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社会已经逐渐暴露出许许多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就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个别收集罗列,初步分析,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背后,归根结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而导致,只有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贪污腐败 食品安全 道德教育 环境污染 爱国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贪污腐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道德素质低下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等。只有在认清问题、吸取教训的前提下,才能深化改革,有利于以后经济、政治等工作的展开,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社会大发展。本文就一些社会问题进行罗列、分析、思考,最后得出结论。下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中国社会问题现状
(一)贪污腐败严重,无“礼”寸步难行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世界各国都不能避免。但是,在我国社会,改革开放后,贪污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网络快速发展的现在,各种腐败现象逐渐在网络上曝光,“十八大”之后,就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曝光了多少官员贪污问题、生活腐化问题,像重庆、山东、广东、甘肃、新疆、四川等多名厅局级干部纷纷落马,有的甚至是省部级干部,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地官员贪污腐化,滋生了众多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人民群众极大地不满,纷纷采取实名举报、网络曝光的形式来惩治贪污腐败的官员。而且个别政府部门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已经逐渐让人民群众失去了信任、信心,频频发生群体性事件,然而群体性事件的对立双方往往是人民和警察或者是政府,这就说明人民对政府的做法感到不满,人民对政府感到失望,而这不满和失望的根源往往是贪污腐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的利欲心被快速发展的经济所激发,面对物欲横流,立场不坚定的掌权者往往会做出贪污的事,并一发不可收拾,导致整个社会对政府的信仰缺失。民众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说不相信政府,只能采取上访、聚集在一起闹事等手段,这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食品安全令人担忧、人民群众诚惶诚恐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成千上万。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外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近年在市场上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等,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等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
(三)社会道德水准下降,出现众多假恶丑现象
近30年来,国家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得到鼓励和确认,各种职业观、义利观的变迁,使中国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日趋繁杂分离,人与人之间难有赤子之心相待,传统的“仁、义、忠、恕”之道更无可行之处。不良的道德情感所导致的堕落,引起了严重的后果,它降低了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损害了我们民族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形象,成为今后国家发展进步的障碍。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道德堕落使社会人际关系正陷入分崩离析的可怕状态中;社会生活的无序化,使社会成员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强烈的焦虑和痛苦感;道德真空带来的麻烦不断增多;人的行为很难再找到共同的伦理依据;人们对环境和国家资源的破坏现象日益增多---所有这些从根本上说,也窒息了人的生活空间,阻碍了物质生活的继续提高。尽管文明的趋势是永远上升的,但是,社会道德良心已经进入了它的休眠状态。这方面整体堕落的形势十分明显。在这当中,官德、吏德的败坏尤为突出。
现如今,虽然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一些改善,但国民道德素质的缺失,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看重经济利益,而忽略的道德素质的发展,如果说“扶不起”的老人是国民道德素质一个典型反映的话,那“小月月碾压”事件的发生简直是对整个国民一个震撼,甚至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巨大的耻辱。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更甚至应该是给我们敲响的一个警钟。我们民族正失去面对世界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精神力量。
(四)环境污染严重,生活环境堪忧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往往忽略了环境的保护,生活环境正在遭受一次又一次的破坏,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愈来愈凸显,环保压力也在持续加大。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光污染、放射性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水污染,大气污染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烟尘粉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大量固体废弃物污染,这些问题逐渐在经济发展中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起居,已经严重与经济发展速度脱节,再加上自然气候条件的逐步恶化,沙尘暴、干旱灾害、雨雪洪涝灾害等等,使得我们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五)爱国情感薄弱,崇洋媚外思想严重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高度重视对本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转型期的到来,我国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氛围不浓;多元化冲击;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不佳等现状。由于受特殊时代背景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表现出迷茫性、冷漠性、模糊性与悲观性的特点。过去我们往往在思想上有一误解,认为只有英雄人物才与爱国等高尚的道德相关,而一般人没有必要和可能去做到。这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就造成一个思维方向上的误区,如不避免,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现在,整个国民爱国情感普遍在下降,已经在社会上形成“移民热”“留学热”等现象,大量的成功人士选择更换国籍或到国外去定居、生活,他们认为国外的各项制度优于国内,在国外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有的父母也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去外国发展深造;同时,有大量的留学生在国外学习生活之后,也选择留在国外发展,因为他们认为虽然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声望越来越高,但他们并没有多么强烈的自豪感,反而认为国家体制不健全、国民整体素质不高,和西方的差距太大等等,这些也造成一定的人才流失,对我国发展不同程度造成影响。更有甚者,现在的部分大学生崇拜外国的极端自由主义,从不加以思考而盲目的崇拜、推崇,这是极端危险的信号,这必须引起我们对教育的足够重视。
二、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1、贪污腐败问题:腐败是世界性问题,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生活奢侈浪费、腐化堕落等含义在内。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腐败都是固有的丑恶现象。在任何国家的肌体上,都寄生着腐败。腐败行为源远流长,广泛滋蔓,无空不入地渗透到世界政府的每一个细胞里,成为难以治愈的痼疾。腐败如同流行性感冒一样,并非中国所独有,而是一个尚未找到预防药的“世界性顽疾”。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前苏联存在“特权阶层”而腐败丛生,直接导致“亡党、亡国、亡社”。在发展中国家,民族政府为巩固执政地位,致力发展社会经济,但随之而来的是腐败也不可避免地蔓延。与一些西方媒体对于中国腐败问题常用的那种幸灾乐祸论调有所不同,《日本时报》的一篇文章就认为,不能把中国繁荣的经济所引发的部分干部的腐败行为,看成是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成功后出现的“失败”,而应将其视作需要中国领导人在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的“问题”。
2、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这是我们生活质量提高之后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也是需要不断满足的。目前我国,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食品厂商,为了最大化的追求利益,不惜在生产过程中掺杂对人体有害却又能缩减成本的化学成分,造成各个方面的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民素质还普遍较低,一些农民群众为了增加个人收入,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想当然思想,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缺乏一个科学的认识而造成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还有一点,要保证质量和安全,靠政府部门、靠企业自律、靠舆论监督是能够解决一定问题的,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产业的发展、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来保障。这种保障更持久、更有效。
3、道德教育问题:目前我国社会道德败坏现象十分严重,这已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国民道德素质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有多方面: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思潮涌入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沉渣的泛起;中国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忽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一些政府官员的腐化和堕落,直接助长和推动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教育,德育教育在我国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老师,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即使开课的也多半是随便讲讲,应付而已。这方面的老师缺乏。这样的教学又能有什么作用呢?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因为这时候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灌输品德的最佳时期,潜移默化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德育课以外,一个老师也有很多的机会教育他们的学生,但大多数老师只知道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也有,可惜,这样的老师实在很少。
4、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如此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具体有以下几点:(1)经济因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为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2)人文社会因素。首先,我国人口众多,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其次,国民整体环保意识普遍不高,环保意识普遍较差,而且国家大多数人对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始终认为环境污染是大量的工业生产所导致,而一味的依赖政府、指责政府;再次,我国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衡量一方官员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指标,因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大前提下,各地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不断招商引资,为了增加GDP,而对一些污染较重的工业产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政策,使得环境污染再一次加大。
5、爱国主义教育问题:首先,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氛围不浓,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现象严重。建国以来,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爱国主义教育却普遍淡漠。现在整个社会是政府抓经济、企业忙生产,学生忙升学,不能形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爱国主义教育也就失去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其次,媒体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不够。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在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报道和宣传方面的节目很少,虽然有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的节目,但总体来说,氛围不浓,或者说没有通过集中宣传和集中收看等营造出浓厚的氛围,收视、收看率不高,社会的关注度不够。三是国家的重视和引导不够,在政策的引导上,没有注重政策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和持续性,而且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管理上比较混乱,民政部门负责烈士陵园的管理,教育部门负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文化部门负责博物馆、历史遗址等的管理,团委负责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部门负责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各地的党史部门、关工委、妇联、工会也有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能,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组织具体负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在力度上、效果上不够,很难组织统一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结论
