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食物链教案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食物链教案(精选5篇)

小学科学食物链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

【难点】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吗?你知道动画片中的主人公是谁吗?(根据学生回答提问)喜洋洋吃什么?灰太狼吃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生物之间这种谁吃谁的食物关系。

(二)新课讲授 第一部分:谁被谁吃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1.展示蔷薇、草、落叶、蚜虫、瓢虫、蚯蚓、鸟等动植物。提问: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吃与被吃的关系)要求学生在观察之后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在图中的圆圈中填写动植物名称(蔷薇或草→蚜虫→瓢虫→鸟)引出食物链的概念:生物之间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 2.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讲解食物链有哪些成员组成? 引出生产者、消费者的概念: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指名提问:说一说在刚才的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 你们还能找出几条蔷薇花丛中的食物链吗?(落叶→蚯蚓→小鸟)(蔷薇→瓢虫→小鸟)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所知道的食物链? 第二部分:田野里的食物网

竹林村的同学在水田中发现了许多生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水田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田里的生物图片并说出图片里有那些生物?(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已发现的那些生物的食物关系。提问学生回答他们找到的食物链。

(注意:当一个学生汇报的时候,一定要让其他的学生认真倾听并对照书上的图片。)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

提示:如果两种生物之间已经有箭头连接了,画第二条食物链时就不再画箭头了。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数一数你们找到了几条食物链?其中的水稻被几种动物动物作为食物?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尽可能完善补充所有的食物链,形成一张网状结构 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三)巩固提高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会有什么影响呢? 师生交流并小结:如果某一种生物灭绝了,作为它的食物的生物会慢慢变多,以它为食物的生物会慢慢变少,生态环境就会失去平衡。

(四)小结作业

播放课件,师生交流怎样保护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总结: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存了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食物链教案 篇2

“e课堂”核心的作用在于转变教学方式, 不仅拓展课堂的广度和课堂的参与度,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更重要的是拓展课堂的深度。2012年的基础教育地平线报告中提到“富有挑战性的主动学习将成为课堂教学新的重点”、“教育范式正包括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和写作学习的模式转型”等一系列未来教育的趋势。在近期 (12个月) 移动设备及其应用程序、平板电脑是新技术。然而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这些都是属于硬件技术工具, 他们可以把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 真正让学生对知识达到深度理解, 同时, 能力得到发展。信息提供并不是硬件学具进入课堂的最核心价值, 转变学生课堂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才是核心追求。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也开展了“e学习”的探索实验研究, “e学习”创设了人手一台Ipad的“一对一”的e课堂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试验, 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笔者结合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为例作详细的论述。

《食物的消化》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 (上)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中的第三课。在前面单元中学生了解了食物中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的基础上,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初步了解消化过程,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视对消化器官的保护, 同时, 为后继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笔者将这节课的内容放在了e课堂环境中进行设计, 学生利用Ipad平板电脑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构建科学概念,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源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可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利用good notes软件, 了解学生的先验知识

课上由一首《饮食健康歌》引入到关于饮食的内容上来, 然后根据科学研究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测, 启发学生思考并猜测: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去了哪里?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是怎样旅行的?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地方?经过这些地方的时候食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先验知识, 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流程。学生思考以后利用good notes软件 , 在空白的 人体图上 边思考边 画出自己 的想法。good notes软件里面可以导入教师预先准备的人体空白图, 然后可以选择各种画笔和各种颜色进行画图, 如果画错了还可以选择橡皮擦进行擦除。画完以后, 利用无线网络、苹果电脑、Air service软件搭建的无线投影平台, 让学生把自己画的食物的旅行图投影到大屏幕上,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食物旅行图。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鼓励学生的同时暂不去做知识层面上的评价, 避免教师直接讲解的枯燥, 而是在后面留给学生自学纠正的机会, 由于知识不是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的, 而是他们自己通过自学方式主动获得建构的, 这样做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 (如图1) 。

二、巧用学习资源包, 自主学习构建科学概念

1.利用学习资料包进行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概念的过程,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和组织引导者, 因此, 课堂的教学结构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地位, 学生为主体地位”。在第一个模块中教师了解了学生掌握的先前知识经验后, 也就是让学生汇报完自己认为的食物旅行图以后, 教师随机抛出问题:哪一张旅行图才是正确的呢? 这时候就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吸引学生继续往下学, 此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除了问老师还有很多, 尤其是可以靠自己上网查找资料、阅读文献资料、做科学实验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资料包 (放在360云盘中) , 里面含有一段高清版食物在人体旅行中的视频, 让学生自主点击观看学习, 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暂停、播放、回看等操作来自定步调, 自己去学习关于食物在人体中消化过程的相关知识。

