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精选8篇)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篇1

伴着蒙蒙细雨,我们来到了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故乡。

走进这片青山绿水,走进这段红色岁月,我看到了这里印下的伟人足迹:大井树下的读书石留下了毛泽东在这里阅读思考的身影,屋后的常青树伴随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一个个难眠之夜;我看到了这里闪烁着的星星之火:茨坪村头,毛泽东传播革命道理,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建中国革命第一块根据地,八角楼里,毛泽东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方向;我听到了这里流传着的英雄事迹:朱毛会师、龙源口大捷、黄洋界保卫战振奋人心,小井医院,救死扶伤、军民一心,井冈精神,感人至深。

在波澜壮阔的井冈山革命中,有一个人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她就是红军老战士曾志。静静地聆听着老人最后的遗言,很多人的眼睛湿润了,我由衷地钦佩她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更敬服她忠于理想、坚守信仰的超然境界,她做到了不为名、权、利,用自己的一生坚定不移地履行党旗下的庄严承诺!她出身官僚家庭,却选择了党和革命;她胸怀大义,却井冈托子舍小爱;她追求崇高,却甘于平凡,甚至颠沛流离;她位高权重,却一生清贫,不肯为子孙解决小小的户口问题;她备受磨难,一生坎坷,却选择孤雁返巢,始终追随党的脚步„„我们读懂了她“永远跟党走,至死不动摇”的坚定信仰,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梦想再大也不嫌大,追梦的人再小也不嫌小,不管是一代伟人还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人。如今回过头去看看那些抛头颅撒热血、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革命先驱,如果没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没有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没有坚持真理、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何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现在,理想和信念对一些人来说已经成为难以启齿的话题,在这个信仰缺失的社会,充斥着日益膨胀的私欲和歪曲的价值观。理想与饭碗,良心与金钱,该怎么选择?即使有了理想,又能为理想坚持多久?井冈山精神是先辈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不该丢弃,应该把它融入到自己的心灵中,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坚守精神家园;更要把井冈精神注入每个人的理想中,艰苦奋斗、敢于胜利,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利于人民的人,为构筑和实现“中国梦”而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井冈山那嘹亮的冲锋号渐渐远去,但是井冈精神的烙印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越来越深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告别了革命老区,踏上了追寻信仰的新旅程。

再担保 钱中华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篇2

1.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使大学生无暇顾及马克思主义信仰。

我国高校体制改革后各个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在校学生数急剧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升学的要求,但是也造成了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大学生感到生活、学习的压力更大了,尤其是一些贫困生学习之余还要为学费、生活费担忧。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2. 我国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对大学生信仰的负面影响。

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社会制度还不健全,所以腐败、民主缺陷等问题长期存在,这就使大学生们认为这一切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思想造成的。尽管国外有些国家也存在着比较严重腐败,解放前的国民党的腐败。但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毕竟没有生活在其中,这些都离我们比较遥远,大学生们只看到了我们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不民主现象。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所以,他们极易得出这些都是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下造成的,所以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不信任。

3.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中,还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

有相当多的人得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不姓资、不姓社,只要‘三个有利于’,而邓小平在‘三个有利于’前面加的‘社会主义’仅仅是说说而已”,得出“只要共同富裕,而不管实行什么‘主义’”,甚至得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社会党的理论没有本质区别”,他们进而怀疑党的性质,怀疑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撇开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来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等同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代表。事实上,只有主张至少公有制占主体的那个阶级和政党,才可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根本不是从静态角度看哪个执政党领导下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现状。

二、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原则

1. 要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来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大学生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缺乏人和人之间沟通的能力和现实环境的磨练。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精神空虚,迷茫虚无;悲观失望,甚至是走上极端。由于这种情况,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的教育,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就不太起作用了。如果说过去只要为人们描绘一幅美丽的远景目标就可以激发他们的理想的话,那么现在更加重要的是让从校门到校门的大学生们了解现实,学会脚踏实地地为理想而勤奋工作。信仰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决定着一个人能否为社会作出贡献,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义信仰的教育。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2. 要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角度,来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今天世界上最发达的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因而误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进而怀疑马克思主义。事实上,这些尖端的难题都是可以得到圆满的实证分析和理论解释的,从而证明改革前后的社会主义制度或少或多地优于资本主义制度,但这类研究成果没有被学术界和官方广泛接受,进而形成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知障碍。这些直接涉及到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理论信仰与政治信任,决非是一个无关中国发展现状和前途的外国的事情。所以,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3. 要从着眼于大学生的未来重要作用,来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人才和知识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幻想,任何有远见的民族,都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大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又是青年中文化水平最高、政治基础最好的一群,他们的信仰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走向,影响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轮椅主播:让坚持成为信仰 篇3