可以说我国社会现存的问题还很多,如:贫富差距问题、分配制度问题、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等等。看到这些问题,我们要少一些盲目的指责,多一些理性的思考。首先,我们要看到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是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出现的,是支流而不是主流。其次,我们要看到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都是属于体制内的,是可以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来获得解决的。再次,我们还要看到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是前进中的、发展中产生的,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得到解决。改革开放作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担负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使命,同任何伟大变革一样,这必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问题。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有的是旧体制下积累和潜伏的,有的是新旧体制交替和摩擦产生的,也有的则可能是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带来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的指责、迁怒于中国整个社会。
结论:个人认为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所造成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而精神文明建设的速度缺远远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包括衡量政府的政绩主要指标就是经济发展总量,政府为了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处于社会中的少数商人也逐渐以赚钱为第一“要务”,忽略了个人的道德素质,进而导致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等等社会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是最首要的任务。要从根本上解决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加强廉政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国家才能有更强的凝聚力,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社会,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一、社会价值观念影响着当代文学
在我国复杂的社会形态下, 传统社会价值、现代社会价值以及后现代社会价值共同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随着社会关系结构与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 导致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 对文学价值观的认识一直都是在保证文学中的“美”学基础上, 实现文学自身的社会作用。中国近代的新文学运动, 就是在这样的文学价值观念下发动的文学革新运动, 实质上是在强调文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功能, 也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对自身价值和自身使命的重新认识和确定。
由于社会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阶层话的特点, 很多文学作品都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我国的文学创作无论从选题还是文体阐释上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观念, 从过去的改革文学、反思文学再到现代的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 虽然政治思想的意识仍然束缚着作家的文学创作, 但很多作家正是有着这样的思想抱负, 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具有呼吁改革开放的现代化理论价值。而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的创作更加体现了文学的多元化美感价值。九十年代末期, 随着社会思潮的影响, 文学创作呈现出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创作空间更加多元化。80年代的文学可以具有反思、改革的文化特点, 而90年代的文学作家的创作空间更加丰富化, 作家可以运用对文学的敏感度, 根据自身的社会价值观念创作自己喜欢的文学题材。因此创作家的文学理念和社会文学价值观念是导致我国文学创作多元化现象的主要因素, 与我国思想文化的解放有着必然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与某一时期的思想观念和艺术价值观念有关。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传媒技术的发展, 大众文学借助这一特点造成了现代文学多元化的发展格局。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发展, 文化格局已经发生了转变。在此期间, 我国的作家一直坚持着自身富有个性的创作方式, 因此那个时代的创作作品都获得了丰盛的美学价值。
二、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作家对文学的价值观和美学观是多样化的, 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多元化特点。多元与单一是相对的, 是一种广范围的描述。通常我们所说的多元化文学创作, 是对一段时期作家的文学创作观念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归类和划分。随着我国从共产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文学思潮和流派现象在社会各个层面体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进而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性, 促使不同的文学创作有着多样的价值体现。将社会价值观念与文学理论相结合, 能够让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 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现象将会产生。因此构建一个文学创作发展体系, 使其与社会价值观念相结合, 从中国实际出发, 通过自身具有的独特个性, 使其满足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如果从微观的角度纯粹的来看作家的创作风格和意图, 几乎没有相同的特性, 也就无所谓文学价值的单一性和多样性了。八十年代初期, 我国社会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的发展、经济政策和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 以及不断更新的资讯设施等, 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 进而导致了人类价值观念的转变, 使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向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受全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中国各个领域的社会价值观念都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特点, 而在这种价值观念下应运而生的创作价值, 也同样具备了多样性特征, 很难用一两种文学主潮来解释多元化的文学创作。八十年代末期, 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政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多元化现象的产生。在不断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社会发展中, 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 这就造成了文学创作的日趋多元化。可见当代文学价值的多元化现象主要来源于社会价值观念。
20世纪80年代, 网络文学的出现促进了当代文学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存在所呈现出来的新的创作方式和文学机制, 都体现了当代文学新的价值取向。虽然目前网络文学的发展形式还不够完善, 但它标志着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通常价值观念往往对与之相悖的价值取向具有促进发展的作用。从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看出, 社会价值观念影响着文学创作的产生, 而对于文学创作价值的观点和看法, 是由人们的自身价值观来判定的。因此文学价值观念的不同反映了人们在文学上的不同价值标准。瞻望历史, 我们发现文学价值的多元性往往发生在社会形态发生重大转折时期, 网络文学就是如此。网络不光是一门科学技术, 它拉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之间的距离, 由此产生新的文学特征, 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 在新的社会价值观念下, 新时代文学创作的衡量标准是由文学价值观念下新的文化品味来决定的。
三、结语
随着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促进了价值观念的改变, 价值观念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因此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会因为接触不同的事物而发生变化, 影响自身的所作所为。在文学创作方面, 作家的价值观念就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作理念, 但往往社会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作家的价值观念。在我国社会形态转型的过程中, 我们往往从单一的角度来看待多元化的文学特点, 因此看到的都是文学解放下的创作价值。但从当下文学创作的视角来看, 在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下, 文学价值观念开始迷失方向, 文学精神逐渐瓦解, 制约了当代文学的发展前景, 甚至影响了中国当代社会文学学科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郑春光.《多元文学语境中的东方现代文学》[J].东方论坛, 2009 (02) .
[2]姜英.《网络文学极其价值观念的界定》[J].网络文学研究, 2009 (02) .
[3]侯传文著.《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东方现代文学》[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关键词]中国版画;当代语境
在经历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背景下,20世纪中国版画发展至今其语境几经转换,中国当代版画已经初步具备了新时期版画语境的新特色。自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版画由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风情”版画走向S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版画裂变、转型的躁动阶段,最后逐步实现了版画语境的多元与超越。多元的意义已不仅在样式和提法上,更是在观念和审美内涵上;而超越也不仅是对历史和传统,更是对个性和自身。每一位有成就的中国当代版画家,他们的创作都是基于对民族和时代大文化背景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深刻思考,而版画仅是作为一种载体,成为这种思考的物化呈现和表述方式。
一、“版画语境”的内涵
“语境在西方现代语言哲学语义学派那里,是指词语使用中所处的环境,但作为版画的语境,已超出了语言学的层面。它是精神意蕴和语言媒体的综合结晶,生成于形式语义场,艺化于社会环境中,透溢着时代的文化精神,体现着一个时期版画之境界及特色。”这是齐凤阁先生对版画语境的概念所作的精辟论述。
语境始终是内化在版画具体创作中,是在对于版画创作艺术规律良好把握基础上的升华。语境和版画创作意识相结合,将语境纳入并且引导版画创作的审美判断、价值取向、精神诉求、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在经历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背景下,由20世纪中国版画发展至今其语境几经转换,当代版画己经初步具备了新时期版画语境的新特色。回顾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史,中国新兴版画由鲁迅先生播种、培育,到现在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期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版画语境的发展与变易无不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与左右,如果要探寻中国当代版画语境的特征,就首先不得不能让我们注意到这些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版画语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中国当代版画语境面临的问题
1.艺术家自身心态的不稳定性影响版画的创作
所谓创作心态,就是艺术家面对社会现实、民族传统、外来文化,而对自己艺术创作的成功与失败所产生的心里反应,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承受的状态。当下从版画家群体上来看,中年版画家观念明确,技术成熟,正值创作的黄金时期;青年版画家观念新,实验性强;版画新秀,或仍就读于各美术院校,或刚刚走向社会,接受新生事物快,没有传统负担。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在众多的版画作品中,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精品力作还远远不够,尤其是一些年轻版画家的作品,过于个人化,缺少历史的厚重感,缺乏文化的针对性,更缺少社会的普遍性。从而使得不少的版画作品虽然在技法和画面看来都很精致,但就是缺乏感人的力度。另外,试验和模仿的痕迹也还相当明显,少有形成稳定成熟的艺术风格。而中年版画家虽然能够很好地克服浮躁的问题,在创作中也能够有比较成熟的表现,但在版画的创新和学术深入方面缺乏大的突破,一部分版画家保持在全国版画学术界的地位依靠的仍旧是几年前的奖项或学术成就,难以突破和超越。
2.艺术市场对于一些当代版画艺术作品的不认同
近几年来,一些名家的版画作品被收藏家认同,市场价格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一些名家作品己达万元以上。例如2003年广州嘉德版画拍卖会的成功,广州嘉德的副总经理李小苗认为确定拍卖名单以老一辈画家为主是正确的决定。而她也谈到一些买家反映一些青年版画家的作品“不像中国的东西”,“没有特点”,过于偏重技巧和概念,形式大于内容,有骨头没肉,缺乏内涵过于关注自我、小我,缺乏社会性、共性,对抽象作品的普遍反映“看不懂”。她认为“创作者首先要有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袁庆禄木版画《初生的太阳》值得研究。我们无法否认有些優秀的作品现在被暂时冷落,其中有收藏家的审美偏向的问题,假以时日必定会被市场所接受,这些版画家应当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给市场认同和接受的时间。但是必须承认有些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作品,必然感动不了观众和买家。
3.语境表达的狭隘性
任何艺术都无法回避艺术的当代性问题。版画艺术其生命力在于以一种文化的自省和批判精神,全面介入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在全球文化的互动中清理自己的文化地位。文化角色和文化使命,从而谋求和主流时代语境相契合的话语权展现形式。当代中国版画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源于画家创作意识的狭隘和文化批判意识的贫乏,使当代版画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流于形式和技巧层面实用主义的审美个体。版画家们对于技术性制做的陶醉,印痕效果、印刷后的制做感成为一些版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一些版展中的获奖作品又能体现这一倾向。新型的材料和复杂的操作所提供的创作空间,越来越使版画丧失其表现性,越来越使版画家的创作激情降为一种理性的操作,从而将版画发展推向装饰设计和工艺制做的范畴。版画语言绘画性要素的丧失,最终限制了它与其它画种的信息相通性,版画语境的表达也因而更加狭隘。
三、结语
中国当代版画语境涉及的方面很广泛,甚至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容。当代中国版画语境对以往的继承与超越,由单一走向多元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发展规律。作为版画艺术的工作者,我们对中国当代版画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充满无限期望。
参考文献:
[1] 成文正.对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的思考[J].今日信息报,2003,(03).
