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社会》说课稿(精选12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社会》。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
本课采用的教材是川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本册的开篇。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掌握好本课知识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是本课的重要内容。
二、学 情 分析
然而,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对信息时代产物兴趣浓厚,对信息有所了解。而且已具备简单的计算机和信息的知识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位为)
三、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信息载体的含义;知道的信息获取方法; 了解信息社会
过 程与方法:课前自学+课堂释疑、内化提升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 情感 价值 观:激发兴趣,提高素养。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将……作为本课重点,将……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重点:理解信息和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难点:信息的进一步体验、探究、挖掘和综合应用。
(为了落实好教学目标,我设的教学策略是)
四、教学策略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闯关比赛”为线索,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将教材内容问题化,将问题的解决活动化,完美实现课堂翻转。
五、教学 过 程
(为了达成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课前预习,奠基础;情境创设,激兴趣;讨论交流,释疑惑;创设氛围、搞竞赛;齐心协力,勇闯关;课堂小结,促构建;巧妙板书,清思路;课外探究,促深化。
而具体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借微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学一学,达到自学微课,发现问题,并为胜利闯关奠基础。
课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竞争机制,全班分两队,参加闪亮登场、才艺比拼,乘胜追击、反败为胜四轮的比赛,最后根据同学们表现情况,结合专家组作出一锤定音的综合评定,在每一轮比赛中,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由浅入深、任务驱动,层层递进不知不觉的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课难点。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达到从初步认识——深入理解——综合运用目的。
(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激兴趣;
首先,我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是来自哪个省?在老师编的顺口溜中能找到答案有关信息,看谁找得快,这样用“猜谜语”的互动中激趣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引入课题。根据同学表现总结,看样子同学们对信息的获取很厉害的哈,到底谁更厉害呢?我们今天要进行一个小小的闯关比赛,为了闯关成功,先把本事学好从而顺利的过度到“赛前热身”讨论交流环节。
; 讨论交流,释疑惑;(赛前热身 10 分钟)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了分组讨论、成果汇报,互问互答,三个小环节。经过认真讨论总结,达到 释疑 解 惑、复习巩固作用,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闯关创造条件比赛了。
2、齐心协力 ,大闯关; ;(时间 25 分钟,具体时间系学情而定)
第一关 :
闪亮 登场(信息 的定义)
这一关,设计的“寻找宝藏”的游戏,老师在教室内准备一个“宝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获取宝藏的具体位置的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完成“寻找宝藏”任务,让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总结出信息的含义,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信息的涵义。
第二关:
才 艺比 拼
(由于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对学生是一个较难把握的问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本关设计的“砸金蛋,作表演”的活动。用表演的方式诠释信息和信息的载体的区别,小组根据所砸内容,在指定时间内组织编排并表演节目。
设计意图 :通过节目的编排和表演,促进学生对信息和载体二者深刻理解到融会贯通、综合应用,让本课的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突破。
:
第三关:、乘胜追击(信息 的获取与传递)
这一关,设计的“我来比划你来猜”的游戏,每组选一名代表,用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并加工处理后传递给同组的队友,看在有限的时间内谁传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 :通过参与游戏,让学生体会、探究、挖掘身边信息,从而深刻理解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第四关:
反败为胜(综 合应用信息)
这一关是本课的综合知识,前六个是必答题,后四个是抢答题。
设计意图 :综合检测评价本课学生掌握情况,达到复习巩固,综合应用的目的。
不在不觉中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我用一段小视频让学生去感受、去畅想信息的发展 第 五关:一捶定 音(总 结评 价)
经过四关的比赛,对本课知识进行课堂小结,促进构建,并邀请当嘉宾,为小组投票,总结得失、综合评价。
课 外探究,促深化
课后,为了实现课外探究,拓展延伸,我们借助于网络引导同学们进行探一探,唱一唱,即课堂最后,抓住流行元素以一首我亲自改编的“小苹果”让同学们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并从小竖立“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点燃未来人生之火的”远大理想,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而整个教学在课前发现问题,课中内化提升,课后拓展延顺利达成三维目标。
六、巧妙板书,清思路。
本课我设计了花瓣图文式的板书,新颖、有创意 巧妙设计,将本课知识要点,合理清晰的记录下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做到“学知识、清思路”。
七、教学 理念
本课以指导纲要和十年规化为指导,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理念。重学情,重课堂,重课程,重激趣。
提倡自主探究、渗透技能培养、巧借比赛闯关、提高信息素养、彰显学科魅力、承载信息梦想
《应用文写作》是湖南化工职工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广告策划书》选自《应用文写作》策划模块中的第三个任务。策划类文体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调查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前期他们已经学习过《市场营销策划》《广告原理与实务》等相关专业课程,但写作习惯欠佳;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学习新知识,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但对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畏难心理;他们有一定层次的职业定向和主观能动性,但兴趣不够稳定。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们采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在充分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营销的岗位要求,确定了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和专业技能抽查要求,明确了教学的重点为:广告策划书的内容与结构。难点为:针对具体实例制定一套完整的广告策划书。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以任务为引领,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建构主义学习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并将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法融入其中,旨在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资源开发
突破传统课程资源平台的局限,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基于情境化、精细化、扁平化、集成化的设计理念,建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资源。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将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微课视频、案例视频、教学课件、专题网站等进行整合,利用QQ、微信、电子邮箱、课程交流群组为学生与教师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师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专业课和基础课的融会贯通。
四、教学活动组织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微信群组给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单———通过学习任务单来指导学生完成课前的预习。按照分组,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广告策划的选题,这些选题来自《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选题库。
