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共8篇)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篇1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建议

根据通知要求,我院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等工作,认真组织学习《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结合我院人事管理工作实际,现将存在问题、意见建议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一用人机制僵化

一是在用人方式上,缺乏自主权。事业编制总额有限,为了促进事业发展,只能通过聘用派遣制人员作为人员补充。由于招聘派遣制人员也需通过主管单位审批,无法在有用人需求的时候及时完成招聘;且由于招聘的人员身份是派遣制人员,较难吸引到优秀人才。

二是在人员开发上,缺乏有效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局限于庞杂的事务性工作, 人事干部忙于应付琐碎事务, 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缺乏系统性;培训后续跟踪较难实现, 缺乏针对培训人员的奖惩措施;职工发展渠道过于单一,不利于职工的成长。

(二分配方式单一

一是自主分配的权利不充分。工资不仅是劳动者的报酬,也是对其自身价值的评价。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构筑人才优

势,就必须尊重价值规律,根据人才供求规律,发挥工资的调节作用,按照人才价值来制定人才工资支付政策,实行人才与人才价格的匹配。而目前工资收入的调节作用却难以发挥,更不能实现微观层次的人才合理配置,以及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是人员工资增长问题。目前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增长主要是依据国家的统一政策,同国民经济的发展挂钩只是在增长上相关联,而未真正实现同步挂钩,没有同效益相挂钩,未能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不能实现市场经济要求的投入与收益相对称。

(三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人事管理使用的各类工作台账都是工作人员通过OFFICE办公系统手动编制,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效率低下。人员信息缺少自动提醒、更新数据等功能,只能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填写更新。SAP、ERP等信息化管理程序已发展的非常成熟,如能在人事管理中引入相关程序,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四配套政策缺失

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各种保险的衔接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养老保险制度的缺位使得事业单位人员流动存在很大困难,成为事业单位各项改革推进的“瓶颈性”因素,致使人事制度改革较难推进。

二、意见建议

(一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制度

一是科学设岗, 在核定的编制数额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范围内因事设岗。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 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有效竞争机制, 激发单位活力, 凝聚人才, 发展事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按照实际所在岗位的职责、任务复杂程度和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确定所得报酬, 实行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

二是确保分配自主权。可设定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最低工资、最高工资, 实行工资总额宏观调控制度, 单位根据岗位、实绩和单位效益与员工协商确定工资报酬。

三是积极探索简便易行, 能反映出实际情况的考核办法, 建立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岗位考核制度。根据各岗

位的职责、性质、工作强度和环境等, 制定考核标准、办法, 对上岗人员职责履行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竞聘、续聘、解聘、奖惩、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人员培训和开发力度

一是抓好岗位培训。结合组织发展长期战略, 对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中长期脱产培训。做好岗位培训前的需求分析调查, 或根据竞聘上岗

时对人员的评价确定培训计划, 或由培训人员直接审定培训需求计划。坚持学用一致、重点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原则, 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形式, 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提高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创建学习型组织。注重有效组织系统学习, 培养系统学习观, 整合个体的持续学习, 并以建立和完善学习型组织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篇2

一、概况

从我国事业单位变革的进程来看, 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 目前正在形成第五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第二个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三个阶段, 2002年党的十六大至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四个阶段, 2007年党的十七大到2014年5月。经历了这四个阶段,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正逐步进入改革的核心区域。2014年5月15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签署第652号国务院令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条例》共10章44条。此条例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事业单位改革至此也正式进入了体制改革的核心区域。随着《条例》的出台, 配套的相关改革政策文件也将相继出台。这一系列的行政法律法规表现出我国政府对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决心, 也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