[2] 齐凤阁.20世纪的中国版画研究[J].美术观察,2001,(08).
1.1透视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必要性 1 下列关于社会问题的观点,错误的是()。
A、社会问题的出现若得不到解决,会导致新的问题 B、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之策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研究
C、问题意识是知识分子和决策者的职责,普通公民无需担忧 D、一个运行良好的社会也需要有问题意识 C 2 中国社会是一个()的社会。A、发展迅速 B、进步明显 C、变化剧烈 D、以上都是 D 3中国社会是一个完善的社会。()√
1.2开设这门课的原因
1社会问题也是一种国情。()√
2透视中国社会问题的重要性不包括()。A、理清问题的主次,找到解决的切入点 B、树立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C、培养更多人的问题意识
D、透视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是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必要条件 B 3《现代化的陷阱》是()的著作。A、刘瑜 B、吴敬琏 C、何清涟 D、郎咸平C 1.3如何研判社会问题 1 大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是社会经验的缺乏的主要原因。()×
2学习和了解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意义是什么?()A、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面对社会,做好思想准备 B、帮助大学生学会思考社会问题
C、帮助大学生在未来解决社会问题做准备 D、以上都是 D 3“思想实验”是指用想象力去进行的实验,是现实中无法做到或未做到的实验。下列关于“思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思想现场”是指首先实地取证,后通过思考分析得出问题的结论 B、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思想实验”来进行研判
C、通过“思想实验”来探讨社会问题,需要丰富的社会经验 D、“思想实验”只能用于社会科学,不能运用于自然科学 B 1.4如何看透社会问题
1“小悦悦事件”反映出什么社会问题?()A、社会道德问题 B、贫富差距问题 C、青少年犯罪问题 D、家庭暴力问题 A 2下列关于大学生蚁族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学生蚁族是弱势群体
B、大学生蚁族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 C、大学生蚁族通常生活态度十分消极 D、大学生蚁族人员多来自贫困家庭 C 3社会问题主要来自国家和政治体制的不完善。()×
1.5社会问题的含义
1关于国外学者对社会问题的界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问题是指生活中单个人所遇到的困扰。B、社会问题不一定需要加以干涉。
C、社会问题需要被大部分社会成员,尤其是一部分有影响力的精英人物视为不理想、不可取。
D、社会问题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了许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困苦、紧张乃至失败的情景。C 2 大学生蚁族的数量呈减少的趋势。()× 3 下列关于留守儿童的说法,错误的是?()A、留守儿童带来的都是负面的社会问题 B、留守儿童可能会成为犯罪的预备军 C、留守儿童的情感发育会有一定的缺失 D、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 A
1.6社会问题的构成、特征 1 社会问题是社会的()的失调。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文化环境 D、以上都是 D 2 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 3 社会问题是社会关系的变异和矛盾,是局部的,不具有全局性。()× 4 国内外学者对社会问题相同的看法是()。A、社会问题是社会失调造成的 B、社会问题需要社会精英来解决 C、社会问题是公共问题
D、社会问题是社会政治环境的失调 C 5 下列关于社会问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社会问题是社会有机体不正常的病态或失调现象 B、社会问题是公共麻烦和公共障碍
C、社会问题是一种消极的、否定性的社会存在 D、社会问题是人为主观造成的 D
1.7腐败、“三农”、下岗失业问题 1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题来自自身。()× 2 关于农民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农民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农民自身也需要进步和成长 B、农民应该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国民待遇
C、我国农民问题的解决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D、农民问题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社会问题 D 3 为什么腐败问题是最重要的社会问题?()A、腐败问题关乎国家安危 B、腐败现象在我国尤为严重 C、腐败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D、腐败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 A
1.8贫富差距、犯罪问题 1 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是一种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2 关于犯罪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当代中国黑社会势力强大,发展成熟 B、青少年重复犯罪率高 C、犯罪的原因有多种因素
D、犯罪问题属于刑法学研究的范畴 D 3()发育比较好的社会,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A、无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中产阶级 D、上层阶级 C
1.9生态、教育、道德、婚姻问题 1 “代际公平”是指当代人和后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谋求生存与发展上权利均等。下列关于“代际公平”的说法,错误的是()。A、代际公平可促进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B、后代人也有享有地球资源的权利 C、当代人要为后代人类保存自然资源 D、后代人类可任意利用地球的一切资源 D 2 下列属于统治阶级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是()。A、围湖造田 B、退耕还林 C、过度放牧
D、捕杀保护动物 A 3 我国的教育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2.1关注腐败的原因及腐败的定义 1 关于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腐败分子结成利益同盟,呈现团伙性 B、司法腐败严重
C、腐败过程和手段出现智能化和智谋化 D、以上都是 D 2 腐败问题是国家层面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管理的问题。()√ 3 腐败的三要素不包括()。A、能够运用公共权力的主体 B、违反公共规则的事实 C、谋取私利的行为 D、以权谋私 D 4 腐败的主体可以是掌握国家公共权力的人,也可以是普通百姓。()× 5 下列关于腐败的说法错误的是()。
A、腐败分子结成利益同盟,呈现团伙性 B、腐败的行为多种多样
C、具有腐败的想法也属于腐败
D、亲友利用腐败主体的权利进行谋私,也属于腐败 C
2.2我国腐败的现状和演变态势 1 国企“一把手”为何腐败严重?()A、财政权力大 B、政治权利大 C、缺乏群众监督
D、权利大而无人监督 D 2 关于渎职腐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渎职腐败中,官员没有将金钱等落入自己的腰包 B、官员的渎职行为会造成巨大损失,是一种腐败行为 C、渎职腐败的危害性不大
D、渎职腐败的官员或是不作为,或是乱作为 C 3 腐败职能化是指腐败的手段专业。()× 4 垄断行业存在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5 如何看待垄断行业的优厚福利待遇?()
A、这是一种将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私人化的腐败行为。B、这是垄断行业员工应有的待遇。
C、垄断行业优厚的福利待遇可吸引人才。D、优厚的福利待遇是垄断行业的特点。A
2.3腐败的危害 1 下列关于腐败的社会危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腐败会导致严重的民生问题
B、腐败会使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 C、腐败会败坏社会风气 D、以上都是 D 2 关于腐败的危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腐败可导致亡国
B、腐败也会危及百姓生活
C、腐败危害的是国家,与普通百姓无关 D、腐败会给年轻人的职业生涯带来打击 C 3 腐败是一种社会资源和财富占有的不公平。()√
2.4腐败产生的制度根源 1 关于权利和腐败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权利可以遏制腐败 B、腐败导致了权利的集中
C、将权利进行集中,可以有效遏制腐败 D、分权可有效遏制腐败 D 2 美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议会制。()× 3 美国宪法叫《联邦党人文集》。()× 4()是腐败产生的制度根源。A、权利失去监督和控制 B、私有制 C、阶级划分
D、剩余价值的产生 A 5 “三权分立”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对最高领导者进行监督 B、对立法者进行监督 C、对权利进行制约 D、实现民主政治 C
2.5腐败产生的道德因素 1 官员腐败的心理现象不包括()。A、侥幸心理 B、法不责众心理 C、冒险心理 D、从众心理 D 2 社会制度不会对人的道德产生影响。()× 3 如何理解官员腐败的补偿心理?()A、利用腐败补偿工作的艰辛 B、利用腐败满足贪欲
C、利用腐败弥补缺失的物质条件
D、利用腐败补偿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 D 4 官员的权势心理助长了腐败行为。()√ 5 关于社会风气与腐败的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风气污浊本身就会导致腐败
B、社会风气不良会导致人们心理和思想的扭曲 C、社会风气不好是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 D、腐败会败坏社会风气 C 2.6反腐对策 1 反腐败的对策不包括()。A、制度设计 B、高薪养廉 C、预防腐败
D、官员财产公示 C 2 如何从制度上反腐?()A、实行多元决策
B、加强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C、实行分权制衡 D、以上都是 D 3 下列哪一项不可用于反腐败?()A、精简机构 B、高薪养廉 C、聘用上岗 D、严刑峻法 C 4 道德底线教育是为了让官员从思想上不愿意腐败。()√ 5 官员财产公示只需要公示官员本人的财产即可确保官员的廉洁度。()×
2.7关于腐败和反腐败的观点评析 1 腐败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不可避免的。()√ 2 为什么有观点认为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A、腐败可为早期经济积累资金 B、腐败可增加投资机会
C、腐败可为社会生产提供原始积累 D、以上都是 D 3 下列关于腐败的认识,正确的是()。A、腐败带来的好处有益于全民 B、腐败营造的是少数人的繁荣 C、腐败行为带来的代价不可避免
D、腐败符合人的本性,因此不可避免 B 4 腐败不可反的观点是认为若反腐的经济成本高于腐败本身的数额,则不必反腐。()√ 5 腐败代价论是指()。
A、腐败行为是国家制度缺陷所带来社会代价。B、腐败行为是人类道德进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C、腐败行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D、腐败行为是权利缺少监管所付出的代价。C