(2)接着教师上传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至微信群组,学生通过观看《广告策划书的制作》微课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了解广告策划书的具体内容,并对专业课《广告原理与实务》中广告策划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
(3)在了解了广告策划书的具体内容后,各小组按照专业广告策划团队进行分工,分担策划经理、市场调研人员、策划人员、创意人员等角色后,开始进行资料搜集。由于这些任务在《市场营销策划》课上进行过,学生已完成了前期的专业调查和分析,相应的资料也已被整理进世界大学城空间课程资源库中,学生只需登录专业课教师的空间和专业特色主题空间,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资料,学生要学会的是如何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地和专业课结合起来,而且也巧妙地解决了应用文写作教师在广告策划上的专业难题。除了空间课程资源,学生还可以利用专题网站来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补充。
(二)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在网络机房进行,共4课时。
1. 案例探讨
教师播放可口可乐系列广告视频,学生观看后利用专业知识对广告策划思路进行讨论,通过借鉴成功广告案例,来探讨自己的选题该如何进行最优策划;接着教师展示可口可乐的策划文本案例,通过探讨该文本的组成部分,来检查学生课前微课的自学情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即要求学生掌握广告策划书的内容和结构。
2. 写作实施
理清写作思路后,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资料整理的情况,来组织完成策划书的写作。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广告策划书:组长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和大家汇报的情况来撰写前言等部分,对广告策划书进行整体把握;其他人员则根据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来撰写各个部分的内容,比如市场调研人员,可以利用前期专业课中制作的市场调查问卷和分析结果来撰写正文的“市场分析”部分。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则在一旁指导和答疑,主要从文章结构、内容、条理和语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广告策划书初稿完成后,上交至教师邮箱,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后,团队进行修改。教师还可以利用QQ和课程学习交流群组,在课后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而随时随地实现师生互动。
定稿后,策划团队将自己的作品在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发布,并要求各小组到其他小组的评论区进行评论,从而形成小组互评。
3. 任务拓展
学生的兴趣态度和岗位要求是拓展的方向。广告策划人员在向客户讲解时常需要用到PPT,因此课外我们要求各小组根据自 己的广告策 划书制作 成PPT,并在课内进行展示和讲解,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则对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对各小组在写作过程中容易犯的毛病进行重点提醒,巩固所学内容。
最后,我们对成果进行评比,通过投票评选出最佳活动策划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团队奖等奖项,利用竞争机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五、教学效果反馈
1.教材特点及编写意图
《“问号”之歌》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树立爱学习的信念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旨在让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敢问、乐问、善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好问、多问,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今名人从小好学、勤学的故事,搜集相关的格言和谚语。
(2)能力目标:通过视频播放、玩中提问、生活中提问、讲故事和制作书签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好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和敢于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动手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明白爱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3.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和勤奋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品德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教育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其认知规律,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问题。因此,整堂课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看、想中思考问题,以“一休”贯穿,与“一休”共同学习、共同思考,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解决,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我以四个活动为主线,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和场所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敢问、乐问、善问的学习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促学生开“问号”之花、结“问号”之果、繁殖“问号”之森林,以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课标提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情境寻找、体验“问号”是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课前我用小魔术调动学生兴趣,又以在“百宝箱”中、生活中、图片中寻找“问号”,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情境,运用身体多感官寻找“问号”,体验在各种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乐学。
四、说教学过程
品德课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为主的课程。我紧扣教学目标,挖掘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培根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用“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多问个为什么做好铺垫,让“问号”贯穿课堂。
活动二:在百宝箱中发现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挖掘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在玩百宝箱的过程中,我用“一休哥”送来百宝箱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手去发现问题的欲望。在箱内装有源于生活的小玩具,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想玩的玩具,并提出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在玩中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引出“问号”之歌奠定了基础。
活动三: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本课以“问号”之歌促发世界中充满了问号,大胆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问号”的足迹,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提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好问的品质,为寻求解决方法作基石,引出:勤学(板书)。通过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四:巩固升华
我设置了一系列有梯度的活动,从观察对比图片到讲牛顿的故事,得出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源于问号。通过收集名人名句、赠送书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
五、说重点、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在处理重点上我紧扣教学目标,在寻找问题中培养他们敢问、乐问、好问的品质。我大胆的创设百宝箱,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又在生活中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勤学,通过名人故事让学生知道从小好问、勤学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后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并利用名人名句激发学生爱思考、爱动脑、爱学习的品质。
六、说板书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出示卡通问号,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用简洁的板书突破了勤学好问这一重难点。
板书设计:
“问号”之歌
?