2.反思中主动构建知识概念

学习完视频以后, 学生再返回good notes继续修改自己的人体图, 这个过程学生经历了自学——反思——纠错的过程, 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其实就是完成了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脑海里原有的知识结构大厦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发生改变, 学生修改人体图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重构修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科学知识的获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 而是学生利用Ipad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包自主学习、自主建构, 不断完善重构修改脑海里原有的知识概念,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自学完毕, 修改完自己先前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 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利用无线投影汇报, 并且这个时候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再完整清晰地梳理总结一下刚才学生自学所得的知识。

三、妙用小游戏进行知识的巩固

传统环境下巩固新知的环节往往都是以纸上作业的方式或者口头检测的方式来进行的, 这种方式一来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二来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被教师点到。然而在e课堂环境下, 笔者用PPT设计制作了一个类似于选择题的“互动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如果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就会给学生奖励性的反馈, 如果选择错误也会给学生一个反馈。学生自己利用WPS软件自由玩游戏, 游戏会及时给学生做出恰当的反馈和评价,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检测自己是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而且游戏的形式用来巩固知识比传统环境下用作业的形式更为有趣生动, 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形式, 他们可以边玩边学。

四、丰富的拓展材料,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 求

教育的本质应回归到“以人为本”,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应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转变传统课堂上线性的知识传递过程到自己能自定学习步调去学习, 笔者安排了一个拓展阅读的小环节, 准备了4-5篇关于肝脏、胃、小肠等消化器官的阅读小材料, 材料是PDF格式的, 里面还有大量的丰富可读性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选择2-3篇在good notes中打开并阅读, 边读可以边用各种笔进行圈点勾画, 读完以后再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通过阅读学习到的消化器官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默读、朗读等) , 然后边阅读边用笔圈点勾画, 最后小组之间进行分享交流。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我们彼此交换, 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换, 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由于每个学生阅读的文章内容都有所不同, 所以,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最后教师点选几个学生进行反馈, 因为最后的拓展材料并不是课标规定必须掌握的内容, 但是, 所选择的内容是和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拓展开来的, 笔者想要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迁移。

正是由于前面读了很多关于消化器官的资料, 最后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和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学生们都积极举手发言, 学生所说大部分都是刚刚从拓展小阅读里面学到的知识, 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大输入, 所以, 在后面需要输出的时候学生就有话可说了。笔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其实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对所自学的内容进行内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所学的科学小知识, 这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总结

本节课是笔者在“e课堂”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深度融合实践层面上的尝试和探索。当然, 反思整节课还有可改进的地方, 比如:课堂上还可以融入一些教学平台进行后台数据的搜集, 这样就能让教师第一时间通过数据分析课堂的教学情况, 从而更为科学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 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地推动“e学习”的研究, 还需要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课堂模式, 除了一线教师可以做实践层面上的探索之外, 还需要高校研究专家给予理论层面的深入指导, 教育局等有关教育部门给予各个层面的支持, 要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角度来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实验班级, 进行小规模长期深入的跟踪研究。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结合, 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才能真正地指导实践的开展, 才可能真正地去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方式。

摘要:《2012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培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是在e学习的环境下探索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深度融合, 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这课进行实践层面的探索, 旨在培养小学科学“e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e课堂,自主学习,小学科学

参考文献

[1]徐靖程.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内容——专访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1) :26.

[2]陈新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1) :59-60.

[3]刑丽.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有效整合.[DB/OL].http://kg.ftedu.gov.cn/show.aspx?id=8585&cid=47

小学科学食物链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44-49页。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主题人物在进行网上学习,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松鸡和羚羊为什么会消失呢?

二、新授:

(一)活动一:动物吃什么?

1、以小鱼、小猫等为:引入“大鱼吃小鱼”、“小猫喜欢吃鱼”等话题。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找出图中的所有动物。

3、给找出来的动物找食物。

4、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讨论: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可分成几类?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将可以区分不同的食物类型的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认识食物链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活动二:串起来的食物链。

1、明确本活动的任务。

2、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引导学生把纸条粘起来串成环。

3、活动后,指导学生把各小组做好的不同的纸环串放到一起,然后把起始环穿在一根棍子上吊起来。

(四)活动三:断了的食物链。

1、以车链为例,如果断了就不能再带动轮子转。

2、思考:如果食物链断开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3、分析自己在活动2中用纸环串连成的食物链。

4、剪断其中一个环,观察串连成的食物链会怎样。

5、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一种动(植)消失对其他动物有什么影响?