3.1“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1 下列关于农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愿意从事农业的人员很少 B、在我国,农业属于第二产业 C、国家对农业一直有扶持政策 D、我国农业弱于工业和服务业 B 2 “三农问题”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 3 “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民和()问题。A、农田 B、农林 C、农业 D、农事 C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胡温时代对三农问题的措施?()A、免除农业税 B、农业补贴
C、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D、改善农村教育 D 5 我国农村缺少科学规划。()√
3.2“三农”问题的各个方面 1 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是人道主义的灾难。()√ 2 我国农村存在哪些问题?()A、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弱于城市 B、农村缺少科学规划
C、农村资本、信息和人才流失 D、以上都是 D 3 下列不属于城乡差别的选项是()。A、婚恋观念 B、衣着打扮 C、消费能力 D、居住场所 D 4 我国在医疗、保险和社会救济等各个方面对农民存在不公平的待遇。()√ 5 新村运动发生在()。A、日本 B、新加坡 C、韩国 D、台湾 C
3.3“三农”问题的历史及现状 1 农民问题在我国自古就有。()√ 2 “三农问题”若处理不好,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A、国家整体发展越来越落后 B、国民素质得不到提升 C、社会矛盾加剧 D、失业率增加 C 3 下列对于改善“三农问题”的观点,错误的是()。A、可以弄农业招生和教育方面进行改良 B、成立合法的农民组织 C、“三农问题”得到改善,可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D、“三农问题”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很难改善 D 4 “三农问题”反应了我国国情的复杂。()√ 5 社会和谐的根源在于()。A、国民经济提升 B、三农问题 C、城市发展
D、城乡发展平衡 B
3.4“三农”问题的复杂性 1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农村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2 我国城市化对农民有什么负面影响?()A、城乡差距拉大
B、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耕地,生活没有保障 C、农村发展得不到重视 D、对农民的歧视加重 B 3 “三农问题”涉及的人生观是指()。
A、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各方的价值观不一样 B、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人生观不同 C、一些农民并不认为自己可怜
D、农民对于农业和农村问题有自己的想法 C 4 我国“三农问题”在不同地区的严重性不同。()√ 5 下列关于“三农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三农问题”上,我国社会背离了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B、“三农问题”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 C、广阔农村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D、我国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 D
3.5城市化与农村的关系 1 《黄河边的中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著作。A、尚重生 B、李昌平C、曹锦清 D、温铁军 C 2 农业之所以弱势的原因是()。A、农业依赖气候、土壤和时令 B、农业服从于动植物的生长规律 C、农业的投入大于产出 D、以上都是 D 3 农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弱势产业。()√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A、我国对农业补贴力度很大 B、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城市的发展需要农村劳动力的支撑 D、农民权益的不到保障 A 5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必然的关联。()×
3.6农村的教育及管理 1 从根本上来讲,农业是不可能致富的。()× 2 下列关于农村教育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农村教育是在消除文盲
B、农村教育具有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C、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巨大改善 D、农村教育缺少优秀教师 C 3 我国的“三农问题”还没有完全暴露。()√ 4 农村黑恶势力滋长的原因是()。A、农村党组织涣散 B、缺少法制教育 C、缺少法律监管
D、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黑势力争夺 A 5 除了基础设施,农村还有()严重落后。A、文化 B、卫生 C、科技
D、以上都是 D
4.1大学生就业问题 1 大学生蚁族人群从心理上是脱离了主流人群。()√ 2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景气。()× 3 我国第一批下岗工人产生于()。A、大连 B、哈尔滨 C、沈阳 D、西安 C 4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学生存在跳槽频繁的现象 B、大学生找工作挑剔
C、巨大的社会压力让大学生面对就业产生焦虑和恐惧 D、名校大学生就业前景最好 D 5 目前我国失业就业问题最棘手的人群是()。A、复员军人 B、大龄失业人员 C、下岗职工 D、大学生 D
4.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 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要开拓思维,避免眼高手低。()√ 2 关于名校大学生就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职业选择纠结
B、部分学生不能脚踏实地的择业和就业 C、目前名校大学生普遍就业困难
D、某些二三本院校的学生就业情况好于名校大学生 C 3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哪些?()A、国家制度设计问题 B、传统观念习俗 C、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D、以上都是 D
4.3大学生就业和择业——社会感 1 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2 关于教育改革,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为培养综合型人才,院校专业设置都应综合化 B、基础学科也应面向企业进行教育改革,提高运用性 C、大学教育要为学生就业做出适当调整 D、学校教育不需要为学生就业做出改革 C 3 全世界教育和就业结合最好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C 4 高等院校的所有学科都应面向市场和企业。()× 5 我国教育体系与()体系对接不顺畅。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 A
4.4大学生就业和择业——成人感 1 自由与择业和就业有什么联系?()A、自由能让人产生想象力
B、自由意志的欠缺导致能力不足 C、缺乏自由导致缺少成人感 D、以上都是 D 2 我国从()年开始,取消了大学生包分配制度。()A、1998.0 B、1997.0 C、1996.0 D、1995.0 B 3 由于教育的原因,学生缺乏想象力和自主思维。()√
4.5大学生就业和择业——经验感 1 底层劳动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干的原因不包括()。A、收入低
B、底层工作者不受人尊重 C、文化中对劳动的不尊重 D、底层工作太辛苦 D 2 下列关于经验感的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经验可以通过实践得来
B、社会经验可以通过听他人讲述获得间接经验 C、经验感在读书期间难以获得,只有在工作中积累 D、缺乏社会经验会导致择业和就业的困难 C 3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获得理论知识,也是为了更好的劳动 B、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获得理论知识 C、大学生的学习经验也是一种社会经验 D、大学生不应该从事底层劳动 A 4 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属于精英知识分子,不是劳动者。()× 5 劳动者不可能成为中产阶级。()×
4.6大学生就业和择业——江湖感 1 就业不仅是找工作,也是去创造和改变。()√ 2 在择业和就业中,关于大学生的观点错误的是()。A、大学生应去自负 B、大学生要具备高情商
C、大学生要拥有一定的经验感 D、大学生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D 3 在择业和就业中,大学生应该摒弃()。A、经验感 B、江湖感 C、虚荣心 D、高情商 C
5.1贫富差距的含义及概况 1 国家尊严无法保证、环境破坏、恐怖主义等问题的根源是()。A、政治上的不平等 B、宗教信仰 C、战争动荡 D、贫富差距 D 2 人们生而平等的观念在()层面上是不正确的。A、政治 B、理论 C、事实 D、理想 C 3 贫富差距观不正确的穷人,心理常常不能保持平和与包容。()√ 4 政治学上把因为出生的差别而获得的财富视为()。A、持有的公平B、持有的不公平C、政治的公平D、政治的不公平A 5 贫富差距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
5.2贫富差距的表现及特性 1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不择手段,是万恶之源。()× 2 贫富差距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其关键在于()。A、是否存在贫富差距 B、贫富差距的消灭 C、贫富问题的取消
D、贫富差距的大小及贫富阶层是否固化 D 3 在中国,有无编制意味着工资、待遇、福利等等的差异。()√ 4 二代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财富分配不均 B、社会的断裂
C、财富占有的不公平D、贫富差距的严重性 B 5 “不患寡而患不均”体现了中国人对()的不满。A、贫穷 B、身份贵贱 C、贫富差距 D、战争 C
5.3贫富差距的积极作用 1 适度的贫富差距会()。A、吸引人们寻找灰色收入
B、降低人们对贫富差距的承受底线 C、推动社会的产业布局 D、推动工资透明化 C 2()最容易对党和政府产生不满。A、大学生 B、富人 C、中产阶层
D、低收入的底层人民 D 3 贫富差距对个体来说没有明确的量差范围。()√ 4 贫富差距过大会激励人们去创造去劳动。()× 5 能够处理和调试贫富差距的社会一般不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人们通过正常的努力迈入中高阶层 B、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
C、国家制定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 D、大多数人的尊严和体面得到维护 B
5.4贫富差距的消极作用 1 西方富人做慈善的首要目的是()。A、帮助穷人
B、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C、赎罪
D、回报社会 C 2 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包括()。A、女孩子结婚要求有大房子 B、导致一些人仇富 C、离婚率上升
D、富人缺乏安全感想要移民 A 3 贫富差距越大,对穷人的要求越高。()× 4 地理环境差的地区也能在人的主观努力下得到发展。()√
贫富差距过大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体现在()。A、专心赚钱而没有专心学习B、对父母产生怨恨 C、过度规划而依然迷茫 D、以上都是 D
