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培训心得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题培训心得(精选8篇)

课题培训心得 篇1

培训心得

参加了河北省组织的“十二五”课题的培训会。在培训会上学到了很多,现将我的所学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开题

开题会的主要议程:课题组组长做开题报告---专家点评---课题组成员讨论开题报告并提出修改建议

开题报告---论证报告---动员报告---科研辅导报告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阐述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2、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内容、范围

3、选择研究对象

4、说明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5、选择课题的途径和方法

6、确定课题研究的步骤

7、展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8、分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一、阐述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确定的。

二、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和范围

在合理确定研究内容和范围时要注意两点(1)研究内容要设定在合理的范围,这就必须要对课题的题目做出界定。(2)研究内容比较丰富时,可以把研究内容分成若干小点,并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做到层层相扣,把不必要的内容删除。

三、选择研究对象

直接研究对象:有代表性的,能够代表总体的

四、说明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部分应撰写详细,说明目前有无相同的研究

五、选择课题的途径和方法(1)观察法(2)文献法(3)调查法

(4)经验总结法(5)行动研究法(6)教育实践法(7)案例研究法

(8)叙事法

六、确定课题研究的步骤

选题,查阅资料,研究设计和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和整理资料,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七、展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假设对研究结果的推测,或者说是对研究中涉及的变量相互关系的设想

八、分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包括研究队伍,物质设施,经费保障

二、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是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它是根据对课题的研究分析而提出的自己的一些论点和见解的体现和象征。具体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标题 标题是对调查报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基本要求是确切、简洁、醒目和避免雷同。调查报告的题目可直接揭示论点,也可点明论述范围。标题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太长的标题可分出副标题来。标题的构思十分重要,好的标题能引人入胜,能使人抓住调查报告的中心议题。

2、署名 署名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表明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二是表示作者要对文章负责;三是便于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

3、摘要 摘要是调查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调查报告的简单介绍,是浓缩了的情报信息,目的是使其他人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4、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一篇文章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3—8个为宜。

5、前言 前言亦称引言、引论、绪论、序论或导论,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即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以使其他人对论述的内容先有个概括的了解。

6、正文 正文又称本论,占调查报告的绝大篇幅。它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你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中心部分,占调查报告的绝大篇幅。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实验方法、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等。一篇报告只有想法、主张是不行的,必须经过科学严密的论证,才能确认观点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才能使别人信服。因此,报告主题部分的论证是极为重要的。

7、结论 结论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即解决问题的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篇调查报告的归结。但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综合分析,将各种数据材料连贯起来,思索判断,逻辑推理,形成总体论点。结论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规律,它与正文紧密衔接,与前言相呼应,使调查报告首尾呼应。它还要求结论写得措词严谨、准确、鲜明。

8、附录 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就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来说,必须具备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这六个部分,其他不作统一要求。

三、制定和实施课题计划

1、制定计划的目的

2、计划的内容

大致上与开题报告一样

计划和开题报告的功能不同;阐明道理和说明情况的详略不同;课题进程安排和实施步骤的具体要求不同。

3、实施计划要求

(1)收集、研究资料(2)开展研究(3)组织学术研讨活动(4)撰写研究论文(5)记录积累数据和资料

四、做好中期检查和总结结题工作

1、中期检查

分析课题已取得的阶段成果,研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是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归纳、深化和细化。

2、总结和结题鉴定

总结阶段:要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研究主要过程,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 鉴定标准: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难易程度和应用价值

