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青海湖教学反思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迷人的青海湖教学反思(共11篇)

迷人的青海湖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写字,能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教学准备

有关青海湖的图片、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在前几课,我们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气势,观赏了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今天,想不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去旅游?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板书课题)

2.简介青海湖。

(1)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说,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2)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有50条河流从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使青海湖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大,是一个咸水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硕shuò宛wǎn倩qiàn瀚hàn喇lǎ叭bā

嫁jià咸xián纵zònɡ泊pō毡zhān

(2)读词语。

文武双全诗情画意纵横星罗棋布悠然自得硕大无比烟波浩渺美不胜收和睦相处争权夺利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写了青海湖哪些地方的景色?

(2)除了写景,作者还介绍了青海湖的什么情况?

2.讨论交流。

(1)课文写了日月山牧场的景色和青海湖的美景。

(2)除了写景,文章还介绍了青海湖名称的由来。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纵横 山峦起伏 画框 硕大无比 宛如 星罗棋布

烟波浩渺 美不胜收 咸水湖 争权夺利

2.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青海湖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二、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作简单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雨过天晴,每一扇车窗都成了油画的画框。绵延几十公里的高山牧场,牛羊悠然自得地吃草,连汽车的喇叭声也惊动不了它们。星罗棋布的毡房,似一朵朵硕大无比的蘑菇。天高云淡,远处,天和地连成一片……

作者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高山牧场的恬静、美丽,展示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2)青海湖烟波浩渺,上接蓝天,下连碧野,宛如一面晶莹的大明镜镶嵌在天地之间。沿湖有广阔的平原,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片连着一片,与碧绿的麦类、豆科作物交织在一起,满眼金碧辉煌,美不胜收。

晶莹明澈的湖水、金灿灿的油菜花、碧绿的农作物,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喜爱之情。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背诵下来。

三、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小结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

1.词语丰富,比喻恰当,使文章生动、形象、优美。

2.观察与想象相结合。

3.层次清楚。

四、作业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导游。

板书

5.迷人的青海湖

迷人的青海湖 日月山:树木苍翠、庄稼繁茂

青海湖:烟波浩渺、美不胜收

迷人的青海湖教学反思 篇2

师: (板书:夏天) 看到黑板上的词语了吗?谁来读读?一起读。如果现在就是夏天, 你最想干什么呢?

生:我最想吃冰糕。

生:我最想游泳。

师:哎呀, 听了你们的描述, 我们大家心里都痒痒了, 真想快点儿到夏天, 那还等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夏天。

【点评:上课伊始, 教师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亲身体验入手, 拉近了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文本间的距离。】

二、初读感知, 学习生词

师:现在, 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对夏天的喜爱, 去领略夏天的迷人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8页, 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不添字, 不漏字。2.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去认识它。3.标出自然段。)

师:课文读完了, 老师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师:“炎热”是什么意思?

生:很热。

师:火上加火, 当然热了, 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生:上面的火, 最后一笔要变成点。

师:谁来给“趣”找个朋友?

生:趣味、兴趣、乐趣。

师:课文中说黑子红瓤的什么?

生:黑子红瓤的西瓜。

师:“佳肴”是什么意思?

生:指好吃的东西。

师:佳肴指好吃的饭菜, 凉拌佳肴指不经过炒、蒸等直接调拌而成的好吃的饭菜。你吃过哪些凉拌佳肴?

生:我吃过凉皮。

生:我吃过调豆角。

师: (出示课件) 看, 水果沙拉、白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凉拌木耳, 这些都是我们夏天经常吃的凉拌佳肴。

师:在这些词语里有8个生字要求我们会写,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写两个生字。 (课件出示:街趣)

师:请同学认真观察这两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想一想怎样写才能把它们写得既端正又美观。 (师示范书写生字, 生在书本上各描红一遍。)

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在小作者的眼中, 夏天是什么样的?

生:课文一共有55个自然段。在小作者的眼中, 夏天是炎热的, 夏天是多彩的, 夏天是有趣的, 夏天是悠闲的。

师:你真会读书, 初读课文就一下子抓住了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 (板书:炎热多彩有趣悠闲)

【点评:低年级的教学还应以识字、写字为主。教师能正确把握年段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生字学习时进行分散处理, 对于较难写的字进行示范书写, 既缓解了学生集中识字的压力, 又提高了识字、写字的效率。】

三、品读课文, 升华情感

师:其实, 夏天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它的热了。谁愿意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哪个句子最能突出夏天的炎热。

师:你读得真流利。哪个句子最能表现出夏天的炎热呢?