那是梁艺人生中最为迷茫的阶段:身边同学都是各大电视台的主播,唯独自己还在学校念书,在轮椅上寻找自己的平台。

没想到,不久后,梁艺又重新走进了直播间,成为一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当媒体把“中国第一位轮椅主播”的称号赋予梁艺的时候,她的内心百感交集:“只有我知道,是无数次的怀疑、犹豫、徘徊后的坚持,給了我勇气和希望。”

前不久,在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中国青年报联合主办的“中国梦·谁的青春不奋斗”2014年度“助学·筑梦·铸人”活动主题报告会上,轮椅上的美女主播梁艺与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如何靠着坚持从病痛和绝望中重新振作的故事。

2001年5月27目,梁艺第一次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在湖南卫视荧屏上,主持湖南卫视都市频道的开播晚会,一夜之间便被媒体赞为当家花旦。

可生活的挑战在不经意间使得梁艺措手不及。

那年9月22日,在化妆间定妆的梁艺突然感到后背肩胛骨一阵剧烈的疼痛,随后短短几分钟,脖子以下就完全失去了知觉。医生的诊断结果是:颈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压迫到中枢神经,导致全身瘫痪,呼吸肌麻痹,随时有生命危险。之后又残酷地宣布:即便度过危险期,完全恢复的概率非常小。22岁的梁艺,就被告知她这辈子只能在床上度过。

躺在重症监护室,呼吸微弱的她每天靠着氧气维持,大小便失禁,整个身体除了头可以动以外,肩胛骨以下都没有任何知觉。医生每次查房,都会用一根很长的针在她的胸口、腿部和脚底下用力来回滑动,可她却没有任何反应。

65天后,梁艺进行了血管瘤的切除手术,双上肢功能得到部分恢复,但胸部以下仍然瘫痪,她在轮椅上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康复生活。

从舞台的中央到阴冷的病室,再到笨重的轮椅,那种高空坠落的失重感让梁艺感到愤怒和绝望。“失望是什么?我们逃避了就没有失望吗?那希望又是什么,难道美好的希望就那么遥远吗?”

于是,短暂绝望后,梁艺决定“必须站起来”。她开始说服自己接受身体已经瘫痪的事实,努力克服生活中随处存在的困难和障碍——生活中80%的事情都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穿衣、吃饭、洗澡、上厕所都没办法自理。

那段时间,为了让梁艺重振精神,为她治疗的北京宣武医院的林峰教授把著名作家史铁生介绍给她。史铁生告诉梁艺,人在绝望的时候是没法乐观的,那怎么办?这时就要多看多想多思考,才有可能对付绝望。

“虽然遭遇了不幸,但又是幸运的。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关爱,所以必须坚持不放弃。”在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帮助下,梁艺的一切也开始慢慢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2011年,梁艺如愿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硕士。两年学习期间,梁艺的母亲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妈妈早上5点半起床,洗漱完后就帮梁艺穿衣、做康复;把梁艺从床上抱起来坐上轮椅后,一路小跑去食堂买早餐,吃完后又推着梁艺快速赶往教室……生活虽然像打仗一样,但梁艺从未迟到过一次,也没有落下一节课。

“我们生活中没有不可以逾越的天堑,只要永不懈怠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前面一定是美好的等待。”梁艺说。

从2004年到2012年的8年间,在北京康复、学习的梁艺心态慢慢变得平和坚韧。幸运的是,2012年10月28日,梁艺坐着轮椅重新走进了直播间,成为湖南卫视公共频道《帮助直通车》栏目的主播。

工作两年,梁艺越来越发现,当你以健康的心态去拥抱社会的时候,生活会回报给你同样的礼物。

她想起“蚌病成珠”的故事。蚌要经过痛苦的孕育才能产生价值连城的珍珠,靠的是坚持的力量,“我们每个人要经过种种磨难、挑战,才能不断完善自我,靠的又何尝不是坚持的力量?所以永远不要低估坚持的力量。”