五、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将研究成果用于分享、发表、参加比赛等。

课题培训心得 篇2

企业要发展, 关键在人才。但是, 正如国网公司有关人士指出的———“公司现有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 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管理工作还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实现‘两个转变’, 归根结底要靠提高企业素质队伍素质。……我们要把人才建设作为公司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继续实施全员教育培训, 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然而, 在培训实践中, 送培生产单位对职工培训提出了不少意见和要求, 例如:培训教学不少方面与生产实际脱节, 实操现场存在与生产施工现场不同步现象;有的教师授课不能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 生动性差, 教学乏味, 质量不高;培训的方式模式有待创新, “走出去”现场培训不够, 交流互动式培训差, 等等。同时, 我们从调查中也发现、看到一些问题, 如:对培训的认识不高和重视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 培训理念存在局限性, 相当一部分学员培训的积极性、自觉性不高, 有的是包着完成任务的应付态度参加培训学习;有的基层单位以工作忙, 经费紧张为由, 被动地对待培训, 缺乏主动送培的积极性。上述问题究其实质, 有的涉及到培训的理念、观念和意识问题, 有的涉及到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培训的方式、模式问题, 有的涉及到培训即时效应和长远目标关系的认识问题……这些问题, 如不尽快研究解决, 势必影响到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发展, 影响到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此, 笔者认为:要实现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必须创新培训理念, 破解发展课题, 处理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几个重点关系问题。

1 处理好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关系, 破解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课题, 解决优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过, 办好一个学校, 最重要的是校长和教师。可以说, 教师的教学质量, 就是培训的质量。而长期以来, 职工培训中心正是在专业技能培训教师不足和不强的问题上苦恼和困惑。专职教师普遍生产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缺乏, 难以适应技能培训教学的需要。根据有关资料所悉, 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是关系电力教育培训发展的一个带“共性”的问题。大量的培训实践证明, 建立兼职教师制度, 实行专、兼职教师相结合, 是解决培训师资力量“不足”与“不强”问题的根本途径。兼职培训师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过硬突出的技术技能, 将来自生产一线的经验、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培训, 无疑会有效促进培训实效的提高。这种源自生产一线的经验、知识、技能, 也增强了教学的鲜活性、生动性, 无疑会受到学员的欢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时巨涛教授也充分肯定了这一制度, 他指出, “安排企业专家、技术技能人才到企业培训中心从事兼职培训师工作, 是国际大企业集团的通行做法”, “将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专业知识、工作流程、管理规范、企业文化等显性化知识, 以及专家掌握的工作经验、技艺等隐性化知识, 通过培训广泛地传授给公司系统员工, 是公司发展的需要, 也是技能人才锻炼成长的需要”。兼职培训教师授课的突出成功之处, 是实现了培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现场的完全趋同, 使学员学到了鲜活的紧贴电力生产经营实际的知识与技能, 使培训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处理好培训近期效应和适应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目标需要的

