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小知识(共13篇)
青蛙是一种捕食昆虫的能手。它蹲坐在池塘边上,一动不动,而且目不转睛地盯着迎面飞来的各种小虫子,也不动声色。忽然,青蛙像一支离了弦的箭似的,腾身跃起,鞭子一样的舌头卷出口外,把虫子吃到嘴里,并且是百发百中。更有趣的是,青蛙每次吞咽食物的时候会眨眼睛;吞咽的食物越大,眨眼睛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直到这些食物全部吞下去为止。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青蛙有一张宽大的大嘴巴,它用那长长的舌头将飞虫给粘住后,再送进嘴里。青蛙没有牙齿,只可以“囫囵吞枣”,把整个食物都吞下肚去。它的眼眶底部也没有骨头,眼球与口腔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膜。每次吞咽食物的时候,青蛙的眼肌就会发生收缩,产生这种眨眼的动作;与此同时,眼球就向着口腔而突出,形成一种压力,将食物推进食道。这样的话,青蛙每当吞食的时候就常常眨眼睛了。
母鸡生蛋后,为什么要咯咯地叫?
母鸡生蛋后会咯咯地叫,这是一种高兴的行为,也是在向公鸡通报。母鸡生一个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短的要10~20分钟,长的要4~5个小时。刚进产蛋窝的母鸡,如果你去捉它会很快地逃出来。但是等它到一定时间时,即使你去捉它,它也不过是反毛竖起来宁可用嘴啄你的.手,也不愿起立。因为这时候鸡蛋已经到了泄殖腔口(腔门口),母鸡正在集中集中精力把它生下来了呢!
同时,由于母鸡生一个蛋要消耗不少体力,所以生蛋之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它才会离开窝。这时候,它的精神呈兴奋状态,因此就咯咯地叫个不停,除了体现母性的自豪,还在通知伴侣,让公鸡在母鸡“高歌”的时候配种。
马为什么站着睡觉?
马都是站着睡觉、休息的,如果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站着的时候并不是一动不动的,当它想休息时,他就会让一条腿弯曲,改变身体重心。
马被训练成家畜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马站着睡觉承袭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远古时期,它们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动物的美味佳肴,而它们又不像羊、牛那样可以用角与敌人斗争,惟一的办法就是靠奔跑来逃避。而豺狼等肉食动物白天都隐藏在灌木丛或岩石中休息,夜间才出来捕食。野马为了迅速而及时地逃避敌害,在夜间不能安稳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也是站着打盹,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家马虽然不像野马那样会受到天敌的袭击,但是它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站着睡觉的习性被保留了下来,如果预料没有什么危险,它便把头搭在背上睡。习惯群体生活的马,以及和母马生活在一起的小马,也都是把头搭在背上,安心入睡。
由于马现在已经驯化为家畜,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变,用不着时刻警惕,因此,野生的习性也正在丧失,个体之间有了很大差别,所以如果你有天看到一匹马躺倒在地伸着脖子和腿入睡,甚至还打着呼噜,可不要太惊讶哦。
1 B超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
难产有两种情况。一是分娩过程中造成难产, 即动物陆续分娩出部分胎儿, 12 h或24 h后, 又出现分娩姿势, B超检查结果子宫内仍有胎儿, 但母体本身已无力将胎儿排出, 造成难产, 二是已到或已过预产期, 动物只从阴门排出少量胎水, 而不能将胎儿娩出[3]。B超检查, 根据有无胎心搏动, 可见有的胎儿已经死亡, 有的胎儿尚活。此类难产多见于宫颈和/或阴门开张不全, 胎儿过大或畸形等。经B超确诊后, 这类情况应立即剖腹取胎。
2 B超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
胃肠内异物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异物可分为4种类型:高密度物质, 如骨头、石头、玻璃球等, 此类较易诊断;中密度物质, 如胶制瓶塞、泡沫塑料等, 低密度物质, 如棉丝、线团、海棉、塑料袋等, 此类异物量少时不易诊断;纤细物, 如缝针、细金属丝等, 此类也较难诊断[4]。一般情况下, 胃肠属含气器官, 含气器官不宜作B超检查。因为超声波遇到气体会全部反射而不能穿透, 也就无法进行诊断。但在一定条件下, 如利用得当, B超检查也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有效手段。检查前让犬猫饮水, 可提高超声波的穿透能力, 增强图像的反差, 有助于作出诊断。有时虽然在密度上较难区别组织与异物, 但异物造成肠阻塞后, 导致胃排空障碍, 反向推理, 亦有助于作出诊断[5]。通过B超机确定异物的性质、存在部位, 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案, 可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贵, 刘桂荣, 白景煌, 等.犬胃肠道疾病的超声诊断.经济动物学报, 1996 (4) :24-25.