二、解读《条例》明确人事工作新导向

《条例》第一章总则明确提出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总的指导方针, 明确对事业单位人员分类管理, 要求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条例。制定或更改人事管理相关条例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渠道听取工作人员意见。这彰显了《条例》的民主性。第二章岗位设置, 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 并明确要求根据工作职责需要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岗位。第三章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以法律的形势确立我国事业单位进人的制度, 即凡进必考。这有效的提高了我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科学性与公平公正性, 彰显社会竞争的公开透明制度。第四章聘用合同, 明确打破了事业单位铁饭碗, 大锅饭制度。这将有效抑制事业单位人员能进不能出, 能上不能下的老“规矩”。第五章考核和培训, 明确了单位的培训义务也明确了考核不合格的处理规则。此次《条例》出台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第七章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不仅明确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关问题, 最重要的是明确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购买社会保险, 这也是突破性的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之一也是养老与医疗是否与社会并轨, 此次明确提出购买社会保险,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社会群众的认可。随着《条例》的出台, 里面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法规也将陆续出台, 这标志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真正进入深水区。这不但有利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利于整个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的整体发展, 他将是中华民族体制改革的新的里程碑。

纵观《条例》里面很多方面在近些年的人事改革中都以形成初步模型, 此次再以立法的形势出现表现出中央对人事单位改革的决心, 更彰显出我党再改革进程中的总体布局。例如《条例》里面提出的岗位设置, 国务院人事部再2006年就发出了《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6]70号) , 跟随此通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地方具体实施通知, 2009年教育系统成为第一批进行岗位设置改革的行业, 从2010年开始已经施行了第一次岗位设置工作;《条例》中的第三章公考招聘和竞争上岗, 此项工作也是2005年国务院人事部发《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人事部令第6号) 自2006年1月1日开始施行。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自2006年开始已经实施凡进必考的原则。由此可见此次事业单位人事改革条例的立法是建立在之前的大量有效工作基础之上的进一步的人事体制改革。是具有一定实践基础的体制改革。

新《条例》出台打破了原有的身份制度, 并轨养老体制, 这些改革难题都在《条例》出台后的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中得以实现, 这也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进入现代化人事管理阶段, 将原来的领导管人事转变为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制度化, 这将有效激励我国更多的人才进入事业机关单位, 也使得更多的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在事业单位中得以正常的晋升与发展, 彻底破除以往的单位里论资排辈“制度”。

三、事业单位人事工作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脚步, 改变旧的人事工作作风与方式已经是当务之急, 过去因为事业单位性质的稳定性质, 多少人想尽办法挤进来, 进来之后由于事业单位人事体制的不完善, 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与不干一个样, 不论单位晋升职称还是购买福利住房都要论资排辈。事业单位改革近些年, 已经初步扭转了原有局面, 逐步形成规范化人事管理, 逐步走人力资源管理的正规化道路。这带给人事工作者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改革的步伐中,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 我们可以从实践中总结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方法, 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情况, 保留原有人事工作规范化的一面, 改善不足的一面。例如原有的事业单位是国家统筹分配, 进来的人可能之前对单位一无所知, 同样单位对所要来工作的人也基本只有档案中的了解, 根本不知道该同志是否能胜任本单位本岗位的工作要求。但随着事业单位人事改革, 招聘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场化接轨, 单位可以用编制外的各种用工形势, 也可通过社会化公开考试选拔人才, 这样我们既能人尽其才, 也同时满足了单位的人才需求。不仅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有利于单位的自身发展。在这样一个知识化时代, 我们对人才的需求与管理都要更加的科学合理。

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对人事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人事改革步伐的加快, 同时也要求我们人事工作者自身的学习要不断的加强。要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真学习中央出台的各项新的改革政策文件。仔细研读, 并认真学习, 必要时可展开部门内部学习讨论。积极学习新的工作精神, 彻底落实新政策, 适时掌握人事工作新动态。

由于体制原因, 原来的很多事业单位人事工作者都不是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者, 在当下的改革形势下, 就更是要求我们自身不断的加强学习人力资源专业知识, 系统的、科学的对人事工作进行有序的开展。学习方式可以采取自学或单位组织送培。人事工作中本身就有培训的工作职责, 我们要在培训他们的同时注重自身的学习。这将有使我们的人事工作事半功倍。

五、结语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

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三条 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第四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制定或者修改人事管理制度,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工作人员意见。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五条 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

