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青春之歌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励志文章:青春之歌(精选7篇)

励志文章:青春之歌 篇1

青春,只一个很美的词,但又不知道它美在哪里。或许是因为年轻,所以享有青春。或许是因为年轻,才会对所有怀揣幻想。有些时候,曾幻想现实是多么美好,真想一下子融入现实生活中去感受一切。校园里的青涩年华,拥有美好的青春时光。我是幸福的,幸福到感受不到现实的残酷。而今,忽然回头,一些斑驳的记忆已支离破碎,再也拼凑不回。在我们的生命中,青春也悄然老去,离我们越拉越远,模糊了我们的实现,忘记了前路的方向。点击查看源网页

青春,是一个残酷的词。但又不明白它为何残酷。或许是因为成熟,所以知道残酷。或许是因为成熟,才会慢慢遗忘了青春。偶尔回头看看,却发现自己已偏离了轨道,和现实越走越近了,以至于丢失了那份纯真。

梦想,似乎很重、很重。压得我们快要喘不过气。有时候甚至想丢开它,独自去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不知不觉中,梦想也随着我们长大了,越长大就越重。我们肩膀上的压力越大,脚步就不会变慢。这个季节,很快就会离我们而去,只是我们还停留在原地,依然守护着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点击查看源网页

曾几何时,梦想拉近了我们与现实的距离,把我们一下子打回了原形。我们渐渐地和现实越走越近。而在残酷的现实中,梦被扭曲了,变味儿了。无意之中,它渐渐偏离了我们。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自私的人,哪怕是一无所有。然后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也变得很现实。于是只好重新拾起那些残缺的梦想。那些陈腐的过往,如今已随风即逝。雨过之后,我们看见的不是阳光,不是彩虹,而是灰色的天空,没有一丝色彩。

繁花过后,青春散尽。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一阵微风而远行,不留一丝足迹。而在我们心底,仍然残留着一些破碎的痕迹。常说:我们有资本,因为我们还年轻。可是青春经不起肆意挥霍,也许有一天梦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见。有一天,我们终将会慢慢老去。点击查看源网页

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是感伤的。忧伤和快乐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岁月带走了青春,别人看似美好的青春,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励志文章:青春之歌 篇2

一、存在问题

(1) 青春过剩。纵观近年热播的青春励志剧, 剧中演员基本上都是青春靓丽、帅气潇洒的“年轻偶像演员”, 以“青春”为主题, 以“励志”为口号, 用“青春偶像”来保戏, 成为博得高收视率的不二法门。剧作表现了青年人初入社会的生存压力和残酷生活, 但在脱离困境时剧情设计又显得过于容易和理想化, “皆大欢喜”式的幻境没有深刻揭示“80后”涉世时那种复杂残酷的真实, 而显得过于“理想主义”。 (2) 观念先行。大部分励志剧存在着喊口号式的台词语言, 观念先行, 为了励志而励志。如《奋斗》中口号式的宣言:“我们必须去工作, 去谈恋爱, 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 我们一天都不能等”。拍一部青春励志剧并不是杂糅进社会时尚热点、拼接网络语言就万事大吉, 它们应该反映一代年轻人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悟, 从不谙世事到勇敢面对困难, 从冲动幼稚到成熟稳重的变化, 同时表达多元的思想内涵。 (3) 商业过浓。青春励志剧以时尚靓丽、社会前沿、新潮流行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广告商青睐的投放类型。但过度植入, 手法生硬, 一味地追求曝光时间长、占据画面大, 只会造成植入式广告效果适得其反, 同时影响受众对影视剧艺术价值的欣赏, 破坏作品的整体性和魅力。以2012年热播剧《北京青年》第15集为例, 植入了北京汽车、得一福云南铜锅火锅、三星、京东商城、联想电脑、中信银行、伊利舒化奶等8个品牌的广告, 全集长45分钟, 含有植入式广告的情节时长却达到15分钟。

二、突破策略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总结了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 由五大要素构成, 即: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2]青春励志剧从制作商进行电视剧内容制作、通过媒介播映再到观众欣赏、反馈评价, 也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 本文针对这些要素提出突破策略。

(1) 制作走专业化道路。60年代的编剧导演拍摄70年代的青春给80年代的观众看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观众和要求。在中国, 青春励志剧的创作大都是编剧偶尔为之, 产量都非常低, 近年来创作青春励志剧最多的导演赵宝刚, 也只有三部。青春励志剧在专业性和产业规模的基础上, 还要保证电视剧的质量, 树立励志剧品牌。 (2) 坚持“内容为王”原则。王彦霞提出:“影视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 应该而且必须注重‘内容为王’, 使其不仅停留在口号上, 而且真正在剧情中予以落实。”[3]“内容”方面首先要拓宽题材, 塑造各类人物。从《士兵突击》的“军旅励志”、《恰同学少年》的“红色励志”、《野鸭子》的“农村励志”我们看到了青春励志剧拓宽题材的有益尝试, 但从近年来青春励志剧的产量来看, 这还远远不够, 尤其是对青少年题材、农村题材很少涉入。 (3) 多传播渠道联合发力。在新媒体快速发展时代, 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电视剧传播的第二大渠道。青春励志剧的受众群体主要是青年观众, 而这一部分观众恰好是网络活跃人士, 因此, 青春励志剧的播放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发力。与此同时, 要改变“以收视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模式, 重视剧作的用户关注度、网络指数与媒体关注度。 (4) 拓宽受众群体。青春励志剧存在着受众面狭窄的现实, 目前的青春励志剧只对年轻人有较大的吸引力, 因而要取得突破性发展, 必须要拓宽受众群体, 借鉴《我的青春谁做主》的成功之处, 该剧描述了三代人在同一个时空下不同观念的冲突与碰撞, 将三代人浓缩在青春的“外壳”下, 从首先的矛盾重重到后来的理解沟通, 得到了老中青三代观众的追捧, 让青春成为所有人的“青春”。

总而言之, 相对于其他电视剧类型而言, 青春励志剧还稍显年轻, 因而我们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对待青春励志剧, 客观评价、正确引导, 为中国青春励志剧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生态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应歧.闲谈电视剧的现状及未来发展[EB/OL].新浪娱乐, http://ent.sina.com.cn/v/2009-10-12/18082727062_2.shtml.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韩卫娟.国内青春励志剧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研究[J].中国电视, 2010 (3) .

[4]彭春雪.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视剧传播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2.

文章: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篇3

他有“向南”的贫嘴、可爱和孩子气,

他有属于他自己的敏感和羞涩,

他承认自己有着强烈的恋母情结,在感情上,他需要姐姐式的呵护和理解,

他是文章,一颗80后的闪亮星宿,可他说,我只是个演员,不是明星。

“小姑娘”文章

面若冠玉,说的就是他吧。

因为生得实在漂亮,5岁前他一直被妈妈打扮成小姑娘,不但穿公主裙,还烫了小鬈发,俨然是著名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的中国版。以至于爸妈的同事到家里来做客时都想买小裙子小发卡当礼物给他,妈妈不得已才给儿子穿回男孩模样,可那些阿姨叔叔们不依不饶,直嚷嚷以前见的那个小姑娘跑哪里去啦?

