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范文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范文(精选6篇)

三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范文 篇1

中华民族自古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说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感恩故事,曾经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时时刻刻受恩于社会,学会回报是情理之中。在较长时间里,我们忽视学生成长中的感恩教育。再加上家长过分溺爱与纵容,现在的孩子普遍有自私、冷漠、孤僻的一面,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因此对生进行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二、设计目的

1、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懂得感恩。

2、对父母,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感恩,做一个家庭的好孩子。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略)

2、感受父母的爱

(1)媒体展示父母关心孩子的画面,让学生说,生通过画面直观地感受父母的爱

(2)问卷调查

口头完成问卷调查:要求学生诚实回答出父母的生日在哪一天。接着采访几位家长,让家长说说自己孩子的生日在哪一天,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到自己对父母的关心不够,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

(3)调动情感

生边看屏幕边听故事,故事一《唠叨的爱》,听后让生说,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故事二《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听后让生谈感受。

3、说父母的爱

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来夸夸自己的父母,说说父母是怎样爱自己的。让生畅所欲言,更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让生明白要感恩。

4、回报父母的爱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回报父母的爱,可为父母唱一首歌、吟一首诗&&多媒体出示温馨提示让生自由讨论,以小组行式一组一组汇报

5、感恩

① 生在感恩花上写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完后自由说。

② 生把感恩花围成心,献给父母。

③ 家长谈感受

④ 提升感情,齐唱《感恩的心》,在歌声中宣布活动结束。

三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范文 篇2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3)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4)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自制支架、橡皮泥、保丽龙球、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活动】

1 创设情境导入

师指着问题墙口述同学们的疑惑提出问题:要解决同学们疑惑,需要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用什么方法可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生可能回答:上网查资料、问家长、查阅相关书籍、用天文望远镜观察……

师对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后追问: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什么?

生可能回答: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

师小结并过渡: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这些都需要数据来体现,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数据表,请大家观察、分析数据表,小组交流对太阳系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用前概念建立太阳系模型。2)尊重学生的思考、从学生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2 建立太阳系模型。

1)解读数据建立太阳系模型。

师给出观察提示:(1)小组合作对比数据表上的每组数据。(2)分析、整理数据,图文并茂记录新发现。

生小组合作3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一共有几项数据?每项数据说明了什么?(2)纵向对比每组数据有什么发现?(3)为什么“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赤道直径”有两项数据?

3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汇报对公转周期规律的认识、我引导认识八大行星运动快慢的认识以及围绕谁运动(生汇报我板书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轨迹)。(2)可能汇报行星大小与引力的关系。(3)汇报大小顺序、排列顺序(我按排列、大小顺序板书)。

指着黑板上太阳系:与你们认识的太阳系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会回答:黑板上是平面的太阳系,真正的太阳系是立体的?

师追问:如何体现立体的太阳系生可能会说:建造立体模型。

师追问:建造太阳系模型主要需要哪些数据?生可能会说:距离、大小。

师追问:怎样获得两组数据?师引导生按照数据来建模的重要性。

师出示材料和要求、学生分小组根据数据建模。

设计意图:(1)分析对比数据,解读数据,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2)通过数据分析、解读训练学生的思维。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处理,建立太阳系模型。师给出提示:小组合作,用数据表、橡皮泥、星空版、直尺、底座模拟建造太阳系5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指导生边看数据表、边建模。(2)各大行星的位置和大小通过什么来确定?(3)八大行星的大小对比?3、太阳的大小?

5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小组展示模型、第二组补充2、生生质疑产生新认识

生质疑中汇报新发现

师对生的发现指导提高到新层次

师聚焦新认识:八大行星大小差异很大、分布不是均匀的……

师板书:

设计意图:(1)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2)通过生生模型评议知道太阳的巨大,以及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互动环节,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太阳系模型。师看着太阳系模型问:孩子们与你们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汇报:太阳在发光,其它行星没有发光,除了行星还有小星星

师生总结太阳系的认识:师生共同小结:太阳是唯一能发光的恒星,根太阳比较起来八大行星太渺小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4)视频播放,拓展延伸。师播放多媒体视频问:看了这段视频孩子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可能会说:太阳原来一直都在运动,宇宙太大、太宽广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3 总结

三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范文 篇3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18分)