第六条 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七条 事业单位拟订岗位设置方案,应当报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 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第八条 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

第九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十条 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需要竞聘上岗的,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竞聘上岗方案;

(二)在本单位公布竞聘岗位、资格条件、聘期等信息;

(三)审查竞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评;

(五)在本单位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六)办理聘任手续。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交流。

第四章 聘用合同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第十三条 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30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双方对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九条 自聘用合同依法解除、终止之日起,事业单位与被解除、终止聘用合同人员的人事关系终止。

第五章 考核和培训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应当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

第二十一条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年度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聘期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

第二十二条 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工资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所在单位的要求,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

第二十四条 培训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

第六章 奖励和处分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奖励:

长期服务基层,爱岗敬业,表现突出的;

在执行国家重要任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

在工作中有重大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的;

在培养人才、传播先进文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有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二十六条 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 奖励分为嘉奖、记功、记大功、授予荣誉称号。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处分:

(一)损害国家声誉和利益的;

(二)失职渎职的;

(三)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

(五)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

(六)其他严重违反纪律的。

第二十九条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

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

第三十条 给予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三十一条 工作人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由处分决定单位解除处分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第七章 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

第八章 人事争议处理

第三十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提出申诉。

第三十九条 负有事业单位聘用、考核、奖励、处分、人事争议处理等职责的人员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

(二)与本人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

第四十条 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投诉、举报,有关部门和机关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事业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或者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二条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事处理违反本条例规定给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给予赔偿。

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篇4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五条 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

第六条 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七条 事业单位拟订岗位设置方案,应当报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 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第八条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

第九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十条 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需要竞聘上岗的,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竞聘上岗方案;

(二)在本单位公布竞聘岗位、资格条件、聘期等信息;

(三)审查竞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评;

(五)在本单位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六)办理聘任手续。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交流。

第四章 聘用合同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第十三条 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30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双方对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九条 自聘用合同依法解除、终止之日起,事业单位与被解除、终止聘用合同人员的人事关系终止。

第五章 考核和培训

第二十条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应当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

第二十一条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年度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聘期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

第二十二条 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工资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所在单位的要求,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篇5

摘 要:人事档案是记录个人相关信息的重要材料,自出现以来,就成为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管理水平、管理方法上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有的甚至管理设备还相当简陋,本文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结合平时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提出档案管理方面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电子档案

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人才评价的主要信息源之一,在反映个人学习经历、工作表现及成绩、奖惩情况、组织关系、历史背景及其经历的重大事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管好用好人事档案,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当然在许多企业中已经不要求档案的管理,出现了人档分离的状况,企业并不去管理,查看员工档案。但在事业单位中,人事档案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着重探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历史、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一、人事档案管理历史发展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就有“谱牒档案”(宗法制,它记述一家一姓的世系和人物事迹,并以表的形式表示家族的世系繁衍,是确保继承王位、官职、财产以及其他特权的依据。)、册命、荐书、治中等。这就是人事档案的雏形。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兴起,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从这时候起人事管理形成制度并开始设有管理部门,人事档案管理也逐渐完善,尤其是唐朝铨选制度的确立,更加速了我国最早的、专门的人事档案及其保管场所――“甲历”、“甲库”的诞生。甲历包括履历、考绩、职名等材料,加之勋甲、封甲及考功簿书,这些共同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人事档案雏形。宋、元、明、清时期,人事档案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明清档案中已有很多与现代干部表格颇为相近的履历、政绩考察情况表。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进入到全面创建和发展阶段。我国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在曲折中前进,并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之路。尤其在新时期,各种现代设备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

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已形成规模。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宏观管理、组织协调下,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劳动部领导与指导,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以维护人事档案的准确、完整与安全,并以为人事工作和其他工作服务为原则。全国各级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基本上都设立了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人事档案管理必须以实现标准化为基础,没有标准化,就没有高质量、高效率。中组部、人事部、劳动部、教育司为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如1991年《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1992年《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1996年《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国家教委委属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暂行规定》。中组部还确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干部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出台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检查验收细则》等通知。这些制度、规定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使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有所依据,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人事档案管理有章可循。人事档案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在以下方面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