关系, 破解企业培训本质需求的课题, 解决加快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诚然是培训的基本原则。然而, 不少企业员工对“缺什么补什么”的理解, 仅限于自己眼前工作应急之所需, 而对于自己的基本素质“缺什么”, 并不考虑;至于, 对企业长远发展人才之所需, 就更谈不上关注。基于这种认识的局限, 这些人自然缺少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部分员工对“缺什么补什么”这一问题的不够全面的理解, 反映出在对待培训根本意义和培训理念认识上的某种误区。其一, 应引导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培训理念。在不少工业发达国家, 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全民的终身学习制度。如在美国, 职业技术教育已是“陪伴终身”的制度。从幼儿园、小学到高等专科学校, 都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技能素质成为全民的基本素质。德国实行“双元制”的培训模式。学生在初中毕业后, 通过劳动部门介绍, 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 再到职业学校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取得了“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资料。在国网电力企业, 不少优秀的企业已不断革新培训理念, 创新培训机制, 把员工培训导入“终身素质教育”。西北电网有限公司坚持“培训一体化”原则, 以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致力于员工的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设计, 开展全员素质提升培训, 实现公司人才资源的升级和转型。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树立职工培训是一种最有效投资的理念, 职工培训已成为连续的、全员的、超前的终身培训, 促进了培训的跨越式发展。有关学者认为为, 电力企业许多领导的管理理念和观念很有前瞻性, 但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还与现代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 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与观念, 是对当前电力企业管理者的必然要求。其二, 以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看待培训, 建立培训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离不开人才和智力的坚强支撑。而人才的培养, 开发和管理, 是一个动态管理的站略工程。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进步和发展, 也带来知识于技术的快速更新。根据科学研究成果证明, 人的专业知识的老化速度日趋加快, 已到了惊人的程度。有关专家测试发现, 1976年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到1980年, 不到4年的时间, 当初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以老化50%, 而到1986年, 仅过了十年, 当初所学的专业知识已基本老化。由此推断, 当今人才知识的老化速度, 已明显显现出加快趋势。当今时代, 是知识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 人们的知识也将随之加快老化与更新。因此, 企业学习的速度必须大于企业前进与发展的速度。我们的职工培训必须定格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必须有前瞻性、超前性、连续性和不断渐进性。员工素质的提高不可能“毕其功一役”, 决不能一次培训完成。企业职工“终身学习”所决定的“终身培训”, 是职工不断“充电”、不断自我完善和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唯有如此, 职工培训才能真正服务于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 加快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的实现。其三, 突破“传统的”培训内容, 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培训, 以提高员工操作技能为主, 而现代培训已在朝着多元化、多层面化发展, 着眼于员工全面素质的提高为目的。培训内容, 已涵盖员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有关专家认为, 职业教育培训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应围绕学员的“职业能力”的提升, 进行创意水平、创造思维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并认为, 职业道德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加强对教育培训者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 才能使其教育培训对象形成完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国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主任李援朝指出, 要把企业发展思路、管理理念、企业精神体现在培训项目策划和课程设计之中。据此, 我们要深化对培训需求“缺什么补什么”的全面理解, 创新培训理念, 着眼于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 着力于全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 不断创新培训内容, 推动培训实践创新, 促进职工培训朝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发展。

3 处理好实训基地培训与“开门”现场培训的关系, 破解“体验式”、“同步式”与“同体式”培训的课题, 解决好培训模式创新问题

“体验式”教育培训, 是国际通用的职业教育教学训练体系、培训模式。“体验式”教育培训模式的根本特点, 突出体现了学员是训练主体。学员在亲身实践、全身心投入之中, 亲身感悟体验到培训的意义、意图和培训效果, 从而以最佳效果完美实现培训的目标。如“拓展训练”, 就是“体验式”培训的典型范例。破绎“拓展训练”, 其实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惊险刺激的“游戏”项目, 让参训学员的心理、意志、毅力、品格、潜能等基本素质得到极大锻炼, 把团队精神演绎到了极致。例如组建团队的开篇训练“破冰之旅”, 通过队员共命队名、共制队训、共编队歌等形式, 使全体队员深刻领悟体验、并共同演绎了团队意识, 实现了全体队员信任、信念、智慧、价值取向的交融聚合。又如“超越自我”训练中近似“空中飞人”的惊险动作, 是对心理极限的挑战。队员从中深切体验到, 只有挑战自我, 才能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依存共, ”, 通过两人相互支撑“共渡天堑”、空中走钢丝, 使队员深切体验到, 只有相互支持, 才能相互依存, 克服困难艰险, 组成坚不可摧的团队, 如此等等……从中我们不难想到, 这种学员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特殊训练所获取的精神成果、掌握的技术技能, 会使学员铭记终身, 这是其他培训模式难以企及的。体验式“拓展训练”培训, 以其独特形式和显著的实践效果, 成为锻造团队“虎的精神”、打造“狼的团队”的生动课堂。模拟“同步式”培训, 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同步式”培训, 以“模拟、同步”为其突出特点。简而言之, “同步式”培训是用近乎“搬家”的办法, 模拟复制还原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现场, 而达到培训现场与生产经营现场“同步”的一种培训模式。在实训基地按营销服务窗口的原模原样设置电力营销服务大厅, 让学员“身临其境”地在模拟营销服务“窗口”实践和体验营销服务的整个流程, 培养其营销服务的技术与技能。近年来, 我职工培训中心实现了模拟“同步式”培训的突破。在全省建立起第一个地市变电运行仿真培训系统, 并在全省地市率先开展了变电运行仿真培训。培训中, 通过电脑软件, 将变电运行生产实践中的各类事故、故障发生及处置措施与方法, 变成学员在电脑上与运行现场咫尺之间的依次模仿操作演练。模拟“同步式”培训, 实现了培训现场与生产现场“同步”, 其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用“最优”、“最佳”来评价, 都毫不为过。培训与生产“同体式”培训模式, 特别受到企业关注和欢迎。“同体式”培训, 顾名思义, 就是培训与生产现场“同为一体”, 把技能培训放到生产施工现场去进行, 让学员“真刀真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进行“实践”操作演练, 如供电企业广为采用的“现场培训”, 就是这种模式。现场培训被县市公司、基层生产班组广泛采用, 而省或市培训中心开展“同体式”培训, 却有着特殊意义。因为, 它有别于基层现场培训之处是“同体式”培训实质上是“同步式”培训向生产岗位空间的延伸, 它不仅做到了培训与生产的“同体”, 还做到了生产现场操作与培训教学的“同体”, 它的起点和要求更高, 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对增强学员技能、提高员工素质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电网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电力教育培训方式模式的改革创新必将带来培训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有力促进培训绩效的突破和创新。