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进行说课。
一、教材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广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2节内容。本节课在Excel软件环境下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在初中阶段Excel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炼与深化,目的在于引导如何确定任务需求、建立数据表、分析数据、形成报告,即是要使学生学会从需要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和策略,从而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科学准确的分析报告,并针对分析报告做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掌握使用Excel软件处理表格数据的常用操作手段。
使学生掌握常用图表(柱形图、饼形图和折线图等)的用途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据表,并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最后形成分析报告。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高一年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表格的建立和分析的教学实例,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由课标的规定、本节课的任务共同决定的,目标的确定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利用Excel处理表格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根据任务需求,利用图表呈现表格数据的分析结果、表达意图。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因为表格信息的处理过程的四个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
难点的确定是因为学生在利用图表呈现数据、分析结果时,对图表的合理选取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层次,认知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具有抽象性。
二、说学情
习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学会了数据表格的建立。由于环境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将信息技术课所学的技能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很难感受到课堂上学的知识,对生活和学习的帮助,所以对于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大多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三、教法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我采用了实例分析、任务驱动、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对高一年级文明班集体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表格数据,最终形成报告的能力。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对过程及结果展开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
四、教学过程
实例引入
通过实例“某校高一年级进行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从纪律、卫生和礼仪三个方面进行评分。对于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如何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准确的分析报告,以便我们能快速地作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入新课
首先开门见山的指出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的一般过程:
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
这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新课的讲授过程按照这四个步骤进行,符合学生的实际,过程衔接自然,教学环节自然,学生的参与性强,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课堂小结
明确目的:创建表格信息目的是什么?
建立表格:在建立表格中我们简单的学习了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求和,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计数)
分析数据:在对形成的数据,我们又学习了利用Excel形成图形,去对比数据方面的差异。
形成报告:通过对表格信息的加工,最终得出结论。
在我们整个操作过程中,也就是我们对Excel的一些功能的学习的过程,从学习中,我们也体会到了有些问题利用Excel来处理的很多优点。
拓展练习
创建高一年级一、二、三班连续三次考试成绩的数据表:
求出各班的总分和平均分。
根据这三张表创建一张总分汇总表,并在汇总表的基础上做折线图,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同学们踊跃发言探讨,最后形成报告。
大乌江小学:彭成红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小的船》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师的教法与学法和教学程序设计及板书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小诗,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熟读成诵,感悟思想,丰富情感。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说话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说话能力。那么这首诗歌是这个单元的精读课文,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
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课标要求,我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门”。
2.技能目标:在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本课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又因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作为教学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同时呢,他们也具有了一定的经验,能够说一句连贯的话。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诗文的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情境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本课的教学就是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把美丽的星空“移到”学生眼前,把月亮“搬进”教室,使他们走入情境学习,让他们坐上“月亮船”,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法与学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新课;在教学儿歌的过程中我主要想利用三种方法引着孩子去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一
是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去撞击孩子的心灵,去激发他们潜在的、纯真的感情。二是通过创设多种对话情境,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将孩子的想象领到一个美的天地中,让画面在他们的头脑中浮想,激发孩子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三是引导孩子们用美读和演读的方法去抒发情感。通过朗读,让画面在他们眼前呈现,让旋律在他们耳畔响起,让意境在他们的心中生成。
小学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观察想象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操作法、朗读感悟法进行本课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5分钟)
1、请大家猜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小朋友们看见过怎样的月亮呢?(弯弯的、圆圆的、镰刀形的„„)(课件出示弯月、圆月的图片),引导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月亮。
3、揭题导入。美好的月亮,引起了人们奇妙的想象,有一个小姑娘,在美丽的夜空下看着星空,不禁产生了美妙的幻想,你看——(出示课件,感受夜空的美丽)。师: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呀!有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把它 写成了一首儿歌。板书:(小 小 的 船)(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感悟、体验美(18分钟)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不添字,不少字,知道有几句话。在相互的交流反馈中让学生明白诗讲的是月儿不是船。此后设计一个“一问一答”的小游戏,(师问——生答)怎样的月儿怎样的船?小小的船儿怎么样?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怎么样的星星,怎么样的天?谁也来像老师那样问,请小朋友回答?同时板书:月儿、船、星星、天。(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变化了前面的朗读形式,使学生继续保持愉快的情绪。)