1.虽然意识到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但具体实施力度不够。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不容易引人注意的工作,也不容易取得明显成绩。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虽然思想上意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单位人员管理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绩效,只要做到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档案查阅就行了。因此。一些单位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将相关的档案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形成“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用起来需要”的状况,这样会导致人事档案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甚至出现档案混乱,缺少材料,需要时再临时整理的局面,难以高质量地为干部队伍建设服务。

2.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管理水平不高,条件设施、管理手段落后。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机构调整、内部科室重组,人员竞聘上岗,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变动,大部分在岗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对档案的查阅流程,查阅条件与手续执行力度不够,档案收集意识淡薄。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平时只忙于其他工作,忽视了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只是将收集到的材料放入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在设备配备上,很多将办公、阅档、仓库合为一间,既无铁门、铁窗等基本防护设施,其他诸如防火、防潮、防虫蛀等手段也只是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管理手段相对陈旧,调阅档案时都是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由于反复手工查阅,阳光多次照射,造成纸张发黄变脆、字迹褪色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影响到档案的可读性。

3.归档的材料不全面、不够真实、准确、规范。人事档案材料本是全面、客观、历史地记载本人情况的,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唯一性。但在实际档案中,许多应存档的材料不完整,比如缺少考核登记表,缺少党团材料等。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混乱,尤其在部分老档案中更加严重,甚至出现档案中出现的出生日期没有一个能具体到日的情况。据称某部门做过一项调查,对近3000名干部的“三龄一历”(年龄、工龄,党龄、学历)逐一审核查实,发现年龄不符的竟有333人次之多,工龄不符的有160人次之多,党龄不符的也有79人次之多。档案材料纸张有严格规定,必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办公用纸,对那些大于或小于16开规格的档案材料以及对那些不规则、破损、卷角、折皱的材料都要进行技术加工,折叠、剪裁及裱糊。但近几年来,时常有A4纸规格的材料归档。这些材料裁剪非常困难,裁剪后四边的文字往往紧靠边缘,有的甚至有些文字被裁去半边,这样人为的重复劳动,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也使得人事档案案卷很不美观。

三、对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提出以下对策。

1.提高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将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把它放在单位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来对待,并将其纳入到议事日程,在平时的工作计划中适当列入档案管理这一项内容,要建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建立人事档案管理达标升级考核机制,对人事档案工作实行定性定量考核,分级分类指导,等级升降动态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进一步推进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2.加强档案工作的基础建设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自身建设。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做好档案管理设施的更新。要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经常检查;每天上班下班时间对档案室进行日常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门窗安全;档案室钥匙不能出现多人共管或丢失的情况;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先进计算机管理设备。注意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它集服务性与保密性于一体,因此,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注意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建设,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干部档案工作,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业务知识,让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技术,进一步了解管理档案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提高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还可以加强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互相学习、借鉴管理经验、方法。档案员要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政治觉悟,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勇于探索、创新,使自己的工作方法适应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3.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资源库,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结合实际建立电子档案系统,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结合使用,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护纸质人事档案的目的。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及时地传输人事信息,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要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对人事档案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及时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人事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这就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屏幕查阅有关内容,这样就避免了反复翻阅档案造成档案破损的情况发生。同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的非保密档案的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成本。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篇6

 o o o o  o o o o  1.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是()。(单选题3分)A.实行了岗位聘任制 B.机构的定位分类明确 C.提高人员薪金水平D.建立适时的规章制度

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经历了()的过程。(单选题3分)A.由综合到单项,由点到面深入 B.由单项到综合,由点到面深入 C.由单项到综合,由面到点深入 D.由综合到单项,由面到点深入

得分:3分

得分:3分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 A.国家公务员局 B.专业人员管理司 C.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 D.人力资源市场司

