌物。饮用高硬度的水可以引起人胃肠功能暂时性紊乱[7]。饮用水中总硬度和砷指标一旦超标,则常规的水处理措施不能将其去除,长期饮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危害。建议相关部门对于水质不达标的自备井及时更换水源或者安装处理设施。

某区生活饮用水投诉事件主要发生在自备井供水和2次供水的供水方式。2013和2014年自备井供水投诉事件比例分别为67.74%和62.07%。自备井水样的监测发现,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均有超标。这是由于某区的自备井大多分布于农村地区或者城乡接合部,卫生防护比较差,水源易受污染。同时,有些自备井管理不到位,虽安装了消毒设施,但缺乏日常维护。调查显示,自备井在水源防护、消毒措施等方面存在卫生问题[4,5]。因此,依据自备井日常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需加强对其消毒装置运转情况的监管力度,加强供管水人员的卫生消毒知识培训,不断做好自备井的防护工作,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2次供水是集中式供水在入户之前经再度储存、加压和消毒或深度处理,通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2011年的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情况调查显示,2次供水设施数量巨大,供水安全问题仍较突出[8]。本研究发现,2013和2014年水投诉事件中2次供水投诉事件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2.58%和20.69%。2次供水水质指标的监测中不合格率也较高。投诉事件监测的水样中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细菌总数、浑浊度、亚硝酸盐和氨氮。细菌总数增多说明水体已被污染,但不能说明污染来源。投诉事件中2次供水微生物指标的超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水体受污染。这是由于2次供水消毒管理不到位或者水箱藻类的繁殖等消耗游离余氯致微生物生长,引起微生物指标以及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的缘故。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泥土等物质均可引起饮用水浑浊度增高。另外,配水管网材料种类、溶出、腐蚀以及末梢水的滞留时间也可影响饮用水浑浊度[9]。这提示我们应加强2次供水的管理工作,定期对2次供水系统清洗、消毒,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防止2次供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某区生活饮用水投诉事件主要发生在自备井水和2次供水的供水方式。自备井水和2次供水水质不合格率较高,需进一步加强日常的监管工作。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TION.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third edition[S].Geneva,2008:35.

[2]黄汝明,李小晖.某住宅楼二次供水污染引发痢疾流行的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9,16(3):155-156.

[3]曾德才,刘成,高育明,等.一起生活饮用水挥发酚污染投诉举报事件的处理与思考[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9):589-590.

[4]郭宝萍,方友春,滕秀全,等.北京市通州区农村自备井卫生状况与水质微生物污染[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23(1):36.

[5]郑奇光,田海燕,李明艳,等.北京东部某区自备井水水质不合格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9):3366-3368.

[6]李延平,菜祖根.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项目限制的制定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用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92-293.

[7]陈学敏,吴德生.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

[8]钱乐,王俊,李晓明,等.2011年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情况调查和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0):2430-2432.

卫生应急工作情况汇报 篇8

关键词 校园公共卫生 应急处理 学校 健康教育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表现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表现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严重性和群体性等特点外,其某些特点比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加严重,导致事件的处理更加困难。

(1)更加难以提前防范。校园内学生聚居生活,人员密度大,尤其是一些大中专院校,几乎学生的全部活动时间都在学校,但学生多缺乏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据调查显示,只有38%的学生能够较准确的认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约10%的学生认为它是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严重损害公众健康的事件。

(2)事件原因或源头更难查找。校园内学生的活动多是交叉进行的,比如多个班级轮流在一个教室上课,很多学生同时在操场进行身体锻炼,学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会相互影响,这种交叉性大大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救护人员和安保部门对事件原因或源头的查找难度,同时增加了事件发生后的控制难度。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现状及效果

(一)应急处理现状

学校是比较特殊的公共场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和出于对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各级学校普遍都建立起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以便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应对。目前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情应对现状如下:

(1)消极预防。目前我国校园管理层普遍还没有正确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意识,缺乏专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员,对于事件的预防普遍不够重视,即使有专人负责,也存在责任分配不到位现象,反应迟缓。这种消极预防的思想,大大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也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埋下了消极因素。

(2)信息不畅。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多关注事件直接受害人的情况,对于事件的进展和所采取应对措施的公布严重滞后,这种信息不畅容易使周围人产生易信谣言和恐慌情绪,这种情绪如不能很好的控制,将产生不良后果。重视信息的公开、公布,让周围人能够尽早了解实情,有利于减少对事态的控制,也便于采取正确、高效的应对措施。

(3)管理组织流于形式。大部分学校均建立有相关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但在细节工作方面不够明确,流于形式,虽制定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细则,但因为没有明确到人,在具体落实上容易现在互相推诿的现象。甚至有些学校的应急队伍中只有学院领导,而没有专业救护人员,直接导致救护人员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事件而失去了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展的最佳时机。

(4)缺乏卫生安全知识教育。由于学校很少开展卫生安全教育,学生缺乏卫生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注重卫生安全习惯的培養和保持,也是学校卫生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处理效果

由于我国学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在应急处理时往往出现隐瞒事情真像、迟报事件,使得事件处理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基本上都是在事件发生后疲于应付,应急处理机制无法起到相应的快速反应和积极处理事件的作用。

三、进一步提高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

(1)明确工作目标。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2)细化工作内容。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定期出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知识,加强学习、演练各种防治技能,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储备物力、财力,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3)落实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向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因此,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影响极大,各级部门应当完善应对机制的具体细则,使之发挥应有效果。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有章可循、应对有序,充分利用相关专业知识,以有效预防、解决和控制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周思玲.构建高等学校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2(6):268-269.

[2]冯增强.构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探讨[J].海南医学,2007(18):106-107.

上一篇:关于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高中数学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