2、实践探究,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弯弯的月儿,通过学生的动手和稍后的展示当中让学生明白弯弯是很弯的意思,再动脑想一想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学生呢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小船、小路、河流石、拱桥、镰刀、香蕉等等,老师抓住小船,把小船和月儿进行比较,从而理清“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对比朗读,(播放课件)体会叠词的形式,感受叠词的美。(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3、入情理解,放飞想象。综合运用图画、语言、音乐营造美的氛围,展开想象,让孩子们融入诗的意境中。(教师描述):晴朗的夜空,星星眨着小眼睛,还有一只弯弯的月亮船,你们想不想坐上去呀?(学生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教师继续引导:同学们,闭上你们 2 的小眼睛,感觉身上长出了翅膀,身子轻轻地动起来,让我们飞吧,飞吧!飞出了教室,飞上了蓝天,坐上了月亮船。
当学生睁开眼睛,(播放课件)哈,小朋友,我们现在已经坐在月亮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船里愉快的唱起《小小的船》(播放儿童歌曲《小小的船》),伴随歌声的想起,学生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在教师富于情感的启发下,激活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谈起自己坐在小小的船里看到的景色。教师随即出示句子:我看见
。这时引导学生用“我看见„„。”这个句式说话。通过想象,使诗的形象显得更加鲜活,诗的意境更加开阔,而感情也随之升华。起到了分析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动情朗读、品位美(10分钟)
(1)引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有效的朗读方法是引读,我采用逻辑引读法,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领读过程中,保留了节奏美,仍保留着学生如坐在摇晃的月儿小船在星空中穿行的景象,使孩子意飞神驰,受到强烈的美的熏陶。
(2)美读。把美读放在引读之后,是因为一年级小学生朗读水平的需要,在范读、引读的基础上进行美读降低了难度,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避免个别学生出现唱读现象。
(3)演读——唱游。本文是诗歌,韵律优美,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伴着音乐边舞边读、边舞边唱。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欣赏美(5分钟)
此时,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我让学生看图练习说话,例如:连线、填空、补充句子,听音乐,坐上小小的船,飞向蓝天,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培养了学生听、说、看及想象的能力。
(五)总结(2分钟)
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这么美得夜空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
(六)、板书设计
小 小 的 船
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闪闪的星星
武汉市黄陂第二中学
沈凤平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及其特征》。首先我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版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从而引出信息的定义以及信息的4个特征。这节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内容,但这节课是学生升入高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对以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2)能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确定依据:只有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和特征,才能理解事例所反映的信息的特征。
2、教学难点:信息事例所反映的信息特征
确定依据:信息的特征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学法和教学策略上谈谈。
四、说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事例分析法,并通过课
堂教学感染和激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说学法
有一句话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主动学习法:教师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次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目的。
六、说教学策略
1、替代式教学策略: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内容。
2、合作式教学策略:我通过提出问题、举出事例等形式创设情景问题,使学生在探讨交流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等创新思维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七、说教学过程
最后说一下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导入新课:(2分钟)
我以“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导入新课,提出疑问“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为什么这7个字这么值钱?”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33分钟)
首先我通过图片的展示与讨论,引出信息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我让学生讨论,然后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接着讲授了信息的6个特征:(1)价值性
为了前后呼应,解决新课导入中的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得出“那7个字是什么?”的答案,从而引出信息的价值性,强调信息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金钱上,更重要的是其应用价值,并补充说明信息 的价值性只有信息被使用了,才能体现出来,并且信息可以增值,同时举出抗旱和学生成绩的例子,以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信息的价值性。(2)时效性
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讲授“福利彩票”的事例,引出信息时效性的特征,并补充说明“信息的价值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和“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如果信息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再让学生思考讨论,举出体现信息时效性的例子或故事。(3)载体依附性
我首先谈到著名侦探福尔摩斯,然后讲述“列车劫案”的案例,鼓励学生争当“福尔摩斯”,成为破案高手,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专业的侦探都可以很快的破案?”继而引出他们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寻蛛丝马迹,从而获得与破案有关的重要信息
接着通过图文结合引出信息载体依附性的特征,再让学生讨论问题“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最后给出3点说明: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载体的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转换特点。并配合举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4)共享性
我首先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网上的信息大家都可以看到”和“上下课铃声大家都可以听到”两个例子,引出信息共享性的特征。再让学生讨论“信息具有共享性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让后举出“百度文库”的案例,让学生明白“信息有的时候不能共享,比如知识产权、个人隐私、国家机密信息,不能共享的信息就一定不要共享”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
以上是课本上讲的信息的4个特征,结合生活实际,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扩充,补充了信息的另外2个特征。(5)真伪性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空城计”的视频,并提出问题:这段视频讲的什么故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视频看完后,通过师生讨论“为什么诸葛亮不用一兵一卒就打败了司马懿的几十万大军呢?”,再引出信息真伪性的特征,然后举出手机中奖短信的例子,提醒学生不要上当受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实用性。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信瑶、不传瑶、信息有真有假,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或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6)技术性
承上启下,我首先提出问题“信息既然有真有假,人们肯定希望得到的信息是真的,怎么样才能增加信息的真实性呢?”,然后讲述“地球年龄”的事例,引出信息技术性的特征,从而说明“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获取的信息逐渐向真实靠拢。”
总之在新课讲授中,我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立足点,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结合案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课堂小结:(1分钟)
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4、课堂作业(3分钟)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首先是较简单的选择题,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正确完成,接着是填写熟语体现的信息的特征的填空题,难度加大。还有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5、学习评价(1分钟)上课效果、学生表现
八、结束
1.网页属性设置
2.插入水平线、字幕、动画、表格
3.理解并掌握超链接的设置
4.遵守道德,负责任的使用和发布网络信息,学会协作。
二、重难点
1.网页属性设置
2.网页基本元素输入
3.理解掌握超链接设置