生: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 把热量尽情地洒向大地。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夏天的炎热?

生:我从“火辣辣”这个词语体会到夏天特别的热。

师:“火辣辣”可以看出这时的太阳像什么?

生: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师:热得像———

生:火烤一样。

师:请你再读一读, 读出这种感受。

(生再读)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尽情, “尽情”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指全部的意思, 太阳把它全部的热量都洒向大地。

师:对, “尽情”就是指毫无保留的、一点不剩的, 这里让人感到了热浪滚滚。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 谈谈你们的感觉。

生:我会热得满头大汗。

生:我会被太阳晒得头发晕。

生:我会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师:好,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自读, 齐读。)

师:夏天既然这么炎热, 你们为什么还喜欢它呢?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写的?

生:我们不必穿着厚厚的衣服, 显得笨手笨脚, 也不必为风沙烦恼。

师:是啊, 我们可以轻装上阵, 自由舒展我们的身体。

生:如果下起雨来, 就在雨中奔跑, 洗一个痛快的凉水澡。

师:刚才还热得满身大汗, 现在冲一个痛快的凉水澡, 感觉怎么样?

生:我感觉真是太痛快了。

生:我感觉凉爽极了。

师:对, 夏天虽然炎热, 但是热得可爱, 热得舒心, 热得洒脱。让我们带着感情齐读最后一句。

【点评:在这一环节, 教师很有效地抓文中的词语来理解句子, 并通过感悟交流进行读书。而且, 还不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谈感受并进行“热得怎么样”的语言表达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师:夏天还是多彩的。我想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二自然段, 谁愿意读? (指名读)

师:那感觉真好!是什么感觉?

生:是吃西瓜的感觉。

师:在烈日炎炎的夏天, 吃一口又凉又甜的西瓜, 真是爽极了, 爽透了。请男生齐读这一段中的最后一句, 读出这种感受。

师:夏天是多彩的, 你们能从这段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吗?

(生汇报找到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师: (出示课件) 盛开的鲜花, 碧绿的草地, 绿色的植物, 五颜六色的衣裙, 黑子红瓤的西瓜, 向我们展示出一个五彩斑斓的夏天。

(师生接读)

师:夏天是____。盛开的____, 碧绿的____, 墙上爬满了, 街上飘动着____。如果有朋友来, 从冰箱里拿出____, 那感觉____!

师:能背下来吗?自己试一试。

(生尝试背诵)

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这么快就背会了。

师:有没有信心背下来?

(生齐背)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任选一个或两个填一填。

(出示课件)

拓展练习: () 的太阳 () 的荷花 () 的向日葵 () 的大海

生:火红的太阳。

生:粉红的荷花。

生:金色的向日葵, 蔚蓝的大海。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概括夏天的多彩, 你会用哪个词?

生:我会用五颜六色。

生:我用五彩缤纷。

师:老师这儿也准备了一些词, 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姹紫嫣红五彩斑斓)

【点评:本环节教师采用图片引读的形式, 遵循了小学二年级学生直观感知的特点, 当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兴趣, 就能很快地入情入境地进入读书的状态, 并能够当堂背诵。教师还相机进行了一些拓展练习, 在学文的基础上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夏天不但是炎热的、多彩的, 它还是有趣的。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 看自己能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师读, 生想象。)

师:睁开眼睛, 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点点光影在地上闪耀。

师:强烈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 在地上形成一个个小光斑。

生:我看到萤火虫在草丛中飞来飞去。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青蛙在举行赛歌会。

生:我听到了知了的叫声。

师:咱们来听听知了是怎么叫的? (播放知了在树林中叫的画面及声音)

师:真是个有趣的夏天, 尤其是到了晚上, (课件出示第三句的图文伴声音) 大家认真听、仔细看。谁来读读, 读出夏天的趣味来? (指名读)

师:老师想把这句改一改。我把“听青蛙的赛歌会”改成“听青蛙呱呱叫”, 把“看萤火虫提着灯笼在草丛中游行”改成“看萤火虫飞来飞去”。 (出示修改前后的两个句子)

师:仔细体会体会, 你认为这两个句子哪个好, 好在哪儿?

生:我认为第一个句子好, 第一个句子写得具体。

生:我也认为第一个句子好, 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把“青蛙呱呱叫”写成“青蛙的赛歌会”显得很生动形象。

师:很好, 什么是赛歌会?