稍微有点思想后,他开始郁闷自己被当成姑娘这件事,于是耿耿于怀地拼了命去做一个淘气的孩子。在他们家住的机关大院里,他天天和一帮孩子爬烟囱,完了还用石头砸猪圈里的猪,砸得猪四处乱窜嗷嗷直叫。这让人想起他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那句最熟烂的台词:从小一起偷幼儿园里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人身上吐痰玩儿,美好的童——年——!

男性荷尔蒙一旦迸发出来就一发不可收,他开始满世间寻找能说明自己是个正宗男子汉的事情,于是他找到了足球,踢足球多爷们啊,然后他使劲踢啊踢,踢进了专业队。如果不是因为身体出了点问题,也许如今国家队里最英俊的队员就是他了。提起对足球的错过,他的遗憾已减淡了,小男孩有足够的好奇能量和时间资本,从来不会怕梦想破灭,一个暗淡了就立刻点燃另一个。人生,并不是只有一种美丽的方式。

感动中的文章

在机关当干部的父母给他的备用理想是公务员或者律师,过平淡而安稳的日子。但他注定与那种生活无缘。他给自己准备的替补理想是当警察。轰轰烈烈,正气凛然。他一天做十次白日梦九次都是自己像电影里那些香港警察一样拿出证件对着坏蛋潇洒地一甩:CID,你被捕了,你有权保持沉默……这大概是那个年代所有男孩的浪漫主义。

表演,是别人传递给他的另一个理想。少年的他经过足球的熏陶出落得一身英气,加上女孩子都比不过的俊美,自然有无数人告诉他,哎,你形象好,不如试试往文艺方面发展。说的人多了,他也就听进去了。不能真的当警察,在戏里过过警察瘾也是不错的,他这么想着想着,西安艺校里就多了一个懵懵懂懂的学生。父母只好支持他,演戏总比当警察危险系数小点。

命运在一念间改变,他还毫不知情。抱着好玩的心态,他浑然不觉地演了又演,三年过去了,那些连续剧和话剧让他吃够了该吃的苦却并没有带给他名利,他不以为然。在缤纷的角色体验之后他渐渐明了心志:考中戏,做最专业的演员。

一旦下了决心,他就不给自己留后路。高考志愿表上8个志愿,他不顾爸妈的劝,不理保送其他艺术院校的机会,全填上中央戏剧学院。“中戏也许是被我的孤注一掷给感动了,就录取我了,嘿嘿。”回忆起当初的固执,他得意洋洋,根本不介意自己是以倒数第二的专业课成绩被录取的。

演戏的文章

作为演员,他是没有那种职业之外的心机的,傻愣愣懒洋洋的样子朋友也看不过去,就替他留意机会。

高圆圆之前和他合作过一次,见他总是对争取角色不上心就忍不住照顾欲大发,就是她在看到《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剧本后,把他介绍给副导演的。那会儿他还在读大三,没演过大戏,和副导演见面后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自我推销,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人家闲聊。据说那天演“卓越”的演员已经定下了,正在旁边的屋里签合约,那位演员怎么也想不到嘴边的鸭子会被这个叫文章的家伙吃了去。连戏都没有试,导演叶京只问了几个问题就敲定了他。也许他身上那份天真淳朴的特质太难得,这是他和“卓越”的缘分。

《奋斗》是佟大为给他找来的机会。导演赵宝刚一直是文章的偶像,因为他太喜欢赵导的那部《过把瘾》。谁能想明白一个10岁出头的孩子迷上一部表现成年人情感纠葛的连续剧是怎么回事?他说,他小时候就爱看那部连续剧,反复看了不下20遍(要不怎么说他在感情上早熟呢)。所以当他知道《奋斗》是赵宝刚导演时,觉得自己压根没戏,出演偶像的片子的确是件不敢想象的事情,他只是想见见赵宝刚,就抱着一种忠实Fans的态度去剧组。结果,当时赵宝刚和石康正聊着天,也没人理会他,他就知道找个地方坐着,一坐大半天,人都快蔫了的时候,石康突然指着垂头丧气的他对赵宝刚说:“你看他那倒霉样,这就是我要的向南。”这一次,一样没有试戏。

1984年出生的他,并没有给人浮躁的感觉,这受惠于他的两大爱好:书法和阅读。前者多多少少帮他修剪了些大气的形状,后者则直接为他的表演平添了巧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拍“卓越”给他爱慕的姑娘百珊讲《铁皮鼓》一段时,因为他早已读过原著,其领悟程度为临时抱佛脚的搪塞背诵所不能及,挑剔的叶京当场就被他的精彩表演感动得落泪了。

表面上大大咧咧的人,骨子里一般都敏感。他说自己没有安全感,这也许是80后的通病。拍完一场戏后,导演干脆地说“过”,他心里就很踏实;如果导演稍微有点迟疑,说“先这样吧”,他心里就咯噔一下,坐立不安地琢磨自己到底是哪儿演得不好了。刚拍《奋斗》时他其实一直找不着感觉,状态始终不对劲,每天晚上都是挣扎着才能睡着。可他呈现给观众的,却是那么真实自如的一个向南。姥姥在看到杨晓芸欺负向南的情节时都忍不住哭了,还专门打电话跟他说“这样的媳妇可千万不能要啊”。

与爱有关的文章

初恋发生在18岁。在那场维持了两年的恋爱里,他说自己简直是一塌糊涂。当一个男孩爱上比自己大的姐姐的时候,特别想让自己装得很大,能跟她站在一个水平线上,平等地说话。他用一颗还未入世的澄净少年心完全不设防地爱了一场,结果是狠狠地受了伤,他说自己那次被伤得特别害怕。

那次恋爱让恋姐情结成为他感情里的永恒主题。“我喜欢思想成熟的女孩子,能跟我说得上话,最好是我一说什么,她马上就懂。姐姐式恋人让人心里很舒服,我不是多么需要别人的照顾,我只是渴望那种随时都有一个人惦记着我想照顾我的极暖和的感觉。”

他喜欢上海女人,她们的骄矜能让他感觉到自己特有的男子气概。“如果她发嗲,就让你感觉特好,觉得自己倍儿男人。当她跟你发脾气的时候,你又想,小女人,算了,让着她。有时候她又特别精明厉害,你又觉得,嗯,应该听她的。”

他的描述很自然地联想到他那位绯闻女友马伊琍,刚好是个姐姐,又刚好是个上海女人。

文章与马伊琍在北京一起买了房子。拿到房子钥匙的那一刻,文章深情地对马伊俐说:“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家,嫁给我吧!”马伊俐满眼含着泪花,扑在了文章怀里,深情地点了点头!随后,他们只是简单装修了一下,就去民政局办了手续,并低调地举行了婚礼。