三、教具准备电子教室课件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任务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
五、说课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
利用极域电子教室给学生展示制作好的网站,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和操作冲动。让学生说说对展示网站的看法并说出网页中重要有哪些网页元素,顺势导入frontpage20xx复习。
2、根据学生指出网页中的网页元素,制定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3、自主探究
组织学生对照网页内容,自主探究,完成课本内容知识梳理。组织学生能够根据学生内容,自主梳理课程知识内容,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结构。
学生利用学案,对照frontpage练习使用。
六、上机实践
将学生分组进行网页文件的制作,构建良好的竞争氛围。将学生分组,学生推荐小组长。组织学生在完成实践制作,教师随机巡回指导。
根据学生制作效果,选择优秀学生作品展示教学成果。
首先让学生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自评,选出本小组自认为比较优秀的作品。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互评。
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互评内容及时进行点评,并进行相关广播演示,优秀作品共享展示。
重点强调网页制作的习惯养成,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信息意识。
七、教学总结
1. 说教学内容、对象
《旅游计划书》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
2. 说教学作用地位
本节课是教材中探索网络奥秘单元章节中的第四课,从学生认识网络以来,大部分时间对网络的应用基本停留在找找文章,图片,玩游戏,聊天等方面,这样很容易给学生造成网络只有这些用处的印象。实际上网络上可以做很多事情,本课通过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撰写旅游计划书的形式,继续让学生感受网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网络对生活的改变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价值。
3. 说教学目标
《旅游计划书》以设计、撰写旅游计划书为主线,通过上网查询天气、列车航班时刻表、景点介绍和食宿地点等资料,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一步熟练搜索网上资料的操作技巧。基于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目标】
了解一份旅游计划书该有哪几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学会撰写简单的旅游计划书。
【能力目标】
通过上网查询天气,列车航班时刻表,景点介绍和食宿地点等资料,进一步熟练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网上资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
在上网查找天气,交通,食宿等资料及撰写旅游计划书的过程中,体会网络的方便,快捷,并形成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学习,娱乐的意识。
4.说教学重、难点及课前准备
重点:根据网络搜索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
难点:撰写合理,可行的旅游计划书。
课前准备:学生秋游的照片,旅游公司的“旅游行程安排表”,参考网站。
l 说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结合小组分工协作的方法,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接近生活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由易到难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撰写旅游计划书涉及天气,交通,行程安排,食宿等方面,内容较多,为了能让学生圆满完成任务,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任务驱动――分工协作”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小组分工,团结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比较法、演示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收集、传递和融合。
l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情境感知;揭示课题――了解概念;明确地点――分工协作;设计计划――观摩评价;归纳总结”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情境感知;揭示课题
课的开头,以课件展示学生本学期秋游的照片来引入,再由秋游自然地过渡到旅游。接着老师提问几位学生,“今年暑假谁有去旅游?”,“具体的旅游线路你还能给大伙说说吗?”。学生回答,老师再问,“跟着旅行团出去旅游,是不是所有景点你都喜欢呢?”,答案是否定的,引出自己设计旅游线路,自驾游。揭示课题:旅游计划书(板书)。
[ 通过课件演示生活中学生秋游的照片,让学生感知,贴近学生生活的提问,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第二个环节:了解概念;明确地点
什么是旅游计划书,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旅游公司的旅游计划书。
旅游计划书一般包括:列车航班安排,景点介绍,食宿安排,天气,携带物品提醒等(板书)。
讲完旅游计划书的概念,教师引导六年级学生不久大家马上要毕业了,建议利用寒假时间同学结伴在家长的陪同下组织自驾游,课堂上四人为小组,自驾旅游,旅游地点小组讨论决定。
[本环节是本课的基础保障,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旅游计划书,还要让其知道旅游计划书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同时,四人小组,自驾旅游要明确旅游的地点,为下面的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个环节:分工协作;撰写计划
明确了小组旅游的目的地,教师开始进行小组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组长,负责撰写旅游计划书;交通顾问, 负责列车航班安排查询;景点顾问,负责查询景点介绍;生活顾问,负责提供食宿安排,天气,物品携带提醒等。
板书设计如下:
旅游计划书
列车航班安排 ――――――――――――――交通顾问
景点介绍 ――――――――――――――景点顾问
食宿安排
天气 ――――――――――――生活顾问
携带物品提醒等
分工完毕,教师出示任务,并分发到学生电脑桌面:
撰写一份简单旅游计划书,格式参考如下:
XX之行旅游计划书
旅游携带物品温馨提醒:
旅游行程安排:
景点介绍:
说明:携带物品中携带衣物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情况及时提醒,气象情况可以从网络查找当地气象预报得知。
行程安排中要写明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食宿情况,一天的行程要合理。
学生开始操作。
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解决两个重点:
一是根据网络搜索关于旅游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教师教学演示的方法,给予学生技术支持。
二是合理安排计划。可以通过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将好的小组中的当天行程安排展示给学生欣赏,对比学习。
同时对于设计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将准备的参考网站发给他们,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获取网络上面的信息。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任务是课堂的“灵魂”,在这个环节中我抛出一个任务,学生小组分工,明确职责,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同时,关注弱势群体,采用分层教学,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板书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既明确了旅游计划书的内容,又明确了小组分工。]
第四个环节:观摩评价;归纳总结
课的最后,我请已经完成作品的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旅游计划书,看一看,评一评,你觉得这次旅游安排的合理,可行吗?并预祝今年寒假大家有一次快乐的旅行。
[在教法上用“观摩--评价--总结理论”方式,让学生学会求知,动眼观察、欣赏、评析;动脑思考、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l 总结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三册中的第五课《图片的海洋》第二课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构建主义理论,下面我就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对本节课作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五课《图片的海洋》第一课时之后进行教学的,安排了在PowerPoint20xx中插入图片文件的学习内容,是PowerPoint20xx中的重要课程。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书上没有提到的在PowerPoint20xx中设置图片的简单操作(包括剪切、复制、粘贴和删除等)及图片工作栏的使用引入课堂,为以后学习在PowerPoint中制作简单动画打下基础。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及审美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协作及研究能力。学生已经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掌握了PowerPoint20xx中插入剪贴画的基础上,相信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辅助下,完成在PowerPoint20xx中插入图片文件的操作。在本节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进行学习,实现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及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信息技术课中的学习内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情感需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在PowerPoint20xx中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学生能够把在《画图》软件中画出的作品插入到PowerPoint20xx中来。