生:就是比赛唱歌。

师:是一只青蛙吗?是两只青蛙吗?

生:不是, 有很多只青蛙比赛唱歌。

师: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很多只青蛙在比赛唱歌的场面很热闹。

师:高一声, 低一声, 远一声, 近一声, 一个“赛歌会”就把很多只青蛙一起高歌的热闹场面描写得生动形象。

师:大自然就是这些小动物们的舞台。让我们想象着这些画面, 再读读这一句。

(生齐读)

师:除了课文中提到的知了、青蛙和萤火虫外, 还有哪些小动物在夏天里聚会, 它们在做什么? (出示句式训练)

我们可以到花园里看____, 还可以到草丛边听____。

生:我们可以到花园里看蜜蜂跳8字舞。

生:我们可以到花园里看蝴蝶跳舞。

师:是啊, 在这个大舞台上, 有歌唱家, 有舞蹈家, 还缺什么? (师做弹琴状)

生:还可以到草丛边听蛐蛐演奏。

生:还可以到草丛边听蟋蟀弹琴。

师:欣赏着这一台大自然为我们小朋友准备的歌舞会, 真是有无限的乐趣!

【点评:这一环节教师调动学生的听、看、想等多种行为, 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有趣的童话般的世界。通过句式对比训练和扩展练习, 学生放飞了想象的翅膀, 在想象中感悟了画面, 读懂了文章, 并深深体会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师:夏天不光是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 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暑假生活的悠闲自在。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从哪儿感受到夏天的悠闲?

生:我们扛着鱼竿去钓鱼, 提着水桶去捉虾, 背着救生圈去游泳。

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 真的是悠闲自在。

生:还可以自制冰淇淋, 学做美味的凉拌佳肴。

师:想吃什么就去做什么。

生:可以白天躺在竹椅上读书, 夜晚望着星空畅想。

师: (出示星空图) 夏天的夜晚, 群星灿烂。仰望星空, 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会想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多少颗。

师:你是个数星星的孩子, 对星空充满了好奇。

生:我会想其他星球上有没有外星人。

生:我会想什么时候能当上宇航员飞上太空。

师:你有一个远大的理想, 祝愿你长大后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夏天是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悠闲的。你们这么喜欢夏天, 难怪我们的小作者说夏天是——

生:迷人的。

(师板书:迷人的)

师: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说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 (板书:走向成熟)

生:因为夏天过后就是秋天,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 所以说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

师: (播放课件:图画配音乐) 因为夏天过后是秋天, 而秋天正是谷物水果成熟的季节。正因为有了夏天充足的光照, 谷物和水果里才贮存了大量的糖分和营养, 才能在秋天获得丰收。我们也将在金秋九月升入三年级, 所以说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这一句。

【点评:教师在理解“畅想”一词时, 给学生创设了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表达来理解词语, 处理得简洁利落、收放自如。在理解“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这句话时, 由于有了之前对文章的感悟和朗读的铺垫, 学生的感情得到充分的酝酿, 至此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让教学“第一锤”迸发迷人的火花 篇3

关键词:生活;故事;悬念;情境;操作;以旧引新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所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这一理念我们知道,导入是小学数学新授课极其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下面针对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导入方法谈一些浅见。

一、联系生活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我常常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让学生体味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高不可及,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茶罐、牙膏盒、魔方、球等物体,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告诉他们这些物体的形状分别叫什么,学生也容易记住。又如教学“比例尺”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准备去杭州旅游,我看看地图就知道了常州至杭州的实际距离,你们知道是谁在暗中帮助了我吗?”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故事激趣式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带给学生富有哲理的思考。因此,新课的导入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故事中明理。

比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编了这样一段童话:一天,猴妈妈得到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演示三个圆纸片),她把三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8份、12份,让三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话音刚落,三只小猴子瞪大眼睛望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啦?一个个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猴妈妈看透了小孩子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你们好好想想吧!”这时,我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最佳的教学情境创设成功,该是讲授新课的时候了。

三、巧设悬念式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刚刚开始组织教学时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我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积极地思考和主动求解,自觉地去获取知识。

如我在教学“2或5的倍数特征”时,就设置了这样的悬念:“给我一个数,我一看就知道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学生争着站起来报数考我,我都对答如流。同学们惊奇了,疑问由此产生:“我们任意报一个数,老师怎么一看就知道是不是2或5的倍数呢?难道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索中,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情感需要和认知需求。