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六大机制,即()。(单选题3分)0分

得分:o A.合同运行机制 公平竞争机制 岗位管理机制 分配激励机制 人员退出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 o B.身份管理机制 公平竞争机制 绩效评价机制 分配激励机制 人员退出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

o C.合同运行机制 公平竞争机制 绩效评价机制 岗位管理机制 人员退出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

o D.合同运行机制 公平竞争机制 绩效评价机制 分配激励机制 人员退出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

 5.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前提条件 B.制度保证 C.政治基础 D.内在要求

6.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活动的()组织。(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o o o 

o o o o  o o A.社会慈善性 B.社会服务性 C.社会功利性 D.社会经济性

7.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是()。(单选题3分)A.政府服务职能的延伸 B.政府经济职能的延伸

得分:3分 o o  C.政府文化职能的延 D.政府政治职能的延伸

8.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o o o  o o o o  A.专业技术人员 B.公务员 C.企业领导干部 D.党政机关

9.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底线是()。(单选题3分)A.保证质量 B.保证效率 C.保证发展 D.保证稳定

10.()中央批准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单选题3分)3分

得分:

得分:3分

o o o o  A.2000年 B.2006年 C.2001年 D.2005年

11.我国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的传统管理方法存在的弊端是()。(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服务水平跟不上社会事业的发展 o o o  o o o o  B.管理方式行政化 C.用人机制不灵活 D.效率不高、机构臃肿

12.我国事业单位的性质是()。(多选题4分)A.必须由国家出资举办 B.承担公益性的服务职能 C.从事科教文卫体的服务 D.必须在国务院注册登记

1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聘用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多选题4分)0分

得分:

得分:4分

o o o o  o o o o  o o A.人随岗走 B.岗随人变 C.因岗聘人 D.因需设岗

14.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主要做法包括()。(多选题4分)A.注重政策研究

B.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突破改革关键环节 C.加强分类指导

D.注重试点先行有经验逐步推广

1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则是()。(多选题4分)A.坚持以经济效益为本 B.遵循事业单位的规律和特点

得分:0分 得分:4分 o o  o o o o  C.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D.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

16.我国事业单位的特点是()。(多选题4分)A.层级多 B.类型多 C.数量小 D.领域广

17.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包括()。(多选题4分)分

得分:

4得分:4分

o A.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o o B.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总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C.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o D.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建立分类管理的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任务

 o o o o  18.()是目前主要推行的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制度。(多选题4分)A.人员管理制度 B.任用制度 C.聘用制度

D.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19.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包括的内容有()。(多选题4分)

得分:0分

得分:0分 o o o o  o o o o  A.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B.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 C.事业单位财政划拨体制改革 D.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改革

20.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主要做法是()。(多选题4分)A.从科技行业入手

B.注重试点先行引导和鼓励各地普遍开展试点工作 C.突出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 D.注重政策的研究制度

21.从管理角度讲具有政治性是事业单位最典型的特点。(判断题3分)分

得分:

3得分:4分

o o  正确 错误

2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承受的程度。(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具有重要意义。(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正确 错误  2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判断题3分)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25.从行业分布来看,在事业单位中占比重最大的是教育。(判断题3分)3分

得分:o o 

o o  正确 错误

26.我国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国有单位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判断题3分)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27.党政机关的公务员职责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判断题3分)分:3分

得o o 

o o  正确 错误

28.我国事业单位传统的历史特定中存在着机构行政化,不同单位不同级别的表现。(判断题3分)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29.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管理与机关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一致的。(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 o o  正确 错误

30.聘用制度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应当成为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判断题3分)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策略探析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人事管理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简称, 是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协调等一系列的管理总称, 是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是决定事业单位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事业单位进行人事改革是促进人事制度和事业单位新型管理制度, 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水平, 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 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加强人事工作的管理, 对加强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一定意义。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特征

1. 国家是事业单位真正的用人主体

国家定制人事管理制度, 规定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关系, 国家定制事业单位的编制, 国家制定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制度, 国家进行调控分配工作人员。面对这种情况, 事业单位有没有用人自主权, 事业单位就是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场所, 事业单位是代表国家管理工作人员, 执行有关人事制度。