“我常常收到很多年轻人的来信,他们总在述说自己怎样不快乐,抱怨生活对自己怎样不公,有的人甚至因为工作、学习、爱情不顺利就想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梁艺说,如果当一个人连站立行走都成为一个梦,如果当拿筷子吃饭都力所不能及,如果连翻身如厕这样的事情都要别人的帮助,那些拥有健康体魄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

坚持信仰议论文800字 篇4

“同化”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这种现象也从未消失过。其中,殖民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晚清,我国被列强瓜分,并大面积地被殖民。民族独立后,那些被长期殖民的地方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问题。台湾虽然居住着炎黄子孙,但被日本思想“同化”五十多年后,与大陆的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一直不承认自己受共产党的管辖。在这五十余年里,那里的炎黄子孙逐渐忘却了自己祖先的习俗与信仰,开始学习日本民族信仰和习俗,日子一久,这些被“同化”的炎黄子孙虽然流着一腔中国人的血液,却已经成为一群名副其实的日本人了。可见,坚守民族信仰是一个国家民族团结、领土完整的根本。

坚守集体信仰,是保持集体影响力的基本条件。“谭木匠”一直坚守“我善治木”的企业信仰。一次,一批梳子出了小问题,本可以低价抛售从而减少损失,但企业决定将其烧毁。这一举动,轰动了全国,进一步加强了该企业的影响力。如果它当时没有坚守企业信仰,如此知名的品牌面对的将不仅是一落千丈的销量,其信誉也将不复存在。

若在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失去了个人信仰,迟早会如一盘散沙,没有了凝聚力。集体和国家需要的是像勾践一样有着极强个人信仰的人。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血仇,卧薪尝胆数年,最终,凭着自己极强的信念,仅用三千士兵就击溃了数十万吴军。可见,坚守个人信仰,是一个人的成功之道。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篇5

——读《老人与海》有感

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呢?哪怕是再成功的人,也经历过失败,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受到了挫折、失败而消极、失去对生活的热爱,我们要向这位老人学习,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本书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老人桑提亚果独自在海上捕鱼。他钓到了一条大鱼,把鱼头和上半身绑在小船边上。但是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鲨鱼,老人使出了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不幸的是,鲨鱼把能吃到的鱼肉全都给吃了,结果这条大鱼只剩下不到一半,但还有800英镑左右的重量。

一位老人,一艘小船,一条鲨鱼,一片大海。一位老人,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片大海,充满挑战;一只小船,寂寞与苦难;这些看起来平凡的事物却演绎了一个不平凡的经历。老人桑提亚果是个捕鱼高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每一次能捕到鱼,可他没有放弃,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即使最后他空手而归。这样一位普通而可敬的劳动者的形象。他不被任何困难所压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他说过,“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硬骨头精神贯穿在《老人与海》故事的始终。它所包涵的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咀嚼。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之前,我考试老是考砸,那个时候我心情特别不好,感觉跌入了谷底,但是我的朋友们却和我说,失败一次没有关系,如果你再接再厉,说不定下一次就成功了呢!对吧,没事的,努力就好!之后,我每天刻苦学习上课该做的笔记都做得特别全,到了下次考试,我努力发挥,终于考了一个全优,这次我真的成功了,这估计是我考得最好的一次了,这次成功让我知道了,每次失败不是真的失败,如果失败后,你加油了,你努力了,结果总是好的!

其实,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即使你失败了,也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不要以为生活是灰暗的,因为我也经历过,体验过这种失败的滋味,但是你之后如果努力了,结果肯定比你以前好,好歹你还成功过,但是你不努力,你还是依旧的失败!

初一六班

叶芮茵 34

等级:A-

高校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篇6

2010级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刘炜20100300

43内容摘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优于古今中外一切政党的独特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的选择;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国家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名党员安生立命的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特别需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研究和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牢牢扎根在心灵深处。关键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学习;坚持实践;改造自己;政治的敏锐性和鉴别力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优于古今中外一切政党的独特品格。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几十人党员发展到今天7600多万党员,并成为执掌十几亿人口国家政权的党,其间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即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他们无论条件如何恶劣,环境如何艰难,都能够勇敢面对,不顾个人安危,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历史的发展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的选择;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国家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