4 处理好培训即时教学反应评估与后续跟踪生产应用评估的关系, 破解创新培训评估机制的课题, 解决培训绩效评估问题

培训评估机制, 是建立整个科学的培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训评估, 是检验培训效果, 改进培训工作的必要、也是必须的手段、方法和途经。国网公司有关领导指出, 企业培训工作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 培训的目标必须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紧密结合。要加强培训前期需求和培训后的应用效果调研。这里强调了对培训“应用效果”的评估。可是, 长期以来培训评估普遍的只限于对“教”的评估, 即对培训教学反应的即时评估, 以“教得怎么样”作为衡量培训得失、评价培训质量效果的依据, 而对“学得怎么样”却未被重视, 对“用得怎么样”更未纳入评估内容。当前, 这种培训效果的评估办法是不准确、不全面的, 也是不科学的。这种评估的局限, 是源自思维的局限, 是受到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是以评“教”为目的, 还是以评“学”、评“用”为目的, 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教育培训理念。无容争议, 培训的目的是源自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 那么, 评估培训效果当然应当以学员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为标准。不以应用效果为依据, 就无法真正评估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偏离应用效果的评估, 实质上是一种脱离了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简单的、粗放的、表浅的评估。这种脱离企业生产应用实际的表浅评估导致的结果, 是不能正确检验培训的绩效, 也可以说, 由此也不能真正真实了解培训的需求, 也就不能真正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这也是长期以来, 职工培训效果难以突破、培训工作迈步不快、送培单位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业内行家、专家提出, 要加强培训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转化和运用, 提高培训效率。根据西北电网公司的经验:“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应以岗位职责为基础, 以业绩考核为主要依据。”当然评价员工培训后素质的提高, 也应以其工作业绩为依据。有业内行家认为:当前的电力教育培训, 缺乏健全的培训评估机制。许多电力企业对培训效果的检验仅局限于培训过程, 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进行, 造成了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这与外国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存在很大距离。有关媒体报道, 外国职业教育已确立“实用的职业资格认定体系”;检验职业教育质量, “以实际工作结果为证明”。在对受训者的考试考核中, 也由“工作地现场考核”代替“传统的考场考试”;“应考者的工作成果”代替“传统的试卷试题”。可见, 现代外国职业教育把工作实际结果———“应用成果”作为检验质量的标准。所以, 评估培训效果, 应以工作应用成果为依据。这, 应是当前改革、创新培训评估体系的方向。权重于生产应用实际的培训后续延伸评估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紧密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将培训评估延伸到生产一线, 延伸到生产班组, 延伸到学员生产实际个人。唯有如此, 才能深入而客观准确地评估培训得失, 评价培训绩效, 为我们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制订更加科学的培训计划、进行长远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从而实现电力教育培训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适应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的目标。