5.5贫富差距的成因 1 地方官员的贪腐会对当地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2 国家财政转移由不均衡向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体现在()。A、建立特区
B、集中发展北上广 C、西部大开发
D、建设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C 3 法国公共服务设施对()岁以下的孩子免费。A、12.0 B、13.0 C、14.0 D、15.0 B 4 教育的不公平对贫富差距的影响体现在()。
A、草根阶层通过受教育成为中产阶层的通道变窄 B、名校招生倾向于城市学生 C、没有老师愿意去贫困地区教学
D、农村学生工作后工资低于城市学生 A 5 政府应该在居民区附近修建足够的公共设施场所。×
6.1犯罪的含义 1 1949年-1978年间,我国经历了三次犯罪的高峰,分别是在哪几个年份?()A、1949、1958、1973 B、1950、1958、1975 C、1950、1961、1973 D、1950、1961、1975
C 2 第三个犯罪高峰的时代背景是()。A、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毛泽东同志逝世 D、邓小平落台 B 3 阳光、上进的心态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尤为重要。()√ 4 犯罪的特点不包括()。A、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的惩罚性 D、犯罪主体的主观性 D 5 只要加以控制,和谐社会就可以避免犯罪的发生。()×
6.2我国犯罪问题概况及治理 1()对反对封建迷信非常重要。A、怀疑和批判精神 B、科普
C、文理不分科 D、高中教育 B 2 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很多新的犯罪类型。()√ 3 在我国,市场经济时代的犯罪率要比计划经济时代高。()√ 4 如果人民群众要求判处某个人死刑的呼声很高,国家应该顺从民意。()× 5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A、29208.0 B、1979年12月19日-23日 C、1978年12月19日-23日 D、28843.0 C 6()年开始,我国开始了第一次严打。A、1995.0 B、1991.0 C、1987.0 D、1983.0 D
6.3引发犯罪的经济因素 1 只要对犯罪原因探究清楚,就可以预测什么样的人会犯罪。()× 2 提到富二代就想到嚣张、奢靡,提到穷二代就想到自卑,这是对二代现象的()。A、个别认识 B、极端认识 C、公平认识 D、符号化认识 D 3 2020年,我国有2000万大龄单身青年,因此强奸案会上升,这是基于()的预言。A、概率论 B、既有事实 C、科学调查
D、对犯罪人物探究 A 4 认为只有赚大钱、穿名牌才是成功的观念是对成功标准的()。A、科学化定义 B、多样化认识 C、单一化定义 D、抽象化定义 C 5 候鸟阶层是指不想回到故乡却又无法立足城市的农村打工阶层。()√
6.4引发犯罪的精神因素 1 潜规则对()的影响最大。A、儿童 B、青少年 C、职场人员 D、官场人员 B 2 美国法律允许人们持枪,但校园枪击案居高不下,说明()和()是矛盾的。A、人权、秩序 B、自由、秩序 C、人权、安全 D、自由、安全 D 3 人的成功离不开积累和学习,因此不能急躁和近利。()√ 4 吴思在1992年提出()的概念,2012年学术界召开研讨会纪念此概念提出20周年。A、隐形价值观念 B、显性价值观念 C、潜规则
D、主流价值观 C 5 把犯罪降到最低同时又使社会保持活力是传统社会控制下的结果。()×
6.5我国犯罪的类型 1 厦门公交、首都T3航站楼爆炸案等案件表面()比贫穷更可怕。A、贫富差距 B、痛苦 C、灾难 D、绝望 D 2 黑社会与政府是截然相对的。()× 3 当前青少年犯罪后存在的问题是()。√ 4 一个社会的控制手段与社会管理水平越高,犯罪率就越低。()√ 5 贪污受贿属于()。A、黄赌毒犯罪 B、黑社会犯罪 C、经济犯罪 D、青少年犯罪 C
7.1婚姻家庭问题概述 1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作者是()。A、杨绛 B、钱钟书 C、王蒙
D、约翰·格雷 D 2 只有铲除了人性的弱点,婚姻家庭才能幸福。()× 3 探讨婚姻家庭问题的根本意义在于()。A、避免审美疲劳 B、避免伤害最爱的人 C、避免生活陷入平淡
D、避免和超越婚姻家庭中的问题 C 4 在恋爱婚姻家庭问题中,很少有人能够讲得很好,处理得也很好。()√
7.2婚姻是一座围城 1 人既要遵守社会文明规范,又有自己的欲望,本质上是要处理好()的关系。A、人的孤独与存在 B、人的自由与权利 C、人的社会性与动物性 D、人的自律与欲望 C 2 当官的羡慕经商的,经商的认为当老师好,这是一种()现象。A、错位 B、互补 C、愤世嫉俗 D、围城 D 3 人是孤独的,只要找到了另一半就能摆脱孤独。()× 4 婚姻家庭文明的困境,本质上是一种两性关系的格局对立。()√
7.3婚姻是平淡的 1 婚姻的脆弱体现在()。
A、一方身体突然变差,另一方不愿意照顾 B、家庭突然变得贫穷导致离婚 C、一切都转化成物质来计算 D、以上都是 D 2 婚姻是脆弱的,夫妻二人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3 有些人感悟幸福的能力太低,是由于他们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4 没有激情的爱,比较理想的结果是转变成()。A、友情 B、亲情
C、普通的爱情 D、和平离婚 B 5 爱情中把所有东西都换算成物质衡量,是()的体现。A、精打细算 B、筑牢爱情基础 C、物质的极端化 D、使爱情更长久 C
7.4相爱中的矛盾和冲突 1 如果一个人喜欢自由,以下表达爱意的方式合适的是()。A、每天打电话询问去向 B、查电话单
C、支持她去和朋友聚餐 D、每天写诗并要求回复 C 2 婚姻中必须有一方服从另一方才能维持下去。()√ 3 经营一段婚姻,最重要的是看到()。A、对方的伟大 B、对方的缺点 C、对方的成功 D、对方的脆弱 D 4 功利辩证法表明什么样的人最后能得到大功利?()A、努力争取功利的人 B、超越功利的人 C、每天计算功利的人 D、经常得到功利的人 B 5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人干得不好也能通过进入精英圈子嫁入豪门。()×
7.5相爱中的具体问题 1 为了追求个性的独身往往很难坚持下去。()√ 2 异性之间交往时要经历过试婚才能确定对方适不适合自己。()× 3 以下哪种独身方式不是有质量的独身?()A、有固定收入和资产 B、有朋友相伴
C、有稳定的生活和计划 D、有很多流浪的经验 D 4 爱是一种能力,在交往中这种能力体现在()。A、对对方的独占能力
B、为感情的维系提供物质基础 C、为避免审美疲劳坚持异地 D、为对方安排一个好工作 B 5 根据李银河的统计,现在我国同性恋人数有()。A、400万 B、2000万 C、超过4000万 D、接近4000万 C
7.7性在爱情中的问题 1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一个人看清另一个人本质的速度就越快。()× 2 过年过节给前男友发短信说明女生还没有放下这段感情。()× 3 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中,“三我”是指()。A、自我、超我、忘我 B、本我、自我、无我 C、本我、超我、无我 D、自我、本我、超我 D 4 在与人交往中,如何识别一个人是否善良?()A、看他是否与朋友推心置腹 B、看他是否愿意送礼物
C、看他在朋友经历苦难时的态度 D、看他对朋友的了解程度 C 5 以下不属于性的能量转移的是()。A、忧郁 B、打球 C、收藏 D、跑步 A
7.8大学生恋爱问题 1 爱情和婚姻的分离性决定了即使婚后也可以正常地表达对其他人的爱。()× 2 随意拿备胎说事的现象折射出()。A、现代人对情感的不庄重、不敬畏 B、两性关系道德的堕落和蜕变 C、个人羞耻心的缺乏 D、以上都是 D 3 在感情上随意的人基本都不会用心去经营婚姻和家庭。()√ 4 应该如何处理分手后双方交往中的误会?()A、听之任之 B、理性解释 C、不再交往
D、严厉批评对方 B 5 感情谈得次数多了,会占用人的()。A、时间成本 B、金钱成本 C、情感成本 D、以上都是 D 6 如果一个人不够朋友,总是以仇抱怨,对待这种人最好的方式是()。A、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B、以德报怨 C、断交
D、以实际行动感染他 C
8.1人口生态问题的表现 1 人口问题不控制会造成资源的紧缺,进而引起战争。()√ 2 以下哪种情况可能不会造成人口流动?()A、婚配 B、战争 C、灾荒
D、户籍管理 D 3 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是()。A、资源问题 B、分配问题 C、人口问题 D、发展问题 C 4 我国人口在60年代就达到了八九亿。()× 5 我国人口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是()。A、东部气候好的平原 B、自然环境好的景区 C、土地资源丰富的西部 D、矿产资源丰富的高原 A
8.2人口问题与生态、政体的关 1 神农架原始森林经历了封建社会依然保持完好说明封建社会对生态保护得很好。()× 2 我国铁矿石主要从()和()进口。A、澳大利亚、新西兰 B、澳大利亚、秘鲁 C、巴西、秘鲁
D、澳大利亚、非洲 B 3 在树上钉钉子、系铁丝等行为反映了部分人对生命的不尊重、不敬畏。()√ 4 现在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主要来源于()。A、山西 B、甘肃 C、新疆 D、内蒙古 D 5 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后代生存与环境的压力,这在哲学社会学上被称为()。A、不可持续发展 B、权力不公 C、代际公平D、资源危机 C
9.1我国高等教育的弊端 1 大学里充斥的各种考试、评优实际上限制了大学生的学习自由。()√ 2 自由状态下人最容易觉得没有压力。()× 3 下面哪项不是《自由秩序原理》的观点?()A、自由行成秩序
B、自由是外在的,秩序是内在的 C、自由不是秩序的缺少 D、自由是无政府主义 D 4()是千湖之省。A、湖北 B、江苏 C、浙江 D、福建 A 5 伟大的创造是在()下产生的。A、教育 B、引导控制 C、自由 D、兴趣 C
9.2教育的本真 1 “教育促进个人的独创的发展”是()对教育的认识。A、鲁迅 B、蔡元培 C、陶行知 D、马克思 D 2 马英九认为教育首先要培养人的()。A、公民的素质 B、健全的人格 C、国际化视野
D、终身学习的能力 B 3 蒙台利梭对教育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A、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B、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 C、教育是“爱的教育” D、教育保证人人享有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A 4 人类的教育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劳动,其构成要素不包括()。A、手段 B、目的 C、过程
D、教育效果 C 5 教育要通过人们内心的苦难来推动受教育者的进步。()× 6 在依靠道德约束的私人领域立法并不可取。()√
9.3我国教育的困局及其原因 1 “凡是有生命意志的存在物都是痛苦的”是()的观点。A、黑格尔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叔本华 D 2 哪次会议明确了取消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A、十八届一中全会 B、十八届二中全会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四中全会 C 3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上是平等的。A、地位 B、知识 C、人格 D、权利 C 4 有些人学习不努力,却比努力学习的人成绩好,这体现了教育的不公平。()× 5 公平的社会总是会考虑到社会中受益最少的人。()√
9.4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 我国教育政治化体现在()。A、教育拨款 B、学生社团 C、校团委的设置 D、教育形成产业 C 2 关于政治和教育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教育可以和政治分开,去政治化
B、教育高度政治化会启蒙学生的权利意识 C、教育政治化会导致教育体系的行政化 D、大学的行政化是必然的 A 3 世界各国的教育都高度政治化。()×
9.5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关系 1 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意识形态是对事物的理解、认知
B、不同的意识心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不同 C、意识形态受外界环境、信息等因素的影响 D、意识形态是人脑中固有的 D
9.6知识分子的困境 1 科学技术的基础是()。A、经济 B、文化 C、教育 D、军事 C