今天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有人说:当今的中国最缺乏的是信仰,一不信鬼神、二不信上帝、三不信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不少别有用心的人甚至诋毁、嘲讽他。一些党员干部不能经受考验,出现了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分析原因,根本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出了问题。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信仰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对信仰问题有许多重要论述,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要求大家学习红军长征精神,“始终保持对

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名党员安生立命的基础,是根本,党章规定:你信仰了就要坚持,这是对党员最根本的要求。有人说“这是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我可以对这个理论有不同的认识,我也可以不相信这的个理论,那你就没有资格留在党内。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对这个理论认同。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客观形势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风险。确实,“这是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其中有积极的成份,有很多有价值思想、先进的管理方法、制度,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许多不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甚至对我们的青年一代造成侵蚀,我们的国家太大了,人口太多了,国情太复杂了,在严峻的背景下,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我们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特别需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研究和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牢牢扎根在心灵深处。

首先,我们要终生学习、反复学习,通过理论学习来提高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世界观,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总结,涉足的理论非常广泛,包括世界的、整个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创新的活的理论,能一直引领时代潮流,成为指导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指路明灯。我们不光要学习马克思的基本理论,还要广泛涉猎和了解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学习中,我们应该要有怀疑,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理论,应该要有思考,并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它。通过学习我们达到一种理论水平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形成一种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还要通过学习、宣传、教育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四信”教育,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其次,我们要坚持实践,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它不是教条,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我们要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回顾2000多年的哲学史,不少哲学家确实也提出过很多真知灼见。但他们大多是所谓的“学院派”,要么脱离社会现实,很少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命运;要么单凭个人直观经验和抽象思辩主观制造各种哲学体系。尽管他们对人类文化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不科学的,甚至消极的成分。它们的生命力都很短,一般随着哲学家的去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哲学也很快终结了。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决摒弃脱离实际的抽象思辩,坚决反对那种把哲学命运寄托于少数几个哲学家,制造所谓“绝对真理体系”的庸俗之举。它认为真正的哲学同科学一样,是在真理与谬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中发展的。哲学发展的唯一的源泉和动力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它认为哲学不是少数精神贵族的专利,而应当普及到群众中去,成为亿万群众的精神武器。它的生命决不会由于某个人的去世而终结,而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生命永续。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就是以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几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在最初创建的新世界观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的历史。展望未来,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关键。进入21世纪,社会生产力空前大发展,真正世界范围的大生产和大交往格局开始形成;无论是整个世界还是各国内部,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发展变革中的世界和中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时代特征、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社会主要矛盾,等等,要求哲学给予正确的回答。只有立足当代实践,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用实践来检验这个理论的对与错。

第三,我们要积极地改造自己。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 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我们要通过改造自己,克服唯心论,克服形而上学,树立唯物论;我们要通过改造自己,消除消极、僵化、保守的思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要通过改造自己,牢记党的宗旨,并把党的宗旨同自己的工作和言行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还要通过改造自己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反复问问自己是否与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的要求相适应。犯了错误的领导干部身陷囹圄时,大都在悔过书中写道:自己是因为忽视了思想改造,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放弃了对世界观的改造,最终导致这样严重的后果。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同样要更多地反思自己以达到改造自己的目的。

最后,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形势和分析问题,保持政治的敏锐性和鉴别力。用辩证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靠得住的基本条件。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引导青年学生在重大问题上,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政治方向,明确政治观点,遵守政治纪律,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一些错误思潮,总是披着时髦而华丽的外衣,对年轻人有很大的迷惑性,而一些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也总是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时常遭遇人们的指责。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具有很强的鉴别力,善于从政治的高度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清本质,正确地加以识别,及时回应社会上存在的不正确思想观点,在大是大非、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在正确的思想、道路上把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高度统一。

参考资料:

1、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2、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

3、韩玲老师上课笔记

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重塑 篇7

1. 信仰的概念

信仰是最初的宗教内部的术语, 他通常表达宗教教徒对他们所信奉的神灵的主观的一种态度。随着对信仰的多学科的研究进展, 信仰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信仰一次逐渐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传播开来, 受到众多知识分子的追捧, 从此, 人们不仅开始关注宗教的信仰, 也开始逐渐讲视野拓展到宗教信仰以外的信仰。