课题培训心得 篇3

一、立项研究,确立校本培训的实施载体

教研教改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永恒动力。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我校克服了师资薄弱,科研教师少,经验不足等困难,以国家级子课题《校本科研中的教师备课探索》为依托,摸索实践,把二次备课,教材整合作为研究的重点,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校本培训。

1.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科研制度

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科研小组。认真按照设计方案拟定计划,制定了教科研、会议、学习、检查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验研究行为,保证了整个课题研究的正常展开。

2.推行二次备课

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良莠不齐,部分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目的性缺乏认识。为此,我们明确了备课的内涵、目的、意义及方式方法。把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研究学生、思考教法视为备课的隐性付出,写教案应是显性付出。为了切实保证教师的备课质量,使其在业务上真正提高,我们建立了新的备课模式——二次备课。备课分为一次备课和二次备课两种方式。一次备课是指平时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超前备课。书写的教案称为一次教案。该教案可进行软设计,留有足够的空间在二次备课中调整、更改、补充。但基本环节要具备。二次备课就是针对一次备课后距离上课时间较长,教师有必要在正式授课前重新备课,再次进行教案预设、调整、补充。为了让教师在二次备课中有所依循,我们设计了二次备课教案供教师撰写。教案分课前再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三个板块。通过摸索实践,教师积累了大量材料,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3.进行教材整合

针对传统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整合”理念。受此启发,鉴于同一版本教材,因地域和学生的素质不同,最终出现了不同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提出此项研究。教材整合可以是宏观整合也可是微观整合,宏观整合即在内容设计上注重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增强教材的整体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使教材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道道鸿沟,实现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同时把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目标的整合。微观整合就是学科内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实现综合性学习。教师在整合中体会到了教者的快乐,每人都有厚厚的一本整合笔记,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了。

二、强化管理,夯实校本培训的具体环节

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实验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改革的要求,取决于实验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能否顺应改革的要求。我校以教师为主体,强化各方面的管理,为推动校本培训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1.狠抓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自主学习课改理论,建立了学校领导业务讲座制度。每学期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针对教师需求进行讲座。同时,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教师学习。通过学习,我校教师对课改的认识理解都有了质的提高,并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为了让教师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开展了教学研讨会、教学展示、二次教案展评等活动。在二次备课不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在教研组内自主形成的优势,采用了个人与集备相结合的备课方式,开展了科研优质课评比活动。开展活动虽然费时耗力,但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课改热情,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

3.加强校本培训的考核和管理

制定严格的领导听、评、导课制度和教师的培训考核制度。指导教师采用“放、引、创”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实行民主教学,使每一个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在对教师的培训考核中,采用了查培训记录、书面调查、经验交流、竞赛评比等方式,对培训结果进一步综合,推动工作深入开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实施质与量的综合考核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中。

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过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虽然经历了十年的课改实验,但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校将求真、创新地完成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保平中学)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11月13日,我们有幸来到保亭实验小学参加《海南省20xx年教育科研课题培训暨优秀课题展示课》活动,出席的专家有: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廖夏婉老师、海南华侨中学的王嫣雪老师、五指山市教育局姚锐副局长及保亭教育局局长伍四明,培训者则是来自各市县的教师代表。