能力目标:能够在PowerPoint20xx对插入的图片进行简单的设置。
情感目标:注重良好的微机操作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能够独立地进行图片文件的插入
教学难点:运用图片制作出的PowerPoint的文件能有一定的主题。
四、教学方式::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更好地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可以将学习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当中,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演示操作法:
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要给指出学生一个清晰的、有效的学习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五、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法:
接受任务后,学生在老师辅助与支持下,通过实践、体验、探索和发现,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使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备。
(2)动手操作法:
通过实际上机操作让学生来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进行验证。为学生自主学习树立自信心。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PowerPoint作品《美丽的校园》,让学生通过作品中出现的新的素材来说一说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环节一:
1、任务一:学生自学在PowerPoint20xx中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并尝试其他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
2、任务二:学生自主探究PowerPoint20xx中对图片的几种简单操作方法。(包括剪切、复制、粘贴和删除等)
环节二:
通过填一填、选一选、试一试等活动,来巩固本节课中所学到的新知识。能根据自己喜好在老师提供的素材中找到相应的内容来制作出自己的幻灯片作品。鼓励学生自己在《画图》软件中绘画,并将其以图片文件的形式插入到PowerPoint20xx中来。
(四)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由学生自己说出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觉得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作用。
七、教学效果预测: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
》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 单元第个课题。XXX在其他领域中还有着十分广泛的实际应用。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X,它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程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理论,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例相结合,将“授之以渔”的思想贯穿始终。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并产生去实现操作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3.集体讨论法:由于现在社会的发展,使一大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到电脑,对电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书本外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例举计算机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实际的操作,使学生对章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从提出学习目标出发,通过“任务”、“任务分析”、“学习与探索”、“实践与交流”等环节,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完成课堂的教学。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表现出对未知知识学习的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实用,有利于学生对学到知识深刻、熟练的掌握,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用实际操作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所以我选择更加直观的方法,远程控制学生电脑屏幕,实时的将我的操作展现在学生面前。5.布置作业。
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教学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有条件的同学回去之后在自己的电脑上面,操作练习本节课所授知识。
七、说小结
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2. 教学策略的选用
(1)
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XXX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
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XX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我说课的题目是《为新幻灯片布置背景》。
一、说教材
《为新幻灯片布置背景》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它是关于PPT软件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PPT软件的基础之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PPT软件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插入、移动、删除幻灯片以及给幻灯片添加背景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PPT软件插入、移动、删除幻灯片的方法。难点:灵活运用所学方法美化幻灯片。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
2、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先尝试,后演示
(四)学生探索性总结,教师纠正并补充
(五)自己尝试操作新的知识。详细阐述: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学生的作业让同学们观察并指出错误的地方,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怎样在PPT软件中插入幻灯片?打开课本找到正确的方法。”利用这种设计引导学生去自主研读教材。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获取新知。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的难点,我主要设计三种方法进行突破:
1、研读教材
2、同学间合作讨论
3、教师巡回指导。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各种各样,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
(三)、先尝试 后演示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完成任务,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让学得好的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这样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同学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分层教学)
(四)、学生探索性总结,教师纠正并补充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学生一起总结操作过程的形式来让学生控索性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板书相应的内容。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五)最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给幻灯片添加背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五、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思索一个问题:“你能否把你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应用到生活、学习中的呢?”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合作学习,本节课虽然是在教室上,但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时自由走动,主动帮助别人或看看别人的作品,原本严肃的课堂变得轻松起来。
第三课《美化表格》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美化表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这堂课的设计。【教材分析】
《美化表格》是《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第八课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在掌握了制作一个完整的Excel表格之后,学习如何合并、居中单元格,修饰文字,设置边框。这节课为整个表格的美化从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上开好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合并、居中单元格,文字的美化,表格背景的设置以及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审美观,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我为本课确定的教学方法是:(教法):对比式导入,以两张六年级的课程表为事件导入新课,把此表的全局设置作为贯穿全课新知识教学的主线,边学边练,教法与学法相渗透。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立的依据】