2. 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仰一词源于宗教理论界, 那么刚开始, 他不可避免的带有宗教的, 贬义的色彩, 他是如何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相联系的呢?马克思曾经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不过是容忍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自由而已, 工人党则力求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1]马克思主义事实上是提出了对信仰概念进行改造的任务。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迅速进展》中写道“共产主义的事业仍然在迅速发展……到处我都看到, 从我上次访问以来, 我们的思想又占据了一些阵地, 并且每天都在占领更多的阵地。到处我都碰到一些新近改变信仰的人, 他们都在无比热情的讨论和传播共产主义的思想。”[2]文中用了“改变信仰”这一表述, 说明恩格斯也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

二、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原因

1. 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影响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空前的挫折与危机, 随着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对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巨大的冲击, 给予马克思主义者在心理上巨大的打击, 马克思主义者在世界的舞台上受到讥讽。这场关于信仰的大地震给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造成了深深的伤害, 一些思想不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惊慌失措, 动摇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更有甚者倒戈相向, 转而对资本主义大加赞赏。

2. 部分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是非常有威望的, 也是非常具有号召力, 感召力的, 人民群众与党紧密相连, 党员干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广大的人民群众接受共产党人的政治信念与理念。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人民群众的政治领袖同时也是精神领袖。然而, 随着改革的深化, 部分党员对面对的新情况, 新问题表现的无所适从, 经受不住权利, 金钱的诱惑, 发现权钱交易可以最快的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没有大局思想, 不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腐败的毒瘤在社会各界蔓延, 那么理所当然的, 党员干部的威信在人民群众心中日益削弱, 从而致使百姓不再相信党的领导以及其领导思想。

3. 改革开放背景下人民群众过多强调物质追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 伴随着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我国经济建设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也随着发生巨大的变化。毫无疑问, 以利益为驱动的市场经济制度给人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西方消极、负面的影响, 人们把追求物质利益作为生活的主旋律, 淡漠政治信仰以及精神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物质生活的改善可以为精神追求的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 人们应该调节好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平衡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塑

1.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有效宣传

我们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自觉抵制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潮, 比如西方的个人主义, 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 奢靡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我们要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较高的决策水平是其必备的素质之一, 要切合实际, 适时制定出可行的政策方针, 坚持正确的方向以及立场, 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抢占文化制高点, 引领社会思潮, 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

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如果一味的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忽略人们个人价值追求, 那么很有可能打击人们群众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不利于人们全面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共产主义的的本质就是促进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要用鲜活的事例来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可。思想理论的内化必然会导致行为的外化, 做到身体力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 整体上保持协调与合作,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

3. 宣传方式的可接受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电视、报刊、报纸、广播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牢牢的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阵地。尤其是针对广大的青年学生, 他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互联网, 网络的可以便捷地提供海量的信息, 增广人们的见闻, 但是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 参差不齐, 青年学生容易受到各方面的诱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网络阵地, 帮助学生识别善恶美丑,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政治立场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4. 建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社会环境

(1) 政治环境建设。政治文明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建设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政治建设在党内民主以及人民民主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人们对政治事件的关注度以及参与政治事件的积极性都极大的提高, 然而, 随着改革的加剧, 外来的消极文化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 一些境外的实力披着宗教的外衣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以及西化、分化, 还有小部分党政干部以权谋私, 权钱交易等想象破坏了共产党员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要净化政治环境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政治文明的建设, 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 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 贪污腐败的现象不仅仅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 造成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 其最为严重的后果是腐蚀国家架构, 损害国家的公信力, 为我国长治久安埋下隐患。

(2) 经济环境建设。改革开放以前, 我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制度,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否定和升级, 个体经济和农民副业都被视作为“资本主义的尾巴”而去掉。打压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导致建国初我国的经济增长较为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启动了农村的改革, 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 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格局, 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我国的经济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丰富。但是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仍然存在很多诸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生态破坏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加剧等问题。

优化经济环境首先要加强经济伦理的建设,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无奸不商”等传统观念仍然根植于许多人的头脑中, 很多人排斥经商, 认为“利”与“义”是相对立的, 这种观念严重的束缚了人民的生产力, 创造力。所谓“仓廪实而知荣辱, 衣食足而知礼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没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再高的文明大厦也是海市蜃楼, 鼓励人民确立正确的经济伦理观念,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要通过合法的取得财富的来源。

(3) 文化环境的建设。文化环境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建设最为直接, 影响也最大。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文化建设涉及到社会意识形态, 大众传媒, 以及文化产业的建设。