二、比一比,组词语。(8分)

精()睛()串()窜()服()报()剧()据()

俊()峻()奏()凑()佛()拂()讯()迅()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7分)

风( )电( )( )光( )彩人头( )( )

气势( )( )( )不讲理 一( )而上

( )风( )雨( )风苦雨 美轮美( )

四、 按课文内容填空。(17分)

1港湾里()的灯光,像( )的焰火()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的长河( )。

2霞光中,小露珠( ),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 ),碧绿的( ),紫红的( ),还有数不尽的( ),都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显得更加( )。

3爱人者( ),敬人者( )。——孟子

4( ),立根原在破岩中。( ),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五、照样子,写词语。(5分)

无影无踪(ABAC) 

大街小巷(含有反义词) 

六、读句子,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6分)

1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

2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3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课内阅读:(9分)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1 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句中把比作。(3分)

2 找出文中描写吃石榴感觉的词语,用“”画出来,并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4分)

3 用“晶莹透亮”写一个句子:(2分)

课外阅读:(10分)

翠鸟搭窝

翠鸟又叫水狗。因为它捕捉小鱼时就像猎狗一样敏捷,鱼在水上常常稍一露头,就被它逮住了。

但翠鸟终究是一种小鸟,无法对付巨禽、野兽的袭击,所以它就把窝搭在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小()深,使巨禽、野兽无法找到,()找到了,()钻不进去。

翠鸟喜欢在靠近小溪的陡峭石壁上找地方搭窝,这样()可以隐蔽自己,()容易捕捉小鱼。

科学家把翠鸟这种搭窝的本领,叫做动物的生存本能。

1选择下列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3分)

既……又…… 即使……也…… 如果……就……

又……又…… 不但……而且……

2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3分)

(1)翠鸟把窝搭在陡峭的石壁上是为了安全,使巨禽、野兽无法找到它的窝。( )

(2)翠鸟是捕鱼的能手。( )

(3)动物的生存本能就是翠鸟搭窝。( )

3读句子,回答问题。(4分)

因为它捕捉小鱼时就像猎狗一样敏捷,鱼在水上常常稍一露头,就被它逮住了。

(1)“逮住”的意思是: 

(2)从“一……就……”能看出 

八、作文。(20分)

我们的童年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笑声、泪水伴随我们一天天长大。这次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日子》,写完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练习 篇4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i màncāixiǎngcuī cùkuò dàshù shǒu dài bì

()()()()()

sǎo xìngwán qiángfàng qìxuán yágān dǎn jù liâ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纤细(xiān qiān)结束(shù sù)湖畔(pàn bàn)颤动(chàn zhàn)....

三、辨字组词。

娇()竿()鹊()闲()翠()

矫()杆()雀()闭()脆()

四、按要求写成语。

1.表示雨大的:、、、2.赞美白衣天使的:、、、3.描写鸟儿活动的:、、、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没有,没

有。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那弧线是。

2.谈谈你对这段话的感受:

3.默写一条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六、句子练习。

1.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歌声回荡在操场上空。

2.改反问句。森林就是一个水库。

3.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改)

(1)新同学来到我们班级,大家热心鼓掌。

(2)我来到九寨沟,出现在眼前是神奇的一幅画卷。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犀牛和犀牛鸟

犀(xī)牛是一种珍贵动物,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各地,发起牛脾气来,连大象那种大力士也要退避三舍,可是它却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那就是犀牛鸟。它们之间的深厚友情,绝不是A的。原来犀牛的皮肤,好像铁甲一样,但在皱褶(zhě)地方却非常娇嫩,常受体外寄生虫和吸血昆虫的刺螫。犀牛鸟栖(qī)息在犀牛背上,就以它体上的寄生虫类作为美味食品,吃饱肚皮。同时,犀牛的视觉不够B,当犀牛鸟发现敌人时,这只灵活的小鸟就会飞上飞下,并发出尖锐的叫声,向它的好朋友报警,让它做好安全戒备。所以犀牛对犀牛鸟非常C,平时也让犀牛鸟在它背上任意玩耍。性情暴躁的犀牛,从不对它的好友发脾气。