四、动手操作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知识本身特点,我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创造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叙述、边归纳,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与脑一起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实践信息。

例如:我在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先让学生把10根小棒分一分。出现了下面几种分法:1根与9根、2根与8根、3根与7根、4根与6根、5根与5根。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发现最后一种分法的本质特征“每份的根数一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这样导入新课,既让学生感受到在操作中获得新知识的快乐,又让学生对新课探究产生更大的热情。

五、以旧引新式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由迁移规律可知,当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时,就可以把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识搭桥铺路,形成正迁移。就数学而言,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所以以旧引新的导课方法便成为数学课中最常用的导课方式之一。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我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然后将题中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我上面所列举的几种类型。但是不管怎样我觉得我们在设计导入这个环节时都要注意启发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这样才能扣人心弦,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导入有法,导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我们要在瞄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之浅见[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0(6).

[2]小学数学名师魅力课堂激趣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朱智贤.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迷人的火塘教学反思 篇4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分层教学:

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曲调多遍,接着我来范唱歌曲曲调,然后和他们合作,分别视唱两个声部的曲调。在视唱过程中重点唱好切分音和十六分音符节奏及音准,接着就让他们跟着伴奏小声填唱歌词。在这个环节中,因为两个班级程度不同,一班,我采用了部分乐句跟唱的教学方法,二班直接模唱的教学方法。然后再用分小组“合唱”的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歌曲的演唱。

为了提高他们合唱的水平,激发演唱的热情,我“以点带面”,指定部分歌唱能力较强的学生,与我一起来演唱歌曲。这样,一班终于有了歌声(以前很少)。唱完后,再让他们说说自己前后演唱的感受,有的孩子小声说:我们原来唱歌也这么好听啊!还有的孩子说:我感觉自己正围在火塘边弹着琵琶,听着故事,愉快地唱歌,心里好高兴啊!......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反思 篇5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联想,领略张家界美丽的自然景色,了解其科学价值。

3、学习写景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联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是个旅游爱好者。假期中我游览了湖南省的张家界风景区,给你们看看我照的相片吧。(课件出示相片)张家界迷人的景色让我流连忘返,就连书中的作者也忍不住去游览了张家界。你们想去吗?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张家界。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张家界的?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再回答。

老师板书:山、水、植物、动物

三、深入学习课文:

现在,我们跟随着作者乘车来到了张家界风景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山的世界。

(一) 学习山的部分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默读边思考:张家界的山峰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动笔划下来。

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动笔划句子并思考。

2、总写句

指名读句子(课件出示)重重叠叠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 学生答:山多、高 老师板书

作者运用?重重叠叠、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这三个词语写出了山峰的多、高的特点。

3、分写句

山峰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句子?它们是那么多,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点,一座有一座的姿态:有的像身背草篓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一柱独峙,像一支长长的利剑……? 说明山的姿态多、千姿百态。 老师板书

(1) 山峰有哪些姿态呢?请你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山的姿态。

(2) 在你的脑海中一定呈现了千姿百态的山峰,那就请你用简笔画的形式把书中描写的山的姿态画在纸上。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

学生动手画,找两个学生板书。

展示学生的画。

(3) 看来不同姿态的山已经印入同学们的脑海中了。让我们看看张家界真正的山峰的姿态。

(课件出示五、六张图片)问:这是书中描写的什么姿态?

(4) 作者将山峰的不同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用了什么手法描写的?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在读中体会。

(5) 只有这些形态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的用法)

请你展开想象,用比喻的方法描述其他山峰的姿态。(课件出示

三、四个图片)

学生看图片练习说话。

(6) 这么多奇特的山峰纷纷排列在作者的面前,

作者有什么感受?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学生读句子?它们纷纷排列在你的面前,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语。每一座山峰,都像一幅美妙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用什么手法写出喜爱、赞美之情?

(7) 让我们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一起欣赏张家界千姿百态的山峰吧。

老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4、金鞭岩

在这一排排的山峰仲金鞭岩最让作者难以忘怀。

(1) 金鞭岩有什么独特之处让作者难以忘怀呢?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句子并说体会。

(2)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金鞭岩,给你什么感受? 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磅礴的气势。

5、黄狮寨

张家界的山峰多得数不清,要想将这些千姿百态的山峰尽收眼底,就得去黄狮寨。

出声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黄狮寨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看书上的图片,哪是点将台?如果你站在点将台上向下望能看见哪些景色?