2. 不存在独立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实行相同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 实行和国家机关同样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中的工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分配、奖惩制度和福利保证没有明显差异。

3.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国家聘用是公职关系

从法律层面的来讲, 属于行政信任关系, 而非平等主体之间的雇佣关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隶属于国家公职人员, 事业单位和国家公职人员采用相同的人事制度。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现状

1. 人才配置不合理

由于事业单位需要编制, 只有在有编的编制才能进行招聘新人, 没有编制时不能任用新人, 当事业单位人才时没有空闲的编制, 导致事业单位缺乏人才。目前事业单位的人才聘用方式对人才的引进是不利的, 近几年来, 我国的事业单位正在改革用人体制, 但是受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 暗箱操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事业单位的招聘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员招聘时要听从领导和管理部门的指挥, 导致和领导关系要好的工作人员才有被引进的可能, 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长此以往, 导致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人力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阻碍了企业正常发展。

2. 岗位设置不科学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拨款

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稳定性, 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 为了保证岗位有一定的稳定性, 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岗位设置时, 要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合理分配工作人员。人员分配不合理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合理帮助, 造成资金的浪费。事业单位缺乏对岗位的科学管理, 导致人事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状态, 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3. 激烈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属于一种编制制度, 企业内部的工作相对稳定, 只要有编制存在, 成员不会受到失业的威胁, 工作有一定的稳定性且比较安逸, 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同时事业单位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 以此来激烈员工的提高自身的素质, 职务晋升和自能力没有一定的关联性, 很难对员工产生一定的激烈作用, 有时还会产生反作用。人际关系比较强的员工晋升空间比较大, 缺乏人脉的员工晋升的空间比较小, 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认真完成工作。

三、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对策

1. 坚持为人为本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事业单位要做好人事管理工作, 就要提升管理水平。只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不行的, 必须要有专业人士才能做好管理工作。在社会竞争中最主要的就是人的竞争, 所以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不断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 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在人事管理工作中要实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要放在战略高度上, 实现领导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上间互相关心, 另外制定内部规章制度, 约束员工行为的同时还有满足员工的需求, 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 合理设置岗位

事业单位在进行岗位设置时, 要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原则。科学的设置岗位要根据主体实际情况, 设置相应的岗位, 在工作岗位设置时关键在于岗位结构是否达到的要求, 只有合理的分配岗位才能有效的利用资源, 发挥出岗位的协调作用。

3. 健全分配激烈制度

在人员招聘时, 薪金分配时一个重要问题, 合理分析资金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要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原则, 引进优秀人才, 为企业做出更多贡献, 事业单位传统的资金分配制度, 无论员工的能力如何, 薪金待遇是相同的。适当引进优秀的人才, 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

四、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促进管理系统的完善, 促进人力资源为事业单位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余仲华.事业单位改革的共性问题探析[J].人事天地, 2011, (3) :35-37.

浅谈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制度 管理活动

2011年11月24日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积极推进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而且有消息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有望近期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制定被看成“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事业单位改革主要包括机构编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财政政策等5个方面,但凡改革,人事乃核心,亦是此次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那么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都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说《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条例》的出台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呢?

1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概述

1.1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形成及含义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成为有一定独立性的人事制度体系的时间并不长,它是在1993年国家决定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之后才逐步开始自成体系。在新中国成立至1993年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并不存在独立专业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及其相关制度。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与国家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同属于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1993年,国家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中剥离出国家公务员制度,并将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其他国家机关、党群机关)工作人员纳入公务员制度管理之中。这之后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才开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是指事业单位的人事主管部门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规划和设置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谋求人、组织与事的协调运行,为提高运转效率,推动事业单位发展而制定的各项法规、措施和规章的总和。它具体包括对事业单位人员的聘用、岗位设置、考核、奖惩、培训、工资福利等各项管理规定。