[2]高利, 吕占军, 张久宏, 等.B型超声对北京小型犬膀胧的诊断研究.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 (3) :40-41.
[3]曹荣峰, 艾洁, 安春胜, 等.犬子宫积脓的B一超诊断及手术治疗.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 (6) :26-27.
[4]曹荣峰, 刘晶, 田文儒.犬子宫破裂的B一超诊断和手术治疗.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 (1) 23-24.
流浪行星是指漂浮在宇宙中,不绕着任何恒星公转的行星。
(碎嘴碎舌:有首歌唱得好: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这都是没妈的孩儿啊。)
2.古时候曾有巨大的蜻蜓。
巨脉蜻蜓约在3亿年前出现,大概和海鸥一样大,双翅展开约65公分长。可以捕食蜥蜴。
(碎嘴碎舌:史前怪物啊!可怕的昆虫时代。)
3.百万年前,一天的时间比现在短。
因为地球和月亮间距离的改变,地球自转变慢了。它曾转得很快,导致一天不到23小时,而一年却大约有385天。
(碎嘴碎舌:感觉……每天都在兜圈子玩,一年多兜了20来天。)
4.小行星要制造大灾难,不一定要“撞到”地球。
1908年时,一颗小行星撞进地球大气层,在离俄罗斯约8.5公里的高空解体。它所产生的约有2000颗广岛原子弹威力的冲击波,破坏了800平方英里的西伯利亚森林。
(碎嘴碎舌:看来地球的“吸引力”真不小,这“爱”的冲击力更大!)
5.地中海曾干涸成一个小水洼。
约530万年前,地中海曾完全与其他海域隔绝。它开始蒸发,小到你想象不到……后来,直布罗陀海峡被开启,大西洋的海水注入进来。
(碎嘴碎舌:这就叫命不该绝!)
6.一天到晚都闪电交加的湖。
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总是闪电连连。科学家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似乎是气流结合当地地形导致许多雷暴的产生。
人们只知道“紫苏草”可解鱼蟹之毒,可并不了解这是水獭对华佗的“秘传”。
相传华佗曾目睹一水獭,因生吞了一条大鱼而腹胀难忍凄惨欲绝,一只“见义勇为”的老水獭,采了一种紫色野草让它吃下。没过多久,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水獭大病痊愈!
华佗见了大量采集研究,用来治疗鱼蟹中毒病人,无不应验。
云南白药,是采药人曲焕章受到老虎和蛇的“启发”而研制成功的。
曲焕章是一名好猎手,一次他打中了一只老虎,第二天请人去抬发现老虎已经不见了。他跟踪追寻,最后查明带伤的.老虎是吃了一种植物的叶子,而止住了血逃走的。
又有一次,曲焕章看见一条被樵夫的利斧砍掉一大段尾巴的蛇,负痛窜入灌木丛中:只见伤蛇从一株草木植物上咬下几片叶子,嚼烂后敷在伤部须臾间血就止住了!
于是,曲焕章将这种植物采撷后,加入治疗跌打损伤的药方中,成为誉满全球的“云南白药”。
有种蛇药的主药叫“半边莲”,是由中国一位蛇医发现的。一次蛇医出诊,看见一条狗被蛇咬伤后往山里猛跑,那条狗在山背面吃着长在阴湿地面上的一种草,吃后就不再出现蛇毒症状。他把这种草采回来辨认为半边莲,以后将之用于治疗蛇咬伤,有较好的疗效。
1、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2、能模仿几种常见动物的睡眠姿势。
3、初步知道和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及其重要性。
活动重点:
初步知道和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及其重要性。
活动难点:
能模仿几种常见动物的睡眠姿势。
活动准备:
动物午睡PPT、幼儿睡觉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音乐《摇篮曲》,带领幼儿入场。
教师:“你们听了刚才的音乐有什么感觉?”。
幼儿:“很优美、想睡觉。。。。。。”
教师:“森林里的幼儿园开学了,长颈鹿老师也经常给小动物们播放这个音乐当作睡眠曲,可是小动物们听了是怎么做的呢?”
二、出示PPT,探索发现,想象体验,引导幼儿探索动物的睡眠方式及其重要性,并模仿。
师: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在干什么?