9.7中国教育的出路 1 教育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10.1道德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1 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德范畴的是()。A、见到行人被车撞却不上前救助 B、醉酒驾驶 C、公交车上行窃
D、狩猎国家保护动物 A 2 下列对道德的理解,错误的是()。A、婚姻家庭中也有道德规范 B、道德是会进化和演变的
C、道德可以用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道德需要国家进行强制要求 D 3 下列行为中,属于违反社会公德的是()。A、泄露企业机密 B、不尊重长辈
C、破坏校园消防设施 D、工作弄虚作假 C 4 贫穷年代道德风尚高。()√ 5 法律约束的范围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广。()×
10.2道德失范的原因 1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社会原因是()。A、政治运动
B、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不完善 C、道德教育空泛
D、法制不健全,政治文明程度不高 C 2 影响道德的因素是什么?()A、经济 B、文化 C、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集中全 党的智慧,系统、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与时俱 进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由中国社科院完 成的、日前正式公开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从专家视角,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学习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加深对三个代表的理解。12月11日,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正式公开出 版,该报告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分析富于时代感,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课题组组长、社科院社会学所专家陆学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据介绍,这项研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社科院院长李铁映直接布置的;199 9年初,数十位专家就开始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李铁映同志多次 听取汇报,作出指示。这位负责人称,报告提前问世,因为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发表后,社会上对当前社会阶层变动状况特别关注,有关方面要求课题组能及早提供 调查数据和成果。十大阶层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结构性的改变。研 究报告对这种改变描述为: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 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成了十大阶层;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化。马克思针对19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或毛泽东针对20世纪二三十年 代的中国社会提出的阶级分析理论,在报告看来,已不能简单地照搬来分析 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问题。课题组的专家指出,马克思和毛泽东的分析主要用来指导革命,比 较强调阶级关系之间的对抗性;而现阶段的研究则是用来指导建设,主 要是更好地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便更充分地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 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原来的阶层分化是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报告提出 的新的社会阶层划分标准,则依据各个阶层对组织资源(政治资源)、经济 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按新标准划分的10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 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 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 失业者阶层;它们分属五种社会地位等级:上层、中上、中中、中下、底层 等(如图)。阶层政治地位的变化研究人员指出,在据以划分阶层和排列位序的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仍 具有决定意义,而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上升得很快,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 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资源。报告采用考察各阶层中党团员所占比例的方式(这种方式被认为简单而 又基本有效),对各阶层的政治地位进行了测量,与以往的一些数据相比,有几个阶层的党团员比例发生了升降变化,这反映出这几个阶层的政治地位 有所变化。第一,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党员比例明显上升。1993年私营企业主 中党员比例为13·1%,1995年上升至17·1%,2000年进一 步上升到19·8%。第二,产业工人中的党团员比例明显下降。这与原来的产业工人队伍发 生分化有一定的联系。一些工人党员退休了,另一部分工人党员实现了上升 的社会流动,进入了其他社会阶层,还有一部分处于下岗失业状态。而目前 产业工人的一个新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工,他们基本上都不是党员,党组织也 很少在这批人当中发展党员。第三,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党团员比例在经济改革后有所波动,但总的来 说,这一阶层的政治地位一直在提高,执政党较为重视从专业技术人员中提 拔干部和发展党员。报告说,综合上述各阶层的政治地位的变化情况来看,执政党的社会基 础在逐步地向拥有经济和文化资源的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 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倾斜,这是执政党要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但另一方面,执政党近年来在人口比例较大的产业工人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 层中的社会基础受到部分削弱。从金字塔型到橄榄型中国正处在转型期中,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地变迁。那么,中国 社会阶层结构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演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结 构呢?陆学艺告诉记者,关于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学术界有一种比较形象 的说法,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等级结构,它有庞大的社会中间层。与现 代社会阶层结构相反的是传统社会阶层结构,即顶尖底宽的金字塔结构,在 这种结构中,极少数人居于社会的上层,而绝大部分人则处于社会的下层。历史经验表明,在社会中间层规模大的社会,社会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比 较合理,经济社会分配差距比较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一般 都不会很大,这样的社会最稳定、最可持续发展。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不同表现证明了这一点。研究者分 析,在此次危机中,韩国是应对能力最强、恢复也最快的国家,而这与韩国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中间阶层不无关系。相 反,作为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印度尼西亚,迄今尚未从此次危机中恢复过来,除了其他原因外,也与印尼社会缺少一个庞大社会中间层有关。报告称,判断一个国家、地区是否实现了现代化,仅有3000美元的 人均国民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研究和揭示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现 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才足以更深刻、更本质地判断这个国家或地区的 整体现代化水平。中国阶层变化呈良性陆学艺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原来的阶层发生分化,新 阶层已经形成和壮大;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 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阶层和企业家阶层; 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还只是雏形。研究报告分析,社会中间阶层不是某个阶层的代称,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按照国 际学术界的分类,社会中间阶层主
要由两大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所谓老社 会中间阶层,包括中小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富裕的自耕农;另一部分 是所谓新社会中间层,主要包括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 理人员、办事员、商业服务人员和技术工人等。报告说,197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中间层规模有了非常快的扩张,可以说是各阶层中扩张最快的。在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的过程中,对每个人 来说,社会流动日益取决于公平竞争,能力主义准则逐步取代身份主义原则。结构还只是洋葱头型尽管中国已形成了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但按照陆学艺的说法,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他说,可以认 为,现阶段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并不是合理的,这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业劳动者阶层规模过大,据统计,1999年在 全部劳动人口中农民所占比例仍然高达44%左右。而1992年,农业就 业比重在英国为2%,在德国和美国为3%,在日本为7%,在韩国也仅为 17%。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中间阶层规模过小,目前能够纳入中间阶层的就业 人口所占比例仅为15%左右。报告称,这直接意味着社会资源分配较为不平等。对造成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育滞后的深层原因,报告认为是呈自发性状 态,制度安排和社会政策滞后和缺位。报告分析说,根据国际经验,如果说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追求的是效率,那么为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所需要的社会政策,就 应当以公平为目标。这需要国家不仅关注经济增长,也要注意制定相应的适 于培育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社会政策,因为经济政策不能替代社会政策,也 不能自发产生社会政策所需要的结果。