青春唯美励志文章 篇4

如果你一无所有,那么,就释怀所有,拥有一个云淡风轻的心情,就足够了。

人生短短几十载,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如果你拼搏过,努力过,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那么,不妨看开,想开,放开。

就算你一无所有了,至少,这个世界上,还有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有他们的陪伴,真的就足够了。

再也不必为了虚无缥缈的名利地位去争抢,也不必为了毫无意义的富贵利益去劳心,让自己的心灵好好沉静下来,让自己的身心好好舒展开来。

去认真地观赏一朵花的盛开,去细心地聆听一只鸟的啼鸣,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你不曾在意过的美好,有太多值得你去追寻的东西。

虽然现在的你看起来一无所有,但实际上,你的内心却是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幸福。跟以前的空虚劳顿相比,这样的充实和幸福,让你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平淡的满足。

人生,是一盘大棋。这一辈子,我们总会失去一些东西,又会得到一些东西,所以别担心,别气馁,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完全失去,也没有真正的一无所有。

在这个地方失去的,命运总会让你在另一个地方,以另一种方式,更好地得到。

励志文章2:如意太难,愿你事事心甘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生活对于任何人都是——熬不住就出局,熬得住就出众。也许每个人,在遇到挫折时都会有莫名的困惑,面对事情无能为力时也会有莫名的失落。

在电视剧《梅尔罗斯》中,梅尔罗斯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

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他遭遇了很多折磨,他的生活状态也是破罐子破摔。

在面对自己心爱的女孩时,连女孩都对他说:“你是一个自甘堕落的废物。”

梅尔罗斯的名言是:人生不过是一个装满了屎的袋子,还是漏了的那种,你无法避免的会触碰到它。

他把自己的名言对一个酒店管理员讲了,但是破天荒的,酒店管理员竟然说:“先生,我相信这是人类常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坎坎坷坷是在所难免的。

人的一生毕竟要经过几十年的漫长岁月,在此期间,一个人一定会碰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情况。

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有所选择,既然它们不可避兔,那么我们就去接受,并且努力适应它。

几年前,宋丹丹写了一本自传——《幸福深处》。在书中,宋丹丹毫无保留地叙说了她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生活。

原以为她会很小心翼翼不敢触碰那段经历,但她十分坦然。

这本书就像是藏着一把通往幸福的钥匙。因为在她看来,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原谅的。

宋丹丹的初恋发生在19岁,对象是身高1.84米的转业军人袁钢,但是5年的感情最终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结束。

那年,中国迎来了出国热潮,袁钢的哥哥姐姐都相继出了国。

有一天宋丹丹去男友家吃饭,几个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的热火朝天时,袁妈妈忽然提议,让儿子拿护照去买色拉油。

她这才知道原来男友也要出国了,相恋了5年的初恋男友要出国,

自己却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这一天她突然明白,原来袁钢从来没有把二人的命运看成是一起的,他也从未想过要和自己走人生的道路。

付出了多年真心的爱情无疾而终。

01月29日中午1点28分,宋丹丹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一条悼文,自爆当天凌晨初恋男友去世。

文中她表示出对逝去老友的惋惜及怀念,并在微博中坦承两人在一起的时间长达五年。

1986年,宋丹丹24岁便进入第一段婚姻。

她谈到自己第一段婚姻时,用了“我很感谢他”来进行总结。宋丹丹说那段时光每天都想为他写诗,

当年终结了初恋感情后,为消除几年恋情破碎的阴影,与恋爱了三个月的男友闪电结婚。

可惜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一年,他们就分手了。办完离婚手续,他很认真地对宋丹丹说:

“将来如果你有名了,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永远别提我的名字。”

20多年过去了,宋丹丹自己一直履行着承诺,没人知道她的第一位丈夫的名字。

当她谈到自己第二段感情的时候,爽朗大笑的宋丹丹话语有一些迟疑和哽咽。

第二次婚姻曾被她称为最满意的生活,但仍旧走到山穷水近的地步。

宋丹丹与英达有一段长达的婚姻,但是在离婚时,宋丹丹说:“我们恨不得拉着手去离的婚。”

与英达离婚不久,宋丹丹在朋友的撮合下认识了赵玉吉,两人相恋了28天。

8月25日,也就是宋丹丹36岁生日当天,她与相识仅28天的现任老公赵玉吉“闪婚”。

赵玉洁是上海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人很随和和丹丹姐经常双入双出,开始了甜蜜的生活。

经历了如此多的悲欢离合,宋丹丹说道:

“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不小心多了一个吻,然后你发现需要一张床一套房一张证,离婚的时候才想起你原本只想要 一个拥抱。”

人总是越长大走的越远,走远后回头再看却难记起初心。

如意太难,可能不是事与愿违,而是想要的太多,放下的时刻太难熬。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时,遭遇了所有人的劝阻。

徐志摩为了陆小曼,跟发妻张幼仪离了婚,而陆小曼也与丈夫王赓友好分手。

几经周折,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时。双方的家长痛恨他们的作为,拒不参加婚礼。

就连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都写信劝阻,在信中,梁启超说道:

“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

而徐志摩却回信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生活好艰苦,可是有那个懂你的人在身旁,再苦的日子也会因为贴心的举动,内心温暖。

如意太难,愿你事事心甘,生活就要像疯子一样地过,才能忘记生命给我们的颠簸。

愿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揉进血里的骨气,如清风拂面的温柔,刻进命里的坚强。

至此,清风朗月,春暖花开,如意太难,未来只求心甘。

励志文章3:无法左右的,就顺其自然吧!

原以为岁月很慢,可转眼间,就从单纯懵懂的少年长成了沉稳成熟的大人。原以为来日方长,可还未来得及感受年轻,就已在跌跌撞撞中走过了前半生的时光。

还记得,从前的自己,总是毫无防备的对一个人掏心掏肺,觉得只要足够真诚就能换来真情,觉得只要足够用心就能天长地久。却忘了,有的人不过是逢场作戏,而自己却傻傻的把人想得太好,把心用得太真,结果得到的只有一身伤痕和自我感动。

回头看看,从前的自己,常常喜欢钻牛角尖,凡事都要争个究竟,问个清楚,总把一些不必要的对对错错看得太重要。

不曾想,人生哪有事事如意,样样顺心,太过较真,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最后把生活过的越来越糟糕,越来越疲惫。

仔细想想,从前的自己,总是很在意周围人的看法,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怕别人不满意,常屈自己去做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人”。

殊不知,没有底线的包容迁就,没有原则的迎合讨好,永远换不来真诚的情意,最终得到的只有别人的理所当然,变本加厉。

曾经,做了太多违背本心的选择,承受了太多不该有的伤害,往后,要懂得随心而行,善待自己,前半生,傻傻的过,后半生,傻傻的活!