1、教学重点: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这是表格美化的基础,又是整个表格编辑的基础。
2、教学难点:边框设置的过程。其中边框设置的顺序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重难点、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内容课时安排为2课时。【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下简单的介绍。本课分为6个环节,1、复习提问,2、导入新课,3、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4、展示学习成果
5、巩固练习
6、总结本课。(1)复习提问(2分钟)
首先,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行宽和列高的设置进行回顾,复习,并请1位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
(2)导入新课(2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选择了课程表作为贯穿全节课的操作对象。首先我给他们看了两张六年级课程表,其中一张没有经过任何美化,一张经过了美化。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文字,边框,背景等几个方面找出不同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美化表格。(课题板书:美化表格)接着,我会把今天要学习的三个知识点板书出来 板书:①合并、居中单元格 ②修饰文字
③设置边框
板书重点,难点,是想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习针对性更强。作为本节课的难点,边框的设置,可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选择学习。(3)自主探索,协作学习(9分钟)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后,就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引言“老师今天为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小博士,它能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学习今天的知识”。出示:“http://10.0.0.10/学习资源/小博士”。
让学生选择要学习的内容,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三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板书: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这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4)展示学习成果(16分钟)小组一——合并、居中单元格
①由第一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及时解决。
②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学生通过思考,作出自己风格的东西。
③小结本节内容。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明白设置之前,选中对象区域的重要性。④展示优秀作品。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
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小组二——修饰文字
①由二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学习的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应及时解决。
②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测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常识。③小结本节内容。④展示优秀作品。
背景的设置和文字的修饰时,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背景的颜色和文字的颜色搭配不好,背景的颜色太深,太艳,文字的颜色相比不突出。此时可对两个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注重颜色的搭配,突出文字,培养学生的美感。小组三——边框的设置
边框的设置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任务三的这个环节上,我仍然会由第三组的学生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此时,我准备了两套方案,1是如果他们成功设置的方案,二是如果他们没成功设置的方案。对于前者,如果演示的同学成功了,我会引出一个“小迷糊”的卡通人物,把“小迷糊”设置出来的表格展示给学生看,反问“为什么‘小迷糊’没有设置成功呢?”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引出设置顺序。对于后者,如果演示的学生没有成功,我会提出问题“他为什么没有成功,有谁愿意帮帮他们吗?”让学生思考,引出设置顺序的问题。
然后,由老师综合讲述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内、外边框]的设置顺序的重要性,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将表格[边框][颜色][线型]设置次序打乱,并一一记录不同次序所对应的结果。
在学生完成任务三后,由“小博士”提出两个问题,学生探讨学习⑤ 怎么删除表格边框的某些线型? ⑥ 能否设置一种有立体效果的表格? 接下来是小结本节内容。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优秀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背景颜色和文字颜色搭配,表格边框设置,其他特效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让全班评。评价的结果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此环节,可按每小组的表现给每组加上红星。并且,我设置了一个奖项,最佳搭配奖,获奖的学生有三名。
6、巩固练习。(10分钟)让学生打开事先准备的习题,(六年级体检表)进行联系,(教师可在一旁指导)。其中有要求学生做记录的要做好笔记,需要讨论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双双讨论,尽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评比,完成好的小组加星。
7、总结。(1分钟)
(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①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我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②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我的说课完毕,课中的不足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第七课《创建演示文稿 》
一、说教材
《创建演示文稿》这一课是福建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从35页到39页的内容,这一课共有两个活动:活动
一、认识PowerPoint,活动
二、认识PowerPoint的幻灯片版式。它是学生初识PowerPoint
软件,制作生动活泼的“个人简介”、“成语故事集”、“民族文化介绍”的基础,这本教材编写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十分直观,每项活动都配有“做一做”,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很适合学生利用教材,结合上机操作进行自学。根据教材的目的和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PowerPoint应用程序。
2、知道幻灯片的“版式”的涵义。能力目标:
1、掌握如何启动PowerPoint应用程序。
2、能新建一个空演示文稿。
3、会保存制作好的演示文稿。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学重难点:建立演示文稿
二、说学生
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好胜,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本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对电脑Office中的一些软件已经有所掌握,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通过自学,掌握了幻灯片的制作,可以胜任“小老师”的角色。
三、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综合选用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把“自主学习——尝试”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信息技术学生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在建立演示文稿时,我用已经制作好的演示文稿演示讲解,http://更多信息说课稿] 3. 参与游戏,突破难点。4. 归纳总结,成果展评。具体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展示用Word编写出的各种诗歌、日记、短文等作品。图文并茂的文学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认识Word的教学埔平道路。首先让学生观察、欣赏教师所展示的各种文学素材。
师:这些漂亮的作品都是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制作的。Word功能强大,我们可以做word来写作文、记日记,还可以在文章中插入漂亮的图片,做好以后,还可以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让我们开始学习word吧。
[从学生身边的活动出发,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兴趣,由此感知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不断探索科学知识的真谛。] 二.设置任务,自主探究 活动1:word的启动。教师示范。
单击“开始”按钮,依次指向“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单击“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命令,打开word 2003窗口。
[板书:word 2003的启动。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命令。] 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启动方法?