(五)讨论: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会有什么后果?

1、设想:食物链断了。

2、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作出分析。

三、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能结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能够寻找、分析表达食物关系的成语。

(二)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知道食物链的组成。

▲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难点是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三种生物:今天,有三位大自然中的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请大家来会一会它们!

2.学生指认动植物:猫头鹰、田鼠、玉米

3.说一说:这三种生物之间有什么联系或关系?(能说到“吃”或“被吃”的关系即可)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食物链:

(1)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图片:这你能给这幅图片取个名字吗?(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画图表示,并说出箭头所表示的意思。(蝉→螳螂→黄雀)

(4)讲述:生物之间以“谁吃谁”或“谁被谁吃”的一种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链状的联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5)分组游戏体验食物链:

①小组每人写一种动物或植物(至少有一种植物)

②请小组同学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用一根绳子将所写出的生物连起来。(要求:从最弱的传给最强的)

③请学生谈对食物链的看法或想法。

(6)讲解食物链的规范画法。(统一用“→”表示“谁被谁吃”的关系)(7)练习:两个食物链的画法。

①稻谷

蝗虫

老鹰

②老鼠

鬣狗

坚果

(8)比较:食物链有什么共同之处?(从植物开始,到动物结束)再说一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吗?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1)讲述: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2)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结合视频、图片,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3)学生判断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4)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划分理由。

(5)提问:你认为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假如没有了分解者,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3.引导学生分析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1)谈话: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这种食物链关系呢?(2)看图,上面有哪些动植物?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画食物链的方法画一条食物链?(3)提问:还有没有其它食物链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个不漏的将所有的食物链画出来呢?请大家比一比,试一试

(4)画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链,数数看有多少条?(学生之间相互判断与评价:画出的每条食物链是否完整与正确)

(5)提问:你们数过图上有多少条食物链?从图上看这些错综复杂的食物链组合在一起,让你感觉像什么呢?你还发现了什么呢?(6)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7)讲解食物网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

小学科学食物链教案 篇4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业土小学

包学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过程与方法:

1、能做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知识,对照资料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

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图片或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1、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

(1)提问:谁能说说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消化的?(2)学生咀嚼馒头,并且体会馒头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3)学生汇报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认识消化器官。(1)讲述:当馒头进到胃里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了,馒头还会经过哪些器官呢? 现在请同学们猜测并绘制食物消化过程图吧。

(2)提出要求,标写清楚消化器官名称并画出消化过程路线。

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消化过程图。交流、展示绘制的消化过程路线图。(其实馒头经过的消化器官是固定的,经过的路线也是固定的,怎样才可以知道谁画的图是正确的呢?)

(3)交流讨论。我们找来了最精确的食物消化过程图,大家进行比较 找出差异。(教师随之打开课件)(4)各小组学生对照正确的消化器官进行自我修正,找出先后两次的差异。

(5)学生汇报对消化器官的认识。

老师提问: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不同的消化器官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汇报。

教师通过计算机可向学生展示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消化过程。

提问:消化道又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二)认识消化道的蠕动是推进食物前进的主要方式 指导学生做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运动的实验。

(三)认识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讨论: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学生汇报交流

六、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小学科学食物链教案 篇5

食物从哪里来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源。

2.能按食物的来源将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及植物类食物。

3.能按照食物的来源对常见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4.通过对食物的认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二、教学准备

鸡蛋(熟)、面包,肉类的食物,大米饭、蔬菜、水果等学生常见的食物。

三、教学重点

区分动物类食物与植物类食物

四、教学过程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品种

(1)分小组进行交流,并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归纳,提示学生注意:食物是指来源于动物和植物,并且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可以直接吃的食品。

2.认识食物来源于哪些动植物

(1)分小组进行,将带来的不同食物进行分类,看看这些食物分别来自什么动物和植物,在将研究的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里面。

(2)学生反馈

注意:A.食物来源要说出具体的动物和植物名称。

B.既含有动物成分的有含有植物成分的食物,可以将食物所含有的成分放开来写。

(3)问: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将食物分为那几类?

动物类和植物类

3.对食物进行分类

(1)给所带的食物进行分类,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面,(2)对书中P13页的食物图也进行分类,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并修正

(4)总结归纳:动物性食物:

植物性食物:

既有动物性食物又有植物行食物:

上一篇: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下一篇:《榜样5》经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