岁月不待人,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活得糊涂一点,随性一点,别去考虑太多,别总跟自己较劲。这世上,人各有不同,不用让所有人都满意,做到不辜负自己就很好了。

有时候,遭受误解,不必急于争辩。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说清楚,也不是所有的好意都能被理解。有些事,看清不说清,有些人,看透不说透,偶尔装装傻,不去计较,不去深究,活着才没那么累。

人生,是一场非常短暂的旅途,别浪费在痛苦纠结上,该放下的时候就放下,该看淡的时候就看淡,该糊涂的时候就糊涂,活着最重要的是简单快乐。

前半生,犯过傻,受过伤,流过泪;后半生,不负初心,不去将就,不去强求。用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态度去面对余下的每一天。

励志文章4:怀一颗简单的心,过一段简单的日子

昨天与朋友闲聊时,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活得幸福洒脱,而有些人却活得身心疲惫?

放眼社会,我们会发现,那些太过精明,喜欢计较的人,往往容易陷入对一些事物的纠缠中,从而失去内心的平静,时常处于焦虑痛苦的状态。

反之,活得糊涂的人,心无所累,计较的少,就像单纯的傻子一样容易满足,也容易幸福。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所谓洒脱,所谓幸福,并不在于我们得到了多少,或者看透了多少,而在于我们看淡了多少,放下了多少。

人活着,太计较,容易心累;太执着,容易疲惫。只有怀一颗简单的心,过简单的日子,才能平静地看待人世间的纷纷扰扰。

现实社会里,人心隔肚皮,善恶终难辨,不想活得太明白,不想过得太委屈。

有些东西,失去了,就释怀;有些情,得不到的,就放弃。

不去处心积虑的算计,不去过多的计较得失。

人生许多事,都付笑谈中。与其在计较中疲惫的生活,不如糊涂一点,看不透的事,不追问缘由;离开的人,不再三挽留。

有时候,糊里糊涂,傻里傻气的过活,反而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给自己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

都说,“傻人有傻福”。所谓的傻,并非怯弱无能,而是一种坦荡,睿智的人生态度。对于该珍惜的,用心守护;对于该丢弃的,不去惦记。

从今天起,只想做个傻子:不追逐太多,不计较太多,以一种宽容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人和事。

从现在起,只想做个傻子:不理会流言蜚语,不沾惹是是非非,只管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简简单单的生活。

对生命来说,把心放宽,把烦恼看淡,不去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不去计较是非得失,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对人生来讲,不让心太累,不对无意义的人和事耿耿于怀,纠缠不休,用心守护好自己的快乐,便不虚此行了。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聪明的傻子,不为世俗所累,幸福洒脱的生活。

励志文章5:做好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你就算站着不动,也有人会说看见你跑了。所以,不必太在意别人说了什么,别人的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自己的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我们不是人民币,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就算你做得再好,也会有人看不惯,对你指指点点;就算你自觉过得很幸福,也总有人背地里朝你吐酸水。

你也不必忧心,这是很正常的事。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别人一张嘴,就会有意见和批评。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什么角色,但没关系,自己认可自己就好。

人生本来就不易,各种纷繁复杂的事需要去面对,去处理,如果还要去顾忌别人的嘴,做别人口中的好人,那就更难了。

所以,千万不要和自己过意不去。

该干嘛就干嘛,想怎么过就怎么过,人家要怎么说就怎么说吧,不用在意那么多,不是一路人,不走一条道便是。

我们都是自己的主角,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有些事,觉得对的,就坚持做下去,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至少尝试过。

有些人,值得珍惜,就一辈子走下去,即便中途有人走失,也算留下过美好回忆。

古语有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没有人是完美的,总有不足或缺陷。我们都不例外。

不想别人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也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与人为善,做事留点余地;说话留点口德。

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不无中生有,不颠倒是非,不口出乱言,你不打扰我,我也不打扰你,各自安好,就足够。

别人的嘴,自己的路。

适当学会给心灵松绑,放下我执。

不要太在意别人如何看自己,也不必急切地想让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反过来,要多去观察别人的优点,关注别人的需要,体贴别人的心情。

大学青春励志文章 篇5

令人惊奇的是,女孩没花家里一分钱,靠的就是她在学校卖了2个月的纪念品,赚了30万元。这一下子,她朋友圈下面的评论就热闹了。大家都很好奇,女孩到底卖的是什么纪念品,这么好赚?

这个女孩叫李颖,读的是海洋药学专业。高挑的身材,戴着眼镜,说话时总是伴随着哈哈笑。

她拿出一套校庆纪念品,里面有徽章、保温杯、U盘等。徽章上有学校的logo,不锈钢压铸制造,表面采用珐琅工艺,背面采用蝴蝶帽的设计。

去年正逢宁波大学校庆,她抓住了商机,在两个月内售出了三万多件纪念品,实现了60万元的营业额,利润是30万元,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那个时候,李颖特别忙,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在开会和找销售渠道。她跑遍了宁波大学的每个学院,向认识的不认识的老师介绍产品,如果对方不满意,她就立马回头去修改设计,改到对方满意为止。

“可别小看这些产品,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李颖说,“在校庆纪念品选择中,我们不是学校指定的设计和制作团队,但我们没有放弃,依旧拿出自己的产品去竞标,最后学校采纳了我们设计的徽章产品。”

她和团队做的一套徽章共4个色系,学校选中了其中一个用于校庆晚会。“学校向我们采购了25000个纪念品,剩下的,我们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零售。”李颖说。

大量的订单接了下来,大笔的制作资金去哪里找?

“一开始,有一个学院向我订购1000个U盘,每个成本要30元,我得先付钱给厂商,厂商再根据我们的设计去做。”李颖就东借西凑,终于在制作前凑齐了本钱,最后产品顺利地出现在顾客手中。

如今李颖的公司已经落户在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区的办公室也批下来了,“虽然第一单让我赚了不少,但接下来的路很长,我先得把今年的业务做起来,不然以后就要吃土了。”李颖说,她接下来要开大学生创意产品的淘宝店,“这是第一个目标,基于我们对学生市场的了解。”

在2个月里赚了30万,对于李颖来说似乎是场梦。自豪的是,她把梦给实现了。为了能在毕业后迅速投入工作,她提前规划了一场旅行,算是给自己的奖励。

拿到护照办好签证,她从宁波出发,经过北京、斯里兰卡、摩洛哥、罗马等地,最后回到南京。

青春梦想励志文章 篇6

忙碌的生活中,你是否早已忘记了一个个曾经深藏于内心的梦想?如果你还能回忆起来,就拿笔和纸把它们悉数列出来,然后,从现在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为这些梦想付出不懈的努力吧!当你全力以赴的时候,你的生活会因此而精彩,成功之门将会随时向你敞开。

1994年,邻家大哥29岁,在一个本地的国企当工人。那时,他的生活简单而平淡,每天近乎千篇 一律,不是上班下班,就是回家吃饭。然而,当单位疯传一个消息时,他的内心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恐慌:消息说,他们厂子将要破产和拍卖,联系起当时下岗减员的大形势,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饭碗可能不保了。

就在得知这消息不久前,为了给父亲治病做手术,他几乎花光了全部的储蓄。现在,他又不得不面临即将下岗的尴尬。想到自己的处境,他无法不去心焦和忧虑,存折上的余额,已经不足100元,而妻子正怀着8个月的身孕。