幼:我看到了小狗。。。。。。,它在睡觉......
师:它在睡觉吗?它是怎样睡觉的?它为什么要这样睡觉?
幼:......
集体小结:
小狗:趴着睡觉,耳朵挨着地,只要一有动静,马上就能醒来。
金鱼:睁着眼睡,因为它没有眼睑。
猫头鹰:只有一只眼睛是闭上的,另外一只眼睛是睁开的,它的警惕性可高啦!
马:站着睡觉。有敌人的话可以很快逃跑,若马躺着睡觉表示生病了。
乌龟:缩到壳里睡,保护自己。
小结: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三、引入生活
师:小朋友们平时是怎么睡觉的?
幼儿谈论交流。
观看幼儿睡觉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睡眠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教师: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你们年龄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因此中午还要再睡一会,这样,大脑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如果你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
四、游戏巩固
《天黑了》动物睡觉模仿秀
小朋友们想不想模仿动物是怎样的睡觉的呀?
播放音乐《摇篮曲》,请幼儿自由模仿动物们睡觉,教师询问。
五、活动延伸
来宾市兴宾区第二幼儿园 黄霞
设计意图:动物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不管是可爱的小兔子、小鸡、小鸭或是善良的小马、小羊;还是凶猛的老虎、狮子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特别是小班幼儿对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因为那里有他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动物朋友。为了让幼儿能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更细致的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特设计本次活动。并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一、活动目标
1.运用课件直观展示,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2.能从动物的局部判断出是哪种动物,并能合作将动物完整的拼出来。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大森林》,开心大转盘、动物拼图卡片、动物图片、盘子、录音机。
活动重点是: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活动难点: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活动:播放课件,向幼儿展示美丽的大森林,初步了解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孩子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教师带领幼儿观看课件,“走进”森林。
师:美丽的大森林都住着谁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玩游戏《开心大转盘》
师:这些动物可调皮了,它们想和小朋友躲猫猫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它们都藏在哪?请你们猜猜它是谁? 教师出示大转盘,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字。让幼儿自己转,根据自己转到的小动物,说出它的动物名字。
(三)播放课件,玩《找动物》游戏,引导幼儿通过寻找小动物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师:在大森林里还藏着好多动物,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1.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四)延伸活动:《拼图游戏》,利用课件操作,让孩子们把相对应的动物局部部分拼接完整。
为了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第二和第三个高峰毛皮动物的死亡,只要将给毛皮动物注射疫苗的时间比传统的注射时间稍稍地提前1到2周,就能有效地减少在这两个高峰的死亡率。
在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疫苗的效价、保存、运输、注射的方法、注射的剂量、个体大小的差异等),疫苗注射后所产生的抗体有效期会比预计的短。导致疾病比预计时间早发生而引起死亡,给生产带来一些损失。
为了有效地减少这种损失,必须采用的办法之一,就是注意适当提前注射疫苗的时间,即在60日龄前注射疫苗。