指名说一说。

请一人读第四段,其他人边听边想象。

(二) 学习水的部分

张家界的山多、高、千姿百态,那么张家界的水呢?

1、默读第五自然段,边默读边体会:金鞭溪有什么特点?用书中词语填空。

(课件出示填空)金鞭溪的溪水——————!

学生默读思考,口头填空。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溪水的词语?请说一说。

2、你看,这就是金鞭溪(课件出示图片)有什么感受?美!老师板书。

从书中哪些句子看出来的?读一读。

学生找句子读句子。

正如书中说的:给人一种大自然安谧静美的享受。让我们听着音乐、看着图片,也来享受一下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安谧静美。 放轻音乐,学生有语气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动、植物

张家界不仅具有举世无双的美学价值,而且还具有科学价值。 出声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这些都说明了张家界是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 老师板书。 看到这么迷人的山山水水,作者由衷地赞叹道: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神境。 老师板书。

四、练笔:

祖国秀丽的山川,怎能不让人神往?同学们一定觉得张家界值得一游,可遗憾的是很多人还不知道或不了解它,根据你的所知,抓住张家界某一方面的特点,精炼语言,写一句或几句精彩的广告词,向周围人介绍张家界,打响张家界的知名度。 学生三分钟练笔,指名读练笔。

五、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张家界旅游,会有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仙境般迷人的张家界。张家界之旅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山: 多 高 奇

水:美

16人间仙境

植物: 宝库

动物: 乐园

教学反思

一、图文整合,指导?神游?教方法。

新课伊始,我先问同学们是不是都喜欢旅游?都去过哪些地方?当同学们回答之后,我又说:?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加起来也没有我去过的地方多。信不信?老师世界各地都去过,什么都见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南沙群岛,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还有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从同学们一个个充满好奇的目光中,我能感觉到,他们羡慕,他们怀疑。我趁机再问:?你们猜猜老师是怎么去的呢???上网?看电视?读书学生们天真、稚气、活泼的天性,只有在当时,我的感触最为真切和深刻。经过师生的这一对话,学生立刻投入到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因此拉近,为后面的师生互动奠定了基础。接着,我告诉学生:?文章写得好,我们把书也读好了,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叫‘神游’。这

节课,我们就跟随文章的作者去‘神游’--迷人的张家界当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后,兴奋劲和求知欲溢于言表--赶快?神游?,一饱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接下来我带学生进入专题网站,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进行?认读生字、认读词语、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顺序?这些教学环节,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中完成了?神游?前扫除障碍这一准备工作。

二、循文入境,进行?神游?品美景。

?神游?前的障碍扫除后,我让学生?神游?课文,把心放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去,细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看能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出现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这时,学生们静静地走进课文,认真默读,开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思维异常活跃。当让他们谈感受时,课堂上又一次出现了高潮--答案是那样的精彩,那样的富有个性,那样的富有创造性。虽然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个体思维不同,对课文的理解不尽相同,但这些答案,都是学生独立学习的结果,个人情感的独特体验,个人智慧的随机生成我似乎站在黄狮寨的顶峰,向上望是蓝蓝的天空,向下望是万丈的深渊,有一种身处险境的感觉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认为还应该加上张家界?这样欣赏美景,既省了钱和时间,又进行了旅游?我仿佛登上了黄狮寨的点将台。我的东方是气势磅礴、金光闪耀的神鹰护金鞭;我的西方是满目青翠、纤尘不染的金鞭溪;我的前方有八九座山峰,好似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威武将军,向我诉说着张家界的历史;我的后方是一群又一群伶俐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好像在向我打招呼;我的下方是叫人心惊胆战的万丈深渊;我的上方是白云飘飘、霞光万道的蓝天白云。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心中不由地赞叹道: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我想,这是我们做教师最想看到的,正是教育所追求的。这远比我们喋喋不休地分析、讲解、灌输,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要有效得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获得的能力和体验是刻骨铭心和终生受益的。