任何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既不是多元的也不是一元的, 而是“多”与“一”的统一, 在我国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吸收外来多元文化的有益部分, 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于我国处于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 人们许多旧的传统观念没有完全消解又要面对多元的文化价值观选择, 很容易出现价值混乱的现象,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引领作用, 让人们在变动不稳的精神家园中寻求一处安定之地。其次, 大众传媒凭借其高效、便捷、海量信息在民众社会生活中的比重日益加大, 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 也是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途径, 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的影响巨大。大众传媒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再者要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素质的考察的立法与监督, 媒体人员在评论时事时候要坚持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 正确的政治方向, 引导社会思潮, 将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诸多诱惑中解救出来。

参考文献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篇8

摘 要:信仰是主体对于某种思想的真诚信服,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同性质的信仰,有真理性的信仰也有非真理性的信仰,若要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必须要求自己的思维尽量充分而又准确地反映客观存在,这就要坚持真理、信仰真理。然而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所以要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正确处理这些问题,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坚定对真理的信仰。

关键词:真理;信仰;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91-04

一、真理是人类的科学而崇高的信仰

(一)真善美是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目标

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们没有一刻停止过对真善美的探讨和追求,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作为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真善美之间存在着纵向过渡的发展关系。

1.真是善之前提,善是美之基础

真理指的是主体对客体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是获得了真理,达到了真理的境界,即主体在思想和行动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体的必然性。人们只有首先达到真,正确把握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本质和规律,尊重客观事实,才能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实现。“善”则包括使人在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各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实际价值。而人类追求真,获得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地实现价值,使事物符合人的发展,否则追求真理,获得真理也没了意义,“善”集中体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和实质,故要在真的前提条件下创造善、实现善,真是善的前提。“美”,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更高境界,美产生于主体从客体那里体验到自己生活中积极、健康、和谐的内容和形式,这种内容与形式不是客体固有的,而是由人的社会性创造活动中产生的。“美以真为前提,又超越了真,美也以善为前提,但又超越了善”[1],可以说善也是美的基础。真善美之间逐步深入而又是统一的。

2.求真就是求真理、求真相、求真实

真是主客体在认识活动中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求真精神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求真精神是以物质实践为基础的包含价值诉求在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2]。求真就是一个为了求得真相、得到事实而又大胆尝试、勇敢创新的过程,所以真即是合规律性的问题,在这过程中肯定需要经过很多考验,只有在求真的实践过程中遵循认识的发展规律,获得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实践才会成功。

3.求真是为求信,求信是为求用

人们追求真理和确定信仰是一个逐步完善自己的过程,不断求真就是为了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信仰,信仰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精神支柱功能,这种功能突出地表现在它们能经受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只有确立坚定的信仰,在把全部生命与精力都献给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实现自身价值和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二)只有信仰真理,才能坚持真理

1.信仰问题的复杂性与真理性信仰的贫困

信仰是人性的一种内在超越,是“人在具体的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对世界的认同方式,是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极度信奉和尊崇,寄托着人的精神和情感的终极关怀并以之为自己思想和言行的准则”[3]。信仰的问题十分复杂,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完全可能对其给予不同的理解,信仰的对象可以是具有明确形式的某种主义、理论、观点、宗教,或是有影响力的人或物,或是民间风俗,也可是某种意识或行为。可见信仰的种类很多,具有多样性,在一个社会中,不同人群由于其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所受教育以及偶然的机遇不同而总有着不同的信仰。

信仰的种类虽多,但人们各有各的信仰的背后反而出现了信仰泛滥的问题,这反映出来的实质性问题就是真理性信仰的缺失,所以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存在着信仰危机。所谓真理性信仰即是基于对现实及其规律正确反映而形成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使之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真理性信仰的代表,但在当今这个时代,这种理应作为人们精神支柱的伟大信仰却日渐远离人们的内心。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追求经济上的利益而忽视精神上的追求,以至于出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言论,在缺乏或不坚定这种真理性信仰的情况下,其他非真理性信仰很容易会造成其行为的偏颇或对社会以至国家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当前人们缺乏真理性信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2.把真理作为信仰的价值意义