目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实是,阶层差距和区域差距都在扩大。而资料显 示,1996年,占城乡居民个人储蓄总额40%的富有阶层所纳税额占全 国个人所得税总额的比例,还不到10%。报告据此认为,在社会阶层分化 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政策还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社会制度创新明显滞后,也阻碍了阶层之间的相对自由的流动。其中最 突出的是户籍制度,它使广大农民陷入结构性的机会不公平状态。报告指出,目前,有关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以及其他各阶层在现代化 的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地位,各自利益的表达和保障,以及相互利益的 调节和协调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清晰、具体且符合公正原则和现代化社会阶 层结构需要的说明。归根到底,问题的实质在于,我们还没有真正弄清楚,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究竟应当是怎样的,究竟应该形成一个怎样的社会阶层结构,以及如何培育这样一种阶层结构。这样一种基本思路的欠缺,不仅难以真正澄清社会上广为流行的各种思想认 识,也导致了一些制度创新的方向不明,导致了社会政策的摇摆不定和严重 滞后。陆学艺强调,听认自发性不行,国家这只有形的手必须发挥作用,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成为今后社会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的核心,藉此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制度与社会政策体系。各阶层共赢报告认为中国现在社会各阶层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敌我关系,因为 作为阶层而存在的各社会集团,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报告指出:现阶段研究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目的,与革命时代不同:已经不是为了斗争的需要去分清敌我友,而是为了实现 各阶层共赢。为此,有4个重大现实问题被认为需要认真回答:一是关于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谁是主导阶层的问题。报告认为,现代社 会阶层结构的主导阶层应该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阶层、私营 企业主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二是关于社会中间阶层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三是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的问题;四是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工农联盟的问题。报告认为,对于工农联盟这个概念,应当根据新时代的社会阶层结构特征加以扩展 或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来说,现在和将来所需要的,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农联盟,而是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合作和 联盟。陆学艺说,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稳定的、开放的、有活力的,各阶层 可以通过广泛妥协和合作来实现共同利益,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 共赢。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当今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阶层由以前的的简单到现在的多样和复杂无不体现了国家的富强和崛起。这里我就当代中国社会复杂的阶层进行简单的剖析。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发表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对旧中国复杂的社会结构及阶级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和梳理,并提出了中国革命所要依靠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及打击的势力。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系列急风暴雨般的政治运动,其中包括土地改革和对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结构及阶层关系趋向于简单化。到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社会阶层主要由三个群体构成:即农民、工人和干部。农民占了人口的80%,生活在城市中的工人及干部,涵盖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当时的干部除公务员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及文艺工作者等。工人中还包括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当时的人们几乎无私有财产,均属工薪阶层。干部和工人之间收入差别也很小。处级干部的工资和六级技工差不多。城市99%的人月收入在30到100元之间,当时的最高工资(中央领导及一级教授)也就四百元左右。社会的贫富差距非常之小,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仅为0.16,在世界上也属非常低的国家。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生产力低下及物质财富的匮乏,生活是非常清苦的,多数食品处于凭证限量供应状态,衡量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也处于相当低下的水平,即在0.59左右,处于贫困到温饱之间。从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浪潮,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及阶层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财富象滚雪球般增大,各种职业及社会阶层象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当今中国社会的职业及阶层已是包罗万象,错综复杂。要想逐一分析已是相当困难的事。如果用收入及财富的拥有量作为衡量标准,那么可将中国社会的阶层分为三大群体:
(一)低收入群体: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在个税起征点之下)这个群体包括的阶层有:绝大多数农民及农民工,国企和民企中的大部份工人,部份技术人员及低层管理人员,企业退休职工,城市中的低保领取人员,小商小贩,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人员,部份中小学教师等。这个群体人数众多,占全国从业人员的70%左右.这里我要特别提出的是农民工和城市下岗,双解工人:农民工是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涌进城市的打工者,他们干着最艰苦,最危险,最繁重的工作。他们离乡背井,收入微薄,吃住简陋,夜以继日,战斗在各条战线上,今天的中国取得如此辉煌的建设成就是他们劳动的结晶。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我们应感谢他们并向农民工群体表示深切的敬意。
城市下岗,双解工人在经济转型期付出了沉重代价。他们在计划经济年代,靠微薄的工资,为祖国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可到了九十年代国企改革中却成了失业群体,他们得到的仅仅是几万元微薄的补偿,他们默默忍受住如此不公平的待遇,继续寻求工作,寻找出路,他们中的年龄偏大者,因找不到工作,只能靠低保度日,还得自已交纳养老保险。为了今后老有所依。今日国家之财力远非九十年代相比,政府应给这个群体多一些关怀和照顾。
(二)中产阶层群体: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百万元以下,或拥有百万元以上资产者.这个群体包括:国企,民营,外企中的白领,公务员,教师中的大部,医务人员中的大部,企业中的高级技工和中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中的大部,演艺人员,事业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小
业主,自由职业者中的大部,文字工作者,离休干部,部队中的军官等。这个群体中职业门类烦多,收入差距也比较大,这个群体人数占从业人员的25%左右。
(三)富裕阶层: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或拥有千万元以上资产者。这个群体包括:民营企业家,大型国企老总,上市公司高管,外资和合资企业高管,一线演艺人员,金融业界高管等。另外还包括一些隐形富豪群体,即政府官员中贪污受贿者,他们将财产隐藏或转移,在未被揭发查处前,仍属于这个阶层。富裕阶层的人数占从业人员5%左右。
为什么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群体中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富裕阶层呢?这是因为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引入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得到高速增长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转型期法律,法规不建全,加之官商勾结使一些人快速致富的结果。这个群体富裕之路无外乎有下几个方面:
(1)八十年代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一大批农民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他们中的一部分在竞争中成长壮大,后来成为农民企业家。
(2)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时期,部分政府官员的子女和亲属利用权力,在价格双轨制中掏足了第一桶金,资本的积累使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
(3)九十年代,干部下海经商潮,也造就了一批富翁。
(4)九十年代在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工人下岗的同时,一些企业老总及高管利用股份制改革,变相侵吞和占有国有资产,演变成民营企业家。
(5)始于九十年代末的住房商品化改革,使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本世纪头十年房价持续飚升,造就了一大批地产富豪。
(6)从2003年起,GDP呈两位数增长所造成的能源及原材料的紧缺,使小煤窑,小矿山遍地开花,工人的血和汗使一批煤老板快速致富。(7)高新科技产业的兴起,使一批知识界精英,进入富裕阶层群体,其中尤以IT产业为典型。
(8)近十年中国股市的高速扩容和股权分置改革(全流通),在牺牲千百万中小股民利益的同时,却造就了大批亿万富翁。中国股市可称得上造富机器。
由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及财富分布仍属金字塔型,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成了当前社会的特征。当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到底是多少?各种资料数据差异很大,有说是0.5的,有说达到0.7的,也有个别经济学家认为还达不到警界线0.4。这是由于所取的样本和计算方法的差异造成。但不管怎样,基尼系数超过警界线已是不争事实。有两组数据特能说明问题:我国金字塔上端20%富人群体占有社会财富达50%,而金字塔下端20%低收入群体所占社会财富仅为4.7%。换句话说,20%的富人占有社会财富量是20%穷人的10.7倍,而这个指标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日本则仅为3.4倍.中国已排在世界前列。据国务院最新公布的扶贫标准已由过去的1200元提升到2300元(年收入)这一提升使扶贫对象一下子扩大到1.28亿人,而2300元的年收入仅相当于每天一美元,被联合国定为赤贫标准。这让我们深深震惊,我国的扶贫攻坚是多么任重而道远啊!