果然,正如大哥的所料。7个月后,他下岗离开了工作十年的厂子,父亲因病情恶化刚刚过世,儿子出生不久嗷嗷待哺。由于精神和生活的双重挤压,在他的内心深处,尽是一种深深的生活挫败感。失业的日子里,他郁郁寡欢,饱受煎熬,觉得自己一下子就被世界给无情地抛弃了。

看着他的消极,妻子感到了心疼。为了帮他减少一些负担,她把儿子送到了她妈家,然后拖着刚出月子的身子,每天在外东奔西跑,不辞劳苦地推销起了保险,也好挣点收入以养家糊口。一天,妻子在书店看到一本《神奇大思维》的书,她读了几页之后,认为内容很适合丈夫看,便买回家送给了他,同时希望他通过看书而舒缓一些压力。

他被妻子的默默关怀感动了。当晚,他就通宵达旦读起了这本书。读着读着,忽然,有一句话跳进了他的眼帘:“想一想,你死前要完成的100个梦想,然后把它们写下来。”看到这里,他忍不住合上书,拿来笔和本,异常认真地写了起来,比如:乘巨轮在大海上乘风破浪,远洋航行;走上电视荧屏,成为节目的采访对象;驾驶越野车,到青藏高原去自由旅行;坐在清华大学的教室里,亲耳聆听着名的教授讲课……

天亮了,他写下了从小至今所有的梦想,而且远远超过了100个。看着曾经想要实现的梦想,一遍又一遍。蓦然间,他觉得自己不再是灰心丧气,而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毫无疑问,这些梦想对于一个无业游民来说,似乎只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奢想。

但他,还是拿给妻子看了。

妻子看完,兴奋地对他说:“你的梦想好浪漫啊,如果这些梦想全部实现了,那么,我们的生活该会多么精彩啊!但是就目前而言,我觉得你是不是再加一个很重要的梦想,那就是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听了妻子的话,他便在本子上又加了一个梦想——找到一个新工作!

之后的岁月里,面对着一个个美好的梦想,他并没有视之为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视如珍宝般铭记心间,并开始付诸行动为之不懈地努力。而且,每当实现一个梦想时,他就会取出那个记着梦想的小本子,用笔小心翼翼地划掉它。

如今,将近20个年头过去了——

他乘远洋巨轮去了很多国家,在大海上乘风破浪的时间累计超过20月,因为他下岗后的第一份新工作,就是找朋友介绍,在一艘远洋货轮上做了一名水手;他被电视采访也已有很多次,他记得第一次走上电视,是用当水手攒下的10万块钱开办超市的时候,作为下岗创业明星,市电视台采访了他;他在小超市发展为大商场后,拥有了一台越野车,还亲自驾驶着行程数万里,圆满了自由行在青藏高原的梦想;而在清华大学的教室里,他也已亲耳聆听过十多位知名学者精彩的演讲……

跟我谈及这些时,在他那夜写下的100多个梦想里,除了10多个还在努力实现中,其它的都已圆满了,包括在老家的村子里修建学校、公路、敬老院等等。最后,他还语重心长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从我写下一个个梦想的那一刻起,我已不再是消极生活的观望者,而是积极向上的行动者。如果有一天,你也列下了自己梦想的话,就不要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早晨的懒觉里,那样会让你错过一个个人生机会。”

励志文章2:如果梦想记得回来的路

我一直都记得。

那时我们都说要去很远的地方。

而我们在那段被称之为“时过境迁”的时光里,又留下些什么来丈量年轻的宽度呢?

是梦想。

总有一天,它要以翠绿的形式回归地面。

当时,还未明白苍白的现实究竟以怎样的姿态掌控着生命的脉搏,于是用愈加直白的方式抬头仰望这个世界,素面朝天。

小时候,当被老师问及“长大后想当什么”一类因重复多次而略显俗套的问题时,还是会很认真地思考一番,然后歪歪扭扭地在纸片上写下诸如“歌星”“科学家”“企业家”等等正统而光芒万丈的名词。显然,完全忘了考虑是否具有实践性。然后得意洋洋地伸头去看邻座伙伴写的是什么,互相比较一番。在略微懊恼自己写得不如别人称心后,便大大咧咧地扯开了话题。所谓理想,便是不了了之。以至于一星期后再回忆那天纸片上所写的文字时,脑海里唯一的印象便是一大片荒芜的墨渍。

呐,自然不懂得落笔的重量,这一笔荡开,仿佛未来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绽放。墨香不退,星芒不散。

其实,很久以后的今天,除了喟叹年少时候太骄纵,更多地,还是怀念那些用浪漫的情怀来接纳未来的我们。

深深地缅怀。

杜牧曾赋一首《叹花》给一位爱而未得的女子:“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当韶华挥霍殆尽,转而寻觅当年巧笑嫣然的你,却自知已是迟了。曾经初见你的时候,你还没有长大,美好得像枝头的花儿。如今再回首,你已是晚风里飘摇的残花。绿叶成了荫,果实满了枝。可惜都不是关于我的。

对于我们,可否将这女子看作我们的梦想。曾经,她在年轻的光阴里肆意地灿烂,而我们却不懂得珍惜,当多年后懊悔地回忆起来,这梦想已经不属于自己了。

令人欣喜的是,早年也有立志当一位诗人的目标,并持续了一段较长的岁月。钟爱于长长短短的诗句,钟爱于诗里更富有张力的文字。

会攒下一星期的零花钱,在别人舔冰激凌的时候,我会加快脚步地离开,偷偷地咽下口水。只为了去买一本精致的本子。然后一笔一画地写下自己的诗。满心欢喜。

还记得本子的封面很好看,背景是一大片安静的熏衣草,一个穿着百褶裙的女孩被硕大的热气球拉得飘了起来,笑靥如花。

像极了某个姑娘。

原以为梦想可以预见,在漫长而蜿蜒的尽头等我。

再也没有荆棘。

可惜成长注定是缓慢而残酷的。曾经那个关于诗人的、小小的梦,在繁重的学业前是那么卑微。梦想成了“志愿”、成了“大学”、成了“分数”。我们都不可免俗地追逐着这些,在年复一年的日子里,忘记了如何去波澜壮阔。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怀,一些梦想,失了颜色,失了重量。

我听见有寂寞静静地滴落下来。

偶尔会在安静的晚自修上淡淡地出神,桌上摊开的数学题典让人禁不住皱眉,如果有人抬头,一定会看见我脸上惆怅的情绪吧。可是直到如今,依然没有人发现过。

至于那本诗集,如今正躺在我的床柜里,许久没有翻动过了。一些很美丽,很美丽的句子还是一如既往地美丽。

席慕容有句诗是这样的:“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遗落了的一切,终于只能成为星空下被人静静传诵着的,你的昔日我的昨夜。”