三、激发情趣,拓展?神游?开眼界。

经过老师和学生跟随文章的作者到课文中游,老师带着学生到录像中游,应该说是实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但我觉得这还不是一个完美的课堂,于是我用语言描述由一到十,由十到万的张家界景点名称,让学生感受张家界的美景举不胜举;阅读网站中展示的?名人赞叹张家界之美?的经典语言,总结?神游?之妙,启迪升华;进而设计了第三次?游?——让学生登录老师课前制作的?迷人的张家界?专题性中华勵誌网作文范文站。网站中的每个模块都如一桌丰美的精神大餐,如一个琳琅满目的自由超市,等着同学们去品尝,去采购。与网络对话,同学们的兴趣特浓。欣赏结束让同学们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自己看到的张家界时,又产生了与前面不同的感受——视野开阔了许多,知识丰富了许多。那啧啧的赞叹声出自孩子们不同的口中:?说它是人间仙境,名副其实!??我为张家界而自豪!??我觉得现在就在张家界上课这样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张家界景色的迷人,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篇6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第6、7、8三个自然段的想象占据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写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柳树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而在此基础上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和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 篇7

教学中,我本着从大处着眼,抓重点字词的原则,把切入点放在了“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引导学生从“柳树的样子”和“柳树的成长历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再通过对每个段落中的重点词句的深入体会,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生命的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我充分展示其“过程性”。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一节,要求用词语概括出柳树的特点,再找出相关的依据。组织交流时,由一点逐步拓展。如“粗大挺拔”,由“两合抱粗、一百平方米”到“浓荫、巍巍然”这些描写,再拓展到“生命力的强大”,过程展示得充分,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也由浅入深,逐步到位,朗读指导就水到渠成。

在体会柳树历经的磨难时,设计问题:此时你脑海中出现了柳树正在经受怎样的摧毁呢?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害怕了吗?退缩了吗?我们可以想象,当这株柳树这株柳树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会怎样鼓励自己,怎样给自己打气呢?通过让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加以总结,紧扣文本,展开合理的想像,并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学生练习说话,让学生走进了高原柳充满坎坷的生长历程,让学生充分感悟,具体的体会,再加上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感召高原柳的生命力。

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X X X、X X.,以更好的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2、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少数民族——侗族的音乐风格和风土人情,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侗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的掌握和了解, 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

侗族音乐风格X X X、X X.的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音乐情境。

2、师生问好歌

【设计意图:歌曲《爱我中华》是学生比较熟悉喜爱的歌曲,溶入Flash,能够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各个民族不同的服饰产生了兴趣。】

(二)、感受侗族音乐和风情文化

1、初次聆听歌曲《迷人的火塘》

师:一首《爱我中华》拉开了我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序幕。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它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单从音乐方面去欣赏,我们就可以发现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音乐风格,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喜爱,经常被我们传唱。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呢? 谁能来给大家唱一唱。

生:演唱不同的少数民族歌曲。

师:看来同学们会唱的还真不少。那么今天,我也带来了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是哪个民族呢?你们猜猜看,答案就在这首歌里面。

(师播放音乐范唱,生边听边思考师提出的问题。)

师:答案找到了吗?是哪个民族?

生:侗族。

2、侗族风情文化介绍

师:这回同学们应该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让大家在课前搜集有关侗族方面的知识了吧。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到侗族的村寨去走一走,看一看。师:哪位小导游愿意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资料呢?

生:回答收集到的有关侗族的资料。

①侗族概况 ②侗族服饰 ③侗族建筑

④侗族民居 ⑤侗族乐器 ⑥侗族大歌

(生在叙述的同时,教师适当做以补充,重要的地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配有《迷人的火塘》作为背景音乐)

3、出示歌名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让我对这个民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觉呀就快成为了他们其中的一员。可是,侗族人民个个能歌善唱,所以我们光说不行,还得怎样啊?(会唱)对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侗族民歌:《迷人的火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火塘吗?

生:说一说自己对火塘的理解。

师:侗家人有个习惯,就是在忙碌了一天后全寨子的人都会聚集在火塘的四周,在那里举行篝火晚会,那载歌载舞的场面,让人别提有多开心了。同学们想不想去参加这场篝火晚会呀?别急,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我们得闯过三道关才能有资格加入。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三)、学习歌曲

1、节奏训练

(1)完成第一声部的节奏

师:我们先来挑战第一关。老师这有四条不同的节奏,请同学们先观察一遍。我来拍击其中的一条节奏,请同学们听一听我拍击的是哪一条,并且能够把它模仿出来。听明白了?我们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教师按不同的顺序分别把四句节奏拍击出来,播放节奏器。)

生:认真聆听,猜出来后再模仿拍击节奏。

师:下面我们把这四条节奏组合在一起,完整地拍击一遍。

(播放节奏器,师生共同完成第一声部的节奏。)