1.给文中A、B、C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感激突然尖锐偶然敏锐感动

A 处B 处C 处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即使……也如果……就……

(1)()发现了敌人,犀牛鸟()会向犀牛报警。

(2)()犀牛的脾气很暴躁,()它从不对犀牛鸟发脾气。

(3)犀牛要是发起脾气来,()是大象()会退避三舍。

(4)()犀牛背上的寄生虫类是犀牛鸟的美味食品,()犀牛鸟栖息在犀牛背上。

3.犀牛和犀牛鸟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请用简洁的话来回答。

(二)动物的“慈母心”

你见过母鸡育雏的情景吗?母鸡“咯咯咯”地招呼孩子啄食,啄食又吐出,顾不得自食。小鸡“玩”累了,就让它们一个个紧贴在自己温暖的胸腹下休息。下雨了,它展开翅膀,犹如撑开的大伞,为小鸡挡风遮雨。

熊猫对子女的抚抱、依偎等动作好像人类一样。当小熊猫刚降生世间,母熊猫便用嘴把它叼起来,抱在怀里,不时地亲吻,舔干孩子湿漉漉(lù)的皮肤。当孩子学会走后,熊猫妈妈紧跟在后,用爪子“擦掉”小仔身上的泥土。

许多在地面上筑巢的鸟类,一旦遇到敌害,还会来一套“调虎离山”计。比如在灌木丛中,一窝刚出壳的雏鹌鹑(ānchún)被狐狸发现了。正在屋中的母鹌鹑为了孩子免遭不幸,“扑”地飞了出来,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像一只折

断了翅膀的鹌鹑。狐狸以为猎物唾(tuò)手可得,便舍弃巢穴中的雏鹌鹑,猛地扑向母鹌鹑。但当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时,母鹌鹑便机灵地飞向高空。有时来不及逃避,为了孩子的安全,母鹌鹑却成了狐狸的腹中之物。

1.“调虎离山”计在短文中具体指

2.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下面哪个说法正确,就在后面的括号内打“√”。

(1)赞美了母鸡爱小鸡的可贵精神。()

(2)赞美了动物具有可贵的母爱精神。()

(3)写母鸡、母熊猫以及母鹌鹑关心小鸡、小熊猫和雏鹌鹑。()

八、作文。

三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范文 篇5

备课教师:杨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板书课题)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在古代指丢失。‚牢‛在文中指羊圈(juàn)]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Wáng láo juàn kūlóng diāo fáng 亡羊补 牢 羊圈 窟 窿 叼 街 坊 quàn huǐ 劝 告 后 悔 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

窟: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屈‛。

窿: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攵‛下边有一横,不要丢掉。街:中间最后一笔是‚提‛。3.口头组词。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丢了两次羊,因为羊圈破了。)2.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狼从窟窿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3)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不听街坊的劝告。)

指名分别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养羊人说了什么?(4)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

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没有瞻前顾后,考虑问题不全面。

(5)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四自然段。‚又‛是什么意思?

(这一次丢羊的过程跟第一次一样。)

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同学们,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方面吗?

(比如做作业,如果做错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下次不再错。)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后悔‛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现在修羊圈不晚,这样以后就不会再丢羊了。)

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做到了瞻前顾后。(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5)投影出示插图。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请你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

(因为养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赶快修补好了羊圈。)(6)养羊人这样做的结果怎样?(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再也‛一词说明什么?(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做错了:不听别人劝告,不瞻前顾后。做对了:吸取自己不听劝告的教训,及时改正错误修补羊圈。)2.你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

(一个人有错,只要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越读越聪明。)第二课时

二、合作探究《南辕北辙》

我们学了寓言《亡羊补牢》,继续学习另一则寓言《南辕北辙》。(板书课题)

一、理解题意

1.请同学们利用字典来了解‚辕‛和‚辙‛是什么意思。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滚压出的痕迹。)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本要向南走,而车子却往北走。)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怎样一个故事呢?