梦想就像我所珍爱的人。是啊,你的昔日我的昨夜。

梦想是一生的信仰,它会停歇,它会转弯,它会悄悄沉默下来,可它一直都在。

也许我们因为种.种,将它遗忘在泛黄的过去。别担心,它会记得回来的路。

我们已经长大,所以,一定要找回它,免它惊,免它扰,免它四下流离。

为了梦想,一定要风雨兼程。记住。

励志文章3:不能设想没有梦的人生

又到毕业季。照相,喝酒,交论文;签约,告别,开始新的历程。不管你是否已术业有专攻,是否做好了充分的职业准备,有没有谈过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现在,你的一只脚已经踏出大学校门。与四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你是面向社会。从此,你要单枪匹马,经历人生的沟坎与起伏,寻求自己的光荣和梦想。

光荣并不容易抵达。毕业生680万已创历史新高,实体经济形势看起来不美,房价却在高位企稳回升。对于想创业的毕业生来说,几乎一切成本都在上涨。同时,吃的,喝的,交通,医疗,却未必都能令你放心。

没错,你依然是在繁荣的中国寻找一份工作。但繁荣之下,隐忧也在增长。对求职者而言,公务员队伍已过于庞大;国企福利相对较好,但刨除垄断租金后创造的利润有限,终归要受到更严厉的宪政规制;民企,尤其是中小民企的经营风险正在增加;全球500强的门槛却未见降低……你对未来的预期,理应更谨慎。

然而,这毕竟还是繁荣的中国,一个正处于剧烈转型期的中国。权力、财富和影响力的格局初步成型,但更公平、更符合正义的规则也在悄然诞生与成长。从政治秩序趋于正常到经济的市场化,第一波制度红利或已达到顶峰。但革新远未到头,随着开放度的提高,潜藏的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发展空间还很巨大。只要你有梦想,敢于为梦想孜孜不倦,中国的点滴进步就会与你的这份工作建立起相关性,繁荣就会为你敞开一道门——哪怕,刚开始只是一道窄窄的门缝。

其实,梦想本身就是一扇门,它使未来参与你的当下,使五年后的你与现在的你紧密相联。梦想构成你生命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它为你定向,赋予你每日的琐碎生活以整体感和意义感。没有梦想的人,只能原地打转,或等待老天垂怜。

梦想未必要非常高尚。如中南民族大学毕业生宿舍楼上略带自嘲的条幅所写,“力争三年高富帅”,现代社会的基本规则是自利利人,谁说通过合法途径发财致富不是一种强大梦想?梦想也不一定就得世俗,如做人文与社科研究的人立志要“打通中西马”。甚至,梦想也不是非要多么远大:有不少人都“不愿做英雄,而愿做那个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有时,这样的梦想更接近生活的本质。除了天性恬淡,它还要定力与智慧。随着年岁增长,愿这梦想逐渐深化为你对人生的洞彻。顺应良善天性自然发展的人,总是能散发属于自己的光辉。

财富与名望更多地只是梦想的自然结果,而远非梦想本身,个别情况下,它们甚至构成对梦想的阻碍。譬如,对立志学术的人来说,稍有浮躁,“打通中西马”难免就要变成“吹破古今牛”。

梦想必定植根于低处和近处。大多数毕业生都将进入一家企业或“单位”。你往往要最早到,最晚走,虽然只是小兵,但看上去却忙得像刚创业的老板。无论如何,只要有梦想的指引,你会将每件跟工作相关的手边小事做到尽可能好,这不仅是一种工作伦理,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清教徒将一切尘世的辛勤劳作都归于荣耀神,你不一定有这种信仰,但每个人都会在与同事朋友的交往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与光芒。

周末或节假日,你或许还需为自己设定计划,持续充电。如果说大学教育在你脚底做了一个粗略的支架,从现在起,你可能要用更多精力来将这支架做得牢固厚实。离开大学,更有价值的学习才刚刚启程,因为你的梦想也才刚刚启程。

自然,知识不仅来自书本,相反,你往往要从大学课堂上的各种理论与教条中走出来,至少得为它们灌注鲜活的生命力。无论做企业、进政府还是做社会公益,从书本走向现实,去更深刻地理解人、了解人的需求,才能设计更有创意的产品,做更有价值的策划,从而将改善带给更多人。

其实,所有职业都只是深度切入社会与人生的一条通道。在任何一条通道里,我们都将与这个时代,与人性冷暖正面遭遇。你最需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我们未必都能像盖茨、乔布斯、尤纳斯或特蕾莎修女那样改变世界,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让每一天充满意义。

郭晓冬:“大叔”的青春励志剧 篇7

经历过生活磨砺的他开始拥有温润周遭的魅力气息,没有刻意的胡茬,没有抓眼球的绯闻,一个个镜头中的扎实表演,让他完成了从文艺青年到新好男人再到武打明星的华丽蜕变。

大叔的时代

郭晓冬昵称很多,小名“上海”是随着哥哥“青海”起的,“大叔”是96级北影表演系同学送给他的“尊称”。这个被郭晓冬称为很纯粹的96表演系出过陈坤、赵薇、黄晓明、何琳等一批国内一线演员。与他们出道时饰演少男少女不同,郭晓冬刚出道便演了“大叔”。对于这个称呼郭晓冬也欣然接受,甚至还爆料:在北影时有老师评价他“长得一步到位”。

与赵薇、陈坤的早早成名不同,郭晓冬算是大器晚成的演员,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很多同学在上学期间便开始出演影视剧,而出自农村、稍有自卑的郭晓冬只有羡慕的份。毕业两年后,郭晓冬才有了自己的成名作——《暖》。电影中,郭晓冬饰演男主角林井河,收放自如的表演让郭晓冬凭借这个角色一举夺下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说起“林井河”这个角色,郭晓冬颇有些感慨:“这个角色打开了我的演员之路,也让我得到了一些肯定,没有林井河,那也许现在的郭晓冬是另外一个样子。”

2006年,他与刘若英合作,主演《新结婚时代》,用扎实的演技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剧中的郭晓冬本色出演农村小伙何建国,将凤凰男的朴实、孝顺、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受到观众广泛的好评。在一部部优秀作品中的历练,让本是“大叔”的郭晓冬更加成熟,也逐渐开启了自己的时代。《陌生》是贾樟柯监制,权聆执导的一部作品,也是郭晓冬两年之后再度回归文艺片的又一力作。作品讲述的是一个人至中年,感情危机的故事。导演权聆曾爆料自己在写剧本时,就暗定郭晓冬为男主角,所以这部戏必须由郭晓冬演。经过多年沉淀,郭晓冬的演技日渐成熟,影片中对中年“大叔”的诠释可谓恰到好处。《陌生》中,他一改往日绅士好男人的形象,演绎了一个邋遢窝囊的丈夫,和搭档陶虹一起将一对夫妻在现实生活中日渐陌生的故事娓娓道来。等了好多年,终于踏上了舞台的他对戏剧和角色有一种敬畏和珍惜,他开始越来越多地尝试多种角色,接触表演的多样形式。《钢的琴》这部话剧是他的一次全新尝试。郭晓冬为了这部话剧做了可谓艺术上的取舍:“拒绝了不少好作品,但我一点不觉得后悔,随着排演的深入,我渐渐体会到了演话剧的乐趣,那种思想上的创作。真的很快乐,很享受。”郭晓冬饰演了小人物陈桂林,在陈桂林身上我们似乎能够看到郭晓冬的影子:出身寒微、不妥协的韧性、生命力强劲、周身散发着正能量。