信仰是人类在精神上突破自我或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需要,能给人类生活以价值指导,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信仰是人的完满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维度。人没有信仰就会失去追求的动力,迷失奋斗的方向,所以每个人都要有正确的信仰。真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的本来面目相符合,是客观的、无条件的、绝对的,若把真理确立为自己的信仰,那么他的信仰层次就会高人一等,就这种信仰渗透于他的整个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为人处事之中,会更有利于实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然而,另一方面,真理又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对客观物质世界一定程度的认识,所以它又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列宁明确指出,辩证法“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4]若把真理确立为自己的信仰,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相信真理,追求真理,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检验真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总是使自己处在不断完善当中。若将真理确立为大众的信仰,对我国改革开放中所遇到的新问题的解决、新变化的应对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二、坚持真理、信仰真理需要正确处理的问题

(一)当前人们缺乏信仰及非真理性信仰误导人们的问题

什么是非真理性信仰?就是建立在对现实及其规律反映不正确基础上而确立起来的信仰[5]。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心态却越来越空虚、寂寞、浮躁和功利化,出现了信仰的真空期,丧失了对真理的守护,这使非真理性信仰很容易会占据主导地位,而使人们加入了“拜权”、“拜金”、“拜星”、“拜物”的“教门”。

缺失真理性信仰的现实是一种普遍现象。如社会大转型的阵痛不可抗拒地传递到当今青年的思维中,对真理性信仰漠视的现象随处可见,使当代部分青年迷失在网络世界中,不愿面对现实;或做事功利性很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陷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失去对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尊重;或在诸多信仰面前,选择、辨认和确立信仰成为一件难事,而逐渐疏离对真理的信仰。此外,在党员中也存在缺乏真理性信仰的问题,如信仰缺失、拜金、奢华、腐败、贪污、滥用权力、无诚信等是党内的几大毒瘤,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产生动摇、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幻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受到空前的冲击和挑战。可见,真理性信仰的缺失是党内腐败现象蔓延的重要原因。不管是作为未来栋梁的年轻人还是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还是普通的老百姓,缺少具有终极关怀绝对根基的信仰,就会丧失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尺度和支点,没有了社会责任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成为无根之源,这不利于党员队伍的强大和共产主义信仰的传承,更难谈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所以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迫切需要科学的真理信仰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真理的一元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

所谓真理的一元性,是肯定真理的存在,主张真理只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即真理的客观来源只有一个——物质世界,获得真理的根本途径是唯一的——社会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也是唯一的——社会实践。真理的一元性是真理的客观规定性,承认真理的一元性,实质上就是承认客观真理,就是承认和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前提。真理是一元的,但未必是单一的,由于客体的复杂性、多方面性、多层次性、历史变动性和主体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实践因素、逻辑因素、社会历史关系的差异性,致使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往往用不同的方法来认识和揭示,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层面来把握和说明,从而产生多种真理性认识。即使对同一真理性认识,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系统、逻辑形式、范畴体系、科学模式来表述,从而呈现出真理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真理的一元性和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坚持这两者的统一不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题中应有之意,而且对于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同时在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前提下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6]。

在真理的一元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上,有些人却陷入了“真理多元论”的唯心主义的泥淖,“真理多元论”是一种认为我们对世界的同一领域、同一对象可以构建“多种截然不同的”但却是“平权的”真理的理论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正确性”及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真理和谬误的各自质的规定性,把真理看作是主观随意的东西,肆意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所以有些人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提出了“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的反动舆论,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造成两者混同在一起,是非不分,否认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不承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造成人们思想和行动上的混乱,这将危害我国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三、坚持真理、信仰真理的途径

(一)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首先是要解放思想。思想作为行为的先导,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所以要敢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破除迷信,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固有规律办事,努力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新局面。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和目的。如果不能做到实事求是,也就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思想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才具有生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解放,所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真理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发现、发展和检验的过程都需要我们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真正统一起来,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现在有些人缺乏真理性信仰就是没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才会被各种非真理性信仰所误导,只有坚持这种态度才能逼近真理,进而发现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

(二)要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再次说明了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紧迫性,实践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但有修正错误的勇气,能够及时消除错误,这是相当可贵的品质。

首先,要有修正错误理论的勇气。思想理论具有源头性、方向性、全局性的特点,若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就会产生有利的结果,反之可能会引入歧途,造成严重的损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奋斗史、探索史。在探索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错误和挫折,比如早期“左”和右的思想错误,我们党也正是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和基础上,从搬正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入手,不断纠正错误,修正了这些错误理论,推进了理论的创新发展,形成毛泽东思想。