二、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自学,我们了解了南辕北辙讲诉()故事。(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

三、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通过组内讨论。我们知道,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道理。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四、汇报交流,精彩展示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 2.汇报寓言内容

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话把内容说清楚 3.汇报寓言的寓意 生汇报寓意,教师适时点拨

1.如果你看到那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你不应该不听朋友的劝告;你为什么不好好想一想,你的马车方向不对,能到楚国吗?)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未为迟也 目标与行动一致 布臵作业

1、把这一课的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小练笔:我从某个寓言故事想到的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学准备:生字小黑板、词语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

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2)熟读并理解词意。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

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

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四、作业布臵。1.听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板书设计: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思考:箭伤作痛

结果:不用箭

叫得惨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伤口裂开

掉了下来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臵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内容。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③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有一家商场,刚开始生意很不景气,后来做了一些改革,生意越做越红火。生意好了,麻烦事也来了。商场里唯一的一部电梯,常常挤得

水泄不通。于是,商场召开董事会,请手下所有职员出谋划策。如果你是员工,你会出什么好点子?(学生议论)正像你们说的那样,再装一部电梯吧,没位臵;搬迁吧,又没有那么多资金。想不想听听一个聪明的职员出的好点子?他说在电梯的两旁摆上几张桌子,桌上放上各类报纸;在靠电梯附近的墙上装上几面镜子,这样一来,电梯拥挤的问题自然解决了。原来,那些爱看报纸的男士看到电梯上人多,不经意地在那里看报纸;爱美的女士,不由自主地在镜前照镜子。这位职员立了大功,后来晋升为经理。请问,这位职员为什么能晋升为经理?他的点子好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件:出示动画 3.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些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骆驼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只、一只、另一只)4.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出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出示画师的话)(1)读一读画师的话。(2)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出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一句或几句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的多呢?(板书:以少代多)8.齐读课文。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1.(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作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画许多小骆驼 二徒弟画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过程与方法: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解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臵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第三课时

讲解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 集 篇6

第五单元分析与提示

本单元入选的四篇散文和五首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 篇章。无论其写景、传记、寓理、赠序以至抒怀,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教师略加点拨,学生不难读懂,非常适合当代中学生阅读。

教学本单元,不仅要读懂这些作品,了解丰富深厚的感情,理解博大精深的思想,体会深邃的意境,感悟优美精致的语言,从而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能力;还要着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味;此外,还要通过对古诗文的广泛接触,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言文的感受能力,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

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要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练习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流利地背诵,并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常用的文言句式。

在学习方法上要发挥诵读的功力,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内容的理解上,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做到勤读,善思,乐问,敢疑。

《与朱元思书》以书札形式,着意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教师可指导学生与郦道元的《三峡》比较阅读,要特别留意本文作者饱览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受。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而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其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学习本文可与《桃花源记》互相印证,进一步了解陶渊明其人。

《马说》托物寓意,以千里马喻英才,谓人才惟遇伯乐方能施展才华,否则将尽被埋没,极言知遇之难。可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谈谈对人才的认识和培养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为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教材中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当今中学生应怎样尊师重教,刻苦学习。

诗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中,除了注重诵读背诵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培养审美情趣。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一、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二、体会作者由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感触。

三、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二、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阅读《三峡》,准备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吧!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大家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看看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缥(piǎo)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líng)嘤(yīng)鸢(yuān)窥(kuī)柯(kē)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知,可以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2.疏通文意

(1)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

补充注释

风烟俱净:全,都。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一百许里:余。

天下独绝:极顶。

急湍甚箭:湍,急流。甚,胜过,超过。

泉水激石:冲击,冲刷。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

(3)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4)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

四、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要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还应怎样做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集中归纳到以下几点,通过合作探究,做出解答,最后统一认识: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1.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一段写点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

第二、三段紧承上文,分别写异水和奇山。

3.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

4.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得出来。

5.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且讲究对仗和声律。(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主讲,结合学过的课文《陋室铭》,指导学生能分辨课文中的骈句和散句即可,不必细究。)

五、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

请学生谈谈本文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并用同样的方法,做口语片断练习。

教师提示: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拟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六、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学生边谈,教师边归纳,写在黑板上。

教师提示:

1.相同之处: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测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处:

.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三峡》比《与朱元思书》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教师要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七、教师小结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地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八、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游览当地的山川等名胜,写一篇游记。

22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一、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相关文言词语。

二、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三、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一、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一、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二、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三、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主要方面及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认知生字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

嗜(shì)辄(zhé)吝(lìn)箪(dān)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āng)欤(yú)

2.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

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环堵萧然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⑦以乐其志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研讨与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

5.归纳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上一篇:高一美术特长班下一篇:教师三基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