2.疫苗的保存。通常购买回家的疫苗,一般是一瓶是固态的,一瓶是液态的。正常的保存方法是将固态的疫苗保存在冰箱(或冰柜)的冷冻室,液态的存放在冷藏室。如果不符合保管要求,最好报废,不要使用。
3.注射疫苗的种类。在我国毛皮动物生产中,很多的养殖户一般都只给毛皮动物注射犬瘟热、病毒性肠炎疫苗。其实,最好还是根据当地疫情,接种病毒性肠炎疫苗、脑炎疫苗。水貂饲养时间较长的地区,应注射阿留申病疫苗;狐狸饲养时间较长的地区,应注射加德纳疫苗。
4.疫苗的剂量。要按说明书的要求,足量接种疫苗。
5.疫苗是分开注射还是一起注射。毛皮动物由于胆小易惊、野性还比较强,每次抓取动物对动物都会造成应激,因此。毛皮动物的单苗还是应该一起注射。但注射的部位要分开。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多种疫苗注射到身体后的叠加应激对毛皮动物造成的负面影响,建议在注射疫苗的前后三天,往毛皮动物的饲料中添加少量的镇静剂和抗应激的包被维生素C。
6.疫苗注射方法(皮下)。毛皮动物的疫苗种类,有肌肉注射的,也有皮下注射的。但是,建议以采用皮下注射的比较好。一只手将注射目标部位的皮肤拧起来,然后另一只手将注射器的针头与目标部位的主干部位平行地进针。
7.单苗和联苗的问题。养殖户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愿意使用单苗。在目前使用疫苗种类比较少的情况下。使用单苗还可以,如果今后使用到5种、8种疫苗的时候,再使用单苗就很不方便了,就只有使用联苗。
使用联苗,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更经济和相对的应激还小一些,值得养殖户逐渐选用。质量好的联苗,效果也是不错的。在目前,就有不少的毛皮动物养殖户已经在开始使用犬七联苗了。
8.注射疫苗时防止洒落。在注射疫苗排空气的时候,要预防疫苗洒落。在排空气时,应注意用干净的药棉将针头包裹住,然后再排空气。
使用后的注射器、疫苗瓶或剩余的疫苗,千万不要随意乱扔。应该在炭火中焚烧后再扔到固定的地方,并定期深埋。
9.其余动物也应该注射疫苗。毛皮动物养殖场,除了饲养毛皮动物外,一船都还饲养有狗、猫、鸡、猪等动物。在免疫的时候,千万不要将狗猫等给忘记了,也要同时注射疫苗。 在毛皮动物养殖场,除了十分必要,最好不要再饲养其他种类的动物或带入其他外来动物。
10.与驱虫的间隔时间。所有的毛皮动物,建议每年都应该驱两次虫。驱虫的时间一般与注射疫苗的时间靠近,但注射疫苗与驱虫的时间最好间隔7天以上。
11.消毒的问题。在疫苗注射过程中,理论上应该是一只动物一个针头。在实际中,应注射完一个动物后,用75%的酒精球擦拭一下针头后再使用。
科学:小动物的家在哪里
1.认识生活在水里、陆地上、天空中的一些常见动物,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帮这些动物找到家。
2.了解一些特殊动物的居住环境。
3.能够大胆的说,乐于积极参与给小动物找家的活动。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图片:小乌龟、小蜗牛、小鸟、松鼠、螃蟹、小鱼、蚯蚓、蚂蚁、小青蛙若干;河蚌、海螺各一个。
2.画有小河、草地、大树的背景图一幅。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各种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情景中认识生活在海陆空的常见动物。
今天有小动物要来做客,我们看看是谁第一个来呀?我们拍拍手欢迎它。小鸟是怎么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二、送小动物回家
示范送小动物回家。
玩了一会,小动物们想回家了,可是小鸟、小鱼、小蚯蚓迷路了,请小朋友来帮它们找找家,好吗?(出示背景图)
小鱼的家在哪?小鸟的家在哪里?小蚯蚓好着急,那它的家在哪啊? 集体送小动物回家。
(1)提问:小动物们都找到家了,好高兴呀。可它们好孤单呀,我们给他们找找好朋友吧,还有谁也住在小河里、泥土里、大树上呢?(2)找动物图片。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帮它们找一找好朋友?看看你的垫子下面藏着什么小动物?请把它找出来,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是谁?住在什么地方?
(3)请个别幼儿说,并送回家。(教师随机指导)
(4)教师小结。
三、了解一些特殊动物的居住地。
1.教师出示蜗牛图片,引出故事《小蜗牛找家》。还有一个小动物也想请小朋友来找家,我们来看看是谁?它长的什么样?它的住在什么地方呢?
2.教师演示图片,讲述故事。
小朋友给小蜗牛找了很多的家,那它到底住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和小蜗牛一起去找找吧?小蜗牛有没有找到家呀?它住在哪里最快乐?
3.介绍河蚌、海螺。
(1)小蜗牛也找到家了,好高兴呀,小朋友们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是住在壳里的?(2)出示河蚌、海螺。
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住在哪里?(3)教师小结
四、了解其它小动物的家。
这里还有许多小动物想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找家呢?