其次,要有敢于实践和接受监督的勇气。对正确理论的清醒认识与坚定,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还不够,还要善于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其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造世界,这还要有敢于接受监督的勇气。监督的时效性越强,错误造成的损失就越小,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就是监督的意义和任务。

(三)要提高自身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能力与水平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不仅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主观条件的制约。从主体方面来说,真理的发现,受认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实践范围和水平的制约,还有认识主体的物质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制约。可见,发现真理是相当不易的,它不仅需要必备的客观条件,更需要认识个体的艰苦努力。所以,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充分利用和创造一切有利于发现和认识真理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认识主体更要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博览群书,关注时事,并常于实践,不断去发现和掌握真理。

例如,针对上述的有些人不能正确处理真理“一和多”的关系,陷入了“真理多元论”唯心主义泥淖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7]既然真理是一元的,那么指导思想也是一元的,真理的多样性就要求我们在坚持指导思想一元性的指导下大力繁荣思想文化,“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讲,就是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概括地说,就是多样并存、一元指导。”[8]所以,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下,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开阔视野,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功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辩证扬弃的原则,大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思想文化成果,真正做到“择其善者而用之”。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四)要建立起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有效机制

毛泽东曾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9]所讲的实践,是社会的实践,人民群众的实践,坚持实践标准,就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充分发扬民主。

尊重群众首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要深入基层和群众,虚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尊重他们的意愿。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培养做实事、说实话、报实情的作风,创造能表达和采纳不同意见的氛围,建立起有效的上情下传和下情上达的沟通渠道。同时还要建立起一种能确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监督机制,减少失误的概率,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尊重群众还要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通过调动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各种新经验为新理论的形成提供深厚的实践基础。十八大报告中体现出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只是因为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要的是我们在艰难曲折地奋进中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真正掌握了总结这些规律的办法,即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与时俱进,而通过实践检验出的真理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反反复复,将会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要正确引导人们确立对真理的信仰

人们对信仰对象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程度,不仅与信仰对象本身的科学性有关,更与其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内容的时代性、传播主体的素养密切相关。一些人缺乏对真理的信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能获得正确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又与真理传播的畅通性、实效性密切相关,为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高主体素质与水平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传播主体,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众传播者、教师和专家学者这三类,传播主体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受众对真理的接受程度,所以传播主体自身要有较高的政治修养、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从不同受众群体、不同传播渠道的特殊性以及现实生活出发,将理论进行通俗但不庸俗、深刻但不费解、客观但不疏离、方法灵活多样的话语表达和内容呈现,引领大众洞察世事时情,实现有感召力的传播。

2.满足受众精神需求

人性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在每一阶段所展现出来的特性都真实地揭示了信仰主体——人的需求与企盼,一种话语系统所建构的理论之所以被芸芸众生视为真理,奉为信仰对象,就是因为它在一定意义上契合了主体追求自我完善的人性需求[10]。所以针对受众群体,要高度关注并认真研究受众群体的内在需求、情感取向和兴趣趋势,通过对受众有针对性的满足,实现有亲和力的传播,并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目前凸显的群体心理、分众特征和个性化趋势,努力使科学的理论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与受众产生共鸣。

3.拓宽真理传播渠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吸取知识,针对今天各种媒介的发展态势和创新形式,必须广泛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讲座等,特别要积极利用网络、手机等新的传播技术传播真理,对不同类型的受众展开有针对性的传播,保持真理传播的畅通性和及时性,从而引导人们对真理的信仰。

4.建立真理内容体系

传播主体在传播内容方面,首先,要着重对主流真理性信仰的引导,积极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导受众群体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次,在满足受众精神需求方面,那些与受众利益和社会最关心、最热点问题相关的真理要及时传播,而且传播的内容要真实可靠,可以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75.

[2]张学鹏.论马克思主义的求真精神[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0).

[3]徐俊.当代中国社会信仰问题之反思——基于理性崇拜的视角[J].兰州学刊,2008,(9).

[4]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36.

[5]张成诗.信仰与真理性信仰[J].理论探讨,2006,(4).

[6]赵凤平.论真理的一元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及其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8]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3.

上一篇: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新华物流实训下一篇:反邪教宣传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