学生上机尝试,请个别学生向全班学生做示范。
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请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启动word。
[通过学习让学生顺利地启动“Word”窗口的方法,并对其窗口进行初步的认识。] 三.参与游戏,突破难点。活动2:word窗口的组成。
1. Word窗口和写字板窗口很相似,先打开写字板窗口让学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2. 打开word窗口,教师介绍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任务窗格、状态栏等。3. 小游戏:
游戏1:在菜单栏中找命令。
游戏目的:熟悉菜单栏中的命令,每小组至少说出5个。指出相应命令所在的菜单,最好能说出命令的功能。
游戏2:在工具栏中找命令。游戏规则同上。
教师:工具栏中的所有命令在菜单栏中都可以找到,你们相信吗?
与教师比一比:学生考教师,由学生说出工具栏中的命令,教师在菜单栏中找出相应的命令。
4. 小练习:输入“实践园”中的文字。
[通过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兴趣高昂的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3:保存word文档。
1.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2. 在对话框的“保存位置”框中选择D盘中自己的文件夹。3. 在对话框的“文件名”框中输入文件名。
4. 单击“保存”按钮。学生完成“实践园”。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比较中掌握正确的文档保存方法,完成保存文档的操作,完成了理论到实际的应用,实践了知识的迁移。] 活动4:退出word。
学生自主尝试退出word的方法。[培养学生:
(1)动手能力(敢于大胆操作,掌握正确的Word操作方法)(2)动脑能力(敢于思维、想象,有探索精神,有求知欲)
(3)动口能力(敢于师生对话、同学交流,观点互动、取长补短、共同分享)。] 四.归纳总结,成果展评。
现在每组推选一名本组中画的最好最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大家分别给每个作品进行打分,评选出小小打字员。
(学生进行自主点评,打分,说说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
我是8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遨游因特网。下面,我将以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怎样为思路。从说教材与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搜索网上资源》选自江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章。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浏览网站操作基础上而设立的更深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会利用网络搜索收集信息。建立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学生掌握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2、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学习成绩也可能存在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网上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和下载网络资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会使用关键词检索信息;
以及能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
二、设计思路
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做个小导游,介绍仙女湖”,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以查找“仙女湖有哪些特色”为任务明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仙女湖”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三、采用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四、说媒体
1、文件:事先准备的电子表格。
2、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与网络连接的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三)综合运用,成果展示
(四)分层教学、培养协作学习习惯
(五)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六)课堂总结,再次深入展开 具体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姑娘-仙女湖》,同时展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仙女湖的风景图片。通过创设声形并茂的美好景色这一情境,利用学生对仙女湖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介绍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
(百度、谷歌、网址之家、新浪、hao123等)
2、任务一:自学搜索信息的方法(1)分类目录搜索信息
利用“hao123”查找“新浪新闻”、“ 联合早报”等。(任务1)(2)关键字搜索信息
进入“百度”,搜索“仙女湖”信息。自主整理出仙女湖的“胜景、文化、物产、气候及乘车线路”等。(任务2)
3、任务二:保存网页或图片信息的方法
保存搜索的“仙女湖”网页及图片等信息。(任务3)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明确教学任务之后进行尝试练习。通过一个个任务的抛出,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自主学习与自我探索之中。重难点部分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点拨、质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突破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综合运用,成果展示
转播学生作品,并对学生作品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学生将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填入老师布置的表格中,形成一份调查报告,以小组合作汇报或展开答辩会等形式。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四)分层教学、培养协作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我在提供的课件中的辅导区里明确分类,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因为本节课的特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学习过,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五)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另外一个任务:利用百度搜索国家级湿地公园-孔目江的图文信息 这环节中,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先完成,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六)课堂总结,再次深入展开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对学生在网络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六、反思
【《信息与信息社会》说课稿】推荐阅读: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说课稿10-24
信息技术学科说课稿07-25
说课用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6-29
经管信息化大赛说课稿06-01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说课稿06-28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说课稿07-18
电力信息化与信息安全06-08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10-16
信息社会及其影响07-14
信息技术课程说课方法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