(2)完成第二声部的节奏

师:这回老师把第1条节奏做一个小小的改动,你们听一听在哪个地方出现了变化,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生:找出不同之处:前面的两拍休止和后十六分节奏。

师:下面老师把第2条节奏也稍稍改动一下,请你们再来听一听。

生:后十分节奏。

师:好,我们把改动后的这两句节奏连同第3条、第4条节奏完整地练习一遍。

(播放节奏器,师生共同完成第二声部的节奏。)

(3)完成二声部的节奏

师:我突然之间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把这几句节奏组合到一起。看,由原来的一个声部的节奏变成了两个声部的节奏,不知同学们敢不敢挑战一下呢?(把事先准备好的条幅帖到上面,组成二声部节奏练习。)

师:这回我们就得分成两组了,一组拍击上面的节奏,一组同时拍击下面的节奏,听懂了吗?这一关我们能不能成功闯过,就在此一举了。各组准备好。

生:分成两组,合作完成二声部的节奏。

2、视唱曲谱

(1)师:接下来,我们要挑战的是第二关:视唱。(出示谱例)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条视唱曲的节奏和我们刚才练习的节奏有什么关系。

生:节奏相同。

(2)师:这回就要靠你们自己完成了。还是按照刚才的分工,一组完成高音声部,一组完成低音声部。如果有唱不准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借助我们的小乐器进行较正。小组长组织好本组同学进行学习。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学的最快,唱的最好。

生:分组合作完成二声部的视唱。唱不准的音可以用乐器较正。

(3)师:现在我们请各组分别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为了唱的更准确,每组可以选派3到4名同学用小乐器进行伴奏,其他同学唱谱。(播放电子琴伴奏1、2)

生:分组汇报。乐器吹得好的同学进行伴奏。

(4)师:现在我们要集中注意力,两个小组要同时进行完成这条二声部的视唱练习。注意,两个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希望我们这次挑战成功。

生:完成二声部视唱练习。

3、填唱歌词

师:现在我们还剩下最后一关:填唱歌词。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还是各自唱各自的声部。

(1)填唱高音声部的歌词

师:我们先来进行高音声部。我来唱歌曲的前半部分,你们完成后半部分的歌词填唱。(播放电子琴伴奏4)

(2)填唱低音声部的歌词

师:我们说低音声部不太好把握,所以我么更要集中注意力,千万不要受高音声部的影响。还是我唱歌曲的前半部分,你们唱后半部分的歌词。准备好,注意后半部分又两拍休止,还有音准和节奏。

(3)完整填唱歌词

师: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接下来我们两个组就要同时进行了。不知我们的演唱会不会得到侗族人们的认可呢?在演唱之前,我还是要说一下歌唱要求:注意姿势 ,把嘴 ,吐字 ,最重要的是要面带。我来指挥,准备好了吗?(播放电子琴伴奏6)

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

1、情境表演

师:听了你们的演唱,让我仿佛看到了侗家人围在火塘周围边歌边舞的情景。所以说,光有歌声还不够,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我们的侗家表演组,他们将用舞蹈为我们再现这迷人的火塘,其他同学的任务就是要用你们的歌声来为他们伴唱。还是像前面那样。好,下面我宣布我们今天的篝火晚会现在开始。

生:一组学生手中拿着红绸,围起源泉,中间的同学模仿火苗进行舞动,其他学生进行演唱。

2、结束语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教案 篇9

【课 型】:阅读

【教 学 目 标 】: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重 难 点关 键】: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张家界的迷人

教学难点:知道张家界的武陵源为什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认识它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教 具 准 备 】:课件

【教 学 内 容 】:

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湖南,有个非常美丽、又非常迷人的地方。它有着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又有着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你们猜是什么地方?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学懂生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2、感受张家界奇丽的山光、俊秀的水色,领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

3、激发学生爱张家界,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疆域辽阔,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呢?能说给大家听听吗?(青岛、上海外滩、四川青城山、九寨沟……)

今天我们一起去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张家界看一看,欣赏一下那里的自然风光。(CAI出示课题)

二、生本初次对话,获得美感

张家界的美来自方方面面,请同学们读读阅读提示,看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生读阅读提示)

1、学生谈谈自己理解体会。(结合学生的阐述概括为以下几点,CAI出示)

a、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张家界的迷人景色的?

b、课文中三、四、五、六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c、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d、根据课文的描述,选一个景点想一想,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带上具体问题,学生初读课文