在一派歌舞升平中,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国社会所存在的矛盾和危机:我国的上层建筑已不适应经济基础,急需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政府官员中的贪污腐败现象加大了民众的不信任感。国民中普遍存在的信仰缺失,急功近利和诚信危机,使我国的文明程度和软实力大打折扣,而不断增大的贫富差距,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当前兴起的怀念毛泽东热 ,实质上就是对贪污腐败和贫富差距增大的不满。我们又站在改革的十字路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那就应该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低收入群体尽快富裕起来,使中产阶层壮大,成为社会的中坚。使社会结构呈纺锤形。中国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中国人民已尝尽社会**的苦头,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世界上国强民富的大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
献。共产党人应拿出最大的决心和勇气,带领人民走上一条文明,民主,公平,富裕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一、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分析
社会责任感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凡在历史上存在久远的朝代都是很注重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在现实生活中, 社会责任感不是单一的传递途径, 而是在社会上能够接触到方方面面的途径都可以接触得到。这种品质是超越个人思想的, 这种行为是人们内心的体现。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人们的素质上, 素质不是一个单一的产物, 它是需要人们先天和后天相结合, 先天与后天完美的结合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心理学专家对素质的阐述更多的认为人的素质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它与先天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提出了“中国梦”, 在一个充满荆棘的国家复兴路上,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承担相应的历史使命, 实现主流的价值观和社会的责任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慢慢的形成。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奠定了基础, 把爱国主义情结与社会责任感结合, 共筑“中国梦”。
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明显下降
总体上来说, 当代大学生整体的责任感状况是积极健康的, 绝大部分大学生积极上进, 在一些重大的事项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股力量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是不可忽略的, 例如一些灾害事件、国家级的活动等大事件和活动中, 他们的奉献和志愿者精神是非常让人敬佩的, 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受社会环境大变革影响, 网络的流行和来自国外的各种新观念的盛行, 他们自身的思想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呈现消极的状态, 更加弱化了社会责任感。如:“啃老族”、“潇洒族”、“网瘾族”等现象的出现, 更是加重了人们对这个群体的误解, 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利益淡漠, 缺乏社会责任担当, 最终导致一些错误行为的发生。也反映了大学生在责任感方面的欠缺与责任意识上的不足, 具体表现如下:1.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清、不全面, 自我意志力薄弱。甚至有一部分当代大学生不明白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或者对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认识模糊不清, 认知程度较低, 不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2.自我为中心, 个人主义突出,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优越的家庭条件养成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陋习, 自我中心, 个性较强, 自立意识较差。3.行动上追求享受, 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当今社会纷繁复杂, 特别是受多元思想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浮躁、追求功利的一面, 只注重享受, 忘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最根本的任务。
三、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一) 坚持信念导航,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 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武装头脑, 才能激发奋发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首要任务, 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他们的头脑, 把理想信念根植于每位大学生的心里, 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遵循社会历史的规律和发展观, 高校应该在高效这块阵地将“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贯彻到每个大学生身上, 通过一系列的行之有效方法, 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并革命传统的优良品质延续下去, 争取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争做“中国梦”的追梦人、筑梦人。
(二) 深化实践拓展, 在主题实践锻炼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在真理面前往往显得非常的重要, 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重要渠道。为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积蓄了力量。当代青年大学生把学习和实践放到第一位, 高校要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课程, 通过大学生实践来改造自己, 为未来实现中国梦积蓄力量。这时候社会实践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要将学到的知识,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深入的基层, 服务社会, 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在自己提高的基础上去影响更多的人,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争取早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三) 强化制度引领, 在完善制度建设中稳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要通过教育来实施, 更要通过制度来保障。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 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从上到下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协调, 学校要推动学生责任体系建设, 建立赏罚分明, 责任追查的机制, 最终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 针对不同的场景制定不同的文化教育宣传办法, 鼓励全社会关注社会责任感的建设, 重视文化对整个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作用, 努力营造一个以尽责为荣的责任文化氛围和信用体系, 最终使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生力军。
[关键词]无产阶级;民族;金融危机;社会福利
一、工人革命的历史任务
在《共产党宣言》第二节《无产者与共产党人》中,马克思揭示了“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致着我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已经完成了这伟大的第一步,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掌握政权,成为统治阶级。关于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是统治集团享有民主,而广大劳动人民则被剥夺了民主的权利。近日蔓延到全美国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占领华尔街”主要是抗议华尔街大金融机构贪婪无度、缺乏自律,这场游行反映了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所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而一贯宣扬“民主自由”美国政府却强硬粗暴地干涉阻止这场反映民意的游行活动,这种与口径不符的行径让美国的“民主”论调孱弱摆动。美国民众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资本主义维护的始终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民主则相反,是真正能让广大人民享有民主权利。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可见,两者的区别在于民主的主体不同。虽然世界上只有日本公开承认自己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权还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只是打着这样或那样的幌子,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宣传着这样或那样的民主自由,却未真正地、切实地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
而在马克思随后提出的要求中:“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②
1956年我国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确立了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当代中国也正在逐步实现对资产阶级全部资本的逐步夺取,这条道路不仅是漫长的,而且是曲折的。当今有一些声音在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倒退,或者指责中国搞的不是社会主义,因为中国在鼓励除公有制外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发出这种声音的人只是看到问题的表面,而没有看到实质。按照他们的观点,五六十年代的“一大二公三纯粹”是不是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但这“真正的社会主义”给当时的中国人民带来的是贫穷,甚至是苦难。邓小平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要通过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积累能达到“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必备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这就是最具说服力的。我们不仅是没有远离社会主义,而是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在《宣言》第三节批判“德国的社会主义”中也提到“法国的批判(德国社会主义是这种批判的可怜的回声)是以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以及相应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相当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而这一切前提当时在德国是尚待争取的。”③同样,马克思所说的彻底没收资本国家所有资本的物质基础在中国也是尚待争取的,中国现在的生产力还不足以进行彻底地社会主义革命,进而实现共产主义,中国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发展生产力。而中国的体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这又满足了马克思“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要求。
二、关于民族
马克思在《宣言》第二节开头时指出“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④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民族问题往往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但“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对立关系就会随之消失。”⑤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一贯强调各民族团结,划分了多个民族自治区,在各项政策上都给予少数民族更优先的条件,来消解民族矛盾,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当今世界却民族冲突不断,甚至仍有些国家在不遗余力加剧恐怖分子分裂我国的野心,并借以“民族问题”来算计我国,但少数人的阴谋撼动不了我们全民族大团结的坚定决心。那些算计中国的国家甚至还不能控制本国的激烈民族冲突。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阶级斗争,虽然以残酷剥削为本质的资产阶级总是宣扬“民族至上”,以遮掩、抹煞本国的阶级对立,总是通过虚构民族共同体所有成员利益的一致性,把资产阶级说成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但资产阶级总是不可避免地暴露其民族压迫的统治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民族压迫是不会消失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下,民族权利平等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民族冲突是不可能得以解决的。
三、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场空穴来风。马克思早在《宣言》第一节中就指出“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⑥马克思不仅描述了危机的现象,并且深入分析了导致危机的根源:“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⑦并且马克思还剖析了社会发展所必然带来的“全球化”问题,他谈到“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个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⑧即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将造成全球化的不利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就是最鲜明的实例,危机发生后,一些西方人士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瞻性科学性,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剖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在现实世界里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以及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对立,经济发展成果不能为广大人民公平公正地分享,导致整个社会购买力和市场需求不足,因而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地发生。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现代社会历史局限性的集中体现。西方一些学者将“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完美化,推行所谓的“华盛顿共识”,把私有化和自由贸易的传统思想推到极致,鼓吹夸大“市场”的调节作用,主张实行彻底的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放松甚至不要政府管制。这种资本盲目扩张,就在客观上为次贷危机及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手抓,一只市场无形的手,一只计划有形的手,宏观调控,微观发展,既保证了市场有序,又繁荣了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消除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隐患,保证了我国在这场危机中平稳过渡,并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样相反的局面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总结深思。
四、社会福利
目前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鼓吹自己的社会福利优越,进而扬言他们的资本主义比我们的社会主义好。而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终将替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早在《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⑨资本主义已经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马克思也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⑩这不仅肯定了资本主义对人类整个社会发展进程所做的历史贡献,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已经通过积累获得了极大的丰富。而我国社会主义还只是在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生产力水平还较低,仍有待继续大力发展。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目前的福利条件比较好。但他们并不是真正为了“自由和民主”而提高福利,而是为了捍卫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基础,拖延资本主义的残喘时间。他们的真正财富还是集中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真正要维护的只是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真正能够当家作主,代表自己的利益。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在不断提高的,虽然现在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是永不停顿,不断上升的。资本主义现在虽然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还有一个增长的空间,但是当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之后,必将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必然会走下坡路,直至被取代。
[注释]
①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54页.
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第60页.
④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47、53页.
⑥⑦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40、41、39页.
⑨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46、40页.
[作者简介]杨奇(1984—),女,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推荐阅读:
浅谈中国当代教育09-21
当代中国人口问题05-25
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研究05-31
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09-24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06-13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文化的建构11-04
中国当代诗歌发展09-20
当代中国城镇化07-25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11-02
中国梦和当代青年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