大会开始了,首先是伍局长致词,他特别强调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接着是廖夏婉老师和王嫣雪老师分别给我们做了《依托课题实验推动课堂高效》、《高中文言文语感培养策略探究》的专题报告,她们都围绕着她们“为何做课题研究、有何途径、结果如何”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我们分享了她们在进行课题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难、她们的团队是如何如克服及她们收获成功后的喜悦。从她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她们那种为了科研而坚持不懈地工作的毅力,也感受到她们的团队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她们为了课题研究而做出的努力,真的让人感动和佩服。而让我最受益的是姚博士给我们带来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研究课题——提高科研素养》的讲座。本来课题研究对我们来说是很陌生的,我们刚接到课题研究的任务时,都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进行,因为缺少经验,我们的做法也只是选定了课题,没有制定出完好的研究课题的方法,分工工作安排也不是很到位,以至于这个课题研究都经过半年了还是像停留在原地转圈圈,让人感到难以开展下去。今日听了姚博士的讲座,我感到眼前一亮,仿佛是看到黎明前的曙光。从姚博士的讲座里,我懂得了今后研究课题的方向,那就是确定课题后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安排工作奥到位,有分工也有合作;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要不断摸索,从实践中找最佳途径,并且要持之以恒,从失败中找经验。正是因为对课题研究有了认识,所以我们对所研究的.课题也有了信心。

总之,我参加了今天的课题培训学习,还是有所收获的,并且我还深深地知道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寂寞的过程,但这样的过程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所以我们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进。

参加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篇5

2010年10月29日,以“学科转化”为主题的经验交流现场会在红城中学进行,在这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感触很多:

1、领导的讲话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指明方向。

领导的讲话,从客观存在的思维角度分析了学困生研究课题中的突出问题,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严肃认真地作了要求,为所有课题研究者注入一剂强兴剂。

2、学习各基地学校课题研究先进的理念

在培训时,不仅亲眼目睹红城中学的档案资料的管理成效,还听取了八所基地学校的经验介绍。从经验介绍来看,各基地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是实事求是、锐意进取的,用自身的工作践行着学困生课题研究的理念。

3、围绕“三维目标”,深入开发工作。

教师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在一次校公开课后,同行们的评课意见,让我找到了我要研究的课题方向。公开课的前半节课,学生总体反应沉闷,中途我采用了小组抢答积分竞赛以巩固和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此环节学生反应特别热烈,参与积极性高涨。后来,我作了几天的反思,查阅了一系列相关竞赛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文章,将我的微型课题名称拟定为《运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研究》。接着,开始对照班级学生实际,设计出一系列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微调。朗读、默写、背诵、表演等等环节,大都贯穿于小组竞赛中进行操作,每个小组每周一次统计总体得分,评出周冠军组,并给予象征性奖励。学生个人根据表现,比如背诵完成快的,作业完成质量好的,课堂积极参与的,按规定分值可以计入个人积分。一个学期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改观,而且还带来了副产品――师生关系更融洽了。

课题研究确实“麻烦”,比如积分的统计,奖品的准备等,但是它能有助我解决我的教学难题,所以,我愿意坚持。当然,我也在思考:怎么进一步改进?该课题研究结束后,我该如何传承或积累既得的成果?如果研究结束后,一切又回到原点,那就失去了研究的大半价值了。

课题培训心得 篇7

12月26日~27日, 南通市召开了“江苏省暨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主持人培训会议”。这次培训旨在加强规划课题管理, 指导省市两级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工作, 提高教育科研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会议通过理论辅导和范例引导的方式, 帮助与会者进一步明细了开题论证的目的、意义、组织实施以及课题实施方案撰写等相关问题,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市教育局秦建荣副局长充分肯定了教育科研工作为南通基础教育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分析了本年度两级课题申报的特点、优势, 希望大家用心研究、积极行动、规范管理, 可借助南通教育杂志、报纸等平台, 聚焦主题进行深度思考与研究。

幼儿成长档案课题研究》教育心得 篇8

我加入幼教行列的工作时间并不长,更谈不上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所以当我参加时动摇过,也犹豫过,幸亏我有好的指导老师和好的工作搭档,才让我有了研究的信心和研究方法,因为我擅长绘画所以我用我特有的方式绘画来记录着宝贝们的日常生活和他们进步的每一时刻,但是表现幼儿的成就与努力过程,绘画不是唯一的最佳载体,它的记录方式既可以是幼儿的原始作品,也可以是幼儿对自己作品的口述记录,我只能作为一个记录着和他们的伙伴来引导他们,来观察他们听他们的童言趣语感受他们的认知。因为他们的创作更原始更具体直观、形象生动,既呈现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反映了宝贝对自己作品的情感、想法,和认知水平。让他们来创作这种记录方式能更好的帮助我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认知世界,把握其最近发展区。所以通过指导老师与同伴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我改用了老师画,老师写的方式,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