过渡:请大家轻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张家界景色的自然段,并仔细看一下每个自然段都具体描写了哪些景观?

a、学生自读感悟,在此基础上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b、引导学生从三、四、五、六自然段的段首语着手品味“金鞭溪”等自然景物的秀美。

c、出示介绍张家界不同自然风光的语句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选择进行交流。

d、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读文,概括一下文中所述景点的特征与美态。(学生浏览有关张家界旅游景点的网站)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把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学生的自身感悟,和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三、生本二次对话,说中悟“美”

1、师在网上把自己找到的一些张家界自然景观的美图出示给学生(图片),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点,对照插图,分别说说“擎天一柱”、“点将台”、“黄狮寨”……等景点的特征,引导学生既要说出它们的“形”,又要说出它们的“神”。

2、充分发挥想象力,说说这些景观名称的由来。因网络中对它们的介绍比较简单,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CAI播放一段有导游解说的游览张家界的录像。提醒学生注意导游员的解说方式、内容、语言和神态特征。(为进行“我是小导游”的说话训练作铺垫)

4、小组推选同学上台带领大家游览张家界的奇山异水,认识那儿的各种珍稀动植物。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的第二次对话,引导学生超乎其外,审视、鉴赏文本,并把语言“占为己有”,内化语言,获得收获感。)

四、生本再次对话,画中寓“美”、乐中寄“美”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照“小导游”们的解说,把自己小组“脑”中的“张家界”画下来。用流畅的线条,缤纷的色彩,诠释自己对张家界,对大自然的热爱。(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

2、学生带上感情自由朗读各景点的介绍。

自选音乐,配乐读。(CAI提供几种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舒缓的、激越的等)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放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引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为己用,使学科之间有机的整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使学生跟课文内容的接触更全面,更生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整理性阅读

整理性阅读,是指在网络资源、自读自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回归于文本。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小组读均可)。

2、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问。

六、拓展性练习

关于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 篇11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如何调动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从而认识张家界,了解张家界,更进一步地热爱张家界,陶醉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呢?我设计了《今夏我们去张家界》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思路是以课文为基点,将网络作为学生获取相关资料的工具,通过信息技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新的加工、整合、创新,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上网浏览文中所描绘的景点、物产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剪辑的小影片《张家界风光》。

教师:(配画面)这就是迷人的张家界。奇峰异石,千姿百态,云环雾绕,壮美绝伦。秀水飞瀑,纤尘不染,幽潭碧水,陶然而去,溪水幽幽,清澈明丽。茂密的树林中,遍布着奇花异果。珍禽异兽活跃山林溪涧,野趣天成。地下迷宫迂回曲折,扑溯迷离,钟乳奇石变化多端。还有极具挑战性、刺激性的漂流……迷人的张家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体验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的清新感觉。看着眼前的一切,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回答(略)。

(二)、自主探究

教师:短短两分钟的影片,把同学们的心带去了张家界。假如你要去张家界旅游,首先要说服你的家人把旅游目的地锁定在张家界。

(用电子文稿出示学习目标)

说服你的家人或亲戚、朋友,今夏和你一起去张家界旅游。

1、认真阅读课文,并结合网上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服计划。

2、小组分工合作,把计划制成powerpoint。

3、借助作品,练习说服家人或亲戚朋友。

学生:分小组行动(有按书上的描写顺序制定计划的,有按日程安排制定计划的,有按几大景点制定计划的,有按山、水、洞、林等分类制定计划的……)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

(三)、交流评价

教师请若干组到教师机上演示(通过切换,每个同学都能看到他们的作品)“说服家人或亲戚朋友”的过程,然后由其他学生提出不足,并出谋划策,让“说服”计划更有说服力。

(四)、总结

1、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把作品发给“被说服者”,并去说服他们。

3、希望“被说服者”反馈信息给教者。

四、教后心得

有专家曾言:“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息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总体上是成功的。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紧密沟通,协调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加工和处理信息尤其富有创造性。他们共同完成作品,共享劳动成果。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家长表示了极大的惊喜,表示有机会要带孩子去亲眼见识张家界。

但是本课也有不足之处,如缺乏学习评价细则,对于作品和讲演的评价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

1.《迷人的蝴蝶谷》教学设计

2.关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3.关于《长城》 教学设计

4.关于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5.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6.关于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7.关于学弈教学设计

8.关于《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9.关于《草原》教学设计

上一篇:遨游长空作文下一篇: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