这是谁呀?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你们可以问一下客人老师,也可以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来告诉我们大家,好吗? 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寻找其它小动物的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有的天体的质量十分巨大,因而引力极强,没有任何东西能从该处逃逸,甚至光线也不例外。 没有光线返回,眼睛无法看到物体,所以称之为“黑洞”。
黄道
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黄极
天球上与黄道角距离都是90度的两点,靠近北天极的叫“北黄极”。黄极与天极的角距离等于黄赤交角。北黄极在天龙座 与 两星联线的中央。
黄道带
天球上黄道两边各8度(共宽16度)的`一条带。日、月和主要行星的运 行路径都处在黄道带内。古人为了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黄道分为十二段,叫“黄道十二宫”。从春分起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和双鱼。过去的黄道十二宫和黄道十二星座一致。由于春分点向西移动,两千年前在白羊座中的春分点已移至双鱼座,命名与星座已不吻合。
三垣
包括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分:东方七宿,西方七宿,南方七宿,北方七宿。二十八宿又称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 、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西方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
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北方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
辅官或辅座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 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辅座 星在内总共有星183颗。
宇宙速度
是指从地面向宇宙发射人造天体必须具备的初始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
人们将7.9公里/每秒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低于这个速度,物体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返回地球。
第二宇宙速度
如果我们把速度加大,直到11.2公里/每秒,这个人造卫星就可以不受地球吸引力的影响,而到太阳系内的行星际空间旅行。人们称11.2公里/每秒的速度为“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如果我们还想让人造卫星飞出太阳系,到其他星球去旅行,那就必须把速度加大到16.7公里/每秒,这个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平年与闰年
由于一回归年的天数不是整数,所以 每年的天数是不一样的,有的是365天,有的是366天。一年的天数是366天的年份称为“闰年”,是365天的称为“平年”。“闰年”的二月比“平年”多1天,其他月份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如果年份是整百的,则要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
闰月
农历与公历一年所包含的天数不同,公历一年大约有365天,农历一年有354天。为了使两者的一年的天数相同,所以农历有的年份要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因为公历的一年比农历的一年只多约11天,所以不能每年都加闰月,大约有7个闰月。
回归年
节目开始了,所有的灯在一瞬间就全部熄灭了,红幕缓缓拉开,眼前立刻出现了几个小行星,过了一会,有三个机器人走了出来,彩色的爆炸头,长长的披风和现代化的太空服,样子非常滑稽!
氮瀑布实验秀开始了,“五!四!三!二!一!”博士举起双手示意观众安静,那一瞬间,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瞪大双眼,想要一探究竟。只见博士小心翼翼地往前跨了一步,迅速地将盒子中的神秘液体倒入管中,顿时“轰”的一声,白色的浓雾像火山爆发一般喷射出来,直冲云霄,接着又缓缓飘落。不一会儿,棉花糖一样的雾气笼罩住整个舞台,云雾缭绕,好似仙境一般。同学们欢呼雀跃,掌声雷动。如此惊心动魄的景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是温度极低的液态氮遇到热水后瞬间气化,产生了爆炸的效果。
接下来,他们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刺激的实验,一个名叫逗逗的人拿着一瓶可乐,在里面放了一颗曼妥思糖,霎时间,可乐里的气泡汩汩地往上升,只听“喷”的一声,可乐全喷出来,瓶盖也被弹飞了,逗逗被喷了一脸,把可乐扔得远远的,有趣的可乐喷水秀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原来曼妥思糖使可乐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迅速释放了。
空气大炮实验秀、液氮气球魔术、光影影子游戏等科学实验秀让现场的气氛更加热闹,老师、学生与演员们积极互动,同学们在做中学,玩中学,一起尽情玩乐,亲身体验科学的神奇魅力。
行星是宇宙空间中最基础的星体,本身能发亮,由炙热汽体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
太阳是由炙热的汽体构成的球形星体,关键成分是氢和氦。太阳的容积约为地球容积的130亿倍。太阳的空气构造即是太阳的外界构造,从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主题活动的周期时间为十一,关键标示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主题活动对地球的危害:
(1)搅乱地球空气的电离层;
(2)造成“磁暴”状况;
(3)造成流星。
3、大行星
大行星是在椭圆形路轨上绕太阳运作的、类似球型的星体,他们不发亮,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系现阶段己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先后为:水星、天王星、地球、火花、木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
当太阳、月球、地球运作约成一平行线时,月球黑影划过地球,会导致日食。依看着太阳被月球遮盖的是多少,可分成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全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2、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小动物做早操》红丝带,毛绒玩具。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两个人面对面,一个当照镜子的人,另外一个当镜子里面的人。当老师说左手,幼儿就伸出左手,当老师说右耳朵时,幼儿就用手摸右耳朵。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1、清晨几点钟小动物们开始做早操?做早操的时候小动物们说了什么?