仅靠绘画记录是远远不能记录孩子成长中的每个精彩时分的,我和搭伴老师用表格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记录从而生成了教师的观察记录。表格交流主要是与一位幼儿或多个幼儿在主题活动开展以及日常生活中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教师通过文字记下幼儿的想法和需求,了解幼儿的个别需求,并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幼儿反馈。而观察是实施幼儿发展性评价的主要手段,教师通过观察系统地记录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从这些材料中分析发现幼儿的成长需要;在文字记录中我们还配上孩子的活动照片以增添真实性、生动性、可读性。

我利用午休时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创编了用坐标图来记录孩子每周主题活动中各项学习技能的表象,如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度、感受力、专注度、持续性、想象力、创造力等反应,这种记录方式让我能动态的掌握孩子周期的反应进行比对,反馈我的教育活动是否有利于宝贝的学习和技能的锻炼。只要是幼教活动五大领域范围内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记录,让我也能在记录这项工作中轻松不少!更简捷的是我们还用了便签贴的随身记录方式,每时每刻,每句每言都及时扑捉及时记录,翻看一张张档案记录犹如昨日之事历历在目啊!声像资料也是我偏爱的一种生动有效地记录形式。由于我从事过电视片拍摄记录工作我对声像记录效果这种记录方式更情有独钟,因为它能呈现出幼儿成长与发展中的许多丰富有趣的信息,也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家长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一份由孩子们进餐、出早操、参观小学、参加“六一”活动的歌舞表演,毕业活动等精彩内容的光碟,再辅之以简要的文字记载所拍的日期、内容、场所以及一些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能使家长“身临其境”般地看到或听到幼儿的生动表现与表达。这样的记录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做得更完善更真实了,研究不再是苦苦冥思,它能做的如此浪漫如此快乐与幸福!

我们通过学习,研讨积累制作成长档案的经验,认识到创建成长档案不能脱离我们的教育目标,只有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点评。它使我们细致了解每个幼儿、关注他们发展中的缺失和需要的手段,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事先对成长档案的制作规划,能保证我们收集的资料全面、准确地反映幼儿的发展进程,避免资料缺失或片面,也不会在期末时为了填满成长档案而匆忙补充资料。我们在制作幼儿成长档案前会根据教育目标来制订计划,考虑本学期可以围绕哪些活动收集资料,如何均衡地涉及各领域的内容,哪些内容能准确地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手段收集资料,等等。 我们在制作成长档案时首先要注重全面性,不仅要涉及各领域内容,还要关注幼儿个性、情感、态度的发展。收集的资料要具有典型性,能突出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如文本式成长档案中:“我的小档案”板块我们的收集内容就包含了个人信息、逸事趣闻、童言趣语、行为记录等;“幼儿园的一天”板块汇集了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资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我们特别注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在“美术大师”板块我们附上反映幼儿每一阶段体现幼儿发展水平的绘画作品及班级、园活动参赛证,以具体内容来展现幼儿的进步。 家长是孩子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家长收集记录的内容及所提供的材料本身就来源于家长自身的教育实践、彰显着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记录。幼儿“档案”的制作,既不是教师一个人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个人独立进行的,家长通过参与幼儿“档案”的制作和补充,促使家长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关注,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最了解的,孩子的种种表现都逃不过爸爸妈妈的眼睛,同家长共同分享,享受其中的快乐。 在制作构图时,注意照片、图案、文字的搭配协调,文字可用花朵、云彩等边框装饰,在凸显内容的同时让画面显得更童趣、美观。

上一篇:浅析礼记大学下一篇:游戏活动 点亮童年