1.2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2.1 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它是事业单位各项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和关键。事业单位的一切管理活动,包括决策、执行、沟通、协调、监督等工作都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因此,要想成功的管理好事业单位,能否科学地选人、用人则成为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事业单位要具备活力和生机,建立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必须围绕“因事择人、因人任用、事得其人、人尽其才”这一中心开展。这样不仅可以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得到最佳组合和充分利用,而且还能通过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活动,提高管理的效率。

1.2.2 人事管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首先,人事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任何一种社会生产活动,如果不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把人们组织起来,就不可能采取共同行动,也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的目的。历史实践已证明,科学的、合理的人事管理能够有效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其次,人事管理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人事管理通过对人员的录用、考核、任用等制度的具体实施,可以确保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进入事业单位,优化事业单位的队伍结构,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人事管理通过对人员的升降、任免以及交流制度的实施,不断地调整着事业单位中人与事的结合关系,尽可能地使大多数人与他们所做的事、所在岗位处于最适应的状态;人事管理通过对人员的培训制度的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和补充,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科技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人事管理还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人力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以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再次,人事管理是推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经济市场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而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求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法制化,可以确保经济市场化目标的早日实现。同时人事管理的科学化与法制化为政治民主化的实现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2 我国目前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

2.1 权责不明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单位与事业单位本身对于自身的权责关系都不是很分明,上下级各单位之间责任不明,使得我国事业单位在管理运行机制上明显不适应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要求。权责不明导致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包括决策领导机制、人事组织机制等)上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效率低下问题。从人事制度方面来看,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缺乏灵活性、福利分配不平等等都跟这一问题有关。由于人才流动不灵活致使机构人员浮肿,办事效率低下,单位效益差,整个事业单位的运行缺乏活力。

2.2 缺乏科学的分类

“大一统”的人事制度下,既体现不出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区别,也无法反映不同事业单位之间及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技术、工勤等岗位人员性质的不同与特点,也无法针对上述不同建立与各单位自身相适应的管理与激励模式,从而无法对事业单位各类工作人员实行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而粗线条式的管理模式则不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积极性。所以说分类是管理的前提,没有科学的的分类,势必阻碍在事业单位的发展。

2.3 缺少用人自主权

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用人权统得过死、管得过严,事业单位缺乏自主性。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的下属机构,事无巨细均由政府部门来统一管理,尤其是人事权,更是被政府部门当做是管理事业单位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没有自主的用人权直接导致以下两个问题的产生:第一,政府部门掌握人事安排权,政府部门未能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安排人员而是通过行政手段,往往导致过度的人员安置,从而使得事业单位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第二,从事业单位自身来看,无法根据实际需要引进适当的人才,即便是看得上的人才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这样加大了事业单位人事流动的难度。事业单位的发展人是首要的。没有自主用人权,也就意味着事业单位没有最起码的事业发展自主权。政府部门通过行政计划与行政命令配置人才资源,既导致用人与做事的脱钩,也不利于优化配置人才资源;于此同时,事业单位因为没有必要的用人自主权,一切只能按照行政计划与行政命令做事,这样事业单位没有权力、没有能力、也沒有动力针对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并实施。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就会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吃大锅饭思想,工作人员没有积极性,没有进取的动力,以及“能进不能出”、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等种种弊端。

3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首先明确了适用范围及管理体制。赋予事业单位更多的人事管理权与收入分配自主权。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实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通过公开招聘,从事业单位外部引进人才,提高新进人员素质;通过竞聘上岗,从事业单位内部选拔人才,实现人员能上能下。实行聘用合同管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体现了事业单位与机关、企业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的差异。为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并对聘用合同的订立、解除和终止等环节,以及考核制度、奖惩和工资福利制度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改革的热点、难点,为国人所关注,本文的研究表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为细致的进行改善。《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条例》的出台无疑是人事制度改革重要部分。条例的出台将对以上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因此说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刘松.浅谈国有企业中人事管理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1(34).

[2]尤妤冠.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7).

上一篇:优秀员工自评评语下一篇:重阳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