熊教练和小动物们伸出的都是那只手?方向一样吗?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小朋友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给孩子系在左手上红丝带。引导幼儿同一个方向战成两排,并指一指好朋友的左右手。
3、教师引导幼儿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教师请幼儿面对面,引导幼儿认识到正对着他们的好朋友的左右和他们是相反的。引导幼儿左手拉左手,右手拉右手。
4、教师出示毛绒玩具(背对着幼儿)引导幼儿判断其左右脚。并给毛绒玩具的左脚系上红丝带。再将毛绒玩具面对幼儿,引导幼儿判断其左右脚。
小结:当事物和我们面朝一个方向的时候,他的左边就是我们的左边,当事物和我们面对面的时候,他的左边就是我们的右边。
三、教师与幼儿一起说儿歌做游戏。
伸出左右手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活动延伸
在家吃饭时,引导幼儿观察对面的家长哪只手用筷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拍手游戏。如:左手拍左手,右手拍右手。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通过各种游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区分左右,对于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特别是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指导。相信只要我们多加练习,孩子慢慢就能正确区分。孩子的空间方位感也会得到提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初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特点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说出几种常见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活动难点:
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幼儿一起搜集不同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以及幼儿所喜欢动物的过冬方式的资料
2、PPT课件、黑板报(画有冬季场景及使用四中过冬方式)、鼓一个
3、八种动物图片(每种三张,一张小的,两张大的)、四种过冬方式的图片(每种两个)
活动过程:
导入:
1、师生问好:小朋友们上午好!;与客人问好:请小朋友回头面向后面的客人老师打招呼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天冷不冷啊,那你们知道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动物过冬的方法或方式
环节设计:
一、出示PPT讲述故事《小动物过冬》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
师:“李老师这有个小故事,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看一看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1、讲述故事
2、进行提问
1)、刚才的故事当中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教师将相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
2)、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吗?(结合故事内容的回忆让幼儿说出动物过冬方法并结合ppt的播放)
青蛙:青蛙哥哥冬眠了,正在洞里睡大觉,不吃也不动,一直睡到明年春天才醒(结合幼儿回答及ppt顺序播放告诉幼儿:--冬眠)
小松鼠:外面太冷了,我家里储存了许多食物,足够吃一个冬天的,明年春天暖和了我在和你玩(结合幼儿回答及ppt总结:在洞里放上一冬天吃的食物,躲在洞里不出来,这种过冬的方式叫做--储粮)
小燕子: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了,等到春暖花它就回来(依上总结:这种飞到另一个地方去过冬的方式叫做迁徙)
母鸡、公鸡:冬天到来,穿上暖和的新毛,换上厚厚的皮袄,所以就不怕冷(依上总结:能够在寒冷冬天出来玩耍、寻找食物的动物,他们的过冬方式--换毛)
3)、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换毛、迁徙、冬眠、储粮,并请幼儿将黑板上的动物图片贴到相应的黑板上.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的过冬方式分类的四个板块当中
二、引导幼儿经验迁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猜想
1、教师分别出示兔子、大雁、蟒蛇、蚂蚁四种图片
2、引导幼儿根据四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猜想它们的过冬方式并根据四中过冬方式进行版块分类
3、教师请幼儿观看黑板分类板块并总结总结xx的过冬方式都是~(冬眠)……
三、游戏:“小动物过冬”结合以上八种动物进行游戏
1、玩法介绍:“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儿歌:冬天到,北风叫,小动物,过冬了!”教师扮演北风当发出口令:“过冬了”时教师敲鼓追幼儿,幼儿根据自己的图片,找到自己过冬的方式并用动作展示(如冬眠:睡觉状;迁徙:小鸟飞状;换毛:梳理状;储粮:摘果子状
2、请四位幼儿上来尝试参与,教师以北风伯伯的身份提示寻找相应过冬方式及做动作,逐步引入到八位、十六位幼儿参与游戏
结束环节:
请幼儿继续说一说自己收集自己喜爱的动物是怎么过冬的,现在认为他是用哪种过冬的活动延伸:
1、和幼儿一起继续讨论、找寻用找这四种过冬方式的动物还有哪些?
2、与主题墙饰的结合:幼儿将自己收集的动物图片自主分类贴到“小动物过冬”的主题墙饰相应的板块当中
活动评价:
1、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能够积极参与提问及游戏的环节
2、能够基本了解动物四种不同的过冬方式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但是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游戏中,如果在教室内创设几个动物过冬的场景,请小朋友分别扮演一种小动物,然后带上相应的动物头饰,去找到自己过冬的地方,会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更能加强幼儿的参与性。
【动物科学小知识】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幼儿科学教案《小动物们如何过冬》及教学反思06-05
科学身边的动物07-18
中班科学动物教案09-30
大班科学动物过冬10-08
科学《动物保护色》12-24
小班科学活动《动物的活动方式》05-25
小班优质科学教案:动物的尾巴12-07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保护色》教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