薄荷味的成长史

从沂蒙穷孩子到各大奖项的影帝,郭晓冬所刻画的艺术轨迹本身就是一部容易让人心中升腾出希望的励志剧。励志剧中所有的清苦、磨砺、挫折元素他一点不落地经历了,但这部作品中最振奋人心的不是苦尽甘来后的欣慰,而是理想探索的触电和成长带来的激昂。他本人更是乐观地将这段奋斗史比作薄荷糖——初尝是微微的青涩,而后是淡淡的清甜,回忆起来是沁人心脾的清爽。

用现在比较火的词汇形容,郭晓冬绝对是“草根”出身。在公众场合,他也绝不回避甚至很自豪地称自己:“没错,我就是农民。”他的家在山东沂蒙山,伴随他成长的是种地、养家以及无法轻易改变的贫困。在他辉煌之前的人生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数字串起来:因为33元的学费高中时辍学打工;15岁去做建筑小工,干不下去回家时身上只有5元钱;因文艺特长被印刷厂招工每月拿稳定而又固定的几十元工资;花“巨款”500元偷偷去电影学院举办的夏令营班学习,3次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终于在第3次也是自己暗下决心的最后一次考上。

每个启蒙都伴随着突发事件的刺激,对于郭晓冬来说,应该就是夏令营的体验。归来的郭晓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这时,梦想又当了推手,让郭晓冬放弃邮递员这份稳定的工作,当了一名背负考学重任的北漂族。与之前辗转各城市打零工干体力活相比,这个时候的郭晓冬才发现什么是苦:3天只吃一包方便面、住在阴冷的地下室、到电影厂门前蹲点……原来梦想和现实相差这么远。

即便考进北京电影学院,郭晓冬也是一个需要“扶贫”的对象。班主任崔新琴老师为了照顾贫困的郭晓冬,“责令”班内女生拍广告时必须带上郭晓冬。同班同学赵薇在大二时便走红,郭晓冬称当时自己特别羡慕赵薇,不羡慕她红,而是羡慕她能挣钱。因为极度的经济匮乏,导致郭晓冬极度的自卑,他笑称就连毕业论文都写的是《论自卑对于一个演员的重要性》。还好,经历过风风雨雨的郭晓冬会调整心态:“自卑常常会导致两种情况出现:第一由于过度自卑可能被情绪打入低谷,还有一种是自卑会带来反弹的力量,让你养精蓄锐,有朝一日会成为激励你不断前进的一种动力。不过这两种情况在我身上都不明显,因为我永远知道自己摆在什么位置,最重要的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情。”

都说人一生所吃的苦是有一定量的。与曾经的成长经历相比,郭晓冬的事业算是顺利得多。从出演的第一部电视剧至今,郭晓冬在荧幕上挑战着不同的角色。有与新生代导演合作的艺术片也有与香港导演合作的商业片。不刻意选择,相信与每个角色的相遇都是一种缘分,一路走来,顺其自然。

他这份带着薄荷味的成长史总是给人以正能量,让人在清爽之际又有了坚持梦想,继续前行的信念。现如今,郭晓冬是家乡的骄傲,村子里的家长都用郭晓冬的例子教育孩子,郭晓冬笑称:“我也算是给他们带去了正能量。”

中年不危机

“中年”,一方面是整个人生之中最为充实的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各种精神、感情危机困扰的时期。荧幕上,郭晓冬塑造过不少深陷中年危机的男子;荧幕外,郭晓冬却有着充实、幸福的中年生活。

nlc202309031716

2007年11月5日,郭晓冬在他出生的那个村子里迎娶了相恋多年的女友程莉莎。郭晓冬执意要回村里办婚礼,是想给父母一个交代,他坚信只有办了这个婚礼才算真正的结婚。结婚当天,方圆十几里的父老乡亲都赶来为他们祝贺。新娘程莉莎回忆,当天她就像女王一样,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乡亲们的欢呼声。没有浪漫的礼堂,没有优雅的环境,但是有乡亲们的祝福,有超出想象的热闹,郭晓冬不无幽默地说:“这辈子有这样的婚礼就够了,它完美至极。”

每一天不是沉浸在充实的工作中,就是沉浸在幸福的家庭中,他的中年与危机毫无关联。婚后生活平静而幸福,郭晓冬竟然自己身上从不带钱,没钱了就管老婆要。他认为男人就要给妻子最大限度的安全感,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每当与妻子同时出现在媒体面前,郭晓冬都会绅士地让妻子先说,并美其名曰:“请领导先说!”有家的男人应该宅一点,多抽时间陪陪家人,尤其是当儿子出生后,身上的责任重了,郭晓冬要为儿子树立一个榜样,就像当年父亲给自己树立榜样一样。他给儿子取名“子诚”,希望儿子能做一个诚实的人。每当提起儿子,这位在命运前很坚硬的男人也会流露出温情的目光:“我希望不要做一位溺爱的父亲,但是我也不会打儿子,想想就不舍得打。”

郭晓冬一步一步从满是泥泞的乡间小路,终于走到了掌声四起的华丽舞台,迎来了属于“大叔”的时代。人至中年,他收获了幸福的爱情、美满的家庭。

从打工仔到北漂族再到知名演员,郭晓冬的人生好像一部积极向上的励志剧,有着不可思议的奇异转折,有着为梦想努力的艰辛付出,有着永不放弃的执著。岁月的流逝,让郭晓冬的这部青春励志剧增添了更多的内容。

“我是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

大叔的时代

郭晓冬昵称很多,小名“上海”是随着哥哥“青海”起的,“大叔”是96级北影表演系同学送给他的“尊称”。这个被郭晓冬称为很纯粹的96表演系出过陈坤、赵薇、黄晓明、何琳等一批国内一线演员。与他们出道时饰演少男少女不同,郭晓冬刚出道便演了“大叔”。对于这个称呼郭晓冬也欣然接受,甚至还爆料:在北影时有老师评价他“长得一步到位”。

与赵薇、陈坤的早早成名不同,郭晓冬算是大器晚成的演员,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很多同学在上学期间便开始出演影视剧,而出自农村、稍有自卑的郭晓冬只有羡慕的份。毕业两年后,郭晓冬才有了自己的成名作——《暖》。电影中,郭晓冬饰演男主角林井河,收放自如的表演让郭晓冬凭借这个角色一举夺下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说起“林井河”这个角色,郭晓冬颇有些感慨:“这个角色打开了我的演员之路,也让我得到了一些肯定,没有林井河,那也许现在的郭晓冬是另外一个样子。”

2006年,他与刘若英合作,主演《新结婚时代》,用扎实的演技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剧中的郭晓冬本色出演农村小伙何建国,将凤凰男的朴实、孝顺、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受到观众广泛的好评。在一部部优秀作品中的历练,让本是“大叔”的郭晓冬更加成熟,也逐渐开启了自己的时代。《陌生》是贾樟柯监制,权聆执导的一部作品,也是郭晓冬两年之后再度回归文艺片的又一力作。作品讲述的是一个人至中年,感情危机的故事。导演权聆曾爆料自己在写剧本时,就暗定郭晓冬为男主角,所以这部戏必须由郭晓冬演。经过多年沉淀,郭晓冬的演技日渐成熟,影片中对中年“大叔”的诠释可谓恰到好处。《陌生》中,他一改往日绅士好男人的形象,演绎了一个邋遢窝囊的丈夫,和搭档陶虹一起将一对夫妻在现实生活中日渐陌生的故事娓娓道来。等了好多年,终于踏上了舞台的他对戏剧和角色有一种敬畏和珍惜,他开始越来越多地尝试多种角色,接触表演的多样形式。《钢的琴》这部话剧是他的一次全新尝试。郭晓冬为了这部话剧做了可谓艺术上的取舍:“拒绝了不少好作品,但我一点不觉得后悔,随着排演的深入,我渐渐体会到了演话剧的乐趣,那种思想上的创作。真的很快乐,很享受。”郭晓冬饰演了小人物陈桂林,在陈桂林身上我们似乎能够看到郭晓冬的影子:出身寒微、不妥协的韧性、生命力强劲、周身散发着正能量。

薄荷味的成长史

从沂蒙穷孩子到各大奖项的影帝,郭晓冬所刻画的艺术轨迹本身就是一部容易让人心中升腾出希望的励志剧。励志剧中所有的清苦、磨砺、挫折元素他一点不落地经历了,但这部作品中最振奋人心的不是苦尽甘来后的欣慰,而是理想探索的触电和成长带来的激昂。他本人更是乐观地将这段奋斗史比作薄荷糖——初尝是微微的青涩,而后是淡淡的清甜,回忆起来是沁人心脾的清爽。

用现在比较火的词汇形容,郭晓冬绝对是“草根”出身。在公众场合,他也绝不回避甚至很自豪地称自己:“没错,我就是农民。”他的家在山东沂蒙山,伴随他成长的是种地、养家以及无法轻易改变的贫困。在他辉煌之前的人生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数字串起来:因为33元的学费高中时辍学打工;15岁去做建筑小工,干不下去回家时身上只有5元钱;因文艺特长被印刷厂招工每月拿稳定而又固定的几十元工资;花“巨款”500元偷偷去电影学院举办的夏令营班学习,3次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终于在第3次也是自己暗下决心的最后一次考上。

每个启蒙都伴随着突发事件的刺激,对于郭晓冬来说,应该就是夏令营的体验。归来的郭晓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这时,梦想又当了推手,让郭晓冬放弃邮递员这份稳定的工作,当了一名背负考学重任的北漂族。与之前辗转各城市打零工干体力活相比,这个时候的郭晓冬才发现什么是苦:3天只吃一包方便面、住在阴冷的地下室、到电影厂门前蹲点……原来梦想和现实相差这么远。

即便考进北京电影学院,郭晓冬也是一个需要“扶贫”的对象。班主任崔新琴老师为了照顾贫困的郭晓冬,“责令”班内女生拍广告时必须带上郭晓冬。同班同学赵薇在大二时便走红,郭晓冬称当时自己特别羡慕赵薇,不羡慕她红,而是羡慕她能挣钱。因为极度的经济匮乏,导致郭晓冬极度的自卑,他笑称就连毕业论文都写的是《论自卑对于一个演员的重要性》。还好,经历过风风雨雨的郭晓冬会调整心态:“自卑常常会导致两种情况出现:第一由于过度自卑可能被情绪打入低谷,还有一种是自卑会带来反弹的力量,让你养精蓄锐,有朝一日会成为激励你不断前进的一种动力。不过这两种情况在我身上都不明显,因为我永远知道自己摆在什么位置,最重要的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情。”

nlc202309031716

都说人一生所吃的苦是有一定量的。与曾经的成长经历相比,郭晓冬的事业算是顺利得多。从出演的第一部电视剧至今,郭晓冬在荧幕上挑战着不同的角色。有与新生代导演合作的艺术片也有与香港导演合作的商业片。不刻意选择,相信与每个角色的相遇都是一种缘分,一路走来,顺其自然。

他这份带着薄荷味的成长史总是给人以正能量,让人在清爽之际又有了坚持梦想,继续前行的信念。现如今,郭晓冬是家乡的骄傲,村子里的家长都用郭晓冬的例子教育孩子,郭晓冬笑称:“我也算是给他们带去了正能量。”

中年不危机

“中年”,一方面是整个人生之中最为充实的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各种精神、感情危机困扰的时期。荧幕上,郭晓冬塑造过不少深陷中年危机的男子;荧幕外,郭晓冬却有着充实、幸福的中年生活。

2007年11月5日,郭晓冬在他出生的那个村子里迎娶了相恋多年的女友程莉莎。郭晓冬执意要回村里办婚礼,是想给父母一个交代,他坚信只有办了这个婚礼才算真正的结婚。结婚当天,方圆十几里的父老乡亲都赶来为他们祝贺。新娘程莉莎回忆,当天她就像女王一样,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乡亲们的欢呼声。没有浪漫的礼堂,没有优雅的环境,但是有乡亲们的祝福,有超出想象的热闹,郭晓冬不无幽默地说:“这辈子有这样的婚礼就够了,它完美至极。”

每一天不是沉浸在充实的工作中,就是沉浸在幸福的家庭中,他的中年与危机毫无关联。婚后生活平静而幸福,郭晓冬竟然自己身上从不带钱,没钱了就管老婆要。他认为男人就要给妻子最大限度的安全感,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每当与妻子同时出现在媒体面前,郭晓冬都会绅士地让妻子先说,并美其名曰:“请领导先说!”有家的男人应该宅一点,多抽时间陪陪家人,尤其是当儿子出生后,身上的责任重了,郭晓冬要为儿子树立一个榜样,就像当年父亲给自己树立榜样一样。他给儿子取名“子诚”,希望儿子能做一个诚实的人。每当提起儿子,这位在命运前很坚硬的男人也会流露出温情的目光:“我希望不要做一位溺爱的父亲,但是我也不会打儿子,想想就不舍得打。”

郭晓冬一步一步从满是泥泞的乡间小路,终于走到了掌声四起的华丽舞台,迎来了属于“大叔”的时代。人至中年,他收获了幸福的爱情、美满的家庭。

从打工仔到北漂族再到知名演员,郭晓冬的人生好像一部积极向上的励志剧,有着不可思议的奇异转折,有着为梦想努力的艰辛付出,有着永不放弃的执著。岁月的流逝,让郭晓冬的这部青春励志剧增添了更多的内容。

“给儿子剪头发, 就是一场战争。”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教学反思下一篇:换届请示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